城镇密集地区小城镇空间发展研究——以吴江市为例
江南水网小城镇空间格局的生态化发展研究
④水网
、
相对 的空 间位 置 布局 间结构 关 系 等 中表现 出
统性
、
一
、
历 史轨 迹 和 空
3 1 1 水 网 类 型 及 特点
.
类型 多样
,
,
湿 地 资源丰 富
、
,
包括湖泊
,
其 空 间格局 发展过 程
,
江 南地 区 的水 网特 点突 出
河流
、
水田
水库
、
塘 坝和 沼 泽 等
,
。
定的特性
如规律性
。
、
系
表 现 在 以 下 五 个 方 面 : ① 水 网 密集
⑤ 水 网 生 态 系统 脆 弱
易被破坏
。
水
可 调 控 性和 自组 织 性等
小城
,
镇 空 间格 局 的特 性 决 定 了 它 的功能
将 小 城 镇 与 自然 环 境 作 为
状况
为我们 更 好 地 认识
一
个 整体
解决 小城
来 研 究 它 们 之 间 的相 互 关 系 及 运 行
删峙删 Waetwns ail y u no to f lpefre .t v l dc niu u lwi eti rls tr o p t o tSa uc meo t l oc s Ie ov t o sy t o r n ue , al a i mu i e o n h a
2相关概 念与理 论
2 1水 网小 城 镇 .
水网地区的城镇一般依水而建,或河流穿 城而过,水网空间中有城镇,城镇空间中密布
河 网水域减少 、城镇空 间无序蔓延 、建成环 着河流和湖泊。所以,本研究把水网与城镇实
经济发达地区小城镇群发展初探——浙江省小城镇群规划示例
中 人 口 在 0 5 万 以 下 的 小 城 镇 占 据 半 数 以 上 。 小 城 镇 主 要 分 布 于 大 都 市 区 以 外 的 城 镇 连 绵 区 、 城 镇 点 轴 发 展 区 中 。 在 浙 江 省 的 城 镇 连 绵 区 和 城 镇 点轴 发 展 区, 乡 镇 经 济 发 达 , 小城 镇星 罗棋布 ,城镇 密度 高达 1 ~ 2 个 /l 0 k 5 0 O 0 以 E. 城 镇 之 间平 均 距 离 不 到 1 k 。 由 于 Or a 』 口 密 集 、 经 济 发 达 、城 镇 密 度 、 高 ,且 分 布 相 对 均 匀 . 小 城 镇 在 空 间上 已形 成 连 绵 发 展雏 形 在 相应 的县 ( )域 城 镇 体 系 规 划 市 引 导 下 , 区域 的 小 城 镇 群 正 在 逐 步形成 和发 展。
展的 工业 化阶段
( 期 阶 段 ) 和 中
W rH AL _ T0、 r sl J ~N CUJ STER l N
ZH E l G PRO V I 0E J AN N A S AN E - X AM PL £
城 市 化 阶 段 ( 速 发 展 阶 段 ) 相 快 对 应 , 城 镇 发 展 处 于 空 间 集 聚 时 期 。 其 空 间 变 化 特 征 表 现 为 城 镇 作 为 区 域 经 济 增 长 的 数 量 与 规 模 扩 张 。 具 体 表 现 为 : ( ) 时 空 1 距 离 相 近 的 城 镇 有 可 能 形 成 以 一 点 或 多点为 中心 的城 镇 群 ; ( 2) 依 托 区 域 经 济 主 流 向 的 交 通 走 廊 分 布 的 城 镇 点 或 群 形 成 区域 城 镇 发 展 轴 带 ;( 3) 具 有 多 重 交 通 网 络 和 城 镇 相 对 密 集 的 平 原 地 区 正 逐 步 发 展 成 城 镇 连 绵 区 ; ( ) 在 4 城 镇 连 绵 区 中 具 有 省 域 中 心 功 能 和 区 际 意 义 的 中 心 城 市 与 其 发 展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控规实施评估研究——以苏州市吴江区某镇为例
Key words implementation of the evaluation system; transformation and reform; detailed planning1引言控制性详细规划是指导我国各项城市建设活动行政许可的法定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赋予了控制性详细规划前所未有的法律地位,规范了控规编制、审批、修改、评估程序 [1]。
近些年,国内专家学者对城市总体规划的评估内容、评估体系、技术方法研究较多,而对控规实施评估研究相对较少,目前尚未形成较为成熟的评估体系 [2, 3]。
随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建立,详细规划作为“五级三类”的一种规划类型,应适应新时代环境下空间资源全要素开发利用的需要。
以往控规在指导城市建设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经过多年实践经验,也发现诸如规划管理与规划编制脱节、“编而不批”、“编而不用”、规划成果过于理想化而缺乏可操作性等问题,对控规编制、实施的批判成为常态。
当下,详细规划作为重要法定规划,无论从体系到内容都面临新的挑战,如何适应城市发展的不确定性,与之相对应的详细规划如何评估、如何构建评估体系仍在探索。
因此,本文结合苏州市吴江区某镇控规评估实际案例,梳理目前控规编制、实施问题及其原因,提出详细规划变革转型方向,进而为探索详细编制、管理、动态评估提出新思路。
2评估思路与体系构建2.1评估思路按照全过程实施动态评估原则,对控规编制、批复、实施过程的法理、技术和实施进行评估。
法理评估更多侧重自然资源部门在规划编制、审查过程中是否符合相应法摘要 新时代背景下,提升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水平日益成为当下自然资源规划的重要任务。
控制性详细规划作为城镇各项建设活动行政许可的法定依据,需要通过评估提供支撑依据,以更好地适应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发展需求。
文章结合苏州市吴江某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实施评估工作,着重从规划编制程序合法性、规划方案合理性、规划实施可操作性三个层面评估过程中出现的编制与管理问题,提出法理层面管理与事权相结合、技术层面动态评估与刚弹管控相结合、实施层面多维度与多层次相结合的改革路径;同时提出通过详细规划编制管理转型方向,探索详细规划编制、管理及动态评估的转型改革新思路。
0860.乡镇撤并对被撤并小城镇镇区的发展影响研究——以苏州市为例
0860.乡镇撤并对被撤并小城镇镇区的发展影响研究——以苏州市为例盛成,黄明华,王爱摘要:经过了二十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我国撤并了大量的乡镇,多年的撤乡并镇工作给被撤并小城镇的镇区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这些镇区的发展道路因此而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本文回顾了州市乡镇撤并的历程,并选择了2000年以后苏州市被撤并的57个小城镇镇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衰落型、稳定型、繁荣型三种类型对其发展现状进行了详细分析,由此得出了乡镇撤并对于被撤并小城镇镇区发展的影响,正面影响包括促进部分镇区发展、促进核心资源开发、融入区域发展版图三个方面,负面影响包括了行政管理难度加大、集体资源利用效率变低、镇区人气下降三个方面。
最后,提出了未来被撤并小城镇镇区的总体发展思路,即避免以往的发展方式,更加突出发展重点,同时要注重管理制度的创新。
关键词:撤乡并镇小城镇镇区发展影响苏州早在1986年,我国就开始推进撤并乡镇工作,仅在这一年内全国撤并了近两万个乡镇,随后的十年间,在各级政府的共同关注下,全国进入乡镇撤并工作持续推进,1996年农业普查的数据表明,当年全国乡镇数量为43112个,与1986年底相比,减少了28409个。
民政部2009年公布的数据显示,从2001年到2007年全国乡镇从39715个减少到了34369个,年均撤并乡镇近一千个,乡镇撤并速度有所放缓,但是撤并工作仍然在继续。
随着被撤并乡镇行政建制的取消,部分小城镇因此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但也有部分被撤并城镇的老镇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衰败,但其发展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未得到充分的关注,这使得对被撤并小城镇的镇区发展研究目前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
1苏州市乡镇撤并历程1.1苏州市不同时期乡镇撤并的特点苏州地区的小城镇大都是由长期以来自然形成的集镇转变而来,由于水网密集的客观条件,划船一天可以来回往往是集镇辐射的最大范围,所以历史上苏州小城镇数量多且密度较高,但是小城镇过密造成的资源浪费、机构冗余等现象日益严重。
基于水环境的江南传统聚落空间探析——以江苏省同里古镇为例
江南地区,先民择水而居、以水为生、辛勤劳作,共同聚居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形成了聚落。
至明清时期,以江南密布的河湖水网为基础,人们兴修运堤、开凿运河、围湖开垦,在不断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逐渐在江南地区形成了以桑基稻田、桑基鱼塘为基础的农业体系;又依托江南便利的水运交通,以桑蚕业、纺织业、稻业为主要产业,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人们在长期对水环境的适应与改造过程中,形成相适应的生计模式,并不断改造聚落水土关系,提高对水环境与水资源的利用,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空间格局。
本文以江苏省苏州市同里古镇为例,运用空间句法,以江南地区水脉文化为基础,研究江南传统聚落基于水适应性的选址分布与空间格局,探析江南传统聚落与水环境双向关联性。
1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1.1江南传统聚落概论从文化生态圈角度出发,本文对江南地理范围的划分,沿用李立在《乡村聚落:形态、类型与演变——以江南地区为例》一书中的界定,包括上海、江苏长江下游、浙江杭州湾沿岸、皖南以及赣东北[1]。
“聚”指聚集,“落”指落地生根、定居[2]。
江南多平原、丘陵,水网纵横、湖泊星罗。
先民以水为生、辛勤劳作,形成了众多聚落。
至明清时期,江南地区以丰富的物产为基础,依托便利的水运交通,形成了以纺织业等核心产业,推动了商品经济的繁荣,形成了周庄、同里、南浔、乌青等商业聚落。
摘要 “择水而居,以水为生”是江南传统聚落聚居生活的基本特色。
水环境是江南传统聚落发展、演变的核心要素,因此以水环境为切入点,分析江南传统聚落水环境文化内涵,并分析其在聚落中的物化表征,探析水环境对于传统聚落空间的影响机制。
以同里古镇为例,运用空间句法,从聚落文化内涵、聚落分布、演变、形态、空间等多个角度,运用量化指标分析水环境对传统商业聚落的影响,为当下乡村精细化建设规划原则的制定提供参照和依据。
关键词 江南传统聚落;水环境;同里;古镇中图分类号 TU-2文献标识码 ADOI 10.19892/ki.csjz.2023.08.29Abstract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raditional settlements inJiangnan are living by the water and relying on water resources. The water environment is the core element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traditional settlements in Jiangnan. Therefore, the paper takes the water environment as the starting point, analyzes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the water environment in the traditional settlements in Jiangnan, and analyzes its physical and chemical representation in the settlement, and explores the influential mechanism of water environment on traditional settlement. The paper takes Tongli ancient town as an example, and uses spatial syntax. Quantitative indicators are used to analyze the impact of water environment on traditional commercial settlem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cultural connotation, distribution, evolution, form, and space, etc. of the settlement to provide a reference and basis for the formulation of the planning principles for the current refinement of the countryside.Key words traditional settlements in Jiangnan; water environment; Tongli; ancient town作者简介:葛澄钰(1997-),女。
分析苏州城市经济空间现状与发展
分析苏州城市经济空间现状与发展城市规划2班张毅学号:要点介绍空间经济(space economy)空间经济指经济的空间结构。
在中,这一概念有时用于经济景观的研究。
早期的古典经济学中,用它来描述产业区位的形成和发展,认为空间经济是经济活动复杂的空间型式,有时对应于特殊的资源和人口结构以及特殊的生产和运输技术。
对它的研究着重于投入-产出的地理分布和价格-费用的地理变化,以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对这一定义进行了改革,认为空间经济是构成社会结构的社会经济关系存在的物质形式。
另一种观点进一步把空间经济当作占支配地位的生产方式的空间表述,它的空间结构决定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即社会生产方式决定生产布局。
空间经济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生产力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前提。
地理学分析空间经济所包含的各种物质要素有规律的分布,以及表现在各个部门与地区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
空间经济分布的形式空间经济分布的形式一般有3种:①经济密度,即生产力要素在空间范围内表现出来的数量关系;②空间布局,指一定地域范围内经济部门的集聚和分布;③布局形式,指空间经济的地区表现形式,是经济密度和空间布局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地域布局类型。
一般说来,空间经济主要表现在区域经济的集聚区,即工业化集中的城市区域。
空间经济主要内容是研究空间经济结构、布局因素、形成条件及这些因素间的相互联系,寻求合理的、布局协调的经济建设模式。
空间经济组合的效果,表现在生产力布局最合理的区域,数量和质量处于最佳状态时产生的效应,即经济效益。
位于江苏南部的苏州,是“世界工厂”最繁忙的车间之一,经济实力远超省会南京,在“长三角”地区是仅次于上海的另一制造业中心。
占据当地经济总量半壁江山的外资,不仅把这位昔日“苏南病人”变成中国经济总量最大的地级市,同时也成为国内诸多城市学习的样板。
然而,今年一系列经济数据系显示,苏州的经济前景不容乐观。
苏南模式苏南模式,通常是指江苏省苏州、无锡和常州(有时也包括南京和镇江)等地区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实现非农化发展的方式。
吴江未来10年发展前景
吴江未来10年发展前景吴江位于江苏省苏州市西南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作为中国最大的织造基地和轻工业基地之一,吴江在经济发展方面具有良好的基础和潜力。
未来10年吴江的发展前景可以预见的是充满着机遇和挑战。
首先,吴江在工业方面有着坚实的基础。
目前,吴江已经形成了以纺织、服装、化工和机械制造为主的工业体系。
未来10年,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产业升级,吴江的工业将继续发展壮大。
特别是在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方面,吴江有望成为江苏乃至全国的领先地区。
例如,吴江可以发展智能纺织机械制造业,在提高产能的同时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此外,吴江还可以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如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为吴江经济注入新的动力。
其次,吴江在旅游业方面拥有丰富的资源。
吴江有着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未来10年,吴江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进一步发展旅游业,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
例如,吴江可以开发乌镇、西塘等水乡古镇,打造特色民宿和旅游景点,提供独特的旅游体验。
此外,吴江还可以发展生态农业和乡村旅游,保护和利用农村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吸引城市居民前往观光和度假,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再次,吴江的教育、科技和文化事业也有很大潜力。
吴江拥有苏州大学吴江校区等高等教育机构,具备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础。
未来10年,吴江可以进一步发展教育事业,提升教育质量和水平,吸引更多的学生和研究人员来吴江学习和工作。
同时,吴江还可以加大对创新创业的支持力度,培育和引进高科技企业和创新团队,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此外,吴江还可以加强文化产业的建设,挖掘和保护吴江的文化遗产,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和节庆,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
总之,吴江在未来10年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吴江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发展先进制造业、旅游业、教育科技和文化事业,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当然,在实现这些目标的过程中还会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如环境污染、资源短缺、基础设施不完善等。
但是,只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解决这些问题,吴江一定能够实现繁荣和进步。
吴江城市规划
吴江市都市总体规划(2023-2023)来源: 吴江市建设局受人民政府委托, 吴江市建设局于2023年年终开始对《吴江市都市总体规划》组织修编, 目前规划成果已经基本完毕。
为提高规划旳科学性、前瞻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现将都市总体规划旳重要内容进行公告。
请广大市民对该规划提出宝贵意见和提议, 为下一步规划成果旳完善提供参照。
第一部分总则一、区域位置吴江市位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中国经济发达地区苏锡常、杭嘉湖经济圈之间, 东临上海、北靠苏州、西濒太湖、南与浙江嘉兴、湖州接壤。
二、规划年限近期: 2023-2023年远期: 2023-2023年远景: 展望50年第二部分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一、发展目旳经济发展目旳: 见表一表一社会发展目旳: 见表二表二生活水平目旳: 见表三表三生态环境目旳: 见表四表四二、市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及人口规模预测市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坚持以发展为主题, 以构造调整为主线, 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 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基本出发点, 树立生态观念, 将吴江建设成为人文景观与自然风光于一体旳园林都市。
人口与都市化水平预测1.市域人口吴江市域总人口分别为: 2023年135万人, 2023年160万人。
2.都市化水平预测吴江都市化水平估计: 2023年为70.4%, 2023年为81.3%三、市域空间构造规划1.市域空间构造: 分为五个相对独立旳片区。
临苏外向型经济开发区: 包括松陵、同里、菀坪以及平望旳太浦河以北地区。
临沪综合经济区:指汾湖镇, 具有紧临上海旳区位优势, 是吴江全面接轨上海发展旳前沿阵地。
临湖生态经济区: 包括七都和横扇。
盛泽民营经济区: 包括盛泽、铜罗、平望太浦河以南地区。
震泽民营经济区: 包括震泽、桃源。
2. 城镇等级规模构造:估计吴江全市人口2023年临苏外向型经济开发区50万人, 临沪综合经济区20万人, 临湖生态经济区7万人, 盛泽民营经济区40万人, 震泽民营经济区13万人, 合计130万人。
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苏州吴江区空间发展策略研究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主任规划师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院长助理苏州科技大学教授苏州市吴江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副局长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主创规划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教授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TU984 ■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049/j.urp.202004011■ 文章编号:2096-3025(2020) 04-0080-08作者信息马 力罗志刚范凌云朱晨张扬帆王 德马力 罗志刚 范凌云 朱晨 张扬帆 王德MA Li ;LUO Zhigang ;FAN Lingyun ;ZHU Chen ;ZHANG Yangfan ;WANG DeA Study on Spatial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Wujiang District in Suzhou Cit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Yangtze River Delta Integration2018年底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作为该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对位于示范区内的苏州市吴江区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本文研究结合示范区建设的政策文件,从生态、空间、产业、交通等多个方面对吴江的现状进行了评估,对吴江未来在示范区内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基于对吴江在示范区建设中面临的三个重大转变的判断,提出了吴江的生态文明强化、生活圈营造、创新链构造和文化特色彰显四大战略。
以战略为基础,进一步从生态、空间方面具体提出吴江的发展策略与重点,助力示范区的建设。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绿色生态,吴江区,空间策略The integrated regional development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officially became a national strategy in China at the end of 2018. The demonstration zone for the ecological and green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omponents of this strategy, will have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Wujiang District, Suzhou City. Based on the policy documents issued for the demonstrationzone, this paper, from the four aspects of ecology, spatial pattern, sector type and transportation, assesses the current condition of Wujiang District and analyzes what are the status and role of Wujiang District in the demonstration zone in the future. According to three major changes that Wujiang District may confront during the developing of the demonstration zone, four strategies are proposed in this paper. They are, respectively, strengthening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building well living circles, creating innovative industrial chains and highlighting the local culture. Then, on the basis of the strategies above, we put forward the key points and priority to Wujiang District’s develop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ecology, spatial pattern, to facilitate building the demonstration zone.Yangtze River Delta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demonstration zone, green ecology, Wujiang District, spatial strategy摘要关键词Abstract 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苏州吴江区空间发展策略研究Keywords1 背景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宣布,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小城镇发展模式比较研究—江苏吴江横扇镇和菀坪镇实证研究
策优惠, 给予相关乡镇企业最大的政策支持 , 并通过政府( 有些还由政府作担保) 向金融信贷机构筹措资金。 通过政府这个“ 后勤司令” 最大化降低企业在发展初期的交易成本 , 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成本竞争力。
() 业发 展 中期 的政 府 作用 。在 产业基 础 建立 之后 , 镇政 府关 注 的 目标 开始 转 向主导 产业 的形 成 2产 城 上来 。在 实践 中 , 为发 展本 地 经济 、 持建 立本 地 主导 产业 , 扶 政府 大 多热 衷 于通过 对 本地 集体 企业 在产 业 上 的“ 裂变 ” 来完 成预期 的产业 布局 目标 。 缝 纫机制 造 尚未 成 为菀坪 镇 主导产 业之前 ,0 纪 9 在 2世 0年代 中 期 , 政府 就 依 托镇 办 骨 干企 业 , 过 “ 、 、 ” 镇 通 联 扶 带 形式 , 镇 村联 合 办企 业 之路 , 从 全局 和长远 出发有 走 并
趋势 与走 向。
一
、
政府 主导 型 的小城 镇 发展模 式 与政 府作 用 : 于 菀坪镇 的分析 基
( ) 一 政府作 用内容 1 . 政府在产业发展 中的促进作用
按照集 散 理 论 . 小城 镇 在发展 过程 中应 该 承接 城市 与农 村 的双 向互 动 , 遵循 工业 分 散布局 的原理 , 大 力 利用那 些 城市 工业 扩 散与技 术下 乡带来 的条 件 。 展那 些 能够 实现工 农互 补 的 、 发 起点 低 的工业产 业 。同 时 。 增长 极 理论 可知 , 个 地 方经 济要 迅速 腾 飞 , 为周 围 地 区发 展 的高地 , 从 一 成 就必 须 优先 聚 集 推动 经 济 快 速 发展 的主 导 产业 或 有 创 新能 力 的企 业 和企 业 集 团 , 成 “ 场极 ” 的 多功 能 经济 活 动 中心 ( 形 磁 式 即发展
小城镇密集地区整合发展探索——以温州市鳌江流域为例
城 镇 密 集 的 地 域 空 间 状 态 引 来 学 界 的广 泛 研 究 。
目前 , 针对 中国沿海城镇密集地 区存在 的一系列
社 会 ,经 济 ,环境 问题 ,研 究 的 重 点 放 在 了城 镇
州市鳌江流域 的城镇群发展战略研 究和城镇 密集
区协 调 发展 规 划 的 编 制 ,为 城镇 群 的 整 合 发展提 供 了有 益 的探 索和 经 验 积 累:分 析 了小城 镇 密集
地 区存 在 的 问题 及 协 调 发展 的 难点 , 出明确 城 提
密集区的发展 战略与城市 间的协调 发展对策上 , 研究对象也主要聚焦于长江 三角洲 . 珠江三角洲 .
京 津 冀 等 城 镇 化 水 平高 、 大都 市 密集 发 展 的 地 区 。 然 而 ,在 中 国 沿海 市 场 经 济 发 达 的 省份 ,小城 镇 发 展 迅速 . 量 猛 增 . 出现 了小 城 镇 密 集地 区 。 数 并 这 些 小城 镇 密 集 地 区有 着 与 上述 研 究 的 城 镇 密 集地 区 不 同 的特 征 与 发展 规 律 这 是 由 小城 镇 特 殊 的城 镇 性 质 决定 的 。小 城 镇 密 集 地 区 面 临 着 诸 多 复 杂 难 解 的 问题 .值 得 我 们 认 真 对 待 0 。 截 至 2 0 年底 全 国 共 有 建 制 镇 和 集 镇 4 2 03 万 多个 .其 中建 制 镇 2 多 个 县 城 以 外 的 小城 万 镇 镇 区总 人 口约 1 1 0。党 的 十 五 大 提 出 小 9 亿
s al o na l m e ai ns i sa fe tv e s r m lt w gg o r to , t ne f c iem a u e i t or uat o dia i v l of m l eac or n tonde eopm e a o r nt n c ve — pl
守住乡愁 优美田园——来自苏州市吴江区村庄变迁的调查
下新农村建设路径 , 村庄变迁呈现 “ 集 年 的 2 4 6个 ,再到 目前的 2 4 2 个 ,保 少人戏称 “ 院内像欧洲 , 院外像非洲” 。 富美 、一体化 ” 的鲜 明特点。笔者 以 留 6 9 9个 自然村庄 。累计 建成城镇安 2 0 0 6年 新 农 村建 设现 发 展 特 点
2 0 0 3年 以来 ,吴江 较早 提 出 “ 三 逐 渐改变 了以家庭经营 为主的农 业生 “ 二星级康居乡村”3 6 4个 ,占苏州大市 个 集 中 ”( 土地 向规 模 集 中 、工 业 向 园 产 方 式 , 向集 约 化 、规 模 化 的生 产 方 的 7 0 %。2 0 1 3年 以 “ 五美五 好”为 目 区集 中 、农 民 向社 区集 中 ) ,推 动 新农 式转 变。2 0 0 3年组建规模化经营水平 标 , 成 功创建 1 0 个 苏州 市级 “ 美丽 乡村 ” 。 村建设 , 村 庄 形态 面 貌 、 农 业 生产 条 件 、 的合作组织只有 2 2个 ,现在 已有 2 4 6 2 0 1 4 年继续选择 1 6个点 ,开展村庄风
新世 纪 以来 第 1 个 “ 中央 一号 文件 ” 置 公 寓房 4 5 0万 平 方米 ,2 . 8万 农村 由 “ 乱 ”到 “ 洁” 向 “ 美 ”发展 ,率
发布 为时间基点 ,对吴江村庄 变迁情 居 民人 住 。
况作 粗 浅分 析 研 究 。
一
先 在全 省 试 点 垃 圾分 类 收 集 处理 工 作 ,
4 、村 民生活 之 变—— 从 “ 城 乡
小城镇规划-“点状发展地区”小城镇发展路径及策略研究 ——以淮安为例
“点状发展地区”小城镇发展路径及策略研究——以淮安为例梁印龙,孙经纬,陈国伟摘要:点状发展地区是江苏省域城镇体系规划中针对生态开敞型地区提出的特殊概念,要求这类地区走有别于传统工业化地区的特色化发展道路。
小城镇是连接城乡的关键性节点,承担着城镇化蓄水池的重要功能,但由于后发地区的小城镇发展普遍呈现出“散小弱”的共性特征,数量过多、规模偏小,导致资源分散、发展动力不足,进而导致人口严重外流、空心村等一系列城镇化问题。
因此,本文以苏北淮安市为例,在深入分析小城镇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乡镇发展潜力进行评价,提出了“区划调整,集聚发展”、“划分片区,优化发展”、“立足资源,特色发展”的三大策略,尝试破解后发地区小城镇发展的共性难题,为探索后发地区新型城镇化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点状发展地区,小城镇,发展路径,发展策略,淮安1.点状发展地区释义1.1点状发展地区概念2015年,国务院批复《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2015-2030)》,该规划提出了“轴带集聚、腹地开敞”的省域空间格局。
针对开敞型腹地进而提出了“点状发展地区”的概念,是指这些地区城镇密度较低、耕地较多、农业发展条件好,以及生态系统脆弱、生态功能重要的地区,空间格局上应依托现有城镇点状发展,避免蔓延成带连片。
该类地区一般为农产品主产区、休闲度假旅游区和重要生态功能区,主要承担保障农产品安全、为区域汇碳以及为居民提供休闲旅游场所的功能。
政府应重点支持该类地区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或发展休闲旅游业。
图1 江苏省区域空间格局省域点状发展地区包括苏北腹地和宜溧金高地区两片,本文研究对象淮安即位于苏北腹地点状发展地区。
苏北腹地由淮安市区、涟水、金湖、盱眙、洪泽、泗洪、泗阳、兴化、高邮和宝应组成,总面积20038平方公里,总人口929.69万人,人口密度463.96人/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47.9%。
该地区特大城市1个(淮安)、中等城市7个、小城市2个。
(完整版)大、中、小城市总体规划案例分析
柳州风貌 区位关系图大、中、小城市总体规划方案分析——以广西柳州、陕西宝鸡、四川绵竹广济镇为例Part1.大城市案例—柳州一. 概述柳州,又称龙城,是广西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广西工业名城、历史名城、文化名城、旅游名城。
全市辖6县4区。
作为广西最大的工业城市,柳州工业总量约占广西的三分之一。
柳州是一座底蕴浓厚的历史名城和文化名城,也是一座充满风情的旅游名城。
柳州的民族风情独具神韵,壮族的歌、瑶族的舞、苗族的节和侗族的楼,堪称柳州“民族风情四绝”。
柳州市是一个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北部的城市,史称“龙城”,地形为“三江四合,抱城如壶”,亦称“壶城”。
二.区域规划层面分析1. 城镇体系现状及规划结构现状 :从整体上看,属于“大城市+小城镇”的二元结构模式;中心城市是典型的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城市化;其它城镇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农村市场建设和乡镇企业发展“自下而上”的;第三产业日益成为城市化的又一强大动力。
规划: 由“大城市+小城镇”的模式向“特大城市+小城市”发展模式转变;由“自上而下”型城市化向“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多元复合型城市化转变;由市域低水平均衡型城镇化向相对极化型城镇化转变。
市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规划:2总体思路:规划构成“一圈一带二走廊”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
即以柳州大都市圈为主中心,融安——融水城镇带为次中心,沿湘桂线、枝柳线组织重点城镇发展走廊。
柳州都市圈:以柳州为核心,拉堡、柳城、穿山、六塘、沙埔、雒容、鹿寨等为外围城镇,以产业空间为核心,形成基础设施紧密联系的都市圈,作为市域城镇体系组织结构的核心。
融安——融水城镇带:以长安、融水为基础,以融安县浮石镇为结合点,构筑基本连片的城镇带。
以此为基础,远景组建组团式结构的带形城市。
城镇发展走廊:湘桂线城镇发展走廊;枝柳线城镇发展走廊;其它次要城镇发展走廊。
2.城镇职能中心城市(柳州)城市职能(1)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2)区域性工业、产业与服务中心,是桂中经济区的核心城市;(3)广西乃至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4)区域性文化、教育、体育产业中心;(5)多元文化融合的地区和适宜居住与创业的理想家园。
小城镇密集区空间演变研究——以温州为例
区的, 镇被融叭建成 区。城镇之间的作 J 峨 用力对群体空间定向扩展并没有明显的影
加并导致 了小城镇密集生长状态,本文把 这一特殊的地域空间形态称为 “ 小城镇密
间的资源共享、产业协同、空间和谐等。
温州地区出现的若干个, 旗 密集区 J
响。③城镇 间向心发展阶段。城镇沿交通 集 区” 。 颇具代表性,并且近年来在不断地发展演 线发展到一定程度,城镇的边缘 因受到其 我 国以往对小城镇的研究 多针对个 变之中,一些小城镇密集区的空间形态发 他城镇的吸引而形成多个城镇之间向心发 体,如费孝通先生早期的苏南小城镇调查 生了明显的质变。温9/ ̄ 密集区的演 展的机制。此时,城镇发展受 自身和区域 1J 、\ I
me t n ln i g b r a ss a lne sf r a l n ig ma a e n n d ns r t e r go n d pa nn u e u h lit n i u b n p a n n n g me t da mi i a i in a y a t v e
维普资讯
维普资讯
出整合发展的对策,实现群体协调。
阶段 小城镇发展到了密集阶段,必然寻求 发展的突破。小 锷 密集区往往舅: 备一定的
改革开发以来,温州以 “ 温州模式 ” 和, 镇的快速发展引人注 目。温州 1 8 J 峨 91
例如,苏南地区、浙江沿海的温台地 区、 问题,小城镇密集区的问题则更为突出。 镇空 间形成 了沿交通线 鸭蹼状 的生长形 珠江三角洲的小城镇群发展引人注 目。在 小城镇密集 区问题的焦点集 中在,城镇群 态,城镇扩展有明显的空间发展指向。郊 J 、
一
些经济发达地 区,小城镇的数量急速增 体的协调和整合方面,包括小城镇群体之
吴江市区域发展分析
吴江市区域发展分析
------目录
一、基本概况(简单将约300字左右)
二、吴江市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分析
1地理区位分析
(1)绝对地理位置
(2)相对地理位置
(3)经济地理位置(上海对其辐射,苏锡常对其辐射,苏州对其辐射)
2.自然资源分析
(1)土地资源及利用现状(基础设施、耕地用地、绿化用地、居民用地、工业用地)
(2)生态环境资源(土壤、水文、气候)
3.社会经济条件分析
(1)背景(历史、文化、经济)
(2) 人口分析(人口结构与人口增长(男女比
例、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老龄化)、人口素质分析(身体、文化、技术、思想素质)、劳动力供应(人口的迁出迁入)人口容量)
(3)政策与制度
(4)区域发展总体水平(GDP、GDP增长、与苏州其它四市比较)
(5)产业结构
(6)基础产业(医保、教育、交通、娱乐)
(7)旅游资源(旅游景点、潜在旅游资源)
三、吴江市整体发展评价
1.发展阶段分析
运用钱纳里的经济发展阶段理论
城市化率
霍夫曼
2.swot分析
区位、资源、人才、经济、其他的优势与问题
吴江市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Welcome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小城镇 大问题》费孝通
小城镇大问题费孝通一今年的春末夏初,我在江苏省吴江县住了一个月,对该县十来个小城镇的历史与现状作了初步探索。
此后打算写一篇关于小城镇的类别、层次、兴衰、布局和发展的文章,来参加这次小城镇讨论会。
然而一回到北京,时间由不得自己支配,这个打算便落了空。
因此,这里只能依我的腹稿,谈谈我在吴江调查的感受以及由此联想到的一些问题,只是一个提供讨论的发言。
在说到正题以前,首先说说我对这次讨论会的四点希望,即希望通过讨论取得四个具体结果:一是出版一本研究论文集;二是订出一个今后切实可行的研究规划;三是为今冬全国政协小城镇问题调查组作出准备工作,就是提出一些请他们来调查的问题;四是成立一个推动、协调、交流这个课题研究工作的学术性组织。
这次学术讨论会是今年年初确定的,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现在不仅会议如期举行,而且还汇集了几十篇论文。
万事开头难,时间只有半年,这样的结果确是来之不易的。
我们应当珍惜已经获得的成果,以论文集的形式将迈出的这第一步脚印留下来。
这些论文之所以宝贵,是因为它们都联系小城镇建设的实践,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探索小城镇发展中的实际问题。
我认为这个研究方向是对头的。
我国的社会科学应当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密切结合中国社会的实际进行科学研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要贯彻这里所提出的指导思想和达到最终目标并不那么容易。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对于马列主义理论,我们多少学了一些,许多同志也诚心诚意地想把事情办好;但是学习的理论常常不能和实际工作相结合,这就使得我们的认识往往落后于实际。
对于具体问题的有处理也就提不出实事求是的建议来,难免把以往的经验或是别国的东西硬套照搬,以致花了过多的学费,亏了本,走了不少弯路。
失误使人清醒。
现在我们多少懂得了一点小平同志在他的《文选》里所阐明的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只有联系实际才能出真知,实事求是才能懂得什么是中国的特点。
我们的小城镇研究一开始就摆脱了在概念中兜圈子、从书本到书本的模式,而注重实地调查,力求在对小城镇的实际考察中提高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期 , 与苏 州 、 州 、 杭 湖州并称 “ 四大绸都 ” 丝绸纺 织业是其 ,
主 导 产 业 。 0 8 松 陵 、 泽 G P占全 市 总 量 的 4 .1 城 20 年 盛 D 5 %, 6
市建设用地 占市域城镇建设用地总量的 5 .5 41 %。 3产业 空间的无 序增 长 . 吴江产 业空 间的无序 主要表现 在资 源粗放使用 下工业 用地的无序布局。 在空 间形态上 的特征是 : 飞地式分散化 , 工 业用地脱离城镇建成 区 , 全市分散 于各镇 区外的工业用地总 量为 3 .8平方公 里 , 3 2 占全 市域工业用地 总面积 的 3 %。交 8 通 主导 的轴向蔓延 , 吴江市工业用地 主要 集中于市域 中部东
城 镇 均 衡 发 展 的 空 间 结 构 走 向 以松 陵 、 泽 城 区为 主导 的市 盛
域 空间结构 , 其它城镇 的群体空问布局仍然较为分散。 但
西向的 3 8国道 、 E 1 南j 向的 2 7省道 、 2 苏嘉杭高速公路两侧 。 部 分城镇工业 布局形成 沿交通 干线 的“ 一层 皮” 的布 局形 式
中 图分 类 号 q -
文 章 编 号 : 6 1 7 4 (0 0 O — o 5 — 0 17— 7 0 2 1 )3 0 9 2
吴江市东邻 上海 , 西濒太 湖 , 连浙江 , 南 北依苏州 , 处 地
以上海 为龙头 的长三角 的腹地 。吴江市域面积 116 方公 7 平 里 ,0 8年末全市户籍 总人 口为 7 52 4人 , 9个镇 和两 20 9 5 辖
个省级经济开发 区 , 20 在 0 8年 实 现 地 区生 产 总值 7 5亿 元 。 3
无序蔓延 的空间发展特征 。从 各镇 区、 社区的建设用地规模
来看 , 呈现两极化差异 。除中心城 区外各 聚集点建设 规模都
较小 , 城镇空 间集 聚化 不明显 。加之大量 以村庄 工业为依托 的散点状建设 用地 , 江市域城镇建设空 间密度 高 、 吴 间距小 , 整体相对分散 。 2城市发展 的“ . 双核心” 主导结构
区 为单 元 的 城 镇 空 问 、被 撤 并 乡 镇 继 续 发 展 遗 留 的 社 区单
态上 , 部分 是原有工业 聚集地 的扩展 和延伸 , 与城 市居住 生 活组 团相分隔 , 表现 出一定 的规划 干预性 , 吴江经济 开发 如 区。部分则是 以城镇边缘 区的外延扩张为主 。
元、 以村办工业 为依 托的村庄建设空 间并存 , 形成整体分散 、
C i O u he ng S h 0 Y L
☆ 城 市 旅 游 ☆
城 镇 密 集地 区小 城镇 空 间发展 研 究
以 吴 江 市 为 例
周
( 苏州科技学院
璐, 王寅生 , 杨凯健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 江苏 苏州 25 1 ) 10 1
摘
要 : 江市是 苏南模 式的发 源地之一 , 吴 其经济近年一直保持 快速 增长的 态势 。随着城 乡一体化建设的推进
一
、
吴江 市域 空间的 发展 历程
吴 江 与 浙 江 接 壤 , 外 资 未 大 规 模 进 入 之 前 , 现 为 以 在 表
民营经济为主导的发展特征 , 城镇主要依 托民营经济获得发 展, 市域城镇表现为均衡发展态势 , 没有 明显 的市域 中心。 随 着城乡一体化建 设的推进及 乡镇撤 并过 程 , 镇空 间得到优 城
收 稿 日期 :0 0 0 — 6 2 1— 2 0
作者简介 : 周璐 (9 7 )女 , 1 8 一 , 湖北荆 州人 , 士研 究生 , 硕 从事城市规划 、 旅游业研 究; 寅生( 9 6 ) 男, 王 1 8 一 , 安徽 合肥人 , 士 硕 研究生 , 从事城 市规划 、 产业经济研 究; 杨凯健( 9 7 ) 男 , 苏太仓人 , 18 一 , 江 硕士研 究生, 从事城市规划与设计研 究。
包含松陵 、 盛泽中心城 区在 内的“ 一市 两城 ” 的双核结构 。松 陵长久 以来都是原 吴江县治所在地 , 在吴淞江源头 的水上 要
塞 基 础 上 逐 渐 发 展 。盛 泽 以 发 达 的丝 绸 业 而 著 称 , 在 清 朝 早
在这样 的背景下 , 江的城市 空间发展是值得研究 的课题 。 吴
吴江是苏南模式 的是 实践 地 , 城镇建 设在苏南模式 的推 动下 取得 了巨大进展 , 但在 新时期 , 速的经济 增长与 和村镇建 快 设 , 迅速 改变原有 的生态格局 , 市发展也 面临诸多挑战。 在 城
吴 江城市 空间不 同于传统 县级城 市 以地域行 政 中心所 在地 为核心 的单 中心结 构 , 由于历 史发展轨 迹的延续 , 成 形
及 乡镇撤 并过程 , 城镇 空间发生 了一 系列变化。在此 背景 下, 我们分析 了吴江的市域空间利用演变历程 , 出空间发 找 展 中存在的 问题 , 究 了空 间发展 的影响 因素 , 研 并提 出了区域 空间的分 片区发展 、 产业 空间的集约化整合等 空 间发
展 战略 措 施 。 关 键 词 : 城 镇 ; 间 战略 ; 江 小 空 吴
态 。 块状扩张填充 , “ 斑 在 自上 而 下 ” 的规 划 干 预 下 , 业 用 地 工 呈斑块式 的成片开发 , 主要 为 政 府 主 导 的工 业 区 。 其 空 间 形
二、 市域 空间发 展 的现 状与 问题
1 . 城镇群空间呈现 自组 织分散化格局 在“ 自下而上 ” “ 和 自上而下 ” 的发展主体 的推 动下 , 以镇
化重组 , 制造业空 间也逐步 走 向集 聚 , 以特色 功能片 区为主
导的经 济也逐步走 向明晰 。目前 , 陵城 区作 为市域政 治 、 松 文 化 、 教中心 的地位 得到强 化 , 科 随着吴 江经济开 发 区的建设 步伐加快 , 其经济职能 也进一 步加强。盛泽城 区作 为市域 民 营企业集 聚中心 的地位也在加强 。 市域城镇 的发展 正在从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