趵突泉教案
关于《趵突泉》教案
关于《趵突泉》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趵突泉》。
详细内容包括:第一课时,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了解趵突泉的位置、历史及特点;第二课时,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深入理解趵突泉的美丽景色及作者对趵突泉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趵突泉的位置、历史及特点,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观察、表达、合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趵突泉的喜爱,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如“涌泉”、“清澈见底”等。
教学重点:学习课文的观察方法,感受趵突泉的美丽景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学习单、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趵突泉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它有什么特点?”2. 朗读课文:学生跟随课文录音朗读课文,感受趵突泉的美丽。
3. 学习课文:(1)学习第一、二自然段,了解趵突泉的位置、历史及特点。
(2)学习第三、四自然段,深入理解趵突泉的美丽景色及作者对趵突泉的喜爱之情。
4. 例题讲解: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如“涌泉”、“清澈见底”等,并进行随堂练习。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趵突泉》2. 主要内容:(1)位置:济南(2)历史:涌泉已有千年历史(3)特点:清澈见底、泉水晶莹剔透3. 观察方法:细心观察、抓住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学到的观察方法,写一篇关于家乡景色的作文。
2. 答案:无固定答案,要求内容充实、观察细致、表达清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趵突泉的特点掌握较好,但对观察方法的运用还需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了解其他著名景点,尝试运用所学观察方法进行观察和描述。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
《趵突泉》教案五篇
《趵突泉》教案五篇《趵突泉》教案篇1一、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的突泉的美丽,感受大自然的伟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和细致描绘抒发感情的写作方法。
3、学习生字新词,理解“妩媚”晶莹”“摇曳”“不知疲倦”“五光十色”等词词。
能用“那么……那么…···”“好像……似的”造句。
4.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
二、教学回点1、课文中描写大小泉景色的部分,即课文3、4两个自然段2.细致观察与描写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准备教学挂图或幻灯,有条件的准备相关录相带。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出示挂图,揭示课题1、同学们见过泉水吗?是哪几的泉水?能说说你所见到的泉水的样子吗?2、你们听过趵突泉吗?请同学们看图,这就是历史悠久、闻名于世的山东济南的趵突泉。
二、简介趵突泉趵突泉在山东省会济甫市旧城区西门官侧,面积约3公顷,包括周围的金钱泉、柳絮泉、漱玉泉等16个泉口和几处古建筑,现统称为的突泉公园,是济南的三大名胜之一,助突泉泉他长约30米,宽约20米,成长方形。
池内有五股泉水,涌量每钞钟可达16立方米。
泉水高高涌起,可高达半尺多,2400多年前,我国史书上就有关于它的记载。
三、范读课文1、下面请同学们看看图听老师把课文朗读一遍。
2、看了图,听老师读了课文,你们觉得趵突泉怎么样?四、读通课文,指导分段1、学习生字。
2、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将字音读准,将课文读通。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想想每一自然段的意思。
4、课文中具体写趵突泉的美丽景色的是哪几个自然段?课文可以分为几段?讨论归纳。
五、教学第一段齐读,说说现在单讲的突泉”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点出课题,引起下文)六、教学第二段1.指名读,想想这是写作者在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在西门外的桥上看到一溪活水,)2、“活水”是指怎样的水?(有源头而常流动的水)作者看到的是怎样的一溪活水?(清浅、鲜洁)”鲜洁”在文中是什么意思?(形容泉水清洁、清澈、明亮)3、“妩媚”是什么意思?(指姿态美好可爱)作者为什么说“假如没有助突泉,济南会失去一半的妩媚”代作者既强调了胸突泉在济南美景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又将人们的思绪带入了令人神往的境界之中,)4、齐读第二段。
《趵突泉》教案
《趵突泉》教案实用的《趵突泉》教案3篇《趵突泉》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目标:1、理解趵突泉溪水、大泉和小泉的特点,了解趵突泉的美姿2、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学习方法、习惯目标:1、学会运用“读文章,想画面”的方法,想象出溪水、大泉、小泉的形象2、学习作者细致描绘,抒发感受的方法,养成积累好词佳句的习惯。
人文教育目标:受到热爱大自然的熏陶,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二、教学重点1、通过合作和朗读感悟,想象出大、小泉眼的样子和特点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三、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感受理解想象大泉和小泉涌出的水各有什么特点四、教学策略欣赏、品读、想象五、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材料六、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师:老师要出一些题考考大家,有没有信心把它做对?第一题:知道山东的省会在哪的请举手?你是如何知道的?(指名学生回答)师:对,在济南。
在济南每年都会有无数的中外游客蜂拥而至,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知道的请举手。
(生自由发言)师: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几幅图片,相信在看了之后,你们心里的谜团肯定会一个个解开的。
(播放大明胡、千佛山、趵突泉图片)2、看完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想?师:对,正是因为济南美,正是因为济南有这么多的游览胜地,所以才吸引了无数的中外游客,特别是这趵突泉,连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在游览完了之后,都被它的美丽景色所倾倒,于是写下了一篇非常优美的文章,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课文――趵突泉(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a) 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想提一些什么问题?(生自由发言)板书学生提出的的部分问题。
b) 师:爱提问题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我们要把它坚持下去。
现在就请同学们带着自己所提的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下课文。
(生自由读课文)c) 解决学生提出的较简单的问题。
d) 师:好,读完了课文,谁能用“趵突泉真……”来描述自己读完之后的感受?(生自由发言)e) 师:美丽、有趣、壮观的趵突泉,那就让我们赶紧跟随作者一起走进课文,去细细品味一下吧!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趵突泉》教案优秀5篇
《趵突泉》教案优秀5篇《趵突泉》教学设计篇一《趵突泉》是篇写景文章,老舍用浓墨重彩介绍了趵突泉的美与趣,读了让人如临其境、如见其身。
全文共有4节,第1节简述济南的三大名胜;第2节概说泉水之美,为济南增添了无穷魅力;第3节写了大泉的壮观与冬日泉水的神秘。
第4节用了一系列排比句式写出了小泉的有趣。
全文以“假如没有这泉,济南定会丢失一半的美”为文眼,向读者展现了趵突泉泉水清鲜而纯洁,大泉昼夜翻滚、生生不息,小泉活泼可爱、善变有趣的动人画面,值得反复品读、欣赏,值得推敲、评析直至存入脑海。
老舍是文学大师,小小一篇《趵突泉》写作手法也十分高超,布局谋篇匠心独具,遣词造句得心应手,字里行间渗透出对趵突泉的赞美喜爱之情,更传递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崇敬之情。
这些,都是教学时可开发的资源,要引导学生去赏析、去学习,甚而模仿和创作。
教学目标:1、有感情朗读这篇课文,欣赏美文佳句。
2、交流自己喜欢的美句,谈谈自己的感悟。
3、感受大自然的伟大,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交流自己喜欢的美句,谈谈自己的感悟。
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好!听说咱们四(5)班的同学聪明活泼,见多识广,是这样吗?这么一说,我倒想见识一下,考考你们,想接受我的挑战吗?1、游戏导入抢猜城市的别名。
如:广州-羊城,花城;昆明-春城;重庆-山城;哈尔滨-冰城;济南-泉城。
知道广州为什么会称为花城吗?(广州花很多。
广州气候宜人,很适合种花。
)哈尔滨为什么会被称为冰城?(冬天冰很厚,特别冷)同学们知道山东济南的别称为什么叫泉城吗?(济南城里泉水特别多,清代作家刘鄂在《老残游记》中描写的“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绮丽风光,就是济南的形象写照。
在济南的所有泉水中,最有名的是什么泉,知道吗?(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课题:趵突泉) 关于趵突泉,昨天同学们去查了资料,谁来向大家介绍你所了解的趵突泉?2、学生介绍收集到的有关材料。
同学们收集的资料还真不少。
2024版《趵突泉》教案优秀5篇
《趵突泉》教案优秀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趵突泉》,详细内容为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通过对趵突泉的描绘,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趵突泉的特点,学会生字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生字词,感受趵突泉的美丽。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课文描绘,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趵突泉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进而引出课题。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认识生字词。
3.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分析课文描绘趵突泉的手法,解读重点词语。
4.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的典型句子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句子,理解句子的表达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课文中的其他句子,进行课堂交流。
6.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趵突泉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8. 课堂拓展:让学生课下收集其他著名景点的资料,为下节课做准备。
六、板书设计1. 《趵突泉》2. 内容:生字词:xxx、xxx、xxx趵突泉特点:xxx、xxx、xxx句子分析:xxx、xxx、xxx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趵突泉的短文。
2. 作业题目:收集其他著名景点的资料,下节课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果。
3. 拓展延伸:通过收集其他著名景点的资料,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四年级语文:趵突泉教案(示范文本)
四年级语文:趵突泉教案(示范文本)第一章:趵突泉简介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趵突泉的基本情况,包括位置、历史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祖国自然景观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趵突泉的地理位置及历史背景。
趵突泉的自然特点和文化价值。
教学难点:趵突泉相关历史故事的理解。
保护自然资源的实践意义。
教学准备:趵突泉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相关历史和文化背景资料。
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展示趵突泉的图片,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述趵突泉的位置和历史,介绍其作为“天下第一泉”的美誉。
3. 分析趵突泉的自然特点,如泉水清澈、喷涌不息等。
4. 分享趵突泉相关的历史故事,如“趵突泉的来历”。
5. 讨论趵突泉的文化意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自然资源。
6.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作业。
作业布置:收集更多关于趵突泉的资料,下一节课分享。
第二章:趵突泉的泉水特点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趵突泉泉水的特点,如清澈、喷涌等。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趵突泉泉水的物理特性。
泉水喷涌的成因。
教学难点:泉水喷涌相关科学原理的理解。
教学准备:趵突泉泉水特点的相关资料。
科学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1. 回顾趵突泉的简介,引入泉水特点的学习。
2. 讲述趵突泉泉水的特点,如清澈、喷涌等。
3. 分析泉水喷涌的成因,介绍地下水循环等相关科学知识。
4. 进行科学实验,如观察泉水的清澈度,体验泉水喷涌的力量。
5. 讨论泉水特点在保护环境方面的意义。
6.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作业。
作业布置:描述趵突泉泉水的特点,并说明其形成原因。
第三章:趵突泉的历史文化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趵突泉丰富的历史文化,如诗词、传说等。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趵突泉的历史文化背景。
相关诗词的理解和欣赏。
教学难点:诗词意境的理解。
教学准备:趵突泉历史文化相关资料。
古诗词鉴赏指南。
教学过程:1. 回顾趵突泉的泉水特点,引入历史文化的学习。
小学课文《趵突泉》教案设计趵突泉试讲教案
《趵突泉》教案设计及试讲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学会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理解趵突泉的地理位置、特点及成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激发学生对趵突泉的兴趣。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开展小组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倡导保护自然景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生字词,描述趵突泉的特点。
难点:理解趵突泉的成因及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1)展示趵突泉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2)提问: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有什么特点?(3)板书课题:趵突泉。
2.课文朗读(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指名学生朗读,纠正发音。
(3)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3.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
(2)教师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重点讲解难写的字。
4.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讲述课文大意。
(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1)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趵突泉》,谁能告诉我趵突泉的特点?(2)板书课题:趵突泉。
2.研讨课文(1)学生分组讨论,探究趵突泉的成因。
(2)每组汇报讨论成果。
3.小组合作活动(1)教师出示任务:描绘一幅趵突泉的画。
(2)学生分组合作,完成绘画任务。
(3)每组展示作品,全班投票选出最佳作品。
(2)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景观的保护。
(3)布置作业:回家后,向家人介绍趵突泉,并讨论如何保护自然景观。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图片、有趣的讨论和小组合作活动,激发了学生对趵突泉的兴趣。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通过学习,学生不仅理解了课文内容,还学会了保护自然景观的重要性。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一些不足之处,如部分学生对生字词掌握不够扎实,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巩固。
趵突泉教案设计及反思
一、教案设计1.1 趵突泉简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趵突泉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泉水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和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我国自然景观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趵突泉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泉水特点。
【教学难点】趵突泉的泉水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1.2 趵突泉的美景【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趵突泉的美景,如泉眼、瀑布、泉池等。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展示、实地考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趵突泉的美景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趵突泉美景的形成原因。
1.3 趵突泉的传说与诗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趵突泉的传说故事及其相关诗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述、朗读、讨论,培养学生的倾听、表达和文学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趵突泉的传说故事及其相关诗文。
【教学难点】理解诗文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1.4 趵突泉的保护与利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趵突泉的保护措施及其利用价值。
过程与方法:通过调查、访谈、讨论,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
【教学重点】趵突泉的保护措施及其利用价值。
【教学难点】如何平衡趵突泉的保护与利用。
1.5 教学反思【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和自我认知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热爱学习的情感。
【教学重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评价能力。
【教学难点】如何有效地进行教学反思。
二、教学过程2.1 趵突泉简介(1)教师展示趵突泉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趵突泉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泉水特点。
2024年[趵突泉教案及反思]趵突泉教案
2024年[趵突泉教案及反思] 趵突泉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泉水的故事》教材第二章第二节,详细内容主要围绕济南趵突泉的历史、地理特点以及泉水文化进行讲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趵突泉的成因、泉水特点以及在我国泉水景观中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趵突泉的地理位置、成因及其泉水特点。
2. 培养学生对泉水文化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趵突泉的成因及泉水特点。
教学重点:趵突泉的历史文化内涵及其在泉水景观中的地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地图、实物模型。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趵突泉的美景图片,引发学生对趵突泉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讲解:详细介绍趵突泉的地理位置、成因、泉水特点,以及趵突泉的历史文化内涵。
3. 实践情景引入:播放趵突泉景区的实景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趵突泉的美景。
4. 例题讲解:以“分析趵突泉泉水清澈的原因”为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绘制趵突泉地理位置示意图,并标注成因和泉水特点。
六、板书设计1. 趵突泉2. 内容:地理位置:山东省济南市成因:地下水沿着断层破碎带上升至地面泉水特点:清澈、甘甜、恒温历史文化:济南七十二名泉之首,有“天下第一泉”的美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趵突泉的地理位置、成因及泉水特点。
(2)谈谈你对趵突泉泉水文化的理解。
2. 答案:(1)趵突泉位于山东省济南市,成因是地下水沿着断层破碎带上升至地面,泉水特点为清澈、甘甜、恒温。
(2)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等环节,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趵突泉的相关知识。
但在课堂互动方面,可以进一步加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课后可布置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深入了解趵突泉的历史文化,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趵突泉》优秀教案
《趵突泉》优秀教案《趵突泉》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了解济南名胜趵突泉的特点,激发宠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和爱美的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看和具体形象地描写事物的方法,培育观看力气和理解、表达力气。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大泉、小泉的位置和特点,学习作者细致观看和具体形象地描述的方法。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通过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学习生字,理解新消逝的词语。
(二)结合图画明确作者观看的挨次和重点,初步学习课文,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三)正确划分文章的结构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通过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学习生字,理解新消逝的词语。
1.留意以下字的读音:“济(j!)南”的“济”,是多音字,在这里不要读成“济(j@)南”,当读“j@”时,可以组成“不济于事”、“劫富济贫”等。
“往上蹿(cu1n)”的“蹿”,不要读成“cu4n”。
“千佛(f*)山”的“佛”,是多音字,不要读成“千佛(f$)山”,当读“佛(f$)”时,可以组成“佛教”。
“倒(d4o)映”的“倒”不要读成“d3o”。
“往(w3ng)上涌”的“往”是多音字,这里不要读成“w4ng”。
“数(sh()不清”的“数”是多音字,不要读成“sh)”。
“妩(w()媚”的“妩”,不要读成“f(”。
“活泼(p#)”的“泼”,不要读成“b#”。
“清清楚楚(ch()”的“楚”不要读成“ch)”。
“比较(ji4o)”的`“较”不要读成“ji3o”。
2.留意区分以下字的字形、字义:佛——拂洁——结泼——拨秘——密摇——遥妩——抚扁——偏倦——蜷3.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词语:幽(y#u)静:幽雅宁静。
妩(w()媚(m8i):(女子、花木等)姿态奇妙可爱。
开阔(ku^):(面积或空间范围)宽广。
2023最新-《趵突泉》 教案【最新10篇】
《趵突泉》教案【最新10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为大家精心整理了《趵突泉》教案【最新10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趵突泉》教案篇一一、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看图学文。
图上画的是趵突泉公园,突出了池中的三股大泉,大泉冒出水面,在不断翻滚;小泉冒出的水泡隐约可见。
池中的水清澈见底,池中有游鱼,池边有凉亭、垂柳。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习本课5个生字。
正确读写“趵突泉、纯洁、疲乏、水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加深理解课文内容。
2、用查找有关资料的方法,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仔细看图和理解课文,了解济南趵突泉的特点,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和爱美的情趣。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了解大泉、小泉的位置和特点,想像文章所描绘的画面,学校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的描述方法;图文对照,通过看图,加深对描写大泉和小泉的重点句子的理解,体会作者是怎样用准确的语言把事物的特点写清的;训练学生凭借语言文字展开想像,仔细体会写联想和感受那些句子的意思。
四、课时安排二课时五、教具准备教学课件和有关资料、图片等六、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知道山东济南的别称是什么吗?(泉城)为什么会有这个别称?2、学生介绍收集到的关于材料。
3、老师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小结:作为中国人,我们为有着古老的历史文化,风景名胜而骄傲。
济南有闻名全国的泉城之美称。
趵突泉又被称之为天下第一权。
著名的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对趵突泉的描写使我们如临其景。
请同学们走进大师笔下的趵突泉,走进我们自己发现的趵突泉吧。
请大家先共同有感情的朗读文章感悟文章的美吧!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全文朗读,在读熟读通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
趵突泉教学设计 《趵突泉》教学设计优秀5篇
趵突泉教学设计《趵突泉》教学设计优秀5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作者给大家整理的5篇《趵突泉》教学设计,希望可以启发您对于趵突泉教学设计的写作思路。
《趵突泉》教案设计篇一各位评委:大家好!我今天要说的内容是四年级下期语文教材的一篇选学课文《趵突泉》。
一、说教材《趵突泉》是四年级下期语文教材的一篇选学课文。
作者老舍用浓墨重彩先容了趵突泉的美与趣,读了让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全文以如果没有这泉,济南定会丢失一半的美为文眼,向读者显现了趵突泉泉水清鲜而纯洁,大泉昼夜翻滚、生生不断,;小泉生动可爱、善变风趣的感人画面。
文中单单一个冒字就值得我们重复品读、欣赏;值得推敲直至存入脑海,以是,我在本堂上主抓这个冒字来教学,让学生领会趵突泉先进无二的特点冒。
老舍是位语言大家,他用生动、老练、富有体现力的笔触把昼夜冒涌的泉水显如今读者眼前。
教学这篇课文,就要从词中品句,句中品文,文中品法,从而引发学生富厚的想象来感觉句子的意思,进而深刻地明白课文的头脑内容。
凭据我对我班学生的认识,他们对课文内容的明白有肯定的基础,但对文字所蕴含的内在实质的把握还是较浮于浅层。
因此要让学生凭借语言文字展开丰富的联想,来理解文中所描绘的趵突泉的特点以及感受它的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感情是有一定困难的。
二、说目标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认知水平,我综合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来制定以下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来理解课文,了解济南名胜趵突泉的特点,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和美的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事物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理解表达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说教学方法1、说教法教无定法,但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却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教于学达到和谐完美的统一,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灵活运用合理地进行多种教法的优化组合: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对学生进行点拨;运用自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还采用以读代讲法,让学生从读中去理解,从读中去领悟。
《趵突泉》教案设计(精选
《趵突泉》教案设计(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趵突泉》,主要围绕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进行详细讲解。
内容包括趵突泉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泉水特点以及与之相关的民间传说。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趵突泉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泉水特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趵突泉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以及对趵突泉特点的把握。
2.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体会趵突泉的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学习单、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趵突泉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知趵突泉的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完成学习单上的问题。
3. 课堂讲解:针对学习单上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讲解课文内容,分析趵突泉的特点。
4. 朗读感悟: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趵突泉的美。
5. 例题讲解:结合课文内容,讲解泉水特点的描述方法,并进行仿写练习。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描述趵突泉的景色。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课题:《趵突泉》2. 板书内容:地理位置、历史背景、泉水特点、民间传说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描述方法,写一段话描述趵突泉的景色。
2. 答案示例:趵突泉位于山东省济南市,泉水清澈见底,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大地之上。
泉水翻滚,如同煮沸的银汤,令人叹为观止。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让学生搜集关于趵突泉的民间传说,了解趵突泉的历史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
同时,鼓励学生走进大自然,观察身边的景物,学会用文字记录美好。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讲解;2. 教学目标的制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5. 板书设计;6. 作业设计;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2024年[趵突泉教案及反思]趵突泉教案
2024年[趵突泉教案及反思] 趵突泉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自然奇观》章节,详细内容为《趵突泉》一文。
文章通过对趵突泉的描绘,展现了我国山东省济南市这一独特自然景观的神奇魅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趵突泉的基本情况,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描写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文章中对于趵突泉的描绘手法和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趵突泉的自然景观特点及其在我国自然奇观中的地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文、笔记本、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趵突泉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这一自然景观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课文,了解趵突泉的基本情况,圈画出文章中的关键词汇和精彩句子。
3.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文章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分析趵突泉的自然景观特点及描绘手法。
4.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趵突泉的视频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趵突泉的魅力。
5. 例题讲解:针对文章中的难点,设计典型例题,进行讲解和分析。
6.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课堂练习,巩固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趵突泉简介2. 自然景观特点水质清澈水量丰富水色碧绿3. 描绘手法比喻拟人对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描绘手法,以“趵突泉”为题材,写一篇短文。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趵突泉的自然景观特点和描绘手法。
但在课堂教学中,对于部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关注不够,今后教学中需加强分层教学。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关于趵突泉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组织学生参观趵突泉,让学生亲身体验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趵突泉教案及反思]趵突泉教案
[趵突泉教案及反思] 趵突泉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趵突泉》章节。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理解,趵突泉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泉水特点、文化内涵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趵突泉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课堂讲解等方式,使学生掌握课文内容,学会运用语文知识分析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我国历史文化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趵突泉的历史文化内涵,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2. 教学重点:趵突泉的地理位置、泉水特点,课文的阅读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趵突泉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的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趵突泉的相关知识。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解答学生疑问。
5.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例题,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6.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趵突泉的地理位置2. 趵突泉的历史背景3. 趵突泉的泉水特点4. 课文阅读理解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趵突泉的地理位置和泉水特点。
(2)分析课文中的一种修辞手法,并结合课文内容举例说明。
(3)谈谈你对趵突泉历史文化的认识。
2. 答案:(1)略。
(2)示例:拟人。
如:“趵突泉涌起的水花,像珍珠一般闪耀,仿佛在诉说着泉水的神奇魅力。
”(3)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趵突泉的相关知识掌握较好,但在分析课文修辞手法方面存在一定难度,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024年《趵突泉》教案设计(精选
2024年《趵突泉》教案设计(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趵突泉》一文。
具体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生字词学习、课文结构分析、作者背景了解以及趵突泉的自然特点与历史价值。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并掌握生字词,分析课文结构,了解趵突泉的自然特点及历史价值。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讨论等方式,提取关键信息,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景观的热爱,增强对祖国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课文结构的分析,趵突泉自然特点及历史价值的理解。
2.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学习,课文的朗读与赏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教材、字典、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趵突泉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趵突泉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教师巡回指导。
3. 生字词学习:讲解生字词,让学生做好笔记,加强记忆。
4. 课文结构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趵突泉的自然特点及历史价值。
5. 例题讲解: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分析其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
6. 随堂练习:设计填空、问答等形式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7.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趵突泉的历史价值,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趵突泉》2. 生字词:见课件3. 课文结构:总分总4. 趵突泉自然特点:泉水清澈、泉眼众多、景色优美5. 趵突泉历史价值:见课件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趵突泉的短文。
2. 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描写趵突泉的文章,深入了解趵突泉的历史文化。
组织课外活动,实地参观趵突泉,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课文结构的分析,趵突泉自然特点及历史价值的理解。
2024年[趵突泉标准教案及反思]趵突泉标准教案
2024年[趵突泉标准教案及反思] 趵突泉标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选取《泉水叮咚》教材中第四章第一节“趵突泉”,详细内容涵盖趵突泉地理位置、形成原因、泉水特点以及与之相关历史文化。
通过本节课学习,学生将全面解趵突泉自然景观与人文背景。
二、教学目标1. 解趵突泉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及泉水特点;2. 掌握趵突泉相关历史文化知识;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与表达能力;4. 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热爱和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趵突泉地理位置、形成原因、泉水特点及历史文化知识。
难点:理解趵突泉形成原因及泉水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地图、模型、黑板;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展示趵突泉美丽景色,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激发学生兴趣。
2. 知识讲解(1)介绍趵突泉地理位置,引导学生通过地图解其所在地区;(2)讲解趵突泉形成原因,结合模型进行演示;(3)阐述趵突泉泉水特点,通过实例进行分析;(4)讲解趵突泉相关历史文化,让学生感受其深厚文化底蕴。
3. 例题讲解以趵突泉形成原因为例,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知识点。
4. 随堂练习出示与趵突泉相关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趵突泉2. 内容:(1)地理位置:;(2)形成原因:;(3)泉水特点:;(4)历史文化:。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趵突泉地理位置及形成原因;(2)分析趵突泉泉水特点;(3)谈谈你对趵突泉历史文化认识。
2. 答案(1)地理位置:;(2)形成原因:;(3)泉水特点:;(4)历史文化:。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趵突泉知识掌握较好,但在讲解形成原因时,部分学生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加强个别辅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查阅资料,解更多关于趵突泉知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体验趵突泉美景,增强环保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知识讲解中形成原因和泉水特点3. 例题讲解深度和广度4. 随堂练习设计与反馈5. 板书设计清晰度与逻辑性6. 作业设计针对性与答案完整性7. 课后反思深度与拓展延伸实践性实践情景引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关键。
[趵突泉教案及反思]趵突泉教案
[趵突泉教案及反思] 趵突泉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趵突泉》一文。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阅读与理解,掌握趵突泉的位置、特点及历史背景;学习生词、短语和句型;分析课文结构,体会作者对趵突泉的赞美之情。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趵突泉的相关知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体会作者对趵突泉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趵突泉的特点和作者的赞美之情。
难点:分析课文结构,体会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趵突泉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新课。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圈出生词和短语。
3.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分析课文结构,解答学生疑问。
4.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一句话,讲解比喻的修辞手法。
如:“泉水从地下涌出,像一串串珍珠。
”5. 随堂练习:学生仿写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六、板书设计1. 趵突泉2. 主要内容:课文结构、趵突泉特点、作者赞美之情3. 修辞手法:比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赞美趵突泉。
2. 答案示例:趵突泉的泉水清澈见底,像一块巨大的翡翠镶嵌在绿意盎然的大地上,令人陶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学生对趵突泉有了深入的了解,课堂氛围活跃。
但在课堂讲解过程中,部分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仍有困难,需要加强个别辅导。
2. 拓展延伸:课后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趵突泉的实景,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思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收集关于趵突泉的民间传说和诗歌,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趵突泉教案
趵突泉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趵突泉的历史、文化和地理位置。
2.掌握趵突泉的形成原因和特点。
3.学习趵突泉的保护和利用措施。
4.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1.趵突泉的历史和文化。
2.趵突泉的地理位置和形成原因。
3.趵突泉的特点和景观。
4.趵突泉的保护和利用措施。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趵突泉的历史、文化和地理位置,让学生了解趵突泉的背景和基本情况。
2.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到趵突泉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趵突泉的特点和景观。
3.互动讨论法:通过互动讨论,让学生了解趵突泉的保护和利用措施,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文化素养。
四、教学过程第一节:趵突泉的历史和文化1.讲解趵突泉的历史和文化,介绍趵突泉的起源和发展。
2.分析趵突泉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文化价值。
3.引导学生思考趵突泉的文化内涵和意义。
第二节:趵突泉的地理位置和形成原因1.讲解趵突泉的地理位置和地质构造。
2.分析趵突泉的形成原因和地质特点。
3.引导学生思考趵突泉的地理环境和地质背景。
第三节:趵突泉的特点和景观1.实地考察趵突泉,让学生亲身感受趵突泉的特点和景观。
2.分析趵突泉的水质、水量和水温等特点。
3.引导学生思考趵突泉的景观价值和旅游资源。
第四节:趵突泉的保护和利用措施1.讲解趵突泉的保护和利用措施,介绍趵突泉的保护法律和政策。
2.分析趵突泉的环境问题和保护难点。
3.引导学生思考趵突泉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保护。
五、教学评价1.学生能够了解趵突泉的历史、文化和地理位置,掌握趵突泉的形成原因和特点。
2.学生能够实地考察趵突泉,亲身感受趵突泉的特点和景观。
3.学生能够了解趵突泉的保护和利用措施,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文化素养。
4.学生能够通过互动讨论,思考趵突泉的文化内涵和意义,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教学反思趵突泉是山东省济南市的一处著名景点,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地理价值。
本教案通过讲解、实地考察和互动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全面了解趵突泉的特点和景观,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文化素养。
趵突泉-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趵突泉-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趵突泉的历史和地理位置。
2.熟悉《黄河大合唱》这首歌曲,并掌握其基本唱法。
3.学习并运用相关词汇和语句,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并理解趵突泉的地理位置和历史,熟悉《黄河大合唱》这首歌曲。
2.难点:较多的生字和新词汇,对《黄河大合唱》歌曲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播放《黄河大合唱》音乐,让学生感受其中的节奏和旋律。
2.老师展示图片,介绍趵突泉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
2.新课1.学习《黄河大合唱》歌曲的歌词,唱响这首传承中国文化的经典。
2.教师引导学生谈论歌曲中的文化内涵和意义。
(1)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位于我国的中部地区。
(2)趵突泉是黄河的第一泉,也是济南市的标志性景点。
(3)歌曲表达了中华儿女不屈的精神和对祖国的热爱。
3.巩固1.学生自我合唱下述歌词,锻炼口语表达和英语朗读的能力。
Sorrow, tears, joys and laughter Whirling away to freshen the soul Love and dreams melt together Endlessly flowing to mingle with the sea2.教师为学生讲解生字、新词汇的含义和用法。
(1)Sorrow:悲伤(2)Joy:喜悦(3)Whirl:旋转(4)Meltogether:融合(5)Endless:无尽(6)Flow:流动(7)Mingle:混合3.学生课后完成有关趵突泉或黄河的作文或手抄黄河经典诗词。
四、教学评价与反思本节课以趵突泉作为教学资源,融入中华民族的文化元素,鼓励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的文化背景,从而增加民族自豪感。
本节课还注重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英语朗读能力的提升。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部分生字新词汇的解释和运用,应有系统的科学教学策略。
同时,需要进行多次重复,加深学生对于趵突泉的印象和认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内容:小学语文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九课《趵突泉》
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课文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济南名胜趵突泉的特点,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情感和爱美的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事物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理解、表达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了解大泉、小泉的特点,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述方法。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朗读,体会作者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直入课文
师:同学们课前预习课文了,知道济南的三大名胜是什么吗?趵突泉最为著名。
看,这就是号称天下第一泉的趵突泉。
(播放课件)这堂课就让我们跟随老舍先生游览《趵突泉》。
(板书课题)
二、回顾课文
1、师:趵突泉给你怎样的印象呢?请同学轻轻翻开书自由读读课文,再汇报。
学生汇报:清浅、活泼、美丽
2、师:再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趵突泉的美的?学生汇报:课文从泉水、大泉、小泉三方面来介绍趵突泉的美的。
三、精读课文,抓景物特点
1、学习“泉水”部分
师:作者还没来到趵突泉,出了济南的西门,在桥上就感受到趵突泉的美了!请同学们自由读第2自然段,找到体现泉水特点的句子。
学生汇报,同时课件出示句子,理解词语清浅和鲜洁的意思。
师:泉水真美呢,不知道你注意到没有,一个“活水”体现了作者对泉水的喜爱。
正是这泉水滋润着岸边的杨柳,使济南城树水相映,幽静美丽,作者不禁发出感叹,出示句子(假如没有趵突泉,济南会失去它一半儿的妩媚)
师:妩媚是什么意思?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生回答)
2、学习“大泉”部分
第2 / 4页师:趵突泉真那么美吗?那我们就踏着小溪往南走,到趵突泉公园,去欣赏大泉的美。
(1)默读第3自然段,用“—”画出作者看到什么,用“~~”画出作者想到或感受到了什么?
(2)学生汇报看到的、想到的
(3)描写大泉的句子中,你喜欢哪句,说说你的体会。
(逐句应该怎样朗读?)读句子练习
到了冬天,趵突泉怎样?你感受到了什么?
水面上水气袅袅,如层层薄雾,仿佛走进了人间仙境。
“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处寻”。
请你读出它的神秘,所以作者感叹(课件出示假如没有趵突泉,济南会失去它一半儿的妩媚)。
(4)小结,现在我们就来欣赏这晶莹、活泼的大泉吧!(放课件)(5)能用你的朗读把大泉的美展现出来吗?(学生练读)
3、学习“小泉”部分
过渡:感受了大泉的神奇、伟大、那么池边的小泉又有什么特点呢?
(1)合作学习,体会小泉的美丽(课件出示要求)
第3 / 4页
1、为什么会有这样美丽的小泉?
2、为什么没有哪一种珠宝能比得上?(读、议、画)
(2)学生学习
(3)汇报
师:让我们来欣赏美丽的小泉吧!(读书,展现小泉的美。
)难怪作者发出感叹(假如┄┄)
四、总结全文
师:同学们,全文通过对趵突泉的水、大泉、小泉三个方面描写感受到了趵突泉的美,我们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功所折服时更为老舍先生细致地观察,抓住特点描写,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写出了这样优美的文章所感叹,表达了真情实感,希望你也将学习的方法运用到自已的写作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