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照《拟行路难》鲁晨曦
拟行路难原文及翻译
拟行路难原文及翻译《拟行路难》是南北朝鲍照的作品,下面给大家整理了拟行路难原文及翻译,一起来看看吧!拟行路难十八首奉君金卮之美酒,璜瑁玉匣之雕琴。
七彩芙蓉之羽帐,九华蒲萄之锦衾。
红颜零落岁将暮,寒光宛转时欲沉。
愿君裁悲且减思,听我抵节行路吟。
不见柏梁、铜雀上,宁闻古时清吹音。
洛阳名工铸为金博山,千新复万镂,上刻秦女携手仙。
承君清夜之欢娱,列置帐里明烛前。
外发龙鳞之丹彩,内含麝芬之紫烟。
如今君心一朝异,对此长叹终百年。
璇闺玉墀上椒阁,文窗绣户垂罗幕。
中有一人字金兰,被服纤罗采芳藿。
春燕差池风散梅,开帏对景弄禽爵。
含歌揽涕恒抱愁,人生几时得为乐。
宁作野中之双凫,不愿云间之别鹤。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君不见河边草,冬时枯死春满道。
君不见城上日,今暝没尽去,明朝复更出。
今我何时当得然,一去永灭入黄泉。
人生苦多欢乐少,意气敷腴在盛年。
且愿得志数相就,床头恒有沽酒钱。
功名竹帛非我事,存亡贵贱付皇天。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踝躞垂羽翼?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
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
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
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愁思忽而至,跨马出北门。
举头四顾望,但见松柏荆棘郁樽樽。
中有一鸟名杜鹃,言是古时蜀帝魂。
声音哀苦鸣不息,羽毛憔悴似人髡。
飞走树间啄虫蚁,岂忆往日天子尊。
念此死生变化非常理,中心恻怆不能言。
中庭五株桃,一株先作花。
阳春妖冶二三月,从风簸荡落西家。
西家思妇见悲惋,零泪沾衣抚心叹。
初送我君出户时,何言淹留节回换。
床席生尘明镜垢,纤腰瘦削发蓬乱。
人生不得恒称悲,惆怅徙倚至夜半。
铿蘖染黄丝,黄丝历乱不可治。
昔我与君始相值,尔时自谓可君意。
结带与我言,死生好恶不相置。
今日见我颜色衰,意中索寞与先异。
还君金钗璜瑁簪,不忍见之益愁思。
君不见葬华不终朝,须臾淹冉零落销。
盛年妖艳浮华辈,不久亦当诣冢头。
《拟行路难(第四首)·鲍照》原文与赏析
《拟行路难(第四首)·鲍照》原文与赏析鲍照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行路难》属杂曲歌辞,本是汉代乐府民歌,原辞已佚,据《乐府诗集》引《乐府解题》说:“《行路难》备言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
”据《晋书》记载,袁山松曾作《行路难》,“因酣醉纵歌之,听者莫不流涕。
”可见是一种悲愤凄凉之音。
鲍照“才秀人微,故取湮当代”(钟嵘《诗品》)。
在那“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门阀制度森严的刘宋时代,出身寒素的鲍照最多不过当当侍郎、县令、中书舍人、参军之类的小官,满腔怀才不遇之情都凝聚在诗作之中。
所以《拟行路难》十八首实际上是一组充满了*** 的愤世嫉俗之作。
陈祚明论鲍诗说:“鲍参军诗,如惊潮怒飞,回澜倒激,堆埼坞屿,荡潏浸泊,微寻曲道,不作安流,而批击所经,时多触阂,然固不足阻其汹涌之势”(转引自许文雨《钟嵘诗品讲疏》)。
这首《拟行路难》最大的艺术特色便是感情上的大起大落,确有“如惊潮怒飞,回澜倒激”之势。
诗篇开头,就用“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的比喻,来说明人生贵贱穷达不一。
《世说新语·文学》曾记载晋代的殷浩与刘尹的一番对话:“殷中军问:‘自然无心于禀受,何以正善人少,恶人多?’诸人莫有言者。
刘尹答曰:‘譬如泻水著地,正自纵横流漫,略无正方圆者。
’一时绝叹,以为名通。
”鲍诗的比喻显然是受了刘尹这段话的启发而写出来的。
意思是说,人生的贵贱穷达完全是被偶然性所决定的,人自己是无法控制的。
所以紧接着两句是:“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既然将这一切都归结为命运的安排,还能有什么怨和愁可言呢?沈德潜说:“起手无端而下,如黄河落天走东海也。
若移在中间,犹是恒调”(《古诗源》卷十一)。
开头的比喻的确是突兀而起,我们满以为诗人感情的闸门会大开, *** 会如惊潮怒飞,急流滚滚而下。
谁知三、四两句,立即将感情的急流截住,回澜倒激,强自安慰。
《拟行路难》
第七句写出了什么感情?
对前面几句的总结,诗人对那 驱不散的愁苦,实系于对世事的感 慨,心并非无知无觉的木石,理的 劝喻,酒的麻醉,都不能使心如槁 木,用反问的句式,冲决了自我克 制的堤防,使全诗的情感达到了高 潮,表达了诗人的抗争。
第八句写出了什么感情?
表达的是作者心中的无奈, “岂无感”越是激昂,“不敢言” 的痛苦就越是深沉。两句构成了 一种鲜明的对照,在对比中表现 出诗人精神上极度的矛盾、痛苦 和忍辱负重。
南北朝时期,是门阀制度发展的顶峰。大 地主,大豪强控制了一个国家的大部分。有时 候皇帝也不得不受控于大地主、大豪强。他们 在国家的经济、政治都占据着统治地位,这也 造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森严的 等级制度。特殊的地位,造成了一大批的奢侈 淫逸之徒,这就为门阀制度的没落埋下了种子。 隋唐时期:为了巩固国家政权,当政者大力打 击门阀士族,为提拔寒门之士,而采用科举制 度,科举的兴起,促使了门阀制度的没落。
意象
诗中的诗人 满腹愁绪,无处宣泄 现实中 的诗人 时代 怀才不遇,悲愤不平
魏晋的门阀制度压制了 唐代开明的思想和繁盛 人才 让人充满希望
从语言风格看,都得力于汉乐府的影响。语言质朴,用近 乎口语的文字表现深邃的诗意。
比较阅读
思想内容:都是写怀才不遇的悲愤 不平的感情。 语言风格:都得力于汉乐府的影响。 语言质朴,用近乎口语的文字表现 深邃的诗意。全诗气势连贯,笔力 酣畅淋漓、跳荡雄肆。
本诗的感情基调
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问题探究:
诗人认命不认命?
第一二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说明了什么道理?
运用了以“水”喻人的比兴手 法。说明了像水是依照高下不同的 地势流向各方一样,人的遭际也是 被家庭门第的高低贵贱决定的。这 起首两句,通过泻水的寻常现象的 描写,形象地揭示出了现实社会里 门阀制度的不合理性。
鲍照《拟行路难》18选4原文注释及赏析
鲍照《拟行路难》18选4原文注释及赏析二洛阳名工铸为金博山,①千斫复万镂,上刻秦女携手仙。
②承君清夜之欢娱,列置帏里明烛前。
外发龙鳞之丹彩,③内含麝芬之紫烟。
④如今君心一朝异,对此长叹终百年。
【注释】①博山:香炉名,形状象海中的博山。
②秦女携手仙:指弄玉和萧史。
相传弄玉是春秋时秦穆公的女儿,嫁给箫史,夫妇骑龙凤飞升而去。
这里有意以仙侣携手和情人变心相比照。
③此句言香炉在烛前光彩炫耀,有如龙鳞。
④此句言炉内烧麝香。
【赏析】《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晋人袁山松改变其音调,创制新词,流行一时。
鲍照《拟行路难》十八首,歌咏人世的种种忧患,寄寓悲愤。
本篇是第二首,设为闺怨,叹人心易变。
诗人采用以物写人和“睹物生情”的手法来体现自己的创作意图。
诗中描写一位被遗弃的美女,孤独地注视着香炉,往事就象缕缕青烟,浮现在她眼前……。
值得注意的是,诗人把重点放在“物”——香炉上,工笔重彩,精心描画。
这只香炉是京师名匠制成,上面雕刻着一对恩爱的仙人携手跨凤图。
这只象征着爱情和幸福的香炉曾伴随她度过美好时光。
接下去,笔调陡然一变:“如今君心一朝异,对此长叹终百年。
”曾几何时,丈夫变心了,她只好对着这只被闲置的香炉低嘘长叹……。
这明明是一首弃妇诗,却从香炉着墨;明明是写人,却不惜笔墨去写物。
诗人用那只精美的香炉来象征女主人公,香炉的始爱终弃也象征着女主人公不幸的命运。
诗歌的情调婉转而深沉。
女主人公虽然怨情郁结,却只是对炉孤坐,徐徐“长叹”,并无激愤之语,然而凄楚之情溢于纸面。
四泻水置平地,①各自东西南北流。
②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酌酒以自觉,举杯断绝歌路难。
③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④【注释】①泻:倾也。
②首二句以平地倒水,水流方向不一喻人生贵贱不齐。
③这句是说《行路难》的歌唱因饮酒而中断。
④吞声:声将发又止。
从“吞声”、“踯躅”、“不敢”见出所忧不是细致的事。
【赏析】《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晋人袁山松改变其音调,创制新词,流行一时。
拟行路难鲍照
——杜甫《春日忆李白》
拟行路难(其四) 鲍照
问题一:作者抒发了怎 样的情感?你从何得知?
(找诗眼)
问题二:作者如何写自己的 “愁”?(以意逆志)
提示:古人写“愁”,大多不直接 说,而是通过意境的渲染和外在的 动作或精妙的比喻来表现:
①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 长亭晚,骤雨初歇……念去去,千 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问题三:造成诗人“愁”的原 因是什么?(知人论世)
问题四:试描述此诗中诗人是 怎样的形象?
诗中描绘了一位怀才不遇、悲 愤不已的诗人形象。他天赋异禀,文 采斐然,本欲汲汲功名,兼济天下, 只因门第低贱而抑郁终生,落得个借 酒消愁、饮恨吞愁,历史造成了他的 悲剧,但正是他坎坷的命运,颠簸的 人生给我们后人留下了一笔文学财富。
拓展应用:请运用“以意逆志,知人 论世”方法鉴赏诗歌,回答问题。
奉陪郑驸马韦曲【1】
杜甫 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 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2】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 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 注释:【1】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杜甫作此诗时,求仕 于长安而未果。【2】禁:消瘦。
问题: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 “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结合这 一注解,谈谈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 思想感情。
(借景抒愁)
②辛弃疾《水 龙吟·登建 康赏心亭》: 把吴钩看了, 栏杆拍遍, 无人会,登 临意。
(动作传愁)
③以比喻写愁:
李白: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 江春水向东流。
欧阳修: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 不断如春水。
贺铸: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 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古诗拟行路难·春禽喈喈旦暮鸣翻译赏析
古诗拟行路难·春禽喈喈旦暮鸣翻译赏析《拟行路难·春禽喈喈旦暮鸣》作者为宋朝诗人鲍照。
其古诗全文如下:春禽喈喈旦暮鸣,最伤君子忧思情。
我初辞家从军侨,荣志溢气干云霄。
流浪渐冉经三龄,忽有白发素髭生。
今暮临水拔已尽,明日对镜复已盈。
但恐羁死为鬼客,客思寄灭生空精。
每怀旧乡野,念我旧人多悲声。
忽见过客问何我,宁知我家在南城。
答云我曾居君乡,知君游宦在此城。
我行离邑已万里,今方羁役去远征。
来时闻君妇,闺中孀居独宿有贞名。
亦云悲朝泣闲房,又闻暮思泪沾裳。
形容憔悴非昔悦,蓬鬓衰颜不复妆。
见此令人有余悲,当愿君怀不暂忘。
【赏析】这是《拟行路难十八首》的第十三首,写游子思归之情。
“春禽喈喈旦暮鸣,最伤君子忧思情。
”以春禽起兴极佳。
春禽的和鸣确实最易引动游子的羁愁,这就是后来杜甫所说的“恨别鸟惊心”。
鸟儿一般都是群飞群居,春天的鸟又显得特别活跃,鸣声特别欢快,自然引起孤独者种种联想。
这里又是“旦暮鸣”,从早到晚鸣声不断,这于游子心理的刺激就更大了。
下面他就自述他的愁情了。
“我初辞家从军侨,荣志溢气干云霄。
”“军侨”即“侨军”,南北朝时由侨居南方的北方人编成的军队。
“荣”、“溢”皆兴盛之状。
这两句说他初从军时抱负很大,情绪很高。
“流浪渐冉经三龄,忽有白发素髭生。
”“渐冉”,逐渐。
看来他从军很不得意,所以有“流浪”之感,他感到年华虚度,看到白发白须生出,十分惊心。
“忽”字传出了他的惊惧。
“今暮临水拔已尽,明日对镜忽已盈。
”这里写他拔白发白须,晚上拔尽,第二天又长满了,这是夸张,类似后来李白的“朝如青丝暮成雪”,写他忧愁之深。
“但恐羁死为鬼客,客思寄灭生空精。
”“寄灭”,归于消灭。
“空精”,化为乌有的意思。
这两句意思是,只是担心长期居留在外,变为他乡之鬼。
“每怀旧乡野,念我旧人多悲声。
”因此他常常怀念故乡,一想起家乡亲人就失声痛哭。
上面是此诗的第一部分,自述从军无成、思念家乡亲人的心情。
“忽见过客问向我,‘宁知我家在南城?’”“南城”,指南武县,在东海郡。
鲍照《拟行路难》
比较鲍、李的《行路难》
思想内容 鲍照 情感 抒悲愤 语言风格 深受乐府影响, 语言清新质朴, 气势连贯,笔力 酣畅淋漓
怀才不遇 壮志难酬
李白
抒悲愤 明豪情 展自信
积累
人生之路难行,无才难行,有才亦难行。
一些怀才不遇的文人的诗词,体会他们对待人
生之路的艰难有怎样不同的态度。
李白《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苏轼《定风波》一蓑烟雨任平生 。
《念奴娇•赤壁怀古》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王勃《滕王阁序》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心;阮藉 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 诗人遭遇
鲍照(约415-470),南朝宋文学家。字明远。 出身寒微,自称“孤门贱生”,空有一身才华,却郁 郁不得志,“二十多岁时,在临川王刘义庆门下,因 献诗被赏识,擢为国侍郎。以后担任过太学博士及县 令等低级官职。最后任临海王刘子顼参军,在刘子顼 举兵叛乱失败时,死于乱军中。世人因此称他为鲍参 军。有《鲍参军集》传世。 “才秀人微,取湮当代”的鲍照一生沉沦下僚, 很不得志,但他的文学作品的价值,却越来越受后人 重视,有人甚至认为他是刘宋时代成就最高的作者。
• 拟行路难(其四)
南 朝 · 宋 鲍 照
拟 行 路 难 其 四
( )
解题
• 《乐府解题》记:“《行路难》备言世 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 • “每因酒酣而歌之,听者莫不流涕。”
本诗的关键词(诗眼)
“愁”
知人论世:悲愤亦有因• 时代景魏晋南北朝时,入仕实行门阀制度(即以门第出身 地位为唯一选拔标准),阻塞了天下寒士的仕进之路, 使广大寒士命途坎坷,心中激愤难抑。 “上品无寒 门,下品无世族”
• 全诗突出一个愁字, 所叹者愁,酌酒为消 愁,悲歌为断愁,不 敢言者更添愁。
拟行路难鲍照
拟行路难鲍照简介《拟行路难鲍照》是唐代文学家韦应物所作的一篇七言律诗。
该诗以写景的方式表达对生活困境的思考和自省,探讨了人生陷入困境时的挣扎和无力感。
本文将对《拟行路难鲍照》的内容、结构和意义进行分析,并通过Markdown文本格式进行输出。
诗歌内容拟行路难鲍照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诗中以托物言志的手法,以自然景色作为写作载体,通过描绘白日、山川、黄河等景色来突出人生的困境和无奈感。
整首诗共四句,通过简洁的句子短暂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困境的思考。
诗歌结构《拟行路难鲍照》的结构简洁明了,总共有四句七言律诗。
每一句都以平仄相间的形式出现,给人以韵律和节奏的感受。
整篇诗没有明确的押韵和对仗,而是以句子的意境和情感为重点。
诗歌意义《拟行路难鲍照》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表达对生活困境的思考和自省,以达到抒发情感和表达内心追求的目的。
诗人通过描绘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景色,以及“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宏大气魄和人生成长的追求,传达了挣扎、无力和追求更高理想的情感。
这首诗揭示了人生中的困境和无奈感,给人以启示和反思。
它通过自然景色的渲染和变化,以及人生的道路上的坎坷和挫折,寄托了作者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和对自我价值的追寻。
从诗中可以得出,无论人生道路多么艰难,都要坚持追求目标,持续努力,不断超越自我。
总结《拟行路难鲍照》以简洁的句子和自然景色描绘,深入人心地表达了诗人对生活困境和无力感的思考和自省。
通过描述自然的壮丽景色和人生的坎坷道路,诗歌寄托了对美好未来和追求自我的价值的追求。
这首诗呈现了人生的挣扎、无力和追求更高理想的情感,给予读者启示和反思,激发读者对生活的热情和对自己的追求。
以上是对《拟行路难鲍照》的分析和解读,这首诗以其简洁、明了的结构和深思熟虑的意境,成为了唐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通过Markdown文本格式的输出,我们可以更好地展现诗歌的结构和韵律,使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的内涵。
鲍照《拟行路难·其四》原文译文鉴赏
鲍照《拟行路难·其四》原文|译文|鉴赏《拟行路难·其四》是南北朝时期诗人鲍照创作的一首乐府诗,是《拟行路难》中的第四首。
抒写诗人在门阀制度重压下,深感世路艰难激发起的愤慨不平之情,其思想内容与原题妙合无垠。
下面一起欣赏这首诗吧!《拟行路难·其四》原文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译文及注释译文往平地上倒水,水会向不同方向流散一样,人生贵贱穷达是不一致的。
人生是既定的,怎么能成天自怨自哀。
喝点酒来宽慰自己,歌唱《行路难》,歌唱声因举杯饮酒而中断。
人心又不是草木,怎么会没有感情?欲说还休,欲行又止,不再多说什么。
注释“泻水”二句:往平地上倒水,水流方向不一喻人生贵贱穷达是不一致的。
泻,倾,倒。
“举杯”句:这句是说《行路难》的歌唱因饮酒而中断。
吞声:声将发又止。
从“吞声”、“踯躅”、“不敢”见出所忧不是细致的事。
踯躅(zhí zhú):徘徊不前。
举杯断绝歌路难:因要饮酒而中断了《行路难》的歌唱。
断绝:停止。
断绝:停止鉴赏这首“泻水置平地”是鲍照《拟行路难》中的第四篇,抒写诗人在门阀制度重压下,深感世路艰难激发起的愤慨不平之情,其思想内容与原题妙合无垠。
诗歌起笔陡然,入手便写水泻地面,四方流淌的现象。
既没有波涛万顷的壮阔场面,也不见澄静如练的幽美意境。
然而,就在这既不神奇又不玄妙的普通自然现象里,诗人却顿悟出了与之相似相通的某种人生哲理。
作者运用的是以“水”喻人的比兴手法,那流向“东西南北”不同方位的“水”,恰好比喻了社会生活中高低贵贱不同处境的人。
“水”的流向,是地势造成的;人的处境,是门第决定的。
因此说,起首两句,通过对泻水的寻常现象的描写,形象地揭示出了现实社会里门阀制度的不合理性。
诗人借水“泻”和“流”的动态描绘,造成了一种令读者惊疑的气势。
正如清代沈德潜所说:“起手万端下,如黄河落天走东海也。
古词《拟行路难-其一》(作者鲍照)原文全文、诗意赏析及意思翻译
拟行路难·其一鲍照[南北朝]奉君金卮之美酒,玳瑁玉匣之雕琴。
七彩芙蓉之羽帐,九华蒲萄之锦衾。
红颜零落岁将暮,寒光宛转时欲沉。
愿君裁悲且减思,听我抵节行路吟。
不见柏梁铜雀上,宁闻古时清吹音?标签抒怀、惜时、劝告、忧愤译文即使为你献上:装在金杯里的美酒,镶嵌玳瑁的玉匣里的雕琴。
绣着多彩的芙蓉花和羽毛装饰的帐幔,织着各种葡萄的锦缎被子。
也挡不住年岁将老红颜衰,月光流逝夜深沉的凄凉。
希望你节制悲伤减少忧愁,听我侧击行路难的歌调。
君不见汉时的柏梁台,魏时的铜雀楼都早已灰飞烟灭,难道有谁还能够听到古时候的清音管乐?注释奉:奉送。
邰希葑给。
卮:古代盛酒的器皿。
一本作“匜”。
这句是说把用金杯盛着的美酒献给你。
玳瑁:一种和龟相似的海中爬行动物,其甲壳黄褐色,有光泽,可用做装饰品。
七彩芙蓉:多种颜色的芙蓉花图案。
羽帐:用翠鸟的羽毛装饰的帐子。
九华蒲萄:以许多蒲萄组成花纹的图案。
蒲萄,即葡萄。
锦衾:用锦做成的被子。
以上四句是写赠送给人的四件解忧之物。
红颜零落:容颜变得衰老。
寒光:寒日的光辉。
宛转:转移。
时欲沉:时将晚。
这二句是说人已容颜衰败,年岁将老,正如月光转移,夜将深沉一样。
裁悲:制止悲伤。
裁,免除。
减思:减少愁思。
思,忧愁。
抵节:击节。
抵,侧击。
节,乐器名,又叫“拊”。
行路吟:指《行路难》诗。
这二句是说希望你克制住你的悲愁,听我用柑打着拍子来唱《行路难》。
柏梁:台名,公元前115年(汉武帝元鼎二年)建,在长安。
铜雀:台名,曹操于公元210年(建安十五年)建,在邺城(今河南省临漳县)西北。
柏梁台和铜雀台都是歌咏宴游的场所。
宁:岂、何。
清吹:悠扬的管乐。
这二句是说如今在柏梁和铜雀台上,哪还能听到古时悠扬的乐声呢。
赏析在鲍照最为擅场的乐府诗体中,《拟行路难十八首》称得上是“皇冠上的珍宝”。
这一组内容丰富而又形式瑰奇的诗篇,从各个侧面集中展现了鲍照诗歌艺术的多姿多态,确实像一块精光四射、熠熠生彩的钻石。
无怪乎历代选家和评论家凡瞩目于六朝诗歌的,都不会遗漏了它。
《拟行路难》鲍照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拟行路难》鲍照原文注释翻译赏析其一:这首诗描绘了奢华的生活场景,然而时光流逝,青春不再,诗人希望君主能倾听自己的心声,不要被悲伤和思念所困扰。
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古代美好音乐的向往,认为如今已难听闻。
其四:诗人以“泻水置平地”为喻,指出人生的命运各不相同,无法改变。
他主张通过饮酒来宽慰自己,同时表达了内心的痛苦和无奈,认为即使内心有情感,也不敢轻易表达。
其六: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
他认为人生短暂,不能虚度光阴,应该积极追求自己的理想和幸福。
同时,他也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自己遭遇的悲愤。
其七:诗人在诗中描绘了自己的忧愁和苦闷,他跨马出北门,看到松柏荆棘郁樽樽,听到杜鹃的哀鸣,心中感到无比悲伤。
他感叹人生的无常和变化,思考着生死的意义。
其八:诗人以桃花的盛衰为喻,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美好时光的短暂。
他认为人生应该及时行乐,不要过于悲伤和忧愁。
同时,他也表达了对妻子的思念和对家庭的眷恋。
其十:诗人以蕣华的朝开夕落为喻,感叹人生的短暂和无常。
他认为青春易逝,容颜易老,应该珍惜时光,追求自己的理想和幸福。
其十一:诗人以枯箨和亡灵为喻,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生命短暂的感慨。
他认为人生应该及时行乐,不要过于执着于功名利禄,应该保持高尚的品德和情操。
其十二:诗人以花开花落、季节更替为喻,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他认为自己的命运如同边戍的君主一样,难以捉摸,希望能够得到解脱。
其十三:这首诗描写了一个游子的思乡之情。
诗人初辞家从军侨,流浪渐冉经三龄,忽有白发素髭生。
他担心自己羁死为鬼客,客思寄灭生空精,每怀旧乡野,念我旧人多悲声。
其十四:诗人以少壮从军去、白首流离不得还的老兵为喻,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
他认为男儿生世轗轲欲何道,绵忧摧抑起长叹,对社会现实表示不满。
其十五:诗人以柏梁台、阿房宫的兴衰为喻,表达了对历史沧桑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他认为人生短暂,应该及时行乐,不要过于执着于功名利禄。
《拟行路难》 知识清单
《拟行路难》知识清单一、作品简介《拟行路难》是南朝宋文学家鲍照创作的一组乐府诗,共有十八首。
这组诗主要抒发了诗人对人生艰难的感慨,表达了寒门志士在仕途中的坎坷和痛苦,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平等和黑暗。
二、作者生平鲍照,字明远,东海郡人。
他出身贫寒,却有着出众的才华和远大的抱负。
然而,在门阀制度森严的南朝宋,他始终未能得到重用,一生沉沦下僚,备受压抑。
尽管如此,他依然坚持创作,其作品风格俊逸豪放,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诗歌背景鲍照生活的时代,门阀制度盛行,寒门子弟很难有晋升的机会。
社会的不公和自身的遭遇,让他深感人生道路的艰难。
《拟行路难》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出来的,是他内心苦闷和悲愤的宣泄。
四、诗歌内容1、对命运的无奈诗中多次表达了诗人对命运的无奈和无法掌控自己人生的悲哀。
例如“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这句诗虽然看似在自我宽慰,但实则蕴含着深深的无奈。
2、仕途的坎坷诗人在诗中描述了自己在仕途上的种种挫折和不遇,如“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以水的流向比喻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不可捉摸,暗示了自己在官场上的漂泊不定。
3、内心的痛苦“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这句诗直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压抑,他并非无情无感之人,只是在现实的压迫下,不敢轻易表达自己的不满和愤怒。
五、艺术特色1、善用比兴鲍照在诗中常常运用比兴的手法,通过自然现象或日常事物来寄托自己的情感和感慨。
如“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以拔剑击柱的动作和不能展翅高飞的鸟儿作比,形象地表现了自己内心的愤懑和渴望。
2、语言质朴诗歌的语言质朴而有力,不追求华丽的辞藻,却能准确地传达出诗人复杂的情感。
如“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直抒胸臆,语言简洁明了。
3、句式多样在句式上,长短交错,灵活多变,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表现力。
如“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六、诗歌影响1、对后世诗人的启发鲍照的《拟行路难》为后世许多诗人提供了灵感和借鉴,如李白的《行路难》就深受其影响。
拟行路难原文注音版标准
拟行路难原文注音版标准以下是《拟行路难·其四》的原文注音版:bēi zhōng zhuó jiǔ yù zuì shí ,zuì hòu fèn mèn hé suǒ shī 。
杯中酌酒欲醉时,醉后愤懑何所施。
shàng shū jìn shì zhōng shū shì ,zuì mò róng yì wéi yīng xióng 。
上书晋室中书事,醉墨荣易为英雄。
qū chē yǐn mǎ fàng sì yě ,cān chà bù yī yì zì dé 。
驱车引马放四野,参差不一意自得。
jīn zhāng yù shí qǐ wèi duō ,bù rú xìng lái yín yǒng gē 。
金璋玉石岂为多,不如兴来吟咏歌。
zhōng xīn tǎn yì bù kě cè ,qiáng yù zì què shì yǔ fēi 。
中心坦易不可测,强欲自却是与非。
chén yín fǔ yǎng bù dé shì ,jǔ bēi quàn jūn qiězì huì 。
沉吟俯仰不得适,举杯劝君且自慰。
shí píng bù yòng lùn róng rǔ ,yì qì yì fù zì yǒu shí 。
鲍照拟行路难其六阅读
鲍照拟行路难其六阅读(原创实用版)目录一、鲍照及其作品简介二、《拟行路难》其六的背景及意义三、诗歌内容及艺术特点四、总结正文一、鲍照及其作品简介鲍照,字明远,生于约 414 年,卒于 466 年,东海(今江苏涟水)人。
他是南朝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擅长诗歌创作,是我国诗歌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诗人之一。
鲍照的诗歌作品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拟行路难》是鲍照创作的一组乐府组诗,共有十八首。
这组诗歌以“行路难”为主题,展现了诗人在世事沧桑中的苦闷和追求。
其中,《拟行路难》其六是该组诗中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乐府诗的经典之作。
二、《拟行路难》其六的背景及意义《拟行路难》其六的创作背景,据史书记载,鲍照在南朝宋时期曾担任过一些小官职,但由于时局动荡、政治腐败等原因,他始终未能晋升到更高的职位。
在这样的背景下,鲍照借《拟行路难》其六表达了他对仕途艰辛、世事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理想的追求和坚持。
《拟行路难》其六在我国古典诗歌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这首诗歌在形式上继承了乐府古题的传统,同时在内容上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是鲍照诗歌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南朝宋诗歌的杰出代表。
三、诗歌内容及艺术特点《拟行路难》其六的内容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表达了诗人对仕途艰辛的感慨;二是描绘了世事沧桑、人生无常的景象;三是展现了诗人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挣扎的痛苦;四是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的坚持和追求。
在艺术特点上,《拟行路难》其六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首先,诗歌采用了乐府古题的形式,具有较强的叙事性和抒情性;其次,诗歌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具有较强的表现力;最后,诗歌的韵律和谐,节奏流畅,给人以美的享受。
四、总结综上所述,《拟行路难》其六是鲍照的一首经典诗歌,它以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展现了诗人在世事沧桑中的苦闷和追求。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悲歌一曲诉愁肠——鲍照《拟行路难》(其四)赏析
悲歌一曲诉愁肠──鲍照《拟行路难》第四首赏析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这是南朝宋代著名诗人鲍照《拟行路难》中的第四首。
诗人寄激情于平淡,以浑朴的笔调,表达了沉郁不舒的情怀。
鲍照生活的时代,正是门阀制度盛行的时期。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出身寒微的文人往往空怀一腔热忱,却报国无门,不得不在壮志未酬的憾恨中坐视时光流逝。
即使跻身仕途,也多是充当幕僚、府掾,备受压抑,在困顿坎坷中徒然挣扎,只落得身心交瘁。
鲍照的遭遇就是这样的。
他出身寒素,“身地孤贱”,无高贵的门第可资凭借。
虽然年轻时即以诗为临川王刘义庆所赏识,但始终不得志,一生中只做过诸如王国侍郎、县令、中书舍人、参军等一类小官。
尽管他的诗文在南朝时已和谢灵运一样,成为很有影响的三体之一,尤其是他的乐府诗“如五丁凿山,开人世所未有”(沈德潜《古诗源》卷十一),但是这样一位重要诗人居然史书无传,仅在《宋书》及《南史》的《临川王义庆传》中附带提到几句。
由此可见鲍照身前身后寂寞冷清境况之一斑!难怪钟嵘为之叹息:“才秀人微,故取湮当代!”(《诗品》)仕途的艰难,世道的不平,世人的冷眼,像铅似的乌云笼罩着诗人敏感的心灵,而在精神压抑中迸发出来的愤懑之情,也往往在他的笔端化为警世的闪电,直指黑暗的现实。
上面提到的《拟行路难》第四首,即是鲍照此类作品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篇。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这是人们习见的现象,真实而又平常。
诗人拈出这一平常无奇的自然现象作为比兴,以引出他对社会人生的百般感慨,这就使他的感慨也来得那么自然。
它发自真实的生活感受,并非故作惊人之语:“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人的命运就像那“各自东西南北流”的泻地之水一样,漂泊到何处?流逝到何方?是平坦无阻?还是一路颠沛?这都是安排定了的,苦恼也没有用。
乍读之下,似乎诗人是在不动感情地叙述一个客观的道理,似乎他心平气和地接受了“人生亦有命”的现实。
古诗词诵读《拟行路难(其四)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思: 哪句诗在隐射鲍照的 命运困境?
导
晓背景
魏晋南北朝的文人社会
鲍照生活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个时期实行门阀制度,主要由数十 个大家族(士族)统治当时的社会,士族制度下的门阀士族,特别是高级 士族凭借门第出身就可以做官,世世代代控制高级官职。这就造成了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仕进之路, 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这些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成为这个时 期文学的一个特色。
受到重用的人生态度:不哀叹,不忧愁。
展
此两句描形达情不可谓不精妙,请作简要赏析,并总结这两句诗塑 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1)诗人借酒来慰藉失去平衡的心态,然而举杯消愁愁更愁,就连 借以倾吐心中悲愤的《行路难》歌声,也因“举杯”而“断绝”了。 (2)运用细节描写,“酌酒”“举杯”“歌路难”等动作描写, 以精炼的笔法,生动形象地刻画出诗人悲怆难抑的情态。 (3)一语双关,“断绝”既指表面上作者因饮酒无法歌唱《行路 难》,也指作者已然醒悟,一味的哀叹命运,抱怨眼前“行路难” 的处境对现实没有任何帮助,远不如“举杯”更能慰藉作者内心, 浇灭作者愁绪。表达作者对现实境遇无能为力的苦闷。 (4)在此基础之上,与后文“吞声”“不敢言”相呼应。
①1乍、读愁之什下么,?似乎诗“人人生心亦平有气命”和(地南接北朝受时了期“被人门生阀亦士族有操命控”的的“九现品实中,正其制实”,选他士) 是2用、反如讽何的解笔愁法? 来—抨—击饮不酒合,理悲歌的。门阀制度。 ②3作、者愁用的反结问果句? “—安—能“行心叹非复木石坐岂愁无”感,?表吞现声了踯躅他不面敢对言因。门”阀不同而不能
非常精练的笔法,生动形象地刻画出诗人悲怆难抑的情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茂盛的松树生长在山涧底,风中低垂摇摆 着的小苗生长在山头上 .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由于生长的地势高低不同,)凭它径寸之 苗,却能遮盖百尺之松.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贵族世家的子弟能登上高位获得权势,有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才能的人却埋没在低级职位中 . 这是所处的地位不同使他们这样的 ,这种 ----左思《咏史其二》 情况由来已久 并非一朝一夕造成的.
拟行路难
鲍照
一.解题: . 《乐府解题》记:“《行路难》备言
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
. “每因酒酣而歌之,听者莫不流涕。” . 有些学习汉魏乐府的作品的题前多冠
“代”或“拟”字。
二、知人论世
1.知人
• 鲍照(约414—466)字明远,他与谢灵运、颜延 之并称为“元嘉三大家”,但生平遭遇、创作风 格与二人有很大不同。 • 鲍照出身寒微,自称“家世贫贱”,二十多岁时, 在临川王刘义庆门下,因献诗被赏识,擢为王国 侍郎。以后担任过太学博士及县令等低级官职。 最后任临海王刘子顼参军,在刘子顼举兵叛乱失 败时,死于乱军中。世人因此称他为鲍参军。有 《鲍参军集》传世。
注:蝶躞xiè : ①小步走路。②往来徘徊。
• 有人说此诗是表达鲍照不得志后渴望归隐之情, 你是否同意?请结合具体诗句,运用“以意逆 志,知人论世”的方法评析。
• “千载上有英才异士沉没而不 可闻者,岂可数哉!大丈夫岂 可遂蕴智能,使兰艾不辨,终 日碌碌与燕雀相随乎?” ——鲍照
• 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生在了一个可以自由 施展才华的大好时代。但是同样的时代, 同样的条件,每个人做出的选择却不一 样。。 • 同样是双臂残疾,有人沿街乞讨,有人 刻苦自励终成“钢琴王子”;同样身家过 亿,有人吸毒入狱,有人公而忘私裸捐为 民。同样身在二中,有人奋起直追,努力 成为一个“ 德美才秀 ” 的人;有人浑浑 噩噩,甘心沉沦。反观自我,生活在同样 的时代,面对同一片蓝天,我们将选择怎 样的人生?
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门阀制度,门阀 制度是封建等级制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形成 于东汉,魏晋南北朝时盛行。 门阀制度,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的局面。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进仕之路, 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寒士的不平 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成为这个时期文学的 一个特色。
三.品读含咏
《拟行路难》(其四) 鲍照 泻水置平地, 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 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 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 吞声踯躅不敢言。
• 就像往平地上倒水,水会 向不同方向流散一样,人 生贵贱穷达是不一致的。 • ∙人的命运也是既定的,怎 么能总是这样自怨自哀。 • ∙喝点酒来宽慰自己,歌 一曲《行路难》,歌唱声 又因举杯饮酒而中断。 • ∙人心又不是草木,怎么 会没有感情?欲说还休, 欲行又止,不敢多说什么 了。
三.品读含咏
•结合诗句, 赏析作者在诗 中如何表现 “愁”的?
诗眼:
诗眼:愁 行叹复坐愁, 酌酒为消愁, 悲歌为断愁, 不敢言更添愁。
“妙在不曾说破,读之 自然生愁。” (清· 沈德潜《古诗 源》)
四. 自主探究
拟行路难(其六) xiè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蝶躞垂羽翼? 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 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 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 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
五.对比欣赏
李白《行路难》(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1.与谢灵运、颜延之并称为“元嘉三大家” 2. “明远乐府,如五丁凿山,开人世所未有。后
太白往往效之”----清·沈德潜(《古诗源》)
3 .诗作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对七言诗的发展 贡献极大,对唐代作家颇有影响。 4.“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 俊逸鲍参军。” —杜甫《春日忆李白》
Hale Waihona Puke 2.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