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语言课《眼镜去了》教案

合集下载

幼儿园大班语言课《眼镜去了》教案

幼儿园大班语言课《眼镜去了》教案

一、教学目标1. 了解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的情感变化。

2. 学会用适当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感受,培养表达能力。

3. 认识眼镜的作用,了解保护眼睛的重要性。

4.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内容1. 故事《眼镜去了》的阅读与讨论。

2. 角色扮演:模拟故事情节,体验故事中的情感。

3. 眼镜知识讲解:介绍眼镜的作用,强调保护眼睛的重要性。

4. 小组活动:合作制作眼镜,培养幼儿动手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眼镜去了》。

2. 眼镜模型:展示给幼儿观看。

3. 制作眼镜的材料:彩纸、水彩笔等。

4. 小组活动场地:宽敞的桌面或桌椅。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分享他们佩戴眼镜的经历,引出故事主题。

2. 故事阅读:播放故事课件,引导幼儿跟随故事情节发展,感受故事中的情感变化。

3. 讨论:故事结束后,引导幼儿讨论眼镜的作用,以及如何保护眼睛。

4. 角色扮演: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故事情节,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五、作业与延伸1. 家庭作业:与家长沟通,提醒家长关注幼儿的视力健康,定期检查视力。

2. 课后延伸:组织一次“保护眼睛”的主题活动,邀请家长参与,共同关注幼儿的视力问题。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故事讨论中的参与程度,评价他们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和情感投入。

2. 评估幼儿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包括语言表达、情感表达和合作能力。

3. 检查幼儿在制作眼镜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4. 收集家长反馈,了解他们对幼儿在家庭中视力保护意识的培养情况。

七、教学资源1. 故事课件:《眼镜去了》电子版。

2. 眼镜模型:可从医院或眼镜店借阅。

3. 制作眼镜的材料:彩纸、水彩笔、胶水等,可提前准备或让幼儿自带。

4. 视力保护宣传册:提供给家长,用于教育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保护眼睛。

八、教学策略1. 互动式阅读:通过提问和讨论,激发幼儿对故事的兴趣和思考。

2. 情境模拟:利用角色扮演,让幼儿身临其境地体验故事情节。

幼儿园大班语言课教案《眼镜去了》

幼儿园大班语言课教案《眼镜去了》

幼儿园大班语言课教案《眼镜去了》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知道眼镜的作用。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关爱他人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学会关心他人。

难点: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故事情境,引导幼儿观察、想象和思考。

2. 互动教学法:教师与幼儿问答、讨论,促进幼儿主动参与。

四、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眼镜去了》2. 眼镜模型3. 画纸、画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讨论眼镜的作用,引出故事主题。

2. 故事讲解:播放故事课件,引导幼儿观察故事情节,讲解故事内容。

3. 情景体验:让幼儿戴上眼镜,感受没有眼镜的不便,引导幼儿理解故事中眼镜的作用。

4. 讨论:提问幼儿关于故事的问题,如:“眼镜去哪里了?为什么小动物们找不到眼镜?”引导幼儿思考和表达。

5. 绘画活动:邀请幼儿画出故事中的角色和场景,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6. 总结:让幼儿谈谈从故事中学到的道理,培养幼儿关爱他人的情感。

7. 课后作业:让幼儿回家后,向家人讲述故事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是否积极回答问题、参与讨论。

2. 绘画作品:评价幼儿的绘画作品,观察其观察力和想象力的发展。

3. 情感表现: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情感表现,是否表现出关爱他人的情感。

七、教学拓展:1. 邀请家长参与:让家长参与幼儿的绘画活动,增进亲子关系,让家长了解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

2. 组织角色扮演:让幼儿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再现故事情节,提高幼儿的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八、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如: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是否适用,幼儿的反馈如何等,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九、教学延伸:1. 家庭作业:让幼儿回家后,向家人讲述故事内容,并讨论故事中的道理,巩固所学知识。

幼儿园大班语言课《眼镜去了》教案

幼儿园大班语言课《眼镜去了》教案

幼儿园大班语言课《眼镜去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知道眼镜的作用。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想象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学会关心身边的人。

难点: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想象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故事课件、眼镜模型、画纸、彩笔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语言教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孩子们坐好,让他们闭上眼睛,感受一下没有眼镜的世界。

提问:“你们觉得没有眼镜会怎么样呢?”2. 故事讲解:播放《眼镜去了》的故事课件,让孩子们跟随故事情节走,引导他们观察故事中的角色和场景。

在故事讲解过程中,引导孩子们关注眼镜的作用。

3. 讨论环节:提问孩子们:“故事中的小朋友为什么离不开眼镜?眼镜去哪里了?他找到了眼镜吗?”鼓励孩子们发表自己的想法。

4. 实践活动:让孩子们画一画自己想象的眼镜,并分享给大家。

五、作业布置:1. 让孩子们回家后,向家人分享今天学到的故事《眼镜去了》。

2. 家长协助孩子制定一个保护视力的计划,如定期检查视力、合理使用电子产品等。

3. 观察孩子的用眼习惯,给予适当引导和纠正。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2. 情境教学: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体验。

3. 游戏教学:运用趣味游戏,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七、教学步骤:1. 导入:以一个有趣的视力小游戏引起学生的注意,引导学生思考眼镜的重要性。

2. 故事讲解:通过课件展示《眼镜去了》的故事,边讲边提问,引导学生关注故事细节。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保护眼睛,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4. 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制作视力保护海报,展示对眼睛保护的认识和决心。

八、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幼儿园大班语言课程《眼镜去了》教案

幼儿园大班语言课程《眼镜去了》教案

幼儿园大班语言课程《眼镜去了》教案一、教学目标1. 引导幼儿倾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感知故事情节的趣味性。

2.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幼儿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故事,让幼儿了解眼睛的重要性,学会保护眼睛。

2. 教学难点:引导幼儿积极参与讨论,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故事课件《眼镜去了》、眼睛图片、贴纸等。

2. 教学环境:安静、舒适的教学环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分享他们佩戴眼镜的经验,引导幼儿关注眼睛的重要性。

2. 故事讲解:播放故事课件《眼镜去了》,引导幼儿倾听故事,跟随故事情节走。

3. 故事讨论:故事结束后,引导幼儿谈谈自己对故事的理解,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

4. 情景体验:分组进行情景体验,模拟故事中的情节,让幼儿亲身体验佩戴眼镜的感觉。

五、作业布置1. 请幼儿回家后,向家人分享故事《眼镜去了》,并讨论眼睛的重要性。

2. 家长协助幼儿制定一个保护眼睛的计划,如每天定时休息、正确使用电子产品等。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故事聆听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包括注意力集中、互动讨论等。

2. 评估幼儿在情景体验环节中的表现,观察他们是否能理解并模拟故事情节。

3. 收集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中分享故事和讨论眼睛重要性的情况。

七、教学资源1. 故事课件《眼镜去了》:可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以便幼儿清晰地观看故事内容。

2. 眼睛图片:用于帮助幼儿直观地了解眼睛的外观和功能。

3. 贴纸:用于情景体验环节,让幼儿在模拟情景中使用,增加趣味性。

八、教学注意事项1. 在故事讲解环节,语速要适中,确保幼儿能听清楚并理解故事内容。

2. 在讨论环节,鼓励每个幼儿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在情景体验环节,注意幼儿的安全,避免使用不安全的道具或动作。

九、教学拓展活动1. 组织一次“保护眼睛”的主题绘画活动,让幼儿通过绘画表达自己对眼睛的认识和保护眼睛的决心。

幼儿园大班语言课程《眼镜去了》教案

幼儿园大班语言课程《眼镜去了》教案

幼儿园大班语言课程《眼镜去了》教案一、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培养幼儿的听力理解和表达能力。

2. 通过故事,教育幼儿学会保护眼睛,注意眼睛健康。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分享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故事《眼镜去了》的阅读与理解。

2. 学习故事中的角色对话。

3. 眼睛保护知识的介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学会保护眼睛。

2. 教学难点:帮助幼儿掌握故事中的对话,并能进行角色扮演。

四、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或图书《眼镜去了》。

2. 角色头饰。

3. 眼睛保护宣传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讨论他们对自己的眼镜的看法,引出故事主题。

2. 故事阅读:教师讲述或播放故事《眼镜去了》,引导幼儿关注故事情节和角色对话。

3. 故事理解: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引导幼儿思考眼镜的重要性。

4. 角色扮演: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模仿故事中的对话和行为。

5. 眼睛保护知识学习:介绍眼睛保护的重要性,教育幼儿如何正确使用眼睛和保护眼睛健康。

6. 总结与反思:让幼儿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强调保护眼睛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要求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进行眼睛保护实践活动,如做眼保健操等。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故事理解环节的参与程度,评估他们对故事情节和角色对话的掌握情况。

2. 评价幼儿在角色扮演环节的积极性、合作意识和表现能力。

3. 观察幼儿在眼睛保护知识学习环节的参与态度和实际操作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我是眼科小医生”的角色游戏,让幼儿模拟眼科医生的工作,进一步加深他们对眼睛保护的认识。

2. 开展一次“护眼小卫士”绘画比赛,让幼儿通过绘画表达自己对眼睛保护的想法和建议。

3. 邀请眼科医生来园进行专题讲座,让幼儿和家长共同学习专业的眼睛保护知识。

八、教学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鼓励内向或有困难的幼儿积极参与。

2. 在角色扮演环节,要注重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到活动中。

幼儿园大班语言课教案《眼镜去了》

幼儿园大班语言课教案《眼镜去了》

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知道眼镜的作用。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3. 情感目标:教育幼儿要爱护眼睛,注意眼睛的保护。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理解故事的主题,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2. 教学难点:让幼儿学会关心他人,懂得爱护眼睛的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幼儿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幼儿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故事课件、眼镜模型、画纸、彩笔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语言活动室。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分享他们戴眼镜的经验,引导幼儿关注眼镜的作用。

2. 故事讲解:利用课件讲述故事《眼镜去了》,引导幼儿观察故事情节,提问幼儿故事中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

3. 情境体验:让幼儿戴上眼镜,模拟故事中的情境,感受没有眼镜的不便,引导幼儿学会关爱他人。

5. 创意绘画:让幼儿画出自己保护眼睛的方法,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创作出有趣的画作。

7. 课后作业:让幼儿回家后,向家人分享故事《眼镜去了》,并一起讨论如何保护眼睛。

六、教学延伸1. 亲子活动:家长陪同幼儿一起进行视力检查,了解视力状况,共同学习保护眼睛的方法。

2. 社区活动:组织幼儿参观眼镜店,了解眼镜的制作过程,认识各种眼镜款式。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眼睛保护知识的掌握。

2. 评估幼儿在创意绘画中的表现,考察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收集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眼睛保护行为的实施情况。

八、教学修改1. 根据幼儿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使之更符合幼儿的兴趣和需求。

2. 针对幼儿在视力保护方面的认知不足,加强相关教学环节的设计,提高教学效果。

九、教学反思2. 关注幼儿在课堂中的表现,关注他们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十、教学计划1. 下一节课将继续讲述关于眼睛保护的故事,引导幼儿学会正确使用眼睛。

幼儿园大班语言课教案《眼镜去了》

幼儿园大班语言课教案《眼镜去了》

幼儿园大班语言课教案《眼镜去了》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的:引导幼儿对故事产生兴趣。

帮助幼儿理解和使用简单的词汇。

1.2 教学内容:引入故事主题,展示故事封面。

引导幼儿观察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和物品。

1.3 教学方法:通过提问和讨论,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使用图片和实物,帮助幼儿观察和理解故事内容。

第二章:故事阅读与理解2.1 教学目的: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和角色之间的关系。

培养幼儿的倾听和理解能力。

2.2 教学内容:朗读故事《眼镜去了》,引导幼儿倾听和理解故事情节。

通过提问和讨论,帮助幼儿理解角色之间的互动和情感变化。

2.3 教学方法:使用生动的语言和表情,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幼儿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第三章:角色扮演与表达3.1 教学目的: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帮助幼儿理解和体验角色的情感。

3.2 教学内容: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

引导幼儿使用适当的语言和表情,表达角色的情感和意图。

3.3 教学方法:提供角色扮演的指导和示范。

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第四章:故事相关活动4.1 教学目的:巩固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和记忆。

培养幼儿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4.2 教学内容:进行故事相关的活动,如绘画、手工制作等。

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故事中的场景和角色。

4.3 教学方法:提供绘画和手工制作的材料和指导。

鼓励幼儿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创造力。

5.1 教学目的:培养幼儿的思维和反思能力。

5.2 教学内容:与幼儿一起回顾故事的主要情节和角色。

引导幼儿思考和表达自己对故事的感受和理解。

5.3 教学方法:使用提问和讨论,引导幼儿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第六章:扩展活动6.1 教学目的:扩展幼儿的词汇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相关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6.2 教学内容:进行与故事相关的扩展活动,如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

通过活动引导幼儿使用新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幼儿园大班语言课教案《眼镜去了》

幼儿园大班语言课教案《眼镜去了》

幼儿园大班语言课教案《眼镜去了》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故事《眼镜去了》了解眼镜的作用,知道保护眼睛的重要性。

3. 引导幼儿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故事《眼镜去了》的阅读与理解。

2. 眼镜的作用及保护眼睛的方法。

3. 课堂讨论与表达。

三、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眼镜去了》。

2. 眼镜模型。

3. 绘画材料(画眼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分享他们戴眼镜的经历,引导幼儿关注眼镜的作用。

2. 故事阅读:播放故事课件《眼镜去了》,让幼儿跟随故事情节,了解眼镜的作用及保护眼睛的重要性。

3. 课堂讨论:提问幼儿关于故事的内容,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看法,如:“故事中的小朋友为什么戴眼镜?”“他们是怎么保护眼睛的?”等。

4. 眼镜模型展示:展示眼镜模型,让幼儿近距离观察眼镜的构造,了解眼镜的作用。

5. 绘画活动:邀请幼儿画一画自己设计的眼镜,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绘画能力。

五、作业布置:1. 让幼儿回家后,向家长讲述故事《眼镜去了》的内容,分享保护眼睛的重要性。

2. 家长协助幼儿制定一个保护眼睛的计划,如:定期检查视力、合理使用电子设备等。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在故事阅读过程中的兴趣和参与程度。

2. 记录幼儿在课堂讨论中的表达内容和倾听表现。

3. 评估幼儿在绘画活动中的创造力和绘画技能。

七、教学反思:1. 分析幼儿在课堂上的反应,评估教学内容的适宜性和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2. 根据幼儿的表现,思考如何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3. 考虑如何将本次课程内容与家庭作业有效结合,促进家园合作。

八、家长沟通:1. 通过家长会或家访,向家长介绍本次课程的内容和目的。

2. 鼓励家长参与幼儿的保护眼睛计划,提供相关建议和资源。

3. 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共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九、课程延伸:1. 开展一次“爱眼日”活动,让幼儿通过游戏、歌曲、手工艺等形式,进一步了解眼睛的重要性。

大班语言活动《眼镜去了》教案

大班语言活动《眼镜去了》教案

大班语言活动《眼镜去了》优质教案一、活动目标1. 理解故事内容,知道眼镜的重要性和如何正确使用。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二、活动准备1. 故事课件:《眼镜去了》2. 眼镜模型3. 画纸、画笔三、活动重难点1. 活动重点:理解故事情节,学会正确使用眼镜。

2. 活动难点: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四、活动过程1. 引入:邀请幼儿讨论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引导幼儿关注眼镜。

2. 讲述故事《眼镜去了》,引导幼儿关注故事情节,引导幼儿思考眼镜的重要性。

3. 情景表演:分组进行情景表演,模拟故事情节,引导幼儿体验角色。

4. 讨论: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培养幼儿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5. 拓展活动:邀请幼儿画出自己喜欢的眼镜款式,并分享理由。

五、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请家长协助,观察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正确使用眼镜,及时纠正不良习惯。

2. 环境创设:在班级环境中布置“眼镜角”,展示幼儿绘画作品,引导幼儿关注眼镜知识。

3. 区域活动:在科学区设置“眼镜体验区”,让幼儿尝试不同款式的眼镜,感受眼镜的作用。

六、活动环环相扣1. 复习故事情节,通过提问方式检验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2. 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如何正确保护眼睛和正确使用眼镜。

3. 开展“眼镜找朋友”游戏,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通过游戏加深对眼镜用途的理解。

七、教学方法1. 直观法:通过故事课件、眼镜模型等直观教具,帮助幼儿直观地了解眼镜的用途。

2.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幼儿身临其境,增强学习体验。

3. 讨论法: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八、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幼儿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2. 评价幼儿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幼儿对正确使用眼镜的认识。

3. 关注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检验幼儿对眼镜用途的掌握。

九、教学内容1. 故事《眼镜去了》的内容讲解,让幼儿了解眼镜的重要性。

2. 眼镜的正确使用方法和学习保护眼睛的健康知识。

大班语言活动《眼镜去了》教案

大班语言活动《眼镜去了》教案

大班语言活动《眼镜去了》优质教案一、活动目标1. 理解故事内容,知道眼镜的作用。

2. 能够讲述故事的主要情节,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学会关心他人,懂得分享和帮助。

二、活动准备1. 故事课件:《眼镜去了》2. 眼镜道具3. 画纸、画笔三、活动过程1. 引入:邀请孩子们坐好,给他们讲一个关于眼镜的故事。

2. 故事分享:播放故事课件,讲述《眼镜去了》的故事。

3. 讨论:故事中有哪些角色?他们的关系是什么?眼镜在故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4. 情境体验:让孩子们戴上眼镜,模拟故事中的情境,体验眼镜的作用。

5. 创作环节:邀请孩子们用画笔和画纸绘制自己眼中的世界。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邀请家长参与,共同关注孩子的眼睛健康。

2. 环境创设:在班级环境中布置“眼镜角”,展示孩子们的作品。

3. 区域活动:在角色区设置“眼镜店”,让孩子们体验卖眼镜和配眼镜的角色游戏。

五、活动评价1. 观察孩子们在故事分享环节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兴趣。

2. 关注孩子们在讨论环节的表达能力,评估他们的语言理解和运用能力。

3. 观察孩子们在创作环节的表现,评估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 家长反馈和参与程度,了解家园共育的效果。

六、活动注意事项1. 在活动过程中,确保孩子们能够正确理解故事情节,引导他们关注眼镜的作用。

2. 鼓励孩子们在讨论环节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在创作环节,尊重每个孩子的独特视角,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自由表达。

4. 注意孩子们的眼睛卫生,佩戴眼镜时教导他们正确的使用方法。

七、活动步骤详细解析1. 引入环节:通过一个简单的眼睛游戏,引起孩子们的兴趣,顺利过渡到故事分享。

2. 故事分享环节:借助课件,生动形象地讲述故事,让孩子们充分理解故事情节。

3. 讨论环节:引导孩子们关注故事中的人物关系,通过提问激发他们思考,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4. 情境体验环节:让孩子们戴上眼镜,模拟故事中的情境,亲身体验眼镜的作用。

大班语言活动《眼镜去了》教案

大班语言活动《眼镜去了》教案

一、活动目标1. 理解故事内容,感知故事情节的趣味性。

2. 能够用恰当的语言描述故事中的角色和场景。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激发幼儿对故事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1. 故事课件:《眼镜去了》2. 眼镜道具3. 画纸、画笔三、活动过程1. 引入:邀请幼儿分享他们戴眼镜的经历,引导幼儿关注眼镜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 讲述故事:播放故事课件,引导幼儿观看并倾听故事《眼镜去了》。

3. 讨论故事:故事结束后,引导幼儿讨论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如:眼镜去哪里了?小动物们是如何帮助眼镜回家的?4. 情景扮演:分组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用动作和语言再现故事情节。

四、活动延伸1. 创意绘画:给幼儿发放画纸和画笔,让他们发挥想象力,画出故事中的场景或自己戴眼镜的经历。

2. 家庭作业: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人分享故事《眼镜去了》,并讲述自己戴眼镜的故事。

五、活动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兴趣。

2. 关注幼儿在讨论、扮演和绘画环节的表现,评估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 收集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和分享情况。

六、活动注意事项1. 确保故事课件清晰易懂,避免幼儿观看时产生困惑。

2. 在讨论环节,鼓励每个幼儿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表述能力。

3. 在情景扮演环节,注意引导幼儿正确佩戴眼镜道具,确保安全。

七、活动资源1. 故事原文:《眼镜去了》2. 相关图片素材:眼镜、小动物等3. 视频播放设备:用于播放故事课件八、活动时间安排1. 引入:5分钟2. 讲述故事:10分钟3. 讨论故事:10分钟4. 情景扮演:10分钟5. 创意绘画:10分钟九、活动家园联系1. 家长协助:鼓励家长参与幼儿的绘画活动,共同创作与眼镜相关的画作。

2. 家长反馈:请家长在活动后填写反馈表,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和分享情况。

3. 家园互动:家长与幼儿一起讨论故事内容,引导幼儿讲述自己戴眼镜的经历。

大班语言活动《眼镜去了》教案

大班语言活动《眼镜去了》教案

一、活动名称:大班语言活动《眼镜去了》教案二、活动目标:1. 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培养幼儿的想象力、表达力和语言理解能力。

2. 教育幼儿学会关爱他人,培养幼儿的同情心和责任感。

3. 引导幼儿关注身边的事物,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三、活动准备:1. 故事课件:《眼镜去了》2. 眼镜道具3. 画纸、画笔四、活动过程:1. 引入话题教师出示眼镜道具,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眼镜的名称,讨论眼镜的作用。

2. 讲述故事教师利用课件讲述《眼镜去了》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情节,引导幼儿思考眼镜为什么会不见。

3. 讨论故事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帮助幼儿理解故事主题,教育幼儿学会关爱他人。

4. 情景扮演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情景扮演,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人物,体验故事情节,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5. 创作环节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身边的事物,鼓励幼儿用画笔记录下自己观察到的物品,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五、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活动内容,鼓励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关注身边的事物,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2. 环境创设:教师在班级环境中布置“眼镜去了”主题展示区,展示幼儿的创作作品,引导幼儿相互欣赏、交流。

3. 区域活动:教师在角色区设置“眼镜店”,引导幼儿扮演角色,体验眼镜店的服务过程,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六、活动反思:教师在活动结束后,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活动的优点和不足,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评价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和表达力。

2. 评估幼儿在创作环节的观察力和创造力表现。

3. 综合评价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包括表达能力、观察力、同情心和责任感等。

八、家长沟通:1. 向家长介绍活动内容和目标,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学习情况。

2. 反馈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与家长共同关注幼儿的成长。

3. 鼓励家长在家中继续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关注身边的事物。

幼儿园大班语言课程《眼镜去了》教案

幼儿园大班语言课程《眼镜去了》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幼儿园大班语言课程《眼镜去了》教案课时安排:1课时(25分钟)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故事《眼镜去了》了解眼镜的作用,并学会爱护自己的眼睛。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 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并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1. 让幼儿理解眼镜的作用。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教学难点:1. 引导幼儿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察和想法。

2.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准备教具准备:故事课件《眼镜去了》、眼镜模型、画纸、彩笔等。

环境布置:轻松愉快的语言活动氛围。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佩戴眼镜,引起幼儿对眼镜的关注。

提问:“老师为什么戴眼镜呢?”引导幼儿思考眼镜的作用。

2. 故事分享《眼镜去了》:播放故事课件《眼镜去了》,让幼儿跟随故事情节,了解眼镜的作用以及爱护眼睛的重要性。

3. 讨论与交流:提问:“故事里的小动物为什么戴眼镜?”“眼镜有什么作用?”“我们应该如何爱护眼睛呢?”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看法。

4. 实践活动:(1)眼镜模型游戏:让幼儿体验戴眼镜的感觉,观察周围环境的变化。

(2)绘画活动:请幼儿画出自己喜欢的眼镜款式,并分享作品。

四、教学评价教师通过观察幼儿在讨论、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价他们对眼镜作用的理解以及爱护眼睛的意识。

关注幼儿在绘画活动中的创意和表达能力。

五、课后延伸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次教学活动的效果,包括幼儿的参与度、理解程度以及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考虑在未来的教学中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家园共育建议1. 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中的用眼习惯,共同制定合理的视力保护计划。

2. 鼓励家长带幼儿参加户外活动,增加眼睛放松的时间。

3. 建议家长限制幼儿观看电视和玩电子产品的时间,鼓励他们进行阅读和其他有益眼健康的活动。

八、教学内容拓展1. 介绍不同类型的眼镜,如近视眼镜、远视眼镜、散光眼镜等。

2. 简单讲解眼睛的工作原理,如光线如何通过眼睛的各个部分形成图像。

幼儿园大班语言课教案《眼镜去了》

幼儿园大班语言课教案《眼镜去了》

幼儿园大班语言课教案《眼镜去了》一、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培养幼儿的听力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2. 通过故事,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物品的归属和寻找方法。

3. 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故事《眼镜去了》的阅读与理解。

2. 角色扮演,情景模拟。

3. 讨论和分享:如何找到丢失的物品。

三、教学方法:1. 朗读法: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和表情朗读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细节。

2. 互动讨论法: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故事情节,激发幼儿的思维和想象力。

3. 角色扮演法:教师和幼儿一起扮演故事角色,进行情景模拟,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眼镜去了》。

2. 眼镜道具。

3. 白板或黑板,用于记录幼儿的讨论和分享。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以生动的语言和表情朗读故事《眼镜去了》,引导幼儿关注故事情节。

2. 阅读理解:教师提问,引导幼儿回答关于故事的问题,如:故事的名字是什么?故事的主人公是谁?发生了什么事情?等等。

3. 角色扮演:教师和幼儿一起扮演故事角色,进行情景模拟,让幼儿体验故事情节。

4. 讨论和分享:引导幼儿讨论如何找到丢失的眼镜,分享自己或他人找到丢失物品的经历。

5. 总结: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强调关注生活中物品的归属和寻找方法。

6. 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分享故事《眼镜去了》,并讨论如何找到丢失的物品。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在讨论和分享环节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评估幼儿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包括口语表达、情感投入和合作精神。

3. 收集幼儿在讨论环节提出的寻找丢失物品的方法,分析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七、教学拓展:1. 开展一次寻宝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发现丢失的物品,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邀请家长参与,共同设计寻找丢失物品的活动,增进家园合作。

3. 开展主题班会,让幼儿分享自己找到丢失物品的经历,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沟通能力。

幼儿园大班语言课《眼镜去了》教案

幼儿园大班语言课《眼镜去了》教案

幼儿园大班语言课《眼镜去了》教案一、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故事内容的兴趣和想象力。

2. 帮助幼儿理解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3. 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听力理解能力。

4.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1. 故事主题:《眼镜去了》2. 故事角色:小猫、小狗、小兔子、小鸟3. 故事情节:小猫的眼镜不见了,它去找小狗、小兔子、小鸟帮忙。

眼镜在小兔子家找到了。

三、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眼镜去了》2. 眼镜道具3. 画纸、彩笔四、教学过程1. 引入话题:邀请幼儿分享他们有没有丢失过东西的经历。

2. 讲述故事:通过课件展示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3. 角色扮演:邀请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情景再现。

4. 讨论故事:引导幼儿讨论故事中的角色行为和情感,培养幼儿的情感理解能力。

5. 眼镜游戏:让幼儿尝试戴眼镜,体验眼镜的重要性,增强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五、作业布置1. 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制作一个关于《眼镜去了》的故事手工作品。

2. 鼓励幼儿回家后,向家长讲述故事内容,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活跃性、小组互动等。

2. 评估幼儿对故事情节的理解程度,包括角色认知、故事大意等。

3. 评价幼儿在眼镜游戏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意识、创新能力等。

七、教学拓展1. 邀请家长参与故事主题的亲子活动,共同制作与眼镜相关的手工作品。

2. 开展以眼镜为主题的绘画活动,让幼儿发挥想象力,绘制自己设计的眼镜。

3. 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故事表演。

八、教学反馈1. 课后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收集家长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2. 根据家长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满足幼儿的需求。

3. 定期进行教学反思,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九、教学总结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成果,包括幼儿在语言、认知、情感等方面的进步。

2. 分析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幼儿园大班语言课《眼镜去了》教案

幼儿园大班语言课《眼镜去了》教案

幼儿园大班语言课《眼镜去了》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理解故事中的角色情感。

2. 能够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故事,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角色扮演。

3.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激发他们对阅读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故事情节,参与角色扮演。

能够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故事。

2. 教学难点:正确表达故事中角色的情感。

运用想象力创造性地进行故事讲述。

三、教学方法1. 直观演示法:通过图片、动作等直观方式展示故事内容,帮助幼儿理解。

2. 情景教学法:创设情境,引导幼儿参与角色扮演,体验故事情感。

3. 朗读教学法:指导幼儿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故事,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故事课件、图片、角色头饰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语言活动室。

五、教学过程1. 导入:a. 组织幼儿进行热身活动,如唱歌、做游戏等。

b. 教师简要介绍故事情节,激发幼儿兴趣。

2. 故事讲解:a. 教师运用直观演示法,结合图片、动作等展示故事内容。

b. 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角色的情感,如快乐、悲伤等。

3. 角色扮演:a. 教师组织幼儿分组进行角色扮演,鼓励幼儿积极参与。

b. 引导幼儿运用语言、动作表达角色情感。

4. 朗读练习:a. 教师指导幼儿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故事。

b.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幼儿的发音错误。

b. 激发幼儿想象力,让幼儿创造性地讲述故事结局。

6. 课后作业:a. 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朗读故事。

b. 鼓励家长参与,共同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包括朗读、角色扮演等方面的表现。

2. 评价幼儿对故事情节的理解程度,以及能否正确表达角色情感。

3. 搜集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中的朗读情况,以此评估教学效果。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幼儿进行故事续编,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创造新的故事情节。

2. 开展主题相关的绘画活动,让幼儿画出自己心中的故事角色和场景。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眼镜儿去了》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眼镜儿去了》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眼镜儿去了》一、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故事内容的兴趣,提高倾听和理解能力。

2. 通过活动,引导幼儿学会分享和关爱他人。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故事《眼镜儿去了》的听取与理解。

2. 角色扮演:模仿故事中的动物角色。

3. 情景对话:运用故事中的情节进行情景表演。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学会分享和关爱他人。

2. 难点:幼儿在情景对话中能够灵活运用故事中的情节。

四、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眼镜儿去了》2. 动物角色头饰:小猫、小狗、小鸟等3. 情景对话道具:眼镜、桌子、椅子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讨论日常生活中佩戴眼镜的经验,引导幼儿关注眼镜的作用。

2. 故事讲解:通过课件展示,教师讲述故事《眼镜儿去了》,引导幼儿关注故事情节和角色特点。

3. 角色扮演: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模仿故事中的动物角色,体验故事情境。

5. 总结与反思:引导幼儿讨论故事中的分享和关爱精神,让幼儿学会在生活中关心他人。

6. 作业: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人分享故事《眼镜儿去了》,尝试运用故事中的情节进行对话。

六、教学延伸活动1. 手工制作:邀请幼儿用纸张和彩色笔制作自己的眼镜,并涂鸦出喜欢的动物形象。

2. 歌唱活动:教唱关于眼镜的歌曲,如《眼镜儿歌》,让幼儿在歌唱中巩固眼镜的重要性。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角色扮演和情景对话中的表现,评估其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关注幼儿在日常生活活动中对眼镜的认知和关爱他人的行为。

八、教学反馈与建议1. 家长反馈: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对故事内容的分享和关爱他人的表现。

2. 教学建议:根据幼儿的反馈,调整教案内容,使其更符合幼儿的需求和兴趣。

九、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故事内容和活动难度适合大班幼儿的理解水平。

2. 在角色扮演和情景对话环节,关注每个幼儿的参与机会,鼓励胆小或内向的幼儿积极发言。

大班语言活动《眼镜去了》教案

大班语言活动《眼镜去了》教案

一、活动名称:大班语言活动《眼镜去了》二、活动目标:1. 理解故事内容,知道眼镜的作用。

2. 能够讲述故事的主要情节,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学会关心他人,懂得分享和帮助。

三、活动准备:1. 故事课件:《眼镜去了》2. 眼镜道具3. 画纸、画笔四、活动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分享他们佩戴眼镜的经验,引导幼儿关注眼镜的作用。

2. 故事讲述:播放故事课件,引导幼儿观看并倾听故事《眼镜去了》。

3. 故事讨论:提问幼儿关于故事的问题,如:“故事的主人公是谁?眼镜去哪里了?主人公在没有眼镜的情况下遇到了什么困难?”引导幼儿讲述故事情节,培养幼儿的表述能力。

4. 情景体验:分组进行情景体验,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运用想象力创造故事情节,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5. 眼镜作用的认识:让幼儿讨论眼镜的作用,引导幼儿认识到眼镜的重要性,学会关心他人。

6. 手工制作:发放画纸、画笔,引导幼儿画出自己喜欢的眼镜图案,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五、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让幼儿回家后,向家人讲述故事《眼镜去了》,与家人分享眼镜的作用,增进亲子关系。

2. 环境创设:在班级创设“眼镜角”,展示幼儿制作的手工眼镜,引导幼儿相互欣赏、交流。

3. 区域活动:在角色区设立“眼镜店”,让幼儿扮演眼镜店老板和顾客,运用口语交流,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六、活动注意事项:1. 在活动过程中,注意关注每个幼儿的参与情况,引导他们积极发言。

2. 在故事讨论环节,尊重幼儿的想象力,鼓励他们大胆讲述。

3. 在情景体验环节,保证幼儿的安全,避免发生意外。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故事讨论环节的表述能力,评价他们对故事情节的理解程度。

2. 关注幼儿在情景体验环节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 检查幼儿在手工制作环节的动手能力,评价他们的作品完成情况。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故事课件的选择和制作是否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

2. 思考在活动过程中,是否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大班语言活动《眼镜去了》教案

大班语言活动《眼镜去了》教案

一、活动目标1. 理解故事内容,知道眼镜的重要性。

2. 学习故事中的对话,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爱护眼睛的意识。

二、活动准备1. 故事课件:《眼镜去了》2. 眼镜模型3. 画纸、画笔三、活动过程1. 引入话题:邀请幼儿谈论自己戴眼镜的经历,引导幼儿关注眼镜的重要性。

2. 播放故事课件,引导幼儿跟随故事情节,感受故事中角色的情感变化。

3. 分组讨论:让幼儿分成小组,讨论故事中眼镜的重要性,以及不爱护眼睛可能带来的后果。

4. 情景扮演:邀请部分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情景扮演,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活动延伸1. 手工制作:让幼儿用画笔和画纸绘制一幅关于爱护眼睛的画作,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2. 家园共育:邀请家长参与活动,共同探讨如何培养幼儿爱护眼睛的良好习惯。

五、活动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和吸收程度。

2. 关注幼儿在情景扮演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语言表达和表演能力。

3. 收集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活动内容,提高活动质量。

六、活动准备1. 图片卡片:准备一系列与眼睛相关的图片卡片,如眼睛的构造、眼睛受伤的图片等。

2. 眼睛贴纸:准备一些小眼睛贴纸作为奖励。

3. 录音设备:准备录音设备以便播放故事音频。

七、活动过程1. 回顾故事:简要回顾上一环节的故事内容,引导幼儿回忆故事中的重点情节。

2. 眼睛图片认知:展示眼睛的构造图片,让幼儿了解眼睛的各个部分及其功能。

3. 眼睛保护教育:通过展示眼睛受伤的图片,教育幼儿日常生活中如何保护眼睛,避免受伤。

4. 故事音频播放:播放故事音频,让幼儿跟着音频一起朗读故事。

八、活动延伸1. 角色扮演:让幼儿选择一个故事中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锻炼幼儿的表演能力。

2. 眼睛贴纸奖励:在活动中表现优秀的幼儿,可以获得小眼睛贴纸作为奖励,激发幼儿的积极性。

九、活动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眼睛保护知识的掌握程度。

大班语言活动《眼镜去了》教案

大班语言活动《眼镜去了》教案

大班语言活动《眼镜去了》教案一、活动目标1. 引导幼儿倾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感知故事情节的趣味性。

2.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1. 故事课件:《眼镜去了》2. 眼镜道具3. 画纸、画笔三、活动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分享他们戴眼镜的经历,引导幼儿关注眼睛的重要性。

2. 教师讲述故事《眼镜去了》,引导幼儿感知故事情节的趣味性,教育幼儿注意保护眼睛。

3. 讨论:故事中有哪些角色?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故事中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4. 情境扮演:邀请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情境表演,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四、活动延伸1. 创意绘画:请幼儿用画笔和画纸绘制一幅关于眼睛的画作,引导幼儿关注眼睛的细节,培养幼儿的审美观念。

2. 科学小实验:邀请幼儿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如制作隐形眼镜,引导幼儿了解眼睛的构造和功能。

五、活动评价养。

2. 关注幼儿在情境扮演和创意绘画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和审美观念。

3. 综合评价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提出改进意见,为后续活动做好准备。

六、活动准备1. 收集各种类型的眼镜,如近视眼镜、老花眼镜、太阳镜等。

2. 制作眼镜模型,供幼儿触摸和佩戴。

3. 准备视力表,用于简单的视力检测。

4. 准备画纸、彩笔或马克笔等绘画材料。

七、活动过程1. 回顾故事《眼镜去了》,引导幼儿讨论眼镜的作用和重要性。

2. 展示各种眼镜,让幼儿触摸和试戴,感受眼镜的不同功能。

3. 进行简单的视力检测,让幼儿了解自己的视力状况。

4. 创意绘画:邀请幼儿用彩笔或马克笔在画纸上绘制自己喜欢的眼镜款式,并涂上颜色。

八、活动延伸1. 角色扮演:设置一个眼镜店的情境,让幼儿扮演眼镜店老板和顾客,进行买卖眼镜的角色扮演游戏。

2. 家园共育:邀请家长参与幼儿的绘画作品展示,让家长了解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

九、活动评价的培养。

2. 关注幼儿在创意绘画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想象力和绘画技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大班语言课《眼镜去了》教案
【说教材】
《眼镜哪里去了》是一节语言活动,一个出色的充满戏剧性和趣味性的语言故事,生动、幽默的描述了一只粗心大意的熊由找不到眼镜到在朋友的帮助下,发现眼镜就在自己头顶的过程。

教育提醒幼儿养成物归原处的好习惯。

【说活动目标】
我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确定了以下活动目标:
1、阅读故事中的人物画面及人物形态,理解故事有趣的情节和语言。

2、懂得只有物归原处才能保管好物品。

3、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倾听能力。

【活动重难点】
重点:懂得只有物归原处才能保管好物品。

难点:引导幼儿自己物品的习惯。

【活动准备】
故事《眼睛哪里去了》,熊、松鼠、浣熊、猫头鹰等玩具,以及故事中各种动物的头饰,并精心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操作方便的作用,来提高阅读活动的有效性。

【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我将主要采用:直观演示法、猜测讨论法、游戏法来组织我的教学活动。

另外,我打算向幼儿采用:观察法、游戏法、表演法等学习方法,让幼儿在看一看、听一听、说一说、玩一玩的轻松气氛中,掌握学习的重难点。

【说教学过程】
为了能紧扣教学目标,展开教育活动,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激趣引题。

俗话说,兴趣是幼儿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本活动中,我设计以远方的小客人(小熊)的方式导入,以此来引起幼儿的兴趣。

然后以小熊的口吻说:“我的眼镜找不到了,小朋友能帮我找到眼镜吗?”以此激发幼儿的兴趣,从而引出主题。

二、师生共同阅读,理解故事内容。

1、有感情的讲述故事前一部分,同时配合课件的演示,让幼儿初步感知小熊的粗心大意,欣赏后提问:“小熊分别找谁去帮它找眼镜了?小熊的朋友们为什么会笑?为什么说那么稀奇古怪的话?猫
头鹰又为什么哈哈大笑呢?”通过层层、深入的提问,引导幼儿进行画面细节的观察,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2、组织幼儿讨论:你猜一猜,小熊的眼镜会去哪儿呢?这一部分让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鼓励幼儿大胆猜测,大胆的讲述自己的想法,激发幼儿阅读和了解情节发展的愿望。

3、讲述故事的后半部分。

以这样一个设问:“小熊的眼镜到底去哪里了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和听故事的兴趣。

听完故事后提问:小熊的眼镜是在哪里找到的?眼镜应该放在哪里?鼓励幼儿大胆用语言表述。

4、通过回忆故事中的内容,感受故事的风趣,进行经验的提升和迁移。

我预设提问:“你觉得这个故事哪里最好玩、最有趣?”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并展开讨论。

“经过这次眼镜丢失的教训,你认为他以后还会这么粗心大意吗?该怎样保管自己的东西呢?”
进行经验的迁移,让幼儿知道在生活中要养成物归原处的好习惯,记得物品摆放在哪里,用完后要放回原处,这样就不会像小熊一样丢失了。

三、活动延伸。

让幼儿拿自己带的玩具,在表演区内共同表演游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