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由信息协议RIP基础

合集下载

rip 协议

rip 协议

扩展性
由于RIP协议的路由表广播周期性更新 ,因此在网络规模较大时,可能会造 成网络拥塞;而OSPF协议通过泛洪链 路状态信息进行路由更新,能够更好 地支持大规模网络。
RIP协议与EIGRP协议的比较
01 02
路由信息获取方式
RIP协议使用距离向量算法,通过定期广播路由信息来获取路由表; 而EIGRP协议使用混合算法,通过发送触发更新和增量更新来获取路 由表。
录的接口和距离信息计算得出。
距离向量算法使用Bellman-Ford算法来处理网 络中的负权环路。
路由环路
路由环路是RIP协议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当网络中存在多 个等距离的路径时,可能会导致路由环路。
路由环路会导致数据包在网络中不断循环,无法到达目 标网络。
为了解决路由环路问题,RIP协议使用分割水平、路由毒 逆和触发更新等机制。
抑制和毒逆
抑制和毒逆是RIP协议中处理路由环路问题的两种 机制。
抑制机制通过抑制路由表中某些路径的更新来消 除路由环路。
当出现路由环路时,RIP协议使用抑制和毒逆机制 来避免路由环路。
毒逆机制通过将路由表中某个路径的距离设置为 无穷大来消除路由环路。
03
RIP协议的配置和调试
RIP协议的配置步骤
由于RIP协议的路由表广播周期性更 新,因此在网络规模较大时,可能会 造成网络拥塞;而BGP协议通过在自 治系统间交换路径信息进行路由更新 ,能够更好地支持大规模网络。
06
总结
RIP协议的优点
简单易用
适用于小规模网络
分布式计算
RIP协议是一种距离向量路由协 议,其算法简单明了,易于理 解和实施。
05
RIP协议与其他路由协议的比较
RIP协议与OSPF协议的比较

RIP协议路由信息协议详解

RIP协议路由信息协议详解

RIP协议路由信息协议详解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是一种基于距离矢量算法的路由协议,用于在网络中传输路由信息,并实现路由表的自动更新。

本文将详细解析RIP协议的工作原理、优缺点以及在实际网络中的应用。

一、RIP协议的工作原理RIP协议通过将网络中每个路由器的距离向量分享给相邻的路由器,从而完成路由信息的传递。

具体而言,RIP协议的工作过程如下:1. 距离矢量广播首先,每个路由器会将自己的路由表中的所有目的网络及其距离广播给相邻路由器,这个距离可以是跳数或其他度量单位。

2. 距离矢量更新当一个路由器接收到相邻路由器发送的距离矢量时,它会根据自己当前的路由表信息和接收到的矢量进行比较。

如果接收到的距离矢量中包含了之前未知的目的网络或者路径更短的目的网络,那么它将更新自己的路由表,并将这一变化继续广播给相邻路由器。

3. 路由表更新每个路由器会周期性地广播自己的路由表,以达到路由表的全网更新。

RIP协议默认的更新周期为30秒。

二、RIP协议的优点和缺点RIP协议作为一种较为早期的路由协议,具有以下优点和缺点。

1. 优点(1)实现简单:RIP协议的算法比较简单,容易理解和部署。

(2)适用于小型网络:RIP协议适用于小型网络,网络规模较小时,其收敛速度可以满足需求。

(3)低带宽消耗:RIP协议的更新消息较小,对网络带宽的消耗较低。

2. 缺点(1)收敛速度慢:由于RIP协议使用距离矢量算法,其收敛速度相对较慢。

在大型网络中,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成路由表的更新。

(2)跳数限制:RIP协议的度量单位为跳数,理论上最多支持15个跳数。

这意味着当网络规模较大时,RIP协议无法实现准确的路由选择。

三、RIP协议的应用尽管RIP协议有其局限性,但仍广泛应用于小型网络和特定场景中。

1. SOHO网络在小型办公室/家庭办公网络(SOHO)中,往往规模有限且对带宽要求较低。

RIP协议作为一种简单易用的路由协议,被广泛用于此类网络的路由器之间的路由信息传递和自动更新。

RIP协议理解

RIP协议理解

RIP协议理解协议名称: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协议理解一、背景介绍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是一种基于距离向量算法的路由选择协议,用于在互联网中的路由器之间交换网络信息,以确定最佳路径。

RIP协议是一种动态路由协议,能够自动适应网络拓扑的变化,并通过周期性地广播路由表信息来实现路由的更新。

二、协议目的RIP协议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交换路由信息,使网络中的路由器能够动态地更新路由表,从而实现数据包的最佳转发。

其具体目标包括:1. 发现并维护网络中的所有路由器。

2. 交换路由信息,包括网络地址和距离等。

3. 计算出最佳路径并更新路由表。

4. 快速适应网络拓扑的变化。

三、协议原理1. 距离向量算法:RIP协议使用距离向量算法来计算最佳路径。

每个路由器维护一个路由表,其中包含与其相邻路由器的距离信息。

通过交换路由表信息,路由器可以计算出到达目的网络的最佳路径,并更新路由表。

2. 距离度量:RIP协议使用跳数作为距离度量,即将到达目的网络所需经过的路由器数量作为距离的衡量标准。

每个路由器将自身到达目的网络的距离设置为0,并将其他网络的距离初始化为无穷大。

3. 路由表更新:RIP协议通过周期性地广播路由表信息来实现路由的更新。

每个路由器在广播自己的路由表之前,将其距离加1,并将其距离信息发送给相邻路由器。

当收到其他路由器的路由表信息后,路由器会比较距离,选择较短的路径更新路由表。

4. 路由器失效检测:RIP协议通过周期性地发送路由表信息来检测路由器的可达性。

如果一段时间内未收到相邻路由器的路由表信息,则认为该路由器失效,并将其距离设置为无穷大,从而避免将数据包发送到失效的路由器。

四、协议特点1. 简单易实现:RIP协议的设计简单,实现相对容易,适用于小型网络。

2. 较慢的收敛时间:由于RIP协议的更新周期较长,网络拓扑变化时,收敛时间较长,可能导致数据包的延迟。

rip路由协议

rip路由协议

rip路由协议RIP路由协议。

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即路由信息协议,是一种用于在小型局域网中交换路由信息的协议。

它是一种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协议,最初由Xerox开发,后来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网络环境中。

RIP协议的主要作用是帮助路由器学习网络拓扑,并根据学习到的信息选择最佳的路径进行数据传输。

RIP协议采用跳数作为路径选择的度量标准,每经过一个路由器,跳数加一。

当路由器学习到多条到达目的网络的路径时,它会选择跳数最少的路径作为最佳路径。

这种简单的路径选择算法使得RIP协议非常容易实现和维护,但同时也限制了它在大型网络中的应用。

RIP协议的工作原理非常简单,每隔一段时间,路由器就会向相邻的路由器发送自己的路由表信息,告诉对方自己可以到达哪些网络以及到达这些网络的跳数。

当一个路由器接收到另一个路由器发送的路由表信息时,它会将这些信息与自己的路由表进行比较,如果发现有更短的路径或者新的网络,就会更新自己的路由表。

这样,整个网络中的路由器就可以逐渐学习到整个网络的拓扑信息,并选择最佳的路径进行数据传输。

然而,RIP协议也存在一些缺点。

首先,RIP协议的跳数度量标准使得它无法适应大型网络的需求,因为在大型网络中,跳数很难真实地反映出路径的长短。

其次,RIP协议的路由更新是周期性的,这意味着当网络拓扑发生变化时,RIP协议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学习到新的信息并调整路由表,这可能导致数据包传输的延迟和丢失。

为了解决RIP协议的一些局限性,人们提出了许多改进的方案,如RIPng (RIP next generation)、RIPv2等。

这些改进的协议在保留RIP协议简单易用的特点的同时,解决了RIP协议在大型网络中的一些问题,使其更加适用于复杂的网络环境。

总的来说,RIP路由协议作为一种最早的路由协议,其简单易用的特点使得它在小型网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然而,在大型复杂的网络环境中,RIP协议的局限性也逐渐显现出来。

rip路由协议原理

rip路由协议原理

rip路由协议原理RIP(路由信息协议)是一种应用较早且广泛使用的内部网关协议(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 IGP),主要适用于小型同类网络。

该协议是基于Bellham-Ford(距离向量)算法,此算法于1969年被用于计算机路由选择,而RIP协议最初是由Xerox于1970年开发的,当时是作为Xerox的Networking Services (NXS)协议族的一部分。

RIP协议的工作原理如下:每个路由器都会定期广播自己的路由表,同时接收其他路由器发送过来的路由信息。

路由器通过比较从各个路由器收到的路由信息,找出最短的路径,并更新自己的路由表。

这样,当源地址与目的地址之间有多个路由可达时,RIP协议可以根据最短路径原则进行选择。

RIP协议存在一些问题,如收敛慢、路由环路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已经发展出了多个版本的RIP协议,例如RIPv1和RIPv2。

其中,RIPv2支持无类域间路由选择(CIDR)和多播功能,并且提供了认证机制,安全性更高。

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路由信息协议)是一种基于距离矢量(Distance Vector)算法的IGP(内部网关协议)协议,其协议的优先级为100(华为),120(思科)。

RIP以“跳数”作为开销,所谓“跳数”就是到达目的地需要经过的路由器个数,跳数>=16时视为不可达路由,使得RIP只能应用于小规模的网络。

RIP的工作原理是每个路由器周期性地向邻居路由器发送更新报文,以此不断完善路由表。

在路由实现时,RIP作为一个系统长驻进程存在于路由器中,负责从网络系统的其它路由器接收路由信息,从而对本地IP层路由表作动态的维护,保证IP层发送报文时选择正确的路由。

同时负责广播本路由器的路由信息,通知相邻路由器作相应的修改。

rip协议是什么

rip协议是什么

RIP协议是什么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路由信息协议)是一种基于距离矢量的动态路由选择协议,用于在较小的网络中实现路由器之间的路由信息交换。

RIP协议采用了Bellman-Ford算法,其主要目标是通过距离向量来决定网络中的最佳路径。

本文将介绍RIP协议的基本原理、工作方式以及其优缺点。

RIP协议的基本原理RIP协议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将路由信息以距离向量的形式在网络中进行广播传输,从而让每个路由器都了解到整个网络的拓扑结构和路径距离。

RIP协议使用了一种称为“跳数”的指标来衡量两个路由器之间的路径距离,即将路径中经过的路由器数量作为衡量标准。

当一个路由器接收到其他路由器发送的路由信息时,会根据收到的距离向量更新自己的路由表,并将新的路由信息传递给其他路由器。

RIP协议中的路由器通过周期性地交换路由信息,不断更新自己的路由表。

每个路由器在更新路由表时,会将自己到达目的网络的最佳路径信息广播给其他路由器,其他路由器收到信息后,会根据自己的路由表进行更新。

通过这种方式,网络中的每个路由器都能够了解到整个网络的拓扑结构和路径距离,从而实现数据的正确传输。

RIP协议的工作方式RIP协议的工作方式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初始化阶段和稳定阶段。

在初始化阶段,每个路由器需要广播自己的路由表,以便其他路由器能够对其进行更新。

在稳定阶段,路由器之间会周期性地交换路由信息,以保持路由表的最新状态。

具体而言,RIP协议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实现路由信息的交换:1.初始化阶段:当一个路由器启动时,它会向网络中的其他路由器发送请求,以获取当前的路由信息。

其他路由器收到请求后,会将自己的路由表信息发送给请求的路由器。

2.路由信息交换:在初始化阶段结束后,各个路由器会周期性地广播自己的路由表信息,以便其他路由器进行更新。

当一个路由器收到其他路由器发送的路由表信息时,会比较新旧两个路由表的距离向量,并根据距离向量的大小来判断是否需要更新自己的路由表。

rip协议原理(一)

rip协议原理(一)

rip协议原理(一)RIP协议简介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是一种基于距离向量算法的内部网关协议(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旨在帮助路由器动态地学习和共享网络路由信息。

下面将对RIP协议进行详细解释。

RIP协议的工作原理RIP协议通过路由器之间的相互通信来交换网络路由信息。

以下是RIP协议的工作原理:1.距离向量算法:RIP使用距离向量算法来确定最佳路由。

每个路由器都维护一个路由表,其中包含当前已知的网络目标和到达该目标的跳数。

2.距离度量:跳数是RIP协议中使用的距离度量单位。

每个目标网络的跳数在路由器之间定期更新,并通过广播方式在整个网络中传播。

3.路由更新:路由器定期发送路由更新信息,包含其当前已知的网络目标和跳数。

其他路由器收到更新后,会更新自己的路由表。

4.定时器:RIP协议使用定时器来控制路由更新的频率。

在每个路由器上,定时器设定一个时间间隔,路由更新信息将在此间隔内定期广播。

RIP协议的特点RIP协议具有以下特点:•简单:RIP协议使用的距离向量算法相对简单,易于实现和维护。

•适用于小型网络:RIP协议适用于较小规模的网络,因为其跳数限制最大为15,限制了网络的规模。

•收敛速度较慢:RIP协议的收敛速度相对较慢。

当网络拓扑发生变化时,每个路由器都需要一定时间来更新自己的路由表。

•不适用于复杂网络:由于RIP协议不能适应大型、复杂网络的需求,因此在大规模网络中使用RIP协议可能导致路由不稳定或产生路由环路。

RIP协议的应用场景RIP协议适用于以下场景:•小型企业网络:RIP协议在小型企业网络中使用较为广泛。

这种网络规模相对较小,RIP协议的简单性和易用性可以满足其需求。

•教育机构内部网络:教育机构内部网络通常也是较小规模的网络,RIP协议可以提供基本的路由功能,满足规模相对较小的网络通信需求。

•低成本网络:对于低成本网络来说,RIP协议是一种经济实用的选择。

rip协议的原理

rip协议的原理
2. 路由更新:自己的路由 表给相邻的路由器,以便更新网络拓扑和距离信息。这些更新消息包含路由器到达目标网络 的距离和下一跳路由器的信息。
rip协议的原理
3. 路由选择:当路由器接收到来自相邻路由器的路由更新消息时,它会根据更新消息中的 距离信息更新自己的路由表。如果接收到的更新消息中的距离比当前路由表中的距离更短, 那么路由器将更新路由表,并将下一跳路由器设置为发送该更新消息的路由器。
rip协议的原理
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是一种基于距离向量的内部网关协议(IGP), 用于在较小的网络中进行路由选择。以下是RIP协议的基本原理:
1. 距离向量算法:RIP使用距离向量算法来确定最佳路由路径。每个路由器都维护一个路 由表,其中包含到达目标网络的距离和下一跳路由器的信息。距离可以是跳数(即经过的路 由器数量)或其他度量标准。
4. 路由循环避免:为了避免路由循环,RIP协议使用了一些机制。例如,每个路由器都会 在发送更新消息时将自己的距离加1,以便在网络中传播时逐跳递减。此外,RIP还规定了一 个最大跳数(通常为15),超过这个跳数的路由将被认为是无效的。
rip协议的原理
5. 收敛性:RIP协议的收敛性相对较慢,因为它仅考虑了距离作为路由选择的标准,并且 每个路由器只与其相邻的路由器交换信息。这可能导致网络中的路由表更新较慢,并且在网 络拓扑发生变化时可能会出现临时的路由不稳定情况。

实验六RIP路由协议

实验六RIP路由协议

实验六路由信息协议RIP一、RIP协议的基本配置1、实验目的(1)理解动态路由协议的基本原理(2)理解RIP协议的工作过程,了解RIP协议的报文结构(3)理解RIP协议中的定时器的用途(4)掌握RIPv1的配置(5)掌握RIPv2的配置2、实验拓扑3、实验步骤(1)配置网络基本信息及检查路由器接口是否被正确激活R1#show ip interface brief注:如果Status和Protocol都是up,说明端口已经被激活,可以进行路由协议的配置,否则检查故障并确保端口处于正常工作状态(2)RIP路由协议配置R1(config)#router ripR1(config-router)#network192.168.10.0R1(config-router)#network172.16.0.0R1(config-router)#version2R2参考R1配置(3)检查配置结果与测试①在PC0上ping PC1,测试结果:②查看R1路由表R1#show ip route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R1上存在到192.168.2.0的路由,路由项前面的R表示该路由是通过RIP得到的,[120/1]中的120表示管理距离,RIP路由协议的管理距离为120;1表示时度量值,在RIP中为跳数,表示R1到达该网络的跳数为1,。

③查看R1路由协议配置R1#show ip protocols③使用debug调试输出RIP报文信息R1#debug ip ripR1#undebug all//关闭调试二、不连续子网中的RIP及计时器的配置1、使用目的(1)理解不连续子网RIP配置(2)理解RIP四大计时器的作用(3)掌握四大计时器的配置(4)理解四大计时器配置对RIP的影响2、实验拓扑3、实验步骤(1)网络配置和RIP的配置参考上面(2)查看两路由器汇总R1#sh ip routeR2#sh ip route通过查看路由表可以看出R1并没有得到PC1的网络172.16.20.0/24的路由,而是得到了进行汇总之后的路由172.16.0.0/16,说明在R2的边界进行了路由汇总.通过查看R2的路由表可以看出,R2并没有得到PC0网络10.10.10.0/24的路由,而是得到了进行汇总之后的路由10.0.0.0/8,说明在R1的边界也进行了路由汇总(3)配置RIPv2和关闭路由汇总R1(config)#router ripR1(config-router)#version2R1(config-router)#no auto-summaryR2参考此配置(4)结果验证R1#sh ip routeR2#sh ip route比较两次的不同(5)使用R2#debug ip rip可以查看RIP路由项的接收和发送情况(6)关闭调试,将R2的fa0/0接口关闭180s后继续观察R1的路由表,在R1上使用show ip route命令观察路由表的变化。

rip知识点

rip知识点

rip知识点摘要:1.RIP 协议简介2.RIP 路由协议的工作原理3.RIP 路由协议的优点与缺点4.RIP 协议在网络中的应用正文:1.RIP 协议简介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是一种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选择协议,主要用于自治系统内部。

RIP 协议通过路由器之间交换路由信息,帮助数据包在网络中找到目标主机。

相较于其他路由协议,RIP 具有简单、易于配置和维护的特点。

2.RIP 路由协议的工作原理RIP 路由协议的工作原理主要基于距离向量算法。

每个路由器通过发送和接收路由更新信息,维护一张路由表,以指示如何将数据包从源地址路由到目标地址。

RIP 协议使用一个度量单位——跳数(hop count),来表示源地址到目标地址之间的距离。

当路由器收到一个路由更新信息时,它会比较新的距离和旧的距离,如果新的距离更小,则更新路由表。

3.RIP 路由协议的优点与缺点RIP 路由协议具有以下优点:- 简单:RIP 协议的配置和维护相对简单,易于理解和操作。

- 适用于小型网络:RIP 协议适用于自治系统内部,特别是小型网络,因为其路由信息交换的频率较低,不会产生过多的网络负载。

RIP 路由协议的缺点如下:- 扩展性差: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RIP 协议的路由更新信息会变得愈发频繁,导致网络负载增加,影响路由器性能。

- 收敛速度慢:当网络中的路由器或链路发生故障时,RIP 协议的收敛速度相对较慢,可能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恢复正常路由。

4.RIP 协议在网络中的应用尽管RIP 协议在扩展性和收敛速度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它仍然在许多场景下被广泛应用。

例如,在小型企业网络或校园网络中,RIP 协议可以提供简单、可靠的路由服务,满足用户对于网络的基本需求。

同时,通过与其他路由协议(如OSPF、BGP 等)配合使用,RIP 协议可以在不同网络环境中发挥其优势,提高整体网络性能。

综上所述,RIP 路由协议作为一种基础的路由选择协议,在网络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计算机网络-RIP路由协议基本配置

计算机网络-RIP路由协议基本配置

实验报告2.进入PC0/PC1主机进行IP配置3.进入S3560交换机配置3.1划分VLAN10 和VLAN203.2Fa0/10端口绑定VLAN10, Fa0/20端口绑定VLAN20 3.3分别为Vlan10/20配置步骤规划好的ip3.4配置RIP路由协议(router rip 前先执行开启路由: ip routing)输入:router rip(进入路由进程)输入:network 192.168.1.0(宣告直连网段)输入:network 192.168.2.0(宣告直连网段)输入:version 2(启用版本2)输入:no auto-summary(关闭路由汇总)输入:ex(退出)4.进入路由器1配置4.1 配置ip及时钟频率4.2 配置RIP路由协议输入:router rip(进入路由进程)输入:network 192.168.2.0(宣告直连网段)输入:network 192.168.3.0(宣告直连网段)输入:version 2(启用版本2)输入:no auto-summary(关闭路由汇总)输入:ex(退出)5.路由器0同理6.查看路由器0/1, S3560 路由表do show ip route结合实验拓扑图可知它们通过RIP协议相互学习到了地址并存储在路由表内.7.全部配置结束之后,测试PC0中与PC1的互通七、实验结果八、实验总结RIP 特性包括:1.有类, 距离矢量2.跳数为度量值3.不支持可变长子网掩码或不连续子网4.每30秒更新一次5.Rip被封装在UDP分段中,源目的端口号520通过本次实验我掌握了路由器RIP协议的配置方法,以及如何查看通过动态路由协议RIP 学习产生的路由,并熟悉广域网线缆的链接方式。

实验过程中我由于不细心造成几次配置失败,在以后的学习中我将会更加仔细,避免出现类似的低级错误。

这次实验也是收获满满的。

九、教师评阅意见。

rip工作原理

rip工作原理

rip工作原理RIP工作原理RIP是一种计算机网络协议,全称为路由信息协议(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

它是一种基于距离向量算法的动态路由选择协议,用于在互联网中动态地更新路由表。

本文将详细介绍RIP的工作原理。

一、RIP的基本概念1.1 路由器路由器是一种网络设备,用于将数据包从一个网络传输到另一个网络。

它通过查找路由表来确定数据包的下一个跳。

在RIP中,每个路由器都需要维护一个路由表。

1.2 距离向量算法距离向量算法是一种基于每个节点记录到其他节点的距离来计算最短路径的算法。

在RIP中,每个节点都需要记录到其他节点的距离,并根据这些距离计算出最短路径。

1.3 路由表路由表是一个存储关于网络拓扑结构和路由信息的数据结构。

在RIP 中,每个路由器都需要维护一个路由表,其中包含了到达各个目标网络所需经过的下一跳和跳数等信息。

二、RIP的工作流程2.1 RIP广播当一个路由器启动时,它会向相邻的路由器发送一个RIP广播包,以通知它们自己的存在。

这个广播包中包含了路由器的IP地址和跳数等信息。

2.2 路由表更新每个路由器都会定期向相邻的路由器发送RIP更新包,以通知它们自己到达其他网络的距离发生了变化。

当一个路由器收到更新包时,它会根据其中的信息更新自己的路由表。

2.3 距离计算在RIP中,每个节点都需要记录到其他节点的距离,并根据这些距离计算出最短路径。

当一个节点收到另一个节点发送的RIP更新包时,它会根据其中的信息重新计算到其他节点的距离,并更新自己的路由表。

2.4 路径选择当一个路由器需要将数据包从源网络传输到目标网络时,它会查找自己的路由表来确定下一跳。

在RIP中,每个路由器都会选择到目标网络最短路径上下一跳作为转发目标。

三、RIP协议特点3.1 基于距离向量算法RIP是一种基于距离向量算法的动态路由选择协议。

它通过记录到其他节点的距离来计算最短路径,并不断更新路由表。

rip知识点

rip知识点

rip知识点摘要:1.什么是RIP协议2.RIP协议的工作原理3.RIP协议的特点4.RIP协议的优缺点5.RIP协议的应用场景6.RIP协议与其他路由协议的比较7.RIP协议的发展趋势正文: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协议,即路由信息协议,是一种基于距离向量算法的内部网关协议(IGP),主要用于在自治系统(AS)内部进行路由信息的交换。

RIP协议的目的是在网络中传播路由信息,使网络中的所有路由器都能计算出到达目的网络的最佳路径。

1.什么是RIP协议RIP协议是一种分布式的路由选择协议,通过周期性地交换路由信息,让网络中的所有路由器都能了解到整个网络的拓扑结构,并计算出到达目的网络的最佳路径。

RIP协议主要通过路由器之间的“距离”来表示网络的拓扑结构,距离越短,表示网络的连接质量越好。

2.RIP协议的工作原理RIP协议的工作原理是基于距离向量算法的。

每个路由器都维护一张路由表,记录着到达目的网络的距离和下一跳路由器的信息。

当一个路由器需要更新路由表时,它会向其相邻的路由器发送请求,获取最新的路由信息。

相邻路由器收到请求后,会将自己的路由表信息发送给请求路由器,请求路由器收到信息后,更新自己的路由表。

3.RIP协议的特点RIP协议具有以下特点:- 适用于小型网络,因为其路由更新速度较快,对网络带宽和处理资源的要求较低。

- 支持动态路由,能够根据网络的实时状态调整路由策略。

- 采用固定的更新周期,更新频率较低,可能导致网络中的路由震荡。

- 基于距离向量算法,稳定性较好,但在大型网络中可能出现路由环路问题。

4.RIP协议的优缺点优点:- 适用于小型网络,对网络带宽和处理资源要求较低。

- 支持动态路由,能够根据网络实时状态调整路由策略。

- 稳定性较好,适用于对网络稳定性要求较高的场景。

缺点:- 更新周期固定,可能导致网络中的路由震荡。

- 在大型网络中可能出现路由环路问题。

rip协议的基本概念

rip协议的基本概念

rip协议的基本概念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是一种基于距离向量的内部网关协议,用于在局域网中的路由器之间交换路由信息。

RIP协议的基本概念包括:1. 距离向量(Distance Vector):每个路由器根据自身到目的网络的距离,通过距离向量来描述路由信息。

距离可以是一个数值,也可以是一个度量值。

2. 分割定界(Split Horizon):为了避免路由环路问题,RIP协议通过分割定界机制,阻止一个路由器将某个路由信息发送给它接收到该信息的邻居路由器。

3. 广播:RIP协议使用全网广播方式来交换路由信息。

当一个路由器发现自己的路由表更新时,它会广播这个更新到所有的相邻路由器。

4. 触发式更新(Triggered Updates):除了定期的路由表更新,RIP协议还支持触发式更新。

当发生某个事件(如网络断开)时,会立即触发相应的路由表更新。

5. 毒性逆转(Poison Reverse):为了解决路由环路问题,RIP协议使用毒性逆转机制。

它会将自己所知道的无法到达目的网络的路由指标设置为无穷大,以阻止其他路由器将数据包转发给该路由器。

6. 坍塌(Count to Infinity):RIP协议中存在一个问题,即当某个网络出现故障后,路由器需要一段时间才能重新计算最短路径,期间可能会出现计数无限增大的情况。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RIP协议设置了一个最大跳数限制(通常为15跳),超过这个限制的路由会被认为是无效的。

总而言之,RIP协议通过距离向量来描述路由信息,使用分割定界和毒性逆转机制来避免路由环路,定期和触发式地更新路由表,并限制最大跳数,以实现有效的路由选择。

RIP技术介绍

RIP技术介绍

RIP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路由信息协议)是一种较为简单的内部网关协议(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IGP),主要用于规模较小的网络中,比如校园网以及结构较简单的地区性网络。

对于更为复杂的环境和大型网络,一般不使用RIP。

由于RIP 的实现较为简单,在配置和维护管理方面也远比OSPF 和IS-IS 容易,因此在实际组网中仍有广泛地应用。

RIP 工作机制1. RIP 的基本概念RIP 是一种基于距离矢量(Distance-Vector)算法的协议,它通过UDP 报文进行路由信息的交换,使用的端口号为520。

RIP 使用跳数来衡量到达目的地址的距离,跳数称为度量值。

在RIP 中,路由器到与它直接相连网络的跳数为0,通过与其相连的路由器到达另一个网络的跳数为1,其余依此类推。

为限制收敛时间,RIP 规定度量值取0~15 之间的整数,大于或等于16 的跳数被定义为无穷大,即目的网络或主机不可达。

由于这个限制,使得RIP 不适合应用于大型网络。

为提高性能,防止产生路由环路,RIP 支持水平分割(Split Horizon)和毒性逆转(Poison Reverse)功能。

2. RIP 的路由数据库每个运行RIP 的路由器管理一个路由数据库,该路由数据库包含了到所有可达目的地的路由项,这些路由项包含下列信息:目的地址:主机或网络的地址。

下一跳地址:为到达目的地,需要经过的相邻路由器的接口IP 地址。

出接口:转发报文通过的出接口。

度量值:本路由器到达目的地的开销。

路由时间:从路由项最后一次被更新到现在所经过的时间,路由项每次被更新时,路由时间重置为0。

路由标记(Route Tag):用于标识外部路由,在路由策略中可根据路由标记对路由信息进行灵活的控制。

关于路由策略的详细信息,请参见“IP 路由分册”中的“路由策略配置”。

3. RIP 的启动和运行过程RIP 启动和运行的整个过程可描述如下:路由器启动RIP 后,便会向相邻的路由器发送请求报文(Request message),相邻的RIP 路由器收到请求报文后,响应该请求,回送包含本地路由表信息的响应报文(Response message)。

rip 协议

rip 协议

rip 协议RIP 协议。

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是一种用于在小型局域网中进行路由选择的协议。

它是一种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选择协议,用于在不同的网络设备之间交换路由信息,以确定最佳的数据传输路径。

RIP 协议的作用是在网络中动态地更新路由表,使得数据包能够按照最佳路径进行传输,从而提高网络的性能和效率。

RIP 协议的工作原理是通过交换路由更新信息来确定网络中各个路由器之间的最佳路径。

当一个路由器启动或者网络拓扑发生变化时,它会向相邻的路由器发送路由更新信息,告诉它网络中的路由情况。

相邻的路由器收到这些信息后,会更新自己的路由表,并向其他相邻的路由器发送更新信息,以此类推,直到整个网络的路由表都得到更新。

RIP 协议的特点之一是它的简单性。

由于 RIP 协议使用的是距离向量算法,它的实现和配置都比较简单,适用于小型网络中的路由选择。

另外,RIP 协议也具有快速收敛的特点,当网络拓扑发生变化时,RIP 能够迅速地更新路由表,使得数据包能够按照新的路径进行传输,从而减少网络中的数据丢失和延迟。

然而,RIP 协议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RIP 协议的跳数限制为15,这意味着它只能支持最多 15 个路由器之间的路由选择,对于大型网络来说可能会有一定的局限性。

其次,RIP 协议的路由更新信息是周期性地广播的,这会增加网络中的流量负担,降低网络的性能。

另外,RIP 协议对网络中的环路也没有很好的处理机制,可能会导致路由选择出现问题。

总的来说,RIP 协议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路由选择协议,适用于小型网络中的路由选择。

它通过交换路由更新信息来确定网络中的最佳路径,具有快速收敛和简单配置的特点。

然而,由于其跳数限制和周期性的路由更新信息,RIP 协议在大型网络中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网络的规模和性能要求来选择合适的路由选择协议,以确保网络的高效运行。

掌握rip协议的原理及应用

掌握rip协议的原理及应用

掌握RIP协议的原理及应用1. 什么是RIP协议?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是一种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协议,用于在互联网中的路由器之间交换路由信息,并根据最小跳数决定最佳路径。

RIP协议主要用于小型网络,常见于家庭网络或办公室网络环境。

2. RIP协议的工作原理RIP协议的工作原理基于以下几个重要概念:2.1 距离向量RIP协议中,每个路由器会维护一张路由表,其中包含与其直接相邻的路由器所知道的目的网络和距离(跳数)。

这个距离就是距离向量。

2.2 通告路由每隔一段时间,RIP路由器会向相邻路由器发送路由更新信息,称为“通告路由”。

这些信息包括该路由器所知道的所有路由表项及其距离。

2.3 哈希距离算法RIP协议根据哈希距离算法来决定最佳路径。

每个路由器会记录收到的所有通告路由,并选择距离最短(最小跳数)的路径作为最佳路径。

2.4 路由更新当网络拓扑发生变化时,比如某个路由器不可达或恢复可达,RIP协议会将相应的路由信息发送给相邻路由器,以便更新整个网络的路由表。

3. RIP协议的应用场景RIP协议主要应用于中小型网络,尤其适用于家庭网络或办公室网络等规模较小的局域网环境。

3.1 简单配置RIP协议的配置相对简单,只需在路由器上设置相关参数即可。

这使得RIP协议成为普通用户在家庭网络中配置路由器的理想选择。

3.2 低成本相比其他高级路由协议,RIP协议的实现成本相对较低。

这使得RIP协议在中小型网络环境中得到广泛应用。

3.3 相对稳定RIP协议的稳定性相对较高,对网络拓扑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强。

在小型网络中,RIP协议能够快速对网络拓扑变化做出响应,保证网络的稳定性。

4. 使用RIP协议进行网络配置的步骤使用RIP协议进行网络配置的步骤如下:4.1 确定网络拓扑首先需要确定网络拓扑,包括路由器和主机的连接关系,以及主机所在的子网。

4.2 配置RIP协议参数在每个路由器上配置RIP协议的相关参数,包括网络地址、路由器ID等。

RIP协议原理的学习

RIP协议原理的学习

互动型教学案例----RIP协议原理的学习一、RIP的简介路由信息协议(RIP)协议是一种动态路由选择,它基于距离向量算法(D-V),总是按最短的路由做出相同的选择。

这种协议的路由器只关心自己周围的世界,只与自己相邻的路由器交换信息,范围限制在15跳(15度)之内,再远,它就不关心了。

RIP(RoutinginformationProtocol)是应用较早、使用较普遍的内部网关协议(InteriorGatewayProtocol,简称IGP),适用于小型同类网络,是典型的距离向量(distance-vector)协议。

文档见RFC1058、RFC1723。

RIP通过广播UDP报文来交换路由信息,每30秒发送一次路由信息更新。

RIP提供跳跃计数(hopcount)作为尺度来衡量路由距离,跳跃计数是一个包到达目标所必须经过的路由器的数目。

如果到相同目标有二个不等速或不同带宽的路由器,但跳跃计数相同,则RIP认为两个路由是等距离的。

RIP最多支持的跳数为15,即在源和目的网间所要经过的最多路由器的数目为15,跳数16表示不可达。

二、 RIP的原理(互动环节)为了让学生理解RIP协议的实质,除了给学生通过网络实例介绍以外。

还通过一个通俗易懂的例子和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理解加深对该协议的认识。

例如:假设我现在从黄河科技学院出发要到郑东新区的会展中心去。

因为时间比较紧,所以打算出门打车过去。

上班高峰人很多,好不容易打到车。

可偏偏遇到一个新手司机,不知道到会展中心怎么走?(这时候老师可以提问,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回答非常踊跃)一看这情况我心里很着急。

可这会旁边也没有其他的士。

怎么办呢?(继续提问)没有关系上车吧,的哥的姐可以通过的士广播互通信息,可以相互问路。

这个司机通过询问很快就知道了到会展中心怎么走。

这样的现象大家都很熟悉。

那么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RIP协议有什么关系呢?我们要从RIP协议的作用讲起。

RIP协议及配置

RIP协议及配置

RIP协议及配置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是一种用于在局域网或广域网的路由器之间交换路由信息的协议。

RIP协议最初是在1988年由Xerox公司开发,后来被广泛应用于互联网中。

RIP协议的基本原则是使用跳数(hops)来衡量网络的距离。

每个路由器会将自己所知的距离信息通过RIP协议广播给相邻的路由器,以便让其他路由器了解网络的拓扑结构和最短路径。

RIP协议使用固定的更新时间间隔,默认为30秒,以确保网络拓扑的正确性。

1.配置RIP协议的版本:RIP有两个版本:RIPv1和RIPv2、RIPv1是最早的版本,只支持基本的路由信息交换,不支持CIDR(无类别域间路由)和VLSM(可变长子网掩码)。

RIPv2是后续的版本,支持更多的功能,如认证、多播和路由聚合等。

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版本进行配置。

2. 配置RIP路由器的网络地址:每个路由器都需要配置自己的网络地址,以便其他路由器可以识别和交换路由信息。

可以使用命令“network <网络地址>”来配置网络地址,其中<网络地址>为需要配置的网络地址。

3. 配置RIP路由器的接口:每个路由器的接口都需要单独配置,以确保RIP协议可以在对应接口上正常工作。

可以使用命令“network <接口地址>”来配置接口地址,其中<接口地址>为需要配置的接口地址。

4. 配置RIP协议的路由策略:RIP协议可以通过路由策略来控制路由信息的学习和传播。

可以使用命令“route-map <名称> permit/deny <序号>”来配置路由策略,其中<名称>为策略的名称,<序号>为策略的序号。

5. 配置RIP协议的其他参数:RIP协议还可以配置一些其他的参数,如认证、跳数限制和更新时间间隔等。

可以使用命令“router rip”进入RIP协议的配置模式,并使用相应的命令进行配置。

路由信息协议RIP

路由信息协议RIP

路由信息协议RIP路由信息协议(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RIP)是一种使用距离向量算法的动态路由协议,它用于在互联网络中进行路由决策和路径选择。

RIP是一种较早期的路由协议,凭借其简单性和可靠性而在早期的互联网中广泛使用。

RIP的主要优点之一是其简单性。

通过使用距离向量算法,RIP协议仅需广播路由表的部分信息,从而使网络更具可伸缩性。

RIP协议还使用固定的距离度量,即跳数(hop count),用于评估网络路径的优劣。

跳数是指从源节点到目标节点所经过的路由器的数量。

RIP协议通过周期性地广播路由表信息,使得整个网络中的路由节点都能了解到网络的拓扑结构和路径状态。

另一个RIP协议的优点是它的可靠性。

RIP协议使用了时间和距离的概念,通过设置最大跳数(通常为15)来限制最大的网络范围和广播的时间。

RIP协议还采用了分割横跨的网络和检测环路的机制,以防止出现网络收敛问题。

当RIP路由器检测到一个更好的路由时,它会将这个更好的路由作为下一跳节点,并将信息传递给其他节点,以便整个网络能够更新路由表。

然而,RIP协议也存在一些限制和不足。

首先,RIP协议对于大型网络来说不太适用。

由于RIP协议使用距离向量算法,它需要向整个网络广播路由表信息,这在大型网络中会导致网络拥塞和资源浪费。

此外,RIP 协议只能支持最多15个跳数,这对于网络范围较大的情况下可能不够。

此外,RIP协议对网络故障的快速适应性较差,当网络中的一些节点出现故障时,整个网络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重新收敛。

为了克服RIP协议的这些限制,许多新的路由协议被引入,如开放最短路径优先(Open Shortest Path First,OSPF)和增强内部网关路由协议(Enhanced Interior Gateway Routing Protocol,EIGRP)。

OSPF协议基于链路状态算法,它通过交换链路状态包(Link State Advertisement,LSA)来进行路由决策,从而减少了广播的开销,并提供更好的可靠性和快速收敛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路由信息协议(RIP)基础知识同所有的协议一样,RIP协议是用来散发与路由器相关的网络信息的。

在最基本的层面上,路由器需要知道能够达到什么网络以及到这些网络的距离有多远。

RIP协议就做这件事情。

RIP协议仍是目前被广泛应用的协议。

许多人咒骂RIP协议,说它汇聚的速度太慢,没有可伸缩性和不安全,因为RIP协议的身份识别只有明文的方式,而且这个协议还受到了Split-horizon的影响。

这些情况都是真实的。

但是,这个协议仍然是非常有用的。

我们希望这篇文章能说明这些问题,帮助你理解这个应用最广泛的内部网关协议之一。

RIP协议有两种版本:第一版(RIPv1)和第二版(RIPv2)。

RIPv1的功能非常有限,因为它不支持CIDR(无类域间路由选择)地址解析。

这就意味着这个协议只是一个有类域协议,你不能把24掩码网络分成更小的单位。

另外,RIPv1还使用广播发送信息。

这就意味着主机不能忽略RIP广播。

请记住,每次发出广播时,广播域中的每一台主机都将收到一个中断,并且必须要要处理这个数据包以便确定这个数据包是不是它关心的东西。

RIPv2使用多播技术。

这个技术在以后的讲座中再介绍。

现在,你们仅需要知道主机在无需处理这个数据包的情况下就可以知道是否可以忽略这个多播包。

请记住,我们曾经说过RIP是一种距离向量协议。

这里提到的距离指的是RIP协议中的跳数,而向量指的是目的地。

其它距离向量协议也许使用其它规则来对各向量进行度量,如BGP协议中的AS-PATH。

这两种版本的RIP协议都是每隔30秒钟向UDP端口520发送一次信息。

但是,它们发送什么信息呢?如果你推测是“它们的路由信息”,你就猜对了。

RIP能够发送有关它可以到达的网络的具体信息,并且把自己作为一个默认的网关播出(目的地为0.0.0.0,度量值/metric为1)。

RIPv2数据包有自己的报头,同许多其它协议一样。

请注意,RIP协议是在UDP协议之上的,因此,它实际上是一个应用层协议。

每一个RIP数据包都包含一个指令、一个版本编号和一个路由域。

然后后面是最多25条路由信息(一个数据包内)。

RIP数据包的指令一个RIP指令可以是一个请求或者是一个应答。

当主机(无论是一台Unix服务器还是一台路由器)第一次启动时,主机都需要获得一些路由信息。

这时会发出“请求”指令。

向网络广播包含请求指令的数据包。

“应答”是另一种常见的RIP指令。

它用于回答一个请求,或者仅是简单的每隔30秒发布一次的广播。

版本号版本号为一或二,指令此数据包的RIP协议版本。

路由域RIP协议中的一个路由域是一种用于具体说明路由实例的识别符。

同一个网络中可以存在一套以上的RIP实例,可以具体指定一个信息仅仅是发送给一个具体域中的人员的。

RIP数据包的其它部分在路由域之后,真正的RIP路由信息就开始了。

一个数据包最多可以包含25个路由条目。

每个路由条目需要包含如下信息:•网络地址:识别目标子网地址的开始点。

•子网掩码:说明这个网络有多大。

•下一跳IP地址:也就是能够让你到达目的地的路由器。

•度量值:这个网络的跳点距离有多少。

RIP协议的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它能够告诉你它从其他路由器那里了解到的的有关目标网络的情况。

你可能听说过这类被称为“传闻路由(routing by rumor)”的路由协议。

它的工作方式是,在一台路由器广播RIP数据包之前把尺度域(metric field)的值加一。

例如路由器A告诉你你能够经过它通过两跳达路由器B,那么,你就知道路由器A和路由器B能够直接对话,因为它们之间的距离只有一个跳点。

所以,路由器A同路由器B一样在同一个广播域中有一个链路。

但是,你却没有。

当这个尺度,或者跳数,达到16的时候,说明你就遇问题。

16这个数字在RIP协议中意味着无穷大。

无穷数等于16是一种用来停止度量值无限增大的机制。

之所以这样设计由于“传闻路由”的工作原理。

这个问题讲起来有点复杂。

但是,请你耐心看一下下面这个三个路由器的例子:路由器A知道它通过路由器B能够在2跳之内可以达到路由器C。

你头脑中的画面可以是一条直线,路由器B在中间,路由器A和C在两端。

现在,由于路由器B与路由器C 有直接的连接,因此,当路由器C出故障的时候它将会知道。

但是,当路由器B有机会告诉路由器A有关路由器C出故障的事情之前,路由器A发出了一个RIP更新信息。

这个信息包括“我能够在2跳之内可以达到路由器C”。

路由器B当然会相信路由器A,这就意味着路由器B相信路由器A能够达到路由器C。

当然,路由器A是不能到达路由器C的,因为它的路径要经过路由器B。

但是,路由器B并不知道这种情况,因为RIP协议中的惟一信息是下一跳地址,也就是路由器A。

最后,当路由器B发送它的下一次更新的时候,它将包括通向路由器C的路由,这个路由现在是3跳。

路由器A相信路由器B,因为路由器B毕竟是通向路由器C的惟一通道。

这种事情经常发生,我们的跳数达到了16。

这个路由将被放弃,而不会永远继续下去。

这个问题如何解决呢?使用距离向量协议可没有办法。

当我们告诉我们的邻居有关这个世界的情况时,我们没有提供有关每一个网络的详细信息,这样刚才那种计算无穷数的事情就可能发生。

链路状态协议向全部路由器提供整个网络的状况因此可以避免了这种问题的发生。

“水平分割”是帮助避开这个问题的另一种方法。

但是,这种方法本身也存在瑕疵。

Split-horizon意味着我们要跟踪更新信息发进来的端口,关注可能与之发生冲突的其它路由器发来的更新信息。

换句话说,路由器纪录一条路由信息发送出去时使用的接口,当从这个接口收到到到同一目标的路由更新信息时,它会了解这是自己刚发出去的信息被其它路由器回传了回来,从面一定程序上避免问题,但是,当涉及到更多的路由器的时候,上面介绍的情况仍会存在。

这种例子会变得更加复杂。

但是,如果你对RIP协议感兴趣,你可以试着设计出一种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即使具有Split-horizon功能的路由器仍会出现计算无穷数的现象。

RIP协议的最后一个“问题”就是聚合的速度慢。

这是真的,主要是因为每次更新间隔的30秒等待时间。

但是,在小机构中,这没什么大关系。

RIPv2几乎能够在所有的硬件上运行,甚至在你买来支持宽带网连接的廉价的“家庭路由器”上也可以运行。

即使你没有专门把RIP协议用作一个IGP协议,了解这个协议仍然是有用的,因为主机也可以使用这个协议作为手工设置一个默认的网关的替代方法。

最后,即使你的机构很小,全部使用静态路由就够用,RIPv2也会给你带来更多的方便。

小结RIP是一种距离向量内部网关路由协议:它使用跳数和下一跳路由器来具体说明路由。

RIPv1用来进行广播,但是并不支持CIDR地址解析。

RIPv2是无类域间路由并且使用多播技术。

虽然这个协议的汇聚速度很慢并且存在一些瑕疵,但是,RIP非常适合于中小企业环境。

RIP协议概述路由信息协议(RIP)协议是一种动态路由选择,它基于距离矢量算法(D-V),总是按最短的路由做出相同的选择。

这种协议的路由器只关心自己周围的世界,只与自己相邻的路由器交换信息,范围限制在15跳(15度)之内,再远,它就不关心了。

RIP应用于OSI网络七层模型的网络层。

[编辑本段]补充内容RIP(RoutinginformationProtocol)是应用较早、使用较普遍的内部网关协议(InteriorGatewayProtocol,简称IGP),适用于小型同类网络,是典型的距离向量(distance-vector)协议。

文档见RFC1058、RFC1723。

RIP通过广播UDP报文来交换路由信息,每30秒发送一次路由信息更新。

RIP提供跳跃计数(hopcount)作为尺度来衡量路由距离,跳跃计数是一个包到达目标所必须经过的路由器的数目。

如果到相同目标有二个不等速或不同带宽的路由器,但跳跃计数相同,则RIP认为两个路由是等距离的。

RIP最多支持的跳数为15,即在源和目的网间所要经过的最多路由器的数目为15,跳数16表示不可达。

1.有关命令--------------------------------------------任务命令--------------------------------------------指定使用RIP协议routerrip--------------------------------------------指定RIP版本version{1|2}1--------------------------------------------指定与该路由器相连的网络networknetwork---------------------------------------------注:1.Cisco的RIP版本2支持验证、密钥管理、路由汇总、无类域间路由(CIDR)和变长子网掩码(VLSMs)[编辑本段]2.举例Router1:router rip version 2 network 192.200.10.0 networ k 192.20.10.0!相关调试命令:show ip protocol show ip route在全局设置(#)模式下:1.启动RI P路由router rip2.设置参与RIP路由的子网network子网地址3.允许在非广播型网络中进行RIP路由广播neig hbor相邻路由器相邻端口的IP地址4.设置RIP的版本R IP路由协议有2个版本,在与其它厂商路由器相连时,注意版本要一致,缺省状态下,Cisco路由器接收RIP版本1和2的路由信息,但只发送版本1的路由信息,设置RIP 的版本vesion1或2。

另外,还可以控制特定端口发送或接收特定版本的路由信息。

1.只在特定端口发版本1或2的信息,在端口设置模式下rip send version1或22.同时发送版本1和2的信息ip rip send receive1or23.在特定端口接受版本1或2的路由信息ip rip receive1or2 4.同时接受版本1和2的路由信息ipripreceive1or2选择路由协议几点建议:1.在大型网络中,建议使用ospf,ei grp.2.如果网络中含有变长了网掩码(VISM)不能使用i grp,rip版本1,可以使用rip版本2,ospf,eigrp或静态路由。

3.如果使用路由安全设置可以使用RIP版本1或OSPF。

4.选用ospf,eigrp在系统稳定后所占带宽比RIP,IGRP少得多,IGRP比RIP所占带宽也少。

5.综合使用动态路由,静态路由,缺省路由,以保证路由的冗余。

6.在拨号线路上尽量使用静态路由,以节省费用。

7.在小型网络上数据量不大的情况下,且不需要高可性,广域网线路为X.25SVC时,建议用静态路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