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课改版语文九上《藤野先生》word导学案
第一课《藤野先生》导学案
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厌恶、痛恨到极点。
头发上抹油,梳得很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
2.学习:浏览6—10段,找出有关描写藤野先生外貌、语言等方面的语句,谈谈你对藤野先生的初步印象。
明确:写他:“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讲课是“缓慢而很有顿挫”。他衣着“模胡”,“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活画出一位生活俭朴,把全部精力都用在了科学和教育事业上的学者形象。
1.摘录字词(“读一读,写一写”及补充的字词)
2.解释词语
绯红:不逊:油光可鉴:
诘责:托辞:
抑扬顿挫:
深恶痛疾:
补充解释的有:
二、细读课文,完成下列填空题。
1.文章写了很多事,这些事发生在哪里,从1、4、38段中找三个地名将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2.本文以的推移,的转换和事件发生的顺序记叙的。
3.概括文章内容:
2.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主要特征表现人物高尚品质的写作方法。
学习难点
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并学习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和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情境导入】
藤野先生,是鲁迅青年时在日本仙台学医时的一位老师,二十多年后的中年鲁迅是怎样评价他的呢?
【自学思考】
一、字词积累(标段序、读课文,边读边勾画文中字词,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解决疑难字词)。
作者采用白描手法,写人抓特征,几笔勾勒,非常传神。
【合作议惑】
默读11—23段,完成表格。在与藤野先生交往中,作者记叙了几件事?表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品质?
事情
品质
2.以上四例,作者采用了怎样的写法?,可以为我们写类似作文提供哪些借鉴呢?
北京课改版九上《藤野先生》word教案
藤野先生【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积累“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
做到会读、会写并理解其含义。
2、收集鲁迅生平和创作的资料,认识鲁迅的人生道路,为理解鲁迅作品打下基础。
3、了解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4、学习文章多方面表现人物性格的手法。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明确这篇回忆录是按照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和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记叙的。
2、复习人物描写的方法,探究本文外貌描写及典型事例对揭示人物思想和性格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学习他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精神。
2、学习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
【教学设想】本文可教读的内容很多,且有一定难度。
从化难为易的思想出发,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认识规律,拟从题目入手,先引导学生初步感知理解藤野先生的形象和品格,然后,抓住写清国留学生和日本“爱国青年”等内容,理解本文的社会背景情况;从鲁迅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理解他爱国主义的思想。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这些内容与写藤野先生有什么内在联系,理清全文结构和中心,。
最后,揣摩一些语句的含意和感情色彩,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着重训练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一阅读、熟悉课文。
二归纳分析写藤野先生的内容,理解其思想品质,体会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内容和步骤】一、今天我们学习的是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先请一位同学介绍鲁迅其人及作品。
鲁迅(1881—1936)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生于浙江绍兴,原名周树人,字豫才,自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开始用鲁迅作笔名。
著名作品集有《野草》、《朝花夕拾》《呐喊》、《彷徨》《华盖集》、《坟》等。
本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二、引入课文,同学们,我们已学过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散文,从中了解到三味书屋中的老先生虽然施行的是封建书塾教育,但思想还算开明,因此,鲁迅对他“很恭敬”。
1、《藤野先生》导学案(第一课时)
一、《藤野先生》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解决字词,了解作者情况、散文集《朝花夕拾》及时代背景。
2.理清文章结构,划分层次,概括内容。
【学习重难点】1.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刻画人物,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知识链接】1、题目解读《藤野先生》是一篇回忆性散文,记叙了作者1902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断。
写作年代则是在鲁迅离别了藤野先生二十余年后的1926年10月12日。
鲁迅早年留学日本期间,正值日俄战争,许多日本人深受狭隘民族主义的毒害,但藤野先生毫不受恶劣空气的影响。
鲁迅深切感受到藤野先生人格的伟大,怀着感激的心情,颂扬了他的师德,颂扬了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2、了解散文有关知识:(1)什么是散文?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的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
能够让我们通过一个十分精粹、亲切的形式,读到作者对于人生或自然的感悟。
阅读和欣赏散文,既要细心领会作者对于人生或自然的感悟,又要认真分析作者用以表达这种感悟的形式。
(2)散文的分类根据表达方式的侧重点不同,散文可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说理散文。
(3)散文的特点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的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
其主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是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山川流水、日月星辰、人生百态、历史风云……无一不可来写散文的写作方法灵活多变,叙事、写景、状物……各呈异彩),不受时空限制。
“神不散”指材料必须为中心思想服务,即以一条线索组织材料,集中地表现中心思想。
散文的选材虽说是无比的自由与广阔,但作者所写的总是自己感悟至深的生活经验的一部分。
(4)散文常用的表现手法有象征、联想、衬托、对比等。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小组长负责组织各成员认真完成预习案。
2、C层规范完成预习案,AB层在掌握预习案基础上进一步完成探究案。
3、自学探究时用红色笔做好疑难标记,准备课上合作探究。
标有★的训练题目C 层不做。
预习案朗读课文,提取信息(利用查画写记练思圈点批注课文;小组之间合作交流)。
【最新精选】北京课改初中语文九上《5藤野先生》word教案.doc
《藤野先生》教案设计(第二课时)广安区肖溪镇竹山小学苟志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弄懂有关的时代背景以及一些含义深刻难懂的句子;抓住人物的典型事例和特征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围绕表现人物崇高品质的需要来精心组织典型材料的写作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边读边议,理解文章文章内容,掌握文章主题和人物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藤野先生正直、热情、治学严谨的高尚品质和重视中日友情、毫无民族偏见的精神;学习鲁迅先生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重点:明确文章的线索,掌握文章内容。
弄懂有关的时代背景;分析藤野先生的形象,抓住人物的典型事例和特征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难点:含义深刻难懂的句子;围绕表现人物崇高品质的需要来精心组织典型材料的写作特点。
第二课时1、检查作业,复习第一部分研习的内容要点。
(问题与答案参看第一课时)2、在课后预习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划分第二部分的层次。
明确:该部分可划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第4、5段)写到仙台的途中所见所闻和初到仙台受到的优待。
第二层(6—23段)写与藤野先生的相识,并通过写藤野先生四个典型事例赞扬他的高贵品质。
第三层(24—31段)写匿名信和看电影,激发作者的爱国热情。
第四层(32—35段)写作者离开仙台与藤野先生依依惜别。
3、研习课文第二部分第一层次的内容。
学生默读第4、5两段,思考下列问题:(1)、从东京到仙台途中,要写的内容是很多的,作者为什么只写“日暮里”和“水户”两个地方?用意何在?(2)、“大概”对表达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作用?(3)、鲁迅到仙台后,受到了哪些优待?这能说明什么问题?(4)、“居然”对表达句子意思有什么作用?学生讨论,教师归纳,明确要点:(1)因为“日暮里”中“日暮”会使作用自然想到“日暮途穷”之意,从而触发他对社会黑暗的忧愤之情,所以记得;“水户”则是反抗清朝至死不渝的朱舜水客死的地方,作者这时也正身居异国他乡,对这样一位具有民族气节的学者自然会产生仰慕之情,因而也记得。
九年级语文《藤野先生》导学案
1 《藤野先生》导学案备课时间:年月日上课时间:年月日审核:初二语文组教学目的:一、学习抓住人物的典型事例和特征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二、理解“无非”、“实在”、“大概”、“居然”、“何尝”、“似乎”等副词对表达句子意思的作用。
二、学习藤野先生正直、热情、治学严谨的高尚品质和重视中日友情、毫无民族偏见的精神;学习鲁迅先生的尊师好学的高尚品德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课文相关资料:独学内容:解释下列字词(给加点的字注音);并将文中的字词抄写出来解释,绯红:宛如:流言:畸形:匿名:发髻:杳:瞥见:美其名曰:第一课时1 通读课文,辨清应掌握的字的形、音及词语2 理清文章脉落、记叙顺序,分清课文中变换的几个地点3 了解全文记叙的几件主要事情,给文章划分段落层次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1 鲁迅是大家熟悉的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鲁迅是笔名,本名周树人,是浙江绍兴人。
进入初中以来我们学过了写鲁迅的文章和鲁迅先生写的文章有哪些?(同学们回忆。
教师归纳、明确。
)现在我们再学习鲁迅的一篇文章。
2 指名一学生读有关注释,要求学生考虑,注释告诉我们哪几层意思。
学生回答,由教师归纳明确:3 介绍时代背景:4 快速阅读课文a 考虑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组织材料的,记叙的线索是什么,b 变换了几个地点,记叙了哪几件主要事情:C根据前面两个问题你觉得应该怎样来划分文章的部分,说说各部分的大意。
(组长可以适当提示组员)【教师巡回辅导,学生自习。
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规定学生阅读的时间与速度。
】5、根据上述提出的问题,进行研讨。
(小组群学)教师发挥主导作用,进行归纳,提示要点。
6、小组代表展示所学内容7、研习课文的第一部分。
请一学生朗读,同学们看书并考虑:(A)、作者是怎样抓住主要特征来描写清国留学生的形象?(B)、比喻和反语修辞手法的作用是什么?(C)、“无非”、“实在”对表达句子意思有什么作用?小组内群学,(注意:组长不能包办,只负责记录和总结补充归纳,明确展示的要点)8、小结:本文题目是《藤野先生》,可第一部分内容看似与写藤野先生无关,通过对全文的理解你知道着是为什么吗?写“我”在见到藤野先生之前,在东京的所见所感,以及离开东京到仙台求学的原因。
藤野先生导学案设计.docx
《藤野先生》导学案【学习目标】1. 了解文章围绕中心取材,以时间为顺序,明暗两条线索相结合进行记叙的特点。
2. 学习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3. 联系背景深刻理解文中含义隽永的语句,解读本文的主旨。
4. 学习藤野先生髙尚品格,体会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操。
【学习重点】1. 理思路、找线索,析事例。
2. 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和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学习难点】对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的理解及反语的运用。
【预习案】一、导学引航研读教材【知识链接】1•关于作家: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首次用“鲁迅”这个笔名,发表的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有中篇小说《阿0正传》,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杂文集《坟》等等。
2. 背景介绍:鲁迅1902年留学日本,在补习日语的同时,积极参加反清爱国活动,1904 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两年后弃医从文,想从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民族于危亡。
1906年到东京开始文学活动。
1909年,由日本回国,鲁迅先生在仙台学医时幸遇藤野先生,不久又惜别藤野先生,在与藤野先生阔别20年后,鲁迅先生满怀深情地写下了这篇回忆性散文。
二、预习反馈自主探究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绯(■)红解剖()油光可鉴()• •发髻(■)不逊(■)深恶()痛疾瞥()见• •匿()名诘()责2.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绯红:抑扬顿挫:妄自尊大:杳无音信:不逊:3. 了解作者鲁迅,原名_________ ,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他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猛烈抨击了封建制度和礼教,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19212年一一1922年,发表了中篇小说《》。
著有小说集《呐喊》《彷徨》等,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
倉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理清思路,把握叙事线索,思考:在这篇回忆 个蠶中牒需蠶囂囂囂的生活'在这段经历中'作者转换了三三、分组合作讨论解疑[阅苹1 3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怎样抓住主要特征来描写清国留学生的形象;比喻[反语修辞手法的作用是什么? “无非”、“实在”对表达句子意思有 什么作用?2•阅读有关写藤野先生的内容,以“藤野先生是一个 选择角度概括人物形象。
藤野先生导学案(含答案)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1、《藤野先生》导学案 第一课时班级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一、自主探究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f ēi( ) 红 芦 hu ì( ) 不 x ùn( ) n ì( ) 名信诘.责 ( ) 畸.形 ( ) 深恶.痛疾 ( ) 发人深省.( ) 2.文学常识填空并回答问题。
鲁迅,原名 ,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 , , 家.他的小说集有 , .著名小说有 , 等.散文集有 ,我们学过选自这个集的课文有 。
3.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
文章中运用了许多反语 , 如“实在标致..极了”“问问精通时事....的人”“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几句中加点的词语都是反语 , 请你说说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这些词的含义是什么 ?标致:漂亮。
此为反语,用来讽刺。
正人君子:反语,讽刺那些为军阀政客张目而自命为“正人君子”的文人。
精通时事....: 二、合作探究。
4、本文的文体是:________________。
5、本文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为明线,写了到仙台见到藤野先生的缘由、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别离,最后写离开仙台后的怀念。
暗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变换了哪些地点?答:7、梳理课文思路,划分课文层次。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写见到藤野先生之前,在东京所见所感。
第二部分:从“我就往仙台”到“并且时时通信告诉他此后的状况。
”.写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和离别。
第三部分:从“我离开仙台之后”到完。
写离开仙台后怀念藤野先生的感情和行动三、课堂练习。
朗读第一部分,回答问题:8.作者在东京的所见所闻是什么?看到的盘着辫子的清国留学生成群结队地赏樱花,听到的是他们在中国会馆学跳舞。
《藤野先生》导学案
《藤野先生》导学案[教学目的]1、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刻画人物,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2、理解鲁迅先生弃医从文思想变化的原因,学习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1、作者弃医从文的思想转变。
2、语言的感情色彩和副词的准确运用。
[教学课时]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理清文章的段落结构。
2、分析藤野先生的形象,学习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由学生介绍鲁迅其人及作品。
2、阅读课文提示及注释,了解文章写作注释,了解文章写作年代及时代背景3、老师补充介绍鲁迅留学日本的经历。
二、预习课文1、初读课文,将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写下来,借助工具书或在小组内寻求解决。
2、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思考本文叙事线索是什么。
三、小组合作交流跳读课文,合作探究--------采用跳读方式,阅读有关藤野先生的段落1、浏览6-10段,划出有关描写藤野先生的外貌、语言等方面的语句,说说作者初到仙台,耳闻目睹的藤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2、阅读11-23段,看看写了与藤野交往的哪几件事,分别体现了藤野先生的什么品质?四、师生互动1、各小组展示合作学习中遇到的疑难,汇报每个学生参与学习的情况。
2、教师解疑。
五、精讲点拨,归纳要点我们学到了刻画人物的方法:(1)选择典型事例来突出人物品质(2)叙事时要刻画人物的神态(3)叙事时要有详略,段落之间要注意过渡自然六、学习本文“写人抓特征”,几笔勾勒出藤野先生出藤野先生外貌的白描手法,写出自己的外貌或典型性格特征第二课时[教学要点]1、指导学生对表现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的片断、内容加以分析理解2、体会本文语言具有感情色彩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复习展示二、思考:1、文章除了写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几件事外,还写了哪几件事?试用小标题概括。
这些事看似与藤野先生无关,是否离题?为什么?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离东京途经日暮里与水户到仙台仙台医专的优待正面衬围绕藤野先生日本“爱国青年”寻衅反面衬看电影事件离仙台2、思考,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小组合作探究3、分析本文主题思想4、本文的语言耐人咀嚼,很富有感情色彩,试举例说明。
《藤野先生》导学案 第一课时
班级 组名 姓名 组长评定《藤野先生》导学案第一课时【名言积累】【学习目标】1、积累并记忆文中词语。
2、了解作者留学日本的情况、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和本文的写作背景。
3、请你依据文章叙述中时间的推移和地点的转换,理清课文内容。
(重点)4、体会藤野先生的思想品质。
(难点)【资料收集】(课前自主查找,归纳记录在书上)(1)走进作者、作品。
(2)简介作者的留学目的。
【导入新课】由介绍鲁迅回忆他一九零四年夏末至一九零六年初春在日本留学时的生活片段导入。
(约3分钟)【课内探究】(一)自主学习(约10分钟)【知识积累】速读课文,参照课文注释准确读、写并理解词语。
(自主完成,同伴互查,边读边记,重点展示)1.给加点的字注音。
绯.红(fēi)宛.如()驿.站()解剖.()油光可鉴.()畸.形()不逊.()匿.名()杳.无消息()深恶.痛疾()诘.责()凄.然()教诲.()瞥.见(piē)抑扬顿挫.()2、解释加点的字。
油光可鉴.()好意难却.()杳.无消息()深恶.痛疾()毫.不介意()出言不逊.()(二)合作探究(约20分钟)(温馨提示:独木不成林,一滴水只有融进大海才能永恒,合作的力量是伟大的!)◎步骤方法:(1)圈点勾画,边听朗读边读边赏。
(2)组间合作,班内展示。
【整体学文】1、听读课文。
2、这篇散文是以什么顺序记叙的?又是以什么作为中心记叙的? 以什么为线索来记叙的?文章是按事情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组织典型材料的。
以藤野先生为记叙的中心,以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
3、文章变换了几个地点?变换了三个地点:①“我”在东京;②“我”在仙台;③“我”离开仙台后。
4、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并说说各部分的大意。
第一部分(第 1 —3段):写“我”在东京的见闻及感受。
第二部分(第4—35段):这是全文的主体部分,写“我”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和离别,赞扬先生的崇高品质。
第三部分(第36—38段):写“我”离开仙台后怀念藤野先生的感情,以及先生的崇高精神对我的激励与鼓舞。
《藤野先生》导学案
1.《藤野先生》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刻画人物,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2、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和风格特点。
3、感受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深沉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刻画人物,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学习难点】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深沉的思想感情。
【知识链接】1、题目解读《藤野先生》是一篇回忆性散文,记叙了作者1902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断。
写作年代则是在鲁迅离别了藤野先生二十余年后的1926年10月12日。
2、走近作者:①作家和作品:鲁迅是大家熟悉的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鲁迅是笔名,本名周树人,是浙江绍兴人。
进入初中以来我们学过了写鲁迅的文章和鲁迅先生写的文章有《风筝》、《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社戏》本文选自《朝花夕拾》,“朝”读 zhāo ,早晨的意思。
早晨的花到晚上拾起来,说明这个集子的文章都是回忆性的,说明了文章的体裁是散文。
②写作背景:鲁迅留学日本情况本文记叙的是作者1902年赴日本留学时的生活片段,当时的中国由于受到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已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其中就有日本对中国的侵略。
1902年4月鲁迅去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积极参加反清爱国活动,在《自题小像》一诗中发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
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
两年后弃医从文,想从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民族危亡。
3.了解文体散文是同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
特点:形散而神不散形散:是指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神不散:是指中心必须明确,无论散文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如何灵活,都必须为中心服务。
第一课时【自主学习】1、给加点字注音。
绯.红()宛.如()驿站()解剖.()油光可鉴.()畸.形()不逊.()匿.名()血.管()深恶.痛疾()诘.责()挟.着()教诲.()杳.无消息()瞥.见 ( ) 抑扬顿挫()2、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
《藤野先生》导学案设计
《藤野先生》导学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小说《藤野先生》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3.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修养和道德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小说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2.理解并分析小说中的人物性格、道德观和社会关系;3.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态度和道德情感。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2.阅读与讨论(3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小说《藤野先生》,同时引导学生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完成阅读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以下问题:a.你们对小说中的藤野先生有什么印象?b.小说中有哪些情节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c.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如何展示了藤野先生的品质和道德观?3.分析与总结(20分钟)4.思考与拓展(25分钟)教师提出以下问题供学生思考和讨论:a.藤野先生的品质和道德观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和意义?b.在现实生活中,你们还遇到过类似藤野先生这样的人吗?分享一下你们的经历。
c.如果你们要对藤野先生或者其他有类似品质的人写一封信,你会写些什么?5.归纳与总结(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堂内容,总结学生们的思考和讨论,并对学生们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
四、教学延伸1.学生可以根据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创作一篇小说续集或者写一篇读后感,表达自己对小说的理解和感受;2.学生可以选择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形象或者情节,设计一幅插图,展示自己对小说的理解和想象;3.学生可以进一步拓展思考,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探讨品质和道德观对个人与社会的影响和作用。
五、教学评估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和参与程度进行评估,同时也可以对学生完成的拓展任务进行评分和点评。
六、教学反思。
【精品】九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5藤野先生2(学生版)word版
从表现出藤野先生是一位
探究二:作者是如何将相处时的藤野先生写得感人至深的?
任务1:研读(11-23)段完成下面表格
典型事件概括
体现出藤野先生的精神品质
任务2藤野先生伟大在何处?
同样是日本人,别的日本人怎样看待中国人?这种态度表?
任务3:在与藤野先生相处中作者是如何塑造藤野先生的?
与藤野先生初识作者通过(摘录重点语句品味人物)让我们认识到了一位的藤野先生。((8-10)段
任务2:作者对藤野先生信息的介绍是通过哪两种通径表现出来的。他们有什么不同?
途径 途径
任务3:作者是如何将初识的藤野先生描写得生动形象的?
作者采用了的方法,将初识的藤野先生描写得生动形象。首先作者先写藤野先生,从表现出藤野先生是一位
学案
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品读语句,概括典型事件,赏析出藤野先生的优秀品质。
2学生通过事件对比深入体会藤野先生的“伟大”之处。
3学生能够从正面与侧面相结合,事件对比等方法中赏析人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体会藤野先生的没有狭隘民族偏见的伟大品质。
学习过程:
学习内容
(1)
回顾
旧知
在仙台时,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中有哪些事?
1 5
2 6
3
4
摘录37段中作者对藤野先生高度评价的词语是:
由此我们看出作者对藤野先生充满了无限的:之情
(2)分析人物形象
探究一:作者是如何将初识的藤野先生描写得生动形象的?
任务1:研读(6-10)段,完成下列人物
与藤野先生初识作者通过(摘录重点语句品味人物)让我们认识到了一位的藤野先生。(6-7)段
在与藤野先生相处中作者首先通过4个
表现了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导学案
第1课《藤野先生》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以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识记重点字词,体会其含义。
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特征和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法。
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理解作者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
4、了解本文运用两条线索组织材料的方法。
学习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学习难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特征和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法。
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理解作者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
课前预习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理解作者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
2、认真完成预习自测,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记出来,并填写到后面“课后反思“处。
3、利用15分钟高效完成。
教材助读背景链接: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1902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断。
写作年代则是在鲁迅离别了藤野先生二十余年后的1926年10月12日。
鲁迅到日本留学,本想以学医来救国救民,可在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习时,有一次观看反映日俄战争的影片,片中中国人看日本枪毙给俄国人做侦探的中国人的麻木神情给鲁迅以很大的刺激。
从此,他弃医学文,决心用文艺作为武器进行战斗,从而唤起国民的觉醒。
鲁迅写此文时,正当“三·一八”惨案发生之后,鲁迅积极支持爱国学生的正义行动,与反动军阀以及反动文人进行英勇斗争,用战斗的文章来抨击“正人君子”的迫害,抒发自己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歌颂没有民族偏见、正直、热情的藤野先生所代表的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了解文体:散文是同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
特点:形散而神不散形散:是指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神不散:是指中心必须明确,无论散文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如何灵活,都必须为中心服务。
预习自测重点字词:绯.红()宛.如()驿.站()解剖.()畸.形()凄.然()教诲.()瞥.见()杳.无消息()深恶.痛疾()油光可鉴.()抑扬顿挫.()宛如:绯红:驿站:杳无音讯:瞥见:美其名曰:匿名:精通:有关作者:鲁迅,原名,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家、家、家,1918年5月以“鲁迅”为笔名在《新青年》上发表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
1.《藤野先生》导学案
1.《藤野先生》导学案【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线索,找出文中主要事例。
2.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和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3.品析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理解反语的运用。
【学习重点】1、理思路、找线索,析事例。
2.、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和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学习难点】对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的理解及反语的运用。
【学习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我们学过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还记得三味书屋中那位读起书来摇关晃脑的老先生叫什么名字吗?(寿镜吾)今天,我们将通过鲁迅先生的文字一起认识一下他的一位日本老师——藤野先生.(板书标题) 本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 (同上)二、【自主预习】1、自学生字词完成练习册基础梳理的1-2题,课时训练,基础达标的1-5题。
2、了解作者见练习册的作者链接。
3、文章记叙了藤野先生与“我”交往的四件事,各是什么?每件事各表现了藤野先生怎么的品质?在文中批注三、【合作探究】(一)自主探究,释疑解惑。
(二)了解鲁迅留日背景1926年8月底,由于北洋军阀政府的迫害,鲁迅离开北京到厦门大学任教.这篇回忆性散文是鲁迅离开藤野先生20年后,于1926年10月12日在厦门大学写的.鲁迅写此文时,正当"三一八"惨案发生之后,鲁迅积极支持爱国学生的正义行动,与反动军阀以及反动文人进行英勇斗争以,用战斗的文章来抨击"正人君子"的迫害,抒发自己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本文记叙了作者在日本留学时生活片段,赞扬了藤野先生正直.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抒发了对他真挚深沉的怀念之情,同时也写了自己当年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 (三)整体感知,梳理结构1、读一读。
指名几个同学朗读.朗读过程中,要求同学们标好段落序号.2、思一思。
(1)作者转换了哪几个地点?答案:“我”在东京”“我”在仙台“我”离开仙台后(2)以文中“我”活动地点的变换为标志,全文可以分为几部分?请概括出各部分的意思.3、议一议。
藤野先生导学案
1、《藤野先生》导学案主备人:学科审核人:教研组长:年级主任:学习目标:1、学习抓住人物特征,通过具体事例来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2、体会、理解文章含义丰富的语言,掌握文章叙事线索。
3、体会作者对老师的崇敬之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与民族自尊心。
学习重点:1、明确文章的线索,探讨文章的主题。
2、分析藤野先生的形象。
学习难点:领会作者弃医从文的情感因素,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与民族自尊心。
学法指导:阅读课文,了解作者感情的变化,找出写藤野先生的事件,体会作者的感情。
知识链接:1、鲁迅是大家熟悉的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鲁迅是笔名,本名周树人,是浙江绍兴人。
2、时代背景: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1902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断。
写作年代则是在鲁迅离别了藤野先生二十余年后的1926年10月12日。
鲁迅到日本学,本想以学医来救国救民,可在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习时,有一次观看反映日俄战争的影片,片中中国人看日本枪毙给俄国人做侦探的中国人的麻木神情给鲁迅以很大的刺激。
从此,他弃医学文,决心用文艺作为武器进行战斗,从而唤起国民的觉醒。
预习案: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瞥()畸()剖()诘()匿()杳()鉴()挫()2、解释下列词语:畸形:匿名:好意难却:杳无消息:深恶痛疾:油光可鉴:3、阅读课文你觉得藤野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4、文章写了那么多事,这些事发生在哪里?5、找出文章的线索。
6、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7、在仙台作者主要记叙了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几件事?表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品质?藤野先生哪方面最让作者感动?训练案:1、开头写作者在东京的见闻,作者见到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本文的主要内容是写藤野先生,开头写这些内容是为什么?2、作者在这篇文章中写自己做了一个很重大的决定,这个决定是什么?他为什么要这么做?3、找出课文中关于藤野先生外貌描写的句子,表现了藤野先生什么性格特点?4、找出文章中你最喜欢的句子谈谈自己的理解。
藤野先生导学案3.doc
《藤野先生》新授课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2.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理解作者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
3.了解本文运用两条线索组织材料的方法。
【学习重难点】1.重点: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2.难点:(1)全文线索为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一明线,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一暗线。
(2)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
【学法指导】跳读法为确保重点和速度,对于某些暂不需要或一时难以弄懂的内容,跳跃而过读下去。
其好处是:①不被次要问题所纠缠而影响阅读速度,可以节省时间。
②在短时间内接触大量材料,能把文章的关键点衔接起来,有利于思维的发展和变通。
③能培养从实际需要出发,抓住主要目标,避轻就重地选择处理信息的能力。
方法是:①遇到可暂时不看的材料可跳过去,但要把看不懂的地方、无定论的说法划出来,留待日后解决。
②读下去,找要点,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材料。
③读完后,对前面留下的疑难问题,回头再看一看,梳一梳,经过梳理,可能只须花较少的精力就能解决,或者早已不成问题了。
扫读法又叫扫描阅读法、掠读法,俗称快速浏览法。
即通过视线在书页上的快速搜寻在脑海中留下记忆信息的痕迹。
扫读法常用于了解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大致内容,或是为了从书中找到某种信息,如有用的人名、论点、数据和其他资料。
培养扫读能力要做到:①扩大视读目标,逐步做到“一目十行”。
②选择内容,由易到难,认真训练。
③制订限时目标,加快速读。
④集中注意,减少回读,切忌出声。
⑤碰到“拦路虎”,学会避读。
⑥打破从头到尾的阅读习惯,择其所需阅读。
采取这种阅读方法阅读,比传统办法快两倍以上,它是以长久的阅读训练为基础的,是一种层次较高的阅读方法。
【课前预习区】【知识链接】一、资料平台: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生于浙江绍兴,原名周树人,字豫才,自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开始用鲁迅作笔名。
著名作品集有《野草》《朝花夕拾》《呐喊》《彷徨》《华盖集》《坟》等。
藤野先生导学案(2).doc
1、《藤野先生》导学案学习目标一、整体感知1.请你依据文章叙述中时间的推移和地点的转换,理清课文内容2.跳读课文,找出文中作者关于藤野先生的描写,说说作者初到仙台时, 目睹耳闻的藤野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品味探究1一共写了我与藤野先生之间的几件事情,分别体现了藤野先生什么思想品质?2、作者是抱着什么目的去日本的?为什么又离开日本去了仙台?3、找找看,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表现了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难点:1、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重点)2、感受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深沉的思想感情;(难点)学习时数:三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926年8月底,由于北洋军阀反动政府的迫害,鲁迅离开北京,到厦门大学任教。
《藤野先生》这篇散文就是鲁迅离别藤野先生20年后,于1926年10 月12日在厦门大学写的,回忆了他1904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时的生活片段。
这篇回忆性散文带有较多的文学性,注意典型事例的描绘,着重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
我们学习时要特别注意。
一、走近作者鲁迅,原名,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 家.他的小说集有, , .著名小说有, 等.散文集有,我们学过选自这个集的课文为 .二、整体感知1.给加点的字注音。
绯红()建如()乎站()解剖()油光可笔() 睥形()不逊()匿名()查无消息()深率痛疾()请责()7妻然(2、解释加点的字。
油光可笔(杳无消息()教诲()))瞥见(好意难却(深恶痛疾()抑扬顿挫()))聿不介意()出言不世()3、联系上下文,分析加点词语的感情色彩。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实在标春极了眉寒睡安稳了他们也何芸下酒醉似的喝彩4、本文写的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四个典型事例是①②③④这些事例分别表现藤野先生的思想品质是①②③④5、考虑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组织材料的,记叙的线索是什么,变换了几个地点,记叙了哪几件主要事情,表达了作者怎样情感,赞扬了藤野先生哪些高贵品质,怎样来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说说各部分的大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藤野先生》学案班级:姓名:
一、必知必会
1.给加点的字注音。
绯红()宛如()驿站()解剖()油光可鉴()
畸形()不逊()匿名()杳无消息()深恶痛疾()
诘责()凄然()教诲()瞥见()抑扬顿挫()
2、解释加点的字。
油光可鉴()好意难却()
杳无消息()深恶痛疾()
毫不介意()出言不逊()
3、联系上下文,分析加点词语的感情色彩。
①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②实在标志极了
③居然睡安稳了
④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
4、本文写的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四个典型事例是
①②
③④
这些事例分别表现藤野先生的思想品质是
①②
③④
5、对下面一段话运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清国留学生”)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实在标致极了。
[] A.比喻借代夸张 B.比喻夸张反语
C.夸张反语拟人 D.反语比喻对比
6、贯穿这篇文章的线索有明暗两条,它们是
[] A.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
B.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C.鲁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过程。
D.“我”到日本后的所见所闻所感。
7、为下边各题选择正确答案。
(一)《藤野先生》的体裁是()。
A 抒情散文
B 叙事散文
C 说理散文
D 散文诗
(二)叙事散文和短篇小说最主要的区别是()
A 小说篇幅长而散文篇幅短。
B 小说故事性比散文强。
C 散文形散而神不散,在创作方法上比小说有更多的自由。
D 散文的内容是真实的,而小说的人物和故事情节一般是虚构的。
(三)《藤野先生》的主题是()
A 赞扬日本教师藤野先生优秀的品质、崇高的精神和伟大的人格。
B 表现作者献身祖国人民、不畏艰苦不断探求救国救民真理的革命精神。
C 既赞扬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也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重点突破
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一)①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
②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
③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
状全是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
④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⑤“万岁!”他们(A)都拍掌欢呼起来。
⑥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
⑦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B)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⑧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二)这一学年没有完业,我已经到了东京了,因为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
所以我们的第一要着,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摘自《呐喊·自序》(1)(一)段中第①句话“所以”连接的两个分句之间有因果关系吗?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呢?
答:。
(2)指出(一)段中运用叙述、议论、抒情的部分。
叙述从
到,议论从
到抒情
(3)文中两个“他们”各指的是什么人?
A
B
(4)(一)段中的第⑧句“那时那地”指的是
,“我的意见却变化了”指的是。
(5)作者为什么感到“这一声特别听得刺耳”?选择正确的解释(
)
A.民族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
B.对噪音特别反感。
C.听不惯日本学生的疯狂欢呼。
D.认为课堂上不应该大声吹呼。
(6)“何尝”是哪类词?对表达句意起什么作用?
答:。
(7)“呜呼,无法可想!”的含义是什么?
答:。
(8)(二)段中“那一回”指的是
(9)从(二)中看“我的意见都变化了”的原因是什么?
(10)从表达方式看(一)段以为主,(二)段以
为主。
三、拓展延伸
阅读下文,完成1~3题。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这首诗的诗眼是_____________。
2.写诗人悠闲自得生活的一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何理解“真”?
(二)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
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
4-下弼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以弱为强者
B 曹操比于袁绍
贤能为之用信义著于四海
C 此用武之国
D 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此诚不可与争锋争锋:
⑵此殆天所以资将军资:
⑶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殷:
⑷总揽英雄揽
6.诺葛亮在隆中对策中是如何“三分天下”的?请根据文段内容简要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