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小学科学五年级教案优秀9篇
小学科学五年级教案优秀9篇小学科学五年级教案篇一第一单元沉和浮1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2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4 造一艘小船5浮力6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7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8 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第二单元热1热起来了2给冷水加热3 液体的热胀冷缩4 空气的`热胀冷缩5金属热胀冷缩吗6 热是怎样传递的7 传热比赛8 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1 时间在流逝2 太阳钟3 用水测量时间4 我的水钟5 机械摆钟6 摆的研究7 做一个钟摆8 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1 昼夜交替现象2 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3 证明地球在自转4 谁先迎来黎明5 北极星“不动”的秘密6 地球在公转吗7 为什么一年有四季8 极昼和极夜的解释小学科学五年级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通过对潜望镜内部结构的研究,使学生能利用语言、文字、绘图等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通过课前搜集和整理有关潜望镜的资料,使学生学会利用书籍及其他信息源获取信息。
2、通过制作潜望镜的活动,使学生学会欣赏、评价他人的作品,尊重他人劳动成果;愿意合作交流;积极查阅资料,关心新科技、新发明。
3、认识平面镜反光性质的应用;会制作简易潜望镜。
学生准备:1、课前搜集有关潜望镜的文字、图片资料。
2、制作简易潜望镜的材料:条形纸盒、粘纸或双面胶、美工刀、镜子或镜片等。
教师准备:1、有关潜望镜的图片、文字资料。
2、自制简易潜望镜。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通过玩镜子玩出了好多有趣的科学道理,还记得是怎么玩的吗?生(齐):记得!师:在小组内说一说(学生小组内交流)师:哪个小组用两面镜子看到了窗外用眼睛直接看不到的景物?生:我们小组做到了。
师:上来说说你们的做法,演示给大家看一看。
生:(边演示)我们是这样做的:两个镜片,一个斜对着窗外要观察的景物,不断调整另一个镜片的角度,最后就看到了窗外的景物。
五年级科学下册《大脑》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脑的结构和功能,知道大脑对人体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科学素养,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神经系统的研究,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大脑的结构:大脑皮层、小脑、脑干、脊髓。
2. 大脑的功能:感知、思维、记忆、情感等。
三、教学重点:1. 大脑的结构和功能。
2. 大脑的保健方法。
四、教学难点:1. 大脑各部位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2. 神经系统的相关知识。
五、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大脑的奥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大脑的功能和保健方法。
3. 利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 采用情景模拟法,让学生体验大脑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导入】1. 激发兴趣:通过展示有趣的脑筋急转弯,让学生思考大脑的神奇之处。
2. 引入新课:简要介绍大脑的结构和功能,引发学生对大脑的好奇心。
【探究活动一】了解大脑的结构1. 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了解大脑皮层、小脑、脑干、脊髓的位置和功能。
2. 小组讨论:学生相互分享所学知识,讨论大脑各部位的相互关系。
3.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和答疑。
【探究活动二】探究大脑的功能1. 学生自主学习:通过案例分析,了解大脑在感知、思维、记忆、情感等方面的作用。
2. 小组讨论:学生分享案例分析心得,讨论大脑功能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
3.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和答疑。
【探究活动三】学习大脑的保健方法1. 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了解大脑保健的方法。
3.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和答疑。
【总结与拓展】1. 学生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大脑的结构、功能和保健方法。
2. 拓展思考:引导学生思考神经系统的研究对人类生活的意义,激发对科学的热爱。
3.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探究大脑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五年级下学期科学教学计划(通用15篇)
五年级下学期科学教学计划(通用15篇)五年级下学期科学教学计划(通用15篇)日子如同白驹过隙,不经意间,我们又将奔赴下一阶段的教学,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教学计划了。
教学计划怎么写才能切实地帮助到自己将来的工作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年级下学期科学教学计划(通用1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年级下学期科学教学计划篇1一、指导思想:以《科学课程标准》为指导,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
二、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3、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珍爱生命,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任课班级的学生情况分析该年级学生经历了五个学期的科学课学习,从对科学知识的掌握和科学素养的养成上看,有具有一定的水准。
四、本学期教学的主要任务与要求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主要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机械;通过一系列观察和研究活动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认识杠杆的特点和作用;掌握斜面这一简单机械中所蕴含的科学道理;了解生活中的各种轮轴及其变形器械的性质与功能;借助于模型,通过一系列观察和实践活动将指导学生认识滑轮这种装置的结构和功能;通过研究自行车的链传动装置了解一部机器内部分与整体之间关系,使学生对“系统”这一概念有一个粗浅的感性认识。
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通过引导学生学会如何折叠和弯曲,以改变形状来增强材料的承受力,知道蛋壳的形状能够承受很大的力;指导学生探究不同形状的支架稳固程度不同;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设计桥梁模型和查阅资料,了解一些浅显的桥梁知识,激发他们研究桥梁的兴趣;以造房子这个活动为载体,给学生创造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在制作的过程中,体会搞科学的艰辛和创造的乐趣,提高动手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第三单元《它们是怎样延续后代的》,在植物的种子繁殖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植物的营养繁殖,并且通过实践活动学习一些人工的营养繁殖的方法,从中体会创造生命的乐趣;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各自的经验,从而了解动物怎样繁殖后代;通过让学生调查自己出生前后的情况,了解人类是怎样延续后代的,进而知道生命是来之不易的,树立珍爱生命、孝敬父母的感情。
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篇1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过程与方法:1、改进实验以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
2、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比如瓶装水为什么不装满)。
教学重点经历对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能设计改进实验装置,使之能提供明显可见的实验现象。
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准备为每组准备:平底烧瓶,玻璃管,橡皮塞;冷水,热水,温度计、红墨水、滴管。
为全班准备:多种瓶装和盒装的液体。
教学过程活动一:水的体积变化的观察观察:冷水变成热水后水面的变化教师演示:把气球皮包口的装满水的大试管放进热水中,会看到什么现象(预设:通过实验学生不能清楚进行表述,从而引出如何清楚地观察到水在受热和遇冷后的体积变化)研究:清楚地观察水在受热和遇冷后的体积变化1、师:通过气球皮的鼓起程度,我们无法判断这两杯水的冷热了,老师给大家提供了以下的材料(一一出示):杯子、试管、瓶塞、细管、红墨水、滴管。
你们能用这些材料来设计一个实验,看看水受热会发生变化吗?等会请小组讨论一下,并思考这两个问题:老师给大家提供的红墨水有什么作用?用一根细管子有什么好处?2、小组讨论、完善实验方案。
小结:我们知道了水受热后体积会膨胀。
师:我们通过实验发现了水受热,体积发生了变化,会膨胀。
那么水遇冷后又会怎样呢?你们想怎样做?实验时我们观察什么?(学生简单说明)5、学生实验。
6、小组汇报实验情况小结:我们把水受热体积膨胀,遇冷体积收缩的这种性质叫做水的热胀冷缩(板书:热胀冷缩)。
活动二:观察其他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1、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其他液体有没有这种性质呢?除了水,你还知道有哪些液体?2、老师这里给大家提供了红茶、果汁、牛奶(出示)小组可以选择你们最感兴趣的一种来实验。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最新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第一课:力与运动- 研究目标:了解力的作用和运动的原因,掌握力的单位和测量方法。
- 教学步骤:- 导入:通过举例子引入本课的主题。
- 呈现:向学生介绍力的概念,展示力的作用。
- 实验:进行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力的影响。
- 引导:引导学生思考力的单位和测量方法,并进行讨论。
- 总结:归纳本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力的重要性。
第二课:声音- 研究目标: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掌握量测声音的方法。
- 教学步骤:- 导入:观察周围的声音现象,引发学生对声音的兴趣。
- 呈现:向学生介绍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展示声音的特点。
- 实验: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探究声音的性质。
- 引导:引导学生探讨量测声音大小的方法,并进行小组合作讨论。
- 总结:总结本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保护听力的重要性。
第三课:光的传播- 研究目标:了解光的传播原理和光的反射,掌握光的直线传播特点。
- 教学步骤:- 导入:观察光的现象,并问学生有关光的问题。
- 呈现:向学生介绍光的传播原理和光的反射现象,展示光的特点。
- 实验: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探究光的传播规律。
- 引导:引导学生思考光的直线传播特点,并进行分组讨论。
- 总结:总结本课的要点,强调光的重要性和应用。
(以下内容省略)......第六十课:人类呼吸和健康- 研究目标:了解呼吸作用和保护呼吸系统的方法,增加健康意识。
- 教学步骤:- 导入:介绍呼吸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对健康的思考。
- 呈现:向学生介绍呼吸作用和呼吸系统的结构及功能。
- 分析:通过图表和实例,分析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和预防方法。
- 引导: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和健康呼吸系统,并进行小组讨论。
- 总结:归纳本课的内容,强调保护呼吸系统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关键词:力、运动、声音、光、呼吸、健康以上是最新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的内容概要。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优秀8篇)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优秀8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优秀8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认识家乡池塘中的常见鱼类,能说出它们的名字。
2、观察、实验、记录并归纳典型鱼类的外形及行为特点。
知识与技能:1、能根据提出的问题作出合理推测,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用语言较清晰准确地描述鱼类的外形及行为特点,能利用表格整理记录有关研究结论。
2、知道科学探究涉及提出问题、解答问题,能将自己研究的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比较,体验科学探究中运用证据、逻辑推理、想象建立假设和推断、理解事物及现象的重要性。
3、能将鱼类特点与池塘环境相联系,知道鱼的外形及行为特点与它生活的环境是相适应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乐于与他人合作与交流,通过探究,讨论归纳鱼类共同特点。
实际生活中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对鱼类及相关行为作出判断和解释。
教学重点:1、认识家乡池塘中的常见鱼类,能说出它们的名字。
2、观察、实验、记录并归纳典型鱼类的外形及行为特点。
教学难点:知道科学探究涉及提出问题、解答问题,能将自己研究的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比较,体验科学探究中运用证据、逻辑推理、想象建立假设和推断、理解事物及现象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1、池塘鱼类的种类、外形特点、生活方式等相关挂图或课件。
2、水槽(或玻璃鱼缸)、瓷盘、镊子、纱布条、塑料绳、木片、滴管、水、家乡池塘中的典型鱼类(如鲫鱼)、毛巾或卫生纸。
3、各种水生动物(不一定是鱼类)的图片或课件。
4、家乡池塘中的小型鱼类活体。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搜集信息资料(1)出示图片或播放课件:同学们,这是我们家乡的池塘中生活的几种鱼,谁知道这是几种什么鱼?(2)在我们家乡的池塘中,还生活着哪些鱼类?(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有争议的动物板书在黑板一侧,在后面的学习中重新归类)。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及反思
苏教版《科学》五(下)教案第1单元神奇的机械1-1什么叫机械教学目标:进程与方式:●能分析比较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能通过对照,熟悉机械的作用;●能够在教师或同伴提示下调动生活体会,对概念的外延进行搜索。
知识与技术:●明白什么是机械,了解机械的作用;●明白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别;●明白复杂机械是由简单机械组成的,复杂机械又叫机械;●明白人类很早就开始制造和利用机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熟悉机械是咱们人类制造和利用的,意识到科学在不断进展进步;●为人类先人制造和利用机械的历史感到自豪;●勇于探讨和发觉工具中隐含的科学原理。
重点:明白什么是机械。
难点:能分析比较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教学进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大力士”赛事1:请三名学生做如图滑轮拔河的竞赛,同窗预测结果,以后通过观看竞赛结果引入本节课要学习的知识“什么是机械”。
二、探讨新知(一)感知机械:1.请学生出示课前填写好的有关机械的表格,而且以小组为单位简要汇报搜集到各类机械。
2.教师出示简单工具实物及图片,请学生判定这些工具是不是属于机械。
(二)说明机械的含义:1.学生达到共识,明确以上出示的简单工具都是机械。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感爱好的简单工具讨论:这些工具主若是哪些部份在工作,给咱们带来什么方便,记录并汇报。
3.揭露机械的概念,并说明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别与联系。
(三)揭露机械的作用:1.“大力士”赛事2:请两位学生进行如图转球棒竞赛。
请学生预测结果,并尝试讨论教学导入环节中的竞赛与这次赛事中的机械所起的作用。
2.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教师提供的工具做利用与不用机械的对照活动,体会机械给人类带来的益处。
讨论机械的哪些部份降低了工作难度,进一步揭露机械的作用。
(四)介绍古代机械:1.教师出示几组古代简单机械图片及金字塔建造图片,讲解古代人类制造、利用机械的悠长历史。
2.启发学生分析古代工具是如何降低工作难度,让学生感受先人的聪慧。
人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案-全册第一单元走进大自然课题1:我们身边的科学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能够描述日常生活中的简单科学现象。
- 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问题。
过程与方法- 培养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
- 学会简单的科学实验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亲近自然的情感。
-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观察和描述日常生活中的简单科学现象。
- 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问题。
教学难点- 学会简单的科学实验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实验器材。
-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实验记录本。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探究活动- 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实验,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问题。
3. 分享与交流-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交流和讨论。
4. 总结与反思-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堂内容,反思探究过程。
课后作业- 学生完成实验报告,总结课堂内容。
课题2:生物与非生物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能够区分生物和非生物的特征。
- 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类能力。
- 学会通过比较,分析生物和非生物的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 培养学生爱护生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 区分生物和非生物的特征。
- 举例说明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
教学难点- 学会通过比较,分析生物和非生物的特征。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实物。
-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观察记录本。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引入生物和非生物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观察活动- 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分类,分析生物和非生物的特征。
3. 分享与交流-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分类结果,进行交流和讨论。
4. 总结与反思-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堂内容,反思探究过程。
课后作业- 学生完成观察报告,总结课堂内容。
课题3:生物的多样性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能够描述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教学内容: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和掌握有关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知识。
2.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资源节约意识。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重点:1. 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分类。
2. 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保护方法。
3. 自然资源的分类和利用方法。
教学难点:1. 理解生态环境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资源节约意识。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教具。
2. 板书工具和教学素材。
3. 录音机、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用图片或录音放映视频,引入本课的话题: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
2. 引导学生思考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
二、呈现与讲解(15分钟)1. 教师用课件和图片讲解生态环境的概念、种类和重要性。
2. 教师用实例和图片讲解自然资源的分类和利用方法。
三、探究与实践(20分钟)1. 学生结合教师提供的实例和图片,进行小组讨论。
2. 学生观察身边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分析可能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四、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课的重点知识和思考问题。
2. 学生总结课上学到的知识,拓展相关内容。
五、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提出可改进的方面。
并布置相关作业和阅读材料。
六、课后作业1. 阅读与本课相关的文章或书籍,并写出心得体会。
2. 观察周围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写一篇观察报告。
以上为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的内容,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进行适当调整和变动。
精选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复习课教案(共9套)
精选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复习课教案(共9套)精选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复习课教案(共9套)教案1:力的作用教学目标1. 了解力的概念和作用。
2. 掌握力的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3. 能够运用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内容1. 力的概念和作用2.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3. 力的应用实例分析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讲解力的概念和作用,引导学生理解力的含义。
2. 讲解:介绍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并演示如何测量力。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物体的力。
4. 讨论: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运用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5.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力的概念和作用。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2. 学生能够运用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案2: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学目标1. 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2. 掌握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3. 能够运用声音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内容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2. 声音的三个特性3. 声音的应用实例分析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讲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声音的来源。
2. 讲解:介绍声音的三个特性,并解释它们的影响因素。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体的声音特性。
4. 讨论: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运用声音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5.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以及声音的三个特性。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2. 学生能够辨别声音的三个特性。
3. 学生能够运用声音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案3:光的反射和折射教学目标1. 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原理。
2. 掌握光的反射和折射的规律。
3. 能够运用光的折射和反射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内容1. 光的反射和折射原理2. 光的反射和折射的规律3. 光的应用实例分析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讲解光的反射和折射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光的传播。
小学科学全册(教案)五年级下册科学青岛版
小学科学全册(教案)五年级下册科学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课海洋世界1. 教学目标:- 了解海洋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 掌握海洋的重要性及对人类的影响。
- 能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海洋保护的讨论。
2. 教学重点:- 掌握海洋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 理解海洋对人类的重要性和影响。
3. 教学难点:- 学生理解海洋保护的重要性。
- 引导学生进行海洋保护的讨论。
4.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及图片资料。
- 海洋动植物实物或图片。
5. 教学过程:(1) 导入-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一些美丽的海洋景观,引发学生对海洋的兴趣。
(2) 感知活动- 通过教师提问:"你知道什么是海洋吗?"引导学生对海洋的概念进行认知。
(3) 探究活动- 准备一张海洋地图,指导学生查找青岛所在的位置。
- 通过观察地图、图片等资料,学生了解海洋的基本特征,如辽阔、深邃、波浪起伏等。
(4) 讲解和讨论- 通过教师的讲解,介绍海洋对人类的重要性,如提供食物、交通、气候调节等。
-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样的行为可能对海洋造成伤害?如过度捕捞、海洋垃圾等。
-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出保护海洋的方法和措施。
(5) 小结和拓展- 教师进行知识总结,强调海洋保护的重要性。
- 提出拓展问题:为什么我们要保护海洋?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
(6) 作业布置- 布置作业:让学生完成一篇关于保护海洋的小短文。
- 提醒学生使用所学知识,阐述海洋保护的重要性和自己的建议。
第二课植物的生活1. 教学目标:- 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和生命周期。
- 能够辨别不同类型的植物,并认识它们的生活环境。
2. 教学重点:- 掌握植物的基本特征和生命周期。
- 学习辨别不同类型的植物。
3. 教学难点:- 学生理解植物的生命周期。
- 学生区分不同类型的植物。
4.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及图片资料。
- 不同类型的植物标本或图片。
5. 教学过程:(1) 导入- 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提问:"你知道植物有哪些特征?"(2) 感知活动- 示范给学生展示一棵植物,并引导学生观察其根、茎、叶、花和果实等组成部分。
2024年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层次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与保护2.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组成与功能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环境保护的意义与措施3. 地球上的自然资源自然资源的分类与利用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与问题4. 能源的开发与利用能源的种类与特点新能源的开发与应用能源利用对环境的影响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层次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2. 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功能以及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培养爱护环境的责任感。
3. 认识自然资源的分类、利用及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增强资源节约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与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2. 教学重点:生物多样性的层次、环境保护的意义与措施、能源的种类与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实物模型、挂图、实验器材等。
2. 学具:学习资料、实验器材、观察记录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物多样性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层次,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与保护。
3. 实践活动:分组讨论,分析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提出保护措施。
4. 例题讲解: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为例,讲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功能以及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分析身边的环境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6. 知识拓展:介绍自然资源的分类、利用,引导学生关注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与问题。
六、板书设计1. 生物多样性:概念、层次、价值、保护2. 生态系统:组成、功能、人类活动的影响3. 自然资源:分类、利用、我国资源特点4. 环境保护:意义、措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生物多样性的层次及其价值。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优秀3篇】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优秀3篇】在教学工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小编为朋友们精心整理了3篇《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篇一一、指导思想: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发展学生的好奇心、探索的欲望,能够积极的解决各类问题,从科学的角度分析事物,为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1.整体概述:由“沉和浮”。
“时间的测量”。
“热”和“地球的运动”四个单元组成的。
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提供足够的材料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完成探究任务。
(2)帮助学生把现象。
数据转化为证据,利用证据得出结论。
(3)科学概念的构建不是一步到位的,需要长时间的学习才能达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急于求成,要一步一步打好基础,让学生的认识沿着概念形成的规律发展。
(4)本册有许多动手制作的项日,一定要让学生亲自经历制作的过程,只有在手脑并用的过程中,才能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单元简析:(1)第一单元沉和浮:学生从物体的沉浮现象开始,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探寻物体沉浮的规律,研究影响沉浮的'变量,最后形成有关沉浮现象的解释:一是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二是从密度的层面解释沉浮现象。
(2)第二单元时间的测量:学生制作计时工具并进行观测和测量,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及对“时间”的认识发展过程。
认识计时工具的工作原理,感受计时工具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影响,感受人类为了不断改进工具所作的不懈努力。
(3)第三单元热:学生在三年级“温度与水的变化”的基础上,将继续观察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观察热量在物体中传递的现象,探索热量传递的规律,发现物体的导热性能是不同的,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不同的。
2024年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024年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材,涉及第三章“力的作用”的13节。
详细内容包括:力的定义、力的作用方式、力的测量;重力、弹力、摩擦力的概念及生活中的应用;以及简单介绍力的合成与分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掌握力的作用方式和测量方法。
2. 使学生了解重力、弹力、摩擦力等常见力的特点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方式、力的测量、常见力的特点及应用。
难点: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测量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弹簧测力计、砝码、橡皮筋、滑块、小车等。
学具:直尺、三角板、圆规、铅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展示弹簧测力计,引导学生思考:力是如何产生的?力的大小如何测量?2. 例题讲解(15分钟)讲解力的概念、作用方式、测量方法。
介绍重力、弹力、摩擦力等常见力的特点及应用。
3.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力的作用,并举例说明。
4. 实验探究(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力的合成与分解现象。
6. 课堂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回顾,强调力的概念、作用方式和测量方法。
六、板书设计1. 力的概念、作用方式、测量方法。
2. 重力、弹力、摩擦力等常见力的特点及应用。
3. 力的合成与分解原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力的作用,并说明其特点和应用。
答案:如推力、拉力、摩擦力等,分别应用于推动物体、拉动物体、阻止物体滑动等。
答案:两个力的合力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且大小等于两个力的大小之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力的概念、作用方式和测量方法掌握较好,但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力的合成与分解原理理解不深,需要加强个别辅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观察生活中力的作用,尝试用力的合成与分解原理解释相关现象,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全集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全集一、教学内容1. 第1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1.1 基因与遗传1.2 变异与进化1.3 生物多样性与保护2. 第2章《环境与生活》2.1 环境问题2.2 人类的环保行动2.3 绿色生活3. 第3章《光与影子》3.1 光的传播3.2 影子的形成3.3 眼睛与视觉4. 第4章《电与磁》4.1 电流的产生4.2 电路与应用4.3 磁现象与磁场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遗传和变异的基本原理,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2. 使学生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提高环保意识和绿色生活观念。
3. 帮助学生掌握光与影子、电与磁的基本知识,培养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遗传和变异的原理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案光与影子、电与磁的实践操作2. 教学重点:遗传和变异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环保行动和绿色生活方式光与影子、电与磁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遗传和变异实验器材环保实验器材光与影子、电与磁实验器材2. 学具:记录本彩色笔光与影子、电与磁实践操作材料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察生活中的遗传现象,引出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通过讨论环境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环保行动。
通过观察光与影子、电与磁现象,激发学生兴趣。
2. 例题讲解:讲解遗传和变异的原理,结合实际例子进行分析。
分析环境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实践操作。
讲解光与影子、电与磁的基本知识,进行实验演示。
3. 随堂练习:设计遗传和变异的实践题目,让学生动手操作。
设计环保行动和绿色生活的实践题目,让学生参与。
设计光与影子、电与磁的实践题目,让学生观察和记录。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章节和内容要点。
2. 用图表、图片等形式展示遗传和变异、环境问题、光与影子、电与磁的原理和现象。
3. 设计简洁明了的板书,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遗传和变异的实践题目,如观察和分析植物的生长和变异。
环保行动和绿色生活的实践题目,如设计家庭环保计划。
五年级下册全册科学教案
五年级下册全册科学教案第一章:走进春天教学目标:1. 观察春天的自然现象,了解春天的特点。
2. 学习使用科学方法进行观察和记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学内容:1. 春天的自然现象:植物生长、动物活动、天气变化等。
2. 科学方法:观察、记录、对比等。
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记录春天的自然现象。
2. 学生分享观察结果,讨论春天的特点。
3.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对比不同春天的自然现象。
第二章:探索地球的秘密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球的结构和特点。
2. 学习地球科学的基本知识。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内容:1. 地球的结构:地壳、地幔、地核等。
2. 地球的特点:地形、气候、资源等。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图片、模型等展示地球的结构和特点。
2. 学生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的地形和气候。
3. 组织学生进行地球科学实验,探究地球的特点。
第三章:物质的奇妙变化教学目标:1. 了解物质的变化类型和特点。
2. 学习物质的化学性质和实验操作。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学内容:1. 物质的变化类型: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等。
2. 物质的化学性质:酸碱性、氧化性等。
教学活动:1. 教师介绍物质的变化类型和特点。
2. 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物质的化学性质。
3.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讨论,分析物质变化的类型。
第四章:生物的奥秘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的特征和分类。
2. 学习生物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学内容:1. 生物的特征:生命活动、生长和繁殖等。
2. 生物的分类:植物、动物、微生物等。
教学活动:1. 教师介绍生物的特征和分类。
2. 学生观察不同种类的生物,了解生物的多样性。
3. 组织学生进行生物调查,探究生物的生态系统。
第五章:生活中的科学教学目标:1. 了解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学习科学解决问题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店铺整理的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篇1科学概念: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和阅读资料得出正确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只有足够的证据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得出科学结论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
【教学重点】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实验以及产生气体的判断。
【教学难点】对于实验的合理推想和论证。
【教学准备】小苏打、白醋、火柴、蜡烛、玻璃片【教学过程】一、观察小苏打和白醋导入:1、材料员领取教师事先准备好量的小苏打:观察特点,描述,记录特征,判断物品(事先不告诉是什么物品,既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又能联系生活)板书:小苏打2、领取白醋,观察描述,记录特征,判断。
板书:白醋二、混合小苏打和白醋实验1、过渡提出问题:如果我们将这两中物质混合在一起,会是怎样的状况呢?为什么?说说理由。
2、学生讨论回答猜想。
(可能有同学了解)那就让我们用实验来看究竟会怎样吧!3、实验:A我们该怎样做这个实验呢?B混合的比例大约多少呢?可以参阅课本。
C仔细观察发生现象(看、听、摸等)4、实验交流:在实验中,怎么做的?有什么现象发生?(重点引导气泡的产生、来源和性质)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篇2【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
过程与方法:在真实情境中研究摆长如何影响摆的快慢;在不断尝试中,调制出每分钟摆动30次的钟摆。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细心观察和准确测量的重要性;体会制作钟摆的乐趣。
【教学重点】在真实情境中研究摆长如何影响摆的快慢。
【教学难点】调制出每分钟摆动30次的钟摆。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5篇】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最新5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篇一: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篇一4.拧螺丝钉的学问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通过观察,描述轮轴构造上的特点;2、能够就轮轴的作用提出疑问;3、会做轮轴省力的实验。
知识与技能1、知道轮轴的结构特征及组成;2、知道轮轴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科学实验活动,体验和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2、留心观察和研究身边的简单机械。
教学重难点:能够就轮轴的作用提出疑问;会做轮轴省力的实验。
教学准备:演示器材:汽车资料课件、汽车模型、扳手、螺丝刀、打蛋器、钥匙、辘轳、游船图片及简单运动示意图。
分组实验器材:简单机械实验盒、弹簧秤、钩码、细圆木棒、大小不同的塑料饮料瓶、螺丝钉、木块、扳手、实验记录表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设置情景,引入课题1、操作竞赛:选择合适的工具,比一比哪个小组可以又轻松又迅速地把螺丝钉拧进木头里。
2、交流:获奖小组交流操作方法并试着解释其中的道理。
⑴自己是怎么样做的?⑴为什么要这样做?二、观察实物,认识轮轴1、谈话:谁对汽车方向盘比较熟悉,请给大家介绍一下。
2、出示汽车方向盘的图片,观察分析:汽车方向盘可分为几个部分?各部分是怎么连接的?3、观看录像:驾驶员是如何操纵方向盘改变运动方向的?4、交流观察收获。
5、小结:汽车方向盘分为两部分,一个大轮子和一根长轴;轮固定在长轴的一端;当我们转动轮时,长轴也跟着转动,并将运动传递给其他机械。
6、讲解:像汽车方向盘这样,由一个轮固定在可以转动的轴上的机械叫做轮轴。
三、制作轮轴,研究作用1、学习使用简易材料制作一个轮轴。
方法1:利用工具箱提供的材料,由大滑轮盘、小滑轮盘组装而成。
方法2:根据教材提供的方法。
2024年【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024年【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材,涉及第三章“力的作用”和第四章“物体的运动”。
具体内容包括:力的定义、力的作用效果、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摩擦力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力的定义,理解力的作用效果,掌握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
2. 学习摩擦力的概念,知道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能运用摩擦力的知识解释简单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摩擦力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力的定义、力的作用效果、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滑轮、小车、弹簧测力计、毛巾、木板等。
学具:每组一个滑轮、一辆小车、一个弹簧测力计、一条毛巾、一块木板。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辆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小车为什么会停下来?2. 讲解力的定义和作用效果,引导学生理解力的概念。
3. 举例说明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让学生认识到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4. 讲解摩擦力的概念,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摩擦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5. 课堂练习:分组讨论,思考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并举例说明。
6. 例题讲解:讲解摩擦力相关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7.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摩擦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力的定义、作用效果2.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3. 摩擦力:概念、生活中的应用4. 例题及解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列举生活中的摩擦力现象,并简要解释原因。
答案示例:走路时,鞋底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使我们不易滑倒。
2. 作业题目:运用摩擦力的知识,设计一个简单的小制作。
答案示例:制作一个简易的刹车系统,通过增大摩擦力使小车减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力的概念和摩擦力的理解程度,以及实验操作过程中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春天的故事1、春天在哪里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教科书2—3页的内容。
引导学生观察当地的春天有什么特点,展开讨论自主地发现关注科学问题。
目的要求: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和参与观察活动,激起对春天的兴趣,为本单元的学习作好准备。
2、初步了解表达与交流的常用方式和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表达与交流的常用方式和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表达与交流的常用方式和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教具学具: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时控:15分钟)1、导入新课春天是怎样的?你们能在我们校园里找到春天的影子吗?……(板书课题)春天在哪里2、让学生根据课题提问题。
看到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预设:春天有什么特点?(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规范、整理后说明:老师根据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结合教材归纳、整理、补充成为下面的自探提示,只要同学们能根据自探提示认真探究教材,就能弄明白这些问题)3、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学生自探。
自探提示:1、春天有什么特点?2、你是怎样发现春天到了?3、你还有什么问题?二、解疑合探(时控:10分钟)检查自探效果。
1、检查自探效果。
(提问考虑不同层次的学生,差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
)2、遇到疑难问题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强调:怎样才能知道春天来了。
三、质疑再探(时控: 5分钟)1、学生质疑。
教师:通过本节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问,提出来大家共同探讨。
2、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先由其他学生释疑,学生解决不了的,可根据情况或组织学生讨论或教师释疑。
)预设:学习本节知识在日常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四、运用拓展(时控:10分钟)(一)我当小老师,学生自编题。
1、让学生根据本节所学知识,编一道习题,。
2、展示学生高质量的自编习题,交流解答。
(二)补充练习。
(根据学生自编习题的练习情况,有选择的出示下面习题供学生练习。
)1 、出示图片。
这是美丽的春天图,图上有什么?(太阳、云、树、草地)看着这张图可以讲一个非常精彩的故事,先讲图上有的东西,然后再讲图上没有的和自己想象出来的东西。
边看图边思考。
(提示:想象屋子里、树下或草地上有一些什么动物,正在干什么?)2、请一同学们讲述,可以和老师说的不同,但要有次序地说清楚。
评价同学们的讲述,启发同学们大胆地展开想象。
(二)童话剧1、在教室里开辟表演区,让提前布置的同学戴上头饰,表演《小公鸡找春天》。
2、播放歌曲“春雨沙沙”,讨论下春雨的情景。
组织同学们演唱并用声音和动作来表现。
3、观察图片说出种子的发芽过程,并做动作表现春雨中的事物。
我们可以选择什么方式来讲述春天的故事呢?(三)全课总结:1、学生谈学习收获。
教师:学习了本节内容你有什么收获?2、教师总结强调。
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教师强调重点内容,并引导学生对本节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系统的知识。
板书设计春天在哪里表达与交流的形式:编成故事写研究报告写调查报告(要忠于事实、表达简明通顺完整)教后反思:2、探访春天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教科书4—6页的内容。
引导学生观察当地的春天有什么特点,选择春天里合适的问题和事物开展探究活动,着力引导学生体验和运用多种表达与交流的方法。
目的要求:1、认识春季的一些特点,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并用一定的方式赞美自然。
2、体验表达与交流的常用方式和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体验表达与交流的常用方式和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体验表达与交流的常用方式和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教具学具: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时控:15分钟)1、导入新课春天是多姿多彩的,春天里的科学问题也无处不在。
让我们走进春天,欣赏春天的美丽,探索春天里的科学奥秘。
(板书课题)探访春天2、让学生根据课题提问题。
看到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预设:春天有什么特点?有哪些现象?(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规范、整理后说明:老师根据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结合教材归纳、整理、补充成为下面的自探提示,只要同学们能根据自探提示认真探究教材,就能弄明白这些问题)3、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学生自探。
自探提示:1、春天有什么特点?2、春天有哪些现象?3、用哪些方式来表达你的思想感情?二、解疑合探(时控:10分钟)检查自探效果。
1、检查自探效果。
(提问考虑不同层次的学生,差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
)2、遇到疑难问题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强调:表达思想感情的方式有很多:写诗,绘画,观察日记调查报告等。
三、质疑再探(时控: 5分钟)1、学生质疑。
教师:通过本节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问,提出来大家共同探讨。
2、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先由其他学生释疑,学生解决不了的,可根据情况或组织学生讨论或教师释疑。
)预设:有哪些关于春天的谚语?哪些地区沙尘暴特别多?怎样彻底制服沙尘暴?四、运用拓展(时控:10分钟)(一)我当小老师,学生自编题。
1、让学生根据本节所学知识,编一道习题。
2、展示学生高质量的自编习题,交流解答。
(二)补充练习。
(根据学生自编习题的练习情况,有选择的出示下面习题供学生练习。
)1 、写观察日记时应注意哪些要求?2、请一同学们讲述,怎样预防沙尘暴。
3、我们可以选择什么方式来赞美春天呢?(三)全课总结:1、学生谈学习收获。
教师:学习了本节内容你有什么收获?2、教师总结强调。
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教师强调重点内容,并引导学生对本节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系统的知识。
板书设计探访春天春天的季节特点植物的生长过程春天里的动物表达与交流的方式:儿歌、绘画、摄影、录像、话剧、故事、模型。
教后反思:3、讲述春天的故事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教科书7—8页的内容。
引导学生展示前一段的研究成果,举行春天的故事会;填写评议鉴定书引领学生针对各种表达方式与交流形式进行评议。
目的要求:1、在故事会活动中,全面了解表达与交流的常用方式及其方法。
2、通过概念图引导学生主动总结,提高认识。
3、总结表达与交流的常用方式和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总结表达与交流的常用方式和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总结表达与交流的常用方式和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教具学具: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时控:15分钟)1、导入新课通过我们前一段时间的研究,到了我们展示研究成果的时候了,开个“春天的故事会”吧!(板书课题)讲述春天的故事2、让学生根据课题提问题。
看到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预设:用哪些方式讲述春天的故事?(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规范、整理后说明:老师根据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结合教材归纳、整理、补充成为下面的自探提示,只要同学们能根据自探提示认真探究教材,就能弄明白这些问题)3、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学生自探。
自探提示:1、在开春天的故事会时,应注意哪些方法和要求?2、向日葵在春天里怎样生长?3、沙尘暴怎样形成的?怎样防止沙尘暴?4、填写评议鉴定书二、解疑合探(时控:10分钟)检查自探效果。
1、检查自探效果。
(提问考虑不同层次的学生,差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
)2、遇到疑难问题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强调:开故事会时应注意:1、表述自己的观点要清晰。
2、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
3、正确对待他人批评与建议。
4、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5、尊重事实,敢于提出不同见解。
6、积极参加交流与评议。
三、质疑再探(时控: 5分钟)1、学生质疑。
教师:通过本节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问,提出来大家共同探讨。
2、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先由其他学生释疑,学生解决不了的,可根据情况或组织学生讨论或教师释疑。
)预设:为什么春天是感冒的高发季节?四、运用拓展(时控:10分钟)(一)我当小老师,学生自编题。
1、让学生根据本节所学知识,编一道习题,。
2、展示学生高质量的自编习题,交流解答。
(二)补充练习。
(根据学生自编习题的练习情况,有选择的出示下面习题供学生练习。
)1 、表达与交流的方式有( )2、沙尘暴的形成是因为( )。
3、预防沙尘暴要从以下做起( )(三)全课总结:1、学生谈学习收获。
教师:学习了本节内容你有什么收获?2、教师总结强调。
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教师强调重点内容,并引导学生对本节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系统的知识。
板书设计讲述春天的故事春天的故事会方法和要求:1、表达要清晰;2、认真倾听;3、正确对待他人的批评与建议;4、尊重他人的劳动,尊重事实敢于提出不同见解;5、积极参与交流与评议。
教后反思:第二单元变幻的天气1、气象万千教材分析:能通过科普小报的形式来交流研究成果。
了解常见的天气现象。
能够识别卫星云图、常用天气符号,学会收看电视天气预报。
能对问题产生的原因及研究结果进行合理的猜测,并设计探究实验。
教学用具:各种气象的多媒体资料;风的成因演示器材:中国地图、香、蜡烛、火柴、玻璃罩、笔等;云的成因实验材料:广口瓶、小漏勺、冰块、温水;雨量器;科普小报制作材料。
教学目标1、了解气象的基本常识。
2、制定《气象科普小报》编辑计划。
教学重点:了解常见的天气现象。
能够识别卫星云图、常用天气符号,学会收看电视天气预报。
(2)搜集素材。
针对主题,有目的地通过实验、访谈、调查、查阅等方式,搜集相关信息,包括文字记录、图片、表格等,并对搜集的素材进行必要的整理、选择。
(3)排版编辑。
要求做到版面生动活泼,图案新颖贴切,不出现科学性错误。
(4)展示交流。
展示自己制作的科普小报,互相参观学习,虚心听取修改意见,不断改进编辑水平。
问题预设:气象和天气是一回事吗?它们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四、拓展运用(时控:10分钟)(一)我当小老师,学生自编题。
1、让学生根据本节所学知识,编一道习题,。
2、展示学生高质量的自编习题,交流解答。
(二)补充练习。
(根据学生自编习题的练习情况,有选择的出示下面习题供学生练习。
)1、编写一份《气象科普小报》。
2、为什么会产生雷电现象?3、你还能解释哪些天气现象的形成原因?板书设计:气象万千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气象与天气的区别:气象指发生在大气层中的风、云、雨、雷、雾、闪电等现象。
天气是指短时间内多种气象的综合状况。
教后反思:2、春风拂面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教科书13—15页的内容。
引导学生会做模拟“风的形成”的实验,了解风的成因。
教学目标:1、会做模拟“风的形成”的实验。
通过搜集资料和实验,了解风的成因。
2、能用5 个以上的词汇来描述不同的风。
教学重点:1、通过搜集资料和实验,了解风的成因。
2、能用5 个以上的词汇来描述不同的风。
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时控:15分钟)友友所在的星球上可能没有风,这是很有可能的。
所以,友友对风很好奇,“风”是一种地球常见的气象,我们来向友友介绍一下吧。
板书课题:春风拂面出示自探提示:1、风是怎么形成的?2、自然界里的风是什么力量产生的?是人力、电力、蜡烛燃烧产生的热量……3、风对地球有些什么样的影响?为什么有的星球上没有风?4、你积累了多少个关于风的词语?说一说让大家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