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第一人民医院紧密型医疗共同体试点的实施方案

合集下载

关于开展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试点的指导方案

关于开展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试点的指导方案

关于开展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试点的指导方案为推动健康中国建设,更好实施分级诊疗和满足群众健康需求,现就做好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以下简称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试点制定如下方案。

一、基本原则(一)政府主导,明确定位。

坚持政府主导,根据区域内医疗卫生资源结构与布局,有序推进医共体建设;强化政府办医责任,落实财政投入,切实维护和保障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的公益性。

坚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防治结合的功能定位,医共体内成员单位的职责任务原则上保持不变。

(二)权责明确,分工协作。

医共体牵头医疗机构重点承担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和疑难复杂疾病向上转诊服务,统筹管理医共体内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服务,重点为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康复期患者提供接续性医疗卫生服务,并按要求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

(三)资源下沉,提升能力。

整合区域医疗卫生资源,推进县域医疗卫生资源共享,促进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到基层。

改革完善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进县乡一体、乡村一体管理,提高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整体绩效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四)创新机制,群众受益。

发挥基层首创精神,加强“三医”联动,进一步健全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和保障可持续的运行机制。

坚持以居民健康为中心,优化服务流程和体验,努力为群众提供优质、方便、经济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

二、工作目标通过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医保基金得到有效利用,居民医药费用负担合理控制,有序就医格局基本形成。

力争到2020年底,县域就诊率达到90%,县域内基层就诊率达到65%左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有能力开展的技术、项目不断增加。

三、工作内容(一)完善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1.整合县乡医疗卫生资源。

每个县根据地理位置、服务人口、现有医疗卫生机构设置和布局等情况,组建若干个(一般为1-3个)以县级医疗机构为龙头、其他若干家县级医疗机构及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成员单位的紧密型医共体。

紧密型医共体实施方案

紧密型医共体实施方案

XX医院紧密型医共体实施方案为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逐步实现“首诊在基层、大病不出县”的医改目标,有力提升基层医院的服务能力,全面落实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急慢分治工作,更好地为全县人民群众服务。

按照省人民政府、xx市卫计委、县卫计委的相关要求,我院积极响应,紧密布置,成立由医院牵头的紧密型医共体,有关工作实施方案如下:一、基本原则在县卫计委的统一领导下,xx医院按照自愿、互惠、共赢的基本原则组成xx医院紧密型医疗服务共同体,构建以xx医院为牵头,基层医院为基础,互联互通,运转高效的医疗服务网络,以县医疗服务需求为导向,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突破口,全力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确保全县人民身体健康。

二、工作模式主要采取紧密型医疗协助模式,即经营、技术上紧密合作,依靠xx医院成熟的管理经验及医疗技术,建立机构间技术支持、人员培训、双向转诊等管理制度,落实好分级诊疗,实现医共体内的业务互补和差异发展,全面实行“三通”,即“人通”、“医通”、“财通”。

(一)人通,人员双向流动。

1、xx医院人员向下流动,定期派人到合作的乡镇卫生院,将技术与管理帮扶下沉到基层,到成员医院指导医院管理,开展医疗服务,指导临床诊疗,做好技术带教,切实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医院管理水平。

2、下级医务人员向上流动。

主要是通过接收基层人员进修学习,扎实开展业务培训,积极为基层医疗机构培养专技人才,增长医疗知识,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当地百姓。

(二)医通,病人双向转诊。

严格按照国家医改试点要求实施急慢分治、分级诊疗、双向转诊。

充分发挥医共体优势,以xx医院为枢纽,建立起规范的转诊制度与流程,全力破解群众就医难问题。

通过双向转诊,充分利用医疗资源,有力节省诊疗费用,切实提升工作效率。

乡镇卫生院将疑难危重病人上转xx医院,充分利用xx医院的技术和设备优势,力争将90%的病人留在县内就医,使其得到及时、有效、快捷的诊治; 将小病、慢性病、康复期和术后等轻症病人下转乡镇卫生院,保持诊疗延续性,真正方便广大群众。

紧密型医共体实施方案

紧密型医共体实施方案

紧密型医共体实施方案紧密型医共体实施方案,也被称为紧密型医疗联合体,是指由一个或多个医疗机构组成的协作体系,通过共享资源、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提供高效、协同的医疗服务。

下面将介绍一个具体的紧密型医共体实施方案,以说明其具体的实施路径和目标。

一、背景当前,我国医疗服务存在资源分散、医务人员流动性大、医患关系紧张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医疗水平的提升和医疗服务的质量。

为了改善这些问题,需要建立起一个高效的医疗服务体系,提供全面、协同、连续的医疗服务。

紧密型医共体应运而生,通过构建医疗联合体,整合医疗资源,提高医疗协同效率,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二、目标1.打破各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孤岛,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

2.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缩短患者等待时间,提升患者满意度。

3.实现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4.通过医共体的建立,降低医疗服务的成本,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

三、实施步骤1.确定医共体的组成,选择合适的医疗机构作为参与单位。

可以选择规模较大、资源较为丰富、服务覆盖面广的医疗机构作为主导单位,其他医疗机构作为协作单位。

2.建立医共体管理组织,设立医共体管理委员会或协调办公室,负责统筹协调医共体的建设和管理工作。

3.开展医共体内部的资源整合,包括人员的培训和流动、设备的共享和协作、信息系统的整合等。

4.建立紧密型的医共体协作机制,明确各医疗机构之间的合作方式和协作内容,制定共同的标准和规范。

5.推进医疗卫生信息系统的整合,实现多点共享、互联互通,确保患者的病历和检查结果等信息的无障碍流转。

6.加强医共体的管理和监督,建立绩效评估体系,对医共体内部各医疗机构的表现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7.完善医共体的服务模式,通过直接结算、远程医疗、预约挂号等方式,提供更加便捷的医疗服务。

8.加强对医共体的宣传和推广,提高社会公众对医共体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四、预期效果通过实施紧密型医共体,预计可以实现以下效果:1.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缩短患者就医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关于医疗共同体工作的实施方案

关于医疗共同体工作的实施方案

关于医疗共同体工作的实施方案开展医疗联合体(以下简称医联体)建设,是深化医改的重要步骤和制度创新,有利于调整优化医疗资源结构布局,促进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和资源下沉,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有利于医疗资源上下贯通,提升医疗服务体系整体效能,更好实施分级诊疗和满足群众健康需求。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X〕32号)文件精神,结合XX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XX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精神,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立足我区经济社会和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实际,提高存量资源的使用效率和服务质量。

以落实医疗机构功能定位、提升基层服务能力、理顺双向转诊流程为重点,不断完善医联体组织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逐步建立完善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医疗机构间目标明确、权责清晰、公平有效的分工协作机制,推动构建分级诊疗制度,实现发展方式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

(二)基本原则1.政府主导,统筹规划。

落实政府规划、指导、协调、监管、宣传等职能,以县域为重点,根据区域医疗资源结构布局和群众健康需求,按照业务相关、优势互补、双向选择、持续发展等要求,兼顾既往形成的合作关系,统筹安排医疗机构组建医共体。

2.坚持公益,创新机制。

坚持政府办医主体责任不变,切实维护和保障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

坚持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创新机制,逐步破除财政投入、医保支付、人事管理等方面的壁垒和障碍,优化资源结构布局,结合医保支付方式等改革的推进,逐步建立完善医疗机构间分工协作机制。

3.资源下沉,提升能力。

利用区级公立医院优质资源集中的优势,通过技术帮扶、人才培养等手段,发挥对基层的技术辐射和带动作用。

鼓励医共体内统一管理模式,发挥集约优势,推进区域医疗资源共享,发挥科技引领与支撑作用,提高医疗服务体系整体能力与绩效。

4.便民惠民,群众受益。

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逐步实现医疗质量同质化管理,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居民健康“守门人”能力,推进慢性病预防、治疗、管理相结合,促进医共体建设与预防、保健相衔接,方便群众就近就医,减轻疾病负担,防止因病致贫返贫,促进健康产业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增强群众获得感。

医院紧密型医共体实施方案三篇.doc

医院紧密型医共体实施方案三篇.doc

医院紧密型医共体实施方案三篇篇一医院紧密型医共体实施方案医院紧密型医共体实施方案为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逐步实现“首诊在基层、大病不出县”的医改目标,有力提升基层医院的服务能力,全面落实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急慢分治工作,更好地为全县人民群众服务。

按照省人民政府、xx市卫计委、县卫计委的相关要求,我院积极响应,紧密布置,成立由医院牵头的紧密型医共体,有关工作实施方案如下一、基本原则在县卫计委的统一领导下,xx医院按照自愿、互惠、共赢的基本原则组成xx医院紧密型医疗服务共同体,构建以xx医院为牵头,基层医院为基础,互联互通,运转高效的医疗服务网络,以县医疗服务需求为导向,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突破口,全力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确保全县人民身体健康。

二、工作模式主要采取紧密型医疗协助模式,即经营、技术上紧密合作,依靠xx医院成熟的管理经验及医疗技术,建立机构间技术支持、人员培训、双向转诊等管理制度,落实好分级诊疗,实现医共体内的业务互补和差异发展,全面实行“三通”,即“人通”、“医通”、“财通”。

(一)人通,人员双向流动。

1、xx医院人员向下流动,定期派人到合作的乡镇卫生院,将技术与管理帮扶下沉到基层,到成员医院指导医院管理,开展医疗服务,指导临床诊疗,做好技术带教,切实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医院管理水平。

2、下级医务人员向上流动。

主要是通过接收基层人员进修学习,扎实开展业务培训,积极为基层医疗机构培养专技人才,增长医疗知识,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当地百姓。

(二)医通,病人双向转诊。

严格按照国家医改试点要求实施急慢分治、分级诊疗、双向转诊。

充分发挥医共体优势,以xx医院为枢纽,建立起规范的转诊制度与流程,全力破解群众就医难问题。

通过双向转诊,充分利用医疗资源,有力节省诊疗费用,切实提升工作效率。

乡镇卫生院将疑难危重病人上转xx医院,充分利用xx医院的技术和设备优势,力争将90的病人留在县内就医,使其得到及时、有效、快捷的诊治;将小病、慢性病、康复期和术后等轻症病人下转乡镇卫生院,保持诊疗延续性,真正方便广大群众。

关于医疗联合体建设的实施方案

关于医疗联合体建设的实施方案

关于医疗联合体建设的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医疗联合体是指医疗机构在市场竞争基础上,依法自愿组成的,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为目标的法人组织。

近年来,我国医疗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医疗机构间存在着资源优势不均衡、服务能力弱化等问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建立医疗联合体成为一种解决方案,并逐渐得到政府、行业和社会的广泛认可。

二、目标与原则1.目标:通过构建医疗联合体,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降低医疗费用,满足人民群众的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需求。

2.原则:(1)自愿参与:医疗机构参与医疗联合体建设应是自愿的,予以鼓励和支持。

(2)合作共赢:医疗机构间应建立互信合作的关系,共同分享资源和效益,实现合作共赢。

(3)公平公正:医疗联合体的成员应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则,保障患者的权益。

(4)规范管理:医疗联合体应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进行规范管理,确保医疗服务质量。

三、基本框架1.组织形式:医疗联合体可以选择以医疗服务总体负责人为主体的管理方式,也可以选择以委员会或合作联盟等其他形式进行管理。

2.成员构成:医疗联合体的成员可以包括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所等各类医疗机构。

成员应根据业务类型和功能定位,发挥各自优势并形成合作网络。

3.资源共享:医疗联合体的成员应共享医疗资源,包括医疗设备、医生资源、病例资源等,以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4.服务转诊:成员之间应建立转诊机制,实现病患的流转和信息的共享,合理分担诊疗压力,确保其就诊的便捷性和连续性。

四、具体措施1.健全医疗联合体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机制,明确各成员的责任和权力,并建立健全内部协作机制和规章制度。

2.加强信息共享与共建平台建设,推动医疗信息化建设。

通过共建共享平台,实现患者电子病历、医疗图片等信息的共享,提高诊疗效率和准确性。

3.建立人员培训和学术交流机制,加强医学教育和专业技术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临床水平。

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通知

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通知

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日期】2019.05.15•【文号】国卫基层函〔2019〕121号•【施行日期】2019.05.1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医疗机构与医师正文关于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通知国卫基层函〔2019〕12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中医药管理局:为进一步推动健康中国建设,更好地实施分级诊疗和满足群众健康需求,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7〕32号)等文件要求,现就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以下简称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和发展工作通知如下:一、工作目标通过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进一步完善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县域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加快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推动构建分级诊疗、合理诊治和有序就医新秩序。

到2020年底,在500个县(含县级市、市辖区,下同)初步建成目标明确、权责清晰、分工协作的新型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形成服务、责任、利益、管理的共同体。

二、遴选确定试点县在全面推进医共体建设的基础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将在全国遴选一批地方党委政府重视、改革意识强、工作基础好的县作为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试点县。

试点县需经县级人民政府申请、地市级和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含中医药主管部门,下同)审核同意。

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于2019年6月30日前将试点县名单报送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司。

试点县原则上具备以下条件:一是县级党委、政府重视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和医共体建设,具有改革创新精神。

二是相关部门协调有力,能够为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三是试点县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健全,至少有1所二级甲等以上医疗机构可作为医共体牵头机构。

医疗服务共同体实施方案

医疗服务共同体实施方案

医疗服务共同体实施方案
一、组织机构设置
医疗服务共同体的组织机构应包括领导小组、办公机构和医联体成员单位。

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和推动医疗服务共同体的建设与发展;办公机构负责具体的日常工作和协调各成员单位的合作;医联体成员单位则是医疗服务共同体的基础,是各方合作的主体。

二、成员单位的选择和参与
三、资源整合与共享
医疗服务共同体应通过资源整合,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互补。

成员单位可以共同利用医疗设备、人员、技术和知识等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同时,成员单位还可以共同开展医疗教育和培训,提高医疗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能力。

四、信息共享与协同
五、医疗质量管理和评价
六、经费保障和收益分配
七、法律和政策支持
在实施医疗服务共同体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要充分调动各成员单位的积极性和参与度,确保各方能够真正落实共同体的要求和任务。

其次,要加强各成员单位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和运行规范。

最后,要加强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总之,医疗服务共同体的实施方案应该注重组织机构的建设、成员单位的选择和参与、资源整合与共享、信息共享与协同、医疗质量管理和评价、经费保障和收益分配以及法律和政策支持等方面的内容,以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提高患者的就医体验和满意度。

紧密型医共体实施方案设计

紧密型医共体实施方案设计

紧密型医共体实施方案设计紧密型医共体是指医疗机构间的紧密合作和协同发展,旨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和优化患者就医体验。

实施紧密型医共体可以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推动医疗质量的提高。

1.建立联合体制:各级医疗机构可以建立紧密型医共体联盟,通过签署协议、共享管理权力、资源共享等方式,形成合作共赢的关系。

医共体可以由不同层级的医疗机构组成,如社区医院、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等,各级医疗机构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参与的医共体。

2.优化医疗服务流程:医共体可以统一制定一系列的医疗服务流程,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例如,在患者就医过程中可以实现电子病历共享,避免多次重复检查和复诊,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同时,也可以通过建立远程会诊平台,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专家指导,提高诊疗水平。

3.推动医技合作与创新:医共体可以借助平台建设和数据共享,实现医技合作与创新。

例如,通过共享诊疗方案、病历数据等,可以形成优质医疗资源的共享,提高医疗服务的水平。

此外,医共体可以组织开展多学科的团队会诊,提高疑难病症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推动医疗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4.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医共体可以通过合作共建网络化医疗服务平台,提供线上线下的综合医疗服务。

例如,可以建立预约挂号平台、线上问诊平台等,方便患者就医和获取医疗服务。

此外,还可以建立医疗服务评价系统,对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进行评估和监管,推动医疗服务的改进和优化。

5.加强人才培养与交流:医共体可以开展各类培训与交流活动,提升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服务意识。

例如,可以举办学术交流会议、开展临床技能培训等,促进医务人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同时,也可以通过人才交流与共享,充分发挥各级医疗机构的专业优势,提高整体医疗服务水平。

综上所述,紧密型医共体是建立在各级医疗机构合作的基础上,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为目标的医疗体制方案。

通过建立联合体制、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推动医技合作与创新、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和加强人才培养与交流等措施,可以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利用,提高患者就医体验和医疗服务水平,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医院紧密型医共体实施方案三篇

医院紧密型医共体实施方案三篇

医院紧密型医共体实施方案三篇篇一:医院紧密型医共体实施方案为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逐步实现“首诊在基层、大病不出县”的医改目标,有力提升基层医院的服务能力,全面落实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急慢分治工作,更好地为全县人民群众服务。

按照省人民政府、xx市卫计委、县卫计委的相关要求,我院积极响应,紧密布置,成立由医院牵头的紧密型医共体,有关工作实施方案如下:一、基本原则在县卫计委的统一领导下,xx医院按照自愿、互惠、共赢的基本原则组成xx 医院紧密型医疗服务共同体,构建以xx医院为牵头,基层医院为基础,互联互通,运转高效的医疗服务网络,以县医疗服务需求为导向,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突破口,全力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确保全县人民身体健康。

二、工作模式主要采取紧密型医疗协助模式,即经营、技术上紧密合作,依靠xx医院成熟的管理经验及医疗技术,建立机构间技术支持、人员培训、双向转诊等管理制度,落实好分级诊疗,实现医共体内的业务互补和差异发展,全面实行“三通”,即“人通”、“医通”、“财通”。

(一)人通,人员双向流动。

1、xx医院人员向下流动,定期派人到合作的乡镇卫生院,将技术与管理帮扶下沉到基层,到成员医院指导医院管理,开展医疗服务,指导临床诊疗,做好技术带教,切实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医院管理水平。

2、下级医务人员向上流动。

主要是通过接收基层人员进修学习,扎实开展业务培训,积极为基层医疗机构培养专技人才,增长医疗知识,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当地百姓。

(二)医通,病人双向转诊。

严格按照国家医改试点要求实施急慢分治、分级诊疗、双向转诊。

充分发挥医共体优势,以xx医院为枢纽,建立起规范的转诊制度与流程,全力破解群众就医难问题。

通过双向转诊,充分利用医疗资源,有力节省诊疗费用,切实提升工作效率。

乡镇卫生院将疑难危重病人上转xx医院,充分利用xx医院的技术和设备优势,力争将90%的病人留在县内就医,使其得到及时、有效、快捷的诊治;将小病、慢性病、康复期和术后等轻症病人下转乡镇卫生院,保持诊疗延续性,真正方便广大群众。

关于医疗共同体工作的实施方案(精选范文)

关于医疗共同体工作的实施方案(精选范文)

关于医疗共同体工作的实施方案(精选范文)开展医疗联合体(以下简称医联体)建设,是深化医改的重要步骤和制度创新,有利于调整优化医疗资源结构布局,促进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和资源下沉,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有利于医疗资源上下贯通,提升医疗服务体系整体效能,更好实施分级诊疗和满足群众健康需求。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X〕32号)文件精神,结合XX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XX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精神,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立足我区经济社会和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实际,提高存量资源的使用效率和服务质量。

以落实医疗机构功能定位、提升基层服务能力、理顺双向转诊流程为重点,不断完善医联体组织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逐步建立完善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医疗机构间目标明确、权责清晰、公平有效的分工协作机制,推动构建分级诊疗制度,实现发展方式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

(二)基本原则1.政府主导,统筹规划。

落实政府规划、指导、协调、监管、宣传等职能,以县域为重点,根据区域医疗资源结构布局和群众健康需求,按照业务相关、优势互补、双向选择、持续发展等要求,兼顾既往形成的合作关系,统筹安排医疗机构组建医共体。

2.坚持公益,创新机制。

坚持政府办医主体责任不变,切实维护和保障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

坚持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创新机制,逐步破除财政投入、医保支付、人事管理等方面的壁垒和障碍,优化资源结构布局,结合医保支付方式等改革的推进,逐步建立完善医疗机构间分工协作机制。

3.资源下沉,提升能力。

利用区级公立医院优质资源集中的优势,通过技术帮扶、人才培养等手段,发挥对基层的技术辐射和带动作用。

鼓励医共体内统一管理模式,发挥集约优势,推进区域医疗资源共享,发挥科技引领与支撑作用,提高医疗服务体系整体能力与绩效。

4.便民惠民,群众受益。

医疗服务共同体实施方案(2017版)

医疗服务共同体实施方案(2017版)

医疗服务共同体实施方案(2017版)XXX医疗服务共同体实施方案(2017版)为全面深化我县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落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的意见》(皖政办〔2017〕57号)和《县域医共体试点运行绩效考核指导方案(2017版)》文件精神,以全面提升帮扶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服务能力,实现医共体内三级联动、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减少住院病人外流。

我院作为XXX共体牵头单位之一,现制定《XXX医疗服务共同体实施方案(2017版)》如下:一、指导思想本方案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工作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因病施治,充分发挥县、乡、村三级医疗网功能,全面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构建就医新格局。

二、工作目标本方案旨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城乡优质医疗卫生资源统筹共享合理利用,建立健全县、乡医疗机构之间的双向转诊制度,明确县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的功能定位,通过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效率,为城乡居民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基本医疗服务,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三、工作任务一)落实基层医疗机构双向转诊制度。

1.进一步落实医共体内双向转诊制度。

一方面,乡镇卫生院接诊患者后,根据患者病情需要,确需转诊的,我院作为第一上转医院。

另一方面,我院在病人经过治疗病情稳定后,根据需要可转向乡镇卫生院进行后续治疗或康复。

同时推进分级诊疗,引导患者到乡镇卫生院首诊,康复回基层,并指导患者合理、及时有效转诊,切实降低本院收治病种与当地乡镇卫生院收治病种的重叠度。

2.对乡镇卫生院能够诊治的疾病,坚决杜绝本院收治,对符合要求在乡镇卫生院继续治疗或住院的我院门急诊及现住院患者,凭转诊单一律安排车辆免费转诊至乡镇卫生院治疗。

各科室严格把握收治指征,可收可不收的一律不得收住院治疗,切实降低参合患者总住院率。

3.对本院能够诊治的疾病,一律不得转诊县外治疗,本院XXX(附件6)病种需转县外治疗的,转诊申请除附疾病病历复印件外,需附科室对疾病分析讨论记录(急诊转诊除外)。

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试点实施方案4-10-16

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试点实施方案4-10-16

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试点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上级精神和国家卫生健康委等有关部委工作要求,加快推进我省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以下简称医共体)建设试点工作,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提升基层服务能力为重点,以构建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路径开展医共体建设试点,保障群众更好更公平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实现县域医疗卫生高质量发展和“健康”奋斗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健康优先。

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医共体建设作为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的重大改革任务,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2•坚持政府主导、保障公益。

优化县域医疗卫生资源布局,完善发展体制机制。

落实政府办医责任和财政投入,切实维护和保障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的公益性。

3.坚持县乡融合、乡村一体。

创新县域医疗卫生组织形式和供给方式,建立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实现发展同心同向、资源共建共享、管理同标同质、服务优质高效。

4.坚持关口前移、资源下沉。

牢固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以基层为重点,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推动以治疗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

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持续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三)工作目标。

2019年每个市(州)至少1个县(市、区)开展试点。

到2020年,初步建成目标明确、权责清晰、分工协作、有效运行的整合型医疗卫生体系,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升,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县域就诊率力争达90%,基层门急诊人次和住院人次占比分别较试点前提升不少于5个百分点,基层有能力开展的技术、项目不断增加,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乡”。

二、主要任务(一)建立整合型服务体系,实现架构共同体。

1.整合县乡医疗卫生资源。

组建以县级医疗机构为牵头、其他若干家县级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成员单位的医共体。

医共体数量由各地结合实际确定。

牵头医院原则上为二级甲等以上医疗机构,若人口较少、县级中医医院能力较弱、确需组建一个医共体的县域,要向省级中医药主管部门备案。

第一医共体工作实施方案

第一医共体工作实施方案

第一医共体工作实施方案为了进一步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我国提出了建设第一医共体的工作目标。

第一医共体是指在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建立以家庭医生为主体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现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提供全方位、连续性的医疗卫生服务,使居民享受到更加便捷、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

一、总体目标第一医共体工作的总体目标是构建覆盖城乡、连续、高效、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二、工作内容1. 建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第一医共体的核心内容,通过签约服务,居民可以享受到家庭医生团队的全程健康管理服务,包括健康档案建立、健康评估、健康指导、慢病管理等。

家庭医生将负责签约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预防保健服务、健康管理服务等。

2. 建立多学科协作机制第一医共体将建立多学科协作机制,包括家庭医生团队、专科医生、公共卫生人员等,共同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医疗卫生服务。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将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医疗资源的共享和协同,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整体效率。

3. 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第一医共体将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包括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强基层医务人员的培训和素质提升,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设施和设备,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和便捷性。

4. 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服务第一医共体将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服务,通过健康教育宣传、健康管理指导等方式,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促进居民自我健康管理能力的提升,预防和控制慢性病的发生和发展。

三、工作机制1. 建立健全的管理体制第一医共体将建立健全的管理体制,包括建立健全的组织领导机制、建立健全的政策法规体系、建立健全的绩效考核机制等,保障第一医共体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有效实施。

2. 加强监督和评估第一医共体将加强对工作进展的监督和评估,建立健全的监督评估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和隐患,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确保第一医共体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郑州市推进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实施方案

郑州市推进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实施方案

郑州市推进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7〕32号)、《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实施意见》(豫政办〔2017〕121号)、《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郑州市推进和加强医疗联合体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郑政办〔2017〕82号)等文件精神,进一步推进全市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建设,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确定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和县域医共体(一)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由郑州市中心医院牵头,联合市中心医院高新区医院、市康复医院、豫欣老年病医院、市妇女健康管理中心、新郑市公立人民医院等构建紧密型医疗联合体,整合、优化区域医疗资源,形成体系完整、分工协作、功能互补的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管理模式试点。

(二)县域医共体由中牟县人民医院、中牟县中医院牵头,联合中牟县部分乡镇卫生院及其所属的村卫生室,构建县乡村三级联动的中牟县人民医院县域医共体和中牟县中医院县域医共体管理模式试点。

二、试点工作要求以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为目标,以整合区域医疗资源,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共享优质医疗服务资源为着眼点,进一步创新医联体组织管理模式,加强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和县域医共体建设,使其成为服务、责任、利益、管理共同体,实现区域内医疗资源有效共享。

(一)制定管理章程,规范医联体运行。

遵循同质化管理、差异化发展的原则,制定紧密型医联体管理章程,明确管理组织架构,牵头单位与其他成员单位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对成员单位实施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运营,实现紧密型医联体法人治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构建体系完整、分工明确、功能互补、密切协作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及分级诊疗体系。

(二)统筹医疗资源,实施同质化管理。

一是成立医务、护理、感染、药学、质控等专业质量管理委员会,制定同质化管理实施细则,进行常态化管理和督导考核,确保医联体内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达到同质同标准。

关于开展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试点的指导方案

关于开展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试点的指导方案

关于开展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试点的指导方案为推动健康中国建设,更好实施分级诊疗和满足群众健康需求,现就做好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以下简称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试点制定如下方案。

一、基本原则(一)政府主导,明确定位。

坚持政府主导,根据区域内医疗卫生资源结构与布局,有序推进医共体建设;强化政府办医责任,落实财政投入,切实维护和保障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的公益性。

坚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防治结合的功能定位,医共体内成员单位的职责任务原则上保持不变。

(二)权责明确,分工协作。

医共体牵头医疗机构重点承担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和疑难复杂疾病向上转诊服务,统筹管理医共体内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服务,重点为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康复期患者提供接续性医疗卫生服务,并按要求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

(三)资源下沉,提升能力。

整合区域医疗卫生资源,推进县域医疗卫生资源共享,促进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到基层。

改革完善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进县乡一体、乡村一体管理,提高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整体绩效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四)创新机制,群众受益。

发挥基层首创精神,加强“三医”联动,进一步健全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和保障可持续的运行机制。

坚持以居民健康为中心,优化服务流程和体验,努力为群众提供优质、方便、经济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

二、工作目标通过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医保基金得到有效利用,居民医药费用负担合理控制,有序就医格局基本形成。

力争到2020年底,县域就诊率达到90%,县域内基层就诊率达到65%左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有能力开展的技术、项目不断增加。

三、工作内容(一)完善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1.整合县乡医疗卫生资源。

每个县根据地理位置、服务人口、现有医疗卫生机构设置和布局等情况,组建若干个(一般为1-3个)以县级医疗机构为龙头、其他若干家县级医疗机构及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成员单位的紧密型医共体。

医疗服务共同体实施方案

医疗服务共同体实施方案

医疗服务共同体实施方案一、背景和意义医疗服务共同体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将医疗资源进行整合和优化配置,建立统一的服务体系,通过有效的机制,让患者能够享受到高质量、高效率的医疗服务。

医疗服务共同体的建立,旨在解决我国目前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医疗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提升全民的医疗服务水平。

二、目标和原则1.目标:建立完善的医疗服务共同体,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提升全民的健康水平和幸福感。

2.原则:公平、公正、公开、便捷、高效的原则。

三、主要内容1.健全医疗服务共同体组织架构,建立统一的管理体系,包括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医务委员会等。

2.制定医疗服务共同体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明确发展目标、任务和时间节点。

3.整合医疗资源,建立健全的医疗服务网络,包括基层医疗机构、区域医疗中心和综合医院等,确保医疗服务的连贯性和协同性。

4.推动医疗信息化建设,在医疗服务共同体内部建立完善的电子病历和医疗数据共享平台,提供便捷、高效的医疗信息服务。

5.建立有效的医疗质量控制机制,加强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和医疗质量的监督,保障患者的权益和安全。

6.实施医疗服务优先发展政策,完善医疗服务价格政策和医保支付机制,提高人民群众的就医便利度。

7.加强医疗人才培养和管理,提高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构建专业、有力的医疗队伍。

8.加强医疗服务共同体与社会各方的协同合作,充分发挥社区组织、企事业单位等的作用,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医疗服务。

四、实施步骤和时间安排1.编制医疗服务共同体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明确发展目标、任务和时间节点。

时间:2024年1月-4月。

2.建立医疗服务共同体组织架构,确定相关岗位职责和人员配备。

时间:2024年5月-6月。

3.整合医疗资源,建立健全的医疗服务网络。

时间:2024年7月-12月。

4.推动医疗信息化建设,建立电子病历和医疗数据共享平台。

时间:2024年1月-3月。

5.加强医疗质量控制,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质量监督能力。

关于医疗共同体工作的实施方案

关于医疗共同体工作的实施方案

关于医疗共同体工作的实施方案医疗共同体是指在一个地区内,依据政府部门的统一规划,由医疗机构、医护人员、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基层卫生服务站和居民组成的一种“多级协同、资源共享”的医疗服务体系。

医疗共同体的建设具有建立全面、协调、合作、高效的医疗服务体系,实现关注全周期、全方位、全时空的医疗服务目标,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和居民制度在医疗卫生方面的获得感、安全感和满意度,以及控制医疗费用,改善基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等优势。

1. 医疗共同体的范围:选择某个地区内拥有一定人口规模和分布的城市区域、县、乡镇等为医疗共同体建设的范围。

2. 共同体成员的组成:共同体成员应包括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村医疗卫生机构等。

共同体的核心机构应由专业人才和理念相同的领导团队组成,可以征集专家等人才。

此外,共同体应建立相应的运营机构和管理机构。

3. 医疗共同体的组织架构:为保证协同合作,共同体要规范组织架构,确立平等协作的原则。

4. 医疗共同体的经费:宣传费由各级财政承担;建设费用由共同体成员出资;共同体的运营费用由各成员按照约定比例进行分担。

5. 推广实施方法:(1)政府宣传推广。

政府需要倡导、引导公共意识和社会认知,减少医患矛盾,提供有序和规范的医疗服务体系,使居民受益。

(2)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医疗共同体的实施需要基层医疗机构的参与和支持,以此可以进一步提高其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

(3)建立全方位、多层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为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需求,建立各种类型的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提高医疗健康保障水平,实现“谁服务、谁付费”的原则。

(4)建立利益共享机制。

共同体成员应建立相互利益共享机制,共同应对医疗风险和医疗危机。

6. 监督和评估:(1)系统评估和监控。

建立相应的管理系统和监控机制,通过医疗追踪和医疗质量评估等方式对共同体各成员在运行过程中的协调和合作情况进行评估和监测。

(2)文化建设和教育。

共同体成员要提高健康意识,实现健康教育和健康知识的普及,提高民众对医疗卫生的关注,增进健康文化意识。

关于开展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试点的指导方案

关于开展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试点的指导方案

关于开展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试点的指导方案指导方案: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试点一、背景和意义近年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成就显著,但在县域层面上,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互补性不足等问题仍然存在。

为了提高县域医疗卫生服务的整体水平,推进医疗卫生资源共享、协同发展,以及提供更加优质的基层医疗服务,我们决定开展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试点。

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试点旨在通过建立县域医疗机构之间深度合作的机制,实现医疗资源的共享和优化,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解决人民群众就医难、看病贵的问题,推动县域医疗卫生事业的持续发展。

二、试点目标1.建立健全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构建合理、高效的医疗服务网络。

2.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实现基本医疗资源均等化,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3.推动医疗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

4.加强县域医疗机构间的合作与交流,促进技术创新和经验共享。

5.提高县域医疗人员的培训和素质水平,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三、主要举措和实施步骤1.建立统一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

成立县级医疗卫生共同体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规划和实施方案,负责统筹协调和推动试点工作。

2.加强县域医疗机构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组织开展定期座谈会、经验交流会等形式,鼓励医疗机构之间互相学习和借鉴优势经验,推动合作项目的开展。

3.推动医疗资源优化配置。

通过政策引导和经济激励措施,鼓励医疗机构间互相共享和借用设备、人员等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满足人民群众医疗需求。

4.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加大对基层医疗人员的培训力度,提升他们的临床技术和医疗服务能力;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资金和技术支持,改善基层医疗卫生设施和设备条件,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5.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

建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绩效考核体系,激励医疗机构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同时设立奖励机制,鼓励医疗机构在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中取得突出成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第一人民医院紧密型医疗共同体试点的实施方案
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更好地发挥三级医院专业技术优势及区域医疗中心的带头作用,加强乡镇卫生机构能力建设,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X〕32号)和《XX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自治区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X政办发〔X〕112号)等文件精神,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原则,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组建以XX区第一人民医院医院为核心,由育新镇西六方卫生院及所属村卫生室组成的紧密型医疗共同体(以下简称医共体),开展试点工作,医共体内发挥XX区第一人民医院的“龙头”作用,落实管理权、经营权、人事分配权,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和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为当地人民群众提供优质、安全、高效、连续的医疗健康服务。

二、基本原则
(一)“七不变”“三统一”的原则。

即:医院独立法人地位不变;医院的性质和功能不变;医院资产归属不变;政府及卫生行政部门对医院的领导、指导职能不变;政府的财政拨款渠道及标准不变(不低于直管前水平);党、工、团等组织的地位、职责和隶属关系不变;
职工身份不变,基本工资、福利待遇不低于现水平。

统一管理、统一工作安排、统一考核标准。

机构编制独立。

(二)循序渐进、积极稳妥的原则。

以政府为主导、政策为引导,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以技术、人员、流程、信息方面的业务整合为切入点,以点组线,以线促面,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平稳启动“紧密型医联体”运作模式。

三、紧密型医共体的管理
(一)管理模式
拟组建管理团队。

医共体机构管理层拟定为科区第一人民医院领导班子成员,设立医联体综管办,主要负责医联体运行过程中的内部协调沟通、业务管理和质量监控。

试点卫生院设立质控办,负责日常工作的质量管理,接受科区第一人民医院综管办、职能科室的监督检查。

(二)运行模式
医联体内实行人、财、物一体化管理,实现医疗医技系统、护理质量、院感管理、消毒供应、后勤维护、设备采购统一管理的模式;加强对基层的基本建设、技术力量、信息化建设和硬件设施的投入与管理。

1.医疗质量管理:由医联体“综管办”协调医务科、护理部、感染管理等职能科室负责实施医共体内部职能科室垂直管理方式。

对成员单位的全面质量管理,定期检查监督。

2.人力资源管理:由医联体“综管办”协调人事科、医务科、护理部统筹安排,统一设置岗位,组织编制岗位说明书,按岗位要求统一配置人员。

3.财务管理:强化对试点卫生院的成本核算和控制,实行分级核算,按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核算制度设立明细账,核算所有资产、负债、收入、支出和收益。

完善医疗服务收费制度,建立医疗收费公示制、查询制、费用清单制,提高收费透明度。

建立健全内部财务和资产管理制度,资金、资产统一调配使用,保证试点卫生院的人员工资和正常运转经费。

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完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规范收支管理,合理化解债务。

试点卫生院新增固定资产按照谁投入谁拥有产权执行。

4.后勤保障:办公用品、医疗服务过程中所需物品统一由科区第一人民医院后勤科提供;医用药品耗材由科区第一人民医院本部药剂科、设备科负责提供。

5.基础设施与医疗设备:科区第一人民医院对试点卫生院开展基础设施建设与改造,改善群众就医环境;负责对试点卫生院现有医疗设备进行评估,维修利用现有设备,对不能满足医疗需求、配置不足的,先行购置CT、DR、B超等设备。

6.拟在成员单位开设专业及科室设置:在卫生院原有的科室设置基础上,根据地区多发病常见病的专业需求,协调本院内部科室规划,适当的增开专业。

7.配置高中初级职称医务人员若干,包括内、外、康复医学检验、影像专业技术人员等专业。

主要负责各专业门诊及病区医疗护理服务、辅助检查的操作与实施。

8.职工培训:由科教科负责制定培训计划,并监督医务科、护理部等各职能科室实施计划。

成员单位现有员工,享有参加科区医院职工继续教育培训,岗前、转岗等培训的权利。

基层医护人员可轮流到医院本部相关科室接受培训和从事临床工作。

四、工作任务及具体措施
(一)目标策划
1.现阶段目标:从项目批复之日起开始筹划、实施、运行一年内,医联体门诊、医技、病区等各项工作有序运行,医联体内各项工作协调稳步发展,逐渐步入正轨。

2.筹划阶段:自项目批复之日起三个月内完成,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组建管理层、协调审批、基础设施规划、改造门诊、设置病区等各项前期工作就绪。

3.实施阶段:一个月内完成,包括筹划阶段工作验收、医联体基层人员配置、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医务人员岗前培训、诊室病区标识布置、住院床位、办公用品及各项医疗物资供应全部到位。

4.试运行和运行阶段:医共体建立前三个月为试运行阶段。

运行三个月后经区卫计局、成员单位所在乡(镇)政府、科区第一人民医院组成验收组验收合格后,转为常态运行。

年度末,科区第一人民医
院本部将对成员单位的运行情况进行督查,对医疗服务质量、患者满意度、财务收支等情况进行评估考核。

(二)费用预算
用于基层医疗单位的基础设施改扩建、医疗设备等总投资预算初期由科区第一人民医院投入资金负责房屋建筑、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的改扩建和基本医疗设备的维护,待正式运行后根据临床需要,如购置CT、DR等大型医疗设备申请政府财政拨款,成员单位拥有设备使用权,科区第一人民医院出资购置的设备,所有权归科区第一人民医院。

(三)效益分配
随着科区第一医院专家的引入、科室的建立、专业门诊的开展以及综合病区的使用,经济效益会有很大提升。

总收入扣除政府投入部分的经济效益,作为医共体机构内的经济效益,依据科区第一人民医院绩效考核方案进行再分配。

(四)考核与激励
由科区第一人民医院统一制定岗位考核标准,并负责监督执行。

按照科区第一人民医院绩效考核标准,由科区第一人民医院职能科室对医联体成员单位相关部门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给予奖惩。

遵循多劳多得的原则,质量不合格的按质控标准扣分,与绩效考核兑现。

(五)监控与评估
转为常态运行后,由科区第一人民医院本部负责监控,并于每年进行必要的审核与督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