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评判标准(试行)
关于对xxx年度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进行考评的考评细则
35
运营管理(50分)
.制定医共体章程,明确医共体牵头医疗机构和成员单位权责关系(5分);
2.健全牵头医疗机构与各成员单位共同参与、定期协商的议事决策制度(5分);3.成立集团“一办六部”红头文件、场所设置、工作制度等(5分);4.医共体考核及内部激励机制,查看2022年度集团内部医共体建设考核及结果运用(5分)。
附件2.1:xxx医疗集团总医院2022年度考核评价指标I
被考核单位:考核时间:年月日
评判维度
评判标准
考核内容
考核方法
分值
责任部门
得分
总分
责任共同体(100分)
党建引领(50分)
1.是否参照中组部、国家卫健委党组《公立医院党委会会议和院长办公会议议事规则示范文本》,制定《医共体党委会会议和总院长办公会议议事规则》,细化明确党委会和院长办公会议的议事决策范围、事项、程序等(5分);2.医共体党委是否对医共体建设发展、“三重一大”等重要事项进行决策(10分)。
30
管理共同体(100分)
统一人员管理
(20分)
.探索建立县招乡用、乡聘村用、轮岗派驻等人才引进、使用、管理机制(10分);2.日常工作指导、业务培训、等额对调等落实执行情况;定期安排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到上级医院轮流进修、学习。(10分)。
.查阅医共体(集团)各成员单位人员统一管理相关制度文件资料、人员正式移交记录及移交人员花名册。2.现场查看医共体(集团、总医院)人事部门统一人事管理日常工作场景及常态化工作痕迹。3.查看人才下沉帮扶方案,查看人才技术培训记录,业务科室管理记录。
10
医政股
医疗质量安全18项核心制度。有18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组织职工每月定期开展业务学习培训;建立交接班记录本、会诊记录登记本、危重记录病例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关于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政策的解读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关于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政策的解读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公布日期】2023.12.30•【分类】法规、规章解读正文《关于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政策解读近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央编办、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农村部、国家医保局、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国家药监局10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文件印发至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现对《指导意见》有关情况解读如下。
一、《指导意见》出台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的一项重点工作,是推进健康中国和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有力抓手,也是深化医改的一项重要举措,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要让人民群众获得更高质量、更加便捷、更为经济的医疗卫生服务。
近年来,我国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整体提高,群众健康保障水平不断提升。
但总的看,我国优质医疗资源的供给总量仍然不足,结构不合理,质量和效益还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尤其是部分地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有所弱化,与群众能够就近“看得好病”的期望还存在差距。
为此,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在县域主要组建医疗医共体,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和边远贫困地区流动。
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启动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试点工作,重点围绕建设责任共同体、管理共同体、服务共同体、利益共同体,更好实现资源下沉和县域整体能力提升。
试点开展以来,先后有山西、浙江、新疆3个省份被确定为试点省,以及其他省份551个县(区、市)共828个县被确定为试点县。
各地积极探索,在优化县域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提高县域服务能力、改善群众就医体验、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和成效。
新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新乡市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新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新乡市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新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0.06.23•【字号】新政办〔2020〕 26号•【施行日期】2020.06.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卫生医药、计划生育综合规定正文新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新乡市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新乡市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第43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新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0年6月23日新乡市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为推动县域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实现有序就医,经市政府同意,制定新乡市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以下简称医共体)建设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深入推进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医共体建设,构建定位明确、权责清晰、分工协作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为人民群众提供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健康服务。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政府主导。
全面落实政府办医责任,统筹城乡融合发展,优化整合县域内医疗卫生资源,合理组建医共体,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完善保障政策。
2.坚持管办分开。
深化“放管服”改革,厘清管办职责,落实医共体经营管理自主权,促进医共体内部协同发展、医共体之间有序竞争。
3.坚持资源下沉。
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充分发挥县级医院上联下带的纽带作用,把更多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引向基层、投入基层。
4.坚持防治结合。
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维护和促进人民健康中的独特作用,推动“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
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评判标准和监测指标体系
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评判标准和监测指标体系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是指在县域范围内医疗卫生资源整合,实现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协同发展,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以解决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
为评判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成效和监测其发展状况,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判标准和监测指标体系。
评判标准:1. 医疗机构覆盖率:统计县域内各类医疗机构的数量和分布情况,评估医疗机构的覆盖面和布局是否合理,是否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
2. 医疗资源配置均衡性:衡量医疗资源分配的公平性和合理性,评估各类医疗机构的设施设备、人力资源以及医疗服务能力的配置是否均衡,能否满足不同人群的就医需求。
3. 医疗服务能力提升:评估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水平、医疗技术和服务质量的提升情况,通过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进行量化评价,反映基层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成效。
4. 医联体协同发展程度:评估医联体内各成员医疗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和协同发展程度,包括医疗资源共享、病人转诊和转运、专科医生远程会诊等方面,反映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的协作效果。
5. 医疗服务覆盖率和效果:评估医疗服务的覆盖范围和质量,包括对于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病症的诊疗能力、康复服务和终末关怀等方面的覆盖情况和效果。
监测指标体系:1. 基层医疗机构数量和分布情况:统计县域内各类医疗机构的数量、类型和分布情况,明确基层医疗资源的总量和布局情况。
2. 基层医疗机构的设施设备和人力资源配置情况:统计基层医疗机构的设施设备状况和人员编制情况,评估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
3. 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通过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能力进行定量评估,包括诊疗水平、药物供应和康复服务等方面。
4. 医联体成员机构间的协作情况:评估医联体内各成员机构之间的合作机制和协同发展情况,包括病人转诊、专家远程会诊和医疗资源共享等方面的情况。
5. 质量评价指标:通过对医疗服务质量的监测,包括医疗机构的满意度、疗效评价、人员流动情况和医疗事故发生率等方面的指标,评价医疗服务质量。
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紧密型医联体)评价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
12.县域内住院率有上升(若县域内有一个以上医共体,则评价县域医共体增加一个指标,即该医共体在县域内住院人次占比有提升)。
13.医保基金县域内支出率有上升。
14.县域医共体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住院率有上升。
15.县域医共体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保基金占比有上升。
16.县域医共体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急诊人次占比有上升。
(一பைடு நூலகம்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1.牵头医院是否达到国家推荐标准。
2.牵头医院出院患者三四级手术比例。
3.县域内千人口全科医生数。
4.牵头医院帮助基层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的数量增加。
5.“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达标机构数量增加。
(二)落实财政投入
6.县域医共体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財政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有上升。
(三)深化薪酬制度改革
7.县城医共体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牽头医院人均薪酬比有上升。
8.县域医共体牵头医院技术劳务性收入占医疗收入比例有上升。
9.县域医共体牵头医院人员经费占业务支出比例有上升。
10.县域医共体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技术劳务性收入占医疗收入的比例有上升。
(四)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11.县域医共体内医保资金占业务收入比例有上升。
4.人员有序流转。推动落实县域医共体内岗位设置、績效考核、收入分配、职称评聘等自主权。
5.财务统一管理。县域医共体内财务统一管理,完善预算管理。
6.药品统一管理。县域医共体内部药品耗材统一管理、统一采购配送、统一支付货款、统一用药目录等。
(三)服务共同体
7.患者有序转诊。建立县域医共体内部患者急慢分治和双向转诊范围、流程和分配机制。
8.信息互联互通。建立县域医共体内卫生健康信息共享平台,共享检査检验和影像等诊断资源。
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通知
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日期】2019.05.15•【文号】国卫基层函〔2019〕121号•【施行日期】2019.05.1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医疗机构与医师正文关于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通知国卫基层函〔2019〕12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中医药管理局:为进一步推动健康中国建设,更好地实施分级诊疗和满足群众健康需求,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7〕32号)等文件要求,现就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以下简称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和发展工作通知如下:一、工作目标通过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进一步完善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县域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加快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推动构建分级诊疗、合理诊治和有序就医新秩序。
到2020年底,在500个县(含县级市、市辖区,下同)初步建成目标明确、权责清晰、分工协作的新型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形成服务、责任、利益、管理的共同体。
二、遴选确定试点县在全面推进医共体建设的基础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将在全国遴选一批地方党委政府重视、改革意识强、工作基础好的县作为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试点县。
试点县需经县级人民政府申请、地市级和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含中医药主管部门,下同)审核同意。
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于2019年6月30日前将试点县名单报送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司。
试点县原则上具备以下条件:一是县级党委、政府重视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和医共体建设,具有改革创新精神。
二是相关部门协调有力,能够为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三是试点县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健全,至少有1所二级甲等以上医疗机构可作为医共体牵头机构。
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评判标准
总支出
5.牵头医院下转康复护理患者数量占比
6.慢病患者基层机构管理占比
7.基层机构人均工资收入达牵头医院人均工资收入的比例
二、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
8.牵头医院是否达到县域医院综合能力推荐标准
9.牵头医院出院患者三四级手术比例
三四级手术台次数/同期出院患者手术台次数
针对医共体有效考核。对医共体建设发展情况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院长的聘任和年薪挂钩。
管理共同体
人员有序流转。推动落实医共体内岗位设置、绩效考核、收入分配、职称聘任等自主权。
财务统一核算。医共体内财务统一核算,完善预算管理。
药品统一管理。医共体内部药品耗材统一管理、统一采购配送、统一支付货款、统一用药目录等。
附2
县域医共体建设监测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指标说明
备注
一、有序就医格局基本形成
1.县域内住院人次占比
县域住院人数/县内的住院总人数的比率
2.医保基金县域内支出率
县域内医疗机构医保基金/县域基金总支出
3.县域内基层医疗机构门急诊占比
基层医疗机构住院人数/县域内住院总人数
4.县域内基层医疗机构医保基金占比
16.牵头医院医疗服务性收入占医疗收入比例
剔除药品、耗材、检查和检验收入
17.牵头医院人员经费占业务支出比例
18.基层机构服务性医疗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
19.医共体内医保资金占业务收入比例
20.基层机构财政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
10.区域内千人口全科医生数
11.牵头医院帮助基层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的数量
开展项目名称、数量、进展情况等
12.“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达到推荐标准机构数量
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信息化建设指南及评价标准
危急重症一体化管理创新案例
××医院危急重症一体化管理创新案例随着《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评判标准和监测指标体系(试行)(国卫办基层发〔2020〕12)》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21〕18号)》等政策文件的发布,国家对县域基层急诊急救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国家卫健委《“千县工程”县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工作方案(2021—2025年)》指出,县域医院要着力提升急危重病救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和五大中心建设等工作,对提高基层医院的危急重症救治能力作出了重要指示。
因此,克服现有短板,着力发展急诊学科,构建县域医院危重症救治体系,是将我院建设成县域龙头医院,并为140余万县域居民健康提供保障的重要抓手和突破点。
为此我院进行一系列的探索工作,初步建成了“院前-院内危急重症救治一体化”模式,现将工作总结如下:一、急诊医学救治能力现状我院是域的核心医院,医疗水平及规模均处于领头地位,是县域内居民医疗保障的最后屏障。
学科水平、人才队伍、管理水平等在县域的领头作用及核心地位,具有相对完备的急诊医学救治能力,我院急诊科布局合理、设备先进、团队组成合理。
目前拥有×张急诊病床,×张EICU床位,×个抢救单元,×张溶栓床,可以满足每年40万的急诊量,2万多的急危重症的抢救要求。
将预检分诊、急诊药房、急诊挂号缴费、彩超、检验、放射、CT等纳入急诊科范围。
在危急重症等疾病抢救治疗中,积极促进与相关科室及特别是“五大中心”通力协作,以上为项目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学科基础及设施设备。
加之上级医院及各级政府在学科建设上的大力支持,急诊医学已作为我院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学科。
着力通过推进“院前-院内危急重症救治一体化”建设体系,驱动学科内涵建设,使县域急救医疗服务规范化、同质化、信息化,促成县域医共体急诊急救大平台的落实。
二、危急重症救治存在问题及建设目标县域医共体的的危急重症救治能力主要取决于县域核心医院,我院作为县内最具急诊医学学科优势的综合性医院,可以作为县医共体核心医院,急诊科可以作为急诊急救大平台的基地,具备统筹管理县急诊急救医疗资源的基本能力。
医疗联合体建设(医联体)考核评分标准
查看相关文件资料,现场核实确认
紧密型医联体内医务人员在维持编制关系不变的情况下,由牵头医院在医联体内统筹使用。对医共体内执业的医务人员,可实行“县管乡用”(县级医疗机构聘用管理、乡镇卫生院使用)。对到村卫生室工作的医生,可实行“乡管村用”(乡镇卫生院聘用管理、村卫生室使用),县、乡实施各得2分,不实施不得分。
3
查看相关文件资料,现场核实确认
每个市建立1-2个独立法人县域医共体试点,建立得2分,未建立不得分。
3
查看相关文件资料,现场核实确认
开展医联体内医疗质量同质化管理,每年由牵头医疗机构派出专家考核至少2次,每次得1分。
2
查看相关文件资料,现场核实确认
推进极度、深度贫困县三二一医联体建设,按要求开展得1分(不是极度、深度贫困县的不扣分)。贫困县至少有一家县级医疗机构参与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得1分(没有贫困县的设区市不扣分)。
县市区区域内至少建成1个紧密型医联体包括三级医院主办或托查看相关文件资料现场核实确认每个市建立12个独立法人县域医共体试点建立得2查看相关文件资料现场核实确认序号考核指标考核计分标准分值100得分评分依据科学规划规范医联体建设开展医联体内医疗质量同质化管理每年由牵头医疗机构派出专家考核至少2次每次得1查看相关文件资料现场核实确认推进极度深度贫困县三二一医联体建设按要求开展得1是极度深度贫困县的不扣分
2
查看相关文件资料,现场核实确认
充分发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作用,制定签约服务费的收入分配与履约考核方案。
2
查看相关文件资料,现场核实确认
2019年70%,2020年90%乡镇卫生院参与医共体建设。参与比例每降低1个百分点扣0.5分,扣完本项分为止。
2查看相关文件ຫໍສະໝຸດ 料,现场核实确认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比例大于等于65%,得10分,每降1个百分点扣0.5分,扣完本项分为止。
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评判标准(试行)2020版 (2)
4
13.国家基本公 共卫生服务项 目实施情况
【计算方法】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情况绩效评价得分。 【数据来源】县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
2
14.牵头医院医 疗服务收入占 医疗收入的比 例(%)
【计算方法】 牵头医院医疗服务收入占医疗收入的比例(%)=(医疗收 入-药品、耗材、检查和化验收入)/总医疗收入×100% 【数据来源】卫生财务年报。
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监测指标体系(试行)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指标说明
1.县域内住院人 次占比(%)
【计算方法】 县域内住院人次占比(%)=参保人员县域内住院人次/参保 人员住院总人次×100% 【数据来源】卫生健康部门或医保信息系统。
2.县域就诊率 (%)
【计算方法】 县域就诊率(%)=参保人员县域内门急诊人次/参保人员门 急诊总人次×100% 【数据来源】卫生健康部门或医保信息系统。
疗卫生服
【数据来源】卫生健康统计年鉴。
务能力提 升
11.牵头医院帮 助基层开展新 技术、新项目的 数量
【计算方法】 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名称、数量、进展情况等佐证支撑材料。 【数据来源】牵头医院。
12.“优质服务基 层行”活动达到 基本标准和推 荐标准的机构 数量
【计算方法】 达到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优质服务基层行”活 动《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标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 力标准》中基本标准和推荐标准的机构数量。 【数据来源】县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
【计算方法】 15.基层医疗卫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服务收入占医疗收入的比例(%)= 生机构医疗服
(医疗收入-药品、耗材、检查和化验收入)/总医疗收入 务收入占医疗
×100% 收入的比例(%)
玉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玉林市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玉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玉林市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玉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4.07.10•【字号】玉政办发〔2024〕15号•【施行日期】2024.07.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医疗机构与医师正文玉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玉林市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园区管委,市发展改革委、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农业农村局、卫生健康委、医保局、市场监管局:《玉林市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玉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4年7月10日玉林市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根据《关于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卫基层发〔2023〕41号)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实施意见》(桂政办发〔2022〕79号)精神,为全面推进玉林市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以下简称医共体)建设,加快优化整合县域医疗卫生资源,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和服务体系整体效能,构建科学有序的分级诊疗新格局,推动县域医疗卫生服务高质量发展,结合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公益性,深化“三医”联动改革,围绕“县级强、乡级活、村级稳、上下联、信息通”目标,通过整合优化医疗卫生资源,推进以城带乡、以乡带村和县乡一体、乡村一体,加快建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大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让群众就近就便享有更加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健康服务,为健康玉林建设和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保障。
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评判标准(试行)
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评判标准(试行)评判维度评判标准选项(A、B、C)责任共同体党委政府主导。
成立党委政府牵头的县域医共体管理委员会,定期研究县域医共体工作,统筹推进县域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
医共体决策权限。
县域医共体牵头机构能够代表全部成员单位与医保经办机构签订协议,建立县域医共体管理章程及相关制度,成员单位参与决策。
医共体有效考核。
党委政府对县域医共体建设发展情况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县域医共体负责人的聘任和年薪挂钩。
管理共同体人员统筹管理。
推动落实县域医共体内岗位设置、绩效考核、收入分配、职称聘任等自主权。
财务统一管理。
县域医共体内财务统一管理、分户核算,完善预算管理。
药品统一管理。
县域医共体内药品耗材统一管理、统一采购配送、统一支付货款、统一用药目录等。
服务共同体患者有序转诊。
县域医共体内建立患者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范围、流程,确保医疗质量统一管理。
县域医共体间形成相互配合、优势互补、错位发展、有序竞争的机制。
信息互联互通。
县域医共体内建立卫生健康信息共享平台,推进化验、影像等资源共享,推动区域检查检验结果互认。
促进医防融合。
统筹县域医共体内公共卫生资源与医疗资源,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
利益共同体收入统一管理。
运行补助经费依据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补助政策由财政原渠道足额安排。
医疗收入实行统一管理、独立核算。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等补助经费依据县域医共体统一考核结果进行拨付。
医保管理改革。
制定适合县域医共体医疗服务特点的支付政策,探索医保基金对县域医共体实行总额付费,加强监督考核,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
选项说明:A.有明确的制度安排且已经组织实施;B.有明确的制度安排但仍在筹备,尚未实施;C.没有制度安排。
指标说明:1.党委政府主导。
一是建立由县级党委政府牵头,机构编制、发展改革、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卫生健康、医保等部门及县域医共体成员单位等利益相关方代表参与的县域医共体管理委员会,管理委员会的日常工作机构设在县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
林芝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林芝市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
林芝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林芝市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林芝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0.07.17•【字号】林政办发〔2020〕46号•【施行日期】2020.07.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卫生医药、计划生育其他规定正文林芝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林芝市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林政办发〔2020〕46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林芝市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指导意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2020年07月17日林芝市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指导意见为推动健康林芝建设,充分调整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切实提高县域内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更好实施分级诊疗和满足群众健康需求。
根据《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县域综合医改工作的指导意见》(藏政办函〔2019〕80号)文件精神,全面推进我市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构建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做好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以下简称医共体)建设制定如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全国、全区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为目标,整合县域医疗卫生资源组建紧密型医共体,构建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分级诊疗新格局,完善县域内卫生健康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高服务水平和管理能力,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健康服务,全面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二、基本原则(一)政府主导,保障公益。
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坚持政府主导,落实政府规划、指导、协调、监管、宣传等职能,根据区域内医疗卫生资源结构布局和群众健康需求,加快推进医共体建设;强化政府办医责任,完善体制机制,落实财政投入,加强管理、提升能力、优化流程,努力为群众提供优质、方便、经济的医疗卫生服务。
国卫办基层发〔2020〕12号 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评判标准(试行)
关于印发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评判标准和监测指标体系(试行)的通知发布时间:2020-09-18 来源: 基层卫生健康司国卫办基层发〔2020〕1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医疗保障局、中医药管理局: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发〔2020〕5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7〕32号)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关于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通知》(国卫基层函〔2019〕121号)等文件要求,为进一步提升县域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引导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以下简称县域医共体)健康发展,现印发县域医共体建设评判标准和监测指标体系(试行)。
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工作目标聚焦县域医共体建设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定期监测各地县域医共体建设的进展和成效,进一步提升县域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增强人民群众就医可及性,着力构建目标明确、权责清晰、分工协作的新型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二、基本原则(一)坚持政府主导。
强化政府办医责任,切实维护和保障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的公益性。
坚持政府主导、资源下沉、群众受益,强化医防融合,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逐步形成服务、责任、利益、管理的共同体,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方便、经济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
(二)加强资源整合。
深化综合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持续完善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整合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人、财、物、信息等优化重组、集约使用,充分调动和发挥县域医共体内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积极性。
(三)加强部门联动。
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探索对县域医共体实行总额付费,加强监督考核,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
加强和完善医保经办机构对定点县域医共体的协议管理。
发挥医保激励、约束作用,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为县域医共体建设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XX省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医联体建设)绩效评价操作手册(2020年版)
XX省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绩效评价操作手册(2020年版)目录第一章县域医共体绩效评价具体指标综述 (1)一、适用范围 (1)二、条款分类 (1)三、条款分布 (1)四、评价标准表达方式 (1)五、前置条件 (2)第二章县域医共体绩效评价具体指标操作指南 (5)一、责任共同体 (5)二、管理共同体 (14)三、服务共同体 (42)四、利益共同体 (58)五、运营成效 (61)第三章县域医共体绩效评价四个维度评价解析 (68)第四章县域医共体绩效评价具体指标体系解析 (70)第五章县域医共体绩效评价具体指标交叉分析及应用建议 (7)6第一章县域医共体绩效评价具体指标综述一、适用范围(一)本评价适用于XX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
(二)本评价共设置5部分5个基本条款,20个核心条款,C档指标73个,B档指标62个,A档指标46个,合计:181个指标。
用于XX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绩效评价,也可用于县域医共体自我评价与改进。
二、条款分类(一)基本条款。
将最基本的列为基本条款。
(二)核心条款。
在基本条款基础上,将XX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推进必备的要素设为核心条款,以“★”标注。
三、条款分布四、评价标准表达方式(一)条款结果表达。
(二)总体评价结果判读。
备注:总体评价结果根据各档等级就低不就高原则,比如:某县域医共体核心条款类别A档为合格,其他条款类别为良好或优秀,总体评价结果仅为合格。
单位:条款。
五、前置条件(一)政府主导。
县级政府主导建设县域医共体,整合县域内医疗卫生资源,组建1-3个由县级公立医院牵头,若干家其他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站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为成员单位的县域医共体。
1.判断要点:成立1-3个县域医共体,以县级医院为牵头医院,若干家其他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分院,村卫生站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纳入镇村一体化管理的县域医共体。
2.佐证材料:政府文件、总医院及分院挂牌情况。
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评判标准
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评判标准一、引言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背景下,城市医疗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凸显。
为了更好地满足城市居民的医疗需求,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的建设变得愈发重要。
然而,如何评判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的建设是否达标,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的评判标准进行探讨,并给出个人观点和理解。
二、医疗资源整合1.1 整合范围和深度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的建设评判标准首先应当关注医疗资源的整合程度。
整合的范围不仅包括医院、诊所等医疗机构,还应该包括专家资源、医疗设备等。
另外,整合的深度也是评判标准之一,即整合是否真正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1.2 整合效率和效果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的评判标准还需要考察整合后的效率和效果。
效率体现在就医流程是否更加便捷、医疗服务是否更快捷高效,效果则包括医疗质量、患者满意度等方面。
这些都是衡量医疗资源整合是否得当的重要指标。
三、医疗服务水平2.1 医疗技术水平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的评判标准中,医疗服务水平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医疗技术水平是其中的核心内容之一,衡量一个医疗集团是否达标,需要考察其所涉及的医疗技术水平是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2 医疗服务范围医疗服务范围也是评判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的重要标准之一。
服务范围广泛代表着医疗集团所覆盖的人群更广,服务内容更全面,这对于保障城市居民的健康需求至关重要。
四、管理和运营3.1 管理体系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的建设评判标准中,管理体系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优秀的管理体系可以保障医疗服务的持续、稳定运行,避免出现因管理不善而影响医疗服务水平的问题。
3.2 运营效率另外,运营效率也是一个重要的评判标准。
高效的运营体系可以保障医疗资源的充分利用,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五、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的建设评判标准需要兼顾医疗资源整合、医疗服务水平、管理和运营等多个方面。
只有在各个方面都达到一定标准的前提下,才能够真正为城市居民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1
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
评判标准(试行)
选项说明:
A.有明确的制度安排且已经组织实施;
B.有明确的制度安排但仍在筹备,尚未实施;
C.没有制度安排。
指标说明:
1.党委政府主导。
一是建立由县级党委政府牵头,机构编制、发展改革、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卫生健康、医保等部门及县域医共体成员单位等利益相关方代表参与的县域医共体管理委员会,管理委员会的日常工作机构设在县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
二是县域医共体管理委员会的职能包括:根据区域内医疗卫生资源结构与布局,有序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落实政府办医责任,保障财政投入,切实维护和保障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的公益性;协调各部门权责,落实“三医联动”等。
三是县域医共体管理委员会决策医共体的规划建设、投入保障、人事安排和考核监管等重大事项,如制订医共体领导班子成员选拔、任免原则和程序,明确医共体内统筹使用资产的核算、调配、使用规则等。
四是明确县域医共体管理委员会决策流程和机制,建立定期会商制度。
2.医共体决策权限。
一是制定清晰合理的县域医共体治理架构,明确县域医共体与其他医联体,以及区域内其他医疗卫生机构的关系。
二是建立县域医共体牵头单位与各成员单位共同参与、定期协商的议事决策制度和工作章程,明确权责清单,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
三是明确县域医共体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具体管理权限,如对乡镇卫生院院长的绩效考核及任命提名权。
3.医共体有效考核。
一是建立完善绩效考核制度,评估主体应该是代表党委政府的县域医共体管理委员会。
二是考核指标以结果为导向,至少包括有序就医格局基本形成、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医疗卫生资源有效利用、医保基金使用效能提升4个方面。
在贫困地区应当将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作为评估重点。
三是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每年组织对县域医共体承担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开展综合绩效评价,并指导县域医共体完善内部基本公共卫生服
务绩效评价机制,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拨付和绩效分配方面充分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
四是强化结果应用,评估结果与县域医共体医保支付、医院等级评审、评优评先、绩效工资总量核定等挂钩。
4.人员统筹管理。
一是县域医共体内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编制分别核定,探索由医共体统筹使用。
二是县域医共体内人员实行岗位管理,按照“按需设岗、竞聘上岗、以岗定薪”的原则,统一岗位设置,加强聘用管理。
三是充分落实县域医共体在人员招聘、内设机构、岗位设置、中层干部聘任、内部绩效考核、收入分配、职称聘任等方面的自主权。
四是县域医共体要优先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用人需要,适当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高级专业技术岗位比例。
5.财务统一管理。
一是县域医共体内实行财务统一管理,成员单位集中核算。
二是县域医共体内明确资产的调剂、调拨和共享共用机制,大型医疗设备的计量、记录和列报,以及收入确认、成本分担和医保结算等由牵头医院统一负责。
三是县域医共体成员单位财务应当单独设账,便于管理和财务审计。
四是持续完善县域医共体预算管理、内审管理等制度,自觉接受审计监督。
五是医保经办机构对县域医共体医保基金使用进行绩效考核。
6.药品统一管理。
一是县域医共体内实行药品耗材统一管理,统一用药目录、统一采购配送、统一支付货款。
二是有条件的地区,要打破县域内不同医共体之间的区别,探索县域内药品耗材的统一管理和采购配送等。
7.患者有序转诊。
一是县域医共体成员单位在规章制度、技术规范、人员培训、质量控制、绩效考核等方面执行统一标准。
二是制
定基层常见病、多发病防治指南,明确县域医共体内县、乡两级疾病诊疗目录,建立完善医共体内部、医共体之间和县域向外转诊管理办法。
三是加强医疗质量监管,将传统的对单一医疗卫生机构的监管转变为对县域医共体的监管,牵头医院承担医共体成员单位的医疗质量监管,逐步实现县域医共体内医疗质量的同质化。
8.信息互联互通。
一是按照《全国医院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全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开展信息化建设,加快医疗卫生机构之间信息互联互通,实现对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财政管理、人事管理和绩效管理等技术支撑。
二是依托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推进医疗卫生信息共享,提升医疗卫生机构协同服务水平和政府监管水平。
三是发展远程医疗服务,以县级医院为纽带,向下辐射有条件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向上与城市三级医院远程医疗系统对接。
9.促进医防融合。
一是县域医共体明确专门部门或科室,负责公共卫生事务管理及指导,落实医共体内公共卫生任务,做好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
二是县域医共体牵头医院发挥服务引领的作用,做实、做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三是加强临床医生公共卫生知识培训考核,引导临床医生自觉参与公共卫生工作,把预防为主落实到医疗服务中。
四是充分发挥县域医共体牵头医院临床专科规范诊疗、疾病诊断等技术优势,为区域内公共卫生服务提供技术支撑。
10.收入统一管理。
一是根据县域医共体建设发展需要,依据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助政策,原渠道足额安排对医共体成员单位财政补助资金。
二是县域医共体实行医疗收入统一管理、成员单位单独核算制度。
三是探索实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按县域
医共体常住人口总额预算,由医共体按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财社〔2019〕113号)统筹管理和使用,年初预拨部分工作经费,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发放。
非县域医共体成员单位的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可以购买服务形式支出。
11.医保管理改革。
一是加强和完善县域医共体“三医”联动制度设计。
二是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制定适合县域医共体医疗服务特点的支付方式,探索对县域医共体实行总额付费,加强监督考核,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
县域医共体按照点数法等方式合理使用医保基金。
三是鼓励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有升有降的原则,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逐步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
四是加强医保支付、医疗控费和财政投入等政策衔接,确保县域医共体良性运行、医保基金可承受、群众负担不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