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设问 引导探究——《观察物体》案例评析
《观察物体》案例与反思
《观察物体》案例与反思案例:小学数学北师大教材,三年级上册,《观察物体》一课教学片段。
一、创设情境复习学过的观察物体的知识1、出示课件,让学生仔细看图,说说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再拿出自己的玩具小汽车,从不同角度观察,你会发现什么?生:从上下左右前后观察小汽车,发现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小汽车,看到的形状都是不同的,并说出自己的发现。
2、肯定学生的回答,并用一句话进行总结,同一物体从不同角度看有不同的形状。
生举出生活中发现的类似现象。
二、引导学生搭建立体图形1、拿出准备好的立体图形,并讲解本课的主要内容:这节课我们要用这些正方体搭建不同的立体图形。
学生拿出正方体积木,积极动手进行搭建。
2、给学生示范书中的搭建过程,边操作边讲解。
认真观察老师的搭建过程,发现问题可及时提问。
3、同学们明白了吗?现在大家来分组做练习,一名同学说要求,另一名同学搭建。
学生认真配合,听清要求的内容,争取搭建出正确的立体图形。
4、对搭建有困难的同学进行指导,搭好的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
学生多多进行练习,搭出几种不同的立体图形,做到搭得又快又准确。
三、引导学生观察搭建好的立体图形1、引导学生观察刚感刚刚搭建好的立体图形,(生认真观察搭建好的图形)师提问:应该怎样观察呢?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如正面上面等。
2、学生在组内观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仔细的观察,可以互相说说观察到的不同形状。
3、师提问:通过刚才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实事求是地回答,鼓励个性化语言。
反思: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本节课充分实现了教学目标,能够按要求搭建立体图形;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立体会用上下左右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通过搭建立体图形,建立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自己动手搭建出立体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
通过观察来发现问题,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来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能够按要求搭建立体图形;通过搭建立体图形,建立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
《观察物体》教学实录与评析
《观察物体》教学实录与评析贵州省龙里县董下小学王丹邮编:551200教学内容:西师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38—39页。
教学目的:1、知道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到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2、通过学生活动,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的物体。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学习、互动。
教学准备:4个小正方块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师:小朋友,你们每天在上课的时候与老师问好时,看到了老师的什么?生:我看到老师的头发、耳朵、鼻子。
生:我看到老师的眼睛、嘴巴、耳朵、手。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现在老师请几个小朋友上台来做游戏好吗?4名学生上台,按老师的要求站立。
(一名学生站正中,另三名学生分别站在该生的前面、后面、及左侧)让三名学生分别说说看到中间这名学生的哪一部分?师讲解并板书:正面、侧面、后面[分析: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从师生日常接触入手,同时以游戏作为课题引入,使学生感觉吸引、新颖有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立刻进入了学习的状态。
]二、观察实物、传授新知教学例4师:同学们,请打开书38页,让我们来认识课本中的几位小朋友。
师生共同观察:小红坐在丽丽的哪面?(前面)小明坐在丽丽的哪面?(后面)小军坐在丽丽的哪一面?(侧面)小红坐在丽丽的前面,她的画的应该是哪一张图?小明呢,小军呢?同桌相互检查是否有正确连线。
[分析:教师让同桌相互检查连线是否正确,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小组合作意识,但学生积极性不够,如能让几名学生仿照书上那样坐,亲身体验、观察,便于准确连线]。
(二)拓展延伸1、小组活动,以桌为单位,按老师的要求做:“请把文具盒放在桌子中间,把数学书放在文具盒的下面,把铅笔放在文具盒的右面。
”让同桌的两名学生分别说说看到文具盒的哪面?是否看到铅笔?2、师出示小方块(三个叠放,一个并排放)让学生集体观察,并指3名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并把观察到的形状试着画出来。
观察物体教学案例与评析
《观察物体》教学案例与评析执教:襄樊市第一实验小学杨智勇评析:襄樊市第一实验小学张鹏下、前后、左右等位置关系的知识后来学习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判断出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得到的形状,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点,如果就按目标设计教学,就会显得单调,学生也不会得到持续发展,也不符合“课标”精神。
于是杨老师精心、巧妙设计,创设有趣的教学情景,将课堂教学升华、拓展,推向高潮。
现撷取以下几个练习片断。
片断一:刚才同学们观察的都很仔细,可四位天线宝宝却遇到了一个小问题,你们愿意协助他们吗?生答:愿意。
四位天线宝宝分别看到的是下面的一幅图。
可他们忘了自己坐在什么位置观察,请你上来协助他们找到自己观察的位置好吗?师:谁愿意上来协助它们?找一位同学帮拉拉,找到拉拉观察的位置并坐下。
师:她找对了吗?那咱们给他鼓掌。
然后分别找三位同学上来帮其他三位天线宝宝找坐位,找对后,其他同学为他们鼓掌。
评:选择学生们百看不厌的动画片《天线宝宝》故事来创设情景,抓住了学生的兴奋点;让同学们来协助天线宝宝选位置,又抓住了学生好胜好强的特点;让学们们亲自上来坐一坐,又抓住了学生们“好动”的特点。
通过这个系列的巧妙设计,学生积极参与,情绪高昂,学生空间观点的建立也就水到渠成。
片断二:电脑显示笔记本电脑的背面,师说:请你猜一猜,这是什么物体?生略思考后,都积极举手。
生1:洗衣机。
生2:冰箱。
生3:笔记本电脑。
生4:化妆盒。
……学生积极举手,充分发言后,师说:这仅仅一个物体,可你们却猜了那么多,谁能想一个好方法,让我们知道它究竟是什么物体呢?学生思考后,有的学生和小组同学讨论。
生5:让我们看看它别的面。
生6:老师,你能把它转动一下吗?师说:好,就按同学们说的,把转动一下。
(电脑显示动画)现在请你说说这是什么物体?生7:镜子。
生8:化妆盒。
生9:笔记本电脑。
……师:意见还是不一致,怎么办?生:再转动一下(其余的学生都说对)。
电脑显示动画,转到正面时,有的学生就很高兴地说:笔记本电脑。
范文:《观察物体》教学案例与反思
《观察物体》教学案例与反思《观察物体》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后续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因此,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在学生初步学习观察物体知识基础上,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可大大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提高教学实效。
一、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激趣引题。
师:平时经常听到同学们背诵古诗,今天数学课上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一首古诗,(出示课件《题西林壁》),同学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谁来说一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表达了什么意思?(生说)师:同样是庐山,为什么一会“成岭”,一会又“成峰”?生:因为观察的角度不同。
(板书课题:观察物体)2.水到渠成,出示目标。
(课件出示,学生齐读)(1)知道站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知道一个位置最多能看到几个面;(2)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依纲自学,探究新知。
教学案例1:(1)自学指导1:认真看课本第38页,然后进行以下操作。
首先,小组议一议。
四人一组,拿出学具中的长方体,边观察边回答下列问题:①在你的位置观察,你看到了哪几个面?②你最多能看到它的几个面?分别是什么面?③你能看见所有面的位置吗?④注意:观察时,视线要垂直于物体的表面。
由此,通过观察长方体物体的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在任一位置,都不能同时看到所有的面。
在个人操作无法完成时,笔者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他们在组内冷静思考,理智分析。
)(板书:最多看到三个面。
正面,侧面,上面)(2)小组画一画。
从不同角度观察下面四个物体,把你从各个角度看到的形状画下来。
同一个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看到的形状怎么样?在这个环节中,笔者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画出同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平面图形。
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直接参与,在活动中产生思想,给予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空间,以动脑思想的机会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观察物体》教学案例与反思
《观察物体》教学案例与反思观察物体是小学自然科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通过观察物体,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下面是一节小学自然科学课《观察物体》的教学案例及反思。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物体的基本性质。
(2)能够观察物体并描述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特征。
(3)能够分辨物体的材质。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欲望。
(3)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的乐趣。
二、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教师出示一些不同的物体,如球、方块、铁环等,并让学生观察这些物体并形容它们的形态和颜色。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体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是否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为什么会这样。
2、讨论思考:学生被分成小组,每组选一件物体进行观察,完成观察表格。
观察表格应包括物体的名称、形状、大小、颜色、重量等方面。
学生要运用手、眼、口、耳等感官,得到尽可能多的信息。
然后,学生将自己的观察结果与同组的同学进行交流和比较,看看是否有遗漏或不同的地方。
3、展示结果:每组派代表,展示自己所选物体的观察结果,并让全班同学参观,并通过交流、对比和讨论来进一步识别、分析和总结这些物体的性质和特点。
4、延伸探究:通过观察物体,学生对许多事物的本质有了更好的理解。
教师可以设计延伸探究的活动,如要求学生把木、铁钉、废铝片等材料分类,或讨论同一物体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等。
三、教学反思:1、根据观察结果调整教学策略。
通过观察物体,发现学生对某些特征的观察能力还不够敏锐,教师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多维度、多感官地观察物体。
2、注重学生的交流和合作。
学生在观察和总结物体特性的过程中,通过小组合作和全班交流,能够相互促进、相互学习,提高合作和交流能力。
3、强调延伸探究。
观察物体只是导入科学探究的一种形式,教师应通过观察、分类、比较等方式,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事物本质和规律。
《观察物体》教案与评析
《观察物体》教案与评析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培养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 使学生掌握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
2. 观察物体时的注意事项。
3. 观察物体在各领域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观察物体在各领域的应用。
2. 教学难点:观察物体时的注意事项,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掌握观察物体的方法。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关注物体,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教师简要介绍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3. 案例分析:教师呈现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掌握观察物体的方法。
4.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观察物体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6.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所学。
8. 课后反思:教师和学生共同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提出改进措施。
9. 家校沟通:教师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观察物体表现,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10. 教学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观察物体能力进行评价,为学生提供反馈。
教案评析:本教案以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讨论法为主线,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教学过程清晰,环节紧凑,既有理论讲解,又有实践操作,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
本教案还关注家校沟通和教学评价,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指导与反馈。
总体来说,本教案设计合理,符合教学实际需求。
六、教学评价设计1. 学生自评: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自己在观察物体方面的进步。
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给出在观察物体实践中的优点和不足。
3.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实践操作,全面评价学生的观察物体能力。
小学数学《观察物体》评课稿(通用6篇)
小学数学《观察物体》评课稿(通用6篇)小学数学《观察物体》评课稿篇1吴老师执教的《观察物体》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三年级上册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会了从前、后、左、右等不同位置观察日常生活场景和一些简单的物体后进行教学的。
本课主要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比较,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知道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知道从一个角度观察长方体形状的物体,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会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由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
如果仅仅是按照目标教学,就会显得单调,学生也不会得到持续的发展,也不符合“课标”精神。
于是吴老师巧妙的设计,精心创设有趣的教学情景,将课堂升华、拓展,推向高潮。
一、创“疑”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陶行知先生说过:“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把数学问题转化成潜在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感受数学的存在,发现数学问题,激发学习兴趣,体会数学就在身边。
吴老师出示了包装盒的一个面,让孩子猜猜看到的是什么,接着又出示包装盒的两个面,有的学生还是没有猜出到底是什么,在学生的兴趣提得很高的时候,出示三个面(答案揭晓)。
这样的设计不但激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的欲望,还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将学生置于认知的最近发展区,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二、布“动”境,让学生在动中学,在合作交流中学习,发挥主体作用自学-交流-应用这样的教学模式,在吴老师的课堂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新授课伊始吴老师明确的提出自学提纲,让学生带着指向性的自学,有效的提高了自学效果。
叶圣陶先生倡导的“六大解放”,让学生在开放的课堂中学习新知,新课程也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为了让学生动起来,在动的过程中学习数学,在动的过程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吴老师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课桌上的长方体,并通过动态方式呈现最多能看到长方体的几个面,从而跟学生一起总结出结论。
二年级《观察物体》评课稿6篇
二年级《观察物体》评课稿6篇二年级《观察物体》评课稿6篇二年级《观察物体》评课稿1朱老师的《观察物体》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的一个独立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已掌握了上下、前后、左右等位置关系的知识后来学习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判断出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得到的形状,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如果就按目标设计教学,就会显得单调,学生也不会得到持续发展,也不符合“课标”精神,所以本节课中朱老师精心、巧妙设计以观察“小熊”的方位,创设有趣的教学情景,将课堂教学升华、拓展,推向高潮。
经过多次的磨课和试课,评课如下:一、课堂教学中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素材,创设情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察。
本节课教学的一开始朱老师创设了一个有趣、生动的情境,从学生对熟悉的、感兴趣的内容入手。
从猜谜语出示后,再紧紧地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那么这节课也就成功了一大半。
所以朱老师选择了以小熊为素材,让学生观察不同方位的小熊,并说说自己所站的位置看到了什么;让学生感到很新奇,把他们的眼球一下子吸引了过来。
紧接着,以四人小组看看桌子上小象的物体,更加刺激了学生。
这时候学生的眼球会盯着小象。
不光是创设的情境抓住了孩子们好奇、好强、爱动手等心理特点,而且朱老师让学生用“我站在小象的,看到小象的。
”在语言上也提醒孩子,在观察物体时,要全面的观察,如有分辨不出左右时,用模仿小象的动作,来分辨。
今天课堂,朱老师的语言很淡定,例如:在揭示小熊玩具时,小朋友们看看老师手里这是什么?学生一致回答,是小熊。
直接进入主题,你们在小熊的哪里?老师在小熊的哪里?再后来请两位学生上台来分别站在小熊的左右两侧,出示课件,问,哪位同学看到的图与课件上的哪一副图是一致的,学生纷纷举起手,请几位学生分别说出谁站在小熊的哪一面。
这时,用小熊的的右手举着,左手放着,这样让孩子好分辨出左右面;最后,把小熊的两手都放下来,让学生分辨,这样会比较有难度,这时,学生必须要知道小熊的左右手的方位,否则就不知道你所占的是小熊的哪一面。
《观察物体》教案与评析
《观察物体》教案与评析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2. 使学生能够运用正确的观察方法,对物体进行全面的观察和分析。
3. 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
2. 观察物体时的注意事项。
3. 实际操作练习,运用观察物体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物体的一般方法和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观察物体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
2.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视觉、听觉资源。
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观察物体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谜语,引发学生对观察物体的兴趣。
2. 讲解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如全面观察、重点观察、比较观察等。
3. 讲解观察物体时的注意事项,如保持客观、避免主观臆断等。
4. 进行实际操作练习,让学生分组观察不同的物体,并运用所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6.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并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分析。
教案评析:本教案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教学内容丰富,既有理论讲解,又有实际操作练习,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观察物体的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合理,问题驱动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和实践操作法相结合,使课堂生动有趣。
本教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通过分组观察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
总体来说,本教案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值得借鉴。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问答、小组讨论和实际操作练习,评估学生在观察物体方面的掌握程度。
2. 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是否能运用正确的观察方法,以及是否能全面、客观地分析物体。
3. 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包括沟通、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讲座,分享实际工作中的观察物体经验,拓宽学生的视野。
“观察物体”教学案例与评析_
“观察物体”教学案例与评析_---------------------------------------教学目标:1.通过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物体的不同形状,初步体验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2.通过观察多种不同的物体,让学生体会观察物体的方法,会正确地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建立三维空间概念,体验方位知识,培养识图能力。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展空间想像能力,使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过程:一、设疑激趣,引入课题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喜欢)今天呀,老师就给大家讲讲“盲人摸象”的故事。
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一些盲人在街上走着,忽然远处传来一阵吆喝:“快来看呀!一头大象!”盲人们说:“大象?什么样的?走,摸摸去。
”一个盲人摸到大象的耳朵说:“唔,原来大象是把扇子。
”另一个盲人说:“怎么会是扇子呢?明明是根柱子嘛!”原来呀,他摸到了大象的腿。
“它应该是堵墙。
”摸到象身子的盲人反驳起来。
摸到象鼻子的盲人也急了:“你们都错了,它应该是根管子。
”路旁的人大笑起来!师:为什么路旁的人在笑呢?生:笑他们都说错了。
生:笑他们把大象说成扇子、柱子和管子。
生:我认为他们都说错了,应该说大象的腿像柱子,大象的鼻子像管子,大象的身子像堵墙。
师:这位同学说得真棒!盲人叔叔们只摸到了大象的一部分,而没有摸出整个大象,难怪路旁的人笑。
看来,要了解一个物体的全貌,除了摸,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观察)今天,我们就一块来学习“观察物体”。
(板书课题)[评析:由于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以无意注意占优势,因此教师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盲人摸象”的童话故事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一下子就把学生们带到了初步感知局部与整体的场景中。
观察物体教学案例与评析
观察物体教学案例与评析第一篇:观察物体教学案例与评析《观察物体》教学案例与评析巧妙设计让学生在有趣的情景中学习、发展——《观察物体》教学案例与评析执教:襄樊市第一实验小学杨智勇评析:襄樊市第一实验小学张鹏《观察物体》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的一个独立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已掌握了上下、前后、左右等位置关系的知识后来学习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判断出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得到的形状,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如果就按目标设计教学,就会显得单调,学生也不会得到持续发展,也不符合“课标”精神。
于是杨老师精心、巧妙设计,创设有趣的教学情景,将课堂教学升华、拓展,推向高潮。
现撷取以下几个练习片断。
片断一:刚才同学们观察的都很仔细,可四位天线宝宝却遇到了一个小问题,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生答:愿意。
四位天线宝宝分别看到的是下面的一幅图。
可他们忘了自己坐在什么位置观察,请你上来帮助他们找到自己观察的位置好吗?教师把机器狗实物放在桌子上面。
师:谁愿意上来帮助它们?找一位同学帮拉拉,找到拉拉观察的位置并坐下。
师:她找对了吗?那咱们给他鼓掌。
然后分别找三位同学上来帮其他三位天线宝宝找坐位,找对后,其他同学为他们鼓掌。
评:选择学生们百看不厌的动画片《天线宝宝》故事来创设情景,抓住了学生的兴奋点;让同学们来帮助天线宝宝选位置,又抓住了学生好胜好强的特点;让学们们亲自上来坐一坐,又抓住了学生们“好动”的特点。
通过这一系列的巧妙设计,学生积极参与,情绪高昂,学生空间观念的建立也就水到渠成。
片断二:电脑显示笔记本电脑的背面,师说:请你猜一猜,这是什么物体?生略思考后,都积极举手。
生1:洗衣机。
生2:冰箱。
生3:笔记本电脑。
生4:化妆盒。
……学生积极举手,充分发言后,师说:这只是一个物体,可你们却猜了那么多,谁能想一个好方法,让我们知道它究竟是什么物体呢?学生思考后,有的学生和小组同学讨论。
生5:让我们看看它别的面。
生6:老师,你能把它转动一下吗?师说:好,就按同学们说的,把转动一下。
《观察物体》教案与评析
《观察物体》教案与评析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2. 使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描述和解释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
2. 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的描述。
3. 实践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能够描述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2. 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
2. 利用实物模型和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3.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实物模型,引导学生关注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2. 讲解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如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描述物体形状、大小、位置等特征。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物观察,用语言描述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4.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观察物体的方法和描述物体位置关系的原则。
5. 布置作业: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案评析:本教案以问题驱动的方式进行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实际,有利于学生掌握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和描述物体位置关系的原则。
采用实物模型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助于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组织小组讨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
总体来说,本教案设计合理,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小组讨论参与度来评价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2. 评价学生对物体之间位置关系描述的准确性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收集学生总结观察物体方法和描述位置关系原则的书面材料,以评价学生的理解程度。
七、教学反馈:1. 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情况,及时给予反馈,指出学生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与评析(通用2篇)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与评析(通用2篇)“观察物体”与评析篇1指导:安徽省芜湖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车文胜执教:安徽省芜湖市利民路小学刘正荣点评:安徽省芜湖市马塘区教育局教研室李宗兰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7页。
教学目标:1.正确辨别从不同位置(正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3.借助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同伴合作意识。
4.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5.帮助学生树立从小仔细观察事物,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6.对学生进行保护珍稀动物、关心集体的情感教育。
教学重点: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感受到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辨认从不同侧面(左侧面、右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学准备:自己制作的、玩具恐龙5只、雕塑照片20张,数码照相机一台。
学生8人一组围桌而坐。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感知1.从实际切入。
激趣:小朋友们,你们照过相吗?哪位同学给别人照过相?老师今天带来了一台照相机,谁想给大家拍照呢?(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拍照。
)谈话:你可真像个小摄影师!同学们想不想看看他拍的怎么样!(教师操作、屏幕出示刚才在不同位置拍摄的照片。
)提问:大家觉得拍的怎么样?你最喜欢哪一张?这张他是站在什么地方拍的?拍的是这位同学的哪一面呢?(学生讨论、回答,课件点击,对应的照片放大。
)生1:我最喜欢正面的,站在她的前面,拍的是她的正面。
生2:我最喜欢侧面的,站在她的旁边,拍的是她的正面。
2.导入新课。
讲述:同学们说的真不错,要想拍出好照片,就要仔细观察物体,找到最佳位置才行。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观察物体。
(出示课题)[设计说明: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拍照活动巧妙引入,新颖有趣,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立刻进入了学习的状态,让学生初步感知新知。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1.构建新知。
《观察物体》案例分析
《观察物体》案例分析《观察物体》案例分析一、主题与背景(一)教学内容12月16日我上了一节公开课是三年级上册《观察物体》,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从物体的前、后、左、右等不同位置观察日常生活场景和一些简单的物体,初步掌握了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
在教学中我为学生提供具体的、真实的情境及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与空间,用三个小正方体来操作,使学生真正领悟知识,掌握知识,拥有知识。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实际观察,比较,初步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并体会站在不同位置观察长方体或正方体形状的物体,最多只能同时看到三个面。
2、使学生在观察辨认、想象等活动中,发展数学思考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观察物体的兴趣,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探究学习的情感和态度。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教学难点:使学生体会站在不同位置观察长方体或正方体形状的物体,最多只能同时看到三个面。
二、情景过程(一)复习引入通过导学稿让学生复习从物体的前、后、左、右等不同位置观察日常生活场景和一些简单的物体。
从而揭示课题。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是否有好的开头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
我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并对新的知识进行猜测和探索。
通过教学的导入,明确了教学的目标,确定了研究方向,这时再引导学生学习就事半功倍了)(二)教学新课1、让学生从不同位置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想一想:从不同位置观察,最多能看到几个面,最少能看到几个面?(抛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2、实验操作让学生小组合作从不同位置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
学生思考,交流讨论,操作教具。
教师实际演示,使学生清楚的认识到:从不同位置观察,最多能看到三个面,最少能看到一个面?(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难点,因此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让学生用实验、观察、讨论、小组合作等方法,自主的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
小学数学典型案例与评析:观察物体
典型案例与评析:观察物体(一)南宁市星湖小学谭丽香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并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地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使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材分析教学重点: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教学难点: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教具准备:学具卡,照片、数码照相机、玩具布狗、茶壶、开口纸盒等。
学具准备:布置学生带照相机。
课前准备1、准备图片或照片:生活中经常能看到的图片和生活照片,教室的前后照片,茶壶四个角度的照片。
2、准备实物: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
(玩具布狗、茶壶等)3、教室准备:将桌子分组拼成方形,每个方形组桌四周各安排一个座位,每组的桌子上先摆好茶壶,再摆上纸盒、玩具布狗。
4、学生准备:课前把学生分成4人一组,并选举一人做组长。
每人带一台装好胶卷的照相机。
鼓励有数码照相机的带数码照相机。
教学过程一、拍照片引入新课,教学例一1、大家都喜欢拍照片吗?2、老师课前拍了两张照片,请大家看一看。
出示教室的前后两张照片,让大家观察。
第一张:教室的后面(在教室前面拍的)第二张:教室的前面(在教室后面拍的)首先:哪一张是教室前面的照片?哪一张是教室后面的照片?其次:哪一张是在教室前面拍的?哪一张是在教室后面拍的?你是怎么知道的?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二、大家拍照片,教学例二激发情感:想自己拍吗?我们来一个摄影活动好不好?:引导学生活动,每个小组长把玩具布狗摆好,然后大家作为摄影师,摄影师按照自己坐的方向给玩具布狗拍照片。
(拍摄指导,开始拍照片。
)拍摄交流:交流拍摄照片的感受与想法。
请几位同学说一说是怎么拍的?自己拍的玩具布狗照片大概会是个什么样子?作品展示:将刚刚用数码照相机拍摄的四张照片按顺序展示出来。
请其它小组的同学猜一猜这是谁拍摄的照片?为什么是某个同学拍的?请你说一说理由。
有效设问引导探究——《观察物体》案例评析
有效设问引导探究——《观察物体》案例评析
胡治国; 张耘
【期刊名称】《《广西教育A(小教版)》》
【年(卷),期】2010(000)005
【摘要】教学内容小学数学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P38《观察物体》。
教学重点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总页数】2页(P45-46)
【作者】胡治国; 张耘
【作者单位】桂林市乐群小学; 桂林市矮山塘小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2
【相关文献】
1.物体的色彩哪里来——我是如何引导学生探究光与色彩关系的 [J], 陈万民
2.有效设问引导探究——《观察物体》案例评析 [J], 胡治国;张耘
3.激发自主探究培养思维能力\r——人教版小学数学观察物体(三)案例分析 [J], 冯伟富
4.小学数学课堂同伴互助学习模式实践探究
——以"观察物体"教学为例 [J], 谢秀莲
5.吸纳不同教材精华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教学探索 [J], 卞航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学习科学与技术观察物体案例分析
《观察物体》案例分析在《观察物体》这门课中,教师首先进行了情景导入,让同学们观察物体,并且在讲台上通过实物讲述和描绘在相同和不同面能看到什么形状,使得学生能够更好的融入这门课程。
之后,教师通过PPT展示不同的形状,并让学生通过进行动手实践,摆出这个形状并观察不同面观察能得出的不同形状,在学生回答后展示出正确答案,给与学生反馈。
在这之后,教师进一步加深了题目的难度,从连线到画图,并且在后面的教学中让学生根据每个面不同的形状通过正方体摆出原来的物体形状,教师在一旁辅助。
最后,教师通过出题让学生观察需要多少正方体才能摆出一个图形,怎样进行变换,根据方法的不同和正确与否给与学生指导。
在整个案例中,教师准备了丰富的教学课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PPT、正方体等辅助手段搭建脚手架,给学生构建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由浅到深,由易到难,从简单的观察每个面的形状到根据面摆出物体,符合学习规律。
同时,教师也将学习内容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形成属于自己的理解。
在教学上,更多的是教师引导学习,以学生为主体,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学习,在每次教师引导提问后都会给与反馈,再进一步深入讲解。
同时,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中多以小组为形式让学生进行自主讨论,思考,通过不断的练习来习得和巩固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教学中师生互动较为频繁,大多是以学生动手实践、教师引导反馈的形式进行,在过程中不断给与学生反馈,有助于形成性评价的实现。
但也略有不足,在最后的案例中展示的并非学生的作品,不利于学生的知识巩固和课堂效果的实现。
在过程中某些内容略显单调和重复,可以结合一些丰富多彩的案例进行相关的讲解,使得课堂更加的生动活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 效 设 问 引 导 探 究
《 观察物体》 案例评 析
口 执教: 桂林 市乐群 小学 胡治国 张 耘 口 评析: 桂林市矮山塘 小学 教学 内容
右 分别 写“ 、 、 三个 字 ) 爱 祖 国” 他们 看 了
一
长方体 , 一次最多能看见物体的几个 面?
鼓励学生大胆猜想 , 勇于验证 , 在学 生的验证 中得出“ 一个长方体从不 同的角 度看 , 次最 多能看到 3个面” 一 的正确结
B同学是从右上方观察小 药箱的 ; C同学的观察是不可能的。
问题一 :当两个 立体 图形放在一起 时 ,如 下图 )想 一想 我们 从三 题独立思考在书上完成 。)
激发、 调动 了他们 的学习兴趣 , 也是本 节 数 学课 所要 引领 学生亲身体会的 学习 目
【 点评 : 让学生带着 问题 思考 、 究, 探
使 学生拥有学 习的主动权 。充分利 用 C 同学这一错 误资源 ,向学生提供 了一 个
能正确辨认从上面 、 正面 、 右 ) 左( 面 观察到的两个物体的形状 和位置关 系。
教 学 过 程
一
字, 另一个面上写有 “ 字。 爱” C: 我也 看 到 了两个 面 ,一 个 面是
论。
小学数学新课标人 教版 五年级上册 P 8 观察物体》 3《 。
教 学 重点
眼后分别各说 了一句话 : ( 课件演示)
在实 际的观察 活动 中,让学 生认 识
到从 不同的方 向观察物体 ,所看 到的形
状 是不 同 的 。 教 学 难 点 A: 看 到 了 一个 面 上 是 “ ” 。 我 +字 B 我 看 到 了 两 个 面 ,一 个 面 有 “ ” : +
不可能的?
回 园 圃
问题二 : 一摆 、 一想 , 有什 么 摆 想 你
发现?
因为观察物体 时无 法一眼看见 同一
物体两个相对的面。 问题 二 : 想一想 、 猜一 猜 , 察一个 观
个药 箱 , 出示药箱 : ( 上面是 “ ” 左 中 +,
把握概念 本质设计教 学提 问
《 中位数和众数》 两次教 学的比较 与思考
口 桂林 市秀峰 区教研 室 桂 华 的跳绳水平高 , 怎么办?
中位数与众数是统计与概率 中新增
的教学 内容 ,在 日常听课 中发现许 多教
片段 一 : 为什 么学 习 中位 数 与 众 数
【 原教学】
小王看到一则招聘广告 :
“ 地 超 市 工 作 人 员 月 平 均 工 资 大
分别是从什么方 向观察药箱后说的话吗? 要求学生 : 1独立思考 , . 想一想 。 2 把 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 流。 . ( 给每个小组提供学 具 :小药箱 , 方 便 学 生交 流 ,促 进 生生 之 间 的互 教 互
学 。)
照片 , 看看 , 能猜得 出是什 么东西 吗? 你 ( 件分别 提供从侧 面 、 面 、 面拍 的 课 正 上
1根据 统计跳 绳的个数 ,算 出平均 .
数 ( 舍 五 入 ) 四 。
师往往把教学重点放在它们 的定义 和求 法上 ,而对其在统计学上 的意义 和作用
很少提及。因此 , 常常 出现学生学习后会 说什么是 中位数与众数 ;会求 中位数 与 众数 ,却不 能很好根 据生活实际选择和
五(1) 班平 均数 1 1 ; ( 班 0 个 五 2)
平均数 10个 。 0
10 元 , 招工作人 员, 00 现 有意者请 面谈 ! ”
( 表 1 见 )
结论 : ( ) 五 1班水平高 。 2. 面是 两组的跳 绳成绩情 况( 下 见
深入探 究的情境 ,并通过教师巧妙的 追
问, 最终使学生真正得 出了“ 一个长方体 从 不同的角度 看 ,一次最 多能看到 3个
面 ” 正 确 结 论 , 实 现 了错 误 的 纠 正 和 的
“ 字, 爱” 另一个 面是 “ 字 。 国”
D: 我看到 了三个 面 , 中有 两个 面 其 上分别是 “ ” 国” 祖 “ 两字 , 另一个面是 “ ” +
小结 : 看来 同一个 物体 , 不同的方 从 向观察 , 所看 到的结果 就不一样 , 我们 以
前学过可以从哪几个方 向观察物体?( 板
3 把 你思 考 的或 在 同伴 中听到 的 、 . 学到 的跟全班 同学说一说。
在学 生 的 汇报 中得 出结 论 :
I f I
— —
一 ,
——一 J
书: 正面 、 面、 上 侧面。)
揭示课题 : 观察物体 。
( 猜想后用 电简光 源照射验证 : 正方
形 。) 探究活动三 :
【 点评 : 用学生喜欢的“ 一猜” 应 猜 游
戏 导入 , 成 功 地 吸 引住 学 生 的 注 意 力 , 既
A同学是从 正上 方观察小药箱 的;
标 — — 体 会 “ 不 同 角 度 看 同一 物 体 , 从 会
D 同学 是 从 左斜 上方 观 察 小 药 箱
的。
有 不同的观察结果” 。】
二、 观察 实践 、 究新知 探 探究活 动二 : 观察药箱 昨天 我请 A、 C D四位 同学观察 B、 、
一
教师追 问 :为什 么 C同学的观察是
字。
、
创设情境 、 激趣 引入
探究活动一: 猜一猜
问题 一 :最 近 老 师 从 网上 买 了 一 样
认识 的提升 ,促成 了学生空间观念的建
立, 提升 了学生探究 实践的能力。】
试 一试 :
东西 ,我从 不同的方向给这个东 西拍 了
问题一 : 真阅读 , 认 你能判断 出他们
照片让学生猜测 , 学生猜测结果不同 。)
1想一想 、 . 猜一猜 。下 图从正 面 、 上
面、 侧面观察到的形状分别是什么图形 ?
问题二 : 同一个 物体的照片 , 为什么
大家猜 出的答案都不尽相 同呢?
。日
2 如果圆柱体降 低一 定高度 ( . 如下
图 )想一想从正 面看会看到什么图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