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_《铝、铝合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铝铝合金》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 知识目标:
①了解铝的物理性质和用途;②掌握铝的化学性质;③掌握铝的特性。

2.能力目标:
通过对铝的性质的实验探究,锻炼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了解铝制品相关知识,体验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理解“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学科主旨思想,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3.情感目标:
亲身感受“化学反应造福人类” ;学会辩证分析问题;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科学探究的热情,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铝与碱的反应;铝热反应。

三、【教学方法】
讲授教学法、演示法、自主讨论法、问题探究教学法、小组合作实验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铝合金
盘点收获
才艺大比拼反应的条件是什么?6、此反应是
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7、此反
应属于什么反应类型?8、铝和氧
化镁是否反应?9、铝热反应的用
途?
试写出Al与V2O5、Cr2O3反应
的化学方式。

【讲述】除此之外,铝及铝的合
金还有很多其它的应用。

观看鸟
巢图片
引导学生对本节进行小结,从知
识线、方法线和学科思想线进行
总结。

Al在高温下表现出强还原性,把
某些金属从氧化物中置换出来。

3V2O5 + 10Al = 5Al2O3 + 6V
Cr2O3 + 2Al = Al2O3 + 2Cr
合金的定义,合金的特点及应
学生思考,并回答本节课学习了
铝与非金属、酸、盐、金属氧化
物、、碱溶液的反应,应用了探
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模型分类观:
类别决定性质,氧化还原观:价
态决定性质。

我们要学好化学,
肩负起民族的责任。

1.除去铁粉中混有的少量铝粉,
可选用下列溶液中( )
A. 盐酸
B. 稀硝酸
C. 硫酸铜溶液
D.氢氧化钠溶液
2.
3、相同条件下,等质量的铝分别
与足量硫酸溶液、烧碱溶液反应
产生氢气的体积之比为()
A.1︰l B.2︰l
C.3︰1 D.1︰3
4.下列物质不能与铝发生铝热反
应的是()
A. Fe3O4
B. MgO
C. MnO2
D. CuO
5.在加入铝粉能放出H2的溶液
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K+、Na+、CO32-、SO42-
B.NH4+、Na+、Cl-、NO3-
C.K+、Na+、Cl-、SO42-
化学核心素养:宏观辨
识与微观探析
迁移应用
通过自主学习,使学生
的分析归纳的能力得到
提高,培养他们的主体
意识。

通过梳理知识,理解“结
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
用途”的学科主旨思想。

针对练习,检验本节所
学知识掌握情况。

学情分析
学习对象:高一学生。

知能储备:学生对铝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学习了研究物质的一般程序和方法,有一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基础;对化学实验有很大的探知欲,对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充满好奇,
并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

认知方式:学习化学时间较短,程度较浅对物质性质的认识主要停留在宏观表象阶段;初步从微观结构认知物质性质。

学习方式:主要是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不利于学习的兴趣性和积极性;新课程理念倡导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实验探究和创新精神的化学核心素养。

效果分析
1.注重各个环节的衔接过渡,知识点、问题的衔接处理上较为流畅。

2.重视把课堂交给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讨论得出结论,使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探究。

铝与硫酸铜溶液、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比较温和,设计成学生探究实验,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验。

3.教学过程师生关系比较和谐,一堂课是在快乐中度过的。

“才艺大比拼”知识检验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4.渗透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领略实验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学好化学、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难点突破的过程中,主要采取了以下方法:
1.铝热反应现象剧烈,会对教室的公共设施可能会造成损坏,课前录制的微课程《铝热反应》,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便于课堂演示,让学生产生视觉冲击,形成直观印象。

2.铝与碱溶液的反应这个教学难点的突破,采用的是设计具有难度梯度的问题,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快乐学习。

教材分析
《铝及铝合金》选自高一化学鲁科版第四章第二节第一课时内容,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而且铝及铝合金是当今社会使用非常广泛的金属材料,是安排在学习了非金属氯、溴、碘和金属钠、镁的性质之后,这样的安排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不仅使学生了解钠、镁、铝的金属活动性的差异,也为后面元素周期律的学习奠定基础。

本节课重点介绍铝的性质,指导着它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更加强调了应用,涉及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更好的体现了STS思想。

评测练习
1.除去铁粉中混有的少量铝粉,可选用下列溶液中( )
A. 盐酸
B. 稀硝酸
C. 硫酸铜溶液
D.氢氧化钠溶液
2.
3、相同条件下,等质量的铝分别与足量硫酸溶液、烧碱溶液反应产生氢气的体积之比为()
A.1︰l B.2︰l
C.3︰1 D.1︰3
4.下列物质不能与铝发生铝热反应的是()
A. Fe3O4
B. MgO
C. MnO2
D. CuO
5.在加入铝粉能放出H2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K+、Na+、CO32-、SO42-
B.NH4+、Na+、Cl-、NO3-
C.K+、Na+、Cl-、SO42-
D.K+、HCO3-、Cl-、SO42-
课后反思
本节课教学思路清晰,线索连贯,能够准确的把握教学内容的逻辑结构,让学生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创新精神。

课堂尚有遗憾之处:
1.语言的精炼程度上要加强。

2.在教学中给予学生更足够的探究、交流空间。

课标分析
1. 知识目标:
①了解铝的物理性质和用途;②掌握铝的化学性质;③掌握铝的特性。

2.能力目标:
通过对铝的性质的实验探究,锻炼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了解铝制品相关知识,体验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理解“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学科主旨思想,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3.情感目标:
亲身感受“化学反应造福人类”;学会辩证分析问题;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科学探究的热情,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