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疆坎儿井保护利用工作2015213
浅谈坎儿井保护及利用对策
浅谈坎儿井保护及利用对策作者:翟喜凤来源:《西部论丛》2020年第04期摘要:本文对新疆坎儿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有关坎儿井保护及利用的有效措施,以此为相关人员实施坎儿井的保护利用做出有效参考。
关键词:坎儿井;保护措施;利用措施前言坎儿井是开发利用地下水的一种古老的水利工程,主要是用于截取地下水来进行农田灌溉和居民用水。
近些年随着社会各界人士对坎儿井的井水功能和价值关注度提升,坎儿井的合理保护和利用成为目前人们所关心的重点问题。
坎儿井不仅具备较高的生态价值、社会价值和人文历史价值,同时在今天的利用中也具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本文以吐鲁番地区为例,结合大量专家所提出的坎儿井保护对策,所给出的保护观点也有所不同,从生态、社会经济和人文历史价值方面加以考虑,需要重新对坎儿井的价值与影响进行分析与探讨,以此为坎儿井的保护与利用做出有效的参照。
一、坎儿井使用现状和保护重要性及存在的问题(一)吐鲁番地区坎儿井使用现状和保护重要性吐鲁番是中国极端干旱地区之一,年降水量只有16毫米,而蒸发量可达到3000毫米,可称得上是中国的“干极”,是坎儿井最实用的地区。
这里的人民根据地形、气候、土质等特点巧妙的创造了坎儿井这种灌输方式,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丰富水资源。
坎儿井是在地下暗渠输水,不受季节变化的影响,四季的水流不间断,并且不需要复杂的提水设备就可以将上游深埋几十米甚至上百米的地下水潜流,然后在下游部位引出地面,进行自流灌溉和生活用水。
另外,坎儿井巧妙的构造可以防止风沙淹没,具有防范水蒸气流失特点。
其次,坎儿井的使用较少受到人力、物力、财力及技术操作局限,使得农户可以广泛参与,从而保证了整个灌区效益得以永久发挥。
(二)坎儿井存在的问题随着近些年水利工程的修建,地下水过渡开采使得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水补给量也在逐年减少,导致坎儿井的水资源供给出现严重的问题,水量不断下降。
另外,一些工程的建设前期,没有对机井实施科学的规划与建设,导致机井与坎儿井之间出现争夺水资源的问题。
新疆地区坎儿井保护存在问题及利用对策
新疆地区坎儿井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利用对策摘要分析了新疆坎儿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利用对策,以期为坎儿井的保护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坎儿井;保护利用;现状;问题;对策;新疆地区中图分类号 tv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1-0235-02坎儿井是极端干旱地区引取地下潜流进行自流灌溉的一种特殊而又古老的水利工程。
近年来,坎儿井水功能和价值,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1-3]。
作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留下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坎儿井不仅具有极高的生态价值、社会经济价值、人文历史价值,且至今仍具有不可替代的实用价值。
坎儿井首先是古老的水利工程,其次是文物(部分),应区分看待二者的辩证关系。
坎儿井是古老的水利工程,无论从坎儿井的开凿年代、灌溉功能、工程特征、地质特征、生态贡献等角度看,均具备了水利工程特有的农田灌溉和人畜安全饮水的供水条件,符合水利工程内涵:对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进行控制、治理、调配、保护,开发利用,以达到除害兴利目的而修建工程。
从坎儿井作为文物保护的角度看,可以考虑将开凿年代久远的坎儿井作为文物加以保护,有水、无水均可;通过调查表明:多数坎儿井开凿的历史较短,如果全部按照文物进行保护显得理由不充足;再者采用现代钢筋水泥材料加固保护,则失去了坎儿井作为文物保护价值,也不尽符合文化遗产保护理念[4]。
坎儿井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留下不可多得的古老水利工程,有逾2 000年的发展历史,其作用已渗透到了坎儿井灌区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现象。
因此,抢救保护坎儿井已势在必行。
据统计,目前吐鲁番地区人畜饮水安全工程将坎儿井作为水源工程解决约5万人、10万头牲畜的用水问题,坎儿井控制灌溉面积达9 066.7 hm2,为当地农业生产、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发挥着重要作用。
因此,坎儿井被当地百姓称之为“吐鲁番的母亲河”、“生命之泉”,如果因为今天的短视让这份人类遗产消失殆尽,将愧对子孙后代。
新疆坎儿井水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研究
1 坎 儿 井概 述
坎 儿井是 新疆 勤劳智 慧的各 族 劳动人 民根据 当 地独特 的 自然地形 、 水文 地质条 件等 特点 , 在第 四纪 地层 中 自流引取 地 下 水 的一 项 古 老 水利 工 程 设施 。 坎 儿井 由人工 开挖 的竖井 、 有 一定 纵坡 的暗渠 、 具 地
r urm n f ep t tn aduiztno a zw t su e i t e oa aoa o yt e i e to t r e i ti i f r a r or s n h r nl l t nss m,oj t e d q e rh o co n la o ke er e c e g i ci l e b c vsa ei n p t tn m aue r pe n d d sn e eoo i s ut e r on a r ai rgtn t h i e , r e i e r ae rs t :aj t g t cnmc t c r,p m t g w t — v g i ao e nqs o co s s ee ui h r u o i es n r i i c u b i ig a rcnevtn c i ,b i i e sr i nm u tnu e os e ui rud a rep i tn ul n t o s ao ie d w e r i ts u d gnw r v l i ona osrg n ,rdc gg n w t xl ti , ln e oB e i i n o e oa o
关东海 张胜江 吾甫尔 ・ , , 努尔丁2
( . 疆 维 吾 尔 自治 区 水 利 水 电科 学 研 究 院 , 疆 乌 鲁 木 齐 1新 新 800 ) 300 80 4 ; . 疆 维 吾 尔 自治 区水 文 水 资 源局 , 疆 乌 鲁 木 齐 309 2 新 新
新疆坎儿井
新疆坎儿井2016级历史学类班222016313210045张佳坎儿井是荒漠中一种特殊的灌溉系统。
普遍在清朝时期出现于中国新疆吐鲁番地区。
曾经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
坎儿井是一种在新疆很受重视的开采利用地下水的生产技术形式。
而坎儿井这种技术适用于新疆吐鲁番地区也因为和当地各种因素十分契合。
首先是自然因素,新疆气候干旱缺水,但准格尔盆地和吐鲁番盆地地区却有着十分丰富的地下水。
而且这两个盆地深居内陆,是典型封闭式盆地。
被天山山脉阻隔。
也由于气候极为酷热,远离海洋高山环绕,加以盆地窄小低洼,潮湿气流难以侵入,降雨量很少,蒸发量极大,地面水资源十分缺乏。
但是盆地北面的天山水系,常年受冰雪融水补给和降雨补给,形成了许多山谷河流,这些河流流向盆地时经过许多戈壁砾石地带,径流水大多渗入地下,补给了地下水的径流。
又因盆地中部火焰山是背斜构造利于储水,而且地下多是泥质页岩,透水性差,就很好的阻隔了地下水的流失,所以大部分地区的地下潜水位都很高。
加上其他各种形式水的补给,所以地下水是很丰富的。
其次,从生产发展条件来看,吐鲁番盆地热量充足,冲积扇缘下绿洲肥美,气候炎热热量充足,远在古代汉唐时期就是欧亚交通要道,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不仅具有着农业经济上的重要意义,而且具有着政治军事上的重要意义。
而地面水源缺乏必然要求人们开发出更多的地下水源,才能保证农业生产发展和居民生活用水的要求。
通过千百年人们生产劳动实践和内外文化技术的交流,人们终于逐步地找到了一种开发利用地下水的最好形式--坎儿井。
坎儿井的形成有许多说法,我了解的坎儿井的形成原因中最为详细的是自创说。
劳动人民开始利用泉水灌溉,在挖掘和延伸泉水的过程中,发现能增加水量,愈长愈深形成明渠,明渠再深则土方过大,且冻结坍塌容易被沙淹没,所以又发展为钻洞延伸取水,形成最早廊道,将廊道延伸后出土运土又感困难,继而又产生出土的竖井,从而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最初的坎儿井。
新疆地区坎儿井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利用对策
程。 历史上主要分布在新疆的吐鲁番 、 哈密 、 木垒县 、 奇 台 县、 皮 山县 、 阿 图 什市 及库 车 县等 地 , 随着坎 儿 井 日趋消 亡 , 目前 主要 集 中分 布在 吐 鲁番 、 哈密 地 区 , 依然 是 当地 各族 人 民 发 展 农牧 业 生 产 和 人 畜安 全 饮 水 的主 要 水源 。 据新 疆 坎
工程 , 有逾 2 0 0 0年 的发 展历 史 , 其 作 的古 代水 利 工程 和 水 文化 遗产 。 工
程 的 主体 深 藏 地 下 , 叫做 暗 渠 , 总长超过 5 0 0 0 k m。 与 四 川 省 的都 江 堰 、 广西 的灵 渠 并 列被 誉 为 中 国古 代 三 大水 利 工
现 代 农业 科技
2 0 1 3年 第 1 l 期
农业 工程 学
新疆地 区坎儿井保护存在 的问题及利用对策
关东 海
( 新疆水 利水 电科学研究院 , 新疆乌鲁木齐 8 3 0 0 4 9 )
摘要
关键词
分析 了新 疆坎 儿 井的现 状及 存 在的 问题 , 并提 出利 用 对策 , 以期 为坎 儿 井的保 护利 用提 供参 考 。
以及 如 何 保 护坎 儿井 不 同观 点 , 从生态 、 社会经济 、 人 文 历
史价 值角 度 , 重新 对 坎 儿 井 自身所 承 载 的价 值 取 向 和 影 响 力进 行 探 讨 , 分析 论 证 坎 儿 井存 在 的 必要 性 和 保 护 利 用 的 可行 性 , 为坎 儿 井 的保护利 用提 供 参考 。
价值 。 坎 儿 井首 先 是 古 老 的水 利 工程 , 其 次 是 文物 ( 部分 ) ,
应 区分 看 待二 者 的辩 证关 系 。 坎 儿 井是 古老 的水 利 工程 , 无 论从 坎 儿 井 的开凿 年 代 、 灌溉 功 能 、 工 程特 征 、 地 质 特征 、 生 态 贡献 等 角度 看 。 均 具 备 了 水 利 工程 特 有 的农 田灌 溉 和 人 畜 安全 饮水 的供 水 条件 , 符合 水 利 工程 内涵 : 对 自然 界 的地 表 水和 地 下 水 进行 控 制 、 治理 、 调配 、 保护 , 开发 利 用 , 以 达 到 除 害兴 利 目的 而修 建 工程 。 从 坎 儿 井 作 为 文物 保 护 的 角 度看 。 可 以考 虑将 开凿 年 代 久远 的坎 儿 井 作为 文 物加 以 保 护, 有水 、 无水 均 可 ; 通 过 调查 表 明 : 多数 坎 儿井 开凿 的历 史 较短 , 如 果 全 部按 照 文物 进行 保护 显 得理 由不充 足 ; 再 者 采 用现 代 钢 筋 水 泥材 料 加 固保 护 , 则 失 去 了坎 儿 井 作 为 文物 保 护价 值 。 也不尽 符合 文化 遗 产保护 理念 1 4 1 。 坎 儿 井是 我 国 古代劳 动 人民 留下 不 可 多得 的 古老 水利
关于坎儿井保护维修的思考
关于坎儿井保护维修的思考
坎儿井历经岁月沧桑,闻名于世。
但随着城市发展日新月异,多个坎儿井发生了管理
问题,逐渐消失在人类的视野中。
人们在现代生活中不禁想知道:如何保护坎儿井,确保
它的完好无损,供大家享受着每一滴清新的“古老水”、每一片历史的景致?
首先,有必要引起更多的人的重视力量,通过宣传、教育等手段,让人们意识到井的
重要性和价值。
其次,各级政府部门应充分发挥主导、管理作用,对古井旅游景区管理有
明确的制度规定,体现公共利益,加强管理治理。
同时,注重保护古井资源,加大投资,
增强投入力度。
其次,通过法律依据,严格防止古井遭受破坏,尤其是部分公私合作,
为建设古井提供具体的限制措施,以保护古井的正常服务功能。
最后,可以利用国家及地
方的一些政府支持政策,对我国古井的保护维护工作给予支持,以建立长期有效的保护维
护机制。
总之,只有充分尊重历史文化,加强古井的管理和保护,坚持“保存古井、传承古井”的原则,在人类的共同努力下,才能延续古井的魅力,让每一座古井,成为灿烂的文化传承。
吐鲁番坎儿井价值分析及其保护措施
吐鲁番坎儿井价值分析及其保护措施摘要:阐述了吐鲁番坎儿井的价值,加强对坎儿井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对吐鲁番盆地的经济发展和绿洲的生态环境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提出了保护坎儿井的措施:1、认真落实相关政策法规;2、统筹规划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3、加强坎儿井的管理;4、建立坎儿井保护区。
关键词:坎儿井价值;保护措施坎儿井文化景观是在当地缺水干旱环境下诞生的独特的绿洲文化景观,体现了当地环境中保护和持续生物多样性的水资源利用的特殊技术,影响了当地的土地利用方式。
并且表现了当地社区生活的独特性,体现了人们与自然的精神联系。
它的存在,持续了当地环境下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联,保护了本地传统文化。
一、坎儿井价值分析1、遗产本体价值吐鲁番坎儿井地处干旱区域,这一农业灌溉系统历史悠久且仍在继续发挥效用,创新的解决了干旱地域供水的问题,创造了沿用至今的开凿、掏捞、维护等工艺,并对周边地域产生深远影响。
它是基于特殊的地理环境条件下运用自然、改造自然而产生的生态景观,是人类集体智慧的结晶。
坎儿井与当地独特的绿洲文化相生相伴,与当地的环境和谐共存,体现了当地人与自然的长期和谐关系,体现了当地各文化族群的认同建立和交流过程,其遗存体现了历史上和延续着的本地的农业和社区生活,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坎儿井及与之相关的文化遗产是本地重要的文化景观。
2、历史价值在坎儿井的发展过程中,吐鲁番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并作用于村落、农田和坎儿井的建设上,体现了本地的独特生活和进化过程。
坎儿井的几次大规模发展都与当地人口增长和农业、聚落发展直接相关。
坎儿井物质遗存是人口聚集增长、民族融合、地方发展的重要见证,与其密不可分的相关农业和聚落格局都是本地农业文化和人居文化不可分割的部分,是人类在自然中活动方式的延续和证明。
3、科学价值吐鲁番坎儿井与本地自然文化环境密切相关,体现了本地保护和持续生物多样性的水资源利用的特殊技术,也体现了本地人类聚居活动的方式,是世界坎儿井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绝妙的生命之泉新疆坎儿井
绝妙的生命之泉——新疆坎儿井新疆有一种特殊的凿井灌田方法,叫做坎儿井。
沿兰新铁路由甘肃进入新疆境内踏上哈密绿洲,在哈密市以西的铁路沿线,你会发现一行行南北向整齐排列、状如火山堆积物的土包,这便是勤劳的哈密人民开挖坎儿井所堆积的泥土、沙砾。
“坎儿”是井穴的意思,这是一种由地面渠道,地下渠道和涝坝三部分组成的灌溉系统。
是当地人民吸收内地“井渠法”创造的,它是把盆地丰富的地下潜流水,通过人工开凿的地下渠道,引上地灌溉、使用。
办法是在高山雪水暗流处找到水源。
按一定间隔打一个深十几米乃至几十米的大竖井,汇集地下水,增大水势,再按地势高下,在井底修通暗渠,引水下流,一直连到遥远的绿洲,再将水引出地面,灌溉田地。
一般长约三公里,最长的达二三十公里,工程伟大。
这种灌水系统适用于土质松散,凿渠容易渗水的地区。
坎儿井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古称“井渠”,已有二千多年历史,汉武帝时曾用这种方法引洛水到商洛山下。
据王国维(西域井渠考)说,汉通西域时已将此法传给当地人民。
也有人说是林则徐充军经过吐鲁番时,查明水势地源,将办法教给当地人的。
坎儿井的分布新疆的坎儿井主要分布在吐鲁番盆地、哈密和木垒地区,尤以吐鲁番地区最多,计有千余条,如果连接起来,长达5000公里,所以有人称之为“地下运河”。
以哈密为例,哈密绿洲坎儿井限于东到沁城,西至七角井,北至岔哈泉,南至五十里拱拜范围内。
它是利用天山山前盆地的特殊地理环境,沿着由北(高)到南(低)的地势,使渗入戈壁下的水从地下含水层自动流出来,坎儿井暗渠和竖井部分分布于戈壁滩上,出水的龙口、明渠和涝坝位于绿洲部分,利于农田灌溉和人畜用水。
被誉为“地下长城”的坎儿井,曾经促进了新疆绿洲农业的迅速发展。
但在大修防渗渠、水库和机井之后,坎儿井的作用逐渐被人们忽视了。
那么坎儿井到底还有没有存在的价值呢?坎儿井存在的意义坎儿井对于新疆的经济发展仍起着重要的作用,它的存在有如下价值:1.灌溉价值:这是坎儿井能保存至今的最主要的原因。
新疆坎儿井的农业文化遗产价值及其保护利用
第三部分农业文化遗产调查研究新疆坎儿井的农业文化遗产价值及其保护利用崔峰1,2王思明2赵英3(1.南京农业大学人文学院旅游管理系江苏南京210095;2.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95;3.哈密市地方志办公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839000)摘要:坎儿井作为我国新疆各族人民在长期生活中,为适应干旱地区的自然环境而创造的一种地下水利工程或灌溉系统,是农业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章基于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价值标准的解释,分别从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与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协同适应性、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三方面,分析了新疆坎儿井的农业文化遗产价值。
在此基础上,剖析了新疆坎儿井保护利用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最后,从农业文化遗产的视角,提出新疆坎儿井保护利用的若干对策:提高公众保护意识,加强立法与制度建设,积极推进“申遗”进程,适度发展旅游业,构建多方参与机制等。
关键词: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保护利用;坎儿井;新疆作为一种新的遗产类型,农业文化遗产渗透了几千年来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知识和技术,是自然与文化的结晶,对人类未来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1]。
为有效地保护和管理这些珍贵的农业文化遗产,2002年开始,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启动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lobally Im po r t卸t Agricultural He 卜itage systems,GIAHS)项目,提出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概念。
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FAO) 的定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农村与其所处环境长期协同进化和动态适应下所形成的独特的土地利用系统和农业景观,这种系统与景观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而且可以满足当地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的需要,有利于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作为世界遗产的一部分,其在概念上等同于世界文化遗产【2]。
到目前为止,已在全球8个国家挑选出8个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传统农业系统作为试点,并将逐步推广到其他地区和系统。
保护坎儿井的措施
保护坎儿井的措施坎儿井,又称“龙井井”,是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街道中关村南大街91号中关村北大街70号间二环南路北侧特有的一座古井。
由于其清水甘美、深度极深而得名,是北京市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名胜之一。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坎儿井面临着许多的保护问题。
因此,我们有必要采取措施保护坎儿井,以便让这座古老的建筑能够长久地保存下去。
第一步:加强环保工作坎儿井的水源主要来自于地下水,因此环境质量的保障至关重要。
我们需要合作加强环保工作,减少污染源头,这可以通过加大对周边厂商的监管力度、加强垃圾清理工作以及推广环保教育活动来实现。
第二步:加强文化保护力度除了环保工作外,加强文化保护力度也至关重要。
我们需要营造一个重视历史文化的社会氛围,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增强公众对坎儿井的历史文化价值的认知。
同时,加强对其他古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以充分体现历史的连贯性。
第三步:组织志愿者坎儿井的保护工作不仅是政府的责任,更应该引起大众的关注。
通过组织一些志愿者,我们可以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传播保护文化遗产的理念。
志愿者可以帮忙清理井口周围的杂草和废弃物。
同时,志愿者还可以通过亲身实践,增强保护文化遗产的认知和责任感。
第四步:加强安全措施当前,由于游客和市民的涌入,坎儿井的安全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保证坎儿井的持续保护,我们需要加强安全措施。
比如将坎儿井周围设立安全警示牌,并加强人员管制,防止人员误入坎儿井内部。
总的来说,保护坎儿井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
在政府、媒体和市民各方的共同支持下,坎儿井的保护工作将会取得更大的成果。
虽然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措施来达到保护坎儿井的目的,但最重要的还是文化保护的理念。
只有我们全民都真正关心和热爱我们的文化遗产,才能实现文化传承和保护的目标。
坎儿井保护的方法
坎儿井保护的方法坎儿井,又称为田园井或农田井,是一种传统的农田水利设施,用于集蓄雨水以供灌溉农田和满足农民生活用水需求。
由于坎儿井在农田水利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保护坎儿井的工作尤为重要。
以下是坎儿井保护的方法。
第一,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向农民普及坎儿井的意义和作用,提高农民对坎儿井保护的认识,增强农民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同时,宣传教育还可以加强对坎儿井保护政策法规的宣传,提高农民对法律法规的意识,从而规范和引导农民的行为。
第二,加强维护与修复。
坎儿井保护的关键是确保坎儿井正常运行,并且保持其功能完好。
为此,需要加强坎儿井的维护工作,及时清理井内的淤泥和杂物,检查井壁、井盖、水泵等设施的完好情况,对有问题的地方进行修复。
另外,还要建立健全坎儿井巡查制度,定期对坎儿井进行巡查,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第三,合理利用水资源。
坎儿井保护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利用水资源,因此需要合理安排和管理水资源。
首先,应加强对农田灌溉制度的管理,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和用水量,避免水资源的浪费。
其次,要推广节水技术,如滴灌、喷灌等,减少用水量。
同时,还可以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改善灌排条件,提高灌溉效率。
第四,加强水质保护。
水质是农田灌溉中的重要因素,对农田产量和作物品质有直接影响。
为了保护坎儿井水质,需要加强农田环境保护工作。
首先,要加强对农业化肥、农药等农田生产中化学物质的管理,减少其对水环境的污染。
其次,要加强对农田排水和农田灌溉中废水的处理,避免废水对水质的污染。
另外,还可以加强农田土壤保护工作,防止土壤中的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对水质的污染。
第五,加强管理与监督。
坎儿井保护需要加强相关管理和监督工作。
一方面,要加强对坎儿井使用情况的监督,防止违法违规使用坎儿井和浪费水资源。
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坎儿井管理机构的建设和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责任意识,确保坎儿井保护工作的有效开展。
此外,还可以建立坎儿井保护的奖励机制,通过奖励优秀的保护单位和个人,推动坎儿井保护工作的开展。
新疆坎儿井的研究的科学论文
坎儿井恢复的可能性研究(水工092班石明涛学号:0938322226 2011.11.16)摘要:吐鲁番坎儿井如同其盛产的葡萄一样,闻名中外,坎儿井曾是吐鲁番盆地农田灌溉和日常生产生活的主要水源,时至今日,它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仍有其重要作用。
坎儿井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水利建筑工程之一,它可与长城、大运河相媲美。
吐鲁番坎儿井是世世代代生活在吐鲁番的各族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的结晶;坎儿井水,是吐鲁番各族人民用勤劳的双手和血汗换来的“甘露”。
勤劳勇敢的吐鲁番人民自古以来不但为开发大西北,巩固祖国边疆建立过“汗马功劳”,并为神奇的“火州”大地留下了一道道地下长河——坎儿井,给方兴未艾的“吐鲁番学”留下了一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坎儿井文化史”。
关键字:吐鲁番;坎儿井;恢复;可能性一引言新疆的坎儿井,是历史上因缺乏对各山溪的地表径流通过长距离戈壁滩引入灌区手段的情况下,根据当地水文地质的特点,用暗渠引取地下潜流的一种特殊灌溉水利工程。
长期以来,是缺水地区各族人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主要生命源泉。
近年来,吐鲁番的坎儿井呈衰减之势。
全疆坎儿井50年代多达1700条,随着不断的干涸,80年代末已降至860余条。
吐鲁番地区坎儿井最多时达1273条,目前仅存725条左右。
究其原因,首推吐鲁番地区绿洲外围生态系统的严重破坏。
据最新卫星遥感监测数据表明,该地区强烈发展荒漠化土地面积已占总面积的46.87%,而非荒漠化面积仅占总面积的8.8%。
水资源日渐短缺,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坎儿井水流量也逐年减少。
二坎儿井的起源波斯是世界上特别是在中东、西亚拥有坎儿井最多的国家-,据说已有 2000多年的历史。
有人推测,随着伊斯兰教的传播,坎儿井可能也就传到了新疆。
新疆是丝绸之路的中心,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汇的地方。
新疆坎儿井的形成和发展,除了可能受东来的影响外,亦不能排除古代中东中亚、特别是波斯西来的影响,但何时传来,如何传来,尚缺乏这方面的历史记载和有根据的佐证。
吐鲁番盆地坎儿井的价值及其保护分析
吐鲁番盆地坎儿井的价值及其保护分析摘要:由于吐鲁番盆地自然地理环境因素,在新疆地区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坎儿井这种独特灌溉形式,为促进新疆地区后续发展,需要提高对坎儿井的价值重视程度。
本文通过对坎儿井的价值和保护展开分析,对坎儿井的生态经济文化价值和政策法规、建立保护区等措施,对坎儿井实行有效保护,促进吐鲁番盆地发展。
关键词:吐鲁番盆地;坎儿井;保护分析引言:近几年,受经济发展与生态环保意识影响,人们越发重视吐鲁番盆地坎儿井的价值与保护,为新疆吐鲁番市发展奠定更好的基础条件。
而吐鲁番盆地坎儿井的保护,是新疆地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之一,对整个西北区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相关部门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加强对坎儿井的有效保护。
一、吐鲁番盆地坎儿井的价值(一)坎儿井的生态价值坎儿井通过地下暗渠输水,在吐鲁番盆地炎热干燥的气候条件下,能够不受季节风沙等因素影响,且具有防止水分蒸发等优点,极大地体现了坎儿井的生态价值。
坎儿井将部分水量返还给生态,一定程度上维持当地生态平衡。
在坎儿井的影响下,周围生物的饮水问题得到良好解决,同时,还能够为周围植物或者农作物种植等,提供良好的灌溉水源,从而形成陆地的水循环,有效避免水资源浪费问题的产生,带动吐鲁番市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全面提升。
对艾丁湖自然生态平衡有巨大促进作用,对整个吐鲁番盆地气候及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坎儿井本身作为一个独特的生态系统,是当地植被获取水分的主要途径。
对动植物生存起着重要作用,坎儿井沿线及地表的土丘,有利于蜥蜴、沙鼠等动物栖息,也是鸟类、鱼类、两栖类动物的重要生存空间,同时坎儿井还担负调节水量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功能,以其独特的构造和丰富水资源养育了丰富的动植物,在大程度上丰富了新疆吐鲁番区域生物种类,对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二)坎儿井的经济价值坎儿井具有耗能低、污染少的优点,其运行主要利用吐鲁番盆地坡度大于地下水坡度的特点,通过上游地下潜流向下游引出地面,无需动力就可以进行自流灌溉,无需提水人力灌溉,大量节省提水投入,使得灌溉更经济节约。
坎儿井保护与利用的重要意义
坎儿井保护与利用的重要意义坎儿井保护与利用的重要意义张勇对新疆的古代水利工程开展保护工作,在新疆地区尚属首次,在全国也应当是鲜例.因此,有必要从文化遗产的角度,重新审视坎儿井并开展持续探讨和专题研究.这里首先就坎儿井保护利用工作的重要意义作简要阐述.坎儿井被地理学界的专家称为"地下运河",并与长城,京杭大运河合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工程.它不仅是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同时也蕴含着极为深厚的文化底蕴.正是由于坎儿井,在极端干旱酷热地区生活的各族人民才具备了持续而坚强的生命力,才孕育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洲文化,推动了世界四大文化的交汇融合,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在新疆乃至中国的历史上写下了绚丽的篇章.对文化遗产的价值观直接决定了公众对其所抱的态度,决定了各级政府对其的价值取向和所采取的措施.地方政府的文物价值观宏观上决定了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命运.尤其是我们直接受惠于坎儿井的人,如何看待坎儿井存在的价值,将是决定它命运的重要因素.讨论坎儿井的保护与发展,就必须先探讨它的价值和意义,只有清晰了其所承载的价值和影响力,才能有正确的价值取向.近年来,作为水利工程的坎儿井所具备的人文特色,以及其在日常所发挥的人文内涵与意义,越来越多的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作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留下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坎儿井不仅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而且至今仍具有不可替代的实用价值.如果因为今天的保护不当,毁坏了这份遗产,我们将愧对子孙后代.那么,作好对坎儿井的保护工作有哪些重要意义呢,归纳起来,大致分成以下几种情况:一,作好对坎儿井的保护工作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首先是对水利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水利科学技术是人类在对自然界水资源利用,控制和改造过程中,逐步认识,掌握水循环规律的结晶.坎儿井作为西域特殊地理环境下的水利工程,对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水利科学技术的发展,起到了十分直接而重要的作用.(一)坎儿井工程符合水利科技原理.吐鲁番盆地北部的博格达山和西部的喀拉乌成山,春夏时节有大量积雪融化和雨水流下山谷,潜入戈壁滩下.人们利用山的坡度,巧妙地创造了坎儿井,引地下潜流灌溉农田.坎儿井不因炎热,狂风而使水分大量蒸发,因而流量稳定,保证了源源不断的自流灌溉水源.简单说127吐鲁番学研究2010年第2期坎儿井主要是由竖井,地下暗渠,地上明渠,涝坝组成的.它们的位置,结构,尺寸,方向等的安排,与盆地的地势,周围的地理条件,上游的来水,来沙条件等相互结合,组成一个有机的,完善的整体,达到巧妙引水,蓄水,灌溉等目的.在掏挖坎儿井的过程中,当地群众所发明使用的定向灯及定向木棍,竖井口掏挖和加固等生产技术,是非常符合科技原理并能经受实践考验的.(二)坎儿井具有独特的水利管理科学和水利维修技术.坎儿井能长期使用至今,与它的定期维护管理制度化密不可分.暗渠的掏挖与疏浚,明渠的防渗,竖井口的加固防水等定期的维修保护,是作为一项传统的不成文的制度一直延续至今.长期积累的掏挖经验与技术规范,不是以深奥难懂的形式存在,而是以手工传承,实践学习形式表现出来,一代代地口耳相传,使群众易于掌握与理解,从而深深地扎根于平民的土壤之中.同时,历代对坎儿井的维修维护,均采用简便易行的传统技术,包括出水口的简单支护,竖井口周边卵石干砌,竖井口井壁土坯砌筑等等,无一不是就地取材,用随处可见和极为方便的土坯,卵石作为工程的材料.这些传统技术,为广大群众所熟悉,所掌握,得以世代相传,这是坎儿井一直延续的重要保证.从管理科学上来讲,农户全面直接参与灌溉,维修坎儿井工程的管理.从目前的史籍文献和考古资料看,至少还没有非常完善的管理机构负责实施对其的管理.除了林则徐在吐鲁番期问,依靠其个人人格魅力实施过大规模的修缮,恢复活动外,鲜有政府出面的行为.无论掏挖,疏浚,维修,大多由民间自行管理.管理主要以坎儿井所有人为主,费用由农户自征,工程由农户自养,官府仅起督导作用.在历代这种农户参与式的灌溉管理制度下,坎儿井灌区内的各条坎儿井均为农户自修,自管,自用,灌区基本上能实现经济自立,不需依靠官府的投资.历史上坎儿井这种独具特色的农户参与的灌溉管理模式,保证了整个灌区内所有水利工程的完善与更新.加之工程管理与维护的技术规范浅显易懂,施工技术易于掌握,工程材料随处可得,使坎儿井较少受到人力,物力,财力与技术操作的局限.这种农户广泛参与的管理模式,保证了整个灌区效益的永久发挥.其次是对环境资源科学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坎儿井在长期存在和使用过程中,不仅解决了当地居民的饮水问题,也为野生动植物提供了水源.其所形成的人工生态环境,对有关环境资源科学研究具有十分独特的意义.(一)减少蒸发,防止风沙.坎儿井是一项地下工程.它的巧妙构造可有效防止风沙淹没,减少水量蒸发.干旱区每年春季的风沙,常常淹没农田,道路和河渠.而坎儿井如果井口遮盖得好,可以说,几乎不受什么影响,干旱区蒸发量年平均一般可达到2000—3000毫米,而降水量年平均大多在200毫米以下,有些地区甚至只有几十毫米.而坎儿井这样的工程,在减少水量蒸发方面,有着重大的意义.(二)节约能源消耗,降低环境污染.坎儿井是人工开掘的纯粹利用重力进行输水的一种用水方式.不用复杂的提水设备,就可以引取上游深埋几十米,甚至上百米的地下水潜流,在下游引出地面,进行自流灌溉和生活用水.这种用水方式,不但在过去克服了缺乏动力取水的困难,而且在今天也节省了动力提水设128坎儿井保护与利用的重要意义备的投资及能源使用,为节能减耗,减少环境污染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三)营造了特有的良性生态系统.由于坎儿井分布环境的特点,形成了坎儿井的动植物生态环境的独特条件,较为丰富的食物,水资源,成为动植物生存的物质基础,并可引进其它动植物来丰富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在戈壁沙漠极其严酷的条件下,由坎儿井灌溉而形成的绿洲,为人类的生存开阔了优越的自然环境,同时亦为各种动物的生存创造了各种多样的栖息环境.坎儿井存在的本身,即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生态系统,竖井井El堆积的土丘,成了穴居动物的栖息地.有些鸟类则利用坎儿井的内壁筑巢,繁殖,隐蔽或御寒.涝坝则成为鱼类,两栖动物生存的特殊环境,渠口积水涝坝中水生植物,两栖动物及浮游生物相当丰富,涝坝面积不大约1亩左右,数量多,分布广,因而具有一定的渔业价值.涝坝周围和明渠两侧则是植物的生存地,营造出一个优雅舒适的小气候.(四)具有较高的水资源利用率.上游段下渗的水量,往往又成为下游的补给水源,而不是全部白白的流失,由于地层的过滤作用,坎儿井出水流量相当稳定,水质尤为清澈,可利用率较高,不像洪水,水量大而利用率却很小.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坎儿井是干旱区人类活动的一大创造.它反映着当地人民同干旱作斗争的光辉业绩,是干旱区绿洲农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记载着人类农业水利技术上的飞跃,是当地劳动人民摸索出的最理想的利用地下水的灌溉方式.它成本低,水质好,水流稳定且长年不断,可以部分代替渠水.研究绿洲历史和文明,必须把坎儿井放到一个重要位置上.在保护好的前提下,对坎儿井进行系统的历史研究,是吐鲁番学,西域历史,乃至中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一)通过对坎儿井的研究,能进一步清晰地勾勒历史,补充史料.新疆的文明发展过程是与坎儿井密不可分的.通过对它的保护,我们可以发现许多历史的踪迹和细节,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去探索历史发展的进程和规律.比如我们现在比较清晰地了解和掌握了林则徐在吐鲁番期间所提倡和推广坎儿井的事迹.大量的史迹目前还能得到体现,并通过这些线索,更加丰富清末新疆地区的社会文化,经济生活状况.又如目前坎儿井的起源尚未定论,各种推论和猜测不断涌现,在这个研究过程中,我I"1]H不断的掌握部分历史时期,如唐代西州的水利灌溉系统及管理制度,无论最终定论如何,在研究过程中是离不开坎儿井本体存在的,研究人员只有依托保护好的坎儿井及有关文献,才能描述出清晰的历史脉络.再如明代至清初,吐鲁番及西域本地史料匮乏,目前研究这一时期的历史大多依靠正史,游记等史籍,由于出发点的不同,所记录内容就会有偏颇甚至不实之处.而通过对坎儿井的研究,更有助于我们能够客观地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原貌.(二)通过对它的研究,能体现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意义.如前所述,目前关于坎儿井的起源虽有外传说,自创说等不同的争论.但是,不论其如何起源,它的发展过程中一定是受到各方面影响的.在伊朗,俄罗斯,中亚等国"坎儿井"的语129吐鲁番学研究2010年第2期言发音是极为相似的,另外在水利工程技术方面既有各自特点,也有共同之处.从地理位置而言,吐鲁番是古代东西交流的重要通道,也是世界多种文明交汇融合衍生之地,同时也是经济文化的传承传播的受益之地,从这些角度来看,东西方交流过程中相关文化技术的传播,应该对坎儿井的本地化形成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坎儿井的使用发展过程,也是支持和推动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过程.正是因为坎儿井的使用,作为极干旱地区的吐鲁番,才具备了进一步提升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再综合其他各方因素,吐鲁番才能成为一个世界文明交汇的聚宝盆.吐鲁番人民,尤其是广大的劳动群众,也许他们没有意识到,正是他们的每一铲每一锹,在取沙,疏泥,吱吱扭扭的轱辘声中,不经意间推动着两个世界的大交流大融会.在东西方交流的大框架下来看,坎儿井是众多推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文明史中书写了辉煌的篇章.(三)通过对坎儿井的保护与研究,我们可以更清晰地了解各个时期社会经济状况. 就整体而言,掏挖疏浚坎儿井的整体工艺虽然没有明显的变化.但是,一些具体的工具和技术应当是有所改变和调整的.比如各个时代定向方式的不同与演变,井下作业的工具变化,牵引运送泥沙方式的不同等等.坎儿井的总数量及灌溉面积的变化,可以反映出盆地内各个时期人口,社会结构的发展态势.通过对其所有权,掏挖及管理形式的研究,可以掌握和了解各时期生产关系的基本情况,也可以通过各时期掏挖工程量,资金量,管理的水平及程度,了解生产力的实际情况.通过对它的研究可以更全面地反映吐鲁番乃至西域各族群众同干旱作斗争的光辉业绩,更加理解现在积极开展节水农业的正确政策,措施,更加珍惜生产生活过程中的水资源.三,保护好坎儿井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价值(一)坎儿井目前在吐鲁番地区农业经济中发挥着积极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截止2006年12月31日,吐鲁番地区坎儿井总数为1091条,其中有水的331条,已干涸的760条,总长度为3736.41千米,竖井总深度为242.1263千米,总流量为6.6564/s,年径流量为2.1亿立方米,总灌溉面积13.23万亩,占全地区的22.3%.由于水资源的匮乏,吐鲁番地区未来耕地和林果面积将控制在100万亩左右,设施农业发展到20万亩,作为农业发展的一项重大革命性措施,要把推行现代节水技术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节水达到"活水",以此来适应以农业经济为主向工业经济为主的经济形态的转变.作为吐鲁番重要的取水手段,只要加强保护,科学利用,提高效率,坎儿井将又一次站在时代的前沿,成为地区实现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二)坎儿井在旅游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强调生态开发的今天,坎儿井具有不可比拟的旅游开发价值.无论是团队还是散客,无论是休闲观光游还是背包探访游,来吐鲁番旅游,参观坎儿井,了解坎儿井,感叹坎儿井已经成为必须的内容.这一伟大工程对每个身临其境者的视觉冲击,使他们通过各种媒体,书写和感叹着他们的巨大感受,吸引着大量的游客不断涌来.据统计,2007年吐鲁番对外开放的两处坎儿井的游客数达到1269649人次,占旅游总人数130坎儿井保护与利用的重要意义的31.37%,旅游门票收入达到1468万,占地区旅游总门票收入的16%.周边村民因此在就业,服务消费,农家乐等方面得到了普遍而切实的利益.在吐鲁番地区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根据未来旅游发展规划,新疆将成为国内重要旅游目的地之一,吐鲁番地区旅游人数将在2009年达到300万人次,在此机遇下,坎儿井经过一系列的保护工程,加之对展示方式,展示内容的重新调整,届时,将充分发挥其经济价值.四,坎儿井的社会和精神价值作好对坎儿井的保护,也就守护了它所具备的深刻的精神价值,通过对这一价值的弘扬,将激励我们不断的努力发展.一是在艰苦条件下因地制宜,战天斗地,顽强生存的精神.二是多方借鉴吸收,为我所用,并在实践中创新发展的开放融合精神.三是为了追求和达到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不屈不挠,攻坚克难勇于奉献的精神.坎儿井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火州儿女奋斗不息,创业不止,其价值,影响和贡献早已远远超越了它所产生的那个时代,它不仅属于历史,更属于现代和未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和发展坎儿井所代表的精神,对于切实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吐鲁番地区未来发展的理想目标,也是坎儿井精神的方向所指.就现代意义而言,坎儿井是一项发展工程,致富工程,惠民工程,一条条坎儿井的建成通水,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维护和发展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坎儿井精神是将理想信念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具体产物,集中反映了吐鲁番人民追求幸福新生活的共同愿望.坎儿井是吐鲁番地区发展精神精髓的集中体现,也是坎儿井精神的活力所系.坎儿井是一座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丰碑,集中体现了火州儿女困难面前不低头,不弯腰的坚忍意志和自强自立的民族气节与不屈精神,展示了吐鲁番人民敢想敢于的拼搏精神和苦干,实干加巧干的创新意识.当前,正是我们面临大好机遇,乘势而上的发展期,更需要弘扬和倡导坎儿井精神.通过这一精神的鼓舞和指引,将是我们发展的重要因素,这是机遇的呼唤,也是时代的要求.总之,作好对坎儿井的保护并在这一基础上开展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将为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带来诸多难得的发展机遇和优越的竞争力.只要我们紧紧抓住这些机遇,乘势而上,就能推进区域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者单位:吐鲁番地区文物局)131。
吐鲁番坎儿井的保护与利用
浅议吐鲁番坎儿井的保护与利用摘要:吐鲁番坎儿井是中国宝贵的古文化遗产,在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详细介绍了吐鲁番坎儿井的历史、结构特征,分析了坎儿井的保护与利用状况,提出了通过加强管理体制建设,严格执行环保法规,推广当地文化旅游,促进志愿者参与等方式保护和利用坎儿井的建议。
关键词:吐鲁番坎儿井;历史文化;保护与利用正文:吐鲁番坎儿井是古代蒙古族的精心营造,是新疆地区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当前世界极具特色的建筑遗产之一。
坎儿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1167 - 1227年,当时蒙古人仿照大漠草原的景观建造了一系列的坎儿井,以作为日常生活的供水来源。
坎儿井的结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圆形井、狮子形井、半圆形井、六角形井等。
在目前,吐鲁番坎儿井存在保护利用上的问题。
首先,吐鲁番坎儿井的保护和管理体制比较落后,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导致当地居民不重视坎儿井保护和利用,大量坎儿井受到破坏。
其次,吐鲁番坎儿井缺乏有效利用,坎儿井对于旅游发展的价值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大量坎儿井荒芜不堪。
要解决吐鲁番坎儿井的保护和利用问题,政府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如加强管理体制建设、严格执行环保法规、推广当地文化旅游、促进志愿者参与等。
在此基础上,可以设立文物保护专项基金,组织各方共同筹措资金,以确保坎儿井的保护与利用得到充分发挥。
此外,吐鲁番坎儿井也应受到政府的重视,要加强经费投入,建立完善的坎儿井管理体系,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市场调节的力度,以有效维护和保护吐鲁番坎儿井。
同时,还要建立一个国家级的综合管理机构,以帮助当地政府管理坎儿井,杜绝一切损害坎儿井形象的行为。
此外,应该开展文化旅游活动,培育和发展文化旅游市场,尽快制定出一套完善的文化旅游政策和有效的管理措施,以实现吐鲁番坎儿井的共享与发展。
同时,要在宣传上加大力度,推出当地的旅游产品,向全国范围内宣传吐鲁番坎儿井的历史文化,使更多的人能够体验到当地的历史文化风情。
关于坎儿井保护维修的思考
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关于坎儿井保护维修的思考盛春寿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内容提要:坎儿井是干旱地区独特环境下的发明创造,是当地民众世代赖以生存的重要水源地,承载着悠久的文化传统和历史内涵,坎儿井的保护维修面临许多问题,本文拟在调查材料的基础上探讨坎儿井这一特殊文化遗产的保护对策。
关键词:坎儿井地下水利工程文物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吐鲁番中图分类号:K87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743(2011)02—0138—04坎儿井历史悠久,是干旱地区的先民根据自然条件和水文地质特点创造的地下水利设施,它利用地面坡度引取地下潜水来提供农田灌溉和居民用水,由竖井、地下暗渠、地面明渠和涝坝几个部分组成。
作为干旱地区绿洲的主要水源之一,坎儿井不仅在历史上曾经对新疆地区的绿洲经济发展和绿洲文明孕育起过巨大作用,而且至今它还是吐鲁番、哈密地区生产生活的重要水源保证。
2006年5月25日,吐鲁番坎儿井地下水利工程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同年12月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坎儿井在吐鲁番地区的形成有其独特的自然地理优势和历史人文条件。
吐鲁番盆地位于欧亚大陆腹地,是一个典型封闭式内陆盆地,属极端干旱的温带内陆荒漠气候。
当地干旱少雨,地面水源缺乏,地下水因有高山积雪溶水补给,储量丰富,地下水的开发利用成为社会生产活动所需水源的重要途径。
历史上吐鲁番地区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有着特殊的地位,东西文化交流活动频繁,社会生产活动的发展需要进一步增大地下水的开采量,推动引水结构的改良,逐步形成了坎儿井,利用地势坡度淘挖坎儿井,开采出丰富的地下水源自流灌溉农田。
在当时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坎儿井的取水方式是比较理想的,淘挖维护技术简易实用,易为当地民众掌握,也为坎儿井的普及使用打下基础。
坎儿井漫谈
新疆坎儿井摘要:坎儿井是新疆特有的一种灌溉方式,作为新疆“生命之泉”两千多年,目前面临着严重的危机。
水是干旱地区人类赖以生存的命脉。
在新疆哪里有水,哪里就有林草、绿洲,就有生命,就有人类繁衍生息的场所。
而坎儿井就是新疆的生命之源。
【1】关于坎儿井,它主要由竖井、暗渠、明渠、涝坝(蓄水池)四部分构成,它是一项利用北高南低的地势,无需动力将地下水引出地表的地下水利工程。
它长达5000多公里,被形象的誉为“地下长城”。
【2】它作为人民群众在干旱条件下与自然作斗争的伟大创举,对吐鲁番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也是它被誉为“生命之泉”的原因。
可是作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之一,【3】坎儿井却在社会的进步中慢慢减少了,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 绿洲面积的急速增加, 耕地面积无序扩大,对水量的需求不断增大,一次又一次的考验着坎儿井的承受能力,坎儿井从有水变成没水,然后再从没水走向消失。
据有关资料,1 95 7年吐鲁番地区有水坎儿井12 3 7条,20 02年有水坎儿井4 04条, 20 10年锐减至2 78条, 年均干涸达16条。
【4】面对着坎儿井这项文化遗产即将走向消亡的现实,人们有两种看法,一种观点认为,从经济价值看,坎儿并已无生存必要。
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年代,坎儿井确是先进的水利灌溉工程,但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坎儿井未免过于落后了。
水库可蓄水,随时进行水量调节,因此应该任坎儿井自然消亡,优胜劣汰,由水库等水利设施取而代之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坎儿井作为“古代三大工程”之一,可谓“地下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留下的不可多得的珍贵人文遗产,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尤其是在强调生态开发的今天,坎儿井仍然具有较大的利用价值,更具有无可比拟的旅游价值。
若置坎儿井于科学合理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模式中,加强对其现代化的改造和管理,坎儿井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然有着较强的生命力。
【5】就我而言,我支持后者,虽然科技的进步使得坎儿井已没有多少经济价值,但就其历史文化价值而言,它是无可替代的,坎儿井就代表了吐鲁番的生命,没有了坎儿井,也就没有了吐鲁番,也就没有了吐鲁番的文明,【6】但现在问题的关键是人们对坎儿井仍存在误区,人们的认识还停留在对其经济价值的追求上, 对于其他价值的认识不够,。
新疆地区坎儿井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利用对策
新疆地区坎儿井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利用对策
关东海
【期刊名称】《现代农业科技》
【年(卷),期】2013(000)011
【摘要】分析了新疆坎儿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利用对策,以期为坎儿井的保护利用提供参考.
【总页数】2页(P235-236)
【作者】关东海
【作者单位】新疆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4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21
【相关文献】
1.新疆坎儿井现状分析及保护利用对策 [J], 关东海;张胜江;吾甫尔·努尔丁
2.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 刘霁虹
3.四川省蚕桑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J], 蒋佳;杨远萍;唐国阳
4.太湖县河道岸线利用存在的问题及保护对策 [J], 刘玲珑
5.当前基层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J], 隋春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地下人工长河――坎儿井
地下人工长河――坎儿井更多专业、稀缺文档请访问——搜索此文档,访问上传用户主页~地下人工长河――坎儿井地下人工长河――坎儿井“坎儿井的流水清,葡萄园里歌儿多……”坎儿井和葡萄,是吐鲁番吸引广大游客的两大特色。
何为坎儿井?亚洲大陆腹地为亚非荒漠区组成部分,多山地、盆地;气候十分干旱,但山地承接了较多的降水,成为干旱大地上的一座座“湿岛”,为盆地绿洲提供了生命之水。
这些水源,因干旱区的高温蒸发而大量丧失。
为了保护这些宝贵的水源,在古代水利工程不发达又缺乏能源的条件下,新疆各族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创造出了“坎儿井”这种利用地下水的巧妙方式。
坎儿井,其实是一种井、渠结合,在地下引用地下水进行灌溉的水资源利用方式。
它依据山势坡度,按引水路线在地面挖出许多竖井,并在地下将这些竖井连通成渠道,使深层地下水逐渐转变成浅层地下水,在需要水的地方引出至涝坝(蓄水池),然后引至农田灌溉。
这种灌溉方式,在新疆和邻近的中亚国家被称为“坎儿孜”,因其独特的井、渠结合方式,翻译为汉语就成了“坎儿井”。
这一称呼,也形象地表述了坎儿井的竖井因高低参差形成的一道道“坎儿”。
山区地下水埋藏较深,而坎儿井通过竖井依山势开出的水平渠道将深水变为浅水,并且水在地下运行,不受地面高温蒸发的影响,保持了水量常年稳定;经过地下地层过滤远行,井水清澈香甜,在炎热的夏天喝上一口,沁人心脾。
起源之谜长久以来,人们对坎儿井究竟从何而来莫衷一是,比较流行的说更多专业、稀缺文档请访问——搜索此文档,访问上传用户主页~法有三种: “井渠说”。
认为坎儿井源自汉代,代表人物为清末学者王国维。
在其所著的《西域井渠考》中,王国维认为是“汉武帝刘彻令兵士引洛水到大荔县北商颜山,因渠岸常坍塌,遂凿竖井在地下引水,即‘大井六通渠’(书中论证依据为《史记?河渠书》的有关记载)”的引水方法传到新疆后有了坎儿井。
“西来说”。
依古代波斯(今伊朗)是拥有坎儿井最多的国家(使用历史已超过2000年)推断,坎儿井是随伊斯兰教的东传,到了中国新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新疆坎儿井保护利用坎儿井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 程。
目前,除中国外,伊朗、阿富汗等 40 多个国家也遗存有坎 儿井。
我国坎儿井主要分布在新疆东部博格达山南麓的吐鲁番 及哈密,南疆地区也有少量分布,其中以吐鲁番、哈密地区最 多、最集中也最具代表性。
坎儿井是生活在极端干燥酷热环境下的人们因地制宜,利 用地面坡度无动力引用地下水的一种独特地下水利工程。
由竖 井、暗渠、明渠、蓄水池(涝坝)四部分组成。
竖井是开挖暗 渠时供定位、进入、出土、通风之用;暗渠,也称集水廊道或 输水廊道,首部为集水段,在潜水位下挖,引取地下潜水流; 明渠与一般渠道基本相同,横断面多为梯形;蓄水池,当地居 民称为称涝坝,用以调节灌溉水量,缩短灌溉时间,减少输水 损失,同时蓄水池形式的存在对于改善周边临近区域生态环境 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新疆坎儿井的主要情况及特点 (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概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首府乌鲁木齐。
位于中国西 北边陲,面积 166 万平方公里,占中国国土总面积的六分之 一,是中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
新疆地处亚欧大陆腹 地,陆地边境线 5600 多公里,占中国边界总长度四分之一。
周 边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 斯坦、蒙古、印度、阿富汗八国接壤,在历史上是古丝绸之路1的重要通道,现在又成为第二座“亚欧大陆桥”的必经之地, 战略位臵十分重要。
新疆现有 47 个民族成分,主要居住有维吾 尔、哈萨克、回、蒙古、柯尔克孜、锡伯、塔吉克、乌孜别 克、满、达斡尔、塔塔尔、俄罗斯等民族,是中国五个少数民 族自治区之一。
新疆古称西域,自汉朝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中央政权始终对新疆行使着有效管辖。
公元前 60 年,西汉中央 政权设立西域都护府,新疆正式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1884 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省。
1949 年新疆和平解放。
根据《中华人民 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华人 民共和国于 1955 年 10 月 1 日成立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截至 2010 年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辖 2 个地级市、7 个地区、5 个 自治州,11 个市辖区、21 个县级市、62 个县、6 个自治县,其 中 33 个为边境县(市)。
(二)新疆坎儿井现状情况 1.分布概况 从行政区划看,新疆的坎儿井主要分布在吐鲁番和哈密地 区。
另外,在乌鲁木齐县、昌吉州奇台县和木垒县、阿克苏地 区库车县、克州阿图什市、和田地区皮山县也有少量分布。
现 在仍在使用并发挥很好作用的,都在东部天山南坡最干旱缺水 的地区。
从地质水文看,坎儿井主要分布在荒漠地区有丰富的 地下水源、地面和地下含水层有一定的坡降、地层土质坚硬的 区域。
2地区数量(条) 2 86 1108 340 2 1 1 1540乌鲁木齐市 昌吉回族自治州 吐鲁番地区 哈密地区 克州阿图什市 喀什地区 和田地区 合 计2.类别类型 坎儿井按水文地质条件大致可分为三类。
一是山前潜流首部补给型坎儿井,这类坎儿井直接引取山 前侧渗地下潜流,集水段一般较短; 二是山溪河谷补给型坎儿井,这类坎儿井集水段较长,出 水量也较大,分布最广; 三是平原潜水补给型坎儿井,这类坎儿井一般分布在灌区 内,地层为土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较差,一般出水量较小。
3.遗存现状 据三普资料统计,新疆现存坎儿井总数为 1540 条,其中有 水坎儿井为 507 条,无水坎儿井 1033 条。
其中吐鲁番地区坎儿 井总计 1108 道,有水井 278 道,无水 830 道,可以确定吐鲁番 的坎儿井数量最多。
吐鲁番地区位于东天山中段,是以艾丁湖 为中心的相对封闭的山间盆地,其地势低洼,有相对独立而完3整的地下水系统。
在上世纪 50 年代末,吐鲁番地区坎儿井最多 时达到 1237 道。
此后,随着当地耕地面积的不断扩大,大力修 建水利设施和水库,发展机电井,导致地下水位急剧下降,严 重破坏了地下水源平衡,最终导致大量坎儿井因断流而被荒 弃。
4.价值概述 坎儿井是生活在极端环境下的当地居民,依据自然环境和 气候特点,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杰出产物。
从历史价值 看,这一伟大杰作,不仅满足当时人们生产、生活需要,更是 经济社会、文化交流发展的催化剂。
无动力引取地下潜流,是 “绿洲”延续与西域地区社会发展的资源保障;以坎儿井为核 心的民间传说、文学作品、生活习俗等,则孕育出了与绿洲文 化相生相伴的坎儿井文化,坎儿井从此成为了西域地区独特的 人类生存耐受力的见证和文化象征。
从社会价值看,历史上, 坎儿井大规模兴起与西域农业的发展、人口的聚集、聚落的形 成相辅相成,并直接影响聚落、农业的分布,是当地居民生活 精神和历史文化的重要部分,与居民的日常生活形成密切的情 感交流,由此而产生了众多的民俗活动、生活模式及传说故 事,具有较高的社会人文价值。
它是新疆多民族独特文化形成 与演进的条件和见证,是特定条件下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典 范。
从生态角度看,坎儿井的独特输水方式,合理调配、利用 了有限的水资源,不仅在涝坝区域形成了一个微型的生态乐 园,从更广袤的地理范围来说,保障了整个西域地区环境的可 持续发展,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融。
从经济价值看,坎儿4井至今仍在现代水利灌溉事业中仍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如,吐 鲁番地区现仍有 278 条有水坎儿井,出水流量为 7.35m /s,控 制灌溉面积 13.23 万亩,为 5 万人、10 万头牲畜提供饮用水。
另外,由于坎儿井所具有的独特的人文内涵,使它已成为当地 的旅游业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仅吐鲁番一地,每年就有数十万 中外游客参观坎儿井,为当地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从技术层 面看,作为一种古老的水平集水建筑物代表,竖井、暗渠、明 渠、涝坝等分部元素构成一个完成统一的建筑整体,地上地下 分层并相互贯通的立体式结构,也是水利建筑史上的一个特 例;作为灌溉技术典范,无动力取水方式,开凿、掏捞、岁修 等技艺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技术整体。
从景观价值看,坎儿井及 其所依赖的山形地势,共同组成了和谐统一的美丽景观。
醒目 的竖井口连绵分布于广袤的土地之中,犹如一串串珍珠镶嵌于 戈壁之中。
绿色与灰色的反差,生命与干涸的相互作用,使得 坎儿井具备了一种独特且极富地域特色的美感。
5.新疆大量遗存坎儿井成因 一是自然条件的特殊性。
以坎儿井遗存数量最多,最具代 表性的吐鲁番为例:吐鲁番盆地常年干旱少雨,降水稀少,蒸 发量极大,地下水资源丰富,客观上促生了当地居民采取地下 潜流的需要;同时,吐鲁番盆地北部的博格达山和西部的喀拉 乌成山,春夏时节有大量积雪和雨水流下山谷,水源及地势高 差的存在,使得无动力引取地下潜流成为可能。
二是坎儿井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产物。
炎热干旱的极 端气候,使得新疆各族人民群众自古就具备了在艰苦自然环境53下生存、繁衍的能力。
坎儿井是先民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的典 型代表和具体产物。
坎儿井的科学环保、可持续利用的特性, 与当地居民实际需求完美结合,从而造就了其发展与繁盛。
三是实用及易操作性。
实用性:历史上,坎儿井是当地居 民生产、生活的基础保障。
每一条坎儿井的兴修,当地居民均 可在较长时间利用。
“夏用冬修”的模式,也使得的坎儿井具 备了长久旺盛的生命力。
坎儿井的现实价值属性,使其具备了 广泛、坚实的群众基础。
易操作性:坎儿井大规模兴修的年 代,社会生产力尚不十分发达,电动、气等大型设备也未踏上 历史舞台。
针对这一情况,当地居民因地制宜,逐步传承创造 并完善了切合实际的工艺系统:一是,所用工具如砍土曼、铁 锹、红柳筐等,均可就地打造;二是,施工过程一般 3-5 人依 靠油灯定位、牲畜牵引等古老方式即可,无需借用其他大型动 力工具;三是,竖井口覆盖材料多用红柳枝等,便于就地取 材,科学环保。
四是,竖井口形式的存在,预留了人员及出土 通道,使得后续的岁修简单易行。
其鲜明的技术特征与易操作 性,是坎儿井繁盛发展的技术保障。
鉴于以上优势,坎儿井具有良好的实用性、易操作性,有 着其它水利设施无法替代的优势,这些都有力的保障了坎儿井 存续。
二、新疆坎儿井面临的严峻形势 随着人类活动的日益活跃,雪线上升、绿洲面积不断增 大、机电井的无序使用等情况,坎儿井所在地下水位逐年下 降,加剧了坎儿井集水困难,导致有水坎儿井消亡加速。
同6时,坎儿井自身脆弱性、人为破坏以及其与各地兴起的基础建 设之间的矛盾,导致坎儿井遗存状况堪忧。
以吐鲁番坎儿井为 例,1950 年至今,有水坎儿井数量减少了 995 条,年均干涸或 废弃坎儿井 19 条。
与此同时,目前开展的坎儿井保护利用工程仅为抢救性保护 加固,主要针对塌方、淤积重点部位实施局部加固维修。
不能 彻底解决坎儿井存在的各种病害,也未开展坎儿井周边环境的 整治,一次性的维修加固不能解决所有困难。
从长远角度看, 建议采取“标本兼治”的策略,对坎儿井实施全面保护,从政 策、资金、技术、科研等各方面继续给予深入支持。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因素: (一)坎儿井自身的脆弱性 坎儿井开采的是浅层地下水,是其对地下水位变化适应性 差,易受地下水位的影响。
即使是地下水位相抵稳定的情况 下,不延伸水量也会逐渐减少,地下水位的下降,必然引起坎 儿井水量减少。
如地下水超采、机电井布局不合理等情况都会 导致该情况加剧。
另外,坎儿井开挖劳动强度大,管理维修、 掏捞、延伸费用高,又容易受风沙掩埋和洪水破坏因素出现坍 塌。
同时,人们随着对坎儿井依赖程度比以前也大大降低,造 成了坎儿井不能及时清理,部分坎儿井报废。
(二)病害多样 坎儿井病害多样,主要有竖井口冻融破坏、冲击荷载破 坏、暗渠渗流条件及冲刷破坏、结构应力释放破坏以及蓄水、 明渠淤积渗漏等。
7(三)日益活跃的人类活动影响 随着各地新建项目日益增多,如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及水 库、石油基地建设等,与坎儿井争水、争地情况日益加剧,坎 儿井生存空间不断减小。
同时,随着坎儿井水利价值日益弱 化,文化遗产认识尚不充分,人为破坏坎儿井的情况也时有发 生。
三、新疆坎儿井保护利用工作主要做法 在国家文物局的关心支持下,新疆坎儿井保护与利用工作 蓬勃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拥 护。
主要做法如下: (一)领导重视,全面推进 在各级领导的密切关心下,国家文物局的大力支持下,新 疆坎儿井保护与利用工作自 2006 年起,步入科学发展的快车 道: 2006 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列入 《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同年,自治区人民政府颁布 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坎儿井保护条例》;2009 年,吐鲁番地 区率先全面铺开坎儿井保护与利用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