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知识点
2011年5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一级)考试复习要点-第五章-薪酬管理
第五章薪酬管理1、薪酬的四种形式:基本工资;绩效工资;激励工资(激励工资以特定的工资方式影响员工将来的行为,绩效工资则侧重于对过去突出业绩的认可):员工福利保险。
2、薪酬战略的中心任务:确立科学的薪酬管理体系,制定正确的薪酬政策,采取有效地薪酬策略,支持并帮助企业赢得并保持人力资源的竞争优势。
3、薪酬战略的目标:(1)效率目标:是企业制定整体性薪酬战略优先考虑的目标;(2)公平目标:体现在对外、对内、对员工的公平上。
(3)合法目标:一般来说薪酬目标的确立应当服从于企业人力资源总体战略的方向和目标。
4、薪酬战略的四方面构成:(1)内部一致性:指在同一企业内部不同岗位之间或不同技能水平之间的比较。
(2)外部竞争力:企业参照外部劳动力市场和竞争对手的薪酬水平,给自己的员工薪酬水平做出正确定位的过程.(3)员工的贡献率战略:如果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薪酬策略,将直接影响员工的工作态度和行为,而且有利于上述三大薪酬目标的定位,也从根本上保障薪酬效率目标和公平目标的实现。
(4)薪酬体系管理:薪酬政策和策略是保持企业薪酬战略方向的正确性,促进薪酬战略目标实现的基本保障。
5、基于战略的企业薪酬分配的根本目的:(1)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要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价值分配中的以下问题:a 现在和将来的矛盾 b 老员工和新员工的矛盾 c 个体与团体的矛盾(2)强化企业核心价值观(3)能够支持企业战略的实施.(4)有利于培育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能力(5)有利于营造响应变革和实施变革的文化。
6、基于企业战略具有企业个性的系统化薪酬体系设计应当包括战略、制度、技术三个层面。
7、薪酬战略设计的两大技术:外部调查与内部评价。
8、构建薪酬战略的四大步骤:构建企业薪酬战略的基本步骤:(1)评价整体性薪酬战略的内涵。
本阶段需要明确掌握以下信息:企业文化与价值观,企业的外部环境,社会政治与经济形势,全球化竞争的压力(国外与国内市场的状况),员工或工会组织的需要,企业总体战略对人力资源战略以及薪酬的影响,现行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以及薪酬管理的现状等。
2011.11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教材重点汇总
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教材重点总结使用说明1、蓝色字体要求必须掌握的内容。
2、红色字体为基本知识概念,是在平常老师讲解基础上的应该掌握的内容。
3、其他颜色字体,大家根据实际情况,了解、熟悉即可。
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第一节企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一、战略与策略战略是指导全局的计划或规划,是事关全局发展的大致方针;策略则是指根据形势发展变化而制定的行动方针和斗争方式。
二、人力资源战略与人力资源战略管理人力资源战略是企业总体战略的下属概念,它是指企业在对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和条件以及各种相关因素进行全面系统分析的基础上,从企业全局利益和发展目标出发,就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所作出的总体策划。
人力资源战略管理就是对人力资源战略及其规划进行全方位的指挥、监督、协调和控制的过程。
三、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概念的理解:(选择)1、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代表了现代企业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
2、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是对人力资源战略进行系统化管理的过程。
3、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更高阶段,无论是在实践方面,还是在理论创新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4、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专职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和直线主管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他们不但应当具备战略规划管理的知识和技能,还必须具备更高水准的决策力和执行力。
四、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定义:战略性人力资源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发展到高级阶段,以全新的管理理念,在健全完善企业人力资源各项管理基础工作的前提下,将人力资源管理提升到企业战略管理的高度,实现了管理职能和角色的根本性转变,最终确立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高核心竞争力为主导的具有指向性、系统性和可行性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五、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经历的重要发展时期及其主要思想:1、经验管理时期主要思想:资本主义生产作业方式给劳动者的心理和生理所带来的伤害是无法弥补的。
工厂主把一个人肢解成各种碎片,使其变成机器的附属物,工人在工作中的活力完全消失,而工作变成了令人厌恶的苦差事。
2011年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必备简答题
⑶马尔可夫模型
13.如何进行企业人员的供需平衡分析
答:企业人力资源供求关系有三种情况:人力资源供求平衡;供大于求,导致组织内部人浮于事,内耗严重,生产或工作效率低下;供小于求,企业设备闲置,固定资产利用率低,也是一种浪费。
当供不应求时,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方案以避免短缺现象的发生:
6.简述组织结构整合的依据及过程
答:企业结构整合的依据:结构整合主要在于解决结构分化时出现的分散倾向和实现相互间协调的要求。因为经过结构分化,使各部门、各层次、各岗位、各职位的职责明确,也必然产生出各自不同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某种程度的矛盾及相互间的重复交叉和冲突,组织成员间还会出现离散现象,这就需要通过有效的综合或整合,使企业组织上下畅通、左右协调。
⑴将符合条件,而又处于相对富裕状态的人调往空缺位置。
⑵如高技术人员出现短缺,应拟定培训和晋升计划,在企业内部无法满足要求时,应拟定外部招聘计划。
⑶如短缺现象不严重,且员工愿意延长工作时间,则可以根据《劳动法》规定,制定延长工时适当增加报酬的计划。
⑷提高企业资本技术有机构成,提高工人的劳动生产率,形成机器代替人力资源的格局。
②以成果为中心设计的部门内部结构包括:事业部制和模拟分权制等模式。优点是既有高度的稳定性,又具有较强的适应性。缺点是需设置较多的分支机构,管理费用多。一般在大型企业中采用
③以关系为中心设计的部门内部结构通常出现在一些特别巨大的企业或项目之中,如某些跨国公司。从本质上说,它只是将其他组织设计原则加以综合应用,缺乏明确性,实用性差。
2011年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必备简答题(1)
1.请分析企业战略与组织结构的关系
答:1)组织结构的功能在于分工和协调,是保证战略实施的必要手段。组织结构服从战略。(钱德勒)
2011年人力资源服务业从业人员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考试重点及部分考点
2011年人力资源服务业从业人员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考试重点及部分考点一、人力资源规划:一、人力资源规划:(一)采集处理组织信息(一)采集处理组织信息技能要求:1、能够运用调研,设计问卷等有效方法,采集处理组织信息、能够运用调研,设计问卷等有效方法,采集处理组织信息2、能够对组织信息进行初步分析、能够对组织信息进行初步分析相关知识:1、现代企业组织原理、现代企业组织原理2、组织诊断问卷设计原理、组织诊断问卷设计原理(二)制定岗位、人员计划:(二)制定岗位、人员计划:技能要求:1、根据岗位编制目标,能够运用有效的调研方法采集岗位、人员信息,为编制相关计划提供依据编制相关计划提供依据2、能够编制岗位设置及人员配置年度计划、能够编制岗位设置及人员配置年度计划相关知识:1、岗位、人员信息搜集方法、岗位、人员信息搜集方法2、短期岗位、人员计划知识、短期岗位、人员计划知识(三)编写人力资源费用预算:(三)编写人力资源费用预算:技能要求:1、能够制定相关单项报表、能够制定相关单项报表2、能够审核单项人力资源费用统计报表、能够审核单项人力资源费用统计报表相关知识:1、人力资源管理费用知识、人力资源管理费用知识2、有关管理费用的财务知识、有关管理费用的财务知识二、招聘与配置:二、招聘与配置: (一)起草招聘和人员配置制度:(一)起草招聘和人员配置制度:技能要求:1、能够掌握招聘和人员配置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原理、能够掌握招聘和人员配置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原理2、能够起草单项制度草案、能够起草单项制度草案相关知识:1、有关就业、劳动力市场方面的法规、有关就业、劳动力市场方面的法规2、人力资源招聘与配置的基本知识、人力资源招聘与配置的基本知识(二)招聘准备:(二)招聘准备:技能要求:1、能够在工作分析过程中分析岗位的各种信息、能够在工作分析过程中分析岗位的各种信息2、能够分析、审核各部门人员需求信息,提出招聘建议、能够分析、审核各部门人员需求信息,提出招聘建议相关知识:1、岗位信息分析的基本方法、岗位信息分析的基本方法2、招聘申请表审核知识、招聘申请表审核知识(三)招聘实施:(三)招聘实施:技能要求:1、根据任职条件,能够对应聘者进行初步筛选、根据任职条件,能够对应聘者进行初步筛选2、能够依据招聘计划,独立实施招聘日程确定。
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技能知识点
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技能知识点第一章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第一节组织机构的设置与调整第一单元组织机构的设置一、组织机构的类型(5种)直线制、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矩阵制、子公司和分公司组织结构是组织内部各单位之间关系、界限、职权和责任的沟通框架,是组织内部分工协作的基本形式。
影响和制约组织结构设计和建立的因素主要来自信息沟通,技术特点、经营战略、管理体制、企业规模和环境变化6个方面。
(一)直线制直线制是一种最简单的集权式组织结构形式,又称军队式结构。
领导关系按垂直系统建立,不设专门的职能机构,自上而下形同直线。
优点:1、结构简单、指挥系统清晰统一2、责权关系明确3、横向联系少,内部协调容易4、信息沟通迅速,解决问题及时,管理效率比较高缺点:缺乏专业化分工,经营管理事务依靠少数几个人,要求企业领导人必须是经营管理全才,尤其市在企业规模扩大时,管理工作会超过个人能力承受的限度,不利于集中经历研究企业管理的重大问题。
因此适用范围有限,只适用于规模较小或业务活动简单、稳定的企业。
(二)直线职能制是一种以直线制结构为基础,在厂长(经理)领导下设置相应的职能部门,实行厂长(经理)统一指挥职能部门参谋、指导相结合的组织结构形式。
特点:1、厂长(经理)对业务和职能部门均实行垂直式领导,各级直线管理人员在职权范围内对直接下属有指挥和命令的权利,并对此承担全部责任。
2、职能管理部门是厂长(经理)的参谋和助手,没有直接指挥权,其职能是向上级提供信息和建议,并对业务部门实施指导和监督,因此它与业务部门的关系只能是一种指导关系而非领导关系。
直线职能制是一种集权和分权相结合的组织结构形式,它在保留直线制统一指挥优点的基础上,引入管理工作专业化的现代企业中适用范围比较广。
随着企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职能部门也将随之增多,各部门之间的横向联系和协作将变的更加复杂和困难。
加上各业务和职能部门都需要向厂长(经理)请示汇报,使其往往顾及不到企业的重大问题。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重要知识点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重要知识点一、人力资源管理基础知识1.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和职能2.企业人力资源规划与组织管理3.招聘与选拔4.训练与开发5.薪酬与绩效管理6.职业发展与维护7.企业福利与员工关系8.企业文化与团队建设9.人力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与伦理10.职业道德与职业规范二、人力资源管理的实施过程1.人力资源规划与组织管理-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和目标设定-组织结构设计与人事编制管理-岗位分析与岗位描述-岗位补充与人才引进-绩效考核与薪酬决策-企业文化塑造与绩效激励-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建设2.招聘与选拔-招聘策略与招聘渠道选择-招聘计划与需求预测-录用流程与面试技巧-候选人背景调查与限制竞争协议3.训练与开发-培训需求分析与培训计划制定-培训方法与培训形式选择-培训效果评估与培训成本控制-组织员工个人职业发展4.薪酬与绩效管理-薪酬管理与绩效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则-薪酬制度设计与管理-绩效管理体系设计与绩效评估-绩效激励与奖惩机制5.职业发展与维护-职业发展规划与职业生涯规划-离职管理与员工留任6.企业福利与员工关系-企业福利的种类与管理-员工关系的理论与实践-劳动法律法规与劳动关系处理-员工满意度调查与维护7.企业文化与团队建设-企业文化的概念与特点-企业文化建设与传播-团队建设与团队效能提升-组织变革与人员适应8.人力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与伦理-劳动法律法规与劳动合同管理-社会保险制度与劳动争议解决-人力资源管理的伦理与道德准则-人力资源管理的职业道德与职业规范以上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考试的重要知识点,深入了解和熟悉这些知识点,将能够帮助考生顺利通过考试,进一步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能力和水平。
人力资源管理师复习知识点
人力资源管理师复习知识点人力资源管理师复习知识点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你复习的怎样啦?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力资源管理师复习知识点,欢迎阅读。
人力资源管理师复习知识点:绩效管理的实施绩效管理包括四个环节:目标设计、过程指导、考评反馈、激励发展。
目标设计1、企业绩效管理目标系统的设计1)设计原则:与组织发展战略相适应;形成整合的系统;体现企业成功的关键要点。
2)目标系统的构成:企业级关键绩效指标、部门关键绩效指标、岗位业绩考评指标。
3)设计方法:平衡计分卡:从财务、顾客、企业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角度考评组织的绩效。
关键绩效指标法(key performance indication kpi):通过对组织内部流程的输入端的关键参数进行设置、取样、计算、分析。
衡量流程绩效的一种目标式量化管理指标,是把企业战略目标分解成可量化的、可操作的标准体系的工具。
结果的'目标设计结果目标:员工在特定的环境下必须达到的阶段性结果。
基于结果的目标设计原则:1) 自上而下,达成一致;2)工作目标和发展目标;3)及时反馈;4)smart原则;smart原则:s-special,工作目标应该是准确界定的;m-measureable,工作目标应该是可测量和评价的;a-agreed,工作目标应该是双方认可的;r-realitic,工作目标应该是可达到且可观察的;t-timed,工作目标应明确规定了最后期限和回顾日期的)。
行为的目标设计设计依据:1)行为与目标相关;2)基于胜任特征的行为;要求:员工能表现出胜任特征所界定的好的行为,就能取得好的绩效。
人力资源管理师复习知识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基本要求(1) 将员工与企业的利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促进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这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的首要的基本原则。
(2) 从企业内外部环境和条件出发,建立适合企业特点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使之更加充满活力。
(3)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应当在学习借鉴国外先进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同时,有所创新、有所前进。
2011年中级经济师考试人力第二章领导行为
第二章领导行为【考情分析】这部分考试单独出题时一般难度不大,但案例题特别是和其他章节联系起来出案例题时便具有一定理论深度。
学习本章内容时要和第一章的激励环节结合起来,有区别的学习还要注意他们的联系。
本章出题多为单选题,多选题和案例分析题出的概率比较小。
【本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本章主要内容有三:第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就是关于领导理论(包括领导风格)的介绍,这部分内容很容易和第一章里的激励理论混淆,学习时大家一定要注意。
二是领导技能、决策风格及运用,三是决策模型和决策风格。
1. 魅力型、路径—目标型、权变型和交换理论的内容2. 管理方格论、领导生命周期理论的基本思路3. 领导技能、决策风格的概念及及其应用和表现4. 西蒙和明茨伯格有关管理决策过程几个阶段的划分5. 几种决策模型的特点或内容【系统讲解】领导指的是一种影响群体、影响他人以达成组织目标的能力。
领导具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影响力,二是指导和激励能力。
领导的影响力主要来源于组织的正式任命,也可以从其他方面获得,比如与工作相关的专门技能或才能。
第一节领导理论一、特质理论(熟悉)领导特质理论着重于研究领导者的个人特性对领导有效性的影响。
这种理论最早是由心理学家开始研究的。
传统的特质理论:领导具有某些固有的特质,而且这些特质是与生俱来的。
只有先天具备某些特质的人才可能成为领导。
20世纪30年代的研究:有研究表明一些特质,如有智慧、支配性、自信、精力充沛、富有专业知识等,是与成功的领导者一致相关的。
这说明具备某些特质确实能提高领导者成功的可能性,但是并不存在某一种特质能够保证领导者的成功。
吉伯认为卓越的领导必须具备以下特质:身强力壮;聪明但不过于聪明;外向有支配欲;有良好的调适能力,自信。
斯道格迪尔认为领导者应该具有以下特质:对所完成的工作具有责任感;在追求目标过程中热情并且能够持之以恒;解决问题时勇于冒险并富有创新精神;勇于实践;自信;能够很好地处理人际紧张并能够忍受挫折等。
2011人力资源基础知识重点
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广义的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所有人力资源计划的总称,是战略规划与战术计划(即具体的实施计划)的统一狭义的人力资源规划:能使企业人力资源供给需求达到平衡,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效激励员工的过程。
规划的期限:长期规划(五年以上的计划)、中期计划(规划期限在一年至五年的)和短期计划(一年及以内的计划)从内容上看,人力资源规划分为1.战略规划:即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是根据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的目标,对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大政方针、政策和策略的规定,是各种人力资源具体计划的核心,是事关全局的关键性规划2.组织规划:是对企业整体框架的设计,主要包括组织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应用,组织结构图的绘制,组织调查、诊断和评价,组织设计与调整,以及组织机构的设置等。
3.制度规划: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是人力资源总规划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的程序、制度化管理等内容。
4.人员规划:是对企业人员总量、构成、流动的整体规划,包括人力资源现状分析、企业定员、人员需求与供给预测和人员供需平衡等。
5.费用规划:是对企业人工成本、人力资源管理费用的整体规划(2007年5月考试单选题),包括人力资源费用预算、核算、审核、结算,以及人力资源费用控制人力资源规划的重要前提:企业工作岗位分析+劳动定员定额工作岗位分析的概念:是对各类工作岗位的性质任务、职责权限、岗位关系、劳动条件和环境,以及员工承担本岗位任务应具备的资格条件所进行的系统研究,并制定出工作说明书等岗位人事规范的过程工作岗位分析的内容:1.在完成岗位调查取得相关信息的基础上,首先要对岗位存在的时间、空间范围作出科学的界定,然后再对岗位内在活动的内容进行系统的分析,并作必要的总结和概括。
2.在界定了岗位的工作范围和内容以后,应根据岗位自身的特点,明确岗位对员工的素质要求,提出本岗位员工所应具备的资格和条件。
3.将上述岗位分析的研究成果,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标准,最终制定出工作说明书、岗位规范等人事文件工作岗位分析的作用:1.它为招聘、选拔、任用合格的员工奠定了基础。
2011年11月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考试重点[1]
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第一节企业组织结构设计与变革第一单元企业组织结构设计一、组织结构设计的基本理论组织结构是组织内部分工作协作的基本形式或框架(一)组织设计理论的内涵1.组织理论与组织设计理论的对比分析组织理论又被称作为广义的组织理论或大组织理论,它包括了组织运行的全部问题。
组织调理论主要研究:企业组织结构的设计,把组织结构设计中的影响因素来研究.狭义的组织理论或小组织理论,包括组织设计理论。
2.组织理论的发展组织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古典组织理论、近代组织理论和现代组织理论三个阶段。
古典组织理论以行政组织理论为依据的,强调刚性;近代组织理论则是以行为科学为理论依据,它着重强调人的因素。
从组织行为的角度来研究组织结构,现代组织理论以权变管理理论为依据,又强调内外部条件而灵活地进行组织设计。
3.组织设计理论的分类(多选)组织设计理论又被分为静态的组织设计理论和动态的组织设计理论。
静态的组织设计理论主要研究组织的体制、机构和规章。
古典组织学派在这一方面,已经做过大量研究。
动态的组织设计理论还加进了人的因素在动态组织设计理论中,静态设计理论所研究的内容仍然占有主导的地位,依然是组织设计的核心内容。
(二)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5个)1.任务与目标原则企业组织设计的根本目的,是为实现企业的战略任务和经营目标服务的。
这是一条最基本的原则。
2.专业分工和协作的原则贯彻这一原则,在组织设计中要十分重视横向协调问题。
主要的措施有:(多选)(1)实行系统管理,把职能性质相近或工作关系密切的部门归类,成立各个管理子系统,分别由各副总经理(副厂长、部长等)负责管辖。
(2)设立一些必要的委员会及会议来实现协调。
(3)创造协调的环境,提高管理人员的全局观念,增加相互间的共同语言。
3.有效管理幅度原则有效管理幅度不是一个固定值,它受职务的性质、人员的素质、职能机构健全与否等条件的影响。
管理幅度的大小同管理层次的多少呈反比例关系。
4.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原则集权优点:有利于保证企业的统一领导和指挥,有利于人力、物力、财力的合理分配和使用。
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教材知识点整理第一部分(人力资源规划部分)
实施外部分析
制定任务
建立长期目标
确定、评价和选择战略
制定政策和树立年度目标
配置资源
度量和评价业绩
实施内部分析
战略制定
战略实施
战略评价
1
四、人力资源战略管理 1、人力资源战略管理发展过程 人力资源 管理重点
规章制度管控 预算与掌握员工总数,效 率和有效性 人力资源管理: 企业战略规划与目标:生产力 与业务增长。 人力资源战略管理: � 管理组织绩效和能力 � 发展企业的学习氛围 � 促进转变 � 知识管理 行政型: � 文档处理 � 制定和规章 管理型: � 计划与监督 � 预算和掌握员工数量 顾问型: � 业务合作与问题处理 � 确定战略规划与目标
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教材知识点整理(一)——人力资源规划 第一章 战略、组织变革与企业制度 第一节 人力资源战略 一、人力资源战略:是组织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组织为实现整体战略目标而制定的一个配套性 战略,其实质是围绕组织战略对人力资源进行系统的计划和部署。 二、企业战略:战略学家迈克尔·波特将企业战略定义为“企业为开发核心竞争力和获取竞争优势而整 合和协调企业一系列资源和行动和谋划” 。 企业战略应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目标、计划、部署。 三、企业组织结构与战略 1、组织结构服从于战略;其功能在于分工和协调;组织结构的基本单位是岗位或职位;企业的目标和 战略通过岗位落实到每一个员工的任务和职责上。 2、70 年代初,通用电气重新设计组织结构,采用了战略经营单位(SUB) ,解决了行政管理滞后的问题, 妥善控制了多种经营,利润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3、企业发展阶段与组织结构的关系
人 力 资 源 规 划 过 程
分析问题 企业需求 外部因素 内部供给分析
预测需求 雇员数量 雇员结构(定性的) 组织和工作设计 可供和所需的资源 净需求量
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重点梳理
第一章劳动法一、劳动法的概念和作用1、劳动法可以指:➢法律体系中的劳动法律部门;➢国家的劳动法典;➢劳动法学或劳动法课程2、劳动法的定义: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
3、劳动法的核心内容:调整劳动关系4、劳动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劳动法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而产生的法律部门➢劳动法与民法关系密切,它是从民法中分离出来的法律部门,它与工厂立法亦有密切联系,它是由工厂立法逐步发展而来➢它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
5、劳动法所调整的劳动关系的特点:➢劳动关系发生的原因是实现劳动的过程,即劳动者要直接参加某种生产物品或提供服务的过程➢劳动关系是在用人单位录用了劳动者,使劳动者与劳动过程有了联系之后才发生的➢劳动关系是由职业的有偿的劳动而发生的关系,非职业的劳动、无偿的劳动、义务的劳动所发生的关系都不由劳动法调整。
6、组成劳动法的内容有:➢就业促进制度➢集体谈判和集体合同制度➢劳动标准制度➢职业技能开发制度➢社会保险制度➢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劳动监督检查制度7、劳动法的作用:➢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是预防和解决劳动争议的必要手段➢对劳动力市场的运作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8、劳动标准的内容包括:➢最低工资标准➢最长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制度➢劳动安全卫生、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的劳动条件。
9、劳动法对劳动力市场的作用有:➢确认劳动者为劳动力所有者,使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上处于劳动力供方主体的法律地位➢通过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为劳动力供求双方通过市场相互选择和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在市场上自由流动提供了法律条件➢实行统一的劳动标准和社会保险制度,使劳动力在使用和流动过程中得到基本保障,同时,也使劳动力市场上的劳动力资源不中断二、劳动法的发展历程1、劳动法产生的时间:资本主义开始进入自由竞争阶段的19世纪初2、劳动立法的开端:1802年英国议会通过的《学徒健康与道德法》3、二次世界大战后劳动立法的特点:➢各国宪法对劳动者的劳动权利都做了明确的规定➢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很多资本主义国家在劳动立法方面出现了倒退的情况➢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各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劳动立法侧重于改善劳动条件,规定劳动标准,➢劳动法的适用范围不断扩大,劳动法的内容也得到充实。
20072011历年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考点汇总
2007-2011年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考点汇总第一章劳动经济学第一节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1.P1劳动经济学:研究市场经济制度中的劳动力市场现象和劳动力市场运行规律的科学。
2.P1劳动资源稀缺性的三个属性:1)相对稀缺性(社会和人的需要和愿望的无限)2)绝对稀缺性(社会和人的需要和愿望的新增)3)本质表现为支付手段和支付能力的稀缺3.P2个人追求的目标是效用最大化,即在个人可支配资源的约束条件下,使个人需要和愿望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
4.P2企业追求的是利润的最大化。
是效用最大化的变形。
5.P2效用最大化行为的观点,通常做为经济分析的基本假设。
6.P2在生产要素市场,居民户是生产要素供给方,企业是生产要素需求者。
7.P2在商品市场,居民户是商品和服务的需求者,企业则是供给者。
8.P3就业量和工资的决定是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功能。
9.P3劳动力市场的功能是通过商品的供给和需求来决定价格的机制,实现、调节资源的配置;解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这一经济社会的基本课题。
10.P3劳动经济学产生的基础:劳动力市场配置的资源、交换的商品是劳动力,这与其他市场配置的资源、交换的商品相比,具有显著的特殊性。
11.P3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两种,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
12.P3实证研究是研究现象本身“是什么”的问题。
13.P3实证研究方法的特点:1)目的是认识客观事实、研究现象自身的运动规律及内在逻辑。
2)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具有客观性,并可根据经验和事实进行检验。
14.P4实证研究方法的主要步骤是确定研究对象,设定假定条件,提出理论假说,验证四个步骤。
15.P4规范研究方法是以价值判断为基础,说明经济现象及其运行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16.P4规范研究方法的特点:1)以价值判断为基础,解决客观经济现象是“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2)主要目的在于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服务。
17.P4-P5经济运行中影响互惠交换的障碍:信息、体制、市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知识点第一章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1.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1)任务与目标的原则;2)专业分工和协作的原则;3)有效管理幅度的原则;4)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原则;5)稳定性和适应性相结合的原则。
2.组织结构设计的程序:1)应充分考虑企业环境企业规模企业战略目标信息沟通这4方面的影响因素,选择最佳的组织结构模式;2)根据所选的组织结构模式,将企业划分为不同的、相对独立的部门;3)为各个部门选择合适的部门结构,进行组织结构设置;4)将各个部门组合起来,形成特定的组织结构;来源5)根据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组织结构。
3.组织变革实施的程序和方式:1)组织结构诊断。
其中包括:A、组织结构调查B、组织结构分析C、组织决策分析(考虑决策影响的时间、决策对各职能的影响面、决策者所具备的能力、决策的性质)D、组织关系分析。
2)实施结构变革:A、善于抓住征兆进行变革(企业经营业绩下降、组织结构本身病症的显露、员工士气低落)B、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方式包括:改良式变革、爆破式变革、计划式变革C、排除组织结构变革的阻力:a让员工参加组织变革的调查、诊断和计划,使他们充分认识变革的必要性和变革的责任感。
b大力推行与组织变革相适应的人员培训计划,使员工掌握新的业务知识和技能,适应变革后的工作岗位。
c大胆起用年富力强和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人才,从组织方面减少变革阻力。
3)企业组织结构评价:对变革后的组织结构进行分析,考察变革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修正变革方案,为以后的调整和变革做好准备。
4.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作用:1)满足企业总体战略发展的要求。
2)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开展。
3)协调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计划。
4)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
5)使组织和个人发展目标相一致。
5.制定企业人员规划的基本原则:1)确保人力资源需求的原则;2)与内外环境相适应的原则;3)与战略目标相适应的原则;4)保持适度流动性的原则。
6.制定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基本程序:1)调查、收集和整理涉及企业战略决策和经营环境的各种信息;2)根据企业或部门的实际情况确定其人员规划期限,了解企业现有人力资源状况,为预测工作准备精确而详实的资料;3)在分析人力资源需求和供给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以定量为主的各种科学预测方法对企业未来人力资源供求进行预测;4)制订人力资源供求协商平衡的总坟墓和各项业务计划,并分别提出各种具体的调整、供大于求或求小于供的政策措施;5)人员规划的评价与修正。
7.人力资源预测的内容和原理:内容:需求预测、存量与增量预测、结构预测、特种人力资源预测。
原理:惯性原理、相关性原理、相似性原理。
8.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影响因素:1)顾客需求的变化(市场需求)2)生产需求(或企业总产值)3)劳动力成本趋势(工资状况)4)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趋势5)追加培训的需求6)每个工种员工的移动情况8)旷工趋向(或出勤率)9)政府方针政策的影响(工作小时的变化、退休年龄的变化、社会安全福利保障)9.人力资源需求预测阶段的工作程序:1)根据工作岗位分析的结果确定职务编制和人员配置;2)进行人力资源盘点,统计出人员的缺编、超编以及是否符合职务资格要求;3)将上述统计结果与部门管理者进行讨论,修正并得出现实的人力资源需求量;4)对预测期内退休的人员、未来可能发生的离职的人员进行统计,得出未来的人员流失状况;5)根据企业发展战略规划,以及工作量的增长情况确定各部门还需要增加的工作岗位与人员数量,得出未来人力资源需求量;6)将现实人力资源需求量、未来的人员流失状况和未来的人力资源需求量进行汇总计算,得出企业整体人力资源需求预测。
10.人员需求计划公式:计划期内员工补充需求量=计划期内员工总需求量-报告期期末员工总数+计划期内自然减员员工总数11.比率转换法公式:计划期末的员工数量=(目前的业务量+计划期业务的增长量)/目前人均业务量*(1+生产率的增长率)12.工作定额分析法公式:人力资源需求量=企业计划期任务总量/定额标准*(1+计划期劳动生产率变动系数)(变动系数R=R1+R2-R3)13.岗位定员法公式:定员人数=岗位班作业平均体力劳动时间总和/岗位作业时间标准14.设备看管定额公式:设备看管定额=岗位作业时间标准看管单台设备班平均耗费的体力劳动时间定员人数=计划需要同时开动的设备台数/设备看管定额15.劳动效率定员法公式:劳动定额=测定期班平均工作任务总量*岗位作业时间标准/班平均体力劳动时间总和定员人数=计划期班平均工作任务总量/劳动定额16.人力资源需求定性预测:经验预测法、描述法、德尔非法(又称专家评估法,1)提出预测目标和要求,确定专家组,准备有关资料,征求专家意见。
2)简明扼要地以调查表方式列出预测问题(25个为宜),交付专家组讨论评价,然后由预测组织统计整理。
3)修改预测结果,充分考虑有关专家意见。
4)进行最后预测,在第三轮统计资料的基础上,请专家提出最后意见及依据。
17.人力资源需求定量预测:转换比率法、人员比率法、趋势外推法、回归分析法、经济计量模型法、灰色预测模型法、生产模型法、马尔可夫分析法、计算机模拟法、定员定额分析法(分为:工作定额分析法、岗位定员法、设备看管定额定员法、劳动效率定员法、比例定员法)。
18.影响企业专门技能人员需求的参数有:企业战略、组织结构、销售收入、产值产量、总资产、总成本、追加投资、人工成本、劳动生产率、出勤率、能源消耗情况、定额工时、作业率和废品率等。
19.计算工种定员人数公式:需求人数=计划定额工时总数*(1+废品率)/年度工时数*出勤率*作业率*定额完成率20.企业人员供给预测的步骤:1)对企业现有的人力资源进行盘点,了解企业员工队伍的现状;20分析企业的职务调整政策和历年员工调整数据,统计出员工调整的比例;3)向部门的主管人员了解将来可能出现的人事调整状况;4)将上述的所有数据进行汇总,得出对企业内部人力资源供给量的预测;5)分析影响外部人力资源供给的各种因素(主要是地域性因素和全国性因素),并依据分析结果得出企业外部人力资源供给预测;6)将企业内外部人力资源供给预测进行汇总,得出企业人力资源供给预测。
21.人力资源内、外供给预测的分析方法:1)人力资源信息库,从人力资源信息库中可以获取企业每个员工的晋升、调动、解聘等信息,能确切反应员工的流动信息。
针对不同人员可分为:技能清单、管理才能清单。
2)管理人员接替模型3)马尔可夫模型22.马尔可夫模型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发现组织人事变动的规律,推测组织在未来的人员供给情况。
当出现短缺现象时,应提出以下具体对策:1)查明公司业务主管离职率高的原因,采取必要的措施尽快地降低离职率;2)加大对公司业务员的培训力度,使他们尽快地晋升为业务主管;3)采取多种方式,广开人员补充的渠道,吸引更多的专业人才填补业务主管的岗位空缺。
23.企业人员的供需平衡三种情况:人力资源供求平衡;供大于求;供小于求。
当供大于求时,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方案以避免短缺现象的发生:1)将符合条件,而又处于相对富裕状态的人调往空缺位置。
2)如高技术人员出现短缺,应拟定培训和晋升计划,在企业内部无法满足要求时,应拟定外部招聘计划。
3)如短缺现象不严重,且员工愿意延长工作时间,则可以根据《劳动法》规定,制定延长工时适当增加报酬的计划。
4)提高企业资本技术有机构成,提高工人的劳动生产率,形成机器代替人力资源的格局。
5)制定聘用非全日制临时用工计划。
6)制定聘用全日制临时用工计划。
当供小于求时:1)永久辞退某些劳动态度差、技术水平低、劳动纪律观念差的员工。
2)合并关闭某些臃肿的机构。
3)鼓励提前退休或内退。
4)加强培训工作,提高员工整体素质。
5)减少工作时间,降低工资水平。
6)降低工作完成量,降低工资水平。
2011年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知识点第二章第二章招聘与配置1.员工素质测评的基本原理、类型、原则:原理:个体差异原理、工作差异原理、人岗匹配原理(包括:工作要求与员工素质相匹配、工作报酬与员工贡献相匹配、员工与员工之间相匹配、岗位与岗位之间相匹配)。
类型:选拔性测评、开发性测评、诊断性测评、考核性测评。
原则:客观测评与主管测评相结合、定性测评与定量测评相结合、静态测评与动态测评相结合、素质测评与绩效测评相结合、分项测评与综合测评相结合。
2.员工素质测评量化的主要形式:一次量化与二次量化、类别量化与模糊量化、顺序量化/等距量化与比例量化、当量量化(权重)。
3.素质测评标准体系:1)要素:标准、标度和标记;2)构成:横向和纵向结构;3)类型:效标参照性标准体系、常模参照性指标体系。
4.知识测评的方法:认知目标由低到高分为6个层次,依次为: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
考试大-全国最大教育类网站(www.Examda。
com)5.能力测评的方法:一般能力测评、特殊能力测评、创造力测评、学习能力测评6.素质测评的准备、实施、调整、分析:准备阶段:收集必要的资料、组织强有力的测评小组、测评方案的制定、选择合理的测评方法(通常采用4个指标:即效度、公平程度、实用性和成本)。
实施阶段:测评前的动员、测评时间和环境的选择、测评操作程序。
测评结果调整阶段:1)引起测评结果误差的原因:测评的指标体系和参照标准不够明确、晕轮效应、近因误差、感情效应、测评人员训练不足;2)测评结果处理的常用分析方法:集中趋势分析(常用的有算术平均数和中位数)、离散趋势分析、相关分析、因素分析;3)测评数据处理。
综合分析测评结果阶段:1)测评结果的描述:分为数字和文字描述;2)员工分类标准有2种:调查分类标准和数学分类标准3)测评结果分析方法3种:A、要素分析法B、综合分析法C、曲线分析法7.面试的类型和基本程序:来源:考试大的美女编辑们类型:1)根据面试的标准化程度,可分为结构化面试、非结构化面试、半结构化面试。
2)根据面试实施的方式,可分为单独面试与小组面试。
3)根据面试进程,可分为一次性面试与分阶段面试。
4)根据面试题目的内容,可分为情景面试和经验性面试。
程序:1)面试的准备阶段:A、制定面试指南B、准备面试问题C、评估方式确定D、培训面试考官。
2)面试的实施阶段:A、关系建立阶段B、导入阶段C、核心阶段D、确认阶段E、结束阶段。
3)面试的总结阶段:A、综合面试结果B、面试结果的反馈C、面试结果的存档。
4)面试的评价阶段,总结经验,为下一次的面试设计做准备。
8.面试的常见问题与实施技巧:常见问题:面试目的不明确、面试标准不具体、面试缺乏系统性、面试问题设计不合理、面试考官的偏见(第一印象、对比效应、晕轮效应、录用压力)。
实施技巧:充分准备、灵活提问、多听少说、善于提取要点、进行阶段总结、排除各种干扰、不带个人偏见、在倾听时注意思考、注意肢体语言沟通9.结构化面试的步骤:1)构建素质模型:A、组建测评小组B、从招聘岗位的优秀任职人员中选出一定的人员组成测验样本C、对测验样本进行人格测验,总结各个被测人员的素质特征D、将测评结果进行综合,列出招聘岗位素质表E、将岗位素质表中的各个素质进行分级,构建素质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