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研修有感

合集下载

2011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解读. 小学语文

2011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解读. 小学语文

2011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解读. 小学语文语文新课标解读感悟篇一研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不难发现,新版的课程标准在语文课程性质的表述上,与2011版实验稿《语文课程标准》发生了较大变化。

新版的“课程标准”保留了原实验稿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定义,同时增加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的描述,从而使语文的课程性质具有四种基本属性,即工具性,人文性、综合性、实践性,进一步阐明语文课程的目标、任务与基本特点。

一、解读新课标的工具性语文课程的根本任务是教学生学习母语,主要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叶圣陶先生关于“工具性”的论述,一以贯之地强调对培养思维能力、交际能力、表达能力的重视。

在他看来,语文不是静止的知识,而是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解读新课标的人文性语文包括两个基本点:一是正确理解和掌握语言文字这一交流工具,二是学生精神世界不断丰富升华。

前者说的是工具性,后者则是人文性。

工具性是语文教育之根基,人文性是语文教育之生命。

我们要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扎扎实实地培养学生理解与运用语文工具的能力,同时要正确进行思想引导,把人文教育有机渗透其中,而不是硬性贴上“人文”的标签。

三、解读新课标的综合性如果说“工具性”和“人文性”分别构筑了语文教育的根基和生命,新课标提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则指明到达语文教育理想“彼岸”的正确路径。

所谓“综合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语文课程的学习不能像数理化等学科那样单单追求建立完整的学科知识结构体系,而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核心目标。

其次,新课标对“语文素养”的阐释,也进一步体现了语文课程的综合性。

由此可见,语文学习应该是一种全方位的综合学习,必须实现“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个维度的融合,进而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四、解读新课标的实践性语文学习必须遵循两个规律,一是学习母语的规律,二是人的认知规律。

新课标提出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正是从人的认知规律出发,强调语文能力的提升,语文素养的形成,不是仅仅通过语文知识的传授和训练就能获得的,必不可缺的条件是学生能动的语文学习实践活动。

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心得体会

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心得体会

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心得体会第一篇: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心得体会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心得体会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言文字的应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将肩负着传播、发扬语言文字的重要使命。

学校顺应教师的需要,像一场及时雨在8月26日、27日两天对我们进行了全面的新课标的培训,让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受益匪浅。

通过培训我知道了语文课程的性质:它是一门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的课程;是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的课程;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的课程。

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所以学习新课标,研读新课标,把新课标应用于平时的教学中成为每位教师必须做的功课。

下面我浅谈一下我自己学习后的心得体会,我觉得《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很多方面发生了不少变化,但感受最深的有三点:一、高度重视识字写字在第一学段,新课标已将原来的“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改为“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将第二学段的“2000个左右会写”减少为“1600个左右会写”。

减少了写字数量,适当减轻了学生的识写负担,体现了多识少写的思想。

可见,新课标将识字写字提到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值得我们高度重视。

二、关注实用阅读策略课标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课标明确地在“对话”的维度中增加了“教科书编者”这一视角,就是确立和凸显“编者”的地位和作用。

“教科书编者”不是可有可无的,他在客观上起到一个先导的作用。

研读《语文课程标准》有感

研读《语文课程标准》有感

研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有感自课改之风吹遍全国后,在课改的大背景下,语文教育教学也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教师们为课改付出了积极的努力与有效的探索,如“生本课堂”“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研讨”等,使得语文课堂由原来枯燥的应试教育走向了对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还存在着一些有待改进创新和完善的问题,某些问题仍治标不治本。

利用寒假期间,静心研读《语文课程标准》,我第一次如此认真地从字里行间品味薄薄的三十四页文字。

该书言简意赅,指向清楚。

《语文课程标准》有很多新增内容。

如:在课程基本理念的第三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新增了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

作为一名高年段语文教师,我就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落实新课标理念谈谈几点看法。

一、重视朗读教学新课标在目标定位中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

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

实践经验也告诉我们,朗读是学生领略课文蕴涵情感的最佳途径,学生富有感情的朗读本身就是对语言文字有敏锐感觉的表现。

因此,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指导有感情地读,读出音韵,读出意境,读出情味。

如教《十里长街送总理》第一段,可以这样处理:第一句:天/灰蒙蒙,又阴/又冷。

指导学生用低沉、悲伤的语调朗读,让学生体会到环境描写侧面烘托了人民对总理的哀悼之情。

第二句: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路/是那样长,人/是那样多,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

“挤满”、“长”、“多”三个词读重音,使学生在朗读中也和人们一样沉浸在对总理的崇敬和爱戴中。

2011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共5篇)

2011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共5篇)

2011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共5篇)第一篇:2011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语文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正如旭日东升,阳光下一片蓬勃之景,新成果、新经验、新思路、新方法那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新课标”的实施确实给当今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课余时间虽然很短,但在学习中我深刻体会到新的课程标准是根据时代的需要,下面我浅谈我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一、彰显新课程课标特色《新课程标准》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提出一些新的要求,它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同时更给我们教师的教学找准了导航,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新课标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地位,突出体现语文课程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

二、写字教学体现情操的培养《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除了在四个学段都对“写字姿势”和“书写习惯”提出要求外,还明确指出:“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练字的过程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趣味养成的过程,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

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

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

”此外,还在习作教学中对写字也提出要求:“要关注作文的书写质量,要使学生把作文的书写也当做练字的过程。

”其实,新课标明确提出要求,“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因为写字是一座熔炉,可以锻炼意志;写字是一泓清泉,可以涤去杂念;写字是一件乐器,可以演奏心声;写字是一种享受,可以陶冶情操。

三、阅读教学体现朗读的魅力我国有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能作诗也能吟”的俗语,由此可见“读”在学习语文中是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学习心得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学习心得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学习心得学习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一)(二),发现与《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相比,从内容到形式都有较大的调整变化。

纵观新课标,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重视:一、高度重视识字写字关于汉字教育,是这一次修订工作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

在这些年的教学中我们都深有感触,学生的错别字情况严重,书写质量普遍偏低,小学低年级学生写字负担过重。

在2011版语文课标中有关“识字、写字”的目标中,做了比较明显的调整与修订,在加强写字教学方面提出了一些新的举措:1.从第一到第四学段始终强调“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强调书写的规范和质量。

(“实验稿”主要在第一学段提出这样的要求,其他学段不再提出。

)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

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

”“对于作文的评价还须关注学生汉字书写的情况。

”从这些变化上我们看出课程标准要求小学阶段必须在写字教学方面投入更多的力量,要做到天天练,确保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的指导下随堂练习,教师要关注学生练习的过程和写字的质量。

及时帮助学生保持正确的姿势,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书写技能。

学习写字的过程,其实也是学生规范意识、书写技能、习惯、性格养成的过程,是体会和认识民族文化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能增强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理解,提高审美感受能力。

2.降低第一、二学段识字写字量的要求。

如第一学段,识字量由“1600-1800”改为“1600左右”,写字量由“800-1000”改为“800左右”。

第二学段,写字量由“2000个左右”改为“1600个左右”。

第三学段,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会写。

调整之后,低、中年级适当减少了写字量,高年级相应增加了写字量,整个小学阶段识字写字总量保持不变,仍然要求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会写。

学习《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心得体

学习《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心得体

学习《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心得体会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学习《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心得体会最近又一次静下心来读了《2011语文新课程标准》,感受颇深,特将自己的几点体会提出来与大家分享。

一、课程性质与理念的更新。

1、2011版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语文学习注重与听说读写和生活相结合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精选公文范文----------------1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

还指出语文课程的建设应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同时应密切关注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教学应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重视学生读书、写作、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等语文实践,提倡多读多写,改变机械、粗糙、繁琐的作业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

善于通过专题学习等方式,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听说读写,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3、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

教师应----------------精选公文范文----------------2确立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语文教育观念,注重吸收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应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探索网络环境下新的教学方式;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重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启迪学生智慧,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学习体会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学习体会

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学习体会daj通过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的学习,我认为修订版和实验版比较,有继承,也有发展。

坚持不变的是语文课程4个基本理念和3个维度的课程目标,并坚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积极推进儿童阅读。

一、突出的变化主要有几方面:1、语文课程性质表述更明确2011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最重要的一句话应该拿出来反反复复地说,这就是对语文课程性质下的定义,“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

”这个定义突出强调了语言文字的运用,也就是学生在这门课程里要学习的不只是“语言”和“文字”,而是“语言文字的运用”。

“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这就要求语文学习和教学须在“语言文字运用”上多下工夫。

即教师在教学时树立大语文观,多从“语用”角度设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策略。

2、突出强调识字和写字教育修订课标中说:“识字、写字是第一学段的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内容。

”这就打破了“识字、写字只是小学低年级任务”的旧观念。

也就是说,识字、写字不仅是小学各个年级的重要内容,初中也应该重视。

不仅降低了识字与写字的要求与难度,强调“多认少写”,提倡“认写分离”的原则,而且还特别强调写字要求:“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3、高度重视 “读书”的作用语文教学无非就是教会学生读写听说,然而阅读教学却在长期的教学中被变成了“朗读教学”,却忽略了阅读教学是朗读、默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的训练。

以往我们在教学中,普遍重视精读教学,特别是教材中所谓精读课文的教学,往往却忽视了“略读”和“浏览”作为独立阅读方式的重要性以及专门训练的必要性,也不注意培养默读习惯、进行速读训练,造成很多学生毕业后,不善于根据不同的阅读材料和阅读目的,选择不同的阅读方式,所有文本和书籍都只能从头到尾通读;无法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信息;还有很多初中生不会默读,所谓默读只是不出声地朗读,做不到“不指读、不回视、不动唇”,无法在默读时控制注意力、进行认知监控。

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

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

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请您与原课标对比一下,结合具体案例,谈一谈阅读教学的变化学习2011版初中语文新课标心得通过对2011版初中学语文新课标的学习对新课程教学内容有了更新的认识,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生生互动更浓,“语文味”促进思想的教育等,尤其是要求我们每一位老师都要注意创设教学情境,尊重每一个学生对文本的阅读体验。

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思考和发言的机会,构建合作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所以老师既要学习先进的课堂理念,又要因地制宜适当改革教学;要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或情境。

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这样的去做:第一、在平时备课中吃透教材,搜集、整合与教材相关的知识,研究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第二、在教学中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现象出发,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参与合作,发挥想象思维来解决问题,并尊重和正确解读这些合作体验的结果。

第三、突出教与学的互动,教学由实施预案向增加准备如何回答学生现场提出的问题转变。

课上学生会主动提出的问题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往往是多元的,这种现场发散式提出的问题是教师始料不及的,这就需要师生间互相尊重、欣赏,相互交流、沟通、理解和补充。

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在帮助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相长。

第四、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强调个性化的教学设计。

学生将围绕自己对课文中最感兴趣的部分和知识深入探讨、思考和学习。

因此,教师分析课文要突破由“从头到尾抚摩一遍”的教学习惯。

要注重学科间的联系和知识结构的综合性,通过指导学生首先寻找、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学习其写作手法,并强调学生个体的需求和体验指导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第五、教师将自觉地完成终身学习的任务,不断更新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学习心得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学习心得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学习心得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研究心得本文旨在分享我对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研究的心得体会。

简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是我国教育部颁布的一份重要文件,旨在规范和指导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

研究这份标准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研究心得在研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过程中,我获得了以下几点心得体会:1. 重视语文素养的培养: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并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修养和审美情趣。

这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他们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2. 强化实践性教学:标准要求通过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并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研究积极性和能力发展至关重要。

3. 培养文化自信和国家认同:标准着重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热爱,以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接受。

这有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民族认同。

4. 强调创新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标准要求学生在语文研究中培养探究精神、批判思维和创新意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这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注重素质教育的整合发展:标准强调将语文教育融入到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与生活实践等综合素质教育中。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提高。

总结研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给我带来了很多启发和思考。

这份标准的贯彻落实将有助于提高我国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培养更多具有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优秀学生。

以上是我对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研究心得的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字数:未统计)。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研修有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研修有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研修有感云南马龙县月望中学董心琦我积极地认真地参加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解读”这门课程的学习,从中学到了很多以前教育教学工作中很多不懂的知识,可以说受益匪浅吧。

现在我就谈谈我的收获。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解读”中,我知道了汉字教育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错别字情况严重;书写质量普遍偏低;有的地区小学低年级学生写字学习负担过重。

我也懂得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写字姿势和习惯,注重书写的育人功能;加强书法教育,既要在技法上下工夫,也要重视在养成良好习惯、陶冶性情、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方面的作用。

尤其是对北京师范大学郑国民、北京教育学院吴欣歆、北京师范大学林秀艳等专家的讲座分析,更是让我受益匪浅。

通过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 年版)》,我深深地理解到“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正所谓文如其人,写作总是反映着一个人的人品、学养和听说读写的能力。

通过一个人的文章,我们也往往能看出这个人阅读的量、阅读的面、阅读的品位,看出他的立场、观点和思考问题的方法。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

”这是“写作教学”总的指导思想、总的原则。

其内涵非常丰富,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

1、作文素材积累:把学生的着眼点引向生活,拓宽他们的写作思路。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

把作文教学寓于学生生活中,就能使学生觉得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语文教师应该把作文与生活实际巧妙地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指导学生观察生活,去谋篇布局,把生活中的无穷欢乐,无限情趣写成作文,对生活进行讴歌。

为进一步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还必须让学生开阔视野,积累素材。

如: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将作文训练寓有趣的活动中,然后让他们将上述活动中的见闻、感受写成作文。

我对《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体会

我对《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体会

我对《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修改的体会2011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与《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相比,从内容到形式都有较大的调整变化,文字修改有多处。

其中,在体例、内容方面的变化主要包括一下几个地方:温儒敏教授在讲话中指出,这次修订课程标准,是针对长期以来语文教育方面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总结这十多年来课改的经验,同时按照国家教育规划的总体要求,面向未来,提出语文课程的基本标准。

主要立足于“为学生打好三个基础:那就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好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形成健康的个性与人格打好基础;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综观新课标,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重视:一、课程性质明确定位——“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二、课程内容价值取向——继承和发扬“两个传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三、凸显语文课程的实践性——语文学习的有效途径是多读、多写、多积累四、高度重视识字写字——识字减数量、写字提质量五、增强教学评价的层次性——分学段设定明晰的教学评价要求通过学习新课程,我对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对教研活动的开展也有了更多的思考。

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这给我在小学语文教研教学上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我的体会主要有一下几点:(1)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克服了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

我认为我们应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2)语文课程标准》首次对义务教育阶段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方式。

那就是要求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强调在综合性学习中具有合作精神,培养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学习之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学习之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学习之反思
2014年7月16号听了沙河市教育局教研室方向明老师对语文新课标的解读之后,收获很大。

首先,我明白了语文新课标是指导小学语文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所有的语文教学工作都要在新课标的框架内进行。

而我以前的语文教学,随意性较强,与新课标的要求还有很大距离。

以后,我要精心研读新课标,让自己的语文教学完全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其次,我理解了“语文素养”这个新概念(所谓语文素养,是指中小学生具有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文章学识修养和文风、情趣等人格修养),懂得了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途径是多读书、多积累和多写作。

再次,我知道了识字写字教学的重要性。

包括总体目标和学段目标,在识字写字的数量,写字方法和写字姿势等方面,都提出了不同层次的要求。

以前,我对写字教学重视不够,常常只提要求,未对识字写字方法做具体的指导,导致大多数学生的汉字书写不过关,有的写字姿势也有问题。

今后,我暗暗下定决心,上好写字课,把培养学生写出一手好字作为终极目标之一。

最后,我领悟到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重在积累,积累语
言,积累情感、积累语感、积累生活。

总之,语文教学需要在新课标的指引下,通过长期的积累和训练,通过听说读写实践,来达到一个令人满意的水平。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学习心得体会 精品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学习心得体会 精品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学习心得体会琼中县民族中学蔡亲才2012年8月24至25日我参加全县初中语文新课程培训,经过两天紧张的培训学习,让我获益匪浅。

通过对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的学习,我发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与2002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略有不同。

我校从2002年秋季实行课程改革已近十年了,我作为一名一线的农村初中语文教师,我最大的体会就是教学目标更明确了。

新的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有一些新的语文教育理念。

这些新理念在某种程度上吸收了多年来语文教育改革中的经验教训,对语文教材编写、教学指导、语文评估与考试等都有一些明确的规定。

它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强调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更注重语文课的人文性,注重语文学科的文化内涵。

那么,我们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应注意些什么呢?一、语文教学要由研究教法向研究学法转变。

学法指导不应该只看作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而应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学习活动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自己去主动学习,经过思考、生疑、答疑、创造等学习过程,才能使他们理解和把握语文学习的规律,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学习动力。

教师应充分了解本班学生的学情,营造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学法训练,适时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学习,加强能力迁移。

在备课方面,包括教材的处理,教学重点难点的把握,对不同课型的处理,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如对诗歌单元的处理以学生多读为主,在反复诵读中去品味诗歌,而对文言文的处理则是要稳打稳扎,要求学生的翻译要落实到字词句,一点也不能马虎。

二、语文教学中必须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觉得要从根本上体现新课标的教学精神,教师必须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011版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2011版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学习心得2011年,我国实施《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版)》,走上一条课程改革的道路。

经过十年的教学实践、反思,于2011年修改并制订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为了能跟上课改的步伐,更好的把握教学目标和方向,我利用课余时间对2011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进行了一番学习,收获颇多,现将我的一些心得体会梳理如下:一、万变不离其宗从新旧课标对比表来看,改动的内容不算太多。

而且在这些改动的内容里,除了全新的前言部分外,一部分是表述的先后顺序有变换,一部分是删去或添加一些词语或一些内容,其目的都是为了表述更加准确,或降低难度,使课标指导下的语文教学更加适合儿童心身发展的特点,更具有科学性。

新课标还增加了许多具体的建议,增强语文教学的操作性。

新旧课标对比,总的理念不变,框架不变,内容中真正发生质变的也不算多。

二、强调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运用新课标在“前言”部分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在“课程性质与地位”中也有这样的表述:“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新课标的这些表述,强调了课程目标和内容须聚焦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突出了语文课程“实践性”、“综合性”的特点。

这就告诉我们,语文学习要重视理解,更要重视运用,因为学是为了用。

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落脚点就在于正确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三、更加重视学生识字写字的教学识字写字是阅读和习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学习心得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学习心得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学习心得2011年12月,教育部发布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这是一份凝聚了无数专家学者和一线广大教师心血和智慧的厚重文本。

这份标准针对长期以来语文教育方面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总结了十多年来课改的经验,并按照国家教育规划的总体要求,面向未来,提出了语文课程的基本标准。

主要立足于为学生打好三个基础: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好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形成健康的个性与人格打好基础;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我在寒假期间对该标准进行了仔细的研读,并与实验稿进行了比较和分析,收获颇丰。

总体感觉上,新课标有以下几个变化。

一是内容更加充实。

新课标变厚了,由原来的29页变为80页,内容有了大篇幅增加,显得更加厚实。

特别是在附录中增加了《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使得课标文本结构显得更加完善,化随意为规范,增强了课标的科学感。

二是同中有异。

虽然总体结构没有变化,仍由“前言”“课程目标与内容”“实施建议”“附录”四个部分组成,但在每部分中内容都有变化,或是增删,或是修改,或是顺序调整,全篇修改点多达200余处。

虽然课程标准体现的基本理念基本没有变化,但是在对具体问题的认识与处理上,在课程目标与内容、实施与操作上都有明显调整,从内容到形式变得更加合理、科学。

三是文字表述更加简明准确。

文本中对概念的阐释更加准确全面具体,减少了模糊性,提高了可操作性。

总之,通过吸收十余年来课改和教材实验的成果经验,吸取方方面面好的意见建议,修订后的课标更加逼近语文课程的本真、不同学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研究语文的规律,更加贴近教学实际,因而更加有利于指导语文课程深度改革和教材教法深入实验,更好地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与实验稿相比较,我认为新课标在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们重视。

首先,课程性质明确定位为“研究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长期以来,对于“语文课程性质”的概念没有统一的科学阐释,导致语文课程的研究和实践陷入混乱。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之我的体会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之我的体会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之我的体会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坚持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课程之中。

修订后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进一步加强了德育。

一是各学科把落实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修订的指导思想,结合学科内容进行了有机渗透。

二是进一步突出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

如语文课程专设了书法课;数学建议将《九章算术》列为教材内容;历史增加了传统戏剧等反映我国传统文化的内容。

三是进一步增强了民族团结教育的针对性和时代性。

根据我国多民族的基本国情,按照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在原有民族团结教育内容中更加突出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共同发展”的内涵。

四是强化了法制教育的内容。

本次课程改革着眼于建立有中国特色、更加符合时代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研究制定基础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是其中的核心内容。

2001年印发的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十年的改革实践中,极大地促进了教育工作者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大范围引导了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方式转变,得到中小学教师的广泛认同。

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也发现了一些需要进一步提高与完善的地方。

如有些学科容量偏多,难度偏大;有些学科具体内容体现循序渐进的梯度不够;相关学科、学段间的衔接有待加强等。

课程标准有待修改完善。

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与时俱进,推进课程改革的任务要求。

基于上述背景,教育部委托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组织开展了此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修订与审议工作。

课标的制定,是想改变过去那种比较偏狭的教学状况,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也就是这十多年常说的一个词:素质教育。

不管大家如何看待,这都是很了不起的变革。

比较一下可以明白,过去的教学大纲以及实际的教学环节中,关注的中心就是知识和技能,而课改希望眼界大开,适应新的形势,着眼于对国民素质的培养,而不仅仅是知识技能。

研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个人小结

研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个人小结

研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个人小结
洛江区万安中心小学杜金聪
坐在家里,第一次借助远程网络进行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心里充满了好奇,所以,学习下来我听的也非常认真,收获也是挺大的,现在就将我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的学习心得简要的小结如下:
通过学习,让我了解到新课标与旧版课标相比,在阅读教学、识字写字教学、写作等在教学目标和内容、教学建议、教学评价、语文综合性学习等方面呈现出很大的变化。

一言以蔽之,我认为就是:新课标能够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更加注重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新课标帮助我澄清了一个个认识上的误区,尤其是以下几点,感受尤为深刻:阅读教学不仅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更是与教科书编者之间的对话过程,必须揣摩编者的设计意图,才会更好的理解文本;阅读教学要防止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阅读教学评价要关注阅读兴趣与价值取向、阅读方法与习惯,也要关注阅读面和阅读量,以及选择阅读材料的能力;诵读的评价,重点在于提高学生诵读的兴趣;适当降低第一、二学段识字写字量的要求,提高书写质量等等。

听着专家们的讲座,看着名师们的教学案例,我开始不由自主的重新审视过去自己教学方面的一些做法,有可取之处也有不足,教学中没有真正的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今后我要扬长避短,按照新课标的各项要求来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更有效的引领学生进行各种学习活动。

通过这六个专题的学习,使我对新课标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所以,在学习中我会遵守学习时间,积极学习,转变教学观念,认真完成作业,积极参加交流与研讨活动,理论联系实际,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日后的教学中去,让自己各方面的能力都有所提高,这个暑假一定过得更充实、更有意义。

【201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教师学习《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心得体会

【201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教师学习《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心得体会

精选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学习总结】这几天在《湘西教师网》上认真学习了语文学科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脑海里总会将它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相比较,比较它们的不同之处,思考他们的不同之处——做这样的修改有什么深刻的意义我想,有一下几个方面值得我们全体语文教师引起高度的重视。

一、“前言”部分有几点值得重视1、“语言文字运用”仅在前言中就出现了四次。

新课标从“语言文字运用”的领域、规范、能力等角度进行了全面论述,而且将重视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培养的思想体现在课程标准的各个部分,这是实验稿中所没有的。

这些论述,表明了语文课程应主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这一主要任务和功能,更加贴近了语文的本质,学科特点更加凸显,课程目标更加具体和明晰。

这对于切实纠正语文教学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非语文、泛语文的现象具有重要的意义。

2、在中华民族走向民族复兴的历史大背景下,面临国内、国际复杂多变的政治形势和利益格局,面对当今社会存在的信仰真空、道德滑坡、文化低俗、追求享乐、利欲熏心等等问题,语文作为文化载体,语文学科作为义务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程,该承担哪些任务呢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说“培养学生成为21世纪素质优良的中国人,是各个学科共同担负的责任。

但语文学科起着独特的、别的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因为语言文字是民族文化的地质层,积淀了中华文化的精粹。

”,新课标则将其具体化为“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良好思想道德风尚”。

用优良传统、共同理想、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等将语文课程中蕴含的人文内涵具体化、明晰化。

除此之外,新课标在课程设计思路、课程目标与内容、实施建议、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等部分都对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和强化主流价值取向引领方面有所体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聆听阳利平教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有感
澄迈县白莲中学王向荣
7月15日上午有幸聆听了阳利平教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专题讲座,深感受益匪浅。

通过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 年版)》,我深深地理解到“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正所谓文如其人,写作总是反映着一个人的人品、学养和听说读写的能力。

通过一个人的文章,我们也往往能看出这个人阅读的量、阅读的面、阅读的品位,看出他的立场、观点和思考问题的方法。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

”这是“写作教学”总的指导思想、总的原则。

其内涵非常丰富,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

一、作文素材积累:把学生的着眼点引向生活,拓宽他们的写作思路。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

把作文教学寓于学生生活中,就能使学生觉得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语文教师应该把作文与生活实际巧妙地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指导学生观察生活,去谋篇布局,把生活中的无穷欢乐,无限情趣写成作文,对生活进行讴歌。

为进一步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还必须让学生开阔视野,积累素材。

如: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将作文训练寓有趣的活动中,然后让他们将上述活动中的见闻、感受写成作文。

这样就把学生写作点引向生活,他们捕捉到了生活中的闪光点,激发了
他们的写作兴趣,促使他们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去观察生活,赞美生活。

二、“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功夫:作文教学中,教师还必须采用诱导的方法。

生活的素材对作文教学起着“催化剂”的作用。

如果教师命题得当,学生很快就会进入角色;倘若命题是那么陈旧、空洞,学生则只是奉命而作,写不出像样的文章来。

如:一次拔河比赛后,老师巧妙地将题目拟为《加油!加油!》,就很容易唤起学生的回忆,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

同样写发生在校园里的一件事,教师若变换一个角度命题,以《老师,你知道这件事吗?》为题,就能诱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写起作文来就得心应手。

三、注意写作与阅读、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联系。

初中阶段的写作指导,还应加强听说读写之间的沟通,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大量的实践证明,这样不但有利于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听说读写能力协调发展,有利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这门课程的学习,更进一步深化了我对“初中语文”的理解,也拓宽了我语文教学的视野,对我的教学理念、方式、方法、手段等均有极强的指导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