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知识点必修二:生态问题.doc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二】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土地荒漠化、土地盐碱化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土地荒漠化、土地盐碱化一、荒漠化的成因、危害与防治1.概念认知:认识荒漠化2.我国荒漠化的地区分布:(1)土地沙漠化——“三北”地区(西北、华北北部、东北西部)。
(2)石质荒漠化——西南喀斯特地区。
(3)次生盐渍化——西北干旱灌溉区、华北半湿润区。
【典例探究感悟考向】(2017扬州模拟卷)“荒漠化”是指因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造成的土地退化现象。
图1为“我国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分布图”,图2为“不同类型荒漠化土地比例统计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图2图1(1)在我国生态脆弱的A、B、C、D、E、F区域中,风蚀荒漠化主要分布在____,盐渍化主要分布在_________,冻融荒漠化主要分布在_______。
(3分)(2)A区域的荒漠化会加重B区域的等环境问题,因此B区域环境保护的生物措施是。
(3分)(3)从气候、地形、人类活动等角度分析D、E、F区域生态环境脆弱的原因有______。
(4分)【方法提炼突破核心】典型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湿润地区+地表植被稀疏干旱的农业区+不合理的灌溉牧区+过度放牧+过度垦殖等干旱农耕区+引水灌溉3.荒漠化的成因(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
其成因具体分析如下:(1)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①基本条件——气候干旱。
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有利于荒漠化发展。
②物质条件——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
③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接近亚洲高压中心,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④重要影响因素——气候异常。
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和荒漠化进程;持续干旱年则加速荒漠化进程。
(2)人为因素——决定性因素【区域认知】从整体性视角析西北内陆区域特征问题1:在中国地形图中,圈画出我国西北地区的区域范围,并描述其地理位置。
问题2:阅读西北地区地形图,描述西北地区的地形特征。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概述高中地理必修二是一门学科,它包括地球的自然环境、人类活动及其环境影响等多个方面。
本文主要介绍高中地理必修二的知识点,包括地球系统、地理信息技术、自然环境及生态系统、地球资源与环境保护、人口与城市、区域可持续发展等内容。
这些知识点涵盖了高中生态地理课程的核心内容,对于高中地理的学习和理解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地球系统地球是大自然中一颗独特而奇妙的行星。
地球系统包括大气系统、水文系统、生态系统、土地系统和人类社会系统等,各个系统相互作用,构成了独特的地球环境。
深入了解地球系统,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以及发挥地球的资源与力量。
1. 大气系统:包含大气成分、层次结构、气候类型、天气系统等内容。
2. 水文系统:包含水文地球化学、地表水与内陆水、水的循环过程、水质地理等内容。
3. 生态系统:包含生态系统概念、生态系统结构、生态系统功能、生态系统演替、地球生命气候类型及其环境影响、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等内容。
4. 土地系统:包含土壤的形成、特性、类型、土地利用及其影响、土地资源及其保护等内容。
5. 人类社会系统:包含基本人类活动、人口、城市与城市化、旅游与交通运输等内容。
二、地理信息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必修二中也有重要的地位,提供了获取、处理、存储、流通和分析地理信息的技术和方法,可以协助人类更好地认识和管理地球环境。
地理信息技术包括遥感、地理信息系统(GIS)、卫星导航以及数字地球等。
对于现代地理的发展和研究,必不可少的是地理信息技术的研究,以及应用。
1. 遥感:遥感是在地球表面采用直接接触方法难以完成的观测任务,通过人造卫星或飞机等渠道获取地球表面及其周围环境的信息,并处理成数字化的数据。
2.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指利用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收集、存储、处理、分析和展示地理空间信息的系统。
通过GIS,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我们所生活的地区,并进行地理空间分析。
3. 卫星导航:卫星导航系统是一种基于卫星的导航系统,通过卫星及地面设备提供定位、导航、测绘和监测等功能。
高中地理2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课件湘教选修6湘教高二选修6地理课件
2021/12/11
第三页,共四十二页。
一
二
三
四
五
二、森林资源匮乏,草场退化
1.我国森林资源现状 (1)森林覆盖率低。 (2)人均拥有量少。 (3)森林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西南、东北、东南多,西北、华北较少。 (4)林产品供需矛盾突出。 (5)社会、经济、环境对森林多种效益的需求不断增加。 2.我国草场资源现状 (1)现状:草原面积广大,仅次于澳大利亚,居世界第二位;草场严重退化, 生产力不断下降。 (2)退化原因:粗放式经营、过度放牧、家畜超载、乱采滥挖、工业污 染、鼠害虫害等。
(2)导致我国草地退化严重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粗放式经营、过度放牧、家畜超载、乱采滥挖、工业污染、鼠害 虫害等。
2021/12/11
第十三页,共四十二页。
探究
(tànjiū)
一
探究
(tànjiū)
二
探究
(tànjiū)
三
●名师精讲●
1.森林的生态效益及破坏后带来的环境问题 森林具有强大的生态效益,能为人类提供各种生态服务,森林尤其是原 始森林被大面积砍伐,无疑会影响和破坏森林的生态功能,带来生态灾难。 如下图所示。
三
探究二 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
●问题导引●
材料一:一份由水利部、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联合形成的“中国水 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土壤侵蚀面积达到 356.92 万平方千米,亟待治理的面积近 200 万平方千米。近几年,中国每年 因人为因素新增的水土流失面积超过了 1.5 万平方千米,增加的水土流失量 超过了 3 亿吨。
土流失最有效的措施是恢复植被。
(3)水土流失会造成哪些危害?
提示:直接后果是破坏土地资源,使耕地的表土流失,带走大量营养物质,
高中地理:生态、水土流失知识归纳
高中地理:生态、水土流失知识归纳
生态知识归纳:
1. 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群落、生物种类及其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生态系统可以分为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
2. 生物多样性:指一个生态系统内不同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
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生存具有重要意义。
3. 自然生态系统:指未受人为干扰或干扰较小的生态系统,具有相对稳定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
4. 人工生态系统:指人类干预下建立起来的生态系统,如人工林、农田等。
人工生态系统的构建可以有助于增加生态资源,改善环境。
5. 生态平衡:生态系统内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达到一种较为稳定状态的状态。
6. 生态足迹:衡量人类对自然资源消耗和生态损失的指标,用于评估人类对环境的压力。
水土流失知识归纳:
1. 水土流失:水土流失是指水力、风力等作用下,地表的土壤和水资源在地表流动,不断被冲刷和侵蚀的现象。
2. 侵蚀:指水体、风等外界力的作用下,地表土壤颗粒和有机质等被冲刷或掀起,从而导致土地表层损失的过程。
3. 产生水土流失的原因:包括人类活动、气候因素等原因。
过度开垦、不合理的农耕方式、植被破坏、土壤质地差等都会加速水土流失。
4. 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包括水文因素(如降雨量、水流速度等)、地形因素(如坡度、坡向等)、土壤性质(如保水能力、抗冲淤能力等)等。
5. 防止水土流失的措施:包括植被恢复、建设排水系统、合理耕作方式、修复水土流失地等。
6. 水土流失的影响:水土流失会导致土壤贫瘠、地表景观破坏,加剧水资源的污染和枯竭,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
高中地理生态问题答题模板给你整理全了,一文总结到位!
高中地理生态问题答题模板给你整理全了,一文总结到位!考情分析年份试卷命题情景 命题规律 2019 Ⅲ卷 考查我国北方大棚造成土壤盐碱化的治理措施主要考查植被的生态功能、人类活动造成生态破坏的原因、危害及生态保护措施等 2018 Ⅰ卷 考查种子的保存条件及面临的安全威胁Ⅱ卷考查芦苇的生态功能 Ⅲ卷 考查洞庭湖区的“堑秋湖”活动对候鸟的影响 2017 Ⅰ卷 考查东北地区引入怪柳绿化造成的生态破坏Ⅱ卷 考查不同植被恢复措施治理水土流失的功能差异Ⅲ卷 考查不同森林植被类型对湿度造成差异的原因2016 Ⅲ卷考查渔业资源枯竭的原因与保护 微专题知识体系必备知识一、森林1.生态功能(1)调节气候(蒸腾作用强,空气中水汽充足,云量多,湿度大,气候湿润,降水量多,降水季节变化小;气温年较差小)。
(2)美化环境。
(3)稳定大气成分。
(4)涵养水源(截留雨水,减缓地表径流,增加雨水下渗和地下径流)。
(5)保持水土(根系固持土壤,枯枝落叶截留大气降水)。
(6)调节径流[雨季,下渗增强,地下水增多,雨季汇入河流的地表径流减少;旱季,地下水补给河流水量增大,使河流流量(水位)季节变化减小]。
(7)吸烟滞尘、净化空气(吸附大气的烟尘、吸收污染物质、释放出氧气)。
(8)繁衍物种,维持生物的多样性。
(9)防风固沙(森林的垂直结构越复杂,越有利于降低风速),保护农田——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记忆口诀——水气净美物尘沙。
2.破坏原因(1)自然原因:森林火灾等。
(2)人为原因:滥垦、滥伐,超出了森林抚育更新的能力;调整农业结构,如原始植被改成经济型植被。
3.影响危害使木材和林副产品短缺;气候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恶化,环境质量下降;水土流失加剧;旱涝灾害加剧;涵养水源能力降低;湿地减少等。
4.治理措施(1)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2)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加强监测。
(3)严禁过度采伐森林和过度开垦。
(4)建立自然保护区;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计划开采,采育结合、调整林区经济结构;植树造林,建设人工林;建立缓冲区;鼓励保护性开发。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生态问题知识点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生态问题知识点生态环境效果是指由于生态平衡遭到破坏,招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用严重失调,从而要挟到人类的生活和开展的现象。
为此查字典天文网整理了生态效果知识点,请考生逐一掌握。
1、水土流失效果我国典型地域: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域发生的缘由:(1)自然缘由:季习尚候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植被稀少;黄土土质疏松黄土高原)。
(2)人为缘由: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
管理的措施:紧缩农业用地,扩展林、草种植面积;植树造林;小流域综合管理。
管理的意义:有利于量体裁衣地停止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片面开展,可以添加农民支出,促进外地经济开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改善外地的生态环境,树立良性生态系统;树立生态农业形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继续开展。
2、荒漠化效果我国典型的地域:西北地域(新疆、青海、内蒙等地)发生的缘由:(1)自然缘由:全球变暖,蒸发旺盛;处于内陆地域,降水少;鼠害;蝗害。
(2)人为缘由: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应用;交通线等工程树立维护不当。
管理措施:制定草场维护的法律、法规,增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建三北防护林树立;退耕还林、还牧;树立人工草场;推行轮牧;制止采伐发菜等管理意义:有利于量体裁衣地停止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片面开展,可以添加农民支出,促进外地经济开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维护土地资源改善外地的生态环境;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继续开展。
3、干旱缺水效果我国典型地域:华北地域、西北、长江中下游地域华北地域:发生缘由:(1)自然缘由:温带季习尚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降水变率大;春季蒸发旺盛。
(2)人为缘由:人口稀疏、工农业兴旺,需水量大;水污染严重;糜费多,应用率低;春季春种用水量大。
管理措施:南水北调;修建水库;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增加水污染;增加糜费,提高应用率;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开展;开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应用率;实行水价调理,树立节水看法;海水淡化等。
最新整理高三地理高考地理考点归纳生态问题和自然灾害专题.docx
最新整理高三地理教案高考地理考点归纳:生态问题和自然灾害专题高考地理考点归纳:生态问题和自然灾害专题第十一章:生态问题和自然灾害专题²过度开采地下水的危害和措施:危害:1)使地下水位下降,形成地下水漏斗区;2)沿海海水倒灌入侵,土壤盐渍化,地下水水质恶化;3)严重时地面沉降,造成建筑物塌陷。
措施:a控制抽取地下水;b实行雨季回灌;c跨流域调水²赤潮产生的原因、危害、措施1)概念:海水中赤潮生物(藻类)异常繁殖,聚集于水面,使海水变色的现象。
4)产生的原因:1)太阳辐射强,水温高,海水运动缓慢(静水)自然原因2)海面上空气流稳定有利于赤潮生物的集结,使海洋中积累大量有机物(静风)(外因)3)海域相对封闭1)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排入海洋的工业和生活污水多;人为原因2)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根本原因)3)由于海洋开发程度高和养殖业规模的扩大,严重的污染了养殖水域。
3)易发生赤潮的区域:珠江口、渤海、杭州湾、长江口、南海的海口湾等。
4)易发生赤潮的时间:赤潮易发生的时间段为5—10月。
5)带来危害:a海水富营养化,浮游植物繁盛,使鱼类窒息、中毒死亡;b危害人体健康;c影响海洋旅游业。
6)措施:1)建立完善的赤潮监控体系,及时发现采取防范措施;2)控制污染,减缓或扭转海域水体富营养化。
咸潮产生的原因、危害和措施①咸潮多发生在沿海(或河口)地区,以冬季最为严重②咸潮的形成原因:a冬季降水少,气候干旱,河流正处枯水期,流量较小;(气候)自然原因:b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c地势地平,河汊纵横;(地形)d朔望月天文大潮加剧了咸潮。
(天文)人为原因:a人类生产、生活用水增多;b下游无序采沙,使河床降低等。
③咸潮发生时可能对当地的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带来危害:a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b对企业生产造成威胁,生产设备容易氧化、腐蚀,锅炉容易积垢;c造成地下水和土壤内的盐度升高,危害到当地的植物生存。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2册 生态脆弱区 北方农牧交错地带的土地退化及原因 (2)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土地退化的表现
土地沙化
石漠化
土壤盐碱化
土壤肥力下降
土壤侵蚀
土地退化:
是指受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土地出现质量下降、生产力降低的过程
思考3:1.图片所示地区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 2.诱发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来自哪些方面? 3.以下地区在生态环境方面具有怎样的共同特点?
特点
总结—思维导图
土地沙化 石漠化 土壤侵蚀 土壤盐碱化
定义
主要环境问题
土地退化的表现
生态脆弱区
定义 特点
土壤肥力下降 北方农牧交错带
特点
举例
主要分布区
我国的生态脆弱区
形
成 的
自然原因 = 降水量具有临界性且变率大 + 多大风
原
因 人为原因 = 过度开垦 + 过度放牧 + 不合理的开矿和道路建设
课 程 结 束!
气温回升 地表解冻
降水稀 少
植被 覆盖率低
Hale Waihona Puke 表土裸露、疏松土壤易受风 蚀
(二)鄂尔多斯土地退化的人为原因 思考6:人口数量和密度与草场载畜量、土地退化之间的关系。
a.人口的过快增长,增加载畜量、土地退化加剧
c.过度放牧
材料一:鄂尔多斯属于大陆性气候,适宜 草类生长。但近年来出现过度放牧,牲畜 的过度啃食,使牧草来不及生长,产量越 来越低,致使草原退化面积达68%以上。
明至今
不同时期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北界移动情况
移动方向和最大距离 北移,约150km 南移,约100km
最大移动区域 内蒙古库伦旗 内蒙古库伦旗
南移,约290km
内蒙古赤峰市至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
高中地理第章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第节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课件
高中地理第章: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第节: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1. 引言生态环境问题是当前世界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既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也与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滥用有关。
本节课将介绍生态环境问题的常见类型,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2. 生态环境问题的常见类型生态环境问题包括多个方面,常见的类型有:2.1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当前最紧迫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
地球气候系统受到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影响,导致全球气温上升、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等。
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经济和社会带来巨大影响。
2.2 生物多样性丧失生物多样性丧失是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物种灭绝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的问题。
过度砍伐森林、过度捕捞、生境破坏等都是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重要原因。
2.3 水资源污染水资源污染是指由于工业、农业、城市生活等活动产生的废水直接或间接排放到水体中,导致水体污染的问题。
水资源是人类生活和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污染对人体健康和生态平衡造成严重威胁。
2.4 土地退化土地退化是指土壤质量和生产力下降的现象,包括土地水土流失、沙漠化、盐碱化等。
过度放牧、不合理农业开发造成的土地退化是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3. 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原因:3.1 经济发展压力现代社会对经济发展的追求往往导致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消耗,造成生态环境问题。
人们为了满足经济需求,过度开采矿产资源、砍伐大面积森林,导致生态系统破坏。
3.2 人口增长人口增长导致资源需求量增加,进而加剧对自然环境的压力。
人口增长引发大规模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这些过程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大量的废水和废气排放,严重污染环境。
3.3 不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模式不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对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
过度消费和大量生产产生了大量的废物和污染物,对空气、水和土壤造成损害。
同时,不可持续的生产模式也使得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导致资源浪费。
生态问题高考地理知识点
生态问题高考地理知识点生态问题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也是考察地理学知识的重要内容。
在高考地理科目中,生态问题是必考的知识点。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生态问题在高考地理学中的知识点。
一、生态问题的概念生态问题主要是指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涉及到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问题。
生态问题的出现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紧密相关,既与产业化的推进,也与人口的增长以及城市化进程等社会因素有关。
二、生态问题的分类生态问题可以按照其严重程度和对人类生存发展的影响程度进行分类。
其中,生态灾害问题、生态系统的恶化问题、生态环境污染问题等是主要分类,也是在高考中经常出现的考题。
1.生态灾害问题生态灾害问题包括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两种类型,如干旱、沙漠化、泥石流、水灾等自然灾害,以及人类活动所带来的森林砍伐、荒漠化、海洋污染等人为灾害。
2.生态系统的恶化问题生态系统的恶化问题主要指由于人类活动而导致的生态系统的失衡和破坏。
例如,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化肥农药过度使用、生态系统物种的减少等。
3.生态环境污染问题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指由于人类活动而对自然环境产生的污染和破坏。
如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
三、生态问题的原因1.人类活动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推进,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导致了自然资源的大量浪费和过度开采。
而这些过度的活动也带来了种种生态问题,例如,污染、气候变化等。
2.自然因素自然因素也是生态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例如自然灾害、天气异常等。
四、解决生态问题的途径1. 国家政策政府部门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人口出生等方面着手,推进生态文明的建设。
2.社会教育通过教育体系的建设,扩大公众的环保意识,提高公民的保护环境的责任心。
3.科学技术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可以减少污染、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等。
例如,开发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
4. 约束和监管加强对各行业的监管,制定更加严格的法规,对违规的行为进行惩罚,从而达到约束效果,促进行业自觉进行环保。
生态问题高考地理知识点
生态问题高考地理知识点生态问题是地球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成为全球性的难题,生态问题的出现对社会、经济、文化和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和威胁。
因此,生态问题是现代地理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早在高考地理考试中,也经常会涉及到生态问题相关的知识点。
下面就来详细了解一下生态问题在高考地理中的相关知识点。
第一,生态系统及其特征生态系统是指由生态因素、生物、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构成的系统。
在高考地理考试中,生态系统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学生需要掌握生态系统的特征、组成及其演替规律。
生态系统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合作互惠和稳态平衡等。
第二,生物多样性及保护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生物的物种、遗传、种群以及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生态系统的稳定发展和全球性生态危机的解决离不开生物多样性。
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是高考地理考试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学生需要掌握生物多样性的概念、重要性、影响因素和保护措施等知识点。
第三,全球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指地球气候长期的、全球性的、周期性的变化,这种变化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高考地理考试中,气候变化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学生需要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影响、应对策略及其国际合作等。
第四,环境污染和其防治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环境污染问题变得越来越严峻,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产生了严重的威胁。
在高考地理考试中,环境污染及其防治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学生需要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影响因素及其防治措施等。
第五,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人类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需要全球共同努力来解决。
在高考地理考试中,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学生需要掌握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原则、内容及其实现路径等知识点。
综上所述,生态问题是高考地理考试中的重要知识点之一。
掌握生态问题相关的知识点,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地球生态环境和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从而更好地应对未来世界的挑战。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2册 第二章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二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6.在北方农牧交错带,人们过度开垦,向西、向北扩展,扩大耕地面积,使草原面积 减小。 ( ) 7.治理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首先应树立以保护、恢复自然环境为第一要 务的观念,其次应运用综合措施解决问题,实现人地和谐发展。 ( ) 8.北方农牧交错带治理土地退化运用的综合措施主要是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 技术措施,不包括经济措施和社会措施。 ( ) 北方农牧交错带治理土地退化运用的综合措施包括生物措施、工程措 施、经济措施、社会措施等。
生态脆弱的主要原因 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影响,某些地区生态脆弱。例如,北方农牧交错生 态脆弱区因地处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降水变率大,多大风且集 中于冬春季节,土地易受风蚀和沙化;加上人类过度开垦草原,扩大耕地面积,盲目 提高载畜量,过度放牧,使草场退化。又如,南方红壤丘陵山地生态脆弱区山多坡 陡,山区红壤浅薄、表层疏松,降水量大,暴雨频繁,植被覆盖少,地表水蚀严重;同 时人类长期对山丘坡地过度开垦,山区植被大面积遭破坏,近年来建设用地规模 不断扩大,改变原有地貌和土壤状况,土地退化日益严重。
生态脆弱区的主要生态问题 生态脆弱区的生态系统稳定性差,一旦其稳定性被打破,土地退化就成为主要问 题。如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山地生态脆弱区,其生态环境脆弱性主要表现为:土层 较薄,土壤贫瘠,土壤质量下降明显,地表水蚀严重;又如我国西南岩溶山地石漠化 生态脆弱区,岩溶山地成土过程缓慢,土层薄,流水侵蚀严重,水土流失严重,山体滑 坡、泥石流灾害频繁发生,以上为其突出的生态环境脆弱性的表现;再如我国西 北荒漠绿洲交接生态脆弱区,为典型荒漠绿洲过渡区,自然条件恶劣,降水少、蒸 发量大,水资源极度短缺,土壤贫瘠,植被稀疏,风沙活动强烈,土地荒漠化严重,这 些是其生态环境脆弱性的主要表现。
人教版高三地理下册必修二知识点:生态问题
1、水土流失問題我國典型地區:黃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區產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季風氣候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植被稀少;黃土土質疏鬆黃土高原)。
(2)人為原因:植被的破壞;不合理的耕作制度;開礦。
治理的措施:壓縮農業用地,擴大林、草種植面積;植樹造林;小流域綜合治理。
治理的意義:有利於因地制宜地進行產業結構的調整,使農林牧副漁全面發展,可以增加農民收入,促進當地經濟發展,改善農民生活條件,提高生活品質;有利於改善當地的生態環境,建立良性生態系統;建立生態農業模式,有利於促進生態和經濟可持續發展。
2、荒漠化問題我國典型的地區:西北地區(新疆、青海、內蒙等地)產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全球變暖,蒸發旺盛;處於內陸地區,降水少;鼠害;蝗害。
(2)人為原因:過度放牧;過度樵采;過度開墾;水資源的不合理利用;交通線等工程建設保護不當。
治理措施:制定草場保護的法律、法規,加強管理;控制載畜量;營造“三北防護林”建設;退耕還林、還牧;建設人工草場;推廣輪牧;禁止採伐發菜等治理意義:有利於因地制宜地進行產業結構的調整,使農林牧副漁全面發展,可以增加農民收入,促進當地經濟發展,改善農民生活條件,提高生活品質;有利於保護土地資源改善當地的生態環境;有利於促進生態和經濟可持續發展。
3、乾旱缺水問題我國典型地區:華北地區、西北、長江中下游地區華北地區:產生原因:(1)自然原因:溫帶季風氣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徑流量小;降水變率大;春季蒸發旺盛。
(2)人為原因:人口稠密、工農業發達,需水量大;水污染嚴重;浪費多,利用率低;春季春種用水量大。
治理措施:南水北調;修建水庫;控制人口數量,提高素質;減少水污染;減少浪費,提高利用率;限制高耗水工業的發展;發展節水農業;採用滴灌、噴灌農業灌溉技術,提高利用率;實行水價調節,樹立節水意識;海水淡化等。
(思考:我國東北地區為何沒有形成春旱?)4、土壤次生鹽鹼化我國典型地區:黃淮海平原、寧夏平原、河套平原等產生原因:(1)自然原因:頻繁的旱澇氣候(黃淮海平原);地形低窪;大氣降水少,以灌溉水源為主。
高2地理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知识点与技巧(2)完整篇
高二地理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知识点与技巧(2)高二地理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知识点与技巧(2)1、特征问题:包括自然地理特征,如位置特征、地形特征、气候特征、水系特征、水文特征、地表植被特征、土壤特征等;人文地理特征,如农业生产特征(区位特征、结构特征等)、生产特征、特征(运输形式、线网的疏密等)、**特征等。
2、地理成因问题:包括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分析。
如地因分析、气候类型成因、气温成因、土壤成因等。
3、自然灾害类:包括天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气候灾害、水文灾害、生物灾害。
4、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类:包括酸雨、臭氧层破坏、全球变暖等。
问题二1、评价问题:问题常常表述为作用、意义、影响等。
答题思路:三套答题系统①从环境效益、经济效益、效益三效益统一入手;②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来辨证阐述;③从不同对象的角度来分析(某一地理事物或现象对不同对象影响效果不同)。
例如:迁出地和迁入地(迁移、城市化)、流出地和流入地(水土流失)、输出地和输入地(天然气、电力)2、比较问题注意一点:两边都要回答常见:特征比较、区位比较、成因比较、分布比较、结构比较等3、措施问题回答思路:三套系统①对症下药(先找出地理事物或现象成因,然后逐一对照找出对策)②(技术)工程措施,生态措施,管理措施③开源节流(对**类而言)常见问题例如:①河流洪涝灾害的原因及治理措施②环境污染措施③生态破坏措施④自然灾害措施4、规律问题①地理点:如地带性、非地带性②等值线分布特征:数值变化规律、极值分布、走向、疏密、曲直、局部闭合③面:形状、大小④变化规律:包括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日变化、变化量、变化幅度、变化速度、变率大小等技巧一:审题慎重,注重信息获取。
试题信息可分为:题目文字信息、图像图标信息、问题信息和答案信息。
了解试题信息的呈现方式,快速获取、准确解读试题信息,明确出题者考查意图是解题的关键。
技巧二:注意比较,甄别筛选最优答案。
在对客观题的答案设置中,往往按照思维定式、答题细节、主要地理知识误区、主干考查设置考查内容和答案选项,一些试题具有很大的迷惑性,在两个答案之间差别不大.因此,在做客观题时,要突破原有的思维定式,思维尽量开阔一些,思考问题时辩证一些、全面一些,在比较中选择正确的答案.技巧三:准确空间定位。
2019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生态问题
2019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生态问题2019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生态问题
一、水土流失问题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分析:
(1)自然原因:
①地势起伏大,坡度陡。
②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黄土高原)。
③降水量大并集中夏季,多暴雨。
④植被覆盖率低。
(2)人为原因:破坏了植被。
①过度垦殖、过度放牧、过度樵采。
②开矿。
③土地利用不合理。
水土流失的后果(危害):
①使土地贫瘠,农作物减产。
②下游河床抬高,降低泄洪能力。
③湖泊淤积,库容减少,降低蓄洪标准。
二、干旱缺水问题
(1)我国典型地区:华北春旱、西北十年九旱、长江中下游地区伏旱、南方地区冬旱
(2)华北地区春旱产生原因:
①自然原因:
a:春季雨带未到达,降水稀少; b: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
②人为原因:小麦返青,需水量大。
高考地理考点归纳:生态问题和自然灾害专题-精选文档
高考地理考点归纳:生态问题和自然灾害专题第十一章:生态问题和自然灾害专题过度开采地下水的危害和措施:危害:1)使地下水位下降,形成地下水漏斗区;2)沿海海水倒灌入侵,土壤盐渍化,地下水水质恶化;3)严重时地面沉降,造成建筑物塌陷。
措施:a控制抽取地下水;b实行雨季回灌;c跨流域调水赤潮产生的原因、危害、措施1)概念:海水中赤潮生物(藻类)异常繁殖,聚集于水面,使海水变色的现象。
4) 产生的原因:1)太阳辐射强,水温高,海水运动缓慢(静水)自然原因 2)海面上空气流稳定有利于赤潮生物的集结,使海洋中积累大量有机物(静风)(外因) 3)海域相对封闭1)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排入海洋的工业和生活污水多;人为原因 2)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根本原因) 3)由于海洋开发程度高和养殖业规模的扩大,严重的污染了养殖水域。
3)易发生赤潮的区域:珠江口、渤海、杭州湾、长江口、南海的海口湾等。
4)易发生赤潮的时间:赤潮易发生的时间段为5—10月。
5)带来危害:a 海水富营养化,浮游植物繁盛,使鱼类窒息、中毒死亡;b 危害人体健康;c 影响海洋旅游业。
6)措施:1)建立完善的赤潮监控体系,及时发现采取防范措施;2)控制污染,减缓或扭转海域水体富营养化。
咸潮产生的原因、危害和措施①咸潮多发生在沿海(或河口)地区,以冬季最为严重②咸潮的形成原因:a冬季降水少,气候干旱,河流正处枯水期,流量较小;(气候)自然原因: b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c地势地平,河汊纵横;(地形)d朔望月天文大潮加剧了咸潮。
(天文)人为原因:a人类生产、生活用水增多; b下游无序采沙,使河床降低等。
③咸潮发生时可能对当地的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带来危害: a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b对企业生产造成威胁,生产设备容易氧化、腐蚀,锅炉容易积垢;c造成地下水和土壤内的盐度升高,危害到当地的植物生存。
④从长远看,防治咸潮可采取的措施:a加强监测,建立预警机制;b采取调水以淡压咸;c对河流水资源及河道泥沙等加强统一调度、统一管理;d节约用水; e修建水库温室效应问题:⒈温室气体:主要是CO2;其它有氯氟烃等⒉对全球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的影响⑴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国家、地区被淹原因:①海面因温度升高而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②极地增温强烈,部分极冰融化⑵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发生变化,导致各国农业经济结构的变化①干旱地区将变得更干旱②温带耕作业发达的地区,因气温升高,蒸发加强,气候会变得更干旱、退化成草原③亚寒带某些地区,因气温升高,热量条件有所改善,适应温带作物生长⒊产生原理:CO2能强烈吸收地面放出的红外线长波辐射而使大气温度增高,全球气候有变暖的趋势产生原因:①工厂、交通工具、家庭炉灶大量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释放大量的CO2②森林被子大量砍伐,植物吸收的CO2减少,使大气中CO2的含量增多⒋解决措施:①减少矿物燃料的使用量于②植树造林、保护植被③推广使用绿色能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地理知识点必修二:生态问题
1、水土流失问题
我国典型地区:
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植被稀少;黄土土质疏松黄土高原)。
(2)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
治理的措施:
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植树造林;小流域综合治理。
治理的意义:
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
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建立生
态农业模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2、荒漠化问题
我国典型的地区:
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内蒙等地)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全球变暖,蒸发旺盛;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鼠害;蝗害。
(2)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交通线等工程建设保护不当。
治理措施:
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
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
治理意义:
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
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有利于促进生
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3、干旱缺水问题
我国典型地区:
华北地区、西北、长江中下游地区
华北地区:
产生原因:
(1)自然原因: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降水变率大;春季蒸发旺盛。
(2)人为原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污染严重;浪费多,利用率低;春季春种用水量大。
治理措施:南水北调;修建水库;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减少水
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利用率;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海水淡化等。
(思考:我国东北地区为何没有形成春旱?)
4、土壤次生盐碱化
我国典型地区:
黄淮海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
产生原因:(1)自然原因:频繁的旱涝气候(黄淮海平原);地形低洼;大气降水少,以灌溉水源为主。
(2)人为原因:不合理的灌溉;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渭河平原)
治理措施:引淡淋盐;井排井灌;生物措施;农田覆盖;合理的灌溉,不能只灌不排;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
5、地面下沉、沿海地区盐泽化
我国典型地区:
北方广大地区和南方城市
产生的原因:
过度抽取地下水
治理措施:
控制抽取地下水;实行雨季回灌
6、赤潮
我国典型地区:
珠江口、杭州湾、渤海等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气温高;静水;静风;海域相对封闭。
(2)人为原因: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排入海洋的工业和生活污水多;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由于海洋开发程度高和养殖业规模的扩大,严重的污染了养殖水域。
练习题:
1、地理区域可以划分为多种不同的类型,如x疆维吾尔自治区属于()
A.经济区域
B.政治区域
C.自然区域
D.不明确
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经过的地方是()
A.阴山
B.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冈底斯山
C.秦岭——淮河
D.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3、下列地形区位于北方地区的是()
A.内蒙古高原
B.华北平原
C.柴达木盆地
D.四川盆地
4、很多北方人喜爱滑雪,我国的滑雪场主要分布在东北,这是因为()
A.纬度高,冬季气温低
B.交通便利
C.人口比较稠密
D.经济发达
5、下列景观代表南方地区的是()
A.针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林海雪原
D.常绿阔叶林
6、关于西北地区地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以高原和山地为主
B.以高原和平原为主
C.以高原和盆地为主
D.以平原和盆地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