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一个可研究的问题 (1)
初中科学探究专题——提出问题型(单一型探究)
提出问题型一、定义:提出问题型探究题是指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现象中提出与科学..有关....的问题,并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这些问题。
..的、可以探究举例:以“寻找疯牛病的病原体”为例,较科学的提问是“引起疯牛病的病原体是什么?” 如果问题是“引起疯牛病的病因是什么”,则对这个问题的探究不符合中学生的认知规律,也超过了学习者的认知基础.二、目标方向:考查学生能否对自然现象产生好奇心;能否从观察、调查、阅读等情境中发现问题;能否提出可以通过科学探究来解决的问题;能否领会提出科学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能否理解提出问题对科学探究的意义。
一、例题精析例题1 阅读下面短文,结合图片展示的情景,提出两个物理问题并尝试解答。
“祥云”火炬设计理念来自蕴含“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华夏传统“云纹”符号,通过“天地自然,人本内在,宽容豁达"的东方精神,借祥云之势,传播祥和文化,传递东方文明.“祥云”火炬制作时采用了许多高新技术,利用液态丙烷作燃料,轻质、绿色环保。
“点燃激情,传递梦想”,2008年3月24日希腊女祭司在希腊奥林匹亚通过一面大凹面镜点燃了“祥云"火炬,由此展开了奥运圣火在全世界的传递活动.圣火越过五大洲宽广的平原,著名的河流,繁华的城市,巍峨的高山。
传递中,我国登山运动员高举圣火成功登上了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
作为中国人,我们衷心祝愿第29届北京奥运会顺利召开,圆满成功.问题1: 解答:问题2: 解答:例题2 如图为一名滑雪运动员正在滑雪比赛,根据图中展现的情景,提出两个与物理知识有关的问题,并针对所提出的问题做出简答.例如:问题:运动员手拿的两根棒有何作用?简答:通过棒与地面的相互作用,使人获得向前的动力。
(1)问题:。
简答:.(2)问题:. 简答:。
例题3 初春的早晨,小丽去农贸市场买蜂蜜,售货员将蜂蜜用勺子盛出,往瓶子里倒,小丽发现蜂蜜往瓶子里流的比较缓慢,不像流水那样。
“咦!淌的这么慢!”售货员笑着说:“我的蜂蜜质量好,太粘了!”小丽心想:“对了,蜂蜜比水的粘性大。
关于课题调研的几个问题(经典)
关于课题调研的几个问题偶然看到景林兄这片辅导提纲,讲得真好。
文章写到极处,总是殊途同归,即使是公文。
课题调研这个题目很大,过去很多领导同志讲过,而且讲得很系统,很深刻。
现在我主要从组织部门实际工作的角度,谈谈个人的认识,与大家交流。
一、什么是课题调研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有过很多精辟论述。
调查研究确实非常重要,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在实际工作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志对这个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兴趣还不够浓,下功夫也不够大。
这就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反差。
因此,我们完全有必要重新认识这个问题。
首先,从概念和定义谈起。
我们所说的课题调研是一个特定的概念,是一种研究形式。
是一种什么样的研究形式呢?是对经过一定程序确定的重点问题,组织相应的力量,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手段,进行系统的调查、分析和研讨,探求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的一种研究形式。
这个定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和把握:第一,课题的提出不是随意的,是经过一定程序的。
第二,要组织相应的力量,运用多种手段,形成一定的规模,而不是一两个人在那里跑一跑、转一转,就可以完成的。
第三,调查、分析和研究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
第四,探求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只有这样,才称得上是课题调研。
有的调研质量不高,原因很多,但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把课题调研当作一般的调研来对待,忽视了课题调研的针对性、应用性和系统性。
二、一些基本经验这里我先理出一些条条,给大家提供一个素材。
第一,始终不渝地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牢牢把握课题研究的政治方向。
这一条是前提,是首要的。
我们不能在这方面出偏差。
我们搞课题研究,绝不能犯方向性的错误,提出的观点、措施绝不能与我们的基本政策、制度相抵触,但也不能因循守旧、止步不前。
第二,紧紧围绕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实际问题,着眼于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直面矛盾、破解难题。
科学研究辩论辩题
科学研究辩论辩题正方观点:科学研究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驱动力,它能够推动技术创新、促进经济发展、改善人类生活。
首先,科学研究可以推动技术创新。
通过不断地进行实验和探索,科学家们可以发现新的科学原理和技术方法,从而推动技术的不断进步。
例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发现,为现代科技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其次,科学研究可以促进经济发展。
许多国家都将科学研究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科研项目,从而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例如,美国的太空探索项目和生物技术研究,都为美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最后,科学研究可以改善人类生活。
通过科学研究,人类可以更好地理解自然规律,从而提高生产力,改善生活条件。
例如,医学研究的进步,使得人类的平均寿命得到了大幅提高,大大改善了人类的生活质量。
名人名句,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科学研究是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工作。
”这句话表明了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和价值。
反方观点:科学研究固然重要,但是过度的科学研究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首先,过度的科学研究可能会导致资源的浪费。
许多科研项目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投入,但是并不一定能够取得显著的成果。
例如,一些基础科学研究项目可能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时间才能取得突破性的进展,这就需要大量的资源投入。
其次,过度的科学研究可能会带来伦理和道德问题。
一些科学研究项目可能会涉及动物实验、基因编辑等敏感领域,这就需要严格的伦理审查和监管。
最后,过度的科学研究可能会带来环境问题。
一些科研项目可能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和污染物,对环境造成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在推动科学研究的同时,也要注意平衡资源的利用、伦理的约束和环境的保护。
经典案例,近年来,一些国家和地区在追求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严重的伦理和环境问题。
例如,一些生物技术公司在进行基因编辑实验时,可能会忽视对动物和环境的影响,导致了一系列的伦理和环境问题。
综上所述,科学研究固然重要,但是在推动科学研究的同时,也需要注意资源的利用、伦理的约束和环境的保护。
如何提出研究问题和研究假设
如何提出研究问题和研究假设在上⼀篇⽂章(阅读⽂献与综述的写作)中,我讲到对于刚进⼊研究领域的青年科学家,⾸先需要阅读⽂献与写作综述。
这就象去海边游泳时,先沿着海滩⾛⾛,看看⽔⾯的情况,有时候还⽤⼿捧起⼀点海⽔抹抹⾝体,活动⼀下,这都是“下⽔”之前的准备⼯作。
在⽂献看得差不多了,综述也写了后,就应该想⼀下,怎样着⼿⾃已的研究⼯作。
这时⾸先要问⾃已,我的研究⽅向是什么,也就是打算⼲3-5年,甚⾄⼀辈⼦想要研究的东西。
譬如拿我来说,从做博⼠论⽂开始就把⽅向定在“研究近视眼”。
因为,⼀是感到有社会需要,⼆是⾃已有兴趣。
直到七⼗岁退休,主要的研究⼯作都是在这个⽅⾯。
确定了总的研究⽅向后,便要考虑从那⼀点着⼿。
这就是提出你当前要着⼿研究的问题是什么?我主张是从⼤处着眼、⼩处着⼿。
研究⽅向要订得长远,研究问题要定得具体。
研究的问题(Research Question)究竟是指什么?可从如下⼏个⽅⾯考虑:a. 必须是你有兴趣去研究的⼀个问题;b. 具有挑战性和能吸引⼈的问题;c. 与已有知识密切相关的问题,通过这个问题的研究,其答案可以加深或扩⼤我们原有的认识;d. 是⼀个简单⽽直接的问题,应避免抽象⽽不具体的问题,以及影响因素太多、有太多变量的复杂问题;e. 问题必须有可研究性,也就是说,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可以找到答案的问题。
对于刚刚起步的研究⼯作者,开始时要把研究问题定得简单⼀点。
但是简单并不等于没有深度和难度,不等于不能有重⼤发现。
这⾥要切记:“Garbagein, garbage out”,好的研究结果来⾃于提出好的问题。
科学⼯作和成果是要逐步积累的,这就象打仗⼀样(我喜欢看描写战争的历史⼩说),总的⽬标是消灭⼀个集团军或攻下⼀座城市,但真正打起来,还是要以每次消灭⼀个连、⼀个营,攻占⼀个据点为⽬标。
只有⽬标简单明确,才能获得成功。
⼀个成功的科学家就象⼀个将军,他会在⼀个领域发表⼀系列的⽂章。
起初时候旁⼈不知他的最终⽬的,但在⼀个阶段之后,你会发现原来他是有计划地解决了⼀个⼤问题。
例谈什么样的问题有价值、可探究
例谈什么样的问题有价值、可探究新的课程标准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改变过去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向以科学探究为主的教学方式转变.要进行科学探究,首要的任务是根据观察到的物理现象提出相应的问题,但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具有价值、可探究.因此,研究如何指导学生提出有价值、可探究的问题,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物理学科特点,结合学生认知水平,通过分析近些年的中考试题,探讨有价值、可探究问题的参考标准.1 考量问题的适度性问题过于肤浅,不能激励学生发挥自身的潜力,提高科学探究能力.问题难度太大,又会使学生感到力所不及,从而放弃探究该问题的兴趣.因此,问题的适度性是科学探究的需要,也是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情感的需要.例1 (2010年衡阳)玻璃杯从一定高处掉到水泥地上会破碎,而掉到沙坑里却不容易破碎.老师要求同学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一个问题.下面是四位同学的发言,其中较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是A.“玻璃杯掉到水泥地上会破碎,是因为地面比较硬.”B.“玻璃杯从一定高处掉到水泥地上会破碎吗?”C.“为什么玻璃杯掉到水泥地上会破碎,而掉到沙坑里却不容易破碎呢?”D.“玻璃杯掉到地上是否破碎与下落高度、地面的软硬程度有什么关系?”解析从一定高处释放玻璃杯,掉到水泥地上会破碎,而掉到沙坑里却不容易破碎,其原因是水泥地较硬而沙坑较软.选项A仅对上述现象进行重复叙述,没有提出相关问题;选项B、C对上述物理情景直接进行反问,没有涉及到造成这种想象的本质问题,过于肤浅,没有深度,没有可探究的价值.选项D紧扣物理情景,认识到影响玻璃杯是否破碎与下落高度、地面的软硬程度有可能存在关系,这样的问题有深度、有探究的价值.2 注意问题的针对性提出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叙述要清晰明确,紧扣物理情景的关键点,这样有利于引起学生认知的需要,启发学生开展进一步的探究活动.探究性学习不仅要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还要利用探究过程建构逻辑知识体系.例2 (2015年南通)如图1所示,把装有水的酒杯放在桌上,用润湿的手指摩擦杯口边缘使其发声,改变水量发现发出的声音不同.对此同学们提出四个问题,其中较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是A.手指摩擦为什么能使杯发出不同声音?B.声音是由水振动产生的吗?C.音调为什么会随水量变化而变化?D.音调和水量多少有什么关系?解析用手指摩擦杯口边缘,酒杯和水发生振动产生声音,水量不同酒杯和水会发出不同的声音,显而易见,酒杯和水发出不同声音是由于杯中水量不同造成的,所以选项A、B提出的问题显得肤浅、无深度.声音音调的高低是由声源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学生通过学习已有相关的知识,所以选项C无探究价值.酒杯中的水量变化,声音的音调随之发生变化,探究音调和水量多少存在的关系有其实际意义和目的性,所以选D.3 提高问题的参与度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老师,有价值、可探究的问题能调动学生思维处于兴奋状态,并积极参与探究活动中去,有利于营造一种浓厚的探究气氛,在这种氛围下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探讨.例3 (2010年扬州)如图2所示,将两手的食指放在铅笔的两端下面,尽量使铅笔保持水平,向铅笔的中部移动手指(也可以用直尺做).重复几次,你观察到的现象是.就观察到的现象,提出一个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解析本题所叙述的物理情景,学生可以利用身边的器材直接进行实验.学生多次实验后,很容易观察到两手指左右交替向铅笔的中部移动.学生观察到该实验现象后,对此有很大疑惑――两手指为什么会左右交替向铅笔的中部移动呢?根据实验现象,在手指移动过程中,铅笔的重心到两手指的支撑点的距离不同,从而造成两手指受到铅笔压力不同,摩擦力也会不同.由此可提出如下问题:(1)铅笔相对于两手指左右交互移动,铅笔在什么情况下会向左或向右移动?(2)铅笔的左右移动与铅笔重心到支点的距离有什么关系?4 把握问题的科学性把科学理论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有科学价值的探究问题,学生就会积极主动投入到探究活动中.例4 (2011年扬州)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两位研究石墨烯材料的教授.石墨烯是一种神奇的物质,是人类至今发现的厚度最薄、强度最高的材料.针对这一发现同学们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你认为较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是A.“石墨烯为什么很薄?”B.“如何提取石墨烯这种物质?”C.“石墨烯在生活中有什么用处?”D.“石墨烯的强度与石墨烯的厚度、面积有什么关系?”解析本题介绍了石墨烯是一种神奇的物质,是人类至今发现的厚度最薄、强度最高的材料.在依据上述信息提出问题时,首先要找出情景所提出的问题是什么,然后要找出问题与生活中的应用之间的关系,提出较有价值的探究问题.选项A只是把上述材料进行简单反问,没有突出探究的侧重点,所以没有探究价值.两位教授对石墨烯材料已经进行了深入研究,而获得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说明对石墨烯的提取方法和石墨烯在生活中用途应该有一定的认识,探究意义不大,所以选项B、C没有探究价值.材料提出石墨烯是人类至今发现厚度最薄、强度最高的材料,材料最薄而其强度还最强,所以探究石墨烯的强度受什么因素影响这一问题具有深远的科学价值,所以选D.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发现并提出问题是进步的起点,科学引导学生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通过观察、描述、质疑来提出问题是至关重要的,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应该因势利导让学生知道什么样的问题是有价值、可探究,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良好习惯.。
引导学生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引导学生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一、引言为证明蜘蛛的听觉在脚上,专家做了如下实验。
首先先把一只蜘蛛放在实验台上,然后冲蜘蛛大吼了一声,蜘蛛吓跑了!之后把这只蜘蛛又抓了回来,把蜘蛛的脚全部割掉,再冲蜘蛛大吼了一声,蜘蛛果然不跑了!于是得出结论:蜘蛛的听觉在脚上。
看了这个案例,你想到了什么?请思考以下两个问题:1. 专家想研究的问题是什么?2. 专家的实验实际研究的问题是什么?在日常生活、教学中这样的案例并不少见。
要避免这种情况,就要理解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这个专题可以帮助你理解并能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二、怎样提出问题“问题”来源于“疑问”和“困惑”。
这种困惑可能是因为第一次接触带来的,也可能是对司空见惯的现象换了角度看而产生的;可能源于老师的发问,也可能产生于学生自己的遐想。
“疑问”常常会在瞬间产生,学会留住“疑问”,就能提出不少有价值的问题。
要留住“疑问”,就要尝试用自己的话,把“疑问”说出来、记下来。
这样,“问题”就会源源而来。
三、什么是科学问题有了问题意识之后,就会提出各种问题。
但要进行科学探究,仅仅有了问题还不够,还要首先判断问题是不是科学问题。
因为来源于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不一定是科学问题。
像个人爱好、道德判断、价值选择方面的问题都不属于科学问题。
比如,“哪种品牌的运动鞋更好?”“为减少污染和交通拥堵,应该限制小汽车的使用吗?”“应该鼓励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吗?”等都不属于科学问题。
科学问题是针对客观世界中的物体、生物体和事件提出的,是能够通过收集数据而回答的问题。
例如,“哪些因素影响水结冰的速度?”就是一个科学问题,因为可以通过实验收集数据予以解答。
四、什么是可探究的科学问题并不是每一个科学问题都可以进行探究,若问题太泛化或太模糊,探究就失去了方向;比如“凸透镜成像有什么规律呢?”。
这样的问题是模糊的,还没有明确研究的变量。
科学问题中所涉及的两个或多个变量如果都是可检验的,即它们都是可以观察或测量的,该问题就是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
小学生课外阅读个案研究案例分析 (1)
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编者:郭瑞红目录前言第一章小学生课外阅读培养的意义第二章小学生课外阅读培养的方法第三章小学生课外阅读案例分析第四章小学生课外阅读评价方法前言近日,上海新闻出版局发布了《2015少儿出版阅读现状与趋势报告》,调查显示,中国少儿阅读超成年人近一倍。
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0—17岁未成年人人均课外书阅读量为8.45本,超过成年人近一倍。
对比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佈的“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2014年中国18至70岁成年人每人每年纸质图书阅读量仅为4.56本。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数据与韩国人均阅读量相近。
之前,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调查结果显示,韩国成年人年平均阅读量为9.2本。
另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全世界每年阅读书籍数量排名第一的是犹太人,平均每人一年读书64本,日本人人均一年读40本书,美国人人均一年读21本书,韩国人人均一年读11本书。
相比韩日美等发达国家,中国人的阅读情况显然不容乐观。
一、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培养的意义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小学生的阅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越来越觉得只注重一本教科书是封闭的教学,牺牲的是个性、是创造、是自学的能力,是对学习语文兴趣的扼杀,于是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在课余时间的阅读。
所谓的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
它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综观当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现状,形势不容乐观,突出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阅读兴趣比较单一:休闲性阅读占据学生课外阅读的大部分时间,这些书与文学经典著作相比,多了一些庸俗,少了很多先人富有哲理的思维火花,少了许多描述人性的闪光。
(2)阅读习惯和阅读量大相径庭:家长受过比较高等教育的家庭,他们的孩子通常会比所受教育比较低的家庭的孩子有更好的阅读习惯、更长久的阅读时间、更大的阅读量;家长的兴趣指向及言传身教影响着孩子们的习惯养成。
研究问题的例子(一)
研究问题的例子(一)研究问题的例子1. 题目: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变化趋势分析问题描述:消费者购买行为是市场营销的关键要素之一。
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也在不断变化。
这个研究的目的是分析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变化趋势,探讨影响因素,并为企业提供相应的营销策略。
研究方法:1.文献综述: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文献,了解当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研究情况和已有的研究成果。
2.调查问卷:设计一份问卷,通过调查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购物偏好、触达渠道等信息,获取大量的实证数据。
3.数据分析:使用统计分析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和相关性分析,找出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
4.深度访谈:选取几位购物频次较高的消费者进行深度访谈,了解他们的购买动机、需求变化以及对新兴购物模式的看法,获得更加详细和深入的信息。
5.比较分析:将研究对象的购买行为变化进行相互比较,揭示不同消费群体之间的差异和共性。
2. 题目:社交媒体对大学生学习动力的影响研究问题描述:社交媒体的普及给大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新的影响。
本研究旨在探究社交媒体对大学生学习动力的影响,分析其正面和负面效应,并探讨如何发挥社交媒体的积极作用,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动力。
研究方法:1.文献回顾:对过去几年在社交媒体对学习影响方面的研究进行回顾,了解已有的理论和研究结果。
2.实地访谈:选择一定数量的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面对面的访谈方式,了解他们的社交媒体使用情况,以及社交媒体对他们学习动力的影响。
3.问卷调查:设计一份针对大学生的问卷调查,通过量化数据的收集,获取更多的参与者的观点和回答。
4.基于问卷调查的统计分析:使用统计软件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和相关性分析,找出社交媒体对大学生学习动力的影响因素和模式。
5.比较分析:将不同社交媒体使用频率的大学生进行比较分析,揭示不同情况下学习动力的差异和相似点。
6.提出改善策略:根据研究结果,提出针对大学生的社交媒体使用策略,帮助他们更好地平衡社交媒体和学习的关系,提高学习动力。
研究课题题目举例(1)
研究课题题目举例
1. 研究背景
在学术界和工业界都存在着广泛的研究课题,这些课题涵盖了各个领域的问题。
基于这些背景,我们将研究以下题目:
2. 选题目的意义
选定这一研究课题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 相关研究综述
在进行具体的研究之前,我们将对目前已有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并分析其中
存在的不足和可改进的地方。
4. 研究目标和研究问题
在本研究中,我们的研究目标是…
5. 研究方法和步骤
为了解答研究问题并达到研究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研究方法和步骤:
6. 数据收集与处理
在进行实际研究时,我们将收集大量的数据并对其进行处理,以获取有效的研
究结果。
7. 研究结果和分析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将根据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得出相应的研究结果。
8. 结论和讨论
在完成研究后,我们将根据实际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和讨论,从而得出结论并提
出进一步的研究建议。
9. 参考文献
以下是在本研究过程中参考的相关文献列表:
10. 致谢
在进行本研究过程中,我们获得了很多人的支持和帮助,特此致以诚挚的谢意。
请教几个理论物理问题(1)
请教⼏个理论物理问题(1)请教⼏个理论物理问题卢鹤绂说过:“物理学中最难的就是理论物理,它完全是理论性的,没有实验可做,要靠脑⼦的思维,要靠对整个物理学知识的融会贯通.理论物理是物理学的基础,只有学好它,才能弄懂其他学科.”Ⅰ、狭义相对论⽅⾯1.按照经典电磁辐射理论,如果粒⼦的加速度与运动速度平⾏,⽐如电⼦在电场中的运动,辐射功率为:3223220)/1(3241c V c a q dt dU **-=πε ,如果加速度与速度垂直,⽐如电⼦在磁场中的运动,辐射功率为:2223220)/1(3241c V c a q dt dU **-=πε ,式中*V 是推迟速度,*a 是推迟加速度.如何解释下⾯的理想实验:假设在⼀个封闭系统中有两个物体,⼀个不带电荷也没有磁矩,另⼀个带有电荷,它们的引⼒质量相等,分别位于A 、B 两点,观察者处于线段AB 的中点,两个物体同时由静⽌出发相向运动,它们所受的⼒⼤⼩相等.按照狭义相对论,它们的引⼒质量在任何时刻都相等,引⼒能量相等,可是根据经典电动⼒学由带电的物体将不断地辐射电磁波,那么能量从何⽽来?如果能量守恒把物体辐射的电磁波考虑在内,由于电磁⼒满⾜宇称守恒,因此辐射电磁波的总动量应当为0,由带电的物体速率应当⼤,能量仍然不守恒.笔者通过电磁质量的量⼦化以及电磁质量不是引⼒质量的⼀部分,圆满地解释了这个问题,不知是否正确?2.现代物理学认为在引⼒场中下落的电⼦速度远低于电磁场的传播速度,即使没有外来电磁场,电⼦在⾃⼰激发的电磁场中的异步运动就导致电磁阻尼使电⼦的下降速度远落后于⾃由落体的速度,其在引⼒场中失去的势能只是部分地转化为它的动能,其余的转化为其内能(σT 4),其温度升⾼,它将有热辐射,这⼜导致其温度下降,但内能不会全转化为辐射能,故其温度仍会继续升⾼,从⽽其热辐射频率和强度也越来越强,从⽽该电⼦在引⼒场中失去的势能只是部分地转化为它的动能,其余部分⼀部分作为辐射能辐射出去,其余的保留为由其升⾼的温度表征的内能.3.狭义相对论框架下如何认识万有引⼒定律?在狭义相对论框架下,功能原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是否也有类似形式?如何证明洛伦兹变换构成⼀个变换群?4.假设真空那个中有两个相对静⽌物体质量均为M,以系统的质⼼(两个物体连线的中点)为参照系,它们在万有引⼒作⽤下开始加速运动,根据狭义相对论物体的质量将不断增加,增加的质量应该来源于引⼒场,如何⽤数学定量表达?5.经典⼒学中处理⾮惯性系中两体问题时,引⼊折合质量.狭义相对论和经典⼒学都是在惯性系中成⽴,那么在狭义相对论框架内是否也可以引⼊折合质量的问题?Ⅱ、⼴义相对论与宇宙学⽅⾯1、⼴义相对论从引⼒质量与惯性质量相等得到了⼴义相对论,⼴义相对论适⽤于任何参考系,在双星现象中假设两个星体的质量相等,如果以其中⼀个星体为参照系,考察另⼀个星体的运动,此时显然引⼒质量是惯性质量(应该是系统的折合质量或者说约化质量)的⼆倍.如果考虑到⼴义相对论加速运动相当于引⼒场的话,引⼒质量与惯性质量相等,之间的误差相当⼤. 如何理解这个问题?如何从⼴义相对论解释双星现象?2、⼴义相对论认为没有物质时空不存在,同时认为质量改变了时空结构,这两种表述之间的关系如何理解?笔者认为引⼒场是相对时空,物体的质量改变了附近的时空结构,⼀个物体不存在时,时空依然存在,其它物体产⽣的引⼒场,只有所有物质不存在时,时空才不存在(这种情况不可能存在).这种理解是否正确?3、⼴义相对论认为存在奇点,可是在微观世界存在强相互作⽤与弱相互作⽤,如果考虑到这两种相互作⽤,是否仍然存在奇点?⿊洞是根据万有引⼒定律或者说⼴义相对论得出的结论,没有考虑到电磁相互作⽤(例如分⼦之间的斥⼒)、强相互作⽤和弱相互作⽤、宇宙常数等⽅⾯,如果考虑到这些因素,是否存在⿊洞?物质在塌缩到⿊洞的过程中,费⽶⼦是否仍然满⾜泡利不相容原理?现代物理学研究⿊洞向外辐射粒⼦,这是否与⿊洞的定义⽭盾?万有引⼒定律对于运动质量是否近似成⽴?4、⼴义相对论认为⼀切参考系都等价,⽆法确定整个宇宙的运动状态,可是⼤爆炸理论却认为这个宇宙处于膨胀阶段,如何理解这⼀关系?5、根据对Seeliger佯谬的讨论看到,如果宇宙学原理假设成⽴,宇宙中物质是均匀分布,则在宇宙中任意⼀个空间点都不应当存在引⼒场.我们还可以换个⾓度来讨论这个问题:如果宇宙中引⼒场不为0,则根据宇宙学原理,引⼒场⾄少应当是均匀的.因为引⼒场是⼀个⽮量场,如果宇宙中存在有均匀的引⼒场,则宇宙就不可能是各向同性.因为引⼒场的⽮量⽅向就是⼀个特殊的⽅向.因此如果宇宙学原理成⽴,宇宙中任意⼀个空间点都不应当存在有强度不为0的引⼒场.6、⼤爆炸理论认为在⼤爆炸初期,没有时间和空间,根据⼴义相对论也就不存在物质,能量守恒定律认为能量是不可创造,质量守恒定律认为质量是不可创造,电荷守恒定律认为电荷是不可创造,⼤爆炸理论认为能量、物质(质量)、空间、时间已经被⼀个⽆限⼩的点爆炸创造,并且是在四⼤皆空发⽣的,如何理解这些关系?7、⼤爆炸理论和动量守恒定律以及⾓动量守恒都是不相容的.宇宙学观测表明宇宙是膨胀着的,通过对微波背景辐射和宇宙⼤尺度结构等的观测,宇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极早期发⽣的⼤爆炸.我们所知的基本物理,⽐如⼴义相对论和粒⼦物理标准模型,在那⾥都不适⽤,这显然与Einstein的思想相悖.为理解宇宙起源,需要了解⼤爆炸时期的基本物理量,可是根据相对论时间不能倒流,如何了解⼤爆炸时期的基本物理量?8、现代物理学认为物质之间有四种相互作⽤,可是⼤爆炸理论没有提及⼤爆炸是何种相互作⽤.泡利不相容原理背后是否有更本质的内容,是否也是⼀种相互作⽤,是哪⼀种⼒?9、爱因斯坦在⼴义相对论中只研究了⼆体问题,即开普勒问题.在经典⼒学万有引⼒定律中三体问题⽆法求精确解,在⼴义相对论中是否也存在三体问题?10、根据爱因斯坦⼴义相对论,运动⽅程是测地线⽅程.可是当粒⼦沿着测地线运动时,粒⼦会发出引⼒波.因此应该有⼀个引⼒辐射反作⽤⼒粒⼦反应.然⽽,爱因斯坦没有发现辐射反作⽤⼒的存在,如何理解这个问题?11、量⼦⼒学中的算符通常是不可对易的,⽽相对论中的时空度规是⾮正定的.量⼦⼒学的发展表明,算符的⾮对易性⾮但不是理论的缺陷,恰恰是其精华所在,⽽度规的⾮正定性是否会进⼀步揭⽰相对论的某种内在的物理本质呢?Ⅲ、⼴义相对论与电磁场综合问题1、Einstein晚年致⼒于引⼒场与电磁场统⼀的研究,如果统⼀场论按照⼴义相对论的基础建⽴,那么电磁场也应当满⾜⼴义相对论的等效原理.根据Einstein的⼴义相对性原理,物理定律对于任何参照系都成⽴,那么下⾯的理想实验如何解释:现代物理学认为“⼀个粒⼦惯性质量为m,是指在⽆穷远处观察该粒⼦,粒⼦携带的质量加上它的场能之和才是它的惯性质量m.”假设在真空中相距充分远处有两个质点A、B,惯性质量均为m,带有等量的同种电荷,它们在万有引⼒和静电⼒的共同作⽤下处于平衡状态,能否根据等效原理相当于它们的惯性质量为0?如果把其中的⼀个质点的电荷换成异种电荷,能否根据等效原理相当于它们的惯性质量为2m? 在Klein-Kluza理论理论中,引⼒和电磁⼒可以通过统⼀的⽅式结合在⼀起.在那⾥,最重要的也就是所谓的“荷质⽐”.KK理论中时空是五维的,⽽第五个维度则必须是卷曲维度,即必须具有有限⼤⼩的半径,⽽且这个半径必须⾜够⼩.KK理论的问题在于得到的与事实相符的⼒学⾏为所对应的荷质⽐,却和真实粒⼦不同.从⽽⼀段时间内⼈们普遍认为电磁⼒和⼴义相对论⽆法融合.但后来⼈们却发现在11维的KK理论中,⼀切就会变得和现实相符,但必须引⼊超对称性,从⽽11维的KK理论⼜称为超引⼒理论.随后⼈们发现超引⼒理论和10维的超弦理论的11维拓展版本具有相似性,从⽽在11维的M理论中,超弦理论和超引⼒理论被结合在了⼀起,成为同⼀种理论.可是现代弦论越到了难以逾越的困难,尤其是引⼒场的量⼦化不可重整化.2、现代物理学认为不但粒⼦会受到引⼒,电磁场也会受到引⼒,参见强引⼒场下的电磁场分布,这是⼴义相对论结合⾮线性数学物理⽅法的基本问题,以及带电引⼒场,⽐如柯尔-纽曼度规.为何电磁场的运动速率不发⽣变换呢?3、在⾃由降落的升降机内能否测量到静⽌电荷的辐射?如果测量到说明⼴义相对性原理存在问题,如果测量不到说明经典电动⼒学存在问题,电荷在引⼒场中做变速运动是否辐射电磁波?4、Einstein在创⽴⼴义相对论的过程中通过电梯说明了等效原理,可是当电梯如果带有电荷,特别是当电荷的电性相反时和相同时,强等效原理显然不成⽴,这说明⼴义相对论仅仅适⽤于引⼒场,不适⽤于电磁场.5、如果两个电荷都具有引⼒质量,那么它们之间除了具有电磁相互作⽤之外还具有万有引⼒作⽤,两种作⽤显然不⼀致,不满⾜简单性原则.6、现代物理学认为引⼒场的能量为负值,根据质能⽅程引⼒场的质量为负值.⼀个物体与其激发的引⼒场的能量之和是否为0,为何现代物理学计算的引⼒场能量与质能⽅程计算的物体的能量不是⼀个数量级?Ⅳ、狭义相对论与⼴义相对论的综合问题1、狭义相对论认为运动物体的时钟延缓,⼴义相对论认为强引⼒场中时钟延缓,两种效应能否统⼀?是否可以从⼴义相对论⽅程推导出狭义相对论效应?只有把两种效应统⼀在⼀起,才符合Einstein科学简单性原则.狭义相对论框架内是否也存在机械能守恒定律,如果存在,如何证明?2、⼴义相对论和狭义相对论的最⼤不同,在于对于真空绝对速度C(真空绝对速度和⼀般所⾔的“电磁波真空波速”不是⼀个概念,只不过后者在数学上恰好等于前者⽽已)只能在局部观测者上定义.也就是说,狭义相对论可以定义⼀个全局观测者,⽽在⼴义相对论中只能使⽤局部观测者,⽽参照系的选择就体现了观测者的选择(两者还不完全相同).在⼴义相对论中,从始⾄终所说的是:在局部观测者⾃⼰看来,⾃⼰所在位置的电磁波的真空光速等于真空绝对速度C,这才是⼴义相对论中对于光速所说的全部内容.在⾮本地观测者看来,⾃⼰所在位置以外的别的地⽅的光速完全可以不是光速,这是⼴义相对论的⼀个很常见的结果.可是现代宇宙学却是利⽤⼴义相对论研究,笔者认为⼴义相对论尽管从局域开始研究,也应该适⽤于⼤尺度的空间也应该有⼀个全局观测者,否则如何理解⼤爆炸理论?⼆者之间是否存在着⽭盾?Ⅴ、量⼦⼒学与量⼦场论问题1、在相对论量⼦⼒学中,⼀个粒⼦的能量不但可以为正值,也可以为负值,负值对应于反粒⼦.根据质能⽅程反粒⼦的惯性质量是为负值,可是1960年数学家和物理学家提出并证明了⼀条定理:在⼴义相对论(GR)中⼀个孤⽴物体的质量必定是⾮负的.这些关系如何理解?仅仅靠⼀个空⽳的概念了之?真空破缺的动⼒学机制是什么?基本粒⼦是如何⽣成的?真空为何存在零点振荡能?能量来⾃何处?2、现代物理学认为反粒⼦携带正能量,由于数学上的性质的差异,其数学表征为负频率,从⽽在原先的相对论性量⼦⼒学中认为是负能量与负概率,⽽采⽤了场论中的算符表述,这些就都变成了正常的正能量与正概率,只不过相同的粒⼦却带有相反的电荷(包括QCD中的⾊荷,以及弱相互作⽤中的同位旋).这与Einstein的科学思想是相悖的,是否说明量⼦场论和相对论量⼦⼒学有着不可调和的⽭盾?3、经典电动⼒学认为加速运动的电荷能够辐射电磁波,⽽量⼦⼒学指出电⼦在同⼀能级内做加速运动不能辐射电磁波,如何把它们统⼀在⼀起?根据经典电动⼒学,⾃由真空中的电⼦,如果给它⼀个加速度,它也能发射电磁波,进⼀步造成⾃我加速,⼀边加速,⼀边产⽣电磁波,这⾥能量的确不守恒.4、假设⼀个中性的氢原⼦在电磁场中作变速运动,根据经典电动⼒学应当不辐射电磁波,可是如果我们把电⼦和质⼦分开来分析,那么它们应该都辐射电磁波,如何解释这个问题?5、量⼦⼒学的有效范围是⾼能领域,⼀般来说微观物理是⾼能范围,所以量⼦⼒学适⽤于微观领域.从数学上可以知道,在最低能级层⾯,⽆论是强⼒、弱⼒还是电磁⼒,带同种性质的⼒荷的粒⼦之间都是排斥⼒,⽽带不同性质⼒荷的粒⼦之间是吸引⼒.这是数学上的必然结果.随着能量的增⾼,各种量⼦修正都会逐渐变得越来越重要,强⼒是吸引的,弱⼒是排斥的,是⼀种近似说法.各种量⼦修正把现代量⼦⼒学变得⽇益复杂,是否类似于当年托勒密的天体⼒学?现代⾼能物理的所谓量⼦修正有两个来源,⼀个是量⼦场论本⾝要求的圈图展开,更⾼阶的圈图会对低阶结果给出量⼦修正,⽽这仅仅是因为现在的数学⽆法计算不做展开的⾮微扰量⼦场论,和量⼦场论的基础做出修正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另⼀个,是源⾃量⼦场论的重整化,对于重整化的本质我们还有很多不知道的东西,这也是现代弦论、圈量⼦、⾮对易⼏何等等理论在做的事情,从后者来说,弦论等理论的确是⼀种“重新思考”,然⽽现代弦论等理论也遇到了难以克服的困难.是否应当重新考虑其基础?6、量⼦统计物理证明了,任何具有上限能量且有有限个能级的平衡孤⽴系统,可以出现负绝对温度.当温度T→+∞后,系统内能再增⼤,温度跳变到T<0,这就是负温度状态.负温度的存在,不仅在理论上得到证明,⽽且在核磁共振与激光技术中已有应⽤.由量⼦统计物理可知,粒⼦具有的统计平均速率与系统温度的平⽅根成正⽐, V∝T0.5,当T>0时,V 为实速率;当T<0时,V=vi为虚速率.此时洛伦兹变换是否仍然成⽴?Ⅵ、相对论与量⼦⼒学之间的问题1、希格斯粒⼦解释了宇宙质量之源,是否具有反粒⼦,说明宇宙质量消失的途径?质量守恒定律和希格斯机制是否⽭盾?根据狭义相对论,运动物体的质量增加,是否与希格斯粒⼦有关?2、量⼦⼒学中的真空并⾮⼀⽆所有,它们和光⼦之间根据现代物理学理论应当有相互作⽤,可是狭义相对论认为在真空中的光速是不变的,显然存在着⽭盾.如何理解这些关系?量⼦⼒学认为宏观物体存在物质波,显然这与⼴义相对论是⽭盾的,如何理解这些关系?3、在⽜顿动⼒学中,暗含着将以下⼀点视为当然的事,即同时测量(即知道)⼀个粒⼦(⼀个质点)的位置和动量在原则上是可能的.这种可能性隐含在运动定律本⾝中:运动的⼆阶微分⽅程的解要求知道x和px的某个同⼀时刻的初始值,但是这种可能性在量⼦⼒学中从根本上被否定.⽜顿动⼒学中运动⽅程是决定论的和因果律的,即从⼀个由系统的粒⼦之坐标和动量所规定的已知初态出发,运动⽅程以⼀种决定论的⽅式导致⼀切其后时刻的确定状态.导致拉普拉斯宣称:⼀旦给出了某⼀瞬间宇宙中所有星星的位置和动量,那么宇宙过去和未来的状态都将完全被决定,但这种决定论和因果律在量⼦⼒学中基本上被否定.4、对于⼀个宏观物体来说,P=h/λ,当物体静⽌时,P=mv=0,此时λ为⽆穷⼤?E=mc 2=h ν=hc/λ,所以λ=h/mc ≠0. 假设P=MV= h/λ=h/(V/ν)=h ν/V,则h ν=MV 2.这与E=mc 2是⽭盾的.这说明宏观物体的能量不仅仅是物质波的能量,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5、设原来静⽌的氯离⼦与光⼦碰撞后吸收了光⼦⽽以u 的速度运动,则由能量守恒定律有:22202201c u c m m c c m hv -==+ (1),式中0m 和m 分别是氯离⼦的静⽌质量和运动质量,ν为⼊射光⼦的频率.⼜由动量守恒定律有:==mu c h ν2201c u u m - (2),由(1)式得:2020222c m hv c hvm v h c u ++= ,由(2)式得:42022c m v h hvcu +=.显然,分别由能量守恒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决定的氯离⼦运动速度不相同.假设碰撞前氯离⼦的运动速度与⼊射光⼦的速度相互垂直,光⼦与处于运动状态的氯离⼦碰撞后被吸收,则由能量守恒定律应有:2222022211c u c m c m c m hv -==+ (3),式中0m 为氯离⼦的静⽌质量,1m 为氯离⼦碰撞前的动质量,2m 为氯离⼦碰撞后的动质量.⼜由动量守恒定律有:X ⽅向:22220221cos cos c u u m u m c hv -==θθ;Y ⽅向:2222022111sin sin cu u m u m u m -==θθ;将两式取平⽅并相加,得:222222021121)()(c u u m u m c h -=+ν(4),由式(3)得:2121420212222)(cm hv c hvm c m m v h c u ++-+=,由式(4)得:221214202222121222c u m c m v h c u m v h c u +++=,可见,由式(3)和式(4)决定的速度不同.6、 Einstein 的⼴义相对论是引⼒理论,把引⼒场量⼦化给出引⼒场的量⼦成为引⼒⼦,它应具有⾃旋为2,和lectriec field 的量⼦——光⼦性质很不相同.近年来理论上对超对称性的探讨提供了新的可能性,超对称性在⾃旋不同的粒⼦间建⽴了联系,因此就有可能把引⼒相互作⽤和其它相互作⽤联系起来,通过超对称性建⽴的四种相互作⽤的统⼀理论称为超⼤统⼀理论.但是根据对称的相对性与绝对性原理,超对称的⼯作是没有⽌境的.超对称要求除引⼒⼦外,还应当有⾃旋3/2的引⼒微⼦存在,但是实验上并没有发现它的存在.7、根据质速关系引⼒质量可以连续变化,⽽电荷和电磁场呈量⼦化分布,现代物理学未让量⼦⼒学进⼊的唯⼀领域是引⼒和宇宙的⼤尺度结构,将引⼒场量⼦化遇到⽆穷⼤的困难.重整化可以消除⽆限⼤的问题,但是由于重整化意味着引⼒质量作⽤⼒的强度的实际值不能从理论上得到预⾔,必须被选择以去适合观测,因此重整化有⼀严重缺陷.⽬前要取得进展,能够建议采⽤的最有⼒的⽅法,就是在企图完成和推⼴组成理论物理现有基础的数学形式时,利⽤纯数学的所有源泉,并在这个⽅⾯取得每次成功之后,试着⽤物理的实体来解释新的数学特⾊.如何把量⼦论和弯曲时空(即⼴义相对论)结合起来却是⼗分困难的事情.到现在为⽌,虽然学术界在电磁场、电⼦场等各种物质场的量⼦化中取得了极其成功的进展,但引⼒场量⼦化的⼯作却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巨⼤困难.到⽬前为⽌,所有试图把引⼒场量⼦化的理论(包括超弦和圈量⼦引⼒理论)都存在问题.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量⼦论引起的疑义始终多于相对论.量⼦论留给了⼈们太多的争议.Einstein 曾经说过,我思考量⼦论的时间⼏乎是思考相对论的100倍,但是我还是不清楚什么是光量⼦.Ⅶ、热学与光学问题1、经典物理学认为温度是分⼦平均动能的标志,对⽓体分⼦来说,根据分⼦热运动规律,采取统计平均的⽅法,可以导出热⼒学温度T 与⽓体分⼦运动的平均平动动能的关系为理想⽓体分⼦的平均平动动能为每个分⼦平均平动动能只与温度有关,与⽓体的种类⽆关,k =1.380662×10-23JK -1,为玻尔兹曼常数. 按照传统的定义,在⼤洋深处海⽔的压强⼤,分⼦的动能也应该⼤,可是温度并不⾼,这说明传统关于温度的定义不严密,需要进⾏修正.根据柯尼希定理随着观察者的运动速度不同,分⼦的平均动能也不同,可是物体的温度是不变的,也就是说温度与系统的质⼼相对于观察者的运动速度⽆关,是否把温度定义为相对于质⼼的分⼦平均动能的标志或者放弃这种定义法?在某⼀温度和压强下,某个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为⼀定值,这是否也反映了温度的本质?现代物理学认为在没有实物粒⼦的真空也有温度的概念,⽽是通过光谱定义,波长与温度成反⽐.哪⼀个才是温度的本质?如何把传统定义与现代物理学定义统⼀起来?如果微观粒⼦不辐射电磁波,例如中微⼦,根据现代物理学的观点是否存在温度的概念?2、热⼒学第⼆定律的实质:⾃然界⼀切与热现象有关的实际宏观过程都是不可逆的.不可逆性的微观本质:⼀切⾃然过程总是沿着分⼦热运动的⽆序性增⼤的⽅向进⾏.在化学kT kT 23321=?=µµ221v µε=变化中在温度、压强⼀定的条件下,⾃发反应总是向△H-T△S<0的⽅向进⾏,⼆者如何统⼀?薛定谔认为:⽣命之所以免于死亡,其主要原因就在于他能不断地获得负熵”.⽣命的本质是否就是能够不断负熵?⼈们发现⽆机界、⽆⽣命的世界总是从有序向⽆序变化,但⽣命现象却越来越有序,⽣物由低级向⾼级发展、进化.以致出现⼈类这样⾼度有序的⽣物.意⼤利科学家普⾥⾼津提出了耗散结构理论,解释了这个问题.现代物理学认为宇宙中存在熵增原理,这背后是否有更本质的内涵?根据对称性原理也应当存在熵减的现象,如何理解这些关系?3、光⼦是电中性粒⼦,为什么有电磁波的特性?现代物理学认为光⼦不带有电量也不具有磁矩,作为创建“量⼦场论路径积分”的核⼼⼈物费曼先⽣,认为两个静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的传递过程是交换虚光⼦来完成的,可⽤费曼图形象地表⽰.简单说来,规范场负责传递相互作⽤,⽽场的量⼦化的稳定态对应了粒⼦,所以规范场的量⼦化必然就对应了某种场媒介粒⼦,⽐如电磁场的量⼦化对应了光⼦.传播相互作⽤的时候的光⼦,和独⽴被激发时候的光⼦还有不同,术语叫做“虚光⼦”和“实光⼦”.虚光⼦只在相互作⽤的过程中出现,对应到费曼图,就是虚光⼦只是费曼图中的内线,⽽实光⼦则对应了费曼图的外线.在量⼦⼒学中,粒⼦是场的激发态,⽽场传播⼒,所以这种激发态既可以是稳定的激发态,对应实光⼦,也可以是被别的粒⼦激发⽽导致的激发态,对应虚光⼦.在虚光⼦过程中,只要在相互作⽤过程中符合能量守恒(具体说来就是费曼图的顶⾓上能量总和不变),怎么样的光⼦都可以出现.量⼦理论中的激发态,如果是对应虚光⼦的被动激发态,那么其实是没有除了能量守恒以外更多的限制的——当然,严格说来还需要满⾜对称性与规范条件,以及反常消除条件等等,不过都是量⼦化以后的,没有经典对应.实光⼦与虚光⼦有何区别,它们是如何转化的?所谓虚光⼦的概念以及正负电⼦对的湮灭和创⽣的概念仅仅是量⼦场论的理论概念,是否已经为实验证实的事实?笔者认为光⼦不具有引⼒质量(惯性质量),⽽具有电磁质量(电量),只是太⼩,实验中可能观察不到.质⼦与电⼦辐射的光⼦的能量相反,便可以圆满解释上⾯的理想实验,进⼀步否定了“超光速问题”,解释了光速不变性原理、光速为物体运动的极限速度的原因与⼴义相对论的红移危机.4、⼴义相对论中时间是时刻存在的,⼴义相对论⽅程中没有时间⽅向,⽽热⼒学中时间存在着⽅向,如何理解这些关系呢?Ⅷ、电⼦的电磁质量问题1.现代物理学认为电磁质量由电荷附近的电磁场分布结构决定,与电荷没有多⼤的直接关系,只是间接关系.电荷附近的电磁场的源是电荷,但当电荷运动的时候,电荷附近的电磁场分布结构会发⽣变化,如发⽣压缩畸变,其分布结构是速度的函数,这可见⼀般教材,因此电磁质量也是速度的函数,满⾜.当运动速度为0时,电⼦和质⼦的电磁质量是否相等?当⼀个质⼦与电⼦组成11H 时,总体看不带电,电磁质量为0,可是两个微观粒⼦均具有电磁质量,如何理解?2.您认为静⽌电⼦的电磁质量与静⽌质量⽐值的多少?现代物理学认为电⼦的电磁质量是电⼦静⽌质量的⼀部分现代物理学认为电⼦的电磁质量是电⼦静⽌质量的⼀部分,Einstein 在《论动体的电动⼒学》中的原始公式如下:)111(222--=V v V W µ,式中W 为电⼦的动能;µ为电⼦质量;V 为光速;v 为电⼦的运动速度.Einstein 在论⽂中谈到:“在⽐较电⼦运动的不同理论时,我们必须⾮常谨慎.这些关于质量的结果也适⽤于有质的质点上,因为⼀个有质的质点加上⼀个任意⼩的电荷,就能成为⼀个(我们所讲的)电⼦.”Einstein 在研究统⼀场论时才认为电⼦的电磁质量是引⼒质量的⼀部分,曾经试图证明电⼦的电磁质量是电⼦质量的3/4,即宇宙的能量43起源于电磁,41起源于引⼒.但是没有成功,现代物理学中相对论和量⼦⼒学对于电⼦的电磁质量的计算是⽭盾的,彭桓武认为这个问题可能需要未来的⾼等数学来解决.Einstein 晚年进⼀步提出 electric charge 没有引⼒质量的问题,指明引⼒场和lectriec field 是逻辑上毫⽆联系的两部分.由此可见,Einstein 的⼀⽣对于这个问题是摇摆不定的.笔者通过认真地思考后认为电⼦的电磁质量不可能是引⼒质量的⼀部分,原因有七个⽅⾯:。
侵权责任法草案》应当重点研究的20个问题(一)
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侵权责任法草案》应当重点研究的20个问题(一) 杨立新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2008年9月24日至27日,全国人大法工委召开“侵权责任法草案研讨会”,民法学界部分专家和人民法院的法官代表参加会议。
会议就《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草案》的具体内容进行了深入讨论,提出了修改意见。
在本次会议讨论中提出的主要问题经过整理,概括为以下20个问题,分别进行简要的说明。
一、关于如何规定侵权行为一般条款在《侵权责任法》中如何规定侵权行为一般条款,与会专家和法官的争论比较激烈,主要的意见有四种方案:1.法国法式。
这种主张认为,《法国民法典》第1382条的形式和内容都比较好,基本特点是保护的范围具有较大的弹性,可以进行扩张解释,不存在立法条文对侵权法保护范围的限制,适用范围很宽。
但更多的专家认为,法国法的一般条款过于宽泛,不符合现代侵权法的立法精神,因此,不应采用法国式的一般条款模式。
2.德国法式。
德国法式的侵权行为一般条款为与会法官代表所重视,特别是最高法院的法官认为,《德国民法典》第823条和第826条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列举侵权法所保护的权利、法律所保护的利益以及故意违背善良风俗的规定,最为适用,应当采纳。
但学者对此基本上持否定态度,认为德国法的一般条款的最大缺点,在于侵权法所保护的范围的封闭性,不利于对民事权利和利益的保护,特别是不适用于变动中的人格权的保护,因此,不应当采用这种模式。
3.民法通则式。
多数学者主张仍然采用《民法通则》第106条第2款的规定,即列举“人身、财产”作为侵权责任法保护的范围,既可以包括人身权和财产权,也可以包括人身利益和财产利益,况且经过20多年的司法实践,也证明这个规定比较适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且法官对此的掌握也都比较熟练,因此,可以仍然采用这种模式规定侵权责任法的一般条款。
4.列举式。
立法机关比较倾向于作出一定的列举,以宣示侵权法所保护的对象,例如规定:“因故意或者过失侵害他人生命、健康、人格尊严、人身自由、名誉、肖像、隐私、物权、知识产权以及其他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科学研究辩论辩题
科学研究辩论辩题正方,科学研究对人类发展至关重要,它可以推动技术进步,改善人类生活,解决社会问题。
科学研究可以带来新的发现和创新,推动社会进步。
例如,人类通过科学研究发现了电力和磁力,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改变了人类生活方式。
此外,科学研究还可以解决一些社会问题,比如医学研究可以找到治疗疾病的方法,环境科学研究可以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因此,科学研究对人类发展至关重要。
另外,科学研究还可以带来经济效益。
许多科学研究成果可以转化为实际的产品和服务,推动经济增长。
比如,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电子商务的兴起,推动了全球经济的发展。
因此,科学研究对经济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反方,科学研究虽然重要,但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
首先,科学研究可能导致一些伦理和道德问题。
比如,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可能导致人类滥用这一技术,造成道德和伦理问题。
其次,科学研究可能导致环境问题。
一些科学研究活动可能会对环境造成破坏,比如核能技术的发展可能会导致核污染。
因此,科学研究也需要谨慎对待,不能盲目追求科学发展,而忽视了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名人名句,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科学是人类的智慧之光。
”这句话表明了科学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
经典案例,20世纪50年代,人类通过科学研究发现了抗生素,大大提高了人类的医疗水平,挽救了无数生命。
这个案例充分说明了科学研究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科学研究对人类发展至关重要,它可以推动技术进步,改善人类生活,解决社会问题,带来经济效益。
但同时也需要谨慎对待,避免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科学研究辩论辩题
科学研究辩论辩题正方,科学研究对人类社会发展至关重要,它促进了技术创新,推动了经济增长,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首先,科学研究为人类社会带来了许多重大的技术创新,比如医学领域的药物和治疗方法、工程领域的新材料和新技术等。
这些创新不仅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还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其次,科学研究还为人类社会提供了更多的知识和理解,使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世界和解决现实问题。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科学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一种思维方式。
”最后,科学研究还有助于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比如通过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等方面的研究,可以使人类社会更加可持续发展。
反方,科学研究虽然重要,但并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唯一动力。
首先,科学研究的成果并不一定会直接转化为经济利益,有些研究项目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产生实际效益,甚至有可能失败。
其次,科学研究往往需要大量的投入,而且并不是所有的研究项目都能够取得成功。
正如牛顿所说,“我所站立的地方,是在巨人的肩膀上。
”最后,科学研究也有可能对人类社会产生负面影响,比如核武器的发明和应用,生物技术的滥用等。
因此,科学研究并不是万能的,它需要在人类社会的整体利益和道德价值的基础上进行。
在这个辩题中,正方和反方都有自己的道理。
科学研究的确可以为人类社会带来许多好处,但同时也有一些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在推动科学研究的同时,也要注意其可能带来的风险和负面影响。
正如弗洛伊德所说,“科学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给人类带来福祉,也可能给人类带来灾难。
”因此,我们应该在推动科学研究的同时,也要重视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对人类社会整体利益的影响。
科学研究的辩题
科学研究的辩题正方观点:科学研究是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的重要力量。
通过科学研究,人类可以不断探索未知领域,解决现实问题,改善生活质量。
科学研究不仅可以推动技术进步,改善医疗水平,还可以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支持。
例如,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了许多重要的科学原理和技术应用,如电力、无线通讯、基因编辑等,这些都极大地改善了人类的生活。
另外,科学研究还可以为社会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比如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
科学研究的重要性也得到了许多名人的认可。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科学是无情的,但它是真实的。
”这句话表明了科学研究的客观性和价值。
另外,霍金也曾说过,“科学是人类的一种力量,我们必须以科学的方式来认识世界。
”这句话强调了科学研究对人类认知世界的重要性。
因此,我们认为科学研究对社会发展至关重要,应当得到更多的支持和重视。
反方观点:尽管科学研究在某种程度上对社会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科学研究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研究成果并不总是能够立即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其次,科学研究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有些研究项目可能会导致意想不到的后果,比如基因编辑技术可能会导致生物多样性的破坏。
另外,科学研究也可能会被滥用,比如核能技术可能会被用于制造武器。
此外,一些名人也曾对科学研究提出了质疑。
卡尔·波普尔曾说过,“科学并不是在寻找真理,而是在不断地消除错误。
”这句话表明了科学研究的不确定性和局限性。
另外,尼尔·泰森也曾表示,“科学并不关心你的信仰,只关心你的证据。
”这句话也表明了科学研究的客观性和冷漠性。
因此,我们认为科学研究并非万能之策,应当在进行科学研究时保持谨慎和理性,避免盲目追求。
科学研究辩论辩题
科学研究辩论辩题
正方,科学研究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
科学研究可以帮助人类认识世界、改善生活,推动社会进步。
首先,科学研究可以帮助人类认识世界。
通过科学研究,人类能够深入了解自然规律和人类社会的运行规律,从而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
其次,科学研究可以改善人类生活。
许多科学技术的发展都为人类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和舒适,比如医学、农业、工业等领域的进步都让人类生活更加美好。
最后,科学研究推动社会进步。
许多重大的社会变革和进步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比如工业革命、信息革命等都是科学研究的成果。
名人名句,爱因斯坦曾说过,“科学是一种持续不断的求索,而不是一种得到的知识。
”这句话表明了科学研究的重要性,科学研究是一种不断探索的过程,通过不断地研究,人类才能不断地进步。
反方,科学研究并非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唯一推动力。
虽然科学研究在某种程度上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并不是唯一的推动力。
首先,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不仅仅是科学技术的发展,还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其次,科学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有些问题并不适合用科学方法来解决,比如道德、价值观等问题。
最后,科学研究也可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比如环境污染、生物伦理等问题,这些问题也需要人类社会去思考和解决。
经典案例,历史上有很多重大的社会变革和进步并不是由科学研究推动的,比如法国大革命、美国民权运动等,这些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事件,但并非由科学研究推动的。
综上所述,科学研究对人类社会的发展确实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并非唯一的推动力,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多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
科学研究的辩论辩题
科学研究的辩论辩题正方,科学研究对人类社会发展至关重要,它可以为人类社会带来新的技术和知识,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科学研究可以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问题,包括医疗、环境、能源等方面的问题。
科学研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正是因为有了科学研究,人类社会才能不断进步和发展。
首先,科学研究可以为人类社会带来新的技术和知识。
例如,人类在医学、工程、信息技术等领域的不断研究,为社会带来了许多新的技术和知识,改善了人类的生活水平。
正如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科学研究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正是因为科学研究,人类社会才能不断进步和发展。
其次,科学研究可以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问题。
例如,环境污染、能源短缺、疾病治疗等问题都需要科学研究来解决。
正如居里夫人曾经说过,“科学研究是人类对自然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只有通过科学研究,人类社会才能更好地解决各种问题,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综上所述,科学研究对人类社会发展至关重要,它可以为人类社会带来新的技术和知识,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问题。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科学研究,投入更多的资源和精力来推动科学研究的发展。
反方,科学研究虽然重要,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局限性。
首先,科学研究需要大量的资源和时间,而且并不是所有的科学研究都能取得实际的成果。
例如,有些科学研究项目可能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时间才能取得一些初步的成果,这对社会资源和人力的投入是非常巨大的。
其次,科学研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伦理问题,例如,基因编辑、人体试验等都存在一定的风险和伦理道德问题。
正如爱迪生曾经说过,“科学研究是一种艰苦的劳动,需要长期的坚持和不断的探索。
”科学研究需要长期的坚持和不断的探索,而且并不是所有的科学研究都能取得实际的成果。
综上所述,科学研究虽然重要,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局限性,需要我们更加理性地看待。
我们应该更加注重科学研究的效益和可行性,避免盲目投入资源和时间,同时也要重视科学研究的风险和伦理问题,确保科学研究的进行是符合伦理和法律规范的。
怎样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在牛顿第一定律的基础上,牛顿 又建立了第二和第三定律,从而 奠定了经典力学的基础。
这就是由一个问题而引发的物理 学的重大进展,这也说明了提出 问题的重要性。
在科学历史上,这样的问题还有很多, 比如, 热是物质还是能量? 宇宙中最低的温度是多少? 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吗?
这些著名的问题如同黑暗中的灯 塔,指引着人们找到光明的科学之 路。
你能尝试着将它们变成可探究科学问题吗?
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为什么衣服晾在通风 向阳处干得快
对症下药:将科学问题改造成可探究科学问题
类型一:为什么的问题
为什么衣服晾在通风向 阳处干得快
从问题中识别 出结果变量
蒸发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识别出可能影响结果变量的因素 为什么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干得快
通风——空气流速
天何所沓? 十二焉分? 日月安属? 列星安陈?
也属于科学问题。
3.可探究科学问题
我们的题目叫可探究科学问题,那么科学问题还有不可探 究的吗?还真有,至少是不容易探究的。
是可探究科学问题吗?
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为什么衣服晾在通风 向阳处干得快?
● 光的反射符合什么规律? ● 影响摩擦力的因素是什么? ● 阻力对运动有影响吗?
可探究科学问题的一些标准表达
常用表达格式: 方式一:某个变量影响另一个变量吗? 例如:导体的长度影响导体的电阻大小吗?
这就是可探究科学问题的标准表达
可探究科学问题的一些标准表达
方式二:如果改变某个变量,另一个变量会 怎样变化? 例如:如果增大入射角,折射角也会增大吗? 方式三:一个变量跟另一个变量有关吗? 例如,力跟物体的运动有关吗?
2.入射光和反射光所构成 的平面是否和镜面垂直
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下册专项学习《像科学家那样》教案
二.经历科学探究过程
科学探究——提出问题
1.引导:法布尔在研究昆虫时,首先他做了什么?
2.法布尔在看到昆虫之后,先提出问题。
3.法布尔在开始研究时,是从含有下面这些字的问题开始的:
谁,什么,怎么样,什么样,哪里等等。
注意:
这里的问题不涉及“为什么”等学生暂时无法研究的问题。
教
学
目
标
科学知识:
通过阅读法布尔研究昆虫的故事,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三个主要环节:提出问题、寻找证据、分享交流。
科学探究:
能自己提出一个科学问题,利用多种感官或者简单的工具开展研究,并与同学讨论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
科学态度:
善于提问,乐于观察,有团结协作的意识,在小组合作中,讨论、分享自己的发现。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老师举例讲解。
5.小组活动:
(1)四名同学为一个小组,选择一种动物或植物,提出一个可以研究的科学问题;
(2)利用多种感官和简单的工具进行观察,寻找证据。
(3)所找到的证据采用图画、照片和文字的形式记录。
第二课时
科学探究——分享交流
1.法布尔在观察小动物,寻找到证据之后,他做了什么?
2.分享交流时,先整理记录的信息。(老师举例说明)
这位小朋友是谁呢?
4.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法布尔。(老师播放视频)
5.(老师出示图片)这就是《昆虫记》。法布尔的一生都在观察和研究各种昆虫,他把他的发现都记录在《昆虫记》中,这是一部文学巨著,也是一部科学百科。
6.(老师出示图片)这是法布尔的《昆虫记》中的两个小片段,我们一起来看看法布尔笔下的蝉和蟋蟀是什么样的?
4.你能试着提一些含有这些字的问题吗?
科学研究辩论辩题
科学研究辩论辩题正方,科学研究对人类社会发展至关重要,它能够带来技术创新、医学进步、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巨大利益。
首先,科学研究可以推动技术创新。
例如,人类历史上许多重大发明和创新都来自科学研究,比如电力、互联网、手机等,这些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其次,科学研究对医学进步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科学研究,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开发新的药物和治疗方法,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
最后,科学研究还能够带来环境保护方面的利益。
通过科学研究,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然界的规律,提出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减少人类对地球的破坏。
反方,科学研究虽然有其重要性,但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
首先,科学研究可能导致资源浪费。
许多科学研究项目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投入,但并不一定能够取得实际的成果,这就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其次,科学研究也可能导致伦理道德问题。
一些科学研究可能会涉及动物实验、基因编辑等领域,这些研究可能会引发伦理道德上的争议。
最后,科学研究也可能会带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一些科学研究项目可能会产生有害物质,对环境造成污染,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名人名句及经典案例:正方,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科学是无情的,但科学家不应该是无情的。
”这句话表明了科学的重要性,同时也提醒人们在进行科学研究时要考虑到人类的福祉。
另外,以太空探索为例,人类通过科学研究,不仅增加了对宇宙的了解,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技术创新,比如GPS技术、太阳能电池等,这些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反方,弗洛伊德曾经说过,“科学是一种危险的力量。
”这句话提醒人们科学研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另外,以核能研究为例,核能的开发和利用虽然为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能源供应,但也伴随着核辐射污染和核武器扩散等问题,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威胁。
综上所述,科学研究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也需要在进行科学研究时充分考虑到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加强伦理道德的约束,以及加强环境保护措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正面作用。
科学研究辩论辩题
科学研究辩论辩题正方,科学研究对人类社会的进步至关重要,科学研究可以推动技术创新,改善人类生活条件,解决社会问题,推动社会发展。
首先,科学研究可以推动技术创新,带来新的产品和服务,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经济增长。
例如,人类历史上许多重大发明和创新,如蒸汽机、电灯、互联网等,都是科学研究的成果。
其次,科学研究可以改善人类生活条件,提高医疗水平,延长寿命,减少疾病。
例如,人类对疾病的认识和治疗方法的不断改进,使得许多原来无法治愈的疾病变得可以控制和治愈。
最后,科学研究可以解决社会问题,如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推动社会发展。
因此,科学研究对人类社会的进步至关重要。
反方,科学研究固然重要,但并不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唯一途径。
人类社会的进步不仅仅取决于科学研究,还需要其他因素的综合作用,如政治、经济、文化等。
科学研究虽然可以推动技术创新,但技术创新并不一定会带来社会进步,有时甚至会带来负面影响。
例如,工业革命虽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发展,但也导致了环境污染和资源枯竭问题。
此外,科学研究虽然可以改善人类生活条件,但也可能带来道德和伦理问题,如基因编辑技术可能导致的道德和伦理问题。
因此,科学研究固然重要,但并不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唯一途径。
名人名句:爱因斯坦曾说过,“科学是无国界的。
”这句话表明了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和普遍性,科学研究不仅可以推动一个国家的发展,也可以促进全人类的进步。
经典案例:20世纪的人类历史上,科学研究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如相对论、量子力学等,这些成果不仅推动了技术创新,也改变了人类对世界的认识,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首先电脑屏幕上出现了一辆汽车和美丽的风景动画, 三位同学吴琦 (Husband), 刘雨欣(Wife), 王小丹(Son)表演了一个小剧:一家人快乐地 开车出去野餐,在回家的路上, 一场车祸丈夫受重伤被送到医院,经抢救无效 而变成了植物人。由于支付不起昂贵的医疗费用, 妻子要求医生对丈夫实施了 安乐死。 于是丈夫的家人将其告上法庭。接下来电脑屏幕出现了法庭上的场景。 区柏成同学扮演法官(Judge), 宁娟(Wife, the defendant), 叶世峰同学扮演 原告人的辩护律师(Defense for the prosecutor),甘璐同学扮演被告人的辩护 律师(Defense for the defendant). 于是一场激烈的辩论就展开了。以下是部 分摘录(略)。
小组表演时,念讲稿。 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老师们在本学期的教研活动中进行了分析和反思。 纪律问题除了班级大人数多的原因之外,还有其他原因,如:主题缺乏兴趣,表 现单调,缺少挑战,小组表演时,说话不清楚或声音太小,使听的人失去兴趣, 没有有效的评估和激励机制。参与问题、选题问题、效率问题以及语言表达都是 由于没有做充分准备。同事也发现教师的设计和组织是上好每次口语课的关键。 包括任务的布置,课后的准备,课堂表现和评估。根据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实际 情况,经过研讨决定采用以任务型为中心的合作式自主学习方法,根据不同教学 内容以结对子和小组开展基于主题和任务型的多样化活动,充分体现学生个性化 的自主学习。本学期担任了 16 级 10 个班视听说课的孟老师采取了口语课上将每 班分成 6 人一组的活动小组并制定出了一个课堂活动登记表(见 Table1)。这 是 16 级机电学院信息工程专业班的部分学生的课堂活动记录。
课堂评估(Evaluation):小组展示和表演完之后,由同学、教师、个人按
照制定的评估标准对小组以及小组的每个成员打分。制定出了教师和个人细节评
分标准和同学总体评分标准详见教师课堂活动教案记录。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
指出优点和存在的问题。同时每个小组都要交上所准备的口语文字材料或 ppt
演示文稿并予以保存。
进行小组表演时。 2.参与问题。由于学生水平不齐, 性格不同,很难调动所有的学生参与,
往往是少数几个人控制了发言或沉默不语。 3.选题问题。教材上的讨论题单调,缺少灵活性。引不起学生的兴趣。 4.效率问题。不能有效地利用课堂教学。课堂布置的任务不是太难就是太
简单。 5.语言表达。在分组活动中,部分学生无话可说或用本族语而不用英语,
个方面:Accuracy, Range, Fluency and coherence 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自评。 然后教师做出评估和点评。具体评分见(Table 1)。
2.教师反思
这堂口语课是一个成功的案例。首先,它体现了以任务为中心的合作型自主 学习的现代教学理念。( Prabbu , 1987) 对任务作了如下定义“要求学生通过 思维过程并由教师控制和调剂这个过程而得到结果的活动。”任务型教学法是注 重意义的活动,强调学生的语言输出,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而合作为学习 者之间进行信息交换、意义协商、思想表达等提供机会。这堂口语课的活动十分 活跃,表现形式丰富多彩,同学们充分发挥各自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聪明才智, 表现出了独特的个性。有些小组的表现很有创意,如:第一小组的小剧+法庭辩 论的形式、第二组的访谈形式、这种教学模式能使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需要的 材料进行学习,能够弥补传统课口语训练的不足,从而促进学生积极学习,提高 口语表达能力,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发展。其次, 采用“布置任务(Task)—课后准备(Preparation)—-课堂展示(Presentation) —课堂评估(Evaluation)”的教学步骤是行之有效的。学生任务明确,课前做 了充分准备,每位同学都是有备而来,避免了冷场沉默的尴尬情形,从而有效地 利用了课堂教学时间。评估机制刺激和激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活动的积极 性。总之,这是一堂不多见的口语教学的成功案例。但是,同时也发现了下面一 些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和改进。
化工学院的叶国金同学写到:课堂气氛活跃,能够较好的为学生安排学习任 务,学生课堂参与机会多。
护理学院蔡敏这样写到:课堂表演形式多样,给学生发展自身个性和潜质提 供了条件。开发学生的思维,给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性。
机电学院胡江同学就口语评估写到:评估标准较为民主,对加强口语起到了 激励作用。希望在学生自评这个环节可以做的更好,比如,分小组讨论评分,然 后派代表发言指出不足和优点,而不是一哄而起地进行评分。希望小组活动时间 可以延长到 30 分钟,可以给我们更大的发挥空间。
1. 有些小组过分注重 ppt 漂亮的画面和表演,忽略了语言信息的输出。 2. 同学评估和自评打分时,标准把握不够严格和准确。 3. 有些同学背讲稿,仍有个别同学念讲稿。 4. 小组上台表演与班级同学互动较少。 5. 班级与班级之间存在着水平,能力,性格差异。 6. 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点评 以上这些问题将在下次口语课中应予以注意并加以改进。
课后准备(Preparation):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一周的准备,学生充分利
用图书馆,报刊杂志,因特网,以及网上教学资源查找和收集资料(我校大学外
语教学中心以泛雅平台为中心为师生建立了丰富的网上教学资源)。
课堂展示(Presentation):经过一周的准备,在口语课堂上,每个小组给
10—15 分钟进行展示和表演。每个小组同时要做出演示的 ppt 或文字材料。
最后,法官判处被告人无罪。 辩论结束后就进入评估阶段。首先是全班同学根据所制定的整体评估标准的 5 个方面:Attitude, Cooperation, Preparation, Creativity and Presentation 对该小组的整体表现打分。由于表现新颖独特,准备充分,每个小组成员积极参 与合作,同学们打了 5 分。接下是小组成员根据制定的细节分项评估标准的 4
教学案例分析------
一堂大学英语口语课教学案例
蔡秀国 教育部 2007 年《大学英语课程要求》对口语教学提出了三个层次的要求: 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一般要求是:“能在学习过程中用英语交流, 并能就某一主题进行讨论,能用日常话题和英国的人士进行交谈,能就所熟悉的 话题经准备后做简短,表达比较清楚,语音、语调基本正确。能在交谈中使用基 本会话策略。”较高要求是:“能够和英语国家的人士进行比较流利的会话,较 好地掌握会话策略,能基本表达个人意见、情感、观点等,能基本陈述事实、事 件、理由等,表达思想清楚,语音、语调基本正确。”更高要求是:“能就一般 或专业性话题较为流利、准确地进行对话或讨论,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内容较长、 语言稍难的文体或讲话,能在国际会议和专业交流中宣读论文并参加讨论。” 为了达到这一要求我校大学英语视听说课教师在教研活动中进行集体备课 共同探讨:如何在一个 60 多学生的班上上好口语课,这是在以往的教学中从未 遇到过的问题,是对大学英语教师的一个挑战。在最初的教学过程中,视听说教 学的老师们遇到了下面的问题: 1.纪律问题。由于班级大教师很难控制。课堂显得有些混乱。尤其是,当
1. 教学过程
[一次口语案例课] 口语课的前一周综合英语课的主题是关于人权问题,我根据教学内容布置
了任务。宣布了下周口语活动的主题供各小组选择: 1.Should we make euthanasia legal? 2.Should government make laws to make divorce harder? 3.Should school require students to wear uniform? 4.Should men and women have the equal treatment in getting employed? 5.Should the public be informed of the genetically engineered foods? 6.Should escalators be installed in every public building for people with special physical needs? 7.Should smoking be banned in public places? 8.Should capital punishment be abolished?
然后,各小组选出感兴趣的题目,并决定展示的形式和手段。同时教师提出要求, 如:说话声音要大,不能念讲稿,并把评估标准发给每一位同学, 要求他们认真 阅读。
经过一周的准备,同学们带着自己的杰作来到课堂。以 16 级机电学院信息工 程专业班的一堂英语口语课为例。全班 60 人分成 10 个小组。一个小组选择了 “ Should we make euthanasia legal?” ,表现形式是小剧+法庭辩论。两个 小组选了“Should capital punishment be abolished? ”, 其中一个小组采 用了访谈(Talk Show)的形式,另一个是以正方和反方辩论的形式。一个小组 选了“Should government make laws to make divorce harder?”,表现形 式是角色扮演。两个小组以讨论的形式选了“ Should smoking be banned in public places?”, 一个小组选了“ Should men and women have the equal treatment in getting employed?” 以幽默喜剧的形式。
刘士虎 徐玲燕 杨成凤
4
4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