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谈及周代的宗法制度时说

合集下载

辽宁省大连市庄河第十初级中学2022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辽宁省大连市庄河第十初级中学2022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辽宁省大连市庄河第十初级中学2022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现任英国国王的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已经登基逾60余年,在此期间她可以A.召集解散议会B.制定国家法律C.代表国家出访D.领导内阁政府参考答案:C2. 1961年,我国的钢产量指标从1960年的2000万吨降到1000万吨,1962年再降到600万吨。

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A.缓解经济困难B.巩固大跃进成果C.加强环境保护D.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参考答案:A3. 下列各项中,属于中国早期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有()A .江南制造总局B .轮船招商局C .继昌隆缫丝厂D .安庆内军械所参考答案:C4. “村里的事村民管,自己投票选‘村官’。

拆掉干群之间墙,架起沟通连心桥。

”这种现象是下列哪部法律颁布后的直接结果?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参考答案:C 5. “吸收了公民法和外来法的合理因素,……它的基本内容主要是关于所有权和债权方面的规范,很少涉及婚姻、家庭和继承等内容。

”材料中的“它”指古代罗马人的A.习惯法B.公民法C.万民法D.自然法参考答案:C【详解】根据“吸收了公民法和外来法的合理因素”可知“它”是在罗马公民法和其他外来法的基础上建立的,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它”指的是罗马的万民法,故选C项;习惯法和公民法都是罗马人的法律,与“吸收了公民法和外来法的合理因素”的说法不符,故排除A、B项,自然法是一种法律观念,不是具体的法律条文,与“基本内容主要是关于所有权和债权方面的规范”的题意不符,故排除D项。

6. 历史学家陈寅恪指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下列史实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是①市坊融为一体②活字印刷首创③儒家信仰重建④世俗文学兴盛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宋代社会状况知识点。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训练卷: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训练卷: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2021衡水名师原创历史专题卷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01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考点02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考点03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考点04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一、单选题1. 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

这种现象实质上是( )A.君主专制被颠覆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C.君权至上的后果D.君主权力受到制约2.下列关于明朝“内阁”的表述,正确的是( )A.是明太祖为制约相权而设立B.通过票拟权制约皇帝决策C.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D.法定的中央一级机构3.例6 [★]江苏扬州高一期末)魏晋时期,弘农杨氏四世三公,汝南袁氏四世五公。

杨氏、袁氏世代占据高官主要靠的是( )A.战事立功B.门第出身C.才学品德D.皇亲国戚4.在《殷周制度论》中王国维指出:“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于天,争乃不生。

”其中“天定”的是( )A.殷周成败B.嫡庶亲疏C.分封远近D.爵位高低5. 日裔美籍学者弗朗西斯•福山在《政治秩序的起源》一书中指出:“从隋朝开国的581年到12世纪的宋朝晚期,中国最普遍的政治发展之一是家族政府的逆转,中央集权得以复原到西汉的古典官僚制。

”造成当时“家族政府的逆转”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政治统一的实现B.三省六部制的实施C.科举制的完善与发展D.豪门望族势力壮大6.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儒学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新的历史条件”主要是指( )A.爆发了"七国之乱",社会动荡,"仁政"受到欢迎B.专制主义体制刚刚建立,文化成为政治的附庸C.政治上的"大一统"需要有文化上的"大一统"作为根基D.道教兴起,佛教传入,儒家学说受到挑战7. 中国传统家族有“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的说法。

3月30日历史每日一练

3月30日历史每日一练

3月30日历史每日一练安徽省皖北协作区2019届高三年级联考1.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指出:“周之制度大异于商者,包罗甚广。

不能在此一一论列,其中封建子弟一项、对华夏民族之形成影响巨大。

”其意在说明A. 西周制度深受商朝影响B. 商朝已有华夏民族观念C. 分封利于华夏民族形成D. 西周已经进入封建社会2.在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文物中发现了一个形似制酒用品的青铜“蒸馏器”,经专家鉴定、在该文物中发现了芋头的残留物,一些学者据此认为汉代已经可以蒸馏白酒。

但一般认为中国最早的有关蒸馏酒和蒸馏器的记载出现在元代文献。

上述对蒸馏白酒的不同认识说明A. 文献史料真伪难别B. 历史研究需注意史料的互证C. 出土文物更具说服力D. 历史事实年代久远难以判断3.宋真宗曾作《劝学诗》:“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房不用架高梁,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有女颜如玉。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这表明宋代科举A. 推动了八股取士的形成B. 完善了中央集权体制C. 使社会各阶层热衷科举D. 影响了社会价值取向4.刘师培对清代学术曾指出:“盖汉学之词举世视为无用,舍闭关却扫外,其学仅足以授徒。

若校勘金石,足以备公卿之役,而不足以备公卿之欢。

……欲得帝王之尊,必先伪托宋学以自固。

故治宋学者,上之可以备公卿,下之可以得崇衔。

”其意在强调A. 清代学术氛围相对自由B. 明清封建制度日益没落C. 经世致用思想成为主流D. 清代宋明理学仍居主流5.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任命两江总督耆英以钦差大臣名义兼管五口通商事宜;道光二十四年,耆英调任两广总督,仍兼办各省通商善后事宜,此即五口通商大臣一职的产生。

这一官职的设置表明A. 近代中国外交体制有所调整B. 近代专职外交事务大臣出现C. 中央机构半殖民地化的开始D. 对外交涉引起政府高度重视6.据1909—1911年编辑的《新疆图志》统计,沙俄在新疆地区各主要城镇建立许多“洋行”。

2015届高三历史限时训练答案

2015届高三历史限时训练答案

1.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故天子诸侯之传世也,继统法之立子与立嫡也------立贤之利过于立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而终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名之可藉,而争之易生,其弊将不可胜穷。

”这段话意在揭示A、指出嫡长子继承制的弱点B、嫡长子的出现有其历史必然性C、嫡长子继承制不符合历史发展规律D、没有比嫡长子继承制更好的权力交接制度了2.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

其中“封建”阶段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 )。

A.政权和族权互为表里 B.专制王权披上神权外衣C.中央对地方直接控制 D.思想统一促进政治统一【答案】 A【解析】解答此题注意理解“封建”的概念,所谓“封建”实质是指西周时期的封邦建国——古代帝王把爵位、土地分赐亲戚或功臣,使之在该区域内建立邦国的分封制,结合所学,分封制与实行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宗法制,二者互为表里。

3.据史书记载,秦朝皇帝玉玺用陕西蓝田白玉雕琢而成,螭虎钮,上刻文是丞相李斯以大篆书写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这本质上反映了()。

A.上供玉玺,臣子谄媚B.以玉制玺,天子专有C.皇位世袭,君权神授D.皇权至上,丞相左右【答案】 C【解析】“受命于天”说明皇权是上天赋予的,“既寿永昌”反映的是皇位世袭,故选C项。

A项不符合“本质反映”限定,排除;B项错在“专有”,不符合史实。

4.(济南三模)河南大学教授王立群指出,“古来帝王,由秦始皇至清代宣统,正统偏安者共二百余人,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者,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康熙)四人而已”。

这里的“国家政体”是指( )。

A.王位世袭制度B.中央集权制度C.选官制度D.监察制度【答案】 B【解析】根据史实,秦始皇建立三公九卿制、郡县制;汉武帝建立中外朝制、解决王国问题;宋太祖加强中央权力,分割地方权力,结束唐末以来的藩镇割据;康熙设南书房,加强君主权力。

山东省济南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山东省济南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学习英语时,老师会介绍西方姓氏的特点是名在前姓在后。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

”中国人强调姓所反映的实质是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 B.家族宗法观念浓厚C.个人观念淡漠 D.专制王权强大2、有人在评述秦朝的政治变革时说:“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

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竟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群。

”从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种变革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促使中国古代政治A.从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3.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谈及周代的宗法制度时说:“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于天,争乃不生。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里的“天”是指A.辨别是非善恶的天理 B.表现自然现象的天道C.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 D.确定继承人选的天子4.西周受封诸侯对周王承担的义务包括①服从周王命令②按期向周王贡献财物③向周王交纳一定地租④随从周王作战A.①②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5.春秋时期,由“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这种现象主要反映了A.周天子失去了军事力量 B.周天子将权力下放到诸侯国C.周天子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D.诸侯国帮助周天子巩固地位6.西汉推恩令,北宋知州担任地方长官,元朝行省制度等措施的实行,本质上反映了A.宰相权力不断削弱B.文臣地位不断提高C.专制皇权不断强化D.中央集权不断加强9. “……”发迹的阶梯是赙任何人都开放的,无论其家庭、出身和宗教信仰如何。

事实上,在不同社会集团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流动性。

权势之家或名门望族可能会因子孙不肖而败落,出身低微者则会通过这种制度而发达。

”这种制度是A.宗法制 B.郡县制 C.均田制 D.科举制10.《晋书》记载,西晋文学家王沈“少有俊才,出于寒素,……为时豪所抑”,升官无望,感叹生不逢时。

周代宗法社会的君统与宗统——王国维《殷周制度论》再探讨

周代宗法社会的君统与宗统——王国维《殷周制度论》再探讨

周代宗法社会的君统与宗统—王国维《殷周制度论》再探讨安文研内容提要《殷周制度论》作为新史学研究周代制度的开山之作,以制度比较的视野对近百年的学术研 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但是,王国维从社会制度来理解政治制度的视角,却造成了对周代政治制度的误解,并导致了此后关于君统、宗统关系的持续争论。

本文以概念分析法对王国维提出的概念与命题进行重新梳理,尝试为这一公案提出新的解决路径。

并在此基础上说明周代宗法制是封建制的统治基础,而封建制则具有超 越于宗法制之外的政治统合功能。

王国维对周代制度的主动误解,恰恰反映了他在民国政治乱局中所持守的 道德与文化立场。

关键词《殷周制度论》君统宗统宗法制封建制《殷周制度论》与制度比较的研究传统《殷周制度论》是近现代中国学术史上研究周代制度的开山之作。

时至今日,《殷周制度论》发表已逾百年,在中国学术史风云激荡的变迁中,举凡殷、周历史的研究者,无一不将其作为最重要的思考对象,在这篇“大论文”!所创设的问题域中推进殷、周历史的研究。

《殷周制度论》“合全国为一道德团体”②的“经世之意”③,已经随着时势的变迁而成为“封建式的思想感情”,④但是,王国维于此提出的殷周制度比较研究的总体性视角,则影响了此后众多的先秦史与先秦考古研究。

对于殷、周制度的比较,有些学者认同王国维的剧变说,而有些学者则认为殷、周制度的关系还是以因袭为主要特征。

受到剧变说影响的代表人物有郭沫若、徐中舒、部衡、许悼云和王晖。

持因袭说的代表人物则是陈梦家和张光直。

⑤20世纪20年代末,郭沫若在《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中,即以王国维制度比较的观点作为范例,将殷周社会制度的对比放大为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对比,认为“殷代是原始公社的末期,周代是奴隶社会的开始”。

©郭沫若的自述让我们看到,在社会史论战中也隐藏了王国维辨析国史的问题意识。

徐中舒则认为殷代是奴隶制社会,而周代是封建制社会,在社会性质上具有本质的区别。

⑦邹衡在先周文化的研究中发现,先周文化与晚商文化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文化,这在陶器上表现最为明显。

高中历史必修1第一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测试(一)

高中历史必修1第一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测试(一)

5601.《孟子• 告子》载:“诸侯朝天子曰述职。

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这段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A.春秋时期诸侯争霸B.战国时期兼并战争C.西周初分封制D.西周末王室衰微2.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谈及周代的宗法制度时说:“任天者定,任人者争。

定之以天,争乃不生。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里的“天”是指A.辨别是非善恶的天理B.表现自然现象的天道C.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D.确定继承人选的天子3.编钟是我国古代的重要乐器。

春秋之前,王公贵族在家里悬挂编钟是有严格规定的,所谓“王宫悬(四边悬挂) ,诸侯轩悬(三面悬挂) ,卿大夫判悬(两面悬挂) ,士特悬(单面悬挂)” ,逾制则会招致杀身之祸。

这反映出当时的社会A.等级制度森严B.宗法色彩浓厚C.文化生活丰富D.法律制度严苛4.到了秦、汉统一,由封建转为郡县,古人称“化家为国” ,一切贵族家庭都倒下了,只有一个家却变成了国家。

这里“化家为国”指的是A.分封制的瓦解B.郡县制的实行C.封建制度的确立D.郡国并行制的实施5.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封建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权指A.全国有统一的货币、度量衡B.全国有通行的统一文字C. 以皇权至高无上为最基本的原则D. 中央机构对地方机构实行直接有效的行政管理6.汉武帝时《出界律》规定:诸侯王只能在自己的封地活动,绝对不能私出国(诸侯国)界。

这一规定的根本目的是A.强化君主专制B.加强思想控制C. 防止诸侯割据D.加强中央集权7.唐中宗曾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直接封拜官职,但因心怯,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被称为“斜封墨敕”,这表明唐代A. 中书省和门下省形同虚设B.丞相权力得到空前强化C.三省制对皇权有一定约束D.严格执行集体决策机制8.宋真宗写手诏立宠爱的刘氏为贵妃,派人送给宰相李沆颁布,李沆看后,居然当着使者的面,用烛火将诏书烧了,并让其回话说:李沆认为不可。

各地高考历史 模拟试题汇编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试题 考点 解析)新人教版

各地高考历史 模拟试题汇编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试题 考点 解析)新人教版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2013·湖南长沙一模·1)恩格斯说:“在新的设防城市的周围屹立着高峻的城墙并非无故:它们的壕沟深陷为氏族制度的墓穴,而它们的城楼已经耸入文明时代了。

” 其含义是( )A.这些城址体现了政治权力已经形成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强制性力量B.早期国家尚未形成C.氏族制度处在父系阶段D.这些城址明显体现了等级制森严【考点】古代中国早期政治文明的特点【解析】题干反映的是文明产生的一个重要标志:城市的出现,关键信息:它们的壕沟深陷为氏族制度的墓穴,而它们的城楼已经耸入文明时代了。

故关键信息的含义是政治文明的产生,A项正确;B项“尚未形成”说法错误;C项从“氏族制度的墓穴”中可排除;D项“等级制森严”题干没有涉及。

【答案】A2.(2013·河南焦作一模·24)法国史学家谢和耐教授认为:周朝建立后,“商朝自己的世系却未曾中断过,它继续存在于河南西部的宋国,安阳王权的古老传统在那里保持下来了。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商朝的世系没有中断,是因为商王的子孙重建宋国B.商朝时期的首都在河南安阳C.周给商王的子孙以封邑,封地就是当时的宋国D.周不但分封了同姓家庭,也分封了一些异姓世家【考点】分封制。

【解析】本题A选项商王子孙重建宋国说法错误,是被周分封。

【答案】B3.(2013·辽宁大连高三双基测试·1)《左传》记载“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

”这反映西周政治是( )A.神权政治 B.皇权政治C.族权政治 D.官僚政治【解析】材料信息表明,西周初年,实行分封制,分封的诸侯国多为兄弟之国和“姬姓之国”,体现了明显的血缘关系,体现了宗法制的特点,宗法分封制属于以血缘为纽带的族权政治,故选C项。

材料没有体现神权政治,皇权政治和官僚政治是秦朝正式确立的。

【答案】C4.(2013·北京石景山高三期末·1)《墨子·告子》载:“诸侯朝天子日述职。

历史周考二 Microsoft Word 文档

历史周考二 Microsoft Word 文档

高一历史第二次周考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60分)1、清代学者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

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材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的显著特征是A.通过血缘姻亲关系与地缘的结合来强化王权 B.通过主要分封同姓诸侯来加强对地方的统治C.通过世袭制和嫡长子继承制来巩固奴隶主专政D.通过制定服饰规范等礼乐制度来维护贵族等级特权2、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

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指A.分封制和郡县制 B.宗法制和郡县制 C.分封制和中央集权制 D.宗法制和中央集权制3、“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的现象反映了A.分封制的巩固 B.中央集权的加强 C.宗法制的消亡D.君主专制的消弱4、在谈到明朝内阁的作用时,有学者指出:“内阁成员犯不着为了皇帝去得罪其他文官,事实上他们也没有这个权力。

没有宰相的权力和地位,却要承担宰相的罪责,去充当皇帝的挡箭牌、替罪羊,这是任何明智的人都不会去做的事情。

”这意在说明内阁的设立A.直接导致了皇权削弱 B.不利于政府机构间的协调与监察C.加强了对百官的监察 D.弥补了明太祖废丞相带来的弊端5、清雍正年间,军机处设在皇宫内,与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

军机大臣多从“亲臣重臣”中遴选,任命谕旨通常说,命某人“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或“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

材料中未能体现出A.在军机处办理要务易于保密B.军机处官员便于皇帝宣召C.军机处官员按才德标准遴选 D.军机大臣多为临时差遣性质6、我国古代秦朝至清朝,中央和地方官制演变的基本趋势是①加强中央权力,削弱地方权力②加强皇权,削弱相权③对边疆管辖和治理日趋严密④强化对官吏的控制和监视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7、伯利克里说:“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少数人手中。

2013高考历史最后一卷(2)

2013高考历史最后一卷(2)

2013江苏高考历史最后一卷(乙)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殷周制度论》在谈及周代的宗法制时说:“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宁之于天,争乃不生。

”其中“天”是指A .辨别是非善恶的天理B .确定继承人选的天子C .表现自然现象的天道D .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2.甲、乙、丙、丁四位同学打算各写一篇关于明代政治制度的论文,他们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其中步骤比较合理,论证比较严谨的是A .甲B .乙C .丙D .丁3.元朝人曾作《木棉歌》:“秋阳收尽枝头露,烘绽青囊翻白絮,田妇携筐采得归,浑家指作机中布。

大儿来觅襦,小儿来觅裤。

”该诗歌能够反映元朝 A .家庭手工业的发展 B .官营手工业发展C .农民过着富足的生活D .家庭手工业中出现雇佣关系4.下图是我国古代几个历史时期城市发展变化示意图,你认为下列分析符合历史的是第一步 第二步甲 提出明代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的观点找到明太祖颁布的几道圣旨作证据乙提出皇权有所限制的观点找到张居正的相关政治活动作证据丙 查阅到明太祖封了辽、宁,燕、谷、代、晋、秦、庆、肃等九王的相关史料得出分封制在明朝仍然以一定形式存在的结论丁查阅到《大明律》的具体内容得出明代法律至上的结论城市数量变化示意图城市分布比例示意图①城市数量不断增加②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增强③政府对商业活动的限制逐渐放松④南方城市的经济地位逐渐提升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5.“印刷术用于传播古老的观念,而不是新思想;火药加固了皇帝的统治,而不是正在出现的诸民族君主的地位;指南针除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外,并不像西方人那样用于世界范围的探险、贸易和帝国的建立。

”作者旨在说明中国的三大发明A.对西方社会产生巨大影响B.未能推进中国社会根本性的变革C.结束了中国的冷兵器时代D.改变了整个世界原有面貌和状态6.书法家欧阳中石说:“每个人的字都有差别,正像每个人的面孔不同一样。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3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3

河北定州中学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1.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立子以贵不以长,立嫡以长不以贤者,乃传子法之精髓,由传子之制而嫡庶之制生焉。

夫舍弟而传子者,所以息争也。

”材料表明宗法制A.注重任人唯贤,维护贵族政治B.约束兄弟子女,迫求政治平等C.维护等级关系,强化封建专制D.强调尊卑有序,稳定社会秩序2.有学者认为:“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

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

”材料表明A.周天子是天下人的大宗B.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C.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D.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3.“宰相采用委员制……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凡事经各部门之会议而决定。

”材料描述的中国古代行政制度是A.皇帝制B.三省制C.行省制D.内阁制4.下表是周王室分封情况一览表,对该表解读正确的有今山东南部①周王室同姓分封占主导地位②家天下制度由此开始③周王室的同姓亲族封地富庶④分封对象具有多样性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5.据史书记载:西汉文帝曾问右丞相周勃:“全国一年判案多少起?收支多少钱粮?”周勃惶恐不能答。

左丞相陈平辩解说,这些都不是丞相的事情,“使公卿大夫,主管具体事务的官员都尽到自己的职责,才是丞相之责”。

这里所强调的是,丞相拥有A.审议决策之权B.监察百官之职C.上传下达之责D.专司行政之事6.历史记载,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郡县,封泰山,禅梁父,刻石颂秦德。

颂词称“皇帝临位,作制明法,臣下修饬。

二十有六年,初并天下,罔不宾服,亲巡远方黎民,登兹泰山,周览东极”云云。

秦始皇封禅的最主要的目的是A.刻石颂德,流芳百世B.齐鲁未稳,借机加强对其控制C.给皇权披上神圣外衣,以示皇权至上D.祈求上天保佑国泰民安7.钱穆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

湖北省沙市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七次周练 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湖北省沙市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七次周练 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2013—2014学年上学期高三年级第七次周练历史试卷考试时间:2013年10月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恩格斯说:“在新的设防城市的周围屹立着高峻的城墙并非无故:它们的壕沟深陷为氏族制度的墓穴,而它们的城楼已经耸入文明时代了。

”其含义是()A.这些城址体现了政治权力已经形成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强制性力量B.早期国家尚未形成C.氏族制度处在父系氏族公社阶段D.这些城址明显体现了等级制度森严2.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谈及周代的宗法制度时说:“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于天,争乃不生。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里的“天”是指( )A.辨别是非善恶的天理B.表现自然现象的天道C.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D.确定继承人选的天子3.《左传》记载,晋国赵鞅率军与郑国交战于铁,临战前发表誓词:“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

”这反映出当时晋国( )A.分封制度受到冲击B.郡县制度全面推行C.宗法等级秩序变动D.国家政权趋向松散4.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迅速崛起。

“士与一般社会成员的本质区别,就在于他们往往能超越个人经济地位和阶级背景的狭隘限制, 从社会进步、国家兴旺、民众富足的宏观角度和长远目标上思考政治人生。

”以下言论能充分体现该观点的是()①士有怀居,不足以为士也②士可杀不可辱③士志于道④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5.汉武帝曾言:“汉家诸事草创,加四夷侵凌中国。

朕不变更制度,后世无法;不出师征伐,天下不安。

为此者不得不劳民。

若后世又如朕所为,是袭亡秦之迹事。

”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汉武帝认为汉朝制度不成熟、不完善,所以要进行变革B.汉武帝欲变革制度以传后世C.汉武帝变更制度是为了解决王国问题D.汉武帝认识到出师征伐将劳民伤财6.宋、明以来中国历史存在大量“官无封建,吏有封建”的政治现象。

2020年高考江苏版高考历史夯基提能作业 (12)

2020年高考江苏版高考历史夯基提能作业 (12)

第1讲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A组基础过关题组一、选择题1.(2018江苏常州一模)“昔天子班贡,轻重以列,列尊贡重,周制也。

”由材料可推断这一时期( )A.等级秩序取决于贡赋轻重B.血缘亲疏维护了等级秩序C.贡赋轻重反映了爵位高低D.宗法制度决定了爵位高低答案 C 等级秩序实际上是“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这样的森严等级,而材料强调的是同一级别内部爵位的高低,故A项错误;材料与“血缘亲疏”无关,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的表述,可知缴纳贡赋多者位尊,这说明贡赋轻重反映了爵位的高低,故C项正确;材料与“宗法制度”无关,故D项错误。

2.(2018江苏四市期中)“人道亲亲也。

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

”材料旨在说明( )A.分封制的必要性B.宗法制的合理性C.立嫡制的合法性D.世袭制的重要性答案 B 材料中“人道亲亲也……宗庙严故重社稷”说明宗法制将“国”与“家”联系起来,有利于巩固统治秩序,故B项正确。

3.(2018江苏扬州调研)春秋战国时期的吴、晋两国,为了对付共同的对手楚国,打破了“同姓不婚”的基本原则,实行联姻。

由此可见,春秋战国时期( )A.统治秩序崩溃B.分封制走向瓦解C.王室日趋衰微D.宗法制受到冲击答案 D 春秋时期,周统治势力衰微,但并没有被推翻,故A项错误;吴、晋两国只是联手对付楚国,并没有对周天子有不轨行为,故B项错误;春秋时期,王室衰微是事实,但与题干中诸侯间的相互争斗不相关,故C项错误;“同姓不婚”的原则是为了避免宗法混乱而定的,故D 项正确。

4.(2018江苏常州期中)秦统一后,全国“文字异形”,秦始皇指定官员进行整理,“罢其不与秦文合者”,统一了文字。

下列对此举措评价不合理的是(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C.有利于实现文化专制D.有利于推动文化传播答案 C 材料反映的是秦朝统一了文字,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统一文字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国家统一,故A、B两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推动了文化专制,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秦朝统一文字有利于推动文化的传播,故D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河南省扶沟县高级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河南省扶沟县高级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高二开学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题,每题1.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正确答案填写在答案卡的指定位置。

)1.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谈及周代的宗法制度时说:“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于天,争乃不生。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里的“天”是指A.辨别是非善恶的天理 B.表现自然现象的天道C.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 D.确定继承人选的天子2.“(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因归功于西周的创制……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下列对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西周的创制”主要指实行分封制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保持“贵族色彩”C.“共主”指西周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D.“地方分权体制”指地方有较大自主权3.《老子》中说:“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孝经》中说:“天地之性,人为贵。

”《左传》中记载:“夫民,神之主也。

……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易·贲卦·象辞》中记载:“观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以上资料的共同点是A.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人文精神 B.体现了中国古代讲求人与自然的和谐C.说明中国古代没有宗教和神学 D.说明了中国古代要求统治者重视民意4.西汉贾谊在《治安策》中宣称:“天下之势,方病大肿。

一胫之大几如腰,一指之大向导如股。

平居不可信(伸),一二指搐,身虑亡聊。

失今不治,必为锢疾,后虽有扁鹊,不能为已。

”其意在告诫统治者要A.消灭传染病源 B.削弱王国势力 C.严惩贪官污吏 D。

发展社会经济5.“臣下可仕则仕,可止则止,年老致仕而归,抱子弄孙,犹得优游自适;为君者勤劬一生,了无休息。

”康熙皇帝发出这一感慨实质上反映了中国古代A.君主高度专制集权B.皇位嫡长制继承不可替代C.帝王对闲适生活的向往D.丞相制度废除的局限性显现6.1839年林则徐给当时的英国女王信中写道:“我天朝君临万国,尽有不测神威,然不忍不教而诛。

2014届全国高考试题预测四历史试卷(含答案)

2014届全国高考试题预测四历史试卷(含答案)

2014届全国高考试题预测四历史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1.钱乘旦在《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中写道:“大贵族的所有利益已经在下院得到很好的代理……工商业者的利益却几乎全无代表!他们是国家最重要的利益所在,是国家财富和力量的源泉。

”为改变这种状况而引发的事件是A.《权利请愿书》出台 B.《权利法案》颁布C.责任内阁制的建立 D.《议会改革法案》制定2.下图所示为《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度A.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B.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C.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D.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3.明朝“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六部所掌主要是A.决策 B.行政C.监察 D.司法4.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克里斯提尼“领着人民参与政治”。

克里斯提尼改革中符合这一评述的是①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②用10个地域部落取代原来4个血缘部落③设立五百人会议④向公民发放“观剧津贴”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5.《十二铜表法》第9表规定:“不得为了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对刑事判决不服的,有权上告……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处死刑。

”这能够体现A.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 B.罗马法注重司法程序的公正C.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D.保护了自由人的权益6.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谈及周代的宗法制度时说:“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于天,争乃不生。

”其中“天”是指A.确定继承人选的天子 B.辨别是非善恶的天理C.表现自然主义的天道 D.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7.穿越时空隧道,假如让美国总统奥巴马和法国总统奥朗德回到1875年,他们的共同点不包括A.掌握国家的行政权 B.是军队的最高统帅C.是国家的元首 D.由民选产生,对议会负责8此表反映的共同问题不包括A.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B.“弱国无外交”C.各条约均涉及割地、赔款、开埠 D.列强均实行炮舰外交政策9.下图所示为某乡村知识分子1913年的一则日记(部分),由此可见A.作者不认同辛亥革命 B.作者主张全面学习西方C.当时乡村社会习俗没有变化 D.当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10.宋庆龄说:“孙中山与中国共产党之间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不是偶然的,它是当时国际局势和中国本身额内部条件造成的。

高一历史必修1月月考试题(附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1月月考试题(附答案)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第三次月考试卷 历 史 (第1页 共4页)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密…………………………………………封…………………………………线………………………………………………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第三次月考试卷历 史命题人:曹彦红 张少强 审题人:何银花考生注意:1、试卷分值:100分,考试时间:50分钟;2、考查范围:历史必修一1——20课;3、答案请填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第I 卷一、选择题。

(共20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

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 所职也。

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上述材料不能反映的是 ( )A .描述了西周分封制的情况B .天子与诸侯都是宗族、姻亲关系C .诸侯有保护天子的义务D .当时常有诸侯“不朝”的现象2、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谈及周代的制度时说:“任人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于天,争乃不生”。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里的“天”指( )A .辨别是非善恶的天理B .表现自然现象的天道C .决定嫡庶身份的天道D .确定继承人选的天子3、图2和图3中,我国当时实行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 )图2 图3A.郡国并行制、行省制B.分封制、郡县制C.郡县制、行省制D.分封制、行省制4、钱穆先生在《国史新论》中说“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此项制度”指的是( )A.王位世袭制B.九品中正制C.科举制D.行省制5、故宫中某机构遗址有这样的文字说明“……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职(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说明该机构的主要职能是( )A .辅佐皇帝,参与决策B .跪受笔录,上传下达C .陪读陪写,赋诗作画D .纵论军机,谋划战事6、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

河南省洛阳市2011届高三年级统一考试(历史卷)

河南省洛阳市2011届高三年级统一考试(历史卷)

河南省洛阳市2011届高三年级统一考试(历史卷)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注意事项: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将第I卷的答案填写在第Ⅱ卷的答题卡内并将第Ⅱ卷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

每小题2分,共48分。

1.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谈及周代的宗法制度时说:“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于天,争乃不生。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里的“天”是指A.辨别是非善恶的天理B.表现自然现象的天道C.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D.确定继承人选的天子2.社会流动是指不同阶层出身者可以因为后天因素而转换成另一个阶层。

据此分析,春秋、战国的历史变动应为“社会流动增大”。

出现这一变动的主要原因是A.小农经济形成B.分封制逐渐瓦解C.监察制度建立D.王位世袭制遭到破坏3.法国著名学者雷奈·格鲁塞的《东方的文明》写道:“秦代在历史上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周时已有的中国的力量,由它一个最有生气的成分聚合、集中起来,提高到权力的顶峰。

”符合上述观点的是A.中央集权制度形成B.实现了国家统一C.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D.创立三公九卿制4.“崤函帝宅,河洛王国”,洛阳自古被华夏先民认为是“天下之中”,在历史上相当长的时期内,曾经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下列有关古代洛阳商业发展的叙述比较符合史实的是A.二里头(今洛阳境内)发现商代的“贝”,表明其在商代开始出现商业活动B.隋朝时期的洛阳商贸经济十分发达,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统一监管C.唐朝洛阳“商贩贸易,车马填塞”,说明其商业活动完全突破市的界限D.北宋时期的洛阳商店、酒楼随处可见,商业网点已同居民区紧密结合5.下图为唐宋时期政府岁收情况统计。

昭穆制度浅述

昭穆制度浅述

昭穆制度浅述作者:翟丹丹来源:《青年文学家》2016年第09期摘要:昭穆制度是中国古代一项非常重要的社会制度,它不仅与宗庙和墓葬制度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而且对婚姻、继承、祭祀等也产生了深刻影响。

关于昭穆制度的性质和起源,自古及今专家学者们聚讼纷纭,争论不休。

对这一现象的探讨,有利于我们对该制度的全面认识,并且对我们研究周代的礼制有很大帮助。

关键词:昭穆;性质;起源;应用[中图分类号]:K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9--02昭穆制度是周代一项十分重要的制度,是周代礼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春秋以来,历代的专家和学者们对昭穆制度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郑玄、贾公彦、王宗涑、唐兰、张光直,以及近几年来的李衡眉、陈筱芳等都对昭穆制度有过细致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十分独到的见解。

这些见解对我们研究昭穆、研究周代礼制的情况有很大的帮助,但我们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其中仍然存在着很多分歧,至今尚无定论。

因此有必要对历代有争议的问题加以探讨,以期对昭穆制度有更深的认识。

通俗来说,周代的贵族把同族男子(除始祖以外)逐代相承地分为“昭”和“穆”两个辈分,用昭穆字样来区别父子两代,隔代的字辈相同。

父为昭,则子为穆,子之子亦为昭,以后各代以此类推。

这是周代宗法与后世不同的一点。

昭穆的分别也同时体现在宗庙、祭祀和墓葬等制度中,这些方面都有严格的排列次序。

一、昭穆制度的性质清末著名学者王国维在其经典论著《殷周制度论》中,详细论述了周代的继承、宗法、丧服、宗庙和婚姻制度等,几乎涵盖了周代所有重要的社会制度,唯独未提与这些制度有密切关系的昭穆制度,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幸运的是,语言作为反映社会的工具,会如实地记录人类的生活状态和生存轨迹。

在多数古代文献典籍中,我们都可以看到与昭穆相关的记载。

《诗经·周颂·载见》:“率见昭考,以孝以享。

”《毛传》曰:“昭考,武王也。

”《尚书·酒诰》:“乃穆考文王,肇国在西土。

2013年高二级3月月考

2013年高二级3月月考

高二级历史科月考(3月)第一卷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共60分)1、国学大师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当商之末而周之文、武亦称王,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

”为改变这种状况,周初统治者实行A.王位世袭制B.分封制C.嫡长子继承制D.郡县制2、《辛丑条约》作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的标志,主要是因为该条约的签定导致A.清政府在财政上完全受制于帝国主义 B.清政府在军事上完全受制于帝国主义C.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D.形成帝国主义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3、司马光所著《资治通鉴》以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晋(三个异姓贵族取代姬姓晋国)作为春秋战国分期的标准,这反映出司马光认为A.礼制的破坏是当时历史分期的重要标志 B.三家分晋是历史的进步C.三家分晋宣告分封制结束,封建制确立 D.应该维护西周的分封制4、日本学者提出的“唐宋变革说”认为,自唐朝开始,中国社会发生深刻的变化,宋朝以后进入到“近世”时期,中国历史的方方面面都呈现出新的特征。

以下关于唐宋时期中国社会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商品货币在经济中影响增大②文化生活明显出现市民化趋势③经济重心转移逐渐完成④中枢机构分权制约了君主专制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5、史学大家范文澜先生提出:“无一语无来历,无一事无根据。

”在此治学思想的指导下,下列史实与得出的结论配搭正确的是A.铁锄的出土—铁农具已在江南广泛使用B.科举制的实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C.洋务企业兴办—近代工业在中国出现D.《论十大关系》发表—毛泽东思想成熟6、“这种选拔人才的制度,其弊端也是一目了然的:那就是主观性太强,一切唯选拔者马首是瞻——说你行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

”符合这一评价的制度A.世袭制 B.禅让制 C.察举制 D.科举制7、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收集的素材主要有:“从工场到工厂”、“火烧圆明园”、“洋务运动”、“逐渐缩小的世界”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谈及周代的宗法制度时说:“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于天,争乃不生。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里的“天”是指A.辨别是非善恶的天理B.表现自然现象的天道C.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D.确定继承人选的天子2.汉承秦制,官秩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官阶在100石以上者,每月有俸16斛~350斛不等。

第二类是斗食、佐史之秩,斗食月俸11斛,或岁俸不满百石,计日而食一斗二升,故称斗食;佐史月俸八斛。

第三类是少吏,秩无规定。

秦汉时期采取官秩分类的主要目的是()A.拓宽官吏选拔途径B.扩大统治基础C.君主控制用人权D.实现选贤任能3.在谈到明朝内阁的作用时,有学者指出:“内阁成员犯不着为了皇帝去得罪其他文官,事实上他们也没有这个权力。

没有宰相的权力和地位,却要承担宰相的罪责,去充当皇帝的挡箭牌、替罪羊,这是任何明智的人都不会去做的事情。

”这意在说明内阁的设立() A.不利于政府机构间的协调与监察B.加强了对百官的监察C.弥补了明太祖废丞相带来的弊端D.直接导致了皇权削弱4.“烧毁房屋或堆放在房屋附近的谷物堆的,如属故意,则捆绑而鞭打之,然后将其烧死;如为过失,则责令赔偿损失,如无力赔偿,则从轻处罚。

”《十二铜表法》的上述规定集中体现了罗马法()A.考虑周全,甄别案件性质B.宽容忍让,代表弱势群体C.叙述详细,内容庞杂繁琐D.司法不公,保护强者富人5.美国麦迪逊曾说:“共和国无论多小,为了防止少数人结党营私,代表必须达到一定数目,同时共和国无论多大,为了防止人数过多的混乱,代表必须限于一定数目。

”他主张A.既要让公民行使权力又要限制行使权力的范围B.应该采取中庸原则,处事不偏不倚C.应该把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相结合D.代表机构既要体现广泛性又要精干有效6.根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普鲁士虽然有能力否决不利于它的议案,但其他中小邦也可以联合起来以多数票制服普鲁士,确保自己的权力不受侵犯,甚至只要巴伐利亚、萨克森和符滕堡三个邦联合起来就可以否决对其不利的议案。

这反映了德意志帝国()A.分裂割据的局面未完全消除B.由各邦分享军事、外交大权C.组织形式呈现联邦主义性质D.体现普鲁士的专制主义传统7.鲁迅说:“至于中国所谓的手段,在我看来,有时也应该说有的,但绝非‘以夷制夷’,倒是想‘以夷制华’。

然而,夷又哪有这么愚笨呢,却先来一套‘以华制华’给你看”。

中国近代史上能体现以夷制夷、以夷制华、以华制华三种策略的历史事件分别是A.甲午战争,太平天国,辛丑条约B.辛丑条约,太平天国,甲午战争C.太平天国,辛丑条约,甲午战争D.甲午战争,辛丑条约,太平天国8.曾国藩:“士不能诵孔子之经,而别有所谓耶稣之说,《新约》之书,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

此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原! ”材料说明曾国藩反对太平天国( )A.破坏中国传统文化B.信奉耶稣C.毁坏经书D.推翻清朝9.近年来,对洪秀全及太平天国评价问题的讨论一直未曾停止。

胡绳说:“从所代表生产关系来说,资产阶级是一个比农民阶级先进的阶级,但从反帝反封建的积极性上说,农民阶级远远超过资产阶级。

”这一评述体现的史学观点是A.革命史观B.社会史观C.全球史观D.现代化史观10.“共和建设之初,所以艰难不易现实,往往复反专制或帝制之理由,乃因社会之惰力,阻碍新法使不易行,非共和本身之罪也。

其阻力最强者,莫如守旧之武人,及学者。

”陈独秀这段论述表明他认为辛亥革命后出现帝制复辟现象主要是由于A.辛亥革命并未真正确立民主共和制B.康有为等守旧保皇党人的支持推动C.广大人民群众没有真正理解民主制D.近代中国社会存在复辟帝制的基础11.李敖在《纠对“五四”运动的错误的认识》一文中写道:“五四运动把胡适所希望的一个单纯的文化运动转变政治运动,扰乱了他那为中国建立非政治的文化和思想基础的梦想,对这个梦想的达成而言,五四显然是一条岔路”。

以下对此观点中“岔路”一词最恰当的解释应该是A.五四运动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B.认识到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特征C.五四运动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轨迹D.五四运动继承了胡适解放思想的初衷12.历史学家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中说:“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阶级的社会差别。

”中国近代最接近这两个梦想实现是在A.国民革命时期B.土地革命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5分)材料一秦朝中央监察机构最高首脑是御史大夫。

御史大夫位居三公之尊,是副丞相,主要职责就是统率监察官员……御史一部分在中央负责日常监察工作,另一部分常驻地方郡一级机构,负责对郡县两级官员的监察……这样,中央和地方官员,莫不在监察机构的监控之下。

秦朝建立了独立于行政系统之外的垂直的监察系统,这个系统直接向皇帝负责。

——单卫华、赖红卫、张相军《中国廉政文化史》材料二贞观六年,中书舍人高季辅上言:“外官卑品,犹未得禄,饥寒切身,难保清白,今仓廪浸实,宜量加优给,然后可责以不贪,严设科禁……上许之。

”贞观十八年,太宗本人对当朝重臣做了精当评价,其中,杨师道“性行纯和,自无愈违",岑文本“性质敦厚"……戴宵性贞正,死时“宣宇弊陋,祭享无所,令有司特为造庙”。

(高宗永徽三年)政府颁布《唐律疏议》规定:(官员)受财而枉法者,一尺杖一百,一匹加一等,十五匹绞。

不枉法者,一尺杖九十,二匹加一等,三十匹加役流。

无禄者,各减一等。

——摘编自王春瑜《中国反贪史》材料三宋初统治者认识到官员的俸禄与其廉洁的关系,实行了一项精简官员编制、合并州县、提高官吏待遇的政策。

州县官员编制精简后,每位州县官加俸五千钱,之后又不断增加各种额外的津贴。

与其他朝代相比,宋朝给予官员的俸禄待遇是最为优厚的。

宋代的这种高薪制,对于官员的廉政有正面的保障作用。

——《宋史》材料四朱元璋坚持“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的观点,立下了“杀尽贪官”的决心,制定峻法,惩治贪官。

《大诰》就是其重典治贪的具体表现。

……朱元璋还创造“剥皮实草”之刑,凡贪污六十两银子以上者“枭首示众,仍剥皮实草”。

朱元璋还建立了厂卫制度。

——摘编自管华《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宪法学透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的监察制度并指出其主要特点,试分析其出现的背景和目的(12分)(2)据材料二,概括唐朝反腐败的举措。

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概括宋初和明初廉政措施的特点。

(10分)(3)根据以上材料谈谈我们今天在反腐倡廉中应吸取古代哪些教训。

(3分)14.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并随着时代进步不断完善。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32年,英国选民从人口总数的大约2%增加到3.3%,但工人阶级被排斥在外,1836年后,工人阶级为争取选举权掀起了宪章运动.1866年后,英国通过两次议会改革,至1885年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普选权.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妇女为争取选举权展开了斗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国已实现全民普选.——摘编自钱乘旦等《英国通史》(1)材料一中,英国选举权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这一变化历程表现出哪些特点?材料二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五条国会遇两院各三分之二人数认为必要时,得提出本宪法之修正案,成立全国三分之二阁议会之请求,得召集会议以提出修正案……(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成美国“修宪”的因素;(4分)归纳上表中美国宪法修正案的两个基本方面,并选取相关条款分别给予说明。

(8分)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与回眸材料西汉后期,大商人、大地主兼并土地,占有奴婢,社会矛盾加剧,“改制”呼声高涨。

以改革家形象出现的王莽代汉创立“新”朝,以《周礼》为依据进行改革。

“新”政权建立前后七八年间,推行了四次币制改革。

公元七年,铸搓刀、契刀、大钱,与五铢钱并行。

三种新铸钱币的含铜量与五铢钱差别不大,但兑换价分别为一比五千、一比五百、一比五十。

公元9年,废除五铢钱、错刀、契刀,另铸造小钱,与大钱并行。

公元10年,推行总名为“宝货”的货币,分金货、银货、龟货、贝货、钱货、布货等质地、形制各不相同的六大类,共计28个品种,相互间兑换标准复杂。

公元14年,废止大、小钱,发行重25铢的“货布”与重五铢的“货泉”。

“每一易钱,民用(因此)破业,而陷大邢”。

币制改革与王莽的其他改革,均告失败。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王莽改革的目的。

(5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莽改革失败的原因。

(10分)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社会各种政治力量都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

材料一1946年6月出版的《再生》第118期上,发表了张东荪的《一个中间性的政治路线》一文,这是这一时期正式提出中间路线的较早的一篇文章。

张文说:“中国必须于内政上建立一个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中间的政治制度。

”这个中间性的政治制度就是调和美苏二者。

“亦就是:在政治方面比较上多采取英美式的自由主义与民主主义;同时在经济方面比较上多采取苏联式的计划经济与社会主义。

从消极方面说,即采取民主主义而不要资本主义,同时采取社会主义而不要无产专政的革命。

我们要自由而不要放任,要合作而不要斗争。

不要放任故不要资本家垄断,不要斗争故不要阶级斗争。

”材料二施复亮提出:“中国中间阶层的历史,是要建设一种新资本主义的经济和新民主主义的政治,而其斗争的方法和态度又是和平的、渐进的,在本质上而且是改良的。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请回答:(1)依据材料概括“中间路线”的主张。

(8分)(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中间路线”的主张?(7分)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一:1951年9月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在政府声明中说:“新的德意志国家及其公民只有感到对犹太民族犯下的罪行,并且有义务做出物质赔偿时,我们才算令人信服地与纳粹的罪恶历史一刀两断。

”他还曾说:“赔偿是我们的责任,它虽然不能洗刷我们的罪恶感,却是和解的前提。

”从战后到2002年,德国的战后赔偿金额达到1040亿美元,它每年还继续向10万受害者赔偿6.24亿美元的养老金。

1994年,德国总统赫尔佐克在勃兰特“惊世一跪”的20年后,对波兰再次表示,“我请求你们宽恕德国人给你们造成的痛苦”……对于德国有关纳粹大屠杀的历史教育,世界犹太人大会主席辛格说:“学校普遍进行纳粹大屠杀教育,正视历史,已经成为德国民族意识的一个组成部分。

”——摘编自张景云《日德两国不同的二战史观论述》材料二:二战后,日本对侵略历史“不反省、不道歉、不谢罪”(“三不主义”),而且不断制造事端,篡改历史教书、参拜靖国神社、发表歪曲历史的言论……日本每年都要在广岛举行和平大会……日本著名学者藤原彰指出:“日本人十分缺少从加害者的角度认识战争的意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