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讲 X、Gama射线的外照射防护
外照射防护
二、 外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
外照射防护三要素:
时间、距离、屏蔽
4
第一节 外照射防护的一般方法
1.时间防护(Time)
累积剂量与受照时间成正比 措施:充分准备,减少受照时间
5
第一节 外照射防护的一般方法
2.距离防护(Distance)
剂量率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点源) 措施:远距离操作;
任何源不能直接用手操作; 注意β射线防护。
根据相关标准推算出控制区、监 督区边界的剂量控制值 选择适当的材料,根据透视比确 定屏蔽层厚度
10
第一节 外照射防护的一般方法
居留因子T
居留因 种类 子T
举 例
T=1
全居 值班室、控制室、工作室、实验室、 留 车间、放射工作人员经常用的休息室; 宿舍;儿童娱乐场所;宽得足以放办 公桌的走廊;暗室。 部分 容不下放办公桌的走廊;杂用房;不 居留 常用的休息室;有司机的电梯;无人 看管的停车场。 偶然 候诊室;厕所;楼梯;自动电梯;储 居留 藏室;人行道、街道。 11
B 取决于:源的形状,光子能量,屏蔽材料的原子序 数,屏蔽层厚度,屏蔽层几何条件 给定辐射源和屏蔽介质的话,只与光子能量E 和介质 厚度(平均自由程数μd)有关,即B(Eγ,μd)。 24
上时,将其视为点源引入的误差在0.5%以内。
18
第二节 X、 γ射线的外照射防护
二、X、γ射线在物质中的减弱规律
(一)、窄束X、γ射线的减弱规律
(二)、宽束X、γ射线的减弱规律
单一均匀介质的积累因子
(三)、宽束X、γ射线的透射曲线
(四)、屏蔽X、γ射线的常用材料
19
第二节 X、 γ射线的外照射防护
第一节 外照射防护的一般方法 第二节 X、γ射线的外照射防护 第三节 带电粒子外照射的防护
外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
外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按照放射源与源外因素概括为以下四项:一、尽量减少源的强度和照射野面积为避免不必要的照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选择尽可能小的源强度。
对放射性标记物或源,在保证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可选择最小的放射活度;对于射线装置,则应当在保证其正常工作的情况下,采用最小的管电流。
二、时间防护,缩短受照时间在放射性工作场所,职业人员受到的外照射累积剂量正比于他在该区域内的工作时间,因此,除非工作需要,应避免在电离射场中作不必要的逗留;即使工作需要,也须尽量减少在电离辐射场逗留的时间。
为缩短受照时间,在进行有关操作之前,应做好充分准备,操作时务求熟练、迅速。
在某些场合下,例如抢修设备和排除事故,工作人员不得不在强辆射场内进行工作,且可能持续一段时间,此时应采用轮流、替换办法,限制每个人的操作时间,将每个人所受的剂量控制在拟定的限值以下。
当然,这样安排并不能减少集体剂量,因此,整个工作过程要事先做好周密的计划,使得与完成这项工作相关的集体剂量保持在最低水平。
三、空间防护,增大人体与放射源的距离由于人体受到外照射的剂量或剂量率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对于外照射来说,离开放射源的距离增大1倍,照射量(或率)则减少到原来的四分之一。
空间防护是十分有效的防护措施,利用增大人体与辐射源之间距离的措施多种多样,常用的是使用灵活可靠的长柄操作工具,或者采用遥控设施远距离操作,操作室也要求有一定的面积和室高。
四、屏蔽防护,利用屏蔽物屏蔽防护是在放射源与人体之间设置能够吸收放射线的屏障物,以减少辐射对人体的照射剂量;虽然依靠时间防护和距离防护可以有效减少职业人员个人受照剂量,然而医学上的许多诊疗方式是近台操作,无法使用距离防护手段,例如介人放射性操作、放射粒子植人等,因此屏蔽防护就是一种有效的防护措施,医疗照射的屏蔽防护能够为职业人员和公众提供了一种较为安全的医疗环境。
防护屏蔽厚度的选择受到屏蔽材料、射线类型与能量、源活度和对屏蔽以后要求达到的可接受的剂量率等因素的影响,对γ射线和X射线通常用较高原子序数的屏蔽材料,屏蔽物可以是固定式或移动式,固定式的有防护墙、地板、天棚、防护门和观察窗等,移动式的包括盛装容器、各种结构的手套箱、防护屏风、铅防护眼镜和铅砖,以及含铅的橡胶围裙、手套、帽子、背心、衣裤等。
射线和X射线的防护
与带电粒子不同,γ 射线 没有射程的概念。窄束 γ 射线强度衰减服从指数衰 减规律,只有吸收系数及 相应的半吸收厚度的概念。
9
第二节 γ射线在物质中的减弱规律
一.窄束γ射线在物质中的减弱规律
σ=σ ph + σ c + σ p
总截面 光电效应截面
康普顿效应截面 电子对效应截面
23
第三节 γ点源的屏蔽计算
四.利用半减弱厚度计算
半减弱厚度,就是将γ射线的照射率、剂量率或注量率等减弱一半所需屏
蔽层的厚度,常用符号 ∆1表示,令减弱倍数K=2n,得n=logK/log2,则屏
2
蔽层厚度:
R = n∆ 1
式中,n为半减弱厚度的数目。
2
利用上式关系,可以粗略估算所需的厚度,γ射线在水、水泥、钢、铅中
16
8
第二节 γ射线在物质中的减弱规律
三.累积因子
2.累积因子的计算 在屏蔽设计中,累积因子是一个必须要考虑的因素。累积因子的计算 可分为(1)单向平面源垂直入射或斜向入射均匀介质的情况;(2) 各向同性点源在在无限均匀介质中的情况;(3)非均匀介质的情况。 累积因子的具体计算方法有矩方法、蒙特卡罗法等;
系数为μ。若不考虑碰撞,则,在
P1点,微分线源dL对照射率的贡献
L
为:
dX&
=
SLΓdL a sec2 θ
e − µR secθ
dL
式中e-μRsecθ表示线源发射出的光子在屏 蔽层中的减弱,这里并未考虑积累因子
屏蔽墙 θ1 θ2 P3
光电 效 应 σ ph ∝ Z 5
σ
ph
∝
(hν
−7
简述外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
简述外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外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外照射是指人体受到来自外部的辐射,如X射线、γ射线等。
在医学影像学、放射治疗、核工业等领域,人们经常需要接受外照射。
但是,长期接受外照射会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可能引发癌症等严重后果。
因此,在接受外照射时,必须采取一系列防护措施来保护自己。
下面将详细介绍外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
一、个人防护措施1.穿戴防护服在接受X线检查或核医学检查时,应穿戴符合国家标准的防护服。
不同类型的检查需要不同级别的防护服。
如胸透需要佩戴0.25mm铅当量的胶衣;CT检查需要佩戴0.5mm铅当量的胶衣和0.35mm铅当量的颈部保护器。
2.佩戴个人剂量计在接受辐射治疗或从事核工作时,应佩戴个人剂量计来监测辐射剂量。
个人剂量计应定期校准和更换。
3.避免怀孕女性在怀孕前后应尽量避免接受外照射。
如果必须接受检查或治疗,应事先告知医生,医生会根据情况决定是否进行。
二、环境防护措施1.设立辐射区域在核工业等领域,应设立辐射区域,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进入辐射区域的人员必须佩戴个人剂量计和符合要求的防护服。
2.密闭辐射源在核工业等领域,应将辐射源密闭存放,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如使用铅罩、水屏障等。
3.保持距离在接受X线检查或核医学检查时,应保持与辐射源的距离。
距离越远,受到的辐射剂量越小。
三、医疗机构防护措施1.优化诊断方案医生在制定诊断方案时,应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和辐射剂量,避免过度曝露。
2.设立防护措施医疗机构应设立符合国家标准的辐射防护措施,如铅墙、铅门、铅玻璃等。
同时,医疗机构应定期检测设备的辐射剂量和安全性能。
3.培训医护人员医护人员应接受相关的辐射防护培训,了解辐射防护知识和技能。
他们应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和紧急处理措施。
四、其他防护措施1.减少接触时间在接受外照射时,应尽量缩短接触时间,减少辐射剂量。
2.增加屏蔽物在核工业等领域,可以增加屏蔽物来降低辐射剂量。
如使用混凝土、水泥等材料来屏蔽放射性物质。
外照射防护与内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范本
外照射防护与内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范本外照射防护与内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是保护人们工作和生活环境免受放射性物质的辐射。
以下提供一个范本,介绍外照射防护和内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外照射防护】1. 建筑物和屏障:建筑物和屏障是最基本的外照射防护方法。
通过使用合适的材料如厚重的混凝土和铅,可以有效地减少辐射物质的透射。
建筑物和屏障的设计应考虑辐射防护,并确保其结构完整,以优化防护效果。
2. 放射性源的隔离与安全存放:放射性源应在专门的隔离区域内进行存放,以防止人员接触到辐射物质。
这些隔离区域应该符合相关的辐射安全标准,并且应设有适当的标识和警示牌。
此外,对于高放射性源,应采取额外的措施,如使用密封容器进行安全存储和运输。
3. 工作操作规范:在接触放射性物质的工作场所,应制定详细的工作操作规范。
这些规范应包括正确的装备和防护用具的使用方法,如防护服、手套、面具等。
同时,工作人员还应接受必要的培训和指导,了解放射性物质的危险性,并掌握正确的操作技巧。
4. 监测与检测:监测和检测是保障外照射防护的重要步骤。
通过使用辐射监测设备,如辐射计和剂量测量仪,可以及时检测和测量辐射水平。
同时,设立辐射监测点,定期对工作场所和周围环境进行辐射监测,确保辐射水平在安全范围内。
【内照射防护】1. 饮食与饮水:内照射防护的一个重要方法是通过合理的饮食和饮水来降低辐射物质的摄入。
建议优先选择新鲜、无污染的食材和饮用水源,并避免摄入受污染的食物和水。
此外,饮食富含抗氧化剂的食物如富含维生素C和E的食物,有助于减少辐射对身体的伤害。
2. 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可以减少内照射的风险。
经常洗手、洗澡和洁净的衣物能减少身上的污染,避免辐射物质进入体内。
另外,保持居住环境的清洁和通风也是重要的措施。
3. 物理防护:物理防护是一种有效的内照射防护方法。
通过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如防护服和口罩,可以减少身体接触到辐射物质的机会。
此外,使用辐射屏蔽器如铅或钨块等,可以在必要时提供额外的防护。
第7讲X、Gama射线的外照射防护
对线性关系,一般线性插值法即可; 对对数——线性坐标、双对数坐标,需要把X或Y
数值做对数化处理,方才能使用线性插值法。
6.1.3γ辐射源 1 点源及剂量计算 2 非点源相关情况
6.1.3-1 点源及剂量计算
体分析。
6.1.1-2 剂量计算方法(续) (2) 剂量率计算公式
Ka
I x
r2
Ka --比释动能率,单位mGy min-1; I 管电流,单位mA;
x 发射率常数,单位mGy m2 mA-1 min-1;
r 参考点距离靶的距离,单位m;
注意:公式使用时一定要单位统一!
6.1.2 加速器X射线源 1 X射线的产生 2 加速器X射线的发射率常数 3 剂量(率)计算方法
6.1.1 X射线机 1 射线的产生原理 2 剂量计算方法
6.1.1-1 射线的产生原理
6.1.1-1射线的产生原理(续)
原理:利用高速电子轰击高原子序列的靶,会产 生强烈的韧致辐射、伴随核外电子跃迁引起的特 征X射线发射;
能谱特点:产生的X射线分韧致X射线和特征X射 线2类,但在实际应用一般不做区别。
单位:Gy m2 mA-1 min-1 特点:拥有明显的角分布特征。 课本P71图3.3给出了Z>73的靶物质发射的0o和 90o方向的发射率常数的曲线;对常见低Z材料, 其修正因子见P73表3.1;
6.1.2-3 剂量(率)计算方法
DI
I a
r2
DI --吸收剂量指数率,单位Gy min-1; I 电子束流强度,单位mA;
6.1.2-1 X射线的产生
原理:利用高速电子束轰击高原子序列的靶,产 生的高能X射线。因电子能量较高,因此产生的X 射线成分以连续谱的韧致辐射为主。
外照射防护与内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
外照射防护与内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外照射防护与内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内外照射的特点照射方式辐射源类型危害方式常见致电离粒子照射特点内照射多见开放源电离、化学毒性α、β持续外照射多见封闭源电离高能β、质子、g、X、n间断§外照射防护的基本原则:尽量减少或避免射线从外部对人体的照射,使之所受照射不超过国家规定的剂量限值。
外照射防护三要素:时间:累积剂量与受照时间成正比。
措施:充分准备,减少受照时间距离:剂量率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点源)。
措施:远距离操作;任何源不能直接用手操作;注意β射线防护。
屏蔽:措施:设置屏蔽体。
屏蔽材料和厚度的选择:辐射源的类型、射线能量、活度;在进行屏蔽防护时,应考虑屏蔽设计、屏蔽方式及屏蔽材料等问题。
§内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内照射防护的基本原则是制定各种规章制度,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阻断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的各种途径,在最优化原则的范围内,使摄入量减少到尽可能低的水平。
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内的途径有三种,即放射性核素经由(1)食入、(2)吸入、(3)皮肤(完好的或伤口)进入体内,从而造成放射性核素的体内污染。
下图概括了放射性核素进入人体内的途径及其在体内的代谢过程。
内照射防护的一般方法是“包容、隔离”和“净化、稀释”,以及“遵守规章制度、做好个人防护”。
在开放型放射操作中,“包容、隔离”和“净化、稀释”往往是联合使用。
如在高毒性放射操作中,要在密闭手套箱中进行,把放射性物质包容在一定范围内,以限制可能被污染的体积和表面。
同时要在操作的场所进行通风,把工作场所中可能被污染的空气通过过滤净化经烟囱排放到大气中得到稀释,从而使工作场所空气中放射性浓度控制在一定水平以下。
这两种方法配合使用,可以得到良好的效果。
外照射防护与内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
外照射防护与内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外照射防护与内照射防护是辐射防护的两种基本方法。
外照射防护主要是通过遮挡和屏蔽来防止外部辐射对人体的伤害。
内照射防护则是通过控制和减少内部放射源的接触和摄取,减少内部辐射对人体的伤害。
以下按照不同的方法进行阐述。
一、外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1.使用屏蔽材料:将辐射源或辐射区域用具有辐射吸收和散射作用的材料进行屏蔽,如铅、钨等金属材料。
这些材料能够吸收或反射掉大部分的辐射能量,有效减少辐射对人体的照射。
2.增加距离:增加距离是减少辐射照射的有效方法。
辐射的强度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弱,因此将人离辐射源尽可能远的位置工作或居住,能够大大降低辐射对人体的照射。
3.使用屏蔽装置:在辐射源附近设置屏蔽装置,如屏蔽墙、屏蔽门等。
这些装置能够有效地分隔辐射源和人体,阻挡和减少辐射对人体的照射。
4.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对于高剂量辐射环境下的工作人员,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是必要的。
例如铅背心、护目镜、防尘面罩等,这些装备能够有效减少辐射对人体的伤害。
5.控制工作时间和工作地点:对于长时间接触辐射环境的工作人员,应尽量控制工作时间,并将工作地点设在辐射源附近的较远位置,以减少辐射对人体的累积照射。
二、内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1.避免接触放射性物质:尽量避免与放射性物质直接接触,减少放射性物质进入体内的可能性。
这可通过佩戴符合相关标准的防护服、手套、鞋套等来实现。
2.保持卫生清洁:放射性物质往往会通过食物、水和空气进入人体,因此保持卫生清洁,避免摄入含有放射性物质的食物和水,能够有效减少内部照射的风险。
3.控制工作环境:对于接触放射性物质的工作人员,应在控制好工作环境的前提下进行作业。
采取防护措施,降低放射性物质的扬尘、飞溅和波动,减少内部照射的风险。
4.定期体检:接触放射性物质的从业人员应定期进行身体体检,以及时发现和处理任何可能由内部照射引起的健康问题。
5.合理饮食和生活习惯:补充富含钙、碘、锌等元素的食物可以减少放射性物质在人体内的富集。
外照射防护与内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
外照射防护与内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外照射防护和内照射防护是人们在接触辐射源时所需采取的防护措施。
外照射防护是指防止辐射源的外部辐射对人体造成危害,而内照射防护是指防止辐射源摄入体内后产生的内部辐射对人体造成危害。
外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距离防护:保持与辐射源的距离可以有效地减少辐射剂量。
根据辐射的衰减规律,距离增加会导致辐射强度减小。
因此,在接近辐射源时应尽量增加距离,缩短接触时间,从而降低辐射剂量。
2. 屏蔽防护:采用适当的屏蔽材料来阻挡辐射源的辐射,减少辐射剂量。
常用的屏蔽材料有铅、混凝土和水等。
铅的屏蔽效果最好,因为它具有高密度和吸收率的特点。
在选择屏蔽材料时应根据辐射源的类型和能量进行合理选择。
3. 时间防护:尽量减少与辐射源的接触时间,从而降低辐射剂量的累积效应。
寻找合适的工作时间,采取轮班制度或控制工作时间的频率,尽量减少辐射接触时间。
4. 防护装备:戴上合适的防护设备,如防护服、手套、帽子、面具等,可以减少辐射接触。
这些防护装备通常由具有辐射吸收能力的材料制成,可以阻挡辐射源的辐射。
内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避免辐射源的摄入:内照射防护的首要目标是避免辐射源进入人体内部。
这可以通过加强辐射源的安全控制、个人卫生习惯和工作场所的卫生管理来实现。
2. 控制食物和水源的辐射污染:内照射主要通过进食和饮水摄入。
因此,必须加强对食物和水源的辐射检测和监测,确保其辐射水平符合安全标准。
如果发现食物和水源受到辐射污染,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寻找替代品。
3. 合理饮食和营养补充:一些特定的饮食和营养物质可以帮助减轻内照射的影响。
例如,食用富含抗氧化剂的食物,如维生素C和维生素E,可以减轻辐射对细胞的损害。
4.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检测身体内部是否有辐射源的存在。
通过体检可以及早发现和处理内照射的问题,以减少健康风险。
总之,外照射防护和内照射防护都是保护人体免受辐射损伤的重要手段。
外照射防护与内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模版
外照射防护与内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模版外照射防护与内照射防护是在辐射环境中采取的两种基本防护措施。
外照射防护主要是通过限制辐射源的照射范围和减少辐射剂量来减轻辐射对人体的伤害。
内照射防护则是通过阻断辐射源进入人体内部来防止内部器官和组织受到辐射的影响。
下面将详细介绍外照射防护和内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
外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1. 增加距离:与辐射源保持一定距离可以显著减少照射到人体的辐射剂量。
因此,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尽量远离辐射源,减少辐射接触。
2. 减少时间:减少暴露在辐射源附近的时间可以减少辐射剂量。
在进行辐射作业时,应尽量缩短作业时间,并合理安排工作休息时间,以减少辐射对工作人员的暴露。
3. 屏蔽物料:使用合适的屏蔽物料可以有效防止辐射传递和照射到人体。
常用的屏蔽物料包括混凝土、铅板、密封罩等。
在设计辐射设备和辐射设施时,应考虑合适的屏蔽措施,减少辐射对周围环境和工作人员的影响。
4. 佩戴防护装备:在与辐射源接触的环境中,应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如铅制服、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以减少辐射剂量。
同时,还要定期检查、维护和更换防护装备,确保其防护效果。
内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1. 避免内照射:首先,要避免辐射源进入人体内部,这是最有效的内照射防护方法。
在进行辐射作业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辐射源的密封性和安全性。
同时,要加强辐射源的管理和监控,确保辐射源不会被误用或丢失。
2. 强化个人卫生:个人卫生是内照射防护的重要环节。
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饭前便后及时清洗,避免将辐射源残留物带入口腔、呼吸道或消化道中。
此外,还要定期接受体检,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存在的辐射源摄入风险。
3. 配置防护装置:在有必要使用辐射源的工作场所,应配置适当的防护装置,如防护屏蔽、防护罩、通风设备等。
这些装置可以防止辐射源散发的辐射进入工作空间和人体内部,从而减少内照射的风险。
4. 迅速处理意外事故:当发生辐射事故或辐射源泄漏时,要及时采取紧急措施,如封锁事故现场、清理污染区域、隔离事故人员等,以防止人员进一步暴露和内照射。
外照射防护与内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范文
外照射防护与内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范文外照射防护与内照射防护是核辐射防护的两种基本方法。
外照射防护主要是通过屏蔽和远离辐射源来减少人员暴露于辐射场中的剂量;而内照射防护则是通过控制人员接触放射性物质来降低内部辐射剂量。
本文将详细介绍外照射防护和内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
一、外照射防护1.屏蔽防护屏蔽防护是外照射防护中最常用的方法,它通过使用透射较小的物质来减少或阻挡辐射的穿透。
常见的屏蔽物有混凝土、铅、钢、水等。
屏蔽物的选择应根据辐射的种类、能量和强度来确定。
较高能量的辐射通常需要较厚的屏蔽物,例如对于γ射线防护,通常使用厚重的混凝土结构。
2.距离防护距离防护是指通过远离辐射源来减少辐射剂量。
辐射的强度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所以增加与辐射源的距离可以显著降低辐射剂量。
在外照射防护中,通常建议尽量保持远离辐射源,并确保在辐射源附近的人员都戴上辐射防护器具,如铅背心、铅手套等。
3.时间防护时间防护是指减少人员暴露于辐射场的时间。
辐射剂量与暴露时间成正比,所以减少暴露时间可以降低辐射剂量。
在外照射防护中,人员应尽量缩短在辐射场中工作的时间,并且根据工作需要合理安排工作顺序,减少辐射暴露时间。
4.射线监测与控制射线监测与控制是外照射防护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通过不断监测辐射场的强度和辐射源的位置,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比如调整屏蔽物的位置和厚度,确保人员在辐射场中的剂量不超过安全限值。
同时,也需要定期检查辐射防护设备的运行状况,以确保其正常工作。
二、内照射防护1.工作场所控制工作场所的控制是内照射防护的关键步骤。
通过严格管理放射性物质的进出和使用,可以有效减少人员接触放射性物质的机会。
工作场所应具备良好的通风系统和洁净度控制,以防止放射性物质的扩散和沉积。
工作人员应接受必要的培训,掌握正确使用和处理放射性物质的方法。
2.个人防护装备个人防护装备是内照射防护的重要手段。
在接触放射性物质的过程中,人员应佩戴合适的防护器具,如防护服、手套、口罩等,以避免直接接触和摄入放射性物质。
外照射防护与内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范本
外照射防护与内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范本外照射防护和内照射防护是在不同的辐射环境下采取的防护措施。
外照射防护主要针对来自外部辐射源的辐射,主要有以下基本方法:1. 距离保护:增加与辐射源之间的距离可以有效减少辐射剂量。
利用放射源强度和辐射剂量的反比关系,增加距离可以显著减小接受的辐射剂量。
2. 屏蔽防护:使用合适的材料,如铅、混凝土、钢等进行屏蔽,以减少辐射的透射和散射。
屏蔽物的厚度应根据辐射类型和能量来确定。
3. 时间限制:尽量减少暴露在辐射源附近的时间,从而减少接受辐射的时间。
特别是对于高剂量率的辐射源,应尽量缩短接触时间。
4. 使用辐射防护设备:如辐射防护服、手套、眼镜等。
这些设备可以以不同方式减少辐射的接触面积或减少辐射透射。
内照射防护主要针对吸入或摄入放射性物质后引起的体内辐射。
以下是基本的内照射防护措施:1. 避免吸入和摄入辐射性物质:建立辐射源和工作场所的严格管理规定,限制放射性物质的使用和储存,以避免人员吸入或摄入辐射性物质。
2. 使用个人防护设备:比如呼吸防护装置、防护手套等,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辐射性物质的吸入和摄入。
3. 保持工作场所的清洁:采取适当的措施,对工作场所进行定期清洁,尽量避免放射性物质的残留。
4. 定期体检:建立个人辐射监测和定期体检制度,定期检查员工的辐射暴露情况,及早发现和处理任何辐射暴露问题。
5. 进行适当的监测和评估:建立辐射监测和评估体系,及时监测和评估工作场所的辐射源,以确保辐射水平符合安全标准。
6. 遵循正确的操作规程:培训工作人员并确保他们遵循正确的操作规程,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内照射的风险。
总之,外照射防护和内照射防护是保护人员免受辐射伤害的重要措施。
通过合理使用距离保护、屏蔽防护、时间限制和防护设备等方法,可以有效降低外部辐射的暴露。
同时,通过避免吸入和摄入辐射性物质、使用个人防护设备、保持工作场所的清洁、定期体检、监测和评估以及正确操作规程等方法,可以减少内照射的风险。
外照射防护的基本要求
外照射防护的基本要求
嘿,朋友们!咱今天来聊聊外照射防护的那些事儿。
你说这外照射防护啊,就好比是给咱自己撑起一把保护伞。
你想想看,那射线就像看不见的小箭,嗖嗖地飞过来,要是咱不防护好,那不就被射中啦!那可不行,咱得想办法把这些小箭给挡在外面。
首先呢,时间就是关键。
就好比你在大太阳下面晒,晒久了肯定不舒服吧。
那接触射线也是一样啊,能少待一会儿就少待一会儿呗。
别没事儿在那危险的地方晃悠,赶紧撤!这多简单的道理呀。
距离也很重要哦!离得越远,那射线不就越弱嘛。
就好像你离火炉远一点就没那么热一样。
别傻乎乎地凑到跟前,保持一定距离,让自己安全点。
还有啊,屏蔽可太重要啦!这就像是给咱自己砌一堵墙,把射线都给挡住。
用什么来砌这堵墙呢?各种防护材料呀!铅板啦、混凝土啦等等。
把自己好好地保护起来,别让那些射线找到空子钻进来。
你说要是没有这些防护措施,那得多可怕呀!就像你在雨中没打伞,肯定会被淋湿呀。
咱可不能让自己暴露在危险之中,得把防护做到位。
你看那些在有射线环境工作的人,他们就得特别注意这些。
他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戴着各种防护装备,不就是为了保护自己嘛。
咱普通人虽然不一定会经常接触到射线,但也要有这个意识呀。
比如说,去医院做检查的时候,那些有辐射的检查项目,咱是不是得听医生的安排呀,该注意的就得注意。
可别不当回事儿,觉得无所谓。
总之呢,外照射防护可不能马虎。
这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家人负责呀!咱得把自己保护好了,才能好好地生活,好好地享受每一天呀!大家说是不是这个理儿呀!。
外照射防护与内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模版
外照射防护与内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模版外照射防护与内照射防护,是在放射性物质或放射性设备使用和操作过程中,为了保护人体免受辐射的危害而采取的防护措施。
下面将就外照射防护与内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一、外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外照射防护是针对人体外部直接接受到的辐射而采取的防护措施。
主要的防护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 距离防护:距离是防护辐射最简便、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根据辐射源的强度和类型,保持适当的距离可以显著降低接受到的辐射剂量。
距离防护原则是,距离辐射源越远,接受的辐射剂量越小。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通过增设屏障、远离辐射源等方式来实现距离防护。
2. 时间防护:减少接受辐射的时间也是一种有效的防护措施。
辐射剂量与接触时间成正比,因此控制接触时间可以降低辐射剂量的积累。
在可能受到辐射的场所,应尽量缩短人员的停留时间,特别是在高剂量率的辐射源附近。
3. 屏蔽防护:使用合适的屏蔽材料可以有效地阻挡辐射。
常见的屏蔽材料包括铅、混凝土、钨等。
选择合适的屏蔽材料和合理设计屏蔽结构,可以有效地降低辐射剂量。
在进行放射性物质的操作或使用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设置合适的屏蔽。
4. 吸收防护:吸收防护主要是利用特定材料对辐射进行吸收。
在医学影像诊断中,常使用铅制防护衣、铅围裙等吸收剂量较大的X射线辐射。
吸收防护可以大大减少辐射剂量,保护身体的关键脏器。
5. 个人防护装备:在直接接触辐射源或辐射环境的工作场所,人员应佩戴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
例如,医学放射科的工作人员在进行放射性物质的操作时,应佩戴防护手套、面罩、防护眼镜等,以降低辐射对身体的危害。
以上是外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工作场所和具体情况,综合运用以上方法,制定合理的防护措施。
同时,应定期检测辐射剂量,监控工作环境中的辐射水平,确保防护措施的有效性。
二、内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内照射防护是针对人体内部受到放射性物质进入体内后的辐射而采取的防护措施。
主要的防护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 阻断污染源:在发生放射性物质泄漏或事故后,应第一时间采取措施尽量阻断污染源,避免放射性物质进一步扩散。
外照射的防护
外照射的防护外照射的防护外照射的防护就是采⽤⼀定的⽅法减⼩⼈员可能受到的外照射剂量。
我们知道:(外照射)剂量 = 剂量率 × 时间减⼩⼯作场所剂量率或减少受照时间都能有效地减⼩外照射剂量。
⼀般⽽⾔,外照射的防护⽅法有时间防护法、距离防护法、屏蔽防护法和源项控制法。
1 时间防护法所谓时间防护法,就是尽量减少辐射源对⼈体的照射时间,以减少受照剂量。
在剂量率不变的条件下,受照剂量与受照时间成正⽐,因此想⽅设法减少暴露,是减少受照剂量的有效⽅法。
⼀般说来,减少受照时间有下述⼏种⽅法:(1)对受外照射的公众,躲在建筑物内,可减少外照射量。
(2) 就⼯作⼈员个⼈⽽⾔,应提⾼技巧,熟练操作,有效缩短⼯作时间。
对于难度较⼤的操作,应事先组织培训,进⾏模拟练习,达到熟练⾃如的程度。
熟能⽣巧,事半功倍,花费时间⾃然就少。
(3)必要时,可采⽤“剂量分担”的⽅式。
这种⽅式就是对于某些集体受照剂量可能较⾼的操作(如蒸发器检修等)可以采⽤多⼈(组)轮换操作的⽅式,这样每⼈(组)⼯作的时间就少⼀些,相应受照剂量就少⼀些。
2 距离防护法所谓距离防护法,就是尽量增加⼈体与辐射源之间的距离,以减⼩⼈体受照的剂量。
研究⼀个点状r源,它向各个⽅向均匀地发出辐射。
对于r点源来说,某点的剂量率与该点到源的距离的平⽅成反⽐。
简⾔之,对于⼀个特定的r点源,某点距源的距离是另⼀点距源的距离的n倍,则该点的剂量率是另⼀点剂量率的1/n2。
需要注意的是,平⽅反⽐规律仅仅适⽤于点状源,⽽在实际的⼯作场所,⼏乎所有的辐射源都不是点源,因此不能完全照搬这⼀规律。
对于⾮点状源,当离源的距离为源的线度10倍以上时,可以将这辐射源近似地当成点源来对待。
总之,从距离防护的观点出发,⽆论什么形状的辐射源,通常离源远⼀点,剂量率就会⼩⼀些。
在实际的⽣产活动中,我们可以利⽤长柄⼯具、机械⼿或远距离控制装置等以尽量增加⼈与辐射源之间的距离;或操作时应选择合适的⼯作位置,尽量远离“热点”等,以减⼩⼯作处的剂量率,从⽽减少受照剂量。
外照射防护的基本原则
外照射防护的基本原则
1. 引言
外照射防护是指在X射线、γ射线和高能粒子等外照射辐射源的
作用下,为了保护人体健康,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防护辐射,减少辐射
损伤的过程。
外照射防护的基本原则是隔离、屏蔽、距离和时间的四
个方面,下面分别进行说明。
2. 隔离防护
在辐射源附近设置隔离区,目的是将辐射源的辐射减少到人体可
接受的范围内。
一般情况下,可以用混凝土、铅、钨等高密度材料来
制造结构,限制辐射源向周围的辐射,从而保护工作场所和居民区。
3. 屏蔽防护
在辐射源周围设置屏蔽材料,从而减少辐射的照射。
屏蔽材料的
种类根据不同的辐射类型决定。
例如,X射线和γ射线的屏蔽通常使
用铅、钨、混凝土等高密度材料;中子的防护则需要使用氢化物材料
等中子垫料。
4. 距离防护
离辐射源越远,受到的辐射就会越小。
因此,在进行辐射作业时,要根据辐射源类型和强度量进行合理的距离控制。
在距离辐射源3~5
倍的地方,可以将辐射强度降低到1/1000以下。
5. 时间防护
受辐射时间过长,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就越大。
因此,在进行辐射作业时,要尽可能的缩短辐射时间,减少辐射量。
通常需要进行接触工作的人,要使用辐射计来实施剂量监控以防止受到过度辐射。
6. 结论
综上所述,外照射防护是为了保护人体健康,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防护辐射,减少辐射损伤的过程。
其中的基本原则是隔离、屏蔽、距离和时间的四个方面,我们应该严格遵循基本原则,加强辐射危害的认识和管理,降低工业、医疗等各个领域与外照射的辐射损伤,以保护人类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双层介质的原子序数相差不大
B E r , a ( d a d b ) Bt max E r , b ( d a d b ) B
6.2.2-4 多层介质的积累因子(续) (2)两种原子序数相差很大 a) 低Z在前,高Z在后
Bt B Er ,( d )高
1 数据图表:见P91.图3.18-3.21,以及附表6和附表 7;
2 经验公式。
对于各向同性点源,介质的Bx与材料厚度μd的关系可
表达为:
Bx A1e a1d (1 A1 )e a2 d
A1和a1、a2仅与材料和γ射线的能量有关,数值具体见 P93表3.4;
6.2.2-4 多层介质的积累因子 在实验的基础上,归纳出积累因子。以双层屏蔽 为例有:
6.2.1-1 窄束衰减公式 单能窄束在物质的衰减规律:
N N 0e
d
N 0e
d
μ是光子在物质中的线衰减系数。
6.2.1-2 光子的作用特点 (1)低能时,光电效应占优势;然后是康普顿散
射占优势;高能时电子对效应占优势.
对一切物质有同样的趋势; 上述特点 对不同物质每种过程占优势的能量范围不同.
Z>50的物质: (Eγ)min在3~4MeV之间
低Z物质: (Eγ)min>10MeV
6.2.1-3 引伸概念 (1)能谱的硬化 入射射线通常有谱分布,不同能量光子有不同μ 值, μ大减弱得快, μ小减弱得慢。
随着通过物质的厚度增加,那些不易被减弱的
“硬成分” 所占比重会越来越大,这种现象称为 能谱的硬化 。
6.2.1-3 引伸概念(续) (2)平均自由程λ 定义:λ=1/μ,它表示一个光子每经过一次相互作用 之前,在物质中所穿过的平均厚度。 实践:屏蔽材料的厚度一般为几个平均自由程λ, 表示射线将减弱到原来的e的负几次方。
6.2.2 宽束X或γ射线在物质中的减弱规律 1 背景 2 修正公式 3 单一均匀介质的积累因子 4 多层介质的积累因子
6.1.2-2 加速器X射线的发射率常数 发射率常数 a
定义:视X射线源为点源,单位束流1mA,在标 准距离1m处形成的吸收剂量指数率。
单位:Gy m2 mA-1 min-1
特点:拥有明显的角分布特征。
课本P71图3.3给出了Z>73的靶物质发射的0o和 90o方向的发射率常数的曲线;对常见低Z材料, 其修正因子见P73表3.1;
6.1.2-3 剂量(率)计算方法
I a DI 2 r DI --吸收剂量指数率,单位Gy min -1 ; I 电子束流强度,单位mA;
a 发射率常数,单位Gy m 2 mA -1 min -1;
r 参考点距离靶的距离,单位m;
a、注意在实际应用中各个分量的单位的统一和确定!! b、查表时注意读取方法!!
基本原则
尽量减少或避免射线从外部对人体的辐射,使之所 受照射不超过国家规定的剂量限值。
外照射防护方法
(1)时间防护 (2)距离防护
(3)屏蔽防护
外照射防护方法(续) (1)时间防护
原理:累积剂量与受照时间成正比 措施:充分准备,减少受照时间
外照射防护方法(续) (2)距离防护 原理:剂量率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措施:远距离操作
6.1.1-2 剂量计算方法(续) (2) 剂量率计算公式
I x Ka 2 r K a --比释动能率,单位mGy min -1 ; I 管电流,单位mA;
x 发射率常数,单位mGy m 2 mA -1 min -1;
r 参考点距离靶的距离,单位m;
注意:公式使用时一定要单位统一!
辐射剂量与防护
授课单位:核工程与地球物理学院 授课专业:辐射防护与环境工程
辐射防护分类及基本原则 辐射分类:
外照射:放射源发出的射线在体外对人造成照射; 内照射:放射性物质进入体内,对人体造成照射;
防护方法差别很大:
外照射防护:时间、距离、屏蔽措施 内照射防护:采用各种措施,尽量减少放射性物质 进入体内的机会;
外照射防护方法(续) (3)屏蔽防护 原理:某些材料可以有效衰减射线; 措施:选择合适材料,设计并建造屏蔽装置。
第6章 X、γ射线的外照射防护 6.1 常见X、γ辐射源及其辐射场
6.2 X、γ射线在物质中衰减规律
6.3 X、γ射线的屏蔽计算
6.1 常见X、γ辐射源及其辐射场 6.1.1 X射线机 6.1.2 加速器X射线源 6.1.3 γ射线源
图表的读取方法
10 10 10
5 4
3
发 射率常数
10 10 10 10 10
2
1
0
-1
-2
10
-1
10
0
10
1
10
2
电子 能量MeV
数据插值问题 各种数据图、表的刻度,有些是线性的,有些是 对数——线性坐标,也有些是双对数坐标性关系,一般线性插值法即可;
6.2.2-1 背景(续)
6.2.2-2 修正公式 (1)积累因子的引入 考虑到散射的影响,在宽束条件下 :
N BN 0e d
X Bx X 0e
d
B、Bx 均为积累因子,其定义为:
ND ND B d N 1 N 0e
积累因子是指在所考察点上真正测量的某一辐射量的值 ND同用窄束减弱规律算得同一辐射量值N1的比值:
即总积累因子值,可以用高Z介质的代替,原因是光 子从低Z介质中射出的散射光子很容易被后面的高Z 介质吸收。
6.2.2-1 背景 前述窄束公式给出的指数衰减规律的隐含假设:
1 光子在物质中只要发生作用,不管是哪种类型作 用,都认为该光子完全消失了,散射效应被忽略了;
2 公式只给出了在贯穿物质后初始光子的数量。
上述假设是不够合理的,从防护角度来看,散射 光子的忽略,往往低估射线的穿透能力或高估屏 蔽材料的屏蔽能力。
对对数——线性坐标、双对数坐标,需要把X或Y 数值做对数化处理,方才能使用线性插值法。
6.1.3γ辐射源 1 点源及剂量计算 2 非点源相关情况
6.1.3-1 点源及剂量计算 1) 点源定义 2) 照射量率计算 3) 空气吸收剂量(率)计算 4) 空气比释动能(率)计算
6.1.3-2 非点源分类及剂量计算 1) 非点源计算思路 2) 线源举例
1) 非点源计算思路
任何一个辐射源,都可以分割成许多个小块辐射 源,以致每一小块源都能被视为是一个点源; 分割的许多个点源在某空间点上产生的剂量学量 等于它们简单叠加---积分问题; 由于放射源的特殊性,因此源的形状一般比较固 定,最多为点源,其余均可以归结于线源、面源、 体源类型,而后三者可以看作是点源的集合体。
单位:C m2 kg-1 Bq-1 s-1
数据参考:常见的γ核素的照射量率常数见P75
表3.2;
2) 照射量率计算(续) 照射量率计算公式
A X 2 r X 照射量率,单位C kg 1 s 1; 照射量率常数,单位C m 2 kg 1 Bq 1 s 1; 注:1、常见 值取10keV 2、不同核素的 值见P75表3.2
6.1.2 加速器X射线源 1 X射线的产生 2 加速器X射线的发射率常数 3 剂量(率)计算方法
6.1.2-1 X射线的产生 原理:利用高速电子束轰击高原子序列的靶,产 生的高能X射线。因电子能量较高,因此产生的X 射线成分以连续谱的韧致辐射为主。 与射线机的区别在于电子的能量较为单一、发射 方向基本一致;
为点源的表达式。
6.2 X、γ射线在物质中的衰减规律 6.2.1 窄束X、γ射线在物质中的衰减规律 6.2.2 宽束X、γ射线在物质中的衰减规律 6.2.3 宽束X、γ射线屏蔽的投射曲线 6.2.4 屏蔽X、γ射线的常用材料
6.2.1 窄束X或γ射线在物质中的减弱规律 1 窄束衰减公式 2 光子的作用特点 3 引申概念
6.2.2-2 修正公式(续) (2)宽束概念的引入与含义
定义:考虑了散射积累效应后的射束。
窄束、宽束主要不是几何概念,而是物理概念。
对不同的辐射量,相应有不同的积累因子。
只有当d=0,B=1;一般B>1。 B的值与源的形状,光子能量,Z及厚度有 关
6.2.2-3 单一均匀介质的积累因子 积累因子的获取方法:
K
2 L 2 L
2 1 L 2 A k 1 L dx 1 k tg tg 2 2 x r r 2r Lr 2r
1 k
2) 线源举例——计算过程(续) 若用Γδ用代替Γk ,则有
2 A 1 L X tg Lr 2r
显然当θ很小时θ≈L/(2r),上述 和
X 的表达式就
6.2.1-2 光子的作用特点(续) (2) Er 曲线在某个能量处μ有极小值 原因:
R
Er
故μ在某一特定能量Emin处, μ出现最小值.
6.2.1-2 光子的作用特点(续) 实践意义:在Emin附近的光子在物质中的穿透本
领最强,即最不易被减弱。
常见规律:
6.1.1 X射线机 1 射线的产生原理 2 剂量计算方法
6.1.1-1 射线的产生原理
6.1.1-1射线的产生原理(续) 原理:利用高速电子轰击高原子序列的靶,会产 生强烈的韧致辐射、伴随核外电子跃迁引起的特 征X射线发射; 能谱特点:产生的X射线分韧致X射线和特征X射 线2类,但在实际应用一般不做区别。 能量特点:产生的X射线能量一般比较低,一般 小于 MeV量级;
1) 点源定义 点源:即放射源可以视作一个点,射线向四面八 方发射,形成一个各向同性辐射场; 实际操作:如果辐射场中某点与辐射源的距离r, 比辐射源本身的几何尺寸L大5倍以上,即可把辐 射源视为一个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