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讲 X、Gama射线的外照射防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线源举例
设源长L(m),总活
度为A(Bq),则线活度
(单位长度上的活度)为 η1=A/L,那么线状源 上任一小段dx可视为 点源,其活度为η1dx,
L
dx x r a θ Q
它在Q点造成的比释动
能率可以视为一系列点 源效应的积累。
2) 线源举例——计算过程 小段dx的空气比释动能率:
(1dx ) K dK a2 因 a 2 x 2 r 2 ,则 1 k dK 2 dx 2 x r 线源总长度为L:
(1)双层介质的原子序数相差不大
B E r , a ( d a d b ) Bt max E r , b ( d a d b ) B
6.2.2-4 多层介质的积累因子(续) (2)两种原子序数相差很大 a) 低Z在前,高Z在后
Bt B Er ,( d )高
为点源的表达式。
6.2 X、γ射线在物质中的衰减规律 6.2.1 窄束X、γ射线在物质中的衰减规律 6.2.2 宽束X、γ射线在物质中的衰减规律 6.2.3 宽束X、γ射线屏蔽的投射曲线 6.2.4 屏蔽X、γ射线的常用材料
6.2.1 窄束X或γ射线在物质中的减弱规律 1 窄束衰减公式 2 光子的作用特点 3 引申概念
6.1.2-2 加速器X射线的发射率常数 发射率常数 a
定义:视X射线源为点源,单位束流1mA,在标 准距离1m处形成的吸收剂量指数率。
单位:Gy m2 mA-1 min-1
特点:拥有明显的角分布特征。
课本P71图3.3给出了Z>73的靶物质发射的0o和 90o方向的发射率常数的曲线;对常见低Z材料, 其修正因子见P73表3.1;
6.1.1 X射线机 1 射线的产生原理 2 剂量计算方法
6.1.1-1 射线的产生原理
6.1.1-1射线的产生原理(续) 原理:利用高速电子轰击高原子序列的靶,会产 生强烈的韧致辐射、伴随核外电子跃迁引起的特 征X射线发射; 能谱特点:产生的X射线分韧致X射线和特征X射 线2类,但在实际应用一般不做区别。 能量特点:产生的X射线能量一般比较低,一般 小于 MeV量级;
图表的读取方法
10 10 10
5 4
3
发 射率常数
10 10 10 10 10
2
1
0
-1
-2
10
-1
10
0
10
1
10
2
电子 能量MeV
数据插值问题 各种数据图、表的刻度,有些是线性的,有些是 对数——线性坐标,也有些是双对数坐标,在使 用时一定要注意插值方法。
对线性关系,一般线性插值法即可;
6.1.3-2 非点源分类及剂量计算 1) 非点源计算思路 2) 线源举例
1) 非点源计算思路
任何一个辐射源,都可以分割成许多个小块辐射 源,以致每一小块源都能被视为是一个点源; 分割的许多个点源在某空间点上产生的剂量学量 等于它们简单叠加---积分问题; 由于放射源的特殊性,因此源的形状一般比较固 定,最多为点源,其余均可以归结于线源、面源、 体源类型,而后三者可以看作是点源的集合体。
外照射防护方法(续) (3)屏蔽防护 原理:某些材料可以有效衰减射线; 措施:选择合适材料,设计并建造屏蔽装置。
第6章 X、γ射线的外照射防护 6.1 常见X、γ辐射源及其辐射场
6.2 X、γ射线在物质中衰减规律
6.3 X、γ射线的屏蔽计算
6.1 常见X、γ辐射源及其辐射场 6.1.1 X射线机 6.1.2 加速器X射线源 6.1.3 γ射线源
6.2.2-1 背景(续)
6.2.2-2 修正公式 (1)积累因子的引入 考虑到散射的影响,在宽束条件下 :
N BN 0e d
X Bx X 0e
d
B、Bx 均为积累因子,其定义为:
ND ND B d N 1 N 0e
积累因子是指在所考察点上真正测量的某一辐射量的值 ND同用窄束减弱规律算得同一辐射量值N1的比值:
即总积累因子值,可以用高Z介质的代替,原因是光 子从低Z介质中射出的散射光子很容易被后面的高Z 介质吸收。
Z>50的物质: (Eγ)min在3~4MeV之间
低Z物质: (Eγ)min>10MeV
6.2.1-3 引伸概念 (1)能谱的硬化 入射射线通常有谱分布,不同能量光子有不同μ 值, μ大减弱得快, μ小减弱得慢。
随着通过物质的厚度增加,那些不易被减弱的
“硬成分” 所占比重会越来越大,这种现象称为 能谱的硬化 。
对对数——线性坐标、双对数坐标,需要把X或Y 数值做对数化处理,方才能使用线性插值法。
6.1.3γ辐射源 1 点源及剂量计算 2 非点源相关情况
6.1.3-1 点源及剂量计算 1) 点源定义 2) 照射量率计算 3) 空气吸收剂量(率)计算 4) 空气比释动能(率)计算
6.1.2-3 剂量(率)计算方法
I a DI 2 r DI --吸收剂量指数率,单位Gy min -1 ; I 电子束流强度,单位mA;
a 发射率常数,单位Gy m 2 mA -1 min -1;
r 参考点距离靶的距离,单位m;
a、注意在实际应用中各个分量的单位的统一和确定!! b、查表时注意读取方法!!
6.1.1-2 剂量计算方法 (1) 发射率常数 x
定义:管电流为1mA时,距离阳极靶1m处,由初 级射线束在空气中产生的空气比释动能率;
单位:mGy m2 mA-1 min-1
相关说明:
• a 有附图1~4数据可查,但需要注意限制条件; • b 实际值应该按照设备说明书情况来,具体情况具 体分析。
6.2.1-2 光子的作用特点(续) (2) Er 曲线在某个能量处μ有极小值 原因:
R
Er

故μ在某一特定能量Emin处, μ出现最小值.
6.2.1-2 光子的作用特点(续) 实践意义:在Emin附近的光子在物质中的穿透本
领最强,即最不易被减弱。
常见规律:
6.2.2-2 修正公式(续) (2)宽束概念的引入与含义
定义:考虑了散射积累效应后的射束。
窄束、宽束主要不是几何概念,而是物理概念。
对不同的辐射量,相应有不同的积累因子。
只有当d=0,B=1;一般B>1。 B的值与源的形状,光子能量,Z及厚度有 关
6.2.2-3 单一均匀介质的积累因子 积累因子的获取方法:
6.2.1-3 引伸概念(续) (2)平均自由程λ 定义:λ=1/μ,它表示一个光子每经过一次相互作用 之前,在物质中所穿过的平均厚度。 实践:屏蔽材料的厚度一般为几个平均自由程λ, 表示射线将减弱到原来的e的负几次方。
6.2.2 宽束X或γ射线在物质中的减弱规律 1 背景 2 修正公式 3 单一均匀介质的积累因子 4 多层介质的积累因子
6.2.2-1 背景 前述窄束公式给出的指数衰减规律的隐含假设:
1 光子在物质中只要发生作用,不管是哪种类型作 用,都认为该光子完全消失了,散射效应被忽略了;
2 公式只给出了在贯穿物质后初始光子的数量。
上述假设是不够合理的,从防护角度来看,散射 光子的忽略,往往低估射线的穿透能力或高估屏 蔽材料的屏蔽能力。
1) 点源定义 点源:即放射源可以视作一个点,射线向四面八 方发射,形成一个各向同性辐射场; 实际操作:如果辐射场中某点与辐射源的距离r, 比辐射源本身的几何尺寸L大5倍以上,即可把辐 射源视为一个点源。
2) 照射量率计算 •照射量率常数
定义:
r2 X 1 ni Ei en a ,i A 4 W e i
6.1.1-2 剂量计算方法(续) (2) 剂量率计算公式
I x Ka 2 r K a --比释动能率,单位mGy min -1 ; I 管电流,单位mA;
x 发射率常数,单位mGy m 2 mA -1 min -1;
r 参考点距离靶的距离,单位m;
注意:公式使用时一定要单位统一!
2 1 1 1
r wenku.baidu.com参考点距离放射源的距离,单位m;
比释动能常数见P75表3.2;
空气比释动能率与吸收剂量率的关系
en m Dm Ka en a
K a 空气比释动能率,单位Gy s 1; Dm 空气吸收剂量率,单位Gy s 1;
在空气中,上述2个剂量学量相等,对于水、肌肉、 软组织等一类物质,如果忽略它们分别的质能吸收系数的 区别,可以近似认为2个量在数值上也是相等的,但建议 最好利用上式进行计算并做区分;
基本原则
尽量减少或避免射线从外部对人体的辐射,使之所 受照射不超过国家规定的剂量限值。
外照射防护方法
(1)时间防护 (2)距离防护
(3)屏蔽防护
外照射防护方法(续) (1)时间防护
原理:累积剂量与受照时间成正比 措施:充分准备,减少受照时间
外照射防护方法(续) (2)距离防护 原理:剂量率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措施:远距离操作
单位:C m2 kg-1 Bq-1 s-1
数据参考:常见的γ核素的照射量率常数见P75
表3.2;
2) 照射量率计算(续) 照射量率计算公式
A X 2 r X 照射量率,单位C kg 1 s 1; 照射量率常数,单位C m 2 kg 1 Bq 1 s 1; 注:1、常见 值取10keV 2、不同核素的 值见P75表3.2
K
2 L 2 L
2 1 L 2 A k 1 L dx 1 k tg tg 2 2 x r r 2r Lr 2r
1 k
2) 线源举例——计算过程(续) 若用Γδ用代替Γk ,则有
2 A 1 L X tg Lr 2r
显然当θ很小时θ≈L/(2r),上述 和
X 的表达式就
6.2.1-1 窄束衰减公式 单能窄束在物质的衰减规律:
N N 0e
d
N 0e
d
μ是光子在物质中的线衰减系数。
6.2.1-2 光子的作用特点 (1)低能时,光电效应占优势;然后是康普顿散
射占优势;高能时电子对效应占优势.
对一切物质有同样的趋势; 上述特点 对不同物质每种过程占优势的能量范围不同.
1 数据图表:见P91.图3.18-3.21,以及附表6和附表 7;
2 经验公式。
对于各向同性点源,介质的Bx与材料厚度μd的关系可
表达为:
Bx A1e a1d (1 A1 )e a2 d
A1和a1、a2仅与材料和γ射线的能量有关,数值具体见 P93表3.4;
6.2.2-4 多层介质的积累因子 在实验的基础上,归纳出积累因子。以双层屏蔽 为例有:
注意:照射量率常数或以其它单位的形式给出,
如: R m 2 h1 Ci 1
3) 空气吸收剂量(率)计算
4) 空气比释动能(率)计算
A K Ka 2 r K a 空气比释动能率,单位Gy s ; A 放射源活度,单位Bq; K 比释动能率常数,单位Gy m Bq s ;
6.1.2 加速器X射线源 1 X射线的产生 2 加速器X射线的发射率常数 3 剂量(率)计算方法
6.1.2-1 X射线的产生 原理:利用高速电子束轰击高原子序列的靶,产 生的高能X射线。因电子能量较高,因此产生的X 射线成分以连续谱的韧致辐射为主。 与射线机的区别在于电子的能量较为单一、发射 方向基本一致;
辐射剂量与防护
授课单位:核工程与地球物理学院 授课专业:辐射防护与环境工程
辐射防护分类及基本原则 辐射分类:
外照射:放射源发出的射线在体外对人造成照射; 内照射:放射性物质进入体内,对人体造成照射;
防护方法差别很大:
外照射防护:时间、距离、屏蔽措施 内照射防护:采用各种措施,尽量减少放射性物质 进入体内的机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