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省份产业转移承接比较研究
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问题与对策
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问题与对策提要本文针对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能力较弱的问题,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关对策。
关键词:西部;承接;产业转移中图分类号:F121.3文献标识码:A一、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概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伴随而来的是土地、劳动力等要素成本的持续上涨,能源和资源面临短缺,环境资源承载压力加大;与之相比,我国西部地区发展相对迟缓,拥有丰富的资源,要素价格相对低廉,低成本优势相当明显,是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理想场所。
同时,我国区域内产业转移的理论研究也迅速开展起来,涌现出许多研究成果。
然而,从现实看,并未出现东部地区产业大规模向西部地区转移的现象。
本文从西部产业承接力的角度分析了影响区际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以此促进我国区际产业转移,加快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产业承接力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总体能力,即产业承接力应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和一定技术组织条件下所拥有的,凝聚吸引转移产业、准确选择转移产业、稳固接纳转移产业、融合发展转移产业,进而提升产业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
西部地区有效承接转移产业对提高其技术水平、优化产业结构、增强竞争优势、促进经济发展等具有重要作用,良好的承接环境是进行产业选择、吸收、根植、发展的重要保障。
从西部地区看,虽然承接产业转移的愿望强烈,但产业发展环境与成熟的发达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二、影响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1、环境与基础设施制约。
长期以来,西部地区恶劣的自然环境一直是西部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东部地区“两高一低”(高污染、高耗能和低附加值)产业的移入,在提高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背后则是增加了西部地区生态的承载力。
因而,东部产业在向西部地区转移时,还需考虑因自然环境因素而增加的潜在成本。
西部基础设施条件虽有所改善,但因区位特殊,交通、通讯等成本还比较高,尤其是现代化物流体系发展缓慢,削弱了转入后的市场辐射能力,对发展劳动密集型、特别是一些利润空间小的企业产生较大的约束。
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问题的思考
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问题的思考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许多企业开始考虑产业转移的问题。
其中,西部地区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点地区之一,自然也成为了产业转移的承接地。
然而,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虽然近年来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有了较大的改善,但相对于东部发达地区仍有不小的差距。
如果想要吸引更多的企业进行产业转移,就需要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提升交通、通讯、能源等方面的水平。
其次,西部地区的人才资源还存在一些瓶颈。
虽然西部地区的高校、研究机构等在近年来也有了较大的发展,但相对于东部发达地区仍有一定的差距。
因此,西部地区需要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的力度,提高人才的素质和数量,为企业提供更好的人才支持。
最后,西部地区的政策环境还需要进一步优化。
虽然近年来西部地区的政策优惠力度有所加大,但相对于东部发达地区仍有不小的差距。
因此,西部地区需要加大政策支持的力度,为企业提供更加优惠的政策环境,吸引更多的企业进行产业转移。
综上所述,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需要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的力度,以及优化政策环境,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服务,从而为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 1 -。
关于西北五省区承接产业转移的调研报告
7
表 1 西 北 五 省 区 承接 产 业 转移 基 本 情 况 表
单 位 : 。 元 个 亿
项目
产 业 转 移 产 业 转 移 产 业 转 移 省 级及 以上 开 转 移 企 业 转 移企 业 实 际 投 资额
25 2
4. 50 2
3. 27 5
42 1
22 4
2 .1 44
3 .3 5 2
36 8
13 6
2 .7 2 8
2 .3 3 7
10 3
5 7
77 . 0
83 _ 0
宁夏 青 海
新 疆
9 0 1 4
14 0
2. 1O 9 3. 78 4
5. 20 0
收 稿 日期 : 0 0 2 2 1 -1
作者简介 : 郭新 明(9 31一 , , 16 . )男 博士 , 0 高级经济师 , 现供职于 中国人 民银行西安分 行。
1 0 0年数 据 截 止 至 2 1 2 1 0 0年 6月末 。
2 需 要说 明的是 , 本次调研 的样本 收集不完全 : 陕西省的调研范围包括西安 、 阳、 咸 宝鸡 、 铜川 、 渭南 、 商洛 、 中 、 汉 安康 、 延安 、 榆 林 1 O个地 区: 甘肃省 的调研范 围包括 天水 、 峪关 、 嘉 酒泉 、 武威 、 阳、 庆 临夏 6个 地区 ; 宁夏 自治区的调研 范 围包括石 嘴山 、 吴 忠、 中卫 、 固原 4 个地 区 : 青海省 的调 研范围包括西宁 、 海南州 2个地 区; 新疆 自治区的调研 范围包括阿勒泰 、 伊犁 、 石河子 、 吐
西部重点开发开放区承接产业转移的产业布局政策探析
西部重点开发开放区承接产业转移的产业布局政策探析西部地区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区域,随着“一带一路”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部重点开发开放区的地位日益凸显。
西部国家级大开发区作为开展产业布局和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之一,必须深刻认识其重要性,并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
产业转移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途径,而承接产业转移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西部地区产业发展的迫切需求。
针对这些需求,西部重点开发开放区应当采取以下政策措施:一、制定差异化产业布局政策。
为了避免同质化竞争和资源浪费,开发开放区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采取差异化产业布局政策,优化产业结构和提高特色经济的比重。
比如,在西部地区推广旅游经济,发展高端旅游、文化旅游等特色产业,在承接传统产业转移的同时,保留和发展西部特色产业,进一步增强西部经济的竞争力。
二、建立扶持政策体系。
西部重点开发开放区应积极研究制定扶持政策,制定出台优惠政策、补贴政策等激励措施,以吸引更多的产业转移。
比如,为承接传统产业转移企业提供场地租金、税收减免等政策,增加其投资吸引力,并为新兴行业提供市场准入、产业基金等政策支持,为其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和条件。
三、加强技术创新和人才引进。
技术创新是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人才是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因此,西部重点开发开放区应重视技术创新和人才引进,积极开展产业技术创新、人才招聘等活动,引导企业加强研发投入,引进高端人才,促进产业技术进步。
同时,政府还应该加强高校和产业的紧密合作,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加快产业技术进步和人才培养。
综上所述,西部重点开发开放区应加强产业布局,制定特色产业政策,构建稳定的投资环境,营造优秀的人才和技术环境,促进产业转移和优化西部经济结构。
同时,政府还应加强对开发开放区的引导和规划,实施创新发展和开放合作政策,增强重点区域的综合竞争力和发展能力。
随着政策的落地和实施,西部重点开发开放区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将进一步增强,为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相关问题及对策研究
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相关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文章指出,产业转移是一把双刃剑,产业西移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有积极作用,但也存在着负面影响。
西部地区应该通过改善投资条件、加强产业配套能力建设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等措施,并在产业升级的基础上承接产业转移。
关键词:产业转移,产业升级,优势产业近年来,由于市场、成本以及国家政策变化等多方面原阅,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能源密集型及部分资金密集型产业正在加快向西部地区转移。
产业西移是大趋势,但转移到什么地方却不确定。
在东部地区腾笼换鸟的过程中,如何抓住机遇,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竞争力提升,是摆在西部各省区面前的重要问题。
然而,产业转移是一把双刃剑,既有机遇,也存在很大的风险,必须采取恰当的对策措施积极应对。
一、东部产业向西部地区转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地区利用率先开放和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抓住发达国家和我国港澳台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承接发展了大量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加了工业,不仅有力地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而且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东部地区资本相对饱和,本地市场已难以满足资本增值的需要,加之土地、劳动力和能源等生产要素供给趋紧以及产业升级压力增大、企业商务成本居高不下、资源环境约束矛盾日益突出等问题,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升级成为必然。
东部沿海地区已经越过初级工业化(轻纺工业化)阶段,开始迈入高级工业化(重化工业化)阶段,需要完成从规模扩张向结构提升的转变,加工工业和低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腾笼换鸟”向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日趋明显。
目前东部地区产业向西部转移主要有以下五个特征。
(1)产业转移规模越来越大。
据测算,到2010年,仅广东、上海、浙江和福建四省市需要转出的产业产值将达到1.4万亿元左右。
(2)转移的产业主要以加工制造业为主,尤其是劳动密集型加工工业转移的势头强劲。
(3)对资源能源依赖较强的上游产业转移趋势明显。
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问题研究
研究2023-10-28•引言•西部地区产业转移现状分析•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面临的问目录题•国内外产业转移的经验与启示•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对策建议•结论与展望目录01引言研究背景与意义产业转移是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于西部地区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承接产业转移可以促进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对于实现全国区域协调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发展缺乏活力。
采用文献资料、案例分析和经济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
研究内容包括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问题及原因分析,以及促进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对策建议。
研究方法与内容02西部地区产业转移现状分析产业转移的概念产业转移是指由于资源供给或市场需求条件发生变化,某些产业从某一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现象。
产业转移的发展历程产业转移经历了多个阶段,从最初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后来的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再到当前的绿色低碳和数字化产业转移。
产业转移的概念及发展历程西部地区产业转移的现状产业转移规模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西部地区的大力扶持,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规模逐渐扩大。
产业转移结构西部地区承接的产业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为主,如制造业、农业和采矿业等。
西部地区概况西部地区包括12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拥有丰富的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优势,但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西部地区产业转移的特点资源优势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优势,如矿产、农业、旅游等,有利于承接产业转移。
环境压力大随着产业转移的增多,西部地区环境压力逐渐增大,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
产业结构单一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主要以传统产业为主,缺乏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
政府支持西部地区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税收减免、土地租赁优惠等,吸引企业投资。
03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面临的问题西部地区相较于中东部地区,产业链不健全,环节不配套,产业之间的联动性较弱。
西部承接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以四川为例
西部承接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以四川为例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产业转移已成为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中国西部地区,特别是四川省,作为承接东部及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主要区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然而,如何有效承接产业转移,并在此过程中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四川省乃至整个西部地区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西部承接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系,并以四川省为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我们将首先回顾国内外关于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理论研究,为后续分析提供理论基础。
接着,我们将详细分析四川省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的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优势。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承接产业转移推动四川省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议和实施策略。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对西部承接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认识,也为四川省乃至整个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我们期望通过本研究,能够为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西部地区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
二、产业转移背景及四川省承接现状随着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产业转移已成为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这一背景下,我国西部地区,特别是四川省,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资源优势和政策扶持,正逐渐成为产业转移的热门目的地。
产业转移的背景主要源于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
一方面,东部地区随着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的上升,部分产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急需寻找新的发展空间。
另一方面,西部地区在基础设施、资源条件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且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为承接产业转移创造了良好环境。
四川省作为西部地区的经济大省,其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尤为引人注目。
近年来,四川省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绿色经济和现代服务业,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了有力支撑。
同时,四川省还加强与东部地区的合作,通过建设产业园区、优化营商环境等措施,吸引了一大批优质企业入驻。
【推荐下载】浅谈西部地区加快承接产业转移问题
浅谈西部地区加快承接产业转移问题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是优化生产力布局、形成合理产业分工体系的有效途径,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详细内容请看下文西部地区加快承接产业转移问题。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兼顾承接产业转移的各方面关系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加快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坚持强调了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强调了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坚持强调了社会经济、区域经济、城市与乡村等各个方面统筹兼顾。
达州市承接产业转移要遵循科学发展观这一系列要求,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要本着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坚持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
在科学、客观认识本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各种关系、各种矛盾的基础上,统筹协调、合理安排。
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要正确处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关系,要坚持优势资源由优势企业来开发,战略产业向战略资本靠拢,着力培育优势产业。
通过理性的、科学的产业政策措施,引导企业进行投资,以推进承接产业项目及企业的合理布局和融合发展。
(二)承接产业转移要以市场为导向,减少行政干预 以市场为导向、减少行政干预就是西部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中,要严格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尊重各类企业在产业转移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注重规划和政策引导,规范招商引资行为,促进产销市场要素的充分流动,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按照市场规律科学配置资源,以推动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运行进程和运行质量。
一定要坚持以企业为主体,政府创造环境,做好外力助推,通过市场定位、市场选择、加快承接产业项目的步伐,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三)承接产业转移要注重促进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 tips:感谢大家的阅读,本文由我司收集整编。
论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问题及对策中国西部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兴重镇,这也使其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必不可少。
但在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实质中,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6点:第一,人口较为集中,造成劳动力成本较高。
西部地区尤其西部地区西部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劳动力集中,成本高于其他地区。
第二,资源条件受限。
由于地形复杂、资源缺乏,西部有效地方面受限,相关上市公司在西部设厂面临困难,影响产业转移承接。
第三,现有设施不足。
由于西部落后,公路、桥梁、机场、港口等设施落后,产业转移物流不便,影响产业转移承接。
第四,领导资源分配不均衡。
西部地区东部同比,领导资金分配和金融投资相对落后,可持续发展能力存在短板,产业转移障碍重重。
第五,社会福利发散。
由于领导精弘过大,社会福利不能够及时及足额覆盖产业转移承接者,可能使转移投资者转移目的地的成功率大大降低。
第六,环境影响未考虑到。
西部地区环境污染较为严重,从而使产业转移投资者对环境治理工作和投入的重视程度不够,影响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针对以上问题,可结合当地实际,采取一般性措施如下:首先,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扶持力度。
领导可加大西部地区经济建设、教育科研国家计划资金投入,推动当地建设现代化、富民强国。
其次,强化对外联系及洽谈投资。
领导可派遣人员前往外国及大专院校洽谈投资,引入先进技术来源和企业家。
再次,拓宽产业联系。
领导关系联系上和下游企业,拟定有利于投资者的,鼓励绿色产业,释放优质资源。
最后,充分调整企业国有资产架构。
领导可重点优化有利于产业转移的基础设施,改变企业国有资产架构,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改善产业转移承接环境。
中国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具有重要意义,但也暴露出诸多困难。
领导和企业需要联动,激励与落实相结合,互动合作,从安排、投资条件、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等方面共同努力,最终为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发挥积极作用。
我国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我国西部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也是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地区。
然而,随着产业转移的加速,西部地区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产业结构、人才流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探讨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产业结构单一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主要以传统产业为主,缺乏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撑。
这导致西部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时,难以吸引高端产业和人才,影响了其经济发展水平。
对策: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政府可以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扶持力度,吸引更多的高端人才和技术,提高西部地区的产业竞争力。
二、人才流失严重西部地区的人才流失问题比较严重,这也是制约其产业转移的一个重要因素。
由于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人才在职业发展和生活质量等方面受到限制,导致大量人才流失。
对策: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提高人才待遇。
政府可以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人才来到西部地区工作和生活。
同时,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和支持力度,提高人才的职业发展空间和生活质量,留住更多的人才。
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这也是制约其产业转移的一个重要因素。
由于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导致西部地区的交通、通信等方面的条件不足,难以满足产业转移的需求。
对策: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交通、通信等方面的条件。
政府可以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提高西部地区的交通、通信等方面的条件,为产业转移提供更好的支持。
四、环境污染严重西部地区的环境污染问题比较严重,这也是制约其产业转移的一个重要因素。
由于环境污染问题的存在,导致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受到破坏,难以吸引高端产业和人才。
对策:加大环保力度,提高环境保护水平。
政府可以出台一系列环保政策,加大对环保产业的扶持力度,提高环保产业的发展水平。
同时,加大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提高西部地区的环境保护水平,为产业转移提供更好的支持。
产业转移与西部地区产业承接
产业转移与西部地区产业承接摘要:目前,国际产业转移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在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背景下,西部地区如何克服现存的制度障碍,吸收东部发达地区的先进生产要素,实现对发达地区先进产业的承接,以及实现培育自身发展能力的培育,是当下西部地区获得进步一发展必须考虑的问题。
要解决这些问题,一定要形成扩散效应永远大于回流效应的制度安排,一定要形成树立培育新兴产业的制度安排,一定要形成西部地区高效的人才管理的制度安排。
关键词:国际产业转移;要素;制度障碍;制度安排产业转移是指国家或地区之间的产业转移,也就是产业从转出产业的一些国家或地区转移到转入产业的一些国家或者地区的一种经济现象。
这种转移主要有两种实现方式:贸易和资本流动。
所谓的国际产业转移的发生就是由在国际贸易和资本国际流动的驱动下实现的。
产业转出地的要素成本不断的上升和市场的国际性扩张需求是促使产业转移的内在动因,而产业承接地的要素成本优势以及庞大的市场需求则是产业转入的根本动力。
一、产业转移的制度障碍1.按照主体功能区划分区域的缺陷主体功能区规划是我国第一次颁布实施的中长期国土开发总体规划,立足于构筑我国长远的、可持续的发展蓝图。
它涉及国家影响力和控制力的提升、人口和产业未来的集聚、生态和粮食安全格局的保障。
从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出:“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按照主体功能定位调整完善区域政策和绩效评价,规范空间开发秩序,形成合理的空间开发结构”。
这样的规划对当地来说可以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然而,按照主体功能区规划划分的四类区域给西部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一些困难:(1)西部地区大部分是限制和禁止开发区。
由于主体功能区的规划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西部本来的优势就在于他自身丰富的资源,但是主体功能区的规划就限制了这些地区的发展。
(2)如果进行产业转移,一旦没有严格的准入制度,将带来严重的生态破坏。
由国际产业转移的经验可以看出,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产业大多是处于产业链价值链低端的一些高能耗、高污染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本密集型产业。
“一带一路”背景下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现状研究
“一带一路”背景下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现状研究产业转移是指将产业生产要素从一个地区转移到另一个地区的过程。
由于中国经济的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产业集中度高,而西部地区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为了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和缩小东、西部地区的发展差距,中国政府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旨在通过建设经济走廊,推动我国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逐渐形成。
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大力支持。
通过修建高速公路、铁路、机场、港口等交通基础设施,西部地区的物流和交通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为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西部地区优势产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西部地区资源丰富,具有独特的自然和人文环境,适合发展农业、能源、矿产、旅游等产业。
通过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西部地区的优势产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为西部地区经济的提升提供了重要支撑。
西部地区人才培养和创新能力提升取得了一定成效。
为了吸引和留住人才,西部地区积极引进优秀的人才和技术,培养本地人才,推动创新和技术进步。
一些西部地区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研究机构得到了迅速发展,为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了有力支持。
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还面临着一些挑战。
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完善。
虽然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有了很大改善,但与东部地区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西部地区申请和运用知识产权的能力相对较弱。
知识产权在产业转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西部地区在知识产权的申请、运用和保护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西部地区人才培养和创新能力相对欠缺。
虽然西部地区在人才引进和技术培训方面采取了积极措施,但与东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人才资源仍然相对匮乏,创新能力相对较弱。
虽然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面临不少挑战。
为了实现更好的产业转移和经济发展,西部地区需要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人才培养和创新能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工作。
“一带一路”背景下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现状研究
“一带一路”背景下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现状研究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中国西部地区正逐渐承接越来越多的产业转移。
这一现象对于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转型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将对“一带一路”背景下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进行研究,并探讨其影响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一带一路”倡议下产业转移的背景与意义“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重大倡议,旨在促进沿线国家之间的互联互通与合作发展,实现共同繁荣。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东部地区的劳动力成本逐渐上升,环境资源承载能力逐渐减弱,而西部地区具有丰富的资源和廉价的劳动力,因此成为了产业转移的重要目的地。
在这种情况下,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不仅可以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还可以有效推动全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
二、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1. 产业分布情况目前,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不少东部地区的制造业企业纷纷向西部地区转移。
一些传统制造业如纺织、鞋业、电子等开始向西部地区迁移,高新技术企业也开始在西部地区设立生产基地。
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逐渐得到调整和优化,从单一的资源性产业向技术密集型、知识型产业转变。
2. 投资情况吸引大量资金和技术投入也是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特征。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吸引外资及国内资金向西部地区投资。
在这样的政策扶持下,不少外资企业和国内大型企业纷纷入驻西部地区,开展投资兴业。
这些资金和技术的引入,为推动西部地区产业转移提供了有力支持。
3. 就业和经济发展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为当地的就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积极影响。
产业转移带动了经济结构的升级和就业水平的提高,一方面提升了西部地区的经济总量,另一方面也改善了当地的产业结构,加速了产业转型升级的进程。
1. 推动区域经济发展通过承接产业转移,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得到优化,经济结构得到升级,加快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步伐。
大量的投资和技术的引入,使得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提升,为当地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带一路”背景下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现状研究
“一带一路”背景下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现状研究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西部地区正在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区域。
本文将从产业转移的背景、西部地区的承接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挑战等方面进行研究。
一、产业转移的背景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东部地区的产业发展已经相对饱和,劳动力和土地资源成本逐渐上升,政府推动产业转移是为了促进经济发展的需要。
国际市场的竞争也是推动产业转移的原因之一。
随着国际制造业的分工趋势,许多制造业企业将其生产基地转移到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国家和地区。
二、西部地区的承接现状西部地区在各方面具备一定的优势,特别是劳动力、土地资源和市场潜力方面。
政府为了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吸引了一大批制造业企业转移到西部地区。
在西部地区,以重庆、成都为代表的城市承接了大量的产业转移项目。
这些城市具有较好的交通便利度和完善的基础设施,也吸引了一大批的劳动力。
西部地区还有较低的土地成本,吸引了许多制造业企业的关注。
三、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尽管西部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具备一定的优势,但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基础设施建设还需要进一步改善。
虽然一些城市的基础设施相对较好,但整体上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政府需要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西部地区的交通便利度和吸引力。
劳动力素质还有待提高。
虽然西部地区有较多的劳动力资源,但其整体素质相对较低,对一些高技术产业的要求还不够达标。
政府应该加强对教育培训的支持,提高劳动力的技能水平。
政府还需要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降低企业的成本。
虽然西部地区的土地成本较低,但在其他方面的成本仍然较高。
政府可以通过减税减费和简化审批程序等方式吸引更多的制造业企业转移到西部地区。
政府需要加强对产业转移的引导和规划,避免盲目扩张。
只有合理引导产业转移,才能实现西部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论“一带一路”背景下,西部地区正在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区域。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吸引了许多制造业企业转移到西部地区。
产业转移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研究
由于过去过度追求经济的快速发展 ,忽视了环境问题 ,因此 ,东部 的很多产业发展都呈现出高污染 、高能耗等问题 ,现在 ,产业西 移 ,同 样会给西部地区带来巨大的环境压力 ,如果不能处理好产业转移 、经济 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问题 ,那无疑又会重蹈覆辙 ,走上用牺牲环 境来 换取暂时 的经济发展之路 。
4 . 重视 人 才 的 积 累和 储 备
东部地 区转移产业 ,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为了从产业移 出中获得 更多 的利益 ,二是为 了使 自 身 的产结构始终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平 ,也就 是通 常所说 的产业结构高级化 。所 以,东部地区可能将已经过 时或发展 潜力不大 的产业转移 出去 ,而将一些新兴的有较大成长空 间的产 业保 留 下来继续发展 。如果西部地 区不加选择 的承接这些产业 ,将会使 自身的 经济发展难度增大 ,发展成本增加 ,并且在发展过程 中逐渐丧失 原有的 些优势 , 这很可 能导致利益外流 、风险 内移 ,反而起到制 约西 部地 区 经济 发展 的结果 。
杜 思 明
摘 要 :随着 中国经济的 日益发展 ,东西部 区域间的经济差距 日益增 大,东西部地 区的产业梯度 已经形成。本文 以西部地 区为例 ,并 结合 东西部地 区经济发展现状 ,对产业梯 度转移对促进 西部地 区经济发展 的影响 ,西部地 区在承接 产业梯度转移过程 中存在的 问题进行 了 分析 ,最后提 出了一 系列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产业转移 ;区域经济 ;东部 ;西部 产业转移的概念界定 从 “ 产业转移” 这个 概念 的兴起 到现在 已经有很长一段 时间了,其 发展也一直受到大家 的关注 ,但是到现在为止学术界还是没有形 成一个 大家都认可 的概念 。国内外 的学者们还是主要从广义和狭义上来给 “ 产 业转移 ”下定义 。从广义上讲 ,产业转移主要是指产业的单 纯的产品市 场扩 张或产 品迁移 ;从狭义上讲 ,产业转移主要是指产业设施 的空间地 域扩 张或者发 生迁移 。 二、产 业转移对 我国西部地 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1 . 要 素积 累 要 素是产业可 以获得 的、能使其有效生产 出对消费者有用产品 ( 服 务) 的有形或无形 的统一体 。它既包括知识 、生产技术和劳动者技能等 无形 要素 ,也包括 劳动力 、 自然资源和资本等有形要素 。随着产业转移 的进 行 ,必然会带 来大量 的人才 、资本 以及先进 的技术 等要 素 ,而这些 正是产业承接地所 急需的 ,同时 ,伴 随时间的推移 ,要 素在 产业承接地 会产生越来 越强大的累积效 应 ,这会为 当地经济 的发展注入新 移 到的过程 中,西部地区的各级政府要把 好关 ,做好宏观调控工作 ,坚决避免继续走 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同时发 展水平不高 、层次较低 的老路 ;通过对 以往案例的分析 ,我们发现 如果 用牺牲未来利益来换取当前的短期发展 ,这种做法将会影响后代人 的发 展 。所 以。在西部地区的发展 过程 中,要 眼光长远 ,做好 短期 、中期 、 长期规划 ,合理布局。在西部地 区的产业转移 中,要根据西部 的实 际情 况 ,做好产业结构布局 ;同时也要做好相关 的保护工作 ,保持好原 有的 生态环境 。对于个别产 业要严 格准 入,切切 实实 坚持走 可持续 发展 道 路。
“一带一路”背景下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现状研究
“一带一路”背景下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现状研究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推进,产业转移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一种普遍现象。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也不例外地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的挑战。
在这一背景下,“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实施,为中国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对“一带一路”背景下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现状进行研究,旨在探讨西部地区如何更好地应对产业转移,实现经济转型升级。
一、产业转移的背景和意义产业转移,指的是在全球范围内,生产和加工等经济活动从一个地理位置转移到另一个地理位置的过程。
产业转移常常伴随着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不断演进,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产物。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承接产业转移可以带来大量的外商直接投资和技术转移,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的增加,同时也可以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而对于发达国家来说,产业转移则可以帮助其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附加值,降低生产成本,保持竞争力。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提出的一个重要战略,旨在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推动沿线国家之间的共同发展。
西部地区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区域之一。
在“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下,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西部地区作为中国的革命老区和民族地区,其产业基础薄弱,人口稀少,生态环境脆弱。
如何在承接产业转移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成为了摆在西部地区面前的一个严峻挑战。
二、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和问题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西部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制约因素和问题。
1. 产业结构单一,缺乏核心竞争力。
由于西部地区的区位劣势和交通不便等因素的制约,导致该地区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缺乏核心竞争力。
大多数地方的产业主要以传统制造业和资源型产业为主,缺乏高附加值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支撑。
西部省份产业转移承接比较研究
西部省份产业转移承接比较研究本文从东西部利用外资额对比,得出西部引进外资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然后对西部各省利用内外资进行对比,分析产业转移现状,最后提出对策建议:一是加强规划,选准承接产业;二是抓龙头企业,促配套;三是强化政府服务职能,做好产业承接服务;四是扩大宣传力度。
标签:产业转移;承接;对策建议产业转移是指产业由一个区域转移到另一个区域的经济调节过程和经济互动现象。
根据“产业梯度因素说”认为不同区域由于经济基础和产业基础的差异,呈现出不同的梯度,高梯度区域往往由于其自身产业升级的影响,必须将其相对落后的产业向低梯度区域转移。
目前产业转移,尤其是主动产业转移对扩大承接地产业规模,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地区借助其区位优势,长期是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地。
现阶段,东部大部分省份由于产业过度集聚,出现了土地、能源、原材料紧张和价格快速上涨,劳动力成本剧增,产业承接优势,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承接优势已不复存在。
大量劳动密集型、资源型产业已经呈现出从国外和东部向西部迅速转移的态势。
从总体上看,西部引进外资额明显少于东部,2010年西部引进外资额为209.10亿美元,约占东部外资引进额的1084.06亿美元的1/5。
但是从2005-2010年利用外资情况来看,西部表现出快速的增长态势,2006-2010年引进外资额的年均增长率为37.2%,远高于东部“十一五”期间的平均增长率12.3%。
一、西部省份产业转移承接现状比较分析1、总体分析西部现已成为国际和东部产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地,但是由于各个省份产业基础和产业政策的差异,致使呈现出不同的承接态势。
②贵州、宁夏、西藏的内资额没有找到相关的统计数据。
由上表可以看出西部省份在产业承接中基本可以划分为三个梯队:其中,四川和重庆为第一梯队,2010年外商投资额一路攀升,分别高达西部地区外商总投资的29.3%和30.4%。
“一带一路”背景下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现状研究
“一带一路”背景下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现状研究“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政府提出的推动对外开放,促进国际贸易合作,加强与周边国家经济联系的政策,是一项全球性、基于市场原则的合作倡议。
其中,西部地区作为“一带一路”国家战略重要组成部分,扮演了连接海洋和内陆、连接欧亚和非洲的重要角色。
因此,西部地区也成为了吸引国内外企业进行产业转移的重要地区。
产业转移是指将一些行业在一个国家的产出转移到另外一个国家的生产制造地的过程。
这其中的原因往往是因为在其他地区,生产成本低于本国,因此转移是为了更加有效地利用人力资源和资金。
这种转移可以带来双重好处,即海外的生产厂家获得了廉价的劳动力和原材料,而消费者也可以获得更加便宜的商品和服务。
西部地区作为中国的重要内陆地区,具有多样化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
其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研究,对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吸引外来投资以及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存在两方面的问题。
一方面,西部地区的优势资源还没有充分地挖掘和利用,因此难以吸引更多的外来投资。
另一方面,西部地区的城市基础设施和人才资源也存在缺陷,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提升。
其次,解决这两个方面的问题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合作来实现。
政府可以通过加大政策支持,推出更加具有吸引力的投资条件来吸引更多的外来投资。
同时,政府也需要加强对城市基础设施和人才资源的建设和提升工作,使西部地区更具有吸引力。
企业也可以通过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加强自身的技术和管理水平,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从而更好地实现西部地区的产业转移。
最后,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不仅仅是一个问题,更是一个机遇。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将成为一个更加重要的话题,这将推动西部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程度的提高。
因此,西部地区需要在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充分利用其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一带一路”背景下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现状研究
“一带一路”背景下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现状研究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西部地区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热门区域之一。
本文旨在探究“一带一路”背景下,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并对其问题进行分析。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许多企业开始将目光投向西部地区。
据统计,截至2019年底,西部地区已经吸引了大量的外资进入,同时也有一批外资企业在这里落地生根。
其中,以重庆为代表的城市更是成为外资企业的聚集地。
根据重庆市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发展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统计,到2020年初,重庆市共有2400多家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企业,注册资本达1252亿元人民币,其中外资企业占到了70%。
这份数据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西部地区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热门地区的趋势。
二、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存在的问题尽管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趋势已经日益明显,但是也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这些外来企业的入驻没有带来明显的提高当地居民的就业质量和收入水平,大量外来员工的招聘更像是覆盖了当地的无底洞。
其次,由于当地的营商环境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不足,企业的生存状况并不如意。
比如,西部地区在交通运输与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仍有待提高,增量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最后,一些外来企业的引进存在着重产轻人、劳动安全关怀不足等问题,导致一些工地发生事故,而地方政府对这些事件的响应也不够及时和有效。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针对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需要有以下措施:(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2)对外来企业进行更加严格的资质审核,防止违规行为的发生。
(3)加强对人力资源方面的管理,完善员工福利保障制度和劳动保障制度,切实维护员工和企业利益。
(4)积极推进本地企业的技术升级,赋予其更多的自主创新能力。
(5)对于其他相关问题,政府和企业应该建立定期对话的机制,以便及时解决和协调相关问题。
结论总之,“一带一路”背景下,西部地区是承接产业转移的热门地区之一。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在实现现代化的道路上仍面临一系列困难和挑战。
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问题的思考
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问题的思考
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问题的思考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东部地区的工业化已经相对成熟,产业结构也更加多元化。
因此,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很多企业开始考虑将自己的生产基地从东部地区转移到西部地区。
这不仅可以降低企业成本,还可以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然而,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问题也面临着很多挑战。
首先,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相对滞后,交通不便、电力供应不稳定等问题仍然较为突出。
其次,西部地区的人才储备相对不足,高端人才和技术人才比较稀缺。
此外,西部地区的市场规模相对较小,市场需求不足也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针对这些挑战,政府应该采取有效措施,促进西部地区产业转移的顺利进行。
首先,政府应该加大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交通、电力等方面的保障和能力。
除此之外,可以鼓励企业自建基础设施,政府可以给予土地、税收等支持。
其次,政府应该加强人才培养,建设高校和科研机构,引进高端人才,提高整个西部地区的创新能力。
此外,政府应该进一步拓宽市场,增加基础设施投资、政府采购等方面的需求。
这样才能够推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部省份产业转移承接比较研究西部经济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XJY003)西部省份产业转移承接比较研究惠调艳1,2 鲁飞兰1(1.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陕西西安 710071; 2.西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陕西西安 710072)【摘 要】 本文从东西部利用外资额对比,得出西部引进外资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然后对西部各省利用内外资进行对比,分析产业转移现状,最后提出对策建议:一是加强规划,选准承接产业;二是抓龙头企业,促配套;三是强化政府服务职能,做好产业承接服务;四是扩大宣传力度。
【关键词】 产业转移;承接;对策建议产业转移是指产业由一个区域转移到另一个区域的经济调节过程和经济互动现象。
根据“产业梯度因素说”认为不同区域由于经济基础和产业基础的差异,呈现出不同的梯度,高梯度区域往往由于其自身产业升级的影响,必须将其相对落后的产业向低梯度区域转移。
目前产业转移,尤其是主动产业转移对扩大承接地产业规模,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地区借助其区位优势,长期是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地。
现阶段,东部大部分省份由于产业过度集聚,出现了土地、能源、原材料紧张和价格快速上涨,劳动力成本剧增,产业承接优势,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承接优势已不复存在。
大量劳动密集型、资源型产业已经呈现出从国外和东部向西部迅速转移的态势。
从总体上看,西部引进外资额明显少于东部,2010年西部引进外资额为209.10亿美元,约占东部外资引进额的1084.06亿美元的1/5。
但是从2005-2010年利用外资情况来看,西部表现出快速的增长态势,2006-2010年引进外资额的年均增长率为37.2%,远高于东部 “十一五”期间的平均增长率12.3%。
一、西部省份产业转移承接现状比较分析1、总体分析西部现已成为国际和东部产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地,但是由于各个省份产业基础和产业政策的差异,致使呈现出不同的承接态势。
西部省份2009-2010年内外资的投资情况如下表所示。
西部省份2009-2010年产业承接表注:①内蒙古2010年内资额是1-8月数据。
②贵州、宁夏、西藏的内资额没有找到相关的统计数据。
由上表可以看出西部省份在产业承接中基本可以划分为三个梯队:其中,四川和重庆为第一梯队,2010年外商投资额一路攀升,分别高达西部地区外商总投资的29.3%和30.4%。
同时,内资利用上也优势明显;内蒙古、陕西、广西、云南、新疆为第二梯队,其中内蒙古外资投资额占比较大,陕西外商投资额紧随其后,但增速较快;其他为第三梯队,产业承接量比较有限。
2、典型区域比较分析为了进一步明晰西部各省份产业承接的分布情况。
下文将对第一和第二梯队的代表省份产业承接进行进一步的比较研究。
(1)四川。
四川得益于其区位、产业、市场等优势,内外资投资活跃。
对于外商投资,服务业成为主要投资领域,到位外资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达70%左右。
而内资投资额是外资投资额的约13倍。
内资投资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先进制造、资源精深加工等优势产业以及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战略产业;主要投资来源省份为北京、重庆、广东、浙江、福建五省市。
四川的成功产业承接,一是得益于其优势产业的产业承接;二是其区位优势,例如重庆等地就近转移;三是其对招商引资的高度关注和软环境的营造。
(2)重庆。
重庆作为后起之秀,2010年引进外资额赶超四川,位居西部第一,内资投资额也仅次于四川,为外资投资额的6倍。
其中,制造业的大跃进主要是其抓住笔记本电脑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按照“品牌+代工+配套”的战略部署,解决企业实际问题,加快产业引进。
一方面利用两江新区副省级新区的优惠政策、两个保税区的优惠政策和政府优质服务的软环境,促进产业承接;另一方面,通过产业集聚和物流大通道的打通,切实降低企业的成本。
(3)陕西。
陕西内外资近年投资增幅较大,2010年外资投资额为18.2亿美元,增加20.5%;内资额为2414.9亿元,增加49.7%。
目前投资省份主要集中在广东、浙江、福建、上海等东部沿海地区;投资排在行业前三位的是制造业、房地产和采矿业,分别占全年引进内资额的30.6%、21.8%和11.5%。
陕西得益于其科教研发优势,吸引了大量研发机构、研发中心和高端制造业的落户。
(4)内蒙古。
内蒙古依靠矿产资源优势,外商投资额较大,位居西部第三,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和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内资在2010年的引资额相对西部其他省份略有滞后。
其成功经验在于:一是以园区为载体,立足各园区特性进行针对性招商,并通过评比设立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带动产业承接;二是设立承接产业转移专项资金,推动承接产业;三是加强与北京、河北、辽宁等周边省区交流合作,加快项目投资对接。
二、对策建议总之,西部各省份由于其产业基础、产业优势、产业环境的不同,四川主要表现为基于优势产业和新型产业的承接模式;重庆主要表现为基于产业转移的承接模式;内蒙古、广西、云南与新疆主要表现为基于资源优势的承接模式;陕西为基于科技研发优势的承接模式。
不同的承接模式,异曲同工,均取得了一定成效。
纵览各个区域的成功经验,西部省份做好产业承接,必须做好软环境营造,一是加强规划,选准承接产业。
西部各省份要加强产业承接的研究和规划,立足自身的地理环境优势和产业优势,结合国内外产业转移趋势,选准承接产业;二是抓龙头企业,促配套。
西部地区应抓住一些关联度高、辐射力大、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的建设和引进,争取通过承接龙头企业来加速配套企业的集聚;三是强化政府服务职能,做好产业承接服务。
四川、重庆经验告诉我们,转变政府职能,做好政府服务,对于龙头企业的基于主管领导的一条龙服务,是区域招商引资成功的关键;四是扩大宣传力度。
通过召开推介会,组织或参加国际性产业论坛等扩大宣传,有效提高区域影响力。
【参考文献】[1] 舒玺. 西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教创新,2010(8)15-16.[2] 王全春. 产业转移与中部地区产业结构研究[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5-10.41.30 26.8 4063.7 61.2 29.3 5336.35 40.16 26.1 1468.02 63.44 30.4 2638.29 29.84 19.4 2366.6 33.85 16.2 1613.6915.11 9.8 1613.36 18.2 8.8 2414.910.35 6.7 2330 9.12 4.4 3491 9.10 5.9 1019.3 13.29 6.4 1387.3 2.16 1.4 971.23 2.37 1.1 1247.612.15 1.4 158.28 2.19 1.0 201.531.34 0.9 463.29 1.35 0.6 793.821.34 0.9 2.95 1.4 0.70 0.5 0.81 0.4 0.580.40.24 0.1四川重庆内蒙古陕西广西云南新疆青海甘肃贵州宁夏西藏省份 2009年2010年外资(亿美元)外资(比例)内资(亿元)外资(亿美元)外资(比例)内资(亿元)(下转第 45 页)海北沙化治理的对策与思路西部环境海北藏族自治州位于青海省东北部,青海湖北岸,介于北纬36。
44'—39°5',东经98°5'—102°41'之间,东与西宁市接壤;西与海西州毗连;南与海南州隔湖相望。
全州东西长413.45公里,南北宽261.41公里。
土地总面积为34068.44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4.71%。
气候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寒冷期长,温凉期短,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雨热同季,多夜雨和大风。
年平均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递减,海拔高度2800—3200米之间在1.6—0.2°C,海拔高度3200米以上在-1.3—-5.7°C之间,年平均降雨量270—500毫升之间,年日照时数在2440—3140小时之间,太阳总辐射量在131—177.1千卡/平方厘米.年之间。
年蒸发量1100—1550毫米之间。
历年大风日数为25—60天,沙暴日数为4—14天。
自然灾害频繁。
环湖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已对海北州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极大危害,严重影响到可持续发展。
为此,必须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开展防沙治沙工作。
一、青海湖北岸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的范围及目标以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项目的实施为重点,加大生态建设力度。
提高治理质量,促进治理效果。
一是治理湖滨沙化地区。
以治理和控制湖滨风沙为重点,加强沙地治理,控制风沙及水土流失扩大趋势,采取水、林、草综合治理措施,控制沙丘流动,防止草地继续沙化。
二是继续加大对现有林草植被的保护力度,通过天然林保护工程、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减畜休牧等措施,加大对现有林草植被的保护,促进天然植被的恢复和休养生息,增强林草植被的蓄水保土功能。
三是加大对入湖河流流域治理力度。
着重对布哈河、乌哈阿兰河、沙柳河、哈尔盖河等流域进行综合治理,有计划地实施禁牧还草、天然林资源保护、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等林业重点工程,在河流两岸采取封山育林(草)和栽植红柳、沙棘为主的灌木林以及河道整治、恢复草场植被等措施,改善流域生态状况,固定河道,减少水量损失,增加入湖流量。
二、海北防沙治沙工作的现状及存在问题1、沙化危害依然突出,局部扩展依然存在过去由于对环湖地区的乱垦滥开、超载放牧,致使草场退化,土地沙化,河流干涸,湖面水位下降等生态环境恶化的现象日益严重。
尽管近几年生态治理步伐不断加大,但是环湖地区生态治理投资和难度大,见效慢,加之农牧民群众生态治理意识不高,沙化现象仍然在与农牧民争夺生存发展的空间,严重制约着沙区经济发展和农牧民增收致富,影响着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
另外,还有近62万亩土地具有明显沙化趋势,如果治理不当,极易成为新的沙化土地。
2、沙区气候条件差,社会治沙造林没有积极性由于海北海拔高,气候严寒,治沙造林只有生态效益,没有经济效益,导致了群众和社会对治沙造林没有积极性。
经过30年的治理,易治理地区已经实施相应的治理工程,下一步需要治理的是流动沙丘,治理条件更差,都是难啃的硬骨头,需要配套物理或化学固沙措施后才能治沙造林,造林成本和难度都很大,造林成本在每亩1000元以上。
但目前国家对造林的投资很低,三北地区的治沙投资只有成本的十分之一,远远不能满足造林需要,地方无财力大量投资,导致治沙造林建设质量低,进展缓慢,与社会经济发展对良好生态环境的需求不相适应。
同时缺补植经费,受自然条件的限制,造林难度大,一次造林一般都达不到质量要求,需要1—2次,甚至3次以上的补植补种才能成功,但由于缺少补植补播费用,使造林成效难以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