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避税案例精析2
滥用税收协定规避企业所得税案例分析
滥用税收协定规避企业所得税案例分析税收协定是各国之间达成的一种协议,旨在解决双重征税和避免税收逃避的问题。
然而,一些企业为了逃避高税收,滥用税收协定,利用其中的漏洞规避企业所得税。
本文将以一些具体案例为例,深入分析滥用税收协定规避企业所得税的行为。
案例一:跨国公司利用税收协定合理切割业务在某国A,公司X是一个跨国公司,拥有子公司Y。
公司Y位于某国B,而某国A的企业所得税率较高。
为了减低公司X的整体税负,他们利用税收协定中关于分公司和母公司的规定,将公司Y设置为分公司,将公司X设置为母公司。
由于分公司并不需要支付企业所得税,公司X通过这种方式成功降低了所得税的负担。
这一案例中,公司X滥用了税收协定中关于分公司和母公司的规定,将真正的主体公司设置为分公司,从而获得了税收上的优势。
这种行为既违背了税收协定的初衷,也剥夺了国家应有的税收收入。
案例二:跨国公司利用假外商投资企业避税在某国C,外商投资企业享受了较低的企业所得税率。
公司Z想要避免在某国C支付高额的企业所得税,于是他们将公司A设立为一个外商投资企业,投资到某国C。
然而,公司A实际上是由公司Z管理和控制的,公司Z通过设立假外商投资企业,成功地规避了高税率。
这一案例中,公司Z利用了税收协定中外商投资企业享受低税率的规定,将其设立为假外商投资企业,既控制了企业的经营和利润分配,又避免了高税率的支付。
这种滥用税收协定的行为,造成了国家财政收入的损失。
案例三:将利润转移至低税率地区公司B是一家在某国D有高税率的企业。
为了减少企业所得税负担,公司B通过将利润转移至低税率地区的手段来规避高税收。
他们将知识产权、技术服务等转移到一个低税率地区的子公司,将利润主要在低税率地区产生,以此来减少在某国D的企业所得税。
这一案例中,公司B滥用了税收协定中关于利润分配的规定,将利润转移到低税率地区,从而有效降低了企业所得税。
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国家财政收入,也扭曲了企业真实的经营情况。
国际避税案例分析
国际避税案例分析国际避税案例分析[案例1]某跨国公司总部设在A国,并在B国、C国、D国分设甲、乙、丙三家子公司。
甲公司为在C国的乙公司提供布料,假设有1000匹布料,按甲公司所在国的正常市场价,成本为每匹2600元,这批布料应以每匹3000元出售给乙公司;再由乙公司加工成服装后转售给D 国的丙公司,乙公司利润率20% ;各国税率水平分别为:B 国50% ,C 国60% ,D 国30%。
该跨国公司为逃避一定税收,采取了由甲公司以每匹布2800无的价格卖给D 国的丙公司,再由丙公司以每匹3400无的价格转售给C 国的乙公司,再由C国乙公司按总价格3600000元在该国市场出售。
我们来分析这样做对各国税负的影响:(一) 在正常交易情况下的税负:甲公司应纳所得税=(3000-2600)×1000×50%=200000 (元)乙公司应纳所得税=3000×20%×1000×60%=360000(元)则对此项交易,该跨国公司应纳所得税额合计=200000十360000= 560000(元)(二) 在非正常交易情况下的税负:甲公司应纳所得税=(2800-2600)×1000×50%=100000(元)乙公司应纳所得税=(3600000-3400000)×60%=120000(元)丙公司应纳所得税=(3400-2800)×1000×30%=180000(元)则该跨国公司应纳所得税合计=100000+120000+180000=400000(元)比正常交易节约税收支付: 560000-400000=60000(元)这种避税行为的发生,主要是由于B、C、D 三国税负差异的存在,给纳税人利用转让定价转移税负提供了前提。
[案例2]A国的跨国甲公司在B国和C国有乙、丙两家子公。
乙公司当年盈利3000万元,按5%的固定股利率,年终应向甲公司支付股息:3000×15%=150万元;公司当年盈利2000万元,按4%的固定股利率,年终应向甲公司支付股息征收20%的所得税。
国际避税案例精析
分析: 本案涉及到居民纳税人与非居民纳税人两个概念。
我国缴纳个人所得税得纳税义务人,按照国际惯例被分为居民纳税人 与非居民纳税人两种,承担不同得纳税义务。
荷兰政府税收协定中规定,外国公司在本国设置得搜集 信息得办事机构不应视为常设机构,所以该国政府不对其行 使地域管辖权。
本案例中利尔德公司在荷兰设置得办事机构执行得职 能已远远超出了简单得搜集信息得范围,明显地从事经营活 动,并为利尔德公司获得了经营收入。可见,利尔德公司用 “假办事机构”得办法逃避了荷兰政府对其得地域管辖权, 逃避了应向荷兰政府缴纳得税款。
根据上述证据,法庭认为克罗出具得证据不能证明其不存在 避税目得,从而判定征税。
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
继续保持安静
案例4、巧用常设机构进行筹划
1997年,西班牙利尔德纺织服装有限公司在荷兰鹿特丹建 立了一个机构,其目得就是为该公司搜集北欧国家纺织服务信 息。根据西班牙政府与荷兰签定得双边税收协定,这种专门着 手搜集信息、情报得办事机构不属于常设机构,因而不承担纳 税义务。然而,该机构仅1997年一年根据荷兰纺织服装市场 提供得信息,为利尔德公司成交了两笔生意,成交总额为 2 120万元。之后适销产品很快运入荷兰鹿特丹市,并且成为 该市当年得主导产品。
在本案中,乔治等三人均习惯性居住在美国,而且其户籍与主要经济利 益地也为美国,中国只不过就是临时工作地,因而均不能被认定为在中国境 内有住所。
这里得“居住满一年”,就是指在中国境内居住满
国际避税的案例及分析
国际避税的案例及分析
在过去的3年期间,XX的英国财务报告一直显示亏损,没有支付所得税。
但市场分析师宣称XX在英国的业务是“可盈利的"。
据统计,XX自1998年在英国开业以来,一共开设了735家分店。
通过使用合法的避税策略,实现30亿英镑销售收入,却仅支付了860万英镑所得税。
分析:XX总部规定在英国以及所有海外经营的XX,每年需要向XX集团公司的“XX”品牌支付年销售额6%的知识产权费。
这笔支出一方面减少了XX英国公司的应纳税所得额,另方面又把知识产权费用转移到税率很低的国家,纳入该国XX公司的应纳税所得额,从而支付相对较低的税费。
英国XX所用的咖啡豆均来自在瑞士的XX咖啡贸易有限公司。
在咖啡豆运抵英国前,需经过XX在荷兰阿姆斯特丹设立的烘培公司进行烘培加工。
在此过程中,英国XX会支付超额的费用给瑞士和荷兰两家公司,这样就降低了XX在英国的应纳税所得额,同时把资金转移到税率极低的瑞士和荷兰两国。
英国XX利用公司间借贷,把利润转移到低税率国家避税。
英国XX去年在财务上实现其所有的经费几乎都来自借款,并且支付了XX集团旗下公司200万英镑的利息。
国际避税案例浅析剖析
国际避税案例浅析剖析在国际贸易与投资的背景下,避税成为了许多企业和个人常常采取的一种合法手段。
本文将对几个经典的国际避税案例进行浅析剖析。
首先,就是苹果公司的避税策略。
根据调查,苹果公司通过在爱尔兰设立子公司,将其全球的非美国销售额转移到该子公司,然后以极低的税率将其利润再次转移到税收更为有利的地方,如百慕大等地。
这样一来,苹果公司可以有效地避免在美国支付高额的企业所得税。
虽然这种做法在法律上是合法的,但其税务规避行为引发了广泛的争议和批评。
这个案例引发了对国际避税问题在全球范围内的讨论和关注。
其次,还有通用电气(GE)的避税策略。
通用电气拥有许多以遥远的岛屿和避税天堂为基地的子公司。
通过将利润转移到这些地方,通用电气可以减少其在美国和其他国家的税费负担。
此外,通用电气还采取了一系列复杂的财务工程方法,如高息债券发行和利息支出的扣除,来进一步降低其税收负担。
虽然通用电气的做法也符合法律,但其复杂性和规模引发了对公司税务筹划的认识和监管的呼吁。
第三个案例是谷歌的避税行为。
谷歌采取了一种称为“双爪蜘蛛”的结构,即通过在荷兰和爱尔兰设立子公司,将利润再次转移到百慕大等避税天堂。
这种结构允许谷歌有效地降低其全球范围内的税费负担。
虽然谷歌的做法在法律上是合法的,但其规模和国际性引发了对大型科技公司税务筹划的争议和呼声。
最近,欧盟委员会还对谷歌进行了具体调查,认为其避税行为违反了欧盟的竞争法规。
这些案例都揭示了国际避税的常见模式和策略。
通过在离岸地建立子公司、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和利用复杂的财务工程,企业可以有效地降低其全球范围内的税费负担。
尽管这些行为在法律上是合法的,但其规模和复杂性引发了公众和政府对国际税收规则的质疑和呼吁。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国际社会亟需加强合作,共同制定更为公平和透明的税收规则。
各国需要加强税收信息交换,共同打击跨国税收逃避行为。
此外,国际组织和政府还应加强监管和合规审核,确保企业和个人按照规定缴纳税款。
国际避税案例精析2
思考:
什么是避税? 避税的成因? 避税的手段? 跨国公司为什么是跨国避税的主要实施者? 各国为什么要反避税?
4
5
6
美国调查苹果避税的七个惊人发现
1、几乎所有的海外业务都由一家没有一个员工的爱尔 兰企业经办。
2、苹果在爱尔兰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不超过2%。 3、2009-2011年,30%的苹果全球净利润来自AOI
际条约的有关规定; (3)银行或与银行活动类似的金融活动在经济
中占有重要地位; (4)有充分的现代通讯设施; (5)对外币存款没有管制; (6)大力宣传自己是离岸金融中心。
2、日本国国际避税地的界定 公司的全部所得或特定类型的所得所适用的实
际税率低于日本国内公司所得税实际税率50%
29
的国家和地区。根据这一定义,日本的税务当局 列举出33个属于避税地的国家和地区。
8
避税与偷税
相近概念,主要区别:
1、偷税是指纳税人在纳税义务已经发生的情 况下通过种种手段不缴纳税款,而避税则是指纳税 人规避或减少纳税义务;
2、偷税直接违反税法,是一种非法行为;
而避税是钻税法的空子,并不直接违反税法;
3、偷税往往要借助犯罪手段,比如作假帐、 伪造凭证等,避税披着不违法的外衣,手段更多样 化、涉及范围更广泛;
首先,它扭曲了商业竞争:如果从事跨国业务 的企业因为运用BEPS策略而获利,那么相对 于仅从事国内业务的企业,他们就具有了不正 当竞争优势。
其次,它将导致资源分配的浪费,投资决策会 向那些税前回报率很低,但是税后收益很高的 活动倾斜。
最后,关乎于公平性:当纳税人(包括普通个 人)看到跨国公司可以合法避税,这会破坏所 有纳税人自愿遵从税务合规的意愿。
中国著名的境外避税案例
中国著名的境外避税案例1. 奥地利 Dr. Karl Heinz 费里尼案件这是被世人所熟知的一桩著名的避税案件。
案发的背景是1993年,一名名叫Dr.Karl Heinz 费里尼(Karl Heinz Ferner)的奥地利律师把一笔1400万英镑资金转移到其在瑞士的账户中,以避免被当局查获。
案件发生后,Karl Heinz Ferner被逮捕,最终被判处10年的刑期,被罚款等处罚。
2. 加拿大无线电台联合制作公司案件这桩案件始于2007年,当时,加拿大无线电台联合制作公司(Canadian Wireless Radio Production Inc,CWCR)的董事长和总裁Steven Hrycow将部份资金转移到摩纳哥境外银行账户中,以逃税,违反当时的税法。
案发后,Steven Hrycov被起诉,最终被判处相应罚款,而他所有的财产都被财政部没收。
3. 瑞士UBS案件2009年,美国税务部采取法律手段,要求瑞士的瑞士联合银行(UBS)把上千名美国信贷客户的账户数据提供给美国政府,查找他们是否涉嫌逃税活动。
虽然在瑞士境内视同避税不算违法,但是瑞士联合银行最终还是把所有客户的账户信息提供给美国政府,并且为此勉强缴纳了高达7.2亿美元的罚款。
4. 加勒比海基金会案件这桩案件发生在2014年,主要涉及加勒比海基金会(The Caribbean Foundation,TCF)。
加勒比海基金会是一个提供“中间人服务”的企业,他们的客户都同意,他们的资金不具备可追认的本人身份,而是标记为TCF的客户账户。
据检察官称,这些账户共有100多万美元,而参与者们转移的钱款可能来自于偷税行为。
被控的加勒比海基金会的实际经营者和投资者都缴纳了大量罚款,并受到判决。
5. 俄罗斯安德烈·谢尔盖耶夫案这是一桩著名的境外避税案件,即俄罗斯安德烈·谢尔盖耶夫案(Andrey Sergeyevovych Sheregayev case)。
国际避税案例精析2
1、税收管辖权的差异
有关国家税收管辖权的差异以及判定 居民身份的标准和判定所得来源地的标准存 在差异,可以为跨国纳税人提供税收管辖权 的真空,从而使跨国纳税人有可能躲避开任 何国家的纳税义务。
例:历史上著名的朗勃避税案
11
朗勃是英国一种汽轮机叶片的发明人,他 将这项发明转让给卡塔尔一家公司,得到 47500美元的技术转让费。朗勃根据技术转让 费的获得者不是卡塔尔居民不必向卡塔尔政府 纳税的规定,避开了向卡塔尔政府纳税的义务。 同时朗勃又将其在英国的住所卖掉,迁居到了 中国香港,以住所不在英国为由避开了向英国 政府的纳税义务。而香港仅实行地域管辖权, 不对来自于香港以外地区的所得征税。
第二讲 国际避税问题概述
国际避税的概念和性质 国际避税的成因 国际避税的主要方式 国际避税地 国际避税的法律规制和措施
1
国际避税与国际重 复征税一样,也是 国际税收领域中的 一个十分重要的问 题。都是伴随着跨 国纳税人和跨国所 得的出现而发生的 一种国际税收现象。 但影响不同:
33
“避税地”的特点
这些国家(地区)之所以要让自己成为国际 避税地,主要是为了以无税(所得税)或低税的 优势吸引外国资本和外国企业,并最终达到增 加财政收入以及促进本国(地区)经济发展的目 的。
27
国际避税地的类型
1.不征收任何所得税的国家和地区 2.征收所得税但税率较低的国家和地区 3.所得税课征仅实行地域管辖权的国家和地区 4.对国内一般公司征收正常的所得税,但对某些种
6、税收管理水平的差异
18
国际避税的危害
严重损害有关国家的财权利益 妨碍国际经济交流与合作的正常发展 导致税负不公,扰乱正常税收秩序 增大企业和国家的成本费用,导致社会资源的
国际避税案例
案例二:美国的时利莱公司在中国和日本有五州、九州两家子公司。
五州公司当年盈利3000万元,按5%的固定股息利率,年终应向时利莱公司支付股息:3000万×5%=150万元;九州公司当年盈利2000万元,按4%的固定股息利率,年终应向时利莱公司支付股息:2000万×4%=80万元。
中国、日本两国政府规定对汇出本国的股息征收20%的预提所得税。
为逃避这部分税收,五州公司、九州公司将市场价值400万元和200万元的商品分别以250万元、120万元卖给了时利莱公司,以代替股息支付。
1.正常支付股利时的税负五州公司应纳预提税税额=150万×20%=30万元九州公司应纳预提税税额=80万×20%=16万元共应纳预提税税额:30+16=46万元2.以商品代替股息支付时的税负五州、九州公司将商品以低价售给时利莱公司,时利莱公司从中获得与股息等值的回报,五州、九州公司因支付方式改变,且无盈利,既可避免所得税,又不必纳预提税。
案例三:美国内税法规定,对汇出境外的股息、利息等所得须征收20%的预提税;法国税法则规定对汇出境外的股息、利息等所得征收30%的预提税。
同时为协调美、法两国税收利益,两国签订税收协定,规定发生在两国之间的同类所得只征收5%的预提税。
今有德国莱希德公司贷款给美国克林娜公司,每年克林娜公司需向莱希德支付200万美元的利息。
为减轻预提税负,莱希德公司在法国租用一个邮箱,冒充法国居民,使利息的预提税税率由20%降为5%。
这是利用邮箱方式滥用税收协定避税的一种方式,按莱希德公司在两国的正常身份,200万美元利息应预提税40万美元;冒充法国居民后,仅负担预提税10万美元。
案例四:美国奥利特公司拥有一项专利权,研制费用为20万美元,有效年限为20年。
奥利特公司欲将此项专利转让给中国的亚联公司,因为美国、中国市场上无同类专利可比价格,双方将转让价格定为6万美元,转让期为10年。
避税案例 (2)
避税案例案例简介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避税的典型案例,并分析这些案例中所使用的避税策略。
避税是指通过合法手段来减少纳税额的行为。
合理避税是企业或个人根据法律法规规定的税收政策,通过合法手段进行的纳税行为。
为了更好地理解避税案例,我们将重点关注以下三个案例:纳税企业合法避税、个人资产避税以及国际跨境业务避税。
纳税企业合法避税案例描述某公司是一家制造企业,在自己的产品研发和生产过程中面临较高的成本压力。
为了减少企业纳税额,该公司采取了以下避税策略:1.开展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该公司在新产品研发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并依法享受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通过计算研发费用的一定比例加计到当期税前利润中,从而减少了应纳税所得额。
2.避免跨地区风险转移定价:该公司在与关联企业进行贸易往来时,合理安排价格,避免国内和国际转手交易,避免遭受税务机关对跨境转移定价进行审查,减少税务风险。
3.合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该公司根据国家税收政策,获得了一些税收优惠政策的支持,4.减免企业所得税、地方税收减免等,通过合理规划业务结构,使企业可以享受这些优惠政策,减少企业的税负。
案例分析该公司通过充分了解税收政策,并合理运用相关政策,实现了有效的纳税避税。
企业在研发方面大力投入,获得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优惠,并通过合理利用定价策略和税收优惠政策,有效降低了企业纳税额。
这些合法的避税策略不仅符合法律法规,还有利于企业发展和创新。
个人资产避税案例描述某位高净值个人为了合理管理自己的个人资产,采取了以下避税策略:1.控制居民身份及居住地:该个人通过住所选择、护照选择等,合理控制居民身份,避免税务居民地的高税收风险。
2.合理财产安排:该个人通过在不同司法管辖区设立公司或信托等工具,实现了资产的合理规划分配,降低了个人所得税和遗产税的负担。
3.合规合法申报:该个人按照相关规定,合法合规地申报个人资产,避免了被税务机关追溯和罚款等风险。
案例分析个人资产避税是高净值个人常见的行为之一。
国际避税案例精析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国际避税案例精析
contents
目录
• 国际避税概述 • 国际避税案例分析 • 国际避税的治理与应对 • 国际避税的未来趋势与挑战 • 我国反国际避税的实践与建议
01 国际避税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国际避税是指跨国纳税人利用各国税 法规定的差异和漏洞,以减轻或消除 其总纳税义务为目的而进行的一系列 跨越国境的税收策划行为。
自动信息交换
各国税务机关自动交换纳税人跨 境涉税信息,提高信息透明度。
打击国际避税的法律法规
反避税法规
各国制定反避税法律法规,明确避税定义和打击 避税行为。
税务审计
对高风险纳税人进行税务审计,核实其跨境涉税 情况。
处罚措施
对避税行为采取罚款、追缴税款等处罚措施,增 加避税成本。
税务机关的监管与执法
加强跨境资本流动监管,完善信息共 享机制,防止资本外逃和避税行为。
避税手段
利用不同国家间的税制差异和监管漏 洞,将所得或资产转移至低税率国家。
离岸金融中心避税案例
案例概述
某个人或组织通过在离岸金融中 心设立公司或账户避税。
避税手段
利用离岸金融中心的保密制度和税 收优惠政策,隐藏财富和所得。
税务机关应对措施
滥用税收协定
利用不同国家税收协定的漏洞和优 惠条件,将个人或企业所得转移至 享有税收协定的国家以规避税收。
跨境金融交易
利用复杂的金融交易和衍生工 具,将资金转移至低税率国家
或避税港,以规避税收。
国际避税的影响与后果
财政收入损失
资源配置扭曲
国际避税导致国家财政收入的减少,对公 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产生负面影响。
著名的避税案例
著名的避税案例(一) 标准普尔公司1、介绍:标准普尔公司(Standard & Poor)是一家位于美国纽约的金融信息服务公司,是一家财务报告出版商,财务指数制作商,和为投资公司提供信用评级服务的公司。
2、案件:在1997年,标准普尔公司被指控通过了可疑的税收杠杆进行税收逃避。
这笔金额约为7亿美金,该公司利用架空公司来获得控制公司折扣券,用于将大量税收转移到海外。
3、判决:最终,在2000年该税收要求被裁定为不合法,美国税务局的要求是撤销交易并恢复交税,而标准普尔公司也被要求交付罚款。
(二) 波音公司1、介绍:波音公司(Boeing Company)是一家以商业飞机制造和设计以及先进的宇宙飞船、防务相关科技等为主的国际化航空公司,全球最大的航空航天制造业。
2、案件:2004年,波音公司被指控通过一项被称为“Costless Collar”计划隐藏了收益30亿美元,其中包括利用税收延长公司可以获得折扣的延期支付。
3、判决:波音公司最终被要令交还了超过14亿美元的税款,并付出大量的罚款,这使该公司支付了超过25亿美元的税收和罚款。
(三) 英国皇室家族1、介绍:英国皇室家族是由英国意志和国王历史上掌权者所组成的一个家族群体。
它拥有房地产、土地和股票等大量财产,作为一个整体具有众多财务权益,是英国历史上最富有、歷史最悠久的家族之一。
2、案件:在2008年,英国皇室家族因严重税务欺诈被受审。
从1996年开始,家族的豪宅被分配给出租,并且从未报税,有时甚至夸大成本。
3、判决:在一项双赢的协议中,英国皇室家族对未缴税款作出了补偿,而计划也得以保留。
此次民事案件的受审结果是,家族必须在先前的一段时间中支付80万美元的赔偿。
国际税收案例分析
国际税收案例分析近年来,国际税收问题备受关注。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跨国公司利用税收规避手段,在不同国家之间转移利润,以获取更低的税负,严重损害了各国的税收秩序和公平。
在这样的背景下,各国纷纷采取行动来解决这一问题,例如修订国内税法、签订双边税收协定等。
本文选取了近年来的两个国际税收案例,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
第一个案例是苹果公司的税收问题。
苹果公司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利润主要来自销售全球各地的iPhone和其他产品。
然而,通过合理利用国际税收规则,苹果成功将大部分利润转移到了爱尔兰以避税。
苹果在爱尔兰设立了子公司,并将知识产权和其他重要资产转移到这个子公司名下。
爱尔兰以低税率吸引外资,并允许公司以合法的方式转移大量利润。
这个案例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争议。
一方面,部分人认为苹果的行为是合法的,因为它仅是利用了国际税收规则的漏洞,实现了最大限度的税收优惠。
另一方面,一些人认为苹果的做法是道德上和公平上都不可接受的,因为它通过合理规划避税,逃避了应该缴纳的税款。
此外,苹果的税收优惠也对爱尔兰经济产生了负面影响,引发了其他欧盟成员国的不满。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欧洲委员会于2024年要求爱尔兰向苹果公司索回130亿欧元的未缴税款,并被爱尔兰政府和苹果公司双方所拒绝。
最终,该案件在欧洲法院得到了裁决,裁决认定苹果和爱尔兰之间的税收协议是非法的,并要求苹果支付未缴税款。
这个案例引发了更多对国际税收规则的讨论和,促使各国加强合作,减少跨国公司的税收规避行为。
第二个案例是谷歌公司的税收问题。
谷歌是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公司之一,其利润主要来自广告业务。
然而,谷歌通过利用国际税收规则将大部分利润转移到了低税率的地区,例如爱尔兰和荷兰。
谷歌在爱尔兰设有总部,并通过将广告销售收入转移到荷兰的分支机构,最终将利润送到卢森堡的子公司以避税。
这个案例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批评。
一方面,谷歌的做法被认为毫无道德和公平可言,它通过合理规划避税,逃避了应该缴纳的税款。
著名的逃税案例
著名的逃税案例著名的逃税案例-Siemens案导语:逃税现象在全球范围内都存在,各个国家都希望尽量遏制该行为以维护税收公平。
而Siemens案作为世界五百强企业之一,却卷入大规模逃税丑闻,成为国际金融界的重大案例之一。
本文章将就Siemens案的背景、逃税手法和对策以及案件的影响进行分析。
一、Siemens案的背景Siemens是德国的一家跨国公司,成立于1847年,总部位于慕尼黑。
该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经营多个领域,包括工业、能源、医疗设备等,是全球五百强企业之一。
然而,Siemens却因为逃税行为而备受争议。
二、Siemens案的逃税手法Siemens案涉及的逃税手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虚开发票:Siemens利用虚开发票的方式将利润转移到低税率地区,以减少税务负担。
他们与一些合作伙伴合谋,通过伪造交易和虚构服务来产生虚假的成本,进而获得逃税的机会。
2. 离岸公司:Siemens在一些离岸地区成立了子公司,用来隐匿或转移利润。
这些离岸公司属于低税收的地区,通过将利润转移到这些地区来减少税务负担。
3. 价格转移:Siemens通过将产品价格在不同国家之间进行转移,来实现逃税。
他们将高利润产品的价格提高,在高税收的地区销售,而将低利润产品的价格降低,在低税收的地区销售。
4. 财务异常:Siemens通过操纵会计数据,进行财务造假。
他们通过虚假报告利润、操纵资产负债表等方式来隐藏真实的利润和税务应付。
三、Siemens案的对策Siemens案曝光之后,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都出台了一系列对策,以应对该案:1. 合作打击:各国政府在逃税行为方面加强合作,共同打击跨国企业的逃税行为。
例如,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推动了国际税收信息交换标准的制定,各国在税收信息方面进行合作和共享。
2. 加强监管:各国政府对企业逃税行为进行严格监管,加大对金融机构的行业监管力度,确保金融体系的公正和透明。
3. 税收立法改革:各国政府修改税收法规,缩小逃税漏洞。
典型国际避税方法案例解析
典型国际避税方法案例解析近年来,全球范围内涉及避税的案例层出不穷,各国政府也纷纷加强国内税收监管,以防止资金流向避税天堂。
本文将以几个典型的国际避税方法案例为例,对其进行解析,并探讨各国政府对于避税行为的应对措施。
1. 模拟供应链管理模拟供应链管理是一种典型的利用跨国公司控制层级和交易合同等方式进行的国际避税方法。
该方法通过构建复杂的跨国供应链,将利润转移到低税率或免税地区,从而降低税负。
一家跨国公司通过在高税率地区以高价格销售给低税率地区的子公司,将利润转移到低税率地区。
世界各国纷纷采取措施打击模拟供应链管理,如增加国际利润转移定价的监管力度,限制税务规划的灵活性等。
2. 联合收购和公司重组联合收购和公司重组是另一个常见的国际避税方法。
通过公司重组,企业可以利用不同国家之间的税收差异来实现避税目的。
例如,企业可以将高税率地区的利润转移到低税率地区,从而降低整体纳税金额。
为了应对这一情况,各国政府纷纷加强了对公司重组的监管措施,防止企业利用这种方式规避税收。
3. 利用特殊税收政策各国之间存在着不同的税收政策,企业可以通过合理利用特殊税收政策来降低自身的税负。
例如,某些国家为吸引外商投资,提供了免税或减税的政策,企业可以通过在该国设立子公司,来享受这些特殊税收政策。
然而,为了避免国际避税行为,各国政府正在加强对特殊税收政策的监管,提高合规要求,阻止企业为了避税目的滥用这些政策。
4. 设立离岸公司设立离岸公司是一种常见的国际避税方法,也是最受关注的一种方式之一。
通过在低税率或免税地区设立离岸公司,将利润转移到该公司名下,从而降低纳税金额。
离岸公司通常是在资金流动自由、税收法规宽松的地区注册成立的,如开曼群岛、塞舌尔等。
然而,为了打击这种避税行为,各国政府正在加强对离岸公司的监管,增加透明度要求,并加大对资金转移的审查力度。
5. 避免或延迟资本利得税避免或延迟资本利得税是一种常见的国际避税方法。
通过巧妙地利用资本市场交易规则,企业可以将实际的资本利得转化为其他形式的收益,如利息、特许权使用费等,从而避免或延迟纳税。
国国际税收案例分析
对于从事跨国经营活动 的跨国纳税人来说,如何利用 离岸公司在避税港开展避税活 动,是其国际税务筹划的重要 组成部分。 对离岸公司的利用,几乎涉 及课税主体转移避税和客体转 移避税的各个方面,汇集了滥 用税收协定、转移定价等诸多 手段,是一个综合性的避税模 式。
利用中介贸易公司避税案例: 美国福特公司为了利用香港对外国企业少 征所得税、免征财产税以及不征资本利得税等 特殊优惠,在香港设立了一子公司,现福特公 司把成本为1000万美元,原应按1400万美元作 价的一批汽车,压低按1100万美元(有时可压 制到公 司无盈利甚至亏损的程度)作价, 销售给香港子公司,香港子公司最后以1500万 美元的市价售出这批汽车(利润尽可能 多的 转移到低税国)。我们可以比较以下福特公司 及其子公司原应负担的税款同它压低转让定价 所实际负担的税款。
压低转让定价前两公司原应承担的税 负表如下图所示(美国公司所得税率为34% ,香港公司所得税率为16.5%)。
压低转让定价后,就把这批汽车的部 分销售利润甚至全部所得转移到香港,并 全部体现在香港子公司的账上。因此,福 特公司就表现为只取得小额利润甚至亏损 ,只需缴纳少量的税款身子不用纳税。而 香港子公司仍按正常市场价格把这批汽车 再出售给最终的顾主,并取的巨额利润, 所有利润只需要按较低税率纳税,甚至不 要纳税。压低转让价格后两公司的实际纳 税情况如下图
从以上两个图表对压价前后各公司的纳 税情况的比较中可以看出,福特公司及其 香港子公司通过利用转让定价,可以少纳 所得税款: 152.5-100=52.5(万美元)
税负减轻:
30.5%-20% 30.5%
= 34.43%
只要香港子公司暂时不把福特公司应得 的股息汇往美国,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的避 税目的就实现了。接着,香港子公司用这 部分所得在香港购置房地产,供公司营业 和股东居住使用,又可免除全部财产税。 而且等到这些财产卖出以后,还可以逃避 掉出售这些财产利益原应缴纳的资本利得 税。
4个简短的国外避税案例
1、特斯拉利用税收优惠说起特斯拉,相信很多车友都会为之疯狂,可是你们知道特斯拉是如何合法利用税收优惠的吗?2014年9月,特斯拉宣布将在美国内华达州建成了50亿美元的千兆锂电池工厂,通过这次建厂特斯拉获得了一项长达20年、合计12.5亿美元的税收减免优惠。
这一切得益于美国的“两税制”。
在美国地方政府可以在不违反联邦税法和联邦利益的前提下可以享有无限的税收主权。
把握区域税收优惠做到合理合法节税,你学到了吗?2、Amazon的节税手段喜欢海淘的朋友一定很熟悉Amazon,可是他们的节税手段同样Amazing。
作为一家知名的跨国公司,在美国亚马逊公司每年基本上都是零缴税。
现在就让我为大家说明一下亚马逊是如何做到的。
2005年,亚马逊开始发展欧洲业务,那时美国还是全球征税,联邦税率是35%。
亚马逊为了逃避税收,在避税天堂卢森堡成立了一个空壳公司——亚马逊欧洲控股技术公司。
这家壳公司先与亚马逊美国公司签署了一份“成本分摊协议”,然后亚马逊美国给通过向欧洲公司支付相关知识产权费用,从而将欧洲销售利润率降至了1%,远低于美国原定税率35%。
通过转让定价合理节税,就连特朗普也束手无策。
如果你还有其他节税的问题,欢迎随时私信我。
3、美国购物的免税省钱方法每个到美国旅游的朋友,都离不开shopping的环节。
在美国购物是需要交纳消费税的,税率通常在4%~12%之间。
消费税是由州消费税和地方消费税两部分组成。
美国有5个州是免州消费税的,不过由于地方消费税的原因,所以这5个州也并不是完全不收消费税。
在美国,波特兰、波士顿、华盛顿这几个旅游城市的消费税率是相对比较低的。
而国人常去的四大城市洛杉矶、旧金山、西雅图、纽约税率都是很高,可不是购物的好去处。
了解节税免税政策,让你在美国潇洒购物。
4、特兰普家族的避税还记得去年特朗普家族涉嫌逃税5亿多美元的新闻吗?的确有很多的超级富豪选择在法律的边缘游走逃税,但是也有许多合法的方式合理避税。
国际避税案例浅析
国际避税案例浅析国际避税是指通过合法手段,利用国际金融体系中存在的税收优惠政策和差异,使企业或个人在跨国经营中实现最低化纳税的行为。
避税行为在合法范围内,但有时会引起社会争议,因为一些企业或个人会利用漏洞和灰色地带进行大规模避税,导致税收不公平和国家税收收入减少。
下面我将从苹果公司以及萨克斯女王等案例入手,浅析国际避税案例。
首先,苹果公司是一个典型的国际避税案例。
苹果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实施避税策略,通过将营业收入集中在低税率国家或地区,如爱尔兰,来降低所得税的负担。
具体而言,苹果公司在爱尔兰成立了子公司,利用爱尔兰低税率的特点,将全球销售的利润通过虚拟的知识产权向爱尔兰转移,这样可以大大减少纳税额。
虽然苹果公司的避税行为在法律框架内,但也引起了公众和政府的质疑,认为其通过避税行为导致国家税收减少,加重了其他纳税人的税收负担。
其次,萨克斯女王是另一个国际避税案例。
萨克斯女王是一家著名的乐器制造商,总部位于法国。
为了降低税收负担,该公司将其知识产权转移到了卢森堡的子公司名下,并通过让其他公司支付版权费用来转移利润。
这样,萨克斯女王可以在法国利润少,从而减少所得税。
尽管该公司依法进行避税行为,但法国政府认为其行为不公平,侵害了国家税收收入,并对其进行调查和纳税要求。
从以上两个案例可以看出,国际避税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
这些公司通过巧妙地利用税法漏洞和跨国结构,成功地降低了所得税的负担,但也引发了公众和政府的关注和质疑。
避税行为的合法性在于其是否符合国家税法的规定,但所遵循的规则却存在于不同国家之间的差异。
然而,国际避税也不应全然否定其积极意义。
跨国公司通过避税策略可以增加投资和创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
同时,国际避税也可以推动国家间税收竞争,进一步改善税收制度,促使各国政府降低税率和优化税收结构。
为了解决国际避税问题,国际社会应加强合作,制定统一的国际税收政策和标准。
例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等多边机构已经开始努力合作,推动全球范围内的税收透明度和信息交换。
法律规避的国际经典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跨国公司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国际经济活动中。
然而,跨国公司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往往采取各种手段规避所在国的法律法规,尤其是税收法规。
美国公司跨国避税案便是此类法律规避行为的典型代表。
二、案情简介美国公司跨国避税案主要涉及美国跨国公司A公司。
A公司是一家全球知名的高科技公司,其业务遍布全球各地。
为了降低税收负担,A公司采取了一系列法律规避手段,将大量利润转移到税率较低的海外子公司,从而减少了在美国国内的税收。
1. 税收筹划A公司通过以下方式实施税收筹划:(1)设立避税地子公司。
A公司在税率较低的避税地设立子公司,将部分业务和利润转移到这些子公司,从而降低整体税收负担。
(2)利用转让定价策略。
A公司通过在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进行不公平的交易,如高买低卖、高价租赁等,将利润转移到避税地子公司,减少在美国国内的税收。
(3)利用税收协定。
A公司利用与避税地签订的税收协定,通过税收优惠和税收减免等手段,降低在避税地的税收负担。
2. 法律规避A公司在实施税收筹划的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法律规避手段,包括:(1)隐瞒真实交易。
A公司通过隐瞒真实交易,使税务机关难以掌握其真实利润,从而逃避税收。
(2)利用法律漏洞。
A公司利用税收法规中的漏洞,通过巧妙设计交易结构,规避税收。
(3)贿赂官员。
A公司通过贿赂官员,使税务机关对其税收筹划行为视而不见。
三、判决结果1. 美国法院判决美国法院在审理此案过程中,认定A公司的税收筹划行为构成法律规避,违反了美国税法。
法院判决A公司补缴税款,并对其违法行为进行处罚。
2. 国际法院判决国际法院在审理此案过程中,也认定A公司的税收筹划行为违反了国际税收规则。
法院要求A公司改正其违法行为,并对其在避税地子公司的利润进行重新分配。
四、案例分析1. 法律规避行为的危害美国公司跨国避税案揭示了法律规避行为的危害。
首先,法律规避行为损害了国家税收利益,导致国家财政收入减少。
揭开低税负的面纱的案例分析
揭开低税负的面纱的案例分析税收是一个国家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个人和企业而言都是不可避免的负担。
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推行了低税负政策,以吸引更多的投资和扩大经济规模。
然而,有些时候低税负可能并不是真实存在的,它可能隐藏着一些复杂的问题。
本文将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揭开低税负背后的真相。
案例一:跨国公司避税许多跨国公司通过利用税收制度的漏洞和不同国家之间的税收规则差异,成功地实现了低税负甚至零税负。
其中最典型的案例之一是Apple公司。
Apple公司通过在欧洲设立子公司,将利润转移到爱尔兰等低税国家,避免了在其他国家的高税率。
根据欧盟委员会的调查,Apple公司相当一部分利润通过虚拟上的授权费用转移到位于爱尔兰的一个子公司,这个子公司几乎不需缴纳税款。
这种避税行为虽然在法律上是合法的,但引起了广泛的争议。
许多人认为这是对正常税收体系的逃避,影响了其他企业的公平竞争环境,以及国家税收的公平性。
案例二:高收入群体征税优惠一些国家在税收政策中设立了税收优惠措施,针对高收入的群体减少税负。
然而,这样的政策也可能隐藏着一些问题。
以美国为例,美国政府在2017年实施了所谓的减税和就业法案,大幅降低了高收入者的所得税率。
该政策的支持者认为这可以刺激经济增长,吸引更多的投资和创造就业机会。
然而,批评者却指出,这样的政策可能会加剧贫富差距和社会不平等。
低税负的高收入者将会更加富有,而底层和中产阶级的负担可能进一步加重。
此外,税收优惠还可能导致政府财政收入减少,进而影响到公共服务的提供和社会福利的改善。
案例三:地方政府竞争降税率在各个地区之间,政府为了吸引外来投资和促进经济发展,采取了竞争降税率的政策。
然而,这种做法也不是没有问题。
英国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
英国政府为了吸引金融机构和外国投资者,将伦敦设立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
为了吸引跨国企业和高收入人群,英国政府对于伦敦的企业和个人征税率较低。
然而,这种政策导致了不同地区之间税收收入的不平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
1、美国政府观点 国内收入署相当于政府税务局发行的《国内收 入手册》中,没有定义,但提出特征: (1)不课征所得税或税率比美国的所得税低; (2)银行高度保守商业秘密,甚至不惜违反国 际条约的有关规定; (3)银行或与银行活动类似的金融活动在经济 中占有重要地位; (4)有充分的现代通讯设施; (5)对外币存款没有管制; (6)大力宣传自己是离岸金融中心。 2、日本国国际避税地的界定 公司的全部所得或特定类型的所得所适用的实 际税率低于日本国内公司所得税实际税率50%
(1)卢森堡
(2)荷属安第列斯
32
5.与其他国家签订有大量税收协定的国家
根据国际税收协定,缔约国双方要分别向 对方国家的居民提供一定的税收优惠,主 要是预提所得税方面的税收优惠。而一个 国家如果有广泛的国际税收协定,就可能 为一个第三国居民滥用税收协定避税创造 便利条件。
15
[案例]美国内税法规定,对汇出境外的股息、 利息等所得须征收20%的预提税;法国税法则 规定对汇出境外的股息、利息等所得征收30% 的预提税。同时为协调美、法两国税收利益, 两国签订税收协定,规定发生在两国之间的同 类所得只征收5%的预提税。 今有德国莱希德公司贷款给美国克林娜公司, 每年克林娜公司需向莱希德支付200万美元的 利息。为减轻预提税负,莱希德公司在法国租 用一个邮箱,冒充法国居民。
4
各国对待避税的态度:
许多国家持较严厉的态度:纳税人的避税 行为虽不明显违法,但也是不正当的,应当受 到谴责。 有的国家法律部门或舆论界持较宽容的态 度:纳税人有权在不违法的前提下选择使自己 少纳税的经营方式,政府应当承认纳税人避税 的合法权利。
5
各国面对避税行为的措施
一是不断完善本国的税法,堵塞税法中的漏 洞,尽量不给纳税人的避税行为有可乘之机。 二是在法律上引入“滥用权利”或“滥用 法律”的概念,即一方面承认纳税人有权按使 其纳税义务最小化的方式从事经营活动,另一 方面对纳税人完全是出于避税考虑而进行的交 易活动不予认可,并将其视为纳税人滥用了自 己的权利。
24
避税地国家(地区)的名单 会随国家税收制度变化
例如,加拿大在几十年前也是一个国际避税地, 因为当时加拿大政府规定,在加拿大安大略省注册 成立的非居民公司可以不缴纳加拿大的所得税,而 且它还可以利用1942年加拿大与美国签订的税收协 定中的优惠条款规避美国的所得税。1967年,美国 与加拿大的税收协定重新修订,新协定取消了第三 国居民利用加拿大非居民公司规避美国税收的可能 性。与此同时,加拿大政府也不再允许成立新的非 居民公司。以后,加拿大又通过了一系列反避税立 法,使其从一个避税地最最终演变成一个坚决反避 税的国家。
21
确定标准和名单
一些国家出于反避税斗争的需要,在本国税法 中规定了判定国际避税地的具体标准,其中有的 国家还根据所制定的标准开列出了国际避税地国 家(地区)的名单。 凡本国公司与符合避税地标准或在避税地名 单上的国家(地区)中的受控子公司进行交易,税 务部门都要给予密切注意,必要时还要实施一些 反避税措施。这种做法是出于税务管理上的需要 来界定国际避税地。
16
4、避税港的存在
低税国 低税区(经济特区、开发区、投资优惠
区等)
17
5、涉外税收法规中的漏洞
如:推迟课税:又称延期纳税,是指一
国政府对本国居民从国外分得的股 息在汇回本国以前不征税,当这笔 股息汇回时再对其征税。
6、税收管理水平的差异
18
国际避税的危害
严重损害有关国家的财权利益
23
的国家和地区。根据这一定义,日本的税务当局 列举出33个属于避税地的国家和地区。 3、德国 税务部门将实际税率低于30%的国家或地区 列为避税地,并且列出29个国家和地区。 4、法国 规定无所得税或税率低于法国同类所得适用 税率2/3的国家和地区属于避税地,并列举了38 个避税地国家或地区的名单。 在发达国家中,也有许多国家没有避税地的 定义,也没有列举避税地的国家名单,例如荷兰、 新西兰、英国等。
《企业所得税法》第四十七条 :企业实施其他不 具有合理商业目的的安排而减少其应纳税收入或者所 得额的,税务机关有权按照合理方法调整。
6
国际避税概念
一般是指跨国纳税人利用国与国之 间的税制差异以及涉外税收法规和国际 税法中的漏洞,在从事跨越国境的活动 中,通过种种合法手段,规避或减少有 关国家纳税义务的行为。
13
3、存在大量国际税收协定
为避免所得的国际重复征税,世界上 存在着大量的国际税收协定。因此,税收 协定很容易被跨国纳税人用来进行国际避 税空隙。 例如,根据国际缔结协定的各方只 有当对方国家的企业在本国设有常设机构, 该国才能对对方国家的企业从本国取得的 经营利润征税。
14
例如,目前各国居民向外国居民支付的股息、 利息、特许权使用费一般要缴较高的预提所得 税。但如果一国与他国签订了税收协定,则一 方国家居民支付的股息、利息等课征的预提所 得税税率就会较低。这时,一个第三国居民企 业为了从上述两国得到预提税好处(协定规定 的低税率),就可以在其中一国建立中介性属 公司,以便利用两国间的税收协定减轻预提所 得税的纳税义务。 滥用国际税收协定是跨国公司进行国际 避税的重要方式,而国际税收协定的存在,则 为跨国公司进行国际避税大开方便之门。 一 国涉外税收法规中存在漏洞,也可以为纳税人 进行国际避税创造有利条件。
27
国际避税地的类型
1.不征收任何所得税的国家和地区 2.征收所得税但税率较低的国家和地区 3.所得税课征仅实行地域管辖权的国家和地区 4.对国内一般公司征收正常的所得税,但对某些种 类的特定公司提供特殊的税收优惠的国家和地区 5.与其他国家签订有大量税收协定的国家
28
1.不征收任何所得税的国家和地区
国际重复征税 损害 跨国纳税人利益 国际避税 影响 相关国家税收利益,扭 曲国与国之间的税收分 配关系。
所以,各国政府在采取措施避免所得国际重
复征税的同时,也防范跨国纳税人的国际避税
2
一、国际避税的概念和性质
避税与税收筹划
正当避税:也可称节税或税收筹划,纳税人根据政府的 税收政策导向,通过其经营活动的事先安排和纳税方案 的优化选择,以减轻税收负担获得正当税收利益的行为。 其特点是依法性,是法律所鼓励的。 不当避税:是指纳税人利用现行税法中的漏洞或不明确 之处,通过其经营活动的事先安排,规避、减少或延迟 纳税义务的行为。其特点是不违法,但与税收的立法精 神和税收政策导向相违背。 通常所说的避税是指后者。
25
又如,委内瑞拉过去一直实行单一的地 域管辖权,是拉丁美洲的一个重要的国际避 税地。但1986年委内瑞拉废除了单一地域管 辖权的课税制度,开始对本国居民的全球所 得征税,这样,委内瑞拉就不再是一个国际 避税地。
26
避税地多属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
目前公认的国际避税地的名单来看,除了 瑞士、卢森堡、荷兰等少数国家属于发达国家 以外,其他避税地都属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 而且主要是一些自然资源稀缺、人口少、经济 基础十分落后的小国。 这些国家(地区)之所以要让自己成为国际 避税地,主要是为了以无税(所得税)或低税的 优势吸引外国资本和外国企业,并最终达到增 加财政收入以及促进本国(地区)经济发展的目 的。
3
避税与偷税
相近概念,主要区别:
1、偷税是指纳税人在纳税义务已经发生的情 况下通过种种手段不缴纳税款,而避税则是指纳 税人规避或减少纳税义务; 2、偷税直接违反税法,是一种非法行为; 而避税是钻税法的空子,并不直接违反税法; 3、偷税往往要借助犯罪手段,比如作假帐、 伪造凭证等,避税披着不违法的外衣,手段更多 样化、涉及范围更广泛; 4、有关当局对偷税和避税的处理方式不同。 ------在理论上可以区别,而在实践中避税与偷税有时很难 区分。
20
四、国际避税地
概念
国际避税地(又称避税港)通常是指那些 提供普遍的税收优惠以及可以被跨国公司用 于经常性避税活动的国家和地区。
国际避税地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名称: 英语国家称其为“避税港” ;法国人叫它 “财政天堂” ;德国人则习惯称它为“税收 绿洲” ;避税地国家和地区忌讳避税地一词, 往往自称为“金融中心”。
第二讲 国际避税问题概述
国际避税的概念和性质 国际避税的成因 国际避税的主要方式 国际避税地 国际避税的法律规制和措施
1
国际避税与国际重 复征税一样,也是 国际税收领域中的 一个十分重要的问 题。都是伴随着跨 国纳税人和跨国所 得的出现而发生的 一种国际税收现象。 但影响不同:
7
1、国际避税不同于国内避税
国内避税是指一国纳税人利用本国的税法漏洞进 行的避税,它不通过纳税人跨越国境的活动,其所规 避的仅为居住国的纳税义务,以减轻其在某一国的税 收负担 国际避税则是利用国与国之间的税法差异,钻涉 外税法和国际税法的漏洞而进行避税; 这种避税活动需要纳税人从事一些跨越本国国境 的活动; 所要规避的纳税义务不仅限于纳税人的居住国, 而且还包括所得的来源国; 进行国际避税的目的是减轻其全球总税负。 8
2、国际避税不同于国际偷税 由于国际避税和国际偷税的性质不同, 二者的处理方法也有所不同。 对于国际偷税,有关国家要象对待国内 的偷税活动一样对违法者进行法律制裁, 而对于国际避税,一般只能通过完善本国 的涉外税收法规或修订本国与他国签订的 税收协定,堵塞法律漏洞。
9
二、国际避税的成因
任何事物的形成都有它的原因,国际避 税的出现也不例外。 主观原因,国际避税的原因在于跨国 纳税人具有的减轻税收负担、实现自身经 济利益最大化的强烈愿望。 客观原因,国与国之间的税制差异以 及国际税收关系中的法律漏洞为跨国纳税 人的国际避税活动创造了必要的条件。概 括起来看,国际避税产生的客观原因主要 有以下几个方面: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