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伯年书画鉴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任伯年书画鉴赏
摘要:任伯年的绘画艺术是中国画的代表,本文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从墨色、构图、题款、印章、纸张等五个方面对任伯年的《苏武牧羊图》进行了分析和鉴定。
关键字:任伯年《苏武牧羊图》墨色构图题款印章纸张任颐(1840年—1896年),初名润,字伯年,号次远、小楼,别号山阴道人、山阴道上行者等,浙江山阴(绍兴)人,长期寓居上海,以卖画为生。
他擅长画花鸟、肖像。
人物和山水,尤以花鸟、山水称雄画坛。
他的绘画笔墨生动,色调明快,构图新颖,是海派画家中的佼佼者。
由于他在书画上有很高的艺术造诣,在近代画坛上声誉赫然,正因为如此,早在任颐在世时,即有伪造任氏画作者。
20世纪80年代以后,又出现了新的伪作,致使当今传世的任颐书画真赝杂糅,给任颐书画收藏者与研究者带来很多困难。
任颐书画的笔法、墨色与章法结构
一位艺术家,在其长期的艺术实践中,会形成一套执笔、运笔的方法,同一个书画家,其早、中、晚不同时期还有不同的变化。
一个艺术家在几十年中形成的笔法特点和习惯,作伪者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全部学会,是不可能的。
即使摹的很像的作品,也只是表面的形似,而作品内在的气韵、内涵则难以达到。
所以说假画一定会有破绽露出。
任颐的花鸟画,清新,活泼,甜美,有着自己的独特风格,不是一成不变的,曾经经历了早中晚的不同变化。
任伯年早期,即20岁以前的花鸟,由于他主要活动与江浙一带,
来往于福建、苏台等地,画风受任熊、任薰的影响,笔法以双勾居多,线条严谨,笔墨滞重厚实,圆润饱满,纯然是二任的风格。
图一
从29岁起,即1868年冬定居上海以后,绘画受到海派前辈画家王礼等的影响。
所以在中期,即约在29岁至40岁期间花鸟画画风由缜密的双勾转向写意,其风格与王礼等十分相似。
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朱、王画派的延续。
从40岁起,即1880年以后,他的花鸟画主要学习八大山人和徐胄、陈淳的写意法及恽寿平的没骨法,笔墨趋向简易,放纵,设色明净淡雅,形成了兼工带写,明快温馨的格调,并融多种技法于奔放清丽的风格之中,从而形成了了成熟期花鸟画的典型风格。
由于作假者以牟利为目的,难以掌握任氏不同时期画风的变化,所以伪作一般出现早中晚不同时期花鸟的错位,多有笔法板滞而千篇一律的弊端。
任颐的肖像画,早、中、晚期无明显变化,画风主要继承家学。
任颐从年轻时期起,就跟父亲任淞云学会了“够了取神,不假渲染”的画法,以后又从民间艺术和西画中汲取营养。
从现存的作品看,他的肖像画一般都是用细致的白描勾面部的轮廓和五官,注重笔法的转折、顿挫、粗细。
面部的渲染又参以西画的明暗对比,虽不强烈,却富有立体的质感。
所绘人物肖像,线条简单流畅,层次分明,无呆板静止的感觉。
而其伪作一般水平低下,所绘人物板滞无神。
任颐的人物画,早年师从萧云从、陈洪绶、费丹旭和任熊,故呈现多种面貌。
任颐的仕女图画有的似费丹旭。
人物刻画细秀纤弱,笔法工细严谨,全然是费小楼的风格。
而有的仕女图似任熊,仕女形象
娟秀,有健康美。
任颐的人物画有的似陈洪绶,形象夸张,奇伟,装饰性强,而有的人物画似任熊,人物形象躯干伟岸,用笔多为钉头鼠尾描,因此我们在鉴定的时候,不能因为风格不同而全盘否定。
总之,任颐早、中、晚期不同时期的绘画,有着不同的师承关系和风貌,作伪者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作伪画,不是粗俗、霸悍,艺术水平较低,就是早、中、晚期作品风格错位。
任伯年《苏武牧羊图》鉴定
最近偶然在翻阅图册的时候看到任颐的作品《苏武牧羊图》,本着专业学习的角度对其做一分析,在鉴定名家名画的时候,最重要的是从:墨色、构图、提款、印章等主要鉴定
方面来考虑。
一、墨色。
墨色和笔法不可分离,缺一不可。
书
画家在用墨和用色上有各自的习惯。
画史
上不同名家有不同的用墨和用色习惯,任
伯年喜欢用淡墨水彩作画。
在用色上喜欢
用洋红、赭石、花青、石绿等,设色鲜艳
而和谐,融墨色禹一体,达到了充分的融
合。
再者就是墨色有新旧之别,伪作设色
火爆,浓墨。
右图中没有明显的色彩变化,
在人物的腿部墨色浓重缺乏质感。
二、构图。
图一
我国古代书画的章法构图都有其时代特点和个人习惯。
书法中的每一个字的结体和字与字之间的联系,还有画家本人的习气等是假画所不能表现出来的。
任颐的绘画构图,有其独特的习惯。
他利用中国画最重要的表现手法对比法,创立了画块构图法。
所谓的画块构图法是指在洁白的指或者绢上面,均衡又有变化的组成丰富多彩的画块,即两个或者多个大小不同的三角形或多边形组成画面,而这些画面往往用笔密集,物象聚集的地方,它与洁白的绢或者纸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图一)中人物线条没有三角机理,人物袖口处明显的笔法不协调,稍显迟钝,不符合任伯年的用笔习惯。
三、题款。
任伯年的款,有其鲜明的个人特点,《清朝野史大观》说任颐“书法亦参画意,奇警异常。
”以书法笔法作画,自元代开始,,历朝皆有之,而以“画意”作书只有郑板桥、任伯年。
从我们所熟知的传世作品来看,任伯年题款都很短,多为细笔中锋,笔法爽利含蓄,奇警过人,有隶书的韵味。
而假画的题款有气无力,死板,没有任何的义气和奇特可言。
任伯年的题款和元人题款不同,他一般不用平头款,而用抬头款。
由于作品的商业化,所题的名款和诗文都很短,所写的字,大都为草书,用楷书题跋的很少。
据有关数据调查,任伯年的题名款共有14种之多,如:“任伯年”、“任伯年写”、“伯年”、“任颐”、“伯年写”、“伯年任颐写”、“伯年任颐”、“山阴伯年任颐”、“任颐伯年甫”、“山阴伯年甫”、“山阴任颐”、“山阴任颐伯年”、“寿道士任颐”等。
任颐的书款还有早、中、晚期的变化。
任氏早年约
36岁以前,其任颐的
“颐”字用楷书,或者款“任小楼润”。
约36岁到42岁,其名款任颐的“颐”
字用草书。
图二中名款为“山阴任颐伯年甫”不
符合任伯年的习惯题款,所以作为确定其
假画的原因之一。
图二中题款为“任颐伯
年”而任伯年的的用款习惯中没有这个题
款。
图三中“年”字的写法和图二中明显
的不一样,尤其是收笔的时候。
没有力度。
四、印章。
书画上作者的印章,要从印质、篆文、刻法、印色等方面进行考图三
图二
察。
真印的篆法、刻法自然流畅,印色鲜艳洁净,而翻印的无法掌握原作的形式,只能从形式上追求和原作保持一致。
任颐的印章,据不完全统计,约有48方左右。
任伯年印有:“伯年”、“任颐长寿”、“任公子”、“颐印”、“任氏”、“印心石”、“任颐印信”、“山阴任润远甫印信”、“任颐之印”、“任伯年”、“任千秋”、“任颐之印”。
图三是我通过查找资料找到的比较完整的任伯年常用印章,根据对比可知图二上所用的是“伯年”和“颐印”。
但通过对比可知,在“伯年”印章左侧和原印存在很大区别,图二中刻章笔法粗糙,没有力度。
五、纸张。
由于原画是清朝晚期作品,历史悠久。
纸张的变化很大,但在图二中纸张变化规律,没有自然变化的那种层次不齐。
有明显的做旧痕迹。
综上所述,我更加确定了这幅作品是伪作。
任伯年的画多表现边塞题材,这与他的生活经历有关。
在动荡年代里,山水创作较少,他多生活在江浙和上海一带,没有广游山川的经历,但都市中的人情世事和生活却深深地打动着他,他钟情于人物画。
他把生活中的师友、民间人物、历史人物形象都画得生动传神、富有浓浓的情思和意味。
但是后人对他的艺术评价却有许多偏颇: 他不像传统文人画家们那样有画必题诗,有人因此认为他不会写诗,作品缺少文人气息; 他重技法探索和技法表现,有人因此认为他的画匠气。
其实,这是对任伯年与文人画的一些片面的认识,也是对传统人
文精神本质在中国绘画艺术中的具体表现不够深入。
这些边塞人物画创作贯穿了他艺术创作的早、中、晚期。
任伯年的众多边塞题材中一般选取《苏武牧羊》、《关河一望萧索》、《风尘三侠》、《故土难忘》等,对这些边塞作品的创作他总是别具匠心。
边塞艺术的创作,充分体现了任伯年的抱负,在祖国备受侵虐的年代,体现一个艺术家的心里最好的写照是作品。
在他的话中用笔和力度上我们可以充分体会到这一点。
图二中的用笔简单随意没有任何的力度可言。
完全不符合任伯年的绘画风格。
鉴于自己的专业水平有限,鉴定的结果有待考证,在今后的学习中要不断努力,提升专业水平。
参考文献:1、《中国名家书画鉴识》潘深亮著,万卷出版公司。
2、《任伯年边塞题材绘画的审美文化探源》曹金玲中图分
类号: J2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 - 380X
( 2012) 07 - 0073 - 04
华夏收藏网
l
湖南商学院课程论文指导教师评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