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区域发展差异
江苏省三大区域农村相对贫困差异分析
江苏省三大区域农村相对贫困差异分析
江苏省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一个省份,经济发达,城乡差距相对较小。由于地理、经济、自然资源等因素的不平衡分布,江苏省的农村地区仍然存在相对贫困差异。本文将从地理、经济、教育等方面对江苏省的三大区域(南区、中区、北区)的农村相对贫困差异进行分析。
首先是地理因素。江苏省南部地势低平,土地肥沃,农田面积较大,农业发展较为便利。而北部地势相对较高,土地贫瘠,农田面积较小,农业发展受到一定的制约。中部地带介于南北两个极端之间,农田面积适中,农业发展相对平衡。从地理上来看,南部地区的农村相对贫困程度较低,而北部地区的农村相对贫困程度较高,中部地区的农村相对贫困程度居中。
其次是经济因素。江苏省南部地区的城市化程度较高,工业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市场经济发展较为成熟,就业机会相对较多,农民的收入相对稳定。中部地区和北部地区的城市化程度相对较低,工业基础设施相对较弱,市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农民的收入相对较低。从经济上来看,南部地区的农村相对贫困程度较低,中部地区和北部地区的农村相对贫困程度相对较高。
江苏省的农村相对贫困差异主要受地理、经济和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南部地区相对较为发达,农村相对贫困程度较低;中部地区和北部地区相对较不发达,农村相对贫困程度较高。为了缩小区域间的贫困差距,江苏省可以加大对中部地区和北部地区的投资力度,提高农业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增加教育资源投入,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实现全省农村的共同发展。
江苏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对策
江苏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对策
——以苏南、苏北的比较为重点摘要:地区经济的非均衡发展,地区差距的存在,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随着中国经济总体的迅猛发展,这种不平衡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政府虽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但差距并没有明显缩小。而作为经济发达、增长迅速的江苏省,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尤其是苏南、苏北差距逐步扩大,严重制约了其总体经济实力的进一步提升和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本文旨在描述苏南、苏北经济发展的现状,从差异中分析差距产生的原因及随之而来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江苏,区域经济,差异
中国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
众所周知,江苏经济的发展在地域上并非是整齐划一的,而是存在着一定的梯度,即苏南、苏中和苏北三个层次。按最新统计口径来划分,苏南包括南京、无锡、常州、苏州、镇江5个地级市,土地面积达28090平方公里, 2007年年末总人口达2329.50万人,非农业人口比重达48.6%;苏中包括南通、扬州、泰州3个地级市,土地面积达20432平方公里,2007年年末总人口达1726.08万人,非农业人口比重达30.1%,苏北则包括徐州、连云港、淮安、盐城、宿迁5个地级市,土地面积达54357平方公里,2007年年末总人口达3298.49万人,非农业人口比重达28%。
注: 根据《江苏省统计年鉴2008》中的相关数据计算得出该表。
表1中的各项指标均显示出苏南的社会经济状况优于苏中、苏北,尤其是苏南和苏北的差距甚大。苏南地区的生产总值是苏北的 3.2倍,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苏北的 1.5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是苏北的1.7倍,苏北地区产业结构最不合理,第一产业比重过大。
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研究
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研究
江苏省是中国东部地区的重要经济省份,也是全国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在
江苏省的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着明显的不平衡问题。本文将对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1.经济总量不平衡
江苏省的经济总量主要集中在南部地区,如南京、苏州、无锡等城市。而北部地区如
徐州、连云港等城市的经济总量较低。南北发展不平衡导致南部地区较为富裕,北部地区
相对欠发达。
2.产业结构不平衡
江苏省的南部地区拥有较为发达的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如汽车制造、电子信息、金
融业等,而北部地区以传统的农业和重工业为主。南部地区的产业结构更加先进,能够创
造更高的利润,而北部地区的传统产业面临市场竞争的压力。
3.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
南部地区的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较为成熟,而北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南部地区基础设施优势使得南部地区的企业更有竞争力,增加了北部地区的发展难
度。
1.历史遗留问题
江苏省南北区域发展差异的形成与历史传统有关。南部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人口集聚、
经济繁荣的地区,具有较高的资源禀赋和优越的地理位置。而北部地区受到历史发展限制,基础条件相对较弱。
2.政府政策导致
政府对南部地区的重点支持和投资,导致南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迅速,而对北部地区的
支持力度不够,导致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政府的政策偏向南部地区使得南北之间的发展差
异不断加大。
3.市场机制不完善
市场机制是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一个重要原因。南部地区的市场较为成熟,
资金、人力资源等要素更容易流动,而北部地区市场的不完善使得要素资源不足,无法发
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研究
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研究
【摘要】
江苏省作为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之一,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着不
同程度的不平衡问题。本文从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入手,
分析了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现状,探讨了影响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不
平衡的因素,提出了解决不平衡问题的对策,包括加强区域经济协调
发展和推进一体化发展。总结了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展
望未来研究方向,并得出结论。本研究对于促进江苏省经济发展均衡、全面提升地区经济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江苏省、区域经济、不平衡、现状分析、影响因素、对策、协调
发展、一体化发展、总结、展望、结论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江苏省作为中国经济发达的地区之一,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
着不平衡的发展现象。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化程度的深化,江苏省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日益突出,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研究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既是对地区经济发展规律的深
入探讨,也是对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
江苏省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发展差距较为显著。这种不平衡不仅会导致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和社会财富的不均衡分配,还会影响到整个地区的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深入研究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探索其形成原因和解决对策,对实现江苏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
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研究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分析江苏省各地区经济发展存在的不平衡现象,探讨造成不平衡的原因和影响因素,提出解决问题和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和建议。通过研究,旨在帮助政府部门正确把握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引导地方政府科学合理地制定发展战略和政策,实现各地区协调发展、共同繁荣。通过对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的深入分析和研究,可以为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经验和借鉴,推动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进程。通过本研究的开展,可以为促进江苏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政策建议,为完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贡献力量。
新世纪江苏经济发展区域差异及原因探析
新世纪江苏经济发展区域差异及原因探析
江苏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是中国经济发达的省份之一。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江苏省的经济发展区域差异备受关注。本文将从江苏省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以及其原因进行探析,以期了解江苏省经济发展差异的深层次原因,为进一步优化江苏省经济发展格局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江苏省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
1.地理位置的差异
地理位置是影响江苏省经济发展区域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江苏省地处长三角地区,环渤海经济圈和长江经济带交汇处,地理位置优越,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由于江苏省的地理位置并非完全均衡,南北差异较大,导致南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较快,北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2.文化传统的影响
江苏省地域文化传统的差异也是造成江苏省经济发展区域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长期的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南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更加开放,更有活力,而北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则相对保守、守旧,这导致了两地区在经济发展上的不平衡。
3.政策支持的差异
政策支持是影响江苏省经济发展区域差异的关键因素之一。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上的政策支持会对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南部地区通常会享受更多的政策支持,发展更多的产业和项目,而北部地区的政策支持相对较少,这导致了南北地区在经济发展上的差异。
江苏省地理位置的差异化导致了南北地区的差异化发展。南部地区靠近上海等发达城市,交通便利,受益于上海等城市的溢出效应,发展速度较快;而北部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相对偏远,交通不便,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2.文化传统差异导致的差异化发展
1.加强政策扶持力度
江苏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泰尔指数分析
江苏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泰尔指数分析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世界各地经济发展过程中都曾面临此问题。改革开放至今,江苏备受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困扰,特别是苏北地区由于基础设施薄弱、经济结构单一等诸多因素,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并且与苏南的发展差距日趋扩大。本文利用泰尔指数分析江苏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力求找出制约苏北经济发展的因素,并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区域经济GDP 泰尔指数贡献率
江苏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分析
研究区域经济差异,必须选择适当的测度指标。衡量区域经济发展的方法很多,有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之分。常用的绝对差异测算方法有标准差、极差、平均差等;常用的相对差异测算方法有变异系数、加权变异系数、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等。本文采用泰尔指数来测算江苏区域经济发展差异。
(一)泰尔(Theil)指数
泰尔指数又称泰尔熵、泰尔系数,它是运用信息理论推出的一个可以按加法分解的不平等指数。泰尔指数的算法有多种,因采用的权数不同,加权计算产生不同泰尔指数。泰尔指数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yi为i区域研究指标所占的比重;pi为权数。泰尔系数T越大,表示各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越大;反之,就表示各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越小。
泰尔指数的优点在于可以细分区域间差异和区域内差异,可以按组内差距和组间差距进行分解,将组内与组间的差距或不平等综合成总体的差距。把江苏的总体差异进行分解,泰尔指数分解如下:
T=T1+T2
即总体差异T=区域间差异T1+区域内差异T2。以江苏省为例,具体计算如下:
T1=NS•In(ns/GDPs)+nm•In(nm/GDPm)+nn•In(nn/GDPn)
新世纪江苏经济发展区域差异及原因探析
新世纪江苏经济发展区域差异及原因探析
近年来,江苏省经济发展加快,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然而,江苏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存在着很大的区域差异,南北差异尤为显著。本文将从区域差异的表现、原因及对策等方面展开探讨。
一、区域差异表现
1.南北差异明显。南部地区,如苏州、无锡、常州等以轻工业为主导产业,外向型经济发展较快,而北部地区,如淮安、连云港、徐州等则以重工业为主导产业,内需型经济发展较快。
2.城乡差异较大。江苏省城市化进程较快,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较高,城市经济发展比农村经济发展更加迅速。尤其是南部城市的发展速度更快。
3.产业结构不平衡。高科技产业在南部地区集聚,如软件、电子信息等。而北部地区工业化程度较高,主要以传统制造业为主。
二、区域差异原因分析
1.地理条件差异。南部地区地势平坦,水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有利于外向型经济发展。而北部地区地势复杂,水资源匮乏,交通不便,不利于经济发展。
2.历史因素影响。传统制造业比较集中在北部地区,而南部地区则以轻工业为主,因此南北地区的产业结构差异较大。
3.外部投资影响。南部地区距离上海较近,外部投资较为集中,带动了南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而北部地区则缺乏吸引外部投资的优势。
1.优化产业结构。整合南北地区的优势资源,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业发展,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南北地区的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缩短南北差距,使各地区具备良好的发展条件。
3.鼓励外部投资。加强北部地区的招商引资工作,积极引进外部投资,带动经济发展。
江苏省三大区域农村相对贫困差异分析
江苏省三大区域农村相对贫困差异分析
江苏省作为我国经济发展较为快速的省份之一,农村地区的发展也取得了许多成就。由于地理环境和经济社会基础等因素的不同,江苏省的农村地区在相对贫困方面仍存在一定差异。本文将对江苏省三大区域(南部沿海地区、中部江淮平原地区、北部苏中丘陵地区)农村相对贫困差异进行分析。
南部沿海地区是江苏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经济对外开放程度最高的地区。由于具备良好的海陆交通条件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该地区的农业生产已经实现了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相对较高,相对贫困情况较为轻微。南部沿海地区还具有较好的教育和医疗资源,农村居民享受到了更好的公共服务,这也为减少农村相对贫困提供了有力支持。
中部江淮平原地区作为江苏省的农业大区,农业占据了该地区经济的重要地位。由于地理条件和自然资源等因素的限制,该地区的农业生产相对落后,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由于交通条件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滞后,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较为艰苦,相对贫困情况相对较严重。中部江淮平原地区是江苏省相对贫困程度较高的地区之一。
北部苏中丘陵地区与南部沿海地区相比,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水平较为有限,农业生产也相对困难。该地区的农村居民收入水平较低,相对贫困程度较高。由于地理环境的复杂性,农村居民往往面临更大的风险和困难,如自然灾害、粮食短缺等,增加了农村相对贫困的风险。
苏北与苏中、苏南经济发展差异的演变及成因探析
苏北与苏中、苏南经济发展差异的演变及成因探析
一、本文概述
苏北、苏中、苏南作为中国江苏省内部的三个地理区域,各自在经济发展上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差异。本文旨在探讨这三个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演变过程及其成因,以期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江苏省作为中国东部沿海的重要省份,经济发展水平一直位于全国前列。在这样一个经济发达的省份内部,苏北、苏中、苏南三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苏北地区,位于江苏省的北部,历史上以农业为主,工业化起步较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苏中地区,处于江苏省的中部,经济发展水平介于苏北和苏南之间,近年来工业化进程加快,经济结构正在逐步优化而苏南地区,包括苏州、无锡等城市,是江苏省经济最为发达的区域,以高新技术产业和外向型经济为主导,经济发展速度快,产业结构先进。
本文首先回顾了苏北、苏中、苏南三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历史,分析了各自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特点。接着,文章通过对比三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指标,如GDP增长率、产业结构、人均收入等,揭示了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本文还深入探讨了造成这些差异的成因,包括地理位置、资源禀赋、政策导向、人才集聚等多方面因素。
通过对苏北、苏中、苏南经济发展差异的演变及成因的探析,本文旨在为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提供政策建议和实践指导。文章最后强调,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需要综合考虑区域特色和优势,制定差异化的发展策略,同时加强区域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江苏省乃至全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苏北、苏中、苏南经济发展历史回顾
苏南、苏中和苏北经济发展差异分析
新世纪江苏经济发展区域差异及原因探析
新世纪江苏经济发展区域差异及原因探析
江苏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一个省份,也是中国经济发达地区之一。江苏不同地区之
间存在一定的经济发展差异。本文将探析新世纪江苏经济发展区域差异的原因。
一、地理位置差异
江苏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东临黄海,南临长江,地理位置优越。江苏省内地理
位置差异明显。南部沿海地区拥有丰富的港口资源和发达的海运业,利于国际贸易和外资
引进;而西部内陆地区受限于交通条件,发展较为滞后。地理位置的差异直接影响了经济
发展水平的差异。
二、产业布局差异
江苏省内不同地区的产业布局存在差异。南部沿海地区以制造业和出口导向型产业为主,如电子、纺织、家电等;而西部内陆地区则以农业、矿产资源开发为主。由于制造业
产值较高,南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而西部内陆地区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发展相对滞后。
三、人口分布差异
江苏省的人口分布也存在差异,南部沿海地区人口密度较高,而西部内陆地区人口密
度较低。人口分布的差异直接影响了就业机会和市场规模的差异性,从而影响了不同地区
的经济发展水平。
四、政策支持差异
江苏省在经济发展中,对不同地区采取了不同的政策支持措施。南部沿海地区拥有更
多的自贸区和经济特区,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高新技术产业;而西部内陆地区的政策支持
相对较少,难以吸引大量的外资和高新技术产业。政策支持的差异直接影响了不同地区的
经济发展水平。
新世纪江苏经济发展区域差异主要受地理位置、产业布局、人口分布和政策支持等因
素的影响。为了解决这些差异,江苏省可以通过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产业结构调
整和转型升级,加大对西部内陆地区的政策支持力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可以加强跨地
江苏省三大区域农村相对贫困差异分析
江苏省三大区域农村相对贫困差异分析
江苏省是全国经济比较发达的省份之一,然而,仍有不少农村地区存在相对贫困现象。根据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与非重点县划分标准,江苏省将非重点县划分为三大区域:
苏中区、苏北区和苏南区。这三个地区的农村相对贫困现象存在一些差异。
首先,苏北区是江苏省最贫困的地区之一,农村地区贫困人口占比较高。其中,如东、海安、如皋等县的贫困程度比较深,主要原因是地理位置、经济基础、人口密度等多方面
因素影响。另外,苏北区的气候条件较差,土地贫瘠,农业发展受到一定制约,也是导致
该地区贫困问题尤为严重的原因之一。
其次,苏中区与苏北区相比,贫困问题相对较轻。苏中区是江苏省较为富裕的地区之一,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农民收入相对稳定,相对贫困现象也相应地低一些。然而,苏中区也存在一些贫困节点,如睢宁、沛县等县属于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虽然
相对于苏北区贫困问题要轻一些,但仍然需要重点关注。
最后,苏南区的农村相对贫困问题比较突出。尽管苏南区地理环境优越,经济发展条
件较好,但该地区的农村相对贫困问题比较普遍,与苏中区相比存在显著差异。主要原因
是该地区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一些县市相对较弱,农业生产发展相对滞后,农民收入较低。
总体来说,江苏省三大区域的农村相对贫困问题各有不同,需要因地制宜地采取措施,积极开展扶贫工作。苏北区需要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促进农村经济转型升级;苏
中区需要继续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同时重点关注贫困节点;苏南区需要加强县域经济协调
发展,提高区域整体发展水平。
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研究
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研究
江苏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省份之一。近年来,江苏
省区域经济发展出现了不平衡的问题,即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差异较大。
这种不平衡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表现在不同地区的经济规模差距较大。以南京市为例,作
为江苏省的省会城市,其经济规模和发展水平远远超过其他地区。南京市拥有较为完善的
产业体系,金融服务业发达,研发创新能力较强。而其他地区如常州、扬州等二三线城市
经济规模相对较小,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发展动力不足。
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还表现在城乡之间差距较大。大部分城市发展迅速,经济
增长稳定,人口密集、物质条件优越。而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民收入增长较慢,农民的发展机会和条件有限。这导致了城乡居民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城市化进程和农村
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
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还表现在沿海和内陆地区之间差距较大。沿海地区包括南京、苏州、无锡等城市,由于地理位置优势,拥有较多的外贸企业和外资企业,经济发展
速度快,产业结构多元化。而内陆地区如连云港、淮安等相对边远的城市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并且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进一步分析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不同地区
的政策扶持力度不均衡。一些地方政府在投资、税收、改革等方面采取了积极的措施,吸
引了大量的投资和资源。而另一些地方政府在政策扶持上力度相对较小,发展条件较为艰苦。
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差异较大。一些地方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为经济发
江苏省市域区域经济差异分析
徐程洁 金陵科技学院
摘要:本文基于江苏省13个地级市1996年、2006年、2016年的统计数据,通过数理统计的方法计算其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并且分别从地级尺度和区域尺度对江苏省在不同时间上的经济差异进行分析,旨在展示江苏省经济差异在时间与空间上的不同。
关键词:江苏省;地级尺度;区域尺度;经济差异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8)031-0482-02
引言
现如今,江苏省经济发展势态良好,数据表明2016年江苏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6086.2亿元,占全国10.2%,仅次于广东省居全国第二,然而江苏省内部却存在着较大的经济差异。
当然,区域差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一方面,适当的经济差异为相对落后的地区提供了内在赶超动力,但另一方面,区域间过大的经济差距就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1]因此,对江苏省进行经济差异进行分析,利用指标体系评价综合实力差异是很有必要的。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数据来源
本文以江苏省13个地级市为研究单元,采用来源于1997年、2007年、2017年江苏省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局网站等的数据,并借鉴参考各市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选择江苏省13市1996年、2006年、2016年的GDP、人均GDP、人口和人口密度这四项指标作为计算基础,并且按照空间地理位置,分为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
2.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分析江苏省经济的绝对与相对差异。其中,绝对差异是用绝对指标来衡量区域之间经济的实际差异,测量指标有平均值、标准差等;相对差异是用指标的变动率来衡量经济发展间的差异,反映的是发展速度的差异,测量指标有变异系数、泰尔指数、基尼系数等。[2]本文选择以平均值和最值来测量绝对差异,以变异系数来测量相对差异。
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研究
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研究【摘要】
江苏省是我国经济发达的地区之一,但其区域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不平衡现象。本文从江苏省区域经济现状入手,分析了影响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因素,探讨了不平衡问题的具体表现和面临的挑战。在解决方法方面,本文提出了一些探讨和建议,旨在推动江苏省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通过对问题的深入研究与分析,本研究得出了一些结论,并对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展望。针对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了一些相关的政策建议,为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的解决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江苏省、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现状分析、影响因素、挑战、解决方法、结论、展望、政策建议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背景介绍:
江苏省是中国东部沿海发达省份之一,经济总量和人均GDP 均居全国前列。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一方面,苏南地区以苏州、南京等城市为代表,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产业结构较为完善,人民生活
水平较高;而苏北地区的扬州、南通等城市则因历史原因和区位优势
的不同,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产业结构不够多元化,人口流失情况严重。研究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对于全面了解江苏经济
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促进全省经济社会持
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 研究目的
江苏省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一个重要经济大省,经济总量一直
居全国前列。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加速,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的问题日益凸显。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对江苏省
区域经济现状的分析,探讨影响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因素,
江苏省区域创新差异的时空格局演化分析
江苏省区域创新差异的时空格局演化分析江苏省是中国经济发展较为活跃的地区之一,也是中国创新能力较强
的省份之一、江苏省的区域创新差异的时空格局演化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
方面展开。
首先,时空格局的演化可以从时间维度来看。江苏省的区域创新差异
主要由科技创新能力、产业结构和城市发展等因素决定。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江苏省的区域创新差异呈现出差距逐渐拉大的趋势。这主要得益于苏
南地区的早期开发和城市化进程较为成熟,以及南京市的中心城市带动效应。但是近年来,江苏省的区域创新差异逐渐缩小,这是由于全省各地区
都在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并且积极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城市的发展。
其次,时空格局的演化可以从空间维度来看。江苏省的区域创新差异
主要集中在苏南地区和苏中地区,这两个地区的创新能力较强,科技企业
和高新技术企业较多,并拥有较为完善的创新生态体系。苏北地区的创新
能力相对较弱,科技创新人才较少,创新基础设施较为薄弱,但是随着沿
海经济带的发展,苏北地区的区域创新差异也在逐渐缩小。
另外,时空格局的演化还可以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江苏省的区域
创新差异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苏南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较快,主要依靠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同时也拥有较多的高新技术企业和
创新型企业。苏中地区主要以南京市为核心,经济发展相对平稳,创新能
力也较为突出。苏北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主要依靠传统产业,创新
能力相对较弱。
最后,时空格局的演化还可以从政府政策的角度来看。江苏省政府针
对不同地区的创新差异制定了相应的政策,积极推动各地区的创新能力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区域发展差异
摘要:本文通过对苏南、苏中、苏北三个区域的地理区位、经济、产业、交通和人口五个方面,以及一些城市地区的具体发展情况和现状,对江苏的区域发展做出对比与总结。
一、苏南
1、地理区位
苏南是江苏省南部地区的简称,苏南包括南京,镇江,常州,无锡,苏州。传统意义上的苏南包括常州,无锡,苏州。
苏南东靠上海,西连安徽,南接浙江,东北依长江(苏中,苏北)、东海。属于长三角的核心区域,是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城市群的核心组成部分。苏南地区区域面积2.8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300万人。
苏南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中心地段,东靠上海,西连安徽,南接浙江,东北依长江(苏中,苏北)、东海。苏南地区的地势,东部和中部总体上极为低平,为坦荡的太湖平原,太湖周围偶尔分布一些孤丘,如无锡的惠山(328米)等;西部南京、包括南京紫金山(448米)、茅山(372米)等。
苏南地区大部分地方河道纵横,尤其以东部太湖平原的河网最为密集。苏南地区拥有众多湖泊,包括太湖、澄湖、滆湖等。太湖是中国第三大淡水湖。
2、经济
苏南是江苏经济最发达的区域,也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快最发达的区域之一。2010年11月,国家统计局发布了根据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指标测算的“2010全国百强县(市)”名单,前十名中江苏占了六席,分别是昆山(第一),江阴(第二),张家港(第三),常熟(第四),吴江(第六),宜兴(第九),其中昆山,江阴,张家港,常熟四个县级市作为“区域经济强县统筹发展组团”并列“全国百强县”第一。并且这些县市全部集中在江苏苏南地区。
3、产业
苏南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名闻天下的“鱼米之乡”、“人间天堂”,也是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重要发祥地。目前苏南以县为单位已全部达到省定全面小康指标,成为我国单位面积经济产出最多、发展质量最好、对外开放程度最高、体制机制活力最强、综合实力最为雄厚的地区之一,正逐步形成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初步形态,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经济实力全国领先。苏南地区作为我国产业发展基础最好的地区之一,高度重视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新兴产业跨越发展、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和传统产业提升发展,基本形成了现代产业体系雏形,成为具有全球影响
力的制造基地,在全国率先进入工业化后期,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94万亿元,占全国的6.3%,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服务业比重、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分别达到44.8%、38.2%。县域经济发达,区内14个县(市)中有12个县(市)进入全国百强县,其中6个县位列前十。
苏南模式不断创新。苏南地区一直走在我国改革发展前沿,不仅善于发现机遇,而且善于把握和用好机遇,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发展乡镇企业为标志实现了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跨越,九十年代以扩大对外开放为动力实现了由内向型经济向外向型经济的跨越,两次转型为苏南赢得了改革发展的先机,铸就了先发优势,形成了举世闻名的“苏南模式”,为全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范本。新世纪以来,苏南地区积极推进以创新型经济为核心的第三次转型,为苏南模式注入新的内涵,使苏南地区继续保持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成为我国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高地。2011年,进出口贸易总额和外商直接投资分别占全国的13%和18%,境外投资规模超过20亿美元,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5%,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4、交通
苏南地区,尤其是太湖平原,是中国内河航运特别发达的地区,航道极为密集,其中以长江以及京杭大运河为主干。大小城镇传统上都临河而建。20世纪初清光绪末年,铁路运输兴起,沪宁铁路贯穿苏南。1990年代以后,江苏省建成高速公路网,高速公路密度列全国第一。2010年7月1日,沪宁高铁正式通车,为世界上标准最高、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快的城际高速铁路。
5、人口
人口多,人口密度高,外来流动人口数量多,所以人口密集,人才聚集性高。人口素质特别是文化素质是决定经济发展模式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国际上通常用25岁以上人口中接受大学以上教育的比重来衡量人口的文化素质,2007年,按常住人口测算我市为8.4%,比南京低0.4个百分点,比无锡、苏州、镇江分别高出0.7个、0.8个和0.5个百分点。结合其它相关指标分析可以发现,南京作为省会城市,聚集了众多的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其人口文化素质在全省各市中遥遥领先,而我市人口的文化素质也相对较高,尤其是拥有大专以上层次的人口近年来增长较快,为下一阶段建设创新型城市创造了有利基础。
二、苏中
1、地理区位
苏中为江苏省中部地区的简称,包括扬州、泰州、南通3个省辖市,共20个县(市、区)。其中土地面积2.09万平方公里,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人口1636万人,面积和人口分别占江苏省20%、21%。苏中三市均在长江沿岸,且皆是长三角16个中心城市之一,也是上海都市圈(长三角)的重要组成部分。苏中地区共有3个地级市、20个县(市、区)。其中地级市有3个,分别是扬州、泰州、南通三市(简称苏中三市)。县级市有8个,分别是高邮、仪征、靖江、兴化、如皋、海门、启东、泰兴。县有3个,分别是宝应县、海安县、如东县。市辖区有9个,分别是广陵区、邗江区、江都区、海陵区、高港区、姜堰区、崇川区、港闸区、通州区。苏北地处黄海之滨,海岸线744公里,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位于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处在南下北上、东出西进重要位置,是中国沿海经济带重要组成部分。苏北处于黄淮平原与江淮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势平坦,区内河网密布,物产丰富,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重要的制造业基地。
2、经济
2008年,苏中14县市的GDP总量达3857.16亿元,比上年增长14.3%,高于全省1.8个百分点。14县市中,总量最高的为通州市(391.0亿元),最低的为宝应县(167.8亿元);靖江以16.8%的增速位列榜首,最低的是如东县(13.4%),由于受全球经济的影响,增速与去年相比有所放缓。南通六县市平均增幅14.3%,较上年平均回落1.6个百分点;泰州四市平均增幅为14.7%,回落1.65个百分点;扬州市四县市平均增幅14.0%,回落1.9个百分点。2013年苏北地区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连续八年超全省、全国平均水平,在全省稳增长、促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全面建设小康道路上迈出了重要步伐。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一是综合经济实力稳步提升。去年苏北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比全省、全国平均水平高2.4、4.3个百分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479.45亿元,增长15.6%,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5个百分点。[
去年苏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933元,增长10.1%,农民人均纯收入11769元,增长12.1%,均高于全省平均增长速度。新增城镇就业39.41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17.58万人,扶持农民自主创业2.1万人。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不低于350元,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住院报销比例进一步提高。[10] 2013年,苏北有2个省辖市、15个县(市、区)达标的基础上,又有1个省辖市、8个县(区)提出小康验收[10]。苏北“全国经济百强县”数量已达到9个(东台、大丰、邳州、沛县、建湖、赣榆、沭阳、新沂、东海)。
3、产业
在单体项目的“块头”上,重大项目建设也结出了累累硕果:“沿江地区100亿元、沿河地区50亿元项目群”已实现全覆盖,高邮康博、江都泰富、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