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发展差异》教案

合集下载

湘教版必修3 地理13 区域发展差异 教案设计1.doc

湘教版必修3 地理13 区域发展差异 教案设计1.doc

区域发展差异【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范围。

2.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发展状况。

3.通过比较,分析我国的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差异。

4.知道我国南北方的区域差异,限制性因素和发展方向。

5.理解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读图,比较我国的东中西部的区域发展差异并分析其原因,提高学生地理读图,分析能力。

2.过程收集我国南北方的区域差异资料,讨论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意义,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处理信息和思辩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我国的区域发展差异,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的现实国情,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激发学生的思维,自觉投身祖国的建设中去。

通过西部大开发的讨论,培养学生思辩能力的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

【教材分析】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大国.在自然条件,历史基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由此形成了显著的区域发展差异。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一是东、中、西部差异;二是南方与北方差异;三是西部大开发。

【教学重点】1:东中西部发展差异;2:南北方各自的区域优势和发展方向;3: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意义.【教学难点】1:分析区域发展的方法:2:根据区域优势确定区域发展方向.【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初中地理和高一必修1,必修2的学习.学生已经具有了一些中国地理区域的基础,掌握了一些区域分析的方法,学会了一定的地理规律,绝大部分学生具有较高的学习地理的兴趣.只要加以引导,能力将会获得巨大的提高。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入新课):展示冬季一月份:昆明世博会各国花卉展区的图片和哈尔滨周围的景观图片。

(学生思考):为什么冬季一月份我国昆明和哈尔滨的景观有很大差异,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差异?区域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有哪些方面的影响?(新课推进):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大国.在自然条件、历史基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别.由此形成了显著的区域发展差异.主要有东、中、西部的差异和南、北方的差异.那么同学们知道东、中、西部地区是怎样划分的吗?一、东中西部的差异板书:1 :划分依据:(活动探究):2:东中西部发展差异:(多媒体展示我国三个地带经济发展比较图)并指导学生的读图方法:强调图中的三个基本要素:横、纵坐标的含义、图例。

地理教案:认识中国的区域发展差异 (2)

地理教案:认识中国的区域发展差异 (2)

地理教案:认识中国的区域发展差异一、中国的区域发展背景与差异中国是一个拥有广阔国土和多样化地理环境的大国,因此在经济、社会和人口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发展差异。

这种差异主要反映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西部地区相对欠发达;中南部地区工商业集聚,东北地区产业结构独特;城市经济高速增长,农村地区经济落后等方面。

一、东部沿海与西部地区1. 东部沿海:东部沿海是我国最具发展活力和竞争力的经济区域之一。

这个地区紧邻世界著名港口和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等腹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其成为对外开放最早、改革最深入的地区之一。

同时,历史的优势也使其积累了较强的技术、资本、人才和市场资源。

以广东为代表的珠三角地带更是成为全球最大规模制造中心之一。

2. 西部地区:西部地区则是中国宏观战略中重点关注的对象。

由于环境条件相对艰苦,地理位置偏远,不发达的交通基础设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较慢。

然而,在国家政策和资本的大力支持下,中国西部逐渐成为吸引外商投资、优化产业结构和实现内陆开放战略的重要地区。

此外,西部还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广阔的农田,具备发展农业、能源、旅游等领域的巨大潜力。

二、中南部与东北地区1. 中南部:中南部地区是我国早期工业化起步较早并经验丰富的区域之一。

长江流域及其周边地带一直以来都是中国人口密集和工商业活动集聚的区域。

江苏、浙江、上海等地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产值占据全国很大比例,在制造业和服务业等方面都具备优势。

2. 东北地区:东北地区在改革开放过程中面临了特殊困难。

传统重工业体系建立在计划经济模式下,市场竞争力不足以及人口老龄化等问题使得东北经济长期停滞。

然而,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东北地区正努力实现振兴发展。

利用中俄、中蒙和中朝三个陆上边境,打造自由贸易区、旅游资源和物流通道是东北地区的新发展方向。

三、城市与农村1. 城市经济:中国的快速城镇化进程使得城市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大城市如北京、上海以及广州等吸纳了大量工商业就业机会,并拥有先进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

103高二地理《区域发展差异》教案

103高二地理《区域发展差异》教案

区域的发展差异(1)【前言】一、东、中、西差异二、南方与北方三、西部大开发2022年中国各省人均GDP排行榜(前10)这些城市的分布有何规律?分布规律:集中于东部沿海一、东、中、西差异(一)划分依据和范围(二)东、中、西部发展差异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经济发展速度差异1、产业结构差异读下图,比较我国2022年三个地带三次产业结构的差异,说明形成差异的主要原因。

产业结构差异——三大地带经济发展差距的重要原因地带东部经济地带中部经济地带西部经济地带产业结构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较大比重工业结构以轻型或轻重混合型产业为主表现出一定的过渡性特征以重型产业为主【P15活动】1、东部地带第二、三产业相对发达,中西部地带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的比重。

形成差异的主要原因:中西部地带自然条件较差,历史基础薄弱,因而经济发展水平明显落后于东部地带。

对策:大力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第二、三产业的发展。

【活动2:P15~16】(1)该城市第一产业的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的比重基本稳定,第三产业的比重迅速上升。

从工业结构来看,轻工业比例大幅度上升,重工业比例逐步下降。

第三产业比重迅速上升和轻工业比例大幅上升能活跃市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推动城市化的进程,促进经济的发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

(2)从三次产业的构成来看:第一产业比重仍然过大,第二产业需要进一步发展,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从工业内部轻、重工业比例来看: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相对较弱,应进一步加强轻工业的发展。

2、工业化与城市化差异图为2022年东、中、西部地带工业增加值结构看图说明东、中、西地带工业化的差异东部工业化进程快、中西部相对滞后;东部工业产值明显高于中西部。

(东部:高新技术产业,西部:传统工业)看表格,2022年东、中、西部地带城市的分布表格反映东、中、西部地带城市存在哪些方面的差异?东部城市化水平高于中西部;东部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高于中西部同类城市;东部城市密度高于中西部。

区域发展差异 教案

区域发展差异 教案

区域发展差异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四大地区的划分及发展差异;2.了解我国南方、北方的划分及发展差异;3.掌握我国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及意义。

二、课时安排:1课时。

三、课型:新授课。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四大地区及南方、北方的划分及发展差异;2.教学难点:我国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及意义。

五、教学方法:归纳法;比较法。

六、教学过程:1.导入:欣赏图片,东北林海雪原、西北荒漠绿洲、内蒙古大草原、雪域高原、哈尼族梯田、现代大都市上海,不同区域的景观呈现出不同区域的发展差异。

2.国家根据全国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把全国划分为东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四大地区。

(一)四大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四大地区经济水平差异显著!(二)四大地区产业结构差异(三)四大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差异工业产值东部>中部>西部>东北。

主要原因是东部地带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民营企业已占相当大的比重,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而中、西部和东北仍然以传统型工业为主。

城市化水平:东部和东北地区地带远高于中、西部地区。

东部地带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地高于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同类城市。

城市分布密度:东部地区远高于中西部和东北地区。

城市发展的滞后,严重制约了中、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四)四大地区对外开放程度差异表格总结:3.南方和北方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

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地理意义:(1) 1月0℃等温线;(2) 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3) 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4) 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5) 旱地与水田的分界线;(6) 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7) 温带落叶阔叶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界线;(8) 河流有无结冰期的分界线;(9) 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分界线。

北方地区优势:跨越暖温带、中温带及寒温带,平原面积广阔,森林、煤炭、石油、铁矿等资源丰富。

限制性因素:主要是水资源不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等。

地区发展差异教案.doc

地区发展差异教案.doc

地区发展差异教案.doc第六单元第一课地区发展差异一?教学目标1、了解国家与地区的区别,增强国际意识;2、通过读图和讨论活动,了解划分过节的方法和依据;3、在地图上找出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总结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地区分布特点;4、运用数据、图片和实例,从多个方面比较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发展水平的差异;了解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速度和成果,增强民族自信心二?教学重点、难点1、世界国家的数量,他们在哪些方面存在很大差异。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布,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发展中国家落后的原因。

三?教学设计及其依据(一)导入新课由两幅图片,美国与卢旺达自行车的比较,可以很明显的看到。

美国的孩子们骑得是非常先进的变速山地车,而卢旺达的孩子们则玩的简易木制自行车。

他们在性能及价格上差别很大。

为什么美国的孩子可以享受这么优越的生活,卢旺达的孩子则没有一个好的生活环境呢?这就是本节课要讲的内容:地区发展差异(二)国家和地区这一章是本书最后一章,前四章介绍了地理基础知识,了解了世界的自然环境特征,居民与聚落的情况,但世界各地并不是孤立存在的, 整个世界是在不断的发展与变化中的,最后一章首先介绍了世界的国家和地区,了解它们的差异,最终是要寻求更好的合作。

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好这一章也是为学好世界地理打好基础。

这一目通过介绍国家、地区、国界划分等基本常识,为本单元后续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材开宗明义,指出:目前,世界上有200多个国一家和地区。

国家具有完全的主权,国家的主权不容侵犯;地区指一些没有获得独立的殖民地和属地,地区没有完全主权。

二者在法律地位上有区别的。

但是,国家之间,不论面积大小,人II多少,经济贫富,政治制度有何不同,其法律地位应该是平等的,在处理国与国关系时,不能以强凌弱,以大欺小,应该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即引出本节课89页阅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单元活动分析区域发展差异教案

单元活动分析区域发展差异教案

单元活动分析区域发展差异教案教案标题:单元活动分析区域发展差异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不同地区的发展差异,包括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差异。

2. 掌握分析区域发展差异的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引入:通过图片、视频或实地考察等方式,激发学生对不同地区发展差异的兴趣。

2. 知识讲解:介绍不同地区的发展差异,包括经济差异(如城市化水平、工业结构)、文化差异(如宗教信仰、传统习俗)、社会差异(如教育水平、医疗条件)等方面。

3. 分析方法和技巧的引导:教授学生如何分析区域发展差异的方法,包括比较分析、统计分析、图表分析等。

4. 案例分析:选择几个具体的地区进行案例分析,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和技巧,深入分析其发展差异的原因和影响。

5.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地区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发展差异,并进行小组展示和讨论。

6. 总结与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总结和评价,强调分析区域发展差异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图片或视频,向学生介绍不同地区的发展差异,并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2. 知识讲解:以PPT或讲解形式,向学生介绍不同地区的发展差异,包括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差异。

3. 分析方法和技巧的引导:向学生介绍分析区域发展差异的方法和技巧,并通过示例进行解释和演示。

4. 案例分析:选择几个具体的地区,向学生展示相关数据和信息,引导学生分析其发展差异的原因和影响。

5.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地区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发展差异,并准备小组展示。

6. 小组展示和讨论:每个小组轮流展示其研究成果,并进行讨论和互动。

7. 总结与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总结和评价,强调分析区域发展差异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并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关注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资源:1. 图片、视频或实地考察资料,用于引入和展示不同地区的发展差异。

区域发展差异教案

区域发展差异教案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程序(要素)
时间
创设情景
教师行为
期望的学生行为
激情导入
约1分钟
激发学习热情
“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为枳”,无论是自然条件还是社会经济条件,南、北方都存在着很大差别。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东、中、西区域差异,下面我们继续来看一下南北方区域差异。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习成果展示
解决疑惑
(2)对民居建筑的影响
①北方:平顶房,过去民居多土坯房。
②南方:屋顶坡度大,多尖顶房。
(3)对人类活动地域联系方式和通达性的影响(交通)
①古代交通:南船北马。
②交通便利程度:北方方便且通达性好;南方受河流阻隔,不如北方便利。
③交通运输方式:北方是铁路和公路的主要分布区;南方内河运输也是一种普遍方式。
【小结】无论是自然条件还是社会经济条件,南北方都存在着很大差别。
大家对这部分内容有什么疑问吗?谁能帮助解决一组共同完成
【合作探究】
1.试分析两地气候的差异
南方
北方
气候类型
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1月均温
>0°C
<0°C
年降水量
>800mm
<800mm
秦岭淮河线以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温度带属亚热带,干湿地区属湿润地区。
【河流水文特征上的分界线】
秦岭淮河以北——水量小,汛期短,含沙量大,有结冰期;
秦岭淮河以南——水量大,汛期长,含沙量小,无结冰期。
【土壤类型上的分界线】
秦岭淮河以北多肥沃的褐土。
秦岭淮河以南多贫瘠的红壤。
1.界线
二、南方与北方:2.自然条件差异

区域发展差异(教案)

区域发展差异(教案)

《区域发展差异》教学设计太白中学卢文斌一、教学目标1.了解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带的经济社会特征,面临的主要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2.理解三个经济地带的主要优势特征和各自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区域经济差异和因地制宜的思想以及三个经济地带协调发展的思想。

3.能正确分析理解各经济地带应如何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地发展本地经济。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 1)三个经济区的优势特征、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

2)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意义。

2.难点:各区应如何因地制宜、互相协作、协调发展。

三、教学课时: 1 课时四、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电脑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等六、教学过程:[复习 ]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讲了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和它们的经济差异及其地带性差异的影响因素。

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三个经济地带是什么?划分依据是什么?差异突出表现在什么方面?差异的影响因素是什么?(分别找同学回答)。

[导入新课 ] 同学们回答得都很好,我们在学三大自然区时学了它们各自的特征及其差异,那么三个经济地带的各自特征是什么?存在怎样的差异?其发展方向如何?好,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

[板书 ] 1.4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和发展。

[活动 ] 同学们关于东、中、西三个地带的内容,同时思考它们各自的所处位置、优势条件、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各区如何协调。

(留 15 分钟给学生)(教师在黑板上作表格)(15分钟后,和同学们一起填表作板书。

)[板书 ] 一、三个经济地带的位置、优势条件、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及其相互协调。

位置优势条件存在问题发展方向地带濒临海洋,是中国开放的门户,主要农业基地、工业能源、原材料不足,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成为人基础设施最好,区,交通尤其海运便环境污染严重,江才信息基地,参与国际竞争;东部城市化、科技水利,城市化、科技文化河下游洪涝多发展第三产业和集约农业;平最高水平高;国际化发挥技术创新优势,产品向高精尖发展位于中国腹地,能源、矿产丰富,农林山西煤炭外运不发挥资源优势,建设能源、担负承东启西牧产品重要产区,有色足;黄土高原水土原材料基地;建商品粮、农中部的作用金属重工业发达,对俄流失;东北森林过林渔基地;东西交通建设;罗斯和蒙古的边贸有度砍伐;水患、风通信和生态环境建设优势沙危害位于西部边远有 70%的国境线,利于工业基础薄弱,科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巩固和地区、少数民族沿边贸易;能源、矿产、技文化欠发达,交加强农业基础,大力发展水西部聚居区旅游资源前景可观;西通落后,西北土地利、交通、通信、电网及城南水利资源充足荒漠化严重,西南市基础设施,充分发挥三线交通困难建设形成的基础和能力协调加强东部与西部的联合,协调三个地带互补发展;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补充说明 ] 解决东部资源短缺这一问题,我们采取了跨区域工程如西气东输、西电东输(如三峡工程);西部发展落后,我们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使东中部的资金、人才、技术等支援西部。

区域发展差异-湘教版必修三教案

区域发展差异-湘教版必修三教案

区域发展差异-湘教版必修三教案一、引言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

然而,这种发展不是均衡的,各地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部分地区相对贫困,落后于其他地区。

本文将对中国地区发展差异的原因及其影响进行探讨,以湘教版必修三的教案为基础,给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

二、中国地区发展差异的原因1. 地理因素中国地域辽阔,地理环境、自然条件和气候差异巨大,导致各地区在发展中受到的影响不同。

例如,西部地区地理环境恶劣,为山区、沙漠等地,产业结构单一,普遍贫困。

2. 历史因素中国历史悠久,不同地区在历史上的社会制度、文化传统等差异很大,这些因素也影响着地区的发展。

例如,长江流域一直是中国文明的发源地,历史上拥有丰富的经济资源和文化底蕴,与之相比,南方少数民族地区在历史上的发展受到诸多限制。

3. 政策因素政策因素是导致地区发展差异的重要原因。

在改革开放初期,为了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国家对发达地区采取了更为开放的政策,而对欠发达地区则采取了更严格的管制措施,导致地区之间的差距愈加拉大。

近年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贫政策和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政策,但实施的效果仍需要观察。

三、不同地区发展差异的影响1. 经济影响各地区的经济水平和发展差异直接影响到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福利水平。

当经济发展不平衡时,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增长缓慢,导致贫富差距愈加严重。

2. 教育影响教育是提高人民素质和促进综合发展的重要方式。

然而不同地区的教育条件和质量存在巨大差异,导致教育资源集中在发达地区,而欠发达地区的教育条件相对落后。

3. 社会影响社会稳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

当地区发展不平衡时,会导致社会不稳定情况的出现。

例如,东北地区由于经济下降和人口流失,出现了社会不稳定的情况。

四、区域发展差异问题的解决1. 加大扶贫力度区域发展差异问题解决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加大扶贫力度。

政府应继续出台扶贫政策,加强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

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是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政府应注重加强欠发达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区域发展差异 教案

区域发展差异 教案

区域发展差异教案教案标题:区域发展差异教案目标:1. 了解区域发展差异的概念和原因;2. 探讨区域发展差异对社会经济和人口流动的影响;3. 分析并比较不同区域的发展差异,并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向学生介绍区域发展差异的概念,并提出问题:你认为区域发展差异是什么?它对社会和经济有什么影响?知识探究:2. 学生小组合作研究不同地区的发展差异案例,包括国内和国际的例子。

他们应该考虑地理、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因素,并记录下他们的发现。

3. 学生小组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并进行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地区的发展差异如此显著?有哪些原因导致这种差异?4. 教师向学生介绍人口流动对区域发展差异的影响,并与学生一起探讨人口流动如何影响不同地区的发展。

应用活动:5. 学生小组选择一个他们认为发展差异较大的地区,并设计一个解决方案来减少或消除这种差异。

他们应该考虑到地区的特点和问题,并提出可行的建议。

6. 学生小组展示他们的解决方案,并与全班分享。

其他学生可以提出问题或提供反馈。

总结:7.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总结,并强调区域发展差异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应对区域发展差异。

延伸活动:8. 学生可以进一步研究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发展差异,并与国际学生进行交流和比较。

评估方式:- 学生小组的研究记录和分享- 学生解决方案的设计和展示- 学生对区域发展差异的理解和思考的书面总结教案特点和指导:- 教案通过引入、知识探究、应用活动和总结等环节,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区域发展差异的概念和影响。

-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进行研究和讨论,培养了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 学生通过设计解决方案和展示分享,提高了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科要求,适当调整教案的内容和难度,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区域发展差异》教学设计方案

《区域发展差异》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我国的区域差异,进一步明确我国的地理国情;
2.通过讨论西部大开发,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报效祖国﹑开发西部的热情。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比较我国的东中西部的区域发展差异,提高学生地理读图﹑析图能力;
2 .通过收集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区域差异资料,提高学生的资料收集能力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
西部地带:西北陕甘宁青新,西南川滇黔渝藏.
另外,教师引导学生找出,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暂不包括台﹑港﹑澳
(2)东、中、西部发展差异
①产业结构差异
出示我国“东、中、西部地带产业结构比较表”,学生阅读,教师析图,学生据图合作探究得出结论.
②工业化差异
出示我国“东、中、西部工业增加值饼状统计图”和我国“东、中、西部工业增加值占全国比重的饼状统计图”,学生阅读,教师析图,学生据图合作探究得出结论.
3.通过讨论交流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意义及发展前景,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三、知识与技能
1.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范围;
2.我国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差异;
3.知道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区域差异﹑限制因素和发展方向;
4.理解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1.我国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差异;
2.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区域差异﹑限制因素和发展方向
教学活动2
合作探究,归纳总结
(1)东、中、西差异_-----三大经济地带
①阅读课本我国三大经济地带图,让学生小组合作找出三大经济地带各包括的省级行政单位
②学生自发起立回答小组讨论的结果
③教师给出轻松记忆口诀:
东部地带:牢(辽)记(冀)京津鲁,输(苏)了沪浙闽,外加粤桂琼;
中部地带:黑吉内蒙古,进(晋)豫鄂湘碗(皖),干(赣)了;

区域发展差异教案

区域发展差异教案

区域发展差异教案标题:区域发展差异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探讨区域发展差异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对于地理、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综合认识能力。

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和实地考察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区域发展差异的现象和背后的原因,以及如何促进区域发展的平衡和可持续性。

教学目标:1. 了解区域发展差异的概念和特征;2. 分析区域发展差异的原因和影响;3. 探讨如何促进区域发展的平衡和可持续性;4.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 区域发展差异的概念和特征;2. 区域发展差异的原因和影响;3. 如何促进区域发展的平衡和可持续性。

教学难点:1. 分析区域发展差异的原因和影响;2. 探讨如何促进区域发展的平衡和可持续性。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多媒体设备;2. 区域发展差异的案例研究资料;3. 实地考察的相关安排和准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课件展示一些具有明显发展差异的地理区域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地区的发展差异如此明显?这些差异对于地区和个人有何影响?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讲解区域发展差异的概念和特征,引导学生理解不同地区的发展水平和经济社会状况的差异;2. 分析区域发展差异的原因,如地理条件、资源分布、历史文化等因素;3. 探讨区域发展差异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如经济贫富差距、人口流动等。

三、案例分析(20分钟)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具体的区域发展差异案例进行分析;2. 每组展示自己的案例研究结果,包括该区域的发展现状、原因分析和影响等;3. 教师引导学生对各组的案例进行比较和总结,分析不同区域发展差异的异同点和共同特征。

四、实地考察(30分钟)1. 安排实地考察活动,选择一些具有明显发展差异的地区进行实地考察;2. 学生分组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和记录该地区的发展现状和差异;3. 学生回到教室后,进行实地考察的总结和讨论,分享观察结果和体会。

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教学设计

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教学设计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湘教版必修3)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教学设计——以我国三大经济地带发展差异为例授课人: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第一中学李榄[课标解读与教学要求]1、熟悉地理区域的自然、社会、经济等特征,掌握分析地理区域差异的方法。

3、树立因地制宜、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观,正确把握促进地理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本节课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熟悉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自然、社会、经济特征,把握好三大经济地带的区域优势与劣势以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理解并掌握我国东、中、西部的区域发展的差异和产生的原因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和措施。

3、了解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划分,理解并掌握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区域差异、限制因素及发展方向。

4、理解并掌握我国西部大开发的范围、条件及意义和措施。

[教学重点与难点]1、我国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差异及其原因分析。

2、我国西部地区的今后可持续发展方向和措施。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问题引导法、分析对比法、探究学习法等[教学工具]课本(湘教版地理必修3)、同步练习、多媒体平台、PPT课件等[教学课时]一课时(40分钟)[教学过程与内容][板书设计]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一、区域发展差异及其原因——以我国三大经济地带差异为例1、区域发展差异的表现及原因⑴国内生产总值比较⑵产业结构比较比较⑶工业化程度⑷人口和城市化水平差异⑸对外开放实施进程及开放程度2、影响区域发展差异的因素(原因)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措施(略)三、探究活动(课后作业)(略)[教学反思] 自然因素,如------------ 社会因素,如------------ 经济因素,如------------ 其他因素,如------------影响区域发展差异的因素(原因)。

《区域发展差异》教案

《区域发展差异》教案

高中地理《区域发展差异》教案(湘教版必修3)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一)一、学习目标:1、知道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范围。

2、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发展状况。

3、通过比较,分析我国的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差异。

4、知道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区域差异、限制因素和发展方向。

5、理解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意义。

二、学习重点1、东、中、西部发展差异。

2、南方与北方的差异。

3、西部大开发的优势条件及存在问题。

4、区域差异比较的方法。

三、学习难点1、东、中、西部产业结构差异。

2、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及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意义。

四、教育用具导学案、课外材料五、课时安排四课时六、教学时间七、教学内容学习过程:【课前预习导学】(自主深究并抽查回答)一、东、中、西差异1、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依据:、经济基础、和对外开放程度。

2、东、中、西部发展差异〈1〉东部地带社会经济相对发达,、和都比较高。

〈2〉中、西部地带地域广阔,资源丰富,但由于和等方面的原因,总体发展水平还明显地落后于东部地带。

东部地带,和相对发达〈3〉产业结中、西部地带,在国民经济中还占有较大比重构差异从工业结构来说,我国大致上具有“”的基本特征。

东部地带,、中外合资企业、民营企业已占到相当大的比重,工业化产业蓬勃发展,中、西部以为主体。

〈4〉与城市化差异从城市化水平来看,东部地带远高与中、西部地带。

东部地带,吸纳外资的能力强中、西部对外开放程度比较低。

对外开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广大西部地区抓住发展机遇,积极加强对外联系,尤其〈5〉放的区是成功地与周边国家进行了广泛的。

域差异1、有利于引进先进的和,与对外开放程度直接影发达国家开展经济、技术交流,从而提高本地企业响到区域经济增长原因的技术和管理水平。

2、有助于本地企业主动融入国际市场,及时把握研发动态,积极参与市场竞争,进而提高产品的【预习成果展示交流】(自主学习反馈)【合作交流深究及活动题解析】1、读图1—12 完成活动题一:〈1〉、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经济地带各包括哪些省级行政区?〈2〉、你的家乡位于我国三大经济地带中的哪一个地带?〈3〉、在你的家乡,经济发展有哪些优势与限制性因素?对于加速家乡经济发展,你有什么建议?3、完成P19 活动题,重点将课本P20的表格。

湘教版必修三13区域发展差异教案

湘教版必修三13区域发展差异教案

湘教版必修三13区域发展差异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区域发展的差异性,掌握东、中、西部地区的发展特点。

2.理解区域发展差异的原因,分析影响区域发展差异的因素。

3.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提高其对区域发展差异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重点:1.东、中、西部地区的发展特点。

2.阐述区域发展差异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1.分析区域发展差异的原因。

教学方法:1.案例研讨法:通过具体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区域发展差异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2.对比法:通过对比东、中、西部地区的发展特点和差异,帮助学生理解区域发展差异的原因。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新课1.导入旧知:复习上节课学过的“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提问学生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

2.引入新课:出示区域发展差异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为什么我国各个地区的发展差异如此明显?”Step 2 学习和总结1.学习教材“必修3”第13单元“区域发展差异”的相关内容,了解东、中、西部地区的发展特点。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东、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差异,总结出每个地区的特点。

Step 3 探讨原因1.老师以“为什么区域发展差异会出现?”为题,引导学生思考和研讨该问题。

2.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总结导致区域发展差异的原因。

3.学生汇报小组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引导。

Step 4 归纳影响因素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教师引导的问题和案例,讨论和总结导致区域发展差异的影响因素。

2.学生汇报小组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引导。

3.教师总结和归纳学生的讨论结果,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影响区域发展差异的因素。

Step 5 对比分析1.教师给学生准备东、中、西部地区的各种数据和图表,让学生进行对比分析。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所提供的数据和图表,分析和比较东、中、西部地区的发展状况和差异。

3.学生汇报小组分析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引导。

Step 6 总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梳理和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设计2 区域发展差异

教学设计2 区域发展差异

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教学设计(1)了解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带的经济社会特征,面临的主要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2)理解三个经济地带的主要优势特征和各自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区域经济差异和因地制宜的思想以及三个经济地带协调发展的思想。

讲授法,讨论法(1)通过对东、中、西部的判读,培养学生读图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2)并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并把地理信息运用于地理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索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1.三个经济区的优势特征、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

2.各区应如何因地制宜、互相协作、协调发展。

案例讨论法知识引导:图片展示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之间的差异与区域之间的差异列举数据: 2022 年中国城市人均年收入排行榜(前 18)1. 东莞 27025 3. 温州 24002 5. 广州 22469 7. 台州 22245 9. 绍兴 21710 11. 厦门 21290 13. 佛山 21234 15. 中山 20317 17. 湖州 202262. 深圳 24870 4. 上海 23623 6. 宁波 22307 8. 北京 21989 10. 杭州 21689 12. 苏州 21260 14. 无锡 20898 16. 南京 20317 18. 珠海 19856经济发达的地区都在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读课本P13 页找到并画出东中西部的划分依据及包括的范围划分依据: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历史基础薄弱,于是经济发展水平明显地落后于东部地带。

其改进对策是中、西部地带应大力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

讨论: P15 页下面的活动,结合图表完成问题。

学生讨论后回答。

(1)第一产业比重明显下降,第三产业比重明显上升;重工业比例先升后降,轻工业比例不断上升。

初中地理区域发展差异教案

初中地理区域发展差异教案

初中地理区域发展差异教案【知识与技能】1. 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2. 分析区域发展差异的原因,掌握区域协调发展的方法;3. 能够运用地图和数据等资料,分析不同地理区域的发展状况。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读图、讨论、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区域发展的实际情况;3. 运用比较法,引导学生发现区域间的差异和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尊重地理差异、珍视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2. 引导学生认识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合作精神;3.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国家发展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特点及其划分;2. 区域发展差异的原因及区域协调发展的方法。

【教学难点】1. 区域发展差异的原因分析;2. 区域协调发展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有哪些地理区域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 总结:我国地理区域分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每个区域都有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

环节二:新课教学1. 北方地区的发展差异【活动】读图讨论1. 展示北方地区的地图,引导学生关注东北平原、华北平原等地形区;2. 讨论北方地区的农业、工业、资源等方面的发展状况;3. 分析北方地区发展差异的原因,如气候、地形、资源等。

2. 南方地区的发展差异【活动】案例分析1. 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为例,分析南方地区的发展特点;2. 讨论南方地区的发展优势和劣势,如地理位置、政策、产业等;3. 引导学生关注南方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

3. 西北地区的发展差异【活动】比较法1. 比较西北地区与其他地理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2. 分析西北地区的发展优势和劣势,如资源优势、地理位置等;3. 讨论西北地区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4. 青藏地区的发展差异【活动】小组讨论1. 引导学生关注青藏地区的特殊地理环境和资源;2. 分析青藏地区的发展优势和劣势,如旅游、高原农业等;3. 讨论青藏地区的保护与发展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区域发展差异》教案(湘教版必修3)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一)一、学习目标:1、知道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范围。

2、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发展状况。

3、通过比较,分析我国的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差异。

4、知道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区域差异、限制因素和发展方向。

5、理解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意义。

二、学习重点1、东、中、西部发展差异。

2、南方与北方的差异。

3、西部大开发的优势条件及存在问题。

4、区域差异比较的方法。

三、学习难点1、东、中、西部产业结构差异。

2、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及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意义。

四、教育用具导学案、课外材料五、课时安排四课时六、教学时间七、教学内容学习过程:【课前预习导学】(自主深究并抽查回答)一、东、中、西差异1、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依据:、经济基础、和对外开放程度。

2、东、中、西部发展差异〈1〉东部地带社会经济相对发达,、和都比较高。

〈2〉中、西部地带地域广阔,资源丰富,但由于和等方面的原因,总体发展水平还明显地落后于东部地带。

东部地带,和相对发达〈3〉产业结中、西部地带,在国民经济中还占有较大比重构差异从工业结构来说,我国大致上具有“”的基本特征。

东部地带,、中外合资企业、民营企业已占到相当大的比重,工业化产业蓬勃发展,中、西部以为主体。

〈4〉与城市化差异从城市化水平来看,东部地带远高与中、西部地带。

东部地带,吸纳外资的能力强中、西部对外开放程度比较低。

对外开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广大西部地区抓住发展机遇,积极加强对外联系,尤其〈5〉放的区是成功地与周边国家进行了广泛的。

域差异1、有利于引进先进的和,与对外开放程度直接影发达国家开展经济、技术交流,从而提高本地企业响到区域经济增长原因的技术和管理水平。

2、有助于本地企业主动融入国际市场,及时把握研发动态,积极参与市场竞争,进而提高产品的【预习成果展示交流】(自主学习反馈)【合作交流深究及活动题解析】1、读图1—12 完成活动题一:〈1〉、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经济地带各包括哪些省级行政区?〈2〉、你的家乡位于我国三大经济地带中的哪一个地带?〈3〉、在你的家乡,经济发展有哪些优势与限制性因素?对于加速家乡经济发展,你有什么建议?3、完成P19 活动题,重点将课本P20的表格。

【课内训练巩固】(同步训练、达标练习)1、造成我国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差异的原因是( )①自然原因②社会原因③经济原因④技术原因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2、东部经济地带的优势在于( )①集中了我国最主要的工业基地,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较高②经济国际化程度高,出口份额高③具有能源和矿产资源的明显优势④在沿边经济贸易上有较大优势⑤具有高科技文化的优势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②④D.①②⑤3、东部经济地带与中、西部经济地带相比较( )A.中、西部较东部具有区位优势B.东部较中、西部具有资源优势C.中、西部较东部经济发展速度快D.东部较中、西部经济发展水平高4、下列关于三个经济地带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东部地带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业比中、西部地带发达B.城市发展滞后严重制约了中、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C.东部地带是我国基础设施最好、城市化水平和科技水平最高的地带D.“西部大开发”使东部经济地带失去了对外开放程度高、吸纳外资能力强的优势5、下列关于我国三个经济地带产业结构差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东部地带的产业结构相对较优,二、三产业比重较大B.西部地带的产业结构相对较优,一、二、三产业所占比重很均衡C.中、西部地带的第一产业比重大,说明其生产力水平高D.西部地带工业化进程相对滞后,其工业结构以轻型或轻重混合型产业为主【探究拓展】图,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产业结构”,回答下列问题:(1)A图所代表的经济地带名称是什么?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名称:;依据:。

(2)C图代表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在三个地带中处于第一位,其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问题:。

(3)下列各省与其所属经济地带连线正确的是A.山西省——A图B.广东省——B图C.云南省——C图(4)更能反映一个地区国民经济发展潜力的指标是(经济发展水平还是经济发展速度)。

八、板书设计(自主补充)三大经济带的划分依据:、、、东部产业结构差异东、中中、西部东、中、西西部发东部部差异展差异工业化与工业化差异城市化差异中、西部东部城市化差异中、西部东部对外开放开放程度的区域差异中、西部东部开放程度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中、西部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二)教学时间教学内容学习过程:【课前预习导学】(自主深究并抽查回答)二、南、北方差异1、南、北方划分的界线:2、南、北方差异优势:平原面积广阔,等资源丰富北方限制性因素:不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存在问题:面临着调整产业结构、、等紧迫任务优势:热量丰富,,、、水力资源等相当丰富南方限制性因素:、、山地丘陵区地形破碎存在问题: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预习成果展示交流】(自主学习反馈)【合作交流深究及活动题解析】查找有关资料,并结合所学的内容和家乡的情况,选定你认为合适的两个区域,分别代表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归【课内训练巩固】(同步训练、达标练习)1、北方地区的降水主要集中在()A、3—4月B、8—9月C、7—8月D、6—10月2、下列关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地区的说法,正确()A、水热条件对农业生产有利,作物可一年两熟到三熟B、紫色土和红壤均为有利于农业发展的肥沃土壤C、是全国最大的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和商品棉基地D、各省均为甘蔗的重要产地板书设计(自主补充)南、北方分界线优势南、北方差异南方北方限制性因素存在问题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三)教学时间教学内容学习过程:【课前预习导学】(自主深究并抽查回答)三、西部大开发1、西部大开发的范围:西部地带的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中部地带的自治区和东部地带的自治区2、西部地区的优势:、、、等丰富3、西部地区的不足:,人才、、资金匮乏1、我国东部与西部地带之间的发展差距,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2、于加强,保持社会稳定与边疆安全,扩大国内市4、西部大开发的意义需求,实施战略,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3、西部大开发,可将西部地带的变为,将潜在优势变为现实优势【预习成果展示交流】(自主学习反馈)【合作交流深究及活动题解析】1、找出西部大开发的省及自治区?范围为“10+2+3”2、西部大开发的劣势?3、完成P23活动题〈1〉有人说,我国东、西部地区的发展差异,又反映出沿海与内地、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汉族地区与少数民族地区之间的差距,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2〉还有人说,集中力量发展我国沿海地区,主要强调一定时期经济高速增长,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而西部大开发,则主要是发展落后地区的经济,缩小我国东、西部地带之间的发展差距。

前者侧重于发展,后者注重于公平。

对于这个问题,你又是怎样看的?【课内训练巩固】(同步训练、达标练习)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高居世界之首。

同时,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有所不同,加快西部经济的发展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据此回答1~3题。

1、制约西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经济原因是()A.资金、技术、人才匮乏B.农业基础薄弱C.水土流失严重D.自然资源不足2、我国政府推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采取的主要措施是①给予西部大量的财政补贴②增加对西部基础设施的投资③保护西部的工业产品不受外部产品的竞争④发挥地区优势,积极引进人才()A.①③B.②④C.③④D.①②3、我国政府缩小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主要是为了()A.宏观调控,微观搞活B.统筹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异C.体现综合周力,加强经济交流D.开发西部资源,改善投资环境【探究拓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国家外经贸部提供的材料,到1999年,中国吸引外资总额为3 000多亿美元,其中大约只有l/30流向西部。

贵州省仅吸引到外资1亿美元,西部大省四川吸引到的外资也不足70亿美元。

而上海,仪浦东开发区过去几年就吸引了110亿美元。

材料二国家促进西部开发的政策在“2000年中国西部论坛”上首次披露,中外著名企业投资西部势不可挡。

据不完全统计,此前世界500强企业中有80多家在我国西部地区投资或设立办事机构。

如德国西门子公司先后向成都一家光纤电缆企业和西安的铁路、交通控制系统投资,美国普惠公司在成都、西安和株洲三市生产飞机引擎零件。

此外,世界银行为西部提供贷款10亿美元。

(1)读材料一,从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分析,西部吸引外资少的原因是什么?答:(2)读材料二,结合西部的有利区位条件分析,跨国公司涉足该地区的原因又是什么?答:板书设计(自主补充)范围:优势:西部大开发劣势:1、意义2、3、九、学生课后反思十、教师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