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05地理学史部分

合集下载

地理学的发展历程1

地理学的发展历程1
如舍弗尔(F.K.Schaefer)《地理学的例外论》、哈维(D. Harvey)《地理学的解释》等,探讨了假说、规律、理论、模型 的应用,主要表现为寻求规律性的、实证的、类似于物理学和数 学的表达方式的地理学,反映于50~60年代的计量与理论运动, 力图将研究重点由区域方向转向空间联系与分布规律的探索。
态环境条件及粮食生产条件较差的东北、西北地区,从而导致城 镇扩展对全球环境变化的二次影响 。 3. 随着城镇化战略的实施,中国将面临粮食安全与生态平衡的双重 挑战。
参考文献:田光进、周全斌、赵晓丽等, 中国城市扩展占用耕地的遥感动态监测, 自然资源学报,2002,Vol.17,No.4
1.1.5 综合自然地理学发展趋势
情形 Ⅰ Ⅱ Ⅲ …
条件 A、B、C A、D、E A、F、G ………
对象具有的属性 P P P …
地理学研究方法论
陈海
❖地理学的发展历程 ❖地理学发展史中关键人物的介绍
❖ 洪堡 ❖ 李特尔 ❖ 哈特向 ❖ 哈维 ❖综合自然地❖ 古代地理学 ❖ 近代地理学 ❖ 现代地理学
1.1.1古代地理学的积累
从远古到18 世纪地理大发现,地理学仍处于 它发展的最初阶段,即搜集和积累材料阶段。 这就是地理学发展史上的古代地理学时期。
2. 结论:
土地利用变化是促使土地发生沙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耕地的增加部分几乎均表现为对草地的侵占,土地变为沙 地也主要发生在草地区
人为因素导致的耕地面积扩大是促使土地沙化的重要原因。
中国土地利用变化
结论: 1. 在发展中国家,城镇化是人类对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产生影
响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2. 为了维持耕地资源的动态平衡和粮食安全,耕地资源开发转向生
1.1.4 中国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发展

2000年中国历史地理研究综述

2000年中国历史地理研究综述

华林甫2000年的中国历史地理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8月初在昆明云南大学举行“中国历史地理国际学术讨论会”,提交了一批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将出版论文集),会上专家们就历史地理学领域内各种问题和历史地理研究中如何运用新兴的G I S技术展开了广泛、深入而饶有兴趣的热烈讨论。

本年度出版的专著和论文集有:谭其骧著《长水粹编》(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12月)、侯仁之等著《北京城市历史地理》(北京燕山出版社2000年5月)、王北辰著《西北历史地理论文集》(学苑出版社2000年7月)、朱玲玲著《文物与地理》(东方出版社2000年4月)、葛剑雄著《碎石集》(学苑出版社1999年7月)、翁俊雄著《唐后期政区与人口》(首都师大出版社1999年12月)、景爱著《沙漠考古通论》(紫禁城出版社1999年10月)、李治安著《行省制度研究》(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年11月)、王妙发著《黄河流域聚落论稿——从史前聚落到早期都市》(知识出版社1999年12月)、胡阿祥著《“中国”古今称谓研究》(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11月)、阙维民著《历史地理学的观念:叙述、复原、构想》(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年9月)、张伟然著《湖北历史文化地理》(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1月)、鲁西奇著《区域历史地理研究:对象与方法——汉水流域的个案考察》(广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4月)等。

吴传钧、施雅风二院士主编《中国地理学九十年发展回忆录》已经问世(学苑出版社),周振鹤主编《上海历史地图集》已经出版(上海人民出版社),华林甫汇编《中国历史地理学五十年》(学苑出版社)也已面世。

本年度发表的学术论文数量可观,仅就笔者寓目的二三百篇而言,已经涉及到历史地理学理论、历史人文地理、历史自然地理各个领域。

下面择其主要而概述一年来的研究进展。

一、历史地理学理论“历史地理”一词从何而来?什么时候中国才有?侯甬坚《“历史地理”学科名称由日本传入中国考》(《中国科技史料》第4期)一文为我们提供了答案。

中国地理学发展史

中国地理学发展史

中国地理学发展史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中国地理学发展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中国人民对自己的土地和环境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地理学不断发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体系和研究方法,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城乡规划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古代的中国地理学主要是以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为研究对象,对各个地区的自然条件和资源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分类。

在《山海经》和《水经注》等古籍中,对中国的地理环境有着精确的描述和记录,为后人研究中国地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到了宋代,中国地理学的研究逐渐开始系统化,地理学家陆九渊编写了《大河图经》,详细描述了中国的河流和湖泊,对中国的水文环境进行了全面的研究。

宋代还出现了一批以地理学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者,如贺铸编写的《碎唐志》和苏颖编写的《丹霞记》,对中国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明清时期,中国地理学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地理学家开始关注地理学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关联,形成了以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和人文地理为主要研究内容的学术体系。

著名地理学家郑和等人在《航海图》和《海国全图》中详细描绘了明代的海外航行和贸易路线,对中国地理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近代以来,中国地理学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和成就。

20世纪初,中国地理学家在西方学术思想的影响下开始进行地理学理论的创新和实践,研究领域逐渐扩大到了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城市与乡村规划等多个领域。

中国地理学家在地形测量、地质勘探、资源勘查、环境保护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近年来,中国地理学在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中国地理学家积极参与国际地理学会议、合作项目和学术交流活动,为中国地理学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中国地理学在国际地理学舞台上的地位和声誉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中国地理学的发展历程曲折而漫长,从古代至今,中国地理学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中国国家地理期刊历年(2000-2017)明细

中国国家地理期刊历年(2000-2017)明细

中国国家地理期刊历年(2000-2017)明细(红色表示已收藏)2000年10 《中国国家地理》(2000年10期)“空中看中国”11 《中国国家地理》(2000年11期)“布达拉宫”12 《中国国家地理》(2000年12期)“伊瓜苏瀑布”2001年1 《中国国家地理》(2001年01期)“钱币之旅”M 世界钱币分布图,人名币及美元防伪图2 《中国国家地理》(2001年02期)“青海玉树”3 《中国国家地理》(2001年03期)“台湾专辑”M 台湾4 《中国国家地理》(2001年04期)“三星堆”5 《中国国家地理》(2001年05期)“西藏的路”6 《中国国家地理》(2001年06期)“北京专辑”7 《中国国家地理》(2001年07期)“抚摸巴黎”8 《中国国家地理》(2001年08期)“用地图克隆中国”9 《中国国家地理》(2001年09期)“中国省市大划界”10 《中国国家地理》(2001年10期)“摩天大楼”11 《中国国家地理》(2001年11期)“古格文明”12 《中国国家地理》(2001年12期)“走进伊斯兰世界”2002年1 《中国国家地理》(2002年01期)“新疆”M 新疆2 《中国国家地理》(2002年02期)“火山亲历记”3 《中国国家地理》(2002年03期)“金丝猴”4 《中国国家地理》(2002年04期)“澳门专辑”M 澳门5 《中国国家地理》(2002年05期)“深入地穴500米”6 《中国国家地理》(2002年06期)“山西”M 山西7 《中国国家地理》(2002年07期)“越南”M 越南8 《中国国家地理》(2002年08期)“金三角:罂粟怒放谁之罪”9 《中国国家地理》(2002年09期)“玉石之路”10 《中国国家地理》(2002年01期)“云南如此多样”M 云南11 《中国国家地理》(2002年01期)“重现圆明园”手绘北京城立体鸟瞰图12 《中国国家地理》(2002年12期)“契丹飘逝的王朝”M 尼泊尔2003年1 《中国国家地理》(2003年01期)“山东”M 山东2 《中国国家地理》(2003年02期)“寻虫手记”3 《中国国家地理》(2003年03期)“伊拉克”M 伊拉克4 《中国国家地理》(2003年04期)“沙尘暴”5 《中国国家地理》(2003年05期)“德国专辑”M 德国6 《中国国家地理》(2003年06期)“典藏三峡”M 三峡7 《中国国家地理》(2003年07期)“失落的中医”8 《中国国家地理》(2003年08期)“长城魅力”9 《中国国家地理》(2003年09期)“四川专辑”M 四川10 《中国国家地理》(2003年10期)“西藏科考50年”11 《中国国家地理》(2003年11期)“朝鲜半岛”M 朝鲜半岛12 《中国国家地理》(2003年12期)“我们的家底儿”2004年1 《中国国家地理》(2004年01期)“燕鲍翅参”2 《中国国家地理》(2004年02期)“青藏铁路”3 《中国国家地理》(2004年03期)“国花国鸟国树国石”4 《中国国家地理》(2004年04期)“柬埔寨”M 柬埔寨政区图、柬埔寨历史文化图5 《中国国家地理》(2004年05期)“湿地”6 《中国国家地理》(2004年06期)“大遗产专辑”7 《中国国家地理》(2004年07期)“大香格里拉”M大香格里拉三维景观图8 《中国国家地理》(2004年08期)“景德镇:辉煌的瓷器时代”9 《中国国家地理》(2004年09期)“斯里兰卡”M 斯里兰卡政区图、自然历史文化图10 《中国国家地理》(2006年10期)“贵州专辑”M 贵州政区图、贵州民族自然图11 《中国国家地理》(2006年11期)“河流专辑”12 《中国国家地理》(2006年12期)“能源”2005年1 《中国国家地理》(2005年01期)“五味”2 《中国国家地理》(2005年02期)“湿的魅力”3 《中国国家地理》(2005年03期)“南水北调”4 《中国国家地理》(2005年04期)“郑和六百年”5 《中国国家地理》(2005年05期)“陕西专辑(上)”M 陕西三维景观图、陕西旅游图6 《中国国家地理》(2005年06期)“陕西专辑(下)”7 《中国国家地理》(2005年07期)“长征”8 《中国国家地理》(2005年08期)“航拍中国西部”9 《中国国家地理》(2005年09期)“西藏专辑”M 青藏高原三维图、西藏历史文化图10 《中国国家地理》(2005年10期)“选美中国”11 《中国国家地理》(2005年11期)“巴基斯坦”12 《中国国家地理》(2005年12期)“加拿大”M 手绘加拿大地形图、特色加拿大2006年1 《中国国家地理》(2006年01期)“风水专辑”2 《中国国家地理》(2006年02期)“青海专辑(上)”M 青海三维图旅游历史宗教民族3 《中国国家地理》(2006年03期)“青海专辑(下)”4 《中国国家地理》(2006年04期)“缅甸”M 缅甸政区图、缅甸历史文化图5 《中国国家地理》(2006年05期)“大运河”6 《中国国家地理》(2006年06期)“工业遗产”7 《中国国家地理》(2006年07期)“青藏铁路珍藏版”M 青藏铁路长幅画卷8 《中国国家地理》(2006年08期)“14座8000米级山峰”9 《中国国家地理》(2006年09期)“世界大迁都”10 《中国国家地理》(2006年10期)“中国人的景观大道”M 318国道长幅画卷11 《中国国家地理》(2006年11期)“伊犁河谷”12 《中国国家地理》(2006年12期)“沉重的翅膀”2007年1 《中国国家地理》(2007年01期)“吉祥中国”2 《中国国家地理》(2007年02期)“奇妙姓氏”3 《中国国家地理》(2007年03期)“江南专辑”4 《中国国家地理》(2007年04期)“阿尔山”5 《中国国家地理》(2007年05期)“中国梦专辑上”6 《中国国家地理》(2007年06期)“中国梦专辑下”M 世界创新地图7 《中国国家地理》(2007年07期)“美景出自喀纳斯”8 《中国国家地理》(2007年08期)“西北科考80年”9 《中国国家地理》(2007年09期)“呼伦贝尔”10 《中国国家地理》(2007年10期)“塞北西域”11 《中国国家地理》(2007年11期)“沿着石窟的走廊,佛走进了中国”12 《中国国家地理》(2007年12期)“中国的热带在哪里”2008年1 《中国国家地理》(2008年01期)“中国十大富饶之地(上)”2 《中国国家地理》(2008年02期)“中国十大富饶之地(下)”3 《中国国家地理》(2008年03期)“垭口,景观大道西段的观景台”4 《中国国家地理》(2008年04期)“谁来拯救热带雨林”5 《中国国家地理》(2008年05期)“河南专辑(上)”6 《中国国家地理》(2008年06期)“地震专辑”7 《中国国家地理》(2008年07期)“河南专辑(下)”M 河南的中国史地图8 《中国国家地理》(2008年08期)“奥运北京”MM 北京手绘地图、户外图长安街9 《中国国家地理》(2008年09期)“动物自拍”10 《中国国家地理》(2008年10期)“东北专辑”11 《中国国家地理》(2008年11期)“长寿值得追求么?”12 《中国国家地理》(2008年12期)“触摸极限”增《中国国家地理》(2008年增刊)“西藏的魅力”2009年1 《中国国家地理》(2009年01期)“向往热带”2 《中国国家地理》(2009年02期)“马来西亚”3 《中国国家地理》(2009年03期)“三江源”4 《中国国家地理》(2009年04期)“典藏福建(上)”5 《中国国家地理》(2009年05期)“典藏福建(下)”M 福建省风景名胜图民俗节日6 《中国国家地理》(2009年06期)“天地新奇观:油菜花”7 《中国国家地理》(2009年07期)“西北遍布“魔鬼城””9 《中国国家地理》(2009年09期)“理塘高原上的香格里拉:格聂”10 《中国国家地理》(2009年10期)“地理学会百年——发现中国”11 《中国国家地理》(2009年11期)“高山湖泊”12 《中国国家地理》(2009年12期)“奇路中国”增《中国国家地理》(2009年增刊)“城市天际线”2010年1 《中国国家地理》(2010年01期)“典藏宁夏(上)”M 宁夏风景名胜图、回族史2 《中国国家地理》(2010年02期)“典藏宁夏(下)”3 《中国国家地理》(2010年03期)“藏羚羊大迁徙”4 《中国国家地理》(2010年04期)“全球变暖”5 《中国国家地理》(2010年05期)“春天:每年一次的北伐”6 《中国国家地理》(2010年06期)“中国恐龙”M 龙之国、恐龙家族7 《中国国家地理》(2010年07期)“帕米尔”8 《中国国家地理》(2010年08期)“56个名族开篇”9 《中国国家地理》(2010年09期)“虎:最后的挽歌”10 《中国国家地理》(2010年10期)“海洋中国”M 中国海底地势、领海及功能规划11 《中国国家地理》(2010年11期)“秋醉中国”12 《中国国家地理》(2010年12期)“冰川人生(上)”增《中国国家地理》(2010年增刊)“美哉台湾”2011年1 《中国国家地理》(2011年01期)“冰川人生(下)”2 《中国国家地理》(2011年02期)“寻找中国最弯曲的河”3 《中国国家地理》(2011年03期)“盐专辑(上)”4 《中国国家地理》(2011年04期)“盐专辑(下)”5 《中国国家地理》(2011年05期)“太行山”6 《中国国家地理》(2011年06期)“梯田泸县”7 《中国国家地理》(2011年07期)“不丹”8 《中国国家地理》(2011年08期)“雪线中国”9 《中国国家地理》(2011年09期)“林线”10 《中国国家地理》(2011年10期)“喀斯特专辑”M 中国南方喀斯特地貌景观及区划、中国南方喀斯特主要旅游景观分布图11 《中国国家地理》(2011年11期)“喜马拉雅的五条沟(上)”12 《中国国家地理》(2011年12期)“喜马拉雅的五条沟(下)”增《中国国家地理》(2011年增刊)“30个最美栖居地”2012年1 《中国国家地理》(2012年01期)“浙江专辑(上)”2 《中国国家地理》(2012年02期)“浙江专辑(下)”3 《中国国家地理》(2012年03期)“光污染”4 《中国国家地理》(2012年04期)“南迦巴瓦”5 《中国国家地理》(2012年05期)“廊桥环礁北盘江”6 《中国国家地理》(2012年06期)“黄岩岛”8 《中国国家地理》(2012年08期)“神奇石沪”9 《中国国家地理》(2012年09期)“赏云时代”10 《中国国家地理》(2012年10期)“内蒙古专辑”11 《中国国家地理》(2012年11期)“中国雾都变霾都”12 《中国国家地理》(2012年12期)“鲜为人知的定结之美”2013年1 《中国国家地理》(2013年01期)“海南专辑(上)”2 《中国国家地理》(2013年02期)“海南专辑(下)”3 《中国国家地理》(2013年03期)“木斯塘”4 《中国国家地理》(2013年04期)“瓯江上游:最后江南秘境”5 《中国国家地理》(2013年05期)“航拍青藏高原(上)”6 《中国国家地理》(2013年06期)“航拍青藏高原(下)”7 《中国国家地理》(2013年07期)天山申遗8 《中国国家地理》(2013年08期)竹子河灯,动物摄影,台风9 《中国国家地理》(2013年09期)夜看西藏,最美兰花喜峰口10 《中国国家地理》(2013年10期)新疆专辑M 新疆区域景观历史11 《中国国家地理》(2013年11期)中国宜居城市在哪里12 《中国国家地理》(2013年12期)中国最后完整森林2014年1 《中国国家地理》(2014年01期)重庆专辑上M 重庆2 《中国国家地理》(2014年02期)重庆专辑下3 《中国国家地理》(2014年03期)你所不知道的喜马拉,雅赫哲族4 《中国国家地理》(2014年04期)纳帕海,安仁公馆5 《中国国家地理》(2014年05期)闪电大理,灶台画6 《中国国家地理》(2014年06期)非洲四国,古蜀文明7 《中国国家地理》(2014年07期)景观败笔,辣椒巴里坤8 《中国国家地理》(2014年08期)城市色彩追日行动,龙泉寺9 《中国国家地理》(2014年09期)夜空之境,人工鱼礁10 《中国国家地理》(2014年10期)西藏专辑M 西藏11 《中国国家地理》(2014年11期)南水北调大数据地图,独库公路12 《中国国家地理》(2014年12期)烟瘴挂大峡谷,独龙江中条山,乔格里2015年1 《中国国家地理》(2015年01期)河北专辑上2 《中国国家地理》(2015年02期)河北专辑下3 《中国国家地理》(2015年03期)廊桥王国,草原新景观野生动物隧道4 《中国国家地理》(2015年04期)天生桥,曙暮光,正太铁路5 《中国国家地理》(2015年05期)安集海大峡谷,阿尔泰山的花岗岩景观6 《中国国家地理》(2015年06期)追逐极光,欧若拉曲阳石雕7 《中国国家地理》(2015年07期)红石滩,道教石窟上8 《中国国家地理》(2015年08期)爬楼党拍出一个新中国9 《中国国家地理》(2015年09期)中国资源,道教石窟下10 《中国国家地理》(2015年10期)一带一路专辑11 《中国国家地理》(2015年11期)最牛县塔什库尔干,不写中山国12 《中国国家地理》(2015年第12期)察哈尔火山群,惊“虹”一瞥2016年1 《中国国家地理》(2016年01期)甘肃专辑上2 《中国国家地理》(2016年02期)甘肃专辑下3 《中国国家地理》(2016年03期)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海昏侯墓4 《中国国家地理》(2016年04期)青海热贡沙画坛城5 《中国国家地理》(2016年05期)中国摄影师拍出了“星坠如雨”6 《中国国家地理》(2016年06期)滨海湿地消失过半,候鸟生死一线间7 《中国国家地理》(2016年07期)难得一见的天山“冰雪花园”8 《中国国家地理》(2016年08期)中国流行人造“萤火虫公园”9 《中国国家地理》(2016年09期)西沙永乐龙洞10 《中国国家地理》(2016年10期)漫步中国(上)11 《中国国家地理》(2016年11期)漫步中国(下)12 《中国国家地理》(2016年12期)海南最珍贵的是“海男”2017年1 《中国国家地理》(2017年01期)探洞者发现唐宋矿洞“迷宫”2 《中国国家地理》(2017年02期)战国船棺群3 《中国国家地理》(2017年03期)吉林专辑(上)4 《中国国家地理》(2017年04期)吉林专辑(下)5 《中国国家地理》(2017年05期)楚克潟湖6 《中国国家地理》(2017年06期)汉中天坑群7 《中国国家地理》(2016年07期)超出想象的“虫草家族”。

人文地理学历年考研题整理

人文地理学历年考研题整理

兰州大学1999年(最后三个论述题)1. 论述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空间经济格局和区域发展的影响2.论述知识经济对经济地理学的影响3. 论述数字信息革命浪潮对经济地理学的影响2002年一、名词1.农业生态系统2.干扰机会3.回路径道4.补偿贸易5.机会成本二、简答题1.商业区位指向原则2.第三产业增长的动力分析3.制造工业布局特点4.产业空心化及其原因三、论述题1.城市聚集障碍类型及聚集障碍的影响效应2.西北开发的模式和重点2003年一、名词1. 区位理论2. 空间结构理论3. 经济地理信息系统4. 旅游环境容量5. 城市首位律6. 佩蒂---克拉克定理7. 区域规划二、简答1. 影响国际服务贸易布局的主要因素2. 主导产业的判定标准3. 罗斯托的经济增长理论4. 城镇体系的基本特征5.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三、论述1.经济活动全球化对西北地区产业发展的影响2.高技术圆区的空间布局特征2004年一、名词1. 城市经济区2. 空间要素替代理论3. 区位指向4. 梯度推移理论5. 点轴式空间结构6. 霍夫曼比例7. 城镇生态规划8. 旅游者空间行为二、简答1. 区域电信规划的内容和主要问题2. 简述旅游规划的组成要素3. 简述克鲁格曼的经济地理观点4. 简述城市规模分布的位序规模法则三、论述经济活动全球化对中国西北地区产业发展的影响分析2005年一、名词1. 干扰机会2. 门槛人口3. 点轴式空间结构4. 虚拟经济5. 城市空心化6. 运费指向论7. 旅游地空间竞争8. 城市金子塔二、简答1. 迪肯的全球转移模式及其在中国的应用2. 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3. 影响公司与投资地关系的特点及主要因素4. 加纳的商业中心空间模式三、论述论西北地区可持续发展目标下的能源结构战略及其实现途径华东师范大学1999年一阐述人文地理的研究对象、学科体系和科学性质。

(20分)二、试阐述及评论人文地理学界中有关人地关系理论的诸种论点,并以实际事例说明自己对人地关系理论的看法。

中国历史地理概论书目精简

中国历史地理概论书目精简

《中国历史地理概论》阅读书目(一)通论性著作1)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2)王育民.中国历史地理概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3)蓝勇.中国历史地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二)文献地图1)《尚书•禹贡》(顾颉刚注释本,见《中国古代地理名著选读》第一辑)2)《汉书•地理志》(周振鹤《汉书地理志汇释》)3)清/纪昀等.四库全书总目·史部地理类.北京:中华书局.1965.4)靳生禾.中国历史地理文献概论.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5)谭其骧.在历史地理研究中如何正确对待历史文献资料.学术月刊.1982(11)6)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1-8册).北京:地图出版社.1982-1988.7)中国地理丛书.中国综合地图集.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1990.8)高等学校教学参考用书.中国自然地理图集.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1984.(三)理论与方法1)英/阿兰·R.H.贝克.地理学与历史学:跨越楚河汉界.阙维民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2)美/大卫·哈维.地理学中的解释.高泳源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3)侯仁之.历史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践.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4)侯甬坚.区域历史地理的空间发展过程.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5)吴宏岐.历史地理学方法论的探索与实践.暨南大学出版社.2010.6)李令福.中国历史地理学的理论体系、学科属性与研究方法.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0(3)7)史念海.发挥历史地理学有用于世的作用.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2(3)8)蓝勇.现代历史地理学给历史学的新启示.史学理论研究.1995(1)(四)学术史发展1)美/杰弗里·马丁. 所有可能的世界:地理学思想史(第四版).成一农,王雪梅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8.2)美/理查德·哈特向.地理学的性质——当前地理学思想述评.叶光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3)美/普雷斯顿·詹姆斯.地理学思想史.李旭旦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4)谭其骧.中国历代地理学家评传.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0.5)华林甫.中国历史地理学五十年(1949-1999).北京:学苑出版社.2002.6)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地学史组主编.中国古代地理学史.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7)邹振环著.晚清西方地理学在中国,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历代历史地理著作

历代历史地理著作

历代历史地理著作【正史地理志与疆域志】1、《史记大宛列》(卷123)、《史记货殖列传》(卷129)2、《汉书地理志》(卷28)、《汉书沟洫志》(卷29)3、《后汉书郡国志》(卷19~23)4、《晋书地理志》(卷14~15)5、《宋书州郡志》(卷35~38)6、《南齐书州郡志》(卷14~15)7、《魏书地形志》(卷106)8、《隋书地理志》(卷29~31)9、《旧唐书地理志》(卷38~41)10、《新唐书地理志》(卷37~43)11、《旧五代史郡县志》(卷150)12、《新五代史职方考》(卷60)13、《宋史地理志》(卷85~90)、《宋史河渠志》(卷91~97)14、《辽史地理志》(卷37~41)15、《金史地理志》(卷24~26)、《金史河渠志》(卷27)16、《元史地理志》(卷58~63)、《金史河渠志》(卷64~66)17、《明史地理志》(卷40~46)18、《新元史地理志》(卷46~51)、《新元史河渠志》(卷52~54)19、《清史稿地理志》(卷54~81)、《清史稿河渠志》(卷126~129)20、《通典州郡典》(卷171~184)21、《通志地里略》22、《文献通考舆地考》(卷315~323)【总志】23、《禹贡》《十三经注疏本》24、《山海经》郭璞注毕沅校25、《水经注》北魏•郦道元26、《穆天子传》27、《括地志》唐•李泰等28、《元与郡县图志》唐•李吉甫、贺次君29、《元丰九域志》宋•王存30、《读史方舆纪要》清•顾祖禹31、《大唐西域记》唐•玄奘撰32、《徐霞客游记》明•徐弘祖33、《禹贡锥指》清•胡渭34、《广阳杂记》清•刘献廷35、《广志绎》明•王士性【城市类】36、《三辅黄图》清•孙星衍,清•庄逵吉校定37、《洛阳伽蓝记》北魏•杨衒之38、《东京梦华录》宋•孟元老39、《梦粱录》南宋•吴自牧40、《雍录》宋•程大昌41、《武林旧事》南宋•周密42、《日下旧闻考》清•于敏中43、《析津府志辑佚》元•熊梦祥44、《唐两京城坊考》清•徐松45、《北平录》明•失名46、《故宫遗录》明•萧洵47、《宛署杂记》明•沈榜48、《旧京遗事》明•史玄49、《旧京琐记》清•夏仁虎50、《藤阴杂记》清•戴璐51、《燕京岁时纪》清•富察敦崇52、《天咫偶闻》清•震钧53、《宋平江城坊考》王謇撰【方志】54、《蛮书》唐•樊绰55、《吴地记》唐•陆广微56、《华阳国志》晋•常璩57、《酌中志》明•刘若愚58、《龙沙纪略》清•方式济59、《吴越春秋》汉•赵晔60、《寒山寺志》叶昌炽61、《龙江船厂志》明•李昭祥62、《吴郡志》宋•范成大63、《吴趋访古录》清•姚承绪64、《扬州图经》清•焦循,江藩65、《至顺镇江志》元•俞希鲁66、《百城烟水》清•徐崧,张大纯纂辑67、《泰州旧事摭拾》俞扬辑注68、《吴门表隐》清•顾震涛69、《越绝书》东汉•袁康,东汉•吴平辑录【域外】70、《佛国记》晋•法显71、《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唐•义净原72、《释迦方志》唐•道宣73、《瀛涯胜览》冯承钧74、《西游录》元•耶律楚材75、《异域志》元•周致中76、《岛夷志略》元•汪大渊77、《真腊风土记》元•周达观78、《长春真人西游记》79、《西洋番国志》明•巩珍80、《西洋朝贡典录》明•黄省曾81、《东西洋考》明•张燮82、《殊域周咨录》明•严从简83、《海国图志》清•魏源84、《清朝柔远记》清•王之春85、《海录》清•谢清高86、《两种海道针经》向达87、《职方外纪》(意)艾儒略88、《安南志略》(越)黎崱89、《漂海录》(韩)崔溥90、《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日)慧立彦悰中国历史地理参考书目1、马正林,《中国历史地理简论》,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历史地理学专业阅读文献和书目doc

历史地理学专业阅读文献和书目doc

历史地理学专业阅读文献和书目1.地图、辞书、期刊、网络中国历史地图集,谭其骧主编,地图出版社1982年版中国古代地图集,曹婉如等编,文物出版社1998年版中国分省地图集,星球地图出版社编,星球地图出版社2001年版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地理,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中国地理》编辑委员会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中国历史大辞典·历史地理分典,谭其骧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1996年版历史地理研究,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编中国历史地理论丛,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编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边疆史地研究中心编禹贡网,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2.古籍历代正史地志,中华书局点校本二十四史水经注疏,〔北魏〕郦道元撰,杨守敬、熊会贞疏,段熙仲点校,陈桥驿复校,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禹贡锥指,清胡渭撰,整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中国古代地理总志丛刊,中华书局点校本徐霞客游记校注,〔明〕徐弘祖撰,朱惠荣校注,云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王士性地理书三种,周振鹤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洛阳伽蓝记校注,范祥雍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年版法显传校注,〔晋〕法显撰,章巽校注,大唐西域记校注,〔唐〕撰,季羡林主编,中华书局通典,〔唐〕杜佑撰,王文锦等点校,中华书局1988年版元和郡县图志,〔唐〕李吉甫撰,贺次君点校,中华书局1983年版东京梦华录注,(宋)孟元老撰,中华书局1982年版范成大笔记六种,(宋)范成大撰,孔凡礼点校,中华书局2002年版天下郡国利病书,〔清〕顾炎武撰,四部丛刊三编史部,上海书店1985年影印本读史方舆纪要,〔清〕顾祖禹撰,上海书店出版社1998年版十六国疆域志,〔清〕洪亮吉撰,二十五史补编本廿二史考异,〔清〕钱大昕撰,丛书集成初编本,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清人文集地理类汇编,谭其骧主编,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四库全书总目·史部地理类,〔清〕纪昀等撰,中华书局1965年版太平御览·地部,〔宋〕李昉等撰,中华书局960年版(据上海涵芬楼影印宋本复制重印)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清〕陈梦雷等撰,蒋廷锡校订,上海中华书局1934年影印本(据清雍正六年武英殿铜活字版)中国方志丛书,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三辅黄图校证,陈直校证,陕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中国古代都城资料选刊,中华书局点校本3.论著中国历史地理学五十年(1949-1999),华林甫编,学苑出版社2002年版历史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践,侯仁之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中国历史地理纲要[上、下册],史念海著,山西人民出版社1991、1992年版中国历史地理概述,邹逸麟著,中国历史地理简论,马正林主编,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中国自然地理·历史自然地理,谭其骧主编,科学出版社 1982年版中国历史人文地理,由邹逸麟主编,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中国古代地理学史,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地学史组主编,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中国疆域沿革史,顾颉刚、史念海著,中国历代行政区划变迁,周振鹤,三联书店1998年版中国古代的地图测绘,葛剑雄著,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中国历史文化区域研究,周振鹤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中国人口史,葛剑雄等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中国移民史,葛剑雄等著,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长水集,谭其骧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长水集续编,谭其骧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侯仁之文集,侯仁之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河山集,史念海著,三联书店1963年版河山集·二集,史念海著,三联书店1981年版河山集·三集,史念海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河山集·四集,史念海著,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河山集·五集,史念海著,山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河山集·六集,史念海著,山西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河山集·七集,史念海著,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上、中编),严耕望著,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台北),1963年中国西南历史地理考释,方国瑜著,中华书局1987年版黄河变迁史,岑仲勉著,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西汉政区地理,周振鹤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西汉人口地理,葛剑雄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北周地理志,王仲荦著,中华书局1980年版唐代历史地理研究,史念海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唐代交通图考(第1-5卷),严耕望著,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台北),1985、1986年版汉晋唐时期农业,张泽咸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宋代农业地理,韩茂莉著,山西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明初以降人口及其相关问题,何炳棣著,葛剑雄译,三联书店2000年版黄淮海平原历史地理,邹逸麟主编,安徽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黄河流域诸河流的演变与治理,史念海著,陕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宋代江南经济史研究,〔日〕斯波义信著,虞云国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古代天山历史地理学研究,〔日〕松田寿男著,陈俊谋译,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7年版河西历史地理学研究,〔日〕前田正名著,陈俊谋译,中国藏学出版社1993年版平城历史地理学研究,〔日〕前田正名著,李凭等译,书目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向达著,三联书店1957年版黄文弼历史考古论集,黄文弼著,黄烈编,文物出版社1989年版敦煌石室地志残卷考释,王仲荦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敦煌吐鲁番文书与丝绸之路,姜伯勤著,文物出版社1994年版西域史地文物丛考,马雍著,文物出版社1990年版西域史地丛稿初编,张广达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西域南海史地考证译丛,冯承钧译,商务印书馆 1962年版边疆史地史地研究丛书,中国社会科学院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主编,黑龙江教育出版社近代中国的国际契机:朝贡贸易体系与近代亚洲经济圈,〔日〕滨下武志著,朱荫贵、欧阳菲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古代史选译·民族交通,刘俊文主编,中华书局1993年版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杨宽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中国古都和文化,史念海著,中华书局1998年版中国都市史,〔日〕斯波义信著,东京大学出版会2002年版中国都市の历史的研究,〔日〕唐代史研究会编,刀水书房(东京)1988年版北京历史城市地理,侯仁之著,北京出版社2000年版六朝的城市与社会,刘淑芬著,学生书局(台北)1992年版隋唐两京坊里谱,杨鸿年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宋代东京研究,周宝珠著,河南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美〕施坚雅主编,叶光庭等译,中华书局2000年版中国城市建设史,董鉴泓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年版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史,贺业钜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版中国历史气候变化,张丕远主编,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年版中国珍稀兽类的历史变迁,何业恒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年版中国虎与中国熊的历史变迁,何业恒著,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地理学――它的历史、性质和方法,〔德〕阿尔夫雷德·赫特纳著,王兰生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地理学与地理学家――1945年以来的英美人文地理学,R·J·约翰斯顿著,唐晓峰等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二十世纪的西方地理政治思想,〔英〕杰弗里·帕克著,李亦鸣等译,解放军出版社1992年版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世界(上、下),〔法〕费尔南·布罗代尔著,唐家龙等译,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美国历史学家特纳及其学派,杨生茂编,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外国城市建设史,沈玉麟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年版世界城市史,〔意〕L. 贝纳沃罗著,薛钟灵等译,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美国城市史,王旭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中世纪的城市,〔比〕亨利·皮雷纳著,陈国樑译,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美〕刘易斯·芒福德著,倪文彦等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年版暨南大学:1中国历史地理概论(上、下)王育民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1988年2中国自然地理·历史自然地理中国科学院《中国自然地理》编委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3中国历史人文地理邹逸麟(主编)科学出版社2001年4中国历史文化地理张步天湖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5中国历史地理文献概论靳生禾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6中国古代地理学史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地学史组科学出版社1984年7历史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践侯仁之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8中国历史地图集(1~8册)谭其骧(主编)地图出版社1982年9元和郡县图志李吉甫中华书局1983年10徐霞客游记徐宏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1中国历史时期植物与动物变迁研究文焕然等重庆出版社2006年2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周振鹤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3中国移民史(1~6卷)葛剑雄(主编)福建人民出版社2001年4黄淮海平原历史地理邹逸麟(主编)安徽教育出版社1993年5河山集(1~9集)史念海三联书店等1963~2007年6长水集、长水集续集谭其骧人民出版社1987、1994年7水经注疏郦道元著,杨守敬等疏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8大唐西域记玄奘等著,季羡林等校注中华书局1985年9太平寰宇记乐史金陵书局1882年10读史方舆纪要顾祖禹中华书局2005年西北师范大学:《侯仁之文集》,侯仁之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地理学科精典书目

地理学科精典书目

高考命题参考地理书籍第一部分,常用的地理书籍1、自然地理学》,伍光和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人文地理学》,王恩涌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地理信息系统概论(修订版)》,黄杏元,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城市规划原理》(第三版),李德华主编,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5、《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上、下册),徐循初等编,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2007。

6《自然地理学》(第三版),伍光和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7.《地理信息系统概论》(修订版),黄杏元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8.《地理信息系统导论》,Kang-tsung Chang 著,陈健飞等译,科学出版社,2003年。

9.《人文地理学》,王恩涌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10.《经济地理学》,李小建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第二部分,主要地理书籍简介内容提要:《地球概论》是高等师范院校地理科学专业的一门先行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是研究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的运动规律和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的科学,是介于天文学和地理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宇宙观和世界观,并为学生继续学习地理科学专业的其他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打基础。

修读对象:地理科学专业本科生教材:《地球概论》,金祖孟等,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

参考书目:《简明天文学教程》,余明,科学出版社,2001年。

《地球概论》,徐庆华,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

01033004 自然地理学ⅠPhysical Geography(Ⅰ)【86—4—2】先修课程:地球概论内容提要:本课程是在阐述地球表层的水、岩石和地貌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基本特征、分布规律、形成过程以及动态演变规律的基础上,将这些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从地球表层系统学地角度,探讨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以及这些作用对地球表层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五章 地理学发展简史

第五章  地理学发展简史

沈括的《梦溪笔谈》
梦溪笔谈》指出了气候的水平分布规律,指出南北植被 差异是气候所致,还指出了气温随高度降低的规律,正确解 释了白居易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道理。 他强调月亮是潮汐形成的主要原因。在制图方面,编修了天 下州县图,采用“二寸折百里”的大比例尺制图。
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
B
E
F
P
N M
Q
C 以高取下示意图
A
D G 以方取斜示意图
H
以迁取直示意图
裴秀的水平直线距离求算方法
裴秀据其理论绘制的《禹贡地域图》、《地形方 丈图》等全国地图和后来宋代的《华夷图》、《禹迹 图》,元代的《舆地图》、《广舆图》等都是传统地 图的精品。
唐贾耽华夷图拓本
《禹迹图》及其复原图2
C 明中叶以后,随着西方文化传入我国,西方的测量 绘图技术也传入我国,进入我国,进入了传统测量绘 图方法与西方技术结合发展的时期。
这些思想记述在公元前2世纪《地球形状概论》、 《地理学》、《地理指南》等托勒密的著作中,在哥白 尼“日心说”产生之前,影响欧洲人地理观念1000多年。
埃拉托色尼
是西方第一个使用“地理 学”这个术语的人,他以相当 准确的测定地球的周长而闻名 于世。他利用太阳直射某两地 的交角为依据很准确的计算出 地球的周长,其数值为25000 英里,误差仅为140英里。
中山王陵兆域图复原图
2、秦汉——明清时期
(1)广泛的地理实践 张骞通西域(约公元前115年)
身毒
意义:丰富了中国人民和当时西域人的地理知识,对人类 文明的发展影响极为深远。
班超与《西域记》(约公元32-102年)
公元97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现罗马)至波斯湾 受阻,从而开辟了横贯亚洲、沟通亚、欧、非三洲的陆 上交通。

部分历史地理学类博士论文简况表

部分历史地理学类博士论文简况表

历史地理学 历史地理学 历史地理学 历史地理学 历史地理学 历史地理学 历史地理学 历史地理学 历史地理学 历史地理学 历史地理学 历史地理学 历史地理学 历史地理学
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出版社 山西人民出版社
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
94 明清以来徽州民间信仰研究 95 清代常州城市与文化:江南地方文献的发掘及其再阐释 96 清代江南公共教育资源筹措配置的历史地理学分析(1644-1911 年) 97 明清时期汉水中下游的水利与社会 98 明清赣南地方政治秩序与基层行政之演化 99 苏皖地区土地利用及其驱动力机制(1500~1937) 100 上海地区地表水系空间结构特征重建及相关问题研究 101 近代上海法租界城市化空间过程研究(1849-1930) 102 清代以来梅雨雨带推移与降水事件研究 103 清末地理大测绘:以光绪<会典舆图>为中心的研究 104 明代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变化研究 105 清代以来黄河中游气候变化研究 106 天津港口贸易与腹地外向型经济发展(1860-1937) 107 上海外贸埠际转运研究(1864-1930 年) 108 晚清时期香港对中国的转口贸易(1869—1911)
陶明选 叶舟 张小坡 肖启荣 吴启琳 赵赟
潘威
牟振宇 郑微微 王一帆 刘炳涛 张健 樊如森 唐巧天 毛立坤
姜修宪
王列辉 张珊珊 董枫 祁刚 王哲 马峰燕 武强 张永帅

中国国家地理期刊历明细

中国国家地理期刊历明细

中国国家地理期刊历年2000-2017明细红色表示已收藏2000年10中国国家地理2000年10期“空中看中国”11中国国家地理2000年11期“布达拉宫”12中国国家地理2000年12期“伊瓜苏瀑布”2001年1中国国家地理2001年01期“钱币之旅”M世界钱币分布图,人名币及美元防伪图2中国国家地理2001年02期“青海玉树”3中国国家地理2001年03期“台湾专辑”M台湾4中国国家地理2001年04期“三星堆”5中国国家地理2001年05期“西藏的路”6中国国家地理2001年06期“北京专辑”7中国国家地理2001年07期“抚摸巴黎”8中国国家地理2001年08期“用地图克隆中国”9中国国家地理2001年09期“中国省市大划界”10中国国家地理2001年10期“摩天大楼”11中国国家地理2001年11期“古格文明”12中国国家地理2001年12期“走进伊斯兰世界”2002年1中国国家地理2002年01期“新疆”M新疆2中国国家地理2002年02期“火山亲历记”3中国国家地理2002年03期“金丝猴”4中国国家地理2002年04期“澳门专辑”M澳门5中国国家地理2002年05期“深入地穴500米”6中国国家地理2002年06期“山西”M山西7中国国家地理2002年07期“越南”M越南8中国国家地理2002年08期“金三角:罂粟怒放谁之罪”9中国国家地理2002年09期“玉石之路”10中国国家地理2002年01期“云南如此多样”M云南11中国国家地理2002年01期“重现圆明园”手绘北京城立体鸟瞰图12中国国家地理2002年12期“契丹飘逝的王朝”M尼泊尔2003年1中国国家地理2003年01期“山东”M山东2中国国家地理2003年02期“寻虫手记”3中国国家地理2003年03期“伊拉克”M伊拉克4中国国家地理2003年04期“沙尘暴”5中国国家地理2003年05期“德国专辑”M德国6中国国家地理2003年06期“典藏三峡”M三峡7中国国家地理2003年07期“失落的中医”8中国国家地理2003年08期“长城魅力”9中国国家地理2003年09期“四川专辑”M四川10中国国家地理2003年10期“西藏科考50年”11中国国家地理2003年11期“朝鲜半岛”M朝鲜半岛12中国国家地理2003年12期“我们的家底儿”2004年1中国国家地理2004年01期“燕鲍翅参”2中国国家地理2004年02期“青藏铁路”3中国国家地理2004年03期“国花国鸟国树国石”4中国国家地理2004年04期“柬埔寨”M柬埔寨政区图、柬埔寨历史文化图5中国国家地理2004年05期“湿地”6中国国家地理2004年06期“大遗产专辑”7中国国家地理2004年07期“大香格里拉”M大香格里拉三维景观图8中国国家地理2004年08期“景德镇:辉煌的瓷器时代”9中国国家地理2004年09期“斯里兰卡”M斯里兰卡政区图、自然历史文化图10中国国家地理2006年10期“贵州专辑”M贵州政区图、贵州民族自然图11中国国家地理2006年11期“河流专辑”12中国国家地理2006年12期“能源”2005年1中国国家地理2005年01期“五味”2中国国家地理2005年02期“湿的魅力”3中国国家地理2005年03期“南水北调”4中国国家地理2005年04期“郑和六百年”5中国国家地理2005年05期“陕西专辑上”M陕西三维景观图、陕西旅游图6中国国家地理2005年06期“陕西专辑下”7中国国家地理2005年07期“长征”8中国国家地理2005年08期“航拍中国西部”9中国国家地理2005年09期“西藏专辑”M青藏高原三维图、西藏历史文化图10中国国家地理2005年10期“选美中国”11中国国家地理2005年11期“巴基斯坦”12中国国家地理2005年12期“加拿大”M手绘加拿大地形图、特色加拿大2006年1中国国家地理2006年01期“风水专辑”2中国国家地理2006年02期“青海专辑上”M青海三维图旅游历史宗教民族3中国国家地理2006年03期“青海专辑下”4中国国家地理2006年04期“缅甸”M缅甸政区图、缅甸历史文化图5中国国家地理2006年05期“大运河”6中国国家地理2006年06期“工业遗产”7中国国家地理2006年07期“青藏铁路珍藏版”M青藏铁路长幅画卷8中国国家地理2006年08期“14座8000米级山峰”9中国国家地理2006年09期“世界大迁都”10中国国家地理2006年10期“中国人的景观大道”M318国道长幅画卷11中国国家地理2006年11期“伊犁河谷”12中国国家地理2006年12期“沉重的翅膀”2007年1中国国家地理2007年01期“吉祥中国”2中国国家地理2007年02期“奇妙姓氏”3中国国家地理2007年03期“江南专辑”4中国国家地理2007年04期“阿尔山”5中国国家地理2007年05期“中国梦专辑上”6中国国家地理2007年06期“中国梦专辑下”M世界创新地图7中国国家地理2007年07期“美景出自喀纳斯”8中国国家地理2007年08期“西北科考80年”9中国国家地理2007年09期“呼伦贝尔”10中国国家地理2007年10期“塞北西域”11中国国家地理2007年11期“沿着石窟的走廊,佛走进了中国”12中国国家地理2007年12期“中国的热带在哪里”2008年1中国国家地理2008年01期“中国十大富饶之地上”2中国国家地理2008年02期“中国十大富饶之地下”3中国国家地理2008年03期“垭口,景观大道西段的观景台”4中国国家地理2008年04期“谁来拯救热带雨林”5中国国家地理2008年05期“河南专辑上”6中国国家地理2008年06期“地震专辑”7中国国家地理2008年07期“河南专辑下”M河南的中国史地图8中国国家地理2008年08期“奥运北京”MM北京手绘地图、户外图长安街9中国国家地理2008年09期“动物自拍”10中国国家地理2008年10期“东北专辑”11中国国家地理2008年11期“长寿值得追求么”12中国国家地理2008年12期“触摸极限”增中国国家地理2008年增刊“西藏的魅力”2009年1中国国家地理2009年01期“向往热带”2中国国家地理2009年02期“马来西亚”3中国国家地理2009年03期“三江源”4中国国家地理2009年04期“典藏福建上”5中国国家地理2009年05期“典藏福建下”M福建省风景名胜图民俗节日6中国国家地理2009年06期“天地新奇观:油菜花”7中国国家地理2009年07期“西北遍布“魔鬼城””8中国国家地理2009年08期“石条山”9中国国家地理2009年09期“理塘高原上的香格里拉:格聂”10中国国家地理2009年10期“地理学会百年——发现中国”11中国国家地理2009年11期“高山湖泊”12中国国家地理2009年12期“奇路中国”增中国国家地理2009年增刊“城市天际线”2010年1中国国家地理2010年01期“典藏宁夏上”M宁夏风景名胜图、回族史2中国国家地理2010年02期“典藏宁夏下”3中国国家地理2010年03期“藏羚羊大迁徙”4中国国家地理2010年04期“全球变暖”5中国国家地理2010年05期“春天:每年一次的北伐”6中国国家地理2010年06期“中国恐龙”M龙之国、恐龙家族7中国国家地理2010年07期“帕米尔”8中国国家地理2010年08期“56个名族开篇”9中国国家地理2010年09期“虎:最后的挽歌”10中国国家地理2010年10期“海洋中国”M中国海底地势、领海及功能规划11中国国家地理2010年11期“秋醉中国”12中国国家地理2010年12期“冰川人生上”增中国国家地理2010年增刊“美哉台湾”2011年1中国国家地理2011年01期“冰川人生下”2中国国家地理2011年02期“寻找中国最弯曲的河”3中国国家地理2011年03期“盐专辑上”4中国国家地理2011年04期“盐专辑下”5中国国家地理2011年05期“太行山”6中国国家地理2011年06期“梯田泸县”7中国国家地理2011年07期“不丹”8中国国家地理2011年08期“雪线中国”9中国国家地理2011年09期“林线”10中国国家地理2011年10期“喀斯特专辑”M中国南方喀斯特地貌景观及区划、中国南方喀斯特主要旅游景观分布图11中国国家地理2011年11期“喜马拉雅的五条沟上”12中国国家地理2011年12期“喜马拉雅的五条沟下”增中国国家地理2011年增刊“30个最美栖居地”2012年1中国国家地理2012年01期“浙江专辑上”2中国国家地理2012年02期“浙江专辑下”3中国国家地理2012年03期“光污染”4中国国家地理2012年04期“南迦巴瓦”5中国国家地理2012年05期“廊桥环礁北盘江”6中国国家地理2012年06期“黄岩岛”7中国国家地理2012年07期“三沙市”8中国国家地理2012年08期“神奇石沪”9中国国家地理2012年09期“赏云时代”10中国国家地理2012年10期“内蒙古专辑”11中国国家地理2012年11期“中国雾都变霾都”12中国国家地理2012年12期“鲜为人知的定结之美”2013年1中国国家地理2013年01期“海南专辑上”2中国国家地理2013年02期“海南专辑下”3中国国家地理2013年03期“木斯塘”4中国国家地理2013年04期“瓯江上游:最后江南秘境”5中国国家地理2013年05期“航拍青藏高原上”6中国国家地理2013年06期“航拍青藏高原下”7中国国家地理2013年07期天山申遗8中国国家地理2013年08期竹子河灯,动物摄影,台风9中国国家地理2013年09期夜看西藏,最美兰花喜峰口10中国国家地理2013年10期新疆专辑M新疆区域景观历史11中国国家地理2013年11期中国宜居城市在哪里12中国国家地理2013年12期中国最后完整森林2014年1中国国家地理2014年01期重庆专辑上M重庆2中国国家地理2014年02期重庆专辑下3中国国家地理2014年03期你所不知道的喜马拉,雅赫哲族4中国国家地理2014年04期纳帕海,安仁公馆5中国国家地理2014年05期闪电大理,灶台画6中国国家地理2014年06期非洲四国,古蜀文明7中国国家地理2014年07期景观败笔,辣椒巴里坤8中国国家地理2014年08期城市色彩追日行动,龙泉寺9中国国家地理2014年09期夜空之境,人工鱼礁10中国国家地理2014年10期西藏专辑M西藏11中国国家地理2014年11期南水北调大数据地图,独库公路12中国国家地理2014年12期烟瘴挂大峡谷,独龙江中条山,乔格里2015年1中国国家地理2015年01期河北专辑上2中国国家地理2015年02期河北专辑下3中国国家地理2015年03期廊桥王国,草原新景观野生动物隧道4中国国家地理2015年04期天生桥,曙暮光,正太铁路5中国国家地理2015年05期安集海大峡谷,阿尔泰山的花岗岩景观6中国国家地理2015年06期追逐极光,欧若拉曲阳石雕7中国国家地理2015年07期红石滩,道教石窟上8中国国家地理2015年08期爬楼党拍出一个新中国9中国国家地理2015年09期中国资源,道教石窟下10 中国国家地理2015年10期一带一路专辑11 中国国家地理2015年11期最牛县塔什库尔干,不写中山国12 中国国家地理2015年第12期察哈尔火山群,惊“虹”一瞥2016年1 中国国家地理2016年01期甘肃专辑上2 中国国家地理2016年02期甘肃专辑下3 中国国家地理2016年03期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海昏侯墓4 中国国家地理2016年04期青海热贡沙画坛城5 中国国家地理2016年05期中国摄影师拍出了“星坠如雨”6 中国国家地理2016年06期滨海湿地消失过半,候鸟生死一线间7 中国国家地理2016年07期难得一见的天山“冰雪花园”8 中国国家地理2016年08期中国流行人造“萤火虫公园”9 中国国家地理2016年09期西沙永乐龙洞10 中国国家地理2016年10期漫步中国上11 中国国家地理2016年11期漫步中国下12 中国国家地理2016年12期海南最珍贵的是“海男”2017年1 中国国家地理2017年01期探洞者发现唐宋矿洞“迷宫”2 中国国家地理2017年02期战国船棺群3 中国国家地理2017年03期吉林专辑上4 中国国家地理2017年04期吉林专辑下5 中国国家地理2017年05期楚克泻湖6 中国国家地理2017年06期汉中天坑群7 中国国家地理2016年07期超出想象的“虫草家族”。

《地理学发展史》课件

《地理学发展史》课件
地理学发展史
,
汇报人:
目录
01 添 加 目 录 项 标 题
02 地 理4 近 代 地 理 学 的 发 展
05 现 代 地 理 学 的 发 展
06 当 代 地 理 学 的 挑 战 与机遇
Part One
单击添加章节标题
Part Two
地理学概述
地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现代地理学:以系统论、信息论等 方法研究地理现象,如地理信息系 统、遥感技术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近代地理学:以科学方法研究地理 现象,如达尔文的《物种起源》、 洪堡的《宇宙》等
当代地理学:注重人与环境的关系, 如可持续发展、全球变化等
地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地理学与历史学 的关系:地理环 境对历史事件的 影响
查 尔 斯 ·达 尔 文 : 《 物 种 起 源》,提出了生物进化论, 对地理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弗 里 德 里 希 ·李 斯 特 : 《 国 民经济学》,提出了地理 学的经济地理学理论
现代地理学的特点和影响
特点:注重实地考察和实验研究,强调定量分析和空间分析 影响:推动了地理学的科学化和现代化,促进了地理学的应用和发展 特点:注重跨学科研究和综合分析,强调地理学的综合性和整体性 影响:促进了地理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推动了地理学的创新和发展
旅游地理:研究旅游 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

地理教育:研究地理 教育的发展趋势与改
革方向
当代地理学的未来展望和发展趋势
气候变化:研究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城市化进程:探讨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和挑战 数字化技术:利用数字化技术提高地理研究的效率和准确性 跨学科合作:加强与其他学科的合作,推动地理学的发展

地理学基础参考书目

地理学基础参考书目

• 中大:
研究方向: 01区域发展与旅游规划
02区域发展与城乡规划
03城市发展与城市规划 04文化地理与区域规划
05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
70城乡规划与管理
初试科目: "方向(01、02、03、04、05)
(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01英语一
(3)361高等数学(B )
(4)879城市规划原理(含城市道路与交通)或878地理学基础
复试专业课:
F3704综合考试

• 地理学基础:①《自然地理学》,伍光和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②《人文地理学》,王
恩涌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③《地理信息系统概论(修订版)》,黄杏元,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城市规划原理(含城市道路与交通):①《城市规划原理》(第三版),李德华主编,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②《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上、下册),徐循初等编,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2007。

武大:。

中国地理学史

中国地理学史

中国地理学史Zhongguo dilixueshi中国地理学史history of geography in China━━━━━━━━━━━━━━━━━━━━━━━━引言中国古代地理知识的产生和积累(先秦时期,远古至公元前3世纪)地理知识的萌芽(远古至夏代,公元前21世纪以前)地理知识的积累(夏商至春秋战国,公元前21~前3世纪)自然地理知识地图知识地理专篇出现人与自然关系的论述中国传统地理学的形成和发展(秦至清中叶,公元前3世纪末~公元19世纪中)传统地理学的形成(秦汉至南北朝,公元前3世纪末~公元6世纪)疆域地理志涌现地图成就水系专著出现域外地理成果方志出现传统地理学的发展(隋唐至清初,6~17世纪)实地考察成果地图成果方志发展沿革地理成就新地理学萌发西方地理知识的传入(明中叶至清中叶,16世纪末~19世纪中)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形成和近现代地理学的发展(清末以来,19世纪中至今)近代地理学的萌芽(19世纪中~20世纪初)近代地理学的形成(20世纪20~40年代)近现代地理学的发展(20世纪50~80年代)地理教育和研究机构地理考察地理研究━━━━━━━━━━━━━━━━━━━━━━━━引言中国是世界上地理学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在古代常把“天文”与“地理”并论,曾认为天文加地理是有关自然界的全部知识。

中国古代地理学知识萌芽很早,至春秋战国时代已在许多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战国以后,逐渐形成传统的地理学,即“方舆之学”。

明中叶以后,徐霞客等注重实地考察、探讨自然规律,开辟了中国地理学研究的新方向。

但是,中国近代地理学是在西方近代地理学传入后开始的,张相文、竺可桢、翁文灏等为中国传统地理学向近代地理学的转变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地理学在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中国古代地理知识的产生和积累(先秦时期,远古至公元前3世纪)中国古代地理知识萌芽于远古时代,于春秋战国时期在地形、物候、水文、土壤地理、植物地理、地图和地理区划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在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则出现了不少精彩的论述。

高中地理学史总结

高中地理学史总结

高中地理学史总结1. 前言地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高中地理研究中,我们主要研究了地理学的发展历程和相关的理论和方法。

本文总结了高中地理学史的主要内容。

2. 古代地理学古代地理学主要集中在对地球形状、大小和地理区域的描述上。

古代地理学家如亚里士多德、埃拉图斯特尼等通过观察星体运动和地球表面的特征,提出了地球是球体并且有不同的地理区域的观点。

3. 近代地理学近代地理学的发展与地理探索的时代相吻合。

大航海时代的探险家们带来了大量关于世界各地地理特征的资料。

地理学家根据这些资料开始研究地球各个地理要素的分布规律,并提出了大陆漂移、板块构造等理论。

4. 现代地理学现代地理学以人-地关系为核心,并深入研究了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和相互作用。

现代地理学家积极倡导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关注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城市规划等问题。

5. 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不断发展和创新。

地图制作、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工具和技术在地理学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

地理学家还提出了一系列理论,如环境决定论、地域系统等,用于解释地球上的现象和问题。

6. 结语高中地理学史总结了地理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内容。

通过研究地理学史,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地球环境和人类与地球的关系。

地理学的发展为我们探索和保护地球提供了理论和方法支持。

7. 参考文献- 王晓明. (2000). 地理学史.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王银华. (2007). 地理学总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历史地理选修课答案

历史地理选修课答案

1-1历史地理学科简介[判断题]历史上的人文地理现象,一般情况下是无法通过考察、观测获得的,只能依靠文献记载来重构和重复。

标准答案:✓1. [单选题] 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地理学的学科构成的是()。

A.历史人文(社会)地理B.历史自然地理C.历史地理信息系统D.以上都对标准答案:D2. 目前已知的中国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距今()。

A.2700年B.3700年C.4700年D.5700年标准答案:B3. [单选题] 学术界认为,“中国的历史时期”通常是指()文明的时间段。

A.2000年B.3000年C.4000年D.5000年标准答案:D1-2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单选题]关于中国的历史地理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历史文献延续时间长B.历史文献覆盖范围广C.历史文献保存情况不好D.历史文献记录内容丰富标准答案:C1. [单选题] 关于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学科发展历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由中国传统沿革地理发展而来B.从西方传入近代地理学初步形成体系C.边疆危机、经济建设等现实需要推动了其发展和转化D.以上都对标准答案:D2. [单选题] 秦始皇时期实行()。

A.分封制B.郡县制C.行省制D.三公九卿制标准答案:B3. [判断题] 沿革地理之所以备受重视的原因之一是因为行政区划的延续和撤销是中央集权的治理基础。

()标准答案:√4. [判断题] 黄河的中上游长期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所在。

()标准答案:✕4. [单选题] 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包括()。

A.历史自然和人文地理现象B.历史区域地理C.历史地图(集)D.以上都对标准答案:D5. [判断题] 本课程是关于“历史地理”的,所谓的“历史地理”是指:历史时期的地理。

()标准答案:√1-3为什么要学习中国历史地理(上)1. [单选题] 竺可桢先生将中国古代的气候变迁时期分为()。

A.甲骨文时期、物候时期、县志时期B.物候时期、县志时期、方志时期C.考古时期、物候时期、方志时期D.考古时期、甲骨文时期、县志时期我的答案:C2. [判断题] 自器测阶段以来,历史时期的极端气温都超过当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0-05地理学史部分明代边防史地撰述的勃兴. 向燕南.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2000,1,137-143从图象典藏看文化地理.常凤香等.文史杂志,2000,6,26-27山西清代地理学初探。

高策.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0,17(2),40-44,51明清山西人在治黄中的伟业。

杨小明.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0,17(2),36-39人类认识大地形状三部曲. 李啸虎.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0,17(5),44-48竺可桢科学观初探。

刘国华等.科学学研究*,2000,18(1),104-109郑和下西洋对东南亚的影响.廖楚强.郑和研究,2000,1,2-5论郑和的航海观.王鉴清.郑和研究,2000,1,11-13试论民国时期的灾荒.曹峻.民国档案.2000,3,54-57,111徐霞客的乐观性格和健康体质.郑祖安.史林,2000,3,68-72,98敦煌悬泉里程碑简地理考述.郝树声.敦煌研究,2000,3,102-107天人感应的灾异观与中国古代救灾措施.孙湘云.中国典籍与文化, 2000,3,38-43略论民国时期北京地区的自然灾害.吴文涛等.北京社会科学家*, 2000,3,59-67,91地理学思想史研究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毛曦.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0,3,233-238〖体国经野〗--试述中国古代的王朝地理学, 唐哓峰.二十一世纪(港)*,2000,60期,82-91论鲁迅的地质学研究. 刘为民.科学,2000,52(5),30-331999年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概述. 卫家雄.中国史研究动态,2000,9,2-8重新认识先秦地理学的成就—兼论中国地理学的发展史上一次大断裂. 孙关龙.中国科技史学会第6届代表大会论文,2000年8月植物与中国地名的变迁. 华林甫.中华读书报,2000年9月30日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地理学概述. 华林甫.光明日报,2000年11月19日台湾—明代中国的海防要地.传瑛.光明日报,2000年9月1日甘英出使大秦路线新探. 杨共乐.光明日报,2000年10月13日明代传入中国的世界地图. 周全华.光明日报,2000年10月20日施雅风等.竺可桢和西部地区开发。

科学时报,2000年5月15日竺可桢与科学文明—竺可桢诞辰110周年。

本刊.科学时报,2000年4月18日从古地图看台湾. 贺维.中国文物报,2000年3月26日慕维廉与中文版西方地理学百科全书《地理全志》.邹振环.复旦学报(社科),2000,3,51-59明清以来山西水资源匮乏及水案初步研究.行龙.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0,17(6),31-34近400年来北极地区和中国气温变化的研究.陈玲等.地理研究,2000,19(4),344-350徐霞客对我国丹霞地貌旅行考察的贡献.杨载田.地理研究,2000,19(4),429-436《中国地方志总目提要》补遗以院藏方志为例,卢雪燕,故宫学术季刊,2000,18(2),117-158西部地理议。

陈瑞平.科学新闻周刊,2000年18期西部建设要《三因》制宜。

陈瑞平.科学新闻周刊,2000年14期--------------------------------------------------------------------------------------------------------------------深切怀念黄秉维先生,郑度等,地理研究,2001,20(1),1-4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前瞻. 郑度.中国科学院院刊,2001,16(1),10-14地学系统思维:新世纪地球科学思维的基本走向,白屯,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17(11),32-36近现代地壳演化思想的历史回顾,段联合,自然辩证法通讯,2001,23(6),61-67《徐霞客游记》的史学价值,黄坤,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1,33(6),34-41中国传统地名学对朝鲜--朝国半岛的影响,华林甫,中国文化研究,2001,4,170-1772000年中国历史地理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张晓虹,中国史研究动态,2001,11,15-182000年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概述,华林甫,中国史研究动态,2001,9,11-18北京历史灾荒的研究价值,于德源,北京社会科学,2001,4,42-47中国现代历史地理学理论的奠基者:侯仁之院士--为恭贺吾师侯仁之先生九十华诞而作,朱士光,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01,16(4), 4-5侯仁之先生对北京城市历史地理研究的重大贡献, 尹钧科等,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1,16(4), 6-8传承科学思想、推动学术创新--庆贺导师侯仁之先生九十华诞, 王钧,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01,16(4), 9-11略论早期中国地理观念的起源, 梅莉等,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01,16(4), 12-181511年北京霸县地震研究,贺树德,北京社会科学,2001,4,48-52试论影响近代北京城市转型的因素,郑忠,北京社会科学,2001,3,86-93清代北京城市地图研究的总结与思考,朱竟梅,北京社会科学,2001,3,77-85我国古地图的绘制. 丁传礼.测绘通报,2001,1,41-43元朝水利机构的建置及其成就评价. 王培华.史学集刊,2001,1,28-33明清西安城引水及河流上源环境保护史略. 王元林.人文杂志,2001,1,121-127早稻田大学所藏《西域水道记》修订本,周振鹤,中国典籍与文化,2001,1,86-95民国时期的灾害研究,杨琪,社会科学辑刊,2001,2,128-133清代前期关于福建台湾海防地理形势的认识,史学月刊,2001,2,44-4820世纪上半叶藏区地理研究述评,王启龙等,西藏研究王宏斌,,2001,2,68-84高原气象科学的起步与发展--西藏气象事业50年,王元红,中国西藏,2001,4,28-31地理环境对中国古代科技的影响,卢炎,内蒙古师大学报(社科),2001,30(2),11-14清浊分流:环境变迁与清代大清河下游治水特点,王建革,清史研究,2001,2,33-42碑石所见清代后期陕南地区的水利问题与自然灾害,张建民,清史研究,2001,2,43-55关于西部地区科技发展战略的思考和建议,齐让等,科学学研究,2001,19(2),52-56陈传康的学术生命途径和学术树,吴必虎,地理学报,2001,56(5),622-630徐霞客对西南民族地区农业考察的贡献--纪念徐霞客逝世350周年,杨载田等,中国农史,2001,20(3),62-68 看图史志续--早年欧洲所知道的中国,袁尚贤,科学月刊(台)*,2001,32(8),696-699杨磊光对中国测绘事业的贡献,李钟俊,云南文史丛刊*,2001,1,93-96史念海教授对中国历史地理学的杰出贡献,王双怀,史学史研究*,2001,3,1-10史念海先生生平简介,本刊,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1,16(2),1-2徐霞客与明末鸡足山,朱惠荣,学术探索*,2001,2,48-5220世纪前半期中国地理学期刊的区域分布特征,张银玲,西北大学学报(社科)2001,31(5),448-452胡焕庸大师对发展中国地理学的贡献,吴传钧,人文地理,2001,16(5),1-4活化构造理论的创新与发展--纪念地洼学创立45周年并贺陈国达院士90华诞,钟可元等,科学时报, 2001年10月25日庆祝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成立50周年(专版),本刊,科学时报,2001年12月24日台湾环境保育与水土保持观感,施雅风,科学新闻周刊,2001年10期难忘的《里约2000年》--第三十一届国际地质大会杂感. 刘东生.科学新闻周刊,2001年4期回眸二十世纪大气科学. 黄荣辉等.科学新闻周刊,2001年5期12月16日为了忘却的纪念--海原大地震80周年祭日思考.金磊.科学新闻周刊,2000年50期中国古代的边疆与边疆政策. 马大正.光明日报,2001年2月13日史念海与中国历史地理学,辛德勇,光明日报,2001年8月28中国地质学会简介. 本刊.大众科技报,2001年1月18日中国测绘学会简介. 本刊.大众科技报,2001年1月18日中国地理学会简介,本刊,大众科技报,2001年3月29日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简介,本刊,大众科技报,2001年11月15日中国水利学会简介,本刊,大众科技报,2001年8月30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本刊,大众科技报,2001年6月7日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简介,本刊,大众科技报,2001,7,12中国古地图之最,彭湛泽,大众科技报,2001年12月9日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简介,本刊,大众科技报,2001年12月6日《夏商周青铜文明探研》读后,劳虎,中国文物报,2002年1月2日汉唐两代对西部的开发,李清凌,历史教育*,2001,12,47-49徐霞客《浙江游日记》所涉的民情风俗,吕洪年,浙江大学学报(哲社)*,2001,31(4),83-88 清代西北边疆史地学兴起的历史背景,牛海桢,兰州大学学报(哲社)*,2001,29(4),43-49当代中国三次西部开发历史比较,孙泽学,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社)*,2001,40(3),32-37中国古代国际地位的历史转折--郑和下西洋意义新探,林友华,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社)*,2001,1,103-108左宗棠开发西北的战略举措与深远影响,彭大成,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2001,30(1),46-57从建国后两次西部建设高潮看西部大开发,王克西,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2001,30(1),92-98刘师培的地理学,陈奇,贵州师范大学学报(哲社)*,2001,3,44-48新中国的建筑(附图), 吴焕加, 科学中国人, 2001,12, 10-13如果郑和航海到欧洲…,宋正海,科学中国人,2001,8,29-3320世纪早期西北开发的兴起及地学工作者的贡献,张九辰,内蒙古师大学报(自然),2001,30(2),174-180-----------------------------------------------------------------------------元代东传回回地理学考述,马建春,回族研究,2002,1,14-19徐霞客与纳西土司木增的非常之交,耕勤,人物,2002,2,135-14220世纪中国历史地理学的成就,华林甫,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2002,34(1),116-123中国土地学会简介,本刊,大众科技报,2002年1月31日近50年我国北方地区旱涝的时空变化,余卫红等,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2,37(6),838-842辛巳年的启示--纪念徐霞客逝世360周年,艾若,炎黄春秋,2002,1,64-66魏源的《海国图志》与日本的《海图国志》时代, 李存朴, 安徽史学, 2002,2, 32-35论秦汉至明清时期的西部政策, 李绍强,齐鲁学刊, 2002,2, 121-127美国的西进运动及其西部开发模式, 张小路, 社会科学战线, 2002,2, 134-140英国专家:郑和最先环绕地球发现新大陆, 本刊, 参考消息, 2002年3月11日状元罗洪先与《广舆图》, 刘新光等,文史知识, 2002,3, 26-34中国人发现美洲大陆--论郑和下西洋, 本刊, 北京日报, 2002年3月19日今天郑和“发现”美洲?本刊, 文汇读书周报, 2002年3月15日徐继畲:最早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人物之一,郭锦华,北京日报,2002年5月20日中国历史地理研究:继承传统面向世界--葛剑雄教育访谈,葛剑雄等,学术月刊,2002,4,101-108魂梦相萦黄土情--记“泰勒环境奖”获得者刘东省院士, 杨雪梅,新华月报,2002,6, 100-101, 华盛顿的的一幅中国人肖像--徐继畲, 郭锦华, 文史知识,2002,6, 87-90二十世纪的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葛剑雄等, 历史研究, 2002,3, 145-165民国最有科学成就的中央地质调查所, 李学通, 炎黄春秋,2002,6, 58-61论侯仁之历史地理学的“环境变迁”思想, 邓辉,北京大学学报(社科), 2002,39(3), 136-142论“风水学说”对客家土楼的影响, 程爱勤, 广西民族学院(社科), 2002,24(3), 76-82夏季的地球, 李元, 科学时报,2002年6月2日50年不变黄土情, 本刊, 科学时报, 2002年5月30日大气科学百年回顾, 黄荣辉, 科学, 2002,54(4), 11-14英国学者的新发现为研究和纪念郑和航海活动增加了亮点, 郑明, 郑和研究, 2002,1, 36-40关于郑和下西洋随行人员事迹, (日)松浦章,郑和研究, 2002,1, 52-61我对郑和环球航行新说的看法, 朱鉴秋, 郑和研究, 2002,1, 37-38浅论宝船尺度及其他--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 杨斌, 郑和研究, 2002,1, 34-36江泽民论郑和下西洋及时代精神, 时平, 郑和研究, 2002,1, 1-3英国学者最新研究成果:郑和发现新大陆比哥伦布早72年, 人仄, 郑和研究, 2002,1, 8-8 徐霞客《黔游日记》中的桥文化, 娄清, 贵州文史丛刊, 2002,3, 61-63利玛窦的《坤舆万国全图》, 庞鸥, 文汇读书周报, 2002年7月5日中国五大地质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张伯声, 王战, 光明日报, 2002年8月6日尹湾汉简《元延二年日记》所载汉代气象资料, 蔡万进, 历史研究, 2002,4, 177-179西汉时期气候状况的历史学再考察, 陈业新,历史研究, 2002,4, 76-95郑和是否环绕地球航行并发现新大陆, (加拿大)郑海麟,文史知识, 2002,8, 4-10,《禹贡》“黑水”地望研究综述, 魏幼红, 中国史研究动态,2002,9, 13-16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记著名地理学家李旭旦, 曹连观等, 光明日报,2002年10月11日80岁既古老又年轻--写在中国地质学会成立80周年之际, 浦庆余等, 科技日报,2002年9月24日一代宗师竺可桢, 高志林, 文史精华, 2002,11, 45-50左宗棠与西北水利, 魏静, 丝绸之路*, 2002,8, 54-55我国的地质学开山大师--翁文灏, 刘昭民,科学月刊(台)*, 2002,33(1), 66-71台湾抵制学开山大师--马廷英, 刘昭民, 科学月刊(台)*, 2002,33(8), 700-705中国古村、古城的仿生学布局, 于希贤, 寻根*, 2002,3, 30-35云南气象事业的奠基人--陈一得, 夏强疆等, 云南文史*, 2002,1, 65-66韩国所见《两仪玄览图》, 杨雨蕾, 文献, 2002,4, 273-280中国古代地名学理论的初步探讨, 华林甫, 史学理论研究, 2002,4, 59-72论历史地理学对推动我国古代都城与城市研究的意义和作用, 朱士光,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 2002,32(5), 537-540大禹治水地域与作用探论, 杨善群, 学术月刊, 2002,10, 46-52还地理学一份人情, 唐晓峰, 读书, 2002,11, 59-64论我国文化地理学的前沿走向, 江金波等,人文地理, 2002,17(5), 49-54刘东生院士:一生与黄土的缘分, 余玮,人物, 2002,10, 5-14我国历代上开发西部的经验教训, 王双怀, 新华文摘, 2002,10, 59-61南极冰原的科学话题, 张向冰等,新华月报, 2002,10, 102-103中国传统地理学的成就和意义, 于希贤, 科学新闻, 2002年20期中国地学会与辛亥革命, 卢开宇,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社科), 2002,24(6), 102-105情系京都--中国史地学先驱侯仁之, 吴志菲, 人物, 2002,11, 67-77我国的水文地质科学应重视和发展, 林学钰等, 科学新闻, 2002年21期“来龙去脉”与古代对居住环境的认识--“风水学”, 戴吾三, 科学时报(周末), 2002年11月24日“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与诸葛亮的气象知识, 戴吾三, 科学时报(周末), 2002年12月8日杨守敬与《水经注疏》的命运, 王平,中华读书报, 2002年11月20日从利玛窦到韦伯:走向东方学化的汉学研究, 韩水仙,中华读书报, 2002年11月27日求实、严谨、创新--著名历史地理学家邹逸麟教授访谈录, 邹逸麟等, 历史教学问题*, 2002,2, 23-27哥伦布发现美洲与海洋地理科学, 吴长春, 历史教学*, 2002,10, 21-24两《汉书》“五行志”关于自然灾害的记载与认识, 陈业新, 史学史研究*,2002,3, 43-48国图所藏李朝朝鲜后期的圆形地图研究, 徐宁,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02,17(4), 146-151徐霞客万里游行迹考辨, 朱惠荣,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2,17(4), 103-114左宗棠与西部经济开发, 张立真, 社会科学辑刊, 2002,6, 121-125利玛窦的著作, 张西平,文史知识, 2002,12, 21-28晚明思想旋涡中的利玛窦, 邓志峰, 文史知识, 2002,12, 4-12“沧海桑田”与古代对海陆变迁的认识, 戴吾三, 科学时报(周末), 2002年12月15日古地理学寻求“新突破”--第197次香山科学会议探讨“多信息的古地理重建”, 本刊, 科学时报, 2002年12月13日段义孚:当代人本主义地理学的旗手, 唐晓峰, 中华读书报, 2002年12月25日元代地图的一个谱系--关于李择民图系地图的探讨,朱敬译,国际汉学,2002年第7辑,386-399 -------------------------------------------------------------------------------------------------------------------追溯昔日身影发扬郑和精神, 陈达生,参考消息, 2003年1月7日郑和英灵、再现马六甲--转载香港《亚洲周刊》, 本刊, 参考消息, 2003年1月7日《山海经》昆仑丘解读, 冯广宏, 文史杂志, 2003,1, 21-27魏晋南北朝的私撰地志, 胡宝国, 文史知识, 2003,1, 4-12100万年气候史的“记忆库”, 陈红梅编译, 科学世界, 2003,1, 33-412001年中国历史地理研究综述, 毛双民, 中国史研究动态,2003,1, 2-10初步解读英国学者孟席斯新论:郑和首先环球航行发现新大陆, 刘达材, 回族研究, 2003,1, 38-40对郑和的专题研究诸多篇论文, 本刊,回族研究, 2003,1, 1-120愚公的误会--走出认识地球的误区, 陶士龙,科学中国人, 2003,1, 36-37徐霞客的不幸, 陶士龙, 科学中国人,2003,2, 38-39中国地理学发展若干值得思考的问题, 陆大道,地理学报, 2003,58(1), 3-8中国生态史学的进步及其意义, 王子今,历史研究, 2003,1, 98-108我国地学研究优势及新的理论体系建立, 郑剑东, 科学新闻, 2003年2期说“风水”, 游修龄, 科学时报, 2003年1月24日郑和下西洋和明清海禁政策, 本刊, 中华读书报, 2003年1月29日“中国人最早发现美洲”:史实还是假说, 本刊, 中华读书报, 2003年1月29日哥伦布在美洲发现中国菜了吗, Wayne.E.Yang, 文汇读书周报, 2003年1月17日郑和最先发现美洲--新大陆发现者再起争端, 金人,北京晨报, 2003年2月27日郑和先发现美洲--西方学者潜心研究得出惊人结论, 李永敬, 北京晨报, 2003年1月17日重视地学教育未来, 本刊, 光明日报, 2003年2月20日《宋代两湖平原地理研究》评介, 关树栋, 中国史研究动态, 2003,1, 31-32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的中国地方史研究, 陈君静, 中国史研究动态, 2003,2, 23-29论晚清西方地质学的输入及影响, 周其厚, 齐鲁学刊,2003,2, 21-24竺可桢:中国可持续发展事业的先驱, 孙成晟,科学对社会的影响, 2003,1, 35-42清代边疆史地学者对传统学术的认识--以龚自珍、魏源、姚莹为个案, 章永俊, 中州学刊, 2003,2, 107-110罗布波之鹰--记著名生态环境研究专家夏训诚, 朱延庆, 名人传记, 2003,3, 4-11大地构造学说浅析, 止戈, 科学新闻, 2003年5期哥伦布的假海图, 本刊, 三联生活周刊, 2003年9期, 67-67中国地理学:让人欣喜让人忧, 刘茂胜, 科学时报, 2003年3月4日下大西洋、还是大话西游--有关郑和发现美洲的误写与正读, 郑培凯, 参考消息,2003年3月3日寻找郑和船队的后裔--东非海岸到处是中国瓷器, 本刊, 环球时报, 2003年3月5日顾颉刚先生与中国历史地理学, 辛德勇,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 2003年5月20日20世纪清代灾荒史研究述评, 朱浒, 清史研究, 2003,2, 104-119李冰治水地讨论之我见, 冯广宏, 文史杂志, 2003,3, 51-51郑和航海专题探讨(中国人发现美洲大陆专题探讨), 本刊, 郑和研究, 2003年专刊西部交通的历史考察, 张波等,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03,18(1), 45-56英藏清军镇压早期太平天国地图考释, 华林甫, 历史研究, 2003,2, 66-77走出地理学困境考自信自强, 任美锷, 光明日报,2003年4月18日地理学的价值怎样体现, 山峰, 光明日报,2003年4月18日管窥历史的弯曲与折痕--读李德清《中国历史地名避讳考》, 王培军,文汇读书周报,2003年5月23日中国近代地质学家群体研究, 张九辰,自然辩证法通讯,2003,25(3), 72-78英藏清军镇压早期太平天国地图考释, 华林甫, 中国近代史(人大资料),2003,6, 3-141736-1999年西安与哈汉中地区年冬季平均气温序列重建, 郑景云等, 地理研究,2003,22(3), 343-348管窥明清时期郑州水患, 张文安等, 中州今古, 2003,3, 18-20地震はぃつ起ゐのか--大森房吉(1868-1923)と“気象学的地震学”, (日)金·凡性,(日)科学史研究,2003年42卷(春), 11-19李四光:打破“洋神话”的地质科学家, 罗元生,名人传记, 2003,6, 12-18马可·波罗是不是一个骗子?本刊, 北京日报, 2003年6月24日浅析中国古代方志中的地图, 苏品红, 文献, 2030,3, 267-284关于郑和研究的再思考, 万明, 中国史研究动态,2003,7, 8-15郑和下西洋葡萄牙史料之分析, (澳门)金国平等, 史学理论研究, 2003,3, 47-6021世纪中国地理学发展的若干思考, 葛全胜等,地理研究,2003,22(4), 406-415葡萄牙史料中所见郑和下西洋史实述略, (澳门)金国平等, 郑和研究,2003,1, 14-15西方文献中所见中国式帆船龙骨及郑和宝船桅杆资料, (澳门)金国平等, 郑和研究,2003,1, 33-35香港城市大学教授郑培凯观点之我见--有关郑和发现美洲的误写与正读, 王民同, 郑和研究,2003,1, 13-13《海交史研究》与郑和下西洋研究, 李玉昆, 郑和研究,2003,1, 52-55丁文江と竺可楨:中国近代地理科学成立過程, (日)駒井正一,(日)金沢大学文学部論集·史学·考古·地理学篇20, 2003年3月, 1-31论中国古代以广州为起点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 曾昭璇等,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3,18(2), 66-77西北大学校园隋唐清明渠遗迹的地学考证, 滕志宏,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2003,33(3), 307-310利玛窦世界地图东传日本述略, 江静, 中华读书报,2003年7月2日东晋和尚法显漂到美洲--比哥伦布1492年发现美洲早了1000多年, 旭迪,环球时报,2003年7月7日心系郑和情--读徐克明主编的《郑和丛书》, 时平, 郑和研究, 2003,1, 56-57利玛窦世界地图在日本, 江静,浙江大学学报(社科),2003,33(5), 47-54雨雪风霜忆春秋--新中国气象事业半个世纪历程回顾, 本刊, 大众科技报,2003年8月17日台湾故宫“史馆档”与《清史稿·灾异志》, 钞晓鸿, 清史研究,2003,3, 107-113地理环境如何影响科技创新--科技地理史与科技地理学核心问题试探, 朱亚宗,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3,20(5), 61-66一幅利玛窦东亚地图, 龚缨晏等, 文史知识,2003,10, 71-76陇古文化研究的奇葩--读《天水放马滩木版地图研究》, 刘治立,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3,18(3), 155-156论清道、咸时期的西北史地研究, 贾建飞, 史林, 2003,4, 66-70“中国”的与“东南亚”的郑和, 曾铃, 光明日报,2003年9月9日关于郑和的几点猜想, 朱苏进,作家文摘, 2003年9月9日人地互动,古今相联--评《中国历史地理学》, 王建航,历史教学问题*, 2003,4, 65-66中国古代的地理考察及其著述, 张伟然, 文史知识,2003,11,88-94页发现“新大陆”的哥伦布(连载), 王渝生, 大众科技报,2003年10月30日;11月6日《国家地理》与科学普及, 李元,科学时报, 2003年11月28日中国近代地质学学术建制研究, 张九辰,科学学研究,2003,21(6),596-602新解《山海经》, 安京,文史知识, 2003,12,117-120中西大地地形状学说考:兼谈“地球”一词进入汉语的历程, 罗其精, 吉首大学学报(社科)*,2003,2,115-119我们的父亲黄秉维--地理学家, 黄以平等, 科学新闻, 2003年23期黄秉维:中国现代地理学家的开拓者, 郑度等, 科学新闻, 2003年23期抗战烽火中的《地理教学》,徐象平等,西北大学学报(自然),2003,33(6),741-743新地球观--近百年复杂巨系统地球观的形成和发展,宋正海,科学新闻, 2003年5期学会在地质学近代化中的作用-对中英地质学会的比较,张九辰,地质学史论丛*,(年代不详),361-367页新解《山海经》, 安京,文史知识, 2003,12,117-120中西大地地形状学说考:兼谈“地球”一词进入汉语的历程, 罗其精,吉首大学学报(社科)*,2003,2,115-119宋代地图缘何空前繁荣, 王树连, 中国测绘*, 2003年22-24页郑和下西洋的重大意义与历史源流, 辛元欧, 上海造船*, 2003,2,58-64中西大地形状学说考--兼谈“地球”一词进入汉语的历程, 罗其精, 吉首大学学报(社)*, 2003,24(2),115-119留学生与近代中国地质科学体制化初探, 张培富等, 山西大学学报(社)*, 2003,26(5),100-104-------------------------------------------------------------------------------------------------------------------------------------郑和下西洋, 龙村倪, 科学月刊(台), 2004,2,104-105郑和航海图导读, 龙村倪, 科学月刊(台), 2004,2,106-113航海与季风, 徐胜一, 科学月刊(台), 2004,2,120-127新版世界地图引发的争议, 葛剑雄, 文汇读书周报, 2004年2月6日战后中西人文地理学比较研究, 千庆兰等, 人文地理, 2004,19(1),22-26论松筠与晚清西北史地学的兴起, 贾建飞,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2004,14(1),96-101盖亚假说和地球表层研究, 丁贤法等, 自然杂志, 2004,26(3),173-176洪大容地转说之学术渊源, 陈辉等,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04,26(3),71-77彩绘本利玛窦《坤舆万国全图》之谜, 龚缨7晏, 文史知识, 2004,6,100-104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专版--7月11日首航日, 本刊, 郑和研究, 2004,2,1-7台风“矛盾论”, 林之光, 科学时报, 2004年7月30日郑和下西洋创造先进航海技术, 本刊, 科技日报, 2004年7月8日要开发自然必须了解自然--1957年7月, 竺可桢, 大众科技报, 2004年8月17日郑和文化论坛(专辑)2004年, 本刊, 郑和研究, 2004年7月30日出版文明视角下的郑和远航, 何芳川, 北京大学学报(社科), 2004,4(5),50-56论郑和宝船与册封舟, 傅朗, 福建师范大学报(社科)*, 2004,2,104-109人文地理学自然辩证法与人地关系理论的发展, 杜国明, 内蒙古师范大学报(社科),2004,33(5),110-112宋正海:郑和为什么没有带来“地理大发现”, 本刊, 作家文摘, 2004年9月28日中国历史地理学发展特点及其贡献, 韩光辉, 江汉论坛*, 2004,4,58-63宋代图书编纂出版纪事--图经地理(南宋), 李致忠, 文献, 2004,4,4-8迎接郑和下西洋600周年, 本刊, 郑和研究, 2004,3,1-55地图与近代国家观念的形成, 梅琼林等, 福建论坛, 2004,11,51-55宋代地质学兴盛原因初探, 马强, 中国地方志*, 2004,11,54-58研究地质科学史,加强地学人物研究, 刘东生, 中国地质教育*, 2004,2,17-19关于15-16世纪世界性大航海的几点浅见--纪念郑和600周年, 南炳文,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4,6,61-67三议候风地动仪, 李志超, 寻根, 2004,6,48-50《山海经》与《逸周书·王会篇》比较研究, 安京,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2004,14(4),91-100关于15-16世纪世界性大航海的几点浅见--纪念郑和600周年, 南炳文,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4,6,61-67地质年谱中的“宇”“代”“纪”和“世”, 周忠和等, 光明日报, 2004年12月3日--------------------------------------------------------------------------------------------------------------------------宋代图书编纂出版纪事--图经地理(南宋), 李致忠, 文献, 2005,1,4-24汉文西夏地图文献述要, 胡玉冰, 文献, 2005,1,93-110,中国古代的海啸灾害, 王子今, 光明日报, 2005年1月8日《瀛环志略》与中美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话, 何大进, 文史知识, 2005,8,74-81从“西域”到“西洋”--郑和远航与人类文明史的重大转折, 万明, 河北学刊*,2005,25(1),167-175南高史地学派与中国史学会, 吴忠良, 福建论坛, 2005,2,61-66从明人文集看晚明旅游风气及其地理学的关系, 周振鹤, 复旦学报(社科), 2005,1,72-78郑和第六次下西洋发现美洲了吗, 范金民, 明清史(人大资料), 2005,1,16-24郑和远航:伟大的和平使者, 何芳川等, 光明日报, 2005年2月22日古代长江江水何时变为混沌, 林承坤等, 自然杂志, 2005,27(1),37-41郑和下西洋与亚洲国际贸易网的建构, 万明, 新华文摘, 2005,3,60-61文明视角下的郑和远航, 何芳川, 新华文摘, 2005,3,59-60关于15-16世纪世界性大航海的几点浅见, 南炳文, 新华文摘, 2005,3,57-58一幅再现历史场景的画卷--《郑和航海图》, 张宝红, 中国文物报, 2005年2月16日论中国人没有参与地理大发现的地理原因, 张箭, 南开大学(社科), 2005,1,104-112祁韵士与嘉道西北史地研究, 郭丽萍, 明清史(人大资料), 2005,2,72-75释“西洋”--郑和下西洋深远影响的探析, 万明, 明清史(人大资料), 2005,2,46-55迎接郑和下西洋600周年, 本刊, 郑和研究, 2005,1,1-742003年中国历史地理研究综述, 毛双民, 中国史研究动态, 2005,3,2-10中国历史地理学理论研究的现状, 华林甫, 中国史研究动态, 2005,9,19-27人地观的演变与地理学思想的发展, 徐象平,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 2005,35(1),122-124创建考古地理学的有益尝试, 葛剑雄, 中华读书报, 2005年4月20日《郑和航海图》的复原, 张箭, 四川文物, 2005,2,80-83海洋世纪与海洋史学, 杨国桢, 光明日报, 2005年5月17日科学圣地:兵马司9号(现在15号), 李学通, 中华读书报, 2005年5月11日郑和下西洋与西葡大航海的比较研究, 张箭, 中西文化研究(澳门)#, 2004,2,25-34记载郑和下西洋的“三书一图”--《瀛涯胜览》、《星槎胜览》、《西洋番国志》、《郑和航海图》, 张箭, 历史教学#, 2005,2,72-74从“西域”到“西洋”--郑和远航与人类文明史的重大转折, 万明, 河北学刊*,2005,25(1),167-175“郑和下西洋(1405-1433)--历史与文化的涵义研讨会”侧记, 本刊, 中国史研究动态, 2005,5,23-24从穆斯林的角度看郑和及其航海事业, 赵国军等, 回族研究, 2005,2,89-94穆斯林在郑和下西洋中的作用, 马广德, 回族研究, 2005,2,84-88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 马志荣, 回族研究, 2005,2,79-83蕃客东来与郑和出使西洋, 杨怀中, 回族研究, 2005,2,71-78文化转向与地理学, 唐晓峰, 读书, 2005,6,72-79谈郑和在海外的影响, 金涛, 科学时报, 2005年5月30日郑和,离我们有多远, 本刊, 科学时报, 2005年6月16日华侨史视野下的郑和下西洋, 林翠如, 光明日报, 2005年6月14日1421年:中国发现新大陆--探索中国人于哥伦布之前发现美洲的可能性, 木子,大众科技报, 2005年6月26日郑和下西洋的起锚地--太仓, 孙参, 大众科技报, 2005年6年16日“谁操船重走郑和路”, 朱广菁, 大众科技报, 2005年6月23日600年前,郑和从这里出发--南京与郑和下西洋, 杨新华, 中国文物报, 2005年6月3日“郑和发现美洲”遭到猛批--驳(英)孟席斯, 本刊, 信报, 2005年5月26日姚兆广曾随郑和下过一次西洋, 池敬嘉, 文史知识, 2005,7,90-97郑和为什么下西洋--从《奉天命三保下西洋》杂剧谈起, 万明, 文史知识, 2005,7,11-18随“现代郑和”下西洋--一篇穿插于现实与历史问题的报道, 张文天, 科技日报,2005年7月11日郑和下西洋航海技术令人叹服, 娇阳, 科技日报, 2005年7月3日郑和宝船:疑云重重终有定论--访武汉理工大学教授古船研究专家席龙飞, 冯蕾, 光明日报,2005年7月4日郑和下西洋:永恒的辉煌--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 万明, 光明日报, 2005年7月5日郑和下西洋--大型图典“郑和诗史”作品选, 本刊, 光明日报, 2005年7月10日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大会隆重举行--黄菊讲话, 本刊, 光明日报, 2005年7月12日背负文化重任的科学航海, 任黎明, 科学时报, 2005年7月11日通舟楫之便,致天下之利--纪念郑和航海600周年, 任黎明, 科学时报, 2005年7月11日驶出中西文化鸿沟--纪念郑和航海600周年, 王莉萍, 科学时报, 2005年7月11日从海防到海权--纪念郑和航海600周年, 王中宇, 科学时报, 2005年7月11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