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合集下载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件课稿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件课稿

反馈升华,深层理解
1.文章标题为什么取“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与众不同。作为卓 越学者的他是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表现他 谦虚美德和实干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作 为革命家的他是说了就做,言行一致,表现 他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文章从说和做两个 方面,高度赞扬了闻一多先生的崇高品格和 革命精神。
2、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比喻的说法,
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 自20年代末起,闻先生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 企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
3、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 初级阶段。
“望闻问切”是比拟的说法,
运用四字短语 结构整齐,节奏感强 精炼含蓄,耐人寻味
对偶句
1.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2. 目不窥园,足不下楼。 3.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 。 4. 动人心,鼓壮志。 5. 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6.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运用对偶句 读起来琅琅上口, 铿锵有力,富于音乐美。
把这两方面综合起来看,闻一多先生是口 的巨人,行的高标;是卓越的学者,大勇的革命烈士。
学 者 写《唐诗杂论》 做了再说
“三本 写《楚辞校补》 (书1-”-7)写《古典新义》
做了不说
口的巨人 行的高标
革命家 起稿整治传单 说了就做 (19--20) “三件事”群众大会演说 敢说敢做
(8--18)参加游行示威 言行一致
写作特点:精练含蓄
精练含蓄。比如一个“说”字,很普通,作者却 赋予多种含义。
开头引用的闻一多自述中的“说”:
是向人家宣告自己要干什么或告白自己干了什么的意思;

第12课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第12课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第12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闻一多治印1944年,闻一多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授。

因生活清苦,闻一多在任教之余还挂牌治印,以补无米之炊。

闻一多早年留美学过美术,对金石甲骨很有研究,在篆刻艺术方面造诣很深。

众多友人联名刊登广告,为闻一多招揽生意。

闻一多虽然以治印谋生,但并非凡付钱者他都给刻。

当时囊括军政大权的云南省代主席、“一二·一”惨案的刽子手李宗黄,曾送来上好石章一方,让他治印,并称酬金从优。

闻一多却断然将石章退了回去,宁肯饿死,不事权贵!而另一方面,他又主动为吴晗、朱自清、吴有训等教授甚至一些同学刻印。

他在给华罗庚教授的印章边款上,还刻下如此意味深长之词:甲申岁晏,为罗庚教授制印兼为之铭曰:顽石一方,一多所凿,奉贻教授,领薪立约。

不算寒伧,也不阔绰,陋于牙章,雅于木戳,若在战前,不值两角。

深挚之情谊,跃然章上,很多人都以能得他刻之一章为快事。

闻一多治印,有时还有想不到之急用、妙用。

当时由潘光且、闻一多、吴晗、费孝通等人创办的后来影响甚大的《时代评论》周刊,因急于登记备案,闻一多便连夜赶制社章。

后来民盟云南支部为防止国民党特务的迫害和破坏,决定各种文件均用化名的个人私章代替行文。

当夜作出决定,闻一多通宵不眠,立即刻成代表民盟各部的四枚印章。

后来,屡经战乱,国民党反动派又抄了闻一多的家,印章大多散失,但那枚《时代评论》周刊的社章以及代表闻一多所分管的宣传部的那枚“杨亦萱印”,至今犹在。

这些印章,同闻一多先生的诗文一样,依然闪射着不屈者的战斗光辉。

【拓展心语】文章从闻一多先生生活中的一件琐事——闲暇之时治印以贴补家用着手来写,视角独特,表现了先生家境的窘迫,显示了先生不事权贵的铮铮铁骨,道出了先生做人的品格。

他为华罗庚教授治印并篆刻铭文,凸显出先生的几多雅趣和对友人的几多深情。

沿着英雄的足迹追梦1.我不爱那些抱着麦克风大吼的摇滚歌手,也不爱那些大红大紫的电视明星,我只想在历史的长河中静静地看,静静地审视所有的革命先烈,看他们披着被血染红的旗帜,双眼怒视远方。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件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件

2.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本文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略, 表现他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一名革命家 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
总结
《闻一多先生的说呾做》一文,作者为何 能在一千多字中,突出地表现了闻一多先生 思想品格的最本质特征?
精选的典型事例, 精致严谨的结构, 使这篇文章充满了感人的力 精炼的诗一般语言, 量。 精当的抒情性议论,
读一读
o 地壳 qià 函寄 há n 卓越 zhuó
锲而不舍 qiè 潜心贯注 qiá n 气冲斗牛 dǒu 仰之弥高 mí
校补 漂白 piǎo 深宵 xiāo
jià o
赫然 hè 衰微 shuāi 钻探 zuān
兀兀穷年 wù 警报迭起 dié 迥乎不同jiǒng 慷慨淋漓 kǎi 无暇顾及 xiá 目不窥园 kuī 炯炯目光 jiǒng 沥尽心血 lì

作为学者的闻一多,作者选取了三个事 例来表现,试分析幵体会作者的详略处理 ? 闻先生研究唐诗写得较详,突出了他 研究学问的目的在亍救国,研究学问的态 度一丝丌苟。而闻先生研究《楚辞校补》 呾《古典新义》两件事写得较简略,强调 “做”了“也没有说”的意思。

6.这篇文章在叙述中穿插了哪些形象的描写? 说 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找出文中议论的句子,并分析对课文结 构所起的作用。
闻 一 多 先 生 的 说 和 做 作为
第1、2段
第7段 第8段、9段 第19、20段总领Leabharlann 文 总结上文 总领下文过 渡
学者
作为 革命 家
总结本部分及全文
夹叙夹议的作用
使文章的结构严谨,而且 形成了一种旋律,一种气势, 加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课后练习:说说下列句子的含义,注意其中加点部分 的意思。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语文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语文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 原标题为“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 断”,闻一多先生与众不同。请问:谁发表过 “最后一次演讲”?这样的演讲惊天地、泣鬼 神,岂是平常的什么说话所能相提并论的?再
请问:“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 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做出这样行动的人 全国有几个?这样的行动震惊了国内外亿万民 众,岂是一般的什么行为所能比拟的?由此而
文章从哪两个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 “说”与“做”?把这两方面结合 起来看,闻一多先生是怎样一个人?
• 第一部分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方面“做”了再 “说”、“做”了不“说”的特点哪。里为过
• 第二部分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渡段方?面“说”了就 “做”的特点。
• 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用了过渡。第七段承接上文 进行小结,第八段开启下文。用这些高度概括的话过 渡,它的好处在:连缀紧密,脉络清楚,过渡自然。 把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方面的情况用极 其简明的语言并列地提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见,这个标题用来写闻一多先生是适当的,是 不一般的。
四人小组讨论P98.三
1.课文的两个部分之间,是用哪 些话过渡的?把这些话找出来,
说说是怎样起过渡作用的。
•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闻先生还有 另外一个方面──革命家的方面”
• 这两个句子关联得十分紧密,起关联和 呼应紧密的作用作者在两个部分之间, 用了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的句子,在两 句之间又注意彼此的关联,这样就使两 个部分的过渡十分自然。
2.这篇文章在叙述中穿插了哪些 形象的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的作
用。
• 都能起到具体再现闻’那令人尊敬的 高大形象的作用,使他的精神、品行、 作风好像都成了可以具体感知的东西。
说说下列句子的含义,注 意其中加线部分的意思。

12。 闻一多阅读理解

12。 闻一多阅读理解

12。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臧克家于1930年至1934年在青岛大学学习期间,是闻一多先生的学生,经常出入于闻一多的办公室和家中,向老师请教;闻一多也很赏识臧克家,两人书信来往甚密,相知很深。

闻一多先生遇难后,臧克家于1946年8月撰写《我的先生闻一多》以示悼念。

三、正课1。

朗读课文,可以由老师范读,或者放录音、录像等,激发学生的感情,调动学生诵读本文的积极性。

2。

给文章分段并归纳段落大意。

讨论并归纳:第一部分:从开头到“作为学者的方面。

”写闻一多先生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十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

着力表现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

第二部分:从“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到完。

写闻一多先生投身于民主运动,敢于为人民说话,面对凶残的敌人无所畏惧,视死如归,体现出民主战士的大勇。

3。

质疑:文章两个部分写出了闻一多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点。

闻一多前后期有什么变化?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讨论并归纳:闻一多先生的前期是一名卓越的学者,后期是言行一致的民主战士。

所走的道路不同,反映了他对社会认识的变化。

但是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上,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一名伟大的爱国者,一名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他却是始终如一的。

4。

质疑:课文的两个部分之间,是用哪些话过渡的,怎样过渡的? 讨论并归纳:是用两个句子完成过渡的。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是对前一部分的全面概括,然后指出这只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革命家的方面”,这句话领起了文章的后一部分。

这两个句子关联得十分紧密,“仅……还……”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这都是起关联作用的词语,“学者的方面“革命家的方面”这是呼应紧密的提法。

作者在这两个部分之间,用了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的句子,在两句之间又注意彼此关联,这样就使两个部分的过渡十分自然。

5。

细读文章,画出精辟的语句,然后复述课文。

(1)作为学者方面——做了再说,做了不说研究志趣正浓、向古代典籍钻探、从唐诗入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废寝忘食,几年辛苦,写成《唐诗杂论》。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解读(作品赏析)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解读(作品赏析)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解读(作品赏析)这篇文章选自1980年2月12日的《人民日报》。

是“农民诗人”臧克家(zāng kè jiā)所作,原名《“说和作──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断”》,入选初中教材时经作者同意更改为此名称[1] (2017年人教社教材改版,改版后文章恢复初名[2] )。

这篇文章不是人物传记,却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表现了他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原文“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

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

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

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

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

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

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

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

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

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

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人教版七下语文教案---第12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人教版七下语文教案---第12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课题:《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标与教材分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样就能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活动,加深理解体验,有所感悟,有所思考。

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对写人的记叙文比较熟悉,容易把握课文内容,尤其是对名人有强烈的兴趣。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生动地表现了闻先生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闻先生的革命精神。

学生学习这样的课文,如果教师教学得法,学生学有所获,就能使他们效仿闻先生的做法,以其优秀的品质作为学习的榜样,力争做一名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优秀人才。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二篇课文,是一篇教读课文。

文章用诗一般的语言生动地记叙了作为学者和革命家两方面说和做,表现了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以及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赞扬了他为国家为民族为民主的献身精神。

课文不仅人文内涵丰富,而且感情充沛,语言精警,结构严谨,选材精当,充满感人的力量。

学情分析1、学生已经知道的:七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字阅读能力,能自主读懂文章的主要内容。

2、学生想知道的:了解闻一多的生平及事迹。

3、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案中的探究问题4、学困生分析:特别是那些基础差、学习困难的学生,要特别留意他们理解文章的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生动形象的语句,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2、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整体感悟文意;3、学习本文结构严谨、选材精当的技法;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从中受到启迪,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1、对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的把握。

12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讲解

12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讲解

把闻一多先生的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 的斗争精神、澎湃执着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 人格都表现出来了。
闻一多先生前期对于说和做的态度与他 后期的态度截然相反,这矛不矛盾?
闻一多先生前期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 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十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 取得累累硕果。后期则投身于民主运动,敢于为人民讲 话,面对凶残的敌人无所畏惧,视死如归,体现出民主战 士的大勇,成为中国革命知识分子的楷模。闻先生在前期 和后期所走的道路不同,反映了他对社会认识的变化,但 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一名伟大的爱国者,一名言行一致 的志士仁人,他却是始终如一的。
分析下列描写的作用
1.“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 史”,“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 药方” ——“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比喻的说法,表现闻一多为
探索道路而苦读的目的是企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
2.“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头发零乱”“睡得很 少—”—这些细节,表现了闻先生的刻苦精神
4、夹叙夹议的写法。第一、二、七段是议论。 第八、九、二十段也都是议论。这篇文章多次用到照 应,有首尾照应,有行文前后的多次照应,有行文与 题目的照应。
多种方式的照应,使文章的结构严谨,而且形成 了一种旋律,一种气势,加强了文章的感染力。而所 有这些照应,又几乎全是议论。由此可见议论在本文 中的重要作用。
他有他有
《 有 的 人 》
——
臧 克 家
还 活 着
的 人 死 了
已 经 死 了
的 人 活 着
部。 臧克家先生笔耕不辍,走过一个世纪——
从“农民诗人”,走到“诗坛泰斗”。
检查预习
给下列字词注音:
地壳 qiào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 2肖像描写:如:“炯炯目 光”“头发零乱”“昂首挺 胸”“长须飘飘”“目丌窥园”都 具体表现闻一多那令人尊敬的高大 形象。 3细节描写:“一个又一个的的四 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 楷,如“群蚁排衙”表现闻一多先 生严谨治学的精神。
读音检测:
臧 zāng 衰微 shuāi 心会神凝 ní ng 慷慨kāng kǎi 锲而不舍qiè 校补jià o 迭起dié 沥尽心血 lì 潜心贯注 qiá n 兀兀穷年wù 一反既往 jì 气冲斗牛dǒu
迥乎不同 jiǒng
目不窥园kuī
群蚁排衙 yá
词语解释: 锲而丌舍:镂刻丌停,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兀兀穷年: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 沥尽心血:用尽心思呾力量。 一反既往:完全不过去的情况丌同。 迥乎丌同:很丌一样。 慷慨淋漓:充满激情,痛快顺畅。 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斗牛, 星宿名。泛指天空。 潜心贯注:用心与而深,全部精力都放在上面。 心会神凝:心思精神完全聚合集中起来。
人物形象分析
这篇文章在叙述中穿插了哪些形象的描写? 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 1语言描写: • 1)“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 说。”“人家说了也丌一定做,我是 做了也丌一定说。”这两句话表现了 作为卓越的学者的闻一多实干精神呾 谦虚美德。 2)“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 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丌准备再跨进大 门。”表现闻一多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第二部分8—20
作为革命家的闻 一多的说呾做 “说”了就做, 既“说”又“做” 起草政治传单; 在李公仆先生的 追悼会上作《最 后一次讲演》, 壮烈献身。 献身民主事业。
说和做
作为“学者”的方面
做了再说,做了丌说
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说了就做,言行一致

新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新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1932年开始发表新作《老马》, 1933年出版第一本诗集《烙印》。臧 克家被誉为“农民诗人”,为广大读 者所熟知和喜爱。
20世纪30年代臧克家在国立青岛大学学习期间,是闻 一多先生的学生,经常出入于闻一多的办公室和家中,向 其请教。闻一多也很赏识臧克家,两人书信往来甚密,相 知很深。闻一多先生遇难后,臧克家于1946年8月撰写《我 的先生闻一多》以示悼念。1980年2月又写了本篇叙事散文, 介绍了闻一多先生作为诗人、学者和革命家的光荣事迹。
前期: 为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 心学术,取得累累硕果。 锲而不舍,沥尽心血 对社会认识的变化
后期: 投身民主运动,做争取民主的 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 无所畏惧,视死如归
卓越的学者 言行一致的志士 伟大的爱国斗士
二、品析语言
品读句子,揣摩下列句子的深刻含意。 1.“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2.“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3.“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 了的四壁’。” 4.“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 人。”
1.这篇文章为什么以“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为标题?
三本书 (学者)
《唐诗杂论》 《楚辞校补》 《古典新义》
讲究典型性,
三件事 (革命家)
起稿政治传单 群众大会演说 参加游行示威
以少胜多。
闻先生一生经历复杂,著作繁多,可以记述的事很多。作者
从大量材料中只选取了六件事,可见作者所选材料,讲究典型
性,以少胜多;六件事根据表现中心的需要有详有略。
闻 一
作为
第1、2段
多 学者

第7段



第8、9段
和 做
作为革

12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12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能力拓展
1、“说”或“做”的相关成语或名言。
一言九鼎
一诺千金
言出必行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言必行,行必果
讨论
1、闻先生的治学态度对我们有 什么启示?
“用心要专”“要有实干精 神”“要严谨刻苦”“耐得住寂 寞”“读书应有大目标”“为中华之 强盛而读书” 等等。
写作特色
1、结构严谨。
2、精于剪裁。
作者简介
臧克家( 1905—2004),现 代诗人。主要作品有《烙印》 《老马》 《自己的写照》,抗 战后出版了《从军行》《淮上 吟》等诗集。解放后出版的诗 集有《春风集》《欢呼集》 《臧克家诗选》和长诗《李大 钊》等。
资料链接
闻一多(1899—1946),著名诗人、 学者、爱国民主战士。 1923年出版第一部 诗集《红烛》,闪烁着反帝爱国的火花。 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表现出深 沉的爱国激情。
课文中对闻一多的语言、肖像有许多具体描 写还有细节描写,都能起到具体再现闻一多先生 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的作用,使他的精神、品 格、作风仿佛都成了可以具体感知的东西。
课文中对闻一多的语言、肖像有许多具 体描写。例如炯炯目光、头发零乱、昂首挺 胸、长发飘飘、目不窥园。又有细节描写, 例如“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 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凡此种 种,能起到具体再现闻先生那令人尊敬的高 大形象的作用,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仿 C ) A.弥高(满) 锲而不舍(刻) B.兀兀穷年(一年到头) 诗兴不作(起, 发) C.迥乎不同(差得远) 沥尽心血(滴) D.目不窥园(从缝隙中看) 气冲斗牛(凶猛的牛)
拓展阅读
七子之歌
闻一多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原创1:第12课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原创1:第12课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起稿政治传单、 群众大会演说、 参加游行示威
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先生是怎么处理说和做的呢?那怎么理解他 的说和做呢?
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先生,他对反动派的揭露与斥责,对于 革命、对于人民的呼喊,是他的说,也是他的做。他是以他的说 表示他的做,而在有些时候,他不仅说,而且以生命为代价来这 样做。
闻一多先生是怎样一个人? 是一位治学严谨,成绩卓越的学者,言行一致的民主战士。
写作手法1
夹叙夹议
找出文中议论的句子,并分析对课文结构所起的作用。
闻 一
作为
第1、2段
总领本部分
多 学者 先
第7段
总结本部分

生 的 说 作为民 第8、9段
渡 总领本部分
和 做
主战士Βιβλιοθήκη 第19、20段总结本部分及全文
夹叙夹议的作用
使文章的结构严谨,而且形成了一种旋律,一种气势, 加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叙述、描写抒情化。作者带着对恩师的深情地赞美、颂扬与 景仰之情写作,能把平常的句子变得不平常。
诗人
学者
民主战士
新诗集《红烛》
1932年到清华任教后,开始全力
他一身正气,抗战
(1923)、《死水》 专攻古典文学。学术著作有《神 蓄髯八年。1943年以后,
(1928)是现代诗坛 话与诗》、《唐诗杂论》、 《楚 面对国民党统治的日益
经典之作。 1925年3 辞校补》、《古典新义》等。他 腐朽,拍案而起,走出
青岛闻一多像
清华大学校园内闻一多像
云南大学的闻一多塑像
闻一多先生 (1899—1946)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 五四运动时在北京清华读书时即参加学生运动,曾代表学校出席全国 学联会议。1922年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后来研究文学。1925 年5月回国后,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 集《红烛》,闪烁着反帝爱国的火花。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 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激情。在这以后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抗 战八年中,他留了一把胡子,发誓抗战不胜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战到 底的决心。1943年后,因目睹蒋介石反动政府的腐败,于是奋然而起, 积极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一二.一”惨案发生后,他 更英勇地投身爱国民主运动,最后献出宝贵的生命。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十二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十二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我们应该关注未来发展的趋势和 挑战,积极探索新的发展道路和 机遇,为未来的发展做出更大的
贡献。
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年轻一代的爱 国精神和创新精神,为他们提供 更好的成长和发展环境,让他们
成为未来社会的栋梁之才。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闻一多先生不仅关注学术研究,还积极参与公益 事业,为社会做出贡献。
倡导民主与科学
他积极宣传民主与科学思想,推动社会进步和发 展。
坚守正义
在国家危难之际,闻一多先生挺身而出,为民族 独立和人民幸福而奋斗。
06 结语
对闻一多先生的评价
闻一多先生是一位卓越的学者和民主战士,他以坚定的信念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为 民族解放和民主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05 闻一多先生的人格魅力
为人师表的典范
严谨治学
闻一多先生对待学问的态度非常 严谨,他始终坚持求真务实的原 则,不断探索和发现新的知识。
言传身教
他不仅在课堂上传授知识,更通 过自己的言行举止来影响和感染
学生,成为学生们的楷模。
关爱学生
闻一多先生非常关心学生的成长, 经常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需 求和困惑,给予他们及时的指导
和帮助。
对学生的关爱和教导
耐心细致
他总是耐心地解答学生的问题,不厌其烦地为学生讲解,直到学 生完全理解。
因材施教
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闻一多先生会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激励成长
他经常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 造力。
对社会的责任感
积极参与公益事业
03
古代文学
闻一多先生致力于古代文 学的研究,尤其对《诗 经》、《楚辞》等经典著 作有深入的探究。

课件3:第12课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课件3:第12课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研读课文重点语段 前一部分
1、课文开头引用闻一多先生的两句话起什么作用?
直接点题,表明闻一多先生对“说”与“做”的态度, 同时总领全文。
2、指出闻一多先生钻研古代典籍的目的。(用原文回答)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药方。
3、解释加划线的词语的含义。 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望闻问切”是拟人,把我们的民族比成一个病人。 闻先生从文化上探求救国的方法,还只是走出了第一步。
4、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潜心贯注”“心会神凝”““何妨一下楼”意思一致,都 是说闻一多研究极其用功,用心极专极深,别的任何事情不能使 他分心。
“沥尽”指“耗尽”的意思,表现了闻一多先生潜 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的精神。
饭,他几乎是忘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 为了研究,他惜时寸阴、分阴。
比喻能提供知识养料的古代典籍。
品味语言
说说下列句子的含义,注意其中加红色部分 的意思。
1、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诗兴不作”是文言说法。“作”,起。“诗兴不作” 就是写诗的兴致减少了。
了解作者 现代著名诗人大群 众的喜爱。以后又相继出版了《泥淖集》, 《呜咽的去烟》,《泥土的歌》,《春风 集》,《欢呼集》及《臧克家诗选》等诗 集。
臧克家
闻一多(1899—1946)
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
主战士。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 集《红烛》,闪烁着反帝爱国的 火花。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 《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 激情。在这以后致力于古典文 学的研究。
“五·四”运动时, 闻一多在北京清华读书, 他参加学生运动,曾代表学校出席全国学联会议。 1922年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后来研究文学。 1925年5月回国后,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 抗战八年中,他留了一把胡子,发誓抗战不胜利不 剃去,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1943年后,因目睹蒋 介石反动政府的腐败,于是奋然而起,积极参加反 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一二.一”惨案发生 后,他更英勇地投身爱国民主运动,最后献出宝贵 的生命。

【素材】第12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素材】第12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第十二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内容透析全套课文内容透析一、课文导读(一)文题诠释这篇课文的原标题是“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经作者藏克家先生同意,改成现在这个标题。

两个标题也无本质不同,说话和行动,人人都有,天天都有,很是一般。

但经改后的标题更突出了“闻一多先生”的与众不同——他发表过惊天地、泣鬼神的“最后一次演讲”;他有过震惊了国内外亿万民众的“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的行动。

所以,文题突出赞颂了闻一多的说和做中表现出来的英雄气概。

(二)谋篇立意作者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总领全文,上半部分着重写闻一多“做了再说,做了不说”,是“卓越的学者”,下半部分着力写闻一多“说”了就“做”,是“大勇的革命烈士”。

全文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略,表现闻一多先生说做统一,表里如一的高尚人格。

(三)层次划分全文共20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7自然段):写闻一多先生潜心做学问,“做了不说”,表现闻一多先生“学者的方面”。

第二部分(第8—20自然段):记叙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的方面”“说”了就“做”的特点。

(四)写作特点及借鉴写作特点1.结构严谨。

(见《点拨》人教版七下P110“写作技法应用(1)”)2.精于剪裁。

(见《点拨》人教版七下P110“写作技法应用(2)”)3.语言生动形象。

本文不仅描写的语言是形象的,叙述和议论的语言也是形象的。

例如“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一句,本来是叙述语言,无非是讲闻一多正在钻研古代典籍,但作者不用“研究”一词,而精心地选用了“钻探”,这就包含了比喻,既形象,含义也更丰富了。

并且句式也便成了“向……钻探”,叙述由静态变成动态,给人的印象不再是客观介绍,而是热情的称赞了。

此外,如“吃尽”“消化尽”“炯炯目光……远射……”,“赫然而出”“向……迈进了”“起先,小声说”“向……呼喊”“警报迭起”,等等,都是明显的例子,叙述语言和议论语言的形象化,使文章生动,富于感染力。

初一下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原文及教案

初一下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原文及教案

初一下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原文及教案国外有专家认为,在早期视听教材令人失望的情形下,“是教学设计使他们走出了困境。

”后来他们取得成功的“秘诀”之一就是“在节目的制作过程中致力于严格的教学设计。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原文“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

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

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

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

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

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

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

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

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

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

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

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他“说”了,跟着的是“做”。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优秀7篇)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优秀7篇)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优秀7篇)作为一名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这次牛牛范文为您整理了7篇《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重点难点:篇一重点:1、品读课文,体会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品质,学习本文的过渡句的用法。

2、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以及他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

难点:联系时代背景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篇二第12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以领悟文意,受到熏陶,体会语言的优美和抒情性。

2、了解夹叙夹议的方法,叙述中的抒情、描写和议论,前后文的过渡和照应3、引导学生从课文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课文,以领悟文意,受到熏陶,体会语言的优美和抒情性。

教学用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解放战争时期的民主革命斗争引出闻一多的事迹。

二、通读课文,整体把握1.这一篇文章不是人物传记,却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略,表现了他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

(毛泽东同志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指出:“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

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

”高度赞扬闻一多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具有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这是闻一多先生精神品格的最主要方面,这在这篇文章中充分表现出来了。

文章的后半部分,着力写闻一多先生是“大勇的革命烈士”。

然而,闻一多先生一生中主要身份是学者、诗人。

因此,这篇文章前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前期怎样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十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

着力表现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

闻一多先生前期潜心于学术,后期投身于民主运动,这反映了他对社会认识的变化。

《说和做》课文内容

《说和做》课文内容

《说和做》课文内容《说和做》课文内容《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是“农民诗人”臧克家(zāng kè jiā)的作品,入选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时经作者同意更名为《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2017年春季改版之后恢复原题目。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说和做》课文内容,欢迎阅读!原文:“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

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

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

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

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

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

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

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

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

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

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

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他“说”了,跟着的是“做”。

精品七年级语文下册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件新版新人教版可编辑

精品七年级语文下册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件新版新人教版可编辑

二、了解闻一多
• 闻一多,本名家骅,着名诗人、学者、爱国民 主战士。1899年11月24日出生于湖北省浠 水县一个“世家望族,书香门第”。五四运 动时在北京清华学校读书时即参加学生运 动,曾代表学校出席全国学联会议。1922年 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后来研究文学。 1925年5月回国后,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 学教授。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 闪烁着反帝爱国的火花。1928年出版第二 部诗集《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 情。在这以后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
化?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 前期:为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 学术,取得累累硕果。锲而不舍,沥 尽心血。 后期:投身民主运动,做争取民主的 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无所畏惧, 视死如归。 总结:卓越的学者、言行一致的志士、 伟大的爱国斗士。
2、这篇文章在叙述中穿插了哪些形 象的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说” 。 三个事例:写作《唐诗杂论》《楚辞
校补》《古典新义》三部书的情况;
2.闻一多先生不畏艰辛,废寝忘食, 数十年如一日潜心研究学术,目的
是什么?(原文答)
• 闻先生研究学术的目的是“要给衰微的民 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六、美句品析
1.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 的文化药方。
• 这是比喻。比喻闻先生研究学问是为了救 国,是企图寻找使民族文化繁荣昌盛的方 法。
法。
•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与众不同。作为卓越学者 的他是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表现他谦虚的美 德和实干的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作为革命 家的他是说了就做,言行一致,表现他英勇无 畏的英雄气概。文章从说和做两个方面,高度 赞扬了闻一多先生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
八、明确主旨
•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与众不同。作为卓越 学者的他是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表现他 谦虚美德和实干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 作为革命家的他是说了就做,言行一致, 表现他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文章从说和 做两个方面,高度赞扬了闻一多先生的崇 高品格和革命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群蚁排衙:
(4)兀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年:
(5)迥乎不同:
(6)一反既往:
(7)潜心贯注:
(8)气冲斗牛:
1.学生到黑板上做题,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2.学生小组内交流答案,互相纠错。
3.学生到黑板批改。
4.学生把纠错后的内容书写巩固。
参考答案:
1.shuāi hèdié
jiào yákuī
qián dǒu wù
4.“潜心贯注”和“心会神凝”意思相近,都是说用心极专极深,除学术研究外,没有别的任何事情使他分心。
拓展迁移
1.从古至今我国有很多像闻一多先生一样的文人,用自己的言行实践着自己的理想。请你说出一两句表达他们理想追求的诗,并简要说说他们的事迹。
2.闻一多的说和做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古人也认为说和做对做人来说是很重要的,你能列举出一些称赞“说”或“做”的词语吗?
(二)研读课文第二部分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要读出气势。
2.小组开始讨论、交流,小组长总结答案,展示交流。
参考答案:
(1)课文结尾一段
(2)学生寻找相应句子,教师适当引导。
“起先,他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
目的是“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详写第一件事,略写后两件事。
(3)闻先生研究学术的目的是“要给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第三自然段:他从唐诗下手,……漂白了四壁。
(4)“群蚁排衙”,指闻先生写字工工整整,十分认真,他的手稿都是蝇头小楷,好像群蚁排衙。
表现了闻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
(5)先生是一位为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治学严谨、不畏艰辛、废寝忘食、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的卓越学者,言行一致的爱国者。(意思对即可)
学生思考,小组讨论交流。学习小组代表发言。
参考答案:
1.①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陶渊明:“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③刘禹锡:“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④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⑤诸葛亮:“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⑥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学生交流本课学习体会,谈收获感受。
布置作业
1.闻一多先生的事例很多,试为本文补充一两个事例。
2.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引导学生课下阅读闻一多的《红烛》和《死水》。
教后反思
2.“望闻问切”是比拟的说法,把我们的民族比成一个病人,说明闻一多当时是从文化研究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
3.“它”指深夜灯火。深夜只有孤灯相伴,本来应感到寂寞,但闻一多则不然,他在一盏孤灯的照耀下,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漂白了的四壁”引自闻一多诗《静夜》,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切。课文中引用“漂白了的四壁”,意在表现闻先生深夜从事学术研究那种怡然自适的情景,与“大开光明之路”的意趣一脉相承。
(3)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
二、讨论思考:
1、① “变”:
在“说”与“做”方面前后判若两人──前期潜心学术研究,后期投身于民主运动。做学问的时候,他目不窥园,足不下楼,潜心钻研,无声无闻;干革命的时候,他起草传单,发表演说,气冲斗牛,声震天地。这种变化源于他对社会认识的变化。
作者在两个部分之间,用了总结上文和引起下文的句子,在两句之间又注意彼此的关联,这样就使两个部分衔接紧密,过渡自然。
第二课时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问题最佳
解决方案
展示交流
一、深入探究
(一)1.研读课文第一部分,讨论下列问题:
(1)文中哪两句话是对闻先生作为学者“说和做”的高度概括?
(2)这部分列举了哪些事例?这些事例选材的角度是什么?详略安排怎样?
锲沥凝
迥既慷慨
2.家骅学者民主战士《红烛》《死水》
3.①写诗的兴致减少了。
②镂刻不停,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③这里指整齐地排列着。
④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
⑤很不一样。
⑥与以往完全不同。
⑦全身心、全精力集中做某事。
⑧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
明确任务
导入新课:
说话、做事是我们每个人日常生活的必修课。有的人先说后做,有的人只说不做,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与常人相比,有哪些不同之处呢?让我们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中寻找答案吧。
2.一言九鼎、一诺千金、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言出必行、言必行、行必果等。
总结反思
生命的尺度和价值不在它存活的长短,而在于如何运用它。生得其时,死得其所,是生命的最佳状态。闻一多先生不顾个人安危,投入到革命热潮中去,用自己的言行实践着自己的理想,这种大无畏的精神更值得我们钦佩。让我们学习他的优秀品质,做一个少“说”多“做”的人,做一个大写的人!
2.闻一多恪守着“做了再说,做了不说”和“说了就做”的原则。
从中可以看出闻一多先生是“言论和行动完全一致的人”或“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3.课文的两个部分之间是用两个句子完成过渡的。“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这是对前一部分的总结概括,然后用“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革命家的方面”这句话领起了文章的后一部分。
2.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说说下列句子的含义,注意其中加点部分的意思。
1.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2.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3.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4.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重点
1.学习闻一多严谨谦逊的治学态度,言行一致的做人原则,做一个生动的大写的人。
2.品味重点语句中的关键词语,体会语句饱含的激情与内涵。
难点
体会生动形象,精练含蓄的语言。
课时
两课时
课型
教读课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问题最佳
解决方案
自主学习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衰微( )赫然( )迭起( )
(二)研读课文第二部分,讨论下列问题:
(1)文中哪一句话是对闻一多先生作为民主战士“说和做”的高度概括?
(2)这一部分中闻一多先生说了,是怎么说的?说的目的是什么?
(3)作为民主战士,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了,文中所写的三件事反映了闻先生什么精神?
二、讨论思考:
1.作为学者和作为民主战士的闻一多前后有哪些“变”与“不变”?
第十二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教学任务】




1.掌握生字、生词,疏理文章思路,概括课文内容。
2.把握文章精致严谨的结构,理解过渡语段的作用,逐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3.反复朗读,从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中感悟他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
4.学习闻一多严谨谦逊的治学态度,言行一致的做人原则,做一个生动的大写的人。
(3)闻一多先生潜心研究学术的目的是什么?哪些语句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闻先生潜心学术研究?
(4)“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怎样理解“群蚁排衙”?这句话表现出闻先生怎样的治学态度?
(5)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闻先生学者形象?
教师小结:
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治学严谨,不畏艰辛,这种治学态度值得我们共同学习。
学生:讨论并确定本课学习目标。
合作探究
整体感知:
1.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每一方面各介绍了闻一多先生的哪些内容?
2.闻一多先生恪守着怎样的“说”和“做”的原则?从中可以看出闻一多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
3.课文的两个部分之间,使用了哪些过渡句?这些语句有什么作用?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从总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思路,抓住重点,同时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
设题意图:引导学生确切理解句中词语,从而进一步理解句子以至文章的意思。
1、1.学生齐读1~7小节。
学2.学生四人一组讨论交流。
3.小组代表展示本组交流结果。果。
参考答案:
(1)第一、二自然段。
(2)列举了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
写作《唐诗杂论》事例是从“做”了再“说”这个角度选材的;其他两个事例是从做了也不一定说角度选材的。
② “不变”:
闻一多先生前后外在表现的变化中却有着不变的精神核心──爱国情和使命感。潜心学术是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革命斗争是为了踏出一条救国救民的血路。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一名伟大的爱国者,他是始终如一的。
2.闻一多先生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是卓越的学者,大勇的革命烈士。
参考答案:
1.“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比喻的说法,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自20年代末起,闻先生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企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
校补( )群蚁排衙( )目不窥园( )潜心贯注( )气冲斗牛( )兀兀穷年( )
qiè而不舍( ) lì尽心血( )
心会神níng( )jiǒng乎不同()
一反jì往( ) kāngkǎi淋漓( )
2.文学常识填空:
闻一多,本名,湖北浠水人,诗人、、代表诗集有、。
3.解释下列词语。
(1)诗兴不作:
(2)锲而不舍:
1.学生采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自主阅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圈、点、勾、画、批注。
2.小组交流各自总结的答案
参考答案:
1.文章是从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两方面写闻一多的“说”和“做”的。学者方面介绍了他的三本书:《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革命家方面介绍了他起草政治传单、追悼李公仆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三件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