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考试重点-笔记整理
2023-2024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学知识汇总笔记
2023-2024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学知识汇总笔记1、《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
A.学者B.高级技术型人才C.高级专门人才D.研究型人才【答案】 C2、教育的本质决定了高校的基本职能是()。
A.培养人才B.科学研究C.服务社会D.普及教育【答案】 A3、真正的大学(university)起源于()。
A.古代中国B.古代印度C.中世纪的西欧D.古希腊【答案】 C4、教育技术的领域包括学习者、( )、教育开发职能和教育管理职能。
A.学习资源B.学习平台C.学习软件D.学习环境【答案】 A5、1978年,我国的第一个专门的高等教育研究机构是()的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室。
A.北京大学B.南京大学C.厦门大学D.山东大学【答案】 C6、不属于我国北宋时期“天下四大书院”的教学特色的是()。
A.教学与研究相结合B.自由讲学C.教师强调讲授法D.自由听讲【答案】 C7、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学习表现为一个怎样的过程()A.自然发展的过程B.被动发展的过程C.自主建构的过程D.被动生成的过程【答案】 C8、教师组织学生到生产现场或其他现场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 )。
A.现场教学B.分组教学C.班级授课D.复式教学【答案】 A9、为教育事业确立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的是( )。
A.教育目的B.教育方针C.教育内容D.教育价值【答案】 B10、大学生作为一种青年群体,形成了自己的亚文化。
作为青年亚文化,它具有()的特征。
A.反主流文化B.反多元文化C.反传统文化D.反校园文化【答案】 A11、通识教育一般理解为()。
A.通识教育就是宽口径教育B.通识教育就是厚基础教育C.通识教育排斥职业教育D.通识教育不仅强调宽口径,而且重视不同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答案】 D12、运用榜样教育法应把握三点:所选择的榜样具有先进性,善于发挥榜样的模范作用,发挥( )的榜样作用。
教师资格证:教育学笔记整理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发展1、狭义教育的含义: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
1、教育学的含义: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2、孔子的教育思想在《论语》中充分体现:(1)“性相近,习相远也”;2、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必须依靠生产,包括社会物质生产和人类自身再生产。
(2)“有教无类”;3、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制度化教育。
(3)“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4、严格意义上的学校教育系统在19 世纪下半期已经基本形成。
5、学校教育系统的形成,即意味着教育制度化的形成。
6、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7、在中国,一般认为正是的学校产生于奴隶制国家建立以后的夏朝。
8、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9、“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成为教育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
10、埃及在古王国时期就出现了学校系统,主要包括宫廷学校、职官学校、寺庙学校和文士学校四大类。
11、西欧中世纪早期的教诲学校主要学习神学和七艺,“七艺”指: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12、20 世纪以后的教育特征:(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4)“博学于文,约之有礼” ;(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3、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学记》。
4、苏格拉底倡导问答法,又称苏格拉底法或“产婆术” 。
5、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贡献是提出了“教育适应人的天性发展”思想,这种思想在教育史上是第一次提出。
教育学基础综合考试大纲(笔记整理版)
教育学基础综合考试大纲(笔记整理版)教育学基础综合考试大纲(笔记整理版)一、概述教育学基础综合考试旨在评估考生对教育学基本理论、教育学研究方法和教育实践的基本认识和掌握程度。
本考试试题由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组成,考生需全面准备并掌握相关知识。
二、理论部分1. 教育学的定义和基本特点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规律以及教育教学过程的学科,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实践性特点。
教育学的核心任务是探索和塑造人的发展和培养过程。
2. 教育学的基本原理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包括个别性原理、发展性原理和社会性原理。
个别性原理强调个体差异,发展性原理着重个体发展,社会性原理关注人的社会环境与教育相互作用。
3.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方法、理论研究方法和实践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方法强调数据分析和实证验证,理论研究方法注重理论构建和推理,实践研究方法强调教育实践的观察和反思。
4. 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学的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人的学习、发展和教育过程中的心理因素。
常见的教育心理学理论包括行为主义理论、认知发展理论和社会文化理论。
5. 教育社会学基础知识教育社会学研究教育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包括教育的社会功能、社会阶层对教育的影响以及教育的社会化作用。
常见的教育社会学理论包括功能主义理论、社会交往理论和文化资本理论。
6. 教育经济学基础知识教育经济学关注教育资源的配置、教育成本及其效益。
常见的教育经济学理论包括人力资本理论、教育投资理论和效益评估理论。
三、实践部分1. 教育教学设计与实施教育教学设计涉及教学目标的设定、课程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和评价策略的确定。
实施教学时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 学生评价与反馈学生评价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和困难的重要手段,包括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并采取措施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3. 教育管理与领导教育管理与领导是指对学校及其教育活动进行规划、组织、控制和协调,以达到教育目标的过程。
教育学考试笔记
教育学考试笔记————————————————————————————————作者:————————————————————————————————日期:教育学考试重点一、名词解释1、培养目标:就是指特定的社会领域、不同层次、不同级别和不同类型教育的具体目标,它是教育目标的具体化,是各级各类学校对教育者身心发展所提出的具体标准和要求。
2、教育目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通过教育活动使受教育者在身心诸方面发生怎样的变化,或达到怎样的预期效果,它存在于一切教育活动中。
狭义的教育目的主要是指学校教育目的。
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
各级各类学校无论具体培养什么领域和什么层次的人才,都必须努力使所有学生都符合国家提出的总要求。
3、教学模式: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和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基础上,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的未定而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模型及其具体操作的实践活动方式。
4、现代教学原则:现代教学原则是教学经验的概括与总结。
人类在长期从事教学实践的活动中,不断探索出一些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对于这些经验或教训反复认识,不断深化,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经过概括抽象,即对教学规律有所认识,从而制定出教学原则。
5、现代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具体而言,就是教师指导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
6、现代德育:即教育者根据现代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一定的现代社会的政治、思想、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其品的内部矛盾运动,以使其养成与现代民主政治、市场经济及现代法治等现代社会相契合及所期望的品德的教育活动。
也就是说,现代德育是现代政治教育、现代思想教育、现代道德教育等方面的总称。
7、学校教育制度:现代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组织其学校教育活动的规则体系和各级各类学校体系。
教育学原理重点笔记归纳
教育学原理重点笔记归纳
教育学原理是教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教育的基本理论、原则和方法。
以下是一些关于教育学原理的重点笔记归纳:
1. 教育的定义和目的: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通过引导和促进个体的身心发展,使他们成为有道德、有知识、有能力的社会成员。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智力、情感、道德、社交等方面。
2. 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具有社会功能,它可以传承文化、促进社会发展、提高社会凝聚力等。
教育还可以帮助个体适应社会,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和生活做好准备。
3. 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它可以促进个体的身体、智力、情感、道德和社交发展。
教育应该遵循人的发展规律,关注个体的差异性和个性化需求。
4. 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教育的内容应该包括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
教育的方法应该多样化,包括讲授、实践、探究、合作等,以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求。
5. 教师的角色和作用: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要实施者,他们的角色包括教育者、引导者、组织者和评价者等。
教师的作用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掌握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6. 教育的环境和条件:教育的环境和条件对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良好的教育环境应该包括安全、舒适、和谐、富有刺激性的学习氛围,以及充足的教育资源和设备。
7. 教育的评价和改革:教育的评价是对教育质量和效果的评估,它可以帮助改进教育实践。
教育改革是对教育制度、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改革,以适应社会发展和个体需求的变化。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学科教育学》知识点必背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学科教育学》知识点必背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学科教育学》知识点必背一、教学原理1.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活动的科学,包括教育的目的、方法等方面的研究。
- 教育活动是有意识地进行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
2. 教学原理的基本概念- 教学原理是指指导教学活动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 有效的教学原理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研究。
二、教学方法1. 教学方法的分类- 教学方法可分为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研究法等。
- 不同的教学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目标。
2. 教学方法的特点和应用- 讲授法适用于知识传授和讲解,需要教师掌握扎实的知识和清晰的逻辑思维。
- 讨论法适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需要教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引导讨论。
- 实验法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验观察能力,需要教师提供必要的实验条件和指导。
- 研究法适用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三、教学评价1. 教学评价的基本概念-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活动的评估和反馈,旨在改进教学效果。
- 教学评价可以通过考试、测验、观察、访谈等方式进行。
2. 教学评价的方法和应用- 考试和测验是常用的教学评价方法,可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 观察和访谈可以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和研究惯,对教学进行及时调整和改进。
四、教学设计1. 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研究需求。
- 教学设计要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达到合理的教学目标。
2. 教学设计的要素和步骤- 教学设计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学活动等要素。
- 教学设计的步骤包括教学计划、教学组织和教学调整,确保教学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教育管理)重点归纳总结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教育管理)重点归
纳总结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教育管理)重点归纳总结
本文旨在总结教师资格证考试中(教育学教育管理)部分的重点内容,供考生参考。
一、教育学
1.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 教育学研究的对象、任务和方法
- 教育学的基本理论体系和主要学派
- 教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2.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
- 教育学的起源和发展
- 中国教育学的历史演变过程
3. 教育社会学
- 社会学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 教育中的社会化问题
- 教育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4. 教育心理学
-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 研究理论和教学方法
- 学生个别差异及其教育对策
5. 教育法律法规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及相关法规- 教师法及其实施办法
二、教育管理
1. 教育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 教育管理的定义
- 教育管理的目标和任务
- 教育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学校管理
- 学校规章制度和管理体制
- 学校管理中的组织与领导
- 学校管理中的教师发展和评价3. 教育经济与教育投入
- 教育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教育资源的配置与管理
- 教育经费的筹措与分配
4. 教育评价与质量管理
- 教育评价的基本方法和指标体系
- 教育质量管理的原理和实践
- 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质量保障
以上为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教育管理)的重点归纳总结,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
更详细的内容请参考相关教材和教育学教育管理理论。
祝您取得优异的成绩!。
教育学原理笔记整理版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基础章)第一节教育的认识一、教育的概念(从理念上认识)(一)教育的日常用法作为一种过程有三类作为一种方法作为一种社会制度(二)教育的词源educare “引出”的意思。
在我国,“教”与“学”是词源。
(三)教育的定义(★★★代表重点)1、从社会的角度定义。
有三个层次:广义的:教育是凡是能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所有活动。
狭义的:教育主要是学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更狭义的:教育指思想教育活动。
2、从个体的角度定义。
教育等同于个体的学习或发展过程,如“成功地学习知识、技能与正确态度的过程”。
出发点是“学习”和“学习者”。
3、二者的缺陷。
社会角度:外在强制过程;过于宽泛(广义的);循环定义(狭义的)。
个体角度:忽视社会影响;外延过于宽泛。
4、准确的定义: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的实践活动。
A、实践性B、耦合过程C、动力性D、社会性、历史性、文化性二、教育的要素(从系统的角度认识)★★★(一)教育者是指能够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体化活动的人。
1、必须有明确的教育目的2、理解其在实践活动中所肩负的促进个体发展及社会发展的使命3、教育者意味着一种资格,是能够根据自己对于个体身心发展及社会发展状况或趋势的认识,来引导、促进、规范个体发展的人。
4、教育者这个概念是对其内在态度和外在行为的一种“规定”(二)学习者1、使用“学习者”这个概念的原因。
有两个:“受教育者”将教育对象看做是被动的存在,在实践中是有害的;跟“学生”相比,“学习者”更能概括多种教育对象。
2、学习者的特征。
有四个:不同人有着不同的学习目的;不同人有不同的学习背景或基础;不同人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不同;不同人对于自身学习行为反思和管理意识与能力不同。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笔记知识点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笔记知识点重点知识点总结1. 教育学知识- 教育学的定义和特点-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 教育学的基本原理- 教育学中的重要概念2. 教育心理学知识- 学习与记忆的基本过程- 学习的类型和因素- 学习策略与方法- 学习困难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学习环境对学习的影响- 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和特点3. 教学设计与评价- 教学目标的确定和分类- 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 教学方法与策略- 教学资源的设计和利用- 教学评价的目的和方法- 教学评价结果的运用4. 课堂管理与组织- 课堂管理的原则和方法- 学生行为管理的策略- 课堂组织与课堂氛围的建设 - 学生参与与合作的促进5. 学科教学知识与能力- 语文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数学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英语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科学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社会与生活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 艺术与体育教育的原则和方法6. 教育法律与职业道德- 教育法律法规的内容和适用-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伦理与教育的关系- 教师职业发展与提升7. 班级管理与教育指导- 班级管理的目标和原则- 班级管理的策略和方法- 学生发展与个性特点的认识- 学生心理健康与解决方法- 学生生涯规划的指导与帮助总结: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涵盖了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学设计与评价、课堂管理与组织、学科教学知识与能力、教育法律与职业道德以及班级管理与教育指导等方面的知识点。
掌握这些重点知识点,是一名小学教师必备的基本素养。
同时,在备考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综合运用各个知识点解决实际教育教学问题,提高教学能力和教育素养。
教育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
教育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及其规律的社会科学。
它广泛涵盖了教育的目的、方法、过程、制度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对教育学重点知识点的整理。
一、教育的概念与本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这一概念包含了几个关键要素:首先,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即旨在促进个体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其次,教育的对象是人,强调对人的身心发展产生影响。
再者,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意味着它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教育的本质在于通过传承文化、培养人才,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它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具有历史性、阶级性和继承性等特点。
二、教育的功能教育的功能可以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
个体发展功能包括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和个性化。
社会化使个体适应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念,成为社会的一员;个性化则注重培养个体的独特品质和潜能,使其成为独特的个体。
社会发展功能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在政治方面,教育可以培养政治人才、促进政治民主;在经济方面,教育能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经济增长;在文化方面,教育具有传承、创新和融合文化的作用。
三、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对教育活动具有指导意义。
不同的理论流派对于教育目的有不同的观点。
个人本位论强调教育要满足个人的发展需求,注重个人的价值和尊严;社会本位论则认为教育应服务于社会的需要,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公民。
我国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一目的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性质和要求,也反映了时代的特点和需求。
四、教育制度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
学校教育制度是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包括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等阶段。
现代学制主要有双轨制、单轨制和分支型学制三种类型。
我国现行的学制是从单轨学制发展而来的分支型学制,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五、课程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
《教育学》知识点 笔记汇总---招教考试必备
《教育学》名词解释汇总1、广义的教育: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
2、狭义的教育:是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
3、制度化教育:主要指的是正规教育,也就是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4、普通教育:主要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5、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目标,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6、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7、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8、教育结构:通常指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在内的各种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组合和比例构成。
9、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10、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创立的,其核心概念是“人力资本”,它指的是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及其他类似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它是资本的形态,体现在人身上,属于人的一部分。
11、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
12、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
13内发论:是个体身心发展动因的一种观点,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14、外铄论:是个体身心发展动因的一种观点,外铄论的基本观点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
15、多因素相互作用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如先天遗传的素质、机体成熟的机制)与外部环境(外在刺激的强度、社会发展的水平、个体的文化背景等)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完整版)教育学重点知识点整理
1、在我国,最早把教和育连在一起的是(孟子)。
2、教育就其定义来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育泛指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和身体健康,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所有活动。
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身心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3、学校教育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即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
4、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的原因在于:第一教师承担着传承人类文明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任;第二、教师受过专门的职业训练;第三、青少年处在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
5、受教育者(学生)是教育的实践对象的原因是:一方面,受教育者作为发展中的人所具有的发展性和不成熟性,决定了他有接受教育的必要性;另一方面,受教育者作为主客体统一的人所具有的能动性和主体性,决定了他可以成为自我改造和自我塑造的主体。
6、教育影响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及其联系的总和。
它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工具,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
7、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双轨制学制主要存在于19世纪的欧洲国家。
单轨制学制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形成的一种学制。
分支制学制是20世纪上半叶由前苏联建立的一种学制。
我国近代学制的情况:1902年,我国颁布了第一个近代学制“壬寅学制”;1904年,我国颁布了“癸卯学制”,这是我国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
1922年,我国颁布了“壬戌学制”,即通常所说的六三三学制,一直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8、试述现代学校制度的发展趋势:①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②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③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④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⑤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⑥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9、古代教育是适应手工生产和自然经济的教育,分为原始形态的教育和古代学校教育两个阶段10、简述原始形态的教育的共同特征:第一、教育是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进行的。
教育学笔记整理版
教育学笔记教育与教育学教育的开展一、教育的概念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广义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二、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体,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受教育者:学生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及学习的主体。
教育影响:教育影响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极其联系的总和。
在这三个根本要素中,受教育者和教育内容之间的矛盾是教育中的根本的决定性的矛盾。
三、教育的属性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继承性、阶级性。
四、教育功能的分类及教育的个体功能教育起源的相关学说:综观古代学校教育,其共同特征是:1.教育与生产劳动想脱离;2.教育具有阶级性和等级性3.教育内容偏重于人文知识,教学方法倾向于自学、对辩和死记硬背。
接下来我们用两张思维导图来记忆近代社会的教育和现代社会的教育:通过之前的笔记,我们了解了教育开展的历史形态,那世界教育改革的趋势又是什么呢?我们接着往下看: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开展状况。
首先我们来思考一下,教育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呢?那么我们先要了解一下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什么是教育现象呢?教育现象是教育活动的外在的、外表的特征,包括教育社会现象和教育认识现象。
什么是教育规律呢?教育规律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外部诸因素之间内在、本质、必然的联系。
其次我们来思考一下,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是什么呢?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是说明教育的根底知识和根本理论,揭示教育教学的根本规律,给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以理论和方法的指导,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培养合格的人才效劳。
这句话比拟长,也比拟拗口,聪明的你记住了吗?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下教育学和几个概念的联系和区别:教育学不等于教育方针政策,但二者之间是有联系的,教育方针政策的制定要考虑教育学所阐述的教育科学理论,教育学也要围绕教育方针政策提出的问题、课题,开展科学的研讨和探讨,提供可供参考的意见。
教育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
教育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咱今儿就来好好唠唠教育学的那些重点知识点!先来说说教育的本质这一块儿。
教育这事儿啊,往简单了说,就是大人教小孩,老师教学生,让他们学会知识、技能,懂得做人的道理。
可往深了想,这教育啊,那可是人类传承文明、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
比如说,咱们小时候,爸妈教咱们说话、走路,这就是最基础的教育。
他们耐心地一遍遍重复,拉着咱们的小手,一步步往前走,那画面,现在回想起来,是不是心里还暖暖的?这就是教育的力量,无声却强大。
再讲讲教育目的。
这教育目的就像是我们前进路上的灯塔,指引着教育的方向。
你想啊,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目的,教育不就像没头的苍蝇,乱撞一气嘛!教育目的得根据社会的需求和个人的发展来定。
比如说,现在社会需要创新型人才,那学校在教育的时候,就得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只让学生死记硬背,得让他们学会自己思考,自己动手解决问题。
还有教育制度,这可是教育的框架。
就像咱们盖房子,得先有个牢固的框架,房子才能稳当。
教育制度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等等。
比如说,咱们九年义务教育,就是为了保障每个孩子都能有接受基础教育的机会。
这可不得了,想想以前,好多孩子想上学都没条件,现在多好,只要愿意,都能走进学校的大门。
说到课程,这可是教育的核心内容。
课程设置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学到啥。
就拿咱们的语文课来说,不仅要学字词、文章,还得培养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数学呢,不光是会算算数,更要学会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
现在还有各种拓展课程,像音乐、美术、体育,让学生能全面发展,不只是会读书,还得有个好身体,有艺术修养。
教学方法也很重要啊!老师们不能总是一味地讲,学生们傻傻地听。
得互动起来,像是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实验探究啥的。
我记得我上学的时候,有一次上物理课,老师让我们自己动手做实验,探究浮力的原理。
那可有意思了,我们几个小伙伴一组,边做边讨论,最后得出结论的时候,那种成就感,别提多棒了!然后是教育评价。
教育学第版重点笔记
教育学第版重点笔记教育学第 X 版重点笔记一、教育的本质与目的教育,这个伴随人类社会发展始终的现象,究竟是什么?从本质上说,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对人的品德、思维、能力等多方面的塑造。
教育的目的,简单来讲,就是要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
这意味着教育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还要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现代社会,教育的目的更加多元化。
一方面,要为个人的发展提供机会,帮助他们实现自我价值;另一方面,也要为社会的进步培养各类人才,推动社会的持续发展。
二、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教育与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连。
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对教育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政治制度决定了教育的性质和方向。
不同的政治体制下,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可能会有所不同。
例如,在民主社会中,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参与意识。
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经济繁荣时,教育投入增加,教育资源更加丰富;经济衰退时,教育可能会面临资源短缺等问题。
同时,教育也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培养高素质的劳动力,推动科技创新,为经济增长提供动力。
文化传统影响着教育的内容和方式。
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教育所传递的价值观、知识体系和教学方法都有所差异。
三、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他们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教育教学能力和职业道德。
教育者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受教育者则是教育的主体。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性,他们的兴趣、能力、学习风格各不相同。
因此,教育要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在学习中积极探索,不断进步。
四、教育内容教育内容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知识、技能、品德、审美等。
知识的传授是教育的基础,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各个领域的知识。
2023下半年教资重点笔记
2023下半年教资重点笔记一、教育心理学1.学习理论:包括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等。
2.发展心理学:关注个体从出生到成年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发展过程,包括婴幼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期等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和教育指导。
3.学习心理学:关注学习的过程和结果,包括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学习困难与补救等。
4.人格与行为:研究个体的人格特征、行为模式以及影响其形成的因素,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指导。
5.学习与记忆:了解学习与记忆的机制,帮助学生高效地学习和记忆知识。
6.评价与测量:掌握评价与测量的方法,包括常用的测验、问卷调查等形式,能够科学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水平。
二、教育学1.教育思想与制度:深入理解教育思想的演变和相关教育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包括中国传统教育思想、西方教育思想等。
2.教育目标与内容:了解教育目标的制定原则和教育内容的选择与设计,包括素质教育目标、学科内容等。
3.教育方法与手段:掌握多样化的教育方法和教学手段,包括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
4.教育管理与领导:熟悉教育管理和领导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学校管理体制、教育领导者的素质和职责等。
5.教育与社会变革:关注教育与社会变革的关系,包括教育与经济发展、社会转型等方面的互动与影响。
三、教育法律与法规1.教育法律制度:了解我国教育法律制度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包括《教育法》、《中小学教师法》等。
2.教育行政法规:熟悉教育行政相关法规,包括教育行政机构的职能与权限、教育行政处罚等。
3.学校法规制度:关注学校内部的法规制度,包括学校章程、校规等,了解学校组织管理的基本原则和程序。
四、教育统计与评估1.教育统计指标与方法:熟悉教育统计的基本指标和统计方法,包括学生数量、教师数量、学校数量等。
2.教育评估方法与流程:了解教育评估的常用方法和评估流程,包括学生综合评价、教育质量评估等。
五、教育技术1.教学设计与评价:掌握教学设计和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包括课程设计、教学评价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考试重点》----根据“教师资格证考试”听课笔记整理注解:P**是页码,()是重点填空,前言P1国家法定的教师职业许可制度,于1993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
《教师资格条例》:2000年9月,教育部颁发了《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
2001年元月,标志着教师资格制度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根据教师职业的特点,教师应当具备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以及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须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懂得教育规律,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P1: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承传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与人类几乎是同时产生的。
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可以有一部分人脱离生产劳动,语言的发展达到了较为完备的文字形态后,便出现了学校。
P2:历史上曾经有过从(非正式教育)到(正式而非正规教育)再到(正规教育)的演变。
前制度化教育始于与社会同一的人类早期的教育,终于定型的形式化教育,即实体化教育。
P3: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千寅学制)以及1903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现代制度的发展趋势:一、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二、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三、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四、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五、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六、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P5:《孟子》里说夏、商、周设“痒、序、学、校以教之。
六艺由六门课程组成:一是礼:包括政治、历史和以“孝”为根本的伦理道德教育;二是乐:包括音乐、诗歌、舞蹈教育;三是射;射击体育;四是御:以射箭、驾兵为主的军事技术教育;五是书:学字习写的书写教育;六是数:简单数量计算教育。
P6:《四书》、《五经》,特别是《大学》、《中庸》、《伦语》、《孟子》四书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1905年废除科举开学堂。
P7:古代雅典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也比较灵活。
古代斯巴达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强调军事体育驯良和政治道德管束,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也比较严厉。
僧侣人才的教育,也叫教会教育。
P8: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1、阶级性,2、道统性,3、专制性。
4、刻板性,5、教育的象征性。
P9:近代教育:一、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里教育崛起二、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三、教育的世俗化四、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20世纪以后的教育:一、教育的终身化二、教育的全民化三、教育的民主化四、教育的多元化五、教育技术的现代化P11: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孔子的教育思想“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基本方法是启发诱导。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很强调学习与行动相结合,要求学以致用。
P12:《礼记》中的《学记》系统地阐述了教育的作用和任务。
“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师严然后道尊”的教师观。
在教学方面,《学记》反对死记硬背,主张启发式教学,“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P13:苏格拉底问答分为三步,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叫定义,第三步叫助产术。
P13实例“柏拉图”P14:亚里斯多德认为“教育事业应该是公共的,而不是私人的。
”他的教育思想在他的著作《政治学》中由大量反映。
P15:教育学作为一部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食的《大教学论》。
卢梭对自然性的强调道了使之于现代文明对立的程度。
他因宣扬他的《爱弥尔》而险些北当局逮捕。
P16:康德认为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
实例P16“瑞士教育学家裴斯泰洛齐”绅士应当既有贵族气派,又有资产阶级的创业精神和才干,还要有见健壮的身体。
P17:规范教育学的建立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为标志,美国杜威和他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是20世纪(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和作品。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建立了比较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
他的〈大教学论〉一般被认为是教育学形成规范学科的开始。
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形成了传统教育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特点。
P18:杜威与他的《民本注意与教育》:1、作为现代教育的代言人 2、杜威的教育教育思想与赫而巴特的教育思想针锋相对。
3、杜威主张教育即生活、即成长、即经验。
4、主张“在做中学”5、杜威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
P19:苏联教育理论家凯洛夫明确提出了以马克思注意理论指导编写《教育学》的目标。
P26: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4、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P28: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用通过的俩个方面来实现,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2、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是提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甚至是首要因素。
P30: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1、科学技术能够对教育者的观念2、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观念3、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P32: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1、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2、教育推进科学的进制化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P33:信息技术与教育:1、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2、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3、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P36:教育文化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1、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2、教育与文化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P37:学校文化的特性:1、学校文化是组织文化2、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3、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4、校园文化——学校文化的缩影,学校物质文化、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学校精神文化以及学校领导者亚文化、教师亚文化、学生亚文化、学校职业亚文化以及课程亚文化和活动亚文化等等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一是认知部分,二是情感部分,三是价值部分,四是理想成分。
P41:学生文化的特征:一、学生文化具有过滤性二、学生文化具有非正式性三、学生文化具有多样性四、学生文化具有互补性P43:个人身心发展的概念: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
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1、人的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的2、人的身心发展具有能动性P44: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1、内发论孟子本性是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威尔逊“基因复制”格塞尔成熟2、外铄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性恶论荀子洛克“白板说”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毕生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辨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线性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三、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身体的发展、心理的发展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感知运算水平、前运算水平、具体运算水平、形式运算水平顺序从前世俗水平到世俗水平,再到后世俗水平的发展过程。
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所谓发展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
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第二节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遗传素质、成熟、环境和个体实践活动一、遗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核心一、三、五)二、成熟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格塞尔的双生子爬楼梯三、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四、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五、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巨大作用生理、心理和社会三种不同层次第四节普通中等教育促进青少年发展的特殊任务一、少年期的年龄特征与初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有些心理学家把少年期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初中教育在促进少年身心发展方面的任务,可形象地比喻为“帮助少年起飞”。
二、青年期的年龄特征与高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了解)第四章教育目的(论述考点)第一节教育目的概念和层次结构一、教育目的概念和意义1、教育目的的概念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
2、教育目的的意义和作用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教育目的的实现则是教育活动的归宿。
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是通过发挥以下作用实现的。
(多选)(1)教育目的的导向作用(2)教育目的的激励作用(3)教育目的的评价作用二、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1、教育目的的基本层次(3个)(1)国家的教育目的;(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3)教师的教学目标。
3、教师的教学目标(1)什么是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进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如一节课、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期)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
第二节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一、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1、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教育目的(多选)历史性、时代性、社会性,在阶级社会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2、不同的社会制度有不同的教育目的(了解)二、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三、我国教育目的是建立在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基础上(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理论有如下要点:(1)人的全面发展是与人的片面发展相对而言的,全面发展的人是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发展的人。
(2)人朝什么方向发展,怎样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取决于社会条件(3)从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人的发展受到社会分工的制约。
(4)现代大工业生产的高度发展必将对人类提出全面发展的要求,并提供全面发展的可能性。
(5)马克思预言,人类的全面发展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得以实现。
(6)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方法。
第三节我国的教育目的一、我国教育目的的表述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基本精神(目的)①有理想、有道德、②有文化、守纪律③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2、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1)德育(2)智育(3)体育要求是:(4)美育要求是:(5)劳动技术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1)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2)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相辅相成(3)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第五章学生与与教师一、学生的本质属性(简)1、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从小成熟到基本成熟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是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相对于教师来说,他们知识较少,经验贫乏,独立能力不强,加上传统的教师权威的文化影响,学生具有依赖性和向师性,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具有天然的权威性,这种天然的权威性是教师进行教育工作的重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