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后现代文学的精神反思
《嵌套小说》:后现代文学的反思与突破
嵌套小说:后现代文学的反思与突破引言嵌套小说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在后现代文学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它通过将故事层层嵌套,混合不同的时间、空间和视角,打破了传统线性叙事结构的限制,引发了对现实和虚构之间模糊边界的思考。
本文将探讨嵌套小说如何在后现代文学中反思与突破传统叙事框架,并且分析其特点和意义。
1. 嵌套结构在嵌套小说中的运用1.1 内部嵌套结构•通过插入局部故事或剧情来增强整体故事的复杂性和丰富性。
•利用不同时间、空间和视角并行展示多个故事,从而创造多重叙述效果。
•将故事元素互相串联起来,形成更深层次的关联。
### 1.2 外部嵌套结构•在整体故事中嵌入其他完整或部分的故事,形成俄罗斯套娃式的呈现。
•通过多层次的嵌套,不断拓展故事的广度和深度。
2. 后现代文学对传统叙事结构的反思2.1 拒绝线性叙事模式•嵌套小说主张非线性的叙述方式,打破时间和逻辑上的顺序。
•反思传统线性叙事枷锁下人类经历与记忆的片段化本质。
### 2.2 界定虚构与现实之间的模糊边界•创造并强调故事中的虚构元素和讲述者角色,引发读者对真实性和真理性的质疑。
•反思现实与虚构之间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的关系。
3. 嵌套小说带来的突破与意义3.1 复杂性与挑战性•需要读者主动解读、拼凑各个片段,参与到构建意义和理解故事中去。
•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与解释空间,使作品更具开放性和启发性。
### 3.2 多重声音和视角•嵌套小说采用多个叙述者视角,扩大了故事的视野和观察角度。
•可以呈现多个角色的复杂内心世界,增加了作品的思考深度和情感共鸣。
结论嵌套小说在后现代文学中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对传统叙事结构的反思,为读者提供了全新的阅读体验。
通过嵌套结构、非线性叙述和虚实边界模糊等手法,嵌套小说不仅使作品更加复杂有趣,还引发人们对现实、记忆、虚构等重要概念的深刻思考。
这种文学形式突破了传统框架限制,给予读者更多参与与拓展空间,开启了文学创作与理解新的可能性。
现代文学的后现代主义
现代文学的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文学潮流,源于20世纪中叶,对现代主义进行了一系列根本性的反思和颠覆。
它打破了现代主义追求的清晰界限和严谨结构,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为碎片化、去中心化的文学表达方式。
后现代文学的特征在于其对传统叙事模式的解构和对多样化风格的融合。
后现代主义文学不再拘泥于单一的叙事视角或线性结构,而是通过多重视角和非线性叙事来呈现复杂的现实。
作品中的叙事者往往是自我反省的,甚至会直接打破第四面墙,揭示文学作品的虚构性质。
这种自我意识不仅挑战了传统的叙事方式,还引发了对真实与虚构界限的重新思考。
此外,后现代主义强调互文性,即作品之间的相互引用和交织。
后现代作品常常通过对经典文本、流行文化以及历史事件的引用和重新解读,来表现其对文化和历史的独特见解。
这种互文性不仅丰富了作品的层次,也使得读者在解读过程中需要更加积极地参与和思考。
后现代文学还广泛采用拼贴和拼接的手法,将不同的文本片段和风格进行组合,以此来创造新的意义。
这种方法挑战了传统的文本统一性,反映了后现代对多元文化和多样性表达的重视。
同时,后现代主义也对作者身份和文学创作的传统观念提出了质疑。
在后现代文学中,作者的权威性被削弱,读者的解读和解释获得了更大的权力。
这种变化使得文学作品成为一种开放的文本,允许各种可能的解读和意义的生成。
总体而言,后现代主义的出现标志着文学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它通过对传统文学规则的打破和重建,挑战了我们对文学本质和叙事方式的固有认知。
在这一过程中,后现代文学不仅丰富了文学表现的可能性,也推动了对文化、历史和自我的深刻反思。
简述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简述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简述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后现代主义”一词被用来指代对前现代主义的批判性反思。
后现代主义文学是在现代主义文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表现出一种反思性、多元化和超越性的特征。
首先,后现代主义文学以反思性为主要特征。
文学从物质世界中提炼出有意义的信息,经过作者的思考和加工,就会形成一种反思的理念。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反思性体现在文本的语言、内容、结构和主题等方面。
它试图通过反思性的思考,深刻地探究人类的本质,揭示出不同的社会结构和宗教信仰,以及文学作品中的真实与虚幻。
其次,后现代主义文学以多元化为特征。
它倾向于从传统文学中寻求新的、更加多元化的表达方式。
后现代主义文学特别注重对历史、文化和媒体等方面的反思,关注个体和集体之间的关系,以及文学语言的多样性。
它倡导文学的融合性,强调人类都应当尊重彼此的多元文化背景。
最后,后现代主义文学以超越性为特征。
后现代主义文学将文学作品放在一个更大的社会历史背景中考虑,它们把文学和社会历史联系起来,从而使文学作品更好地表
达出社会历史上的变化和超越性。
后现代主义文学追求超越性,力求用新颖的创作方式超越传统文学,开辟出新的思想领域。
总之,后现代主义文学是一种反思性、多元化和超越性的文学,其基本特征是反思性、多元化和超越性。
它主要关注人类的本质和社会历史的变迁,倡导文学的多元化和超越性,用新的创作方式呈现出人类的深刻思想。
后现代文学的特征解读
后现代文学的特征解读后现代文学是20世纪后半叶兴起的一种文学流派,它与传统的现代主义文学有着明显的区别。
后现代文学以其独特的特征和风格,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本文将对后现代文学的特征进行解读,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文学流派。
一、反传统和反理性后现代文学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对传统和理性的反叛。
传统的文学形式和结构被打破,传统的叙事方式和角色塑造被颠覆。
后现代文学摒弃了线性的叙事结构,采用了碎片化、断裂性的叙事方式,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时间和空间的混乱。
同时,后现代文学对理性的怀疑也表现得淋漓尽致。
它拒绝了传统的逻辑和理性思维,追求非理性、非逻辑的表达方式,以此来突破传统文学的束缚。
二、语言的游戏和自我意识后现代文学强调语言的游戏性和自我意识。
它不再追求传统文学中的“真实”和“客观”,而是将语言视为一种游戏,通过对语言的玩弄和颠覆来达到表达的目的。
后现代文学中常常出现语言的自我反思和自我揭示,作家通过对语言的反思和拆解,揭示出语言的局限性和虚构性。
这种自我意识的表达方式使得后现代文学具有了独特的魅力和深度。
三、多元文化和身份认同后现代文学强调多元文化和身份认同的重要性。
它关注社会中的边缘群体和少数族群,探讨他们的生活经验和身份认同。
后现代文学试图打破主流文化的桎梏,为边缘群体和少数族群发声,使他们的声音得到传播和认可。
通过对多元文化和身份认同的探索,后现代文学丰富了文学的内涵和意义。
四、互文性和超文本性后现代文学强调互文性和超文本性。
它不再是孤立存在的作品,而是与其他文学作品和文化现象相互联系和影响。
后现代文学中常常出现对其他文学作品的引用和模仿,通过与其他文学作品的对话和互动,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题。
同时,后现代文学也强调超文本性,即文本之外的意义和信息。
它通过多种媒介和形式的结合,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文学形态,使得文学的边界变得模糊不清。
五、反权威和反体制后现代文学对权威和体制的反抗是其重要的特征之一。
对后现代主义文学的认识
对后现代主义文学的认识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后现代主义文学逐渐崭露头角,成为文学界的新宠。
后现代主义文学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内容吸引了众多读者和研究者的关注。
那么,什么是后现代主义文学?以及后现代主义文学有什么特点和意义呢?后现代主义文学是一种对现代主义文学的批判和超越。
它突破了传统文学的界限,摒弃了线性叙事和逻辑结构,追求非线性、多元和混杂的叙述方式。
后现代主义文学强调对语言和符号的重构,以及对权力、真理和历史的怀疑。
在后现代主义文学中,常常出现虚构的故事和人物,以及模糊的边界和混乱的时间线。
这些特点使得后现代主义文学具有强烈的实验性和反传统性。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之一是对现实的解构和重构。
后现代主义文学试图描绘一个复杂、多元和混乱的现实世界,通过叙述的碎片化和错综复杂的结构来展现现实的多样性。
后现代主义文学常常使用非线性的叙事方式,将时间和空间进行错位和交叉,以此来突显现实的多维和多面性。
除了对现实的解构和重构,后现代主义文学还强调对语言和符号的重构。
后现代主义作家通过对语言的玩弄和符号的重新组合,试图打破传统的符号系统和语义结构,以此来反映现实的复杂性和多义性。
后现代主义文学中常常出现语言游戏、谐音和隐喻等修辞手法,以及符号的滥用和滑稽的象征。
后现代主义文学还对权力、真理和历史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批判。
后现代主义文学认为权力是构建现实的关键要素,而权力的运作常常伴随着压迫和剥削。
后现代主义文学通过对权力关系和权力机构的揭示,试图唤醒人们对权力的警觉和批判。
真理是另一个后现代主义文学关注的焦点。
后现代主义文学认为真理是相对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真理。
后现代主义文学试图打破传统的真理观念,追求个体的真理和多元的真理。
历史是后现代主义文学关注的另一个话题。
后现代主义文学认为历史是主观和不完全的,不同的历史叙述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
后现代主义文学试图打破传统的历史观念,追求多元的历史和历史的重构。
后现代主义文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
后现代主义文学是20世纪末出现的一种文学流派。
它不仅在文学领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同时还对社会、政治和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后现代主义文学强调故事中的多元性和复杂性。
与传统的线性故事不同,后现代主义文学采用了一种非线性的故事叙述方式,使得读者需要通过多个不同的角度去理解故事的意义。
这种叙述方式打破了传统的故事结构,强调文本中存在的矛盾与混沌,展现了当代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其次,后现代主义文学在细节描写方面非常细致、追求精细的表达方式。
作家会用大量的细节描述来塑造人物形象、描绘场景,有时甚至会采用语义混淆的手法,让读者感到非常困惑。
这种表达方式挑战了读者的阅读能力,使得读者必须自行推测和分析文本中隐藏的信息。
第三,后现代主义文学把文字当做自己的素材。
它强调语言的多样性和创造性,试图打破传统语言的限制,创造出一种崭新的语言。
作家们采用了各种独特的语言技巧和手法,如大胆的比喻、象征、和双关语等,以营造一种诗意化、难以忘怀的文学艺术。
最后,后现代主义文学强调社会和文化的抵抗和反抗。
它对传统世界观和价值观进行充分的批判和颠覆,并提出了一种全新的世界观
和价值观。
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往往涉及社会、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的议题,引导读者反思人类生存的意义和目的。
总体而言,后现代主义文学是一种充满反叛精神、创造力和探索性的文学流派。
通过强调不同层面的多元性、复杂性和多样性,后现代主义文学激发了人们的创造力和自由思考意识,为当代文学带来了新的思考和突破。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后现代主义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后现代主义近年来,中国现代文学中出现了一股后现代主义的潮流。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文学思潮,强调对传统观念和现实世界的怀疑,以及对语言和叙事方式的反思。
它打破了传统文学的边界,给予作家更大的创作自由,同时也引发了大量的争议和讨论。
在中国现代文学中,后现代主义的代表作品之一是莫言的《红高粱家族》。
这部小说以红高粱这一象征性的意象为线索,通过多重叙述的方式,展现了中国农村社会的复杂性和残酷性。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多样而复杂,他们的命运被历史和现实所束缚,同时也具有一定的超现实主义色彩。
莫言通过对语言的创新和对叙事方式的颠覆,使得小说具有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另一个重要的后现代主义作家是余华。
他的小说《活着》以一个普通农民的命运为主线,通过对生死、痛苦和希望的深入探讨,揭示了人性的脆弱和社会的残酷。
小说中的叙述方式颠覆了传统的线性叙事,通过碎片化的叙述和非线性的时间结构,使得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了时间的流动和生命的无常。
余华的小说语言简洁而富有力量,给人以深深的触动。
除了莫言和余华,中国现代文学中还有许多其他后现代主义作家的作品值得关注。
比如,王小波的《黄金时代》通过对女性主义和现代性的思考,以及对语言和叙事方式的创新,展现了一个独特的现代都市生活的图景。
另外,杨绛的《洗澡》通过对家庭和社会关系的反思,以及对时间和记忆的探索,呈现了一个微妙而复杂的现代人生活的图景。
后现代主义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兴起,不仅仅是对传统文学的一种冲击,也是对社会现实的一种反思和呈现。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面临着巨大的变革和挑战,传统的价值观和观念已经不再适应现实。
后现代主义作家通过对语言和叙事方式的创新,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关注,试图找到一种新的表达方式,以及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然而,后现代主义作品也面临着一些争议和批评。
一些人认为,后现代主义作品过于追求形式上的创新,忽视了对现实问题的关注,使得作品显得空洞和无聊。
另外,由于后现代主义作品常常采用碎片化的叙事和非线性的时间结构,使得读者在阅读时感到困惑和迷茫。
论后现代主义的文化观
论后现代主义的文化观后现代主义作为西方一种主流文化,对当代中国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解析后现代,取其利,去其弊,对加强主流舆论,提高文学的正能量,弘扬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前现代、现代和后现代自文艺复兴始,到20世纪中期,是西方世界走向和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过程。
从总体和全局上看,以封建宗法制为标志的前现代社会已到终点。
这一历史转型时期的主导的文化精神是充满活力的理性启蒙精神。
此后,随着科技的高度发展,西方社会进入以信息技术高度发展为特征的“后现代社会”。
从社会文化性质而言,前者的关键词是“现代性”,而后者的关键词是“后现代性”。
在“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的关系问题上,我倾向于吸纳和借鉴审美现代性的批判精神和合理因素,采纳与启蒙现代性相和谐、相配合的另一种形态的审美现代性,以有利于推动和加速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如何评价后现代性?既不能因为现代性具有负面影响,而否定现代性的历史功绩:也不能反过来因现代性的历史功绩,忽视现代性的负面作用。
应当全面地辩证地对现代性和后现代性做出客观公允的历史评价。
其实,现代性和后现代性,在反传统、非理性和反对现代化给人带来异化等方面也存在着精神意向上的一致性。
我们既要看到现代性到后现代性的历史连续性,又要看到在这种高度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新质态和新质变。
忽视现代性的负面作用,夸大现代性的历史功绩,否定后现代性;或夸大现代性的负面作用,贬抑现代性的历史功绩,消解和颠覆现代性,甚而主张倒退回前现代,都是不妥当的。
后现代和当代中国国情最为重要的是,应当考虑当代中国如何面对西方的现代性和后现代性,需要探讨西方的现代性和后现代性对作为发展中的国家的当代中国的适用程度和适用范围问题。
我们的国情定位,大体上可以概括为从前现代性向现代性的过渡与生成。
前现代性、现代性和后现代性三种形态多元并存。
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在广大农村,虽然启动了现代化的历史过程,但还存在着浓厚的前现代性。
后现代主义读后感
后现代主义读后感后现代主义一词最早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的文化领域中,它由一群文学家、哲学家和艺术家共同创建。
随着时间的推移,后现代主义的影响逐渐扩展到各个领域,并成为一个独特而复杂的时代意识。
在阅读相关文献和研究后现代主义思想后,我对于这个主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感悟。
后现代主义的核心思想是对线性进步的怀疑,对知识的多元性和建构性的承认,以及对任何一种话语权力的质疑。
它反对现代主义的理性性格和对大故事的坚持,强调个体的体验和相对性。
后现代主义的特点之一是它的多元性,它可以在不同的领域以不同的形式展现。
例如,在文学中,后现代主义的作品通常呈现非线性的叙事结构,打破传统的时间和空间观念。
在建筑和艺术中,后现代主义体现为拼贴和碎片化的形式。
后现代主义的到来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首先,它让我开始思考真理和现实的本质。
传统上,我们认为真理是客观存在的,可以通过理性思考和科学方法来揭示。
然而,后现代主义挑战了这种观点,指出真理是主观的、受社会语境和个人经验的影响的。
这让我意识到真理是相对的,不同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真理观。
其次,后现代主义的相对性观念也引发了我对话语权力的思考。
在社会中,话语权力被一些特定的群体所掌握,而其他群体的声音被忽视或抑制。
后现代主义鼓励我们反思这种不平等,并承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话语权力。
它敦促我们审视主流文化背后的权力结构,并尝试打破这种结构以实现更加包容和平等的社会秩序。
此外,后现代主义的拼贴和碎片化的艺术形式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传统的艺术、文学和音乐作品往往以有序的方式呈现,给人以稳定和舒适的感觉。
然而,后现代主义通过将碎片化的元素组合在一起,打破了这种秩序感,呈现出一种新颖而混乱的美学形式。
这让我认识到艺术并不局限于传统的形式,它可以通过混乱和反叛来表达更多的信息和情感。
总的来说,后现代主义的出现给我带来了思考和反思的机会。
它让我对现有的知识秩序和权力结构产生了怀疑,并鼓励我去寻找更多元、更包容的观点。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后现代主义意识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后现代主义意识近年来,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后现代主义意识逐渐崭露头角。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文化思潮,对于传统的现代主义文学提出了质疑,试图打破传统文学的桎梏,探索新的表达方式和意义。
在中国的文学界,一些作家开始尝试以后现代主义的手法来创作,从而引发了一系列有关后现代主义的讨论和思考。
首先,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后现代主义意识体现在对于现实的解构和重建上。
传统的现代主义文学强调对于现实的观察和描写,但是后现代主义文学则试图从不同的角度来解构现实,挑战现实的表象和常规。
例如,作家莫言的《红高粱家族》通过对于家族历史的多重叙述和碎片化的结构,揭示了现实中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这种对于现实的解构和重建,使得作品更具有多元性和开放性,引发了读者对于现实的思考和反思。
其次,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后现代主义意识还体现在对于语言和叙事的创新上。
后现代主义文学试图打破传统文学的语言规范和叙事方式,通过运用各种各样的语言技巧和手法,来呈现更加多样化和富有张力的作品。
例如,作家余华的《活着》通过使用简洁而生动的语言,以及以时间为线索的叙事方式,使得作品更加贴近读者的生活和情感。
这种对于语言和叙事的创新,使得作品更具有个性和独特性,吸引了更多读者的关注和喜爱。
此外,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后现代主义意识还体现在对于身份和认同的探索上。
后现代主义文学试图挑战传统的身份认同观念和社会规范,探索个体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的存在和定位。
例如,作家王小波的《黄金时代》通过对于女性身份的反思和探索,呈现了一个个体在社会变革中的困惑和挣扎。
这种对于身份和认同的探索,使得作品更具有深度和思考性,引发了读者对于自我和社会的思考和反思。
综上所述,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后现代主义意识在近年来逐渐显现出来。
通过对于现实的解构和重建、对于语言和叙事的创新以及对于身份和认同的探索,作家们试图打破传统文学的束缚,探索新的表达方式和意义。
这种后现代主义的意识不仅使得中国现代文学更加多元化和开放化,也为读者提供了更多思考和反思的机会。
现代文学的后现代主义
现代文学的后现代主义在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中,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流派,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观念,对传统文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颠覆。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出现,标志着文学创作的一种新的转向,它在形式、内容和思想上都呈现出与传统文学截然不同的特点。
首先,后现代主义文学在形式上具有明显的多样性和开放性。
与传统文学相比,后现代主义文学不再拘泥于固定的叙事结构和语言风格,而是采用多种叙事手法和语言技巧,创造出一种多元化、开放性的叙事空间。
这种叙事方式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更加自由地参与到文本的解读中,从而实现对文本意义的多元化解读。
其次,后现代主义文学在内容上具有强烈的反传统和反权威的特点。
后现代主义作家通过对传统价值观、历史观念和社会规范的解构,揭示了现代社会中的种种矛盾和问题。
他们以一种批判的眼光审视现实,挑战权威,质疑真理,从而为读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考角度。
此外,后现代主义文学在思想上具有明显的相对主义和多元主义倾向。
后现代主义作家认为,世界并非单一的、固定的,而是由多种可能性和选择构成的。
他们强调个体的主观性和多样性,反对任何形式的绝对化和一元化。
这种思想观念使得后现代主义文学在表现手法和主题上呈现出丰富的多样性,为文学创作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然而,后现代主义文学也面临着一些争议和批评。
有人认为,后现代主义文学过于强调形式的多样性和内容的反传统,导致作品在思想深度和艺术价值上有所欠缺。
此外,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相对主义和多元主义倾向,也使得一些作品在价值观和道德观上显得模糊不清。
总的来说,后现代主义文学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流派,它在形式、内容和思想上都呈现出与传统文学截然不同的特点。
虽然它面临着一些争议和批评,但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出现无疑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和可能性,丰富了文学的内涵和外延。
试论后现代主义文论思潮在当代中国的积极影响
试论后现代主义文论思潮在当代中国的积极影响在当代中国,后现代主义文论思潮正日益成为文化与学术领域的热门话题。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文论思潮,深刻地影响了当代中国的文学、艺术、哲学和社会科学等领域。
它的出现不仅为中国的知识分子提供了全新的思考范式,同时也为中国当代文化的多元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来评估后现代主义文论思潮在当代中国的积极影响,并探讨其在不同领域的具体表现。
一、后现代主义文论思潮的影响后现代主义文论思潮充满了反传统、反规范、反权威的精神,对传统的权威性知识体系进行了颠覆和挑战。
在当代中国,这种精神焕发出独特的影响力。
后现代主义的思想解构了传统的观念框架,打破了对知识的单一权威性,提供了一种更加包容和多元的思考方式。
后现代主义倡导的文化多元主义、相对主义和反规范性思维,引领了中国社会对传统文化观念和权威性话语的反思与重新审视。
后现代主义的叙事技巧和文学风格也为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二、后现代主义在中国当代文学中的体现在中国当代文学领域,后现代主义的影响尤为显著。
后现代主义文论思潮对中国当代小说和诗歌的叙事形式和文学风格产生了深远影响。
作家们开始注重叙事的碎片化和多元化,以及对语言的反思和实验。
另后现代主义的文学批评理论也深刻地激发了中国作家们对文学价值和文学批评的重新思考,推动了文学批评的理论多样化和文学价值的多元化。
三、后现代主义在中国哲学与社会科学中的影响除了文学领域,后现代主义思潮还对中国的哲学与社会科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后现代主义提出的相对主义和反规范性思维,为中国哲学界提供了新的思考范式,激发了中国哲学家对知识体系和道德观念的重新审视。
在社会科学领域,后现代主义的思想解构与多元文化观念,也促使中国社会科学家们更加注重对社会现象的多元解释和多元认知。
总结与回顾后现代主义文论思潮在当代中国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文学、哲学与社会科学领域。
它打破了传统的思维模式与文化框架,推动了中国文学的多元发展和学术研究的多元化。
现代文学的后现代主义
现代文学的后现代主义在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中,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流派,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观念,对传统文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挑战。
它不仅改变了文学的表现形式,更对文学的内涵和价值进行了重新定义。
后现代主义文学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欧美国家,其核心思想是对现代主义的反思和超越。
现代主义文学强调理性、逻辑和客观性,而后现代主义则主张多元、相对和主观性。
它认为,世界并非单一的、固定的,而是多元的、变化的。
这种思想观念在后现代主义文学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表现形式多样,包括非线性叙事、碎片化结构、语言游戏等。
这些手法打破了传统文学的叙事模式,使作品具有更强的开放性和多元性。
同时,后现代主义文学还强调对现实的解构和重构,通过对现实的批判和反思,揭示出隐藏在现实背后的权力关系和社会矛盾。
在后现代主义文学中,作者和读者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
传统文学中,作者被视为作品的创造者和权威,而读者则是被动的接受者。
然而,在后现代主义文学中,作者和读者的地位趋于平等,作品的意义不再由作者单方面决定,而是需要读者的参与和解读。
这种观念强调了文学作品的互动性和参与性,使文学成为一种更为开放和多元的交流方式。
后现代主义文学对传统文学的挑战和反思,不仅体现在其艺术形式上,更体现在其思想观念上。
它对现代主义的理性、客观和权威进行了质疑,提倡多元、相对和主观的观念。
这种思想观念在当今社会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鼓励人们以更为开放和多元的视角看待世界,对现实进行批判和反思。
总之,后现代主义文学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流派,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观念,对传统文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挑战。
它不仅改变了文学的表现形式,更对文学的内涵和价值进行了重新定义。
在当今社会中,后现代主义文学的思想观念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思考。
文学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思考
文学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思考文学是人类思想和情感的抒发方式,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文学也在不断演变和变革。
本文将探讨文学的现代性和后现代性思考。
一、文学的现代性现代性是指现代社会在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社会形态等方面的一种特征。
在文学领域中,现代性表现为对传统文学形式的批判和超越。
现代文学追求个体的表达和独特性的展现,摒弃了传统文学中的规范和约束。
现代文学在题材上追求真实、直接的表达。
它关注人类的生活和现实,通过描绘社会现象和人物心理,反映出时代特征和社会问题。
现代文学作品多样性的提高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世界的多元性。
另外,现代文学在形式上也有所革新。
现代诗歌摒弃了传统诗歌的押韵和格律,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和对现实问题的思考。
小说也从线性叙事转向多元化的叙事结构,通过多角度的叙述展现多元的现实世界。
二、文学的后现代性思考后现代性是对现代性的批判和超越,它对传统观念和思维方式进行了颠覆和重新解读。
在文学领域中,后现代性思考体现为对传统文学形式的颠覆和自省。
后现代文学拒绝对现实进行简化和概括,它反对大故事、大理论的建构,主张注重个体经验和微观的描绘。
后现代作品通常采用碎片化、模糊不清的叙述方式,以此来表达多元化、流动性的现实世界。
后现代文学强调多元文化的存在和价值。
它摒弃了传统文学中的中心主义观念,注重边缘文化和边缘话语的呈现。
后现代作品通常具有跨文化、跨地域的特点,反映了全球化和多元文化的现实状况。
同时,后现代文学也对文学的意义和功能进行了重新思考。
后现代作品常常以自我反思和自主叙事为主题,探索文学创作的本质和存在的意义。
它试图摆脱对传统文学的依赖,追求一种更加自由和开放的艺术表达方式。
三、文学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关系文学的现代性和后现代性并非相互排斥,而是相互渗透、交融的。
现代性是后现代性的基础,后现代性是对现代性的批判和延伸。
现代性为后现代性提供了历史背景和文化土壤。
现代文学的创新和突破为后现代文学提供了启示和借鉴。
现代文学的后现代主义
现代文学的后现代主义在现代文学的长河中,后现代主义如同一股激流,颠覆了传统的叙事方式,挑战了读者的阅读习惯,同时也为文学创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度和多样性。
后现代主义文学,兴起于20世纪中叶,是对现代主义文学的一种反思和超越,它以一种反传统、反理性、反叙事的姿态,对文学的本质进行了深刻的探讨。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核心特征之一是其对叙事结构的解构。
在这种文学中,传统的线性叙事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碎片化、非线性的叙事方式。
作家们不再追求一个完整的故事,而是通过跳跃、断裂、重复等手法,创造出一种开放性的文本,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自行构建意义。
这种叙事方式不仅挑战了读者的阅读习惯,也使得文学作品的意义变得更加多元和开放。
此外,后现代主义文学还强调了语言的不确定性和相对性。
在这种文学中,语言不再是传递信息的工具,而是成为了一种游戏,一种表达作者和读者之间互动的方式。
作家们通过戏仿、讽刺、夸张等手法,对语言进行了重新的诠释和创造,使得文学作品充满了讽刺和幽默,同时也让读者对语言的本质有了更深的认识。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对现实的批判和反思。
在这种文学中,现实不再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实体,而是一个被语言、文化、权力等构建的幻象。
作家们通过对现实的解构和重构,揭示了现实的虚假性和荒诞性,同时也对现代社会的种种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在后现代主义文学中,作者和读者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
作者不再是一个全知全能的叙述者,而是一个与读者平等的参与者。
读者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他们需要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地解读、质疑和重构文本,从而与作者进行对话和交流。
总的来说,后现代主义文学是一种对传统文学的挑战和超越,它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对文学的本质、语言的功能、现实的意义进行了深刻的探讨。
在后现代主义文学中,我们可以看到文学的无限可能性和创造力,也可以看到作家和读者之间的互动和对话。
这种文学不仅丰富了文学的内涵,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和思考方式。
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后现代性与价值反思
文/ 蒋颖
摘 要 : 自改革开放 以来 ,各种 国外 的文 艺思潮随 着改革开放 的春 风吹八到我 国的文化 艺术界 。在上世 纪 八 十年代 中后期 ,作 为广泛 影响西方文化的思潮 ,后现代主义也 悄然而至 ,对 我国 当代文艺创作和理论批评 产 生 了深远 的影响。文化反思 中国当代文学批 评的后现代景观 ,从 而正确认识和 对待 后现 代主义文化思 潮,健康 发展 中 国文 学批 评 的 意义 非 凡 。 关 键 词 : 当代 文 学 ;后现 代 ;文 学批 评 中图分类号 :12 0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 0 - 1 6( 0 0 l () O 8 — 2 0 9 9 6 2 1 )o 7c一 24 0 后现代主义是杂合现代西方的一些思潮 、流派、观念 的一种体系,而这些思潮 、流派 、观念的背景和来源都 是相异的。所以说 ,后现代主义并不是一种完全独创新 的 文化 思 潮 ,也 没 有形 成 统一 的理 论 基础 ,它是 一 种能 够折射出当代西方文化裂变征候的杂合体。反叛性和解 构性是后现代主义最突出的理论特征,也就是说 ,它怀 疑、批判、颠覆和消解 了已经形成的各种权威性的传统 理念、理论范式。 首先 ,颠覆了理性主义。所谓理性主义,指的是一种 推崇知识与理智的主流文化思潮 ,其来源于古希腊文化 传统 。在迅速发展的工业革命的 巨大胜利和科学技术的 影响 下 ,在 近 现 代 ,人 类 将理 性 主 义推 向 了极 点 ,也就 是说 ,理性 主义取得 了科学领域的统治地位的同时还成 为社会领域的最高价值标准 。 科学 拜物教是 当代理性 主义的恶性发展所导致 的, 而后现代主义对其持 反对态度,它认为,虽然奴役 、压 抑的根源被科学理性所破除了,但是这种理性错误的解 释了科学进步 ,从而使社会的精神裂变 ,使当代人精神 世界沦落 ,因而 ,它又设置了新的奴役和压抑给人类精 神。在这样的理念下,一种有道德价值的 、创造性的多 元价值观是后现代主义所强调和发展的,并对非理性主 义大 力倡 导 ,颠 覆 、解 构 了现 代 性 的观 念 、理 论 以 及理 性。 其次 ,后现代主义消解了基础主义。所谓基础主义, 指的是一种学说 ,这种学说是对认为人类的知识 、文化 都具有某种绝对的理论基础的泛指。在本质上 ,西方传 统哲学的 目的是推演 出一个绝对可靠的基础 ,而这个推 演 的手 段 便是 还 原论 ,并 认 为 ,人 类 的认 识 和行 为 都是 以这 种 基础 为 绝 对的 准 则 和依 据 的 。然 而 ,后 现 代 主义 对事物的多样性、差异性和不确定性进行强调 ,并对终 极本体是世界存在的基础进行 了根本性的否定 ,所以, 后现代主义认为 ,基础主义作为西方文化的一种形而上 的积 习,必须会导致一种所谓的 “ 权威话语”的垄断统 治,从而使得 “ 霸权主义”成为人类文化的最终走向。 最后 ,后现代主义破除了中心主义。基础主义规定着 西方传统这些 ,同时 ,中心主义 占据着西方主义传统哲 学。在古代社会 ,自然是人们尊崇的主体 ,并认为宇宙 是以 自然为中心的 ;到 中世纪 ,上帝成为人们尊崇的主 体 ,并认为宇宙是以上帝为中心的 ;到了现代社会 ,认 为 ,万事万物是以人为中心的。并且 ,在工具理性发展 的影响下 ,人类 中心主义愈演愈烈 ,并在人征服 自然的 过程 中而不断增强 ,从而使得一系列社会问题发生 。而 恰恰是这样的思想观念下 ,后现代主义提 出,人作为实 体是世界的一部分 ,而并不是 与世界万物想独立的 ,它 认为人 已经 “ 死亡”了;提倡对主客之分进行消解 ,对 二元模式 中主体 的中心地位进行破除 ,对人与 自然的和 谐与平衡进行中间,从而使一种 自觉的反 中心主义的哲 学思想得 以体现。在这种思想影响下 ,在西方哲学思潮 中,主体间性正逐渐替代主体性 。 恰 恰 是 以 后 现 代 文 化 为立 场 ,批 评 家 将 “ 解 深 度 消 模式”和瓦解对现实的超越性信仰的价值取 向赋予于本 土后 现代主义文本 的解读 中,从而 使后现代批评 话语 的齐 声喧哗形成 。从 他们的角度来 看 ,现实价值 的尺 度不 断地冲击和嘲讽 着新时期 以来 的人道主义和 人文 主义理想,知识分子开始反思 自我生存状态 ,并开始怀 疑以 “ 意义的寻觅”为基础的启蒙话语 。在 巨大 的现实 反差 下 ,对 于 主 流意 识 形 态和 权 力 话语 ,后 现 代主 义 批 评家进行着本能的拒斥 ,并开始对新时期文学的 “ 人” 的出发点开始怀疑 ,开始对商 品社会的冲击所产生的的 既定现实越来越认 同。正如有学者指出的 : “ 后现代批 评不再追求崇高与神圣 ,拒绝谈论历史、世界、对象、 社会 、人物 ,而乐意谈论语言 、解构、生存 、转换 、替 补 ,乐意捕捉并感受语言在能指和所指 的无端角逐中带 来的快慰 ,把批评还原为无限开放的语符形式中的一种 高智商游戏 。如果说 ,在文学告别狭隘的功利束缚的观 念变革中,倡导游戏精神促进 了批评主体意识的 自觉和 自由的心态 ,那么,后现代主义批评中的游戏,则以人 文理想的消解为代价 ,语言的能指滑动可以不负载任何 意 义的内涵 。”检视 一下 当下许 多后现代主 义批评 文 本 ,诸 如解构 、平面 感、去 中心 、消解深度模式 、复 制 、情感零度 、不确定性、零散化、碎片、文化工业、 拼贴 、时间缺失 、颠 覆在场 、异端 、散漫 、曲解 、变 形 、移置、反讽等话语随处可 见。然而 ,这些概念从本 质上讲是一种 “ 借挪式”的操作 ,因为 它们几乎是直接 移植于从西方后现代理论家。从这个角度来看,后现代 批评家正在试图直接参与所谓的 “ 世界性”话语的对话 过程 ,并与过去决裂 ,但从实际方面看 ,他们已经陷入 了一 种 “ 化 失语 ”状 态 。然 而 后 现代 批 评 所面 临 的这 文 中窘迫恰恰是通过从 “ 自我失语”走向 “ 文化失语”而 表现出来的。 但是 ,中国后现代批评话语是直接从西方后现代话 语形 式挪移过来的 ,因而说 ,它是在 他者 “ 影响 的焦 虑”下的新生儿,从而使 “ 文化失语 ”的处境进一步加 剧 。 自上世 纪 起 ,陌生 的 异 国话 语 便一 直 充 斥在 中国 文 学批评界。也就是说 中国的评论界的思想几乎都是直接 移植于西方,其中包括 了经典人文主义批评话语 、马克 思主义批评话语、现代主义批评话语等 。从而导致 了我 国文学批评界丧失 了话语本位 ,从而使我国沦落到 了一 种 “ 文化失语”的无根状态。到 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 期 ,中国文学评论界虽然表面热闹 ,但却没有一种话语 是土生土长来 自本体的 ,平等地与西方理论话语对话的 坚实文化基础 已经丧失 了。主要表现在 :在这一时期 , 西方后现代理论 话语成为批评 家们的又一种非 本体话 语 ,他们在追赶当代世界新潮流时处于一种第三世界文
文学研究中的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多样性与反思
文学研究中的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多样性与反思后现代主义文学是20世纪后半叶兴起的一种文学流派,其特征是对传统现代主义文学的批判和颠覆,以及对现代社会的反思。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多样性体现在其与其他文学流派的关联、不同作品之间的差异以及对文学形式的多样化运用等方面。
本文将通过几个案例,探讨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多样性与反思。
首先,后现代主义文学与其他文学流派的关联展现了其多样性。
后现代主义文学在与现实主义文学相对立的同时,却又在某些方面与其相通。
例如,塔夫洛夫斯基的《生命在别处》就是一部同时融合了现实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元素的作品。
这部小说通过复杂的时间结构和多重叙述方式来呈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与现实之间的冲突,既反映了后现代主义文学对于线性叙事的批判,又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现实主义小说对社会生活的关注。
其次,不同后现代主义作品之间的差异也展示了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多样性。
例如,莫里斯的《童年的盲者》和科斯特洛维茨的《追忆似水年华》都是具有后现代主义风格的小说,但它们在叙事结构、主题探讨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童年的盲者》将时间和记忆作为主题,通过多层次的叙述和碎片化的结构展示了主人公对于童年记忆的探索;《追忆似水年华》则通过后设的叙述者来反思历史、记忆和现实之间的关系。
这种差异性体现了后现代主义文学在探索主题和形式上的多样性。
此外,后现代主义文学对于文学形式的多样化运用也是其多样性的表现之一。
例如,博尔赫斯的短篇小说集《万历十五年》以及他的《巴别塔》体现了后现代主义文学对于故事结构的突破。
《万历十五年》中的每个小故事都是独立的,读者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和兴趣选择阅读的顺序,这种非线性的叙事结构颠覆了传统小说的线性叙事方式。
《巴别塔》则通过多重叙事者的眼睛展示故事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这些实验性的文学形式使后现代主义文学成为了一种更加自由和多样的创作方式。
正因为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多样性,它引发了对于文学形式、叙事结构、碎片化等方面的反思。
后现代主义文学与后现代主义精神
年第期第卷总期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踟后现代主义文学与后现代主义精神苏永旭河南教育学院中文系河南郑州摘要后现代主义文学从来就不是只讲破坏不讲建设的文学只讲解构不讲重构的文学。
它是对一种新的真理的寻求一种试图恢复事物、世界以及人类的适当位置的真正的努力。
由于现阶段“社会性的人”向“精神性的人”的历史蜕变还不充分可以预言后现代主义文学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精神主义”对“物质主义”的顽强对抗和超越依然是世纪世界文学的基本主题。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文学不确定性内在性物质主义精神主义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一、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社会历史基础和哲学前提后现代主义文学是对现代主义文学的超越和反动更是一种颠覆。
就其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而言它是一种对历史的严肃反思对本世纪两次世界大战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样一种人类劫难及其生态环境的日趋恶化的深刻反省在文学上的反映。
而联合国的成立及其对现代性个人主义核心的全面检讨和无畏抛弃便是这一历史反思的重要果实。
如果按美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弗雷德里克??詹姆逊的解释后现代主义文学主要是后现代工业社会的产物。
这种理论试图通过把后现代主义与更广泛的历史和经济发展联系在一起来阐释后现代主义。
詹姆逊首先表明他认为后现代主义是对高雅的现代主义的一种反动。
他继而又大胆地说明他所使用的“后现代主义”不仅是对于某一特定风格的描述而且还是一个分期概念其功能是把文化中出现的新形式与社会生活中以及经济秩序中出现的新形式联系起来——即“后工业或消费社会、媒介社会或多国资本主义社会”。
詹姆逊继而描述了他认为是后现代主义艺术的两个显著的形式特征——“现实朝着意象的转变”其中大多数是通过拼凑和培养历史的怀旧感和“融时间的碎片于永恒的现在”这正好与个体的崩溃和随之而来的零碎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话语相一致。
而且这两种形式特征还表达了特定社会制度中的深层逻辑。
另外雷蒙德??威廉姆斯在《公元年》中的一句话“一旦过去被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受到了挑战我们就当聚集我们的资源准备进行新的希望之旅”也是对后现代主义赖以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再好不过的形象描述。
现代文学的后现代主义
现代文学的后现代主义在现代文学的长河中,后现代主义无疑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它以独特的视角和手法,对传统文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颠覆。
后现代主义文学,以其多元性、反传统性和解构性,为文学创作带来了新的可能。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兴起,与20世纪的社会变迁密切相关。
在这个时期,科技的飞速发展、全球化的推进以及文化的多元化,使得人们对于传统价值观和认知方式产生了质疑。
后现代主义文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它试图打破传统的文学规范,寻求更为自由、多元的表达方式。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对现实的解构。
它不再追求对现实的客观再现,而是通过语言的游戏、叙事的断裂和意义的模糊,来揭示现实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这种解构手法,使得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往往具有强烈的反讽性和批判性,对传统价值观和权威进行了挑战。
此外,后现代主义文学还强调语言的创新和实验。
它摒弃了传统的叙事结构,采用非线性、碎片化的方式进行叙事,使得作品具有更强的开放性和互动性。
同时,后现代主义文学还大量运用象征、隐喻等修辞手法,以丰富作品的内涵和深度。
然而,后现代主义文学也面临着一些争议。
有人认为,它过于强调形式的创新和语言的游戏,忽视了文学的社会责任和人文关怀。
但不可否认的是,后现代主义文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让我们重新审视现实,思考人生。
总的来说,后现代主义文学是现代文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以独特的方式,对传统文学进行了反思和颠覆,为文学创作带来了新的可能。
虽然它面临着一些争议,但正是这种争议,使得后现代主义文学更加丰富和多元。
在未来的文学发展中,后现代主义文学仍将继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为人类的精神世界带来更多的启示和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情和深渊般的绝望 。 ”海勒的 《 第二十二条军规》 是黑色幽默 的代表作 。作者原本要以人类 的智慧去 嘲讽那些统治社会的军
学试 图建立的 “ 新的”传统也彻底否定 。在后 现代主义者眼 中,
第二十 后现代主义文学不仅仅反 “ 旧的”传统 ,对于现代主义文 事官僚体制和控制人的生存权的大人物 ,而最终这部 “ 二条军规 ”却成了无时无处不在、无法摆脱 的人类荒诞处境 的
关键词 :后现代 文学;现代主义文学;大众文学
中 图分 类 号 :10 2 文献 标 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17 — 15 (0 9 3 - 17 0 6 4 14 20 ) 2 0 0— 2
后现代主义文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社 会中出现的 现代主义本身就是一个 复杂 的、矛盾的 、令人迷惘的事物。后 范围广泛的文学思潮 ,于2 世纪7 —8 年代达到高潮 。无论 在 现代思维批判将事物简单化 的做法 ,将后现代主义本身简单化 0 0 O 文艺思想还是在创作技巧上 ,后现代 主义文学都是 现代 主义文 当 然 也 是 它所 反对 的 。客 观 世 界 和 人 自身 都 被 异 化 了 ,历 史 失 学的延续和发展。主流学术界曾经不区分 “ 现代”和 “ 后现代” 去了方向和意义 ,社会体 系不可改变 。后现代主义作 家不愿意 两个概念 ,但 由于二战之后文学发展 的特征已经远远超过了传 对重大的社会、政治、道德 、美学等问题进行严肃认真的思考 ,
摘要 :后现代主义哲学为后现代主义文 学提供 了理论基础 。 何事物的意义是无法从该事物本身 了解的 ,而只能从它与某个 后现代主义文学是后现代主 义精神的形 象表达。 “ 以语言为 中 东西或别 的什么东西之间的关系中领悟出来。
心 的 后 现 代 主 义 ” 通 过 语 言 创 造 出不 同于 现 实 的世 界 。 反 思 其
( ) 摈 弃所谓 的 “ 二 终极 价 值 ”
荒诞 隐喻 的 真 理 ,幽默 诠 释 的讽 刺 ,以扭 曲解 读 的 灵魂 。
后现代主义者认为一切传统意义上的崇 高的事物 和信念都
是从话语 中派生出来 的短暂 的产物 ,不值得 “ 真诚” “ 、 严肃 ” 地对待 。后现代 主义与复杂性和 多样 性有着非常 紧密的联系 。 主要表现在后现代思维的一个重要策略是将熟悉的东西陌生化 , 将清楚的东西模糊 化,将简单 的东西复杂化。另外也表现在后
一
( ) “ 度 写作 ” 三 零
、
后 现代 文学之 “ 反”
后现代主义文学崇 尚所谓 “ 零度写作 ” ,反对现代主义关于
神话 ” ,拒斥孤独感 、焦灼感之类的深沉意识 ,将其平 和通常意义上的思潮 、流派不同 ,后现代 主义文学 既不 是 深度 的 “ 面化。在后现代文学 中,写作消失了内容 ,而转 向 “ 写作 ” 自 指称一个具体的作家或批评家的群体 ,也 不存 在被 广泛认 同的 纲 领 和 宣 言 。不 仅 如 此 ,后 现 代 文 化 是 一 种 没有 中 心 的 多元 文 身。作家仅仅把话语 、语言结构 当作 自己为所欲为的领地 ,写 化 ,宽容各种不同 的标准 ,主张 “ 持续开发各 种差异并 为维 护 作成 为一种纯粹 的表演 、操作。例如 ,后现代主义作 家往往 蓄 差异性 的声誉 而努力 ” 。美 国利奥塔 (- .yt d : 循 现代 意让作品 中各种成分互相分解、颠覆 ,让作品无终极意义可寻。 JFL o r) a 黑 对于 自己所描述的世界 怀着深度 的厌 状况》 一书的作者 ,利奥塔在 《 后现代状况》 中指 出后 现代 社 这些 “ 色幽默”作家 “ 恶 以 至绝 望 ,他 们 用 强 烈 的 夸 张 到 荒诞 程度 的 幽 默 、 嘲讽 的手 会是 以计算机产业为基础的社会 ,知识作 为生 产力 ,体 现为权 甚至不惜用 ‘ 歪曲 ’现象 以致使读者禁不住对本质发生怀疑 利象征 ,谁 掌握了知识谁就决定了生产力 的发展方 向。这 时的 法, 不可能 ’来揭示 ‘ 能’发生或实 可 社会文化也 发生了巨变 ,各种文化思潮风起云涌 。随着文化 广 的惊世骇俗之笔 ,用似乎 ‘ 泛地渗透进商品的各个 领域 ,出现了消费文化 。这样就使精神 际发生的事情 ,从反面揭示他们所处的现实世界 的本 质 ,以荒
统 的 “ 代 主 义 ” 所 能 涵 盖 的范 围 ,因 此 将后 现代 主 义 文 学 看 他 们 不 仅 无视 对这 些 问题 的关 切 ,甚 至 无 视 这 些 问题 本 身 。 他 现 作一个独立的文学思潮 ,和古典主义 、浪漫主义、现实主义 以 们 不 再试 图给世 界 以意义 。 及 现 代 主义 并 举 。
2总第 14期 ) 0 9年第 3 0 ( 4 2期
现 代 企 业 文 化
MODERN ENT ERPRI E U删 S C RE
NO. 2, 0 9 3 20
( u uai t O 1 4 Cm l vy . ) te N 4
论后现代文学 的精神 学院 ,广 西 桂 林 510) 404
产品从高 尚的地位下降为普通商品的地位 ,精神生产成 为了商 诞 隐喻真理 。他们把精神 、道德 、真理、文 明等的价值标准一 其实是现实把这一切都已颠倒 了 ) ,对丑的、 品生产。后现代艺术有其深刻的理论 背景 ,这就是后现代 的理 股脑儿颠倒过来 (
论主张。正是 出于这个原因 ,后 现代 主义文学 内部分支流派众 恶 的、畸形 的、非理性的东西 ,使人尴 尬、窘 困的处境 ,一概 赞赏 ’的大笑 ,以寄托他们 阴沉的 多 ,各 种 思潮 杂 芜 。 尽 管 如 此 ,后现 代 主义 文 学 的 主要 特 征 还 报之 以幽默 、嘲讽 ,甚至 ‘ 是可 以做出一些概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