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的制度障碍及其化解
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的制度障碍及其化解
率 达 到 1 , 0 8年 农 村 居 民 年 人 均 总 收 入 比 1 20 20 0 2年 增长 了 9 。从 收入来 源结构 看 : 4 家庭 经 营
收入仍 是农 民最 主 要 的 收入 来 源 , 其次 是 工 资性 收 入 ; 移性 收入 在农 民人均 总收 入 中 的 比重 增长 较 转
让 更多群 众拥有 财 产性 收入有 利于 提高 中等 收入 阶 层 比重 、 缩小 收入 贫富差距 、 建合 理 的收入 分配结 构 构、 促进 社会 和谐 。为此 , 的十七 大报 告 明确提 出 党 要“ 创造 条件让 更 多群众拥 有财 产性 收入 ” 。相对 于 城镇 居 民而言 , 村 居 民普 遍处 于低 收人 水平 状态 , 农 更 为严重 的是 , 全社 会 2 O%的低收 入 阶层 高 度集 中 于 农 村 社 会 , 村 居 民 几 乎 没 有 财 产 性 收 入 _ 。提 农 】 ]
而 指 出 ,要 坚 持 和 完 善 按 劳 分 配 为 主 体补偿 等 获得 的收入 ; 自资 金 的财 产 性 收 来 入 主要是 通过储 蓄 、 间借 贷 和投 资 股 票 、 民 债券 、 基 金 等获 得 的收入 。 除 了家庭 财产 性 收入 , 有些 农 民
第 2 9卷 第 1 2期
21 0 0年
技 术 经 济
T e hn l gy Ec no is c oo o m c
V o129。 N 1 . o. 2 D e .,2 O c O1
1 2月
农 民 财 产 性 收 入 增 长 的 制 度 障 碍 及 其 化 解
王 文 烂
还 拥有 集体财 产 经 营收 益 分 配带 来 的财 产 性 收入 ,
农民增收面临的困难与对策选择的工作报告
农民增收面临的困难与对策选择的工作报告尊敬的领导和同事们:近年来,我国农民增收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在实际推进中也面临着很多的困难和挑战。
本文旨在对农民增收面临的困难以及对策选择进行分析,以期为加强农民增收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一、农民增收面临的困难1.市场疲软:当前我国国内的经济形势并不是很好,市场需求总量下降、竞争日益激烈,许多农产品出现了供过于求的情况,导致农产品价格波动较大,农民的收益也难以保证。
2.种植技术落后:我国许多农村地区基础设施条件落后、科技水平较低,导致农民种植技术缺乏更新,种植效益较低,很难满足市场需求。
3.资源不足:我国部分地区仍然存在土地面积狭小、水资源短缺、自然灾害频繁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农业的生产和发展,使农民增收面临着困难。
4.资金匮乏:农民增收需要资金的支持,但现阶段农民资金流动性较差,有的农民面临着资金短缺的问题,这也会影响到农民增收的进程。
二、对策选择的建议1.市场拓展:在市场萎缩的情况下,要发挥市场作用,构建农产品营销渠道,拓宽农产品消费渠道,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推进内外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市场规模,形成农民增收的强大支撑力。
2.提高种植技术:加强科技创新与应用,积极开展农业科技示范推广,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改变传统种植模式,推进绿色种植,并将环保理念融入到农业生产中,以提高农产品品质和竞争力。
3.合理配置资源:合理规划土地利用、水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完善农村基础设施,降低自然灾害风险,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促进农民增收。
4.加强政策支持:政府要制定相关农业政策,落实财政贴息、激励农民就业创业、增加贫困地区医疗、教育资源等方面的支持政策,以加强对农民的支持和帮助。
5.发展现代农业:视野要现代化,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和现代化,建立农产品标准化和认证制度,提高经济效益,使农业向着更为高效、集约、绿色、智能化方向发展。
三、结语农民增收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地区协调发展和国家整体发展,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需要政府、农民和相关组织的共同努力。
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障碍与对策
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障碍与对策近年来,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增长面临着一些障碍,如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农业结构矛盾、就业机会有限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制定相应的对策。
一、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面临着不平衡问题。
一些地方由于资源禀赋差异、交通条件限制等原因,导致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相对较慢。
为解决这一问题,可采取以下对策:1. 加强区域协调发展,重点支持欠发达地区。
通过增加政府投入,改善基础设施、发展农业和旅游业等,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提升农民收入水平。
2. 推动农村产业结构升级。
引导农民转变经营方式,发展现代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二、农业结构矛盾目前,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着农业结构矛盾,产业单一、效益低下。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采取以下对策:1. 发展多元农业产业。
通过发展特色农产品、农业旅游、农产品电商等新兴产业,提高农业的附加值,促进农民收入增长。
2. 推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
鼓励农民参与农业产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组织形式,共同投资、经营,提高经济效益。
三、就业机会有限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另一个障碍是就业机会有限。
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留在农村的劳动力就业面临较大压力。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采取以下对策:1. 发展农村非农产业。
通过发展农村小型企业、服务业、乡村旅游等,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来源。
2. 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培训。
通过开展技能培训、创业指导等,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帮助他们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四、教育投资不足农村地区教育投资不足也是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障碍之一。
教育是提升劳动力素质、促进就业的重要途径。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采取以下对策:1. 加大教育投入力度。
增加财政教育经费,改善农村学校师资、设施等条件,提高教育质量。
2. 推动农村教育资源共享。
通过网络教育、远程教育等方式,让农村学生享受到城市教育资源,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提高我国农民财产性收入探讨
提高我国农民财产性收入探讨引言农民是我国农村地区的主要人口群体,其财产性收入对于实现农村居民的稳定发展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农民财产性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存在种种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提高我国农民的财产性收入。
一、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农村特色产业是指那些具有地域特色、适应农村资源条件并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产业。
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提供就业机会,并带动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
政府应重视培育和发展农村特色产业,通过投资、宣传推广等方式,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并获得收益。
二、加强农村教育培训农民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对于提高财产性收入至关重要。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培训的投入,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培训课程,帮助农民提升自身素质。
同时,还可以鼓励农民参加相关的职业培训,提高其技能水平,增加就业机会和薪资待遇,进而提高财产性收入。
三、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良好的基础设施是实现农村经济增长和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的重要保障。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包括交通、水利、电力等方面的改善。
通过改善交通条件,可以加快农产品流通速度,降低物流成本;改善水利和电力设施,可以提高农民生产效率,增加财产性收入。
四、推动农村金融服务的发展农村金融服务的落后是制约农民财产性收入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
政府应推动农村金融服务的发展,包括建设更多的农村银行和信用社,提供更多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此外,还应加强金融知识和理财教育,提高农民的财务管理能力,确保他们能够更好地利用金融工具增加财产性收入。
五、加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是农民财产性收入的重要保障。
政府应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扩大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和经营权,鼓励农民进行土地流转和合作经营。
通过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可以提高农民的土地利用效益,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结论提高我国农民财产性收入是实现农村居民稳定发展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
促进农民增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促进农民增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农民增收是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但在实际推动中存在一系列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下面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农民增收中存在农产品滞销和价格波动的问题。
由于市场需求不稳定和物流配送不畅,农产品滞销现象频繁出现。
农产品价格会受到季节性、市场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农民收益不稳定。
为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策略:一是加强市场调研,了解市场需求,通过合理规划种植结构,减少滞销风险。
二是加强农产品加工和储存技术,延长产品保鲜期,降低产品损耗。
三是建立农产品价格信息发布机制,提高农民对市场行情的了解程度,避免因为信息不对称而导致价格波动。
农民增收中存在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不高的问题。
由于长期以来农业发展相对滞后,农民的生产技术水平相对较低。
为解决这个问题,应该加强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提高农民的农业技术水平。
一方面,加强对农技人员的培训和引进,提供先进农业技术和管理方法。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推广农业智能化设备和管理软件,提高农民的生产效率。
农民增收中存在土地流转和集体经营的问题。
由于农村土地所有权和流转制度的不健全,土地流转和集体经营难度较大。
为解决这一问题,应当加快土地制度改革的步伐,完善土地流转和集体经营的相关政策。
一方面,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市场,推动土地产权明晰化和交易化。
加强对土地流转市场的监管,防止土地被大规模抵押和滥用。
农民增收中存在社会保障和服务不完善的问题。
现有的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相对薄弱,农民在养老、医疗、教育等方面面临较大的困难。
为解决这些问题,应当加强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提高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
一方面,完善农民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确保农民的基本生活权益。
加强对农民教育培训的投入,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增强他们面对市场竞争的能力。
促进农民增收需要解决农产品滞销、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不高、土地流转和集体经营问题、社会保障和服务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
制约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的障碍分析
收的有效途径 。但 由于源泉 障碍 、思想障碍、制度 障碍 、基础 障碍等原 因,导致农 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缓慢 ,拥有量 少,必须
认 真分析和对待 。 关键词 :农 民 财产性收入 制约 因素
最近 ,由科 学出版社出版 的 《 中 国居 民消费需 求变 迁及 数农 民也很难掌握 收益率较高 的风险 『 生 投资 的技 术 ,也不具 影 响 因素 研究 》 表明 :城 乡居 民收入 比达 3 . 3 : l ,超 国 际标 备 作 出风 险分 散决 策 的能力 。第 三是 农 民的组 织化 程 度较 准 ,如 果考虑到 城镇 居 民所 享受到 的住 房补贴 、公 费医疗 、 低 ,大部分农 民以独立的主体参 与大市场的竞 争 ,承担的风 子女教育 等各种福利措施 ,这一差 距比高达 6 : l ,达 到世界最 险大 ,这样农 民自身 素质的障碍 严重 影响了财产性 收入的获
从软件来看首先是农村的金融机构常见的只有信用合作社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邮政储蓄等基本没有证券公司或投融资机构等而农信社在县级以下的行政区也很少见甚至没有这样农民几乎只能选择存款获得利息收入
制约农 民财产性收入 增长的障碍分析
◎孟 庆 荣
摘 要 :当前我 国农 民工资性收入 、家庭 经营性收入和转移性 收入增长空 间越 来越 小情 况下 ,增加财产性收入是农 民增
9 7 8 年 ,农 民的人均储 是资本市场的旁观者 ,却必须与城镇居民一同承担通货膨胀 平 看 ,农 民人均 储蓄 额很小 。如 ,在 1
. 0 5 元 ,1 9 9 0 年 农户 储蓄只 有 2 1 9 元 ,即使 随着改革 的压力 。此 外 ,农户很 多尚处于 自然 经济状态下 的 自给 自足 蓄 只有 7 的意识 , 从 价值观上 讲 ,很多农 民停 留在按劳 分配的框架之 开放 的深 化和 国民收 入水 平 的提高 ,农 民储蓄水 平 不断 上
农民增收面临的困难与对策选择的工作报告
农民增收面临的困难与对策选择的工作报告农民增收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之一,关系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乡村振兴的全局。
在此背景下,笔者特就农民增收面临的困难和对策选择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以供有关部门参考和决策。
一、困难农民增收面临的主要困难有以下几个方面:1、农业生产成本上升。
当前所面临的问题是,农业生产成本上升,导致部分农民在种植、养殖等方面收益减少。
其中,农业化肥、种子、农药等生产资料价格同比增长较快;同时,生产效率和质量的提高也要求农民采用更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方式,这同样增加了生产成本。
2、农产品供求失衡。
农村生产领域存在生产过剩、卖方市场,以及农产品供应链“冰火两重天”等问题,供求失衡导致部分农民无法获得合理的价格,并影响到他们的正常生产和决策。
3、农民转型难度大。
转型意味着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和服务的适应,但农民面临的设备、经验、技能及资金等要素不足,导致转型难度大、费用高、风险大。
二、对策1、稳定农业生产环境,减少成本。
稳定农业生产环境包括,保证食品质量、提升农业技术水平、深化农业改革、并加大资金投入和税收优惠等方面。
同时,可以通过培育新型农业生产模式,如有机农业和精准农业等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2、推动农民增收多渠道。
建设农业观光园、农家乐、乡村旅游等项目,为多元的农村生态和农业多样性的发展提供土壤。
可通过电商平台的建设,打破传统销售渠道的限制,为农产品拓宽销售渠道,同时达到减少环节、节约资源的目的。
3、鼓励农民参与市场化流通。
加快发展现代流通体系,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标准化体系,对入驻退役军人、城乡居民限制转股等多种方式,形成一批不同层面不同规模的农村合作组织,加强农产品种植与市场对接。
4、加大财政投入支持。
加大对农村产业的投资,提高农村稳岗就业的水平,增加就业机会,使农民在本地就业和自留地种植现代化的农产品。
总之,农民增收需从多方面入手,通过政策和技术的引导,帮助农民摆脱经营上的困难,逐步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之路。
当前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及对策
当前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及对策三农问题是当前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而增加农牧民的收入,迅速提高农牧民的生活水平是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
促进农民增收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关键,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国家惠农强农政策出台,农民种粮积极性不断提高。
真正实现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农民收入虽然有所增长,但增收的长效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
因此,我们应认真分析影响农民增收的原因,积极寻求农民收入健康稳定增长的对策和措施。
一、当前制约农民收入增加的主要因素1、农民教育程度和文化素质低,思想观念落后。
一是农村因为贫穷,教育理念比较薄弱,基础知识比较落后,农村的文化素质越来越落后。
二是青壮劳力常年外出务工,在家的绝大多数是老人、妇女、儿童,他们文化素质低,思想观念落后,科学文化知识欠缺,接受科技能力不强,劳动技能低下,直接影响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
2、农村的基础设施落后,严重制约经济发展。
虽然近几年国家投资了很多资金进行农村建设,但是由于农村地广辽阔,过去欠账太多,国家投资有限,绝大多数农村仍然基础设施薄弱,灌溉系统,防洪系统,水土防护系统薄弱等,农产品的收成很大因素还取决于自然气候条件,承受自然灾害的能力和防洪能力等。
3、农产品成本过高,农产品增收困难。
突出表现在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不断上涨。
尽管对农民实行了农业生产资料综合直补,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农资价格上扬给农民造成的损失,但仍然影响了农民收益的持续增加。
由于农业生产成本连年上升,导致了主要农产品价格已普遍超出国际市场水平。
其结果,农产品增产空间越来越小,农产品价格上涨空间受到限制,使农民增收受到很大制约。
4、农业生产规模化程度低,农业经营主体分散,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高。
在家庭生产承包责任制的土地制度下,土地流转率不高,农业经营主体分散,超小规模的生产模式导致了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低下,影响了农民的增收。
促进农民增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促进农民增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促进农民增收是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
我们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农民收入增长速度较慢。
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仍然依赖于农作物种植和养殖业,这两个行业的增长速度相对较慢。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提出一些建议。
我们应该通过技术创新和农业机械化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
这意味着我们应该投资于研发新的农业科技和推广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
我们可以加强农产品加工和销售渠道建设,提高产品附加值。
可以积极鼓励农民参与农业产业链的其他环节,以获取更多的收入来源。
第二个问题是农民收入分配不均。
在农村地区,农民收入的差距仍然较大。
一些地区的农民收入增长较快,但另一些地区的农民收入增长较慢。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我们可以通过加强政府的扶贫政策来帮助贫困农民增加收入。
这可以通过提供贷款、培训和其他支持来实现。
我们可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地区的生活条件。
我们可以推动农民合作社和农业合作社的发展,以促进农民之间的合作和共同发展。
第三个问题是农产品价格波动较大。
农产品的价格波动对农民的收入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有时候,农产品的价格会忽高忽低,导致农民的收入不稳定。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推动农业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农业保险制度可以为农民提供一定的收入保障,减轻他们因价格波动而带来的风险。
我们也可以加强政府的监管,防范市场垄断和价格操纵的行为,维护农产品市场的稳定。
我们面临的第四个问题是农民转型升级的困难。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传统的农业种植和养殖方式正在面临转型升级的挑战。
由于技术和资金等方面的限制,许多农民难以进行转型。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民转型升级的支持力度,通过提供资金、培训和技术支持等方式推动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我们也可以加强对农民的职业培训,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促进农民增收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推动农村居民增收的 措施成效、存在的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
推动农村居民增收的措施成效、存在的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标题:推动农村居民增收的措施成效、困难与对策建议一、措施成效1. 农业现代化: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动农业现代化,通过引进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设备,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同时,农业产业化经营也带动了农民就业,提升了农民收入。
2. 产业多元化:发展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兴产业,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拓宽了增收渠道。
3. 扶贫政策:通过精准帮扶,对低收入农户进行资金、技术、信息等多方面的支持,帮助他们脱贫增收。
4. 教育培训:通过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农民的技能水平,增强其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力,从而提高收入。
二、存在的困难问题1. 农业生产效率低下:虽然农业现代化有所推进,但部分地区仍存在生产方式落后、技术水平低等问题。
2. 产业结构单一:很多农村地区仍过度依赖传统农业,新兴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
3. 市场风险大:农产品价格波动大,农民收入稳定性差。
4. 人才流失严重:农村教育和医疗资源不足,导致年轻人流向城市,农村人才短缺。
三、对策建议1. 加强农业科技研发:加大农业科研投入,推广高效、环保的农业生产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2. 多元化产业发展:鼓励农村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多元产业,丰富农民收入来源。
3. 完善农业保险制度:建立健全农业保险体系,降低农民因市场风险导致的经济损失。
4. 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改善农村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吸引更多人才留在农村。
5. 持续精准扶贫:精准识别贫困群体,实施个性化帮扶,确保全面脱贫。
总的来说,推动农村居民增收需要综合施策,既要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也要发展多元产业,同时完善社会保障,优化农村环境,全方位助力农民增收。
论农民收入难的原因及化解途径
论农民收入难的原因及化解途径在全球经济下滑,农民就业增收难问题,对农村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有着极大的影响,要实现农民增收,必须找准项目,采取有效措施,整体加以推进。
促进农民增收,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所在。
当前必须抓住国家和省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的历史机遇,按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一、农民增收难的因素:1、农民无技术。
调查发现现,农村劳动力具有高中以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13%%。
农民的文化科技素质偏偏低,农业科技成果难以得得到迅速推广和普及。
一方方面出于农民自身所受教育育程度有限,往往使他们在在接受科学技术方面处于被被动地位;另一方面,由于于他们接受技术培训的机会会很少,又造成他们对新技技术、新成果的茫然无知,,使农业科技成果在农村的的推广普及受到了一定的限限制。
还有相当一部分群众众受传统农耕思想束缚,小小富即安的思想根深蒂固,,满足于有吃有穿,生活过过得去,不敢冒风险,创业业经营意识淡薄,不能积极极主动地开辟增收新渠道。
近几年可供转移的劳动力力人数持续减少,留守的劳劳动力素质普遍不高,且多多为大龄人员,知识更新和和技能培训后转移就业的难难度较大,农民工资性((资fwjia/]论农民民收入难的原因及化解途径径 www.fw】收入增长的后劲不足。
2、农业产业化程度低。
在在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双双重压力下,农业结构调整整并没有到位,农业产业化化组织竞争力弱,农产品生生产、加工、流通的产业链链短。
一方面,产品加工深深度不够,加工转化和增值值率低,优质特色产品不多多,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值产品更少,缺乏市场竞争争力。
另一方面,产品研发发能力不强,新开发产品少少,而且大多没有形成品牌牌效应。
再加上农业生产资资料价格不断上涨,农业生生产成本随之增加,农业效效益下降,从而制约了农民民收入的增加。
农技推广队队伍不够健全,农业先进适适用技术推广不够广泛,有有些蔬菜、食用菌等农业生生产基地生产管理甚至依然然停留在传统的种养习惯和和水平上,预防预警能力差差,抗自然灾害能力弱,影影响了农业的发展后劲,也也影响农民的持续增收。
农民增收的制度障碍及解决途径
农民增收的制度障碍及解决途径作者:李冬徐敏来源:《商场现代化》2009年第30期基金项目: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项目(JLXZ090706—5)吉林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2006305)[摘要] 农民增收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全局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问题。
制度因素是制约农民增收的根本因素。
本文从制度的角度分析了影响农民增收的障碍及解决办法。
[关键词] 农民增收制度障碍三农问题一、制约农民增收的制度障碍1.农村土地产权不明晰。
现行的土地制度是20实际70年代末开始逐步形成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曾有力的促进农业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农民收入。
但这是一种对土地使用权占有的“均田制”,使农民普遍的占有土地。
随着农业发展水平的提高,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这一制度显现了一定的弊端。
首先是产权不明晰。
根据国家《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土地的所有权、经营权和处分权相分离。
农民具有土地的经营权,各级政府和乡、村集体代表国家具有土地的所有权及处分权,但到底是哪一级政府或者集体拥有所有权和处分权并没有明确规定。
这种“三权”的分属和产权的不明晰是土地流转困难,使农民不能把土地活化,不能享受到因经济发展而带来的土地增值。
其次是这种按户口平均分配的土地把土地分成了不同等级的小块分给农民,使农民土地十分分散。
这种分散的土地不能发展规模经济,农业生产效率得不到提高。
最后是土地产权的不明晰不利于保护农民的利益。
部分乡村集体和乡村干部借工业开发和城市化建设的机会,侵占农民的利益。
现行的土地制度已经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增长。
2.农村公共产品投入不足。
农业曾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资金和产品,致使农村积累资金不足。
随着国家工业化的进行,农村和农民并没有享受到国家工业化带来的成果。
虽然我国已经取消农业税等赋税,并对农民种地实行了各种直补,但农村的公共产品政府投入过少,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导致了农业基础设施严重落后。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的制度障碍如何破除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的制度障碍如何破除农村集体经济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农村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实现乡村振兴具有关键作用。
然而,在其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制度障碍,严重制约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壮大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这些制度障碍,并提出相应的破除策略。
一、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的制度障碍1、产权制度不明晰农村集体资产的产权归属不清晰,导致集体资产的管理和运营存在诸多问题。
例如,土地、山林等资源的产权界定模糊,容易引发权属纠纷,影响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同时,集体资产的产权主体虚置,农民对集体资产的所有权缺乏有效的实现形式,难以保障其合法权益。
2、土地制度的限制现行的土地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农村土地流转机制不完善,土地流转面临诸多政策和法律的限制,使得土地资源难以实现优化配置。
此外,农村建设用地的使用受到严格管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发展产业时面临用地难的问题,制约了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
3、金融制度不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融资渠道狭窄。
金融机构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信贷支持不足,贷款门槛高、手续繁琐,导致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难以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
同时,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不足,无法满足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多样化需求。
4、治理制度不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治理结构不健全,内部管理混乱。
决策机制不民主,监督机制不到位,容易导致集体资产流失和腐败现象的发生。
此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经营管理水平低下,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
5、政策制度支持不足国家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
在税收、财政补贴、项目审批等方面,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其他市场主体相比,处于不利地位。
同时,相关政策的落实不到位,政策的优惠效果未能充分发挥。
二、破除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制度障碍的策略1、明晰产权制度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的产权界定和登记工作,明确集体资产的所有权、经营权和收益权。
农村农民收入增长问题及对策
农村农民收入增长问题及对策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农民的收入增长问题日益凸显。
城市生活成本的上涨以及农业发展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使农民的收入增长面临诸多困难。
本文将探讨农村农民收入增长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农民收入增长问题的原因1. 农业生产技术低下农业是农村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但传统的农业生产技术相对滞后,效率低下。
缺乏现代化农业技术的运用,导致农民在农产品生产和销售中难以获得较高的收入。
2. 市场信息不对称农民的收入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市场需求和价格波动。
然而,由于信息不对称和信息传递渠道的不畅通,农民难以准确地了解市场需求以及相应的产品价格动态,从而无法灵活调整农产品的生产结构,导致收入增长受阻。
3. 农产品销售渠道不畅由于农村交通条件相对落后,农产品的销售渠道非常有限。
多数农民只能依靠中间商或者集贸市场进行农产品的销售,而这往往会导致农产品价格被压低,农民的收入增长空间受限。
二、农民收入增长的对策1. 推动农业现代化农村农民收入增长的关键在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因此,应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通过引进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设备和管理模式,提高农产品的单位面积产量,实现农产品的高品质、高产量和高附加值,从而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
2. 建设农产品市场信息平台为了解决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可以建立农产品市场信息平台。
该平台应当整合农产品市场信息和价格走势,及时将这些信息传递给农民,帮助他们准确把握市场需求,以及时调整农产品的生产结构,提高收入增长的可能性。
3. 发展电子商务和农产品电商市场通过发展电子商务和农产品电商市场,可以打破农产品销售渠道的限制,扩大农民的销售范围。
通过网络平台,农产品可以更方便地被推销到其他地区和城市消费者中,提高农产品的销售价值,增加农民的收入。
4. 提高农民技能和素质提高农民技能和素质是农民收入增长的基础。
应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使他们能够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
农村工作中的农民收入增长问题
农村工作中的农民收入增长问题近年来,农村工作中的农民收入增长问题备受关注。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政策的支持,农民的收入也不断提高。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农民的收入增长仍面临着一些困境。
本文将分析农民收入增长问题,并提出解决途径。
一、农产品价格波动农产品价格波动是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障碍之一。
由于市场需求和供应的不稳定性,农产品价格常常波动较大,给农民带来了经济上的不确定性。
为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可以加强市场监管和预测机制,提供农产品价格信息,并鼓励农民增加多样化种植和养殖,减少对单一农产品的依赖。
二、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不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不高也是导致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原因之一。
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落后,导致农民生产效率低下,而且面临着农产品质量不稳定的问题。
为此,应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推广适合当地的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民生产水平和农业产品质量,从而提高收入。
三、农民资金周转困难农民资金周转困难是农民收入增长的另一个制约因素。
由于缺乏有效的融资手段,农民经常面临着资金短缺的问题,限制了他们的生产和经营规模。
为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可以设立专门的农村金融机构,提供低息贷款和金融补贴,帮助农民解决资金周转问题。
四、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农村基础设施的不完善也是导致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原因之一。
由于交通不便、电力供应不稳定等问题,农民的生产和经营成本增加,同时也限制了他们与外界的联系。
为此,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供更好的交通和电力等基础设施,为农民提供更好的生产和经营环境。
五、农民教育水平相对较低农民教育水平相对较低也是农民收入增长的制约因素之一。
由于受限于教育资源和机会,农民的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相对较弱,无法适应现代化农业的发展需求。
为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供更多的教育机会,提高农民的教育水平和技能,以适应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升级的需求。
六、农村人口结构问题农村人口结构问题也是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之一。
克服困难的对策和方法增加贫困人口财产性收入存在的困难问题和对策建议
克服困难的对策和方法增加贫困人口财产性收入存在的困难问题和对策建议增加贫困人口财产性收入存在的困难问题和对策建议一、农民财产性收入存在的主要问题(一)财产性收入比重过低。
虽然近年全区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速较快,但比重还非常低。
农村居民收入主要来源为外出务工及经营性收入,在构成农村居民人均纯收人的四项收入比重中,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人整体占比较高。
(二)财产性收入增加渠道不畅。
农村居民资金存量少,投资渠道狭窄,限制财产性收入增加。
长期以来,农村居民收人落后于城镇居民,农村居民除去生产、生活必要花费后,用于投资的剩余资金不多,因此农村居民的资金存量速度不如城镇居民,资金财产性收人无法像城镇居民可以涉及股票、基金和保险等多样化。
农村居民的资金投资主要局限在储蓄方面,其他投资方式如储蓄性保险投资收入、收藏品投资收益等更是少之又少。
(三)外来劳动力较少影响房屋出租收入的增长。
各类企业主要集中在城区,农村本地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吸引力有限,导致农村居民闲置房屋无法通过出租的方式增加收入。
(四)土地财产效应未能充分体现。
土地是农村居民最重要的财产,在现有的条件下,其财产性收人效应尚不能充分体现。
目前土地财产性收人的实现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农村土地流转能使部分劳动力摆脱土地的束缚,可以集中精力去外地务工、经商等,转移到二、三产业,在一定程度上激活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收人。
但由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够完善,农村居民土地流转之后依然有后顾之忧。
另外区域发展不平衡,部分劳动力素质较低,导致农民自发转移空间较小,不少农民守着“一亩三分地”度日,也制约了土地流转的效益。
二是土地征用补偿。
城市化过程中,城市建设不可避免要大量征用农用土地,征用的土地被置换成农村居民的长期生活保障收人和一次性补偿收入,影响土地财产性收人。
(五)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不够。
村(社区)村集体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尽管部分村(社区)有集体经济,但集体分配股息和红利源于单一集体经济模式,由于产业升级、企业转移,过去集体经济靠出让土地、建厂收租、物业租赁变得发展趋缓、后劲不足,部分地方超分配严重、集体经济收支失衡、积累减少等问题日趋显现,甚至出现负增长。
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体制性障碍―政府与市场双重失灵
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体制性障碍―政府与市场双重失灵【摘要】农民是我国的重要劳动力和经济支柱,但由于政府与市场双重失灵的体制性障碍,农民收入增长受到严重影响。
政府失灵导致农业政策执行不力、农村基础设施滞后,市场失灵则使农产品价格波动大、农民利益受损。
而政府和市场双重失灵的原因主要在于政府职能不清晰、市场竞争不完善等方面。
解决农民收入增长障碍的对策包括加强政府监管、完善市场机制等。
政府与市场双重失灵不仅限制了农民收入的增长,也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未来,农民收入增长仍面临挑战,但政府与市场合作对于化解体制性障碍、促进农民收入增长至关重要。
政府应加强监管、市场应完善机制,共同为农民收入增长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关键词】农民收入增长、体制性障碍、政府失灵、市场失灵、双重失灵、对策、合作、未来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农民收入增长一直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经常听到农民因为收入增长缓慢而面临生活困难的情况。
这背后是政府与市场双重失灵所带来的体制性障碍,这个问题亟待解决。
政府作为资源配置的主导者,应当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扶持措施,促进农民收入的增长;而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应当发挥决定性作用,激发农村经济的活力,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在现实中,政府和市场存在失灵现象,导致农民收入增长受到影响。
深入研究政府与市场双重失灵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分析其原因,并提出有效对策,对于解决农民收入增长的体制性障碍具有重要意义。
的内容如上所述,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和基础,后文将对此展开详细讨论。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体制性障碍中的政府与市场双重失灵问题。
通过深入分析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剖析双重失灵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农民收入增长障碍的对策。
通过对政府与市场双重失灵问题的研究,旨在寻找提升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政策建议和改进路径。
通过对农民收入增长的未来展望和政府与市场合作的重要性进行探讨,为构建符合农村经济特点的良性发展机制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河南省农民财产性收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河南省农民财产性收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创造条件让更多农民获得财产性收入,是党中央、国务院针对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现实,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河南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有较大提高,但其中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总量小、占比低的情况比较突出。
因此,对现阶段河南省农民财产性收入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河南省实际对如何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提出对策,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农民财产性收入城乡差别所谓财产性收入,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不动产(如房屋、车辆、土地等)所获得的收入,包括利息、租金、专利收入、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
财产性收入在居民收入中比重的提升,对缩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避免社会财富过度集中和积聚,拉动中长期消费具有重要作用。
当前,河南省农民财产性收入在纯收入中的比重远远低于全国3%的平均水平,这就不利于农村消费的扩张和市场效率的提高。
因此,增加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提高农村居民整体收入水平,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河南省农民财产性收入存在的问题1、总量逐年增长,比重长期低位(l)河南省农民的财产性收入比较少。
2006—2010年,河南省农民纯收入由3261.03元增加到5523.73元,增长了69.4%,其中主要依靠家庭经营收入和工资性收入的快速增长。
5年间,河南省农民工资性收入由1022.74元增加到1943.86元,增加了90%;家庭经营收入由2108.26元增加到3240.43元,增长了53.7%。
农民收入中,财产性收入是最少的。
从表1可以看出,2006—2010年,财产性收入都没有达到100元,最高的是2010年的59.29元,仅占人均年纯收入的1.08%,远远低于全国3%的平均水平。
(2)河南省农民的财产性收入正在逐年上升。
虽然在河南省农民家庭总收入中,财产性收入的贡献非常小,但却呈逐年攀升趋势。
从表1中可以看出,5年间财产性收入由40.37元增加到59.29元,增长了46.87%。
增加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建议
增加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建议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十二五”规划建议完善了这一提法,提出“创造条件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这一新提法用“居民”替换了“更多群众”,就是要让全体公民都能拥有财产性收入,要让财产性收入在城乡普遍化,其实质是让全体老百姓都能来分享经济发展和经济改革的成果。
充分体现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造福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科学发展理念,是党和国家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
一、财产性收入是导致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主要因素导致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主要因素不可能是劳动收入,而只能是财产收入。
据有关资料,目前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最高省与最低省的收入差距以及收入最高行业与最低行业的收入差距大约都在3倍左右或更多一些。
但是,由于所有制结构和财产关系的日益多元化,最富裕阶层和最贫穷阶层在财产占有上以及由此产生的收入上的差距,却很可能是以百倍甚至万倍来计的。
劳动收入的差距与财产收入的差距相比,只是小巫见大巫。
由于财产性收入是以居民富余的财产为投资基础的,“钱生钱”、“物生钱”效应是财产性收入的内在增长机制,用于财产性投资的资产数量越大,所获得的利润就越多。
因此,从财产性收入的人群分布来看,它更多集中在高收入群体。
据国家统计局城市司的一份调查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收入最高的10%家庭财产总额占城镇居民全部财产比重已经接近50%,收入最低的10%家庭财产总额所占比重约为1%。
由于高收入阶层手中拥有大量“余钱”,他们已成为投资理财的主要群体,自然也是财产性收入的主要流入地。
这无疑会导致财产性收入增长越快,贫富差距也将越严重。
二、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重点是农民从一组数据中可以看出,1990年至2009年,在全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中,财产性收入增长了21.7倍,呈现出了高速增长态势。
而农村居民的人均财产性收入与城镇居民的人均财产性收入相比,在绝对数上有很大差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12 期 12 月
技
术
经
济
T echno log y Economics
V ol 29, N o 12 Dec. , 2010
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的制度障碍及其化解
王文烂
( 福建农林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 , 福州 350002) 摘 要 : 本文运用制度分析方法研究了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 的制度障碍 , 指出 农民缺乏财 产性收入 并不是 因为农民家庭没有财产 , 而是因为农民家庭所拥有的财产缺 乏合法所有 权制度的保 障 , 这 使得农民 家庭拥 有的资源是一种僵化资产 , 无法转化为能够带来价值增值 的资本 。 因此 , 解决 农民财产性 收入增长 问题的 关键是建立起一种能够将农民拥 有的资产转化为资本的所有权制度 。 关键词 : 农民 ; 财产性收入 ; 制度障碍 中图分类号 : F306 1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1002- 980X( 2010) 12- 0113- 04
[ 5]
财产的占有必须要有清楚的产权界定, 必须有合法 的所有权制度保障 , 使个人有权利对其财产进行处 置并受到法律保护而不被他人或其他组织所掠夺。 可见 , 对财产的合法占有是获得财产性收入的前提。 我国农民家庭财产性收入少, 是因为农民家庭 没有财产吗? 从直观的调查、 数据来看, 并非如此。 中国农民拥有大量的资源 , 包括农业土地、 非农业土 [ 6] 地 。我国共有集体林地面积 1 8 亿公顷 , 农村居 民人均可占有 0 25 公顷集体林地 , 农业用地 6 6 亿 公顷 , 农民人均占有 0 92 公顷, 其中耕地 1 2 亿公 顷、 牧草地 2 6 亿公顷, 还有海水可养殖面积 260 万 公顷。此外, 农民还拥有大量的住房性财产以及宅 基地资源 , 并且我国农村人均住房面积始终高于城 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积 ( 见表 4) 。
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由工资性收入、 家庭经营收 入、 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构成。从其形成机制 来看 , 基本可划分为两种形式 [ 4] : 一种是主要依靠市 场运行机制而形成的收入 , 即通过供求关系和价值 规律形成的收入, 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最主要的收 入形成机制; 另一种是主要依靠政府计划而形成的 收入, 即通过政府宏观调控和收入政策形成的收入。 通过市场机制形成的收入称为市场化收入 , 主要包 括工资性收入中的可变部分、 财产性收入以及经营 性收入。 财产性收入的产生有两个前提: 一是有财产 ; 二 是可以出让财产的使用权以取得收入 114
项目 总收入 ( 元 ) 工资性收入 ( 元 ) 家庭经营收入 ( 元 ) 财产性收入 ( 元 ) 转移性收入 ( 元 ) 工资性收入占比 ( % ) 家庭经营收入占比 ( % ) 财产性收入占比 ( % ) 转移性收入占比 ( % ) 财产性收入贡献率 ( % ) 数据来源 : 根据∀ 中国统计年鉴# ( 2003 年份 2002 3448 62 840 22 2380 51 50 68 177 21 24 4 69 1 5 5 1 2003 3582 42 918 38 2454 96 65 75 143 33 25 6 68 6 1 8 4 11 3 2004 4039 60 998 46 2804 51 76 61 160 03 24 7 69 4 1 9 4 2 4 2005 4631 21 1174 53 3164 43 88 45 203 81 25 4 68 3 1 9 4 4 2 0 2006 5025 08 1374 80 3309 95 100 50 239 82 27 4 65 8 2 4 8 3 1
平方米
城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积
农村人均住房面积
成了农民财产性收入的主要来源 。但是 , ∀中国人 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规定集体所有的土地只有经过 国家征用转为国有土地后才能出让、 转让, 因此, 在法 律制度上农民个体不完全拥有土地的占有、 使用、 处 置和收益的权利, 这导致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农民应有 的财产权丧失。相比土地增值总额 , 农民得到的仅是
年份
表 3 2002 2008 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 入比的变化
2002 2 0 2 4 2003 2 1 2 5 2004 2 1 2 5 2005 2 2 2 4 2006 2 4 2 5 2007 2 7 2 6 2008 2 6 2 5
2009 年 ) 相关度障碍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既是实现经济发展效率的 重要保障, 又是社 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1997 年, 党 的十五大报告指出, 允许和鼓励资本、 技术等生产 要素参与收益分配!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我国改 革取得了历史性进展 , 基本实现了计划经济向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 建立。随着各种体制市场化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收 入分配体制的 改革需要分配理论方面 的发展和创 新。报告提出 确立劳动、 资本、 技术和管理等生产 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党的十七大报告进 而指出 , 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 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健全劳动、 资本、 技术、 管理等 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但是, 我国的收 入分配仍然存在着分配不公、 收入差距过大等不合 理的状况。 财产性收入是居民收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拥有财产性收入是民众共享发展成果的重要途径, 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有利于提高中等收入阶 层比重、 缩小收入贫富差距、 构建合理的收入分配结 构、 促进社会和谐。为此,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 要 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相对于 城镇居民而言 , 农村居民普遍处于低收入水平状态, 更为严重的是, 全社会 20 % 的低收入阶层高度集中 [ 1] 于农村社会, 农村居民几乎没有财产性收入 。提 高农民的财产性收入, 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实现城 乡一体化、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
1
中国农民财产性收入分析
所谓居民家庭财产性收入, 一般是指居民通过
收稿日期 : 2010- 09- 06
作者简介 : 王文烂 ( 1970 ) , 男 , 福建福州人 , 福建农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 , 博士 , 研究 方向 : 林业经济及农村发展 研究 。
113
技术经济 表 1 2002 2008 年中国农村居民年人均 总收入结构
家庭拥有的动产 ( 如银行存款、 有价证券等) 、 不动产 ( 如房屋、 土地、 车辆、 收藏品等 ) 的增值所获得的收 入。中国农民的财产性收入主要来源于土地、 房屋 和资金等三方面。其中, 来自土地的财产性收入主 要是通过土地征用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获得的收 入; 来自住房的财产性收入主要是通过房屋出租、 出 售和拆迁补偿等获得的收入; 来自资金的财产性收 入主要是通过储蓄、 民间借贷和投资股票、 债券、 基 金等获得的收入。除了家庭财产性收入, 有些农民 还拥有集体财产经营收益分配带来的财产性收入 , [ 2 3] 如集体分配股息和红利等 。 我国农村地域广阔, 各地经济发展的差异性较 大, 农民财产性收入结构也不同。为便于分析 , 本文 以∀中国统计年鉴# 的数据为依据 , 对中国农村居民 的财产 性 收入 进 行总 体 结构 分 析。表 1 显 示 了 2002 2008 年 我国 农村居 民年人 均总收 入结构。 从表 1 可以看出 , 2002 2008 年我国农村居民年人 均总收入呈快速增长态势, 人均总收入的年均增长 率达 到 11% , 2008 年农 村 居 民 年人 均 总 收 入 比 2002 年增长了 94% 。从收入来源结构看: 家庭经营 收入仍是农民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 其次是工资性收 入; 转移性收入在农民人均总收入中的比重增长较 快, 这体现出近年来中央一系列惠农政策的效果; 而 财产性收入在农民人均总收入中仅占 2% 左右的份 额, 财产性收入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也不高, 且 呈波动态势, 财产性收入增长还无法成为推动中国 农民收入增长的动力源。 不仅如此, 城乡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也存在着 较大差 距。 表 2 列示了 2002 2 008 年我 国城乡 居
。而个人对
王文烂 : 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的制度障碍及其化解 表4
年 份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数据来源 : ∀ 中国统计年鉴# ( 2009) 。
2002
2008 年我国城乡居民住房情况
22 8 23 7 25 0 26 1 27 1 26 5 27 2 27 9 29 7 30 7 31 6 32 4
项目 城乡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比 城乡居民人均年收入比 数据来源 : 根据∀ 中国统计年鉴# ( 2003
间的收入差距将会进一步加大。 表 3 列示了 2002 2008 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 年收入比与财产性收入比的变化情况。可以看出 , 城乡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比有大于城乡居民人均年 收入比的趋势, 这反映出我国城乡居民人均财产性 收入差距的扩大是影响城乡居民人均年收入差距拉 大的一个因素。
表 2 2002 2008 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财 产性收入比
项目 农村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 ( 元 ) 城镇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 ( 元 ) 城乡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比 数据来源 : 根据∀ 中国统计年鉴# ( 2003 年份 2002 50 68 102 12 2 0 2003 65 75 134 98 2 1 2004 76 61 161 15 2 1 2005 88 45 192 91 2 2 2006 100 50 244 01 2 4 2007 128 22 348 53 2 7 2008 148 08 387 02 2 6
第 29 卷
第 12 期
2007 5791 12 1596 22 3776 70 128 22 289 97 27 6 65 2 2 2 5 3 6
2008 6700 69 1853 73 4302 08 148 08 396 79 27 7 64 2 2 2 5 9 2 2
2009 年 ) 相关数据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