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制度
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制度及流程
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制度及流程一、引言严重精神障碍是指精神疾病症状严重,导致患者社会适应等功能严重损害、对自身健康状况或者客观现实不能完整认识,或者不能处理自身事务的精神障碍。
为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发现、治疗、管理、服务,促进患者康复、回归社会,充分发挥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精神卫生防治技术管理机构、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含精神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精神/心理科,下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治疗工作中的作用,明确各自职责、任务和工作流程,提高防治效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全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15—2020年)》的相关要求,制定本工作制度及流程。
二、工作制度1. 建立健全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工作制度,明确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精神卫生防治技术管理机构、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治疗工作中的职责和任务。
2. 建立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发现、报告、转诊、诊断、治疗、康复、随访、评估等全过程管理服务制度,确保患者得到及时、规范、有效的治疗和管理。
3. 建立健全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信息管理制度,加强患者个人信息、诊疗信息、康复信息等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应用,提高患者管理服务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4. 建立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监护人制度,明确监护人职责,确保患者在病情稳定期间得到有效的家庭支持和监护。
5. 建立健全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社会支持制度,充分发挥社区、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力量,为患者提供生活、就业、教育等方面的支持和帮助。
6. 建立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权益保障制度,加强对患者合法权益的保护,防止患者受到歧视和侵害。
三、工作流程1. 发现与报告: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精神卫生防治技术管理机构、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建立健全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发现机制,对疑似患者进行评估、诊断,并及时向上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报告。
2. 转诊与诊断:患者经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初步评估为严重精神障碍疑似患者后,应及时转诊至精神卫生医疗机构进行确诊。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制度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制度
1.成立本辖区重性精神疾病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精神卫生三级管理网络(街道、居委会、监护人),制定工作计划,定期召开例会。
2.开展严重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准确掌握精神病人基本情况,实行动态管理,及时准确将相关报表上报至旗严重精神障碍领导小组工作办公室。
3.开展重点人群的心理卫生咨询、心理行为干预、精神疾病预防等服务,早期发现精神疾患患者。
4.开展对慢性或服用维持剂量药物的精神病患者诊治,对新发现或疑似患者应及时转诊至上级专业机构确诊。
5.建立随访制度。
定期走访居委会,按疾病分期随访精神病患者,及时掌握病情变化、治疗情况、去向,填写随访记录,进行康复治疗指导。
6.指导监护人督促病人按时服药、观察可能出现的药物副反应和精神症状,动员患者参加社区组织的康复活动。
7.患者就诊或医务人员到患者家中诊疗时,应有家属或监护人陪同。
8.做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管理,防止肇事肇祸事件的发生。
9.对"三无"精神病人登记造册并上报;对生活困难、符合免费服药治疗标准的患者,帮助申请享受、发放免费药物治疗。
1/ 1。
严重精神障碍管理工作制度
严重精神障碍管理工作制度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工作竞争激烈、生活压力增加、不同阶层利益格局变化,精神疾病越来越受到关注,也为精神卫生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切实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工作的领导按照《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规范》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规范》的要求,通过家属自报、社区报告、精神卫生中心和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机构反馈等渠道,掌握辖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线索,采取逐一摸排的方式,排查确认后,建立详细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健康档案。
二、做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访视评估工作严格按照《管理服务规范》的要求,做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随访工作。
精神卫生服务人员应定期与患者接触,了解患者近期情况,特别是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疾病状况、药物治疗情况、药物副反应,并及时进行患者危险行为评估。
对危险性评估较高者,应迅速按照服务流程逐级处理,同时加强防范。
三、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治疗管理对已确诊为重性疾病疾病的患者,特别是有危险行为的患者,协助民政部门送往精神卫生机构住院治疗;对处于稳定期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应制定院外康复计划,由卫生院定期随访。
严重精神停滞排查工作制度排查人员在接受培训的基础上,必须掌握摸底调查的目的、任务、要求、疾病的识别与确定、统计报告方法等。
通过乡村医生报告、城乡居民医保报销及公安、民政、社区报告、家属自报、精神卫生专业防治机构反馈等渠道,全面细致排查,既要掌握现有资料(医疗机构提供的数据)中的病人,更要发现资料外的精神疾患人员,全面掌握本辖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详细情况。
1、开展培训。
组织对全体乡医进行培训,主要明确排查对象、危险性评估方法和标准、工作流程等,以保证排查行动的质量。
2、发现线索。
由卫生院依托村(居)委会及乡村医生,采取分村包干等方法,逐村入户排查。
按照《行动异常人员线索调查询题清单》(附件1)进行调查,当知情人回答有人符合任何一条中任何一点症状时,应当进一步了解该人的姓名、性别、住址等情况,填写《淄博市疑似严重精神停滞患者基本情况表》(附表2-1),然后与各级精神卫生专业机构提供的名单和当地公安、民政、XXX等部分已掌握的名单进行审核比对,弥补完善信息、剔除反复信息、毛病信息,然后按已由专科医生确诊和未确诊的可疑患者名单分类上报区卫计局。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工作制度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工作制度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中对严重精神障碍疾病患者管理服务规范的指导和国家精神卫生法的出台对于严重精神障碍疾病患者的管理情况,我院对本辖区内严重精神障碍疾病患者管理作如下规定:1、加强培训:根据严重精神障碍疾病患者管理服务规范,完善对乡村医生的培训,形成每月一次的定期培训会议制度。
加强乡村医生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病情评估的及时性、准确性。
2、建档管理:及时为辖区内检出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建立档案,纳入管理。
纳入管理时,需有专业医疗机构的病情证明(或出院证),签订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网络知情同意书,并准确填写各项表单。
3、随访评估:对应管理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每年至少面访12次,每次随访应对患者进行危险性评估,检查患者精神状况;询问患者躯体疾病、社会功能状况等。
4、分类干预:危险性评估1-5的患者及时进行分类干预,每两周随访一次,建议调整用药,若初步处理无效,则建议转诊至上级医院,两周内随访转诊情况。
5、预防肇事肇祸事件: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对有伤人毁物倾向患者立即转诊至上级医院,必要时报告当地公安部门,协助送院治疗,预防肇事肇祸事件发生。
每月及时向当地公安机关了解辖区内是否存在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肇事雏祸情况,并及时报至精防机构。
6、健康体检:在患者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征得监护人同意后,每年对患者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可与随访相结合。
内容包括一般体格检查、血压、体重、血常规、转氨酶、血糖、心电图。
7、健康教育:对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如何配合患者治疗,告知患者家属患者出现何种异常应立即复诊,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并及时填写相应健康档案。
为切实加强领导,明确工作目标,强化工作措施,明确工作职责,落实各项工作任务,高质量地完成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工作。
经研究,成立简阳市涌泉镇卫生院严重精神障碍疾病患者管理领导小组、工作小组。
严重精神障碍疾病患者管理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严重精神障碍疾病患者管理工作小组组长:成员:。
严重精神障碍发病报告与管理制度三篇
严重精神障碍发病报告与管理制度三篇篇一:严重精神障碍发病报告与管理制度第一条国家建立重性精神疾病信息管理系统(以下简称信息系统),严重精神障碍发病信息是该信息系统的组成部分。
第二条医疗机构应当对符合精神卫生法第三十条第二款第二项情形并经诊断结论、病情评估表明为严重精神障碍的患者,进行严重精神障碍发病报告。
第三条具有精神障碍诊疗资质的医疗机构是严重精神障碍发病报告的责任报告单位。
责任报告单位应当指定相应科室承担本单位的严重精神障碍确诊病例的信息报告工作,相应科室应当指定专人负责信息录入或报送。
精神科执业医师是严重精神障碍发病报告的责任报告人。
精神科执业医师首次诊断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后,应当将患者相关信息及时报告前款规定的负责信息报告工作的科室。
第四条责任报告单位在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确诊后10个工作日内将相关信息录入信息系统。
不具备网络报告条件的责任报告单位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将患者相关信息书面报送所在地的县级精神卫生防治技术管理机构。
县级精神卫生防治技术管理机构接到不具备网络报告条件的责任报告单位报送的患者相关信息,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录入信息系统。
第五条责任报告单位发现已报告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有精神卫生法第三十五条第一款情形,经再次诊断或者鉴定不能确定就诊者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应当在下月10日前通过信息系统进行修正。
不具备网络报告条件的责任报告单位应当及时书面报送当地的县级精神卫生防治技术管理机构,由其在下月10日前通过信息系统进行修正。
第六条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出院的,责任报告单位应当在患者出院后10个工作日内将出院信息录入信息系统。
不具备网络报告条件的责任报告单位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将患者出院信息书面报送所在地的县级精神卫生防治技术管理机构。
县级精神卫生防治技术管理机构收到不具备网络报告条件的责任报告单位报送的出院信息,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录入信息系统。
第七条县级精神卫生防治技术管理机构应当在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出院后15个工作日内,将患者出院信息通知患者所在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制度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制度
1.成立本社区重性精神疾病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计划,定期召开精防工作会议。
2.开展严重精神疾病摸底排查,准确掌握辖区精神病人基数情况,实行动态管理,新发现的精障人员及时向相关部门汇报。
3.建立随访制度。
定期走访辖区精障人员,按危险性等级分期随访精神病患者,及时掌握病情变化、服药情况、去向,填写随访记录。
4.指导监护人督促病人按时服药.观察可能出现的药物副反应和精神症状。
5.做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管理,防止肇事肇祸事件的发生。
6.对"三无"精神病人登记造册并上报;对生活困难、符合免费服药治疗标准的患者,帮助申请享受免费药物治疗。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随访制度
1.要定期走访辖区的患者,危险性三级以下至少每月入户走访一次,三级以上的每周走访一次,并按要求填写"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随访服务记录表",及时掌握患者变化情况。
2.对新出院患者的第一次随访,落实监护责任人,完整填写随访记录。
3.对疾病期、波动期、人在户不在、户在人不在的精神病患者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治疗情况、去向,填写随访记录。
4.指导监护人督促患者按时服药,观察患者可能出现的药物副反应和精神症状。
5.随访期间发现生活困难,符合免费服药治疗标准的患者,与有关部门协商,使患者享受免费药物治疗。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工作制度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工作制度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压力的增加,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数量逐年上升,对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
为了保障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权益,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同时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工作,并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
一、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工作的基本原则1. 以人为本,尊重和关爱患者。
2. 预防为主,早期发现、早期干预。
3. 综合施策,加强医疗机构、社区、家庭等多方面的合作。
4. 依法管理,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
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1. 建立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信息管理系统。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建立和完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信息管理系统,对患者的个人信息、病历资料、治疗情况等进行全面、动态的记录和管理。
2. 实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分级分类管理。
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危害性、治疗情况等因素,将患者分为不同等级,实施分级分类管理。
对病情较轻的患者,主要由家庭和社区负责管理;对病情较重的患者,主要由医疗机构负责管理。
3. 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救治工作。
各级医疗机构应当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救治工作,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医疗服务。
同时,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医疗机构的指导和监督,确保救治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4. 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康复工作。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康复工作的指导和支持,鼓励医疗机构和社会组织开展康复服务,帮助患者恢复社会功能。
5. 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关爱和帮扶工作。
各级民政、残联等部门应当加强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关爱和帮扶工作,为患者提供生活照料、就业指导、心理咨询等服务,帮助他们融入社会。
6. 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社会宣传和教育工作。
各级宣传、教育等部门应当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社会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全社会对精神疾病的认识和理解,消除对患者的歧视和偏见。
三、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工作的保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工作制度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工作制度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压力的增大,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数量逐年上升。
为了有效管理和治疗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服务工作制度。
本文旨在分析这些制度的内容和特点,以期为我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工作的完善提供参考。
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工作的制度内容1. 建立健全患者信息管理制度为了全面了解和掌握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具体情况,各级政府应建立健全患者信息管理制度。
各级卫生部门应组织医疗机构开展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筛查、评估和登记工作,及时更新患者信息,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同时,要加强对患者信息的管理和保护,防止信息泄露和滥用。
2. 建立患者分类管理制度根据患者病情和危险性程度,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分为不同等级,实行分类管理。
对危险性评估为3级及以上的患者,要实行重点监护和治疗,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患者肇事肇祸。
对危险性评估为2级及以下的患者,要加强对患者的随访和干预,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社会功能。
3. 建立患者救治和康复制度各级政府应加大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和康复的投入,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康复服务。
各级医疗机构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采取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康复训练等多种手段,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同时,要加强对患者家属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家属对患者病情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4. 建立患者监护和关爱制度各级政府应加强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监护和关爱工作的指导和支持,帮助患者家属解决实际困难。
对患者监护人,要制定奖补政策,鼓励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
同时,要加强对患者的关爱和尊重,提供心理支持和情感关怀,帮助患者建立自信和自尊,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
5. 建立患者肇事肇祸应急处理制度各级政府应建立健全患者肇事肇祸应急处理制度,制定应急预案和处置流程,确保在患者肇事肇祸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置。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制度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制度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精神压力增大,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人数也在逐年增加。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是指由于大脑功能失调导致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障碍,表现有幻觉、妄想、思维障碍、行为紊乱等,并且社会生活能力严重受损的疾病。
为了保障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权益,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我国政府推出了。
一、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制度的背景和意义1.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权益保障需求日益凸显。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精神压力增大,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人数也在逐年增加。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在疾病的影响下,往往难以独立生活,需要社会各界的关爱和支持。
然而,由于社会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认识不足,导致他们在生活中面临诸多困难和歧视。
因此,保障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权益,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2.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制度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由于疾病的影响,往往难以自觉就医,导致病情加重。
通过实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制度,加强对患者的干预和管理,可以帮助患者及时就医,提高治疗效果,减轻疾病对患者的影响。
3.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制度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在疾病的影响下,可能会出现攻击、自伤等行为,对患者本人和社会都带来安全隐患。
通过实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制度,加强对患者的管理和干预,可以帮助患者控制病情,减少不良行为,维护社会稳定。
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制度的主要内容1. 建立健全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信息管理制度。
通过建立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信息管理系统,全面收集患者的个人信息、疾病信息、治疗信息等,为患者提供连续性、个性化的服务。
同时,加强信息安全管理,保护患者隐私。
2. 建立健全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
通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提供个性化、连续性的健康管理服务,包括定期随访、健康指导、药物治疗等。
严重精神障碍的管理制度和工作要求
严重精神障碍的管理制度和工作要求【原创版4篇】《严重精神障碍的管理制度和工作要求》篇1严重精神障碍的管理制度和工作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建立患者档案和信息管理系统:医疗机构应当建立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档案和信息管理系统,包括患者的个人信息、病历资料、治疗计划、药物处方等。
2. 制定治疗计划和方案:医疗机构应当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性别、家庭情况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和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康复训练等。
3. 提供社区化服务:医疗机构应当提供社区化服务,帮助患者融入社区,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交能力。
4. 定期评估和治疗:医疗机构应当对患者进行定期评估和治疗,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5. 建立监护人制度:医疗机构应当建立监护人制度,帮助患者寻找监护人,并与监护人保持联系,及时了解患者的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6. 加强安全管理: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安全管理,防止患者自杀、自伤、暴力行为等意外事件的发生。
7. 提供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医疗机构应当提供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帮助患者了解疾病的知识和治疗方法,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和康复能力。
《严重精神障碍的管理制度和工作要求》篇2严重精神障碍的管理制度和工作要求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建立患者档案:医疗机构应当建立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档案,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病史、治疗情况、药物使用情况等。
2. 制定治疗计划:医疗机构应当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合理的治疗计划,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康复训练等。
3. 实施药物治疗:医疗机构应当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计划,开具适量的药物,并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药物。
4. 定期随访: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5. 健康教育:医疗机构应当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包括疾病的危害、预防和治疗知识等,帮助患者和家属更好地了解疾病,提高治疗效果。
6. 保密原则:医疗机构应当遵守保密原则,不得泄露患者的病情和治疗信息。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制度、流程、岗位职责
1.排查人员(我镇联合服务小组成员)在接受永川区精神卫生中心专项培训的基础上,必须掌握筛查的目的、任务、要求以及掌握对疾病的初步识别。
2.排查人员应通过多部门走访、家属自报、村居报告、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机构反馈等渠道发现并掌握本镇疑似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线索。
3.对于已掌握的线索,排查人员应督促疑似患者至永川区精神卫生中心就诊。
4.对已经确诊的患者由区精神卫生中心开具诊断证明书并转至我院精防人员,精防人员在10 个工作日内登记建档,在征得患者及监护人同意的情况下签订“网络知情同意书”并纳入服务管理。
5.对随访发现病情复发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精防人员应立即报告联合服务管理小组将患者转至区精神卫生中心治疗。
对送医有困难者,联合服务管理小组应向综合管理小组报告,并要求综合管理小组协助送诊。
为进一步做好我镇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监护、访视和康复指导,为患者提供连续、完整的治疗康复服务,建立永川区精神卫生中心精神专科—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双向转诊工作机制,为精神障碍患者建立方便、快捷的转诊治疗绿色通道,在永川区精神卫生中心的指导下,结合我镇实际,制定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双向转诊工作制度。
一、双向转诊分类双向转诊分为上转和下转。
1.上转由基层医疗卫生单位转诊至永川区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病专科。
2.下转由永川区精神卫生中心精病专科转诊到基层医疗卫生单位。
二、转诊对象:患有严重精神障碍的吉安镇常住居民。
三、转诊疾病种类1.精神分裂症。
2.情感性精神障碍。
3.偏执性精神病。
4.双相(情感)障碍。
5.癫痫所致精神障碍。
6.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
7.确已导致患者精神活动和社会功能明显受损的其他精神障碍,如病情严重的强迫症、恐惧症等。
四、转诊指征(一)上转指征1.各类精神疾病的发作期,如严重的幻觉、妄想、兴奋、躁动、思维紊乱的患者。
2.有暴力攻击或明显自伤、自杀行为的患者。
3.疑似精神疾病患者或精神疾病诊断不明确者。
4.治疗过程中出现与抗精神病药相关的急性毒副反应。
严重精神病工作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严重精神病患者的管理工作,保障患者及其家属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地区内所有严重精神病患者的管理工作,包括患者的收治、治疗、康复、出院及随访等环节。
第三条严重精神病工作管理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 以人为本,尊重患者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2. 预防为主,早期干预,减少社会危害;3. 综合治疗,康复为本,提高患者生活质量;4. 家属参与,社会支持,形成合力。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四条成立严重精神病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地区严重精神病工作的统筹规划、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第五条严重精神病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具体职责如下:1. 制定严重精神病工作管理制度和措施;2. 组织开展严重精神病患者的筛查、诊断、治疗、康复等工作;3. 协调各部门、各单位开展严重精神病防治工作;4. 对严重精神病患者的治疗、康复、出院及随访等工作进行监督管理;5. 开展严重精神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
第六条各级医疗机构应当设立严重精神病防治科(室),负责严重精神病患者的收治、治疗、康复等工作。
第七条各级医疗机构应当配备专业精神科医生、护士、心理咨询师等工作人员,负责严重精神病患者的诊疗工作。
第三章患者管理第八条严重精神病患者的诊断应当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
第九条严重精神病患者的收治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 需要住院治疗的患者,由医疗机构进行收治;2. 患者自愿住院的,应当签订住院协议;3. 患者家属要求住院的,应当提供患者病情证明。
第十条严重精神病患者的治疗应当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差异,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第十一条严重精神病患者的康复工作应当包括以下内容:1. 生活自理能力训练;2. 社会交往能力训练;3. 心理咨询与辅导;4. 家庭支持与教育。
第十二条严重精神病患者的出院应当符合以下条件:1. 患者病情稳定,达到出院标准;2. 患者家属同意出院;3. 医疗机构同意出院。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制度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制度
1。
成立本辖区重性精神疾病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精神卫生三级管理网络(街道、居委会、监护人),制定工作计划,定期召开例会。
2。
开展严重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准确掌握精神病人基本情况,实行动态管理,及时准确将相关报表上报至旗严重精神障碍领导小组工作办公室。
3。
开展重点人群的心理卫生咨询、心理行为干预、精神疾病预防等服务,早期发现精神疾患患者。
4.开展对慢性或服用维持剂量药物的精神病患者诊治,对新发现或疑似患者应及时转诊至上级专业机构确诊。
5.建立随访制度。
定期走访居委会,按疾病分期随访精神病患者,及时掌握病情变化、治疗情况、去向,填写随访记录,进行康复治疗指导。
6.指导监护人督促病人按时服药、观察可能出现的药物副反应和精神症状,动员患者参加社区组织的康复活动。
7.患者就诊或医务人员到患者家中诊疗时,应有家属或监护人陪同。
8.做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管理,防止肇事肇祸事件的发生。
9.对”三无"精神病人登记造册并上报;对生活困难、符合免费服药治疗标准的患者,帮助申请享受、发放免费药物治疗.。
严重精神障碍规章制度
严重精神障碍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权益,维护社会治安和稳定,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我国境内所有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包括但不限于精神病院、精神科医院、社区康复中心等。
第三条精神障碍患者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接受相关治疗和管理,并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
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当保障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人身权益和隐私权,不得将患者的个人信息透露给他人。
第二章管理措施第五条对于患有严重精神障碍的病人,医疗机构应当根据其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第六条在必要的情况下,医疗机构可以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采取限制自由的措施,包括但不限于软禁、监控等。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观察和照顾,及时给予帮助和治疗。
第三章康复与融入第八条社会各界应当关注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康复情况,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第九条医疗机构应当积极开展康复治疗,帮助患者重新融入社会生活,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能力。
第十条对于康复状况良好的患者,医疗机构可以考虑适当减轻其监管措施,允许其逐步恢复自由。
第四章法律责任第十一条对于故意伤害他人或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十二条对于因患者精神障碍导致的人身伤害事件,医疗机构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五章附则第十三条本规章制度由国家有关部门负责解释。
第十四条本规章制度自公布之日起生效,同时废止之前的相关规章制度。
总结:严重精神障碍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需要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
本规章制度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提供了一系列的管理措施,旨在保障他们的权益,促进他们的康复和融入社会。
希望通过本规章制度的实施,可以更好地保障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权益,维护社会治安和稳定。
精神病医院严重精神障碍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精神病医院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管理,保障患者权益,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制度。
二、管理原则1. 以患者为中心,尊重患者的人格尊严和隐私权。
2. 依法依规,确保患者权益。
3. 全面评估,科学治疗,注重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
4. 加强协作,共同推进精神卫生事业的发展。
三、组织架构1. 成立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督本制度。
2. 设立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办公室,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3. 各科室设立专(兼)职管理人员,负责本科室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管理工作。
四、管理内容1. 诊断与评估(1)严格执行诊断标准,对疑似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初步诊断。
(2)对确诊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病情、心理、社会功能等方面。
2. 治疗与护理(1)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康复训练等。
(2)加强患者护理,确保患者安全。
3. 信息管理(1)建立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信息管理系统,确保信息准确、完整。
(2)定期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信息。
4. 随访与康复(1)制定随访计划,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
(2)加强康复训练,提高患者社会功能。
5. 患者权益保障(1)尊重患者的人格尊严和隐私权,保护患者合法权益。
(2)依法依规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五、责任与义务1. 医院各部门及全体员工应严格遵守本制度,切实履行职责。
2.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办公室负责监督、检查各部门及员工执行本制度情况。
3. 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将依法依规追究相关责任。
六、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由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3. 本制度如有未尽事宜,由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实际情况予以修订。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制度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制度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数量不断增加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为了更好地管理这一群体,各个地方纷纷出台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制度。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
一、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定义和分类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ICD-10)的定义,严重精神障碍是一种以明显异常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为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它包括多种类型的疾病,如精神分裂症、情感性障碍、躯体形式障碍、行为障碍等。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被强制收治的患者,即危害自己或他人的患者;另一类是自愿接受治疗的患者,如有自知能力的精神病人和家庭协商接受治疗的患者。
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制度的基本原则1. 尊重患者人权精神病人同样是一个社会成员,他们也有自己的人权,应受到平等尊重。
医疗机构要保证在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中,尊重患者人权,促进患者人格的自由发展。
2. 强化社会责任意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不仅仅是医疗机构的事情,更是社会的事情。
社会各界应共同参与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管理和服务,引导公众和患者家属理解和关爱患者,积极协助医疗机构和政府部门做好患者管理和服务工作。
3. 强化预防意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出现往往与社会环境有一定的关系,因此,预防是最重要的。
政府应该加大对社会环境的管理,加大对心理卫生的宣传力度,促进人们心理健康的发展。
三、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制度的具体内容1. 建立管理机构各级政府要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配备专业的医疗人员和安全保卫人员,负责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全面管理和照顾。
管理机构要定期对患者进行身体和心理检查,给予必要的医疗和心理护理。
2. 制定收治标准和程序政府要制定相关的收治标准和程序,明确哪些患者需要被强制收治,以及收治程序和方法。
同时,应加强家庭治疗和社区疗养的力度,让患者在家庭和社区中得到更好的康复和治疗。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工作制度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工作制度一、背景与目的严重精神障碍是指精神疾病症状严重,导致患者社会适应等功能严重损害、对自身健康状况或者客观现实不能完整认识,或者不能处理事务的精神障碍。
为做好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维护社会稳定发展,防止肇事肇祸的发生,我国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工作。
本文旨在阐述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工作的制度建设,以期为相关领域提供参考。
二、组织架构与职责分工1. 组织架构建立健全由综治、公安、司法、民政、卫生、残联等部门共同组成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指导、监督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工作。
2. 职责分工(1)综治部门: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监督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工作,开展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风险评估。
(2)公安部门:负责依法打击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行为,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实施强制医疗。
(3)司法部门:负责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法律援助、司法鉴定、社区矫正等工作。
(4)民政部门:负责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基本生活救助、福利保障、慈善救助等工作。
(5)卫生部门:负责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医疗服务、健康指导、康复治疗等工作。
(6)残联部门:负责协助做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康复训练、就业指导等工作。
三、患者评估与分类管理1. 患者评估对在册管理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和危险性评估,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采取有效治疗管控措施。
评估内容包括:病情状况、日常行为习惯、服药情况和社会功能情况等。
2. 分类管理根据患者评估结果,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分为三类:(1)一类患者:病情稳定,无肇事肇祸风险,由基层医疗机构提供健康管理服务。
(2)二类患者:病情波动,有一定肇事肇祸风险,由基层医疗机构和公安部门共同管理。
(3)三类患者:病情严重,肇事肇祸风险较高,由公安部门实施强制医疗。
四、服务内容与措施1. 患者信息管理建立健全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患者信息共享,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和服务。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方案三篇.doc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方案三篇第1条重性精神障碍患者管理计划重性精神障碍患者管理计划政府综合管理办公室、村委会、医院部门、卫生室为了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计划和相关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要求,为确保我镇重性精神障碍患者管理项目的顺利实施,逐步建立了重性精神障碍患者危险行为综合防控的有效机制。
根据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及相关文件,如卫生部《重性精神疾病监测与治疗项目实施办法》和《重性精神疾病监测与治疗项目技术指导方案》,结合我镇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现将《XX镇重性精神障碍患者管理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
请结合实际情况,认真贯彻执行。
1 、诊断明确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对象辖区内常住居民中的居家者。
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障碍、偏执型精神病、双相情感障碍、癫痫诱发性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
2 、服务内容(1)患者信息管理当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纳入管理范围时,家属应提供或直接传递原承担治疗任务的专业医疗卫生机构的疾病诊断和治疗相关信息。
同时,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建立患者住院健康档案,并按要求填写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个人信息补充表。
(二)对相应管理的重度精神障碍患者进行随访评估,每年至少随访4次,每次随访应进行患者风险评估;检查病人的精神状态,包括感觉、知觉、思考、情感和意志行为、洞察力等。
;询问和评估患者的身体疾病、社会功能、药物治疗和各种实验室测试的结果。
其中,风险评估分为6个层次。
0级不符合以下1-5级。
一级口头威胁,叫喊,但不砸。
二级粉碎行为,仅限于家庭,可以说服停止反对财产。
三级罢工行为显然是针对财产的,无论在什么场合,都不能被说服停止。
四级连续砸人行为,不论场合、针对财物或人员,都不能被说服停止(包括自伤、自杀)。
使用5级武器对人实施暴力,或纵火、爆炸等。
无论在家还是在公共场合。
(3)分类干预:根据患者的风险评估等级、社会功能状态、精神症状评估、自知力判断,以及是否存在药物不良反应或躯体疾病,对患者进行分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制度
1.成立本辖区重性精神疾病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精神卫生三级管理网络(街道、居委会、监护人),制定工作计划,定期召开例会。
2.开展严重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准确掌握精神病人基本情况,实行动态管理,及时准确将相关报表上报至旗严重精神障碍领导小组工作办公室。
3.开展重点人群的心理卫生咨询、心理行为干预、精神疾病预防等服务,早期发现精神疾患患者。
4.开展对慢性或服用维持剂量药物的精神病患者诊治,对新发现或疑似患者应及时转诊至上级专业机构确诊。
5.建立随访制度。
定期走访居委会,按疾病分期随访精神病患者,及时掌握病情变化、治疗情况、去向,填写随访记录,进行康复治疗指导。
6.指导监护人督促病人按时服药,观察可能出现的药物副反应和精神症状,动员患者参加社区组织的康复活动。
7.患者就诊或医务人员到患者家中诊疗时,应有家属或
监护人陪同。
8.做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管理,防止肇事肇祸事件的发生。
9.对"三无"精神病人登记造册并上报;对生活困难、符合免费服药治疗标准的患者,帮助申请享受、发放免费药物治疗。
重性精神疾病双向转诊制度
为了给精神疾病患者提供方便、快捷的转诊治疗绿色通道,建立专科医院—卫生院双向转诊工作机制,发挥基层医疗卫生和康复服务机构的作用,做好社区精神病患者的监护、访视和康复指导,为患者提供连续、完整的治疗康复服务,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一、双向转诊分类双向转诊分为上转和下转。
(一)上转
1. 由乡镇卫生院转诊至精神病专科医院。
(二)下转
1. 由精神病专科医院转诊到乡镇卫生院。
二、转诊对象
患有精神疾病的乡镇常住人口。
三、转诊疾病种类
1、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分
裂情感性精神病等;
2、老年痴呆、脑血管病所致的精神障碍、癫痫所致的精神障碍、慢性躯体疾患所致的精神障碍等器质性精神障碍;
3、酒精所致的精神障碍、各种药物(含毒品)依赖所致的精神障碍等精神活性物质或非成瘾物质所致的精神障碍;
4、中度、重度、极重度精神发育迟滞以及伴有精神障碍的精神发育迟滞。
5、确已导致患者精神活动和社会功能明显受损的其他精神障碍,如病情严重的强迫症、恐惧症等;
四、转诊指征(一)上转指征
1. 各类精神疾病的发作期,如严重的幻觉、妄想、兴奋、躁动、思维紊乱的患者;
2. 有暴力攻击或明显自伤、自杀行为的患者。
3.疑似精神疾病患者或精神疾病诊断不明确者。
4. 治疗过程中出现与抗精神病药相关的急性毒副反应。
5.在家维持治疗效果不好,病情复发或加重的患者。
6.病人或家属要求门诊或住院治疗的患者。
7.家庭监管无力需住院治疗的患者。
8.有“关锁”的精神病患者。
(二)下转指征
1. 诊断明确, 仅需门诊治疗不需住院或病情较稳定者;
2.住院治疗出院后,需进行社区跟踪随访、教育康复者;
3. 主要精神症状控制,愿意参加社区康复活动及职业康复训练的康复者。
五、工作要求
1. 坚持知情同意原则,充分尊重患者及家属的知情选择权。
2. 对转诊不合作的患者,应尽量争取家属的支持,必要时与街道残联、社区工作站工作人员和患者单位联系,协助转诊。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Nur für den persö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 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以下无正文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Nur für den persö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 wecken verwende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以下无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