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教案人口与环境

合集下载

高三地理教案: 人口素质与环境

高三地理教案:  人口素质与环境

示范教案二(人口素质与环境)●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人口数量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2.了解人口数量与环境相互关系的一些影响因素。

能力目标1.利用一些相关资料,通过分析和综合,得出人口数量变化与环境的关系。

2.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某一现象的影响因素可能有所不同。

德育目标1.用辩证的观点看待人口数量增长对环境有影响,但不是绝对的。

2.认识人口增长过快,给资源、环境等带来的巨大压力。

●教学重点人口数量变动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人口增长过快可能给资源和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但决不是说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人口数量增长。

●教学方法1.运用相关图表,联系实际生活,从身边的一些变化或现象说起,了解环境对人口数量的变化和人口数量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2.多举实例,丰富课堂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本节内容,深化知识。

●教具准备运用投影仪和多媒体计算机,将一些相关图片资料、数字表格内容等制作出来,增强课堂教学气氛,并多准备一些新闻、报刊资料,及时将一些新的人口信息传输给学生。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人口再生产的一些基本内容。

了解了人口发展的概况,本节课我们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了解人口的发展状况,我们仅从人口数量这一方面来学习第二节内容:1.2 人口数量与环境(板书)一、人口数量的变化(板书)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的第一部分内容,结合上节课所学内容,了解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

1.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板书)一个地区的人口数量的变化,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人口的自然增长,(这也是上节课所学内容,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复习),它取决于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动;二是人口的机械增长,这是由人口迁移引起的(这部分内容在以后会详细学到)。

对于机械增长,即人口的迁移,从全球范围来看,迁移对世界人口数量的变化并不产生影响,最终决定人口数量变动的因素仅仅是人口的自然增长。

实际上,考察的地域范围越大,人口迁移对人口数量变动的影响就越小。

高三总复习地理课件 人口与地理环境

高三总复习地理课件 人口与地理环境

3.我国人口迁移 (1)历史上人口迁移的原因:主要有政治、经济、战争、灾害等方面。 (2)人口迁移的影响:人口迁移对我国人口分布状况产生了深刻影响,促进了我国 多民族的融合和经济文化的发展。 (3)当代我国人口迁移:大批剩余劳动力迁往大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多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主导作用。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 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01 夯实 必备知识 02 提升 关键能力 03 培育 学科素养
01
一、人口分布 1.世界人口分布 (1)衡量指标:人口密度。 (2)特征:极不平衡。
①亚洲人口最多。图中 a东亚、b南亚、东南亚,以及 c西欧地区和 d北美东北部是 人口密集区。
②世界各国的人口分布极不平衡。2016 年,人口超过 1 亿的国家有 13 个。 ③城镇人口比例逐渐上升,乡村人口比例逐渐下降。 ④世界人口近 90%分布在北半球,并且主要集中在 10°N~50°N 的区域。 ⑤世界有 8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海拔 500 m 以下的低地和平原 地区。 ⑥世界有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离海岸线 200 km 以内的地带。
三、人口容量 1.人口增长 (1)人口发展的总趋势:不断增长。目前,世界人口仍处于快速增长阶段。 (2)影响因素:自然资源 、环境条件、社会经济、科技进步、医疗卫生、文化教育、 政治制度等。 (3)世界人口增长:由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还与当地的人口迁入率和 迁出率 有关。 2.资源环境的限制性 (1)产生原因 社会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的__需__求__与日俱增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资源的___人__均____消耗量也在逐步增加
由图可知,人口密度西密东疏,东北部最小;发达国家人口 老龄化严重,劳动力缺乏,社会负担大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一人口数量与环境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一人口数量与环境教案

人口数量与环境知识探究►►主干填空一、人口数量的变化人口数量的变化,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______________,取决于__________和________的变动;二是______________,这是由于_________引起的.从全球看,____对世界人口的变化并不产生影响,决定人口数量的因素仅仅是____增长。

二、环境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⒈环境因素对生育率的影响_______因素为主,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等.________因素影响极小.⒉环境因素对死亡率的影响________因素为主,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______________因素对死亡率的影响较为明显,有些是直接的,如:________病,有些是间接的,:如________病。

____________也是重要因素.三、人口数量变化对环境的影响:人口数量增大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压力大,使________剧增;对环境造成侵害,使_____________物增加,对环境产生影响.四、人口增长与环境的关系:⒈人口增长对环境恶化有影响,但不是环境污染唯一决定因素.⒉人口增长与环境污染并不是正相关.►►点击思维⒈为什么说从全球范围看,人口迁移对人口数量并不产生影响?⒉考察范围与人口迁移对人口数量影响的关系是怎样的?⒊生育率与出生率的比较:人口的生育率=新增人口数/育龄妇女数(15~49岁妇女)人口的出生率=新增人口数/人口总数一般来说,人口的生育率大于人口的出生率.⒋为什么不能把人口数量增长看作是环境污染的唯一决定因素?⒌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人口数量变化对环境的影响.Step two 知识深化►►图表导读⒈图1.2接受教育程度统计的我国35岁到45岁妇女生育的子女数(1981年)⑴从图中可以看出:① ________妇女生育的子女数高于________的妇女,随着妇女____________的提高,生育的子女数越来越______.②_________落后地区的妇女生育的子女数高于居住在发达地区的妇女.⑵从图中推理出:①_________环境因素对生育率的影响极小.②________发展水平、______程度等社会环境因素对生育率的影响很大③提高我国居住在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落后地区妇女的受教育程度是控制人口数量增长的当务之急.2. 图1.5 一些国家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比较(1997年)⑴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多的国家是:__________人口增长与环境污染并不呈正相关.⑵世界人口数量增长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参考答案:►►主干填空一人口的自然增长人口出生率死亡率人口的机械增长人口迁移. 迁移人口的自然二社会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婚姻制度,生育政策,避孕技术,文化宗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受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气候,水,土壤自然环境克山疟疾环境污染三资源和环境排污量生产废弃四人口增长与环境的关系:►►点击思维1. 从全球范围看,决定人口变动的因素仅仅是人口的自然增长.⒉考察范围越大,人口迁移对人口数量影响越小.⒊人口的生育率=新增人口数/育龄妇女数(15~49岁妇女)人口的出生率=新增人口数/人口总数一般来说,人口的生育率大于人口的出生率.⒋环境污染主要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不重视保护生态环境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⒌略.►►图表导读⒈⑴①农村城市受教育程度少②经济、文化⑵①自然②经济文化③乡村、经济文化2. ⑴美国⑵略.►►典例剖析【例1】某个地区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该地区的:( )A.人口出生率B.人口死亡率C.人口自然增长率D.迁移的人口数量【解析】在某区域范围内,如大洲,国家,国内某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要考虑人口迁移的影响,而在全世界范围内,人口数量的变化仅仅取决于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所以在一般情况下,我们所研究的地区是封闭的,这样,我们就可以忽略人口迁移所带来的人口数量的变化,只研究由于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引起的人口数量的变化.答案:C【例2】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区中,平均人口密度最高的是:( )A.南亚B.欧洲C.亚洲东部D.北美洲东部【解析】人口密度是人口数量与人口面积之比,该题目易误选C,人口最多的地区人口密度最大. 答案:A.。

高中地理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三节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教案1必修

高中地理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三节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教案1必修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图表资料,了解世界及我国的人口分布规律。

(2)分析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并说明形成原因。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世界人口分布图的分析,归纳世界人口分布规律(2)由归纳总结的知识推断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

(3)应用所学的影响因素解释中国人口分布格局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发展观,知道一个公民对社会发展应担负的责任。

重点:世界及我国人口的分布情况难点:通过了解人口分布情况,学会分析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教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讲解法执教:魏畅丽过程:一、世界人口分布引导学生读图1-3-1分析人口分布与人口密度之间的区别。

思路:通过引导学生读图可以发现这两个图人口密度虽然相同,但人口的实际分布却不相同。

左图的人口分布很不均匀,不尽合理,而右图的人口分布则比较均匀,比较合理。

所以我们在研究人口分布时不但要研究人口的密度还要考虑人口的分布格局。

导入世界人口分布规律的探究。

让学生读活动中的表及图,思考讨论并完成活动后的问题。

1、读表1-3-1,总结世界人口主要分布的纬度范围。

2、读表1-3-2,总结世界人口的分布与距海远近的关系。

3、读表1-3-3,总结世界人口分布的主要地形区。

4、结合表1-3-1、132、133读图132,找出亚洲和欧洲人口分布密集的地区,并运用所学知识尝试解释人口稠密的原因。

思路:让学生读表总结世界人口分布的主要规律,并结合图1-3-2,利用所学知识尝试分析东亚、南亚和西欧人口稠密的原因。

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导入影响地理因素的学习。

二、我国的人口分布1.我国的人口分布特点(1)主要特点: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2)其他特点:沿海地区人口多(3)胡焕庸线:黑河——腾冲线,是我国人口分布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它形象反映了我国“东多西少”的人口分布宏观格局读图1-3-7和138合作探究:①对比两幅图,思考一下在这10年间我国人口东多西少的格局有没有改变?②运用前面所学知识说明我国沿海地区人口增长较快的原因?思路:对于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课本上阐述的很全面,也是对前面内容的一种归纳和概括,所以让学生阅读课本,自主学习完成,对于课本的上的活动,可以作为一个案例让学生利用总结的地理因素来进行解释阐述。

高三年级地理教案:人口与环境.doc

高三年级地理教案:人口与环境.doc

高三年级地理教案:人口与环境【篇一】知识体系和要点(一)人口与环境1.人口再生产(1)人口再生产类型及其转变概念:老一代陆续死亡,新一代不断出生,世代更替的过程,使人口总体延续决定因素: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2)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地区分布全世界:属于“过渡型”,处在向“现代型”转变的阶段发达国家:“现代型”德国、匈牙利等负增长,美、加、澳、新西兰等国自然增长率稍高发展中国家:多为“过渡型”(非洲、亚洲、拉丁美洲大部分、大洋洲除澳、新外)但韩国、新加坡、古巴、乌拉圭、中国已进人或正要进入“现代型”2.人口数量与环境(l)人口数量的变化(2)环境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3)人口数量变化对环境的影响原始社会:人口少,影响小农业社会:社会经济水平有了提高,生态环境有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工业社会:人口激增,给资源和环境带来压力;生活排污量增多,污染环境;生产扩大、污染扩大人口与环境的关系:环境污染主要原因不只是人口的增长,主要是由于不重视保护环境等原因造成3.环境人口容量(l)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影响因素: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及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资源是首要因素(2)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4.人口素质与环境(1)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环境因素人口身体素质的概念:人口群体平均的身体健康状况(2)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对环境的影响一个地区环境质量的好坏,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有着特殊的影响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从整体上影响着人们的环境观、资源规和发展观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对资源的开发利用有着直接的影响科学文化素质不同的人口,对资源利用的充分程度也大不相同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人类活动的环境后果5.人口迁移与环境(l)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概念:人口在两个地区之间的空间移动,涉及人口由迁出地到迁入地永久性或长期性改变(2)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人口迁移的拉力和推力:拉力一个地区吸引人口迁移的因素,推力一个地区排斥人口迁移的因素(3)人口迁移与环境的关系①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原始社会和农业社会,人们为了寻找食物、土地而迁移,受自然环境影响深刻工业社会,为了寻找优化配置而使劳动力不断迁移,社会经济因素成为迁移的主要因素②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对迁出地: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的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对迁入地:使其综合环境有了较大的改观,但也产生一些生态环境问题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既有积极意义,也给城市环境造成巨大压力6.中国人口迁移(1)历我国的人口迁移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一:黄河中下游平原迁移方向:从秦汉开始人口由黄河中下游平原向四周扩散,重点是向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扩散由“安史之乱”引发的人口大迁移,使南方人口第一次超过了北方地区原因:移民支边、战争、自然灾害(2)新中国成立后到80年代中期的人口迁移特点:迁移规模比较小、频率比较低原因:实行计划经济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加上政策不允许农村居民迁入城市阶段:1954~1960年活跃时期;1961~1976年低潮时期;1977~1984年回升时期方向:净迁出省区:辽、鲁、沪、川;持平省区:西藏;其余为人口净迁入省区方式:安置失业人员和闲散劳动力;支援新开发地区工业建设;移民垦荒支援边疆建设;高等学校搬迁、招生与分配;新修水利和水库移民;压缩城市人口规模;少量的自发迁移(3)80年代中期以来的人口迁移特点:流动人口增加,自发流动为主方向:从农村到城市;从内地省、自治区到沿海城市和工矿地区目的:务工和经商;学习、培训、分配工作迁移的人数增加变化:原来人口的净迁出地区,有些开始变为净迁入地区,如上海【篇二】1.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1)人类与环境一方面,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的空间,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另一方面,人类的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的产物排放到环境中,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排泄物具有的容纳和清除能力,叫做环境自净能力。

高中地理教案:人口迁移与环境

高中地理教案:人口迁移与环境

高中地理教案:人口迁移与环境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及其特点。

2. 使学生掌握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3. 培养学生分析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人口迁移的概念、特点、原因及影响因素。

2. 难点: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三、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的人口迁移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 运用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探讨人口迁移与环境的关系。

3. 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相关的人口迁移数据和环境变化情况。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人口迁移案例和数据。

2. 准备与环境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3. 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和任务。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关于人口迁移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人口迁移与环境的关系。

2. 讲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和特点:解释人口迁移的含义,阐述其特点,如规模、速度、方向等。

3. 分析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影响因素:探讨导致人口迁移的原因,如经济发展、政策、社会因素等,并分析这些因素如何影响人口迁移。

4. 探讨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分析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环境的影响,如资源利用、生态环境变化等。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应对人口迁移对环境带来的挑战,并提出具体的建议和措施。

6. 总结与反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

这只是一个初步的教案框架,具体的内容和教学活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六、教学活动活动1:案例分析目的:通过分析具体的人口迁移案例,理解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影响。

步骤:1. 教师展示案例,学生阅读并填写人口迁移原因和影响表格。

2. 学生分享案例分析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活动2:小组讨论目的:培养学生合作分析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

步骤:1. 教师布置讨论任务,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2. 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七、教学评价评价方式:课堂参与度、小组讨论表现、案例分析报告。

高三地理教案:中国人口政策与环境保护的历程与未来展望

高三地理教案:中国人口政策与环境保护的历程与未来展望

高三地理教案:中国人口政策与环境保护的历程与未来展望随着全球人口的迅速增长和环境污染的严重恶化,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保护环境和控制人口增长之间的密切关系。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历经了一系列的人口政策和环境保护措施的试验和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本文将从历史和现实两个方面,探讨中国人口策与环境保护的历程,并试图展望未来。

一、中国人口政策的历程20世纪50年代,中国实行了计划生育制度。

自此以后,中国的人口问题就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

在经济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一系列的人口政策得以制定和实施。

1、一孩政策1979年,中国开始推行一孩政策,提倡晚婚晚育,以遏制人口增长。

此时,中国总人口已经达到了9亿,每年的人口增长率高达2.4%。

推行一孩政策的初衷是为了控制人口的增长,为经济发展腾出空间。

这项政策限制了大多数城市居民和部分农村居民的生育行为,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比如老年人口剧增,抚养比例不平衡等问题。

2、二孩政策2015年底,中国正式实施二孩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夫妇放开生育限制。

二孩政策的实施既满足了民众生育的需要,又避免了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经济风险。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二孩政策也日益面临着各种挑战。

比如,家庭成本的压力增大、教育资源的紧张、抚养和教育质量等问题都需要进一步解决。

二、环境保护的历程环境问题人人关注,保护环境责任在我们身上,作为一个大国,中国在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不小的进展。

以下是环境保护的一些历程:1、《环境保护法》颁布1979年,中国开始了环境保护法的立法工作,并于1989年颁布实施。

《环境保护法》是中国环境保护法规体系的基础和核心法律,它明确规定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和体系,为保护和改善环境提供了法律保障。

随着环保法规的不断完善,环境保护工作也越来越深入、全面。

2、治理大气污染2013年,中国政府提出了大气十条,意味着中国对治理大气污染采取了非常坚决的措施。

通过严格限制燃煤、降低工业污染、提高车辆排放标准等手段,中国成功地减少了PM2.5颗粒物浓度,大气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

高三最新地理教案-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全部 精品

高三最新地理教案-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全部 精品

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一节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阅读相关图表,了解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及原因,阅读人口增长模式图,运用本地人资料绘制图表,探究本地人口发模式及特点,学会分析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征。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图表,分析不同历史时期人口增长的特征,通过列表对比,分析不同阶段人口增长的特点及造成差异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正确看待人口转变模式;养成积极参与社会调查、进行社会实践的习惯,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教材分析教材首先通过学生熟悉的“60亿人口日”这一事实,同时配有主题鲜明的世界“人口爆炸”性增长图片,凸显本节主题。

结合《全球人口预测报告》材料,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在关注事实的基础上,深入思考其内在的原因,使教材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

教材的第一目“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首先通过图文结合的形式说明世界人口增长的历程,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世界人口增长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

知识窗提出世界人口平均递增20%意味着什么?增长了学生对“人口爆炸”的直观感受。

教材的第二目:“人口增长模式”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学习人口增长的基础知识。

教材采取形式多样的表现方式,充分发挥图像的作用,首先展示人口增长模式示意图,使学生对此形成感性认识,通过文字说明加深学生对内容的题解,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教材重点 1.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2.人口增长模式教材难点通过分析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明确人口增长模式。

课前准备教师:搜集整理有关的人口图片和资料,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

学生:依据学案预习本节课教材知识,并记录疑点,复习回顾初中所学关于人口的知识。

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播放有关“世界60人口日”的录像,引发讨论“人口增长过快会带来哪些问题”,导入新课。

[学生活动]阅读第二页的小字部分,思考下面提出的问题:你认为世界人口增长有规律可循吗?你能说说21世纪人口增长的趋势吗?[教师强调]世界人口增长是有规律可循的。

高中地理_人口与地理环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地理_人口与地理环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一节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第二课时)【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鲁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一节第二课时的内容,主要讲述了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

教材首先概括出世界人口问题的突出表现,然后着重阐析了人口增长过快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种种消极影响,以及发达国家所面临的人口增长减缓和人口老龄化问题,最后分析说明了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种种负面影响。

说明人口问题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表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让学生辩证的认识人口问题。

【学习目标】【学习重点】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及对策【学习难点】学会辩证的看待人口增长,树立正确的人口观与发展观。

【学情分析】在初中地理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过与本节内容相关的部分知识,如世界人口的数量、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这对本节课的学习降低了学习难度,而且本节内容是鲁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一节第二课时的内容,学生在第一课时已经学习了人口增长模式,了解了世界人口增长的主要特点及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人口增长模式上的差异和原因。

具备了一定的根据不同的人口统计图分析人口增长特点的能力。

第一课时的学习为本节课做了很好的铺垫,同时因为招生原因,我们的学生绝大部分是走读生,家里网络等设备比较齐全,能够很好的完成教师课前布置的探究问题。

【教学方法】资料分析、热点探究与问题讨论,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

【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学生需要探究的活动主题并给以一定的提示,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活动主题和提示如下:◆课前探究活动活动主题:1、搜集各国的人口政策2、搜集乳山的人口资料及人口政策活动提示:观看世界人口大会相关视频及搜集资料;走访政府相关部门调查搜集相关资料【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播放图片,分享自己旅游的小经历教师:暑假去上海迪士尼玩,本来打算开启一场奇幻之旅,但是却是翻过人山看人海,在人群中挤到变形。

充分体验了一下中国世界第一人口打过的国际地位。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部分 第5单元 人口与地理环境 第1节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教学案(含解析)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部分 第5单元 人口与地理环境 第1节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教学案(含解析)

第一节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1.人口的自然增长读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回答问题。

(1)总趋势:不断增长。

(2)增长的原因①决定因素:出生率和死亡率。

②主要动力: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

(3)特点[特别提醒] 自然增长率与人口数量的关系(1)自然增长率>0(图中A—B段):人口数量不断增加。

(2)自然增长率由正值减小到0(图中B点):人口数量达到最大值。

(3)自然增长率<0(图中B—C段):人口数量不断减小。

(4)自然增长率由负值增大到0(图中C点):人口数量达到最小值。

2.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1)人口增长模式的概念又称人口发展模式,反映不同国家和地区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随社会经济条件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2)阶段划分及模式类型读人口增长模式示意图,回答问题。

阶段划分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第四阶段名称原始低增长阶段高增长阶段增长减缓阶段低增长阶段人口增长模式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人口增长特点处于相对静止或低速增长状态急剧增长增长速度开始减缓增长缓慢目前分布目前,世界上极少数生产力水平很低的原始群体坦桑尼亚、肯尼亚等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德国、英国、法国等西欧发达国家3.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异发达国家(或地区)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或地区) 增长速度自然增长率较低、人口增长缓慢自然增长率较高,人口增长很快增长模式现代型(低、低、低) 传统型(高、低、高)形成原因受经济发展水平、社会保障和人们的生育观念的影响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变化趋势近几十年,人口数量比较稳定,一些国家的人口数量还会逐渐减少很多国家采取控制人口的措施,世界人口增长将趋于缓慢(2)我国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差异①东部地区—增长较慢←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②中西部地区—增长较快←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考法1 通过人口数量的变化考查人口增长(2014·全国卷Ⅰ)下图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

人口与环境复习教案

人口与环境复习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一章人口与环境
复习教案
唐坊高中张俊明
第一章人口与环境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世界人口增长趋势,掌握三种人口增长模式,了解我国人口增长
2、了解环境限制性与环境人口容量
3、了解人口迁移及其影响因素
4、了解地域文化与人口
二、教学过程
1、基础知识回顾
本环节利用复习学案,学生课前完成,课堂学生代表订正。

(期间可设置提问抢答环节)
提问:*人口负增长的四个国家?
*消费水平,科技水平与人口容量的关系?
*人口迁移的三个条件?
2、巩固练习
学案选择题部分,教师订正,对基础知识进行巩固
3、考题精华,紧扣考点
通过对基础知识的复习巩固后,本环节设置一些难点、重点题型,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综合分析、利用的能力(课件展示,学生抢答)
4、板书重要知识点回顾总结
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
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人口问题
第二节:人口合理容量: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消费水平。

科技等
人口迁移的三个条件
第三节:人口迁移
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第四节:文化与人口:婚俗对人口增长的影响
三、教学反思:。

高中地理高考精品备课教案:人口与地理环境

高中地理高考精品备课教案:人口与地理环境

人文地理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含答案)课标要求命题方向考题取样核心素养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并结合实例,解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2023浙江1月,T1—22021北京,T18(2)【综合思维】高考试题对人口问题的考查多以人口统计图表等资料为载体,学生在解决问题时需从时空综合角度分析某国或地区的人口增长、人口迁移及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原因及可能带来的问题。

【区域认知】人口问题常以具体的区域为背景,人口的数量变化也与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变化相关。

【人地协调观】结合人口与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等知识进行命题人口分布的变化2023全国甲,T4—5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2023海南,T1—22022广东,T18(2)2021湖南,T1—2人口迁移的影响2023山东,T3—52021浙江6月,T12—13人口问题的表现及解决措施2022河北,T3—42021浙江1月,T15—16环境承载力的影响2021北京,T8—9命题分析预测人口增长与迁移属于较为简单的主干知识,近年来以我国区域间人口迁移为背景的试题考查频率较高。

高考试题常借助形式多样的人口统计图表呈现人口数量的时空变化,要求学生根据相关统计数据判定人口分布、迁移的原因或影响备考策略人口问题常借助统计图表来增加难度,因而学生备考时应学会人口柱状统计图、折线统计图、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的判读方法。

学生在判读图表数据时应注重“量”“率”曲线的辨析,注意人口数量和人口增长率之间的变化关系,还应动态分析数据未来的发展趋势。

人口迁移问题应结合国内和国际局势、城镇化、产业转移等区域背景知识,对问题进行全面综合分析,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念,运用人地协调观分析有关人口地理现象的发展变化和实际问题考点1人口分布1.人口分布特点(1)世界人口分布特点从全球来看,近90%的人口居住在[1]北半球,尤其在北纬10°—50°地带最为集中;从距离海洋远近来看,60%左右的人口居住在离海岸[2]200千米以内的沿海地区;从海拔来看,近80%的人口居住在海拔500米以下的[3]低平地区。

高三地理教案:全球人口变化趋势及其环境问题分析

高三地理教案:全球人口变化趋势及其环境问题分析

高三地理教案:全球人口变化趋势及其环境问题分析全球人口变化趋势及其环境问题分析摘要:全球人口数量在不断增加,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从全球人口变化趋势入手,分析了全球人口数量增加的原因及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了合理的解决方案。

一、全球人口变化趋势近几十年来,全球人口数量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数据显示,1950年全球人口数量为25亿左右,到了2000年左右已经超过了60亿,目前全球人口数量已经接近80亿。

而且,这种数量的增长越来越快,特别是在一些人口稠密的地区,增长速度更是惊人。

人口增长的原因比较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食物生产水平不断提高。

人类通过不断的科技进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使得人类可以更好地养活自己。

2.医学技术的发展。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许多原来难以治愈或者致死的疾病得到有效的控制,大大提高了人类的寿命。

3.社会经济的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整个社会的生育率也逐渐降低。

全球人口数量的增长不仅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也对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自然资源消耗增加。

人们在不断地开垦土地、建筑房屋、以及运输等方面都会消耗相当的自然资源。

2.水污染。

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水污染也随之增加,对人们的生活和健康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3.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

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森林、草原等自然生态系统逐渐被破坏,使得全球生态环境状况逐渐变差。

二、全球人口增长的解决方案目前,全球的人口增长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关注的焦点。

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提高环保意识。

人口的增长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可以通过提高环保意识来遏制环境污染和破坏,使得人口增长不再对环境构成威胁。

2.加强自然资源的保护。

人口的增长时代,自然资源的保护也变得尤为重要。

国家和组织可以加强相关法律的制定和管理,规范资源的开采和利用。

3.推广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地理教案教学设计人口数量与环境全新

地理教案教学设计人口数量与环境全新

地理教案教学设计人口数量与环境全新教学设计:人口数量与环境的关系一、教学目标:1.理解人口数量与环境之间的关系;2.了解人口数量增长对环境带来的影响;3.掌握通过合理的人口政策来维护环境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1.人口数量与环境的相互关系;2.人口数量增长对环境的影响;3.通过合理的人口政策维护环境。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引发学生的思考,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人口数量与环境的关系会变化?请学生进行讨论,并带出本节课的主题。

2.知识讲解与讨论(30分钟):(1)教师首先讲解人口数量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包括人口数量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环境对人口数量的影响。

教师可以简单介绍一下人口数量的增长规律,如指数增长等。

(2)接着,教师讲解人口数量增长对环境的影响,如资源的短缺、生态平衡被破坏、环境污染的加剧等。

教师可以通过图片、案例等形式展示这些影响。

(3)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通过合理的人口政策来维护环境的方法。

学生可以分小组进行讨论,并展示自己的想法。

3.小组合作(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提出一个合理的人口政策来维护环境。

小组成员可以讨论并汇总出一个共同的政策,然后向全班进行展示。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启示性的问题,如限制生育、控制人口迁移等。

4.总结与展望(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给出一些展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人口问题对未来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并提醒学生要关注人口问题,并在日常生活中做出对环境友好的选择。

四、教学延伸:1.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或图书馆等渠道,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口问题,以及他们采取的人口政策。

2.学生可以进行一些实地考察,了解当地的人口问题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可以选择城市和农村,进行对比研究。

3.学生可以进行一些社会调查,了解人们对人口问题和环境保护的认知和态度。

可以设计问卷调查或面对面访谈等方式。

4.学生可以组织一些宣传活动,向公众宣传人口问题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清泉州阳光实验学校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人口与环境》教案高三全册地理教案

清泉州阳光实验学校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人口与环境》教案高三全册地理教案

清泉州阳光实验学校人口与环境〔导入新课〕热点问题:2016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全面二孩〞政策。

这是一重大人口政策的变化。

通过本节的学习,从地理学科的角度来理解这一政策的变化。

〔展示考纲〕1.不同人口增长形式的特点及地区分布2.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3.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考情分析〕1.以各种人口数据统计图(坐标图、柱状图、人口年龄构造金字塔图等)及表格等资料切入,考察人口增长形式的判断、特点及地区分布。

对这一考点的出现频率将会增大。

2.结合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情况,以某区或者者某城的人口数据统计图,人口迁移变化情况图等切入,考察人口迁移的原因及影响,人口问题出现的原因、人口老龄化、人口性别比例等问题。

特别关注部分区的“未富先老〞,人口迁移对城化的影响。

考察形式多以选择题为主。

〔构建体系〕自然增长人口数量变化人口机械增长人口与环境人口构造:年龄构造、性别构造人口与环境的关系〔学习过程〕考点一:人口增长形式及人口问题1.人口增长形式〔读图,复习相关知识点〕〔提问,总结〕1.人口自然增长率2.说出图中1,2,3的人口增长形式类型,各形式对社会经济的影响3.人口增长形式的转变是图中哪一要素先发生变化的4.人口增长形式转变的根本原因5.目前,兴隆国家、开展中国家、中国的人口增长形式〔随堂练习〕2021年中国、印度先后公布了最新人口普查数据,读下表完成下题。

总人口2000~2021年人口平均增长率人口性别比年龄构成0~14岁15~60岁60岁及以上中国1亿0.57%1001%70.14%16%印度1亿6%10432%60.4%%注:人口性别比是指每100名女性对应男性人口数。

.中国、印度人口增长形式分别是(D)A.传统型、传统型B.现代型、现代型C.现代型、传统型D.传统型、现代(规律方法)区别人口增长形式的方法现代型的人口出生率大致在%以下,死亡率大致在1%左右,自然增长率在1%以下。

2.人口问题〔考虑讨论〕结合人口增长形式特征,考虑大多数开展中国家和兴隆国家的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提问,总结〕大多数开展中国家人口问题:人口增长过快,青少年人口所占比重过大措施:①实行方案生育政策;②开展社会消费力,转变生育观念,促进人口增长形式向现代型转变兴隆国家人口问题:人口增长缓慢、停滞,甚至出现负增长人口老龄化严重措施:①鼓励生育;②吸引外来移民;③健全社会保障体系;④鼓励老有所为,延长退休年龄。

人口与环境教案

人口与环境教案

人口与环境教案教案标题:人口与环境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2. 探讨人口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平衡人口增长与环境保护的问题;4. 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内容:1. 人口增长的原因和趋势分析;2. 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3.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4. 平衡人口增长与环境保护的策略。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全球人口增长的趋势,并引导学生思考人口增长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知识讲解:2. 介绍人口增长的原因,如医疗技术的进步、生育率的下降等,并分析人口增长的趋势。

3. 探讨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包括资源消耗增加、生态系统破坏、环境污染等。

讨论与思考:4. 引导学生讨论人口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提出学生的观点和看法。

5. 分组讨论,让学生就如何平衡人口增长与环境保护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策略和建议。

案例分析:6. 提供一些实际案例,如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与环境问题、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等,让学生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总结与展望:7.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8.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个人和社会层面上平衡人口增长与环境保护的问题,并展望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教学方法:1. 图片或视频展示:通过视觉媒体引起学生兴趣,激发思考。

2. 小组讨论:激发学生思考和交流,培养合作能力。

3.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评估:1. 小组讨论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平衡人口增长与环境保护的策略和建议。

2. 课堂讨论:参与讨论并提出有价值观点的学生获得积极评价。

拓展活动:1. 课后阅读:推荐相关环境保护的书籍或文章,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人口与环境的关系。

2.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环境保护项目或机构,加深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教学资源:1. 图片或视频关于人口增长和环境问题的素材;2. 案例分析的相关资料;3. 小组讨论和展示的评价表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地理教案人口与环境
高三地理教案人口与环境
【知识体系和要点】
(一)人口与环境
1.人口再生产
(1)人口再生产类型及其转变
概念:老一代陆续死亡,新一代不断出生,世代更替的过程,使人口总体延续
决定因素: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2)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地区分布
全世界:属于过渡型,处在向现代型转变的阶段
发达国家:现代型德国、匈牙利等负增长,美、加、澳、新西兰等国自然增长率稍高
发展中国家:多为过渡型(非洲、亚洲、拉丁美洲大部分、大洋洲除澳、新外)但韩国、新加坡、古巴、乌拉圭、中国已进人或正要进入现代型
2.人口数量与环境
(l)人口数量的变化
(2)环境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
(3)人口数量变化对环境的影响
原始社会:人口少,影响小
农业社会:社会经济水平有了提高,生态环境有了一定程度
的破坏
工业社会:人口激增,给资源和环境带来压力;生活排污量增多,污染环境;生产扩大、污染扩大
人口与环境的关系:环境污染主要原因不只是人口的增长,主要是由于不重视保护环境等原因造成
3.环境人口容量
(l)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
影响因素: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及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资源是首要因素
(2)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
4.人口素质与环境
(1)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环境因素
人口身体素质的概念:人口群体平均的身体健康状况
(2)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对环境的影响
一个地区环境质量的好坏,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有着特殊的影响
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从整体上影响着人们的环境观、资源规和发展观
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对资源的开发利用有着直接的影响
科学文化素质不同的人口,对资源利用的充分程度也大不相同
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人类活动的环境后果5.人口迁移与环境
(l)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
概念:人口在两个地区之间的空间移动,涉及人口由迁出地到迁入地永久性或长期性改变
(2)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人口迁移的拉力和推力:拉力一个地区吸引人口迁移的因素,推力一个地区排斥人口迁移的因素
(3)人口迁移与环境的关系
①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原始社会和农业社会,人们为了寻找食物、土地而迁移,受自然环境影响深刻
工业社会,为了寻找优化配置而使劳动力不断迁移,社会经济因素成为迁移的主要因素
②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
对迁出地: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的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对迁入地:使其综合环境有了较大的改观,但也产生一些生态环境问题
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既有积极意义,也给城市环境造成巨大压力
6.中国人口迁移
(1)历史上我国的人口迁移
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一:黄河中下游平原
迁移方向:从秦汉开始人口由黄河中下游平原向四周扩散,重点是向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扩散由安史之乱引发的人口大迁移,使南方人口第一次超过了北方地区
原因:移民支边、战争、自然灾害
(2)新中国成立后到80年代中期的人口迁移
特点:迁移规模比较小、频率比较低
原因:实行计划经济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加上政策不允许农村居民迁入城市
阶段:1954~1960年活跃时期;1961~1976年低潮时
期;1977~1984年回升时期
方向:净迁出省区:辽、鲁、沪、川;持平省区:西藏;其余为人口净迁入省区
方式:安置失业人员和闲散劳动力;支援新开发地区工业建设;移民垦荒支援边疆建设;高等学校搬迁、招生与分配;新修水利和水库移民;压缩城市人口规模;少量的自发迁移(3)80年代中期以来的人口迁移
特点:流动人口增加,自发流动为主
方向:从农村到城市;从内地省、自治区到沿海城市和工矿地区
目的:务工和经商;学习、培训、分配工作迁移的人数增加
变化:原来人口的净迁出地区,有些开始变为净迁入地区,如上海
(二)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1.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
(1)人类与环境
一方面,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的空间,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另一方面,人类的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的产物排放到环境中,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排泄物具有的容纳和清除能力,叫做环境自净能力。

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者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时,出现环境问题
(2)环境问题的表现
环境污染:人类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导致环境质量下降。

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海洋污染等。

生态破坏: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

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臭氧层破坏、物种灭绝等
(3)环境问题的分布特点
城市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乡村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
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比发达国家严重:处于经济发展的初级
阶段,而人口增长却很快,环境承受着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限于经济、技术水平,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环境保护,发生环境问题不能及时充分解决;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有些环境问题不只影响某一个国家或地区,而且可能影响到其他国家甚至全球
2.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1)人口压力
(2)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可再生资源超过其再生能力、不合理开发引起生态破坏
非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开发加速其枯竭
(3)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
传统发展模式关注的只是经济领域活动,其目标是产值和利润的增长,物质财富的增加,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增长,带来环境问题,环境问题的本质是发展问题
3.可持续发展
(1)环境问题与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历史演变
崇拜自然:采猎文明时期一环境对人类制约作用较强,人类改造环境作用微弱,人与环境是恐惧和依赖关系
改造自然:农业文明时期一人对自然的依附性减弱,对抗性增强,地理环境趋于恶化
征服自然:工业文明时期一人类试图成为自然界的主宰,以
牺牲自然为代价,积累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人地关系呈现全面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
谋求人地协调:后工业化时期人类被迫重新审视自己的经济行为,环境和发展开始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寻求一条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相互协调的道路
(2)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
概念: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内涵:生态待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社会持续发展
(3)可持续发展从观念走向实践
认识、愿意接受并积极参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世界观,进而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方法来改变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才能使可持续发展从观念走向实践
①实行清洁生产:从原料开采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②社会公众积极参与:不同于对一般活动的参与,不仅包括积极参加有关的行动或项目,更重要的是改变自己的态度和习惯
③选购带环境标志的产品:表明该产品在生产、使用和处理处置过程中符合特定的环境保护要求。

与同类产品相比,具有低毒少害、节约资源等优点
4.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l)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有可持续发展的萌芽
改革开放的成就:以世界7%的耕地养活世界21%的人口
发展道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1994年3月发布《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提出中国实施可持续的总体战略、对策以及行动方案。

这是全球第一部国家级的《21世纪议程》
(2)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生态农业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中国能否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至关重要
(三)人种、民族、语言
1.人种及其分布
白种人:白皮肤、蓝眼睛、高鼻梁、薄嘴唇、卷头发。

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大洋洲、西亚、北非及印度,人数最多,分布最广
黄种人:黄皮肤、黑眼睛、直头发、体毛中等。

东亚、东南亚,美洲的印第安人和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爱斯基摩人) 黑种人:黑皮肤、黑头发、黑眼睛、厚嘴唇,卷头发。

撒哈拉以南非洲及美国
2.中国民族
构成:汉族占92%
少数民族:55个,占8%,超过400万的有蒙古、回、藏、维吾尔、苗、彝、壮、满、土家。

人数最多的是壮族,分布最广的是回族
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等边疆地区,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
民族政策:各民族一律平等,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3.世界语言
主要有汉语、英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这六种语言是联合国工作语言,其中汉语使用最多,主要在中国、东南亚。

英语使用最广(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