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脊髓0

合集下载

脊髓损伤的分级方法

脊髓损伤的分级方法

• ASIA92标准其特点在于,对精心筛选出来 的,最具代表性的、最基本的神经系统检 查目标,即感觉的28个关键点,运动的10 条关键肌,一一进行检查和评分。感觉评 分的总合即代表患者的感觉功能状况;运 动评分的总合即代表患者的运动功能状况。 • 该标准 先后进行了数次修改,现在使用的 是2006年第六版。
脊柱疾病的几种分型及评分
• 胸腰椎骨折分类历史进程
• 脊髓型颈椎病JOA评分 • 脊髓损伤的分级方法
28个皮区关键点
• • • • • • • • • • • • • • C2--枕骨粗隆 C3--锁骨上窝 C4--肩锁关节的顶部 C5--肘前窝的外侧面 C6--拇指 C7--中指 C8--小指 T1--肘前窝的尺侧 T2--腋窝 T3--第3肋间锁骨中线 T4--第4肋间锁骨中线 T5--第5肋间锁骨中线 T6--剑突水平 T7--第7肋间锁骨中线 • • • • • • • • • • • • • • T8--第8肋间锁骨中线 T9--第9肋间锁骨中线 T10--脐 T11--第11肋间锁骨中线 T12--腹股沟韧带中点 L1--T12~L2之间上1/2处 L2--大腿前中部 L3--股骨内髁 L4--内踝 L5--足背第五柘趾关节 S1--足跟外侧面 S2--国窝中点 S3--坐骨结节 S4-5--肛门周围
• Frankel法对脊髓损伤的程度进行了粗略的 分级,对脊髓损伤的评定有较大的实用价 值,但对脊髓圆椎和马尾损伤的评定有一 定的缺陷,缺乏反射和括约肌功能判断, 尤其是对膀胱、直肠括约肌功能状况表达 不够清楚。
ASIA分级法
• 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也在Frankel法的基础上进行修 订。这分级法与Frankel法大同小异。 • 等级 感觉、运动功能状况 • A: 完全性损伤在骶段(S4~5)无任何感觉、运动功 能存留。 • B: 不完全性损伤在损伤平面以下包括骶段(S4~5) 有感觉功能,但无运动功能。 • C: 不完全性损伤在损伤平面以下有运动功能,但大 部分肌的肌力小于3级 • D: 不完全性损伤在损伤平面以下有运动功能,且大 部分肌的肌力大于或等于3级 • E: 正常感觉和运动功能正常

211113621_脊髓损伤患者脊髓神经刺激器植入术后康复治疗1例报告

211113621_脊髓损伤患者脊髓神经刺激器植入术后康复治疗1例报告

·专家论坛·脊髓损伤患者脊髓神经刺激器植入术后康复治疗1例报告陈楠 陈婵 顾雨薇 凌骏麒 白玉龙(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康复医学科 上海 200040)摘要目的:观察硬膜外脊髓神经电刺激结合康复训练对1例脊髓损伤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

方法: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治疗脊髓损伤后植入脊髓神经刺激器的截瘫患者,每周6次共3周。

治疗前、后和1个月随访时通过美国脊髓损伤协会脊髓损伤分级、Lovett肌力分级、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Berg平衡功能量表和改良Ashworth量表评估患者的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结果:治疗3周后,患者的运动、感觉、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获得明显改善,且这些改善在1个月随访时仍得以保留。

结论:康复训练能改善脊髓损伤后植入脊髓神经刺激器的截瘫患者的肢体功能,是此类患者不可或缺的治疗手段,但要获得良好的效果,患者须长期坚持康复训练。

关键词 脊髓损伤硬膜外脊髓神经电刺激康复训练中图分类号:R493; R651.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6-1533(2023)07-0008-03引用本文陈楠, 陈婵, 顾雨薇, 等. 脊髓损伤患者脊髓神经刺激器植入术后康复治疗1例报告[J]. 上海医药, 2023, 44(7): 8-10; 36.Postoperative rehabilitation of spinal cord nerve stimulator implantationin a patient with spinal cord injury: a case reportCHEN Nan, CHEN Chan, GU Yuwei, LING Junqi, BAI Yulong(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Huashan Hospital,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4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epidural spinal cord stimulation combined with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on the recovery of limb function in a patient with spinal cord injury. Methods: The paraplegic patients with spinal cord nerve stimulator implanted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 was treated with routin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6 times a week for 3 weeks. The limb function and the abilities of daily living were assessed by the American Spinal Cord Injury Association spinal cord injury scale, Lovett muscle strength scale, modified Barthel index scale, Berg balance function scale, and modified Ashworth scale at pre-treatment, post-treatment, and 1-month follow-up. Results: After 3 weeks of treatment, the patient showed significant improvements in motor, sensory, balance, and daily living, and these improvements were maintained at 1-month follow-up.Conclusion: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can improve the limb function of paraplegic patients with spinal cord nerve stimulator implantation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 and is an indispensable treatment for such patients. However, patients must adhere to long-term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to obtain good results.KEY WORDS spinal cord injury; epidural spinal cord stimulation; rehabilitation training脊髓损伤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脊髓结构和功能的破坏,多继发于外伤[1],可导致损伤平面以下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脊髓损伤的规范化查体

脊髓损伤的规范化查体

3. 选择性感觉检查项目





D 检查部位 建议下列关节作为标准检查部位: 腕 拇指的指间关节 小指的近端指间关节 膝 踝 大脚趾的趾间关节
3. 选择性感觉检查项目

(2) 深压觉 A 检查原理 经验丰富的临床医师观察到,肢体其它感觉 完全丧失的急性脊髓损伤患者如果肢体远端有深 压觉存在预示着感觉和/或运动功能可能会恢复。 建议深压觉检查仅用于轻触觉和针刺觉缺失的患 者。
必查项目

(2) 轻触觉 A. 检查方法d 检查患者时,每个关键感觉点依次被检查。 在每个关键点要求患者说出被棉束轻触时的感觉。 对能说出触觉的患者要求他们说明这种触觉是否 与面颊触觉一样。必要时,再次用棉束轻触面颊, 以提醒患者正常的轻触感觉。
必查项目

(2) 轻触觉 A. 检查方法e 每个关键感觉点检查后,根据以下分级定义 进行分级记录。
3. 选择性感觉检查项目

B 检查方法c 在每个检查部位给予患者一定压力,要求患 者说出感觉到压力时的感觉,随后要求患者描述 没有给予压力时的感觉,以评估患者描述的可靠 程度。
3. 选择性感觉检查项目

C分级 0 缺失:给予压力时患者没有感觉。 1 存在:给予压力时患者能可靠地感觉到。

3. 选择性感觉检查项目
必查项目


如果关键感觉点因为石膏包裹、伤口、 敷料覆盖或截肢等原因而无法检查时,同一被推 荐的皮肤节段内的任何一点可作为替代检查点。 建议选择替代检查点时应特别注明。
必查项目

推荐感觉检查的实用步骤是从可疑的损伤 部位开始,向头端逐个皮节进行锐/钝辨别觉检 查,直到患者报告锐/钝辨别觉都变为正常为止。

脊髓损伤分型

脊髓损伤分型

脊髓损伤的神经功能分级神经功能分级(一)Frankel分级:1969年由Frankel提出将损伤平面以下感觉和运动存留情况分为五个级别,该方法对脊髓损伤的程度进行了粗略的分级,对脊髓损伤的评定有较大的实用价值,但对脊髓圆椎和马尾损伤的评定有其一定缺陷,缺乏反射和括约肌功能判断,尤其是对膀胱、直肠括约肌功能状况表达不够清楚。

(二)国际脊髓损伤神经分类标准:1982年美同脊髓损伤协会(ASIA)提出了新的脊髓损伤神经分类评分标准,将脊髓损伤量化,便于统计和比较。

1997年ASIA对此标准进行了进一步修订,使之更加完善。

该方法包括损伤水平和损伤程度。

1、脊髓损伤水平(1)感觉水平检查及评定:指脊髓损伤后保持正常感觉功能(痛觉、触觉)的最低脊髓节段,左右可以不同。

检查身体两侧各自的28个皮区的关键点,在每个关键点上检查2种感觉,即针刺觉和轻触觉,并按3个等级分别评定打分(0为缺失;1为障碍;2为正常。

不能区别钝性和锐性刺激的感觉应评为0级)。

检查结果每个皮区感觉有四种状况,即:右侧针刺觉、右侧轻触觉、左侧针刺觉、左侧轻触觉。

把身体每侧的皮区评分相加,即产生两个总的感觉评分,即针刺觉评分和轻触觉评分,用感觉评分表示感觉功能的变化。

正常感觉功能总评分为224分。

(2)运动水平的检查评定:指脊髓损伤后保持正常运动功能(肌力3级以上)的最低脊髓节段,左右可以不同。

检查身体两侧各自10对肌节中的关键肌。

检查顺序为从上向下,各肌肉的肌力均使用0-5临床分级法。

这些肌肉与相应节段的神经支配相一致,并且便于临床做仰卧位检查(在脊髓损伤时其它体位常常禁忌)。

按检查结果将两侧肌节的评分集中,得出总的运动评分,用这一评分表示运动功能的变化。

正常运动功能总评分为100分。

(3)括约肌功能及反射检查:包括肛门指检、肛门反射、尿道球海绵体反射,测试肛门外括约肌。

该检查用于判定脊髓是完全性还是不完全性损伤。

2、脊髓损伤程度:鞍区皮肤感觉的检查应环绕肛门皮肤粘膜交界区各个方向均仔细检查,任何触觉或痛觉的残存均应诊断为不完全性损伤。

脊髓损伤病例分析

脊髓损伤病例分析

病例分析指导老师:竺佳晟学生:陈佳梅一、医学信息1,基础信息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积极药物对症治疗,病情恢复可,平稳后进入康复科,予运动疗法,针灸等综合康复治疗改善患者功能,病情好转后出院,先患者为进一步康复治疗,就诊我科,门诊以“康复治疗,腰椎骨折术后”收入我科。

既往史:患者既往体健,无吸烟饮酒史,无高血压,无糖尿病,无重大外科手术史。

3,社会情况家庭:患者与妻子婚姻恩爱,育有一子一女,女儿已出嫁,小儿子单身,家庭幸福,儿女孝顺。

经济:患者是家长主要劳动力,年收入为10+万,其余家庭成员收入尚可,为小缩明显,肌力下降,右腿尤甚。

患者转移至电动起立床需借助转移板并在三人辅助下完成。

患者从电动起立床转移到训练床也是同方法。

2,感觉检查1,浅感觉(感觉正常2分,感觉减弱1分,感觉消失0分)跟—膝—胫动作无法完成9,ADL评定(barthel指数)总___40_分(满分为100)析11,功能恢复分级脊髓损伤程度L1,不完全损伤,ASIA:C级(损伤平面以下存在运动功能,大部分关键肌力3级以下)三、主要问题(1)、身体功能与结构损伤四、治疗目标六,讨论患者诊断为L1椎体骨折并前后植入内固定后,L1椎体骨折,L1棘突骨折,双下肢不全瘫,左侧多肋骨骨折。

L1平面以下浅深感觉减退,双下肢肌力下降,双下肢屈髋关节活动度下降。

目前不能独自完成翻身、仰卧位到端坐位、端坐位到轮椅、轮椅到床的体位转移。

ADL评定为40(满分100)。

并且座位平衡一级,立位平衡无法完成。

我认为患者为一个L1椎体的不完全损伤未来恢复前景好,可以在支具的少量帮助下可以实现步行。

因此患者需在继续服用营养神经的药物加快神经的生长,促进感觉和肌力的恢复的前提下进行康复训练。

康复治疗还是以四肢的肌力训练,双下肢的直腿抬高训练和体位转移训练为主,并不断加强患者的座位平衡训练,并在。

脊髓栓系综合征

脊髓栓系综合征

脊髓栓系综合征汇报人:日期:•疾病概述•病因和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和诊断目录•治疗和管理•预防和研究进展01疾病概述脊髓栓系综合征是一种神经系统的疾病,由于先天性或后天性原因导致脊髓受到牵拉并产生一系列神经功能障碍的综合征。

定义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脊髓栓系综合征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

原发性脊髓栓系综合征通常是由于先天性的脊柱发育异常或遗传性疾病所致,而继发性脊髓栓系综合征则是由其他疾病或损伤引起。

疾病类型定义和疾病类型脊髓栓系综合征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尚不完全清楚,但根据相关研究和临床经验,该病在儿童和青少年中较为常见,且发病率较高。

脊髓栓系综合征的发病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地区、种族、遗传等。

根据不同的研究,该病的发病率在每10万人口中约有10-30人左右。

流行病学和发病率发病率流行病学疾病负担和致残率脊髓栓系综合征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主要表现在治疗费用高、康复时间长、生活质量下降等方面。

该病的治疗需要长期随访和多次手术,对家庭和社会资源都是一种巨大的消耗。

致残率脊髓栓系综合征可能导致神经功能受损,从而引起运动、感觉和膀胱功能的障碍,严重者可导致瘫痪和尿失禁等严重后果。

根据不同的研究和临床经验,该病的致残率较高,需要早期诊断和治疗。

02病因和病理生理先天性因素脊髓栓系综合征通常由于先天性因素引起,如脊柱裂、脊髓裂、脂肪瘤等。

这些因素可能导致脊髓发育异常,从而引发栓系综合征。

获得性因素获得性因素也可能导致脊髓栓系综合征,如脊髓肿瘤、脊柱肿瘤、硬膜外脓肿等。

这些因素可能压迫脊髓,导致脊髓循环障碍,进而引发栓系综合征。

病因学脊髓栓系综合征可能导致脊髓循环障碍,使脊髓缺血、缺氧,从而导致神经功能受损。

脊髓循环障碍神经根受压脊髓萎缩脊髓栓系综合征可能导致神经根受压,从而引发疼痛、肌肉无力等症状。

长期脊髓栓系综合征可能导致脊髓萎缩,使脊髓变短、变细,从而进一步加剧神经功能障碍。

030201病理生理学疾病分型根据病因分型根据病因的不同,脊髓栓系综合征可分为先天性脊髓栓系综合征和获得性脊髓栓系综合征。

脊髓损伤运动和感觉评定量表

脊髓损伤运动和感觉评定量表

0
0
0
33
评分标准 5 0:完全麻痹 5 1:触及或可见肌收缩 5 2:不抗重力主动运动 5 3:可抗重力主动运动 5 4:对抗部分阻力主动运动 5 5:对抗全部阻力主动运动 4 NT:无法检查 0 0 0
34
评分标准 0:完全麻痹 1:触及或可见肌收缩 2:不抗重力主动运动
3:可抗重力主动运动 4:对抗部分阻力主动运动 5:对抗全部阻力主动运动 NT:无法检查
项目 C5-肘屈肌(肱二头肌、旋前圆肌) C6-伸腕肌(桡侧腕伸长、短肌) C7-肘伸肌(肱三头肌) C8-中指屈指肌—末节(指深屈肌) T1-小指展肌 L2-屈髋肌(髂腰肌) L3-伸膝肌(股四头肌) L4-足背屈肌(胫骨前肌) L5-足趾伸肌 S1-足趾屈肌
总计:
运动关键肌
得分


5
5
5
5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5
4
4

脊髓肌力评定标准

脊髓肌力评定标准

脊髓肌力评定标准
脊髓肌力评定标准是用来评价患者肌肉力量及功能障碍程度的指标,通常采用0-5级的分级系统。

1. 0级:无明显肌肉收缩。

2. 1级:有轻微肌肉收缩,但无肢体活动。

3. 2级:能进行自重抗力运动,但不能与重力抗力进行运动,
即不能提起肢体。

4. 3级:能提起肢体与重力进行抗力运动,但无外加阻力时肌
肉无力。

5. 4级:能与部分外加阻力进行运动,但不能承受全阻力。

6. 5级:能承受正常外阻力,活动力正常。

以上是常用的脊髓肌力评定标准,通过对患者进行肌力检查,医生可以了解肌力损害情况,制定相应的康复计划和治疗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在评定过程中需注意不同肌群的肌力评估,以全面准确地评定患者的肌力情况。

脊髓

脊髓
脊髓疾病
myelopathy
典型病例
王某某。性别:男。年龄:55岁。职业:公务员 主诉: 双下肢无力、麻木、伴排尿困难3天。 现病史:患者10天前感冒,发热,体温:38.8度,入院前3天
患者出现双脚麻木,走路乏力如喝醉酒踩棉花感。入院前 2天出现双下肢无力,但能行走,伴有排尿困难,双下肢 麻木加重。入院前1天出现双下肢瘫。为进一步诊治来我 科。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无家族史。 查体: 神清,语明,颅神经查体无阳性体征,双下肢肌力0 级,肌张力低。双侧健反射减弱,双侧病理征阳性。颈3 水平以下痛觉减退。
脊髓白质
白质有上行(感觉)、下行(运动)有髓纤维组成。 (1)前索
位于前角、前根内侧 下行纤维:皮质脊髓前束-----越过前连和,支配对
侧灰质前角下运动神经元 -----支配同侧灰质前角下 运动神经元支配躯干肌肉 顶盖脊髓束--------参与视听反射 前庭脊髓束--------身体平衡及姿势调节 网状脊髓束--------肌张力肌姿势调节
髓圆锥。由第 3、4、5骶节和尾节组成。

末端位置相当于第一腰椎下缘水平。圆锥

下端伸出一根终丝,终止于第一尾椎骨膜
的背侧。
(4)马尾:
脊髓与脊柱长度不等。神经根由

相应椎间孔穿出椎管,腰段的神经根

垂直下行形成马尾。马尾由第二腰节至
尾节发出的10对神经根组成。
(5)三层被膜:
脊髓由三层结缔组织的被膜包围,从外向内依次为硬脊膜、 脊髓蛛网膜、软脊膜。
裂小、眼 球内陷、面部出少)。 C5-6:肱二头肌健反射减弱、肱三头肌健反射亢进。 C7:二正常,三减弱。
3.胸段(T3-12):
*胸髓横贯性损害:双上肢正常、双下肢呈现上运动神经元瘫、病变 平面以下各种感觉消失、大小便功能障碍、出汗异常,伴有阶段 性胸腹根性疼痛或束带感。

脊髓损伤分级

脊髓损伤分级

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作者:医网情深时间:2009-10-16 20:02:00推荐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脊髓损伤严重程度的评定标准)Bodford(1997)评分法(改良Frankel分级法)脊髓损伤ASIA损害分级(2007-12-6 21:21:23) ASIA损害分级A—完全性损害。

在骶段无任何感觉运动功能保留。

B—不完全性损害。

在神经平面以下包括骶段(S4—S5)存在感觉功能,但无运动功能。

C—不完全性损害。

在神经平面以下存在运动功能,并且大部分关键肌的肌力小于3级。

D—不完全性损害。

在神经平面以下存在运动功能,并且大部分关键肌的肌力大于或等于3级。

E—正常。

感觉和运动功能正常。

J O A下腰痛评价表来源:作者:时间:2007-03-20<30 0---------------------------------------------------------------------------满分29分<10分,差; 10-15分中度;16-24良好;25-29优治疗改善率=[(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满分29-治疗前评分)]×100%>=75%优 50-74%良 25-49%中 0-24%差VAPS视觉类比疼痛评分法*---+---+---+---+---+---+---+---+---+---*0无痛5中度痛 10极痛难忍J O A下腰痛评价表来源:作者:时间:2007-03-20JOA下腰痛评价表------------------------------------------------------------------------------*主观症状(9分)LBP(3分) 感觉障碍(2分)无 3 无 2偶有轻痛 2 轻度 1频发静止痛或偶发严重疼痛 1 明显 0频发或持续性严重疼痛 0 运动障碍(MMT)(2分)腿痛或麻(3分) 正常(5级) 2 4级1 0-3级0无 3 *ADL受限(14分)重轻无偶有轻度腿痛 2 卧位转身 0 1 2频发轻度腿痛或偶有重度腿痛 1 站立 0 1 2频发或持续重度腿痛 0 洗、漱 0 1 2步行能力(3分) 身体前倾站立 0 1 2正常 3 坐1小时0 1 2能步行500m以上,可有痛、麻、肌弱2 举物、持物 0 1 20分尿潴留1分高度排尿困难,尿费力,失禁,或淋漓2分轻度排尿困难,尿频,尿踌躇3分正常脊髓损伤分级2007-08-08 14:59按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损伤分级(1992)等级功能状态A:完全性损害在骶段(S4~5)无任何感觉、运动功能保留。

脊髓栓系综合征演示课件

脊髓栓系综合征演示课件

由于脊髓受牵拉,导致脊髓缺血、缺氧、神经组织变性等病理改变, 进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
流行病学特点
01
发病率
脊髓栓系综合征的发病率较低 ,但具体发病率目前尚无准确
统计数据。
02
发病年龄
可在任何年龄阶段发病,但以 儿童和青少年多见。
03
性别差异
男女均可发病,但女性略多于 男性。
临床表现与分型
临床表现
X线检查
X线平片可用于初步评估脊柱排列和曲 度异常,但对脊髓栓系综合征的诊断价 值有限。
神经电生理检查
如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等,可用于评 估神经功能状况,辅助诊断脊髓栓系综 合征。
03
治疗原则与方案制定
保守治疗措施及效果评估
药物治疗
使用神经营养药物、消炎镇痛药物 等,以缓解症状和改善神经功能。
物理治疗
主要包括疼痛、运动障碍、感觉障碍 、膀胱和直肠功能障碍等。具体症状 因个体差异和病情严重程度而有所不 同。
分型
根据病因和临床表现,可分为先天性 脊髓栓系综合征和后天性脊髓栓系综 合征两种类型。其中,先天性脊髓栓 系综合征较为常见。
02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依据及标准
03
症状表现
体征检查
影像学检查
患者常出现下肢感觉异常、运动障碍、大 小便功能障碍等症状。
实施心理干预措施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 取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训 练等心理干预措施,改善 患者心理状态。
家属参与护理工作,共同促进患者康复进程
家属教育培训
为家属提供脊髓栓系综合 征相关知识和护理技能培 训,提高家属的照护能力 。
家属心理支持
关注家属的心理健康,提 供心理支持和辅导服务, 帮助家属应对照护过程中 的压力和挑战。

脊髓损伤分级

脊髓损伤分级

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脊髓损伤严重程度的评定标准)Bodford(1997)评分法(改良Frankel分级法)神经外科常用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运动6 - 按吩咐动作5 - 对疼痛刺激定位反应4 - 对疼痛刺激屈曲反应3 - 异常屈曲(去皮层状态)2 - 异常伸展(去脑状态)1 - 无反应语言5 - 正常交谈4 - 言语错乱3 - 只能说出(不适当)单词2 - 只能发音1 - 无发音睁眼4 - 自发睁眼3 - 语言吩咐睁眼2 - 疼痛刺激睁眼1 - 无睁眼* 将三类得分相加,即得到GCS评分。

(最低3分,最高15分)。

选评判时的最好反应计分。

注意运动评分左侧右侧可能不同,用较高的分数进行评分。

改良的GCS评分应记录最好反应/最差反应和左侧/右侧运动评分。

儿童(<4岁)GCS评分:运动同上。

语言5 - 微笑,声音定位,注视物体,互动4 - 哭闹,但可以安慰;不正确的互动3 - 对安慰异常反应,呻吟2 - 无法安慰1 - 无语言反应睁眼同上。

格拉斯哥预后评分:评分等级描述5 恢复良好恢复正常生活,尽管有轻度缺陷4 轻度残疾残疾但可独立生活;能在保护下工作3 重度残疾清醒、残疾,日常生活需要照料2 植物生存仅有最小反应 (如随着睡眠/清醒周期,眼睛能睁开)1 死亡死亡肌力分级:评分描述5 力量正常4+ 在强负荷下力量轻度下降4 能够对抗中等负荷4- 能够对抗轻度负荷3 能对抗重力完成运动2 不能对抗重力1 仅有肌肉收缩,可能只能被触及0 无任何运动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分级描述A 运动、感觉功能完全丧失B 不完全 - 仅保留感觉C 不完全 - 仅保留运动 (无功能)D 不完全 - 保留运动 (有功能)E 所有运动、感觉功能完全恢复,但可能有异常反射蛛网膜下腔出血的HUNT-HESS分类:评分描述0 动脉瘤未破裂1 无症状,或轻度头痛,轻度颈项强直1a 无急性脑膜/脑反应,但有固定的神经功能缺失2 中等至重度头痛,颈项强直,或颅神经瘫痪 (如Ⅲ,Ⅳ)3 嗜睡或混乱,轻度定向障碍4 昏迷,中等至重度偏瘫5 深昏迷,去脑强直,垂死表现* 对于严重的全身性疾病(例如 HTN,糖尿病,严重动脉硬化,慢性阻塞性肺疾患)或血管造影发现严重血管痉挛者,评分加1分。

脊髓损伤的评定与预后

脊髓损伤的评定与预后

脊髓损伤平面
感觉关键点
脊髓损伤平面
• T1 肘前窝的尺侧面 • T2 腋窝 • T3 第三肋间 • T4 第四肋间(乳线) • T5 第五肋间(在T4与T6之间) • T6 第六肋间(剑突水平)
感觉关键点
脊髓损伤平面
• T7 第七肋间 • T8 第八肋间 • T9 第九肋间 • T10 第十肋间(脐水平) • T11 第十一肋间(T10~T12之间) • T12 腹股沟韧带中部
症状
圆锥外
疼痛
不常见
膀胱直肠反射
存在
肛门/球肛门反射 存在
肌肉张力
增加
MSRs
增加++
对称性无力
对称
感觉
皮区分布
预后
受限
圆锥
马尾
不常见
常见,可严重
缺失
缺失
缺失
缺失
±
降低
±
降低
对称
不对称
鞍区缺失/分离 根性分布
受限
可能
脊髓损伤的常见原因
• 创伤:
– 骨折 – 枪伤、刀伤 – 挥鞭样损伤
• 疾病:
– 感染性:脊髓炎等。 – 血管性:动脉炎、静脉炎等。 – 占位性:肿瘤、椎间盘突出等。 – 退行性:脊髓型颈椎病、脊髓侧索硬化症等。
根据脊椎位置来推断病变脊髓的水平
临床特征
横贯性损伤
• 脊髓横断,神经传导束部分或者全部阻断 • 严重度分类
– 完全性 – 不完全性
• 肢体瘫痪分类
– 四肢瘫 – 截瘫
• 神经平面分类
临床特征
• 非横贯性损伤 • 不完全性损伤 • 与脊髓的解剖结构相关
脊髓损伤综合征
临床特征

ASIA评定量表

ASIA评定量表

脊髓损伤严重程度分类
完全性脊髓损伤:指脊 髓损伤平面以下最低位 骶段S4-5 感觉运动功能 完全丧失。
不完全性脊髓损伤:部分存 留。
骶段S4-5感觉功 能:是指肛门皮 肤黏膜交界处感 觉和深部肛门感 觉。
运动功能指肛门 指检时肛门外括 约肌的随意收缩。
神经学诊断标准:肛门周围有感觉存在,足 趾可完成跖屈,肛门括约肌有随意收缩。任 何一项即为不完全性损伤存在恢复的可能性。
10感觉检查身体两侧各自的28个皮节的关键点每个关键点要检查2种感觉即针刺觉和轻触觉并按3个等级分别评定打分0缺失1障碍部分障碍或感觉改变包括感觉过敏2正常nt无法检查针刺觉检查时常用一次性安全针轻触觉检查时用棉花在针刺觉检查时丌能区别钝性和锐性刺激的感觉应评为0级20运动检查必查项目检查身体两侧各自10个肌节中的关键肌
脊髓损伤的评 定
DESIGNED BY WPS™
范琳琅

受累部分
四肢瘫:颈 截瘫:胸腰

上肢 躯干 下肢 盆腔脏器
脊髓损伤的休克期
脊髓损伤后短时间内出现损伤平面以下的脊髓神经功 能完全消失,此时无法对脊髓损伤做出正确的评估。
脊髓休克期结束的标志: 出现:球(海绵体)-肛门反射 肛门反射
20
21
22
23
24
25
◆ 针刺觉检查时常用一次性安全针 轻触觉检查时用棉花
◆在针刺觉检查时,不能区别钝性和锐性刺激的 感觉应评为0级
10
运动检查必查项目 检查身体两侧各自10个肌节中的关键肌。
检查顺序为从上而下,各肌肉的肌力均分为6级。
0 完全瘫痪 1 可触及或可见肌收缩 2 在无重力下进行全关节范围的主动活动 3 对抗重力进行全关节范围的主动活动 4 在中度抗阻下进行全关节范围的主动活动 5 正常肌力(可完全抗阻进行全关节范围的正常 活动) NT 无法检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固有束
起于脊髓止于脊髓,完成脊髓间联系。
1
3 7
4
9 5
13
2
14
12
11
8
6
10
1.薄束 2.楔束 3.脊髓小脑后束 4.脊髓小脑前束 5.脊髓丘脑后束 6.脊髓丘脑前束 7.皮质脊髓侧束 8.皮质脊髓前束 9.红核脊髓束 10.顶盖脊髓束 11.前庭脊髓束 12.内侧纵束 13.网状脊髓束 14.固有束
颈髓上段同椎对;下颈上胸高一椎; 中胸高二下胸三;腰髓胸十十一椎; 骶髓五段和尾髓,胸椎十二腰一椎。
脊髓的内部结构

灰质Gray matter 白质White matter
一、灰质 Gray matter
是神经元胞体和树突、神经胶质和血管的复合体,内有大小不 等的各种细胞,成群或成层排列,称为神经核或板层。在纵切 面上灰质纵贯成柱,在横切面上灰质柱成突起状称为角。
2、下行纤维束
皮质脊髓束
( corticospinal tract)
起中央前回中、上部、中 央旁小叶前部,骨骼肌随 意运动 锥体交叉 皮质脊髓侧束—外侧索 皮质脊髓前束—前索
皮质脊髓束
锥体交叉
皮质脊髓侧束—外侧索 皮质脊髓前束—前索
皮 质 脊 髓 束
皮质脊髓侧束:
起于中央前回 在延髓交叉 行于外侧索 终于脊髓前角 管理同侧上下肢肌 损伤后表现为痉挛性瘫痪 (硬瘫):无明显的肌萎 缩、 肌张力和腱反射亢进。
深反射(腱反射):
肌肉、肌腱
脊神经后根
α-运动神经元 脊神经前根
肌肉收缩
屈曲反射
皮肤
脊神经后根
后角 中间神经元
α-运动神经元
脊神经前根 肌肉收缩
反射弧和反射活动
脊 髓 反 射
节内 节间 反射
侧角(侧柱)
中、小型细胞
T1-L3,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 S2-4,骶副交感核,副交感神经的低级 中枢
名称

功能
兴奋同侧屈肌运动神经元 抑制同侧伸肌运动神经元
前庭脊髓束
起于同侧前庭外侧核,下行于脊髓前索外侧部,止于灰质VIII层和一部 分VII层。主要兴奋伸肌运动神经元,抑制屈肌运动神经元,在平衡身 体的调节中起重要作用。
内侧纵束起于双侧前庭神经核,
位于前索、前正中裂底的两侧,下行只 到颈髓,主要参与身体平衡有关的反射。
第5颈节---第1胸节 上肢
腰骶膨大 lumbosacral enlargement

第2腰节---第3骶节 下肢
圆锥 conus medullaris 终丝 filum terminale 马尾 cauda equina

Lumbar spinal puncture (spinal tap)
上行纤维束
传导束
薄束: 楔束:
起始
T5以下 T4以上
交叉部位
---×脊髓
行程位置
后索 后索 外侧索 外侧索
终止
薄束核 楔束核 小脑 小脑
功能
脊髓小脑后束: 胸核 脊髓小脑前束:后角基部 中间带 脊髓丘脑束:后角固有核 (侧束)后角缘层 (前束)
×白质前连合 前、侧索 丘脑
深感觉(同侧) 精细触觉 深感觉 (同侧) 精细触觉 躯干下部、下肢 深感觉 躯干下部、下肢 深感觉 浅感觉 痛、温觉(对侧) 粗触觉
与 同 序 数 椎 第3颈节对 骨同高 第3 颈椎
较 同 序 数 椎 第5颈节对 骨高1个椎骨 第4 颈椎 较 同 序 数 椎 第6胸节对 骨高2个椎骨 第4胸椎 较 同 序 数 椎 第11胸节 骨高3个椎骨 对第8胸椎 平对第10~12 胸椎
全 部 骶 、 尾 平对第1腰椎 髓
脊髓节段与同序数椎骨对应歌
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 脊髓 脑 周围神经系统 脊神经:31对 脑神经:12对 部位 内脏神经 躯体神经
脊 髓 The Spinal Cord
澍青医专人体解剖教研室 刘 雪
脊髓起源于神经 管的后部,是中 枢神经的低级部 分。上与各级脑 中枢有广泛联系, 下借31对脊神经 分布到躯干、四 肢和胸、腹腔脏 器。
脊髓的机能
1、传导功能
上下行传导路径的中继站
感觉神 经末梢 传入神经纤维
感觉→脊髓 →脑 脑→脊髓→躯干、四肢、内脏运动
中间神经元
2、反射功能
躯体反射---牵张反射、浅反 射、屈肌反射 内脏反射---立毛反射、膀胱 排尿反射、直肠排便反射
传出神 经纤维 脊髓
骨骼肌
脊髓损伤类型
1、脊髓完全横断:横断平面以下全部感觉、运动丧失,反射 消失 2、脊髓半横断:损伤平面以下同侧位置觉、运动觉和精细触 觉丧失,同侧肢体硬瘫,损伤平面以下对侧身体痛、温觉丧失。 3、脊髓前角受损: 其支配部位骨骼 肌肌张力低下, 腱反射消失,肌 萎缩,无病理反 射 4、白质前连合受 损:交叉平面以 下痛温觉消失, 而本体感觉和精 细触觉无障碍
位于后索
薄束——起于T5以下脊髓 ,纤维
不交叉 ,在后索上升,于延髓止 于薄束核 ,传导同侧中胸部以下 肢体 深感觉和精细触觉。
楔束——起于T4以上脊髓,纤维
不交叉,在后索上升,于延髓止于 楔束核 ,传导同侧上胸部以上肢 体 深感觉和精细触觉。
薄束 楔束
后索病变 时,同侧 损伤平面 以下出现 本体感觉 和精细触 觉丧失, 闭目难立、 闭目指鼻、 闭目指对 指试验阳 性。
位置
接受
进入
参与作用
中间带内侧核 脊髓全长 接受传入纤维 脊髓小脑前束 深感觉 中间带外侧核 T1-L3 交感低级中枢 内脏神经 内脏运动
骶副交感核
S2—4
副交感初级中枢 盆内脏神经 内脏运动
脊髓丘脑束
脊髓表面的沟裂: 前正中裂
Anterior median fissure

后正中沟 前外侧沟
Posterior median sulcus
Anterolateral sulcus

后外侧沟
Posterolateral sulcus
脊髓节段
Segments of spinal cord
脊髓全长 接受传入纤维 背外侧束 节段间联系
后角固有核 脊髓全长 接受传入纤维 脊髓丘脑束 同侧 浅感觉 胸核(背核) C8—L2 接受传入纤维 脊髓小脑后束 非意识深感觉
侧角(侧柱)
中、小型细胞
T1-L3,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 S2-4,骶副交感核,副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
二、白质 White matter
顶盖脊髓束
分别起自延髓前庭核和中脑上丘,与头 颈和眼外肌的反射活动有关。起于对侧 丘脑,位于前索,和肢体近端肌肉运动的控制。起于双侧网状结构,位于前 索和外侧索,调节肌张力和运动的协调。
下行纤维束
传导束 起始 交叉部位 ×延髓 ×-前连合 行程位置 外侧索 前索 终止 脊髓前角 功能 同侧上下肢肌 皮质脊髓侧束 中央前回 皮质脊髓前束 中央前回



前角anterior horn 后角posterior horn 中间带intermediate
zone
前角(前柱)
运动神经元
内侧群—躯干肌 外侧群—四肢肌; 大型α运动神经元—骨骼肌 小型γ运动神经元—肌张力
后角(后柱)
中间神经元
名称 缘层 胶状质
位置
接受
进入
发出纤维作用 节段间联系
脊髓全长 接受传入纤维 外侧索
Rexed板层结构
脊髓的内部结构
C8
T3
T6
T12
L2
L5
S2
脊髓白质
上行传导束


下行传导束


固有束

薄束 楔束 脊髓丘脑侧束 脊髓丘脑前束 脊髓小脑后束 脊髓小脑前束

皮质脊髓束 红核脊髓束 顶盖脊髓束 内侧纵束 前庭脊髓束 网状脊髓束
牵张反射 (包括深反射和肌张力反射)
中胸髓前角 双侧躯干肌
红核脊髓束
前庭脊髓束 顶盖脊髓束
红核
前庭核 上丘
×中脑
-×中脑
外侧索
前索 前索
脊髓前角细胞
前角运动细胞 颈髓VI-VIII
兴奋屈肌
兴奋伸肌 头颈肌反射
网状脊髓束
内侧纵束
延髓脑桥
前庭神经核
-
前索
前索
脊髓VII-VIII
颈髓VII-VIII
兴奋a、r
眼头协调
(作用:调节肌张力、协调肢体运动)
Rexed 板层
Rexed于50年代研究认为脊髓灰质可分为10个板层
Rexed 板层与核团关系
板层 核 团 作 用 I 后角边缘核 接受痛、温、触、压觉 II 胶状质 分析、加工感觉信息 III、IV 后角固有核 接受浅感觉 V、VI 后角基部 接受深感觉、皮层下行F VII 中间带 发纤维至小脑 中间内侧核 接受内脏感觉纤维 中间外侧核 交、副感神经低级中枢 VIII 前角基部 影响a神经元 IX 前角内、外侧核 发出运动纤维 X 中央管周围灰质 由后根纤维终止
第四部分
脊髓损伤类型
Types of spinal cord lesions
第三部分
脊髓的机能
The function of spinal cord
第二部分
脊髓内部结构
Internal divisions of the spinal cord
第一部分
脊髓位置和外形
Location and appearance of the spinal cord
皮 质 脊 髓 束
皮质脊髓前束:
起于中央前回 ×白质前连合 行于前索 终于中胸髓前角 管理双侧躯干肌 损伤(如脊髓灰质炎)后 表现为驰缓性瘫痪(软 瘫):明显肌萎缩、肌张 力降低、腱反射消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