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看一看(二)教案北师大版完美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2看一看(二)∣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 2 看一看(二)∣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进一步理解几何图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2. 使学生能够识别和描述各种几何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并能理解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内容1. 图形的认识:介绍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几何图形,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它们的特征和性质。
2. 图形的分类:引导学生根据图形的特征,将不同的图形进行分类,如将长方形和正方形归为一类,圆形单独一类等。
3. 图形的应用: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长方形可以用来表示书本的封面,圆形可以用来表示钟表的表盘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各种几何图形的特征和性质,能够识别和描述这些图形。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各种几何图形的模型或图片,如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
2. 学具:学生自备的纸张、剪刀、胶水等,用于制作和操作图形。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如书本、钟表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这些物品的形状,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导入:介绍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几何图形,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它们的特征和性质。
3. 课堂练习:让学生根据图形的特征,将不同的图形进行分类,如将长方形和正方形归为一类,圆形单独一类等。
4. 应用拓展: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长方形可以用来表示书本的封面,圆形可以用来表示钟表的表盘等。
板书设计1.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 2 看一看(二)2. 内容:包括图形的认识、图形的分类、图形的应用等部分,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各种几何图形和它们的特征。
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让学生根据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完成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他们对几何图形的理解和掌握。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看一看(二)_北师大版
看一看(二)教学目标1.经历从正面、侧面和上面分别观察组合图形的活动,辨认物体的形状和位置关系。
2.在学生的搭和摆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会根据图像判断观察位置。
教学重点角度不同,看到的物体形状也不同,逐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教学难点体会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看到的组合图形的形状是不同的,会判断一个图像是从哪个位置观察得到的结果。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师:(出示一个牙膏盒)这个牙膏盒是什么形状的?从不同位置观察,每次最多能看到几个面?2.导入新课。
(将一个杯子和一个牙膏盒放在一起)这节课我们将学习从不同位置观察两个物体。
板书课题:看一看(二)二、自主观察,感受新知1.教师出示教材15页第1个例题。
(1)观察情境图,推理想象。
师:这三位同学分别是从哪个位置观察桌上的牙膏盒和杯子的?学生观察之后交流观察的结果和自己的想法。
(淘气面对牙膏盒和杯子;奇思在淘气的对面,而且他是从上面观察的;笑笑在淘气的右边)(2)师:刚才我们已经确定了三位同学的观察位置,现在你们能说出这两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吗?(学生根据情境图进行初步的判断,并说说判断的理由)2.解决问题:在笑笑的位置是否能看到牙膏盒?师:笑笑说她看不到牙膏盒,她说得对吗?(1)组织讨论。
(学生自由发表见解)(2)模拟观察。
师:请组长拿出牙膏盒和杯子,照图中的样子摆好,小组合作进行观察,看看观察的结果跟你想的是否一样。
(学生拿出实物,模拟情境图进行实际观察,验证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师:通过观察你知道了什么?你能说说为什么杯子会把牙膏盒挡住吗?3.教师出示教材15页第3个例题。
独立观察情境图,明确图意。
师(出示情境图):请同学们看看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生:笑笑坐在桌子的左侧,淘气站在窗外向屋内观察。
师:站在窗外的淘气看到的画面和我们看到的一样吗?有什么不同?生1:我们看到的是笑笑的正面,淘气看到的是笑笑的背面。
生2:我们看到的画面中笑笑在桌子的左侧,窗外的淘气在我们的对面,淘气看到的画面应该和我们相反。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上册《看一看二》教案
《看一看(二)》教案教学目标1、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
2、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重点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用具课件、小正方体、小黑板、幻灯片。
教学设计一、情境导入老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笑笑和淘气就进行了一个游戏,非常有趣,你们想看吗?(PPT展示)学生:想!老师:同学们听好指令,搭出淘气要求的形状。
首先横着放三个,然后在中间方块的上面放一个,之后把右边的方块拿去。
相互看看你搭的,搭对了吗?学生:我的搭对了。
学生:我的搭的好像不对,又好像是对的。
老师:其实你们都答对了,只是,把那个位置放得不一样,你水平放置,和桌子的边际平行。
学生:嗯,这样看着,像多了。
二、探索新知(一)操作活动——根据指令搭立体图形。
1、教师通过幻灯演示“淘气”和“笑笑”搭立体图形的游戏过程,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说说游戏的方法,教师适时提出游戏的规则和要求。
2、师生游戏。
教师发出指令,学生尝试搭立体图形,进一步体验游戏的方法。
2、学生同桌间游戏。
3、学生交流教师在巡视中发现学生的典型操作活动进行交流。
(二)操作活动二——提问、判断并搭出立体图形。
1、师生活动示范。
2、学生同桌间开展游戏。
三、拓展应用完成“练一练”的1~3题。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2节看一看(二)∣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2节看一看(二)∣北师大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案的重要性,下面是我为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2节《看一看(二)》所准备的内容。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二单元的第2节《看一看(二)》。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和操作,进一步理解长度单位,学会使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能够进行简单的长度比较。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能够正确使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独立操作,正确使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进行长度比较。
2. 教学重点:学生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能够正确使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尺子、物体模型等。
2. 学具:每人一把尺子、若干个不同长度的物体模型。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找出不同长度的物体,并尝试用语言描述它们的长度。
2. 讲解长度单位:向学生介绍长度单位的概念,讲解尺子的使用方法。
3. 动手操作:让学生分组合作,使用尺子测量教具和学具上的物体长度,并记录在纸上。
4. 长度比较:让学生相互比较测量结果,讨论哪种物体的长度最长或最短。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看一看(二)2. 板书内容:长度单位的概念尺子的使用方法物体长度的测量和比较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用尺子测量你身边的两个物体,并记录它们的长度。
请比较这两个物体的长度,并用语言描述哪个物体更长或更短。
2. 作业答案:学生完成的测量数据和长度比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操作是否正确,及时进行指导和纠正。
同时,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第二单元第2课时《看一看(二)》(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第二单元第2课时《看一看(二)》(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课程内容简介本课程主要讲解的是将物品按特定的属性分类,培养幼儿观察、分类的能力。
其学习目标包括:掌握整体感知,了解分类的重要性;巩固物品按大小分类的方法,在此基础上,了解物品按颜色分类的方法;了解物品按形状分类的方法,并在实践中掌握分类方法。
教学方法本课程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讲授法、互动教学法等多种方式,通过生动的教学情境引入,让幼儿自然而然地学习到本课程的知识点。
教学过程第一步:情境导入本课程采用情境导入法,老师首先引导幼儿到游戏角落,看到一堆五颜六色的玩具,然后问幼儿:“小朋友,你们看到这些玩具有什么感觉?” 通过幼儿的自由发言,引出物品分类的讨论,让孩子们感受到物品分类的重要性。
第二步:物品按大小分类老师在黑板上呈现大小不同的图形,然后让幼儿观察并分类,安排他们在课桌上放置位置大小不同的同型木块,让幼儿分类,老师巡视指导学生,及时纠正错误分类。
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幼儿的分类能力。
第三步:物品按颜色分类在同一组物品中,幼儿通过观察发现它们的特点是颜色相同,老师展示不同颜色的玩具,然后让幼儿挑选同类的玩具放在一起。
老师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学会理性的分类方法。
第四步:物品按形状分类在同一组物品中,幼儿通过观察发现它们的特点是形状相同,老师展示不同形状的玩具,然后让幼儿挑选同类的玩具放在一起。
老师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学会理性的分类方法。
第五步:小结老师引导幼儿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加深理解。
通过举例形式加深思考,让幼儿充分掌握分类的方法,并在生活中运用。
课程评价本课程采用了教师引导、幼儿自主、互动交流等多种教学方式,使幼儿更易于理解和掌握本课程的知识点,且能够在实践中更好的应用相关技能。
同时,本课程注重对幼儿的情感和认知的发展,有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2课时 看一看(二)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2课时看一看(二) 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分析,学生能够理解看一看(二)中的基本概念,掌握相关计算方法,提高数学运算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互动、探究、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看一看(二)的基本概念:观察物体、找出物体的特征、进行简单的计算。
2. 看一看(二)的计算方法:通过观察、分析,找出物体的特征,运用基本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3. 看一看(二)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看一看(二)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物体,找出物体的特征,并进行简单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图片、PPT等。
2. 学具:练习本、计算器、直尺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物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物体,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看一看(二)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3. 案例分析:通过PPT展示一些案例,让学生观察、分析物体,找出物体的特征,并进行简单的计算。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6.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2课时看一看(二)2. 主要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课后作业等。
七、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让学生完成一些看一看(二)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的练习题。
2. 提高练习: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
3. 拓展练习: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找出物体的特征,并进行简单的计算。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分析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了解学生对看一看(二)的掌握程度。
看一看(二)-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看一看(二)-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课程描述这是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的第六课《看一看(二)》,本课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图形,巩固形状、颜色和大小的概念,并引导学生使用正确的语言描述图形,提高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课程目标1. 认识不同的图形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的图形,如圆形、正方形等,并能正确称呼不同的图形。
2. 认识不同的颜色和大小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的颜色和大小,并能正确描述和区分不同的颜色和大小。
3. 发展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观察图形和描述图形,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1.让学生认识并能正确称呼不同的图形。
2.让学生认识并能正确描述不同的颜色和大小。
四、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更准确、更丰富地描述图形。
五、教学活动设计1. 导入活动教师出示多幅不同的图形,让学生观察、体验并描述这些图形。
2. 正式活动(1)认识不同的图形教师出示不同的图形,让学生认识不同的图形并能正确地称呼它们,如圆形、正方形等。
(2)认识不同的颜色和大小教师出示不同的图形,让学生认识不同的颜色和大小,并能正确地描述不同的颜色和大小,如红色、蓝色、大的、小的等。
3. 结束活动教师评价学生表现,巩固学生学习内容。
六、教学方式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展示法、讲解法、操演法、评价法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教学评价本课主要通过教师对学生观察和描述图形的表现进行评价,旨在发现和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并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八、作业布置1.布置图形观察作业,要求学生观察并描述家里或学校周围的图形。
2.布置语言表达作业,要求学生用正确的语言描述自己喜欢的颜色和大小。
九、教学反思本课程通过多种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图形巩固了形状、颜色和大小的概念,并能更准确更丰富地描述图形,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观察能力。
同时也要注意学生的学习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教学,确保学生学习效果的全面提高。
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第2课时看一看(二) 》精品教案
第二单元第2课时看一看(二)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15~16页。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两个分离的简单物体的组合,学会辨认相应的视图,体会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
2.让学生主动参与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学习利用实物或图进行直观、有条理地发展形象思维和空间观念。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重点:让学生在观察活动中体会从不同的方位观察两个分离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及位置关系。
难点:体会遮挡关系。
教具学具课件,杯子、牙膏,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图片。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出示教材第15页例题及情境图。
二、演示操作,交流新知今天我们继续研究“观察物体”(老师边说边拿出杯子,照教材第15页上的例题摆出来)请学生分别从正面、右面和上面观察两个分离的物体。
交流你看到的情况。
生1:牙膏在左边,杯子在右边。
生2:牙膏在右边,杯子在右边。
生3:我只看到了杯子,没看到牙膏。
交流后。
师:为什么看不到牙膏?小结:观察两个分离的物体,有时是分离,有时是重叠,有时是被遮挡了看不见。
三、尝试拓展课件显示:教材第15页淘气在窗外观察情境图。
淘气在窗外看到的情境会是下面的哪幅图?说说你们的理由。
生:小女孩背对着淘气,桌子在小女孩的左边放着,淘气看到的是第二幅图。
模拟练习,验证你们的判断。
四、综合练习教材第16页“练一练”第1题。
出示情境图,说说是谁看到的。
再连一连。
教材第16页“练一练”第2题。
课件出示情境图,机灵狗正在从几个不同方位观察饭碗和菜盘。
师:你们知道机灵狗观察到的结果吗?生:站在①号位置看:菜盘在右、饭碗在左。
生:站在②号位置看:菜盘在前、饭碗在后。
生:站在③号位置看:菜盘在左、饭碗在右。
生:站在④号位置看:饭碗在前、菜盘在后。
课件出示右图,这两幅图是机灵狗从不同位置分别看到的。
生:第1个括号里填①,第2个括号里填④。
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16页“练一练”第3题。
五、全文小结这节课我们观察的物体有什么特点?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看一看(二)从不同位置(角度)观察物体。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看一看(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看一看(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看一看(二)》是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平移现象,学习平移的性质,以及用平移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平移的性质:通过观察图形平移前后的位置和形状,引导学生发现平移的规律。
2.平移的应用:利用平移解决实际问题,如拼图、设计图案等。
3.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运用平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但对平移的概念和性质可能还比较模糊。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图形的旋转,对图形变换有一定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通过生动的生活情境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平移的性质,提高学生运用平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平移的概念,掌握平移的性质,学会用平移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平移的概念,掌握平移的性质,学会用平移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对平移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感受平移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观察操作法:引导学生观察图形平移前后的变化,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3.合作交流法: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4.练习法: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运用平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图形平移的现象和实际问题。
2.练习题:准备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图形卡片,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情境,如滑滑梯、翻书等,引导学生感受平移现象。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第2课时《看一看(二)》优秀教案
《看一看(二)》教学简案【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2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实物,能从上面、前面、侧面,辨认物体。
2.通过实际操作,判断从不同方向看到的两件或多件物体的形状,初步发展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学习重难点:观察多件物体【教学准备】杯子、牙膏盒、茶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探索新知(一)问题一1.出示情景图2.出示问题:想一想,下面这两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3.独立思考4.汇报交流预设一:淘气坐在物品的前面,并且比桌上的牙膏盒高些,看到的是盒子的前面和上面,看到的应该是第一幅图。
预设二:奇思站在凳子上低着头,只能看到牙膏盒和杯子的上面,所以我推测第二幅图是奇思看到的。
预设三:上节课,淘气和奇思面对面坐着,他们看到的小熊鼻子一个朝左,一个朝右。
今天,他俩同样是面对面,看到的物品位置会不会也是相反的呢?我的意思是淘气看到杯子在牙膏盒的左边,会不会奇思看到的杯子就是在牙膏盒的右边?所以我认为第二幅图就是奇思看到的。
5.看一看,验证想法摆出实物,开展观察活动。
6.小结:师:在刚才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艾伦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欢欢善于把前面的知识应用到新的问题解决中,都表现得非常棒。
(二)问题二1.出示问题:在照片中的笑笑打电话过来说当时看不到牙膏盒,她说的对吗?2.独立思考3.汇报交流预设:笑笑说的是真的。
笑笑所坐的位置,是正对着杯子,她的位置先看到杯子,杯子的后面是牙膏盒,我猜,很可能是杯子把牙膏盒挡住了。
4.实地观察小结:当我们观察的对象有两个或更多时,由于观察的角度,还可能发生遮挡得现象的。
二、练习应用,巩固新知(一)练一练第3题1.出示问题:观察其实无处不在,我们只要睁开眼睛就在观察。
淘气从窗外看到的情景会是下面哪副图呢?并说说你的理由。
2.独立思考后,交流汇报预设一:排除法师:先把明显不符合要求的排除掉,缩小范围,不错。
预设二:剩下的两幅图,它们的区别就是笑笑与桌子的位置不同。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2看一看(二) |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2看一看(二)| 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题目中“减法”的运算规则;2.发现,“减法”运算中最小被减数为 0 ;3.提升学生的加减法口算能力,巩固对数字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1.教学本单元的数学概念:减法;2.强化学生对“减数”和“被减数”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减法”;2.如何教会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减法”;3.在巩固口算能力时如何提高学生准确性。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PPT等教学工具;2.学生准备笔和纸。
五、教学过程1. 课前预习1.在课前布置一些口算练习题30 - X = 18;2.提醒学生熟悉“减数”和“被减数”的概念。
2. 引入新知1.准备两个不同颜色的图棒讲解减法的概念。
2.同时出示题目:25 - 7 = ?,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
3. 拓展知识1.以 28 - 8 = ? 为例讲解减法的基本规律;2.讲解题目:35 - 17 = ?,并带着学生体验其解题方法。
4. 温故知新1.让学生自己设计五道不同的减法口算练习题;2.检查学生练习题答案,帮助他们纠正出现错误的地方。
5. 自主探究1.让学生自选一个日常生活场景,如在超市购买物品等;2.让他们运用减法解决与该场景相关的问题,并向同学展示解决方案,以鼓舞他们运用减法的信心和兴趣。
6. 巩固练习1.准备3 - 4 道不同难度的练习题;2.督促学生完成练习题,并及时纠正学生答题错误。
六、教学总结1.对当天课程的重点难点做个总结,巩固学生的知识记忆;2.与学生互动,希望学生能积极参与;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共同讨论解决方案。
七、课后作业1.总结本节课上学到的知识;2.完成相关课后习题。
八、教具清单1.PPT课件等教学工具;2.笔和纸。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2看一看(二)-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2.2 看一看(二)北师大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2.2 看一看(二)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二章第二节“看一看(二)”。
这一节主要讲述的是在二维平面内,通过观察和操作,进一步理解上下、左右、前后等空间方位,以及平面图形的相对位置。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1. 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空间方位的概念;2. 能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3. 培养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并掌握空间方位的概念,能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难点:对于空间方位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对于复杂图形相对位置的描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我准备了一些图片,用来展示不同的空间方位和相对位置。
学具:学生们需要准备一张纸和一支笔,用来记录和绘制他们观察到的相对位置。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在黑板上画一个简单的物体,比如一个盒子,然后提问学生们:“这个盒子在哪里?”引导学生们思考和回答上下、左右、前后等空间方位。
2. 新课导入:我会给学生们展示一些图片,图片中包含了不同的空间方位和相对位置。
我会逐个展示图片,并提问学生们:“这个物体在哪里?”引导学生们观察和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 实践操作:我会让学生们分成小组,每个人轮流观察一个物体,并用语言描述这个物体的相对位置。
其他小组成员需要根据描述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4. 例题讲解:我会给出一些例题,比如:“一个小球在盒子的左边,另一个小球在盒子的右边,请问这两个小球的位置关系是什么?”我会引导学生们通过观察和操作来解答这些问题。
5.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们独立完成。
这些题目会涉及到不同种类的平面图形,要求学生判断两个图形的相对位置关系。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 空间方位:上下、左右、前后2. 相对位置描述:物体A在物体B的左边,物体B在物体A的右边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描述一下你的书桌的位置,比如说它在教室的左边,还是在右边?2. 画出两个物体,并描述它们的相对位置关系。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2.2 看一看(二)-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2.2 看一看(二)-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数字0~9的数值及其组合。
2.能通过角度比较,判断图形的方向,运用角度概念描述位置和方向。
3.通过参照物的变化描述物体的位置、方向和移动情况。
二、教学重点1.角度概念及其运用。
2.图形的方向比较和描述方法。
3.位置、方向和移动情况的描述。
三、教学难点1.图形方向的判断和描述方法的掌握。
2.通过参照物的变化描述物体的位置、方向和移动情况的掌握。
四、教学步骤1. 教师引导,呈现问题(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并进一步讲解如何通过比较角度,判断图形的方向。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当观察的角度变化时,能否通过描述角度的变化来说明物体的方向是否改变?2. 小组合作,共同研究(1)教师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一起探究问题。
(2)小组讨论,寻找问题解决的方法,设计解决方案。
3. 学生展示,总结结果(1)小组展示作品,进行交流。
(2)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并留出必要的时间用于自我检查和改进。
五、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取以下教学方法:1.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2.看、说、听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描述、听取讲解来自己探究问题,提高学生的思考和探究能力。
六、教学内容的关联系统本节课的内容和上一节课“看一看(一)”相呼应,对于学生掌握角度概念及其运用、图形方向比较和描述方法,以及位置、方向和移动情况的描述,形成一个更加丰富的认识,并能够进一步巩固和扩展学生的知识。
七、教学评估教学评估主要针对学生对于角度概念和方法的掌握、图形方向描述和位置、方向和移动情况的描述,以及在合作学习活动中的表现等方面进行评估。
八、教学体会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认识到教学中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性。
这也印证了我们数学学科“学以启迪”和“启迪以学”的教学理念。
通过积极开展合作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证思维能力。
三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上册 第2章《看一看(二)》教学设计 教案(2)
教学设计看一看(二)1教学目标结合“植树”的现实情境,经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经历实际分物的过程,再次体验分物过程与除法的内在联系,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中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体会除法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发展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学情分析学生学习并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整十数除以一位数、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有了一些解决问题的能力,会用摆、分、画图、表格的方法展示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一位数计算过程。
3重点体会位置相对,所看到结果相反。
4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影响遮挡关系的几种因素。
5教学过程5.1第一学时5.1.1教学目标1、经历从不同角度观察两个物体的活动过程,进一步体验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间的位置可能是不同的,并能根据物体的位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的物体。
2、在想象、推理、观察、验证的活动中,初步发展合情推理和空间想象的能力,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3、在与他人合作交流中,能简单描述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观察结果,体验观察的乐趣,积累观察物体的活动经验。
5.1.2教学重点体会位置相对,所看到结果相反。
5.1.3学时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影响遮挡关系的几种因素。
5.1.4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一、引题定标: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观察一个物体,大家来看这几幅照片,你们知道拍的是什么地方吗?(课件:展示教学楼照片)生:教学楼(学生抢说在哪看到的)2、师:对,大家说的没错,这几张照片就是从不同角度拍摄的咱们现在所在的这座教学楼。
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知道了,观察同一个物体,如果我们站的角度和方位不同,所看到的结果也不相同。
3、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看一看。
(板书:看一看二)活动2【活动】二、合作探究:(一)主题图一:师:郑老师在桌面上摆放了一组物体,大家看看是什么?如果你要是在1、2、3、4这四个位置观察这组物体,想想你会看到什么?谁来说一说?(白板出示物体)师:是不是像大家说的这样呢?让我们一起实际观察一下好吗?课前郑老师为每个小组都准备了类似一组物体,每个小组桌面上也都有四个位置编号。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2看一看(2)∣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2看一看(2)∣北师大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2看一看(2)∣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源自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2单元“认识方向”的第2课时,具体内容为“看一看(2)”。
本节课主要通过观察和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方向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运用上节课所学的方向知识,描述和判断物体的相对位置。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数学语言准确地描述和判断物体的相对位置。
2.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方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模型、卡片等。
2. 学具:学生自带的小玩具、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上课之初,让学生拿出自带的小玩具,放在桌子上,观察并描述玩具之间的相对位置。
引导学生发现,通过观察和描述,我们可以知道玩具之间的位置关系。
2. 新课导入:3. 例题讲解:出示例题:小明家的桌子在窗户的左边,妈妈在桌子的右边,妈妈面向南,请问小明家的大门在哪里?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组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画图帮助理解问题,请学生回答并解释答案。
4. 随堂练习:出示一些有关方向和相对位置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反馈和讲解。
5. 巩固提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互相描述和判断小组成员的相对位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 物体相对位置的描述方法:上下左右前后2. 方向知识的应用:例题:小明家的桌子在窗户的左边,妈妈在桌子的右边,妈妈面向南,请问小明家的大门在哪里?七、作业设计1. 题目:描述一下你的书桌的位置,并画图表示。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和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进一步巩固了学生对方向的认识。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精品】《看一看(二)》参考教案
看一看(二)(一)教学目标1、经历从不同方向观察多个物体的过程,体验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2、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多个物体的形状。
3、在多方位观察物体的活动中逐步发展空间观念以及观察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多个实物组合的形状。
难点:想象自己在观察着的位置能看到什么形状。
(三)知识讲解【知识点】从不同位置观察多个物体问题(1)导入下面这两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想一想,看一看。
(教材15页上面例题)过程讲解1.理解题意奇思、笑笑和淘气分别坐在不同的位置观察桌面上的杯子和牙膏盒。
2. 分析三个同学看到的物体形状3. 解决问题问题(2)导入淘气从窗外看到的情景会是下面哪幅图?说说你的理由。
(教材15页中间例题)过程讲解1.理解题意图中窗外的淘气正在从窗外向室内观察,室内有一个小女孩和一张桌子,要求判断这四张图哪个是淘气从窗外看到的。
2.观察判断假如你自己就是淘气,淘气在窗外看到的应该是小女孩的背影,而且在淘气面前,桌子在左,小女孩在右。
3.解决问题淘气看到的情景是图②。
归纳总结从不同位置观察多个物体,所看到的形状一般是不同的。
重点提示根据观察者的位置,抓住被观察物体相对位置的摆放进行判断。
误区警示【误区】把两个同学和看到的两幅图分别连起来。
错解分析此题错在没有仔细观察图,只看到刚刚在明明的对面,却没注意刚刚是站起来向下看,刚刚看到的应该是物体的上面。
错解改正温馨提示在观察图时,不但要看清观察者所在的位置,同时也要注意观察者的视力范围。
(四)能力提升【能力点】运用观察法解决画图问题例下面的立体图形从正面、左面、上面看到的形状分别是什么样的?画一画。
分析从正面看到的是3个正方形,其中上面1个,下面2个;从左面看到的是2个正方形,上面1个,下面1个;从上面看到的是2个正方形,左面1个,右面1个。
解答从正面看:从左面看:从上面看:总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时,先想象从规定的方向能看到几个正方形,再画出来。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2节看一看(二)∣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2节看一看(二)| 北师大版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掌握看一看的基本技巧,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同时,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1. 观察物体: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培养观察能力。
2. 比较物体:让学生通过比较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培养比较能力。
3. 分类物体:让学生通过分类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培养分类能力。
4. 排序物体:让学生通过排序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培养排序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类、排序的基本技能。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观察、比较、分类、排序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教学视频、教学挂图。
学具:学生自备观察物品(如玩具、文具等)。
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PPT课件展示一些有趣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通过讲解看一看(一)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 讲解新课:按照教学内容,逐一讲解观察、比较、分类、排序的技巧,结合实例进行演示,让学生充分理解。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观察、比较、分类、排序所准备的物品,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一些观察、比较、分类、排序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完成。
板书设计看一看(二)1. 观察物体2. 比较物体3. 分类物体4. 排序物体作业设计1. 观察家里的物品,用文字或图画描述其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
2. 比较家里的物品,用文字或图画描述其相同点和不同点。
3. 将家里的物品按照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进行分类。
4. 将家里的物品按照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进行排序。
课后反思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因为这个部分涵盖了整个课堂的教学步骤和活动安排,是教学设计的核心部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2课时 看一看(二)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2课时看一看(二) 北师大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2课时看一看(二) 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1. 学习通过观察和描述,进一步理解物体的形状和空间关系。
2. 掌握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的方法,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3. 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物体和几何图形在不同角度下的特点和规律。
二、教学目标1. 能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并能够用语言描述出来。
2. 培养空间想象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物体和几何图形在不同角度下的特点和规律。
3. 提高观察能力,培养细致入微的观察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的方法,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而难点则是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物体和几何图形在不同角度下的特点和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本节课的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一些不同形状的物体,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等,还有一些图片和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给大家展示一些物体,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等,让大家从不同角度观察,并描述一下自己所看到的形状。
2. 观察和描述:我会给大家发放一些卡片,上面有一些几何图形,让大家从不同角度观察,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3. 发现特点和规律:我会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物体和几何图形在不同角度下的特点和规律。
4. 例题讲解:我会给大家讲解一些例题,让大家更好地理解如何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
5. 随堂练习:我会给大家发放一些练习题,让大家自己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 物体和几何图形2. 不同角度观察3. 特点和规律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观察一些物体,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等,从不同角度描述自己所看到的形状。
2. 观察一些几何图形,如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等,发现它们在不同角度下的特点和规律。
答案:1. 正方体:从正面看是一个正方形,从侧面看也是一个正方形,从上面看是一个正方形。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观察物体第2课时看一看(二)教案.doc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第2课时看一看(二)教学内容:教材第15-16页。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在拼搭立体图形的过程中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能力目标: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情感目标: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难点: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准备与方法:水杯、牙膏盒、每人至少准备两个小正方体。
引导复习法。
自主学习、练习法。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同学们,昨天我们学到了什么?把你学到的知识告诉老师和同学好不好?二、出示自学目标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三、学习新知点名学生说说课本P15页两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笑笑说她看不到牙膏盒,她说的对吗?四、自学自导1、教师说明活动要求——猜一猜、搭一搭,学生分小组讨论拼搭方法并拼搭。
2、教师发出指令:用4个正方体搭出的立体图形从正面看有3个正方形。
3、教师发出指令:从上面看有4个正方形。
4、教师发出指令:从侧面看有2个正方形。
5、从正面、上面和侧面观察自己新搭的立体图形,你发现了什么?五、反馈交流:1、学生交流自己所拼搭出的形状。
2、交流你发现了什么?(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3、学生分小组相互指令做拼搭游戏。
六、课堂总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八、拓展延伸观察家里的物体,比如冰箱,电视机等,观察后画出正面、上面、侧面的平面图形。
九、作业布置练一练第1、2、3题。
板书设计:看一看 (二)一组(两个)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教学反思: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相结合,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
让学生自己想一想,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同伴交流,避免合作交流的形式化,使每一个学生能通过合作交流验证自己的猜想,积累活动经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看一看(二)
教学内容:P15-P16
教学目标:1.经历从正面、侧面和上面分别观察组合图形的活动,辨认物体的形状和位置关系。
2.在学生的搭和摆的过程中,体会到方向、距离和位置关系。
学会根据图像判断观察位置。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角度不同,看到的物体形状也不同,逐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教学难点:体会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看到的组合图形的形状是不同的,会判断一个图像是从哪个位置观察得到的结果。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杯子牙膏盒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下面三幅图分别是从哪个位置看到的?连一连。
2.提问:(出示一个牙膏盒)这个牙膏盒是什么形状的?从不同位置观察,每次最多能看到几个面?
3.导入新课。
(将一个杯子和一个牙膏盒放在一起)这节课我们将学习从不同位置观察两个物体。
[板书课题:看一看(二)]
自主观察,感受新知
1.课件出示教材15页第1个例题。
(1)观察情境图,推理想象。
师:这三位同学分别是从哪个位置观察桌上的牙膏盒和杯子的?学生观察之后交流观察的结果和自己的想法。
(淘气面对牙膏盒和杯子;奇思在淘气的对面,而且他是从上面观察的;笑笑在淘气的右边)
(2)课件出示问题及下面的两幅图:下面这两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想一想,看一看。
师:刚才我们已经确定了三位同学的观察位置,现在你们能说出这两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吗? (学生根据情境图进行初步的判断,并说说判断的理由)
(3)组织学生进行实物观察。
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牙膏盒和杯子,模拟书上的情境与同伴进行实际观察,验证自己刚才的判断是否正确。
师:请你们说说淘气和奇思看到的画面有
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 (学生观察后汇报)
2.解决问题:在笑笑的位置是否能看到牙膏盒?
师:笑笑说她看不到牙膏盒,她说的对吗?
(1)组织讨论。
师:笑笑是在什么位置进行观察的?她看到的画面应该是什么样的?(请学生想象笑笑看到的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简单的描述) 师:你认为笑笑能看到牙膏盒吗?说说自己的想法和判断的理由。
(学生自由发表见解)
(2)模拟观察。
师:请组长拿出牙膏盒和杯子,照图中的样子摆好,小组合作进行观察,看看观察的结果跟你想的是否一样。
(学生拿出实物,模拟情境图进行实际观察,验证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 师:通过观察你知道了什么?(在笑笑的位置看不到牙膏盒) 师:你能说说为什么杯子会把牙膏盒挡住吗?(因为杯子在牙膏盒的前面,既比牙膏盒宽,又比牙膏盒高,所以会把牙膏盒挡住)
3.课件出示教材15页第3个例题。
(1)独立观察情境图,明确图意。
师(出示情境图):请同学们看看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预设生:笑笑坐在桌子的左侧,淘气站在窗外向屋内观察。
师:站在窗外的淘气看到的画面和我们看到的一样吗?有什么不同?预设生1:我们看到的是笑笑的正面,淘气看到的是笑笑的背面。
生2:我们看到的画面中笑笑在桌子的左侧,窗外的淘气在我们的对面,淘气看到的画面应该和我们相反。
(2)课件出示教材15页第3个例题下面的四幅图,请学生尝试独立判断。
师:你能说出哪幅图是淘气从窗外看到的吗?理由是什么?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判断的结果和判断的理由,教师边巡视边倾听部分学生的判断方法)
巩固练习
师:我们会判断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和从不同的位置看到不同的形状。
下面,我们来做几道练习巩固和验证一下。
1.教材第16页“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操作,再说一说,最后连一连。
2.“练一练”第2题
下面的两幅图分别是机灵狗在哪个位置看到的?先猜想一下,然后在小组内相互合作操作并观察,最后验证你的猜想。
课堂小结:本节课学习了在观察两个物体时,要考虑物体的位置关系和观察的角度不同形成的图像不同。
会判断一个图像是从哪个方向观察得到的。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2.看一看(二)
1.两个物体的位置与观察的位置关系。
2.会判断一个图像是从哪个位置观察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