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_川滇地区1_3年可能发生特大地震的地_省略_测应急措施方案_的建议_200
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加强预防和处置地震灾害能力建设十项措施实施意见的通知
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加强预防和处置地震灾害能力建设十项措施实施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昆明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9.04.08•【字号】昆政办[2009]32号•【施行日期】2009.04.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公安综合规定正文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加强预防和处置地震灾害能力建设十项措施实施意见的通知(昆政办〔2009〕32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三个开发(度假)区管委会,呈贡新区管委会,昆明空港经济区管委会:《昆明市加强预防和处置地震灾害能力建设十项措施的实施意见》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九年四月八日昆明市加强预防和处置地震灾害能力建设十项措施的实施意见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全面加强预防和处置地震灾害能力建设十项重大措施的通知》(云政发〔2008〕103号)精神和我市实际,为认真贯彻落实云南省人民政府全面加强预防和处置地震灾害能力建设十项重大措施,进一步建立健全我市地震灾害应急管理体系,切实加大监测预报、防震减灾和紧急救援工作力度,全面提高应对地震灾害预防、组织指挥和综合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减少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特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地震监测预报能力和水平(一)目标任务牢固树立“震情第一”的观念,充分发挥防震减灾工作机构和群测群防队伍在地震监测预报中的作用,切实加强地震监测预报、震情动态跟踪、震灾预防工作,准确把握昆明及邻区强震活动趋势,提高短期强震危险性判定的准确性,力争在强震发生之前做出较为准确的短临预测预报。
(二)主要措施1.强化地震预测预报基础理论研究。
加大对昆明地区强震预测预报指标体系、小江断裂带和普渡河断裂带地震活动构造、地震前兆机理与短期预测、震后趋势判断及强余震预测、数字化地震学参数在地震预测预报中的应用、地震数据与信息服务等地震预测预警技术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为震情跟踪、地震短临预测和预警提供科技支撑,提高强震预测预报科技水平和快速应对能力。
关于“川滇地区1~3年可能发生特大地震的地电学方法监测应急措施方案”的建议(2003年12月)
震情 发 展 ,作 出 适 宜 的 中 期 预 测 和 短 I 临预
测 。大姚 62级地震 前 的预测 震 情判 断 只使 .
用一 个冕 宁 台 D C2仪 器 的观测资 料 。 D. 图 1为几个 台 的质量下 降情况 。 从 图 1可见 ,图 中左 上 角 △≤7 m 的 0k
维普资讯
第 8期 ( 第 36期 ) 总 5 20 0 8年 8月
国
际
地
震
动
态
N . ( e a N .5 ) o8 Sr l o36 i
Au u t 2 0 gs, 0 8
Re e t v lp ns i o l es lg c n De eo me t n W rd S imoo y
台中 的 1 6个 ,约 13 十余 年 的资 料 ,认 为 /) 川 滇交 界特别 是 南北 地震 带 的 中段 、 宁台 冕 周 围二 、三 百公 里范 围 内数 年 内似 有发 生 特
大地 震 ( 8级 ) > I 的迹 象 。鉴 于 目前 台 网密 度 不够 、现有数 字 化地 电 台近 年受 工农 业 用 电 干 扰 、观 测 质 量 下 降 ,很 难 用 于趋 势 估 计 , 特别是 无 法对 短临 预报 作 出判 断 。故建 议新 增设 7个 地 电观测 台 , 进新 型 抗 干扰 能 力 引
影 响趋 势判 断 ;其 上还 叠 有短 期 干 扰 , 法 无 用 于 临震判 断 。图 中右上角 ( 冲台 ) 左下 滕 及
川滇地区的震源机制解及应力场特征
第44卷 第1期2022年2月地 震 地 质SEISMOLOGYANDGEOLOGYVol.44,No.1Feb.,2022doi:10.3969/j.issn.0253-4967.2022.01.011张致伟,龙锋,赵小艳,等.2022.川滇地区的震源机制解及应力场特征[J].地震地质,44(1):170—187.ZHANGZhi wei,LONGFeng,ZHAOXiao yan,etal.2022.StudyonfocalmechanismsolutionandstressfieldcharacteristicsinSichuanandYunnanarea[J].SeismologyandGeology,44(1):170—187.川滇地区的震源机制解及应力场特征张致伟1,2) 龙 锋1) 赵小艳3) 王 迪1)1)四川省地震局,成都 6100412)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物理学院,成都 6100593)云南省地震局,昆明 650224摘 要 基于川滇地区2000年1月—2017年3月2600次ML≥3 0地震的震源机制解,文中对震源机制相对密集的次级地块和断裂带进行了震源机制量化分类和整体应力场反演,利用1970年1月—2017年3月727次ML≥4 0地震震源机制解,采用区域应力张量阻尼方法反演了汶川8 0级和芦山7 0级强震前后川滇地区的主压应力空间分布,探讨了川滇地区现今应力场的时空演化特征。
川滇地区的震源机制总体以走滑型为主,但龙门山断裂带、四川盆地及其边缘的马边-盐津断裂带的机制类型存在局部差异;川滇地区的应力场存在明显的分区特征,自北向南总体呈现顺时针旋转,四川地区的主压应力方向从西到东经历了EW—NW—EW的转变,云南地区的主压应力方向在西部地区呈NNE向,在东部地区则表现为NNW向,空间上形成倒“V”形;汶川8 0级和芦山7 0级强震前后,应力场在龙门山断裂带变化较大,四川盆地及其周缘变化次之,其他区域未发生明显变化,其中震中所在的龙门山断裂带应力场经历了基本应力场—变化应力场—基本应力场的一次完整转变过程。
汶川8_0级地震HRT波地震短临波动前兆及_省略_预测方法_关于实现强震短临预测
13
钱复业等: 汶川 8.0 级地震 HRT 波地震短临波动前兆及 HRT 波地震短临预测方法
赵璧如等[23]研制出抗干扰的 PS-100 高精度大地电测 仪器系统. 该系统将通讯中的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简写为 CDMA)技术首次应用到 地电测量仪器中, 借助“黑箱”概念, 对(伪随机)编码 输入的时间序列及所测的输出时间序列进行卷积与 反卷积运算, 实现了在高电磁干扰噪声中辨识出不 含电(磁)干扰的地电阻率值及其微小变化[23]. 中国计 量科学研究院 1)对 PS-100 系统的抗干扰能力进行了 标定测试, 在 0.01%级标准电阻上加有从信号发生器 (充当干扰源)获得的干扰电压的情况下, PS-100 系统 对 0.01%级的标准电阻的测定结果 2)表明: 当信噪比 在 20~0 dB 时, 测值与真值之差及多次测量的均方偏 差均优于 0.1%, 在 0.01%(20 dB)到 0.1%(0 dB)之间.
2 PS-100HRT 波接收网站及资料
(1) 抗干扰高精度“PS-100”IP到端远程监控可控 源大地电测仪器系统—HRT 波接收网站. 探索地 电前兆, 在技术上遇到的主要困难是如何从强噪声 中提取(地震)弱信号, 对地电阻率测量, 首先就是要 在有各种电(磁)干扰的环境中准确地测定不含干扰的 地电阻率(真)值, 然后才能探索地震前兆. 为克服电 极极化不稳定、天然电磁场噪声的干扰, 特别是为克 服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日益严重的杂散电流的干扰,
从放大的λ≈0 附近的本构关系图1(c)可见, 在孕 震早期, 介质处于弹性阶段, 震源区介质的λ为很大 的、正的、不变化的常数, 所以电响应的振幅很小, 基 本不变化(在 0.05%~0.1%之间变化, 其正弦波动几乎 看不出来), 如图曲线 E-t 所示; 当λ → 0 时, 源区介质 的位移的变化规律和周期与潮汐输入信号的相同, 其振幅却与 λ 成反比而异常增大(尽管∆u 还与 A 成正 比, 但通常 A 的变化很小, 所以响应的振幅主要与λ 成反比而变化), 震前数月到数天出现幅度异常增大,
地电场方法在川滇地区地震观测中的应用
电场及地 下介 质 电性结 构变 化引起 的地 电场 变 化 。国 内外 已开 展大 地 电场观 测 ( 于地 震 预 用 测 的研究 ) 并 记录 部分 地 震 电信 号 ( lg i, 9 3 赵 玉林 等 , 0 1 马 钦 忠 等 ,0 4 T l — , Doo hu 1 9 ; 20 ; 2 0 ; ee s c le a,0 4 Vaos se a,0 5 黄清 华等 ,0 6 。从 理 论研 究 和 室 内岩石 力 学 实验 的 结 a t l2 0 ; rto t l2 0 ; 20 ) 果 出发 , 些地 震学 家认 为 , 震前 有异 常 电信 号存 在 , 混 杂于 正 常 大地 电场 变 化 的背 景 中 某 地 但
1 中 国河 北 0 6 0 ) 5 0 1邯 郸 地 震 中 心 台 2 中 国北 京 1 0 8 ) 0 0 6中 国 地 震 局 地 球 物 理研 究 所
摘 要 利 用 云 南 省 ( ) 四 川省 ( 5个 和 I 4个 ) 十 五 ” 间 布 设 的 地 电 场 观 测 数 据 , 用 大 地 电 场 观 测 “ 期 利 系统 中, 同一 测 向 长短 极 距 测值 的 比值 方 法 进 行 分 析 , 现 能 够 较 好 地 排 除 来 自大 地 电场 及 自然 发 电 场 远 场 的 变 化 信 息 , 出 可识 别 的 地 震 前 兆 异 常 信 息 。 研究 结 果 表 明 : 突 在剔 除 各 种 环 境 和 空 间 电 流 体 系 的影 响 因 素后 , 取 了与 地 震 有 关 的异 常 信 息 , 川 滇 地 区 5 0级 地 震 前 , 数 台 站 的地 提 在 I . 多 电 场 观 测 资料 比值 发 生 异 常 变 化 , 常 大 多 出现 在 地 震 前 0 5 3个 月 , 中 汶 川 地 震 和 姚 安 地 震 异 . 其 前 , 究 区 的 9个 台站 均 出现 异 常 。 研 关键 词 地 电 场 ; 短 极 距 比值 ; 常提 取 ;I 地 区 长 异 川滇
川滇地区主要活动断裂的活动特征及其近十年的地震活动性
川滇地区主要活动断裂的活动特征及其近十年的地震活动性孙尧;吴中海;安美建;龙长兴【摘要】Vast active faults and their seismic activity in Yunnan-Sichuan area had been devel-oped since the Cenozoic.Based on the earthquake catalogue and existing data of active faults,we compared the actual seismic activity of major fault zones in the past ten years in Yunnan-Sichuan area with the forecast results made by GSHAP (Global Seismic Hazard Assessment Program), and then concluded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br> The comparison showed that seismic activities in Longmenshan fault zone were greatly un-derestimated in GSHAP,for most of the earthquakes along Longmenshan fault zone were after-shocks of the 2008 Wenchuan earthquake.Coulomb stress change caused by the mainshock of Wenchuan earthquake triggered the 2013 Lushan earthquake,and then reduced the seismic hazard of the southeastern segment of Xianshuihe fault.In the past decade,low seismic activities showed in outer arc belt of Yunnan-Sichuan area,mainly including Xianshuihe fault,Anninghe fault, Xiaojiang fault and other minorfaults,whose seismic hazard were greatly overestimated in GS-HAP.The similar situation appeared on Red River fault,Lancangjiang fault and Litang fault, part of the inner arc belt,which had the highest seismic hazard assessed by GSHAP.Otherwise, seismic activities of Yingjiang area in southwestern Yunnan started to enhance since 2008,while the seismic hazard in that area was neglected in GSHAP.Along Nujiang fault,only in thesouth segment and Baoshan area existed higher seismic activity,which was consistent with GSHAP.On the other side,eastern piedmont fault of the Haba-Yulong Snow Mountains,belonging to the middle part of the inner arc belt,showed higher seismic activities in recent years,which con-formed to the assessment of GSHAP.From the Zhaotong area to the east of Xiaojiang fault showed high seismic activities,consistent with GSHAP as well. <br> The above comparisons were based on the earthquake catalogue in the past ten years,while the time horizon of GSHAP would be fifty years in future,and cycle of one devastating earth-quake could be millennium,therefore large difference doesn't mean complete distortion of the esti-mates of GSHAP.%以近10几年的地震目录为基础,对川滇地区主要断裂带 GSHAP 地震危险性评估的预测结果与近十几年来的实际地震活动性进行了对比。
第16讲地质灾害-【暑假自学课】2023年新高一地理暑假精品课原卷版
第16讲地质灾难1.利用地图,指出常见地质灾难的发生规律与分布地区。
2.运用实例和资料,说明地震、滑坡和泥石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学问点01 地震根底学问梳理一、成因地壳中地应力积累导致岩层发生或错位,在这个过程中,能量急剧释放,传播使地面震惊。
二、衡量指标1.震级:代表地震能量的大小,一次地震只有震级。
2.烈度①含义:表示地震时某一地区地面受到的影响和。
②特点:烈度越大,破坏越严峻;一次地震可有多个烈度。
③影响因素:震级、、地质构造、地面建筑等。
三、主要危害1.造成房屋倒塌、破坏道路、管道、通信等根底设施。
2.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诱发倒塌、、、火灾、海啸、有毒气体泄漏、疫病扩散等灾难。
4.破坏当地的资源环境和生态系统,严峻损害灾区人们的心理健康。
四、分布1.世界环太平洋地震带,。
2.中国①特点:范围广、频度高、强度大、灾情严峻。
②频发地区:台湾、西藏、、、、四川等。
典例1.2023年1月1日21时02分58秒,喀什地区叶城县四周〔36.77°N,77.08°E〕发生里氏4.2级地震,震源深度101km,以下图示意地震发生位置。
本次地震的震源位于〔〕A.地壳B.上地幔C.下地幔D.岩石圈即时小练2022年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
以下图为成都市民收到的地震预警信息。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22秒为倒计时时间,不同地区收到该信息时所显示的倒计时时间不同,假设时间越短,通常说明〔〕A.当地距离震中越近B.当地地震灾难频发C.本次地震震级越大D.地震波的速度越快2.影响本次地震烈度的主要因素有〔〕①震源深度①地震震级①地震波速度①建筑物结实程度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3.预警信息中还给出了必要的避震措施,最可能消失在其中的是〔〕A.请远离悬挂物,不乘电梯B.请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撤离C.请向地势较高的地方逃命D.请立即前往应急避难场所学问点02 滑坡和泥石流根底学问梳理一、泥石流1.含义:山区沟谷中由暴雨或冰雪消融等激发的,含有大量的特别洪流。
川滇地区地震危险性预测模型
川滇地区地震危险性预测模型程佳【摘要】在印度板块对欧亚板块碰撞作用下,我国大陆是全球板内地震灾害最为频繁的地区之一,形成了包括青藏高原及其周缘地震带、天山地震带、山西地震带、华北地震带等多次发生8级强震的地震活动区带.这些地震带频繁活动,在历史上发生了诸如1303年山西洪洞8级地震、1556年陕西华县8.3级地震、1976年唐山7.8级地震等特大灾害性地震,并造成了数以万计的人员伤亡.近年来发生的2008年汶川8级地震、2010年玉树7.1级地震、2013年芦山7.0级地震、2014年鲁甸6.5级地震等灾害性地震显示,中国大陆目前地震活动水平仍然较高,亟需在中国大陆建立合理的地震危险性预测模型来为防震减灾提供科学依据.如何结合丰富的历史地震目录、活动构造及古地震研究资料、大地测量形变数据等相关资料来建立科学的地震危险性预测模型,是目前建立中国大陆地震灾害模型时的突出问题.【期刊名称】《国际地震动态》【年(卷),期】2018(000)006【总页数】4页(P41-44)【关键词】地震危险性预测模型;OpenQuake;地震目录;震级与破裂参数关系;川滇地区;背景地震发生率【作者】程佳【作者单位】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 10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5在印度板块对欧亚板块碰撞作用下,我国大陆是全球板内地震灾害最为频繁的地区之一,形成了包括青藏高原及其周缘地震带、天山地震带、山西地震带、华北地震带等多次发生8级强震的地震活动区带。
这些地震带频繁活动,在历史上发生了诸如1303年山西洪洞8级地震、1556年陕西华县8.3级地震、1976年唐山7.8级地震等特大灾害性地震,并造成了数以万计的人员伤亡。
近年来发生的2008年汶川8级地震、2010年玉树7.1级地震、2013年芦山7.0级地震、2014年鲁甸6.5级地震等灾害性地震显示,中国大陆目前地震活动水平仍然较高,亟需在中国大陆建立合理的地震危险性预测模型来为防震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2020第二届全国应急管理普法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1-100题)
2020第二届全国应急管理普法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1-100题)1.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对本行政区域内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所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是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职责,与其他部门没有关系。
A.正确B.错误答案:B2. 应急管理部负责全国应急预案的综合协调管理工作。
A.正确B.错误答案:A3. 中国地震局负责收集和管理全国各类地震观测数据,提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和年度防震减灾工作意见。
A.正确B.错误答案:A4. 根据《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建立健全应急救援期社会物资、运输工具、设施装备等的征用和补偿机制。
探索建立重大救灾装备()保障机制。
A.租赁答案:A5. 根据《行政处罚法》,行政机关应当告知当事人有权要求举行听证的有( )。
(多选题)答案:CD6.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最重要的作用是惩罚各种安全生产违法行为。
答案:B7. 拘留属于我国法定的行政处罚。
答案:B8. 存在多种类型事故风险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单独编制相应的专项应急预案。
答案:B9. 某化工厂员工宿舍可以与生产危险化学品的车间相毗邻。
答案:B10.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应当分工负责,互相配,互相制约,以保证准确有效地执行法律。
答案:A11. 我国实行安全生产许可制度,大型粮油加工企业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不得从事生产活动。
答案:B12. 应急管理部门在依法开展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工作,对生产经营单位执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时,应急管理部门不能( )。
答案:C13. 行政机关负责人认为不应当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应当立即解除。
答案:A14.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每届任期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相同。
答案:A15. 事故调查组应当自事故发生之日起60日内提交事故调查报告。
答案:A16. 根据《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需要取得许可的有( )(多选题)答案:ABCD17. 某研究机构的研究员王某主要从事地震的成因、活动趋势等科学研究工作,最近其所在团队得出川滇地区中长期地震活动趋势的研究成果,王某本人也因成果丰硕受邀参加该地区地震预报意见的评审。
七年级上册科学第三章第五节测试卷及答案浙教版
七年级上册科学第三章第五节测试卷及答案浙教版1.泥石流在我国是一种多发的自然灾害。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因为或其他原因引发的携带有大量以及的特殊洪流。
【答案】暴雨;泥沙;石块【解析】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泥石流”。
【分析】【详解】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故答案为:暴雨;泥沙;石块2.泥石流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有:①(特别是陡峭地形)有利于水流汇集,水流的流速较大,冲刷力强;②、表层堆积有大量的松散碎屑物(土、石块等),容易被水流冲刷;③有暴雨或持续性的降水,形成了大量的流水。
【答案】山区;山坡;沟谷【解析】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地理背景:以高原、山地地形为主,地势由西向东倾斜(或西北向东南倾斜),山谷相间,起伏大;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和高原、山地气候,夏季降水多,多暴雨;地质条件复杂,构造运动活跃,多断裂带,岩层破碎。
人口压力大,由于采矿和滥伐等,植被和地表岩层破坏严重。
【分析】【详解】泥石流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有:①山区(特别是陡峭地形)有利于水流汇集,水流的流速较大,冲刷力强;②山坡、沟谷表层堆积有大量的松散碎屑物(土、石块等),容易被水流冲刷;③有暴雨或持续性的降水,形成了大量的流水。
故答案为:山区;山坡;沟谷;3.在下图所示的山区自然灾害链中,①②③④依次是()A.滑坡、泥石流、地震、崩塌B.泥石流、地震、崩塌、滑坡C.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D.泥石流、崩塌、滑坡、地震【答案】C【解析】山区生态环境相对脆弱,常见自然灾害有山洪、崩塌、滑坡、泥石流等。
在山区开发利用过程中,要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把经济活动强度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预防和控制自然灾害的发生。
【分析】解答该题的关键是理解各种地质灾害之间的关联性。
【详解】图中所示以地质灾害为主。
地震会导致山体崩塌或滑坡,产生大量的碎屑物质,再加上暴雨冲刷,会形成泥石流,这些灾害产生的碎屑物堵塞河道就会形成堰塞湖,故①、②、③、④应分别对应地震、滑坡、崩塌、泥石流。
2021—2022年川滇地区4次MS≥6.0地震前井下地电阻率观测的异常变化
第45卷 第6期2023年12月地 震 地 质SEISMOLOGYANDGEOLOGYVol.45,No.6Dec.,2023doi:10.3969/j.issn.0253-4967.2023.06.007解滔,韩盈,于晨.2023.2021—2022年川滇地区4次MS≥6.0地震前井下地电阻率观测的异常变化[J].地震地质,45(6):1370—1384.XIETao,HANYing,YUChen.2023.ApparentresistivityabnormalchangesofboreholemonitoringbeforefourMS≥6.0earthquakesinSichuan Yunnanareafrom2021to2022[J].SeismologyandGeology,45(6):1370—1384.2021—2022年川滇地区4次MS≥6.0地震前井下地电阻率观测的异常变化解 滔 韩 盈 于 晨(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北京 100045)摘 要 2021—2022年川滇地区先后发生了云南漾濞MS6 4、四川芦山MS6 1、马尔康MS6 0和泸定MS6 84次MS≥6 0地震。
距这些地震震中400km的范围内布设有红格、冕宁、甘孜井下地电阻率观测站,其观测数据在这4次地震前出现了不同程度和形态的中短期异常变化。
红格站EW和NS测道自2020年12月开始出现同步下降变化,2021年漾濞MS6 4地震后NS测道的异常恢复,但EW测道仍然持续下降,截至2022年9月5日泸定MS6 8地震发生,EW测道的异常持续时间约为21个月。
甘孜站N10°E测道的下降异常变化始于2022年4月,6月底开始出现转折回升,10月异常恢复,其间先后发生芦山MS6 1、马尔康MS6 0、泸定MS6 8地震。
2022年9—11月,甘孜站N60°W测道出现年变畸变异常,2023年1月26日泸定再次发生MS5 6地震。
川滇地区活动块体边界断裂现今运动和应力分布
第43卷 第6期2021年12月地 震 地 质SEISMOLOGYANDGEOLOGYVol.43,No.6Dec.,2021doi:10.3969/j.issn.0253-4967.2021.06.015万永魁,沈小七,刘瑞丰,等.2021.川滇地区活动块体边界断裂现今运动和应力分布[J].地震地质,43(6):1614—1637.WANYong kui,SHENXiao qi,LIURui feng,etal.2021.PresentslipandstressdistributionofblockboundaryfaultsintheSichuanYunnanregion[J].SeismologyandGeology,43(6):1614—1637.川滇地区活动块体边界断裂现今运动和应力分布万永魁1,2) 沈小七2) 刘瑞丰1) 刘 峡2)郑智江2) 李 媛2,3) 张 扬2) 王 雷4)1)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 1000812)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天津 3001803)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 1000294)山东省地震局,济南 250014摘 要 基于川滇地区活动块体划分及断裂构造现有认知,文中构建了包含块体主要边界断裂的二维有限元接触模型,利用1991—2015年长期GPS观测结果,采用“块体加载”方法模拟块体边界带现今的运动,得到了断裂滑动速率和应力分布。
结合震源机制解、地震活动性等资料,对川滇地区大型左旋走滑断裂带滑动速率分配、传递与应力转换的关联,局部区域正断型震源机制解的构造机制以及红河断裂南、北段地震活动性差异的可能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
主要结论包括:1)东昆仑断裂带和鲜水河-小江断裂带的左旋走滑由NW向转变为近SN向,断裂强烈转折区吸收了部分走滑分量并转化为应变积累,呈高应力分布特征。
2)受小江断裂左旋剪切的影响,红河断裂中南段以右旋走滑兼微弱挤压运动为主,并牵引断裂北段右旋走滑,与金沙江和德钦-中甸断裂共同构成右阶斜列右旋剪切变形带,正断型震源机制解多分布于该变形带的构造拉分区内。
云南省防震减灾网络知识竞赛题库(问题与答案)
云南省防震减灾网络知识竞赛题库(问题与答案)云南省防震减灾网络知识竞赛题库(问题与答案)一、单项选择题(73 题)据统计,全球(B)以上的地震发生在环太平洋地震带。
A.90%B.80%C.70%D.60%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它是(A)的一种表现形式。
A.地球内部物质运动和能量释放B.气候变暖C.天气突然变化D.森林过度采伐每年地球上的有感地震,仅占该年度地震总数的约(A)。
A.1%B.2%C.3%D.4% 地球上发生的绝大多数地震属于构造地震,构造地震形成的原因是(D)。
A.火山爆发B.地下的鳌鱼翻身C.天气剧烈变化D.地下岩石在构造力的作用下破裂或沿断层错动从人类历史记载和地震仪器记录看,世界上最不容易发生地震的地方是(C)。
A.南回归线附近B.北回归线附近C.南、北极D.赤道环太平洋地震带所释放的能量约占全球地震释放总能量的(C)。
A.四分之一B.二分之一C.四分之三D.三分之二我国大陆地区受(A)两大地震带作用,地震活动频率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
A.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B.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C.台湾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D.欧亚地震带和台湾地震带我国大陆地区有约(B)的国土处于根本烈度Ⅶ度区。
A. 50%B. 60%C. 70%D.80% 我国的候风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测验地震的仪器,它出现在距今(C)。
A.两千多年前B.五百多年前C.一千八百多年前D.一千二百多年前是衡量地震破坏程度“尺子”。
(D)A.震中位置B.震源深度C.震级D.地震烈度地震发生时,距离震中 10 千米的人最先感受到的地震波是(A)。
A.纵波B.横波C.瑞利波D.勒夫波天然地震中对社会经济造成损失最大是(A)。
A.构造地震B.火山地震C.陷落地震D.诱发地震青藏高原是由(C)与亚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A.大西洋板块B.太平洋板块C.印度洋板块D.非洲板块以下关于地震预警的说法,(B)是正确的。
A.地震预警就是地震预报B.利用了电磁波比地震波传播速度快的原理C.可以不用担忧地震的发生D.利用了横波比纵波快的原理 xx 年汶川 8.0 级地震震中烈度到达(D)。
3次大理历史地震的预测、预报和预防
高继宗. 3次大理历史地震的预测、预报和预防[J]. 地震科学进展, 2023, 53(3): 133-138. doi:10.19987/j.dzkxjz.2021-104Gao J Z. Forecast ,prediction and prevention of three historical earthquakes in Dali[J]. Progress in Earthquake Sciences, 2023, 53(3):133-138. doi:10.19987/j.dzkxjz.2021-1043次大理历史地震的预测、预报和预防*高继宗※(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北京 100049)摘要 《大理古佚书钞》收编的《三迤随笔》 《淮城夜语》 《叶榆稗史》等笔记作品中,分别记述了法端、光明、杨景浩等人,依据多种宏观异常现象,预测、预报和预防了779年、1111年、1341年的大理地震。
宏观前兆现象较多的地震,是可以预测、预报和预防的,但需要加强宏观前兆机理的探索研究,揭示宏观前兆现象的物理本质,研发能够有效捕捉临震宏观前兆现象的高灵敏度、高分辨率、高精度的地震前兆监测仪器,精心设计地震前兆监测网格节点。
通过网络,将连续监测到的各种信号,实时发送到地震监测中心,使用高速的计算机网络和云平台,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提取可靠的地震前兆信息,才有望对宏观前兆现象较多的地震,实现预测、预报和预防。
关键词 大理历史地震;宏观前兆现象;前兆监测网络;预测、预报和预防中图分类号:P315.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7780(2023)03-0133-06doi :10.19987/j.dzkxjz.2021-104Forecast ,prediction and prevention of three historical earthquakes in DaliGao Jizong(National Earthquake Response Support Service, Beijing 100049, China)Abstract Note-taking articles ,Sanyi Sketch ,Huaicheng Night Talk ,and Yeyu Unofficial History ,are contained in the book of Some Lost Ancient Books in Dali . They describe that Mr. Fa Duan ,Mr. Guang Ming and Mr. Yang Jinghao had forecasted ,predicted and prevented earthquakes in Dali in the year of 779,1111 and 1341,just according to some macroscopic anomalies. The earthquake with more macroscopic precursor phenomena can be forecasted ,predicted and prevented. However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research on the mechanism of macro-precursors ,to reveal the physical essence of macroscopic precursor phenomena ,to produce a high-sensitivity ,high-resolution and high-precision earthquake precursor monitoring instrument which can effectively catch the macroscopic precursor phenomena before earthquakes ,to carefully design and place on the monitoring grid points. Then we can achieve real-time the continuously monitored various signals which are sented through the network to the seismic monitoring center ,analyse the signals by high-speed computer networks and cloud platforms ,and collect reliable earthquake precursor information. Finally ,the earthquake forecast ,prediction and prevention is expected to achieve with the modern seismic monitoring network.Keywords historical earthquake in Dali; macroscopic precursor phenomenon; precursor monitoring network;forecast, prediction and prevention* 收稿日期:2021-12-06;采用日期:2022-02-04。
《关于创建川滇水库地震监测预报研究实验场的建议》一文引起国务院领导高度重视
Ta n he prma y f c o s whih c n a f c he g o l c rc lob e v to a iy a d r - ki g t i r a t r c a fe t t e e e t ia s r a i n qu lt n e fe tn a t ua e a iiy a he ma n a pr ia n x s or t t c i n a a iiy of t l c i g e r hq k b l s t i p as li de e f he de e to c p b lt he t ge e e t ia t to o l c rc ls a i ns,we g tt o p e nsv pp a s loft t c i n c p biiy o he 5 e he c m r he i e a r ia he de e to a a l ft t
维普资讯
6 6
地
震
地
磁
观
测
与
研
究
2 卷 8
Co p e e s v pp a s l o e e e t i a e e to a b lt n An i m r h n i e a r ia f g o l c r c ld t c i n c pa iiy i hu
c m s a c soft e l c rc lpr c s fA n iPr v nc u t n e heg oee t ia e ur oro hu o i e,l y n h oun a i n f rt u— a ig t ef d to o hef t r on t u to f t o l c rc t to s i u e c s r c i n o he ge e e t ials a i n n Anhu ov n e iPr i c . Ke r s:e r h r ss i iy,r fe tng e rhqu ke a iiy,d t c i a b lt y wo d a t e itv t e lc i a t a b lt e e ton c pa iiy,c m pr he — o e n s v p as l i e a pr i a
大理地震安全评估报告
大理地震安全评估报告根据大理地震安全评估报告,我将详细回答以下问题。
一、大理地震的概况大理地区位于中国云南省西北部,是一个地震多发区。
大理地震活动主要源自南支地层构造的活动和滇缅板块的活动,包括活动断层带和活动构造带。
大理地区的地震活动频繁,并且可能发生较大的地震。
二、大理地震的影响范围根据安全评估报告,大理地震可能对周边地区产生较大的影响。
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地震震级、地震烈度、地表地质条件和建筑物结构等。
大理地区的地震活动频繁,因此,需密切注意地震消息和预报,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三、大理地震安全评估根据评估报告,大理地震安全状况一般。
大部分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不足,且存在一些影响因素,如地震烈度、地震活动性和建筑物结构等。
因此,应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提高抗震能力和减轻地震灾害。
四、大理地震的安全措施为了提高大理地区的抗震能力和减轻地震灾害,建议采取以下几项安全措施:1.加强建筑物抗震设计与加固。
对已有建筑物进行抗震加固,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和抗震能力。
对新建建筑物进行科学合理的抗震设计和施工。
2.优化土地规划和城市建设。
合理规划土地利用,避免在地震活动带和构造带建设重要的基础设施和人口密集区。
3.加强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建设。
提高地震监测的覆盖范围和准确性,建立地震预警系统,提前预警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4.加强社会救援能力建设。
提高应急救援队伍的专业素质和应对能力,组织地震演练和培训,加强社会组织和民众的地震安全意识。
5.加强公众地震安全知识的宣传与普及。
通过媒体、宣传教育等方式,向公众普及地震知识,提高认识和防护意识。
五、大理地震安全评估的局限性安全评估报告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评估报告基于过去的地震数据和建筑物信息,未来地震事件和建筑物变化可能导致评估结果的不准确。
其次,评估报告可能忽略一些地震活动的可能性和影响因素,导致评估的局限性。
综上所述,大理地震安全评估报告指出大理地区地震活动频繁,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不足,并提出了一系列的安全措施来提高抗震能力和减轻地震灾害。
川滇高原地质灾害与构造背景
川滇高原地质灾害与构造背景川滇高原,位于中国的西南地区,地形高峻,地势险峻。
这片地区在地质上非常复杂,因此经常发生各种地质灾害。
本文将探讨川滇高原地质灾害的构造背景及其与地质构造的关系。
1. 川滇高原的构造背景川滇高原是由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而形成的。
印度板块向北移动,与欧亚板块发生碰撞,形成喜马拉雅造山带,川滇高原就位于这个造山带的东南部。
这个板块碰撞引起了地壳的强烈变形和岩浆活动,导致了川滇高原的地质环境极其复杂。
2. 川滇高原的地质构造在川滇高原的地质构造中,以断裂带和褶皱带为主要特征。
川滇地区有许多活动断裂带,其中最著名的是红河断裂、滇中断裂和威州断裂。
这些断裂带是川滇高原地震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褶皱带则主要分布在高原的东南部,这些褶皱带是喜马拉雅造山带的延伸。
地壳受到构造力的挤压,形成了一系列的褶皱带,并产生了高原上一些特殊地貌,如风化残体、土层滑坡等。
3. 川滇高原的地质灾害由于川滇高原地质构造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这片地区常常发生各种地质灾害。
其中,滑坡是最常见的灾害之一。
川滇高原地处青藏高原和亚热带地区的过渡地带,地势陡峭,受到季风和降雨的影响,容易形成大规模的滑坡。
此外,地震和地面沉陷也是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
由于地壳构造的活跃性和板块运动,川滇高原地区经常发生强烈的地震,地表也常常出现地面沉陷、地裂缝等现象。
4. 地质构造与地质灾害的关系地质构造是地质灾害发生的基础。
在川滇高原,由于构造力的作用,地壳发生了剧烈的变形,断层和褶皱带形成,导致地质环境的不稳定性。
当外界因素如水文过程、气候变化等作用于地质构造中的弱点,就容易引发地质灾害。
例如,川滇高原多雨多湿,山体容易受到雨水浸润,导致松软的土壤溶解,加上地壳活动带来的应力积累,就会引发滑坡等地质灾害。
总结起来,川滇高原地质灾害与其特殊的地质构造密切相关。
地质构造的特点决定了川滇高原地区易发生地震、地面沉陷等灾害,而地质构造的弱点也是外界因素引发地质灾害的重要原因。
龙小霞等人2006年对2008年滇川地震的预测
[/backc
[backco 3[/back [/backc [backco [/backc
总结以上 较强, 尤 发生≥61
hsxzb
中将 帖子
板凳 发表于 2008-5-16 07:01 | 只看该作者
3 结论与建议
股市不创 TOP
从以上所进行的推算与预测结果看, 在 2008 年左右, 川滇地区有可能发生≥617 级强烈地震。为了更好地 配合防震减灾活动, 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但正是这些成果触犯了地震界当权者的利益,被调出预报队伍,去了地震报社 。
2006 年又是你根据旱震关系提出中期预报,近年阿坝地区将发生 7 级以上地震。2008 年 4 月 26 日和 27 日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下属的“天灾预测委员会”经集体讨论,作出“在一年内(2008.52009.4)仍应注意兰州以南,川、甘、青交界附近可能发生 6-7 级地震”的预报(文字报告已报中
[ 2 ] 邢东兴, 孙虎, 延军平. 陕西省大旱年发生 概率及可能发生的年份预测[J ]. 灾害学, 2004, 19 (1) : 69272.
[ 3 ] 黄子波. 川滇地区强烈地震预报研究. 四川 地震, 1994, (1) : 9213.
[ 4 ] 中国地震局.《中国历史强震目录》(公元 前 23 世纪~ 公元 1911 年) [M ]. 北京: 地震出 版社, 1995.
群众的避震应急、自救互救知识技能。
(4) 广泛宣传动员, 普及防震抗震知识 川滇地区的破 坏性地震以往主要集中于农村, 而缺乏防震减灾意识和 经济滞后等原因又导致农村民居普遍抗震性能差[ 8 ] , 因此, 应该加强防震抗震知识的宣传和普及, 把防震抗 震知识宣传普及到乡(镇)、村及农户, 努力提高农村民
国家地震局、建设部、民政部关于加强地震重点监视区的地震防灾工作的意见
国家地震局、建设部、民政部关于加强地震重点监视区的地震防灾工作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地震局(已更名),建设部(已撤销),民政部•【公布日期】1989.03.27•【文号】[89]震发办字第113号•【施行日期】1989.03.2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扶贫、救灾、慈善正文国家地震局、建设部、民政部关于加强地震重点监视区的地震防灾工作的意见((89)震发办字第113号1989年3月27日)北京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四川省、云南省、甘肃省、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国家地震局于1989年1月10日至13日在北京召开了“1989年度全国地震趋势会商会”,国务委员宋健同志代表国务院、李鹏总理到会作了重要讲话(见附件)。
会上,与会代表运用近几年多方面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1988年地震活动情况和各种观测资料的分析,对1989年及稍长时间的地震趋势进行了会商,主要意见如下:1.1988年我国地震活动的频度和强度明显增强,再次表明我国大陆地震活动已出现了一个新的明显起伏增强的趋势。
这种活动状况可能持续到本世纪末。
今后几年地震活动仍将处于较高水平,发生7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较大,尤其是九十年代的十年中,可能发生多次7级以上地震。
2.我国大陆强震的主体活动区可能主要在我国西部,特别是青藏构造块体(即地理上的青藏高原)及其边缘地带和新疆地区。
我国东部地区也将进入中强以上地震(5-6级)相对活跃的状态。
华北地区在九十年代里存在发生多次6级左右乃至少量7级地震的可能。
华东和华南地区,中强地震活动水平也可能比上一活跃期增强。
3.1989年我国大陆地震活动水平可能略低于1988年,但仍有发生7级地震的可能。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对当前发现异常情况较多,在近一、二年或更长些时间内我国西部可能发生6级以上,东部可能发生5-6级或稍强些地震的地区,进行了重点讨论和审议,并提出了七个重点加强监视的地区:1.四川中西部乾宁、康定至川滇交界地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期(总第356期)国 际 地 震 动 态No.8(Ser ial N o 356) 2008年8月R ecent D eve l op m en ts i n W orld Se i s m o l ogy A ugust,2008汶川地震专题关于 川滇地区1~3年可能发生特大地震的地电学方法监测应急措施方案的建议(2003年12月)*钱复业 赵玉林(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 100081)摘 要 本文是作者2003年底提交的2篇内部报告之一。
文中指出我国冕宁台(DDC 2仪器)等可用的地电台,自1994年前后出现了长趋势、大范围、具有同步转折的规律性地电阻率震兆性异常变化,并于1999!2000年前后发生第2次同步转折或加速下降,根据这些地电前兆变化求得2000年以来,台站地下数百米深处的加强应力场的主压应力方向,发现其分布有规律,与周围板块运动有关。
参照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地电前兆经验,认为我国(含海域和台湾),特别是西部地区(在冕宁台周围二、三百公里范围内),近期(未来1~3年)存在发生7级或7级以上乃至8级特大地震的可能∀。
建议在川、滇地区增设地电台站,引进抗电磁干扰极强的新型仪器,开展短临预测新方法的实验,捕捉短临前兆。
地震局特批 川滇地区地电强化测试项目,在冕宁、红格等4个台使用了新型抗干扰的PS 100仪器系统,捕捉地震短临前兆。
至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前,仍在运转的红格台(距微观震中465km;距宏观震中北川640 km)难能可贵地记录到汶川地震的HRT波短临地震前兆,表明地震的可预测性。
关键词 冕宁等可用台地电阻率中期前兆;求得的主压应力方向;8级以上特大地震;观测中的电(磁)干扰问题;抗干扰的高精度PS 100地电测量系统;捕捉HRT波短临地震前兆中图分类号 P315.72+2 文献标识码 A引言我们详细研究了四川冕宁地电台(DDC 2模拟仪器)及全国其他可用地电台(53个*收稿日期:2008 07 08。
∀赵玉林,钱复业. 地电方法看我国未来1~3年存在发生特大地震的可能性及其加强应力场的分布.2003年12月4日,曾在2004年地震局会商会前召开的 大形势会商会报告台中的16个,约1/3)十余年的资料,认为川滇交界特别是南北地震带的中段、冕宁台周围二、三百公里范围内数年内似有发生特大地震(#8级)的迹象。
鉴于目前台网密度不够、现有数字化地电台近年受工农业用电干扰、观测质量下降,很难用于趋势估计,特别是无法对短临预报作出判断。
故建议新增设7个地电观测台,引进新型抗干扰能力强的W I N TEL PS100型地电观测系统,在不改变原有仪器观测条件下,进行对比观测与试验,捕捉短临前兆,以便进一步判断强震存在的可能性及未来强震发生的具体地区、时段及震级。
同时改善观测质量、提高地电方法的预测预报水平。
1 我国地电台网存在的问题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工农业用电的增大增加、严重地干扰了地电学方法对地电信号的检测。
据我们初步统计,全国56个台中,有16个台站可勉强用于中期背景估测而短临预测几乎无法进行,仅举2003年7月21日云南大姚6.2级地震前为例,说明这一结果的客观性。
大姚6.2级地震,震中300km 范围内共有5个地电台,震中距 ∃70km 2个;200~300km 3个。
除冕宁台(用DDC 2仪器) =280km 外,其余4个台(用数字化仪器)存在不同程度的干扰和问题,不好作为估计震情的依据。
由于多数台站更换数字化仪器后干扰严重,资料不好使用,难以追踪震情发展,作出适宜的中期预测和短临预测。
大姚6.2级地震前的预测震情判断只使用一个冕宁台DDC 2仪器的观测资料。
图1为几个台的质量下降情况。
从图1可见,图中左上角 ∃70km 的(攀枝花台)与右下角(元谋台)1999~2001年更换数字化仪器后,出现似年变的干扰,影响趋势判断;其上还叠有短期干扰,无法用于临震判断。
图中右上角(滕冲台)及左下角(西昌台)更换新型数字化仪器后,可能由于采用不适当的平均方法,曲线虽较 平稳 ,但已不含地震信息(可能已在平均时被舍弃),既不能用于趋势判断,更无法用于短临预测。
全国许多台换数字化仪器后也有类似情况,仅举库尔勒(图2)、嘉山(图3)图1 四川、云南地电台更换数字化仪器后记录受干扰实况2国 际 地 震 动 态 2008年图2 库尔勒(N S)地电阻率1999年换数字化仪器后受干扰的情况图3 嘉山(E W )地电阻率1999年底换数字化仪器后受干扰的情况为例。
从图明显看出,两个台于90年代后期更换数字化仪器后干扰明显增大失去震情判别能力。
其次,川滇地区台网密度本来就达不到预测7级强震的要求。
经验与震例指出,预测7级地震的地电台站距离应为100~200km 效果较好。
目前川滇地区仅有地电台站7个,由于有的台资料不能用,有效台网密度就更稀,与预报要求相差甚远。
2 川滇地区数年内存在发生特大地震的危险性估计四川省冕宁地电台,自1994、1999年以来先后出现了大幅度(3%~15%)、长趋势(3~4年以上)、可与唐山7.8级地震相比拟的地电异常变化,期间虽然在川滇地区先后发生了十余次6.0~7.2级地震,但并未减弱该台的异常变化趋势,特别是2003年大姚6.2、6.1级地震( =280km )后,尚有加大和加速异常变化的显示,意味着该区数年内仍存在特大地震的危险,详见图4。
分析我国(约占总数1/3的)可用地电台近40年的地电资料表明,自1994年前后我国不同地区也出现了大幅度、长趋势(近10年)、大范围的(全国性的)、具有同步转折的规律性的地电阻率似震兆性的异常变化,这些异常变化于1999年、2000年前后先后第2次同步转折或加速下降。
3第8期钱复业等:关于 川滇地区1~3年可能发生特大地震的地电学方法监测应急措施方案 的建议(2003年12月)图5给出地电阻率韵律变化与大地震系列有关。
表明中国1994年后进入一个新的强地震高潮期。
用资料可信台站的地电阻率前兆变异,求得的2000年以来的台站处地下数百米深处的加强应力场的主压应力方向,分布很有规律,似与周边板块运动有关(图6)。
图6给出由地电阻率震兆求出的全国加强应力场分布图。
据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地电震兆经验,考虑上述震兆,我们认为:我国(含海域和台湾)特别是西部地区在未来1~3内存在发生特大地震的可能。
初步给出的可能危险区:(1)西部:∀川滇地区;%新疆;&南北地震带的中、北段及其附近即甘、宁、青地段。
(2)东部:∀台湾及我国东南部(含海域);%华北北部或渤海及其周围(震级偏弱)。
3 改进措施方案建议(1)在保证原有观测记录条件下,引进抗干扰能力强的W ENTEL PS100型仪器,增加观测系统进行对比试验观测。
新型观测仪图4 冕宁地电阻率异常反映的地下应力变化图5 电阻率异常变化反映的应力增强及其与中国7级以上强震应变释放(据张洪魁)4国 际 地 震 动 态 2008年图6 由全国可用的地电阻率台(约占总台数的1/3)推断出的加强应力场方向(箭头号指示近期加强,应力场转动方向!!!资料止于2003年底)器具有远程传输能力。
可在地方局和北京有承办能力的单位(如北京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地球物理所等)设立数据管理中心,负责对资料的分析处理及短临跟踪工作。
(2)成立地电应急攻关小组,在局监测预报司的领导下负责新上台网仪器安装布设、业务指导与震情监视工作。
挂靠单位建议由局指定。
对小组负责人、成员人选也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3)建议的7个台站是:冕宁、西昌、红格、腾冲、元谋和甘孜等原有台站6个,另1个由四川局拟定。
可参选宁蒗、木里、盐源等。
(4)进度安排:2003年11月,完成技术方案设计、仪器设备购置、选点及外线路架设、观测人员技术培训等;2003年12月10日前,系统开始正式运行;2004年5月,提交阶段工作报告。
该建议经地震局特批,立为2004年~ 2005年专项,批准的4个台于2004年4月投入观测,到2007年年底已取得了国内外10余次强震震例,使得潮汐力谐振短临预测方法取得突破性进展,扩展为 HRT波法。
能够在震前1~3天给出震级、震中距的定量短临预测信息并有可能用于汶川8.0级地震的震前预测。
4 地电方法在地震预报中能起的作用、实验与理论基础、唐山震例的主要结果及汶川8.0级地震的HRT波短临地震前兆40年地震预报探索研究结果给出,只要选好台址,采用适当的观测技术和适宜的仪器观测系统,地电方法可以预测预估未来地震的震级、发震地点以及发震时间段,即进行中期和短临预报。
当然,目前方法尚处于探索阶段,虚报和漏报会时有发生。
4.1 效能、效果实况举例(1)2003年在可用地电台网的控制地区,我国发生的3次6~7级破坏性地震,曾在震前数天向局有关领导 电话打过招呼(2003年2月24日巴楚6.8级地震、7月21日大姚6.2级地震及10月16日大姚6.1级地震)。
∀2003年2月24日新疆巴楚6.8级地震前1周,(2月16日)曾给领导电话,根据库尔勒地电阻率长趋势异常,认为新疆5级地震活动异常区将要发生7级地震,因估计的震中区无台站,原有远台也停止观测半年。
建议上临时地电观测站,捕捉地电短临5第8期 钱复业等:关于 川滇地区1~3年可能发生特大地震的地电学方法监测应急措施方案的建议(2003年12月)前兆,进一步做好预报。
%2003年7月21日云南大姚6.2级地震前7天(7月16日)电话给领导,川滇交界地区可能有7~8级地震危险,因预报区范围内的4个地电台,3个台观测资料不好使用,一个台资料勉强能用,但震中距较远( 近300km ),冕宁地电阻率,出现长趋势地电阻率强震异常。
建议增设地电对比观测和临时流动测量站进一步捕捉短临前兆。
(2)1998年2月14日河北省张北6.2级地震前1月,卢军、张洪魁等曾对张北地震进行中期年度预报,结果震级、时段、地点基本正确。
(3)20世纪70年代地震活跃时期的1976年唐山7.8级地震和松潘7.2级地震前半月均有地电专业预报人员去到震中区或其附近地电台查看异常,钱复业去到唐山7.8级地震极震区的唐山台( =0km )、昌黎台( =70km )、天津的青光台( =110km );钱家栋去到松潘7.2级地震的武都台( =100km ),说明地电震兆异常出现和存在的客观性和地电方法预报地震的可能性。
(4)1975年海城地震预报中,虎庄邮电支局、冶金102队(土地电法)所测之地电场有明显异常,于震前进行了预测,为此2个地电观测点受到国务院的表扬。
(5)2001年11月14日青海8.1级震前年度预报评审会上钱复业曾发言并给当时任局长的信上说,我国大陆地区地电出现唐山7.8级震前形势,并给出西部一个7~8级地震危险区,由于青海无地电台,实际预估震中与实际震中纬度35∋一致,经度相差较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