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力三级教材-知识点汇总
人力三级考试重点难点知识点总结
人力三级考试重点难点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1.人力资源规划—指为实施企业的发展战略,完成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根据企业内外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供给进行预测,制定相宜的政策和措施,从而使企业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效激励员工的过程.2.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1战略规划。
即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是根据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的目标,对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大致方针、政策和策略的规定,是各种人力资源具体计划的核心,是事关全局的关键性规划。
2组织规划。
组织规划是对企业整体框架的设计,主要包括组织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应用,组织结构图的绘制,组织调查,诊断和评价,组织设计与调整,以及组织机构的设置等。
3制度规划。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是人力资源总规划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的程序、制度化管理等内容。
4人员规划。
人员规划是对企业人员总量、构成、流动的整体规划,包括人力资源现状分析、企业定员、人员需求与供给预测和人员供需平衡等。
5费用规划。
人力资源费用规划是对企业人工成本、人力资源管理费用的整体规划,包括人力资源费用预算、核算、审核、结算,以及人力资源费用控制。
3.工作岗位分析的内容:在企业企业中,每一个工作岗位都有它的名称、工作条件、工作地点、工作范围、工作对象以及所使用的工作资料。
1在完成岗位调查取得相关信息的基础上,首先要对岗位存在的时间、空间范围作出科学的界定,然后再对岗位内在活动的内容进行系统的分析,即对岗位的名称、性质、任务、权责、程序、工作对象和工作资料,以及本岗位与相关岗位之间的联系和制约方式等因素逐一进行比较、分析和描述,并作出必要的总结和概括。
2在界定了岗位的工作范围和内容以后,应根据岗位自身的特点,明确岗位对员工的素质要求,提出本岗位员工所具备的,诸如知识水平、工作经验、道德标准、心理品质、身体状况等方面的资格和条件.3将上述岗位分析的研究成果,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标准,以文字和图表的形式加以表述,最终制定出工作说明书、岗位规范等人事文件。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知识点总结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第二章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第三单元面试的组织与实施【学习目标】通过学习,了解面试的概念、内容与目标;掌握面试的基本程序、面试环境的布置、面试的方法、面试问题的设计与提问的技巧以及应关注的问题。
【知识要求】一、面试的概念面试是单位最常用的、也是必不可少的测试手段。
调查表明,99%的单位在招聘中都采用这种方法。
在现代社会,单位用人越来越注重员工的实际能力与工作潜力,而不只是单纯注重知识掌握,因此,面试在人员选择环节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面试过程中,代表用人单位的面试考官与应聘者直接交谈,根据应聘者对所提问题的回答情况,考查其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应聘者在面试过程中的行为表现,观察其衣着外貌、风度气质、情态表现,以及现场的应变能力,判断应聘者是否符合应聘岗位的标准和要求。
在面试过程中,考官可以通过连续发问,及时弄清楚应聘者在回答中表述不清的问题,从而提高考查的深度与清晰度,并减少应聘者说谎、欺骗、作弊等行为的发生。
总之,通过直接接触,面试可以使用人单位全面了解应聘者的社会背景,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反应能力、个人修养、逻辑思维能力等方面综合素质的状况;同时,面试也能使应聘者了解自己在该单位未来的发展前景,并将个人期望与现实情况进行对比,找到最好的结合点。
二、面试的内容值得一提的是,现代社会的面试已经超越最初面对面交谈的简单含义,而赋予了更多的内容,不断推陈出新,怪招迭起。
如突破面对面的问答模式,以面谈问答为基础,引入答辩式、演讲式、讨论式、案例分析、模拟操作等精心设计的、多样化的辅助形式,即通过人们精心设计,在特定场景下,与应聘者面对面的交谈与观察,达到客观了解应聘者的业务知识水平、外貌风度、工作经验、求职动机、表达能力、反应能力、个人修养、逻辑性思维等情况,由表及里地评价应聘者有关素质,并对是否录用作出判断与决策。
在这里,“精心设计”的特点使它与一般性的面谈、交谈、谈话相区别,在“特定场景”下的面试则融合了情境模拟方法的内容,使面试与日常的观察相区别。
人力三级知识点汇总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基础知识历年真题讲解第二部分职业技能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一、单项选择题1.广义的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所有人力资源计划的总称,是战略计划与战术计划,即具体的实施计划的统一。
2.人力资源规划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3.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是根据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的目标,对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大政方针、政策和策略的规定,是各种人力资源具体计划的核心,是事关全局的关键性规划。
4.战略规划是企业人力资源具体计划的核心,是事关全局的关键性规划。
5.组织规划是对企业总体框架的设计。
6.费用规划是对企业人工成本和人力资源管理费用的整体规划。
(2007年5月三级真题) 7.人员规划是对企业人员总量、构成、流动的整体规划。
8.短期是指1年及其以内的规划;长期是指5年或者5年以上的规划;中期人力资源规划则介于长期和短期之间,一般是指1年以上5年以下的规划。
9.人力资源规划又被称为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纽带。
10.狭义的人力资源规划实质上是企业各类人员需求的补充规划。
11.工作岗位分析为招聘、选拔、任用合格的员工奠定了基础。
12.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是工作分析。
13.工作岗位分析的最终成果足形成岗位规范和工作说明书。
14.岗位分析的结果——工作说明书、岗位规范以及职务晋升图必须以良好的岗位设计为基础,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5.避免员工因为工作内容定义不清楚而产生抱怨和争议的方法是工作岗位分析。
16.工作岗位分忻为企业员工的考核、晋升提供了依据。
17.工作岗位信息的收集主要是通过岗位分析实现的。
18.工作岗位分析程序准备阶段的具体任务之一是根据工作岗位分析的总目标、总任务,对企业各类岗位的现状进行初步了解,掌握各种基本数据和资料。
19.在工作分析的基本流程中,用书面形式表达分析结果的阶段是结果形成阶段。
20.岗位规范的内容不包括岗位劳动环境规范岗位规范涉及的内容多,覆盖范围广,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岗位劳动规则;②定员定额标准;③岗位培训规范;④岗位员工规范。
人力资源三级复习提纲
人力资源三级复习提纲一、人力资源概念与职能1.人力资源的定义、特征和基本职能2.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和基本原则3.人力资源规划与组织设计4.人力资源招聘与选拔5.人力资源的培训与发展6.人力资源绩效管理7.人力资源的薪酬管理8.人力资源的劳动关系管理二、人力资源规划与组织设计1.企业发展战略与人力资源的关系2.人力资源规划的意义和步骤3.人力资源需求与供给的衡量4.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5.组织结构的类型与特点6.岗位与职责的设计7.组织变革与重组的管理三、人力资源招聘与选拔1.人才招聘的流程和方法2.招聘渠道的选择与运作3.人才选拔的基本原则和方法4.面试技巧与注意事项5.招聘与选拔的法律要求6.用人单位与招聘中介的合作四、人力资源的培训与发展1.培训与发展的意义和目标2.培训需求分析与培训计划3.培训方式和方法的选择4.培训资源的开发与管理5.岗位培训与职业发展6.绩效反馈与员工发展五、人力资源绩效管理1.绩效管理的目的和原则2.绩效管理体系的构建与评价3.绩效考核方法和工具的选择4.绩效考核结果的处理与反馈5.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的关系6.绩效管理与组织文化的建设六、人力资源的薪酬管理1.薪酬管理的基本原则和目标2.薪酬制度的设计与评价3.薪酬管理的程序与流程4.各类薪酬与福利的管理5.弹性薪酬与绩效激励6.薪酬管理与员工关系的维护七、人力资源的劳动关系管理1.劳动关系的定义和特点2.劳动法律法规与劳动合同管理3.劳动争议处理与解决4.劳动关系的调节与协调5.劳动力供给与用工形式6.劳动力市场与人才竞争力以上是人力资源三级考试的复习提纲,通过对以上知识点的掌握,能够全面了解和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职能与方法,有助于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能力,并成功通过人力资源三级考试。
人力资源师三级基础知识(全).doc
第一章劳动经济学第一节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1、资源的有限性称为资源的稀缺性,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限需要而言,客观上存在着制约满足人类需要的力量。
此种力量定义为资源的稀缺性。
2、劳动资源稀缺性属性:(1)和对的稀缺性(2)绝对的属性(3)本质表现是支付能力、支付手段的稀缺性(牛产力等于支付能力)3、个人追求的Fl标是效用最大化,企业追求的Fl标是利润最大化。
4、劳动力市场是牛产要素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用收入循环模型揭示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功能。
5、就业量与工资的决定是劳动力市场的杲本功能。
劳动力市场的功能是通过商品的供给与需求决定价格的机制,实现、调节资源的配置。
解决牛产什么,如何牛产和为谁牛产这一经济社会的基本课题。
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劳动力市场现象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6、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1实证研究方法重点研究现象本身“是什么”的问题。
P1的在于认识客观事实,研究现彖h身的运动规律及内在逻辑。
对经济现象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具有客观性,并可根据经验和事实进行检验。
步骤:a.确定研究对象b.设定假设条件c.提出理论假说cl.验证%1规范研究法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解决“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Fl的在于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服务。
※了、使互惠不能实现的三个障碍:①信息障碍②体制障碍③市场缺陷第二节劳动力供给和需求1、劳动力指一定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与就业要求,从事或能够从事劳动的全部人口。
(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2、劳动力参与率是衡量测度人口参与社会劳动程度的指标。
劳动力在i定范围内的人口的比率。
※总人口劳参率=[屮力xl00%总人口3、劳动力供给,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率的条件下,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家庭或个人)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劳动吋间。
※农15—19岁青年人口劳参率下降,女性劳参率上升(教育水平提高、制度劳动吋间缩短、人口出牛率下降、科技进步),老年人劳参率下降(收入保障制度、养老保险),25-55岁男性成年人劳参率保持高水平。
三级人力资源大纲知识点必背
三级人力资源大纲知识点必背一、组织与管理1.组织理论与组织设计2.组织管理与组织变革3.组织文化与组织氛围4.组织沟通与组织协调5.组织行为与组织效能二、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1.人力资源规划的基本概念与意义2.人力资源规划的方法与工具3.人力资源需求与人力资源供给的关系4.人力资源规划的实施过程5.人力资源规划与企业发展战略的对接三、人力资源招聘与激励1.招聘与选拔的基本概念和流程2.岗位分析与岗位描述3.招聘渠道与招聘策略4.激励理论与激励方法5.薪酬设计与绩效考核四、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1.培训与开发的基本概念与流程2.培训需求分析与培训计划制定3.培训方式与培训方法4.培训效果评估与培训成本控制5.组织学习与员工发展五、人力资源绩效管理1.绩效管理的基本概念与流程2.目标管理与绩效考核3.绩效评价方式与方法4.薪酬绩效管理与激励5.绩效管理与员工发展六、员工关系与劳动法律法规1.劳动法律法规的基本概念与用途2.劳动合同与劳动关系管理3.员工权益与福利管理4.员工关系的处理与调解5.员工关系与企业社会责任七、人力资源信息管理1.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的概念与目标2.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的构建与管理3.人力资源数据的收集与管理4.人力资源信息分析与决策支持5.信息安全与保密八、国际人力资源管理1.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的背景与意义2.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与方法3.跨文化管理与跨国公司人力资源管理4.国际劳动力市场与国际劳动力流动5.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九、人力资源管理的伦理与道德1.人力资源管理的道德概念与原则2.人力资源管理的伦理风险与应对3.企业社会责任与人力资源管理4.反腐倡廉与职业道德建设5.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职业道德素养以上是三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的知识点必背内容,希望对你参加考试有所帮助。
上海人力三级薪酬 复习总结(技能题)
第五章薪酬福利一、基本理论1.需求层次理论美国马斯洛提出生存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2.双因素理论赫茨伯格提出激励因素保健因素3.期望理论激励=期望值*效价4.公平理论亚当斯提出I1/O1(个人)=I2/O2(他人)二、薪酬概念狭义薪酬=直接薪酬+间接薪酬一般意义薪酬=狭义薪酬+外在非财务回报(包括公司办公室装潢、停车费、食堂)广义薪酬=一般意义薪酬+内心需要三、薪酬功能1.薪酬对社会的作用2.薪酬对企业的作用激励工具资源获得资源配置3.薪酬对员工的作用补偿功能激励工具四、薪酬的影响因素1.法律的决定(最低工资标准)2.劳动力市场价值3.劳资协商谈判结果4.企业效益和支付能力5.岗位价值6.员工个人的技能与能力7.部门和人个绩效五、薪酬管理企业对对企业员工薪酬的支付标准、发放水平和要素结构进行确定、分配和调整的过程。
传统薪酬管理看重物质分配,现在薪酬管理更加关注人。
六、薪酬组成=基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1.基本工资⑴计时工资①计时工资=工资标准*工作时间②分为:月工资(我国常用)日工资小时工资:小时工资=日工资标准/8(西方国家)20.83=(365-52*2-11)12(月平均考勤天数)21.75-(365-52*2)12(计薪日)⑵计件工资工资数额=计价单价*合格产品数量2.奖金奖金是对员工超额劳动部分或绩效突出部分的奖励,付给员工的货币奖励。
特点:单一性灵活性及时性荣誉性3.津贴补贴⑴补偿员工在特殊或额外的劳动消耗,支付员工的劳动报酬它是基础工资之外的工资,与绩效工资这种工资差别反映了令人不愉快的工作时间带来的额外困难和痛苦⑵津贴分:工资性津贴非工资性津贴⑶特点:补偿性单一性灵活性⑷类型:矿山井下津贴高温临时补贴八、工资制度结构工资制岗位技能制岗位薪点制谈判工资制1.岗位技能制⑴它以按劳分配为原则,以劳动技能、劳动责任、劳动强度、劳动条件四大基本劳动要素评价。
⑵特点:遵循按劳分配调整员工的收入结构适用正常的运行机制调整劳动力结构缺点:受到等级工资制影响,工作年限对工资的影响较大⑶适用范围:岗位技能工资制适应性很强,适用生产性企业和技术含量高的企业2. 岗位薪点制⑴它以劳动岗位对象,以点数为标准,是一种弹性工资,在四要素的基础上量化考核⑵五部分组成:基本生活费+积累工资+津贴(由金额表示)+岗位工资+品位工资(由点表示)⑶岗位工资是最具活力,体现工资组成部分,其标准用点数表示,由岗位点、责任点及能胜任的其他岗位工种点。
人力三级重点基础知识必背
第一节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市场经济制度中的劳动力市场现象以及劳动力市场运行规律的科学。
一、劳动资源的稀缺性p11、劳动资源的稀缺性是相对于社会和个人的无限需要和愿望而言,是相对的稀缺性。
2、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又具有绝对的属性,社会和个人的需要和愿望不断增长、变化,已有的需要和愿望得到了满足,又会产生新的需要。
3、在市场经济中,劳动资源稀缺性的本质表现是消费劳动资源的支付能力、支付手段的稀缺性。
二、效用最大化个人追求的目标是效用最大化,即在个人可支配资源的约束条件下,使个人需要和愿望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
企业追求的是利润的最大化。
三、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是生产要素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就业量和工资的决定是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功能。
劳动力市场的功能是通过商品的供给和需求来决定价格的机制,实现、调节资源的配置;解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这一经济社会的基本课题。
劳动经济学的主要任务:要认识劳动力市场的种种复杂现象,理解并揭示劳动力供给、劳动力需求,以及工资和就业决定机制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作用原理。
四、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㈠实证研究方法重点:研究现象本身“是什么”的问题。
实证研究方法试图超越或排斥价值判断,只提示经济现实内在的构成因素及因素间普遍联系,归纳概括现象的本质及其运行规律。
特点:①实证研究方法的目的在于认识客观事实,研究现象自身的运动规律及内在逻辑②实证研究方法对经济现象研究所得的结论具有客观性,并可根据经验和事实进行检验。
主要步骤:确定研究对象,设定假定条件,提出理论假说,验证四个步骤。
㈡规范研究方法规范研究方法特点:①规范研究方法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说明经济现象及其运行应该是什么的问题②规范研究方法往往成为为政府制定社会经济政策服务的工具。
互惠交换障碍:①信息障碍②体制障碍③市场缺陷实践表明:规范研究方法脱离不开实证研究方法对经济现象的客观分析,实证研究方法也离不开价值判断的指导。
上海3级人力资源考试培训内部整理资料
经典的注释:规划是为实施战略所必须的目标、政策、程序、规则、任务委派等所采取的步骤、使用的资源以及其他要素的复合体。
规划的实质就是选择所追求的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最佳方案。
人力资源规划:为实施企业的发展战略,完成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根据企业内部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供给进行预测,制定相应政策和措施,使企业人力资源供需达到平衡,实现人力资源合理配置,有效激励员工的过程,以确保企业在需要的时候和在需要的岗位上获得需要的员工,并使企业和员工都得到长期的利益。
人力资源规划在概念上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概念:一个组织科学地预测和分析组织在环境变化中人力资源的供给与需求,以确保人力资源发展目标及达到目标的一切措施的全过程。
狭义概念:企业所有各种各类人力资源计划的总称。
人力资源规划与传统人事计划的不同:人事计划也称劳动力计划,主要涉及员工的招聘与解雇,把员工仅仅作为生产的成本,这种计划很少考虑到对员工的培训、开发和提高上。
这在现代组织中已经基本不用了。
人力资源规划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和目标性,它将员工视作为资源,并全面考虑组织和员工的需要,根据组织的战略和目标,从人力资源的获取、配置、使用、保护等各个环节统筹考虑,因此能较好地达到组织的目标。
人力资源规划的作用:1)有利于制定企业战略目标和总体发展规划;2)有利于实施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的合理有效的配置;3)有利于满足员工需求、调动他们积极性创造性;4)有利于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的保证;5)有利于人才的合理流动和职业的有序转移;6)有利于为企业成本投入和财务计划提供依据。
人力资源规划的地位:①形式上:是人力资源需求量与拥有量相匹配和优化的过程;②性能上:是一种战略性的规划;③本质上:是一种人力资源管理的政策;④作用上:它决定着组织的发展方向。
人力资源规划的目的:(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服务)①充分开发利用现有的人力资源;②获取和保持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核心员工;③预测企业中潜在的人员过剩或紧缺的危机;④建设一支学习型和团队型的员工队伍;⑤降低企业关键技术环节对外招聘的依赖性。
人力三级考试重点难点知识点总结
人力三级考试重点难点知识点总结人力三级考试重点难点知识点总结人力三级考试重点难点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 1. 指为实施企业的发展战略,完成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根据企业内外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供给进行预测,制定相宜的政策和措施,从而使企业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效激励员工的过程 . 2. 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1 战略规划。
即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是根据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的目标,对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大致方针、政策和策略的规定,是各种人力资源具体计划的核心,是事关全局的关键性规划。
2 组织规划。
组织规划是对企业整体框架的设计,主要包括组织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应用,组织结构图的绘制,组织调查,诊断和评价,组织设计与调整,以及组织机构的设置等。
3 制度规划。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是人力资源总规划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的程序、制度化管理等内容。
4 人员规划。
人员规划是对企业人员总量、构成、流动的整体规划,包括1/ 3人力资源现状分析、企业定员、人员需求与供给预测和人员供需平衡等。
5 费用规划。
人力资源费用规划是对企业人工成本、人力资源管理费用的整体规划,包括人力资源费用预算、核算、审核、结算,以及人力资源费用控制。
3. 点、工作范围、工作对象以及所使用的工作资料。
1 在完成岗位调查取得相关信息的基础上,首先要对岗位存在的时间、空间范围作出科学的界定,然后再对岗位内在活动的内容进行系统的分析,即对岗位的名称、性质、任务、权责、程序、工作对象和工作资料,以及本岗位与相关岗位之间的联系和制约方式等因素逐一进行比较、分析和描述,并作出必要的总结和概括。
2 在界定了岗位的工作范围和内容以后,应根据岗位自身的特点,明确岗位对员工的素质要求,提出本岗位员工所具备的,诸如知识水平、工作经验、道德标准、心理品质、身体状况等方面的资格和条件.3 将上述岗位分析的研究成果,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标准,以文字和图表的形式加以表述,最终制定出工作说明书、岗位规范等人事文件。
三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知识点
技术。
如①动机测验、②需求结构测验、③工作价值测验都是较精确的工具,适用于员工个体或群体,具体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和动力因素,制订相应的激励方案。
有关④工作满意度、⑤薪酬满意度、⑥组织承诺感、⑦员工身心健康状态等方面的调查,能很好的表明员工对组织管理和组织环境的反应和意见,是对一定时期组织管理状况进行诊断的有效工具。
第五章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第一节基本理论1、P137 -138 人性内容:分为自然属性;心理属性(是人性的本质,包括:心理过程(认知情感意志)、心理状态(注意分心喜悦振奋疲劳消沉紧张松驰)、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个性意识倾向(需要动机兴趣态度理想信念价值观)四个方面)。
2、P 138 情绪是心理状态的主要成分。
3、P 40 西方的管理理论中,有四种人性假设及管理方式:1)“经济人”假设及其管理,代表人物是泰罗;2)“社会人”假设及管理,代表人物美哈佛大学教授埃尔顿·梅奥;3)“自我实现人”假设及管理,美著名心理学家马期洛、阿吉利和麦格雷戈(自我实现是人的最高层次需要,只有使每个人都能有机会将个人才能、智慧发挥出来,才能最大限度地调人的积极性);4)“复杂人”假设及管理,代表人物史克思等20世纪60年代末提出的4、P144 现代西方哲学中的存在主义、弗洛伊德主义、基督教哲学的人格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等许多流派,都强调了以人为中心,构成现代社会的人本主义思潮。
5、P 145 人本管理的原则:1)人的管理第一,人是唯一能动的资源要素,是第一资源。
2)满足人的需要,实施激励。
3)优化教育培训,完善人、开发人、发展人4)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构建企业的组织形态和机构5)和谐的人际关系6)员工个人与组织共同发展6、P146 企业人自身不断地发展与完善,始终是人本管理坚持的最高目标,也是最本质的核心含义。
完善人、开发人、发展人,必然成为人本管理一项甚为重要的核心要求、原则及衡量标准。
人力资源三级考试必备知识点
人力资源三级考试必备知识点企业人力资源治理师三级复习重点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1、p1【多】广义的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所有人力资源打算的总称,是战略规划和战术打算的统一。
2、狭义的人力资源规划是指①为了实现企业的进展战略,完成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②依照企业内外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运用科学的办法,③对企业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供给举行预测,④制定相宜的政策和措施,从而使企业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效激励职员的过程。
3、p1【多】人力资源规划可分为:长期规划(5年以上的打算)、中期打算(规划期限在1年至5年的)、短期规划(1年及以内的打算)。
4、p1【多】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战略规划、组织规划、制度规划、人员规划、费用规划。
(考多次)【单】①战略规划。
对企业人力资源开辟和利用的大致方针、政策和策略的规定,是各种人力资源具体打算的核心,是事关全局的关键性规划。
【单】②组织规划。
组织规划是对企业整体框架的设计,要紧包括组织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应用,组织结构图的绘制,组织调查,诊断和评价,组织设计与调整,以及组织机构的设置等。
【单】③制度规划。
企业人力资源治理制度规划是人力资源总规划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包括人力资源治理制度体系建设的程序、制度化治理等内容。
【单多】④人员规划。
人员规划是对企业人员总量、构成、流淌的整体规划,包括人力资源现状分析、企业定员、人员需求与供给预测和人员供需平衡等。
【单多】⑤费用规划。
人力资源费用规划是对企业人工成本、人力资源治理费用的整体规划,包括人力资源费用预算、核算、审核、结算(三算一审一控),以及人力资源费用操纵。
5、p2【单】人力资源是企业内最活跃的因素,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规划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规划。
6、p2【单】人力资源规划与企业其他规划企业治理活动的系统关系1.是企业规划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规划;2.人力资源规划具有先导性、战略性,是HR治理活动的纽带;3.工作分析、劳动定员定额等基础工作是人力资源规划的重要前提;4.人力资源规划为聘请、培训、绩效等的各个环节提供了详尽的安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篇人力资源规划第一章第一节人力资源信息分析一、人力资源规划要有:战略性、前瞻性、目标性。
二、人力资源信息:人力资源数量、员工类别、员工素质、年龄结构、职位结构。
三、人力资源信息的分析过程:审核阶段、分类汇总阶段、二次审核阶段、形成信息资料阶段、综合分析阶段。
四、人力资源信息: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
五、人力资源信息分析方法:定量方法:统计分组法定性方法:分析法、综合法六、人力资源信息分析报告的撰写:主题要突出论点和论据要一致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分析推理要具有逻辑性文字要简练,语言要通俗第二节人力资源需求预测一、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方法:定性方法:德尔菲法、经验预测法、现状规划法、分合性预测法、描述法、标杆法定量方法:回归分析法、趋势外推法、比率分析法、工作负荷预测法、劳动定额预测法、计算机模拟预测法二、人力资源想需求预测种类:现实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未来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未来流失人力资源需求预测。
三、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步骤:1. 根据职务分析的结果,确定职务编制和人员配置;2.进行人力资源盘点,统计出人员的缺编、超编及是否符合职务的资格要求;3.将上述统计结论与部门管理者进行讨论,并修正统计结论;4.该统计结论为现实人力资源需求预测;5.根据企业发展规划,确定各部门的工作量;6.根据工作量的增长情况,确定各部门还需要增加的职务及人数,并进行汇总统计;7.该统计结论为未来人力资源需求预测;8.对预测期内退休的人员进行统计;9.根据历史数据,对未来可能发生的离职情况进行预测;10.将8、9统计和预测的结果进行汇总,得出未来流失人力资源需求预测;11.(现实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未来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未来流失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汇总=企业整体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第三节人力资源供给预测一、人力资源供给的影响因素1.外部人力资源市场:社会生产规模的大小、国家的经济体制、经济结构状况、所有制结构、科学技术进步。
二、人力资源供给预测方法1.企业内部人力资源供给预测:技能清单法、马尔可夫分析法、管理人员接替计划法;三、人力资源供给预测是对将来能从内部和外部得到的员工的数量和质量进行预测:分析企业的员工状况,如部门分布、技术知识水平、工种、年龄构成等;分析企业员工流动的情况及其原因,预测将来流动的态势;掌握企业员工提拔和内部调动的情况,保证工作和职务的连续性;分析工作条件如休息制度、轮班制度的改变和出勤率的变动对员工供给的影响;掌握企业员工的供给来源和渠道。
四、人力资源供给预测步骤:1.进行人力资源盘点,了解企业员工的状况;2.分析企业的职务调整政策和历史员工的调整数据,统计出员工调整的比例;3.向各部门的人事决策者了解可能出现的人事调整情况;4.将2、3的情况汇总,得出企业内部人力资源供给预测;5.分析影响外部人力资源供给的地域性因素;6.分析影响外部人力资源供给的全国性因素;7.根据5、6的分析,得出企业外部人力资源供给预测;8.(企业内部人力资源供给预测+企业外部人力资源供给预测)汇总=企业人力资源供给预测。
第四节人力资源供求平衡一、人力资源供求平衡的影响因素:业务高速发展、人员流动、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
二、人力资源供求关系:人力资源供求平衡、人力资源供大于求、人力资源供小于求。
三、企业人力资源供不应求解决方法:1.将符合条件而又处于相对富余状态的人调往空缺职位;2.如果高技术人员出现短缺,应拟定培训和晋升计划,在企业内部无法满足要求时,应拟定外部招聘计划;3.如果短缺现象不严重,且本企业的员工又愿意延长工作时间,则可以根据有关法规,制定延长工时适当增加报酬的计划,这只是一种短期应急措施;4.提高企业资本技术有机构成,提高员工劳动生产率;5.聘用临时工。
如返聘已退休或聘用小时工等。
四、企业人力资源供大于求解决方法:1.永久性辞退某些劳动态度差、技术水平低、劳动纪律观念差的员工;2.合并和关闭某些臃肿的机构;3.鼓励提前退休和内退,对一些接近而还未达退休年龄者,应制定一些优惠措施,如提前退休者仍按退休年龄计算养老保险,有条件的企业,还可一次性发放部分奖金(或补助),鼓励提前退休;4.提高员工整体素质,如制定全员轮训计划,使员工始终有一部分在接受培训,为企业扩大再生产准备人力资本;5.加强培训工作,使企业员工掌握多种技能,增强其竞争力。
鼓励部分员工自谋职业;6.减少员工的工作时间,随之降低工资水平;7.采用由多名员工分担以前只需一名或少数几名员工就可完成的工作和任务,企业按工作任务完成量来计发工资的办法。
第二章第一节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概述一、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基本要求:1.要以企业的具体情况作为基本出发点;2.要能够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3.要符合法律和道德规范;4.要注重系统性和配套性;5.要保持合理性和先进性。
第二节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一、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的原则1.促进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原则;2.紧密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原则;3.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原则;4.根据企业的变化情况不断进行调整的原则。
二、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的步骤1.提出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草案;2.广泛征求意见,认真组织讨论;3.不断修改调整、充实完善。
第三章第一节工作设计一、工作设计的原则:专业分工原则、协调费用最小原则、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整分合原则。
二、工作设计的内容1.工作内容:工作的广度、工作的深度、工作的完整性、工作的自主性、工作的反馈性。
2.工作职责:工作责任、工作权利、工作方法、相互沟通、协作。
3.工作关系:协作关系、监督关系。
三、工作设计的方法:组织分析法、关键使命法、流程优化法、标杆对照法。
四、岗位设置的形式:1.基于任务的岗位设置2.基于能力的岗位设置3.基于团队的岗位设置第二节工作分析一、工作分析的主体:组织高层管理者的角色直线经理的角色人力资源部门的角色任职者的角色。
二、工作分析的流程:准备阶段、调查阶段、分析阶段、完成阶段。
第三节工作说明书编制一、工作说明书=工作描述+工作规范二、工作描述:工作标识、工作概要、工作关系、工作职责、工作权限、绩效标准、工作环境。
三、工作规范:身体素质要求、心理素质要求、教育程度要求、知识要求、能力要求、工作技能要求、经历要求、道德要求。
四、工作说明书的编制要求:准确性、系统性、完备性、普遍性、实用性、预见性、逻辑性、简约性、统一性。
第二篇招聘与配置第四章第一节招聘计划一、招聘计划的制定过程:调研分析、预测、决策。
第二节招聘来源和渠道一、内部招聘的原则:机会均等、任人唯贤、激励员工、合理配置,用人所长。
二、内部招聘的实施方法:内部晋升、岗位轮换、内部竞聘、内部员工举荐、临时人员转正。
三、外部招聘的原则:公正公平原则、适用适合原则、真实客观原则、沟通与服务原则。
四、外部招聘的方法:广告招聘、人才市场招聘会、校园招聘、专业机构招聘、网络招聘。
第三节招聘广告一、招聘广告设计的基本原则:招聘广告形式原则、招聘广告内容原则。
第五章第一节知识测验一、知识测验的实施成立知识测验考务小组;制订知识测验的实施计划;组织人员编制知识测验试题与试测;知识测验的实施;知识测验阅卷评分;知识测验结果运用。
第二节心理测验一、心理测验的特点:心理测验的间接性、心理测验的相对性、心理测验的客观性。
二、心理测验对员工招聘的意义:提高组织人才甄选的效度;降低招聘成本,起到优胜劣汰的作用;提高招聘效率,实现批量测评。
三、招聘中的心理测验应用类型人格测验:自陈式量表法、投射测验。
四、人格测验量表:卡特尔16PF、MBTI、DISC、九型人格、霍兰德职业兴趣量表。
五、招聘测评中的心理测验实施步骤:工作分析、选择测试方法、实施测试、交叉验证。
第三节招聘面试一、结构化面试二、面试流程的管理:面试准备阶段、面试实施阶段(行为性问题-STAR原则)、面试评价阶段。
第六章第一节人员录用概述一、人员录用的原则:录用流程体现公平竞争原则、录用决策体现择优录用原则、员工安置体现人岗匹配的原则、劳动关系体现符合法律的原则。
二、人员录用的要求:所获应聘者信息准确可靠、信息分析正确、录用标准设置合理、录用招聘程序科学、明确决策主体、尽快做出决定,留有备选人员。
第二节人员录用决策一、人员的录用决策(按照决策周期的安排)分类:过关淘汰式、汇总评估式、混合式。
二、人员的录用决策(按照决策过程的实施)分类:单轮测试决策、汇总评估决策。
三、录用决策模型:补偿性模型、非补偿性模型、混合模型。
第七章第一节人员配置一、人员配置的原则:人员配置的公平原则、人员配置的动态原则、人员配置的计划原则、人员配置的科学原则。
二、人员配置的匹配原理:个人与岗位匹配、个人与团队匹配、个人与组织匹配。
三、人员配置的类型:人员调配、人员晋升。
四、人员晋升方式:选任制、委任制、聘任制、考任制。
第二节离职管理一、离职原因分析:个人原因、组织内部原因、组织外部原因。
第三篇培训与开发一、培训需求分析包括:培训需求调查、调查结果分析。
二、培训需求分析的作用:确认差距前瞻性分析保证人力资源开发系统的有效性提供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分析培训的价值及成本获取内部与外部的多方支持三、培训需求分析的层面:组织分析任务分析人员分析(个体特征、工作输入、工作输出、工作结果、工作反馈)四、人员分析的方法:观察工作样本、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测验(工作知识、技能、成就)、态度调查、评定量表、关键事件法、工作日志、情景模拟、评价中心。
五、培训需求分析的时机行业或相似组织中已经出现或经常出现的问题新员工导向培训新设备或新程序引进员工提升和晋级组织重组和变革六、培训需求分析中的常见误区注意力全部集中在个人的绩效差距上一定要从培训需求分析开始做起进行问卷调查只采集软信息或只采集硬信息第二节培训需求分析实施一、培训需求分析的准备了解组织的整体能力结构和绩效状况;做好分析前动员。
二、培训需求调查(分析)方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关键事件法、绩效分析法、头脑风暴法、书面资料研究法。
三、培训需求的确认方法绩效面谈确认主题会议确认正式文件确认四、培训需求分析报告的撰写培训需求分析实施的背景开展培训需求分析的目的和性质概述培训需求分析实施的方法和过程培训需求分析信息的陈述或表示,并阐明分析结果解释、评论培训需求分析结果并提供参考意见附录报告提要第九章第一节培训目标设计一、培训目标构成要素:内容要素:(组织希望员工做什么(绩效))。
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态度的转变;标准要素:组织期望员工以什么样的标准来做这件事情。
条件要素:在什么条件下要达到规定的标准。
二、确定培训目标的意义:培训目标是确定培训内容与培训方法的基本依据;培训目标是培训活动效果评估的主要依据;确定培训目标有利于引导受训者集中精力完成培训学习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