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考化学专题练习 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

合集下载

溶解现象练习题

溶解现象练习题

溶解现象练习题溶解是化学中常见的现象,指的是固体溶质在液体溶剂中逐渐分散,形成均匀的溶液的过程。

溶解现象广泛应用于生活和工业中,我们通过以下练习题来加深对溶解现象的理解。

练习题一:溶解度的影响因素1. 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描述温度对于溶解度的影响以及温度升高对溶解度的影响趋势。

2. 压力对溶解度的影响:描述压力对于溶解度的影响以及压力升高对溶解度的影响趋势。

3. 溶剂类型对溶解度的影响:以氯化钠为例,比较水和醇类溶剂对其溶解度的影响,并解释原因。

练习题二:饱和溶液的制备4. 饱和溶液的定义:解释饱和溶液的含义,并说明饱和溶液的特点。

5. 制备饱和溶液的实验方法:以硫酸铜为例,描述制备饱和溶液的实验步骤,并解释为什么在制备饱和溶液时要使用过量溶质。

练习题三: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6. 溶解是一个吸热或放热过程?说明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具体描述固体溶质在溶解过程中是否吸热或放热。

7. 溶解热的含义和测定方法:解释溶解热的含义,并介绍测定溶解热的方法之一。

练习题四:一些实际应用8. 溶解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举例说明溶解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一些应用场景,并解释溶解在这些应用中的作用原理。

9. 溶解与环境保护:讨论溶解过程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一些溶解过程清洁化、绿色化的建议。

练习题五:溶解度计算问题10. 计算溶解度:给定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及溶液的质量,计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以上是关于溶解现象的练习题,通过解答这些问题,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溶解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并应用到实际生活和工业中。

希望这些练习题可以帮助你加深对溶解现象的理解,并提升自己在化学领域的知识水平。

溶解现象资料

溶解现象资料

溶解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溶解现象无处不在,无论是在厨房烹饪、实验室化学实验,还是在自然界中的河流湖泊中,都可以见到物质溶解的过程。

溶解是物质间相互作用的一种重要形式,它不仅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也在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起着关键作用。

溶解的定义溶解是指固体、液体或气体溶质在溶剂中形成溶液的过程,其中溶质的微观粒子间不断与溶剂的粒子发生相互作用,最终形成分散均匀的溶液。

这种相互作用是基于物质颗粒之间的吸附、解聚和扩散等现象。

溶解的影响因素1. 温度温度是影响溶解过程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常情况下,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也会随之增加。

这是因为在较高的温度下,物质分子的热运动增强,有助于克服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使溶质更容易与溶剂发生作用。

2. 压力对于气体溶解于液体的情况,压力也是一个关键因素。

根据亨利定律,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与压力成正比。

增加压力可以提高气体分子进入液体的速率,从而增加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

3. 物质的性质不同物质的性质会对其在溶剂中的溶解性产生影响。

一般来说,极性物质更容易溶解在极性溶剂中,而非极性物质更容易溶解在非极性溶剂中。

此外,物质的粒子大小、形状等因素也会影响其溶解性。

溶解的应用1. 药物溶解药物的治疗效果往往与其在体内的溶解速度和程度有关。

通过控制药物的溶解性能,可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治疗效果。

因此,在药物研发和制备过程中,溶解现象被广泛应用。

2. 化学反应在化学实验中,许多反应需要在溶液中进行,以便控制反应速率和反应物的浓度。

溶解现象能够促进反应物子分子之间更有效地接触和反应,是许多化学反应能够成功进行的关键。

3. 环境保护对于污染物的处理和清洁工作,溶解技术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将有毒或有害的物质溶解在安全的溶剂中,可以有效减少其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实现环境的保护和净化。

总结溶解现象作为物质间相互作用的一种重要形式,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都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溶解现象的影响因素和应用领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这一现象,促进科技进步和环境保护。

201X中考化学专题练习 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含解析)

201X中考化学专题练习 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含解析)

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含解析)一、单选题1.衣服上沾有少量的油渍可用下列哪种物质除去()A. 水B. 食盐水C. 汽油 D. 泥沙2.分别将下列物质加入到足量水中,能得到无色、澄清溶液的是()A. NaClB. CuSO4C. CaCO3D. FeC l33.严冬,我国北方某些城市曾用食盐融雪,这里食盐所起的作用是( )A. 与坚冰发生化学反应使之融化B. 使冰的熔点降低从而促使其融化C. 主要为了加大摩擦力防止人们滑倒D. 起消毒杀菌作用4.衣服上沾有碘极难洗净.有下表分析,在家庭去碘污渍最好选用()溶质溶剂水酒精苯(一种有机物,有毒)汽油碘难溶可溶易溶易溶A. 水B. 苯C. 汽油 D. 碘酒5.分别将下列物质加入到足量水中,能得到无色、澄清溶液的是A. NaClB. CuSO4C. CaCO3D. FeC l36.下列有关水的知识,其中正确的是()A. 水是一种最常见的溶剂,自然界中的水大多数为纯净物B. 重庆水资源丰富,没有必要节约用水C. 只有用蒸馏的方法才能降低水的硬度D. 在水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反应速率往往比较快且充分7.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加入水中,充分搅拌后,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 食盐B. 蔗糖C. 酒精D. 花生油8.鱼类腥味产生的原因是由于鱼身上存在有机化学物质甲胺,甲胺易溶于乙醇,因此,煮鱼时加些酒,能使甲胺溶于乙醇并随加热挥发逸出,经过这样烹饪的鱼就不再有腥味。

下列过程与上面所述原理相似的是()A. 用洗涤剂洗碗B. 用白醋除去水垢C. 用纯碱除去衣服上的油污D. 用酒精将试管壁上的碘洗掉9.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A. 生理盐水B. 碘酒C. 牛奶 D. 可乐10.请用你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 安装天燃气报警器要安在灶台的下方B. 用酒精洗去圆珠笔油C. 灯泡中充入稀有气体,可使灯泡经久耐用D. 厨房中的一些铝制品无需防锈11.碘单质有毒,它在下列三种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如表所示:溶质碘溶剂水酒精苯(有毒)溶解性微溶可溶易溶)A. 水B. 酒精C. 苯D. 加热使之升华12.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不科学的是()A. 用钢丝球洗刷铝制炊具B. 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C. 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D. 用热水洗去附着在烧杯底部的硝酸钾13.下列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实验操作的是( )A. 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B. 用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双氧水制取氧气C. 向一定质量的大理石(杂质不参加反应)中滴加稀盐酸D. 某温度,向一定量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14.溶解适量的固体碘制成消毒液,应该使用()A. 蒸馏水B. 酒精C. 汽油D. 生理盐水15.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食品是()A. 淀粉B. 辣酱C. 香油 D. 蔗糖16.下列各组物质能够得到溶液的是()A. 碳酸钙和水B. 高锰酸钾和汽油C. 碘和水D. 二氧化碳和水17.鱼类腥味产生的原因是由于鱼身上存在有机化学物质甲胺。

中考化学第一轮专题复习(第六章 溶解现象)

中考化学第一轮专题复习(第六章 溶解现象)

中考化学第一轮专题复习第六章溶解现象溶液:物质相互分散,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1、混合物状态不同:悬浊液:存在固体小颗粒(不均一,不稳定,会形成沉淀)乳浊液:存在液体小颗粒(不均一,不稳定,会分层)※“均一”是指溶液各组成成分和性质完全相同。

※“稳定”是指当条件不变是,长时间放置,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也不会出现分离的现象。

※“颜色”不是判定溶液的标准:如溶液中含有Cu2+会显蓝色;含有Fe2+(亚铁)的溶液显浅绿色;含有Fe3+的溶液显黄色;含有MnO4-的溶液显紫红色。

2、物质的溶解是构成物质的离子或分子分散的过程。

※像氯化钠NaCl、氢氧化钠NaOH等物质溶解是由于在水分子的作用下电离出的阴阳离子。

NaCl = Na+ + Cl-;NaOH = Na+ + OH-※像蔗糖的物质,它们是由分子构成的,溶于水只是其分子脱离晶体表面,分散到水中的道理。

硝酸铵NH4NO3的溶解使溶液温度下降(吸热)3、溶解现象:像氯化钠NaCl等物质的溶解不会造成溶液温度发变化氢氧化钠NaOH、浓硫酸H2SO4、生石灰CaO溶解时放热,造成溶液温度上升。

4、洗洁精能使难溶于水的油以小液滴均匀悬浮在水中形成乳浊液,这称为乳化现象。

乳化的应用:油污清洗、洗涤剂和化妆品的配制、石油开采、污水处理、制剂合成及纺织印染。

※用纯碱、汽油和洗涤剂的水溶液都能除去衣物上的油污,其实它们的原理各不相同:纯碱是与油污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汽油是将油污溶解;洗涤剂是和油污发生乳化作用。

5、较快溶解物质的方法:⑴用玻璃棒搅拌;⑵提高溶解的水温;⑶使固体变成粉末颗粒6、物质溶于水后,溶液的凝固点下降,沸点升高。

例1、冬天厨房中最易结冰的是(D )A、酱油B、米酒C、食醋D、水※水的凝固点比溶液的低例2、寒冬里,为什么水缸往往会冻裂,而装有腌制食品的水缸却不会冻裂?冰的密度比水小,等质量的水和冰相比,冰的体积大,所以水结冰后体积变大,把水缸撑裂;腌制食品的水形成溶液,溶液的凝固点低,所以不易结冰。

2019-2020年中考化学 教材知识梳理 第6章 溶解现象

2019-2020年中考化学 教材知识梳理 第6章 溶解现象

2019-2020年中考化学教材知识梳理第6章溶解现象②当x=________g时,B中恰好没有固体剩余。

③硝酸钾从溶液中析出晶体常用__________的方法。

(2)根据下列仪器,欲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食盐溶液,回答下列问题。

①上面的仪器中除D、E外,还必须选用的仪器有________(填字母序号)。

②E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配制的步骤可以概括为计算、称取和量取、________、装瓶贴标签。

4.(2015,遵义,8,4分)为了测定某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在10 g稀硫酸中滴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得到沉淀2.33 g,求该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中考考点清单物质在水中的分散1.溶液、悬浊液、乳浊液。

【温馨提示】均一、稳定、无色透明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

溶液可以有颜色,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水是均一、稳定、无色透明的液体,但不是溶液,是纯净物,而溶液是混合物。

2.物质除污的方法和原理。

3.物质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物质溶解使溶液的温度升高,如________降低,________基本不变,如________4.水溶液的某些性质。

(1)固体物质溶于水时,若能生成自由移动的________,则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若物质溶于水时以________的形式存在于水中,则不能导电。

(2)少量的固体溶解于水,使稀溶液的凝固温度________,沸腾温度________。

溶液组成的表示1.溶液的组成。

(1)溶质:________的物质。

(2)溶剂:__________的物质,最常见的溶剂是________。

2.溶液浓度的表示。

(1)定义:一定量溶液中所含________叫做溶液的浓度。

溶液的浓度可以用多种方法来表示,常用溶液中所含________________来表示溶液的浓度。

(2)表示公式: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 )×100%②溶液的质量(g)=溶液的体积(mL)×溶液的密度(g·mL-1),即m(溶液)=V(溶液)×ρ(溶液)3.实验一: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

新人教版化学练习第6章 溶解现象

新人教版化学练习第6章  溶解现象

第6章溶解现象第一节物质的溶解知识归纳:1.物质以或的形式分散到另一物质中形成的、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如果物质以固体小颗粒的形式分散到水中,则形成;如果物质以小液滴的形式分散到水中,则形成的是。

2.乳化作用与溶解最大的不同是混合物中分散的物质形式不同,前者以形式分散,后者以形式分散。

3.加快某些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度的方法有,和。

4.物质溶于水的过程中通常伴随着的变化,有些物质如溶解于水使溶液的温度;也有的物质如溶解于水使溶液的温度。

大量实验又表明,少数的固体物质溶于水,使稀溶液的凝固点,沸点。

5.某些物质的水溶液可以导电的原因是:。

方法研习:1.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制得溶液的是()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凡是无色透明的液体都是溶液B.溶液的体积等于溶质体积和溶剂体积之和C.只要条件不变,糖水中的糖不会分离出来D.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3.一杯溶液里各部分的性质是()A.相同的B.不同的C.溶液下面的溶质多于上面的溶质D.无法判断4.下列各种物质中,前一种是化合物,后一种是溶液的是()A.澄清的石灰水、二氧化碳B.氯化氢气体、液态氮气C.冰水混合物、稀硫酸D.溶化的蔗糖、水5.写出下表中溶质的化学式6.小明在做菜时,发现很多因素都能影响食盐在水中溶解的速率。

(1)从你能想到的可能影响食盐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因素中,写出其中两项,并预测此因素对食盐溶解速率的影响:因素①,你的预测;因素②,你的预测。

(2)从你所列因素中选出一个,通过实验验证你的预测。

你设计的实验方案是:拓展探究:7.建筑工地上,我们常看到刚买来的生石灰加水时热气腾腾,这是因为生石灰加水“煮”成了熟石灰(即氢氧化钙)的缘故。

试回答:(1)写出生石灰加水“煮”成了熟石灰的化学方程式:。

(2)这个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 。

(3)将生石灰加到足量的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溶剂是。

8.为了探究物质在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小倩设计了如图6—1所示的实验装置。

中考化学专题练习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含解析).doc

中考化学专题练习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含解析).doc

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含解析)一、单选题1.衣服上沾有少量的油渍可用下列哪种物质除去()A. 水B. 食盐水C . 汽油D . 泥沙2.分别将下列物质加入到足量水中,能得到无色、澄清溶液的是()A. NaClB.CuSO4 C. CaCO3 D. Fe Cl33.严冬,我国北方某些城市曾用食盐融雪,这里食盐所起的作用是( )A. 与坚冰发生化学反应使之融化 B. 使冰的熔点降低从而促使其融化C. 主要为了加大摩擦力防止人们滑倒 D. 起消毒杀菌作用4.衣服上沾有碘极难洗净.有下表分析,在家庭去碘污渍最好选用()溶质溶剂水酒精苯(一种有机物,有毒)汽油碘难溶可溶易溶易溶A. 水B. 苯C. 汽油D. 碘酒5.分别将下列物质加入到足量水中,能得到无色、澄清溶液的是A. NaClB.CuSO4 C. CaCO3 D. Fe6.下列有关水的知识,其中正确的是()A. 水是一种最常见的溶剂,自然界中的水大多数为纯净物B. 重庆水资源丰富,没有必要节约用水C. 只有用蒸馏的方法才能降低水的硬度D. 在水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反应速率往往比较快且充分7.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加入水中,充分搅拌后,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 食盐 B.蔗糖 C.酒精 D.花生油8.鱼类腥味产生的原因是由于鱼身上存在有机化学物质甲胺,甲胺易溶于乙醇,因此,煮鱼时加些酒,能使甲胺溶于乙醇并随加热挥发逸出,经过这样烹饪的鱼就不再有腥味。

下列过程与上面所述原理相似的是()A. 用洗涤剂洗碗B. 用白醋除去水垢C. 用纯碱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D.用酒精将试管壁上的碘洗掉9.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A. 生理盐水 B. 碘酒 C. 牛奶 D. 可乐10.请用你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 安装天燃气报警器要安在灶台的下方 B. 用酒精洗去圆珠笔油C. 灯泡中充入稀有气体,可使灯泡经久耐用D. 厨房中的一些铝制品无需防锈11.碘单质有毒,它在下列三种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如表所示:溶质碘溶剂水酒精苯(有毒)溶解性微溶可溶易溶由表中提供的信息判断,实验室里除去试管内的碘最好选用()A. 水B . 酒精 C.苯 D. 加热使之升华12.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不科学的是()A. 用钢丝球洗刷铝制炊具B. 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C. 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D. 用热水洗去附着在烧杯底部的硝酸钾13.下列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实验操作的是( )A. 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B. 用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双氧水制取氧气C. 向一定质量的大理石(杂质不参加反应)中滴加稀盐酸D. 某温度,向一定量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14.溶解适量的固体碘制成消毒液,应该使用()A. 蒸馏水 B. 酒精 C. 汽油 D. 生理盐水15.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食品是()A. 淀粉B . 辣酱C . 香油D . 蔗糖16.下列各组物质能够得到溶液的是()A. 碳酸钙和水B. 高锰酸钾和汽油 C. 碘和水 D. 二氧化碳和水17.鱼类腥味产生的原因是由于鱼身上存在有机化学物质甲胺。

【人教版】2020中考化学专题练习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含解析)

【人教版】2020中考化学专题练习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含解析)

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含解析)一、单选题1.衣服上沾有少量的油渍可用下列哪种物质除去()A. 水B. 食盐水 C. 汽油 D. 泥沙2.分别将下列物质加入到足量水中,能得到无色、澄清溶液的是()A. NaClB. CuSO4C. CaCO3D. FeCl33.严冬,我国北方某些城市曾用食盐融雪,这里食盐所起的作用是( )A. 与坚冰发生化学反应使之融化B. 使冰的熔点降低从而促使其融化C. 主要为了加大摩擦力防止人们滑倒D. 起消毒杀菌作用4.衣服上沾有碘极难洗净.有下表分析,在家庭去碘污渍最好选用()A. 水B. 苯C. 汽油 D. 碘酒5.分别将下列物质加入到足量水中,能得到无色、澄清溶液的是A. NaClB. CuSO4C. CaCO3D. FeCl36.下列有关水的知识,其中正确的是()A. 水是一种最常见的溶剂,自然界中的水大多数为纯净物B. 重庆水资源丰富,没有必要节约用水C. 只有用蒸馏的方法才能降低水的硬度D. 在水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反应速率往往比较快且充分7.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加入水中,充分搅拌后,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 食盐B. 蔗糖 C. 酒精 D. 花生油8.鱼类腥味产生的原因是由于鱼身上存在有机化学物质甲胺,甲胺易溶于乙醇,因此,煮鱼时加些酒,能使甲胺溶于乙醇并随加热挥发逸出,经过这样烹饪的鱼就不再有腥味。

下列过程与上面所述原理相似的是()A. 用洗涤剂洗碗B. 用白醋除去水垢C. 用纯碱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D. 用酒精将试管壁上的碘洗掉9.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A. 生理盐水B. 碘酒 C. 牛奶 D. 可乐10.请用你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 安装天燃气报警器要安在灶台的下方B. 用酒精洗去圆珠笔油C. 灯泡中充入稀有气体,可使灯泡经久耐用D. 厨房中的一些铝制品无需防锈11.碘单质有毒,它在下列三种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如表所示:由表中提供的信息判断,实验室里除去试管内的碘最好选用()A. 水B. 酒精 C. 苯D. 加热使之升华12.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不科学的是()A. 用钢丝球洗刷铝制炊具 B. 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C. 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D. 用热水洗去附着在烧杯底部的硝酸钾13.下列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实验操作的是( )A. 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B. 用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双氧水制取氧气C. 向一定质量的大理石(杂质不参加反应)中滴加稀盐酸D. 某温度,向一定量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14.溶解适量的固体碘制成消毒液,应该使用()A. 蒸馏水B. 酒精 C. 汽油 D. 生理盐水15.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食品是()A. 淀粉B. 辣酱 C. 香油 D. 蔗糖16.下列各组物质能够得到溶液的是()A. 碳酸钙和水B. 高锰酸钾和汽油 C. 碘和水 D. 二氧化碳和水17.鱼类腥味产生的原因是由于鱼身上存在有机化学物质甲胺。

初三化学溶解度专题复习题(含答案)

初三化学溶解度专题复习题(含答案)

溶解度专题复习一、溶液的形成1、溶液(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2)溶液的特征均一性:是制溶液各部分组成、性质完全相同。

稳定性:是指外界条件不变(温度、压强等),溶剂的量不变时,溶液长期放置不会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或气体。

注意: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溶液为蓝色FeSO4溶液为浅绿色Fe2(SO4)3溶液为黄色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c、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 溶剂的体积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2、溶质和溶剂的判断(1)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是溶剂;(2)两种液体相溶时,量多的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

(3)溶液中若有水存在,无论水的量多还是量少,水都是溶剂。

(4)在不指明溶剂时,溶剂一般是水。

3、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1)概念: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判断方法:要确定某一溶液是否饱和,只要看在一定温度下有没有不能继续溶解的剩余溶质存在,如有,且溶质的质量不再减少,则为该溶质的饱和溶液;否则为该溶质不饱和溶液。

(3,且可以相互转化注:①Ca(OH)2②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4)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②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③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5)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溶解吸热:如NH 4NO 3溶解溶解放热:如NaOH 溶解、浓H 2SO 4溶解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二、溶解度1、固体的溶解度(1)溶解度的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四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②标准:100g 溶剂③状态:达到饱和④质量:溶解度的单位:克(2)溶解度的含义: 20℃时NaCl 的溶液度为36g 含义: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或在20℃时,NaCl 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①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 ②温度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KNO 3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中考化学微专题考点详解:专题06 溶液(学生版)

中考化学微专题考点详解:专题06 溶液(学生版)

专题06 溶液溶液、溶解现象、乳化1.溶液(1)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组成:溶质和溶剂。

(3)特征: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

均一性指溶液各部分密度、浓度、性质都相同。

稳定性指外界条件不改变,溶液久置不出现沉淀,不分层。

2.溶解现象(1)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①溶剂的温度:温度越高,溶解越快。

②固体溶质的颗粒大小:颗粒越小,溶解越快。

③搅拌加速溶解。

(2)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溶于水温度升高的物质:氢氧化钠、浓硫酸等,溶于水温度降低的物质:硝酸铵等。

3.正确区分乳化现象和溶解现象(1)乳化是使用乳化剂将植物油(的油珠)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存在于水中而不能聚集。

(2)溶解则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在溶剂的作用下,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分散到溶剂中。

1.(2022湖北十堰中考)生活中的下列常见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A. 牛奶B. 生理盐水C. 苏打水D. 碘酒2.(2022江苏苏州中考)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A. 泥土B. 面粉C. 植物油D. 蔗糖3.(2022江苏泰州中考)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 碘酒溶液中,酒精为溶质B. 向水中加入蔗糖,导电性明显增强C. 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D. 积雪的路而撒食盐、可以促进积雪融化4.(2022黑龙江龙东中考)下列有关溶液说法正确的是()A. 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B. 硝酸铵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C. 汽油和洗涤剂除油污的原理是相同的D. 生活中可用白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5.(2022浙江杭州中考)40℃时恒温蒸发一杯不饱和食盐水至有晶体析出,此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是()A.溶剂的质量B.溶质的质量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D.食盐的溶解度6.(2022湖南长沙中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农业上常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 溶液是混合物B. 溶液一定是无色的C. 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D. 植物油和水可以形成溶液1.如何判断溶液中的溶剂和溶质固体或气体与液体之间形成的溶液中,液体一般视为溶剂,固体或气体为溶质。

化学小实验溶解的原理

化学小实验溶解的原理

化学小实验溶解的原理溶解是指将固态物质溶解于溶剂中形成溶液的过程。

溶解实验常用于研究物质的溶解性质、测定溶解度、确定溶解速率等。

溶解的原理涉及到溶剂和溶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溶解过程中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因素。

溶剂是指能够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常见的溶剂有水、酒精、石油醚、氯仿等。

溶剂的选择往往依赖于溶质的性质和实验的目的。

以水为溶剂的实验最为常见,因为水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溶剂,对很多物质具有良好的溶解能力。

溶质是指溶解于溶剂中的物质。

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者气体。

固态溶质的溶解是指将固态晶体中的离子、分子或原子分散到溶剂中形成溶液的过程。

在溶解过程中,溶质与溶剂之间发生各种相互作用,包括离子间相互作用、分子间相互作用等。

溶质溶解于溶剂中的原理主要涉及到三个方面:相互作用力、热力学和动力学。

首先,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溶解的重要因素。

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包括静电力、氢键、范德华力等。

静电力是正负电荷之间的吸引力,当溶质是带电离子时,在水中溶解的能力通常较强。

氢键是一种特殊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常见于水分子之间,使得水对许多溶质具有较好的溶解性。

范德华力则是一种分子间的吸引力,存在于非极性分子之间,如石油醚和油脂。

其次,热力学因素也对溶解过程产生影响。

热力学主要与溶解过程中的熵变和焓变有关。

溶解过程中的熵变可以通过分子在溶解过程中的排列和取向来解释。

当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强烈时,熵变常为负值,表明溶解过程是有序的,溶解较困难。

相反,当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弱时,熵变常为正值,表明溶解过程是混乱的,溶解较容易。

焓变则与溶解过程中的热是相关的,当溶解过程伴随着吸热时,称为吸热溶解;当溶解过程伴随着放热时,称为放热溶解。

最后,动力学因素也会影响溶解过程。

动力学主要与溶解速率和平衡达到的时间有关。

溶解速率取决于溶质和溶剂的相互作用力、溶解物质的粒度和温度等因素。

通常情况下,溶解速率较快的溶质溶解更迅速。

化学小实验溶解的原理

化学小实验溶解的原理

化学小实验溶解的原理溶解是一种物质在溶剂中分散的过程。

溶解过程中,溶质的分子或离子与溶剂的分子间相互作用,使溶质分散在溶剂中形成溶液。

溶解的原理与溶质和溶剂的相互作用力有关,这些相互作用力可以是物理性的、化学性的,也可以是两者的综合作用。

溶解的物理原理主要涉及到溶质和溶剂的热力学性质,包括熵、焓和自由能变化。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自然趋向于增加熵。

在溶解过程中,溶质的分子从固态转变为溶解在溶液中的散乱分子,这会增加体系的熵。

熵的增加可以改变体系的自由能,使溶解过程成为可能。

溶解时还涉及到物质的焓变化。

焓是热传递的一种度量,与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关。

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可以分为吸引力和斥力两种。

当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强时,溶质会溶解在溶剂中;相反,如果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弱,溶解就不会发生或达到平衡。

焓变化可以通过测量和计算热效应来确定,例如测量溶解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或测量溶解热。

此外,在溶解过程中还有化学反应的发生。

一些物质会在溶解时发生离解或复分解等化学反应。

这些反应可以改变物质的溶解度和溶液的化学性质。

例如,一些盐在溶解时可以离解成阳离子和阴离子,使溶液具有电解质性质;而一些物质则在溶解时会与溶剂发生反应,形成新的物质。

在溶解过程中,溶液的饱和度也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饱和度是指在恒定温度下,溶液中溶质的浓度达到最大值。

当溶解过程达到动态平衡时,溶质的速率溶解等于沉淀的速率,溶液中的溶质达到饱和度。

溶液的饱和度与溶质的肯定度有关,即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

一般来说,如果溶质的溶解度较高,溶液的饱和度也会较高。

最后,溶解还与温度、压力、浓度、溶剂的性质等因素有关。

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可以通过热力学和动力学原理来解释。

一般来说,溶质在常温下的溶解度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因为温度升高会增加溶剂的热运动能力,使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弱,有利于溶解。

然而,一些物质的溶解过程可能是吸热的,温度升高会减弱溶解过程的热效应,降低溶解度。

2019中考化学复习指导之溶解现象

2019中考化学复习指导之溶解现象

2019中考化学复习指导之溶解现象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1.超临界水是常态水在湿度超过374℃、压强超过×107Pa下形成的气、液密度相等的一种特殊状态的物质.在密闭条件下,超临界水可以任意比溶解O2等,通过氧化反应,在较短时间内以高于90%的效率将废塑料断裂成油状液体,以下有关超临界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A.常态水形成超临界水的过程是化学变化
B.超临界水向固体内部的细孔中渗透能力极强
C.利用超临界水技术治理“白色污染”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D.超临界水处理废塑料的工艺对设备耐高压、耐高温和耐腐蚀的要求很高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分析:常态水形成超临界水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超临界水的渗透能力极强;超临界水能够分解塑料;常态水形成超临界水需要在高压条件下进行.解答:解:A、常态水形成超临界水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B、超临界水向固体内部的细孔中渗透能力极强.正确;
C、利用超临界水技术治理“白色污染”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正确;
D、超临界水处理废塑料的工艺对设备耐高压、耐高温和耐腐蚀的要求很高.正确.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物质溶解原理

物质溶解原理

物质溶解原理物质溶解是化学中非常重要的现象,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

无论是煮茶、洗衣、还是游泳,都离不开物质的溶解。

那么,物质溶解的原理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溶解的定义。

溶解是指固体、液体或气体在液体中形成均匀的混合物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溶质的微粒被溶剂的微粒包围,并与溶剂的微粒发生相互作用,形成一个稳定的混合物。

其次,我们来看一下溶解的原理。

溶解的原理可以用“溶质-溶剂相互作用”来解释。

溶质分子与溶剂分子之间会发生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溶质分子与溶剂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于溶质分子与自身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另一种是溶质分子与溶剂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小于溶质分子与自身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在前一种情况下,溶质会溶解于溶剂中;在后一种情况下,溶质不会溶解于溶剂中。

除了相互作用力的影响,温度、压力和溶解度也会对溶解过程产生影响。

一般来说,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会增加,而随着温度的降低,溶解度会减小。

压力对溶解度的影响取决于溶解过程中是否伴随有气体的溶解。

当溶解过程中涉及到气体的溶解时,增加压力会使气体的溶解度增加,减小压力会使气体的溶解度减小。

此外,溶解度还受溶质和溶剂的种类、溶质的粒子大小等因素的影响。

通常来说,溶质和溶剂之间相互作用力越大,溶解度就越大;溶质的粒子越小,溶解度也越大。

最后,我们需要了解一些溶解过程中的相关概念。

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已经溶解了最大量溶质的溶液;过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质的溶解度超过了平衡溶解度的溶液;不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质的溶解度还没有达到平衡溶解度的溶液。

综上所述,物质溶解的原理是由溶质和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以及温度、压力、溶解度等因素共同决定的。

只有了解了这些原理,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溶解现象,为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更多便利。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物质溶解的原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含解析)一、单选题1.衣服上沾有少量的油渍可用下列哪种物质除去()A. 水B. 食盐水C . 汽油D . 泥沙2.分别将下列物质加入到足量水中,能得到无色、澄清溶液的是()A. NaClB.CuSO4 C. CaCO3 D. Fe Cl33.严冬,我国北方某些城市曾用食盐融雪,这里食盐所起的作用是( )A. 与坚冰发生化学反应使之融化 B. 使冰的熔点降低从而促使其融化C. 主要为了加大摩擦力防止人们滑倒 D. 起消毒杀菌作用4.衣服上沾有碘极难洗净.有下表分析,在家庭去碘污渍最好选用()溶质溶剂水酒精苯(一种有机物,有毒)汽油碘难溶可溶易溶易溶A. 水B. 苯C. 汽油D. 碘酒5.分别将下列物质加入到足量水中,能得到无色、澄清溶液的是A. NaClB.CuSO4 C. CaCO3 D. Fe Cl36.下列有关水的知识,其中正确的是()A. 水是一种最常见的溶剂,自然界中的水大多数为纯净物B. 重庆水资源丰富,没有必要节约用水C. 只有用蒸馏的方法才能降低水的硬度D. 在水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反应速率往往比较快且充分7.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加入水中,充分搅拌后,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 食盐 B.蔗糖 C.酒精 D.花生油8.鱼类腥味产生的原因是由于鱼身上存在有机化学物质甲胺,甲胺易溶于乙醇,因此,煮鱼时加些酒,能使甲胺溶于乙醇并随加热挥发逸出,经过这样烹饪的鱼就不再有腥味。

下列过程与上面所述原理相似的是()A. 用洗涤剂洗碗B. 用白醋除去水垢C. 用纯碱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D.用酒精将试管壁上的碘洗掉9.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A. 生理盐水 B. 碘酒 C. 牛奶 D. 可乐10.请用你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 安装天燃气报警器要安在灶台的下方 B. 用酒精洗去圆珠笔油C. 灯泡中充入稀有气体,可使灯泡经久耐用D. 厨房中的一些铝制品无需防锈11.碘单质有毒,它在下列三种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如表所示:溶质碘溶剂水酒精苯(有毒)溶解性微溶可溶易溶由表中提供的信息判断,实验室里除去试管内的碘最好选用()A. 水B . 酒精 C.苯 D. 加热使之升华12.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不科学的是()A. 用钢丝球洗刷铝制炊具B. 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C. 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D. 用热水洗去附着在烧杯底部的硝酸钾13.下列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实验操作的是( )A. 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B. 用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双氧水制取氧气C. 向一定质量的大理石(杂质不参加反应)中滴加稀盐酸D. 某温度,向一定量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14.溶解适量的固体碘制成消毒液,应该使用()A. 蒸馏水 B. 酒精 C. 汽油 D. 生理盐水15.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食品是()A. 淀粉B . 辣酱C . 香油D . 蔗糖16.下列各组物质能够得到溶液的是()A. 碳酸钙和水B. 高锰酸钾和汽油 C. 碘和水 D. 二氧化碳和水17.鱼类腥味产生的原因是由于鱼身上存在有机化学物质甲胺。

甲胺易溶于乙醇,因此,煮鱼时加些酒,能使甲胺溶于乙醇并随加热后挥发逸去,经过这样烹饪的鱼就不再有腥味了。

下列过程与上面所述原理不相似的是()A. 用洗洁精洗碗B. 用水除去衣服上的汗渍C. 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D.用酒精将试管壁上的碘洗掉18.生活中的下列事件,利用了溶解原理的是()A. 将硬水变为软水B. 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C. 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污 D.海水晒盐19.下列关于溶液颜色的判断不正确的是()A. 氯化亚铁溶液是黄色的B. 高锰酸钾溶液是紫红色的C. 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D. 葡萄糖水是无色的20.在室温下,将下列物质各1g分别放入20g水中,现象最相似的是A. 蔗糖、NaClB. 植物油、蔗糖 C. CaCO3、CuSO4 D. KMnO4、NaCl21.探究小组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四组实验,胶头滴管盛装的是液体,烧瓶中盛装的是气体、固体或液体,当胶头滴管滴几滴液体后,能观察到气球变大的实验组合是:()A. AB. BC. CD. D22.溶解适量固体碘制成消毒液,应该使用()A. 蒸馏水B. 医用酒精C. 汽油 D. 生理盐水.二、解答题23.从微观角度说明为什么在溶液中进行的化学反应比较快?并举例说明这一道理在实验室或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4.乙醇俗名叫酒精,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有特殊气味的透明液体,为了探究“乙醇能否溶于水”的问题,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操作步骤]①在盛有2mL水的试管中滴入2~3滴红墨水,振荡.然后加入2mL乙醇,不要振荡,发现乙醇与水分层;②振荡试管,观察现象:③问题讨论(1)在水中滴入红墨水的目的是什么?(2)在操作步骤①中,为了确保乙醇与水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实验操作时应注意什么?(3)要证明乙醇能溶于水,还应进行操作步骤③.请写出实验操作及现象.25.厨房有两瓶白色固体分别为食盐和蔗糖,请你选择合适的方法加以区分.三、实验探究题26.某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序号甲乙丙实验a、c为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b、d为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1)甲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

(2)乙实验,若电解18g 水,则试管2内得到的气体质量为________g 。

(3)丙实验,说明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且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

四、综合题27.小华在实验室帮老师整理药品时,发现一瓶失去标签的白色固体,老师告知是NaOH、CuSO4、NaCl、CaCO3中的一种.小华思考片刻后,认为取少量白色固体放入水中就能确定其成分,她的理由是:(1)若不溶于水,则是________ .(2)若溶于水形成蓝色溶液,则是________ .(3)若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则是________ .(4)若溶于水溶液温度基本不变,则是________ .28.根据图片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a图中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2)b图中用洗涤剂去除油污是因为洗涤剂具有________的功能.29.小明陪妈妈到医院输液,不小心将护士手中的盘子打翻,碘酒洒在了小明的白衬衣上,白衬衣上立即出现了一大块紫黑色的痕迹.为找到去掉白衬衣上的痕迹的最好方法,小明与几位同学进行了探究,提出了以下几个方案并进行实验:①用水洗;②用无水酒精洗;③用汽油洗;④用四氯化碳洗;⑤用肥皂水洗;⑥用淀粉液洗.请你与小明一起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1)你认为留在白衬衣上的紫黑色物质是什么?(2)衣服上能留下痕迹的原因是________ .(3)如果用白布条进行实验,为使实验结果更加准确,你认为该实验中需控制哪些实验条件?(4)为了去掉白衬衣上的痕迹,小明和几位同学用白布条下按图所示方法进行了实验,结果是⑤、⑥几乎完全褪色;②略带颜色;③、④略为变浅;①几乎不变.由此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________ .(答出一点即可)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衣服上沾有少量的油渍可用下列哪种物质除去()A. 水B. 食盐水C . 汽油D . 泥沙【答案】C【考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解析】【解答】解:A、油渍都溶于水,用水不能将衣服上沾有少量的油渍除去,故选项错误. B、油渍都能与食盐水反应,用食盐水不能将衣服上沾有少量的油渍除去,故选项错误.C、汽油能溶解油渍,利用的是溶解原理,可将衣服上沾有少量的油渍除去,故选项正确.D、油渍不与泥沙反应,用泥沙不能将衣服上沾有少量的油渍除去,故选项错误.故选C.【分析】根据洗涤油渍的原理进行分析,洗涤的原理主要有三种:利用溶解原理,利用乳化作用,利用物质与油污等发生化学反应,据此进行分析判断.2.分别将下列物质加入到足量水中,能得到无色、澄清溶液的是()A. NaClB.CuSO4 C. CaCO3 D. Fe Cl3【答案】A【考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解析】【解答】解: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液体;碳酸钙不溶于水,不能形成溶液;氯化铁溶液是黄色的溶液;氯化钠溶液是无色的.故选A【分析】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就是溶液.3.严冬,我国北方某些城市曾用食盐融雪,这里食盐所起的作用是( )A. 与坚冰发生化学反应使之融化 B. 使冰的熔点降低从而促使其融化C. 主要为了加大摩擦力防止人们滑倒 D. 起消毒杀菌作用【答案】B【考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解析】【解答】在其它条件相同时,积雪上洒盐水是掺有杂质,积雪的熔点降低,即熔点低于当地温度,使雪熔化,交通方便.故选B.【分析】影响晶体熔点高低的因素:物质的种类、压力的大小、是否有杂质.种类不同,熔点一般不同;压力越大,熔点降低;当有杂质掺入时熔点降低.4.衣服上沾有碘极难洗净.有下表分析,在家庭去碘污渍最好选用()溶质溶剂水酒精苯(一种有机物,有毒)汽油碘难溶可溶易溶易溶A. 水B. 苯C. 汽油D. 碘酒【答案】C【考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解析】【解答】解:A、碘不溶于水,不能用水清洗来清除碘,故A错误;B、碘能溶解于苯但苯有毒故不能用;故B错;C、碘易溶于汽油,可用汽油除去玷污;故对;D、碘可溶于酒精但碘酒中本来就溶解了较多的碘,因此不能用碘酒清除碘;故错.故选C【分析】根据碘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和各溶剂的性质来判断.5.分别将下列物质加入到足量水中,能得到无色、澄清溶液的是A. NaClB.CuSO4 C. CaCO3 D. Fe Cl3【答案】A【考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解析】【解答】完成此题,大家首先要了解几点常识: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碳酸钙不溶于水,不能形成溶液;氯化铁溶液是黄色的;氯化钠溶液是无色的.所以选A【分析】本题要了解物质的溶解性和几种特殊溶液的颜色6.下列有关水的知识,其中正确的是()A. 水是一种最常见的溶剂,自然界中的水大多数为纯净物B. 重庆水资源丰富,没有必要节约用水C. 只有用蒸馏的方法才能降低水的硬度D. 在水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反应速率往往比较快且充分【答案】D【考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解析】【解答】A、水是一种最常见的溶剂,自然界中的水都是混合物,所以A不正确;B、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但大部分是咸水,不能直接被人类利用,淡水资源较为匮乏,所以B不正确误;C、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所以C不正确.D、在溶液中物质的分子或离子接触更充分,反应速率会更快,所以D正确.所以答案为:D【分析】本题考查对水的有关认识.地球上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有限,我们应该节约用水.7.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加入水中,充分搅拌后,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 食盐 B.蔗糖 C.酒精 D.花生油【答案】D【考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解析】【解答】A、食盐溶于水中,食盐中的钠离子和氯离子会均匀的分散在水中,形成氯化钠溶液,所以A不正确;B、蔗糖溶于水中,蔗糖分子会均匀的分散到水中,形成蔗糖溶液,所以C不正确;C、酒精能与水互溶,酒精分子会均匀的分散到水中,形成酒精溶液,所以C不正确;D、花生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不属于溶液,所以D正确.所以选D.【分析】了解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8.鱼类腥味产生的原因是由于鱼身上存在有机化学物质甲胺,甲胺易溶于乙醇,因此,煮鱼时加些酒,能使甲胺溶于乙醇并随加热挥发逸出,经过这样烹饪的鱼就不再有腥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