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X中考化学专题练习 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含解析)
溶解现象练习题
溶解现象练习题溶解是化学中常见的现象,指的是固体溶质在液体溶剂中逐渐分散,形成均匀的溶液的过程。
溶解现象广泛应用于生活和工业中,我们通过以下练习题来加深对溶解现象的理解。
练习题一:溶解度的影响因素1. 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描述温度对于溶解度的影响以及温度升高对溶解度的影响趋势。
2. 压力对溶解度的影响:描述压力对于溶解度的影响以及压力升高对溶解度的影响趋势。
3. 溶剂类型对溶解度的影响:以氯化钠为例,比较水和醇类溶剂对其溶解度的影响,并解释原因。
练习题二:饱和溶液的制备4. 饱和溶液的定义:解释饱和溶液的含义,并说明饱和溶液的特点。
5. 制备饱和溶液的实验方法:以硫酸铜为例,描述制备饱和溶液的实验步骤,并解释为什么在制备饱和溶液时要使用过量溶质。
练习题三: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6. 溶解是一个吸热或放热过程?说明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具体描述固体溶质在溶解过程中是否吸热或放热。
7. 溶解热的含义和测定方法:解释溶解热的含义,并介绍测定溶解热的方法之一。
练习题四:一些实际应用8. 溶解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举例说明溶解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一些应用场景,并解释溶解在这些应用中的作用原理。
9. 溶解与环境保护:讨论溶解过程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一些溶解过程清洁化、绿色化的建议。
练习题五:溶解度计算问题10. 计算溶解度:给定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及溶液的质量,计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以上是关于溶解现象的练习题,通过解答这些问题,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溶解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并应用到实际生活和工业中。
希望这些练习题可以帮助你加深对溶解现象的理解,并提升自己在化学领域的知识水平。
中考化学专题练习溶解度(含解析)
溶解度一、选择题1.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T℃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B.乙的饱和溶液降温时,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C.甲中混有少许乙,可采纳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D.T℃时,甲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20%2.t ℃时,向一支盛有熟石灰的烧杯中加入50g 水,充足振荡后静置,烧杯底部仍有未溶解的白色固体.以下有关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高升温度上层清液变为不饱和溶液B.t ℃时,熟石灰的溶解度为C.烧杯中溶液的质量小于D.上层清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于0.3%3.以下说法不合理的是()A.“卤面”制作时,加入氯化钠当调味剂B.大脖子病是人体缺少铁元素惹起的C.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高升而增大D.水受热膨胀是因为水分子间的距离变大4.T℃时,将少许生石灰放入必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搅拌并冷却至原温度,获得的溶液与原溶液对比,以下物理量前后不变的是()①溶质的质量②溶剂的质量③溶液的质量④溶质的质量分数⑤溶解度.A.①③⑤B.②④⑤C.②④D.④⑤5.以下四个图象能正确反响对应实验操作的是()A.向必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不停加入生石灰B.向等质量的锌、铁中滴加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C.向必定的氧化铁中通入一氧化碳气体并连续高温D.向必定量的氢氧化钠和氯化钡的混淆溶液中滴加稀硫酸6.下表是 KCl 固体在不一样温度时的溶解度.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温度/ ℃0 20 40 60 80 溶解度 /gA. KCl 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高升而增大B.80℃时, KCl 固体的溶解度是C.60℃的 KCl 饱和溶液降温后会有晶体析出D.20℃时, KCl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4.0%7.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物质的溶解度必定随温度的高升而增大B.蔗糖水属于溶液C.在必定条件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能够互相变换D.翻开汽水瓶盖,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证明气体的溶解度和压强有关8.小张同学用某固体物质进行以下图的实验,依据实验判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该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高升而增大B.溶液 b 必定是不饱和溶液C.溶液 d 中溶质质量必定大于溶液 e 中的溶质质量D.溶液 d 和溶液 e 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同样9.下表列出了硝酸钾在不一样温度时的溶解度.温度/ ℃10 20 30 40溶解度 /g某兴趣小组做了如图实验: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①②③中溶液都为不饱和溶液B.②③中都含有末溶解的固体C.①②③中溶液的质量相等D.③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10.在化学知识中有很多规律,以下详细物质的性质切合对应规律的是()A.某些非金属氧化物能和碱反响生成盐和水;比如:二氧化碳和三氧化硫B.一般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高升而增大;比如:氢氧化钙和氯化钠C.常温下金属一般为固态;比如:汞和金D.某些非金属单质能够将金属从其氧化物中复原出来;比如:氢气和一氧化碳11.如表是NaCl、 KNO3在不一样温度时的溶解度温度/ ℃10 20 30 40 50 60溶解度 /g NaClKNO3 110据此数据,以下有关说法中错误的选项是()A.在 40℃时, 100g 水中最多可溶解KNO3B. KNO3和 NaCl 的溶解度曲线在20℃~ 40℃温度范围内订交C.在 60℃时, KNO饱和溶液210g 加入 10g 水后,溶质质量分数为50%3D.在 20℃时 KNO和 NaCl 的混淆溶液100g ,恒温蒸发,先析出的晶体必定是NaCl312. KCl 与 KNO在不一样温度的溶解度数据如表.则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3温度/ ℃10 20 30 40 50KCl 30g 33g 35g 38g 41g KNO 21g 31g 45g 65g 88g 3A. KNO3比 KCl 的溶解度大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20 ~ 30℃之间C.在20℃时,10g 水中加入5g KCl 可获得33.3%的KCl 溶液D.在50℃时,两物质各5g 分别加入10g 水中,充足溶解,均有固体节余13. Ca( OH)2在不一样温度时的溶解度以下表:温度/ ℃0 2040 6080溶解度/g依据表中信息,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Ca( OH)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高升而增大B.20℃时, Ca( OH)2的溶解度为C.40℃时,降低 Ca( OH)2饱和溶液温度会析出溶质D. 60℃时,向 100g 水中加入 0.20g Ca ( OH)2充足搅拌,固体完整溶解14.物质 M在不一样温度下的溶解度数据以下表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温度(℃)0 20 40 60 80 溶解度( g)A.0℃时, 15.9gM 溶于 150g 水中形成饱和溶液B.20℃时, M形成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5.3%C.若要配制 200.0g20.0% 的 M的饱和溶液,对应温度一定是60℃D.80℃时, M的饱和溶液138.2g 降温至 40℃,析出晶体的质量大于15.硝酸钾在不一样的溶解度数据如表,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 /g 110 169 246 A.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B.60℃时,饱和硝酸钾溶液中溶质与溶液质量之比为11: 21C.20℃时, 10g 水中加入5g 硝酸钾充足溶解后再加入5g 水,前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D.将溶质质量分数为28%的硝酸钾溶液从60℃降温至20℃,没有晶体析出16.以下有关量的变化图象与其对应表达符合的是()A.常温下,向必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B.t ℃时,向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中分别加水配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最小的是丙C.向必定质量的过氧化氢的水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D.向等质量的铁和镁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盐酸17.科学研究中常用图象来表示两个量(x, y)之间的关系,以使研究的间压变得直观了然.在某温度下.将少许氧化钙加入到必定量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图甲表示整个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图乙表示氢氧化钙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小阳同学要依照察看和思虑,作出了如图丙所示的图象,此图象反应了该过程中()A.溶质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B.溶剂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C.溶质的溶解度与时间的关系D.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时间的关系二、填空题18.下表是NaCl、 KNO3在不一样温度(℃)时溶解度(g)温度( t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溶解度NaCl( s )3KNO110 138 169 202 246 剖析上表,回答以下问题(1)60℃时, KNO3的溶解度为g(2)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的是.(3)20℃时, NaCl 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是(精准到).(4)温度为 t ℃时, NaCl 和 KNO的溶解度相等且为S 克,则 S 的取值范围是.319.如图 1 是 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以下问题:(1) P 点的含义是.(2) t ℃时,将 50g a 物质放入 50g 水中充足溶解获得溶液的质量为g.2(3)将 t 2℃时, a、 b、 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 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次序是.(4) t ℃时,将盛有 c 的饱和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如图2),向水中加入必定量的氢1氧化钠固体后,试管中的溶液变污浊,原由是.20.依据下表中的数据,回答以下问题:温度/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 /g KClKNO3 110 169 246(1)20℃时 KCl 的溶解度是;(2)20℃时将20g KCl 与 50g 水混淆,充足溶解后,所得溶液为(填“饱和”或“不饱和”);(3)上表两种物质中,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大.21.下表是 KNO、 NaCl 在不一样温度下的溶解度(单位:g/100g 水)3温度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KNO 32 64 110 138 169 202 246 3NaCl 36 37 39①以上两种物质溶解度的变化受温度影响较小的是.②30℃时, KNO3的溶解度是g/100g 水.③KNO3溶液中含有少许 NaCl 时,可经过的方法提纯.④对③析出的晶体节余溶液描绘正确的选项是(填写编号).I 、节余溶液必定是KNO饱和溶液 II 、节余溶液必定是NaCl 不饱和溶液3III 、上述方法能够将二者完整分开IV 、析出的晶体中只含有KNO.322.下表是固体 A 和固体 B 在不一样温度时的溶解度.温度/ ℃0 20 40 60 80溶解度 /g 固体 A固体 B 110 169(1)从表中数据能够看出固体 A 和固体 B 的溶解度随温度高升而(填“增大”或“减小”).(2)20℃时,把50g 固体 A 放入 100g 水中,充足溶解后,所得溶液质量为g.(3)40℃时, A、 B 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较大的是.(4)若 B 饱和溶液中有少许的A,可用以下法提纯B(填序号).①趁热过滤②蒸发结晶③冷却热饱和溶液.23.依据表中的数据,回答以下问题.温度/ ℃020*********溶解度 /NaClKNO3 110169246(1)40℃时, NaCl 的溶解度是.(2)20℃时,称取31.6g KNO 3固体加入盛有100g 水的烧杯中,充足溶解形成的溶液是(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称取31.6g KNO 3固体时,发现托盘天平指针偏右,接下来的操作是.(3)当 KNO3中混有少许NaCl 时,提纯KNO3所采纳的方法为.(4)将等质量KNO3的饱和溶液和NaC1的饱和溶液从60℃降温到20℃,对所得溶液的表达正确的是(填序号).A、都是饱和溶液B、溶剂质量:KNO3> NaClC、溶液质量:KNO3< NaCl.24.下表是 NaCl, KCl , KNO三种物质在不一样温度下的溶解度.3温度/ ℃0 20 40 60 80 100溶解度 /gNaClKClKNO3 110 169 246(1)20℃时, NaCl 的溶解度是g;(2)若 NaCl 和 KCl 的溶解度相等,对应表中最小温度范围应在℃之间;(3)三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最大的是,在必定温度下,要将该物质从其饱和溶液中结晶析出,最好的方法是.25.下表是 KNO、 NaCl 在不一样温度下的溶解度(单位:g/100g 水)3温度(℃)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KNO 32 64 110 138 169 202 246 3NaCl 36 37 39(1)以上两种物质溶解度的变化受温度影响较小的是;(2)50℃时, KNO3的溶解度是g/100g 水;(3) KNO溶液中含有少许 NaCl 时,可经过的方法提纯;3(4)对( 3)析出的晶体和节余溶液描绘正确的选项是(填写编号)A.节余溶液必定是KNO饱和溶液 B .节余溶液必定不含有NaCl3C.节余的溶液必定是纯净物 D .析出的晶体中只含有KNO .326.下表是 KNO3的部分溶解度数据,请回答以下问题:(1)40℃时,将 70gKNO3固体加入100g 水中,充足搅拌,形成的溶液质量为g.(2)60℃时, KNO3的饱和溶液中获得晶体的一种方法是.(3)依照表中数据,请在如图坐标图中画出KNO3溶解度曲线的草图.温度/ ℃0 20 40 60 溶解度 /g 110三、解答题27.剖析办理图表中的信息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1)如表是氯化钠和碳酸钠在不一样温度时的溶解度,依据此表回答:温度/ ℃10 20 30 40溶解度 /g 氯化钠碳酸钠①4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g.②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高升而(填“增大”或“减小”).在20℃时,将 100g 的水加入30g 碳酸钠中,充足搅拌后获得的是(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将上述溶液升温到 30℃,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计算结果精准到0.1%).③10℃时,分别配制表中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此中溶质质量分数较小的物质是.(2)将足量的稀盐酸加入必定量的铁、铜混淆物中,写出此中反响的化学方程式.如图是实验过程生成气体或节余固体的质量随反响时间的变化关系,此中表示正确的选项是(填标号).28.已知某碱溶液的溶解度随温度高升而增大;温度一准时,该碱溶液的浓度越大,其碱性越强.(1)要使该碱饱和溶液的pH 高升(溶质不变),可采纳的方法是.(2)要使该碱饱和溶液的pH 降低,在以下试剂中,哪些可选择加入?A. CO B . CaCO C . Fe( OH)3D .CuSO.2 3 4 29.下表是 KCl 在不一样温度时的溶解度.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溶解度 /g x小明为测定x 的值,取 4 份 40℃的水各50g ,分别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以下表.实验编号实验 1 实验 2 实验 3 实验 4 KCl 质量 /g 5 15 25 35 溶液质量 /g 55 65 70 70 请回答以下问题.(1)实验中需要用到的仪器有(只写一种).(2 )要使实验 2 的溶液达到饱和,可采纳的方法是.(3 )由实验可知, 40℃时KCl 的溶解度 x 为g .(4 )小明现要配制质量分数为30%的 KCl 溶液 100g,为达实验目的其主要操作是.30.下表是 NaCl 和 KNO在不一样温度时的溶解度:3温度/ ℃0 20 40 60 80 100溶解度 /g NaClKNO3 110 169 246(1)从表中数据能够看出 NaCl 和 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高升而(2)若将 KNO3的不饱和溶液变为同样温度下饱和溶液,其方法为液中含有少许 NaCl 时,提纯的方法是(填一种).(3)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选项是.(填“增大”或“减小”).(填一种).若KNO3饱和溶℃时,KN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必定比NaCl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B. KNO3饱和溶液中必定不可以再溶解NaCl 固体C.从表中数据能够判断NaCl 和 KNO3的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20﹣40℃之间.溶解度参照答案与试题分析一、选择题1.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T℃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B.乙的饱和溶液降温时,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C.甲中混有少许乙,可采纳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D.T℃时,甲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20%【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剖析】依据已有的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进行剖析解答,交点表示在该温度下二者的溶解度相等,根据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变化确立析出晶体的方法,依据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即可.【解答】解:A、据图能够看出,在T℃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正确;B、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当乙的饱和溶液降温时,溶液的构成不变,故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正确;C、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高升而增大显然,故甲中混有少许乙,可采纳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正确;D、T℃时,甲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错误.应选 D.【评论】本题考察的是溶解度曲线的应用,达成本题,能够依照已有的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进行.2.t ℃时,向一支盛有熟石灰的烧杯中加入50g 水,充足振荡后静置,烧杯底部仍有未溶解的白色固体.以下有关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高升温度上层清液变为不饱和溶液B.t ℃时,熟石灰的溶解度为C.烧杯中溶液的质量小于D.上层清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于0.3%【考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要素;固体溶解度的观点.【专题】压轴实验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剖析】解决本题时用到的知识点有:①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高升而减低;②溶液与溶质共存说明溶液是饱和状态;③溶质的质量是溶解在溶剂中的物质的质量;④计算溶质质量分数时溶质的量应当是溶解在水中的物质的质量.【解答】解:A、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高升而减低,升温会使溶解在水中的氢氧化钙析出,所剩溶液仍饱和,故 A 错误.B、t ℃时,向一支盛熟石灰的烧杯中加入50g 水,充足振荡后静置,烧杯底部仍有未溶解有100g 水中溶解熟石灰的质量小于0.3g ,所以t ℃时,熟石灰的溶解度小的白色固体,所以t ℃时于0.3 g ,故 B 错误.C、 0.15g 熟石灰的烧杯内加入50g 水,烧杯管底部仍有未溶解的白色固体,说明氢氧化钙未全溶,溶质的质量应当小于0.15g ,所以烧杯中溶液的质量小于50.15 g ,故 C 正确.D、溶质的量小0.15g ,故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0.3%,故 D 错误.于应选 C.【评论】一般状况下,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高升而增大,但氢氧化钙特别,它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高升而降低.3.以下说法不合理的是()A.“卤面”制作时,加入氯化钠当调味剂B.大脖子病是人体缺少铁元素惹起的C.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高升而增大D.水受热膨胀是因为水分子间的距离变大【考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要素;氯化钠与粗盐提纯;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剖析和解决问题;人体的元素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构成;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常有的盐化学肥料;化学与生活.【剖析】 A、依据食盐有咸味剖析;B、依据碘元素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剖析;C、依据物质的溶解性规律剖析;D、依据分子间有间隔的特征剖析.【解答】解:A、因为食盐有咸味,“卤面”制作时,加入氯化钠当调味剂.故 A 说法合理;B、大脖子病是人体缺少碘元素惹起的.故 B 说法不合理;C、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高升而增大.故 C 说法合理;D、分子间有间隔,水受热膨胀是因为水分子间的距离变大.故D说法合理.应选 B.【评论】本题所考察的知识属于课本的基础知识,增强基础知识的学习,是解答本类题的要点.4.T℃时,将少许生石灰放入必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搅拌并冷却至原温度,获得的溶液与原溶液对比,以下物理量前后不变的是()①溶质的质量②溶剂的质量③溶液的质量④溶质的质量分数⑤溶解度.A.①③⑤B.②④⑤C.②④ D.④⑤【考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要素;溶质的质量分数;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剖析】依据温度不变饱和石灰水不可以再连续溶解氢氧化钙的特色,判断关于此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解答】解:因为氧化钙与饱和溶液中的水发生反响而使水减少,饱和溶液的溶剂减少会造成溶质析出,所以溶液的溶质、溶剂都在减少,溶液的质量也减小;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只受温度的影响,因为溶液的温度不变,所以,溶质的溶解度也不变.依据同样温度下的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同样,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④⑤正确.答案: D.【评论】生石灰遇水生成的氢氧化钙因溶液已为饱和溶液,所以不可以连续溶解,溶液中溶质质量不会增大.5.以下四个图象能正确反响对应实验操作的是()A.向必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不停加入生石灰B.向等质量的锌、铁中滴加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C.向必定的氧化铁中通入一氧化碳气体并连续高温D.向必定量的氢氧化钠和氯化钡的混淆溶液中滴加稀硫酸【考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要素;金属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复原氧化铁;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酸的化学性质.【专题】元素化合物知识型.【剖析】 A、依据氧化钙能够和水反响剖析;B、依据金属与酸反响产生气体的多少剖析;C、依据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响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剖析;D、依据硫酸和氯化钡反响立刻产生硫酸钡剖析.【解答】解:A、生石灰和饱和石灰水中的水反响,所以会使饱和溶液中的水减少,则会析出部分溶质,所以溶质的质量会减少,故坐标错误;B、横坐标代表稀盐酸,相等质量的酸供给的氢元素质量相等,则产生的氢气相等,所以是同一条斜率;向等质量的铁和锌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同样的稀盐酸至过度,则铁和锌所有参加反响,Fe+2HCl═ FeCl 2 +H2↑56 2Zn+2HCl═ ZnCl 2 +H2↑65 2经过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以及金属与酸反响生成氢气的质量关系能够看出,铁生成的氢气大于锌,故坐标正确;C、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响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固体质量会减少但不会减少为0,故坐标错误;D、硫酸应当和氯化钡立刻产生硫酸钡积淀,所以起点应当是0,故坐标错误;应选: B.【评论】本题是过程与图象联合题,是对学生识图能力的考察,解题的要点是能正确的剖析各个反响的过程,并联合图象剖析问题,对培育学生剖析问题的能力有必定帮助.6.下表是 KCl 固体在不一样温度时的溶解度.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温度/ ℃0 20 40 60 80溶解度 /gA. KCl 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高升而增大B.80℃时, KCl 固体的溶解度是C.60℃的 KCl 饱和溶液降温后会有晶体析出D.20℃时, KCl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4.0%【考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要素;晶体和结晶的观点与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剖析】 A、 KCl 溶解度随温度的高升而增大;B、由表格,可查出80℃时 KCl 的溶解度;C、依据氯化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特色确立能否析出固体;D、20℃时, 100g 水最多溶解KCl34.0g , 34.0 克为此温度下的溶解度.【解答】解: A、KCl 溶解度随温度的高升而增大,正确;B、80℃时, KCl 固体的溶解度是51.1g ,正确;C、 KCl 溶解度随温度的高升而增大,故60℃的 KCl 饱和溶液降温后会有晶体析出,正确;D、20℃时, KCl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25.3%,错误;应选 D.【评论】掌握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掌握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互相转变的方法.7.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物质的溶解度必定随温度的高升而增大B.蔗糖水属于溶液C.在必定条件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能够互相变换D.翻开汽水瓶盖,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证明气体的溶解度和压强有关【考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要素;溶液的观点、构成及其特色;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互相转变的方法;气体溶解度的影响要素.【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剖析】依据已有的溶解度的影响要素以及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变随和体溶解度的影响要素进行剖析解答即可.【解答】解:A、物质的溶解度不必定随温度的高升而增大,比方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高升而减小,错误;B、蔗糖水属于溶液,正确;C、在必定条件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能够互相变换,正确;D、翻开汽水瓶盖,汽水会自动喷出来,是因为压强变小,气体的溶解度变小,证明气体的溶解度和压强有关,正确;应选 A.【评论】本题考察的是溶液的知识,达成本题,能够依照已有的知识进行.8.小张同学用某固体物质进行以下图的实验,依据实验判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该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高升而增大B.溶液 b 必定是不饱和溶液C.溶液 d 中溶质质量必定大于溶液 e 中的溶质质量D.溶液 d 和溶液 e 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同样【考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要素;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剖析】依据溶液的转变以及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变化对溶质质量分数的改变的影响进行剖析解答即可.【解答】解:A、从溶液 c 和溶液 d 能够看出,降低温度则溶液中会析出晶体,说明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高升而增大,正确;B、溶液 b 中加入20g 固体获得的溶液 c 中没有未溶解的固体,说明加入的物质所有溶解,故溶液b必定是不饱和溶液,正确;C、溶液 d 变为溶液 e 的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说明溶液 d 中的固体除掉,可能是高升温度使固体溶解,则溶液 d 中溶质质量可能大于溶液 e 中的溶质质量,错误;D、假如溶液 d 中的固体是经过过滤除掉,则溶液 d 和溶液 e 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同样,正确;应选 C.【评论】本题考察的是溶解度的变化特色以及溶液的转变和溶质质量分数的知识,达成本题,能够依照已有的知识进行.9.下表列出了硝酸钾在不一样温度时的溶解度.温度/ ℃10 20 30 40溶解度 /g某兴趣小组做了如图实验: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①②③中溶液都为不饱和溶液B.②③中都含有末溶解的固体C.①②③中溶液的质量相等D.③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考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要素;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剖析】依据溶液中溶质溶剂的判断方法剖析,依据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特色判断.【解答】解: 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 ,将 30g 硝酸钾溶于100g 水中获得的溶液①为不饱和溶液,再加入5g 时获得的溶液②为饱和溶液且有硝酸钾节余30g+5g﹣ 31.6g=3.4g ,将②溶液升温到 30℃,因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45.8g ,所以获得的溶液③为不饱和溶液.A、①、③中溶液为不饱和溶液,②为饱和溶液,故 A 错误;B、②中含有末溶解的固体,而③中不含有末溶解的固体,故 B 错误;C、①②③中溶质的质量不相等,所以溶液的质量也不相等,故C错误;D、③中溶质质量最大,所以溶质质量分数最大,故 D 正确.应选: D.【评论】本题考察溶剂的判断及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转变,析出晶体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需仔细剖析图示中溶剂溶质的质量与溶解度的关系.10.在化学知识中有很多规律,以下详细物质的性质切合对应规律的是()A.某些非金属氧化物能和碱反响生成盐和水;比如:二氧化碳和三氧化硫B.一般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高升而增大;比如:氢氧化钙和氯化钠C.常温下金属一般为固态;比如:汞和金D.某些非金属单质能够将金属从其氧化物中复原出来;比如:氢气和一氧化碳【考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要素;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焚烧实验.【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金属与金属资料;常有的碱碱的通性.【剖析】 A、依据碱的化学性质进行剖析判断;B、依据常有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的变化趋向进行剖析判断;C、依据金属的物理性质进行剖析判断;D、依据氢气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剖析判断.【解答】解:A、某些非金属氧化物能和碱反响生成盐和水,如:二氧化碳和三氧化硫等,故 A 正确;B、一般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高升而增大,但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高升而减小,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故 B 错误;C、常温下金属一般为固态,如金等,汞在常温下为液态,故C错误;D、某些非金属单质能够将金属从其氧化物中复原出来,这些非金属单质拥有复原性,如:氢气,一氧化碳也拥有复原性,但属于化合物,故应选: A.D 错误.【评论】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碱的化学性质、常有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的变化趋向、金属的物理性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要点.11.如表是 NaCl、 KNO在不一样温度时的溶解度3温度/ ℃10 20 30 40 50 60溶解度 /g NaClKNO 1103据此数据,以下有关说法中错误的选项是()A.在 40℃时, 100g 水中最多可溶解 KNO3B. KNO3和 NaCl 的溶解度曲线在 20℃~ 40℃温度范围内订交C.在 60℃时, KNO3饱和溶液 210g 加入 10g 水后,溶质质量分数为50%D.在20℃时KNO3和NaCl 的混淆溶液100g ,恒温蒸发,先析出的晶体必定是NaCl。
2020-2021中考化学综合题专题复习【化学溶解度】专题解析含答案解析
2020-2021中考化学综合题专题复习【化学溶解度】专题解析含答案解析一、初中化学溶解度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B.糖水、汽水都是溶液C.洗洁精去油污是因为洗洁精具有乳化功能D.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答案】A【解析】【详解】A饱和溶液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物质的溶液叫该物质的饱和溶液,反之为不饱和溶液。
因不同的物质溶解能力不同,且溶解能力受温度能因素影响,所以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B.糖水、汽水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是溶液;C.洗洁精去油污是因为洗洁精具有乳化功能,可以将油污分散成很小的油滴,相对均匀的分数于水中; D.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溶液中物质以分子或离子等微观粒子的的形式相互混合,因没有阻挡光线的微粒,所以溶液都是澄清透明的。
选A。
2.KNO3和NaNO3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KNO3的溶解度大于NaNO3的溶解度B.t1℃时,在50g水里加入5gKNO3充分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1:6 C.从硝酸钾溶液中获得硝酸钾晶体时,必须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D.分别将t1℃时KNO3、NaNO3饱和溶液加热至t2℃时,KNO3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NaNO3溶液【答案】D【解析】【详解】A. 没有指明温度范围,KNO3的溶解度大于NaNO3的溶解度,说法错误;B. t1℃时,硝酸钾的溶剂给杜是20g,在50g水里加入5gKNO3充分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5g:50g=1:10,故错误;C. 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从硝酸钾溶液中获得硝酸钾晶体时,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故错误;D. t1℃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小于硝酸钠的溶解度,此时硝酸钾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小于硝酸钠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加热至t2℃时,溶液质量分数不变,KNO3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仍然小于NaNO3溶液,故正确;故选D。
3.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t1℃时,A、B、C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晶体质量: B>A=CB. t1℃时,物质C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C.A中混有少量C时,应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D.将t2℃时的物质A、B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A>B【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在t1℃时,B的溶解度比A、C的溶解度大,当饱和溶液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晶体质量:B>A=C,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B、在t1℃时,物质C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5g100%20%10025g g⨯=+,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C、由于A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且变化较大,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溶解度下降,因此当A中混有少量C时,应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D、将t2℃时的物质A、B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两物质的溶解度均降低,但是A物质降低的更大,析出的晶体更多;因此,此时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B > A,说法错误;故符合题意;故选D4.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t2℃时,在两个各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50g的甲、乙两种固体,充分搅拌,所得甲、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等B.t1℃时,等质量甲、乙溶液中所含溶剂的质量甲等于乙C.乙中含有少量甲,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D.t2℃时,将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甲溶液析出晶体的质量大于乙【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从溶解度曲线可看出,t2℃时,甲的溶解度=50g,而乙的溶解度<50g,故在两个各盛有l0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50g的甲、乙两种固体,充分搅拌,甲能全部溶解,而乙有剩余,故所得甲、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等,正确,B、t1℃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但没有指明是饱和溶液,故等质量甲、乙溶液中所含溶剂的质量甲不一定等于乙,错误, C、从溶解度曲线可看出,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较大,而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化较小,故乙中含有少量甲,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乙,错误,D、没有指明高温时的溶液是否是等质量,故无法判断析出晶体量的多少,错误,故选A考点:溶解度曲线的意义5.下图是M、N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由溶解度曲线得出以下几条信息,你认为错误的是()A.t1℃时,M、N两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B.N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C.t2℃时,M物质的溶解度大于N物质的溶解度D.由t1℃升温到t2℃时,N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改变【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有溶解度曲线图可知A.t1℃时,M、N两物质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是错误的叙述,没有说明溶液是否饱和;B选项N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是正确的叙述;C选项t2℃时,M物质的溶解度大于N物质的溶解度D选项由t1℃升温到t2℃时,N物质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可能改变是正确的叙述,看是否加入溶质;故选A考点:溶解度曲线6.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t1℃时,A、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B.t2C时,把50gA物质放入50g水中得到100g饱和溶液C.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C=AD.将C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升温的方法【答案】D【解析】【详解】A、t1℃时,A、C的溶解度相同,但并没有指出它们饱和溶液的质量,所以无法比较二者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故A项错误;B、t2C时,A的溶解度为50g,也就是100g水最多能溶解A的质量为50g。
陕西省中考化学题型解读: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含答案)
(2018中考说明题型示例第189页32题)1.下表是Ca(OH)2和NaOH 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数据。
请回答下列问题:温度/°C 0 20 40 60 80 100溶解度/gCa(OH)20.19 0.17 0.14 0.12 0. 09 0.08NaOH 31 91 111 129 313 336(1)根据上表数据,绘制Ca(OH)2和NaOH的溶解度曲线,下图中能表示NaOH溶解度曲线的是(选填“A”或“B”)。
(2)要想把一瓶接近饱和的Ca(OH)2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具体措施有:①加入氢氧化钙;②升高温度;③降低温度;④加入水;⑤蒸发水后再恢复到原温度;⑥加入生石灰。
其中措施正确的是(填序号)。
A.②④⑥B.③④C.①③⑤⑥D.①②⑤⑥(3)20°C时,将191g饱和NaOH溶液蒸发掉10 g水后,再降温到20°C,可析出NaOH晶体的质量为。
(4)现有20°C时Ca(OH)2的饱和溶液甲,向其中加入一定量CaO后得到溶液乙,此时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选填“>”“˂”或“=”)20°C时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5)现有60°C时含Ca(OH)2和NaOH两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若要得到较纯净的NaOH晶体,应采取的物理方法是。
【答案】(1)A (2)D (3)9.1g (4)˂(5)降温结晶,过滤补充选题1.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请回答:(1)交点K的含义是。
(2)t2℃的C物质的饱和溶液变到t1℃时,是(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三种物质的溶解度为B>C>A时的温度范围是℃。
(4)在t3℃时,将40gC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答案】(1)t3℃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答案补充:t3℃时,A、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2)不饱和(3)t2~t3(4)37.5%2.根据图一的甲、乙溶解度曲线和图二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1)图一中,甲物质的四种溶液状态“a、b、c、d”中,处于不饱和状态的是(填写编号)。
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专项考试题(含解析).doc
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专项考试题(含解析)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xx题xx题xx题总分得分一、选择题(共19题)评卷人得分1.衣服上沾有少量的油渍可用下列哪种物质除去()A.水B.食盐水 C.汽油 D.泥沙【答案】【答案】C【考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解析】【解答】解:A、油渍都溶于水,用水不能将衣服上沾有少量的油渍除去,故选项错误.B、油渍都能与食盐水反应,用食盐水不能将衣服上沾有少量的油渍除去,故选项错误.C、汽油能溶解油渍,利用的是溶解原理,可将衣服上沾有少量的油渍除去,故选项正确.D、油渍不与泥沙反应,用泥沙不能将衣服上沾有少量的油渍除去,故选项错误.故选C.【分析】根据洗涤油渍的原理进行分析,洗涤的原理主要有三种:利用溶解原理,利用乳化作用,利用物质与油污等发生化学反应,据此进行分析判断.难度:容易知识点:溶液的形成2.分别将下列物质加入到足量水中,能得到无色、澄清溶液的是()A.NaClB.CuSO4C.CaCO3D.FeCl3【答案】【答案】A【考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解析】【解答】解: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液体;碳酸钙不溶于水,不能形成溶液;氯化铁溶液是黄色的溶液;氯化钠溶液是无色的.故选A【分析】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就是溶液.难度:容易知识点:溶解度3.严冬,我国北方某些城市曾用食盐融雪,这里食盐所起的作用是( )A.与坚冰发生化学反应使之融化 B.使冰的熔点降低从而促使其融化C.主要为了加大摩擦力防止人们滑倒D.起消毒杀菌作用【答案】【答案】B【考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解析】【解答】在其它条件相同时,积雪上洒盐水是掺有杂质,积雪的熔点降低,即熔点低于当地温度,使雪熔化,交通方便.故选B.【分析】影响晶体熔点高低的因素:物质的种类、压力的大小、是否有杂质.种类不同,熔点一般不同;压力越大,熔点降低;当有杂质掺入时熔点降低.难度:容易知识点:溶解度4.衣服上沾有碘极难洗净.有下表分析,在家庭去碘污渍最好选用()溶质溶剂水酒精苯(一种有机物,有毒)汽油碘难溶可溶易溶易溶A.水B.苯C.汽油 D.碘酒【答案】【答案】C【考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解析】【解答】解:A、碘不溶于水,不能用水清洗来清除碘,故A错误;B、碘能溶解于苯但苯有毒故不能用;故B错;C、碘易溶于汽油,可用汽油除去玷污;故对;D、碘可溶于酒精但碘酒中本来就溶解了较多的碘,因此不能用碘酒清除碘;故错.故选C【分析】根据碘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和各溶剂的性质来判断.难度:容易知识点:溶解度5.分别将下列物质加入到足量水中,能得到无色、澄清溶液的是A.NaClB.CuSO4C.CaCO3D.FeCl3【答案】【答案】A【考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解析】【解答】完成此题,大家首先要了解几点常识: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碳酸钙不溶于水,不能形成溶液;氯化铁溶液是黄色的;氯化钠溶液是无色的.所以选A【分析】本题要了解物质的溶解性和几种特殊溶液的颜色难度:容易知识点:溶解度6.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加入水中,充分搅拌后,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食盐B.蔗糖 C.酒精 D.花生油【答案】【答案】D【考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解析】【解答】A、食盐溶于水中,食盐中的钠离子和氯离子会均匀的分散在水中,形成氯化钠溶液,所以A不正确;B、蔗糖溶于水中,蔗糖分子会均匀的分散到水中,形成蔗糖溶液,所以C不正确;C、酒精能与水互溶,酒精分子会均匀的分散到水中,形成酒精溶液,所以C不正确;D、花生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不属于溶液,所以D正确.所以选D.【分析】了解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难度:基础知识点:溶液的形成7.鱼类腥味产生的原因是由于鱼身上存在有机化学物质甲胺,甲胺易溶于乙醇,因此,煮鱼时加些酒,能使甲胺溶于乙醇并随加热挥发逸出,经过这样烹饪的鱼就不再有腥味。
中考化学综合题专练∶化学溶解度及答案解析
中考化学综合题专练∶化学溶解度及答案解析一、初中化学溶解度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B .糖水、汽水都是溶液C .洗洁精去油污是因为洗洁精具有乳化功能D .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答案】A 【解析】 【详解】A 饱和溶液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物质的溶液叫该物质的饱和溶液,反之为不饱和溶液。
因不同的物质溶解能力不同,且溶解能力受温度能因素影响,所以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B .糖水、汽水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是溶液;C .洗洁精去油污是因为洗洁精具有乳化功能,可以将油污分散成很小的油滴,相对均匀的分数于水中;D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溶液中物质以分子或离子等微观粒子的的形式相互混合,因没有阻挡光线的微粒,所以溶液都是澄清透明的。
选A 。
2.现有30℃时的氯化钾饱和溶液,在下列情况下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的是( )A .温度不变,向溶液中加入氯化钾晶体B .温度不变,向溶液中加入水C .降低温度至10℃D .升高温度蒸发掉一部分水,温度保持在40℃ 【答案】A 【解析】 【分析】=100% 溶质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质量【详解】A 、因温度不变,虽向溶液中加入氯化钾晶体,但溶质及溶液的质量未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也不变,故A 正确;B 、因溶液的质量变了,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也相应发生变化,故B 不正确;C 、降低温度有晶体析出,溶剂质量不变,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故C 不正确;D 、因溶液中溶剂质量减小,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将增大,故D 不正确。
故选A 。
3.几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溶解度/gNaCl36.036.336.637.037.3KNO331.645.863.985.5110Ca(OH)20.170.150.130.120.11分析上表中的数据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KNO3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C.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度的大小与溶质的种类有关D.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度的大小与溶剂的种类有关【答案】D【解析】【详解】A、由表中的数据可知,KNO3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选项正确;B、由表中的数据可知,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选项正确;C、由表中的数据可知,不同溶质的溶解度在同一温度的溶解度不同,可以得出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度的大小与溶质的种类有关,选项正确;D、由题意可知,表中的数据是不同物质在水中的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溶剂相同,得不出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度的大小与溶剂的关系,选项错误,故选D。
中考化学专项练习之溶液---溶解时吸热或放热现象(含解析、全国通用)-答案.docx
中考化学专项练习之溶液一-溶解时吸热或放热现象(含解析.全国通用)【答案】1. D2. A3. B4. B5. B6. I)7. C & B 9. D 10. C11. C 12. B 13. B 14. B 15. A16. B 17. C 1& C 19. D 20. D21. B 22. C 23. C 24. A 25. A26. A 27. C 2& D 29. B 30. C31.AD32.V; V; V; X33.溶剂性质;溶质性质;温度;烧杯底部有晶体析出;塑料板下沉;加入氯化钠固体(或升高温度后再加硝酸钾固体等);氢氧化钠固体;生石灰固体34.右;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35.—氧化碳;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放出;煮沸;石灰浆36.三;30°C时木糖醇和蔗糖的溶解度都为70g;不饱和;降低温度或加入蔗糖或蒸发溶剂;170;等于;ac37.②;①;④;③38.B; D; A; F39.C;过滤;蒸发;后;Ba (0H) 2; 2NaCl+2H2O 2NaOH+H2 t +C12 t ; NaCl40.Fe; Na0H+HCl=NaCl+H20;紫色石蕊溶液;Ca (OH) 2+Na2C03=CaC03 I +2NaOH; Fe203+6HCl=2FeCl3+3H20;①②⑤⑥41.①③④;放出;防止钢铁生锈42.BaS(L、Fe (OH) 3、AgCl; KOH; Mg (NO3) 2; B;甲、丙;c;=43.混合物;B; A;浓硫酸或氢氧化钠44.AD; B; 20g;增加乙物质;小于;甲45.漏斗;碳酸钙;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氢氧化钙、碳酸钠、碳酸钙(或氢氧化钙、碳酸钠);氧化钙和氢氧化钠; 能46.a端液面下降,b端液面上升;镁条与稀硫酸反应放热,使瓶内气压增大;ADE47.t° C时,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相同;A中固体减少,C中岀现浑浊;不饱和;27%屮:48.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气球先变鼓后变瘪;4P+50, 2PA;硝酸较和水;②④49.不饱和;9.2;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使得氯化鞍的溶解度增大而溶解50.t°C时KNO?与MCI溶解度相同;A中KNO?固体逐渐溶解,B中无现象,C中有5 (0H) 2析出;不饱和【解析】1.解:通过题意可知:该物质溶于水可使溶液的温度降低.A、冰效果不太好,不符合题意;B、氢氧化钠溶于水使溶液的温度升高,不符合题意;C、食盐溶于水使溶液的温度变化不大,不符合题意;I)、硝酸鞍溶于水使溶液的温度降低,符合题意;故选:D.根据物质溶于时引起的溶液的温度变化分析解答:硝酸镀溶于水使溶液的温度降低,氢氧化钠、氧化钙、浓硫酸溶于水使溶液的温度升高熟记常见的溶于水使溶液温度变化的物质,并能灵活结合题意分析解答是解题的关键.2.解:A、硝酸镀溶于水吸热,使瓶内的压强减小,使U型管两端的液面左高右低,故正确;B、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使瓶内的压强变小,使气球涨大,故错误;C、热水的温度是80°C已经达到白磷的着火点,又与氧气接触,所以可以燃烧,故错误;D、铜和银都不能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只能说明它们排在了铁的后面,但不能排铜和银的顺序,故错误. 故选A.A、根据硝酸鞍溶于水吸热,使瓶内的压强减小;B、根据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使瓶内的压强变小分析;C、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D、根据金属与盐反应的条件考虑本题,能反应说明该金属排在盐中金属的前面,不反应说明该金属排在盐中金属的后面.本题考查燃烧的条件、气体压强的变化、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知识点较多,而且有一定的难度.3.解:A、化学变化过程中既有放热现象,如:燃烧反应,金属与水或酸反应,酸碱中和反应,大部分的化合反应等.同时也有吸热现象,比如大部分的分解反应,碳和二氧化碳反应,碳和高温水蒸气反应等.故错误;B、物质在溶解过程中通常伴随着热量的变化,有的放热,有的吸热,故正确;C、不完全是,比如水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等就不是通化学反应而获得的,故错误;D、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无关,故错误.故选B.化学变化产生新物质的同时伴随着能量的吸收和释放.燃烧一定放热量,缓慢氧化和金属与酸的反应也放出热量,给物质加热的反应是吸热反应.解答此类题型时,在掌握能量来源和利用的基础的同时,可以借用排除法进行筛选,即可选出正确的答案.4.解:A、白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被气球收集防止污染空气,故A能达到目的;B、一氧化碳有毒不能排放到空气中,但是一氧化碳不和碱液反应,所以不能用于吸收一氧化碳,故B不能达到目的;C、不用酒精灯点燃就不需要打开橡皮塞,所以瓶中的空气没有与外界流通,所以使测定结果更精确,故C能达到目的;I)、固体溶于水有能量变化,会使得瓶内压强改变,如果固体溶于水放热,瓶内压强变大,则红墨水的液面左低右高,如果固体溶于水吸热,瓶内压强变小,则红墨水的液面左高右低,故D能达到目的.故选:B.A、根据白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被气球收集防止污染空气进行解答;B、根据一氧化碳不和碱液反应进行解答;C、根据不用酒精灯点燃就不需要打开橡皮塞,所以瓶中的空气没有与外界流通进行解答;D、根据固体溶于水有能量变化,会使得瓶内压强改变进行解答.本考点考查的是实验方案与图象的关系,识图题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内容,实验方案与图形结合才能达到实验的目的,考查了学生的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要好好把握.5.解:A、氯化钠溶于水既不放热也不吸热,故A错误;B、固体硝酸鞍溶于水吸热,能使温度降低能达到制冷的作用,故B正确;C、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不能起到制冷的作用,故C错误;I)、生石灰溶于水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并放出热量,也不能起到制冷的作用,故D错误. 故选:B.由题意可知该物质与水混合会吸热使温度降低,才能达到制冷的效果.要从物质溶于水后热量变化来考虑.物质溶于水分为两个过程:构成物质的微粒向水中扩散的过程,这一过程需吸热,构成物质的微粒与水分子形成水和分子的过程,这一过程需放热,如果吸热大于放热则溶于水表现为吸热,如果吸热小于放热则溶于水表现为放热,如果吸热等于放热则表现为溶于水温度不变.6.解:A、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使容器内温度升高,压强增大,右边液面上升,左边液面下降,故错.B、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热量,使容器内温度升高,压强增大,右边液面上升,左边液面下降,故错.C、氯化钠加入水中既不放热也不吸热,使容器内温度不变,压强不变,液面不发生变化,故错误.I)、硝酸鞍溶于水吸热,使容器内温度降低,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右边液面降低,左边液面上升,故正确. 故选D.根据物理知识中的连通器原理,可知左右液面相平说明容器内压强和外界压强相等,当液面发生变化;右边液面降低,左边液面上升了,说明容器内压强减小,根据热涨冷缩现象,导致压强变化.要了解物质溶于水的过程,知道为什么放热和吸热,记住溶于水吸热和放热的常见物质.常见的遇于水放热的有:浓硫酸、生石灰、氢氧化钠固体.常见吸热的有:硝酸镀.7.解:A、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升高,故A错误;B、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溶液温度升高,故B错误;C、硝酸鞍溶于水吸收热量,溶液温度明显降低,故C正确;D、氯化钠溶于水,不吸热也不放热,温度基本保持不变.故D错误. 故选C.本题考查了物质溶于水时的吸、放热情况.NH»3溶于水时,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水合过程放岀的热量,说明了NH4NO3溶于水时吸收热量,溶液温度明显降低.记住典型的吸热放热的物质,例如:氢氧化钠、浓硫酸溶解放热多,温度升高(另外,氧化钙放在水中发生反应放热,也会使温度升高),溶解时表现为放热现象;硝酸镀溶解吸热多,温度降低,溶解时表现为吸热现象;其它的物质则可以认为吸热和放热相等,温度不变,表现为既不吸热,也不放热的现象.&解:A、溶质可以有多种,故A错;B、溶液具有均一性,溶液各部分性质相同,故B正确;C、无色透明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例如蒸谓水属于纯净物,故C错;D、物质溶于水既有吸热过程也有放热过程,故D错. 故选B.A、溶质可以有多种;B、根据溶液的均一性考虑;C、根据溶液的特点考虑;D、物质溶于水既有吸热过程也有放热过程. 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溶液的特点和性质.9. 解: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岀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C、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放热,使溶液温度升高,故选项说法错误.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1)・A、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氢氧化钠溶于水的热量变化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氢氧化钠溶于水的热量变化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10.解: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选项说法错误.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只能烧至红热,不会产生耀眼的白光,故选项说法错误.C、硝酸鞍加入水中溶解,吸收热量,溶液温度明显下降,故选项说法正确.D、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白雾岀现,而不是白烟,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A、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硝酸鞍溶于水的温度变化进行分析判断.I)、根据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硝酸钱溶于水的温度变化、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实验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11.解:A、硬水中含有较多的钙、镁离子,加入肥皂水,无泡沫或泡沫较少,且有浮渣,而软水则出现较多的泡沫,可用肥皂水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可行;B、硝酸鞍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食盐溶于水无明显热量变化;用水可以区分硝酸鞍和食盐,故选项实验方案可行;C、稀硫酸和稀盐酸均显酸性,均能使石蕊溶液变红色,不能出现两种明显不同的现象,不能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不可行;I)、石灰水显碱性,pH测定结果会大于7,而食盐水显中性,测定结果会等于7,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可行;故选项为:C. 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岀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岀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A、根据硬水中含较多的钙、镁离子,放入肥皂水,无泡沫或泡沫较少,且有浮渣分析;B、利用两种物质溶于水时温度的变化可进行区分;C、根据稀硫酸和稀盐酸均显酸性,均能使石蕊溶液变红色分析;I)、根据石灰水和食盐水的pH不同分析.本题属于常见物质的鉴别题,解答物质的鉴别题时要熟练掌握鉴别的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或方法,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12.解:物质溶于水分为两个过程,向水中扩散的过程吸收热量,与水分子结合形成水合分子的过程放岀热量,如果吸收热量大于放出热量,就表现为吸热,如果吸收热量小于放出热量,就表现为放热,如果相等就表现为既不放热,也不吸热.A、氯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基本不变,故错误;B、硝酸鞍溶于水吸收热量,溶液温度降低,故正确;C、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溶液温度升高,故错误;I)、氢氧化钙溶于水放出热量,但微溶于水,溶液温度基本不变,故错误;故选:B.根据物质溶于水后的放热与吸热现象来考虑,要由物质溶于水的整个过程来分析.熟记以下物质:溶于水放热的物质有:浓硫酸、生石灰、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吸热的有硝酸钱.13.解:A、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氢氧化钙,形成的是浑浊的混合物,氯化钠易溶于水,形成的是透明的溶液,现象不同;B、碳酸钙和碳酸顿都是不溶于水的固体,都形成的是白色的悬浊液,现象相同;C、氯化亚铁的水溶液呈浅绿色,氯化钙的水溶液为无色,现象不同;D、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升高,硝酸镀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降低,现象不同;故选B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A、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氢氧化钙,氯化钠易溶于水;B、碳酸钙和碳酸顿都是不溶于水的固体;C、氯化亚铁的水溶液呈浅绿色,氯化钙的水溶液为无色;D、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硝酸镀溶于水吸热.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溶于水的现象,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水溶性以及水溶液的颜色进行.14.解;A、可燃性气体的性质:点燃它们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物易发生爆炸,所以某无色气体混入空气后点燃爆炸,不能证明该气体一定是出还可能是一氧化碳、甲烷等,故A错误;B、物质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降低,可证明该物质溶于水吸热,故B正确;C、酸是电离出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但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酸,如水,故C错误;D、碱溶液能够使酚駄试液变红,但能使酚駄试液变红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应该是碱性溶液,故I)错误;故选项为:B.A、根据可燃性气体的性质考虑;B、根据物质溶于水吸热放热情况分析;C、根据酸的定义分析;I)、根据碱性溶液能够使酚駄试液变红分析.不同考查了常见物质的性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要求同学们加强基础知识的储备,以便灵活应用.15.解:A、浓硫酸溶于水放岀热量,使溶液温度升高,故A正确;B、酒精溶液与水混合溶液温度不变,故B错;C、氯化钠溶于水既不放岀热量,也不吸收热量,溶液温度不变,故C错;I)、硝酸钱溶于水吸收热量,使溶液温度降低,故D错. 故选A.发现石蜡熔化,塑料片掉了下来说明加入的物质放岀热量,使溶液温度升高.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常见物质溶于水是吸收热量还是放出热量.16.解:A、将砂纸打磨过的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现象为铝丝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岀;铝丝表面有铜析岀,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错误.B、露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钾会变质为碳酸钾,滴加入澄清的石灰水产生白色沉淀,则说明露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钾中含有碳酸根离子,说明氢氧化钾溶液已经变质,故该实验的“目的一操作一现象一结论”的描述都正确.C、向一定量的水中加入硝酸钱晶体,充分搅拌时,现象为溶液温度下降,只能得出硝酸钱晶体溶于水时会造成溶液温度降低,其它盐类物质溶于水时的温度变化无法判断,故选项错误.D、检验集气瓶中是否集满二氧化碳时,应将燃烧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集气瓶中,故选项错误. 故选B.A、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应用进行分析判断.B、露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钾会变质为碳酸钾,滴加入澄清的石灰水时会产生白色沉淀.C、根据物质溶解于水的热量变化进行分析判断.I)、根据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进行分析判断.有关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是中考的热点之一,对实验设计方案的评价,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考虑,一是方案是否可行,能否达到实验目的;二是设计的方法进行比较,那种方法更简便.17.解:A、检验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用肥皂水,在等量的水样中分别加入等量的肥皂水振荡,泡沫多的是饮用纯净水,泡沫少的是硬水,所以正确.B、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燃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尼龙是合成纤维,燃烧时有特殊的刺激性气味,所以正确.C、实验室的药品有的有毒,有的有腐蚀性,在实验室中不能用尝味道的方法区分药品,所以错误.D、氢氧化钠固体溶解于水时能放出大量的热,使溶液温度升高,硝酸钱溶解于水时吸收大量的热,使溶液温度降低,所以正确. 故选:C.A、根据鉴别硬水和软水的常见方法判断.B>根据羊毛、尼龙的成分,以及它们燃烧时的气味判断.C、根据实验室的药品有的有毒,有的有腐蚀性,不能食用判断.I)、根据氢氧化钠固体、硝酸镀溶解于水时吸收或放岀热量的情况判断.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关乎我们的生存、健康和社会的发展,是中考执占之一.18.解:A、X-水,Y-浓硫酸,加入水中放热,使容器内温度升高,压强变大,则U形管中液面甲处下降、乙处上升,故符合题思;B> X-盐酸,Y-氢氧化钠溶液,容器内温度升高,压强变大,则U形管中液面甲处下降、乙处上升.故符合题意;C、X-硝酸镀固体,Y-水,硝酸较溶于水吸热,使容器内温度降低,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右边液面降低,左边液面上升.故错误;I)、X-铝粉,Y-稀硫酸,二者反应放岀热量,使容器内温度升高,压强增大,则U形管中液面甲处下降、乙处上升,故符合题意;故选:C.根据物理知识中的连通器原理,可知左右液面相平说明容器内压强和外界压强相等,当液面发生变化;右边液面上升了些,左边液面降低了些说明容器内压强增大,根据热涨冷缩现象,导致压强变化.要了解物质溶于水的过程,知道为什么放热和吸热,记住溶于水吸热和放热的常见物质.常见的溶于水放热的有:浓硫酸、生石灰、氢氧化钠固体.常见吸热的有:硝酸较.19.解:A、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五种元素:氧、硅、铝、铁、钙.所以A是正确的;B、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所以B也是正确的;C、碱是指电离出来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所以三大强碱是NaOH、KOH、Ca (OH) 2.I)、NaOH、浓H2SO(溶于水都放出热量,NH‘(N@溶于水吸收热量.所以D是错误的.故选D.熟记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五种元素,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碱的定义,物质溶于水放热和吸热情况. 熟记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五种元素,碱的定义.20.解:A、由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所以,60° C时Ca (0H) 2的溶解度小于20° C时Ca (0H) 2的溶解度.故A不符合题意;B、由于50° C时阳C1的溶解度为50g,将50° C时分别在50g水中放入25gNH‘(Cl和30gNH‘(Cl所形成溶液中,都能形成该温度时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故B不符合题意;C、由于NHqNOj溶解于水时吸热,溶液温度降低;NaOH溶解于水时放热,溶液的温度升高.故C不符合题意;I)、由一定质量金属完全反应放出氢气质量二斑両丽亚X金属的质量可知,铝反应时所生成的氢气质量多.故[)符合题意.故选D.A、根据氢氧化钙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变化关系分析;B、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进行比较;C、根据NH4NO?、NaOH溶解时的吸热、放热现象分析;D、根据一定质量金属完全反应放岀氢气质量二卓臼牌x金属的质量,可判断相同质量的铝和镁完全反应时放岀氢气的质量多少. 本题涉及的知识点较多,灵活性较强,但难度不大.掌握活泼金属与足量的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的规律是解题的关键.21.解:A、白酒与白醋气味不同,闻气味可进行区分,故此选项错误.B、一氧化碳能燃烧,但少量一氧化碳不一定能点燃,可能会无法去除一氧化碳,故此做法不可行,故此选项正确.C、炭具有还原性能还原出单质铁,故此选项错误.D、利用三种物质溶于水时温度的变化可进行区分,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硝酸较溶于水吸热,硫酸钠溶于水无热量变化,故此选项错误.故选BA、白酒与白醋气味不同.B、一氧化碳能燃烧,但少量一氧化碳不一定能点燃,会无法去除一氧化碳.C、炭具有还原性能还原出单质铁.D、利用三种物质溶于水时温度的变化可进行区分.此题是一道鉴别题,解题的关键是对各种物质的物理及化学性质有较深入的了解,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22.解:A、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空气不能使其复燃,能区分,故此选项错误.B、从溶解能力的强弱对两种固体进行区分,硝酸镀极易溶于是,溶于水温度会降低,故能区分,故此选项错误.C、镀盐遇碱都会放出氨气,鉴别的物质都属于镀盐,不能区分,故此选项正确.I)、燃烧时羊毛会产生焦羽毛味,合成纤维没有,故能区分,故此选项错误.故选CA、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空气不能.B、从溶解能力的强弱及溶解时温度的变化对两种固体进行区分.C、镀盐遇碱都会放出氨气.D、燃烧时羊毛会产生焦羽毛味,合成纤维没有.此题是对鉴别物质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能对各选项提供的内容找到依据,并通过分析解决是否能够区分的实质,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23.解:A、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的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在降低温度时,仍为不饱和溶液;故A不正确;B、升高温度只能使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小;故B不正确;C、将200,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稀释到5%,需要加水的质量二―~ -200g=200g;故C正确;D、硝酸鞍溶解时,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大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因此溶液温度降低;故D不正确;故选C.A、对于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的物质的不饱和溶液降温可使溶液变成饱和溶液;B、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随压强增大而增大;C、要使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一半,可加入与溶液等量的水进行稀释;D、物质溶解既有扩散的吸热过程同时又有水合的放热过程,温度升高或是降低取决于两个过程中热量的大小. 对于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变化,全面分析各种因素对变化的影响才能正确把握变化与影响因素的关系.24.解:A、两物质的溶液酸碱性不同,肥皂水呈碱性醋酸呈酸性,故此选项可选.B、两物质燃烧后,气味不同,羊毛有焦羽毛味,故此选项不可选.C、两物质溶于水溶液的温度不同,硝酸钱温度降低氢氧化钠温度升高,故此选项不可选.I)、发生反应时实验现象不同,蛋白质会岀现盐析现象,故此选项不可选.故选AA、两物质的溶液酸碱性不同.B、里物质燃烧后,气味不同.C、两物质溶于水溶液的温度不同.D、发生反应时实验现象不同.此题针对不同物质的特性对其进行区分,对学生复习巩固各种物质的性质有一定帮助.25.解:A、硝酸鞍溶于水时吸收热量,能使A中的温度降低,水能够进入A中,所以A中固体和液体不可能是硝酸鞍和水.B、氢氧化钠溶于水能够放岀大量的热,A中的空气膨胀,进入B中,在空气压力的作用下,水从尖嘴导管口喷岀,所以A中固体和液体可能是氢氧化钠和水.C、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猛的催化作用下,分解能生成水和氧气,氧气不易溶于水,进入B中时,水从尖嘴导管口喷岀,所以A 中固体和液体可能是氢氧化钠和水.D、镁和稀盐酸反应能生成氯化镁和氢气,氢气难溶于水,进入B中时,水从尖嘴导管口喷出,所以A中固体和液体可能是氢氧化钠和水.故选:A.将A中分液漏斗里的液体滴入瓶内与固体接触,B中尖嘴导管有“喷泉”产生,说明分液漏斗里的液体与固体接触时,能够生成不溶于水的气体,或放出大量的热,不溶于水的气体在B中聚集,能使水从尖嘴导管口喷出,大量的热能使A中的气体膨胀进入B 中,能使水从尖嘴导管口喷出.化学实验现象是化学实验最突出、最鲜明的部分,也是进行分析推理得出结论的依据,掌握物质的性质和相互之间的反应关系,并有助于提高观察、实验能力.26.解:A、淀粉遇到碘水呈现蓝色,所以与碘水作用呈现蓝色的物质中含有淀粉,正确;B、硝酸钾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降低,能使溶液温度降低的物质不一定是硝酸钾,硝酸鞍溶于水也会使溶液的温度减低,错误;C、碳酸盐与硫酸反应放出气体,与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碳酸盐,活泼金属与酸液会反应产生气体,错误;I)、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例如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也会生成盐和水,错误;故选A.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淀粉遇碘变蓝;溶于水温度降低的物质不一定是硝酸钾;硫酸能与碳酸盐和活泼金属反应产生氢气;中和反应是酸和碱的反应,据此解答.本题考查了对常见化学知识的推断,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27.解:A、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故选项说法错误.B、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不能使酚駄试液变红色,故选项说法错误.C、铜丝伸入到硫酸锌溶液中,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锌弱,不能与硫酸锌溶液反应,无明显变化,故选项说法正确.D、熟石灰溶于水,温度几乎无变化,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A、根据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熟石灰溶于水的温度变化,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等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实验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的区别.28.解:由一次性加热杯的示意图,当水袋破裂时,水与固体混合,杯内温度明显上升,则加热杯中的固体溶于水或与水反应应放岀大量的热.A、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变化不大,故选项错误.B、蔗糖溶于水温度变化不大,故选项错误.C、氢氧化钙溶于水温度变化不大,故选项错误.D、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放岀大量的热,故选项正确.故选:1)・根据题意,由一次性加热杯的示意图,当水袋破裂时,水与固体混合,杯内温度明显上升,则加热杯中的固体溶于水或与水反应应。
(完整版)初三化学溶解度专题复习题(含答案)汇总,推荐文档
二、溶解度
一、溶液的形成
1、固体的溶解度
建议收藏下载本文,以便随时学习! 1、溶液
(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1)溶解度的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 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四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②标准:100g 溶剂③状态:达到饱和④质量:溶解度的单位:克
降低温度(冷却热的饱和溶液,如 KNO3) 蒸发结晶(蒸发溶剂法):将固体溶质的溶液加热(或日晒,或在风力的作用下)使溶剂蒸发,使溶液由
(5)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
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再继续蒸发溶剂,使溶质从溶液中析出。适用范围: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
溶解吸热:如 NH4NO3 溶解
的物质,如氯化钠。
N B (2)P 点的的含义 在该温度时,A 和 C 的溶解度相同 (3)N 点为 t3℃时 A 的不饱和溶液 ,可通过 加入 A
P
物质, 降温, 蒸发溶剂 的方法使它变为饱和
C
(4)t1℃时 A、B、C、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 C>B>A
0 t1
t2 t3 t
(5)从 A 溶液中获取 A 晶体可用降温结晶 的方法获取晶体。
B.相应温度下,100 克溶剂里溶解溶质的质量
A.t2℃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C.相应温度下,100 克溶剂里最多能溶解溶质的质量 D.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解溶质的质量
B. t3℃时,将 60g 乙加入 100g 水中可得 l60g 溶液
22.30℃时 KClO3 的溶解度为 10g,424g KClO3 溶液中加入 10g KClO3 和 6g 水恰好达到饱和,原溶 液中含溶剂为( )
2024年中考化学专题训练溶解度
2024年中考化学专题训练——溶解度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一定属于混合物B.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液体C.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度大D.溶液中各种粒子静止不动,所以均一、稳定2.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B.饱和溶液一定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C.将植物油加入水中搅拌,可以得到溶液D.溶液中可以同时有多种溶质3.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与乳化作用相比,溶解能使物质混合得更均匀B.溶液都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溶质质量分数可以定量表示溶液的组成C.海水“晒盐”后剩余的苦卤一定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D.向溶液中加入溶质后溶质质量分数可能会变大,析出晶体后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会变小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饱和溶液一定比其不饱和溶液浓度大B.Ca(OH)2的饱和溶液降温后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减少C.配制溶液时,搅拌能增大固体物质溶解的质量D.20℃时将100g10%的氯化钠溶液倒出20g,其浓度仍为10%5.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溶液是无色透明的,则无色透明的液体都是溶液B.铝在空气中比铁更耐腐蚀,则铝的金属活动性弱于铁C.含碳元素的物质充分燃烧会生成CO2,则燃烧能生成CO2的物质一定含碳元素D.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则所有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6.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B.溶液都是混合物C.溶液中只含有一种溶质D.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7.水是重要的溶剂,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将食盐、蔗糖溶于水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均以分子形式存在B.将KNO3、Ca(OH)2的饱和溶液降温后仍都是饱和溶液C.增大压强和降低温度均可增大气体在水中溶解的体积D.室温下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所以室温下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6%8.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变瘪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因为分子变大的缘故B.“真金不怕火炼”不是说黄金的熔点高,而是黄金的化学性质稳定C.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的依据是氧气和氮气的密度不同D.一定温度下,向溶液中加入溶质一定导致其溶质质量分数增大A.A B.B C.C D.D 10.下列四个图像中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向等质量的Zn、Fe中滴加等浓度的稀盐酸B.在某温度下,向一定量饱和KNO3溶液中不断加入KNO3固体C.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D.加热一定质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二、实验题11.中国古代采用卓简井汲取地下卤水,卤水主要含氯化钠和氯化钾。
中考化学专题练习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含解析).doc
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含解析)一、单选题1.衣服上沾有少量的油渍可用下列哪种物质除去()A. 水B. 食盐水C . 汽油D . 泥沙2.分别将下列物质加入到足量水中,能得到无色、澄清溶液的是()A. NaClB.CuSO4 C. CaCO3 D. Fe Cl33.严冬,我国北方某些城市曾用食盐融雪,这里食盐所起的作用是( )A. 与坚冰发生化学反应使之融化 B. 使冰的熔点降低从而促使其融化C. 主要为了加大摩擦力防止人们滑倒 D. 起消毒杀菌作用4.衣服上沾有碘极难洗净.有下表分析,在家庭去碘污渍最好选用()溶质溶剂水酒精苯(一种有机物,有毒)汽油碘难溶可溶易溶易溶A. 水B. 苯C. 汽油D. 碘酒5.分别将下列物质加入到足量水中,能得到无色、澄清溶液的是A. NaClB.CuSO4 C. CaCO3 D. Fe6.下列有关水的知识,其中正确的是()A. 水是一种最常见的溶剂,自然界中的水大多数为纯净物B. 重庆水资源丰富,没有必要节约用水C. 只有用蒸馏的方法才能降低水的硬度D. 在水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反应速率往往比较快且充分7.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加入水中,充分搅拌后,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 食盐 B.蔗糖 C.酒精 D.花生油8.鱼类腥味产生的原因是由于鱼身上存在有机化学物质甲胺,甲胺易溶于乙醇,因此,煮鱼时加些酒,能使甲胺溶于乙醇并随加热挥发逸出,经过这样烹饪的鱼就不再有腥味。
下列过程与上面所述原理相似的是()A. 用洗涤剂洗碗B. 用白醋除去水垢C. 用纯碱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D.用酒精将试管壁上的碘洗掉9.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A. 生理盐水 B. 碘酒 C. 牛奶 D. 可乐10.请用你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 安装天燃气报警器要安在灶台的下方 B. 用酒精洗去圆珠笔油C. 灯泡中充入稀有气体,可使灯泡经久耐用D. 厨房中的一些铝制品无需防锈11.碘单质有毒,它在下列三种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如表所示:溶质碘溶剂水酒精苯(有毒)溶解性微溶可溶易溶由表中提供的信息判断,实验室里除去试管内的碘最好选用()A. 水B . 酒精 C.苯 D. 加热使之升华12.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不科学的是()A. 用钢丝球洗刷铝制炊具B. 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C. 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D. 用热水洗去附着在烧杯底部的硝酸钾13.下列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实验操作的是( )A. 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B. 用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双氧水制取氧气C. 向一定质量的大理石(杂质不参加反应)中滴加稀盐酸D. 某温度,向一定量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14.溶解适量的固体碘制成消毒液,应该使用()A. 蒸馏水 B. 酒精 C. 汽油 D. 生理盐水15.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食品是()A. 淀粉B . 辣酱C . 香油D . 蔗糖16.下列各组物质能够得到溶液的是()A. 碳酸钙和水B. 高锰酸钾和汽油 C. 碘和水 D. 二氧化碳和水17.鱼类腥味产生的原因是由于鱼身上存在有机化学物质甲胺。
中考化学综合题专题复习【化学溶解度】专题解析含答案解析
中考化学综合题专题复习【化学溶解度】专题解析含答案解析一、初中化学溶解度1.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B.某液体静置后不分层,该液体一定是溶液C.增加溶剂的量可使溶解度增大D.某溶液析出晶体后,其溶质质量分数可能不变【答案】D【解析】【详解】A、同一温度下,同种溶质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浓,溶液的浓稀与是否饱和没有关系,故A错误;B、静置后不分层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例如蒸馏水,故B错误;C、对于某固体物质来说其溶解度只与温度有关与溶剂的量无关,故C错误;D、饱和溶液在恒温的条件下,蒸发溶剂,析出晶体后,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D正确;故选:D。
2.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时,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B.t2℃时,甲、乙两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相等C.欲从含有少量乙的甲溶液中提纯甲,可采用降温结晶法D.分别将t3℃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则所得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乙>丙>甲【答案】C【解析】【详解】A、t1℃时,丙的溶解度为40g,故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g⨯≠40%,故选项错误;100%40g+100gB、t2℃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故甲、乙两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但因为溶液的质量不确定,故溶质质量不一定相等,故选项错误;C、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明显,故欲从含有少量乙的甲溶液中提纯甲,可采用降温结晶法,故选项正确;D、分别将t3℃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甲和乙的溶解度减小,且甲变化明显,故甲、乙均有晶体析出,而丙的溶解度增大,溶液的组成不变,故则所得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乙>甲>丙,故选项错误。
故选C。
3.在一定温度下,将少量生石灰放入一定的饱和石灰水中,搅拌并冷却、到原来的温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溶剂质量不变B.溶质质量增加C.溶液浓度不变D.溶解度增加【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由于生石灰会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同时还会放出大量的热,A、溶剂质量应变小,而不是不变,错误,B、由于饱和溶液水分减少,故溶质会结晶析出,故溶质质量也减少,而不是增加,错误,C、因为最后冷却到原来的温度,成为同温下的饱和溶液,故溶液浓度不变,正确,D、温度没变,溶解度也不变,错误,故选C考点:溶液的成分,氧化钙的化学性质,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4.控制变量法是初中学习的重要思想方法,下列实验中没有运用控制变量法的是()A.探究杠杆平衡条件B.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C.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D.探究燃烧条件【答案】A【解析】【详解】A.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需要多次实验,改变拉力及其力臂,是采用多次实验得出普遍规律的方式进行的,符合题意。
【人教版】2020中考化学专题练习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含解析)
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含解析)一、单选题1.衣服上沾有少量的油渍可用下列哪种物质除去()A. 水B. 食盐水 C. 汽油 D. 泥沙2.分别将下列物质加入到足量水中,能得到无色、澄清溶液的是()A. NaClB. CuSO4C. CaCO3D. FeCl33.严冬,我国北方某些城市曾用食盐融雪,这里食盐所起的作用是( )A. 与坚冰发生化学反应使之融化B. 使冰的熔点降低从而促使其融化C. 主要为了加大摩擦力防止人们滑倒D. 起消毒杀菌作用4.衣服上沾有碘极难洗净.有下表分析,在家庭去碘污渍最好选用()A. 水B. 苯C. 汽油 D. 碘酒5.分别将下列物质加入到足量水中,能得到无色、澄清溶液的是A. NaClB. CuSO4C. CaCO3D. FeCl36.下列有关水的知识,其中正确的是()A. 水是一种最常见的溶剂,自然界中的水大多数为纯净物B. 重庆水资源丰富,没有必要节约用水C. 只有用蒸馏的方法才能降低水的硬度D. 在水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反应速率往往比较快且充分7.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加入水中,充分搅拌后,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 食盐B. 蔗糖 C. 酒精 D. 花生油8.鱼类腥味产生的原因是由于鱼身上存在有机化学物质甲胺,甲胺易溶于乙醇,因此,煮鱼时加些酒,能使甲胺溶于乙醇并随加热挥发逸出,经过这样烹饪的鱼就不再有腥味。
下列过程与上面所述原理相似的是()A. 用洗涤剂洗碗B. 用白醋除去水垢C. 用纯碱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D. 用酒精将试管壁上的碘洗掉9.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A. 生理盐水B. 碘酒 C. 牛奶 D. 可乐10.请用你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 安装天燃气报警器要安在灶台的下方B. 用酒精洗去圆珠笔油C. 灯泡中充入稀有气体,可使灯泡经久耐用D. 厨房中的一些铝制品无需防锈11.碘单质有毒,它在下列三种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如表所示:由表中提供的信息判断,实验室里除去试管内的碘最好选用()A. 水B. 酒精 C. 苯D. 加热使之升华12.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不科学的是()A. 用钢丝球洗刷铝制炊具 B. 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C. 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D. 用热水洗去附着在烧杯底部的硝酸钾13.下列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实验操作的是( )A. 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B. 用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双氧水制取氧气C. 向一定质量的大理石(杂质不参加反应)中滴加稀盐酸D. 某温度,向一定量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14.溶解适量的固体碘制成消毒液,应该使用()A. 蒸馏水B. 酒精 C. 汽油 D. 生理盐水15.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食品是()A. 淀粉B. 辣酱 C. 香油 D. 蔗糖16.下列各组物质能够得到溶液的是()A. 碳酸钙和水B. 高锰酸钾和汽油 C. 碘和水 D. 二氧化碳和水17.鱼类腥味产生的原因是由于鱼身上存在有机化学物质甲胺。
中考化学--溶解度专题训练含答案
中考化学——19题溶解度(曲线)专题训练1。
(5分)下表列出了KNO3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温度/℃0 20 40 60 80 100溶解度/g 13。
3 31.6 63。
9 110 169 246(1)由上表可推出KNO3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规律是。
(2)20℃时,把40 g KNO3放入小烧杯中,然后再加100 g水不断搅拌,形成溶液的质量为 g;该溶液是(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如右图所示,把上述(2)中的小烧杯放到盛水的大烧杯中。
若将少量的下列物质分别小心地加入到大烧杯的水中,不断搅拌,能够使小烧杯中的KNO3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的是(填序号)。
①浓硫酸②硝酸铵③氢氧化钠④冰2.(4分)下表是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此表回答(1)6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g.(2)在30℃时,100g水中加入50g硝酸钾,充分搅拌后得到的溶液质量为g。
(3)欲从海水中获得氯化钠晶体,应采取方法。
(4)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硝酸钾和氯化钠在某一温度时具有相同的溶解度x,则x的取值范围是g.3.(3分)下表是3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表格信息答题.温度/℃0 20 40 60 80 100溶解度/gNaCl 35.7 36.0 36.6 37。
3 38.4 39.8 KNO313.3 31。
6 63。
9 110 169 246 Ca(OH)20.18 0.16 0。
14 0.12 0。
09 0。
07(1)某饱和溶液随温度升高有固体析出,则该饱和溶液的溶质是(填化学式)。
(2)要配制20℃时的NaCl饱和溶液100g,需要NaCl的质量为g(保留小数点后一位).(3)某KNO3晶体中有少量NaCl、Ca(OH)2杂质,要得到纯净KNO3的方法是:先加热溶解,然后,过滤、洗涤、干燥后得到KNO3晶体。
4、(4分)我国北方有许多盐湖,湖水中溶有大量的Na2CO3和NaCl,那里的人们冬天捞碱(Na2CO3),夏天晒盐(NaCl)。
初三化学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化学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试题答案及解析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乳化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溶液的质量分数。
【答案】表面活性剂使食用油等类物质以细小的液滴均匀分散在水中形成乳浊液组成溶液的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比值【解析】乳化现象就是当两种不相溶的液体混合时,其中一种在表面活性剂(即乳化剂--具有乳化作用,能使乳浊液稳定的物质,如洗涤剂、洗发精等)的作用下,以极小的液滴均匀悬浮在另一种液体中形成乳浊液的现象。
其中的乳化剂所起的作用就叫乳化作用。
溶液的质量分数,就是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即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考点】本题考查乳化作用,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点评:本题是针对基本概念的考查,学生只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识记,即可轻松作答。
2.悬浊液、乳浊液和溶液都应是()A.均一、稳定的B.澄清、透明的C.久置不会分层D.混合物【答案】D【解析】根据混合物的概念分析,悬浊液、乳浊液和溶液都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考点】本题考查混合物和纯净物点评:本题是对悬浊液、乳浊液和溶液的概念的考查,属于基本知识题目,较简单。
3.从一瓶食盐溶液的上部取出一些测定它的密度为b克/厘米3,再从下部取出一些测定它的密度值()A.大于b B.小于b C.等于b D.无法确定【答案】C【解析】溶液是指由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到另外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的特征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其中,均一性是指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和成分均相同(如一瓶溶液中,上下左右等各部分的密度都是一样的)。
溶液的密度不随溶液体积的变化而变化,它是溶液的基本特征。
【考点】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溶液的本质特征,只有这样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4.下列属于溶液,且溶质为化合物的是()A.冰水混合物B.澄清石灰水C.牛奶D.碘酒【答案】B【解析】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的本质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
2020-2021中考化学化学溶解度综合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2020-2021中考化学化学溶解度综合练习题含答案解析一、初中化学溶解度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B.饱和济液一定是浓溶液C.汽油洗涤油污属于乳化现象D.将氢氧化钠溶于水,所得溶液温度升高【答案】A【解析】【详解】A.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一定是溶液; B、饱和溶液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物质的溶液叫该物质的饱和溶液,反之为不饱和溶液。
溶质、溶剂、温度不相同时,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C汽油洗涤油污形成的是溶液,属于溶解现象;D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大量热,所得溶液温度升高。
选A。
2.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外界条件不改变,溶质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B.餐具上的油污可利用洗涤剂的乳化功能将其洗去C.相同质量的同一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所含的溶质多D.对于同一溶质的溶液,在同一温度时,其饱和溶液一定比其不饱和溶液浓【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只要外界条件不改变,溶质就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B、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因此餐具上的油污可利用洗涤剂的乳化功能将其洗去,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C、同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溶解度不同,因此相同质量的同一溶质的饱和溶液不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所含的溶质多,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D、由于温度一定,溶剂一定,根据溶解度可知,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更大;因此对于同一溶质的溶液,在同一温度时,其饱和溶液一定比其不饱和溶液浓,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若温度不变,则溶解度不改变。
3.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t2℃时,在两个各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50g的甲、乙两种固体,充分搅拌,所得甲、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等B.t1℃时,等质量甲、乙溶液中所含溶剂的质量甲等于乙C.乙中含有少量甲,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D.t2℃时,将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甲溶液析出晶体的质量大于乙【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从溶解度曲线可看出,t2℃时,甲的溶解度=50g,而乙的溶解度<50g,故在两个各盛有l0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50g的甲、乙两种固体,充分搅拌,甲能全部溶解,而乙有剩余,故所得甲、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等,正确,B、t1℃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但没有指明是饱和溶液,故等质量甲、乙溶液中所含溶剂的质量甲不一定等于乙,错误, C、从溶解度曲线可看出,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较大,而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化较小,故乙中含有少量甲,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乙,错误,D、没有指明高温时的溶液是否是等质量,故无法判断析出晶体量的多少,错误,故选A考点:溶解度曲线的意义4.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中考化学《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专项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中考化学《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专项练习题(附答案解析)1. 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T2℃时,取等质量的甲、乙分别配制成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甲>乙B. T2℃时,将甲、乙的饱和溶液均降温到T1℃,得到的溶液仍饱和C.若甲中混有少量的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D. T2℃时,甲、乙各30g分别加入100g水中,均形成饱和溶液2. 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20℃时,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B. 4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C. 40℃时,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D. 将40℃甲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0℃,会有晶体析出3. KNO3与KCl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KNO3的溶解度比KCl的溶解度大B. t1温度下的KCl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有晶体析出C. A点所表示的KCl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9%D. 冷却热的KNO3饱和溶液可获得KNO3晶体4. ZnSO4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N点对应的ZnSO4溶液升温或降温均都可能析出晶体B. M点对应的ZnSO4溶液是不饱和溶液C. ZnSO4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D. 40℃时,ZnSO4的溶解度为41g5. 下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 降温可使接近饱和的丙溶液变为饱和溶液C. 将t2°C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乙>甲=丙D. P点表示t1℃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是25g6. 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乙中含有少量甲,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B. t3℃时,甲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C. t3℃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2℃,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一定大于乙D. t1℃时,乙的不饱和溶液只有通过蒸发溶剂的方法才能转变成饱和溶液7.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含解析)一、单选题1.衣服上沾有少量的油渍可用下列哪种物质除去()A. 水B. 食盐水C. 汽油 D. 泥沙2.分别将下列物质加入到足量水中,能得到无色、澄清溶液的是()A. NaClB. CuSO4C. CaCO3D. FeC l33.严冬,我国北方某些城市曾用食盐融雪,这里食盐所起的作用是( )A. 与坚冰发生化学反应使之融化B. 使冰的熔点降低从而促使其融化C. 主要为了加大摩擦力防止人们滑倒D. 起消毒杀菌作用4.衣服上沾有碘极难洗净.有下表分析,在家庭去碘污渍最好选用()溶质溶剂水酒精苯(一种有机物,有毒)汽油碘难溶可溶易溶易溶A. 水B. 苯C. 汽油 D. 碘酒5.分别将下列物质加入到足量水中,能得到无色、澄清溶液的是A. NaClB. CuSO4C. CaCO3D. FeC l36.下列有关水的知识,其中正确的是()A. 水是一种最常见的溶剂,自然界中的水大多数为纯净物B. 重庆水资源丰富,没有必要节约用水C. 只有用蒸馏的方法才能降低水的硬度D. 在水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反应速率往往比较快且充分7.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加入水中,充分搅拌后,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 食盐B. 蔗糖C. 酒精D. 花生油8.鱼类腥味产生的原因是由于鱼身上存在有机化学物质甲胺,甲胺易溶于乙醇,因此,煮鱼时加些酒,能使甲胺溶于乙醇并随加热挥发逸出,经过这样烹饪的鱼就不再有腥味。
下列过程与上面所述原理相似的是()A. 用洗涤剂洗碗B. 用白醋除去水垢C. 用纯碱除去衣服上的油污D. 用酒精将试管壁上的碘洗掉9.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A. 生理盐水B. 碘酒C. 牛奶 D. 可乐10.请用你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 安装天燃气报警器要安在灶台的下方B. 用酒精洗去圆珠笔油C. 灯泡中充入稀有气体,可使灯泡经久耐用D. 厨房中的一些铝制品无需防锈11.碘单质有毒,它在下列三种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如表所示:溶质碘溶剂水酒精苯(有毒)溶解性微溶可溶易溶)A. 水B. 酒精C. 苯D. 加热使之升华12.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不科学的是()A. 用钢丝球洗刷铝制炊具B. 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C. 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D. 用热水洗去附着在烧杯底部的硝酸钾13.下列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实验操作的是( )A. 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B. 用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双氧水制取氧气C. 向一定质量的大理石(杂质不参加反应)中滴加稀盐酸D. 某温度,向一定量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14.溶解适量的固体碘制成消毒液,应该使用()A. 蒸馏水B. 酒精C. 汽油D. 生理盐水15.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食品是()A. 淀粉B. 辣酱C. 香油 D. 蔗糖16.下列各组物质能够得到溶液的是()A. 碳酸钙和水B. 高锰酸钾和汽油C. 碘和水D. 二氧化碳和水17.鱼类腥味产生的原因是由于鱼身上存在有机化学物质甲胺。
甲胺易溶于乙醇,因此,煮鱼时加些酒,能使甲胺溶于乙醇并随加热后挥发逸去,经过这样烹饪的鱼就不再有腥味了。
下列过程与上面所述原理不相似的是()A. 用洗洁精洗碗B. 用水除去衣服上的汗渍C. 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D. 用酒精将试管壁上的碘洗掉18.生活中的下列事件,利用了溶解原理的是()A. 将硬水变为软水B. 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C. 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污D. 海水晒盐19.下列关于溶液颜色的判断不正确的是()A. 氯化亚铁溶液是黄色的B. 高锰酸钾溶液是紫红色的C. 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D. 葡萄糖水是无色的20.在室温下,将下列物质各1g分别放入20g水中,现象最相似的是A. 蔗糖、NaClB. 植物油、蔗糖C. CaCO3、CuSO4D. KMnO4、NaCl21.探究小组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四组实验,胶头滴管盛装的是液体,烧瓶中盛装的是气体、固体或液体,当胶头滴管滴几滴液体后,能观察到气球变大的实验组合是:()A. AB. BC. CD. D22.溶解适量固体碘制成消毒液,应该使用()A. 蒸馏水B. 医用酒精C. 汽油D. 生理盐水.二、解答题23.从微观角度说明为什么在溶液中进行的化学反应比较快?并举例说明这一道理在实验室或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4.乙醇俗名叫酒精,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有特殊气味的透明液体,为了探究“乙醇能否溶于水”的问题,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操作步骤]①在盛有2mL水的试管中滴入2~3滴红墨水,振荡.然后加入2mL乙醇,不要振荡,发现乙醇与水分层;②振荡试管,观察现象:③问题讨论(1)在水中滴入红墨水的目的是什么?(2)在操作步骤①中,为了确保乙醇与水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实验操作时应注意什么?(3)要证明乙醇能溶于水,还应进行操作步骤③.请写出实验操作及现象.25.厨房有两瓶白色固体分别为食盐和蔗糖,请你选择合适的方法加以区分.三、实验探究题26.某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序号甲乙丙实验a、c为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b、d为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2)乙实验,若电解18g 水,则试管2内得到的气体质量为________g 。
(3)丙实验,说明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且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
四、综合题27.小华在实验室帮老师整理药品时,发现一瓶失去标签的白色固体,老师告知是NaOH、CuSO4、NaCl、CaCO3中的一种.小华思考片刻后,认为取少量白色固体放入水中就能确定其成分,她的理由是:(1)若不溶于水,则是________ .(2)若溶于水形成蓝色溶液,则是________ .(3)若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则是________ .(4)若溶于水溶液温度基本不变,则是________ .28.根据图片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a图中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2)b图中用洗涤剂去除油污是因为洗涤剂具有________的功能.29.小明陪妈妈到医院输液,不小心将护士手中的盘子打翻,碘酒洒在了小明的白衬衣上,白衬衣上立即出现了一大块紫黑色的痕迹.为找到去掉白衬衣上的痕迹的最好方法,小明与几位同学进行了探究,提出了以下几个方案并进行实验:①用水洗;②用无水酒精洗;③用汽油洗;④用四氯化碳洗;⑤用肥皂水洗;⑥用淀粉液洗.请你与小明一起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1)你认为留在白衬衣上的紫黑色物质是什么?(2)衣服上能留下痕迹的原因是________ .(3)如果用白布条进行实验,为使实验结果更加准确,你认为该实验中需控制哪些实验条件?(4)为了去掉白衬衣上的痕迹,小明和几位同学用白布条下按图所示方法进行了实验,结果是⑤、⑥几乎完全褪色;②略带颜色;③、④略为变浅;①几乎不变.由此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________ .(答出一点即可)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衣服上沾有少量的油渍可用下列哪种物质除去()A. 水B. 食盐水C. 汽油 D. 泥沙【答案】C【考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解析】【解答】解:A、油渍都溶于水,用水不能将衣服上沾有少量的油渍除去,故选项错误.B、油渍都能与食盐水反应,用食盐水不能将衣服上沾有少量的油渍除去,故选项错误.C、汽油能溶解油渍,利用的是溶解原理,可将衣服上沾有少量的油渍除去,故选项正确.D、油渍不与泥沙反应,用泥沙不能将衣服上沾有少量的油渍除去,故选项错误.故选C.【分析】根据洗涤油渍的原理进行分析,洗涤的原理主要有三种:利用溶解原理,利用乳化作用,利用物质与油污等发生化学反应,据此进行分析判断.2.分别将下列物质加入到足量水中,能得到无色、澄清溶液的是()A. NaClB. CuSO4C. CaCO3D. FeC l3【答案】A【考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解析】【解答】解: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液体;碳酸钙不溶于水,不能形成溶液;氯化铁溶液是黄色的溶液;氯化钠溶液是无色的.故选A【分析】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就是溶液.3.严冬,我国北方某些城市曾用食盐融雪,这里食盐所起的作用是( )A. 与坚冰发生化学反应使之融化B. 使冰的熔点降低从而促使其融化C. 主要为了加大摩擦力防止人们滑倒D. 起消毒杀菌作用【答案】B【考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解析】【解答】在其它条件相同时,积雪上洒盐水是掺有杂质,积雪的熔点降低,即熔点低于当地温度,使雪熔化,交通方便.故选B.【分析】影响晶体熔点高低的因素:物质的种类、压力的大小、是否有杂质.种类不同,熔点一般不同;压力越大,熔点降低;当有杂质掺入时熔点降低.4.衣服上沾有碘极难洗净.有下表分析,在家庭去碘污渍最好选用()溶质溶剂水酒精苯(一种有机物,有毒)汽油碘难溶可溶易溶易溶A. 水B. 苯C. 汽油 D. 碘酒【答案】C【考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解析】【解答】解:A、碘不溶于水,不能用水清洗来清除碘,故A错误;B、碘能溶解于苯但苯有毒故不能用;故B错;C、碘易溶于汽油,可用汽油除去玷污;故对;D、碘可溶于酒精但碘酒中本来就溶解了较多的碘,因此不能用碘酒清除碘;故错.故选C【分析】根据碘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和各溶剂的性质来判断.5.分别将下列物质加入到足量水中,能得到无色、澄清溶液的是A. NaClB. CuSO4C. CaCO3D. FeC l3【答案】A【考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解析】【解答】完成此题,大家首先要了解几点常识: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碳酸钙不溶于水,不能形成溶液;氯化铁溶液是黄色的;氯化钠溶液是无色的.所以选A【分析】本题要了解物质的溶解性和几种特殊溶液的颜色6.下列有关水的知识,其中正确的是()A. 水是一种最常见的溶剂,自然界中的水大多数为纯净物B. 重庆水资源丰富,没有必要节约用水C. 只有用蒸馏的方法才能降低水的硬度D. 在水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反应速率往往比较快且充分【答案】D【考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解析】【解答】A、水是一种最常见的溶剂,自然界中的水都是混合物,所以A不正确;B、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但大部分是咸水,不能直接被人类利用,淡水资源较为匮乏,所以B不正确误;C、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所以C不正确.D、在溶液中物质的分子或离子接触更充分,反应速率会更快,所以D正确.所以答案为:D【分析】本题考查对水的有关认识.地球上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有限,我们应该节约用水.7.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加入水中,充分搅拌后,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 食盐B. 蔗糖C. 酒精D. 花生油【答案】D【考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解析】【解答】A、食盐溶于水中,食盐中的钠离子和氯离子会均匀的分散在水中,形成氯化钠溶液,所以A不正确;B、蔗糖溶于水中,蔗糖分子会均匀的分散到水中,形成蔗糖溶液,所以C不正确;C、酒精能与水互溶,酒精分子会均匀的分散到水中,形成酒精溶液,所以C不正确;D、花生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不属于溶液,所以D正确.所以选D.【分析】了解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8.鱼类腥味产生的原因是由于鱼身上存在有机化学物质甲胺,甲胺易溶于乙醇,因此,煮鱼时加些酒,能使甲胺溶于乙醇并随加热挥发逸出,经过这样烹饪的鱼就不再有腥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