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2010年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
2010年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

2010年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附件:2010年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一、主导品种(一)小麦临汾8050、良星99、舜麦1718、晋麦79、运旱22-33、晋太170、长6878、长4738(二)玉米强盛16号、忻黄单156、大丰26、强盛1号、并单390、长玉19、品玉1号、晋单56号(三)大豆晋豆34、汾豆72号、晋遗30号、长豆006(四)棉花晋棉50号、杂208(五)马铃薯晋薯16号、同薯20号、同薯23号(六)水果红王将、皇家嘎拉、优系富士、玉露香、酥梨、晋蜜梨、红提、无核白、早黑宝(七)畜牧猪:长白、大白、杜洛克、山西白猪牛:荷斯坦奶牛、西门塔尔、夏洛莱兔:新西兰白兔、加利福尼亚兔、伊普吕兔、比利时兔、青紫蓝兔、力克斯兔(獭兔)蜜蜂:“北京一号”蜜蜂羊:辽宁绒山羊、萨福克鸡:海兰蛋鸡、艾维茵、爱拔益加、地方优种肉鸡草:紫花苜蓿、三德利、公农2号、高丹草二、主推技术(一)综合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土壤有机质提升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抗旱节水农业技术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农药安全使用技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二)农机化综合技术保护性耕作技术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机械化技术机械化收获技术机械化生产技术机械化植保技术(三)小麦小麦规范化播种技术小麦氮肥后移高产栽培技术晚茬小麦“四补一促”栽培技术旱地小麦蓄水保墒主要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旱地小麦蓄水保墒栽培技术(四)玉米玉米“一增四改”技术玉米晚收增产技术改套种为平播技术改粗放用肥为配方施肥技术改人工种植为机械化作业玉米密植早熟增产技术玉米中耕深松蓄水保墒增产技术玉米病虫综合防控技术旱地玉米覆盖保墒栽培技术(五)大豆大豆垄作栽培技术大豆免耕节本栽培技术(六)谷子谷子化控间苗技术“张杂谷”高产栽培技术(七)棉花“简化节本增效”技术棉花超高产综合配套栽培技术高密度膜下滴灌植棉技术(八)马铃薯旱作马铃薯节水保墒丰产栽培技术(九)蔬菜蔬菜集约化育苗技术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十)果树节水灌溉技术树形改造技术秸杆覆盖技术套袋技术果园生草技术果树优质综合农艺节水技术(十一)畜牧兽医提高能繁母猪生产能力技术猪人工授精技术中小规模养猪场传染病控制技术适度规模奶牛场标准化养殖技术生鲜乳安全生产技术肉牛规模化生产综合配套技术肉羊规模化生产综合配套技术山羊适度规模高床舍饲配套技术牛羊主要疫病防控技术禽病综合防治技术青贮饲料生产技术紫花苜蓿综合生产技术草原有害生物防治技术自配饲料安全生产技术重大动物疫情处置综合技术奶牛全混合日粮(TMR)调制技术家畜寄生虫病监测防控新技术荷斯坦奶牛高产核心群综合配套技术推广德国西门塔尔牛(弗莱维赫)改良技术母仔分饲、早期补饲、适时断奶、配合日粮、程序免疫、环境控制等兔综合配套技术猪人工授精技术猪节本增效综合技术蜂产品无公害生产技术蜜蜂授粉技术推广羔羊快速育肥技术鸡标准化饲养管理推广技术舍饲养羊技术奶牛TMR全日粮饲养技术秸秆青贮技术饲料配合使用技术粪污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技术。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开展2023-2024年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遴选推荐工作的通知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开展2023-2024年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遴选推荐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公布日期】2023.11.27•【字号】N〔2023〕—3192号•【施行日期】2023.11.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科技正文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开展2023-2024年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遴选推荐工作的通知N〔2023〕—3192号各市(州)农业(农牧)农村局,有关农科院所、涉农高校,厅属有关单位,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创新团队,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项目组:为加快农业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发挥优良品种对提高重要农产品单产的支撑作用,拟围绕我省农业高质量、绿色低碳发展和乡村产业振兴等重大技术需求,遴选推介2023-2024年度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并按程序向农业农村部推荐。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推荐时间2023年11月27日至12月27日。
二、主导品种(一)推荐条件。
所推荐的农作物和畜禽水产品种应具备以下条件。
1.推荐的新品种须经国家或省级有关机构审定。
未经审定、评定或登记的非主要品种,经相关领域行业协会推荐,可以申报主导品种。
获得品种权的品种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
2.农作物品种同等资源条件下增产效应明显、品质优良、适宜机械化操作,近三年累计种植推广规模在省内甚至全国处于领先位置;畜禽水产品种饲养(养殖)量在区域内处于领先位置。
3.非主要农作物或畜禽水产品种,在提质增产、亩均效益、带动农户、增效增收等方面具有良好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经组织论证,可以申报主导品种。
(二)推荐数量1.成都市推荐不超过10项,其他市(州)推荐不超过3项。
2.厅属有关单位推荐不超过5项。
3.省农科院推荐不超过15项,其他农业科研院所推荐不超过3项;涉农高校中,四川农业大学推荐不超过15项,其他院校推荐不超过3项。
4.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创新团队每个团队推荐不超过5项。
约23分钟稿:2010年在全县“三冬”农业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在全县“三冬”农业工作会议上的发言永新县农业局龙志平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今天,正值秋冬交替之际,县委、县政府组织召开全县“三冬”农业工作会议,非常及时,表明全县冬季农业生产将吹起新的进军号角。
现根据会议安排,我就今年冬季农业工作作个简单发言。
一、认清形势,打好大灾之年“稳冬种保增长”基础。
冬季农业生产是促进农业增长和农民增收的重要环节,尤其今年大灾之年这个特殊年份,及时部署冬种打好明年丰收基础,实现“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更显得十分必要。
县农业局将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紧紧抓住“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条主线,提早谋划,很抓冬种工作措施,努力开创我县冬种农业工作新局面。
二、统一思想,早动员明确技术服务机制。
今年晚稻收割时间推迟,影响了油菜整地进度,油菜播种迟于9月28日才开始。
为抢进度保冬种进展,早在9月中旬,农业局就已经在石桥镇樟枧村、日光村和在中乡的排形村等示范基地进行新品种和高产技术的试验基地规划,带动了当地农户冬季种植的积极性。
为提高对今年发展冬季农业生产的认识,10月14日,农业局农技部门专门组织了全县乡镇农技干部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班,对发展油菜、蔬菜等生产提出了技术规范。
同时,组织农业技术干部队伍,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的技术服务机制,送科技下乡,协调各种关系,宣传政策,全面动员冬种工作。
并加强了督查,敦促全县冬种工作的开展,营造了浓厚的冬种服务氛围。
今年与往年比,全县冬种农业工作会议几乎在同期召开,但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今年计划下达更及时,工作开展更有效,督查工作落实更早,保持了冬种农业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是油菜生产稳步发展,目前已完成播面约8.5万亩,完成了市下达任务18.7万亩的45.45%;二是截止目前全县全年蔬菜种植面积已达8万亩,完成了市下达任务9.8万亩的81.63%,其中冬种蔬菜完成2.1万亩,完成市下达任务3.9万亩的53.85%;三是南路片区和北路片区的饲草生产继续确保了零星种植面积;四是红花草种植示范基地播种工作已经落实;五是农业机械化水平全面提高,今年已补贴各类农机具1200台/套,油菜机耕面积预计将达到9.5万亩,机耕率将达50%以上。
四川省2012年农业主导品种

2 0 。技术依托单位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梁研究所。 5元
■ 水稻 优 化 定 抛 技 术 般 每 亩 可 增 产 稻 谷 5 ~10 g 0 5 k ,增 收 节 支 2 0 以 上 。 技 术 依 托 单 位 : 四 川 农 业 大 学 、 0元 四 川省 农 业 技 术 推 广 总 站 。
上 :免耕 、秸秆 还 田等 利于培 肥地 力 ,实 现可持 续发展 。技术 依托 单位 :四川省 农业科 学
院 、 四川 省 农 技 推 广 总 站 。
■油 菜 轻 简 高 效 栽 培 技 术 比 其 他 常 规 技 术 可 亩 节 本 增 效 5 元 以 上 。技 术 依 托 单 位 :成 都 市 农 林 科 学 院 、 四川 省 农 0 业 技 术推 广总 站 、 四川 省 农 科 院 。
一
4 A3 R。 春 播 全 生 育 期 10 5 /5 2 天 。平 均 亩 产 3 43 g 适 宜 9. 。 k
栽培平均增产 1%,水 分利 用效 率提高 2 %,并降低地膜覆 盖 “ 5 0 白色污染” 。缩行增密栽培 措
施 在 大 面 积 种 植 密 度 亩 增 加 50 基 础 上 ,亩 增 加 产 量 8 0株 0~lO g O k 。技 术 依 托 单 位 :四 川 农 业 大 学 、四 川 农 业 科 学 院 、四 川省 农 技 推 广 总 站 。
蜀椹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
机 插 秧 育 秧 的 秧 本 比为 18 :0~110 :0 ,节 省 秧 田 8 %左 右 ;1 机 手 每 天 可 栽 插 2~ h 0 个 4 m 大
田 ,是 人 工 栽 插 的 6 倍 以上 ,每 亩可 节省 投 入 5 元 左 右 。技 术 依 托 单 位 :四 川 省 农 技 推 广 总 0 0
设施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明白纸

设施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明白纸设施农业生产主推品种番茄品种:粉果,欧盾,粉达。
黄瓜品种:博耐。
甜瓜品种:NO.1,蜜世界。
西瓜品种:新金兰、华铃、小铃。
日光温室番茄栽培技术一、茬口安排。
依据棚型结构、生产性能、栽培季节、目标市场和已经形成的产业特色,合理安排茬口。
我区日光温室番茄生产主要有早春茬、秋冬茬、冬春一大茬三种茬口类型。
二、主推品种。
硬质粉果:芬达、G101、G102、欧盾、保莱,适宜于早春茬、秋冬茬种植,不适宜冬春一大茬种植;粉果:粉立达、粉安娜、海娜、瑞芬,适宜于早春茬、秋冬茬种植,不适宜冬春一大茬种植。
三、定植。
(一)定植时间。
冬春一大茬8月中旬-9月上中旬定植;秋冬茬8月中下旬定植;早春茬1月底-2月初定植。
(二)定植前的准备1、整地。
清除前茬作物残株杂草,深翻旋整土地30-40厘米。
种植三年以上的日光温室,深翻前每亩用五氯硝基苯三公斤和过筛细土1:5拌匀撒入棚内,随即深翻旋整,对土壤进行消du。
2、施基肥。
亩施腐熟有机肥8-10立方米、硫酸钾三元复合肥30-40公斤,磷酸二铵50公斤,发酵好的饼肥1000公斤。
结合旋地先施入60%的有机肥与复合肥,再按1.5米畦间开宽50厘米、深20厘米沟,施入其余有机肥与饼肥,并与土混匀,其余40%的复合肥作畦时边起垄边均匀施入垄中。
3、作畦。
土地旋整完,散墒后起垄,垄面上口宽80厘米、下底宽120厘米,垄高30-35厘米,沟上口宽70厘米,下底宽30厘米。
配备滴管的将滴管按间距40厘米铺在垄中间,每垄两条。
没有配备滴管的可在垄中间做成宽40厘米,深20厘米左右的“V”型暗沟,再铺地膜压严两边,以利保温保墒。
如图1所示(三)定植1、定植时间。
定植时依据天气状况,选择晴天上午定植。
2、定植方法。
按照小行距45厘米,红果硬质番茄株距:温室前部40厘米,中部与后部45厘米。
粉果番茄株距:温室前部35厘米,中后部40厘米,双行三角形打孔。
定植时在膜上提前打孔并浇水每穴2-3斤,浇足定植水,定植时苗坨低于畦面1厘米,然后在苗坨上覆盖0.5-1.0厘米细土,并用食指与中指轻压苗坨两边稳住苗,再浇入少量的水使苗坨与周围土壤接触紧实。
四川省2010年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续)

JI 5 I 6 芋
1 育单位 . 选
四川省农科院。 3 - 5/ 子 。 6 10 燕 全 生 育 期 15 , 眠 0天休 2品种 来源 .
四JI 山州西昌农 1 省凉
川芋 8 ×A a。 号 pt
5栽培要 点 .
①选地 : 选择排 、 透水
健康 种薯整薯 播种 ; 切薯 , 如 须保证 每
块薯块重量 在 2g以上 , 5 且保证有 2个 健康壮芽 , 注意切刀消毒。 ③播种时 间 :
一
性好 , 有机质 含量丰 富 , 土质 较优 的 田
块种植 。 ②密度: 提倡采用 3 ~5 g 0 0 健康 整薯作种 , 般净作可亩植 4 0 ~ 0 0 00 6 0 株左右 。 ③肥水管理 : 多施有机肥 , 其它 同生产上大面 积一般栽培技术措施 。
、
成 豇 7号
母 本、 凉薯 3号作父 本创 制杂交组合选 育而成 。 3 . 特征特 性 生育期 8 .天 , 1 6 株高 6.c 08m。花冠 白色 , 块茎椭 圆形 , 薯皮浅
1 _ 选育单位
2品 种 来 源 .
成都市农林科学院 。
以 “ 豇 特早 3” 之 0 中
优 良株 系 3 作 父本 、成豇 3号作母 本 1
病毒 P Y、L v P RV。 该品种抗病 、 高产 、 优 质, 适应性 广 , 加工 、 鲜食俱佳 。
4产 量 表现 . 2 0 ~20 年 经 四JI 03 04 1
试验 , 前期平均产量 1 9.k/ , 9 g 亩 比对 0 0 照“ 豇 84 增 加 9 .%, 均 总产 量 之 4” 35 平
附3、主导品种与主推技术

主导品种及主推技术简介一、主导品种简介T优167品种简介优点:丰产性较好,后期落色好。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三系杂交迟熟早籼,在我省作双季早稻栽培,全生育期116天左右。
株高90厘米左右,株型松散适中,茎杆坚韧,耐肥抗倒,叶色淡绿,剑叶直立,叶鞘无色,后期落色好。
省区试结果:每亩有效穗22万穗左右,每穗总粒数115粒以上,结实率80%左右,千粒重26克左右。
产量表现:一般亩产500公斤左右。
栽培要点:在我省作双季早稻栽培,一般在3月底4月初播种,每亩秧田播种量12-15公斤左右,每亩大田用种量公斤;采用薄膜育秧或软盘抛秧技术;薄膜秧控制秧龄25天以内,软盘抛秧控制叶龄在“3叶1心”之内。
亩栽2万蔸,每亩基本苗9-10万。
应施足底肥,早施追肥。
及时晒田控蘖,后期实行湿润灌溉,抽穗扬花后不要脱水过早,保证充分结实灌浆。
特别要注意对稻瘟病等病虫害的防治。
选育单位:湖南隆平种业有限公司T优705品种简介优点:熟期早,米质优,米饭适口性好;耐肥抗倒。
丰产性、稳产性好。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三系中熟杂交早籼组合,在我省作早稻栽培,全生育期108天左右。
株高84厘米左右,株型松散适中,剑叶直立,剑叶角度中间类型,叶色深绿,叶鞘、稃尖无色,茎杆坚韧,耐肥抗倒。
熟期落色好,不早衰。
综合表现丰产性、稳产性较好。
省区试结果:每亩有效穗2 3—25万穗,每穗总粒数118粒左右,结实率70%左右,千粒重克。
产量表现:一般亩产450公斤左右。
栽培要点: 3月底4月初播种。
每亩秧田播种量10-15公斤,每亩大田用种量公斤。
采用薄膜育秧或软盘抛秧技术;薄膜秧控制秧龄28天以内,软盘抛秧控制叶龄在“3叶1心”之内。
亩栽2万蔸,每亩基本苗8-10万。
施足基肥,早施追肥。
及时晒田控蘖,后期湿润灌溉,抽穗扬花后不要脱水过早。
注意病虫害特别是稻穗瘟的防治。
选育单位:湖南隆平种业有限公司德农早6号品种简介该组合是湖南德农独农经营的早稻中熟偏早的优质高产新组合。
2010年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部分)

徐 稻 3 :适 宜 在 江 苏 省 淮北 和 安 号 徽 沿淮 地 区 中上 等 肥 力 条 件 下种 植 。
南粳4 :适 宜在 江苏 省 沿江 及苏 南 4
地 区 和 上 海 中 上 等 肥力 条件 下 种 植 。
湖 南 中 南 部 、 广 西 中 北 部 、 广 东 北
北 、 安 徽 、 浙 江 、 江 苏 的 长 江 流 域 稻 区 ( 陵 山 区 除 外 )以 及 福 建 北 部 、 武
部 、 福 建 中 北 部 、 浙 江 南 部 白叶 枯 病
轻 发 的双 季稻 区作 晚稻 种 植 。 川 江 优 5 7:适 宜 在 云 南 省 、 贵 2
种植。
湖 南 以 及 福 建 北 部 、 浙 江 中 南 部 的稻 瘟 病 轻 发 的双 季 稻 区作 早稻 种植 。 天 优 9 8:适 宜在 广 西北 部 、广 东 9 北 部 、 福 建 中 北 部 、 江 西 中 南 部 、 湖 南 中 南 部 、 浙 江 南 部 的 稻 瘟 病 、 白叶
枯病 轻 发 的双 季稻 区作 晚稻 种 植 。 博优98 9 :适 宜在 广 东 中南 部 和 广 西 中南 部 和 海 南 、福 建 南 部 双季 稻 稻 瘟
病 轻 发 区作 晚稻 种植 。
庆 的 中 低 海 拔 籼 稻 区 (武 陵 山 区 除 外 ) 四 川平 坝 丘 陵 稻 区 、 陕 西 南 部 、
植。
稻 区作 一 季 中稻 种 植 。
秋优98 9 :适 宜 在 粤 中南 、桂 南 稻 作 区作 晚稻 种 植 。
淮 稻9 :适 宜 江 苏 省 苏 中及 宁镇 号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植物品种权战略(2011—2020年)的通知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植物品种权战略(2011—2020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12.31•【字号】川办函[2011]289号•【施行日期】2011.12.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植物新品种正文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植物品种权战略(2011-2020年)的通知(川办函[2011]289号)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四川省植物品种权战略(2011-2020年)》已经省政府领导同志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四川省植物品种权战略(2011-2020年)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农业植物育种创新成果转化为植物新品种权,提升农业核心竞争力,保障农业植物种质资源安全和粮食安全,促进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根据《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和《四川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2009-2020年)》总体部署,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战略。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战略目标(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全面提升我省农业核心竞争力、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为总体目标,按照激励创造、有效运用、依法保护、科学管理的方针,着力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着力提升企业、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等运用知识产权制度和国际规则的能力,着力提升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和宏观指导能力,着力提升行政执法能力,不断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推动农业持续健康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不竭动力。
(二)基本原则。
1.政府主导。
发挥知识产权制度的导向作用,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积极性,搭建社会共享的公共服务平台,围绕重点领域和重点农产品,着力培育植物新品种等知识产权,推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产业及农业企业发展。
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农业部

附件1:2010年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农业部)一、主导品种(一)水稻(30)1、长江流域Y两优1号、中嘉早17、湘晚籼17号、Q优6号、金优458、丰源优299、云光17号、泰优99、天优华占、川江优527、株两优819、珞优8号、淦鑫2032、东南沿海天优998、博优998、徐稻3号、南粳44、天优3301、宁粳3号、粤晶丝苗2号、广优2643、秋优998、淮稻9号、宜优6733、东北平原垦稻12、龙粳21、吉粳88、辽星20、辽星1号、长白19号(二)小麦(24个)1、黄淮海地区百农AK58、济麦22号、郑麦9023、西农979、郑麦366、周麦22号、皖麦52号、周麦18、师栾02-1、烟农19、邯61722、长江中下游地区扬麦16、郑麦9023、扬麦13、鄂麦18、宁麦133、西南地区川麦42、内麦114、西北地区宁春4号、新冬20号、新春6号5、东北地区克丰10号、垦九10号、龙麦30(三)玉米(26个)1、黄淮海地区郑单958、浚单20、鲁单981、金海5号、京单28、中科11号、蠡玉16、沈单16、永玉3号、锐步1号2、西南地区川单418、渝单19号、云瑞8号、正大619、黔兴201、登海11号、成单30、中单808、3、北方地区郑单958、吉单27、辽单565、龙单38、绥玉10、兴垦3、益丰294、特用玉米新美夏珍(四)大豆(18)1、东北地区华疆4号、垦鉴豆27(疆莫豆1号)、黑河38号、北豆5号、蒙豆14号、合丰50、合农45、绥农28、黑农48号、吉育47号2、黄淮海地区冀豆17、晋遗30、郑92116、菏豆13、中黄13、皖豆28、3、南方地区南豆12、华夏3号(五)棉花(14个)1、长江流域中棉所63、鄂杂棉10号、湘杂棉10号、苏杂3号(原名:宁杂602、SGKz9)2、黄淮海地区鲁棉研28号、中棉所70、中植棉2号、中棉所50、鲁棉研21号、冀棉9583、西北内陆地区新陆早33号、新陆早42号、新陆中35、中棉所49号(原名:中287)、(六)油菜(10个)中油杂11、宁杂11号、中双11号、秦优10号、南油12、川油36、中油杂12、华油杂13、渝油21、青杂5号、(七)马铃薯(2个)同薯20号、中薯3号(一)综合技术(8项)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土壤有机质提升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抗旱节水农业技术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农药安全使用技术稻田生态种养结合技术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二)农机化综合技术(5项)保护性耕作技术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机械化技术机械化收获技术机械化生产技术机械化植保技术和其它水产健康养殖技术(三)水稻(7项)1、长江流域及华南稻区超级稻超高产栽培技术水稻轻简栽培技术水稻机械化生产技术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2、北方平原地区寒地水稻旱育稀植技术粳型超级稻综合配套栽培技术寒地水稻叶龄诊断栽培技术(四)小麦(9项)1、黄淮海地区小麦规范化播种技术小麦氮肥后移高产栽培技术晚茬小麦“四补一促”栽培技术主要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2、长江中下游及西南地区稻茬麦免(少)耕栽培技术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3、西北地区旱地小麦蓄水保墒栽培技术4、东北地区深松蓄水保墒耕作技术小麦氮肥后移高产栽培技术(五)玉米(6项)1、黄淮海地区玉米“一增四改”技术玉米晚收增产技术2、西南地区西南玉米雨养旱作增产技术3、北方地区玉米密植早熟增产技术玉米中耕深松蓄水保墒增产技术玉米病虫综合防控技术(六)大豆(4项)1、东北地区大豆“垄三”栽培技术大豆窄行密植技术2、黄淮海地区夏大豆免耕节本栽培技术3、南方地区南方大豆间、套作栽培技术(七)棉花(6项)1、长江流域杂交棉增密技术棉花专用配方缓控释肥技术棉花基质育苗移栽轻简新技术2、黄淮海地区盐碱地棉花丰产栽培技术3、西北内陆地区棉花超高产综合配套栽培技术高密度膜下滴灌植棉技术(八)油菜(3项)稻田双低油菜免耕栽培技术双低油菜“一菜两用”栽培技术旱地双低油菜直播高产栽培技术(九)马铃薯(2项)南方冬种马铃薯早熟高效轻简化栽培技术旱作马铃薯节水保墒丰产栽培技术(十)蔬菜(2项)蔬菜集约化育苗技术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十一)果树(2项)果树优质综合农艺节水技术柑橘留树保鲜综合技术附件2: 2010年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山东省)注:▲表示农业部2010年已推介发布。
四川省农业厅关于印发第八届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名单的通知-川农业函[2014]57号
![四川省农业厅关于印发第八届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名单的通知-川农业函[2014]57号](https://img.taocdn.com/s3/m/83fc84be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ac.png)
四川省农业厅关于印发第八届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名单的通知正文:---------------------------------------------------------------------------------------------------------------------------------------------------- 四川省农业厅关于印发第八届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名单的通知(川农业函[2014]57号)各有关单位:第七届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以下简称“省品审会”)已届满到期,第八届省品审会根据《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和《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章程》的有关规定,参照第三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组建原则进行组建。
为保证审定品种的科学性、公正性、实用性,第八届省品审会和专业委员会委员由管理、科研、教学、推广、企业等多部门、多学科、多层次的专家组成。
经研究决定,牟锦毅同志任第八届省品审会主任;郑有良、任光俊、潘海平、肖小余、付洪5位同志任副主任;董莉等17位同志任委员;马晖同志任省品审会办公室主任,邓丽、何芳同志任办公室副主任(详细名单见附件)。
附件:第八届省品审会和各专业委员会委员名单2014年3月10日附件:第八届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名单职务工作单位职务或职称主任牟锦毅四川省农业厅副厅长、高级农艺师副主任郑有良四川农业大学校长、教授副主任任光俊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副主任潘海平四川省农业厅总农艺师、研究员副主任肖小余四川省农业厅总经济师、推广研究员副主任付洪四川省种子站站长委员董莉四川省财政厅委员游小峰四川省科技厅副处长委员张鸿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委员刘文龙四川省农业厅计财处处长委员张熙四川省农业厅科教处处长、高级农艺师委员陈其非四川省农业厅农机化发展处处长、高级工程师委员刘代银四川省农业厅粮油处处长、推广研究员委员胡强四川省农业厅经作处处长、高级农艺师委员四川省农业厅植保站站长、推广研究员委员XXX四川省农业厅植检站站长、推广研究员委员葛荣四川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主任、高级农艺师委员杨元明四川省种子站玉米专委会主任、推广研究员委员陈德全四川省农业厅粮油处麦类专委会主任、高级农艺师委员马晖四川省种子站品审办主任、油料专委会主任、推广研究员委员梁南山四川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薯类专委会主任、推广研究员委员吴开均四川省种子站杂粮专委会主任、高级农艺师委员毛正轩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棉麻专委会主任、研究员第八届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副主任名单职务姓名工作单位职务或职称主任马晖四川省种子站副站长、推广研究员副主任邓丽四川省种子站高级农艺师副主任何芳四川省种子站高级农艺师水稻专业委员会委员名单职务姓名工作单位职务或职称主任付洪四川省种子站站长副主任李仕贵四川农业大学水稻所副所长、教授副主任郑家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研究员副主任刘代银四川省农业厅粮油处处长、推广研究员委员蒋敏四川省农业厅科教处副调研员、高级农艺师委员黄富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研究员委员陈勇内江杂交水稻科技开发中心高级农艺师委员姚光贵成都市农委总农艺师委员胡运高西南科技大学所长、研究员委员赵德明宜宾市农业科学院副研究员委员黄廷友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委员何文建南充市种子管理站站长、高级农艺师委员李乾安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所长、高级农艺师委员李天春四川西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农艺师委员黄建华四川农大高科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高级农艺师伍先敏仲衍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推广研究员委员何芳四川省种子站高级农艺师玉米专业委员会委员名单职务姓名工作单位职务或职称主任杨元明四川省种子站推广研究员副主任王秀全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院长、高级农艺师副主任杨俊品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副主任兰海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副研究员郑祖平南充市农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委员宋怀成资阳市种子管理站站长、高级农艺师委员舒长斌四川省农学会秘书长、高级农艺师委员乔善宝四川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高级农艺师委员任云绵阳市种子管理站站长、高级农艺师委员李俭昌巴中市农业局副局长、高级农艺师委员刘勇雅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推广研究员委员殷显春凉山州种子管理站站长、高级农艺师委员朱黎辉四川同路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高级农艺师委员黄玉碧四川川单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副董事长、教授委员林勇四川省种子站高级农艺师麦类专业委员会委员名单职务姓名工作单位职务或职称主任陈德全四川省农业厅粮油处副处长、高级农艺师副主任刘登才四川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副主任黄辉跃内江市农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委员张大学中江县农业局副局长、高级农艺师委员沈丽四川省农业厅植保站副站长、推广研究员委员吴瑜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委员蒲宗君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主任、研究员委员任勇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委员王安虎西昌学院教授委员吴秀农遂宁市种子管理站站长、高级农艺师邓丽四川省种子站高级农艺师油料专业委员会委员名单职务姓名工作单位职务或职称主任马晖四川省种子站副站长、推广研究员副主任左上歧四川科乐油菜研究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级农艺师副主任蒋梁材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处长、研究员委员赵云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教授委员邓爱群四川省农业厅科教处委员吴德芳四川省农业厅粮油处副调研员、高级农艺师委员何舜成都市种子管理站站长、高级农艺师委员夏友霖南充市农业科学院所长、研究员委员杨进成都市农林科学院作物所副所长、高级农艺师委员蒋先义德阳市种子管理站高级农艺师委员王帮祝眉山市种子管理站站长、高级农艺师委员姚朝友内江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高级农艺师委员四川国豪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副研究员薯类专业委员会委员名单职务姓名工作单位职务或职称主任梁南山四川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推广研究员副主任何卫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主任、研究员副主任陈学才凉山州马铃薯产业办公室主任、推广研究员委员余金龙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委员李育明南充市农业科学院所长、研究员委员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副主任、副研究员委员刘绍文凉山州西昌农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高级农业师委员宁红四川省农业厅植检站副站长、推广研究员委员王西瑤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副院长、教授委员余中华达州市农业局副站长、高级农艺师委员卢跃华四川省种子站推广研究员杂粮专业委员会委员名单职务姓名工作单位职务或职称主任四川省种子站副站长、高级农艺师副主任杨武云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副主任张明荣南充市农业科学院所长、副研究员委员杨华伟自贡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所长、高级农艺师委员杨柳广元市农业局总农艺师、推广研究员委员卢学兰四川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推广研究员委员丁国祥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副研究员委员罗怀海四川省农业厅植保站委员喻波自贡市种子站站长、推广研究员委员钟英泸州市种子管理站站长、高级农艺师委员韩友学四川省种子站高级农艺师棉麻专业委员会委员名单职务姓名工作单位职务或职称主任毛正轩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副主任张中华达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副主任张方学主任、推广研究员委员宁孝勇达州市种子管理站站长、推广研究员委员李涛四川省农业厅经作处副调研员、高级农艺师委员谢树果南充市农业科学院院长、推广研究员委员孙道伦乐山市农业局高级农艺师委员黄海涛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高级农艺师委员苏秀四川省种子站推广研究员蔬菜专业委员会委员名单职务姓名职务或职称主任吴传秀四川省园艺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高级农艺师副主任房超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主任、研究员副主任詹成波成都市农林科学院主任、推广研究员委员彭善新攀枝花市农林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委员严群成都市农委副站长、高级农艺师委员唐丹四川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副主任、高级农艺师委员熊毅乐山市农业局副局长、推广研究员郑强德阳市农业局主任委员白明祥攀枝花市农牧局高级农艺师食用菌专业委员会委员名单职务姓名工作单位职务或职称主任郑林用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机关党委书记、研究员副主任张小平四川农业大学处长、教授副主任甘炳成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委员杨莉四川省农业厅经作处副调研员、高级农艺师柳柬成都市农委处长委员曾宪富成都市农林科学院高级农艺师委员张其坤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高级农艺师委员何熊巴中市种子管理站站长、高级农艺师委员徐国伦甘孜州种子管理站站长、高级农艺师果树专业委员会委员名单职务姓名工作单位职务或职称主任胡强四川省农业厅经作处处长、高级农艺师江国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副主任汤浩茹四川农业大学院长、教授委员陈伟泸州市农业局站长、推广研究员委员李涛成都市农委副处长委员李贵利攀枝花市农林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委员刘岱内江市农业广播学校书记、高级农艺师委员丁建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院长助理、副研究员委员阿坝州农业局高级农艺师茶糖桑专业委员会委员名单职务姓名工作单位职务或职称主任段新友四川省园艺技术推广总站站长、推广研究员副主任杨彪四川省蚕业管理总站站长、推广研究员副主任王云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委员张勍四川省蚕丝学校校长、高级讲师委员肖金树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委员宜宾市农业局高级农艺师委员唐茜四川农业大学副院长、教授委员杨建内江市农业科学院所长、高级农艺师委员邓健雅安市农业局高级农艺师药用植物专业委员会委员名单职务姓名工作单位职务或职称主任张红非四川省农业厅经作处副处长、高级农艺师副主任张兴国西南交通大学中药研究所所长、教授副主任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委员张浩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教授委员舒光明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资源与种植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委员张国林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委员李敏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教授委员张超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研究员委员肖前刚成都市农林科学院林科所副所长、高级农艺师——结束——。
2010年农业部主推技术

米 双 条精 量点 播 ) 、垄 上 三 行 窄 沟 密 植 、半 矮 秆 品 种 窄 行 密 植 等 综合 配套模 式 。 增 产 增 效 情 况 :与 传 统 的
7 厘 米 宽 行 距 播 法 相 比 ,窄行 0 密植 可增 产 2 %以上 。在 生产条 0 件 较 好 的 地 区 和 地 块 ,采 用 窄 行 密植 的大 豆 亩产 能 稳定 在 2 0 0
区应 用 。 注 意 事项 :风沙 、干旱 、
如缩 小行距 、垄 上三 行精播 等 。 增 产 增 效 情 况 :大 豆 “ 垄 三 ”栽 培 技 术 有 利 于 改 善 耕 层
结 构 ,扩 大 土 壤 容 量 ,增 强 土 壤 通 透 性 ,提 高 地 温 , 协 调 水 、肥 、气 、热 的 关 系 ,促 进 大 豆根 系 和 地 上 部 的生 长 ;垄
高光能利 用率 ;分 层深施肥 改
变 了原 来 浅 施 肥 的 做 法 ,减 少 了养 分 散 失 ,可 充 分 发 挥 施 肥 的 部 位 效 应 ,使 大 豆 根 系接 触
肥 料 的 面 积 增 加 ,提 高 了肥 料
米 处 。 在 施 肥 量 偏 少 的 情 况 下 ,第 二层 施 在种 下 8~1 厘 米 0
播法 。平作 窄行密植 行距 3 ~ 0
3 厘 米 ,双 条 精 量 点 播 ,即 行 5 距为 1 5~1 .厘 米 ,株 距 1 厘 75 1 米 ,播 深 3~5 米 ,最 好 用 大 厘
品种 。播种 密度依据 地 区 、施
肥 水 平 和 品 种 特 性 确 定 ,东 北
“ 三 ”栽 培技 术 与 普 通垄 作 栽 垄 培方 法相 比,可使大 豆增 产 1% 0
四川省地方标准

DB51/T1135—2010
鲤鱼养殖技术规范人工繁殖
2010—06—08
2010—07—01
65
DB51/T1136—2010
黄鳝养殖技术规范苗种
2010—06—08
2010—07—01
66
DB51/T1137—2010
黄颡鱼养殖技术规范苗种
2010—06—08
2010—07—01
67
DB51/T1138—2010
重口裂腹鱼养殖技术规范苗种
2010—06—08
2010—07—01
52
DB51/T1123—2010
重口裂腹鱼养殖技术规范食用鱼
2010—06—08
2010—07—01
53
DB51/T1124—2010
黄鳝养殖技术规范食用鱼
2010—06—08
2010—07—01
54
DB51/T1125—2010
白乌鳢养殖技术规范苗种
蜜蜂事故损失评估技术规范
2010—06—01
2010—07—01
29
DB51/T1100—2010
蜂胶生产技术规程
2010—06—01
2010—07—01
30
DB51/T1101—2010
生猪养殖场防疫技术规范
2010—06—01
2010—07—01
31
DB51/T1102—2010
奶牛场防疫技术管理规范
四川省地方标准
批准发布公告
2010年第2号
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以下73项地方标准,现予以公告(见附件)。
二0一0年九月十日
附件:
《种猪引种技术规范》等73项地方标准目录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推介发布2012年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通知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推介发布2012年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通知⽂号:农办科[2012]9号颁布⽇期:2012-02-03执⾏⽇期:2012-02-03时效性:现⾏有效效⼒级别:部门规章各省、⾃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农业(农牧、农村经济)、农机、畜牧兽医、农垦、渔业厅(委、局、办),新疆⽣产建设兵团农业局,⿊龙江省农垦总局,⼴东省农垦总局:为贯彻落实中央⼀号⽂件精神,进⼀步强化农业科技推⼴应⽤,引导农民科学选⽤优良品种和先进适⽤技术,推进农业科技快速进村、⼊户、到场、到⽥,根据农业部《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推介发布办法》,我部组织遴选了2012年160个农业主导品种和100项主推技术(见附件),现予推介发布。
请各地⾼度重视,结合“全国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加⼤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推⼴应⽤,依托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和全国农技推⼴⽰范县项⽬,充分发挥农业科技试验⽰范基地作⽤,组织专家、技术指导员,在关键农时、关键技术环节集中开展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范展⽰和培训,指导科技⽰范户推⼴应⽤,推进良种良法配套。
同时,要充分利⽤电视、⼴播、报刊、⽹络等媒体进⾏⼴泛宣传,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提⾼⼴⼤农民选择应⽤优良品种和先进适⽤技术的意识。
附件:2012年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零⼀⼆年⼆⽉三⽇附件:2012年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第⼀部分 160个主导品种⽔稻(30个)⼀、长江流域(⼀)Y两优1号:适宜在海南、⼴西南部、⼴东中南及西南部、福建南部的稻瘟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早稻种植,以及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区除外)和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叶枯病轻发区作⼀季中稻种植。
(⼆)新两优6号:适宜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区除外)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轻发区作⼀季中稻种植。
(三)丰两优⾹⼀号:适宜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区除外)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叶枯病轻发区作⼀季中稻种植。
2010年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结果,七届一次

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于2010年4月20-21日召开了第七届一次会议,审定通过农作物新品种61个,分类如下:一、水稻品种(15个):蓉18优188、川香优198、宜香7633、川香优3203、宜香2168、宜香7808、乐丰优329、绵5优5240、蓉18优447、天龙8优177、川作6优177、瑞优425、和优66、糯优100、天粳1号。
二、玉米品种(15个):一丰113、天禾188、华试9528、蓉玉294、鲁单718、高玉132、富有188、鼎玉818、金华糯1号、维糯1号、生科甜2号、超单10号、天晟6号。
三、甘薯品种(1个):南薯010。
四、马铃薯品种(3个):川芋12、川芋117、川凉薯5号。
五、大豆(7个):川豆13、川豆14、贡豆19、成豆14、南豆17、南豆18、南豆19。
六、棉花(5个):川杂棉28、川杂棉29、川棉36、宏宇杂6号、南杂棉8号。
非主要农作物一、蔬菜品种(9个)(一)辣椒品种(3个):川腾5号辣椒、川腾6号辣椒、皇蒙迪甜椒。
(二)茄子品种(1个):蓉杂茄5号。
(三)苦瓜品种(1个):攀杂苦瓜3号。
(四)菜豌豆品种(1个):食夹大菜豌6号。
(五)菜豆品种:(1个):加工菜豆2号。
(六)莴笋品种(2个):科兴7号、科兴11。
二、蚕豆品种(1个):成胡19。
三、药用植物品种(5个):赶黄草1号、川科斛1号、川麦冬1号、川芎1号、黄丝郁金1号。
附件1:审定通过的农作物品种一、水稻1、蓉18优1882、宜香优76333、川香优1984、川香优32035、宜香优21686、宜香优78087、乐丰优3298、绵5优52409、蓉18优447 编号:川审稻2010 001 编号:川审稻2010 002 编号:川审稻2010 003 编号:川审稻2010 004 编号:川审稻2010 005 编号:川审稻2010 006 编号:川审稻2010 007 编号:川审稻2010 008 编号:川审稻2010 00910、天龙8优17711、川作6优17712、瑞优42513、和优6614、糯优10015、天粳1号编号:川审稻2010 010 编号:川审稻2010 011 编号:川审稻2010 012 编号:川审稻2010 013 编号:川审稻2010 014 编号:川审稻2010 015二、玉米(一)普通玉米1、一丰113 编号:川审玉2010 0012、天禾188 编号:川审玉2010 0023、华试9528 编号:川审玉2010 0034、蓉玉294 编号:川审玉2010 0045、迪丰198 编号:川审玉2010 0056、鲁单718 编号:川审玉2010 0067、高玉132 编号:川审玉2010 0078、富有188 编号:川审玉2010 0089、鼎玉818 编号:川审玉2010 00910、超单10号编号:川审玉2010 01011、天晟6号编号:川审玉2010 01112、阿单14 编号:川审玉2010 012 (二)糯玉米1、金华糯1号编号:川审玉2010 0132、维糯1号编号:川审玉2010 014 (三)甜玉米生科甜2号编号:川审玉2010 015 三、大豆1、川豆132、川豆143、贡豆194、成豆145、南豆176、南豆187、南豆19 编号:川审豆2010 001 编号:川审豆2010 002 编号:川审豆2010 003 编号:川审豆2010 004 编号:川审豆2010 005 编号:川审豆2010 006 编号:川审豆2010 007四、棉花1、川杂棉282、川杂棉293、川棉364、宏宇杂6号5、南杂棉8号五、马铃薯1、川芋122、川芋117 编号:川审棉2010 001 编号:川审棉2010 002 编号:川审棉2010 003 编号:川审棉2010 004 编号:川审棉2010 005编号:川审薯2010 001 编号:川审薯2010 0023、川凉薯5号六、甘薯南薯010编号:川审薯2010 003编号:川审薯2010 004 非主要农作物品种一、蔬菜(一)辣椒1、川腾5号2、川腾6号3、黄蒙迪(二)茄子蓉杂茄5号(三)苦瓜攀杂苦瓜3号(四)菜豌豆食荚大菜豌6号(五)菜豆加工菜豆2号(六)莴笋1、科兴7号2、科兴11 编号:川审蔬2010 001 编号:川审蔬2010 002 编号:川审蔬2010 003编号:川审蔬2010 004编号:川审蔬2010 005编号:川审蔬2010 006编号:川审蔬2010 007编号:川审蔬2010 008 编号:川审蔬2010 009二、蚕豆成胡19三、药用植物1、赶黄草1号2、川科斛1号3、川麦冬1号4、川芎1号5、黄丝郁金1号编号:川审豆2010 008编号:川审药2010 001 编号:川审药2010 002 编号:川审药2010 003 编号:川审药2010 004 编号:川审药2010 005附件2:审定通过的农作物品种简介主要农作物品种一、水稻1、蓉18优188(1)选育单位: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成都市农林科学院作物研究所(2)品种来源:用成都市农林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的不育系蓉18A与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选育的恢复系乐恢188组配而成的中籼迟熟杂交水稻品种。
农业主导品种主推 技术推广应用情况汇报

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推广应用情况汇报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是指推广应用那些在当地具有较高适应性和推广潜力的农作物品种。
在农业生产中,主推适宜当地气候、土壤和种植条件的优质品种,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技术推广应用情况汇报则是对农业主导品种主推的实际操作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的报告,以评估推广效果和改进措施。
本文将就农业主导品种主推的技术推广应用情况进行汇报和分析,以及对这一实践的个人观点和理解进行探讨。
一、农业主导品种主推的背景和意义1. 农业主导品种主推的背景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环节,也是保障粮食安全和提高农产品质量的关键措施。
通过推广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农作物品种,可以有效提高作物产量和抗逆能力,为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2. 农业主导品种主推的意义农业主导品种主推的意义在于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增加农产品供给,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农业主导品种主推的技术推广应用情况汇报1. 农业主导品种主推的品种选择在技术推广应用过程中,首先要进行农业主导品种的甄选和推广对象的确定。
需要考虑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种植结构和市场需求等因素,选取适应性好、产量高、品质优的农作物品种进行主推。
2. 农业主导品种主推的技术推广方式技术推广方式包括示范推广、种子培育、培训宣传等多种形式,以确保农民能够充分理解并掌握新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
另外,还需要加强技术支持和服务,帮助农民解决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 农业主导品种主推的推广效果通过实地考察和数据分析,农业主导品种主推的推广效果应该得到客观评估。
主要考察指标包括作物产量增加情况、品质改善情况、农民收入增加情况等。
只有经过实际验证的有效推广经验,才能更好地指导今后的工作。
4. 农业主导品种主推的改进措施根据实际推广效果和农民的反馈意见,及时总结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进一步改进推广措施。
蔬菜技术指导员工作方案

2010-2011年度蔬菜技术指导员工作方案为全面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的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确保项目区内主推技术和主导品种的入户率和到位率达95%以上,农业综合成本降低15%以上,科技进步对示范户农产品收入比上年提高15%以上,探索符合石台特色的全面提升基层农技推广公共服务和能力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模式,特制定本年度工作方案。
一、主推品种高山蔬菜主推丰椒四号、湘研806、康大301、苏椒5号、樱桃番茄、日本小南瓜、四季豆、越夏高苣、魔芋等优良品种。
大棚蔬菜主推津优11号、津优12号黄瓜、湘研一号、早丰辣椒、佳新86、毛新802、美国大红番茄、紫阳长茄、快圆茄、黑珊瑚茄子优良品种。
二、主推技术1、配方施肥技术:“以农家肥为主,化肥为辅,底肥为主,追肥为辅”。
实行测土配方施肥,推广应用蔬菜专用肥,每亩底施优质鸡粪500公斤以上,复合肥(蔬菜专用肥)50公斤,钾肥10-15公斤。
2、石灰调酸土壤改良技术:多年种植蔬菜后,土壤普遍酸化,要通过亩施生石灰70-100公斤,进行调酸,提高PH,中和土壤酸性,减轻辣椒青枯病等土传病害的发生。
3、蔬菜育苗技术:推广营养钵育苗新技术,配制好营养土(选用山上黑土7份、腐熟有机肥2份、谷壳灰1份、0.2%的三元复合肥充分拌匀,堆制一个月以上)。
采用大棚双膜覆盖育苗。
4、田间管理技术:整枝打杈,分期追肥,及时清除病株病叶,根外追肥等。
5、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高山蔬菜主要病害有猝倒病、疮痂病、疫病、炭疽病、青枯病。
主要虫害有小地虎、蚜虫、棉铃虫、红蜘蛛等。
病虫害防治要做好预测预报,做到早防,采用农业防治措施和药剂防治措施相结合,选用抗病品种,采取轮作,深沟高畦,施石灰,增施磷、钾肥。
推广抗重茬菌剂等农业措施,药剂防治要严格遵守国家关于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标准要求,选准对口的低毒、低残留农药,在产品安全间隔内喷药防治,各种农药交替使用。
6、田园清洁技术:果实采收结束后及时拔除辣椒禾秆,清除田间病果并降低收购点遗留的垃圾,集中烧毁或深埋,及时回收残留地膜,在冬前深翻土壤,深度为15-30厘米,将表层带菌土壤翻至深层,促使病菌死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产量表现 2 0 年 区试平均亩产 . 00
582g2 0 年续试平均亩产 50og 6 . ,0 1 k 7. , k
20 0 1年 参 加 省 生 产 试 验 平 均 亩 产 544g 比对照汕优 6 7. , k 3增产 8 1 . %。 6 5栽培要 点 适 时早播 , . 培育 多蘖
四川省农业 科学 院水
底早追 , 、 、 合理 配方 , 施穗肥 ; 氮 磷 钾 补 科学管水 , 及时防治病虫害。
6适 宜 区域 . 适宜四 川省平坝 、 丘
2品种来源 自育不育系德香 04 . 7A 与自育恢复系泸恢 H13组配而成 。 0 3 . 特征特性 全生育期 10 天 , 5 . 比 2
6 宜区域 . 适 6 3的地区种植。
适宜四川省种植汕优
壮秧 , 秧龄 4 o~5 ; O天 合理 密植 , 亩栽 6 播种时间播种。播种前晒种 , 3 强氯精
1 . 5万穴 , 双株 , 亩基本 苗 1 ~1 ; 1 3万 重
四、 德香 4 0 13
1 育单位 越
稻高梁研究所 。
增产 1. %。 27 4
病虫害 。
产 537g 比汕优 6 增产 72%。 8. , k 3 . 6 5栽培要点 . 适时播 种 , 培育 多蘖
5栽培要 点 ① 育秧 : . 根据各 地 中 籼生产季节适时播种 , 一般按 当地汕优 浸种, 稀播匀播 , 培育 多蘖壮 秧 。② 移 栽 :秧 龄 一 般 3 左 右 ,每 亩 栽 插 5天 1 —1 万穴 , 穴 7 . . 2 5 每 ~8苗。③肥 水管 理 : 施底肥 , 施追肥 , 重 早 增施 磷 、 钾肥
1 育单位 . 选
四川省江油市川江水
稻研究所 、 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 。
2 品种来源 江育 F2 × 3A 蜀恢 57 2。
3特征特性 . 该品种属 籼型三 系杂 交水稻 。 在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
省 、 庆市 的中低 海拔籼稻 区 ( 陵山 重 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区除 外 )四川 省平坝丘 陵稻区 、 西省 7.%, 、 陕 95 千粒重 3.g后期 转色好 , O6 , 落粒
一
、
宜 香 3 2 74
1 . 选育单位 四川省绵阳市农科所。 2品种来 源 不育 系宜香 1 . A与 自 育恢复系绵恢 3 2 74组配育成的 中籼迟
熟优质杂交稻组合。
3 征特性 该品种全 育期 10天, 特 5 与对照汕优 6 3相当 。株型紧凑 ,株 高 17m左右。 1c 穗长 2 c 亩有效穗 1.6 7m, 3 5 万, 每穗着粒 15 。结实率 8 %, 5粒 1 干粒 重 3. 。 O1 品质分析 : g 糙米率 8 . 精米 率 8 . 千粒重 2 . 。 04 %, 0 %, 4 93 抗性 : g 穗瘟病平 率 7 . 整精米率 5 . 粒长 68 2 %, 2 43 %, . mm,
均 53 ,最高 9 ,抗性 频率 4 . .级 级 64 %。 米质主要指标 : 整精米率 5. 长宽 比 9 %, 6
31垩 白粒率 2%, 白度 43 胶稠度 ., 8 垩 . %, 5mm, 1 直链 淀粉含 量 2 . 达到 国家 26 %, 优质稻 谷 3 级标准。
45 透 明度 1 , . %, 级 胶稠 度 8mm, 3 碱消 值 67 , .级 直链淀粉 含量 1%, 白质含 6 蛋 量 94 . %,理 化指标达 国颁 三级优米 标 准。稻瘟病抗性鉴定 :02年叶瘟 7 2 20 ,、 74级 ,颈 瘟 5 5 59级 ;0 4年叶 瘟 、 、、、 20
比对照汕优 6 增产 99%。0 5 3 . 2 0 年生产 壮秧 , 6 秧龄 4 天左右 。合理 密植 , 5 亩栽
61%。两年平均亩产 584g . 4 4 . ,比汕优 k
6 3增产 4 4 2 0 . %。 04年生产试验平均亩 7
试验平均亩产 56 8g比对照汕 优 6 基本 苗 1 ~1 。合理施肥及 时防治 6. k , 8 3 0 2万
长 宽 比 28 1,垩 白米 率 2 %,垩 白度 1
2品种来 源 不 育系 83 . 0A与 蜀恢
57 2 组配而成 。 3 . 特征特 性 全生 育期 10 5 . 结 3天, 实率 8 . 千粒重 2 . g 品质测定 : 22 %, 8 4。 4 9
项指标达部颁二级 优米标准 。 抗稻瘟病
株型适 中, 叶鞘绿色 、 颖尖黄色 、 柱头 白
陵地区作一季 中稻种植 。
二 JI 优 5 7 l 江 2
和有机肥 ; 管水 , 科学 够苗晒 田 , 湿壮 干
病等病虫害。
籽。 ④病 虫防治 : 及时 防治稻瘟病 、 纹枯 对照冈优 75 0 天 。株高 1 . m, 2长 . 5 21 0c 6 宜 区域 . 适 适宜 在云南 省 、 贵州 色。 分蘖力中上 , 亩有效 穗 1 .万 , 41 穗长 2 . m, 62 每穗平均着粒 108 , c 7 .粒 结实率
籼迟 熟优米区试 , 平均 亩产 5 5 k , 4 . g 比 6 4 3g 比对照汕优 6 8 1. k , 6 3增产 7 4 极 . %( 2 对照汕优 6 3增产 35%;04年续试 , . 20 7
平 均 亩 产 5 1 k , 比 汕 优 3增 产 5. g 5
显著 )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 6 9 3 g 。 2. k , 4
56 4 5 , 、 、、 级 颈瘟 5 3 13 。 … 级 4产量表现 . 2 0 年参加四川省中 02
能力叶瘟 1 级 , 瘟 3 级 , ~6 颈 ~7 优于对
照。
4产量表现 .
20 年参加长江上游 04
中 籼 迟 熟 组 区 域 试 验 ,平 均 亩 产 6 4 4g 4 . k ,比对 照汕 优 6 2 3增产 1. % 26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