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2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第12课 古诗三首 第二课时 教学课件
明诗意
依靠。
活力,生命力。
比喻尖锐猛烈的改革。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 究可哀。
死气沉沉的社会现状。
终究。 “哀”,悲哀。表 明诗人痛惜之情与 爱国之心。
诗意:要使中国重新朝气蓬勃,就要依靠风雷激荡般 的重大改革。像万马齐喑一样的局面,毕竟让人心痛。
诗的前两句:作者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 腐朽的观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 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 得生机勃勃。
建议完成 小册子中的随堂练。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第12课 古诗三首《题临安邸》
科 目:语文 适用版本:部编人教版 适用范围:【教师教学】
人教版 语文 五年级 上册
《题临安邸》
走近作者
林升:字云友,平阳(今属浙 江)人。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 南宋孝宗朝(1123—1189)。
主要作品:《题临安邸》。
自然界的统治者。暗指当政者。 不限于一种规格和方式。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振作。
降下更多的人才。
诗意:我奉劝天公重新振作,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 方式,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诗的后两句:“万马齐喑究可哀”一句,深刻地表现 了龚自珍对清朝末年死气沉沉的社会局面不满,因此他热 情地呼唤社会变革,而且认为这种变革越大越好,大得该 像惊天动地的春雷一样。他又认为实行社会变革最重要的 因素是人才,所以他热情地呼唤:天公啊!请你抖擞精神, 把各式各样的人才都赐给我们吧。
写作背景
靖康年间,徽、钦二帝被金人俘虏,中原国土被金人攻占。然 而南宋统治者却不思收取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偷安。对外屈膝求和 ,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 纵情声乐,寻欢作乐。南宋绍兴二年。宋高宗赵构第二次到杭州, 他看中了杭州的水光山色,想在此安身终老,于是上至帝王将相下 至士子商人,大修楼堂馆所。这首诗就是针对这种黑暗现实而作的 ,借以表达对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只知享乐的愤恨,以及对国家 命运的担忧。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示儿[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题临安邸[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已亥杂诗[清]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篇二】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古诗三首》教案:示儿教学目标1.会写“祭、乃”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理解诗歌的意思。
3.感受这首诗中诗人的爱国情感,激发爱国意识。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诗题1.陆游是宋朝的爱国诗人。
他写过很多首爱国诗篇,其中《示儿》就是最的一篇。
板书:陆游示儿2.作者简介及背景①陆游(20XX-20XX),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南宋爱国诗人。
乾道二年,因主张抗金而免职。
四十六岁入蜀,六十六岁后遭弹劾罢官,退居山阴达二十年。
②了解背景,宋高宗赵构建立南宋,为官者贪图荣华富贵,对外求合,至到被元朝所灭,大好河山落于金兵铁蹄之下,难以收复。
《示儿》为陆游的绝笔,作于宁宗嘉定三年(20XX年),既是诗人的遗嘱,也是诗人发出的最后的抗战号召。
八十五岁的陆游一病不起,在临终前,留下了一首《示儿》,表达了诗人的无奈以及对收复失地的期盼。
3.揭示诗题①“示儿”是什么意思:“示”告诉,告之,“示儿”是写给儿子看的诗。
②质疑:看了诗题,你又提出哪些问题?诗人想告诉儿子什么?什么时候告诉的?为什么告诉儿子?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自由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把诗读正确,读通顺。
2.结合书中的注释,试着说一说诗的大意。
3.小组交流:这首诗陆游想要告诉儿子什么?三、弄懂诗意,理解内容1.朗读古诗,并划分节奏。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二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二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篇一】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二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示儿[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_____________注释①[示儿]给儿子看。
这首诗是陆游临终前写给儿子的。
②[元]同“原”,本来。
③[九州]古代中国分为九个州,这里代指中国。
④[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⑤[乃翁]你们的父亲。
题临安邸[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_____________注释①[临安]南宋都城,即今浙江省杭州市。
②[邸]旅店。
③[汴州]北宋都城汴梁,即今河南省开封市。
已亥杂诗[清]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_____________注释①[已亥杂诗]《已亥杂诗》是龚自珍在已亥年(20XX年)写的一组诗,共315首。
这里选的是其中一首。
②[生气]指朝气蓬勃的局面。
③[恃]依靠。
④[万马齐喑]所有的马都沉寂无声。
比喻人们沉默不语,不敢发表意见。
喑:沉默【篇二】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二课《古诗三首》知识点示儿【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主题:《示儿》是诗人临终前写给儿子的一首诗,诗人痛惜自己无法亲眼看到国家统一,希望儿子以后家祭的时候能将这一好消息告诉自己,表达了他渴望收复失地、祖国统一的爱国情怀。
[注解]①示儿:给儿子看。
②元:同“原”,本来。
③但:只是。
④九州:古代中国分为九个州这里代指中国。
⑤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⑥乃翁:你们的父亲。
鉴赏:①人死之后万事皆空,诗人早已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悲愤的就是山河破碎,不能亲眼看到祖国统一。
从中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悲哀凄凉的心境。
②诗人以热切期望的语气表达了渴望收复失地的信念,嘱咐儿孙不要忘记把喜讯告诉自己。
表明诗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他坚信总有一天,宋朝的军队必定能平定中原,收复失地。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11.古诗三首《题临安邸》知识点+教学设计+图文解读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题临安邸》知识点+教学设计+图文解读题临安邸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背景故事:临安是杭州的旧称,也是南宋的都城。
当年金兵入侵中原,不仅掳走了皇帝,还侵占了大部分国土,导致宋王朝南迁,都城也从原来的汴州,也就是现在的河南省开封市迁到了临安。
临安是一个非常漂亮的城市,青山重重叠叠,楼台鳞次栉比,又有美丽的西湖相映衬。
湖边有很多奢华的酒店,里面的客人都在纵情享乐,如痴如醉地沉迷于歌舞之中。
但身处其中的林升却并没有心思欣赏这一切。
他想着国家的大好河山都已经被侵略者占领,而身边的达官显贵却只苟且偷安,一味纵情歌舞,寻欢作乐,早已经将国难抛之脑后。
歌舞热闹非凡,在纸醉金迷之中,腐败无能的统治者简直把现在的杭州当成了故都汴州,根本不顾国家的前途与命运。
林升看到这一切感到痛心不已,于是在酒店的门板上写下了这首《题临安邸》,表达自己的忧虑以及对统治者们无所作为的愤慨。
作者简介:林升,字梦屏,温州横阳亲仁乡荪湖里林坳(今属苍南县繁枝林坳)人,(《水心集》卷一二有《与平阳林升卿谋葬父序》)。
大约生活在南宋孝宗朝(1106-1170年),是一位擅长诗文的士人。
林升像见《东瓯诗存》卷四。
《西湖游览志余》录其诗一首。
创作背景: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
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
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
几十年中,把临时苟安的杭州当作北宋的汴州(今河南开封),成了这班寄生虫们的安乐窝。
这首诗就是针对这种黑暗现实而作的。
注释译文:青山之外还有青山,高楼之外还有高楼,湖中的游客皆达官贵人,他们通宵达旦与歌舞女一起寻欢作乐,纸醉金迷,这种情况不知何时才能罢休?暖洋洋的春风又似当时的人们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风气,使那些逃难者竟忘乎所以,只图偷安宴乐于西湖,并陶醉其中,竟把杭州当成了曾繁荣的宋朝首都汴州临安:现在浙江杭州市,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京后,南宋统治者逃亡到南方,建都于临安。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二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二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篇一】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二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示儿[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_____________注释①[示儿]给儿子看。
这首诗是陆游临终前写给儿子的。
②[元]同“原”,本来。
③[九州]古代中国分为九个州,这里代指中国。
④[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⑤[乃翁]你们的父亲。
题临安邸[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_____________注释①[临安]南宋都城,即今浙江省杭州市。
②[邸]旅店。
③[汴州]北宋都城汴梁,即今河南省开封市。
已亥杂诗[清]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_____________注释①[已亥杂诗]《已亥杂诗》是龚自珍在已亥年(1839年)写的一组诗,共315首。
这里选的是其中一首。
②[生气]指朝气蓬勃的局面。
③[恃]依靠。
④[万马齐喑]所有的马都沉寂无声。
比喻人们沉默不语,不敢发表意见。
喑:沉默。
【篇二】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二课《古诗三首》知识点示儿【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主题:《示儿》是诗人临终前写给儿子的一首诗,诗人痛惜自己无法亲眼看到国家统一,希望儿子以后家祭的时候能将这一好消息告诉自己,表达了他渴望收复失地、祖国统一的爱国情怀。
[注解]①示儿:给儿子看。
②元:同“原”,本来。
③但:只是。
④九州:古代中国分为九个州这里代指中国。
⑤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⑥乃翁:你们的父亲。
鉴赏:①人死之后万事皆空,诗人早已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悲愤的就是山河破碎,不能亲眼看到祖国统一。
从中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悲哀凄凉的心境。
②诗人以热切期望的语气表达了渴望收复失地的信念,嘱咐儿孙不要忘记把喜讯告诉自己。
表明诗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他坚信总有一天,宋朝的军队必定能平定中原,收复失地。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示儿[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题临安邸[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已亥杂诗[清]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篇二】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古诗三首》教案:示儿教学目标1.会写“祭、乃”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理解诗歌的意思。
3.感受这首诗中诗人的爱国情感,激发爱国意识。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诗题1.陆游是宋朝的爱国诗人。
他写过很多首爱国诗篇,其中《示儿》就是最的一篇。
板书:陆游示儿2.作者简介及背景①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南宋爱国诗人。
乾道二年,因主张抗金而免职。
四十六岁入蜀,六十六岁后遭弹劾罢官,退居山阴达二十年。
②了解背景,宋高宗赵构建立南宋,为官者贪图荣华富贵,对外求合,至到被元朝所灭,大好河山落于金兵铁蹄之下,难以收复。
《示儿》为陆游的绝笔,作于宁宗嘉定三年(1210年),既是诗人的遗嘱,也是诗人发出的最后的抗战号召。
八十五岁的陆游一病不起,在临终前,留下了一首《示儿》,表达了诗人的无奈以及对收复失地的期盼。
3.揭示诗题①“示儿”是什么意思:“示”告诉,告之,“示儿”是写给儿子看的诗。
②质疑:看了诗题,你又提出哪些问题?诗人想告诉儿子什么?什么时候告诉的?为什么告诉儿子?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自由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把诗读正确,读通顺。
2.结合书中的注释,试着说一说诗的大意。
3.小组交流:这首诗陆游想要告诉儿子什么?三、弄懂诗意,理解内容1.朗读古诗,并划分节奏。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课古诗三首
LOGO
想意境,悟诗情
{ {{ 山行
远景 近景
寒山、石径
白云、人家 枫林 霜叶
表达了作者对深秋枫林美景的喜爱之情。
LOGO
暮江吟
( 唐)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LOGO
解诗题 暮江吟: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诗。
吟,古代一种诗体。
LOGO
LOGO
想意境
一、“望”字统领全诗 这是一首江行写景的七绝诗,题为“望天门山”,可见作
为描写对象的天门山风光,系诗人舟中放眼而“望”之所得。 全诗在“望”字统领下展开,“天门”之山形水色融为一体, 雄奇壮伟的景象得到充分的展现。诗人身在船上,眼望两岸青 山,有船不动而山在动的错觉,故写出“两岸青山相对出”的 佳句,似青山有情,欣然出迎远来的孤帆,颇富情趣。 二、山水互为映衬
LOGO
LOGO
LOGO
悟诗情
描写了天门山的壮丽景色。
天门
{ 山水相映 楚江
} 乘船感受
赞美了大自然的壮丽,表达 了作者乐观、豪放的情感。
LOGO
山行
唐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LOGO
解诗题
山行:在山中行走。
LOGO
知诗人
杜牧(803~约852) 唐代诗人,字牧之, 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出身高门士族,祖父杜佑是中唐有名的宰相和史学 家。杜牧晚年任中书舍人,居长安城南樊川别墅, 后世因称之"杜紫微"、"杜樊川"。 生平 杜牧生活在 内忧外患日益加深的晚唐时期,从青年起就关心国 事,抱有挽救危亡、恢复唐王朝繁荣昌盛的理想。 23岁时写成《阿房宫赋》,以秦朝的滥用民力、奢 逸亡国为戒,给本朝统治者敲了警钟。与李商隐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 第 4 单元第 12 课《古诗三首》重点知识归纳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第 4 单元第12 课《古诗三首》重点知识归纳一、诗词基本信息1.《示儿》:作者是南宋诗人陆游。
南宋时期,国家处于动荡不安之中,面临着金兵的入侵和国土的沦丧。
2.《题临安邸》:作者是南宋诗人林升。
当时南宋朝廷偏安一隅,不思收复失地,在临安(今杭州)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
3.《己亥杂诗》:作者是清代诗人龚自珍。
清朝末年,政治腐败,社会动荡,龚自珍主张改革变法。
二、诗词内容理解1.《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 意思是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
字面意思明确表达了诗人临终时的遗憾,隐含着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 意思是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这句诗体现了诗人对收复失地的强烈渴望和对国家统一的坚定信念。
●主旨: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至死不渝的爱国之情,临终之际仍牵挂着国家的统一。
作者通过这首诗传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收复失地的期盼。
2.《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描绘了临安城的繁华景象,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西湖边歌舞升平,不知何时才能停止。
字面意思展现了临安的热闹繁华,隐含着对统治者醉生梦死的批判。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 温暖的风把游人吹得如痴如醉,他们简直把杭州当成了汴州。
这句诗讽刺了南宋统治者不思进取,贪图享乐,忘记了国仇家恨。
●主旨:这首诗讽刺了南宋统治者的腐朽堕落,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统治者的不满。
3.《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 只有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焕发勃勃生机,然而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
字面意思表达了对当时社会沉闷局面的不满,隐含着对变革的渴望。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古诗三
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篇一】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已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材。
【篇二】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古诗三首》教案:示儿
第1 页共8 页。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古诗三首》译文及赏析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古诗三首》译文及赏析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译文】空旷的山中阵雨过后,傍晚的天气显出秋日的清凉。
明亮的月光在松间照耀,清澈的泉水在山石上流淌。
竹林里传来笑语,是姑娘们洗衣归来;溪流中莲叶抖动,是小渔船随波漂荡。
任凭那春天的花草凋谢吧,这山中的秋色已足够让我留下来慢慢欣赏。
【赏析】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以闲淡清雅著称,但他很少为写山水而写山水,而是在其中包含着对佛理的体悟、对理想世界的向往。
这首《山居秋暝》便是个例子。
首联交代时间——秋天傍晚,地点——空山,天气——雨后。
一个“新”字,立刻给人以万象如洗的感觉,使得山中的一切景物都显得清新明朗;而一个“秋”字,则既点明了季节,又让读者身临其境,仿佛秋风过耳,阵阵清凉。
中间两联写景,但各有侧重,“明月”一联是物,以无心之物的清幽,比喻自己志向的高洁:“竹喧”一联是人,以有情之人的闲散,反衬世俗生活的浮杂。
环绕自己住所的,是清幽的明月和清泉;陪伴自己生活的,是无拘无束的浣女和渔翁——这环境是多么的优雅可亲!而相比起来,那官场与俗世又是多么的污浊可厌!寓情于景,情景俱佳,是这四句成为名句的原因。
“竹喧”两句尤其构思巧妙,合情合理:浣女和渔舟被竹林和莲叶遮蔽住了,是要先听到竹林中的喧闹,先看到莲叶的摆动,才会发现浣女和渔舟的呀!诗人本来就精研佛理、洁身自好,如此良辰美景,怎能不让他产生“山中”比“朝中”好、如入桃花源中的感受?“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化用了《楚辞·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的典故,原文说的是山中险恶,劝王孙赶紧归来,此处则反用其意,意指任凭春芳凋尽,王孙也可久留。
尾联对《招隐士》的翻用,是顺理成章的。
这是在官场沉浮数十年、经历安史之乱打击的诗人发自内心的呼声,它为这首意境旷远的作品画上了一个情真意切的句号。
枫桥夜泊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5年级上册语文书古诗三首
五年级上册语文书中古诗
1. 《泊秦淮》
- 作者:杜牧(唐)
- 原诗: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 《蝉》
- 作者:虞世南(唐)
- 原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3. 《乞巧》
- 作者:林杰(唐)
- 原诗: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4. 《题西林壁》
- 作者:苏轼(宋)
- 原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5. 《观书有感》(其一)
- 作者:朱熹(宋)
- 原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6. 《暮江吟》
- 作者:白居易(唐)
- 原诗: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7. 《从军行》(其四)
- 作者:王昌龄(唐)
- 原诗: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8. 《秋思》
- 作者:张籍(唐)
- 原诗: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9. 《长相思》
- 作者:纳兰性德(清)
- 原诗: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
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0. 《渔歌子》
- 作者:张志和(唐)
- 原诗: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课文12《古诗三首-02》第二课时课件PPT
理解诗意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 万马齐喑究可哀。 万马哑了毕竟让人觉得悲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 不拘一格降人材。 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悟诗情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材。
古诗三首-02
汇报人姓名
点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日期
资料简介
己亥杂诗
“己”是天干的第六位,“亥”是地支的第十二位,己 亥年就是1839年。龚自珍辞官南下时,把一路上的所见所思 所想记录成315首日记体组诗。因为都写于己亥年,所以这 315首诗被称为《己亥杂诗》。这首诗就是其中的一首。
词语解释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活力,生命力。这里指朝气蓬勃的局面。 依靠。 万马齐喑究可哀。 所有的马都沉寂无声。比喻人们沉默不语,不敢发表意见。 我劝天公重格荐用人才
这首诗通过描写当时社会政治死气沉沉的状况,表达了诗 人希望社会变革和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愿望。
写一写
写一写
写一写
写一写
写一写
写一写
写一写
写一写
写一写
谢谢欣赏
点/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最新部编语文五年级上册 12 古诗三首
渴望变革 呼唤人才
主题概括
《题临安邸》是一首讽刺诗,它入木 三分地讽刺了 醉生梦死 、苟且偷安 的当权 者。
《己亥杂诗》通过创设情境,表达了作 者期盼_社__会__变__革__,呼唤__人__才____的心情。
拓展延伸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
三万里河东人海, 五千仍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汴州:篱北宋 京城汴梁,今 河南开封。
天公:自然界的主宰者,这里指皇帝。
万马齐喑:所有的马都沉寂 无声。比喻人们沉默不语, 不敢发表意见。
音视频+V信:hu461200047 领取
示儿
互动课堂
朗读古诗,思考: 1.这首古诗讲述了什么内容? 2.从古诗中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示儿
[宋]陆游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一起解诗题
南宋京城。
题临安邸
题写。
旅店。
题写在临安旅店里的诗。
一起解诗意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点它
停止。
诗意:远处青山叠翠,近处楼台重重,
西湖的歌舞何时才会停止?
音视频+V信:hu461200047 领取
朗读指导
读这首诗,要读 出对醉生梦死的 达官显贵的讽刺。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一起解诗题
己亥杂诗
己亥年。 组诗。 写于己亥年的组诗。
朝气蓬勃的局面。 依靠。
比喻尖锐猛 烈的改革。
比喻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12《古诗三首》第二课时课件(共18张PPT)
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地方? 都描写了什么? 给你怎样的感觉?
感悟诗情 1.这是一首描写什么的古诗?你是 怎么知道的?(写作背景) 2. 品味含义深刻的诗句。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暖风”一语双关,在诗中既指自然界的 春风,又指当时的淫靡之风;“游人”在诗 中不是指一般的游客,而是特指那些忘了 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权贵。 在后一句诗中,诗人直斥统治者忘记国耻 家仇的丑态,蕴含讽刺、愤慨和无穷的隐 忧。
布置作业
1. 背诵古诗《题临安氐邸》。 2.课下再找出一首表美达爱 国情感的古诗背诵下来。
板书设计
题临 安邸ຫໍສະໝຸດ 统治者 诗人醉生梦死 忧国忧民
课堂练习
1.用自己的话说说写出下面诗句的意思。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淫靡的香风陶醉了享乐的统治者,他们简 直是把杭州当成了往日的汴州。 2.这首诗中描写统治者忘却国耻的诗句是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理解古诗并完成填空
《题临安邸》这首诗表达 了作者的情感和对统治者 的__。
小结:这首诗讽刺南宋权贵们忘记 了自己的国家正处于危难之中,被 淫靡之风熏得纸醉金迷,醉生梦死, 苟且偷安的现状,表现了诗人对国 家命运的担忧,以及对统治者只求 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的愤慨。
5.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读出诗句 的深刻含义,读出作者的丰富感 情。 要读出诗人对统治者苟且偷安 的悲愤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介绍诗人。 林升
生平介绍:生卒年不详,字云友,一字 梦屏,南宋诗人,约生活于宋孝宗年间。
主要作品:《长相思》《洞仙歌》等。
朗读诗句,指点书写
1. 大声朗读古诗。 2. 根据节奏,带着感情朗 读古诗。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五年级上册12课古诗三首诗意
五年级语文上册12课《古诗三首》注释及诗意01《示儿》【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注释:①示儿:给儿子看。
②元:同“原”,本来。
③但:只是。
④九州:古代中国分为九个州这里代指中国。
⑤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⑥乃翁:你们的父亲。
诗意:本来就知道,人死后万事万物都可无牵无挂。
唯独放不下,没有亲眼看见祖国的统一。
宋朝的军队平定中原那一天,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告诉你的父亲。
02《题临安邸》【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注释:①临安:南宋都城,即今浙江杭州。
②邸:旅店。
③熏:吹,用于温暖馥郁的风。
④直:简直。
⑤汴州:北宋都城汴粱,即今河南开封。
诗意: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西子湖畔这些消磨人们抗金斗志的淫靡歌舞,什么时候才能罢休?暖风把人们的头脑吹得如醉如迷,像喝醉了酒似的,南宋当局忘了国恨家仇,把临时苟安的杭州简直当作了故都汴州!03《己亥杂诗》【清】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注释:①己亥杂诗:《己亥杂诗》是龚自珍在己年(1839年)写的一组诗,共315首。
这里选的是其中一首。
②生气:指朝气蓬勃的局面。
③恃:依靠。
④万马齐喑:所有的马都沉寂无声。
比喻人们沉默不语,不敢发表意见。
喑,沉默。
诗意:要是这么大的中国重新朝气蓬勃,靠的是像疾风迅雷般的改革。
像万马齐喑一样的局面,毕竟让人心痛。
我奉劝皇帝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语文 五年级上 古诗三首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秋暝:秋天的傍晚。 浣女:洗衣物的女子。 春芳歇:春天的花凋谢了。 留:居住。
山上刚刚下过一场雨,晚上天气凉爽带 来了秋意。松林沐浴着皎洁的月光,清清的泉 水从河床的石头上流过。洗衣物的女子归来, 竹林里笑语风光秀丽的山中。
江枫:江边枫树。
渔火:渔船上的灯火。
对愁眠:伴愁眠之意。
枫桥夜泊 张继
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 而得名。
月落乌啼霜满天,
寒山寺:在枫桥附近的一座寺庙,相传
江枫渔火对愁眠。 唐代僧人寒山曾住于此。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半夜里敲响的钟声。
夜半钟声到客船。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空山新雨后, “空”字渲染出天高云淡,万物空灵之美。
天气晚来秋。 “秋”字点明季节。
明月松间照 , 静景 清泉石上流。 动景
所见 所闻
动静结合 动静融为一体,构成一 由清幽可爱的风景画。
竹喧归浣女, 动景
莲动下渔舟。
诗人先写“竹喧”“莲动”,因为浣女隐在 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 见,等到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 披,才发现浣女、莲舟。
随意春芳歇, 直抒胸臆 表达对山居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王孙自可留。
主题思想
《山居秋暝》通过描写秋天傍晚雨 后的景色,写出了山中的自然美、人美, 表达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的高洁情怀和 对理想生活的执着追求。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枫桥:在今江苏苏州西郊。 夜泊: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 霜满天:霜,不可能满天,这个“霜”字应 当体会作严寒;霜满天,是空气极冷的形 象语。
五年级上册2 1课古诗三首笔记
古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历史的瑰宝。
而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诗又是我国语文课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五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中,有三首古诗被收录其中,它们分别是《江雪》、《登鹳雀楼》和《静夜思》。
而这三首古诗中蕴含着丰富的意境和深刻的内涵,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哲理。
今天,我们就来对这三首古诗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1.《江雪》《江雪》这首古诗是北宋诗人柳宗元所作,诗中描写了一片江雪景象。
诗人运用了“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这样的描述手法,来展现出江雪时的寂静和清冷。
这种表现手法能够让读者感受到江雪时的宁静与幽寂,仿佛整个世界都被洁白的雪所覆盖,一片寂静。
接着诗人写道,“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通过对年迈老人和寒江中钓鱼的场景描写,表达了古人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宁静向往。
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思考与沉思。
2.《登鹳雀楼》这首古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诗中描写了诗人登上鹳雀楼后所感受到的壮观景象和内心的情感。
诗人通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样的场景描述,展现了壮丽的自然景色和广阔的地理风貌。
这种表现手法能够让读者身临其境,感受到诗人登高远眺时的壮观和震撼。
接着诗人写道,“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通过对诗人自身情感的描写,表达了对未知世界的向往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和内心情感的描写,展现出了诗人豁达的胸怀和追求卓越的志向。
3.《静夜思》《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是我国古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这首诗以写景为主,通过对诗人在深夜寂静环境中的思绪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苍凉。
诗人通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样的场景描写,表现了深夜的静谧和诗人孤独的心境。
这种表现手法能够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在深夜中的孤独和寂寞,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苍凉。
接着诗人写道,“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通过对诗人的思乡情感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和对远方的向往。
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第二课人教部编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12 古诗三首 第二课时 (共14张ppt) 人教部编版【优质课件】
五年级上册语文-12 古诗三首 第二课时 (共14张ppt) 人教部编版【优质课件】
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这首诗通过对杭州西湖秀丽风景和达 官显贵们奢靡生活的描写,辛辣讽刺了统 治者醉生梦死,苟且偷安的丑态。
五年级上册语文-12 古诗三首 第二课时 (共14张ppt) 人教部编版【优质课件】
一起解诗意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停止。
诗意:远处青山叠翠,近处楼台重重, 西湖的歌舞何时才会停止?
五年级上册语文-12 古诗三首 第二课时 (共14张ppt) 人教部编版【优质课件】
五年级上册语文-12 古诗三首 第二课时 (共14张ppt) 人教部编版【优质课件】
朗读指导
读这首诗,要读 出对醉生梦死的 达官显贵的讽刺。
五年级上册语文-12 古诗三首 第二课时 (共14张ppt) 人教部编版【优质课件】
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 这里指的是达 风,又指社会上颓废之风。 官显贵。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北宋京城。
~~~~~~~~~~~
简直。
不再考虑收复失地
五年级上册语文-12 古诗三首 第二课时 (共14张ppt) 人教部编版【优质课件】
五年级上册语文-12 古诗三首 第二课时 (共14张ppt) 人教部编版【优质课件】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五年级上册语文-12 古诗三首 第二课时 (共14张ppt) 人教部编版【优质课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1 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版) (2份打包)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诗句翻译 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也没有了,
只是没有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1 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版) (2份打包)
从何而来了吗?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1 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版首(人教部编版版) (2份打包)
诗人悲伤祖国没有统一,陆 游悲伤大好江山落入了金兵之手, 诗人悲伤不见九洲同。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1 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版) (2份打包)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1 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版) (2份打包)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1 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版) (2份打包)
“示儿”什么意思?
示儿:给儿子们看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1 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版) (2份打包)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1 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版) (2份打包)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词语解释 元:同“原”,本来。 但:只。 九州同: 祖国统一。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 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 不畅。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 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 制。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 世长辞,留绝笔《示儿》。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1 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版) (2份打包)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第四单元主题
——艾青
结合查找的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列提纲,分段叙述。
我国是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的悠 久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其中诗歌就是我国 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读诗可以使 人灵秀,读诗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1 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版) (2份打包)
祭 祭坛 祭品
乃 乃至
熏 杭 熏陶 利欲熏心
杭州 苏杭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1 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版) (2份打包)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1 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版) (2份打包)
hài
亥时
sǒu
抖擞
shì
jū
恃才傲物 不拘一格
nǎi
胜败乃兵家常事
yīn
万马齐喑
xūn
利欲熏心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1 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版) (2份打包)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1 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版) (2份打包)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1 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版) (2份打包)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1 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版) (2份打包)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 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 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诗句翻译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词语解释
王师:朝廷的军队。 乃翁:你的父亲。
中原:指淮河以北沦陷在金人手里的地区。
家祭:对祖先的祭祀。指导学习生字“祭”。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1 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版) (2份打包)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诗句翻译
朝廷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时 候,祭祀祖先时不要忘了告诉你的父亲。
从这句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他最牵挂的是祖 国的统一,最渴望平 定中原。
这首诗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题临安邸
宋 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1 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版) (2份打包)
读古诗,回答问题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1 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版) (2份打包)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1 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版) (2份打包)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1 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版) (2份打包)
你从诗句“几时休?”中体会 到诗人是什么心情?
“西湖歌舞几时休?”
愤怒
而此刻的权贵们又是一幅怎样的神态?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1 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版) (2份打包)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1 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版) (2份打包)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1 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版) (2份打包)
本来人死了,就什么也没有了,可宋朝当 权者昏庸无能,金兵入侵,宋军节节败退,陆 游一一心想杀敌报国,他激情高诵:“上马击 狂胡,下马草军书”,何等的壮怀激烈!但像 陆游、岳飞这等有才之人却遭排挤,祖国大好
江山落入金兵之手,你明白了陆游的“悲”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1 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版) (2份打包)
创作背景
南宋绍兴二年(1132),宋高宗赵构第二次回到杭 州,这水光山色冠绝东南的“人间天堂”被他看中了, 有终焉之志,于是上自帝王将相,下至士子商人,在以 屈辱换得苟安之下,大修楼堂馆所,建明堂,修太庙, 宫殿楼观一时兴起,达官显宦、富商大贾也相继经营宅 第,壮大这“帝王之居”,并大肆歌舞享乐,沉沦于奢 侈糜烂的腐朽生活中,致西湖有“销金锅”之号。几十 年中,把临时苟安的杭州当作北宋的汴州(今河南开 封),成了这班寄生虫们的安乐窝。这首诗就是针对这 种黑暗现实而作的。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诗句翻译 山外有青山楼外有楼,西湖的歌舞几
时才能停止?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1 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版) (2份打包)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1 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版) (2份打包)
你从这句诗中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看到了碧绿的青山一座连着一座,西 子湖畔歌舞升平,南宋的权贵们整日游山 观水、饮酒作乐……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1 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版) (2份打包)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1 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版) (2份打包)
他究竟在临安城看到些什么? 听到了些什么? 又想到了什么?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1 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版) (2份打包)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1 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版) (2份打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