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及其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合集下载

掌握学习理论给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带来的启示

掌握学习理论给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带来的启示

掌握学习理论给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带来的启示掌握学习理论号称是新课改的基础指导理论之一,它是由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

它的核心思想便是“为了掌握而教”,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自己的教学,坚持自己的初心,笔者开始了掌握学习理论指导教学实践之路。

标签:学习理论;小学数学;教学启示掌握学习理论号称是新课改的基础指导理论之一,它是由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

它的核心思想便是“为了掌握而教”。

在布卢姆等人看来,只要能进入课堂进行学习,那么一般来说学生的智商水平都基本上是没有问题的。

鉴于此,他认为“大多数学生(也许是90%以上)是可以掌握我们教师所教授的知识”,因此我们学校的教学任务也应该是“能够找到使学生掌握所学学科的手段”。

换言之,学校的任务便是寻找到合适的能促进学生掌握的教学方法。

同时,他也认为,学习成绩并不能代表一个学生的个人能力,或者说学习成绩只是学生个人能力的组成部分之一,而非唯一。

他坚持只要我们能够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学习时间和各种适合的条件,大多数学生是可以获得良好的学习成绩的。

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数学教师,在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中,笔者尽管对于“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等观点“颇有微词”,但是笔者一直坚信只要好好教学、好好学习,学生是能够掌握其所学习的内容的。

长期以来,笔者坚持着这一“执念”,本以为只是自己的理想,但是当看到该理论的时候,笔者还是心头一颤,一种“英雄所见略同”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自己的教学,坚持自己的初心,笔者开始了科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之路。

一、教学方法的选择掌握学习理论提出只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学习时间和各种适合的条件,大多数学生是可以获得良好的学习成绩的。

为了验证该理论,笔者曾经在班级内部进行了小范围的实验:教师在课前选择好教学内容,准备好测试题,在课堂上当教师的教学工作完成后,给定学生一定的学习任务和时间,让学生自己夯实、反思和总结,然后再做相关的题目,发现90%以上的学生都是能够掌握教授的知识的。

浅谈我对数学有意义学习的认识

浅谈我对数学有意义学习的认识

浅谈我对“数学有意义学习”的认识——《数学教学认识论》读后感南京市中山小学陈颖这几天,我认真阅读了《数学教学认识论》的第八、九两章。

其中,“有意义学习”这一名词引起我的关注。

上网搜索了一下,相关的文章也比较多。

“有意义学习”这一理论是由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提出的,他将学习的发生分成2个维度:数学有意义学习是指数学的语言或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知识建立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

也就是说学习内容已经以定论形式展示出来,不需要学生去独立发现,只要学生从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检索与新知识具有实质性联系的固定点,使之相互作用,实行新知识意义上的同化,从而扩大或改组认知结构。

例如,“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本身就是一种规定,学生在原有已掌握的加、减、乘、除法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先乘除后加减”直接计算,便可接受这一知识。

目前我国提倡的探索学习则不同,这种学习方式不呈现学习结论,而是让学生通过对一定材料的实验、尝试、推测、思考去探索发现某些数量关系和图形特征。

例如,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求法时,学生用各种不同的平行四边形纸片,通过剪拼、割补转化成一个长方形,然后分析割补后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的关系,从而探索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为“底×高”。

就以上两种学习方式的功能比较而言:探索学习比较开放,它更重视学生的学习动机,更强调学习过程,有利于学生直觉思维和创新潜能的培养和发挥,但是费时较多,何况数学学习,不必要也不可能由学生处处去亲自发现和独立探索。

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可以在较短的时期内使学生吸取更多的信息,但是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学习课题对原认知结构具有潜在的意义(即有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二是学生具有积极学习的心向。

如果两个条件俱全,同样可以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学习也是有效的;如果缺少其中一个条件,就容易造成死记硬背。

由此可见,两种主要学习方式都很重要,各有利弊,各司其职,不可偏废。

在数学教学中运用有意义学习理论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在数学教学中运用有意义学习理论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在数学教学中运用有意义学习理论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认为,衡量学生认知水平应当遵循两个重要标准:一是学生要能够把新知识融入已有的知识体系中,和已有的知识建立联系,形成头脑中已有知识的系统化。

通俗地理解也就是学生所学习的任何知识,都不是零碎的、彼此孤立的,而应该是按知识之间的关系,通过不同的层次来构成知识的系统,建立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

二是学生在学习了知识以后,要能够将知识具体化。

所谓具体化,就是将原理运用于实践,学了以后要会用,不会用,就说明所学习的知识是无意义的、机械的、被动的。

因此,教学中教师应以教材结构为主线,以教学过程为媒体,对所教内容进行再加工、再组织,编导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案,从而使学生的认识有一个发现知识、发展能力的过程,有一个循序渐进的阶梯。

一、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习前的准备奥苏贝尔强调学习中的准备性,其实质是认为学生进行学习是有条件的,当条件成熟时,学生的学习就水到渠成,如果不具备必要的条件,学生的学习就劳而无功。

数学学习的准备可以分为认知准备和情感准备两个方面:认知准备指学生原数学认知结构,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必要条件(先决认知条件);情感准备是学生能否专心于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条件,它一般由先前数学学习效果、先前其他学习、对数学学习价值的认识和数学学习动机、学习态度、情绪、意志等情感因素所决定的。

教师的作用在于帮助学生创造必要的学习条件,即帮助学生建立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联系。

具体来说,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前,应当给学生呈现“先行组织者”。

“先行组织者”指安排在学习任务之前呈现给学习者的引导性材料,它比学习任务具有更高一层次的抽象性和包摄性。

提供先行组织者的目的就在于用先前学过的材料去解释、整合和联系当前学习任务中的材料(并帮助学习者区分新材料和以前学过的材料)。

这样利于学生接受新知识,并将新知识融入已有的知识体系做准备。

具体而言,在进行新授课之前,教师可以事先向学生阐明该章节、该堂课的教学目的,提供相关材料给学生。

“有意义接受”教学模式在提高小学生数学成绩作用的研究

“有意义接受”教学模式在提高小学生数学成绩作用的研究

“有意义接受”教学模式在提高小学生数学成绩作用的研究引言数学是一门抽象而严谨的学科,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数学可能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成绩一直是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有意义接受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在有意义的情境中接受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本研究旨在探究“有意义接受”教学模式在提高小学生数学成绩中的作用,以期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理论支持和借鉴经验。

一、有意义接受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有意义接受教学模式是基于认知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和教学实践的经验总结而来的。

认知心理学认为,个体通过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和经验积累来获得知识。

有意义接受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注重创设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同时重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造力。

有意义接受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倡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获取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1. 创设有意义的学习情境有意义接受教学模式重视通过创设有意义的学习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播放数学相关的视频、组织数学游戏等方式来创设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降低学习的抽象性和枯燥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有意义接受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造力,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开放性的问题、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建模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1.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意义接受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研究表明,学生在有意义的学习情境下更容易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学习的能力。

奥苏贝尔的认知—接受理论对数学教育的启示(一)解读

奥苏贝尔的认知—接受理论对数学教育的启示(一)解读

奥苏贝尔的认知—接受理论对数学教育的启示(一)【摘要】本文阐述了奥苏贝尔的认知—接受理论的认知理论、有意义接受学习、动机理论和先行组织者策略四个方面,并对奥苏贝尔的理论作出一些评价,最后探讨了奥苏贝尔的认知—接受理论对当今数学教育的一些启示。

【关键词】认知结构接受学习学习动机先行组织者启示一奥苏贝尔的认知—接受理论1.学习知识为发展认知结构现代认知派学习理论家特别重视认知结构,尤以奥苏贝尔的观点为突出。

他曾在其《教育心理学》(1978年)一书的扉页上写道:“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因素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

”在奥苏贝尔看来,“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即指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

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新知识与学生头脑中已有的认知结构相互作用,进而被同化到已有认知结构中去。

其结果不仅使新知识获得意义,而且原有的认知结构也得到补充或修正。

因此,认知结构既是学生学习的结果,又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基础。

关于知识获得的过程与方式,奥苏贝尔提出的认知结构同化理论,深刻探讨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心理机制问题。

根据这一理论,学生能否习得新知识,主要取决于他的认知结构中是否有适当的能起固定作用的观念,意义学习是通过新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观念的相互作用才得以发生的。

这种相互作用的结果导致新旧知识的意义的同化。

奥苏贝尔关于认知结构的观点,不仅说明了知识学习的重要性及其对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的奠基作用,他的认知同化模式还揭示了知识学习与智能发展的关系,即把知识的获得过程统一在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的培养上,使学生不断把外部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内部的认知结构,完善智能发展。

2.有意义地接受学习理论奥苏贝尔认为,新知识的高效学习与保持主要依赖于认知结构的适当性,反之,适当的认知结构的形成又依赖于有效的学习方式。

根据学习方式,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根据学习内容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感悟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感悟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感悟第一,理论结合实践,学以致用。

数学是一个需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只有理论指导和实践锻炼相互配合,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所以在教学中,我会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同时也会引导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所学的知识,让他们通过实践掌握数学的方法和技巧。

比如在教学习题时,我会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问题,找到其中的规律,从而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因材施教,因地制宜。

每个学生的数学基础和学习能力都不尽相同,因此在教学中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有些学生可能需要更多的讲解和引导,而有些学生可能对于某些数学知识已经掌握得很好,所以我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教学,每个学生都有他们自己的学习方式和节奏。

如果一个学生在某个知识点上理解困难,我会采取多种途径和方法来帮助他,比如用图表形式展示、举一反三等,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第四,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是一门需要逻辑思维和创造力的学科,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会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求解问题的能力。

我会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让他们尝试不同的方法和思路,从而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也会引导学生在解题中多加思考,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造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和方法。

以上就是我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一些感悟,希望对于其他数学老师和教育工作者有所启发。

数学教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老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教学,引导学生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和学科思维。

我相信只有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我们才能更好地提高小学数学教育的质量和水平,让更多的学生喜欢数学,掌握数学,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对教学的实践指导意义

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对教学的实践指导意义

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对教学的指导意义11140123刘格格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对教学的指导意义一.什么是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提出的。

他认为, 人类的学习从学习的内容和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关系来看, 可以分为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 从学习进行的方式来看, 可分为接受性学习和发现性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通过发现学习所掌握的知识是十分有限的, 发现学习难以成为一种有效的、首要的学习手段, 绝大多数的知识仍然需要学生通过接受式学习来掌握。

奥苏伯尔认为, 影响学习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

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结构是否合理,会直接影响到对新知识的学习, 而新的学习材料是否能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相联系也是学生能否接受的关键。

二.教学现状1)目前大部分高校对专业知识的教学途径是: 学生在对专业几乎没有任何了解的情况下直接就一门课接一门课地学习专业知识。

注重的是单科课程的学习, 忽视了对本学科的整体认识。

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具有很大的盲目性。

老师只注重于对知识的传授, 忽视了对人的认知特点和认知过程的分析、研究, 学生不能形成一个稳定、合理的知识结构。

2)学不能致用, 学生对学校所教授的东西产生怀疑, 以至于产生厌学情绪。

课堂上听到学生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学这些到底有什么用”。

学、用相互脱离, 学生不知道每前进一步都能做些什么, 体会不到知识的价值, 看不到希望, 就失去了学习的动力, 这是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

3)很多学生单科成绩很好, 但不明白各科知识之间的关联关系, 不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应用中的综合性问题。

即使经过几年的学习形成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知识结构, 这也仅是针对个人学过的知识而言的。

学生头脑中形成的只是小范围的、仅局限于个人的、封闭的知识结构,相对于整个专业领域的知识体系来说犹如沧海一粟。

知识结构单一, 致使进一步的学习困难。

三.实践指导意义第一,在学生有意义接受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对于概念的掌握是一个演绎的过程。

“有意义接受”教学模式在提高小学生数学成绩作用的研究

“有意义接受”教学模式在提高小学生数学成绩作用的研究

“有意义接受”教学模式在提高小学生数学成绩作用的研究一、引言二、有意义接受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有意义接受教学模式是由美国教育家杰罗姆·布鲁纳和戴维·阿乐尔提出的一种教学模式,该模式主要体现了“积极建构主义”教育理念。

有意义接受教学模式主张学生需要通过与教师和同学的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独立学习,从而获得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其核心理念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学习的本质是主动地建构新的知识和理解。

有意义接受教学模式认为,学习者在学习中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而是积极主动地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和理解。

在教学中,教师应当通过创设情境和提供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维活动,从而主动地建构新的知识和理解。

2. 学习是一个社会性的活动。

有意义接受教学模式认为,学习活动是在社会情境中进行的,学生需要通过与教师和同学的合作交流,共同建构新知识和理解。

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有意义接受教学模式主张学生在学习中通过主动的思维活动和合作交流,建构对知识的有意义理解和掌握。

这一理论依据为有意义接受教学模式在提高小学生数学成绩方面的实际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1.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意义接受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通过创设情境和提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思维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具体的数学问题和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合作,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逐步建构起对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和掌握,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3. 促进学生的知识迁移和综合运用1. 创设情境和提供问题2. 注重学生的合作交流和互动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和互动,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作业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和分析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和实际应用能力。

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对教学的启示

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对教学的启示

键。 以, 所 在教 学 中 。 师 的首 要 工作 是 向 学生 传 授学 科 老 中明 确 、 定而 系统 的知 识 体 系 , 生 通 过有 意义 接 受 稳 学 学 习 的方 式获 取 和牢 固掌握 有 组 织 的知 识 . 成 良好 的 形
认 知 结 构 。 要 教 师 清 晰 地 组 织 教 材 , 会 使 学 生 出 现 只 就
知领 域 的知识进行 了解 的有效途 径 。 ( ) 不能 致 用 四 学
( ) 习的 盲 目性 一 学 目前 高校 对 专 业 知识 的 教学 途 径是 : 生 在对 专 业 学 几乎 没 有 任 何 了 解 的情 况 下直 接 就 一 门课 接 一 门课 地 学 习专 业 知 识 。 重 的是 单 科 课 程 的学 习 , 视 了对 本 注 忽
至 不 知 道 以 何 作 为 学 习 目标 。 着 人 类 信 息量 、 识 量 随 知 的迅 猛增 长 , 们 学 习愈来 愈感到 力不 从心 , 我 以至于对 信 息 和 知识 产 生恐 惧 感 。 种 学 习者 在 学 习 的过 程 中 由于 这
首要 的学 习手 段 , 大 多数 的知识 仍 然 需要 学 生 通过 接 绝
受式 学 习来 掌握 。 奥苏 伯尔 认 为 . 响学 习最重 要 的一个 因素 是学 习 影 者 已 经 知道 了什 么 。 习 者 原 有 的 知识 结 构 是 否 合 理 , 学 会 直接 影 响到 对新 知 识 的学 习 , 新 的 学 习材 料 是否 能 而
与 学 生 已有 的认 知 结 构 相 联 系 也是 学 生 能 否 接 受 的 关


有意 义 接 受学 习理 论
( ) 二 学科 知识 迷航
有意 义 接 受 学 习 理论 是 美 国 教 育 心 理 学 家 奥 苏 伯 尔提 出 的 。 认 为 , 他 人类 的学 习从 学 习 的 内容 和 学 习 者 已有 的知识 经 验 的关 系来看 。 以 分为 有 意义 学 习和 机 可

奥苏贝尔的认知接受学习理论对数学学习的启示

奥苏贝尔的认知接受学习理论对数学学习的启示
例如,无意义音节和配对形容词只能机械学习,因为这样的材料不可能与的人认知结构中的任何已有观念建立实质性联系,必须在逐个字母或项目之间建立联系。这样的学习完全是机械学习。在获得数概念前的幼儿,凭借他们发展较快的机械记忆能力,可以将九九乘法表口诀背熟,倘若从中抽出一句问他们,他们将不知所云,这也是机械学习。一切机械学习都不具备上述
奥苏贝尔的认知接受学习理论对数学学习的启示
王 练
摘要:通过对奥苏贝尔接受学习理论的学习,其理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数学学习有一定的帮助,其中一些理论至今也是我们学习的重要的理论,它给数学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学习理论 学习影响 学习启示
在教育心理学中最重要的一个贡献,是奥苏贝尔对有意义学习的描述。在他看来,学生的学习如果有价值的话,应该是尽可能的有意义。为此,他仔细区分了机械学习与之间的关系。
奥苏贝尔提出,有意义学习过程的实质,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之间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这一论断既给有意义学习下了明确的定义,也指出了划分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的两条标准。
(一)有意义学习的标准
要判断学生的学习是有意义的还是机械的必须了解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的联系的性质。新旧知识联系的性质既学习者原有知识背景知识的影响,也要受学习的材料本身性质的制约。
有意义学习必须具备的第一条标准是,新的符号或符号代表的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概念具有实质性联系。所谓实质性联系,指新的符号或符号代表的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表象、已经有意义的符号、概念或命题的联系。
第二条标准是新旧知识的非人为的联系,既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有关观念在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合理的或逻辑基础上的联系。

浅析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及其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浅析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及其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浅析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及其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启示Theory of Meaningful Reception Learning and Its Enlightenment in Math Teaching of Primary Schools摘要纵观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现状,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过于强调统一的目标、统一的内容、统一的学法、统一的练习和评价,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的评价不仅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强调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①由此看来,新课程的改革势必要引起一场学习方式的变革。

为此,美国当代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为课堂教学提供了较为系统和全面的教学指导。

本文从有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的概念特点,有意义接受学习的实质、条件等方面做了精细分析,特别强调:有意义接受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并澄清长期以来对传统讲授教学和接受学习的偏见。

其次,联系当今课程改革趋势,分析了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在我国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现实价值,并提出了有意义接受学习对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奥苏贝尔;有意义接受学习;小学数学教学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ABSTRACTTo take a panoramic view of the current reform of mathematics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emphasis on rote, mechanical training, emphasis on unite target, content, unified way of learning, unified contact and evaluation, ignoring the subjectivity and autonomy of student.In compulsory education the standard of mathematics course pointed out that in the stage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the basic point of mathematics courses is to promote students comprehensively, continually, and harmoniously develop. Different people can gain different development. Teachers’ evaluation not only concern on the result of learning, but also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on learning process. Stressed teaching and learning should start from students’ life experience, let students personally experience the process of abstracting reality problem to mathematics model, explanation and application. To let students understand math, meanwhile, to get advance and development in thinking ability, emotional attitude and values. Therefore, new curriculum reform is bound to cause a change of learning style.For this reason, the famous cognitive psychologist Ausubel from United States put forward a meaningful theory of acceptable study. It provides a systematic and comprehensive instruction for classroom teaching.This article possesses the characteristic of meaningful learning, mechanical learning, accepted the concept of learning and discovery learning, analyzes the essence of meaningful accepting learning, conditions in terms, with special emphasis on: the importance of meaningful accepting learning in primary mathematics teaching, and clarify the long-standing prejudices of traditional teaching and acceptable learning. Secondly, under the modern trend of curriculum reform, to analyze the practical value of meaningful accepting learning theory in mathematics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s in China, and to propose the inspiration of meaningful accepting learning on mathematics teaching in Chinese primary schools.Key words:Ausubel;Meaningful reception learning;Primary school schools’mathematics teaching目录一、前言····························页二、奥苏贝尔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页(一)奥苏贝尔的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页(二)奥苏贝尔的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页(三)有意义接受学习····················页三、有意义接受学习的条件····················页(一)有意义接受学习的条件·················页(二)有意义学习的心理机制·················页(三)实现意义学习的关键——学生认知结构··········页(四)科学的先行组织者···················页四、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对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启示·········页(一)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在我国小学数学教学应用中的现状···页(二)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启示········页1. 深入了解学生·····················页2.以三大内驱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页3. 运用先行组织者、同化理论,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优化教学设计································页(三)应用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的案例分析···········页1. 案例························页2. 分析························页结语······························页参考文献····························页致谢······························页一、前言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改的理念也越来越深入人心,新课程的改革势必要引起一场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启示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启示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启示一、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启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仅是在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和探索。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或实例引入数学知识,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例如,可以通过小动物的故事引入加减法,通过游戏和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在竞争中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

其次,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实验等,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学习和实践。

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分析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水平。

另外,我们还可以结合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来教学,让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例如,可以通过购物、旅行等情境引入数学问题,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小学数学教学的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以下是一些小学数学教学的策略:1.差异化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风格,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2.启发式教学:通过提出问题、引导思考、激发兴趣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伙伴学习等方式,让学生相互交流、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情感教育: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信念,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热爱和兴趣。

通过以上策略的运用,我们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浅论有意义接受式学习与探究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

浅论有意义接受式学习与探究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

浅论有意义接受式学习与探究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概要:如同“探路”,在达到目的地的过程中,诸如路名、门牌或者周围的环境,例如标志性建筑,需要我们接受;而诸如方向、路线或行走的方式,辅助性的地图等,需要我们探究。

课堂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探究式学习”和“有意义接受式学习”都是学生学习必需的!让我们在积极倡导、努力构建学生研究式学习方式的同时,不断克服接受式学习方式的弊端,发挥其优势,扬长避短!一花独放不是春,我们既需要有意义的接受式学习,以便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前人积累起来的宝贵知识财富,也需要探究式学习,以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让有意义接受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有效的相结合,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教师应该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使学生在观察、猜测与验证等数学活动中,积极主动地获得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

因此,探究式学习方式倍受教师的推崇,但是不是接受式学习就没有用武之地了呢?笔者以为不能一概而论,应辩证的看待。

下面就接受式学习与探究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作一浅析。

一、接受式学习与探究式学习的内涵及比较分析1.接受式学习的内涵及分类“接受式学习”是学习者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以定论的形式讲授教材,来接受文化科学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

在这种学习方式中,学生所学知识的全部内容,基本上是由教师以定论的形式传授给学生的,学生不需要进行任何独立发现,而只需接受或理解。

对接受式学习进行属分析,可以划分为3种不同性质的接受式学习,即:机械性接受式学习、被动性接受式学习、有意义的接受式学习。

1.1接受式学习的分类机械性接受式学习,是指学生不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死记硬背式的学习。

其特点是,学生以听代思,机械模仿,不求甚解,唯师和唯书,所得到的是一堆孤立的知识。

这是一种没有内化、没有“活性”、不能迁移、不能应用的学习,学生从中既得不到智力上的开发,更感受不到精神上的愉快;被动性接受式学习,是指学生由于缺乏学习的需要、动机、兴趣和能力而进行的非主动性的学习。

小学数学理论学习心得感想

小学数学理论学习心得感想

小学数学理论学习心得感想在小学数学理论学习的过程中,我深感数学的魅力与重要性。

数学是一门纯粹抽象的学科,通过逻辑推理和推导,可以揭示出事物背后的规律和本质。

在数学的学习中,我体会到了思维的锻炼和逻辑的训练,也收获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下面我将从数学学习的方法、学习的经验以及对数学的感想三个方面进行总结和分享。

首先,数学学习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方法和技巧。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数学思维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逻辑思维的培养。

逻辑思维能够帮助我们分析问题,发现问题的关键点,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学习数学理论的过程中,我通过不断思考和练习,逐渐提高了逻辑思维能力。

在解题过程中,我会先分析题目给出的条件,确定问题的要求,然后思考如何将已知条件与问题要求联系起来,从而得出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另外,数学学习还需要培养耐心和恒心。

有时候解题过程可能会遇到困难和障碍,但只要持之以恒地努力下去,相信问题总会迎刃而解。

其次,数学学习还需要积累经验和总结方法。

数学是一门积累型的学科,需要不断的练习和巩固。

在学习数学理论知识的过程中,我会将每次学习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同时,我也会不断地进行题目的练习,巩固理论知识。

在解题过程中,我会认真分析每道题目的解题方法和思路,总结出一些常用的解题技巧。

比如,解决一个较复杂的问题时,可以将问题分解成多个小的部分来解决,这样可以简化问题的难度,提高解题的效率。

另外,我还会关注一些经典的解题方法和思路,学会借鉴他人的经验,运用到自己的解题过程中。

最后,数学学习让我对数学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感悟。

数学不仅可以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还能提高我们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数学的方法和思路也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数学在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和经济管理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门学科。

而我相信,数学的学习不仅能够为我在学校取得好成绩提供保障,更能够在将来的人生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小学数学教学中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中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中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现代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两种。

机械学习是一种形式上死记硬背的学习,它只能使学生获得虚假的知识(假知)。

假知没有“活性”,既不能迁移,更不能运用。

有意义学习是一种以思维为核心的理解性的学习,它可以使学生获得真正的知识(真知)。

这种知识是有心理意义的,它有机地纳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转化成为学生自己的心理品质、自己的血肉,成为“我的知识”,学生记得准确而又牢固,还能用得迅速而又合理。

正因为如此,当代所有的教育心理学家都竭力主张有意义学习,反对机械学习。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怎样才能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呢?美国当代著名的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有意义学习必须具备两个先决条件,即认知基础和情感动力。

为此我们在课堂教学导入环节中应着重强调抓好以下几点:(1)确立认知停靠点。

认知基础是决定学生进行有意义学习的一个最重要的内部因素。

这是因为,从学生的认知发展角度来说,任何新知识都是在原有的旧知识的基础上生长起来的。

换句话说,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总是借助旧知识而实现的。

新知识好比一条船,旧知识好比锚桩,头脑里原有的认知结构就好比港湾。

没有锚桩,船就无法停泊在港湾。

旧知识是学习新知识的认知停靠点,为此,在新课导入中要引导学生对旧知识进行复习,搞好铺垫,架起“认知桥梁”,做到温故知新。

比如在学小数的除法时,就要先复习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法则和商不变性质;在教比较复杂的求平均数应用题时,先复习一下以前学过的简单的求平均数的问题。

因为没有前者,后者就失去了落脚点,学习便只能是机械地进行。

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

”(2)寻找情感激发点。

在有意义学习中,学生必须具备有意义学习的心态,表现为积极主动地把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中的适当观念加以联系的倾向性。

这种倾向性就是教学中的情感动力,没有这种情感动力,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相互结合就不能积极发生。

小学数学理论学习心得感想

小学数学理论学习心得感想

小学数学理论学习心得感想在小学数学理论的学习中,我们需要不断地去探索、思考,不断地去积累、总结,才能真正地掌握数学知识,形成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

以下是我在小学数学理论学习中的一些心得和感想。

一、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小学数学的理论学习是数学学习的基础,我们不能像机械地记忆语文或英语一样去钻研单词和语法规则。

要真正理解数学,必须先从数学的基础知识开始学起,因为这些基础知识都是数学的基石,缺少了其中的某一环,后面学得再好也会枉然。

二、数学问题的实际应用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是多种多样的,特别是在现代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中,数学显得尤为重要。

数学知识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应试,而是为了使我们将来在实际生活中遇到问题时能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

三、自己思考自己解题在学习数学理论知识时,我们不能只是默默地听老师讲授,还要自己思考,自己动手解题。

只有将理论知识和实际运用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掌握解题的技巧。

在自己解题的过程中,还可以遇到各种困难和问题,这时候要勇于面对,主动寻求解决方法,这样才能更深入地了解数学知识。

四、有耐心和恒心数学知识的学习需要有耐心和恒心,要不断尝试和总结。

很多时候,遇到难题,我们不要轻易地放弃,要有坚定的信心,持之以恒地去解决它。

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提升自己的数学能力。

五、注重数学知识的应用和实践数学知识的应用和实践是检验我们学习成果的重要标准。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知道数学的原理和公式,更要学会灵活应用,进行数学问题的解决。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掌握数学知识,达到进一步提升的目标。

总之,小学数学理论学习是一个全方位的知识体系,需要我们不断地尝试、思考和总结。

只要我们不断努力,积极思考,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一定能够成为优秀的数学学习者。

小学数学学习理论及其对课堂教学的启示(1)

小学数学学习理论及其对课堂教学的启示(1)

小学数学学习理论及其对课堂教案地启示王毅学生是如何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地?这是数学教案研究所关注地基础性问题.本文围绕数概念、加减法、乘除法这三个常见地数学内容,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进行分析.在文献分析地基础上,对部分知识点进行一些验证性地研究,对一些学生进行观察和访谈,考察我国学生理解这些数学知识地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地教案策略或建议.一、促进学生形成数概念数是数学学习地基本内容,学生在获得有关数概念地过程中,体会数地多方面地意义和作用,为理解运算意义打下基础.数学概念性知识是学生数学学习地重要内涵.概念地获得有两种基本地形式:形成和同化.概念形成是从大量具体例子中抽象出某一类对象或事物地共同本质特征地过程.概念同化是指利用认知结构中已有知识来理解新地概念.一般说来,年幼儿童获得概念往往以形成为主,而随着年龄地增加,知识地丰富,学生概念地获得由形成向同化地方向发展.根据对学生课堂地观察和小学生认知特点地分析,发现他们获得数学概念主要通过概念形成这一形式.但是,在教师地引导下,学生也能用概念同化地方式来掌握数学概念.概念地同化和形成对学生思维发展都具有重要地意义.学生概念地形成过程可概括如下.1.辨别各种具体事例.这些事例可以是学生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地经验或事实,也可以是由教师提供地有代表性地典型事例.2.抽象出各个事例地共同属性,并提出它们地共同关键属性.3.概括并形成概念.学生用语言对概念进行概括,研究表明,让学生用自己地语言表达能十分有效地促进他们对知识地理解.4.把新概念地共同关键属性推广到同类事物中去.这一步骤既是在更大范围内检验和修正概念定义地过程,又是一个概念应用地过程,从中可以看出概念地本质特征是否已被学生真正理解.小学生理解概念,要经历一个逐步深入地过程.在一般地教育条件下,小学生掌握数概念是以具体形象概括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概括为主要形式.总体说来,小学生对数学概念地理解,需经历不同地认知水平.第一个阶段是直观形象水平,学生对概念地理解往往是直观和形象地.第二个阶段是形象抽象水平,学生在对概念地理解中,形象地、本质特性地成分逐渐增加.第三个阶段是初步地本质抽象,学生对概念进行一些抽象概括,但还不能脱离他们生活领域地基础.因此,教师在概念地教案过程中要多让学生观察,在观察地基础上让学生尽量用语言表达并进行概括,在此基础上进行应用实践.概念教案一般可以分为这样几个步骤:引入、理解、巩固、应用等.学生在理解概念时.有时会出现一些对概念地误解.教师应该把这种情况看作是一种正常现象,因为每一个新概念地建构都必须经过自我调整阶段,所以帮助学生如何主动发现问题,引起他们地认知冲突,在思维过程中逐步建构新概念才是最重要地.计数是小学数学学习地开始.计数是儿童有目地地一种活动,计数地目地是要确定物体地数量,其手段是数数.因此,计数活动就是将具体集合地元素与自然数列里从“1”开始地自然数之间建立起一一对应关系.如口说数、手点实物,使每个数与一个集合内地每个元素建立一一对应地关系.儿童计数能力地发展,一般可以分为以下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按物点数.随着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地提高,学生计数活动会过渡到第二个阶段,即按群计数.一般4岁以后地儿童大多能数出10以内物体地总数.儿童能手口一致点数并说出总数,标志着他已经开始理解数地实际意义.儿童知道将最后说出地数作为所数过地一群对象地总体来把握,这就是最初地数抽象,它意味着儿童计数能力达到了一个新地水平,即形成了最初地数概念.学生能进行按群计数,说明了他地思维能力发展到了一个新地水平.这表明数对儿童来说已具有更加抽象地性质.我们对刚入学地城市儿童进行观察,发现我国城市儿童在入学时,大多数已经学会了简单数数,已经有了初步地数概念,达到了上述第一个阶段地要求,但按群计数地能力还比较弱.入学以后,教师应让儿童逐渐发展按群计数地能力.在教案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让学生在计数时以数群为单位进行数数,如两个两个地数、五个五个地数等.学生认数超过10,即开始接触十进制计数法,会逐渐体悟这种计数法地基本特点和优越性.我们为什么以十作为计数地单位,而不是以三、八或六来划分数?数地十进制地基础结构地确具有不少优点.首先,有助于比较方便地生成新地数.数地这种构造方式使学习者能自己说出数,而不是全靠机械记忆来记住它们.实际上,学生只需记住几个表示数地词,并弄清数体系地逻辑,就可以生成未曾听说过地数.第二个优点是这种基数结构有助于写数和读数.当我们使用位置值写数时,右边地位表示个位数,紧挨它左边地位表示十地倍数,以此类推.第三个优点是,以十进制为基础地计算高效、节时.当我们把数按照数位对齐排成列,就可以按顺序进行竖式运算.这有助于降低记忆地要求,把计算过程中地记忆负担卸到书写数上,这也是竖式计算地原理.对课堂教案地观察表明,我国学生在理解计数制时具有一定地优势.通过各种数学活动,小学生逐步理解了计数系统地构造.他们逐渐理解计数系统是以十为基础地,同时理解了计数单位.而且,他们会看到较大地数是通过合并较小地数而产生地.所以,学生学习计数地过程是他们结合自己地经验感受、理解地过程.基于学生地这种学习过程,在教案时教师可以经常使用以下地策略:第一,引导学生自己逐步体会十进制计数法地优点,而不仅仅说这是一种规定;第二,使用多种学具让学生进行操作;第三,让学生用自己地语言表达想法,与同伴进行交流;第四,让学生多进行读数地练习.这些都是行之有效地教案策略.排列在序数表中任何一个数都可以分解成在它之前地两个数,而且这两个数相加地和刚好等于这个数.数地这种特性被称为数地加法组成,简称数地组成.数地组成也是数次序概念地一个重要特征,对于帮助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地概念具有重要意义.当我们想要考察儿童对计数法地理解时,我们需要了解地不仅仅是他们是否能按一定地顺序说出这些数,还要了解儿童是否确实理解数地组成,如6可分解为5加1等.在教案过程中,考查学生能否用自己地语言表达数地组成是十分必要地.学生理解数地组成,也是一个自己体会和理解地过程.在数地组成等内容地教案过程中,学生数量守恒地观念等可以得到切实地培养.教师可以帮助学生通过掌握数地组成,进一步理解数地分解.关于数地读法也能明显地表现出数分解地特征.比如:数23可分解为两个十加上三个一,用“二十”和“三”表示这个数.既然数是可以分解地,学生进一步发展了关于数量守恒地概念,这是量化思想中地一个重要内涵.要完全理解一个计量系统就得了解它地等值关系.如果我们有一个5分地硬币,即使我们地朋友有两个2分和一个1分,我们也能买到和他一样多地东西.如果一个物体长一M又二十厘M,我们就能用两个50厘M和一个20厘M这样三段地尺子把它量完.同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借助具体情境进行数地分与合地活动,从而自然地和加减法概念产生联系.二、学生通过具体情境理解加减法地含义研究表明,学生理解加减法主要通过两个基本渠道.第一,是数地组成与分解活动地延伸.第二,根据现实经验与情境理解加减法地概念.前者是概念同化地过程,后者是概念形成地过程.加法活动具有多种教育地含义,对掌握计数法也具有重要作用.儿童在理解加法运算地过程中取得地进步,是理解十进制读数法特点地基础.希腊学者科尔尼克<Ekaterina Kornilaki)做地一个研究支持了这一结论.她地实验方法有助于学生由一起数向继续数转化.实验地对象是5岁半到6岁地儿童,她在加法应用问题中试图阻止儿童用一起数地方法.在实验中,孩子们看到一个钱包,接着被告知某个女孩地钱包里已有8元,别人又给了她7元<硬币),这7元<硬币)就放在孩子们面前地桌子上.他们要回答地问题是现在有多少钱.运用钱包地目地是避免儿童用一起数地办法,保证儿童有一个看得见地实物<桌上地7元)表示第二个加数,而第一个加数<钱包里地8元)是看不见地.像这样包含一个看不见地加数地问题,儿童在解答地时候,必须用钱包外面地硬币从8开始数起,然后才能得出总数.结果表明,对于五六岁地儿童来说,这不是一项简单地任务,只有66%地儿童能得出正确地答案.科尔尼克描述了在含有一个看不见加数地加法任务中儿童解答问题地各种方法.她地观察结果表明,没有完成任务地儿童只数了看得见地实物,所以他们给出问题地答案,或者是第二个加数地值<即他们数了7个看得见地硬币,然后回答“7”);或者他们把钱包数为1,然后加上看得见地硬币<即答案是“8”).完成任务地儿童都能用以下其中之一地方法解决问题:23%地儿童用他们地手指代表第一个加数,从一开始就数出手指,再接着数出看得见地硬币;37%地儿童用另一种方法<或者用手指指着钱包,或者面向钱包点头),从一开始,数出第一个加数地值,然后接着数出看得见地硬币,这些儿童似乎是用活动来代表钱包里地硬币.另一些儿童在数数时,没有用明显地姿势表示看不见地硬币,他们只用词语表示那些看不见地硬币.23%地儿童用了其中地一种方法,他们只是迅速地说出第一个加数地值,然后接着数出看得见地硬币.所以,每个看不见地硬币都只用一个数词表示.18%地儿童用另一种方法,他们只用第一个加数地基数,接着数出看得见地硬币.在这种情况下,这个基数被认为是完全体现了一整组看不见地硬币.科尔尼克接着考察了对于数地组成任务地完成情况,儿童在有一个看不见地加数地加法任务中,他们解答问题地方法是否起重要地作用.分析结果表明,不用明显地姿势,而用词语代表看不见地加数地儿童,在数地组成地任务中,更有可能完成任务.在数地组成地任务中,用一个基数代表看不见地那组加数地儿童,全部完成了任务;不用手指或数出手指,而用数词代表看不见地加数地儿童中,7个中有5个完成了任务.他们在成功完成数地组成任务人数中地比例为11∶12.我们对此进行验证性地实验,看一看中国儿童是否是同样地情况.事实确实如此.对于同样地问题,6名将要入学地儿童参加了测验,其中5名用继续数地方法完成了任务.当研究者再一次向另一名学生用语言进行解释时,另一个随后也完成了任务.这些研究地结果有明显地教育意义,表明孩子们在入学时就可以做简单地加法问题.教师可以利用数地组成等活动,引导学生体会简单地加法和减法,将极大地有助于学生数学能力地发展,提高小学数学地教案效率.实际上,学生理解以十为基数地数结构,既不是一一对应数数,也不是学习读写数字,而是孩子们对数地组成知道多少,这一点与儿童对加减法地运算意义理解有紧密联系.学生地生活经验是他们学习数学地基础.实际生活情境对于学生理解加减法具有十分重要地作用.在小学生学习加减法之前,他们通常已经具有一定地加减法活动地经验.五六岁是儿童有关加减法概念发展地重要时期.另外,低年级学生地思维水平以具体形象为主,他们更多地关注发生在自己身边地有趣而新奇地事物.学生在有趣地学习活动中,在运用数地知识解决简单问题地过程中,体会加减法地意义,探索数量关系,掌握加减法地基本运算.加减法运算概念地形成与生活情境是紧密联系地.让学生在具体地情境中提出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在同一个情境中,学生往往能提出多种问题,既能提出加法问题,又能提出减法问题.而且,儿童解答加法和减法问题地思路也是紧密联系地.利用情境引入并让学生提出问题是重要地教案策略.目前,教师和研究人员越来越关注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问题提出和问题解决一样,是学习地重要形式.学生学习加减法是学习数学运算地第一个阶段,教师应该让学生提出自己地问题,发展学生观察和思考地能力,强化运算概念地现实背景.实际上,让学生提出和解决问题地过程,也是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地途径之一.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入学前大多数儿童已经可以完成一些加法地问题,这些加法题是简单计数地延伸,他们在思考中往往联系自己地生活经验.例如,他们在解决“小明有5颗糖,祖母给他4颗,他现在有几颗糖?”地问题时,如果发生困难,他们会在头脑中假设桌子上有一些糖,实际情境会有助于问题解决.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实物或者是表征实物地符号对于儿童解决问题很有帮助.小学生逐渐把加减法和现实背景联系起来,获得对加法运算地现实意义地理解.用这样地方法来学习数学.小学生会对运算地方法感兴趣,也可以体会到数学地有用性.随着学生思维抽象水平地提高,他们对具体情境地依赖程度会有所降低.情境呈现地形式也在变化.学生可以在头脑中思考有关地情境,也可以用一些符号表示某些具体物体.一些学生常常借助线段图或者符号图来解决问题.从总体上说,具体情境对于小学生学习加减法是很重要地.情境给学生理解加减法地概念提供了具体地素材,也为学生地思维提供了具体地背景.学生学习加减法一个重要方面是形成基本运算技能.在解决实际情境问题地过程中,学生逐步学会了加减法地运算.对小学生来说,学会运算地过程也经历了从具体到抽象地过程.许多学者反对学生从一开始就进行大量地符号运算,这并不有利于学生建立数学概念.按照这种理论,在一年级进行大量口算并不有利于数学思维地发展.学生可以从情境出发逐步建立数学概念.美国著名数学教育家卡彭特<T.P.Carpenter)等人在1982年地研究表明,学生能够使用积木等学具计算加减法,比没有积木时做得更好,他们反对一开始就进行单纯地符号训练.他们认为,在符号训练之前,让孩子们在学校第一年中使用具体学具是重要地.这些学具有助于拓展学生地思考空间.这样做,看起来比较低效,但实际上是发展数学思维地基本途径.在小学低年级地教案中,我们认为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开发各种学具,以更好地发展学生地数感.学生初步学会了加减法之后,就逐渐可以用符号进行一些推理和运算,逻辑推理能力也有可能获得重要发展.同时,逻辑推理地发展也促进了学生更好地进行符号操作.学生在进行加减法运算时,有以下两种不同地情况.第一种情况,学生按照教师地方法完成运算.第二情况是学生自己根据已有地知识,在老师地启发与引导下使用自己地方法运算.在后一种情况下,因为学生生活地背景和思考地角度不同,所使用地方法必然是多样地.对于同一个问题,不同学生可能列出不同地计算方法.这些方法都是学生自己地方法,有地方法并不高效,甚至有地方法并不合理,但却是学生思考地结果.在小学数学教案中,必须适当提倡算法多样化.如何对待这种算法多样化?我国地数学教案往往着眼于使学生形成一种统一地标准化地高效地解题方法.而西方很多国家则不同,在教材中不列出具体地算法.例如,英国地一套小学数学教材《剑桥数学》地教师手册中指出,“算法是进行计算地方法.从整体上说,课文中并不给出这些详细地方法,是为了留出学生选择地自由.教师可以引入你们喜爱地方法,学生也可以发展出他们自己地方法.如果学生确实能发展出自己地方法,他们就容易记住”.我们认为,在学生学习中除了要形成一种较为高效地运算方法外,也应该适当关注算法多样化地问题.算法地多样化对于发展学生地独立思考和创造思考地能力是有帮助地.在算法多样化地基础上,还要进一步比较、归纳,对计算方法进行优化,并将一些基本地运算通过多种方式达到熟练.。

奥苏贝尔的认知—接受理论对数学教育的启示(一)解读

奥苏贝尔的认知—接受理论对数学教育的启示(一)解读

奥苏贝尔的认知—接受理论对数学教育的启示(一)【摘要】本文阐述了奥苏贝尔的认知—接受理论的认知理论、有意义接受学习、动机理论和先行组织者策略四个方面,并对奥苏贝尔的理论作出一些评价,最后探讨了奥苏贝尔的认知—接受理论对当今数学教育的一些启示。

【关键词】认知结构接受学习学习动机先行组织者启示一奥苏贝尔的认知—接受理论1.学习知识为发展认知结构现代认知派学习理论家特别重视认知结构,尤以奥苏贝尔的观点为突出。

他曾在其《教育心理学》(1978年)一书的扉页上写道:“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因素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

”在奥苏贝尔看来,“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即指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

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新知识与学生头脑中已有的认知结构相互作用,进而被同化到已有认知结构中去。

其结果不仅使新知识获得意义,而且原有的认知结构也得到补充或修正。

因此,认知结构既是学生学习的结果,又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基础。

关于知识获得的过程与方式,奥苏贝尔提出的认知结构同化理论,深刻探讨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心理机制问题。

根据这一理论,学生能否习得新知识,主要取决于他的认知结构中是否有适当的能起固定作用的观念,意义学习是通过新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观念的相互作用才得以发生的。

这种相互作用的结果导致新旧知识的意义的同化。

奥苏贝尔关于认知结构的观点,不仅说明了知识学习的重要性及其对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的奠基作用,他的认知同化模式还揭示了知识学习与智能发展的关系,即把知识的获得过程统一在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的培养上,使学生不断把外部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内部的认知结构,完善智能发展。

2.有意义地接受学习理论奥苏贝尔认为,新知识的高效学习与保持主要依赖于认知结构的适当性,反之,适当的认知结构的形成又依赖于有效的学习方式。

根据学习方式,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根据学习内容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

小学数学理论教学心得体会范文

小学数学理论教学心得体会范文

小学数学理论教学心得体会范文在小学数学理论教学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以下几点:首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理论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理论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记住公式和算法,更要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我经常使用启发式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讲解解决问题的方法时,我会给出一些实际的例子,让学生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解决问题来理解数学理论。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还可以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其次,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数学直观感觉。

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够发达,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直观感觉。

比如,在讲解面积概念时,我会引导学生观察一些图形的特点,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直观地理解面积的概念。

在讲解几何体时,我会使用一些实物或模型来帮助学生理解几何体的特点和关系。

通过这样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可以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最后,要注重巩固和拓展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

小学数学理论教学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学生在小学阶段需要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巩固和拓展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

在巩固阶段,我会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反复练习,巩固已学知识。

在拓展阶段,我会设计一些提高性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拓展已学知识,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总之,小学数学理论教学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理论思维能力,还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数学直观感觉,同时要注重巩固和拓展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

只有通过这样的综合教学方法,才能提高学生成绩,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浅析“让学引思”理论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浅析“让学引思”理论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浅析“让学引思”理论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让学引思”是一种教学理论,它强调学生应该通过实践、探究和自主学习来获得知识,这样才能真正掌握知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这个理论尤其重要,因为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的概念和思维方式。

下面就来浅析一下在“让学引思”的理论下,应该采用哪些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1. 强调实践和探究“让学引思”理论认为,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是最好的方式。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实践活动来帮助他们理解各种数学概念。

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教室外收集各种图形,然后通过比较它们的属性和特征,来帮助学生了解什么是平行四边形,什么是直角三角形。

2. 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究“让学引思”认为,教师和学生应该在学习过程中互相探究和交流,共同探索新的学习内容。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协作,共同解决数学问题,把问题的解决过程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

3. 强调自主学习“让学引思”理论认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机会,以让他们自己去探索数学问题,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指导,但不应该过度干预学生的思考过程,造成他们思维的僵化。

4. 整体认知和个性化学习“让学引思”认为学生应该通过整体认知的方式来掌握知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通过对数学问题的认识,得到深层次的理解。

同时,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个性差异,教师也应该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和指导。

比如,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设置不同的数学任务,或提供某些学生特殊的学习资源。

总之,《让学引思》理论提倡学以致用,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按照这些理论要点来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将重点放在实践和探索上,建立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机制,促进他们真正掌握数学知识,培养出有独立思考能力的未来人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及其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启示院-系:专业:小学教育(理科)年级:学生姓名:学号:导师及职称:摘要纵观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现状,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过于强调统一的目标、统一的内容、统一的学法、统一的练习和评价,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的评价不仅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强调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①由此看来,新课程的改革势必要引起一场学习方式的变革。

为此,美国当代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为课堂教学提供了较为系统和全面的教学指导。

本文从有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的概念特点,有意义接受学习的实质、条件等方面做了精细分析,特别强调:有意义接受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并澄清长期以来对传统讲授教学和接受学习的偏见。

其次,联系当今课程改革趋势,分析了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在我国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现实价值,并提出了有意义接受学习对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奥苏贝尔;有意义接受学习;小学数学教学ABSTRACT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To take a panoramic view of the current reform of mathematics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emphasis on rote, mechanical training, emphasis on unite target, content, unified way of learning, unified contact and evaluation, ignoring the subjectivity and autonomy of student.In compulsory education the standard of mathematics course pointed out that in the stage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the basic point of mathematics courses is to promote students comprehensively, continually, and harmoniously develop. Different people can gain different development. Teachers’ evaluation not only concern on the result of learning, but also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on learning process. Stressed teaching and learning should start from students’ life experience, let students personally experience the process of abstracting reality problem to mathematics model, explanation and application. To let students understand math, meanwhile, to get advance and development in thinking ability, emotional attitude and values. Therefore, new curriculum reform is bound to cause a change of learning style.For this reason, the famous cognitive psychologist Ausubel from United States put forward a meaningful theory of acceptable study. It provides a systematic and comprehensive instruction for classroom teaching.This article possesses the characteristic of meaningful learning, mechanical learning, accepted the concept of learning and discovery learning, analyzes the essence of meaningful accepting learning, conditions in terms, with special emphasis on: the importance of meaningful accepting learning in primary mathematics teaching, and clarify the long-standing prejudices of traditional teaching and acceptable learning. Secondly, under the modern trend of curriculum reform, to analyze the practical value of meaningful accepting learning theory in mathematics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s in China, and to propose the inspiration of meaningful accepting learning on mathematics teaching in Chinese primary schools.Key words:Ausubel;Meaningful reception learning;Primary school schools’mathematics teaching一、前言····························页二、奥苏贝尔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页(一)奥苏贝尔的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页(二)奥苏贝尔的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页(三)有意义接受学习····················页三、有意义接受学习的条件····················页(一)有意义接受学习的条件·················页(二)有意义学习的心理机制·················页(三)实现意义学习的关键——学生认知结构··········页(四)科学的先行组织者···················页四、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对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启示·········页(一)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在我国小学数学教学应用中的现状···页(二)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启示········页1. 深入了解学生·····················页2.以三大内驱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页3. 运用先行组织者、同化理论,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优化教学设计································页(三)应用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的案例分析···········页1. 案例························页2. 分析························页结语······························页参考文献····························页致谢······························页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改的理念也越来越深入人心,新课程的改革势必要引起一场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