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

合集下载

(完整版)《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整理

(完整版)《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整理

该学科的特点:是师范院校的一门专业课,是研究和解决小学阶段数学教育的一门学科,是研究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规律的学科。

研究对象:解决“为什么教和学”(数学课程目标)、“教什么”(课程内容、教材体系和结构)、“怎么教”(教学过程、方法、手段)、“怎么学”的问题①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②数学是关于客观世界的模式的科学③数学还可看作关于客观世界的数学化的过程数学的主要特征:抽象性、严谨性和广泛的应用性等数学的发展过程:①萌芽时期:这一时期的数学的发展十分缓慢,形成的知识也是片断的、零碎的和缺乏逻辑的,没有严密的体系②初等数学时期:建立了初等数学体系;开始运用比较科学的计数方法;运用比较严格的数学论证方法③变量数学时期:解析几何和微积分④近代数学时期⑤现代数学时期只考虑数学本身的内容、结构特点及其理论意义、应用价值就是数学科学。

把数学的内容作为教学过程中的认识对象就是学科数学。

数学科学和学科数学的:联系:学科数学的内容是依赖于科学数学而建立和发展的。

区别:①学科数学是以培养人为目标,数学科学是以阐述数学的原理为目标的②数学科学要对数学的理论与方法进行系统阐述,一般从基本的概念和原理出发,全面完整地、系统地表述某一个数学领域的内容和方法。

而数学学科要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从学生的需要和可能出发,安排和呈现有关的内容和方法。

③数学科学对所有的定理、公式、法则等都要进行严格的论证和推导,以保证其逻辑性和严谨性。

而数学学科要从学生的接受能力出发,往往不做严格的论证,只是通过列举的方式,用归纳的方法得出结论。

④数学科学可以完全按照数学自身的理论体系和逻辑顺序安排,尽量使内容完整、系统和科学化。

而数学学科在不影响内容的科学性的前提下,应当考虑儿童的认知规律,一些内容的呈现顺序和编排方式可作适当的调整。

小学数学学科的性质和任务一、发展公民数学素养是基本任务(一)、数学素养的基本内涵:1、懂得数学的价值2、3、有解决现实数学问题的能力4、学会数学交流5、学会数学的思想(二)、数学素养的基本特征:1、发展性2、过程性3、实践性二、培养数学思维是实现数学素养发展的基本点(一)、观察与比较(二)、分析与综合(三)、抽象与概括(四)、判断与推理三、提高将数学运用于现实情境的能力是发展数学素养的基本目标(一)、学会用数学的思想来考查现实(二)、构建普通知识与情境的联系小学数学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小学数学教学论是研究和解决小学阶段数学教育问题的一门学科,小学数学教学论从总体上说是关于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规律的学科,其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小学数学课程目标、小学数学课程内容、小学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与方法、小学数学教学手段、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评价。

小学数学教学论[精选5篇]

小学数学教学论[精选5篇]

小学数学教学论[精选5篇]第一篇:小学数学教学论小学数学教学论第二章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第一节学科数学与科学数学的区别和联系一、学科数学与科学数学的联系二、学科数学与科学数学的区别第二节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选取一、小学数学教学内容选取的三大依据(一)、选择现代生活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二)、适合小学生的接受能力(三)、根据九年义务教育的学制和小学课程计划设置教学内容二、信息随需进行内容选取的四个兼顾(一)兼顾当今与未来(二)兼顾“幼小”与“小中”的衔接(三)兼顾必要与可能(四)兼顾统一与灵活三、小学数学内容的确定(1)调整的主要方面:1、删去部分的主要内容;2、精简大数目的计算;3、降低应用题难度;4、部分内容改为选学或只学不考;5、加强代数、统计初步知识第三节小学数学体系、结构和编排原则一、小学数学教材的体系二、小学数学教材的结构三、小学数学教材的编排原则(一)以整数、小数、分数的基础知识以及四则运算为主线,以数形结合为重点,把各部分内容按其彼此的内在联系进行编排;(二)由浅到深、循序渐进,适当分数、螺旋上升;(三)把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方法置于教材中心地位,注重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四)寓教学方法于教学编写中,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五)把数学知识和数学应用结合起来第四节国内外小学教学材料的改革一、我国小学数学教材的演进(一)、清末民初到1949年以前(二)、新中国成立后二、我国义务教育教材改革的决策(一)提倡“一纲多本”;(二)实行“编审分开”;(三)逐步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三结合教材编写队伍(四)大力加强教育科学研究三、国外小学教学内容的改革趋势(一)精选传统的四则运算,增加近代、现代数学知识,提倡广而浅;(二)重视现代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1、变换思想;2、模型方法;3、坐标方法(三)提倡“问题解决”和数学应用(四)重视运用计算机(器)进行辅助教学第三章小学数学学习概论(一)第一节数学学习的含义第二节认知学习理论对数学学习的启示第三节小学数学学习的基本形式与过程第四节小学数学学习迁移第四章小学数学学习概论(二)第一节数学知识学习的基本形式第二节数学技能学习的基本形式第三节数学问题解决的基本形式第五章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与教学原则第一节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实质第二节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三对主要矛盾第三节小学数学的教学原则第六章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第一节启发式是确定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第二节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选择第三节小学数学基本的教学方法第四节小学数学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第七章小学数学教学的组织第一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结构第二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类型第三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准备第四节小学数学课外活动第八章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第一节教学评价概述第二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评价第三节小学数学学习的考查与评价第九章数学思维与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第一节数学思维概述第二节数学思维的分类第三节数学思维的一般方法第四节初步逻辑思维能力及其培养第五节初步形象思维能力及其培养第六节初步直觉思维能力及其培养第七节数学思维品质及其培养第十章小学数学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第一节培养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意义第二节非智力因素在认知活动中的作用第三节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第十一章概念数学第一节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意义第二节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第三节小学数学教材中概念的几种表示方法第四节影响教学概念学习的因素第五节数学概念的教学策略第十二章计算教学第一节计算教学的意义和要求第二节小学生计算错误的归因第三节培养计算能力的教学策略第四节关于培养计算能力的思考第十三章应用题教学第一节应用题教学的意义第二节小学生解答应用题的心理特征第三节应用题的分类第四节应用题的教学策略第五节关于改革应用题的思考第十四章几何初步知识教学第一节几何初步知识教学的地位和意义第二节小学生空间观念形成的心理特点第三节培养初步空间观念的教学策略第四节几何求积的教学策略第十五章小学数学教师第一节素质第二节小学数学教师的素质第三节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艺术第二篇:小学数学教学论,小学数学教学论第一章小学数学课程目标内容提要:恩格斯“数学是主要研究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第一节数学发展简史概述五个时期:萌芽时期,初等数学时期,变量数学时期,近代数学时期,现代数学时期(一)萌芽时期逐步产生自然数、分数及四则运算;形成常见的几何概念特点:仍是片断的、零碎的、缺乏逻辑的,没有严密的体系(二)初等数学时期希腊:1.塔利斯,开始尝试对命题的证明;2.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特点:数学从具体的实验阶段过渡到抽象的理论阶段,数学逐步成为独立的、演绎的学科中国:1.公元前1世纪,《周髀算经》有勾股定理的记载;2.在1世纪,《九章算术》有一元方程组的解法和正负数加减法的内容,标志着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3.在3世纪,刘徽“割圆术”、5世纪,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誉满数坛。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
详细描述
启发式教学强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通过提问、引导和启发,促使学生自 己发现和掌握数学知识。教师的作用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帮助他们建立 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境式教学
总结词
情境式教学是一种将数学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旨在通过实际应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详细描述
03
小学数学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01
02
03
04
目标导向
明确课程目标,确保课程内容 与目标相一致,以达成教育目
的。
学生中心
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发展,设计 适合学生认知水平的课程内容

实践应用
结合生活实际,设计具有实用 性和趣味性的教学活动。
学科整合
注重数学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04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的种类与获取
教材与教辅
数字化资源
实物教具
教师资源
小学数学教材是最基本的教学 资源,应选择符合课程标准、 内容丰富、结构合理的教材。 同时,可以配合教辅资料,如 练习册、习题集等,帮助学生 巩固所学知识。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 教学资源越来越丰富,如在线 课程、教学视频、互动课件等 。这些资源可以为学生提供更 直观、生动的数学学习体验。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 论
汇报人: 202X-01-02
目录
• 小学数学课程概述 •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 小学数学课程设计 •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 • 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
01
小学数学课程概述
小学数学课程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小学数学课程是小学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 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思维能力 。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PPT课件教案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PPT课件教案

问题。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
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
路,预测结果。几何直观可以帮助学生直观
地理解数学,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都发挥
着重要作用。

(五)数据分析观念
数据分析观念包括: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有许 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通过分 析作出判断,体会数据中蕴涵着信息;了解对 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需要根 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通过数据分析 体验随机性,一方面对于同样的事情每次收集 到的数据可能不同,另一方面只要有足够的数 据就可能从中发现规律。数据分析是统计的核 心。
❖ 建模思想:简化的思想,量化的思想,函数 的思想,方程的思想,优化的思想,随机的 思想,抽样统计的思想。
对数学建模的认识。
数学建模就是通过建立模 型的方法来求得问题解 决的数学活动过程。 这一过程步骤如下:
观察实际情境 发现提出问题
修改
抽象成数学模型
得到数学结果
检验
不合乎实际
合乎实际 可用结果
40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一节具有传统意义的概念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等与分数内涵或外延相关的知识具有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和生活经验之后对于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变化而大小不变规律的发现与总结是学生今后学习约分通分分数大小比较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等相关知识的基础在分数知识结构处于较为重要的地位
一、《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相关内容
❖ 一个基本理念: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 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 三个学段:九年的学习时间划分为三个学段:第一学段 (1~3年级),第二学段(4~6年级),第三学段 (7~9年级)。
❖ 四个部分(课程内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 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及答案(完整版)3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及答案(完整版)3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以及答案一、选择题1、数学的属性表现在:数学是一门既研究空间形式,又研究空间关系的科学。

既研究数量关系又研究数量形式的科学。

2、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结构的呈现方式:1、螺旋递进式的体系组织 2、逻辑推理式的知识呈现 3、模仿例题式的练习配套3、按照我国比较传统的认识,将数学能力结构分为:(1)运算能力。

(2)空间想象能力。

(3)数学观察能力。

(4)数学记忆能力。

(5)数学思维能力。

4、学习风格的构成要素分解为:环境、情绪、社会、生理和心理五大类。

有简单地分解为:生理、心理和社会三大类。

5、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任务呈现方式:1、情景呈现2、复习导入 3、直接呈现6、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1)、环套式的组织形式 2)、回旋式的组织形式3)多项式的组织形式 4)、反推式的组织形式7、弗莱登塔尔认为,丰富的教学情景包括:(1)场所;(2)故事;(3)设计;(4)主题;(5)剪辑。

8、教学方法的基本类型:1、提示型的教学方法2、问题解决型的教学方法 3、自主型的教学方法9、教学设计的学习需要分析包括学习的:1、学生分析的内容 2、学生分析的任务10、我国《数学课程标准》由下列哪几部分组成: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等四大领域。

11、设计教学方案的基本内容包括设计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

一般是从设计教学目标开始。

12、学习评价的价值:(1)导向价值;(2)反馈价值;(3)诊断价值;(4)激励价值;(5)研究价值。

13、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1)、前期组织准备(2)、任务提出(3)、理解数学(4)、学习评价。

14、课堂活动的构成要素:教师、学生、教材与环境四个要素所构成,四要素的构成方式具有动态性和生成性的特点。

15、数学概念引入的基本策略:1、生活化策略 2、操作性策略3、情境激疑策略4、知识迁移策略16、影响儿童概念学习的因素主要有:儿童的经验,儿童的语言发展,儿童的认知结构和认知方式,儿童的思维水平等等。

小学数学课程及教学论

小学数学课程及教学论

小学数学课程及教学论小学数学课程的设计和教学方法对于培养学生良好数学素养和逻辑思维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小学数学课程的特点和教学方法进行探讨,旨在提供一些有益的教学思路和建议。

一、小学数学课程特点小学数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基本数学能力为目标,通过数学运算、问题解决和思维训练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习惯和数学运算能力。

小学数学课程在内容上主要包括数的认识与属性、数的运算、图形与空间的认识以及简单的统计与概率等几个方面。

1. 数的认识与属性数的认识与属性是小学数学的基础,包括数的读写、数的大小比较以及负数等知识。

通过学习这方面的内容,学生能够掌握数的基本规律和数的性质,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数的运算数的运算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部分,包括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以及整数与分数的运算等知识。

掌握好数的运算规律,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图形与空间的认识图形与空间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中的重点内容,包括几何图形的认识、图形的性质以及图形的变换等。

通过学习这方面的内容,可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几何思维能力。

4. 统计与概率统计与概率是小学数学的拓展内容,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统计图表的制作以及简单的概率计算等。

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二、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为了有效地教授小学数学课程,教师应采用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 培养数学思维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思维习惯,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探索规律和进行推理。

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多样化教学手段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游戏教学和实践活动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内容和互动性强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引导独立思考教师应给予学生适当的自主学习机会,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及答案(完整版)3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及答案(完整版)3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以及答案一、选择题1、数学的属性表现在:数学是一门既研究空间形式,又研究空间关系的科学。

既研究数量关系又研究数量形式的科学。

2、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结构的呈现方式:1、螺旋递进式的体系组织 2、逻辑推理式的知识呈现 3、模仿例题式的练习配套3、按照我国比较传统的认识,将数学能力结构分为:(1)运算能力。

(2)空间想象能力。

(3)数学观察能力。

(4)数学记忆能力。

(5)数学思维能力。

4、学习风格的构成要素分解为:环境、情绪、社会、生理和心理五大类。

有简单地分解为:生理、心理和社会三大类。

5、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任务呈现方式:1、情景呈现2、复习导入 3、直接呈现6、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1)、环套式的组织形式 2)、回旋式的组织形式3)多项式的组织形式 4)、反推式的组织形式7、弗莱登塔尔认为,丰富的教学情景包括:(1)场所;(2)故事;(3)设计;(4)主题;(5)剪辑。

8、教学方法的基本类型:1、提示型的教学方法2、问题解决型的教学方法 3、自主型的教学方法9、教学设计的学习需要分析包括学习的:1、学生分析的内容 2、学生分析的任务10、我国《数学课程标准》由下列哪几部分组成: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等四大领域。

11、设计教学方案的基本内容包括设计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

一般是从设计教学目标开始。

12、学习评价的价值:(1)导向价值;(2)反馈价值;(3)诊断价值;(4)激励价值;(5)研究价值。

13、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1)、前期组织准备(2)、任务提出(3)、理解数学(4)、学习评价。

14、课堂活动的构成要素:教师、学生、教材与环境四个要素所构成,四要素的构成方式具有动态性和生成性的特点。

15、数学概念引入的基本策略:1、生活化策略 2、操作性策略3、情境激疑策略4、知识迁移策略16、影响儿童概念学习的因素主要有:儿童的经验,儿童的语言发展,儿童的认知结构和认知方式,儿童的思维水平等等。

第一章小学数学课程-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

第一章小学数学课程-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

第一章教学目的与主要内容本章简要介绍小学数学学科的基本特征,小学数学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及基本内容、中外小学数课程改革的基本趋势。

以促进学生认识小学数学课程,认识我国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的意义。

第一节小学数学学科的基本特征一、数学及其特征如何认识数学?《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数学是人类用于交流的语言;数学能赋予人类创造性,数学是一种文化等。

在这里,并没有给出严格的定义。

数学是什么?古往今来,看法不一,从数学所从属的工作领域看:数学是技术、是逻辑、是自然科学、是科学、是艺术、是文化……;从数学的对象看:数学研究计算、研究数和量、研究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的和空间形式、研究模型、研究演绎系统形式系统、研究无穷……;从数学的社会价值看:数学是语言、是工具、是框架、是符号、是游戏,这些都可以作为数学的解释,但仍未能充分地概括出现代数学研究的全部特点。

我们还是不能给数学一个完美无缺的、一成不变的定义,因为数学仍在不断的发展着。

无论如何,仅仅用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来刻画数学已经远远不够了。

一般说来,数学具有的这样的基本性质:(唐瑞芬:《数学教学理论选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6页)第一,数学的对象是由人类发明或创造的;第二,数学的创造源于对现实世界和数学世界研究的需要;第三,数学性质具有客观存在的确定性;第四,数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体系。

可以说,数学在现代科技和社会生活的各方面都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要想比较全面的了解数学学科,对其特征的把握显得非常必要,下面我们主要介绍数学的三个特征。

数学具有抽象性。

数学的抽象,也就是保留具体事物在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方面的本质属性,而排除其他非本质属性。

数学抽象的最显著的特征,往往是用模型来概括同类对象或同类对象关系。

“3 × 2”这个式子,就是一个没有任何具体内容的数学模型。

最新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及答案(完整版)学习资料

最新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及答案(完整版)学习资料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以及答案一、选择题1、数学的属性表现在:数学是一门既研究空间形式,又研究空间关系的科学。

既研究数量关系又研究数量形式的科学。

2、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结构的呈现方式:1、螺旋递进式的体系组织 2、逻辑推理式的知识呈现 3、模仿例题式的练习配套3、按照我国比较传统的认识,将数学能力结构分为:(1)运算能力。

(2)空间想象能力。

(3)数学观察能力。

(4)数学记忆能力。

(5)数学思维能力。

4、学习风格的构成要素分解为:环境、情绪、社会、生理和心理五大类。

有简单地分解为:生理、心理和社会三大类。

5、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任务呈现方式:1、情景呈现2、复习导入 3、直接呈现6、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1)、环套式的组织形式 2)、回旋式的组织形式3)多项式的组织形式 4)、反推式的组织形式7、弗莱登塔尔认为,丰富的教学情景包括:(1)场所;(2)故事;(3)设计;(4)主题;(5)剪辑。

8、教学方法的基本类型:1、提示型的教学方法2、问题解决型的教学方法 3、自主型的教学方法9、教学设计的学习需要分析包括学习的:1、学生分析的内容 2、学生分析的任务10、我国《数学课程标准》由下列哪几部分组成: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等四大领域。

11、设计教学方案的基本内容包括设计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

一般是从设计教学目标开始。

12、学习评价的价值:(1)导向价值;(2)反馈价值;(3)诊断价值;(4)激励价值;(5)研究价值。

13、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1)、前期组织准备(2)、任务提出(3)、理解数学(4)、学习评价。

14、课堂活动的构成要素:教师、学生、教材与环境四个要素所构成,四要素的构成方式具有动态性和生成性的特点。

15、数学概念引入的基本策略:1、生活化策略 2、操作性策略3、情境激疑策略4、知识迁移策略16、影响儿童概念学习的因素主要有:儿童的经验,儿童的语言发展,儿童的认知结构和认知方式,儿童的思维水平等等。

(完整word版)《小学数学教学论》教学大纲--试行草案

(完整word版)《小学数学教学论》教学大纲--试行草案

小学数学教学论教学大纲试行草案(2010年10月)一、说明1.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教育学院小学教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

2.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系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论方面的知识和小学数学教学基本技能与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数学、数学教育的整体认识水平,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水平和教育研究能力,并能运用所学的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使之适应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对小学数学教师的要求。

3.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有十二章,依次为:绪论作为课程的小学数学教学论;第一章走进小学数学课程;第二章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第三章小学数学学习过程;第四章小学数学教学原则与方法;第五章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第六章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第七章小学数学规则教学;第八章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第九章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教学;第十章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第十一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艺术;第十二章小学数学教学评价。

二、本文绪论教学要点:本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作用;小学数学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教学内容:一、本课程的基本认识1.本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作用2.数学教学论的产生与发展3.小学数学教学论的研究对象4.小学数学教学论的理论基础二、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介绍1.改革的背景2.课改和小学数学教学关系作业及思考题:1.《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是一门怎样的课程?2.《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理论教学内容有哪些?3.怎样才能学好《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第一章走进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要点:数学的主要内容;小学数学学科的性质和任务;小学数学的主要目标教学内容:一、数学的基本认识1.数学的产生2.数学的研究对象3.数学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二、小学数学学科的性质和任务1.性质2.任务三、小学数学课程及其发展1.传统的小学数学特征2.国际小学数学课程的发展3.我国小学数学课程的发展四、小学数学课程目标1.目标概述和变革2.小学数学课程目标解读作业及思考题:1.传统的小学数学课程目标有什么主要特征?2.新世纪我国小学数学课程目标有什么发展,并尝试和其它国家和地区的比较分析。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素养:懂数学价值对自己数学能力有信心有解决现实问题能力学会数学交流学会数学思想方法小学数学性质: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课程基本理念:一,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

2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三,数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四,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五,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影响。

数感:只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

符号意思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空间观念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

总目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二,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

数学学科的任务,数学素养,和培养数学思维。

培养数学思维,一以数和形及其结构关系为思维对象,以数学语言和符号为载体,认识和发现数学规律为目的的一种思维,特点,概括性整体性相似性问题性。

课程是按照一定的社会需要,根据特定的文化和社会取向,考虑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为培养下一代所,制定的一套有目的可执行的方案。

课程内容是指根据一定目标制定的某一学科中特定的事实,观点,原理方法和问题,以及处理它们的方式。

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研究包括两方面,课程内容的选择和课程内容呈现的方式。

课程内容选择依据,数学课程目标,学生发展需要,社会进步需要,数学自身发展。

(完整版)小学数学教学论整理

(完整版)小学数学教学论整理

小学数学教课论绪论1、定义: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的数目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门科学。

2、数学的特色:抽象性、谨慎性、宽泛的应用性。

3、数学的研究对象:数学科学是一门撇开内容而只研究形式和关系的科学,并且第一主要是研究数目的和空间的关系及其形式。

4、数学的发展过程:五个期间:萌芽期间、初等数学期间、变量数学期间、近代数学期间、现代数学期间5、小学数学学科与数学科学的异同点:相同点:(1 )小学数学学科的很多内容与数学科学有亲密的关系。

(2)小学数学学科源于数学科学,按照数学自己的科学性,同数学科学有相像之处。

不一样点:(1)从知识系统看,作为科学的数学,是一个完好的、独立于任何人的任何知识结构而存在的、特定的知识和思想系统。

而作为教育的数学,则是一个经过人为的加工和提炼的、依照某一特别人群的特别需要和经验、知识与能力构造而设计的知识和思想系统;(2)从数学活动看,作为科学的数学,是一类特意的人的一个完好独立的研究、发现与创建的活动过程,而作为教育的数学,则是一类特意的人在某些特意的人的指引和帮助下的一个模拟研究、发现与创建的活动过程;(3)从对象特色看,作为科学的数学,其对象是一个完好由符号、逻辑构造系统,而作为教育的数学,其对象则是含有经验、直观的和几乎看法和规则等构成的和完好开放的是关闭的逻辑构造系统;(4)从活动的目的看,作为科学的数学活动,是为了获取发现和创建数学,而作为教育的数学活动,是为了“接受”已经发现和创建的数学。

6、解放后我国小学数学教课纲领改正的概略,几个教课纲领教课目的异同。

(与第一章第4个重合)(1)新中国成立早期。

1950年公布〈〈小学算术课程暂行标准(草案)》1952年〈〈小学算术教学纲领(草案)》(2)“大跃进”前后。

1956 年〈〈小学算术教课纲领(订正草案)》1963年公布〈〈整日制小学算术教课纲领(草案)》(3)“文革”期间。

1963 年〈〈整日制小学算术教课纲领(草案)?,(4)“文革”后恢复和发展。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教案)教学总目标:使学生掌握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理论,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同时,使学生能对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有初步的了解,为以后从事研究和教学打下比较好的基础。

第一章绪论(2课时)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对象,了解数学发展的历史,以及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的发展过程。

明确学习小学数学教学论的意义和方法。

第一节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一、数学的性质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就是以在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这一领域内的事物作为它研究的对象,以求发现它内在的结构,得出客观的规律,以指导小学数学教学实践。

(一)数学的发生和发展1.数学的产生数学的产生和发展存在着两个起点。

首先,数学的产生是以实际问题为起点的。

即为了适应人类了解客观存在的内部性质并用于解决实践上的问题的需要。

例如,人类在生产与生活中,需要对一些事物进行量的刻画和描述,于是,“数”就产生了;又如,人类在生产与生活中,需要对一些对象进行集合意义的合并与分解,于是,四则运算就产生了。

其次,数学的产生是以理论问题为起点,即为了适应人类了解思想存在的内部性质,用以解决理论上的问题的需要。

当然,数学的最初起点还是现实世界,它更多地来自于人类的问题提出和问题解决,是人类对现实世界的最本质和最一般的反映。

2.数学的发展数学的发展经过了漫长的历史阶段,大致可以分为五个时期:(1)萌芽时期(公元前600以前)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要对获取的生活资料作出量的估计,于是逐步产生了自然数、分数及四则运算;同时,人们在测田亩、定四时的过程中也形成了一些常见的几何概念,促使了几何学的初步发展。

当然这时期的知识往往是片断的、零碎的、缺乏逻辑的,尤其是缺乏对命题的证明,没有严密的体系。

(2)初等数学时期(公元前600年—17世纪中叶)公元前六七世纪,地中海一带文化发达的地区,在生产、商业的影响下,促进了数学的发展。

(完整版)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

(完整版)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种科学!数学的基本特征:理论的抽象性,逻辑的严谨性,应用的广泛性小学数学学科的性质:生活性,现实性,体验性。

数学的发展过程:小学数学课程的改革和发展:《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1.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2.课程内容既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学科的特征,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论,也应包括数学结论的形成过程和数学思想方法。

课程内容的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思考与探索。

课程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只关于抽象的关系,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

3.教学活动是教师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学生应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4.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

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5.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教育活动中。

总体目标:1.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种科学!
数学的基本特征:理论的抽象性,逻辑的严谨性,应用的广泛性
小学数学学科的性质:生活性,现实性,体验性。

数学的发展过程:
小学数学课程的改革和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1.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2.课程内容既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学科的特征,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论,也应包括数学结论的形成过程和数学思想方法。

课程内容的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思考与探索。

课程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只关于抽象的关系,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

3.教学活动是教师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学生应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4.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

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5.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
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教育活动中。

总体目标:1.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
验。

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数学的价值,激发好奇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
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数学课程标准》课程内容:
数与代数:应帮助学生建立数感和符号意识,发展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模型思想。

图形与几何:应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注意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育推理能力
统计与概率:应帮助学生逐渐建立起数据分析观念,了解随机现象
综合与实践: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小学数学教分析:分析教材的编排体系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分析研究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分析研究教材中选配的练习题;
分析教材中所渗透的思想方法;
挖掘和分析教材的数学文化、德育、美育等非智力因素。

教学设计需要考虑的三个方面:明确教学目标,形成设计意图,制定教学过程。

课时教学目标设计:分析教材内容,初步确定教学目标
分析学生特点,明确教学目标
参照课程标准,完善教学目标。

小学数学概念的表现形式:定义式(是用简明而完整的语言揭示概念的内涵的方法,具体的做法是用原有
的概念说明要定义的新概念):属加种差定义、发生定义、外延定义、约定式定义
描述式(用一些生动、具体的语言对概念进行描述,叫做描述式)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过程设计:
一.小数数学概念的引入:1.通过直观引入概念
2.结合生活实例引入概念
3.在已有概念基础上引入新概念
二.数学概念的理解:1.引导学生概括事物的本质属性
2.利用变式突出概念的本质属性
3.变换本质属性的表达方式,从不同的侧面理解概念
4.注意与相近的、易混的概念比较
5.通过反面衬托揭示概念,加深对概念本质属性的认识
三.概念的巩固与运用:1.概念内涵的运用
2.概念外延的运用
四.概念的系统化:1.前后沟通,纵向组织概念系统
2.触类旁通,横向组织概念系统
3.融会贯通,形成概念的认知结构
小学数学规则的内容:
小学数学规则之间的关系:下位关系、上位关系、并列关系
解决数学问题的教学过程:了解问题情境
明确问题的条件和目标
探求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求得解答并检验
对数学问题进行回味和评价
小学数学教学基本方法:教学方法是受教育思想支配、受教育目的和教学内容制约的,为完成教学任务而
采用的工作方法。

1.启发式谈话法:是教师使用谈话、回答的方式,根据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提出问题,启
发学生对所提问题积极思考,从而使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获得新知识的一种教育方法。

注意:1).谈话前要先设计好所提问题。

2).谈话时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吸引全班学生积极参加。

3).谈话后教师要小结,使学生获得准确、完整的信息。

2.讲解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结合适当的板书、板画,向学生说明、解释或论证数学概念、规
律和规律性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注意:1).运用讲解法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听讲和理解能力,能够保持较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力。

2).要求教师能很好的组织教材。

3).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讲述条理清楚、重点突出,语言准确、精炼、生动。

4).能正确运用分析、综合、归纳和演绎的思维方法。

5).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启发式讲解。

6).注意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并配以规范的板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练习法: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为巩固知识和形成一定的技能、技巧,并发展智力的一种教
学方法。

注意:练习的目的要明确、层次要清楚、形式要多样、数量适当、时间安排合理、还要注意
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有机会练习,并能及时反馈练习的效果。

4.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和模型等直观教具,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的一种教学
方法。

注意:1).要适当选用演示的教具。

2).演示目的明确,重点突出。

3).演示的时机要恰当。

4).演示前要给学生明确观察和思考任务。

5).演示时要与教师的讲解结合。

6).演示后要及时总结归纳,得出规律,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5.操作实验法: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亲自动手实验,来掌握教学概念或规则的教学方法。

注意:1).课前要认真设计实验方案,教师要亲自做几遍,摸清试验中可能产生的问题。

2).课前要学生准备好实验的教材。

3).实验前,教师要讲清实验的方法和要求。

4).实验时要加强个别辅导,帮助学生做好实验。

5).试验后,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从中得出结论。

选择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1.根据教学目标
2.根据教学内容
3.根据学生年龄特点
4.根据教学组织形式
5.根据教学效率
数学思维的分类:1.数学思维方式按照思维活动的形式可以分为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三类。

1)数学逻辑思维是以数学的概念、判断和推理为基本形式,以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纳和演绎为主要方法,并能用词语或符号加以逻辑的表达的思维方式。

2)数学形象思维是以数学的表象、直感、想象为基本形式,以观察、比较、类比、联想、归纳、猜想为主要方法,并主要地通过对形象材料的意识加工而得到领会的思维方式。

3)数学直觉思维是包括数学直觉和数学灵感两种独立表现形式,能够迅速的直接的洞察或领悟对象性质的思维方式。

2.数学思维方式按照思维指向可以分成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两类。

1)集中思维又叫聚合思维、求同思维、收敛思维。

(定向思维、纵向思维)是指从一个方向深入问题或朝着一个目标前进的思维方式。

2)发散思维又叫求异思维、分散思维、辐射思维。

(逆向思维、多向思维)是具有多个思维指向、多种思维角度并能发现多种解答或结果的思维方式。

3.数学思维方式按照智力品质可以分为再现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两类。

1)再现性思维是运用已获得的知识和经验,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用惯用的方法、固定的模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2)创造性思维是指以新颖、独创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是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对问题找出新答案、发现新关系或创造新方法的思维。

衡量学生数学思维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数学思维品质,包括: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独创性、批判性。

小学数学学习方式:按学习组织的形式分为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
按学习进行的方式分为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
开放性
数学学习习惯的内容:听的习惯、做的习惯、问的习惯、思的习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