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新闻鉴赏 纲要

合集下载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分析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分析

一、外国新闻作品分析:1.分析《日本签字投降》一、作者简介:霍墨·比加特:美国《纽约先驱论坛报》著名记者,在美国密苏里号战舰上写的报道,曾报道过太平洋战争中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先后两次获得过普利策奖,他的报道以生动详实著称,同时又是一名有名的“写作快手”。

二、报道特色:——“寓观点于事实之中”▪这是记录在世界重大历史事件的新闻名篇。

▪通篇都是客观叙述,用事实说话,捕捉细节▪冷静客观的描写,体现日本帝国的没落,世界强国地位的失去。

▪作者不直接评论,透过细节描写传达思想,将观点和倾向体现在对事实的取舍中三、人物描写和细节描写的手法▪细致描写了五个人物▪着重对日本外相重光葵的细节描写思考:结合此文,试述外国记者“寓观点于事实之中”的报道特色。

2.分析《火葬——甘地永存》一、写作特色:▪语言凝练、传神*介绍事件背景——描写人们吟唱经文——描写送葬队伍的不同阶层二、结构特色▪以火葬为线索*火葬的背景——火葬开始——火葬仪式——火葬结束▪围绕火葬这一中心事件,把人们对于甘地的爱戴之情传神地表现出来,通过火葬经过的描写,将各阶层人们的不同表现用事实叙述,全文融为一体,前后有序三、对观察性报道手法的运用▪既像一则消息,又像一则目击记▪观察准确,写的传神简练▪对各阶层送葬人们的描写3.分析《美国宇航员登上月球》一、引用所具有的新闻价值及作用:▪多次引用两位宇航员的话:用他们的切身感受真实向读者再现登月的情景,增强报道的客观性、可信性和权威性,使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这一事件所具有的新闻价值更形象、生动。

——“用事实说话”胜过直接评论二、“一句话导语”的重要性▪一句简单的导语把新闻事件中最重要、最精彩、最引人注目的事实呈现给读者。

▪开门见山、简洁明快▪及时、充分地向人民群众报道他们欲知、和应知的新闻三、记者具有高度新闻敏感思考:结合此文,说明记者具有高度新闻敏感的重要性。

4. 分析《周恩来总理逝世北京沉浸在悲痛之中》一、作者简介:比昂尼克:法新社前驻北京首席记者二、抓住的两个人物镜头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中外新闻传播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外新闻传播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外新闻传播史》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课程代码:课程学时: 51 学分: 3 适用专业:新闻学开课时间:二年级二学期开课单位:文学院大纲执笔人:罗融融大纲审定人:刘汉光《中外新闻传播史》作为新闻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内容涵盖了中外新闻事业的发展过程、规律、问题。

这门课程的开设旨在培养学生了解史实、认识关系、审视得失、反观当今,扩大学生的学术视野、进一步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让学生学会吸取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更好地认识传媒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科技的关系。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基本的史实,吸取经验和教训;2、进一步认清当今新闻传播事业的现象、问题和趋势;3、培养学生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的思维方式。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中国近代的新闻传播;媒介发展与传播霸权;中国新闻改革的历程。

2、教学难点:在《中外新闻传播史》的教学中,让学生学会用历史的眼光反观当今、进行价值判断是本课程的教学难点。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注重帮助学生梳理重要的历史事件、挖掘事件之间的联系和规律,扩大学生的学术视野、进一步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培养学生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的思维方式。

实践环节主要有课堂讨论和课下作业。

四、教学内容、目标与学时分配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课时分配1、关于新闻史及其历史分期1.1历史是什么了解0.51.2 三种新闻定义和三种新闻史了解 11.3 我们所理解的新闻史和新闻史分期了解0.52、新闻起源时期的人类社会发展与信息传播2.1 人类社会的起源与发展了解0.5 2.2人类信息传播媒介的变革掌握 12.3信息传播与人类社会发展理解0.53、新闻起源时期中国社会的信息传播3.1 先秦与秦汉的信息传播:从口传到文字理解0.5 3.2 三国至唐宋:“报状”与印刷小报掌握 2 3.3 元明时期:新闻传播的萌芽与传播控制掌握 14、新闻起源时期西方国家的信息传递4.1 希腊、罗马时期的信息传递:从口传到文字了解0.5 4.2 中世纪欧洲的信息传递:从教会统治到多元化理解 1 4.3新闻传播的萌芽:印刷机和“手抄新闻”掌握 1 4.4 封建王权与信息传播:利用与控制了解0.55、西方国家新闻传播的出现与初步发展5.1 新闻产生的土壤和近代报刊的出现掌握 1 5.2 专制与反专制:争取新闻自由掌握 1 5.3政治工具:西方社会革命时期的报刊了解0.5 5.4西方国家新闻传播体制的初步建立了解0.56、从独立报刊到大众报刊:西方报刊新闻的成熟6.1 工业革命:社会变迁与新闻需求的扩大理解0.5 6.2 从独立报刊到大众报刊掌握 1 6.3通讯社的出现:原因和影响掌握0.5 6.4 记者、报道内容和新闻文体了解0.5 6.5 19世纪末西方经济的发展与媒介产业化了解0.5 6.6 新闻传播中的逆流:黄色新闻的泛滥掌握 17、中国近代的新闻传播:从萌芽到产生7.1中国近代的社会变迁及特点了解0.5 7.2 清朝前中期的新闻传播与信息控制了解0.5 7.3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掌握 4 7.4近代中国报业的转变和初步发展掌握 48、媒介变革与传播的时空压缩8.1 媒介变革的基础和动力理解0.5 8.2 广播的发明和广播电台的设立掌握 2 8.3世界广播业的发展理解 1 8.4 电视时代的到来掌握 1 8.5 世界主要电视国家简介了解0.5 8.6媒介的三足鼎立与媒介特性分析掌握0.59、主要西方国家新闻的发展:理念和社会作用9.1 从垄断到国家垄断的西方国家了解0.5 9.2 主要西方国家的报刊、广播与电视新闻了解 1 9.3 西方国家的新闻专业化与传播理论理解 1 9.4西方国家媒体与西方社会了解0.510、中国现代新闻传播的发展10.1 中国现代社会的革命与变迁理解 1 10.2 新中国建立前的新闻传播掌握 4 10.3 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的新闻传播掌握 4 10.4台、港、澳及海外华人媒体的新闻传播理解 111、信息社会的到来:媒介发展与传播霸权11.1 信息社会与经济全球化理解0.5 11.2 当代社会的新媒介:国际电视、网络媒体与媒介融合理解0.5 11.3 从传播国际化到传播全球化理解0.5 11.4世界传播差距与传播中的文化霸权理解0.512、主要西方国家新闻传播的变化12.1当代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与社会理解0.5 12.2西方国家媒介政策的调整及媒介结构的变化理解0.5 12.3 媒介商业化与产业化理解0.5 12.4 对西方媒介商业化的思考理解0.513、中国新闻传播的改革与发展13.1中国新闻改革的社会背景理解0.5 13.2中国新闻改革的历程:成就与问题掌握0.5 13.3中国的国际新闻传播了解0.5 13.4台、港、澳及海外华人媒体的发展了解0.5五、考试范围与题型1、考试范围与分数比例(1)新闻起源时期中国社会的信息传播 10%(2)西方近代报刊产生的历史背景 15%(3)黄色新闻的泛滥 20%(4)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 25%(5)电子媒介产生的历史背景 15%(6)中国现代新闻传播的发展 15%2、考试题型与分数比例(1)名词解释 20%(2)简答题 30%(3)论述题 50%六、教材与参考资料1、教材:刘笑盈著.《中外新闻传播史》(第2版).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12年5月第2版2、参考资料:(1) 谢金文著.《中外新闻传播史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8月第1版(2) 方汉奇主编.《中国新闻传播史》(第三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7月第3版(3) 陈力丹王辰瑶著.《外国新闻传播史纲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1月第2版。

中外新闻传播史知识点总结 概述及解释说明

中外新闻传播史知识点总结 概述及解释说明

中外新闻传播史知识点总结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本篇文章旨在总结和解释中外新闻传播史的知识点。

新闻传播是人类社会中重要的一环,它在推动社会进步、促进文化交流和增进了解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了解中外新闻传播史的发展过程和关键事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新闻传播现象、分析媒体角色以及思考其对社会与文化的影响。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介绍:首先,在“2. 中外新闻传播史知识点总结”部分,我们将概括国内和国外新闻传播史中的重要要点。

然后,在“3. 解释说明中外新闻传播史要点”部分,我们将对这些要点进行详细解释和说明,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其背后的含义和影响。

最后,在“4. 结论”部分,我们将对文章进行总结,并提出一些相关问题供读者深入探讨。

1.3 目的本文的目标是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清晰的中外新闻传播史知识框架,帮助他们系统地了解新闻传播领域的重要发展历程和关键事件。

通过本文所呈现的概述和解释说明,读者不仅可以加深对中外新闻传播史的理解,还能够培养对媒体与社会关系、信息传播方式以及传媒产业演变等方面的批判性思考能力。

我们希望读者通过阅读本文,能够更全面地认识到新闻传播史对我们个人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并能够在实践中运用这些知识来做出有益的决策和行动。

2. 中外新闻传播史知识点总结:2.1 国内新闻传播史要点:国内新闻传播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通讯方式,如信鸽传递信息、火焰传递信息等。

然而,现代国内新闻传播的演变主要经历了以下重要阶段:- 中国最早的新闻发行机构可以追溯到明朝的“都察院”,但真正意义上的近代新闻机构始于清朝晚期和民国初期。

- 新闻纸媒在中国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840年,当时英国人在上海创办了《北华捷报》,成为中国第一份现代报纸。

- 中国第一份由政府主办的报纸是1902年创办的《京报》。

- 新闻界在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发生了巨大变化,出现了大量党派刊物和独立媒体。

- 建国后,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在这一时期,所有中文媒体被国家控制,并服务于党和政府宣传目标。

中外新闻传播史考题及答案

中外新闻传播史考题及答案

中外新闻传播史考试复习一、名词解释(4题,每题5分)1、三社四边协议1870年1月17日,路透、哈瓦斯和沃尔夫三方签订了“联环同盟”协定,美联社也参加了该协定,又称“三社四边协定”,世界划分为四大势力范围,在每一势力范围内,只由一家通讯社负责新闻的采访与发布。

四大通讯社垄断了世界新闻市场,他们凭借自己各方面的优势,压制和排斥所在各国的新闻机构,迫使众多的新闻机构只能从他们唯一渠道获取新闻,达到更好的为本国资产阶级殖民活动服务的目的。

2、默多克默多克,美国著名的新闻和媒体经营者,是全球庞大传媒帝国新闻集团的主要股东,董事长兼行政总裁。

新闻集团旗下拥有《澳大利亚人报》、《纽约邮报》、英国《泰晤士报》、英国《太阳报》、《华尔街日报》等诸多名报。

在他的麾下,还有美国电影界的大腕级电影公司——20 世纪福克斯公司。

当前他的事业还正在不断发展之中。

3、新记《大公报》1926年9月1日,新记《大公报》在天津创刊,成为中国北方的代表性商业报纸。

新记《大公报》创刊号宣布办报的“四不方针”:不党、不卖、不私、不盲。

该报的“三驾马车”领导结构是:吴鼎昌(银行家)任社长,胡政之(名记者)任总经理,张季鸾(名记者)任总编辑。

他们配合得当,各自发挥专长,报纸很快获得公誉。

4、癸丑报灾袁世凯为维护统治,从1912年至1916年,查封报纸71家、捣毁报纸9家,传讯报纸49家,至少有24位报人被杀,60人被捕,全国报纸减少了2/3,从500多家减到130多家。

这一阶段袁世凯政权对报刊的迫害,被称为“癸丑报灾”,因为1913(癸丑年)时袁世凯政权迫害报刊的高峰年头。

袁世凯制造“癸丑报灾”的实质是执政党采用暴力手段消灭反对党报刊和政治报人。

5、便士报便士报又称美分报,19世纪30年代由《纽约太阳报》带头兴起于美国,它以货币的最小单位为报纸的售价卖,每份报纸只卖一便士。

便士报的实质就是买报人不再需要支付报纸的全部成本,报社通过这一方式改变了以前报纸只是富人才买的起的状况,使报纸成了当时最大的信息传播媒介,为后来的报纸广告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也是报纸获取最大利润率的关键。

《中外新闻事业简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外新闻事业简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外新闻事业简史》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目标(四号黑体)(一)总体目标:(小四号黑体)本课程以全球新闻传播业的历史为讲述对象,以时间为轴、国别为纬,简明扼要地对其演变过程进行勾勒。

从人类出现“新闻传播活动起源”,一直讲述到20世纪信息化时代到来后的新闻业。

内容涉及各社会历史阶段新闻事业的发展状况,各国重要新闻机构、著名新闻从业者和记者,报纸、广播、电视新闻的报道内容、特征演变,西方和发展中国家不同的新闻体制、新闻业务和传播观念等等。

(二)课程目标:(小四号黑体)(课程目标规定某一阶段的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以后,在发展德、智、体、美、劳等方面期望实现的程度,它是确定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基础。

)(五号宋体)课程目标1:1.1扼要讲述中、外新闻传播活动的发展轨迹,特别是勾勒近代以来新闻传播事业的演变脉络;1.2揭示新闻传播的一般性规律,以及新闻传播与社会变迁的互动关系。

对有影响的报人、记者、编辑、报刊评论家等生平进行评述,以期达到鉴往知今、洋为中用的目的。

课程目标2:2.1使学生树立一种大历史观以及相应的新闻观,培育专业素养与职业认同;2.2一方面为其他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基础,提供平台,另一方面也为未来的专业发展廓清目标。

(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课程内容的对应关系(小四号黑体)表1: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表(五号宋体)三、教学内容(四号黑体)(具体描述各章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

实验课程可按实验模块描述)导论1.教学目标:掌握关于新闻史及其历史分期2.教学重难点:对于“新闻史”究竟是什么,这一问题,学界目前有不同理解;当前新闻史的分期、脉络及其优劣评析。

3.教学内容:本章是课程的概论,内容有:(1)历史是什么;(2)三种“新闻的定义”;(3)我们所理解的“新闻史”及其分期;(4)本课程的授课思路和内容;(5)小结4.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5.教学评价:提问+文本阅读第一章新闻起源时期的人类社会发展与新闻传播1.教学目标:掌握新闻起源时期的人类社会发展与新闻传播2.教学重难点:人类信息传播媒介从口语传播到印刷传播的过程;信息传播与人类社会变迁之关系。

最新中外新闻传播史-第三章教案资料

最新中外新闻传播史-第三章教案资料

第三章新闻起源时期西方国家的信息传递教学目的: 通过对新闻起源时期西方国家的信息传递的回顾,包括希腊、罗马时期的信息传递:从口传到文字、中世纪欧洲的信息传递:从教会统治到多元化、新闻传播的萌芽:印刷机和“手抄新闻”和封建王权与信息传播:利用与控制。

让我们对西方国家前新闻时期的信息传播有了一定了解教学重点: 希腊、罗马时期信息传递的特点;新闻信和手抄新闻的概念;欧洲后期新闻萌芽出现的基础和表现。

教学难点: 中世纪教会对信息控制是如何瓦解;从罗马帝国到15-16世纪欧洲的社会传播体系是如何变化。

课时分配: 2课时教学方法:精读、略讲与自学相结合教学内容:【导入】:上节课我们回顾了新闻起源时期我国社会的信息传播,包括先秦与秦汉的信息传播:从口传到文字、三国至唐宋:“报状”与印刷小报、元明时期:新闻传播的萌芽与传播控制。

同一个时期,西方国家的信息传递的发展也没有中断过。

抛开信息传播这个范畴,我想问下大家:在你的印象中,西方文明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具体代表有哪些?(提问)总结:同学们列举的那些其实都很代表了西方文明的发展,包括希腊、罗马帝国的重要文明一直影响到现在。

期中也不不乏很多跟文明信息传播密切相关的。

这节课文明就新闻起源时期,西方国家的信息传播发展过程进行一个介绍跟梳理。

【新授】:第一节希腊、罗马时期的信息传递:从口传到文字希腊时期之前的文明可以分为克里特文化(公元前3000~前1400年)、麦锡尼文化(公元前1600~前1125年)和荷马时期,可以统称地中海文明。

从公元前600~前30年的希腊年代又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爱奥尼亚时期(公元前6~前3世纪)、雅典时期(公元前480~前330年)和马其顿亚里山大时期(公元前336~前30年)。

以后是罗马时期(公元前30~公元476年),形成了把地中海囊括其中的、统治人口一亿的帝国。

希腊是人类社会精神文化轴心时代的重要地区。

希腊时期给我们留下了数不清的哲学家、科学家,例如自然哲学的开创者泰勒斯、数学家毕达哥拉斯、辩证法的创始人赫拉克里特、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亚里士多德、医学之父波克拉底、史学之父希罗多德等。

中外新闻作品赏析

中外新闻作品赏析

中外新闻作品赏析我喜欢的三十篇新闻作品1.《暴走妈妈割肝救子》系列报道冯志刚等记者2009.10.27—2010.10.09 长江网该新闻已经报道便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百度百科为其创建词条“暴走妈妈”;社会捐款不断涌入,解决了主人公陈玉蓉的家庭困难,使陈玉蓉与其子顺利完成手术;引起网友对亲情和感恩家人的思考,并获得非常良好的正面影响;记者行业的刻苦专业也被网友所体会。

它充分展现了新闻报道的正面影响,不仅提升了长江网的知名度,也弘扬了真善美,传播了新时代主旋律,对网友起到了积极引导作用。

2.《以信仰之光照亮奋斗之路》任仲平 2016.06.29 《人民日报》这是一篇评论文章,它的论述手法非常值得学习。

文中大量引用方志敏、华罗庚等人的名句,非常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同时也运用精选的事例和数据来说话,充满说服力,让人阅读后印象深刻;全文写作手法非常精妙,全文运用一种讲故事的口吻,从历史讲到今天再到未来,读来亲切自然,激发读者热情和阅读兴趣,从而使得本文传播效果非常好,仅24个小时便被近180家网站进行了转载。

3.《留住即将消逝的村庄——江山市历史、文化村落纪行》毛广绘 2012.05.10 《浙江日报》首先,作者的成文速度已然令我非常敬佩。

5月9日浙江省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现场推进会在江山召开,记者随与会人员现场查看了江山的历史文化村落,在做好一般性会议报道的同时,记者在会议间隙采访了相关人物即故事,第二天便完成了这份报道,足见记者实力与功底一流。

而且本篇文章像散文一样优美的文笔和意境令人读起来朗朗上口,既展现了江山的美丽、在历史文化村落保护方面的成果,也展现了呼吁保护历史文化村落的主旨。

4.《火车首次跨越“世界屋脊”》周岩、吴宇、拉巴次仁2006.07.01 新华社“首次”、“世界屋脊”这样的字眼都说明这个选题的重要性,然而本篇报道的篇幅却没有题目看上去那么“吓人”,而是巧妙地裁剪为短短一篇文章,且迅速、准确、全面又生动。

中外新闻史知识点梳理

中外新闻史知识点梳理

中外新闻史知识点梳理
中外新闻史的重要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中国新闻史
1. 古代部分:包括口头传播、结绳记事、击鼓传讯、实物表意、烽火报警、木铎等。

手书新闻时代则包括金文、刻石、竹简、绢帛、甲骨文、露布等。

其中,《开元杂报》和《敦煌进奏院状》是最古老的原始状态报纸。

2. 近代部分:这一时期出现了第一批中文近代报刊,如《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它是世界上第一份中文近代化报刊,性质为宗教宣传性质的期刊,宗旨是以“阐发基督教义为根本要务”。

此外,还有《遐迩贯珍》和《申报》等重要报纸。

二、外国新闻史
1. 报纸的起源与发展:了解不同国家的报纸起源与发展的历史,如英国、美国、法国等。

2. 通讯社的兴起:通讯社是新闻采集和发布的重要机构,如法国的路透社、美国的合众社等。

3. 广播与电视的发展:随着技术的进步,广播和电视逐渐成为重要的新闻传播渠道。

了解世界各国广播和电视的发展历史,如英国的BBC、美国的CBS等。

4. 互联网与新媒体: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新媒体逐渐成为新闻传播的新渠道。

了解新媒体的发展历史和特点,如微博、社交媒体等。

5. 新闻自由与媒体伦理:了解新闻自由的基本原则,以及媒体伦理在新闻传播中的重要性。

6. 国际新闻传播:了解不同国家的新闻传播特点,以及国际新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

以上内容仅作参考,建议查阅相关教材或咨询专业人士获取更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新闻评论复习纲要

新闻评论复习纲要

新闻评论复习纲要一、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的区别1、区别:①反映内容:新闻报道是传播已经或正在发生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新闻评论是传播者对事物进行分析议论的基础上意见和观点新闻评论;②写作目的:新闻报道满足公众对事实性信息的知晓权,新闻评论满足公众对意见性信息的知晓权和话语权;③表达方式:新闻报道以记叙为主,以真实性为原则,以讲清事实“五要素”为基本条件。

新闻评论以议论为主,讲究概念、判断、推理,要求论点准确、论据充分、论证有逻辑性。

2、联系:①二者互相依存、共同配合。

新闻报道是评论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与条件,评论因为有新闻报道提供的事实可使道理阐述得以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二者各司其职,相得益彰。

新闻是报道事实的艺术,重在“报”。

评论是抓矛盾、摆事实、讲道理的艺术,是依靠新闻提供的事实从理论上帮助人们加深理解的手段,重在“导”。

二、新闻评论的根本特征:①论题具有强烈的新闻性②论理具有鲜明的思想性③论说具有广泛的公众性三、新闻评论与一般新闻报道在标题方面的不同(1)使用的传播符号有所不同(2)所起的作用有所不同(3)写作的要求有所不同四、新闻评论开头的常见写法(1)开宗明义,点明题旨,提出看法和主张。

(2)以新闻事件为缘由,为下文分析论证作铺垫。

(3)说明原由,交代写作动机。

(4)提出驳论对象,掀起论战高潮。

(5)用设问点明论题,令人关注、醒目。

(6)用引语经典故事等开头,使文章生动活泼。

五、新闻评论正论布局谋篇常见的结构(1)归纳式(2)证明式(3)排列(并列)式(4)递进式(5)比较式(纵向、横式、纵横交错)(6)正反式六、新闻评论的结尾主要有哪些写法(1)精辟概括式(2)高昂激越式(3)余音绕梁式七、新闻评论选题的类型(1)事件性选题——对事件新闻的评论优点:时效性强,及时满足读者的期待。

不足:易引起“一窝蜂”式同题写作、浅层次的重复表达。

要求:作者判断力、反应能力、写作能力较高。

(2)非事件性选题——对普遍存在的、突出的问题评论。

(自考小抄-知识点)00661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

(自考小抄-知识点)00661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

笔记依据教材《中外新闻作品研究》汤世英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笔记依据目录I 新闻作品研究概论部分第一章 新闻作品研究的原则一、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二、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三、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掌握新闻作品特点四、了解和把握新闻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五、将新闻作品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加以考察第二章 新闻作品研究的思维特点一、感性与理性二、个性与共性三、主观性与客观性四、运用多种思维形式第三章 新闻作品评析的方法一、对新闻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具体分析二、对新闻作品的综合性分析第四章 关于研究外国新闻作品一、外国新闻作品的报道形式二、外国新闻作品的主要写作特点三、外国新闻作品研究的方法和要求第五章 新闻作品研究者的素养一、政治素养二、理论素养三、专业素养四、知识素养五、道德素养II 新闻作品阅读分析部分(一)1 延安庆祝日本无条件投降2 共产党员刘胡兰慷慨就义3 中原我军占领南阳4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5 上海百炼成钢赛6 分清主流与支流 莫把开头当过头7 阿西、亚妮当众挥毫妙趣横生8 从邮局看变化9 经济学家赶集10 运载火箭飞越万里长空11 枫桥兴会扶桑客 子夜鸣钟百又入12 学习南京市绿化经验要注意三点不足之处13 一本充满自我批评精神的新书14 金山同志追悼会在京举行15 京郊出现科学热16 滦水河向天津奔来17 抢菜记18 鄱阳湖出现世界上最大的白鹤群19 我国选手获得奥运会第一块金牌20 陕北有煤海21 好啊!诚实永存22 武汉百里长提巍然锁长江23 中国投巨资加快长江沿岸地区开发24 美日汽车贸易高级谈判开始25 别了,不列颠尼亚(二)1华美窗帷的后面2祁连山北的旅行(节录)3桌上的表4访“葡萄常”5春夜6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7英雄登上地球之巅8“一厘钱”精神9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10水城威尼斯11写在绢帕上的诗12并非鱼草之争13夜宿车马店14长沙市火柴脱销的原因何在?15小城风光更迷人16“飞天”凌空17“妈妈教我放鸭子18访厕所19核弹元勋的“三子”20相思正是吐黄时21华阳礁上补给忙22醒来,铜陵!23菜价追踪24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25师魂(三)1日本签字投降2火葬——甘地永存3美国宇航员登上月球4周恩来总理逝世北京沉浸在悲痛之中5断电使纽约陷于一片黑暗6大平夫人看望“欢欢”,“长得多么可爱啊! 7圣海伦斯火山突然爆发8记鲁迅9彭德怀印象10巴黎陷落后的一个月11水面下的桥梁12墨索里尼悬尸米兰街头13奥斯威辛没有新闻可写14英迪拉·甘地(节录)15“老报童”罗伊去世了16世界最佳急诊室“中外新闻作品研究”I 新闻作品研究概论部分第一章 新闻作品研究的原则1、研究新闻作品应遵循哪些原则?一、要有正确的知道思想;二、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三、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掌握新闻作品特点;四、了解和把握新闻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五、将新闻作品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加以考察。

(定)《中外新闻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定)《中外新闻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中外新闻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一、常识题1、最早将印刷术引进英国的,是一位英国人威廉·卡克斯顿(William Caxton 他的历史功绩主要在于最早使用英语而非拉丁语印刷书籍。

在新闻事业的发展史上,《法比信使》是第一份以“信使”(Mercury作为刊名的出版物。

2、人类新闻传播的5个时期:口语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国际互联网传播。

四大通讯社:哈瓦斯通讯社、沃尔夫通讯社、路透社、美国联合通讯社。

3、世界上最早的报纸:古罗马,《每日纪闻》。

世界上最早的通讯社:1835年,法国,哈瓦斯通讯社。

4、英国最早的日报:1702年,《每日新闻》;法国最早的日报:《巴黎新闻》。

5、1590年创办于德国的《观察周刊》是世界上最早的周刊。

1626年德国出版的周刊《马格德堡新闻》,是世界上出版时间最长的报纸,到1955年停刊,前后总计329年。

6、英国1665年出版的《牛津公报》(Oxford Gazette是历史上第一张真正的现代型报纸。

7、手抄小报发源于意大利境内的威尼斯,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交通枢纽和贸易中心,有人将人们需要的各地物价、来往船期的消息等抄写后出售,需求相同信息的人多了,抄写多份,就成了最初的手抄小报。

后来的手抄新闻主要内容就是商品行情、船期和交通信息,小报不定期,沿街兜售。

8、1783-1833年,从独立战争结束到第一份廉价报纸纽约《太阳报》的创刊,中间的政党报刊时期,被史学家称之为美国新闻史上的“黑暗时期”。

1833年,本杰明·戴创办的纽约《太阳报》是第一张获得成功的“廉价报纸”。

9、1936年第一个进入陕北采访的外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他所写的《西行漫记》打破了国民党的新闻封锁,客观真实地报道了陕甘宁地区的实际情况与中共领导人的政治主张,在国内外引起强烈的震动。

10、1815年,伦敦布道会教士马礼逊及助手米怜在马六甲创办了第一份中文近代刊物《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中外新闻传播史》教学大纲

《中外新闻传播史》教学大纲

《中外新闻传播史》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英文名称:History of News 课程编号:05050320235课程学时:48学时课程学分:3学分适用专业:广播电视学、编辑出版学课程性质:必修开课单位:人文与艺术学院开课学期:一年级上学期先修课程:无二、课程教学目标目标1:介绍中外新闻事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主要特征、发展线索、重大事件、重要传媒人物、著名传媒机构、主要新闻思想和新闻制度目标2:使学生能理解媒介与社会的互动关系,理解中外新闻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目标3:为今后从事新闻和媒介工作奠定史学基础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关系表注:“毕业要求指标点”是指人才培养方案中“二、毕业要求”的相关内容;请在相应的表格内打“√”。

三、课程要求1.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广播电视学、编辑出版学等新闻传播类本科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学科基础课。

2. 教学方式:本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课上教师讲授为主,以学生课堂汇报为辅。

综合运用讲授法、讨论法、自主学习法、练习法。

3.教学要求:本课程要求学生能了解中外新闻事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最主要特征,了解其历史沿革、发展线索、重大事件、重要传媒人物、著名传媒机构、主要新闻思想和新闻制度等,理解媒介与社会的紧密互动关系,理解世界新闻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特殊规律,并借鉴其中包含的经验和教训,为今后从事新闻和媒介工作奠定历史的基础。

4.作业要求:要求学生对某位历史上重要的新闻人的资料进行整合,对该人物进行适当的评论和分析,并在课堂上进行汇报。

四、教学内容第1章现代新闻传播溯源(2学时)知识要点:1. 传播媒介的演进历程及其规律2. 口语时代的口头新闻传播3. 文字产生的意义与手抄新闻的传播重点:媒介的演进历程难点:语言、文字的革命性意义第2章17世纪:人类新闻事业的诞生(2学时)知识要点:1.印刷术发明的动因及其革命性意义2.新闻事业诞生的背景3.定期报刊的兴起重点:印刷术的发明与社会的进步难点:新闻业诞生的背景第3章20世纪:人类广播与电视事业的诞生(2学时)知识要点:1. 广播电视的技术基础2. 第一批广播电台和电视台的业务发展3. 美英等国对广播电视事业的早期管理重点:早期电台和电视台难点:广播电视的技术基础第4章中国近代新闻业的产生与早期发展(1811.89(4)(3学时)知识要点:1.中国近代报业产生的社会背景2 .外报在华的垄断地位、著名外报以及早期办报基地的变迁3. 近代外报的社会功能4. 早期国人报刊的方针、功能、理念和贡献5. 王韬及其主办的《循环日报》重点:《循环日报》难点:近代外报的社会功能第5章政治家办报与两次国人办报高潮(1891.91(5)(4学时)知识要点:1.两次国人办报高潮的表现、特色及意义2.维新派和革命派的著名报刊及其相互论战3.资产阶级新闻思想和政治家办报理念4.清末官报的发展和新闻法制建设重点:两次国人办报高潮的表现及著名报刊难点:清末新闻法制建设对中国新闻业近代化的意义第6章五四时期报刊与文化现代化(1911.919)(3学时)知识要点:1.民国初年新闻业的短暂繁荣和癸丑报灾2.《新青年》等报刊在现代化过程中的角色3.五四时期新闻业务的革新和新闻专业化的形成重点:五四时期新闻业务的革新难点:《新青年》与社会进步事业第7章中国现代政党政治下的新闻传媒(1920-1949)(5学时)知识要点:1.传媒与政治的关系2.政党报刊的发展轨迹3.国民党的官方新闻体系与新闻控制4.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发展历程、著名媒体及党报理论5.范长江、邹韬奋的新闻活动6.国民政府广播事业网的建立和政府管理方式的变迁7.中共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发展和解放战争中的广播宣传重点:共产党新闻事业难点:传媒与政治的关系第8章近现代民营新闻业及其资本主义企业化运营(1871.949)(4学时)知识要点:1.商业报刊的办报宗旨、方针及其在传媒市场上的地位2.《申报》、《新闻报》、《大公报》的业务发展3.邵飘萍、黄远生、成舍我的新闻活动4.早期外商在中国的广播活动5.民间广播电台的产生、繁荣与衰落重点:《申报》、《大公报》的业务发展难点:商业报刊的经营模式第9章泛政治化的新闻传播(2学时)知识要点:1.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体系的建立2. 1956年新闻改革与新闻专业主义的无果而终3. 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和早期电视的特点4. 传媒成为阶级斗争工具的表现重点:1956年新闻改革难点:正确解读共和国前三十年的社会和媒介第10章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新闻事业(3学时)知识要点:1.改革开放后新闻业的全面变革2.新闻业面临的障碍和挑战3.新闻业的发展趋势重点:改革开放以来新闻业的变化难点:中国新闻业的发展趋势第11章美国新闻业的发展(10学时)知识要点:1.美国报业的发展脉络和变迁2.美国报业中的著名传媒机构、传媒人物和传媒事件3.广播电视业的黄金时代4.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重点:富兰克林、杰斐逊、普利策、李普曼、美联社、三大广播公司难点:从政党报刊到大众报刊的演进第12章英法德日等国新闻业的发展(8学时)知识要点:1.各国报业的发展脉络和变迁2.英国争取新闻自由的斗争3.各国报业中的著名传媒机构、传媒人物和传媒事件4.二战时期的国际广播事业5.各国著名广播电视机构、人物和事件重点:著名传媒机构难点:正确评价新闻自由原则课程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对应关系表注: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演示法等;请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安排适当的的教学方法,并在相应的表格内打“√”。

新闻作品评析

新闻作品评析

新闻评析1、新闻的定义与含义:定义:我国新闻界公认的、影响较大的是陆定一的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它揭示了新闻的本质特征,指出新闻是“事实”,区别于文学的虚构;这个“事实”是“新近”发生的,又区别于历史;“事实”是新闻的本源,但它本身还不是新闻,还必须经过“报道”。

王中教授认为“新闻是新近变动的事实的传播”,体现了新闻传播的广泛性、深刻性与有效性受到社会制度、传播体制与该社会生产力发达水平的制约,坚持了辩证唯物论实践和认识对立统一的观点,具有事物定义应具备的客观性、鲜明性、普遍性,是一个比较科学、准确的定义。

含义:新闻的定义中包含着两层含义:①“新近变动的事实”表明新闻的客观性。

司空见惯的、重复出现的事也是“新闻”,也有可能在一定范围内传播,但不能成为新闻媒体发布的新闻。

②新近变动的事实的传播,其“传播”虽然包含着人类所有信息的交流与发布,但其主要含义仍是“大众传播”,即指有一定的新闻机构发布的新闻事实才是新闻,我们称之为“媒体新闻”。

2、媒体新闻:由一定的新闻机构发布的新闻事实。

特性:真实性、新鲜性、公开性、服务性、广泛性、连续性、时限性3、新闻与媒体新闻的区别与联系媒体新闻特指一定新闻媒体传播的新闻,它比新闻的范畴小得多,仅仅指新闻中的大众传播部分。

新闻与媒体新闻的本质区别:人际间的信息传递一般无利害关系,而新闻媒体由于它的控制者具有特定的评价立场,尤其是政治立场,因而传播的新闻在不同程度上带有倾向性。

新闻中包含媒体新闻,媒体新闻具有自身的个性,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3、新闻评析的定义与含义:定义新闻评析是对新闻媒体公开发布的新闻作品进行评价与分析,即通过对新闻作品的新闻特性的发掘与分析来判断新闻作品的新闻价值的大小的活动。

含义①对象是媒体新闻,指的是新闻采访写作(制作)全过程的最后结晶,是新闻媒体向外传播的成品。

②新闻评析主要任务:对具体的新闻作品进行评价与分析,它以研究和评价当代新闻作品以与新闻现象为己任。

比较分析中外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新闻观

比较分析中外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新闻观

比较分析中外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新闻观中外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新闻观有共性和差异性。

共性:1. 重视新闻的社会属性和政治属性。

无论是中国的毛泽东、周恩来,还是国外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作家,都非常重视新闻的社会属性和政治属性,认为新闻是反映社会生活、反映阶级斗争、反映人民利益和政治主张的重要手段。

2. 强调新闻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中外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认为,新闻必须客观真实地反映事实,不能夸大、歪曲、编造新闻。

马克思曾经说过,“新闻是永远成为新闻的事实”,强调新闻必须反映事实,不能任意歪曲。

3. 关注新闻的民主性和革命性。

中外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认为,新闻是民主的,新闻的民主性有助于推进社会的革命进程。

马克思曾经说过,“新闻是唯一的革命武器”,非常强调新闻的革命性和推进社会进步的作用。

差异性:1. 对新闻的价值判断有所不同。

中国经典马克思主义作家更强调新闻的价值主张,即强调新闻的政治价值和社会价值,强调新闻是反映阶级斗争、反映人民利益、推进社会进步的工具。

而国外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更强调新闻的知识性和思想性,即新闻应该是一种反映科学知识、思想理论等方面的东西,是提升人们思想境界、开拓视野的途径。

2. 对新闻的媒介形态和传播方式重视程度不同。

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更强调新闻的媒介形态和传播方式,认为新闻必须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等形式进行传播。

而国外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更重视新闻的文学性,认为新闻必须具有文学价值和文学风格,才能够传递真实的事实和正确的思想。

总体而言,中外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新闻的价值和意义都非常重视和强调,差异在于对于新闻的内容、形式和方法有所不同。

中外历史纲要第四课教案

中外历史纲要第四课教案

中外历史纲要第四课教案以下是《中外历史纲要》第四课的教案,详细规划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等方面。

教学目标:1.理解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现代史的关键事件和发展趋势。

2.掌握相关历史术语和概念,能够分析和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

3.培养学生对历史变迁的思考和批判意识,培养历史意识和文化自信。

教学内容:1.中国近现代史:-辛亥革命及其影响-北洋和国民时期的变革-抗日战争和中国共产党的崛起-新中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2.世界现代史:-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二战和冷战时期的全球格局变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比较-当代世界的挑战和机遇教学方法:1.多媒体展示:使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直观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

2.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批判意识,促进知识的深入理解。

3.问题引导:提出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历史事件和人物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4.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通过模拟对话和情景再现,深入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复杂性。

评估方式:1.课堂讨论和回答问题:评估学生对历史事件和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小组项目:要求学生展开小组研究项目,包括选题、资料收集和展示,评估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能力。

3.书面作业:布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写作作业,评估学生对历史事件和发展趋势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4.期末考试:进行综合性的知识和理解能力考核,检验学生对近现代史的整体把握和理解。

教学资源:1.教科书和参考书籍:选用权威的教科书和参考书籍,提供学生系统的历史知识。

2.多媒体资源:准备相关历史事件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辅助教学展示。

3.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独立学习和研究。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引入一段历史背景或相关新闻,激发学生对近现代史的兴趣和思考。

2.知识讲解:介绍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现代史的关键事件和发展趋势,讲解相关概念和术语。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针对特定问题或案例进行深入探究和分析。

中外新闻传播史

中外新闻传播史

《中外新闻传播史》第一章新闻传播的起源第一节口头新闻时代1.以口头语言传播为主,非语言传播为辅。

语言的产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巴比伦通天塔)2.非语言传播手段①标记传播(结绳记事)借助一定的物体或标记为载体,传递或保存音讯的传播方式②声光传播(击鼓传讯,烽火报警)以声音或光线作为传递信息载体③图式传播(印第安人的图形文字)(最高级)用简单的书写符号或图形来表达意思、传递音讯、记载事实第二节手写新闻时代1.文字的诞生和书写材料的改进是人类传播史上第二个重要里程碑,它标志着人类原始时代的结束,文明时代的开始,并为手写新闻传播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2.古代西方手书传播形式①公告式的官方公报(古罗马的《每日纪闻》)“历史上第一份官方报纸”②书信式的新闻信(小普林尼:苏威尔火山爆发)3.古代中国手书新闻传播汉代:邸报——唐代:进奏院状——宋代:定本制度/民间小报思考题:1.文字的传播优势体现在?①便于保存和查找②传播面广③传播更为迅速④传播具有新闻性⑤传播更具准确性2.《每日纪闻》是什么媒介?在西方新闻史上为何具有如此突出地位?①是历史上第一份公告式的官方公报。

公元前59年的古罗马,凯撒当选执政官后下令创设。

当时的名称是“阿尔布”,后来人们称之为《每日纪闻》。

②当时,《每日纪闻》主要报道元老院的议事记录;历史学家们认为,罗马帝国之所以能统治辽阔的疆域,至少还有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它有一个发达的、包括《每日纪闻》在内的信息传播系统,而罗马帝国的灭亡,也与其扩张过甚、传播系统相对滞后有关。

第二章近代报刊的萌芽和争取出版自由的斗争第一节近代报业的萌芽和发展1.近代报业出现的历史条件(思考题)必要条件:①印刷术的发明和普及(为印刷新闻传播奠定了基础,是人类传播史上第三座里程碑)包括⑴毕昇发明活字排版印刷术(宋朝庆历年间1041—1049)⑵德国古登堡改进金属活字印刷术(公元1450年前后)②社会对于新闻信息的需要信息需求旺盛的原因:⑴地理大发现、环球航行⑵全球市场的形成与殖民掠夺⑶文艺复兴运动⑷宗教改革⑸近代民族国家的普遍建立③邮政事业的产生2.宋代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后,最早运用这一新技术的出版物是《小字》。

2021年4月中外新闻作品研究简答题、论述题重点归纳00661

2021年4月中外新闻作品研究简答题、论述题重点归纳00661

2021年4月中外新闻作品研究简答题、论述题重点归纳PART.1新闻的真实性包括哪几个方面的要求1.新闻中的具体事实必须真实,完全符合客观实际。

2.新闻中概括的事实必须准确,不能夸大缩小,以点带面,以偏概全,要实事求是地概括事实的全貌,完全同实际一致。

3.不仅要确保具体事实本身的准确无误,还要求在总体上和互相联系上也符合客观实际。

新闻作品研究应遵循的原则有哪些1.要有正确的知道思想。

2.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掌握新闻作品特点。

4.了解和把握新闻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

5.将新闻作品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加以考察。

为什么应当坚持将新闻作品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加以考察因为一篇新闻作品,从采集、制作到面向社会公开传播,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作。

作品的优劣好坏,既受到内部构成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也收到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因此,在实事求是地研究新闻作品本身的同时,拓宽思维空间,把研究视野扩展到与之相关的其他方面,把它们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加以考察,是完全有必要的。

研究新闻作品为什么强调了解和把握新闻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因为新闻是时代的产物,与它所产生的时代有最直接、最密切的联系。

优秀的新闻作品,大都在不同程度上,从不同角度和方面记录了它所产生的那个时代的生活和斗争。

每个时代所产生的无数新闻作品,犹如一面巨大的镜子,折射出那个时代的人世百态,展现出那个时代的社会风情。

因此,研究新闻作品要了解和把握新闻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

新闻作品的个性特点表现在哪几个方面1.从鲜明的时代特色中发现新闻作品的个性。

2.从作品中的人与事的特殊性中发现新闻作品的个性。

3.从表现形式的求新性中发现新闻作品的个性。

4.从作品语言运用的特色中发现新闻作品的个性。

在新闻作品研究的思维活动中,如何理解感性与理性的辩证统一新闻作品的研究是一个完整的精神活动,感性和理性的统一,首先表现于他们之间的相互依赖:一方面,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另一方面,感性认识有待于深化发展为理性认识。

中外新闻鉴赏 纲要

中外新闻鉴赏 纲要

中外新闻作品赏析序言♦1、课程简介♦2、学习方法♦3、考核方式第一章新闻作品研究的原则♦一、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严格以客观事物为依据,从新闻作品的实际出发。

♦案例分析:¡°看图说话¡±新闻、戏说新闻♦(二)研究者必须克服一些心理因素的影响♦案例分析:以讹传讹的¡°假记者被打致死¡±事件二、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掌握新闻作品特点♦(一)真实♦事实是第一性,新闻是第二性的。

♦1、具体事实必须真实♦新闻要素必须真实(5w+1h)♦when where who what why how♦案例分析:《世界10大污染城市中国竟占8个》♦2、概括的事实必须准确3、总体上和相互联系上符合客观实际✦(二)新鲜♦1、时间新近♦案例分析:♦2、内容新鲜♦案例分析:¡°新瓶装旧酒¡±¡ª¡ª《电影促进法》及电影分级制度将出台♦唐山地震死伤情况公布(三)迅速及时♦(四)具有重要性♦“新闻数学公式”:平常人+平常事=0♦不平常人+平常事=新闻平常人+不平常事=新闻♦例:小里根失业三、了解和把握新闻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一)首先应从新闻作品的社会内容、社会影响方面,考察它与时代的关系。

(二)时代对新闻作品的影响,不仅反映在内容上,也反映在表现形式上。

♦例:新闻文体的变化♦(三)新闻作品的语言文风,也同样留下时代的印记。

四、将新闻作品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加以考察(一)生产者、生产过程以及消费过程中的情况♦(二)客观传播效果第二章新闻作品研究的思维特点♦一、感性与理性♦(一)感性认识阶段♦即通过对新闻作品的阅读,从其形式到内容的直接印象的具体感受阶段。

♦案例分析:《钱被风刮跑以后》赏析♦(二)理性认识阶段♦即对新闻作品的分析、评判的阶段。

是感性认识阶段的飞跃、继续和深化♦案例分析:《白色皇冠拖着被撞伤者狂逃》(三)感性与理性的统一♦新闻作品研究是一个完整的精神活动感性和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首先表现在他们之间的相互依赖♦作品赏析:《相思正是吐黄时》♦其次表现于它们的相互渗透二、个性与共性♦在新闻作品研究过程中,要遵循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由个别到一般,再由一般到个别,即由个性到共性,再由共性到个性。

中外新闻学名著导读整理

中外新闻学名著导读整理

中外新闻学名著导读关键词一、《大公报》(一)大公报的历程1、大公报创刊号1902年6月17日由英敛之创办。

2、入民国之后,英敛之无心主持报馆局面,1916年9月,由原股东之一的王郅隆购买,胡政之为主笔兼经理。

3、1925年11月27日停刊。

4、1926年9月吴鼎昌、张季鸾、胡政之合组新记公司,接办《大公报》。

吴鼎昌任社长,胡政之任经理兼副总编辑,张季鸾任总编辑兼副经理。

从此《大公报》进入新记《大公报》时期。

(新旧转折时期)5、1935年12月,吴鼎昌出任南京政府实业部部长,辞去社长一职。

鉴于京津局势紧张,《大公报》开始向南发展,1936年4月1日,创办上海版。

津沪版同时发行,《大公报》正式成为一张名副其实的全国大报。

6、七七事变后,天津、上海相继陷落。

《大公报》力主抗战,表示“一不投降,二不受辱”,天津版、上海版分别于1937年8月5日、12月14日停刊。

7、张季鸾率曹谷冰、王芸生等相继创办汉口版和重庆版,胡政之等先后创办《大公报》香港版和桂林版。

抗战期间,渝版、港版、桂版一度同时发行,在规模和舆论影响力上,国内报纸难望其项背。

8、1941年4月,《大公报》获密苏里新闻学院年度新闻奖。

当日重庆新闻界隆重集会以示庆贺;《大公报》发表《本社同人的声明》,概括《大公报》的成功经验为“文人论政”和“商业经营”。

9、1941年9月,张季鸾去世,成立董监事联合办事处,由胡政之任主任委员,统一领导各馆,王芸生为总编辑。

10、1945年11月1日、12月1日,上海版和天津版相继复刊。

1948年3月15日,香港版复刊。

11、言论方面,基本上是呼吁和平,反对内战。

对中共,发表《质中共》等社评,受到《新华日报》抨击,称其“小骂大帮忙”,是“法西斯帮凶”;对国民党,不满和抗议其镇压学生运动和实行文化专制政策,国民党《中央日报》称王芸生是“新华社广播的应声虫”,发起“三查王芸生运动”。

12、1949年1月15日,解放军攻占天津,津版改组为为《进步日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新闻作品赏析
序言
1、课程简介
2、学习方法
3、考核方式
第一章新闻作品研究的原则
一、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一)严格以客观事物为依据,从新闻作品的实际出发。

案例分析:¡°看图说话¡±新闻、戏说新闻
(二)研究者必须克服一些心理因素的影响
案例分析:以讹传讹的¡°假记者被打致死¡±事件二、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掌握新闻作品特点
(一)真实
事实是第一性,新闻是第二性的。

1、具体事实必须真实
新闻要素必须真实(5w+1h)
when where who what why how
案例分析:《世界10大污染城市中国竟占8个》
2、概括的事实必须准确
3、总体上和相互联系上符合客观实际
(二)新鲜
1、时间新近
案例分析:
2、内容新鲜
案例分析:¡°新瓶装旧酒¡±¡ª¡ª《电影促进法》及电影分级制度将出台唐山地震死伤情况公布
(三)迅速及时
(四)具有重要性
“新闻数学公式”:平常人+平常事=0
不平常人+平常事=新闻
平常人+不平常事=新闻
例:小里根失业
三、了解和把握新闻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
(一)首先应从新闻作品的社会内容、社会影响方面,考察它与时代的关系。

(二)时代对新闻作品的影响,不仅反映在内容上,也反映在表现形式上。

例:新闻文体的变化
(三)新闻作品的语言文风,也同样留下时代的印记。

四、将新闻作品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加以考察
(一)生产者、生产过程以及消费过程中的情况
(二)客观传播效果
第二章新闻作品研究的思维特点
一、感性与理性
(一)感性认识阶段
即通过对新闻作品的阅读,从其形式到内容的直接印象的具体感受阶段。

案例分析:《钱被风刮跑以后》赏析
(二)理性认识阶段
即对新闻作品的分析、评判的阶段。

是感性认识阶段的飞跃、继续和深化案例分析:《白色皇冠拖着被撞伤者狂逃》
(三)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新闻作品研究是一个完整的精神活动感性和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首先表现在他们之间的相互依赖
作品赏析:《相思正是吐黄时》
其次表现于它们的相互渗透
二、个性与共性
在新闻作品研究过程中,要遵循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由个别到一般,再由一般到个别,即由个性到共性,再由共性到个性。

(一)个性
个性就是此事物不同于他事物的独特而又鲜明的特性。

新闻作品的个性特点一般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鲜明的时代特色中发现新闻作品的个性
2、从作品中的人与事的特殊性中发现新闻作品的个性
作品赏析:《生命的支柱¡ª¡ª张海迪之歌》
3 、从表现形式的求新性中发现新闻作品的个性
作品赏析:《金山同志追悼会在京举行》
4 、从作品语言运用的特色中发现新闻作品的个性
作品赏析:《¡°妈妈教我放鸭子¡±》
(二)共性
共性就是事物的普遍性、一般性,是同类事物共同的本质属性。

新闻作品的共性包含在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和规律之中。

(三)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共性和个性是辨证统一的。

个性是共性存在的形式,共性寓于个性之中。

作品赏析:《集体企业收购国有企业治愈色织三厂¡°失血¡±顽症》
三、主观性与客观性
(一)客观性
研究者对新闻作品的分析、判断、联想,必须以新闻作品为基础。

(二)主观性
研究新闻作品时,必须有主体精神、自我意识渗入,这是符合分析、研究思维活动发生的规律的。

(三)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四、运用多种思维形式
(一)创造性思维
(二)立体思维
(三)宏观思维
(四)求异思维
第三章新闻作品评析的方法
一、对新闻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具体分析
(一)分析新闻作品内容
新闻主题是新闻作品的中心思想,是新闻作品内容的核心,是新闻作品内容所具有的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的体现。

1、分析新闻主题,注意把握舆论导向和社会意义,看其是否正确和深刻
2、分析新闻主题,注意是否鲜明和集中
作品赏析:《美日汽车贸易高级谈判开始》
3、分析新闻主题,还可以与新闻作品所选择的角度联系起来进行研究
作品赏析:《坦克进城路面无损,交通干警同声赞扬》
4 、分析新闻主题,要注意,新闻主题寓于一定的事实之中,通过叙述一定的事实来说明和表现主题。

(二)分析新闻作品形式
1、对新闻结构的分析
分析新闻作品的结构时,要注意其是如何遵循结构安排的原则和要求,根据新闻作品的具体内容,安排结构形式的。

把握其主要特点和成败。

还要注意不同的新闻体裁有不同的结构特点
作品赏析:《醒来,铜陵》
2 、对新闻表现手法的分析
常见的基本表现手法有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

作品赏析:《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
3、对新闻语言的分析
新闻语言的要求:准确严谨;鲜明生动;简练明白作品赏析:《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二、对新闻作品的综合性分析
(一)分析同一题材同一体裁的不同新闻作品。

(二)分析同一题材不同体裁的不同新闻作品。

(三)分析某一类专业报道的新闻作品
(四)分析某一位记者的新闻作品
第四章外国新闻作品赏析
一、外国新闻作品的报道形式
1、消息(电讯)
消息是以简洁的文字,简明扼要的方式及时报道新闻事实的一种新闻文体、
西方新闻界一般将其分为:硬新闻和软新闻
硬新闻指时效性强,比较重要的事情报道。

软新闻指时效性弱,重要性不足,而趣味性浓厚的报道,一般指社会生活、消费类报道。

西方新闻界消息的写作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固定的结构模式——“倒金字塔”结构
起源于19世纪60年代,美国南北战争。

特点
A、重要程度顺序结构;
B、精要事实叙述;
C、首要要素导语;
D、简述;
E、包含逻辑排列。

作品赏析:《巴西获得美洲杯冠军》
2、特稿
特稿是西方新闻写作的一种特殊文体。

它是以形象生动的手法,将新闻事件、人物、气氛等具体、生动地再现出来的报道形式。

特稿更多采用“设悬念”的手法开篇,显示出它注重趣味性、可读性的特点。

特稿最值得人们注意的特点就是它将情节、文字的可读性和主题的严肃性相结合。

作品赏析:《凯利太太的妖怪》
3、解释性报道
运用背景材料来分析一个新闻事件发生的原因、意义、影响、或预示发展趋势的一种新闻报道。

构成所谓解释的,通常有以下五类事实:
历史性事实;环境性事实;简历性事实;数据性事实;反应性事实
作品赏析:《欧洲金融界进入大竞争时代》
作品赏析:《藏匿的数十亿美元与社会动乱的征兆》
4、调查性报道
又称揭露性报道,是一种在积累充分事实的基础上,以系统、深入地揭露问题为主旨的报道形式。

水门事件
作品赏析:
《新泽西州立监狱是罪恶滋生的地方》
二、外国新闻作品的主要写作特点
1、注重接近性
作品赏析:《欧洲贫富悬殊英国为最》
2 、重视使用背景材料
作品赏析:《曼谷型流行感冒》
作品赏析:《科学家看见宝石中的原子》
3 、着力将新闻写得生动,有现场感、可读性
作品赏析:《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4 、注重进行式报道
作品赏析:《赫鲁晓夫辞职》
5 、语言简洁明快,富有表现力
作品赏析:《美国海军为小肯尼迪举行海葬》
三、美国新闻故事化
“用故事化手法写新闻,就是采用对话、描写、场景设置等,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实现事件中隐含的能够让人产生兴奋感、富有戏剧性的故事。


——富兰克林
(一)新闻故事化的写法
1、对话法:原话引用,原汁原味,突出新闻的准确性。

作品赏析:《海上对话》
作品赏析:《我一刻也不松劲》
2 、细节法:细节描写,活灵活现,彰显新闻的生动性。

3 、镜头法:特定的人物,特定的环境,弘扬新闻的鲜明性。

作品赏析:《原子弹坠落长崎目击记》
(二)新闻故事化对新闻报道不利的因素。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复习资料
1、存在着使新闻流于浅薄的危险。

2、屏蔽部分缺乏曲折情节但影响重大的社会事件
3.故事化写作不能因追求情节而损害真实性
页脚内容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