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2012级 本科专业培养方案
关于修订2012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讨论)
关于修订2012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校属各相关单位: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顶层设计和总体方案,集中体现了学校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特色。
为进一步优化我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进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学校决定启动2012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
现就本轮修订工作提出以下指导性意见。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遵循高等教育教学规律,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兰州交通大学“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精神,秉承严谨治学优良传统,总结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经验,以工程教育改革为契机,结合学分制收费改革,着力做好专业人才培养规格设计、通识教育课程建设、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优化,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和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培养原则,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凸显学校办学优势和育人特色,全面构建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二、基本原则(一)转变教育观念,明确修订思路。
学分制收费改革使学生对其所受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学什么和怎么学上需要有更多的选择。
倡导工程教育改革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国家“本科教学工程”中专业综合改革的重要支持方向。
该计划要求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点,科学制定富有学校特色的人才培养标准和培养方案。
在本轮培养方案的修订中,要引导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扩大学生的自主选择权,以“做好顶层设计、优化课程体系、压缩毕业学分、合理配置学时、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为修订思路,认真做好修订工作。
(二)准确专业定位,优化课程设置。
各专业应开展深入调研,准确把握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合理规划专业教育体系,科学制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规格,凸显专业优势与培养特色。
以“加强基础,拓宽面向,更新内容,优化结构,重视实践,提高素质”为基本原则,强调课程体系与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之间的映射,整体优化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提高课程设置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处理好压缩学分、精简学时与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关系,构建面向需求和终生学习的新型课程逻辑关系。
东南大学本科培养方案
东南大学本科培养方案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02级学制4 年制定日期2002年9月
一、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及培养目标
1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素质高、能力强、有创新意识的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高级技术人才。
毕业生能够从事工业与民用建筑环境、控制技术领域等方面的工作,具有暖通空调、燃气供应、建筑给排水等公共设施系统、建筑热能供应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运行能力,具有制定建筑自动化系统方案的能力,并具有初步的应用研究与开发能力。
2 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建筑物理环境和环境控制系统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在建筑设备系统的设计、调试、运行管理和楼宇自动化等方面受到基本训练,并初步具备这方面的工作能力。
二、主干学科
建筑环境与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动化技术
三、学科基础课程
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建筑环境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技术电子技术自控原理建筑楼宇自动化计算机控制技术与系统
四、采用外文教材的课程
流体力学
五、自学课程
数值计算与建模
六、课程体系的构成及学分学时分配比例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
2012年级本科生培养方案
文学院简介文学院现有汉语言文学、戏剧影视文学、播音与主持艺术、对外汉语四个专业,全日制在校本科生共计1888人。
文学院师资力量较强,教师职称结构合理,现共有专、兼职教师65人。
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5人,博士13人,在读博士2人,硕士44人,1人曾出国留学,1人曾在美国担任对外汉语教学工作。
其中国家级优秀教师1人,曾宪梓奖获得者1人,省级优秀教师1人,河南省普通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4人,校级中青年骨干教师4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
文学院注重专业与学科建设。
其中,汉语言文学专业为校级重点专业;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为校级重点学科、硕士点培育学科;外国文学和中国古代文学为校级精品课程;写作、古代汉语、中国现当代文学、美学为校级优质课程;外国文学教学团队和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团队为校级优秀教学团队。
文学院教师教学效果显著,河南教育工会和河南省教育厅组织的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奖赛中,有2人荣获一等奖,1人荣获二等奖。
在学校组织的教师课堂大奖赛中,有4人荣获一等奖,13人荣获二等奖。
文学院教师整体科研能力强,近年来全院教师共承担地厅级以上科研项目40项,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多篇论文发表于核心期刊,并多次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转载或复印。
出版学术专著17部,教材5部,获河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项,获地厅级科研奖励45项。
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与专业代码专业名称:汉语言文学专业代码:050101二、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备深厚的汉语言文学修养和实际运用能力,能够在初中等学校或相关教育部门从事语文教学和研究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受到语文教学、科研和专业技能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教师职业素质;初步具备从事本专业教学的能力和科研能力,同时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1、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教育事业,具有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思想道德素质;2、具有坚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具备处理古今语言文字材料的能力、解读和分析古今文学作品的能力和设计实施语文教学的能力;3、具有较高的文学修养和鉴赏能力、较强的写作能力和初步的科研能力;4、能阅读一般古典文献,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5、熟悉教育法规,具有初步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基本理论和汉语言文学教学基本理论,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从事教学工作的基本能力;6、具有良好的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
关于修订2012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通知
教务[2012]25号关于修订2012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通知各院(系):为做好2012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1.本次修订对通识教育模块部分做了较大调整除,具体要求请见《修订2012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附件1)。
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模块由各专业根据《意见》要求进行调整。
2.今年,我校新增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建筑学专业首次招生,这两个专业要认真组织、科学论证,做好新增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工作。
3.教改试点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要将“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研究成果体现到2012级人才培养方案中去。
4.同一开课单位的课程,若教学内容相近、学时相差不到8学时的课程归并为同一门课程,即学时和课程名称均相同。
5.各专业在制订培养方案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意见》中关于总学时、总学分的要求,学校统一设置的通识教育课安排模板请见附件2。
6.时间安排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由各专业负责人登陆教研科主页网上填报。
请各院(系)于4月29日以前完成2012级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
联系人:祝慧、郑德康电话:22861518二〇一二年三月二十九日附件1:关于修订2012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
附件2:学校统一设置的通识课安排模板。
教务[2012]25号关于修订2012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通知各院(系):为做好2012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1.本次修订对通识教育模块部分做了较大调整除,具体要求请见《修订2012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附件1)。
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模块由各专业根据《意见》要求进行调整。
2.今年,我校新增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建筑学专业首次招生,这两个专业要认真组织、科学论证,做好新增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工作。
3.教改试点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要将“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研究成果体现到2012级人才培养方案中去。
关于修订2012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
关于修订2012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就业形势对高等教育人才质量提出的新要求,《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教育部中央政法委员会关于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教高〔2011〕10号),《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教师〔2011〕6号),《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函〔2012〕5号),《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粤教思函〔2012〕1号)等文件要求以及省教育厅有关高等学校本科人才培养的精神,根据学校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深入推进教育模式改革与创新,探索并完善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知识面宽,基础厚实,创新、实践动手和解决问题能力强的人才,进一步提升我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竞争力,学校对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遵循高等教育教学规律,牢固树立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终身教育的教育理念。
结合各学科专业特点,坚持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相结合,促进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的融合,理论教学和实践能力培养相统一,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构建学科专业平台,夯实学生的学科基础;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遵循教育教学基本规律,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强化培养学生的就业适应性,同时重视职前培养与职后学习的衔接,使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与素质,最终让学生产生终身受益的智慧和创造力;紧密结合人才培养定位,科学设置课程模块,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适应性强、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努力形成富有我校培养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
2012级培养方案讲解 选课说明
强调问题(续)
“交叉与个性发展课程”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审核通过后, 可以获得3学分 “个性发展课程”可以选学通识类、公共选修 (课序号990或991)、或其他专业方向课程
强调问题(续)
“通识类课程”(课序号为880或881) 至少选学8学分 至少包含2门核心课程(标注★号的课程) 下学期开设四门通识类课程 《化学与社会》《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社会学★ 》《音乐欣赏》
《专业课程体系及教学计划》,对课程的属性、
学分、课时安排、学期安排、学分要求都有明确 说明
强调问题
完成培养计划规定的学分要求是毕业的前提条件, 并且每一类别的学分都要修够。 必修课均有补考,不及格课程尽量补考通过
大三下半学期结束后进行实习资格审核,欠课不
允许校外实习
大四下半学期开学初进行毕业资格审核,欠学分
过多将不能正常毕业 综合教务系统随时能够查看培养方案完成情况
强调问题(续)
“交叉与个性发展课程” “跨学科交叉课程”请同学们跨专业选修课程 即:软件工程及软件工程(日语强化)专业同学选 学网络工程专业/方向课程,网络工程专业同学 选学软件工程专业/方向课程
*选课前提:不能影响其他专业方向同学的正常选课
LOGO
2012级培养方案讲解+选课说明
1
学分要求 课程属性 学年学期 课程类别 选课说明
2
3
4 5
学分要求
课程属性 课程属性有三类:
1. 必修:必须修读课程 2. 选修:选学课程,在规定的课程类别中,修够一 定分数即可 3. 限选:在规定的类别中必须选修一门
学年学期
每一学年分为三个学期
秋季学期:每学年的第一学期(1-1、2-1、3-1、4-1)
关于修(制)订2012级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意见
关于修(制)订2012级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意见教务处2012.7关于修(制)订2012级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意见为加强教学管理,推进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学院建设成为“国内知名品牌,国际有影响”的高职院校奠定良好的基础,根据教育部和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教职成〔2011〕11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教高〔2008〕5号)以及学院《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分制管理办法》、《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籍管理规定》等文件精神,特制定本意见。
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学方针,坚持以人才市场需求,就业需求为导向,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性、社会性、实践性、应用性和高技能性等特点,提高专业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服务。
二、基本要求1、人才培养方案修(制)订必须依据党和国家教育方针,以产业需求为方向,以高端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工学结合、校企结合为途径,坚持系统化、科学化的原则进行。
2、人才培养方案修(制)订要注重学生的就业质量与可持续发展,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3、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要体现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符合区域、行业经济的发展需求。
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
4、人才培养方案中必须明确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必须进行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形成教学工作与现场实际工作的有机结合,使学生直接获得现场或近似现场工作的实际能力。
专业核心课程必须是考试课。
5、本着加强教学管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和自主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原则,人才培养过程按学分制进行管理,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制)订中务必对于学分标准进行详细表达。
6、人才培养方案的修(制)订必须有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或能工巧匠参加,他们与专业教师、课程专家等共同完成该项工作。
关于制订2012级本科学分制培养方案的补充意见
关于制订2012级本科学分制培养方案的补充意见
各学院:
随着2012级本科培养方案制订工作的展开,部分学院提出了某些具体的问题或建议,现就2012级本科学分制培养方案制订工作提出以下补充意见:
(1)各专业另行制订双学位培养方案,总学分控制在50±2,包括毕业设计(论文)环节(4~8学分),单独提交,具体格式见附件1。
(2)各专业学科基础平台中选修课程和专业课程模块中的专业任选课程可开出的课程学分总数至少是学生应获得学分的1.5倍。
(3)关于各类试点班的特殊说明
①对于“英才计划”、“产业计划”、工商管理(国际)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必须尽快制订2012级试点专业学生招生选拔办法和2012级学分制培养方案,于3月30日前提交。
②对于“卓越计划”各专业,必须尽快制订2011级、2012级试点专业学生招生选拔办法和学分制培养方案,3月30日前提交。
③各类试点专业不需要制订双学位培养方案。
④“卓越计划”、“英才计划”、“产业计划”各专业通识教育平台课程设置见下表。
为了保证学分制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请各专业于3月30日前提交相关材料。
武汉科技大学教务处
2012年3月22日
附件1:
****专业双学位培养计划
1、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方面的基础知识,具有***,***工作能力,能在***、***复合型专门人才。
3、学位
***学士学位
2、学分要求
完成学业最低学分要求:**学分(总学分控制在50±2学分)
4、课程安排表。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本科专业培养方案
东南大学2012级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本科专业培养方案门类:工学专业代码: 080301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制:四年制定日期: 2012年6月一.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个性健全、情操高尚、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工程实践能力强、能在机械工程领域从事现代设计、制造、管理、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能够跟踪本领域新理论新技术、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化视野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 基本要求本专业学生具备扎实的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基础知识,良好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掌握系统的现代机械工程专业知识和专门技术,具有主持机电产品设计与制造以及进行企业管理所需的知识结构和潜力,同时具有适应科研、教育、行政等部门工作或继续深造的资质和能力。
三. 毕业生应具有的知识、能力、素质本专业毕业生必须掌握的知识、能力与技能为:(1)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2)具有从事机械工程所需的相关数学、自然科学与机械工程知识以及经济管理知识;(3)掌握扎实的工程基础知识和机械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机械工程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4)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设计机械系统、部件和过程的能力;(5)具有对于机械工程问题进行系统表达、建立模型、分析求解和论证的能力;(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7)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的法律、法规,熟悉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津、法规,能正确认识工程对于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8)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在团队中发挥作用的能力;(9)具有适应发展的能力以及对终身学习的正确认识和学习能力;(10)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四. 主干学科与相近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机械电子工程、工业设计。
五. 主要课程见教学计划表。
东南大学级本科专业培养方案
东南大学2012级本科专业培养方案
门类:专业代码:授予学位:
学制:制定日期:
一. 培养目标
二. 基本要求
三. 毕业生应具有的知识、能力、素质
四. 主干学科与相近专业
五. 主要课程
六. 主要实践环节
七. 双语教学课程
八. 全英文教学课程
九 .研究型课程
十. 毕业学分要求及学士学位学分绩点要求
参照东南大学学分制管理办法及学士学位授予条例,修满本专业最低计划学分要求150,即可毕业。
同时,外语达到东南大学外语学习标准、平均学分绩点≥者,可获得学士学位。
十一. 各类课程学分与学时分配
十二. 教学安排指导表
注:按学季开设课程用“∕”区分,即:秋∕冬,春∕夏。
无“/”表明按学期开设课程。
指导性教学计划(课外学分安排)
双学位教学计划
注:在完成第一学位学业的基础上,完成第二专业教学计划中规定的课程,可以获得由学校
颁发的第二专业证书;学分绩点达到学位授予条件且第一专业与第二专业属于不同学科门类,可以获得由学校颁发第二荣誉学位。
辅修专业教学计划
注:学生按照本辅修专业教学计划修满学分可以获得辅修专业证书。
学程安排示范指导
第一学年第 1 短学期: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第二学年第 2 短学期:
第三学期:
第四学期:
第三学年第 3 短学期
第五学期:
第六学期:
第四学年第 4 短学期:
第七学期:
第八学期:。
东南大学本科专业设置管理办法
东南大学本科专业设置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促进东南大学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加强学校本科专业设置、调整、管理及建设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科专业设置与调整,应充分发挥东南大学以工为主,理、医、文、管、法、经济等学科较齐全的优势,注重优势和重点学科的品牌特色,加强文、理、经、管等基础专业,积极发展新兴、交叉和边缘学科专业,以培养复合型和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高质量人才。
第三条本科专业建设与调整的原则是:科学、规范、拓宽,扬优保重,强基扶新。
第四条本科专业设置及调整,必须论证充分,按本办法程序办理。
第二章专业设置条件第五条各院(系)独立或跨院(系)联合新设置本科专业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1. 符合学校学科专业布局的规划;2. 具有完整的院(系)学科、专业发展规划,有人才需求的论证报告,招生规模一般为每年60 人(特殊专业按具体情况决定);3. 应有符合专业培养目标的教学计划和其它必需的教学文件;4. 应有支撑新设专业的相关学科、专业条件及相关科研背景,能配备完成新专业教学计划必需的教师队伍及实验技术人员;5. 基本具备新专业必需的实验室及仪器设备、囹书资料、实习场所等办学条件(其中实验室建设、专业图书资料收集、落实实习场所等项目配套经费均需落实)。
6. 跨院(系)设置新专业所必需的实验室及仪器设备、图书资料、实习场所等办学基本条件由相关院(系)根据实际情况协商落实。
第六条申请由原有专业改设新专业,应符合新专业设置所需条件。
第七条各院(系)每年新设专业数,一般不超过1 个,学校每年新设专业数一般不超过5 个;第八条院(系)综合教学工作评估达不到良好以上的,次年不得申请新设本科专业。
第三章审批程序第九条专业审批每年集中进行一次。
第十条各院(系)申请设置或调整专业,应在每年6 月30 日前向学校教务处提交以下书面材料:1. 院(系)发展规划:2. 新设专业申请表,按学校统一制定的格式据实详细填写;3. 申请报告,简要说明设置或调整专业的主要理由、具备条件及专业特色;4. 新设专业建设规划;5. 新设专业的教学计划;6. 其它补充说明材料:7. 院(系)教学委员会审批意见。
关于制订2012版本科培养计划的原则意见
关于制订2012版本科培养计划的原则意见(征求意见稿)为了认真落实《江苏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不断提升我校本科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实现“创建本科教学质量名校”的战略目标,学校决定全面修订2012版本科培养计划,为做好此项工作,特提出以下原则意见:一、指导思想牢固确立“一切为了学生”和“为了一切学生”的办学理念,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引导,深刻领会“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新挑战;认真总结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等教育改革实践中形成的新理念、新举措;准确把握高等教育在下一轮大众化、多元化、国际化和特色化发展进程中,我校本科人才培养工作的新坐标、新路径;全力构建融合队伍、学科、专业、课程、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系列成果,彰显学校办学特色的本科教育教学新体系、新方案。
二、基本原则1.有效衔接原则要充分了解近几年高中基础教育的发展现状和社会对本科人才的需求导向,遵循人才培养的客观规律,总体设计、分段设置,起点合适,终点到位,努力实现高中基础教育、通识教育平台、学科基础平台、专业(方向)模块与用人单位需求和研究生教育之间的有效衔接,避免产生脱节或形成不必要的重复,切实提高办学效率和培养质量。
2.有机融合原则本科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要确立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融合;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有机融合;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有机融合的大教育观。
要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多学科办学优势,实现理、工、医、管、经、文、法、艺、教等学科专业间的相互渗透;要突破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采取多种方式,实现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相融相长、整体优化;要充分挖掘学生课外学习潜力,逐步完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自主研学相结合的教学体系。
3.共建共享原则每个专业培养方案都是一个开放性的体系,需要许多学院、专业共同参与构建,要努力形成全校优秀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机制;负责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学工作的学院,要进一步做好面广量大的核心基础课程的建设工作,尤其是优秀网络课程平台的建设,扩大优质教学资源的辐射面;各专业学院要结合自身科研与学科建设成果,为全校开设更多特色化的选修课程;要切实提高学生跨学科、跨学院、跨专业选课的数量和质量。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和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教育部2012年9月说明一、《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是高等教育工作的基本指导性文件之一。
它规定专业划分、名称及所属门类,是设置和调整专业、实施人才培养、安排招生、授予学位、指导就业,进行教育统计和人才需求预测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二、本目录根据《教育部关于进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修订工作的通知》(教高〔2010〕11号)要求,按照科学规范、主动适应、继承发展的修订原则,在1998年原《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及原设目录外专业的基础上,经分科类调查研究、专题论证、总体优化配置、广泛征求意见、专家审议、行政决策等过程形成的。
三、本目录的学科门类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2011年印发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的学科门类基本一致,分设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12个学科门类。
新增了艺术学学科门类,未设军事学学科门类,其代码11预留。
专业类由修订前的73个增加到92个;专业由修订前的635种调减到506种。
本目录哲学门类下设专业类1个,4种专业;经济学门类下设专业类4个,17种专业;法学门类下设专业类6个,32种专业;教育学门类下设专业类2个,16种专业;文学门类下设专业类3个,76种专业;历史学门类下设专业类1个,6种专业;理学门类下设专业类12个,36种专业;工学门类下设专业类31个,169种专业;农学门类下设专业类7个,27种专—10 —业;医学门类下设专业类11个,44种专业;管理学门类下设专业类9个,46种专业;艺术学门类下设专业类5个,33种专业。
四、新目录分为基本专业(352种)和特设专业(154种),并确定了62种专业为国家控制布点专业。
特设专业和国家控制布点专业分别在专业代码后加“T”和“K”表示,以示区分。
五、本目录所列专业,除已注明者外,均按所在学科门类授予相应的学位。
东南大学级自动化本科专业培养方案
东南大学级自动化本科专业培养方案门类:工学专业代码:授予学位:工学学制:制定日期:一. 培养目标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面向各类自动化系统的工程设计与开发,培养兼具软件和硬件设计能力、弱电和强电知识、控制基础理论和自动化工程应用能力,同时在控制科学、控制工程、智能机器人、智能信息处理等专业方向领域之一具有(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的)显著专业特长的综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在毕业五年左右的预期目标:、有良好的修养和道德水准;、能够作为成员或领导,在一个团队中独立承担某一专业领域的工作;、可胜任流程工业、机器人、智能信息处理、自动化仪表、现代制造等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教育及管理工作;、在自动化及相关领域具有就业竞争力,或有能力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能够通过其它学习途径拓展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有意愿、有能力服务社会。
二. 毕业生应具有的知识、能力、素质、工程知识:具有从事自动化工程所需的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并可灵活、综合应用这些知识。
、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具体的复杂自动化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针对具体的自动化工程问题,设计解决方案。
所设计的方案可满足特定的工程需求,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研究:能够基于相关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具体自动化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具体自动化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具体的工程实践和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具体的自动化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南大学2012级本科专业培养方案
门类:专业代码:授予学位:
学制:制定日期:
一. 培养目标
二. 基本要求
三. 毕业生应具有的知识、能力、素质
四. 主干学科与相近专业
五. 主要课程
六. 主要实践环节
七. 双语教学课程
八. 全英文教学课程
九.研究型课程
十. 毕业学分要求及学士学位学分绩点要求
参照东南大学学分制管理办法及学士学位授予条例,修满本专业最低计划学分要求150,即可毕业。
同时,外语达到东南大学外语学习标准、平均学分绩点≥2.0者,可获得学士学位。
十一. 各类课程学分与学时分配
十二. 教学安排指导表
注:按学季开设课程用“∕”区分,即:秋∕冬,春∕夏。
无“/”表明按学期开设课程。
双学位教学计划
注:在完成第一学位学业的基础上,完成第二专业教学计划中规定的课程,可以获得由学校
颁发的第二专业证书;学分绩点达到学位授予条件且第一专业与第二专业属于不同学科门类,可以获得由学校颁发第二荣誉学位。
辅修专业教学计划
注:学生按照本辅修专业教学计划修满学分可以获得辅修专业证书。
学程安排示范指导
第一学年
第 1 短学期: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第二学年第 2 短学期:
第三学期:
第四学期:
第三学年第 3 短学期
第五学期:
第六学期:
第四学年第 4 短学期:
第七学期:
第八学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