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 区域可持续发展 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讲义(经典打印版)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讲义(经典打印版)高考考纲: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开展效果及其发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管理维护措施。
一、水土流失1.影响水土流失的自然要素对水土流失发生的影响气候与降水的多少和强度有关。
降水越多且集中,强度越大且多暴雨,腐蚀作用就越强,水土流失也越严重地形与坡度和坡面组成物质有关。
地形坡度越大,坡面物质越不动摇,越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现象植被与掩盖水平有关。
植被掩盖率越低,增添降雨和径流的才干就越低,水土流失越严重土壤与土质的疏密水平关系亲密。
土质越疏松,水土流失越强(1)自然缘由:黄土高原天文位置特殊,具有过渡性,生态环境比拟软弱;黄土土质疏松,容易被腐蚀;降水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滑坡、泥石流、塌陷等地质灾祸频繁。
(2)人为缘由(主要缘由) 根源:消费力水平低,人口增长迅速,人地矛盾突出。
①不合理的土地应用:轮荒、开矿、工程树立→破坏林草植被→水土流失加剧。
②破坏植被:农业拓荒、营建宫殿、伐木烧薪、战争→植被掩盖率下降→水土流失加剧。
3.水土流失危害:①使耕地土层变薄,土壤营养流失,耕地质量下降,招致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降低。
②使少量泥沙汇入黄河,黄河泥沙含量剧增,少量泥沙淤积在下游河床,使下游河床抬升,成为〝地上悬河〞,严重要挟着两岸地域人民的生命财富平安。
③形成外地生态环境好转,直接或直接地诱发和加剧自然灾祸的发作。
4.水土流失的管理措施(1)工程措施:保塬、固沟、护坡。
①在沟谷修建淤地坝、小水库和营建防护林等——〝固沟工程〞;②在缓坡地段,实施封坡育林育草和修筑水平梯田相结合——〝护坡工程〞;③在塬面上,坚持平整土地,鼎力营建护林网——〝保塬工程〞。
(2)农业技术措施:迷信施肥、选育劣种、地膜掩盖、轮作套种、喷灌和滴灌技术。
(3)生物措施:退耕还林、还草,提高植被掩盖率是管理水土流失的基本措施之一。
二、荒漠化1.含义:发作在干旱、半干旱地域及一些半湿润地域的一种土地退步现象。
2016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区域可持续发展 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
(1)分析大庆市产业结构及变化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目前大庆和玉门在资源、经济和环境三方面面临问题的差 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各自面临的问题和具有的优势,两市选择不同产业发 展方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析尼罗河鲈鱼迅速繁殖对维多利亚湖鱼类资源及捕捞 业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明尼罗河鲈鱼引进对维多利亚湖沿岸地区经济发展的 贡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类活动因素差异及其成因
人类活动 具体表现 差异成因
农业
作物种类、耕作制 度、产量等差异
机械化、生产率、 商品率等差异 工业类型、规模等 差异
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条 件差异
市场、劳动力、交通、科技、政策 等社会经济条件差异 资源、市场、劳动力、科技、交通、 政策等差异
高考地理区域可持续发展复习(优秀版)
2.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 本内容、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3.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 持续发展的关系。
4.区域经济发展(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 布局特点、问题,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 与途径;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 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生态问题、发展障碍
形成原因
东北 地区
①黑土开垦后,引起土 壤冲刷,黑土层日渐变 薄②沼泽地的开垦引起 生态变化③森林生态和 森林资源严重破坏
①黑土被开垦后,自然平 衡受到破坏引起土壤冲刷 ②林木超采,采育脱节, 毁林开荒,森林火灾,居 民烧柴等
华北 地区 (黄淮 海平 原)
旱涝、盐碱、风沙是农 业发展的三大障碍。冲 积低平原,滨海平原是 中低产田集中地区
本专题从考查形式上看,多以丰富多样的 图表和文字叙述等方式呈现信息,侧重考 查某一区域的环境问题、区域发展及综合 开发利用方向。因此,复习时,要重点把 握(西北地区、黄土高原、东南丘陵、大江 大河、青藏地区等)这些地区的自然、人文 的优劣势条件、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 整治方向等知识。
一、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农业发展必须建立在自然条件基础之上,气候、 地形、土壤条件是农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面 对不同的区域,要找出发展某种农业部门所需 的条件,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例如,分析 黄淮海平原农业发展的优势条件,可以从以下 几个方面回答:
2.长江流域的综合治理
3.分析河流特征及利用的方法 (1)影响河流水文、水系特征的因素。
(2)影响内河航运条件的主要因素。
影响河流航运的因素有自然因素,也有经济因 素。关于自然因素主要是看河流的水量和水量 的变化两个方面,而经济因素主要看流域内经 济发达的程度。流域内经济越发达,客货运输 需求越大,航运也就越发达。
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
区 域 地 理 环 境
区域区位特征
课程标准:
1.了解区域的含义。 2.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区域自然环境的差异 和人类活动的差异。
学习目标:
1.能够根据实例从概念和特征两个方面说出区域的 含义。 2.能够结合图表资料,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为 例,列表比较说明不同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比较不 同区域的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和区域发展的影响。 3.初步从时间与空间尺度形成辩证地、动态地、联 系地看待和分析问题的地理思维能力。
试描述图中等温线的分布及成因
1、地理位置的差异
经纬度位置 地理位置 海陆位置
相对位置
2、气候条件差异
2、气候条件差异
3、土地条件差异 南 方 水 田
水 稻 土
3、土地条件差异 东 北 平 原 肥 沃 黑 土
4、矿产资源条件差异
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自然环境的对比
松嫩平原
旱地耕作业、畜牧业 玉米、春小麦、大豆 一年一熟 重化工业基地 落后
工业
商业贸易
生活活动
利用优越交通位置,内引 发展方向 外联,重点向“高精尖” 产业发展,农业退居其次
土地、矿产优势明显,向全 国商品粮基地和重化工基地 发展
作业:整理笔记
一、区域的特征; 二、地理位置的描述方法; 三、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点; 四、中国的干湿地区和气候类型分布(脑中有图)。
共同点 经纬度位置
30°N附近,120°E 东临东海和黄海 东部地区中部,长江 入海口 1000-1200mm 水热条 亚热带季风气候
件较好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都是平原地区;都位于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 43°-48°N之间,125°E 距海较远 东北地区中部 400-600mm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13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3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
考法一 艾丁湖变迁 1.(经典再现)艾丁湖的存在对吐鲁番盆地绿洲的维持具有重要 作用。下图是 1 万多年来艾丁湖变迁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ppt课件
(1)图中信息反映出艾丁湖( )
①湖面低于海平面 ②古湖盆地势北陡南缓 ③环境调节作用
减弱 ④含盐量降低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2)从阶段Ⅲ到阶段Ⅳ的发展过程中,影响图中农业生产空间结
构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政策
B.交通运输
C.劳动力
D.市场
解析:第(1)题,图中从Ⅰ到Ⅲ阶段,林地面积减少,森林涵养
水源的能力变差,河流的丰水期流量变大,枯水期流量减小;村庄由
小城镇发展为中等城市,然后到大城市,说明城市人口增加,乡村人
口比重减少。第(2)题,从Ⅲ到Ⅳ时期,靠近城市的农业用地由耕地
变为花卉、蔬菜用地,是城市人口增加,市场扩大的结果。
答案:(1)A (2)D
ppt课件
主观题常考的 个题型之(八)
区域差异分析类题目
区域差异的比较分析常有以下三种情况:一是比较区域条件或特 征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常侧重于比较不同点即区域差异比较;二是比 较区域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或者说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或者说 优势条件和限制条件;三是比较区域的自然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在 高考中,常以“比较两区域的自然特征(或人文特征)”的设问形式出 现。
(2)艾丁湖 1 万多年来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
A.围湖造田
B.绿洲萎缩
C.湖区汇水面积减少
D.气候变干
ppt课件
[审题突破] (1)由图例可知,三个时间段艾丁湖区的范围明显缩小,进而可 推断当地自然环境特征的变化及原因。 (2)由题图可获取以下信息:
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2
第三步:区域差异分析、比较。
区域发展条件、优势和劣势。 区域经济分析。 区域发展阶段评价。
第四步: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制定可持续发展
模式。
小结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随着 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案例: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区域发展
河湖沼泽分布较广、地势平坦、土质黏重。
要分析区域问题的时候,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
要分析区域问题的时候,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
第一步:搜集区域的相关资料。
自然条件(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文、植被 等)。 人文条件(包括人口、经济 (农业、工业、交通)、文化、 历史沿革等)。
第二步:资料的分析与整理。
文字整理归类:成因分析、数据分析、图表绘制等。
发展轻 工业 长 发展重 工业 农业 发达 江
长江入海门户
沿海航线中枢
运进 矿产
商业贸 易发达
长三角:发展水田耕作业,主要种植水稻,还有油菜、 棉花等作物,一年两熟至三熟。 松嫩平原:发展旱地耕作业,主要种植玉米、春小麦、 大豆等作物,一年一熟。 长三角河湖水面较广,水产业较为发达。松嫩平原西部 降水较少,草原分布较广,适宜发展畜牧业。 长三角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又是长江入海的门户, 对内、对外联系方便,商业贸易发达。依托当地发达的 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 业,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松嫩平原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 等资源发展重化工业,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
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农业区域的比较
首先思考两个区域比较的地理要素(围绕区域农业发展) 气候 劳动力 市场 交通
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有的区域边界明确(如行政区)
有的区域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如 自然带、干湿地区)
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层次性
三、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不同区域地理环境差异
人们生产、生活特点差异
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等差异
长江三角洲
VS
松嫩平原
读图思考
1、导致长三角和松嫩平原年平均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地理位置差异(纬度高低、距冬季风源地远近)
遥感(RS) 全球定位系统 (GPS) 地理信息技术 (GIS) 数字地球
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
1. 充分运用地图,明确区域的地理位置。 (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 2. 学会运用整体性和差异性分析区域地理特征。
整体性:就是将一个特定区域中的各种地理事物(包括自然地理 和人文地理事物)及其成因和相互关系,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认识, 找出其区别其他任何区域的特点,并抓住形成的主要因素。 差异性:就是通过对不同区域各地理要素和人地关系状况的比较、 对照分析,找出其相似性与差异性,从而更深刻地认识一个地区的 地理特征。
①以盆地、山地为主
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河流少,水量小
②温带、亚热带季风 ③河网密集,水量大
较少
丰富,以④________ 能源资源
(2)新疆和江苏都有丰富的风能资源,简述两省区风能资 源空间分布的特点。
———————————————————————————————
(3)简述江苏和新疆相互协作对两省区经济发展的 积极影响。 对新疆的影响: 获得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 有利于产业升级; 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土地条件 矿产资源
长江三角洲 共性
地理位置
松嫩平原
地 理 气候条件 环 境 差 异 土地条件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十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讲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
经济基础 、 (1)划分依据: 自然条件、 发展水平和 对外开放程度。
东部地区:10个省直辖市 中部地区:6个省 (2)具体划分 西部地区: 12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东北地区:3个省
2.四大地区的发展差异 (1)总体发展水平差异: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明显 落后于东 部地区。 (2)经济差异的具体表现: 东部地区 产业 结构 加工制造业、 高科技产 业和第三产业相对发 中、西部地区 农业经济占较大比 重,工业结构西部以 东北地区
5.意义 (1) 缩小东西部之间的发展差距,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实 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富裕。 (2)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与边疆安全,扩大国内市场需 求,实施 可持续发展战略。
经济优势 ;将潜在优势变为 (3)将西部地带的资源优势 转变为
现实优势。
1.区域的开放性
区域作为地球表层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 而是与其他区域有着多种多样的联系,包括自然要素之间,人 与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之间的联系,使地球空间呈现出开 放性的特点。上图示意的是区域之间经济要素的流动。
热量 丰富,水分充
平原 面积广阔,森 足,有色金属矿产 、生物
林、煤炭 、石油 资源、水力资源 等相当丰 富
铁矿 等资源丰富
区域 项目 限制性 因素 发展 方向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水资源不足、黄土高 洪涝灾害、环境污染、山
原水土流失严重等 调整 产业结构、扩 大对外开放、改善
生态环境 等
地丘陵区地形破碎等 积极对外开放、推进
城市化水平 高,城 城市化水平 低,城 城市化水平高,城 市分布密度大 市分布密度小 市分布密度较小
东部地区 对外开放 对外开放程 的区域差 度高, 吸纳外 异 资的能力 强
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区域可持续发展》地理环境对区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30分钟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2014·黄梅模拟)“时空地理特征分析”是地理学科的学习特色之一,根据你的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下列解释正确的有()①“一年无四季,一日见四季”——青藏高原气温的年变化、日变化都较大②“一日须携四季装”——气候的大陆性强,气温日较差大③“山下百花山上雪”——该地区地势起伏较大,地理环境的垂直地域分异明显④“日愁暴雨夜愁霜”——该地区白天气温高,空气对流旺盛,易形成暴雨;夜晚大气逆辐射增强,地面易结霜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2.关于西部开发的战略部署,要求根据各地区的区域特征,积极发展有特色的优势产业,推进重点地带开发。
以下各地区与其特色农业发展方向相一致的是()A.北疆地区——苹果园、奶业、茶叶B.湟水谷地——反季节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C.渭河平原——棉花、制糖、番茄、葡萄酒业D.云贵地区——烤烟、花卉、亚麻(2014·上海模拟)我国某地居民就地取材,用竹木扎制屋架,茅草覆顶,建造的传统民居远看像船底,因而被称为船形屋(如下图)。
根据材料回答3、4题。
3.该村落最可能位于()A.青藏高原B.黄海沿岸C.海南岛山区D.东北平原4.该传统民居能够反映当地的环境特点是()A.高寒缺氧B.潮湿、多虫鼠C.多火山、地震D.干旱缺水(能力挑战题)下图中M为中东某国,该国国土面积约18.5万km2,2012年人口数量约2 253万人,地形以高原为主,经济结构以农业为主,棉花和小麦占出口比重较大。
读图,回答5、6题。
5.下列关于M国的叙述,正确的是()A.西部沿海地区,冬季降水较多B.河网密集,径流量大C.人口密度东部地区大于西部地区D.石油工业是其最主要的经济支柱6.M国的棉花品质好、等级较高的原因是()A.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B.距海近,降水丰富C.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高D.受西风影响,多雾天二、非选择题(共26分)7.(能力挑战题)(2014·泉州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解密高考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四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十四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1讲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
考情分析
区域自然环境的特点; 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和人 类活动的差异及其成因 分析
区域内各地理要素的发 展变化;区域不同发展 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 产生活的影响
随着全球信息化的加 快,地理信息技术的应 用也日益广泛,如GPS汽 车导航、城市多媒体地 理信息系统等,因此地 理信息技术在高考中出 现的频率也将逐年增 加。
发展的主导力量
第三十三页,共38页。
(2016·济南质检)湿地指天然或人工形成的有静止或流动水体 的成片浅水区和在低潮时水深不超过 6 米的水域。下图为我国不 同时期同一地区湿地变化对比图,阴影部分为湿地。据此回答 1~ 2 题。
第三十四页,共38页。
第三十五页,共38页。
1. 图示地区湿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有
第二十七页,共38页。
人均 GDP 与全国平 均值之比
城市化 水平/%
人口对 水资源 压力指数
人口对耕 地压力指数
全国
1.00
52.57 1.00
1.00
青海
0.86
47.44 0.14
0.95
河南
0.82
42.43 7.74
1.07
黑龙江 0.93
56.90 1.00
0.29
浙江
1.65
63.20 0.83
第二十九页,共38页。
1. C 【解析】 据表中数据,浙江的人均 GDP 最高,但其 水资源压力不是最大,A 项错误;城市化水平最低的是河南,但 人口对耕地压力最小的是黑龙江,人口对水资源压力最小的是青 海,B、D 项错误;根据表中前两列数据可以判断 C 项说法正确。
2. D 【解析】 青海地处西部,不具有科技优势,A 项错 误;河南人口对水资源压力指数最高,B 项错误;浙江人口对耕 地压力指数最高,C 项错误;黑龙江人口对耕地压力指数最低, 适合发展商品农业,D 项正确。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3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1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3.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限
第一页,共32页。
第二页,共32页。
第三页,共32页。
第四页,共32页。
第五页,共32页。
第六页,共32页。
第七页,共32页。
第八页,共32页。
4.与甲地区相比,乙地区发展酿酒葡萄生产的优势条 件为( )
①热量充足 ②劳动力素质高 ③地形平坦 ④技术 先进
第二十二页,共32页。
第二十三页,共32页。
第二十四页,共32页。
第二十五页,共32页。
第二十六页,共32页。
第二十七页,共32页。
第二十八页,共32页。
第二十九页,共32页。
第三十页,共32页。
第三十一页,共32页。
第三十二页,共32页。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第九页,共32页。
第十页,共32页。
第十一页,2页。
第十四页,共32页。
第十五页,共32页。
第十六页,共32页。
第十七页,共32页。
第十八页,共32页。
第十九页,共32页。
第二十页,共32页。
第二十一页,共32页。
(新课标)2016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区域可持续发展31
3.1 能源资源的开发 - 以我国山西省为例一、选择题(2014 ·安徽淮南二模) 最近几年来,安徽省能源花费的碳排放强度( 单位不停降低。
图 1 表示 1995-2009 年安徽省碳排放量与GDP变化,图 2 表示省煤炭和石油碳排放组成。
达成1-2 题。
GDP的碳排放量 ) 1995-2009 年安徽1. 图中( )A.GDP增速低于碳排放量增速B.a 表示碳排放量C.c 表示石油D. 能源花费总量几乎不变2. 为降低碳排放强度,安徽省应着力( )①增强皖北水能的开发②优化能源花费构造③调整家产构造④发展节能技术⑤提高皖南植被覆盖率A. ①②⑤B. ②③④C.①③④D. ①④⑤答案 1.B 2.B分析第 1 题,安徽能源花费构造以煤为主导,故C项错误;陪伴 GDP增添,能源花费总量应当不停增添, D 项错误;安徽省能源花费的碳排放强度不停降低,碳排放量增速减缓, GDP 增速大于碳排放量增速, B 项正确。
第 2 题,皖北水能资源困穷,①错误;提高皖南植被覆盖率增添碳汲取,不可以降低碳排放强度,⑤错误。
(2014 ·安徽淮北二模 ) 如图为欧洲、北美、中国三地域域电网及时负荷率变化曲线。
负荷率是指用电量与发电厂的设计最大供电量的比值。
读图,达成3-4 题。
3.a 、 b、 c 分别表示( )A. 欧洲、北美、中国B. 北美、欧洲、中国C.欧洲、中国、北美D. 中国、北美、欧洲4. 图中三大地区电网( )A.负荷曲线日变化与当地太阳高度日变化一致B.负荷曲线之间差别产生的根来源因是地球公转C.负荷总值在世界时20 时达到最大D.互联能够实现电力负荷的削峰填谷答案 3.A 4.D分析第 3 题,下子夜用电量最少,依据电网负荷率低值出现的时差确立地域。
第 4 题,负荷曲线之间差别产生的根来源因是地球自转。
(2014 ·邯郸二模 ) 上世纪 60 年月,已经是工业制成品主要出口国的荷兰发现大批天然气,政府将天然气作为支柱家产,出口剧增,经济立现繁华,却也埋下隐患,其余工业受到削弱。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可持续发展 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指导随堂达标反馈 新人教版
区域可持续发展 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2013·烟台模拟)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区域类型划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区域都是按单一指标来划分的B.区域划分是在地理整体性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的C.区域是人为划分的,客观上并不存在D.由于人们的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不同,划分出的区域类型也不同2.下列关于区域主要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A.区域之间都有明确的边界B.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差异性C.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D.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相关的地区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都是平原,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但是地理环境存在显著的差异。
据此完成3~5题。
3.松嫩平原与长江三角洲相比,其优越性表现在( )①地理位置②气候条件③土地条件④矿产资源A.①④B.②③C.③④D.①②④4.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种植的农作物不同,主要是什么差异造成的( )A.土壤条件差异B.水热条件差异C.灌溉条件差异D.地形条件差异5.下列关于松嫩平原自然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地势平坦开阔,利于农业机械化的实施,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B.生长季节长,可以一年两熟到三熟C.紫色土分布广泛,主要发展水田耕作业,大面积种植水稻D.受长白山的阻挡,降水量由西向东减少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我国目前部分优势商品粮基地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中国粮食流通格局正呈现出“北粮南运”“中粮西运”的态势,粮食生产地域重心发生了由南向北、由东向中的逐渐转移。
(1)比较甲、乙、丙三个商品粮基地,完成下表。
地区优势条件限制性因素甲乙夏季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丙旱涝灾害频繁(2)南方部分地区,如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作为商品粮基地地位下降。
高三人教版地理总复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1章 第1讲 随
第一章第一讲下图示意的甲、乙两国分别为传统、新兴的鲜切花生产国。
读图,完成1~3题。
1.比较甲、乙两国降水特点及其成因()①甲国受西风带和暖流影响,全年降水较丰沛且季节分配均匀②甲国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影响,降水季节差异大③乙国受赤道低压带影响,全年降水丰沛且季节分配均匀④乙国受地形影响,降水季节差异大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选B根据两图的经纬度来判读,甲为荷兰,乙为肯尼亚。
如果不能判读出国家,也可以从纬度结合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及图中的信息来判读,甲图中的“北海”可判定该区域为欧洲西部,处于西风带,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乙处于赤道地区,位于东非高原,为热带草原气候。
2.与甲国相比,乙国发展鲜切花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是()①热量丰富②光照充足③地形平坦④水源丰富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选A从纬度即可得出,乙的纬度低,所以热量丰富,乙国为热带草原气候,光照比甲国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充足。
3.与乙国相比,甲国维持其在世界鲜切花市场竞争力的优势条件是()A.专业化、规模化生产,鲜切花价格较低B.土地丰富,天然花卉品种较多C.培植历史久,劳动力成本较低D.技术含量高,鲜切花质量较优解析:选D主要比较甲、乙两国鲜切花生产的社会、经济条件。
甲国为发达国家,又位于温带地区,与作为发展中国家且位于热带地区的乙国相比,劳动力成本、鲜切花价格、天然花卉品种数量都不占优势;甲国为传统鲜切花生产国,生产历史悠久,技术水平高,质量优。
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具有明显的阶段性。
读华北平原地区人类活动分布图,完成4~5题。
4.在采集和狩猎阶段,人类活动主要集中在()A.山麓和丘陵地带B.平坦肥沃的平原C.矿产资源丰富地带D.沿海海运发达地带解析:选A采集和狩猎阶段对应图中石器时代。
从图看出石器时代活动遗址主要分布在丘陵山地的山麓地带。
5.在工业社会阶段,下列地区可能不会成为人类活动主要集中分布区的是()A.矿产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其组合状况优越的地区B.位于沿海或海岛,可以充分利用港口优势的地区C.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有利的自然条件紧密结合的地区D.大江大河的源头、三角洲、盆地,水热条件组合好的地区解析:选D工业社会阶段对应图中工业中心的分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层次性:既是上一级的组成部分,又可划分下一级。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自然环境的比较: 区域 要素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相同点
位置
季风区 的平原地区 都位于我国东部①_______
不 同 点
北纬30°附近,东部沿海 北纬43°~48°,地处我国 地区的中部 东北地区的中部 亚热带季风 气候 气候 ②___________ 温带季风气候 黑土 为主,耕地多为旱地, 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 ③_____ 土地 田,人均耕地面积少 人均耕地面积多 石油 等矿产丰富 矿产 贫乏 ④_____
筑冬暖夏凉;虽然当地降水稀少,但这不是“地坑院”修建的基本条
件;这种建筑并不能体现木材丰缺程度,故选 A。第2题,地坑院出入
通道周围的砖墙主要作用是阻挡在降水季节雨水通过门洞流进家里, 对挡风、阻沙、遮阳的作用不大,选B。
(2014·江苏地理)澳大利亚和马来西亚双边贸易额从1988年的
12亿澳元增加到2012年的170多亿澳元,2013年两国签订了自由贸易
【解析】第(1)题,由图乙虚线框内河流长短及流向可以判断出两
地地势的差异;图示东南部河流短于西北部河流,说明东南部地势要
比西北部陡峻。第(2)题,该区域位于东亚季风区,受季风影响明
显,风从海洋带来湿润气流,在地形的抬升作用下,易形成降水。第
(3)题,图甲中145°E东侧的四个岛屿附近有千岛寒流经过,水汽 遇冷易凝结成雾。第(4)题,港口的区位应满足海水深、风力小、 面向大洋、位置重要等条件。
材料二
20世纪70~90年代北方与南方产区粮食增产贡献率及人均占
有量的变化。
粮食生产指标 对全国粮食增产的 贡献率(%) 70年代 53.9 11.5 46.1 29.7 80年代 67.3 19.7 32.7 24.3 90年代 85.1 31.9 14.9 11.3 人均粮食占有量(千克) 70年代 328.4 366.5 334.9 352. 6 80年代 400.7 495.2 355.1 396.3 90年代 421.5 569.5 328.0 379.9
间经贸额快速增长。
【加固训练】
下图为我国部分优质农产品基地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
1.甲、乙两地均为我国重要的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其形成的主要因 素是( )
A.甲地位于沿海地区,冬季气温较高,露天蔬菜仍可正常生长 B.甲地位于平原地区,受寒潮影响大,气温低,病虫害少 C.乙地纬度较低,冬季热量较丰富,满足蔬菜生长 D.乙地纬度低,降水多,利于蔬菜生长
影响,如长江三角洲地区水运便利,而松嫩平原缺少水运;松嫩平原
民居墙体严实厚重,屋顶坡度小,长江三角洲则墙体轻薄,屋顶坡度
大。
考点一
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区域差异的分析原则应从区域组成要素特征的差别入手,同时注 重要素间的联系。对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具体分析如下: 1.自然环境因素差异及其成因: (1)气候差异的形成。
(2)地貌差异的形成。
(3)水文差异的形成。
(4)土壤差异的形成。
不同区域的气候、植被及人类生产活动的差异造成了土壤类型、厚度、
肥力、酸碱度的差异。
(5)植被差异的形成。
不同的气候、地形、土壤、水文等因素造成植被数量、种类、形态等 方面的差异。
2.人类活动因素差异及其成因: 人类 活动 具体表现 差异成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讲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三年36考 考纲 考情
高考指数:★★★★★
1.区域的含义 2.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3.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 式的影响
【知识梳理】
一、认识区域
读甘肃省年降水量、干湿区划分图,回答问题。
指标和方法 划分出地球 1.区域概念: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___________ 表面的空间单位,如通过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将甘肃省分 干湿区域 。 为四个不同的_________ 2.区域特征: 形状 和边界。 (1)区位特征:具有一定的面积、_____ 特定性质 相对一致。 (2)整体性:内部_________
节蔬菜基地形成的主要因素;故选C。第2题,由图可知,丙地位于内
蒙古草原,该地区草场资源丰富,适宜乳畜业的发展,为乳制品生产 企业提供丰富的原料供应;丁地位于上海附近,是为上海市场提供乳 制品,所以企业布局的区位因素主要是接近市场,故选 B。
3.(2015·南昌模拟)下面两图中,图甲为某区域示意图,图乙为该
农业
农业结构、地域类型、 气候、地形、土壤、水源 发展条件、作物种类、 等自然条件差异 耕作制度、产量等差异 市场、劳动力、交通、科 机械化、生产率、商品 技、政策等社会经济条件 率等差异 差异 工业类型、规模、工业 资源、市场、劳动力、科 地域、工业布局及调整 技、交通、政策等差异 方向等差异
工业
4.(2015·洛阳模拟)2014年是我国粮食的“十连增”“湖广熟,天 下足”描绘了我国千百年来“南粮北运”的历史。目前我国粮食生产 与流通格局已悄然改变。北方松辽河产区和南方长江产区的粮食生产 指标的变化,正是我国粮食生产区域格局变化的一个缩影。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南北方地区粮食生产、耕地、水资源和人口情况。
人类 活动 人口
具体表现 人口规模、密度、结构、 增长速度等差异 城市形态、数量、规模、 发展水平等差异 交通方式、通达度等差异
差异成因
区域耕地、水资源等自然条 件和经济状况、科技水平、 开发历史等社会条件差异
地形、气候、河流、资源、 交通等差异
城市 交通
地形、位置、经济、科技、 人口等差异
【拓展提升】
1.地坑院反映的当地环境是(
A.土层深厚 B.冬暖夏凉
)
C.降水稀少 D.木材短缺 )
2.图2中地坑院出入通道周围的砖墙主要作用是( A.挡风 B.防水 C.阻沙 D.遮阳
【解析】1选A,2选B。第1题,由材料可知,“地坑院”是当地人们
根据当地地理环境发明的传统民居,首要的条件是土层深厚,这种建
)
【解析】3选C,4选C。第3题,由图中信息可知,从澳大利亚出口到 马来西亚的商品和服务中,石油开采是马来西亚和澳大利亚共有的; 而家用电器制造和交通设备制造是马来西亚的优势产业。第 4题,澳 大利亚与马来西亚空间位置邻近,海洋运输方便,加之澳大利亚属于
发达国家,马来西亚属于发展中国家,两国经济互补性强,所以两国
【题组精练】 (2015·西安模拟)地坑院也叫天井院,是古代人们穴居方式的 遗留,被称为中国的“地下四合院”,据说已有约四千年历史了。地 坑院就是在平整的地面上挖一个正方形或长方形的深坑,深约 6~7米, 然后在坑的四壁挖若干孔洞,其中一孔洞内有一条斜坡通道拐个弧形 直角通向地面,是人们出行的门洞。结合图1、图2,回答1、2题。
工
业
重化工业基地
不发达
商业贸易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缓慢稠密Fra bibliotek水系破碎
【盲区扫描】
1.区域边界并非都是明确的。
有的区域边界是明确的,如行政区。但大多数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
质,没有明确的界线,如干湿地区。
2.区域内部并非不存在差异。 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具有相对一致性,这体现了不同区域间的差异, 但并不是区域内部就没有差异,如北方地区内华北和东北地区也有不 同,区域空间尺度越小,内部差异就越小。
协议。下图为2011年双方贸易额前五位的商品和服务种类。读图回答
3、4题。
3.与马来西亚相比,澳大利亚具有优势的产业是(
)
A.石油开采
C.金属矿开采
B.家用电器制造
D.交通设备制造
4.澳大利亚和马来西亚两国间经贸额快速增长的原因是(
①空间位置邻近 ③经济水平相当 A.①② B.②③ ②航空运输发达 ④经济互补性强 C.①④ D.③④
自 然 因 素
土 壤 水 文
多为林下发育, 淋溶作用强
多外流河、多大 河,以雨水补给 为主;湖泊多为 淡水湖 广泛、深刻,主 要农耕区
人类影响
【考题研析】
(2014·北京文综)下图示意不同类型餐馆在我国部分地区的分布状
况。读图,回答(1)、(2)题。
(1)①②③④依次示意(
)
A.川菜馆、湘菜馆、粤菜馆、西餐馆 B.粤菜馆、西餐馆、川菜馆、湘菜馆 C.西餐馆、川菜馆、湘菜馆、粤菜馆 D.湘菜馆、粤菜馆、西餐馆、川菜馆
我国的三大自然区
自然区
东部季风区 海拔较低,第 二、三级阶梯 上,有三大平 原、两大高原、 低地、丘陵、 盆地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自 然 因 素
地 貌
海拔较高,差别显 著,第二级阶梯, 有高原、山地、盆 地
海拔高,第一 级阶梯,有世 界高大山地
气 候
干旱半干旱气候, 季风影响显著, 降水少,气温年较 夏季高温多雨 差、日较差大,大 风天气多
2.丙、丁两地均发展有乳制品生产企业,其形成的主导区位因素分别
是( )
A.丙:原料
C.丙:劳动力
丁:技术
丁:市场
B.丙:原料
D.丙:政策
丁:市场
丁:交通
【解析】1选C,2选B。第1题,甲地位于山东半岛,属于温带季风气
候,冬季气温在0℃以下,不适合露天蔬菜的生长;乙地位于海南岛,
纬度较低,冬季热量丰富,适宜蔬菜生长;乙地降水量多,不是反季
区域某岛屿的放大图。读图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比较图乙虚线框内东南部与西北部地形特征的差异,并说明判
断的理由。
(2)分析图乙虚线框内的地形特征对该区域气候要素的影响。
(3)图甲中145°E东侧的四个岛屿被俄罗斯人称为“烟雾列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