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瓶颈研究之师资篇

合集下载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行业竞争力量研究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行业竞争力量研究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行业竞争力量研究[摘要]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已经是一个高度竞争的行业。

根据迈克尔·波特的“行业五种竞争力”模型分析,大体上有五种竞争力量决定着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行业结构,它们分别是;民办高校之间的竞争、新进入者威胁、替代品威胁、供应方压力和需求方压力,这些力量相互制约、相互平衡,以不同的广度、深度、力度和方式决定着我国民办高等教育行业的竞争态势。

[关键词]民办高等教育民办高校竞争竞争力量[中图分类号]g64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6-0109-04我国跨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以后,民办高等教育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有发展必然存在竞争,竞争在形式上来讲是策略的纵横捭阖。

实质上是对有限资源的争夺,资源的多寡直接决定着民办高等教育机构的兴衰荣枯。

一、民办高校之间的竞争演绎根据迈克尔·波特的“行业五种竞争力模型”,我国民办高等教育行业存在的各种竞争力量主要包括民办高校之间的竞争、潜在进入者威胁(有意向进入我国高等教育市场的外国知名高校和我国大型企业教育集团等因素)、替代品威胁(主要包括普通公办高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成人高等教育,以及海外留学等因素)、供应方压力(主要包括教师等因素)、需求方压力(主要包括学生、家长、用人单位、社会、政府等因素)等五大力量,各方力量的角逐形成合力,共同左右着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一)政府资源竞争政府资源包括税收优惠、政策扶持、征用土地、财政经费等。

由于这些资源具有典型的区域性,因此围绕这些资源展开的竞争主要局限于同一地区的民办高校之间,一省的民办高校一般不会与外省的民办高校展开这方面的竞争。

从全国来看,政府给民办高校提供的资源极少,几乎没有任何财政经费投人,而其他方面的资源都不属于日常竞争的范围。

因此,民办高校围绕政府资源展开的竞争较少。

尤其是围绕财政经费资源的竞争极少。

但是这种情况也在悄悄改变,有些地方政府已经开始给当地民办高校提供一定的经费资助。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发展对策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发展对策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发展对策作者:刘宇郭香敏李娜来源:《报刊荟萃(下)》2017年第01期摘要:随着我国民办高校的不断发展,师资队伍建设成为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矛盾。

本文基于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导致我国民办高校师资建设发展困难的深层原因,进而提出解决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有效对策。

关键词: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对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办高校得到了长足发展,成为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做出了应有贡献,但是,民办高校快速发展的同时不断遭遇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瓶颈”,师资队伍建设是突出的问题之一。

一、当前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现阶段,我国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是办学环节中的薄弱项。

(1)教师引进面临的瓶颈。

民办高校的社会认同度普遍不高,被社会歧视的现象依然存在。

国家政策层面不能保障民办高校教师与公办教师一样享有同等的权利。

民办高校大都办学时间短,办学条件弱,缺乏稳定的资金支持和社会保障,科研实力不强。

再加上民办高校机制不健全,重使用,轻培养,不关心教师的物质需求、精神需求和成长空间,教师缺乏足够的安全感、归属感,流动性较大。

种种因素造成了许多民办高校在引进教师方面困难重重,教师队伍建设自然陷入困境。

(2)教师队伍缺乏稳定性。

当前民办高校师资队伍稳定性较差,直接影响着民办高校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民办高校教师队伍不稳定的原因主要有:第一,国家政策保障不到位,《民办教育促进法》落实不力,致使民办高校教师在职称评定、福利待遇、身份认可等方面与公办院校教师相差甚远。

第二,民办高校教师很难把个人的职业发展与学校的长远规划紧密联系起来,很多优秀教师一旦时机成熟,就要跳槽到公办高校或另谋高就。

第三,民办高校招生任务重,心理压力大。

尤其是近几年,生源萎缩,竞争激烈,让民办高校教师在沉重的招生任务面前倍感压力。

久而久之,教师队伍势必松散,没有凝聚力,缺乏团队精神,流失严重。

民办高职院校教师流失及其治理研究

民办高职院校教师流失及其治理研究


要: 自 《 民办教 育促进 法》 颁布 实施以来 , 我国相 继出台了一 系列政策 、 法规 , 鼓励 、 扶 持发展 民办教 育, 民办高职教育 的
发展也迎 来了新的契机。然而 , 民办高职 院校发展 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也 日益显现 , 特别是 民办高职 院校 教师流失 的问题 已经成 为 制 约院校发展的“ 瓶颈” 。民办高职院校教师流失具有地 域性、 年轻化 、 骨干化 、 时段性 、 职业选择稳定性。这个问题 的解决需要从
政府 、 社会 、 学校、 教师 自身找 原因, 对症下 药, 促进 民办高职院校健康发展。
关 键 词: 民办高职 院校 ; 教师流失 ; 治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 : G 6 4 8 . 7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8 - 5 4 2 4 ( 2 0 1 4 ) 0 1 - 0 0 1 0 - 0 4

民办高 职院 校教 师流 失特点
( 一) 民办高职 院校教 师流 失 的流 向呈地 域性
民办 高职 院校教 师流 失和 人力 资源 管理学 中的
人才 流失有 相 同 之处 : 流 失 和地 域 有 关 。 民办 高 职
中, 中级 、 副高职称的教师流失率为 7 1 %, 硕士以上
院校 教师 流 向的地域 性一 般 有 : 一 是 地方 市 ( 县) 向 省会 城市 流动 ; 二是 中西 部 欠 发 达 地 区 向东 部 沿 海 城市 流动 。从 全 国聚集 较多 的江西 省 、 陕西 省 、 广 东 省 及北京 市 的 民办 高职 院校教 师 流失 的流 向统计 分 析 中可 以看 出 , 江 西省 和陕 西 省 流 失 教 师一 般 会 选
国外 的研究 表 明 , 在人 才流 失后 , 重新 招聘 和培

河南省民办高校科研工作现状分析与对策探索

河南省民办高校科研工作现状分析与对策探索

河南省民办高校科研工作现状分析与对策探索摘要:科学研究是高等教育的三大职能之一,是国家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等教育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民办高校在教学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大部分都进入了良性发展的境地,但在科研方面仍出于起步阶段。

本文在全面调查河南省民办高校科研状况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初步提出推进河南省民办高校科研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河南省民办高校科研现状问题对策民办高校经过20多年的发展,无论在办学机制、办学模式、办学规模和层次上,还是在教学质量方面,都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大部分都进入了良性发展的境地。

民办高校为加快我国教育大众化的进程,满足经济的发展需求和促进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做出了较大贡献,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1]。

与公办高等教育一样,民办高等教育也应具有教书育人、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三个方面功能[2]。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民办高校以教学为主,科研工作处于起步阶段。

科研工作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在学校发展中起着基础性、先导性作用。

科研立校、科研兴校已成为民办教育管理者的共识,是民办高校实现内涵式发展的一条重要渠道。

为更好地了解河南省民办高校的科研状况,笔者以黄河科技学院、郑州华信学院、漯河食品职业学院、周口科技职业学院等四所民办高校为重点,同时兼顾河南省其他民办高校,从科研机构设置、科研管理制度、科研人员、科研氛围、学校重视程度、承担课题情况等方面进行调查,探索河南省民办高校科研工作的开展情况并进行分析,并初步提出推进河南省民办高校科研发展的对策。

1 科研工作的开展现状主要采用座谈、实地考察和问卷等的方式对河南省民办高校科研开展状况进行调查。

调查问卷采用自编《民办高校科研开展状况调查问卷》表,主要从科研与教学的关系、开展科研的必要性、承担课题情况、学校重视程度、科研奖励机制、科研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

采用无记名随机问卷调查,对象为河南省民办高校教师,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71张,有效回收率为90.3%。

民办高职院校教师流失问题及对策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教师流失问题及对策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教师流失问题及对策探析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而民办高职院校在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民办高职院校教师流失问题逐渐凸显,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和学校发展。

本文将针对民办高职院校教师流失问题展开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问题分析1.1 流失原因(1) 待遇不公民办高职院校教师的待遇相对公办高校教师更为低廉,薪酬、福利等方面的差距较大,造成教师对工作的不满与抱怨。

(2) 缺乏职业发展空间民办高职院校教师的晋升渠道相对狭窄,很难有更大的职业发展空间,这也成为导致流失的原因之一。

(3) 缺少管理与激励民办高职院校对教师的管理、激励机制不够完善,导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不高,流失现象屡见不鲜。

(1) 教学质量下降教师流失不仅会导致教学积极性下降,也会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2) 学校形象受损频繁出现的教师流失现象会给学校形象带来负面影响,影响学校的声誉和发展。

(3) 影响学校稳定发展教师流失现象严重影响学校的稳定发展,会导致教学工作的不稳定性和不可预测性,也会给学校的发展带来困扰。

二、对策探析2.1 完善薪酬福利体系针对民办高职院校教师薪酬福利待遇低的问题,学校可以通过调整薪酬结构和完善福利体系,逐步提高教师的待遇,增加教师的获得感和归属感,进而提高教师的工作稳定性。

为了解决教师的职业发展问题,学校可以制定多样化的职业发展规划,提供更多的晋升机会和培训机会,激发教师的职业发展动力,增强教师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2.3 健全管理与激励机制学校应当建立健全的管理与激励机制,包括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教师激励政策等,通过科学的激励措施,引导教师积极参与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提高教师的职业满意度和工作积极性。

2.4 增强教师团队建设学校可以通过开展教师培训、岗位交流、教学研讨等活动,增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增进教师团队的凝聚力和协作精神,提高整体教师队伍的素质和稳定性。

河南省民办高校科研工作现状分析与对策探索

河南省民办高校科研工作现状分析与对策探索
学 术 论 坛
Sic a e no nvtn e cne n Tc og loao Hrd e省 民办高校科研 工作现状分析 与对策探索①
江 书 庆 ( 黄河科 技学 院医学 院 河南郑 州
406) 5 0 3
摘 要 : 学研究是 高等教育 的三 大职能之一 , 国家科 学研 究的重要组成部 分 , 高等教 育 的发展 起着重要作 用。 科 是 对 民办 高校在教 学方 面 取得 了长足 的发展 , 大部分 都进入 了良性 发展 的境地 , 但在科研 方 面仍出于起 步阶段 。 文在全 面调查河 南省 民办高校科 研状况 并进行 本 分析 的基 础上 , 步提 出推进 河 南省民 办高校科 研 发展 的 策略 。 初 关键词 ; 河南省 民办 高校 科研 现状 问题 对策 中 图分 类 号 : 2 G 4 文献 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 7 -0 8 ( o 1 1 () 2 3 2 1 4 9 x 2 1 ) lc -O 5 -0 民 办 高 校 经 过 2 多 年 的 发 展 , 论 在 0 无 办学机制 、 学模式 、 学规模和 层次上 , 办 办 还 是 在 教 学 质 量 方 面 , 积 累 了大 量 的 经 都 验, 取得 了长 足 的 进步 , 大部 分 都 进 入 了 良 性 发 展 的 境 地 。 办 高 校 为 加 快 我 国 教 育 民 大 众 化 的 进 程 , 足 经 济 的 发 展 需 求 和 促 满 进 教 育 资 源 的 合理 分 配 做 出 了 较 大 贡 献 , 在 我 国 高等 教 育 发 展 中 占有 重 要 地 位…。 与 公办高 等教育一 样 , 民办 高 等 教 育 也 应 具 有 教书 育人 、 学 研 究 、 会 服 务 等 三 个 方 科 社 面功 能 。 阶 段 我 国大 部分 民办 高 校 以 教 现 学 为主 , 科研 工 作处 于 起 步 阶 段 研 工 作 科 是 学校可 持续发展 的动 力, 学校发展 中 在 起 着基 础性 、 先导 性 作 用 。 科研 立 校 、 科研 兴 校 已成 为 民办 教 育管 理 者 的共 识 , 民 办 高 是 校 实 现 内 涵式 发 展的 一 条 重要 渠 道 。 更好 为 地 了解 河南 省 民 办高 校 的 科研 状 况 , 者 以 笔 黄 河 科 技 学 院 、 州 华 信 学 院 、 河 食 品职 郑 漯 业 学 院 、 口科技 职 业 学 院等 四 所 民办 高校 周 为 重点 , 同时 兼 顾 河 南 省 其 他 民 办 高 校 , 从 科 研机 构 设 置 、 研 管理 制 度 、 研人 员、 科 科 科 研 氛 围 、 校 重 视 程 度 、 担 课 题情 况等 方 学 承 面 进 行调 查 , 探索 河 南 省 民办 高校 科 研 工作 的 开 展情 况 并进 行 分 析 , 初 步提 出 推进 河 并 南 省 民 办 高 校 科 研 发 展 的对 策 。 有相 当数量专兼职相 结合的科 研人 员。 该 校 先 后 出 台 了《 河 科 技 学 院科 研 项 目管 黄 理 办 法 》 《 河 科 技 学 院科 研 工 作 量 计 算 、黄 办 法 、 河 科 技 学 院 科 研 项 目 申报 奖 励 黄 办法》 等来 管 理 科 研 工 作 。 是 相 当 多 的 民 二 办 高 校 不 太 重 视 科 研 工 作 , 有 给 科 研 工 没 作 合 理 的 定 位 。 为 教 师 只 要 把 课 上 好 就 认 行 , 学 研 究 是 研 究 型 教 师 的 事 , 教 学 型 科 与 高 校 ( 其 是 教 学 型 的 民 办 高 校 ) 教 师 无 尤 的 关 。 类 学 校 科 研 组 织 机 构 不 健 全 , 少 科 这 缺 研 人 员 , 少 科 研 管 理 制 度 , 缺 少 有 力度 缺 也 的激 励 和 约 束 机 制 , 研 投 人严 重 不 足 , 科 科 研 基础条件差 , 题不足 , 课 科研 成 果 少 。 三 是 个别 民办高校 生源严 重不足( 民办 高 校 收入 主 要 靠 学 费 ) 自 身维 持 较 难 , 有 资 , 没 金 来 支 持 科 学 研 究 。 类学 校 无科 研 机 构 , 这 基 本 处 于 无科 研 工 作 状 态 。 总 的调 查 结 从 果来看 , 民办 高 校 科 研 整 体 处 于 偏下 水 平 , 亟待 提 升 科 研 能 力 , 实 现 可 持 续 发 展 。 以 务。 不少 教 师 认 为 , 少科 研 时 间 是 不 能按 缺 时 完 成 科 研 立 项 课 题 的 重 要 原 因 , 经 成 已 为影响 高质量完成科研任 务的瓶颈 。 民办 高 校 科 研 工 作 的 滞 后 , 经 影 响 到 了学 校 已 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 。 () 3 师资 结 构不 太合 理 , 有形 成 与学校 没 规 模 、 校 层 次 相适 应 的 科 研 队 伍 , 研 梯 学 科 队未 真 正形 成 。 民办高 校 师生 比 例 比公 办高 校低, 专职 教 师 的 比 例更 低 , 专 职 教 师 中 而 专职 从 事 科 研 工 作者 更 是 寥 寥 无 几 。 另外 , 民办 高校 教 师 的年 龄和 职 称结 构 出现 “ 两头 多 、 间少 ” 尴尬 局 面 , 级职 称 和初 级职 中 的 高 称( 或无 职称 ) 其是 初 级 职 称( 无 职称 ) 尤 或 人 数较 多 , 中青 年 骨干 教 师 ( 师或 副 教授 ) 而 讲 偏少 。 职 教 师 中以刚 毕业 的 研 究生 和 本科 专 生居 多 , 多数 没 有 独 立 开 展 科 研 的 经验 , 大 缺乏 固定 的方 向和深 入 的研 究 , 乏科 研 竞 缺 争 力 , 往 在 各 自的 领 域 内 各 自为阵 , 本 往 基 上没 有 形 成相 互 合 作 、 互 配 合 、 同从 事 相 共 某一 项 目或某 一 方 向 的研 究 团队 。 ( ) 研投 入 偏 少 , 研 基 础 较 差 , 研 4科 科 科 氛 围 不 浓 。 部 分 民 办 高 校 起 步 晚 、 点 大 起 低 、 学科 研 设 施 配 备 不 完 善 。 部 分 民 办 教 除 高校 的 部 分 专 业 科 研 投 入 较 多 外 , 大 部 绝 民办高校 科研投 入甚 少 , 至没有 投入 。 甚 7 . %的 被 调 查 者 认 为 学 校 不 重 视 或 不 太 93 重 视 科 研 工作 , 研 投 入偏 少 , 有 形 成开 科 没 展 科 研 的 良好 氛 围 。 了 解 , 办 高校 每 年 据 民 都 举 办 高 水 平 的 学 术 讲 座 , 大 部 分 教 师 但 把 听 学 术 讲 座 看 成 是 额外 的 负 担 , 种 意 这 识 影 响 了 教 师 正确 对 待 科 研 的 态 度 和 出发 点 , 致学 校 推 动 科 研 存 在 很 大 困难 。 办 导 民 高 校 教 师 较 难 申请 到 课 题 , 使 能 够 申请 即 到 , 往也 是 地 厅 级 以 下 课 题 或 没 有 经 费 往 支持, 加上科研基础薄弱, 再 开展 科 研 的平 台 没 有 很 好 形 成 , 能 保 证 课 题 的 正 常 进 不 行 , 往不能按期结项或 不能结项。 往

民办院校师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民办院校师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216神州教育民办院校师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张宁沈阳城市学院摘要:民办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补充,民办教师的发展问题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

当前,民办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亟待解决,以保证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民办高校;师资状况;对策一、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发展现状1、年龄结构普遍年轻化,数量不足,流动性大。

目前民办大学的教师来源一半以上是学校招聘的,大多数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年龄大多也都处在25-35岁上下,这部分教师占了民办教育师资力量的很大比例,承担着主要的教学任务但教学经验不足。

另一部分青年教师来自于公办大学,以兼职的身份在民办大学任教。

他们在公办高校无需坐班,有大部分空闲时间,另外这部分年轻教师的家族负担比较重,上有老下有小,生活成本比较高,空闲时间选择在民办高校执教可以适当增加收入,改善家庭条件。

还有一部分年龄层在55岁以上的教授或副教授,他们是公办高校的退休教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这些教师退休后身体条件尚好,无过重家庭负担,精力也比较充沛,可以承担一部分教学任务,另外,有了这部分教师的加入,也改善了民办高校年龄层不合理的问题。

但是由于工资待遇等方面与公立高校的差距,有相当一部分年轻教师将所在的民办高校当做跳板,当积累了一段时间的工作经验或取得高校教师资格后就选择参加公务员或事业单位考试,以求更高的社会地位和职业发展机会。

这就造成了民办高校教师流动性大,师资不稳定;另一方面,民办高校教师中缺乏凝聚力和向心力,很少思想着为学校发展贡献力量,加上民办高校缺乏人事政策的持续稳定性,教师缺乏归属感,导致民办高校所谓的“留不住人”。

2、教师学历和职称结构不合理。

目前,民办高校中教师大多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但大多数是新近取得的学历,工作年限一般不超过五年。

可以看出,随着社会就业门槛的增高,民办高校教师的学历也有相应的提高,但是由于教学发展环境,福利待遇,企业制管理等问题导致民办院校很难引进到教学经验丰富,科研能力相当的高学历人才。

河南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状况分析-2019年精选文档

河南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状况分析-2019年精选文档

河南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状况分析随着经济体制、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各种高等教育大众化,民办高等学校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公办高等学校教育资源的短缺, 因此,积极推进发展民办高等教育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 对于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 政府和社会也应给予更多的关怀和帮助。

我们从2009年11 月到2010 年4月对河南民办高等学校教育进行了调研分析。

1.河南民办教育现状我们向河南民办高校和2010 年河南民办高校教师培训机构发放了问卷45(约数)份, 回收问卷35份,回收有效率77.78%(问卷的对象是民办高等教育学校而非个人, 因此在统计意义上属于大样本)。

作为补充我们又访谈了2次,电话调查10人次,开展小型座谈会1次。

经过调查分析, 得出结论: 我省民办高等教育状况一般。

情况如下:1.1学校办学规模有限总体而言, 河南民办高等教育的规模有限。

全省84 所大学中民办高等教育学校有13 所左右, 从部分学校向我们提供的数据看, 许多学校在办学之初办学规模极小,且各个学校的规模不一,总体上看省会城市的规模大于各地市县的规模。

1.2区域分布不平衡我省民办高等教育基本分布在郑州,周口,商丘等市,由于民办高等教育需要的资金、设施投入较大, 就要求学校具有较强的实力,接受学生进行学习和教育的能力要强,其中省会郑州市的办学规模较为突出,其他市的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均比较落后, 济源、信阳、鹤壁市等地均未有民办高等学校。

1.3师资队伍不足及其教学质量不高民办高等学校由于经费原因, 一般都是聘请其它公办院校的老师来讲课, 按课时付款,所以教学质量及课外辅导不如公办学校,另外教师得到的培训机会也极少, 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一般,所以这些方面都有待于继续提高。

1.4基本办学条件不足在调研中,80%以上的学校认为学校当前面临的主要困难是经费不足。

由于民办高等教育不属于公办教育的范畴, 经费的不足问题与公办教育阶段相比较难解决, 这就有些制约事业的发展。

民办本科院校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探究

民办本科院校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探究

民办本科院校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探究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逐年扩大,民办本科院校在全国范围内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成为中国教育领域的新兴力量。

然而,民办本科院校在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阻碍着民办高校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本文将探究民办本科院校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及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少量高水平人才,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民办本科院校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因为大多数学校规模相对较小,招聘资金有限,落实教师聘用和培训的责任和投入相对不足,导致学校在吸引和培养高水平人才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

一位高校教师表示,过去几年中,她感觉到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如几年前,很多新加入的老师不具备扎实的学科基础和教育教学经验。

这是因为民办本科院校在招聘老师时,舍弃了一定的聘用标准,尤其是在硕士及以上学历门槛方面降低了要求。

(二)缺乏实践与研究经验,教学内容单一许多民办本科院校的教师队伍没有大量的实践或研究经验,在教学中常常会只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缺乏面向实践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而且教材、课程覆盖面和深度单一,难以满足学生多元化的课程需求。

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域和背景,对知识有不同的了解程度和需求,学校教学方案缺乏足够的弹性和针对性,这扩大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知识差距,也对教师的教学成果评价提出了挑战。

(三)缺乏师资培训的有效机制民办本科院校目前缺乏有效的教师培训机制,教学科研工作轻松的滋生出浅尝辄止、缺乏探究精神的师生,因此学校应该建立具有可行性和可维护性的教学培训机制,充分利用各种科研和学习时间的兼容性,鼓励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反思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

这样,教师可以通过自主探索、课堂 simulation等培训方式提高教学水平,同时也有利于学校建设真正的“学科性社区”“实践性学习社区”,提高民办教育的教学质量。

二、对策建议(一)建立合适的人才引进机制:为了提高民办高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学校应该看重教师的学历、教育教学经验和学术水平,确保在招聘过程中严格遵循岗位要求和学历门槛,并采用各种方式来吸引和保留高水平的教师,借助与同行、业内人员进行交流,了解并改进招聘流程及优化招聘方案,使得已经进入学院的教师通过本身继续教育、交流合作等方式提高个人素养与业务能力。

河南省民办教育可持续发展战略

河南省民办教育可持续发展战略

河南省民办教育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提要:文章从民办教育的现状,存在问题入手,为民办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利用调研的方法获得第一手材料,归纳总结出河南省民办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政策、社会环境如何保证民办教育可持续发展,健康发展。

关键词:民办教育;可持续;研究;民办学校;公办学校中图分类号:g71注:本文为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2010-jkghag-0433一、“民办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界定“民办教育可持续发展”意味着民办教育要优先发展,民办教育要科学发展,民办教育要强化办学主体的自主发展。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民办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是近几年来学术界一直关注的问题,一些学者或从事民办教育管理的实践者,提出了他们关于民办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制约因素、发展现状、发展模式等的看法。

但就我国来看,民办教育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研究还处于较为薄弱的状态,这些研究仅在包括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现状、发达地区民办教育经验模式对我国的启示等大层面上展开。

而对于我国作为人口大省,经济、教育又相对不发达,教育资源极为欠缺的特殊条件下民办教育面临的良好机遇、特殊困境、现存问题,以及符合我国情的民办教育可持续发展模式等深层次问题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

三、研究的意义及研究价值《民办教育促进法》和《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先后颁布并实施后,民办教育迎来了又一次难得的机遇期。

作为人口多、经济、教育相对落后的南阳省,关注、关新我国民办教育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难题,制定具体的切实可行的政策,使之快速健康协调发展,使民办教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变当前我国落后的教育现状,使我国变为人才强省,为实现中原崛起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保证。

因此,研究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现状、存在问题、发展模式等对我国民办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可以为我国制定民办教育若干政策提供一些参考。

(一)研究的基本内容,重难点及拟创新点。

民办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困境与对策

民办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困境与对策

民办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困境与对策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民办职业院校逐渐成为了一种备受关注的教育形态。

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民办职业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一直是一个亟待破解的难题。

本文主要探讨民办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困境,并提出一些对策。

一、师资短缺民办职业院校的师资队伍相对于公办院校而言,人数较少,专业能力和教学经验相对较低。

由于民办院校参与教育市场的时间较短,因此很难吸引一批高水平的专业人才和优秀教师加入到自己的师资队伍中。

对策:可以在吸收师资上下一些功夫。

一方面,要大力加强师才引进工作,通过对口招聘等方式引进高级职称、职业技能行业经验和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坛名师进入民办职业院校;另一方面,可以继续拓宽教研团队,通过与名高校、国内外龙头企业等建立合作,构建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二、缺乏优质师资一些民办职业院校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感觉自身限制较大。

有些高校由于地区和企业的限制,专业课教师实在学术界没达到一定的研究水平,自身的师资队伍无法吸收到本领域的专家来进行授课,造成师资队伍中缺少优质的教学资源。

对策:建立和推行为期较短的师资进修制度,使老师进学术圈参加高水平讲座和学习培训。

加强与同业高校的资源共享,建立学科带头人联合培养和相互借调机制,创新设立“名家教师”项目等措施,建立包括校内职称、岗位等各种评价机制,岗位轮岗制度等,逐步推行终身岗位制度,引导师资队伍的长期稳定发展。

三、师资中缺少产学研结合的教师民办职业院校需要实际操作和技能的传授,由于与企业的合作时间较短,而教育和培训要求已经很高,在师资队伍中找到符合要求的“产学研”结合式的教师比较困难。

对策:民办院校可以在建立实践教育平台的同时,与具有“产能”的企业合作,加强和企业的联系和交流,根据市场需求和行业要求,及时制定和调整课程体系,前往企业的生产线等直接参与实践中进行学科研究的教师队伍寻找“命中注定”的合作伙伴,推动民办职业院校的教学、科研、流程改进与产业发展不断融合和协调,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和教育的实效。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流动大的原因与对策思考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流动大的原因与对策思考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流动大的原因与对策思考引言民办高校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类型,很多民办高校以其教学特点和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在各行各业中拥有不俗的声誉。

然而,近年来,民办高校教师队伍的流动性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问题。

本文将探究民办高校师资队伍流动大的原因,并就此提出解决方案。

原因收入水平不高相比公立高校,民办高校的教师薪资较低,经济压力大。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各项社会重点支出分配的变化,民办高校教师的收入也一直处于相对较低的状态,这直接导致了教师队伍的流动性。

缺乏培训和职称晋升机会相比之下,公立高校的教师有更多的培训与职称晋升机会,而民办高校的教师职业发展通常受到诸多限制。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有能力的教师会选择离开民办高校,寻求更广阔的职业发展道路。

学科建设存在不足民办高校学科建设相对落后,难以吸引高水平教师前来工作。

许多有潜力的充满活力的教师也无法在民办高校中找到对应的科研和教学平台,进而无法展示自己的才华和水平。

这也是民办高校流失出去高素质教师的原因之一。

对策思考提高薪资水平教师薪资水平是最直接影响教师留存情况的因素之一,因此,民办高校应该从根本上增加教师薪资标准,以保留优秀教师。

开发和提供培训机会民办高校可以在减轻经济负担的同时,通过提高培训机会的标准、丰富培训内容,来鼓励和支持教师继续学习,同时增加他们的职业发展机会。

加强学科建设民办高校应该注重学科建设,培养更多、更好的学者去推动学科发展,这有助于吸引和留住优秀的教师,提升学校的整体实力,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结论民办高校教师流动大是目前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

增加教师薪资标准、提供更好的培训机会以及加强学科建设是应对这个问题的有效方法。

在民办高校逐渐成为教育市场中不可或缺的力量中,更加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措施吸引和留住更好的教师,从而改善民办高校实际教学环境和整体教育水平。

浅论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可持续发展策略

浅论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可持续发展策略

浅论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可持续发展策略(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论文关键词: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对策论文摘要:随着民办高校在近30年的迅速发展繁荣壮大,师资队伍建设越来越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本文通过对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的剖析,提出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0引言从1982年“中华社会大学”成立,截至2008年底,我国共有民办高校640所,在校生401.3万①,成为我国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生力军。

民办高校的存在打破了传统的单一办学格局,引入了竞争机制,创造了一个公平、公正的教育环境,民办高校的发展己促进了公办高校的改革,有利于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满足了经济和社会发展各方面的需求,扩大了教育规模,拓宽了办学路径,为社会成员提供了更多的接受教育和培训的机会。

民办高校的迅速繁荣壮大的同时也不断遭遇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瓶颈,在这一系列瓶颈中突出要解决的就是师资队伍建设。

哈佛大学校长科南特曾说过:“大学的荣誉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一代又一代的教师质量,一个学校要站得住,教师一定要出名。

”这句话充分说明了教师队伍对学校发展的重要性。

民办高校要实现办学质量新的突破,关键在于师资队伍建设。

在民办高校近三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虽然民办高校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作了努力,也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师资队伍建设始终是办学链条上的薄弱环节。

因此,笔者通过调研,试图揭示当前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1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1.1民办高校师资结构不合理①年龄结构。

近年来青年教师在许多民办高校里承担了越来越多的职责,这与过去退休教师为主已大不相同了。

因此,从年龄结构上看,目前民办教师年龄结构的主要表现是两头大,中间小,缺乏中青年骨干教师,出现中年人才断层的现象。

②学历结构。

随着本科生、研究生扩招政策实施以来,高校通过教师招聘或本校教师进修等途径,教师学历不断得到提高,但是硕士以上高学历教师比重仍然偏低,根据教育部《关于新时期加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所提出的提出:具有研究生学历教师的比例,教学科研型高校应达到80%以上(其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比例达到30%以上);教学为主的本科学校应达到60%以上的标准,一些以教学为主的民办院校还与此标准有一定差距。

独立学院发展的瓶颈与对策研究

独立学院发展的瓶颈与对策研究

独立学院发展的瓶颈与对策研究作者:刘淑青李博强来源:《时代教育·下半月》2013年第17期摘要:随着国家经济和高等教学的迅速发展,独立学院也迎来了发展的良好时机。

但是,由于人们对独立学院的认识不清晰,导致独立学院的生源和师资等方面存在各种问题。

本文对独立学院的发展瓶颈进行系统分析,探讨其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关的对策,希望能对独立学院的发展有所启示。

关键词:独立学院瓶颈对策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7.041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这缓解了升学的压力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很多地方高校生均拨款逐年下滑,许多高等学校超负荷运转,办学条件全面紧张。

同时,财政性经费投入严重滞后于规模发展,而现实的情况是受国民经济发展总体水平和国家财政实力的制约,国家投资于高等教育的经费不可能有大幅度的增长。

高等教育的发展只寄希望于公办高校的模式已变得困难重重,因此积极鼓励社会、企业和个人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也成为一种选择。

在这种形势下,独立学院应运而生,独立学院的发展正是为社会力量的介入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顺应了高教发展的需要。

虽然独立学院的发展具备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但就笔者对山东省部分独立学院的了解,独立学院的发展也存在很多制约因素。

1 独立学院发展的瓶颈1.1 人们对独立学院的认识不清晰独立学院作为一种新生力量事物,在我国属于较年轻的办学单位,加上独立学院自身的宣传不到位,所以很多人对独立学院存在认识偏差。

有人认为独立学院不是正规的高校,在人才培养、教学管理、教学质量上与公办高校不具有可比性,对独立学院缺乏足够的信心和信任;有人认为独立学院是高校变相赚钱的一种手段,本质上是国家利用公立大学变相扩招的一种方式,是公立学校借助独立学院的名义进行赚钱的工具,而其招生对象往往是那些考不上正规大学,而且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这些学生学习能力较公办高校学生差,综合素质较低。

民办高校教师转型发展和能力提升研究

民办高校教师转型发展和能力提升研究

民办高校教师转型发展和能力提升研究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民办高校在国家教育体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与此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也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在这一背景下,民办高校教师转型发展和能力提升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围绕民办高校教师的转型发展和能力提升展开研究,旨在探讨民办高校教师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期为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借鉴和启示。

一、民办高校教师转型发展的现状1.挑战与传统高校相比,民办高校教师在转型发展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

民办高校教师的学术背景和科研水平相对较低,缺乏国际化视野和科研动力,这使得他们在教学和科研上往往难以与传统高校教师相媲美。

由于民办高校教师的聘任机制不够完善,导致教师队伍中存在着大量兼职教师和非正规教师,这使得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由于民办高校教师的薪酬水平普遍较低,使得他们缺乏足够的动力去提升自己的教学和科研水平。

民办高校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相对滞后,缺乏与时俱进的教学方法和理念。

2.机遇与挑战相对应的是民办高校教师所面临的机遇。

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的不断改革和政策的不断优化,民办高校教师的转型发展也逐渐得到了重视。

目前,国家针对民办高校提供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如加大对民办高校的资金投入、提高对民办高校人才培养的政策倾斜等。

民办高校教师也可以通过参与国家和地方的教学改革项目、开展行业合作和技术创新等途径来提高自身的能力。

1.强化学科建设民办高校教师要想提升自己的教学和科研水平,首先需要通过强化学科建设来提高自己的学术背景和科研水平。

可以通过深入参与学校的学科建设,积极参与学科竞赛和学术交流,提高自己在学科领域的知名度和学术地位。

可以通过积极参与学校的科研项目、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申请科研项目等途径来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

2.改善聘任机制为了提高民办高校教师的教学水平,需要改善教师的聘任机制,提高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

可以通过加大对正式教师的聘用力度、建立健全的评聘机制、提高教师的待遇水平等途径来改善聘任机制,从而减少兼职教师和非正规教师的存在,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十四五”时期河南民办高校特色发展的实现路径及对策研究

“十四五”时期河南民办高校特色发展的实现路径及对策研究

“十四五”时期河南民办高校特色发展的实现路径及对策研究作者:牛俊旺来源:《现代职业教育》2022年第06期[摘要]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民办高校特色发展就意味着“创新”,要求打破循规蹈矩,开创千校千面、生机勃勃的局面。

课题主要从认识、政策、制度和实践路径四方面深入分析了“十四五”时期河南民办高校特色发展的实现路径及对策,以期立足民办高校自身资源,找准办学定位,构建出独特特色的品牌吸引力。

[关键词] 民办高校;特色发展;认识路径[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06-0079-03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

在此期间,经济结构不断升级,知识生产模式转型,这些变化都给高校特色办学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河南是人口大省、高考大省,如何发展成为人才大省,除了公立高校,民办高校是一支迅猛崛起的力量。

整合资源,硬件软件建设向高标准、高要求迈进,河南省民办高校近年来的发展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关注和肯定。

“十四五”时期,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已步入深水区,为实现《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发展目标,加强内涵建设、实现特色发展是当前乃至以后很长一段时间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

本课题基于分类管理视角,立足省情,在认真分析河南民办高校发展问题的基础上,从认识路径、政策路径、制度路径、实践路径四方面出发,积极探索河南民办高校特色发展的实现路径及对策,以期对民办高校的特色发展有所启示,为民办高校治理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一、“十四五”时期河南民办高校特色发展的实现路径(一)认识路径:确立特色办学理念1.立德树人创新引领行动一是坚持立德树人的思想理念。

当前,正值“十四五”的开启之时,面对新的发展形势,我们将会遇到新的问题,同时也会带来新的机遇。

为了推进河南省民办高校特色发展,需要从理念上转变思想,坚持立德树人的思想价值观,以人为中心,在重视高校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还要注重思想道德领域的教育,将教育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道德领域多元矛盾及心理抗压强度等方面,让学生在学会如何提高成绩及增强社会实践能力的基础上首先学会做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对得起自己良心的高尚的人。

民办高校师资力量薄弱、断层、不稳定现象

民办高校师资力量薄弱、断层、不稳定现象

西安培华学院文法论丛2009年3月,第一辑,dec.2009,No.2民办高校师资力量薄弱、断层、不稳定现象的对策研究李仲达*(西安培华学院文法学院法学系,陕西西安710125)摘要:民办高等教育,作为中国教育战线改革开放的重大成果,是对中国传统的高教体制与模式的巨大变革和丰富发展。

已经受住了艰难曲折的考验,展示了光辉远大的发展前景。

师资力量薄弱、断层、不稳定,是目前制约民办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发展进程的一个战略性的“软瓶颈”。

本课题的研究者,从民办高校在当前和今后的运营发展中应该采取的长远性的战略措施、短期内可实施的行动措施、当前的应急弥补措施三个层次,和中央与地方政府在宏观的政策、法制和财政扶持资助方面应该采取的具体措施两个方面,作了深入全面的对策性探索。

以期对民办教育家们和教育行政领导管理部门的领导决策能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民办高等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对策民办高等教育,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春风催发出来的一棵高等教育新苗。

对这一新生事物,无论党政领导管理界,还是学术理论界,多注视于规范化监督管理、专业学科设置、招生规模等宏观监控指导层面上的问题的研究解决,而对民办高等院校运营过程中遇到的诸多实际困难和不利因素,缺乏应有的重视和对策性的调查研究;政策性财政性的扶持资助很少。

特别是对民办高校师资力量薄弱、断层(指老、青两极化,缺少中年高级教学科研人才)、不稳定,使教学质量缺乏应有的保障这一最普遍、最突出、制约影响力最大的现实问题,缺乏应有的重视和全面深入的对策性研究探索。

基本上处于大家都清楚问题的存在,但困于条件限制,只能采取临时性的应急措施,然后边走边看情况的消极被动的思想精神状态。

事在人为。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我们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努力探索多种应对措施,想方设法弥补缺陷,保证教学质量,力求尽可能快地解决这一难题,无负于民办高校学子们的求学愿望。

一、艰难曲折的成长历程和光辉远大的发展前景从民办高校的创办方式和发展道路来看,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一些有志于教育事业的教育工作者,另闯天下,个人或合伙筹资,由举办辅导班、补习班、培训班的方式起步,由小到大,滚雪球滚起来的;二是一些实业家在有了相当的资本积累以后,转投教育事业,或由原来的一些教育机构与企业合作,采用“自有资金加规模化银行贷款”的路子滚动发展起来的。

河南省民办高校办学的社会环境依赖分析

河南省民办高校办学的社会环境依赖分析

河南省民办高校办学的社会环境依赖分析近年来,河南省的民办高校在办学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民办高校办学依赖于社会环境,包括政策环境、市场需求、社会认可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对河南省民办高校办学的社会环境依赖进行分析,以期为民办高校的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一、政策环境政策环境是民办高校办学的重要依赖环境之一。

近年来,河南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民办高校办学发展的政策,如给予民办高校同等政策待遇、资金支持等。

政策的支持为民办高校提供了有力保障,使得其在办学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发展壮大。

政策环境的变动也会对民办高校的办学产生影响。

教育部对高校招生政策的调整、对学历认证政策的变化等都会直接影响到民办高校的生源和学生就业情况。

民办高校需要密切关注政策变动,及时调整办学策略,以适应新的政策环境。

二、市场需求市场需求是民办高校办学的重要依赖环境之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才需求的日益增长,高等教育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

而传统的公办高校已经难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这就为民办高校提供了发展的机遇。

市场需求是多变的,民办高校需要不断调整自身的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变化。

民办高校还需要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深入了解市场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教育培养,从而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社会认可社会认可是民办高校办学的重要依赖环境之一。

民办高校的声誉和社会认可度,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招生情况、师资队伍的引进、科研项目的申报等方面。

一个受到社会认可的民办高校往往能够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和社会资源,从而更好地发展。

为了提升学校的社会认可度,民办高校需要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吸引更多的知名学者来校讲学、开展合作研究。

在学术领域要严谨治校、严格要求,倡导教育教学科研的精神和方法,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

河南省民办高校办学的社会环境依赖分析涉及政策环境、市场需求和社会认可等多个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瓶颈研究之师资篇(河南省教育厅社科重点课题)教育部中南地区高校中层干部第55期培训班高翔学号055005摘要:民办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把师资队伍建设好。

民办高校的灵魂是教师。

师资队伍在民办高校发展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影响到民办高校的办学质量和发展前景。

民办高校要想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需要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民办高校自身和民办高校教师共同努力,方能从根本上解决师资难题。

关键词:民办高校;师资;建设;对策Strengthening the Teaching Staff in Private Colleges andUniversities and Enhancing the Quality of TeachingGao XiangNo. 55 Training Course, Training Centre for Central & South Areas,Ministry of EducationStudent No. 055005Abstract:a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a’s educatio n, private education is due to focus on the building of teaching staff. The soul of a private college or university is its teachers, who have a direct impact on the quality and future of private higher education. To build up high-quality teaching staff, 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to work together with the government, administrative educational departments, and with their own teachers.Key words: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eaching staff, building-up, measures清华大学前校长梅贻琦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教师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不断发展壮大的保障。

对于民办高校(以下简称民办高校)来说,质量是学校生存的生命线,教师是积聚力量、提升品位、创造品牌的关键所在。

因此拥有一支高素质稳定的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就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民办高校的师资现状令人堪忧,不容乐观,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吸引不过来优秀的师资,严重制约了民办高校的发展。

一、当前河南民办高校师资队伍现状1、民办高校的师资结构不合理。

当前河南民办高校的专职教师普遍存在着“几个老头带一群娃娃”的现象。

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头人主要依靠聘请刚退休的公办学校的老教师,基本队伍主要依靠刚毕业的研究生和本科生,起教学骨干和主力作用的年富力强的中间骨干很少。

老年教师能“发挥余热”已属不易,让他们全身心投入教学与学生管理工作,则实为强人所难。

少数年轻应聘者中,有的是以此作为遭逢人生难题后的暂避或过渡,谈不上恒定的事业心,因而忽冷忽热。

现有任教于民办高校的教师有的受利益驱动原则支配,多抱有临时雇佣观念,没有敬业精神和长期服务打算,更为重要的是很难激活他们对学生的爱心。

2、民办高校的专兼职教师比例不合理。

笔者调查的河南多所民办高校中,多数学校兼职教师占50%以上,有的甚至达80%以上。

可以说,我省民办高校师资是以兼职教师为主的。

兼职教师具有稳定性差、工作责任心不强等问题。

3、民办高校缺乏大师级教师和有特色有风格的骨干教师,缺乏高学历高职称的科研带头人和学科带头人,难以形成教学中坚力量。

目前,民办高校科研环节薄弱,学术氛围不佳,科研水平不高,是其软肋。

笔者对河南民办高校调查了解,民办高校专业骨干教师缺少,尤其是较高难度课程,连兼职老师聘任都十分困难,招聘专职老师更为不易。

所以,会出现紧缺的专业课程(公办院校)老师一人在多所(民办)高校任教,一周累计上30多个课时超负荷情况。

这样根本不符合教学规律。

现实状况是虽然很多民办高校提供了很优厚的条件,很多高学历的人才仍然不愿意去民办高校工作。

4、民办高校教师社会地位和权益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和保障。

无论公办民办教师,都是辛勤的园丁,都在为社会培养人才,不应有什么区别。

虽然法律规定了“民办学校的教师与公办学校教师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民办高校教职工在业务培训、职务聘任、教龄和工龄计算、表彰奖励、社会活动等方面依法享有与公办学校教职工同等权利。

”[1]但事实上民办高校教职工的这些权利根本无法得到有效保障,甚至很多正当权益受到侵害。

据笔者了解,有的民办高校没有为教职工办理医疗、养老、失业等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等社会统筹;有的限制教职工的种种权利,不让其评职称、考教师资格证等;有的签定霸王合同,不让其考研、考博;有的随意克扣教职工工资;有的不为教职工开展社会活动提供便利,反而处处为难……更糟糕的是,教职工没有畅通的渠道反映、解决这些问题。

社会对民办高校老师总是轻视或另眼相看,认为他们不稳定,没有保障,各方面不如公办学校老师好,长此以往造成他们低人一等的心理。

5、教职工缺乏人文关怀。

民办高校实行全员聘任制,导致民办高校只注重使用,不注重培养,只重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发展,过河拆桥现象时有发生。

急需时百般宠爱,无用时落井下石,行同陌路,令广大教职工心寒。

更有甚者,教职工患病住院、出现意外等情况,民办高校冷酷无情,漠然处之,辞退走人,使其雪上加霜,处境凄惨。

6、民办高校的教师普遍缺乏认同感,没有稳定感、安全感,和公办高校的教职工差别太大。

自从进入民办高校后,才知道有太多值得忧虑的东西:由于某种原因被校长解聘怎么办?民办高校鱼龙混杂,创办者动机复杂,经营管理不善怎么办?万一身体有病怎么办?将来退休养老怎么办……他们或多或少存在着对前途的忧患。

笔者和多所民办高校的老师交流,很多老师说“我想在这里工作一辈子,学校未必让我在这里工作一辈子”,“我今天在这里干,说不定明天就被炒鱿鱼了”,“学校是人家的,人家让干咱就干,不让干咱就走人”,“在这里不稳定,有更好的单位我肯定马上就去”等等。

如此这样,民办高校的师资怎会有凝聚力?7、民办高校教师工作环境复杂,身心疲惫,健康状况堪忧。

民办高校学生基础相对稍差,在这些学生面前,民办高校教师要搞好教学更苦更累。

准军事化的学校管理,属于私人的时间和空间相对较少,又使教师常处待命状态,处理突发事件穷于应付。

民办高校真正意义上的“以学生为本”,使学生对师资的期望越来越高,越来越挑剔,希望各科老师都非常优秀,具有吸引力。

教师好不好,行不行,学生说了算。

在河南民办高校,学生对老师不满意要求调换的比例远远超过公办高校。

被学生“赶下”讲台,又面临解聘和生计问题。

这些给民办高校教师造成巨大的压力,工作节奏明显超负荷运转,很多教师心力憔悴,健康状况不佳。

上述情况的存在不仅制约着民办高校教育质量的提高,而且关系到民办高校的兴衰与存亡。

二、当前河南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存在问题分析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决策者应该深层次的考虑,为什么优秀的师资不愿意去民办高校?难道仅仅是待遇问题吗?事实上有的民办高校给出的招聘待遇很优厚,可还是没有优秀的人才愿意去。

或者有人愿意去了,可干不了多长时间就走了。

对此,我们应该极为重视。

1、河南民办高校师资难以解决的关键,在于现行人事制度妨碍了教师的流动。

当前的社会舆论普遍轻视民办教育,使民办高校教师总觉得“低人一等”。

公办高校教师待遇是参照公务员标准执行的,而民办高校无法与之相比,特别是社会保险差距更大。

只有民办高校教师与公办学校教师的社会待遇平等了,才能实现教师的合理流动。

2、近几年来,公办学校教师工资持续上涨,使民办高校的吸引力下降,降低了教师对民办高校未来的预期。

民办高校建校初期,以明显超过甚至数倍于公办高校的工资吸引了一部分“清贫”的教师。

而现在,公办高校不断加薪,两者之间差距在不断缩小,民办高校的工资收入已没有什么优势,加上公办高校的高福利待遇和综合的长远利益优势,人才自然而然流向了公办高校。

3、民办高校教师受到身份歧视,导致稳定性下降。

由于历史体制原因和长期以来各项社会事务对公办高校的依赖惯性导致民办高校老师受到歧视和不公平不公正待遇。

很多单位对民办高校老师区别对待。

公办院校的老师有很多提干提升机会,各项改卷如会计资格考试、自考、高考等100%是抽调公办院校的老师参与。

各项社会组织、学会等组成人员也很难寻觅到民办高校老师身影。

这是民办高校老师的水平有问题吗?不是,是社会对民办高校老师的歧视。

专职教师既受歧视又无保障,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遇到好的机会,自然要走。

4、高校生存竞争加剧导致河南公办与民办高校之间师资矛盾加深。

近年来,各高校扩招扩张,竞争加剧,纷纷制定优惠措施吸引优秀人才。

同时,各高校不断加强内部管理,引入竞争机制,以提高教师质量和教师品位,提升学校竞争力。

以往不安心工作,不全身心投入教学的人浮于事“不务正业”现象得到改善和遏制。

很多高校针对教师兼职制定诸如“坐班制”等措施,实施“竞聘上岗”,增加教师压力和责任感等手段,使教师不敢轻易外出兼职。

这样客观上造成公办与民办高校之间的“对立”升温,更重要的是导致很多优秀教师资源无法得到共享,造成师资的重复建设和人才资源的浪费。

5、有的民办高校注重眼前利益,不重长远发展,把钱看得太重。

为了节减成本,迟迟不愿给教职工办理各项社会统筹。

为了减少支出,限制教职工参与社会活动,甚至对必要的学术交流、学术研讨、教育教学实践等活动都不予支持。

对人才的各项待遇许诺跟不上,一拖再拖。

对教职工的工作、生活考虑较少,或者不愿考虑,照顾不周,使教职工没有安全感。

6、河南民办高校的决策者在管理上、认识上存在问题。

很多学校利用媒体高薪引进人才,以引起广告效应,吸引别人眼球,存在炒作之嫌,不是为了真正引进优秀师资。

即使引进了人才,因其没有配套环境和设施,引进人才象花瓶一样,发挥不了效应。

或者认为自己是决策者,聘来的人才是给自己打工的,一切自己说了算,不懂教学的管教学的,不懂授课的管授课的,不懂管理的管管理的,导致引进的人才心情不畅,工作科研无法顺利开展。

抑或是没有给引进的人才提供宽松的环境,统的过多,管的过死,使教师寸步难行,无所适从,制约了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7、民办高校教师在科研上无法得到更多资源,仅仅作为教书匠,感到没有前途,这也是不稳定的重要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