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河南省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竞争优势、规模经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河南省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竞争优势、规模经济
升达经贸管理学院
河南省对外贸易发展的现状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河南省的进出口规模日益扩大,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越来越明显。近年来,河南省利用本省的比较优势,在此基础上发展竞争优势,实现了进出口贸易的快速增长,朝向规模经济迈进。
众所周知我省具有下面几点比较优势
(一)劳动力资源优势。河南省是我国第一人口大省,劳动力资源丰富,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数量居前,为我国的工业化进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河南省农村人口占总人口近80%,据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对全省42个县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调查推算,2005年河南省农民工总规模占全省农村从业人数的近32%;再据国务院研究室的调查,2004年河南省外出农民工数量超1000万人,占全部转移农村劳动力的一半,可见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在河南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重要地位。
(二)接产业转移区位优势。河南省具有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一方面,河南省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具有良好的交通优势;另一方面,在国际产业转移快速发展的今天,河南省所处的位置正是承东启西的关键。更重要的是,河南省作为传统的农业大省,具有推进工业化、实现结构转型的内在要求。河南工业门类覆盖了国民经济行业的39个大类,形成了食品及饮料、机械、电力、建材、冶金、化工、煤炭、石油及天然气、烟草等一批重点产业。2010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1950.82亿元,比上年增长15.4%,增速比上年提高3.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9.0%,比上年提高4.4个百分点,其中,轻工业增长20.0%,重工业增长18.8%,轻、重工业比例为31.0︰69.0,产品销售率98.3%。河南实现了从传统的农业大省向新兴工业大省的结构性转型。河南省市场潜力巨大,自然资源丰富,工业水平不断提高,交通网络日趋完善,投资环境不断改善,目前已经初步具备了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条件。
(三)承受益于我国时序性差异的区域经济发展政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区域经济战略具有时序性差异,这一差别一方面体现在沿海与内陆省份之间的差异,也体现在不同区域之间的差异。东部沿海地区的开放战略是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的逐步推进的,1999年9月,十五届四中全会决定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到2003年10月《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的颁布实施和2009年9月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
的通过,中国的开发开放战略的区域布局基本完成。作为中部省份的河南,虽然在此之前一直未能享受国家区域发展政策的优惠,但现在正值国际产业转移的关键时候,东部地区经过30年的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已经不再具有优势,河南省将迎来推进结构升级快速发展的良好机遇。
遗憾遗憾的是,河南作为内陆欠发达省份,这些年在制定经济贸易发展战略的过程中,往往偏重于实施比较优势战略,注重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出口产品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特征也比较突出,如果一直仅仅依靠现有的劳动密集和资源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我们永远也成不了经济发达省份。但是,在当前的基础和条件下,我们又不能完全放弃这种比较优势战略。这就要求我们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在实现经济社会“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征程中,在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的基础上,依据“钻石模型”的构架,通过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逐步培育构建河南的竞争优势,实施竞争优势战略。
(一)实现河南由比较优势战略向竞争优势战略转变的战略目标,是加快培育壮大河南的战略性支撑产业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特别是决定全局的支撑性产业是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实现跨越的基石。河南要研究哪一个产业最具有竞争性、最具有成长性、最具有关联性,要注意通过招商引资加快培育战略产业支撑,借助外资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为实现河南发展战略目标服务。要按照优农业、强工业、快三产的思路,加大三次产业开放力度,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努力形成以现代农业为基础、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特色优势产业为支柱、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新的产业发展格局。当前尤其是要加大服务业的开放,加大文化、旅游、现代物流等领域的招商引资力度,尽快改变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滞后的局面,在更高层次和更高水平上实现三次产业协调发展。
当然,我们必须高度清醒:三次产业的演变有自己的规律,不是我们主观上想提高到什么程度就能提高到什么程度,在自然经济条件下是不会产生服务需求的。决定服务业发展水平的基本要素大致有三:社会的专业化分工程度、居民收入水平和城市水水平,但是从总体上说,产业结构调整演变都会经历“一、二、三”到“二、三、一”再到“三、二、一”的过程。即是说,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服务业会蓬勃兴起,特殊的资源禀赋也能造就服务业的发展。按照管理学中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温饱都没有解决的话,人们也不会有服务需求。只有在收入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服务需求才会大量产生。由于整体上河南正处于工业化初中期阶段,因此当前河南省委、省政府坚持工业主导的思路是完全符合河南实际的。我们一定要看到,河南是一个近亿人口的大省,不同地区资源禀赋不同,发展的方向和重点也不同。如果一个地方不具备条件,收入水平不高,也没有特殊的资源禀赋,非要超越阶段盲目发展三产,那是注定搞不好的,还不如老老实实发展当地的一、二产业。
(二)实现河南由比较优势战略向竞争优势战略的转变,要求河南避开缺乏港口等地缘劣势,以中原城市群的大力发展作为承接开放型经济的载体现在看来,李长春同志提出的“一高一低”战略,李克强同志提出的“三化”、“中原城市群”和“开放带动”战略,徐光春同志提出的“两大跨越”战略,是完全符合河南实际的。为了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在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过程中,要突出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加快中原城市群的发展。要把扩大开放同走新型城镇化道路结合起来,不断完善城市发展的规划、融资、建设、管理等新机制,扩大城市开放度,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的吸纳力和承载力,增强城市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建设开放城市、魅力城市、活力城市和宜居城市。所以,要高度重视中心城市带动问题。对于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地区来讲,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缺乏中心城市带动,也就是城市发展不足,缺乏推进工业化的载体,经济社会整体资源配置效率较低。作为中部内陆省份没有沿海之利,河南不可能走广东、上海等以外向型经济带动主为主的发展路子,必须从实际出发,走立足自身基础、发展比较优势、符合河南特点的路子。这就要求我们在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同时,要通过着力加快城市化进程扩大内需,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因为加快城市化,无论从发展生产还是提高人民群众生活两个角度来看,都是一种资源集约化的发展道路。城市的发展、产业的聚集,能够产生巨大的辐射带动效应,形成经济增长极。城市的建设水平也是竞争力。没有城市的发展,一个地方实现跨越是不可能的。所以,一定要把中心城市建好、管好、发展好。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品位,增强凝聚力和吸引力,为人才聚集、产业聚集提供环境和条件。在这个意义上,加快城市化进程,培育有较高承载能力的新兴城市,是内陆地区、传统农区发展的紧迫问题。
(三)实现河南由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战略的转变,要求我们既要大力发挥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同时还要重视中原城市群的联动作用
根据增长极理论,中心城市是周围地区经济增长的动力源,通过向周围地区的创新扩散、信息传播和产业关联效应等带动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因此,推进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和中原城市群战略,完善其要素集聚功能、辐射带动功能、整体竞争功能和区域创新功能,提高其整体开放度,有利于承接发达国家和我国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进一步推动全省开放型经济发展,促进全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同时,对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优化我国城市体系和地域空间结构,也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当前,要加快郑州作为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充分发挥其在中原城市群建设和中原崛起中的龙头带动作用。作为河南省最大的城市,郑州市应以建设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为目标,加快郑州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加快形成航空、铁路、公路等立体交叉的综合交通体系;强化城市产业支撑,着力培育汽车、现代物流、文化等优势产业和产业集群;重点打造郑东新区,使其成为中原城市群经济隆起带的一个亮点、新的增长点和带动点,从而使郑州成为中原城市群经济隆起带发展的龙头。同时,要着眼于整个城市群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