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检测卷
模块检测卷01中国古代史测试卷(新教材新高考) 2024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讲练测(含解析)
模块检测卷01 中国古代史测试卷(新教材新高考)A.秦国逐渐完成了国家统一B.秦国历代君主尚贤尊王C.秦统一天下具有历史基础D.秦国战略中心向西转移4.汉初儒家代表人物陆贾的《新语》云:“昔舜治天下也,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寂若无治国之意,漠若无忧天下之心,然而天下大治……故无为者乃有为也。
”对陆贾的上述思想,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吸取了秦朝灭亡的历史教训B.符合了西汉初年的生产实际C.不利于加强中央的集权统治D.契合了外儒内法的治国理念5.北魏在均田制的实施过程中,荫附户问题突出。
孝文帝采纳大臣李冲实行三长制的建议,“应效法古制,五家设一邻长,五邻设一里长,五里设一党长……三年无过失者则升一等”。
多数农民拥护新制度,“于是海内安之”。
据此推断,三长制的推行()A.是古代地方行政机构的演变B.有利于加强国家的基层治理C.加速了北方的民族交融趋势D.促进了租庸调制的广泛推广6.乾陵是唐高宗与武则天的合葬墓,陵园神墙朱雀门外两侧有六十一尊真人大小的蕃臣像,这些人是疏勒国王裴夷健密施、于阗王尉迟璥、波斯王卑路斯、石国王子石忽那、吐火罗王子特勒羯达健等,还可能有新罗文武王金法敏。
蕃臣像反映了唐朝()A.开放与包容的气象B.边疆与内地一体化C.胡化与汉化的并存D.中华文化圈的形成7.据史料记载:“自国家置两税以来,天下之财限为三品:一曰上供(中央),二曰留使(节度、观察使),三曰留州。
皆量出以为入,定额以给资。
”这种财政分配制度()A.有利于地方经济发展B.解决了藩镇割据问题C.加强了中央政府权力D.使中央政府职能转变8.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社会动荡,但是这一时期书籍、绘画作品的传抄、创作和流通,个人书信往来并没有停滞,反而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
这一现象的出现得益于()A.民族交融交流的加强B.印刷术的发明与使用C.宽松包容的社会环境D.造纸术的改进与推广9.两宋时期,选拔县令有两种途径:一为科举,二为从基层选拔。
2025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专题强化练五晚清时期中国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专题强化练(五) 晚清时期中国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一、选择题1.(2024·广东茂名二模)下表为1821—1850年北直隶宁津县的银钱比价和零售物价指数(注:设1821年银钱比价和零售物价指数为100)A.白银价格不断走低B.农夫和手工业者收入增长快C.小农经济渐渐解体D.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发展受阻解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可知,相比于农产品、手工业品零售物价指数,1821—1850年北直隶宁津县的银钱比价增长快,且幅度要大,银贵钱贱严峻,而农产品、手工业品的零售以铜钱交易为主,即农产品、手工业品更不值钱了,不利于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故选D项;“不断走低”不合题意、史实,应为“不断走高”,解除A项;“增长快”不合逻辑,银贵钱贱会不利于农夫和手工业者的收入增加,解除B项;“小农经济”概念混淆,题干未见男耕女织的组织形式,解除C项。
答案:D2.(2024·辽宁鞍山一模)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那个时候,正炮声初息,王朝中人惊魂甫定,与刚刚结束的一番遭受相比,12年之后的事是很渺茫的,正窃喜于‘万年合约’换来的太平,紫禁城景物照旧。
”这一番遭受( )A.带来中国社会性质的转变B.使外国力力进入中国内地C.使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D.推动中国近代化蹒跚起步解析:据材料“那个时候,正炮声初息”可知指鸦片斗争,鸦片斗争使中国起先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带来中国社会性质的转变,故选A项;其次次鸦片斗争使外国力力进入中国内地,解除B项;《辛丑条约》使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解除C项;洋务运动推动中国近代化蹒跚起步,解除D项。
答案:A3.(2024·广东一模)1862年,安徽巡抚唐训方发布《兴办屯垦告示》募民垦荒,并规定“如有外来客民,情愿领田耕种……一体借与牛力、籽种”。
这主要是因为当地( )A.经商风气冲击重农思想B.农夫大量前往上海谋生C.屡经战乱人口大量削减D.实业浪潮变更就业结构解析:据材料“1862年”“如有外来客民,情愿领田耕种……一体借与牛力、籽种”可知经验了太平天国运动的战乱冲击后,人口锐减,安徽当地政府主动招揽流民复原农业生产,故选C项;材料中出现招揽流民耕种的主要缘由战乱导致的人口削减,与经商风气无关,解除A项;安徽和江浙地区一样都遭了太平天国运动的波及,而且小农经济前提下的农夫不会轻易离开土地前往城市,解除B项;19世纪60年头民族资本主义刚刚产生,当时实业救国思潮对社会的冲击作用极其有限,解除D项。
2024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专题强化练十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专题强化练(十二) 其次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1.(2024·广东广州高三一模)下图为20世纪50年头的苏联漫画,该漫画( )A.反映了美国的冷战政策B.揭露了垄断资本从斗争中获利C.再现了朝鲜斗争的史实D.讽刺了马歇尔安排的金元外交解析:依据材料和所学学问可知,《龌龊的行为和金元》讽刺了美国发动侵略朝鲜的斗争,赤裸裸的掠夺和屠杀朝鲜人民,美国垄断资本从斗争中获利,B项正确;朝鲜斗争是热战,不是冷战政策的体现,解除A项;不能单纯通过一幅图就认为再现了朝鲜斗争的史实,解除C项;马歇尔安排是美国对被斗争破坏的西欧各国进行经济救济、帮助重建的安排,解除D 项。
故选B项。
答案:B2.(2024·广州毕业班考前综合训练)20世纪70年头初,伦敦一位旅客说:“这里的银行、旅馆、商店都一样,他们看到我们手里的美元时流露出的神情,似乎这些美元成了病菌携带物一般。
”在巴黎,出租车上挂着“不再接受美元”的牌子。
据此可知( )A.经济全球化深化到金融领域B.战后国际货币体系趋于瓦解C.西欧社会福利制度已经确立D.西方发达国家实力此消彼长解析:依据材料“‘不再接受美元’的牌子”并结合所学可知这表明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即国际货币体系趋于瓦解,B项正确;经济全球化不是在此时深化到金融领域的,且与材料无关,解除A项;西欧社会福利制度与材料无关,解除C项;材料的现象与“滞胀”现象有关,无法得出西方发达国家实力“此消彼长”,解除D项。
故选B项。
答案:B3.(2024·广州市毕业班考前综合训练)如图反映了1945-1975年间联合国成员国的变更状况,这表明( )A.经济区域化的趋势加强B.第三世界发展壮大C.世界贸易范围明显扩大D.欧共体的成员增加解析:依据材料可知,1945-1975年间,联合国中亚非成员国的比例不断增加,体现了第三世界发展壮大,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经济区域化,解除A项;材料内容与世界贸易范围明显扩大无关,解除C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欧共体的成员增加”的结论,解除D项。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检测(一)“中国古代史”政治专练-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专题检测(一)“中国古代史”政治专练(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有学者指出:“分封制度对相对于四夷的中国传统的形成与扩大、对中国文化自先秦以来日益壮大与普遍认同的获得,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这段话重在强调分封制( ) A.推动了中原文明的传播B.有利于巩固西周的统治C.促进了各地区文化交流D.加速了中华民族的融合解析:选A 根据题目中“对相对于四夷的中国传统的形成与扩大、对中国文化自先秦以来日益壮大与普遍认同的获得”得出推动了中原文明的传播,故A项正确;题目中并未强调分封制对西周统治的作用,故B项错误;C项表述与题目中“中国传统的形成与扩大”、“普遍认同的获得”不相符,故C项错误;D项表述与题目中“中国传统”、“中国文化”不相符,故D项错误。
2.(2019届高三·某某质检)西周时,各诸侯国的青铜器如鼎、簋等大都是周王赐器,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器形、纹饰、制法。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筑炉铸铜,青铜器出现了多种风格。
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发展,各诸侯国生产加工能力提高B.王室衰微,失去对象征身份资源的垄断C.战争频繁,促进了不同地区间的技术交流D.百家争鸣,各国形成不同特色的文化观念解析:选B 根据材料“西周时,各诸侯国的青铜器如鼎、簋等大都是周王赐器”,说明周天子基本能对诸侯实施有效控制,而材料“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筑炉铸铜,青铜器出现了多种风格”,表明在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宗法分封遭到破坏,各国不再遵守礼器形制要求,故B项正确;A、C、D三项皆不符合题意。
3.班固在史书中记载:司隶校尉盖宽饶“刺举无所回避”,“公卿贵戚及郡国吏徭使至长安,皆恐惧莫敢犯禁”。
这可以佐证( )A.设置刺史有利于君主专制B.监察制度有利于社会稳定C.门下封驳避免了决策失误D.郡国并行危害了中央集权解析:选B 本题主要考查汉代的监察制度。
由“刺举”“公卿……恐惧莫敢犯禁”可知,监察制度具有震慑百官的作用,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答案为B项。
百师联盟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轮复习联考(二)(新高考卷)历史 Word版含解析
2024届高三二轮复习联考(二)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考试时间为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记载,殷商甲骨刻辞的内容涉及迁都、农耕、田猎、天气、地理、战争、祭祀、疾病等,他们在长期对自然、天象、气候的观察、记录与探索中,积累了丰富的天文历法知识。
这反映出商代()A.占卜活动影响天文B.呈现出一定的人文精神C.早期民本思想孕育D.农耕生产盛行精耕细作2.西晋短时期曾重建户籍,以黄纸登记户主姓名、年龄、家庭情况,装订成册称为“黄籍”。
东晋政府对南方土著居民仍然以黄籍进行登记,对从北方南渡而来侨居的州、郡、县人口以“白籍”进行登记,不向白籍人口征发赋役。
东晋政府此举()A.有利于江南开发B.旨在维护门阀士族统治C.激化了阶级矛盾D.是维护统治的长远政策3.贞观九年,波斯景教(基督教派)信徒阿罗本来到长安,要求设寺传教。
三年后,唐太宗诏称:“道无常名,圣无常体,随方设教,密济众生”,景教“元妙无为,生成立要,济物利人,宜行天下”,同意了阿罗本的请求。
由此可推知,当时()A.唐朝崇尚各宗教平等B.道教对统治者的影响较深C.基督教实现了中国化D.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4.北宋神宗时期,创立了免役钱等新税种,大多直接向农民征收货币。
南宋时期,又进一步向农民征收折帛钱,中央政府的货币收入进一步增加。
两宋政府的这些举措()A.满足了商业发展的需要B.提升了农业商品化程度C.促进了农民收入的稳定D.解决了政府财政性危机5.据考证,清雍正2年,全国人口2500万人。
2023届高考二轮总复习试题(适用于山东重庆河北)历史中国古代史综合检测
中国古代史综合检测一、选择题(本大题15小题,每题3分,共计45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1.(2022天津河东一模)兴隆洼遗址,发现于内蒙古赤峰敖汉旗,是距今8 000多年前的原始村落遗址。
这里发掘出170余座半穴居房址,最大的房址面积达140平方米。
由此判断,当时兴隆洼地区()A.雨水稀少,没有森林B.地势低洼,气候潮湿C.遵循礼制,等级森严D.地势较高,聚落而居2.(2022辽宁沈阳二模)《礼记·王制》云:“天地寒暖燥湿,广谷大川异制。
民生其间者异俗”,西周封建着眼于天、地、人,尊“地之义”“民之行”“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以求“藏天下于地方,由地方以见天下”。
据此可知,西周封建()A.消弭了地域间的文化差异B.源于自然风土民情C.秉持天下一家的治国理念D.以神权政治为核心3.(2022四川绵阳模拟)老子认为“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孔子叹“苛政猛于虎”;孟子斥责梁惠王之流“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是“率兽而食人”;庄子则揭露国君们“轻用民死”。
这反映出,当时他们()A.吸收各家学说走向融合B.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C.得到统治者的积极支持D.迎合地主阶级政治诉求4.(2022山东潍坊一模)据睡虎地秦墓出土的竹简记载:擅兴奇祠,赀(注:罚)二甲。
可(何)如为奇?王室所当祠固有矣,擅有鬼立(位)殹为奇,它不为。
这一规定意在()A.加强思想统一B.打击地方祭祀C.节省财政开支D.完善法律体系5.(2022山东德州二模)南朝宋孝武帝任用出身贫寒的戴法兴、巢尚之等人担任中枢机构要职,负责协助皇帝起草诏令决策国家大事,从而出现了“寒人掌机要”的局面。
这一现象反映出()A.门阀士族政治结束B.庶族地主掌握权力中枢C.君主权力有所强化D.九品中正制已遭到废弃6.(2022山东临沂二模)唐朝诗人王建在《凉州行》中写道:“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
驱羊亦著锦为衣,为惜毡裘防斗时。
2024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 中国古代史 专项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4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古代史专项测试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1.考古学者在大汶口文化的一些大墓中发掘出了棺椁,还有大批的随葬品,最多的有180多件,包括精美的彩陶、黑陶和白陶及石质、骨质的工具、装饰品,甚至还有刻花的骨梳和象牙雕筒等工艺品;而葬在同一墓地的其他墓葬几乎一无所有。
这反映出()A.贫富悬殊的现象B.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发源地C.阶级压迫的现实D.奴隶社会王位世袭制的形成2. (2023·苏州二模)有学者研究指出,殷商甲骨文中已出现象形字“册”(见下图),像一捆竹木简编连在一起的形状,有时加“示”旁,有用作祭祀之意,在已出土的甲骨中至少有20片出现用毛笔蘸朱砂或墨描写过的痕迹。
该学者旨在说明,商代()甲骨文“册”A.甲骨是最重要的书写材料B.甲骨并非唯一的书写载体C.甲骨文成为成熟文字系统D.甲骨文主要用于占卜祭祀3.春秋时期孔子言论是后世研究其思想的重要依据。
孔子言论摘录表孔子言论文献出处孔子素以“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为“圣德”,力主“泛爱《论语·雍也》《论语·尧曰》众”“因民之所利而利之”鲁衷公问为政,孔子对以“省力役,薄赋敛,则民富矣”《孔子家语·贤君》“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论语·季氏》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孔子主张“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论语·颜渊》上表中的言论,反映了孔子()A.为适应时代的需要主张平均主义B.将富民视为治国安邦的目的C.倡导为政者减轻广大民众的负担D.规劝为政者应加强教化民众4.(2023·合肥二模)《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监御史秦官,掌监郡。
”除监察权外,监御史还有其他一些职权如推荐人才、兴修水利,在战事紧张的时候,监御史还有统兵作战的权力。
由此可知,秦朝设置监御史()A.削弱了地方的行政权力B.导致地方监察机构的异化C.有利于巩固大一统政权D.使地方权力过大危及中央5.(2023·永州三模)自河西纳入中央王朝正式管辖之后,汉朝在河西筑长城、列亭障,设置酒泉、张掖、武威、敦煌四郡,移民实边,屯田积谷,武威以西“风雨时节谷籴常贱,少盗贼,有和气之应,贤于内郡”。
高考历史(新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综合测试(共6份)专题3综合测试
专题三综合测试本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2014·百校联考)下列这幅漫画中,英国海船上的海军正在给大炮添加“鸦片”炮弹,大炮炮口对准了远处标明“中国”字样的城堡,而大炮旁边的船舱里堆满了同样的“鸦片”炮弹。
这幅漫画反映了()A.英国打开中国大门后发动鸦片战争B.鸦片成为中英正当贸易关系的主流C.英国把鸦片作为对付中国的武器D.英国决心推翻清朝的统治[答案] C[解析]本题主考查的是对图片信息的准确获取能力。
从漫画中我们可以看出“鸦片”炮弹这一信息,由此可以得出英国把鸦片作为对付中国的武器。
所以答案选C。
2.(2014·南京)中英《南京条约》第10款规定:“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
”该条款() A.遏制了英国商品的输入B.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C.摧残了民族工业的成长D.促进了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答案] D[解析]材料中“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体现了“五口通商”“协定关税”等内容,这使中国传统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便利了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型,故选D项。
3.(2014·南京)下图是“台湾民主国”的国玺,该政权在台湾仅存在了150天。
其时,台湾军民公推台湾巡抚唐景崧任总统、刘永福任大将军,另设议会,年号“永清”,永戴圣清之意。
导致这一事件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太平天国的建立B.英法联军攻占了北京C.《马关条约》的签订D.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答案] C[解析]本题是考查学生解读分析史料的能力。
材料中“唐景崧任总统、刘永福任大将军”等信息说明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这一时间与《马关条约》的签订有关,故选C项。
2024届江西省高三下学期二轮复习阶段性检测(二模)历史试题
2023—2024学年江西省高三年级二轮复习阶段性检测历史试卷试卷共6页,20小题,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江西万年仙人洞和吊桶环遗址是一处罕见的世界级洞穴遗址,先后发掘出大量陶器、石器、骨器、蚌器、烧火堆、人头骨、股骨、大量动物骨骼、灰坑等,还发现了栽培稻植硅体。
由此可知,该遗址A.已具有早期国家的特征B.仍然处于原始人群阶段C.可确定出现原始畜牧业D.属于新石器时代的文明2.《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于单亡降汉,汉封于单为涉安侯”。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浑邪王、休屠王降汉,“既至长安,天子所以赏赐者数十巨万。
封浑邪王万户,为漯阴侯”。
这些举措A.推动了民族交融的进程B.体现了因俗而治的特色C.反映了汉光武帝的政策D.导致了丝绸之路的开通3.阅读下图据图中信息,可以推知隋朝时A.大索貌阅成效显著B.社会治理井然有序C.中原经济占据主导D.南方得到迅速发展4.南宋绍兴六年(1136年),政府对江南东、西路及镇江府(属浙西路)的“不成片段闲田”,“比民间体例,只立租课,上等立租二斗、中等一斗八升、下等一斗五升”,“召人耕种”。
这表明南宋A.沿用王安石变法的政策B.封建租佃制度得到发展C.农村已经出现雇佣关系D.度量衡器基本得到统一5.下图内容可以反映出该时期A.边患与海禁政策的关系B.日本商品不断输入中国C.海外贸易交流蓬勃发展D.白银货币化带来的结果6.李鸿章在同治三年(1864年)给恭亲王和文祥的信中写道:“鸿章窃以为天下事穷则变,变则通。
新高考河北省届高考历史二轮综合复习卷
(新高考)河北2022届高三二轮综合卷历史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本卷共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战国时期,孝的对象由西周时期的神明和先祖转变为家庭核心的“父”,表现形式由西周时期的祭祀变为相对简单的“养”“敬”。
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儒家思想的活跃 B .血缘政治的强化 C .农业经济的转型 D .中央集权的建立 【答案】C【解析】由材料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孝”的观念发生了变化,原先以孝敬祖先和神明为主,而春秋战国时期则转变为孝敬家庭的核心成员“父”,这主要是由于春秋战国时期小农经济的产生,强调以家庭为中心,故选C 项;儒家思想强调礼仪和孝敬,但这一时期这些观念却在淡化,故排除A 项;血缘政治在春秋战国时期逐渐淡化,排除B 项;中央集权的建立发生在秦统一之后,故排除D 项。
2.如表所示为不同史籍关于秦始皇东巡会稽事迹的历史叙述(部分)。
据表可得出的结论是( ) 出处记述《史记•秦始皇本纪》至湘山祠,逢大风,几不得渡。
……始皇大怒,使刑徒三千人皆伐湘山树,赭其山。
出土文献《秦始皇禁湘山诏》始皇帝“凌涉洞庭之水,登湘山、屏山”,因其“树木野美”,而下令“皆禁勿伐”。
A .传世史料可信度低B .综合多元史料即可得出结论C .出土文献价值最大D .史学研究需要进行史料辨析 【答案】D【解析】由材料可知,对于秦始皇东巡会稽的事迹出现了不同的叙述,《史记》强调秦始皇砍伐湘山的树木,而《秦始皇禁湘山诏》则说秦始皇下令保护湘山,传世的史料和出土文献的记载出现了差异,这说明需要对史料进行辨析才能得出历史结论,故选D 项;传世史料和出土文献存在不同,并不表明传世史料可信度低,也不表明出土文献价值最大,故排除AC 两项;历史的真实需要通过史料的辨析、整理和解读才能得出,只综合多元史料并不能得出结论,故排除B 项。
2024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 世界史 专项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4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世界史专项测试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1.(2023·石家庄三模)在布托地区(位于尼罗河三角洲)的史前考古层,考古学家发现了两件极具价值的考古文物,一个是泥钉,另一个是抛光的圆锥体,它们都与埃及史前考古层的其他文物和建筑风格迥异。
尤其是抛光的圆锥体,很像两河流域乌鲁克时期装饰神庙门脸的手工制品。
这表明()A.不同文明区域间有一定交流B.世界早期文明逐渐走向联合C.两河流域文明早于埃及文明D.两河流域的手工业世界领先2.公元前4世纪晚期,亚历山大灭亡了波斯帝国,开辟了地中海向东到达中亚、印度的交通体系;公元前2世纪中后期,张骞凿空西域,连接东亚到达中亚的交通。
这表明() A.都促进政治格局变化B.都促进丝绸之路的开拓C.都促进日耳曼诸国的建立D.都采用了马拉战车的先进工具3.(2023·连云港三模)12世纪后流行于西欧的《列那狐传奇》擅长以“兽”喻人。
在故事中,生病的狮子象征国王,凶横的熊比喻大封建主,掠夺成性的狼影射骑士,呆笨的驴暗指教士,鸡、兔等动物则代表下层民众。
当主角列那狐与狮子、熊、狼展开斗争时,最后的胜利者一定是灵巧狡猾的列那狐,但它也会欺压小动物。
“列那狐”的形象折射出()A.世俗王权走向衰落B.市民阶层力量壮大C.新旧教派冲突加剧D.骑士文学跌落神坛4.(2023·北京丰台区二模)下面是美国学者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一书的目录,从中可以看出贯穿全书的主线是()第一章发现新世界第二章细菌战役第三章旧世界植物、动物移居新世界,第四章哥伦布将梅毒带回欧洲第五章新世界作为旧世界的农场第六章生物多样性遭破坏A.说明美洲对全球发展的贡献B.论证世界近代政治格局形成C.阐述疫病对人类社会的危害D.基于生态环境视角解读历史5.(2023·烟台二模)15世纪前欧洲人仅把棉织品用作装饰品、桌布等。
从16世纪开始,印度实用、舒适、色彩斑斓的棉纺织品源源不断运到欧洲。
高三二轮历史检测题
高三二轮检测历史试题2024.04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图1是三个博物馆收藏的先秦时期不同地区青铜方尊的实物图。
其形制的特点反映出A.贵族阶层的审美观趋同B.大一统下的整齐划一C.青铜在民间普遍使用D.多元一体的文化特色2.汉代的征兵制度“一个壮丁,二十受田,可以独立谋生,但要他为国家服兵役,则应该顾及他的家庭负担。
当时规定,从二十三岁起,他可以有一年储蓄来抽身为公家服役了”。
该制度A.加重了人民的负担B.具有强制性和义务性C.保障了农民的生活D.兼具经济性和道德性3.图2是南宋都城临安城的平面示意图。
由图可知,南宋时期A.“市”突破了时空限制B.南方经济地位日益凸显C.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D.都城设计注重礼制要求4.明代对乡饮酒礼的规定甚为严格。
规定由乡闾里社贤能的长者担任乡饮酒礼的主持人;宾客分明等级,以贤德和年龄为标准,犯法之人需被单独列出。
明代乡饮酒礼A.是基层治理的一种形式B.利于推行基层道德教化C.创新了周礼的基本内容D.以重塑社会秩序为宗旨5.清代思想家颜元说:“盖‘正谊’便谋利,‘明道’便计功,是欲速,是助长;全不谋利计功,是空寂,是腐儒。
”他依据对日常生活的感悟,提出全新的义利观。
这种思想的出现A.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反映B.是资产阶级的利益诉求C.超越了儒家思想的范畴D.受早期西学东渐的启发6.20世纪初创刊于北京的《启蒙画报》,创作了很多或长或短的歌谣,再配上或精或粗的图像,以吸引少年儿童的阅读。
图3是其中的一幅一《渔儿乐》。
高考历史二轮(选择性考试)专题复习板块综合检测(二)中国近代史(含解析)
板块综合检测(二)一、选择题1.(2020·广东深圳二模)1841年,英军对广州发动进攻,所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三元里广大民众义愤填膺,击退来犯英军。
周边百余村的团练手持戈矛犁锄,“将方、圆两炮台四面围住,各处设伏”,使得英军“潜避两炮台中,不敢出入”。
三元里抗英说明(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小生产者存在固有阶级局限C.战斗的意志是决定战争成败的关键D.民众团结抗争勇于反击侵略解析:材料“广大民众义愤填膺,击退来犯英军”,体现出民众团结抗击外来侵略,故选D项;A项是1842年《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排除A项;材料反映出民众的抗争精神,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无关,排除B项;战斗的意志影响战争成败,实力才是取胜的关键,排除C项。
答案:D2.(2020·山东青岛二模)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全部财政收额为1 387万元,所借内外债占81.3%,其中外债就占61.3%。
这导致了( )A.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B.列强承认新生的南京临时政府C.动摇了封建经济的根基D.对外政策方面表现软弱解析:南京临时政府所借外债占财政收入的比例高达61.3%,过多地受制于外国,难以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故对外政策具有软弱性,故选D项;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是由本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决定的,外债比例过高并非主要原因,排除A项;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并没有得到列强的认可,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外债本身不会动摇封建小农经济的根基,排除C项。
答案:D3.(2020·重庆二模)五四前,人们还在争论白话与文言之优劣,白话应有的规范以及白话能否成为诗的语言等;五四后,白话竟不需任何形式的批准与认可,直接成为参与运动的人的共同语言工具。
这反映了,五四运动( )A.是白话取代文言的文学革命B.是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C.促进了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D.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解析:材料中“争论白话与文言之优劣”到“直接成为参与运动的人的共同语言工具”的变化可知通过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在白话文普及上有了重大进步,故选D项;五四运动在白话文上的影响是客观作用,而非主要目的,五四运动主要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排除A项;五四运动确实是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但是材料中主要体现的是其在白话文上的国内影响,不涉及反帝反封建的内容,故材料与五四运动的本质没有关系,排除B项;白话文取代文言文是文字形式的转变,与民族意识是否觉醒无关,排除C项。
老高考新教材适用配通史版2025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中国近现代史综合检测A卷
中国近现代史综合检测(A卷)一、选择题(本大题12小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1.(2024山东枣庄三模)具有近代意义的世界历史,主要体现在世界交往普遍发展基础上的劳动方式的变更。
作为世界历史的一个缩影,东亚朝贡贸易体系的解体是劳动方式变革的必定结果。
这揭示了( )A.鸦片斗争中国战败的根源B.闭关自守导致传统贸易体系解体C.中国对外交往趋向近代化D.开埠通商对中国经济的巨大冲击2.太平军创兴之时,实行人无私财原则的圣库供应制度。
定都天京后,把城市人民的经济生活也纳入圣库的供应范围。
这一做法旨在( )A.建立正常的经济秩序B.保障太平军的供应C.满意民众生活的需求D.顺应历史发展趋势3.(2024山东潍坊一模)早在19世纪60年头,李鸿章就认定“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到19世纪90年头,张之洞仍旧主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三十余年思想几无进步。
这主要是由于( )A.传统儒家思想根深蒂固B.洋务派的阶级局限性C.政治改革缺乏实际支持D.小农经济具有稳定性4.(2024北京东城一模)1881年,清廷起先通过电报对地方下达谕旨。
某年清廷宣战上谕,被上海电报总局督办盛宣怀与南方督抚们协商后确定“廿六等日明旨二道……致碍东南大局”“飞饬各局,不准宣扬”。
这反映了( )A.湘淮系官僚集团起先崛起B.维新变法受到守旧派阻挠C.中心集权遭到了严峻减弱D.中枢行政机构发生了变更5.(2024山东济南期末)1864年以后,以曾国藩为首的湘军集团有60多人做到督抚位置,慈禧在任命江南各省的巡抚、布政使均会征求曾国藩的看法。
1868年,非湘军出身的马新贻代替曾国藩就任两江总督。
据此可知( )A.地方势力有尾大不掉之势B.内忧外患导致清廷人事动荡C.清政府中心权威相对稳固D.洋务运动得到朝廷大力支持6.梁启超指出:“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慢慢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行能,慢慢要求全人格的觉醒。
2025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专题强化练十一近代以来的商业贸易与整体世界的形成
专题强化练(十一) 近代以来的商业贸易与整体世界的形成一、选择题1.(2024·福建三模)公元8世纪后,阿拉伯人长期占据伊比利亚半岛。
葡萄牙和西班牙在抗拒阿拉伯人的斗争中建立起强大的海军,并于15世纪末建立起独立的中心集权国家。
这可用来说明( )A.阿拉伯人在东西沟通中的作用B.新航路开拓的社会历史条件C.近代西方民族国家形成的过程D.葡萄牙成为商业强国的缘由解析:“葡萄牙和西班牙在抗拒阿拉伯人的斗争中建立起强大的海军,并于15世纪末建立起独立的中心集权国家”表明西葡已渐渐具备了远洋航行的条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这两个国家是新航路开拓的先锋,因此材料反映的是新航路开拓的社会历史条件,故选B项;材料“葡萄牙和西班牙在抗拒阿拉伯人的斗争中”反映的是抗拒阿拉伯人对伊比利亚半岛的占据,并非文化沟通,解除A项;民族国家指的是摆脱民族压迫,主权独立后形成的国家,和材料没有干脆关系,解除C项;据所学,新航路开拓后葡萄牙成为殖民国家,并没有成为商业强国,解除D项。
答案:B2.(2024·河北石家庄一模)成书于1574年的《印度群岛地理通论》是由西班牙地理学家洛佩斯·德·维拉斯科所写。
书中表现出对信息、数字、规模、名字、疆域的难以抑制的欲望,令人感到世界在无限延长。
这反映出作者( )A.已具有全球维度意识B.意欲挑战“教皇子午线”C.主见构建环球交通网络D.认为世界市场已初步形成解析:据材料“1574年的《印度群岛地理通论》是由西班牙地理学家”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地理大发觉的时代,一个西班牙地理学家写的印度群岛,可见对本土以外的世界其他地方已经有了肯定了解,再结合材料“令人感到世界在无限延长”,可知已具有全球维度意识,故选A项;作者只是一个地理学家,是从科学角度介绍世界,不能体现意欲挑战“教皇子午线”,解除B项;据材料“书中表现出对信息、数字、规模、名字、疆域的难以抑制的欲望”可知,作者关注的点较多,但并没有指向交通,解除C项;材料中没有涉及市场贸易,解除D项。
2024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专题强化练七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专题强化练(七)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2024·广东佛山顺德区一模)如图是20世纪50年头创作的《农村远景图》,该作品( )A.再现了农村发展的真实面貌B.体现了绿色环保的发展理念C.反映了人民对美妙生活的憧憬D.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基本风格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农村远景图》中,描绘了中国农村到处是一派丰收景象,农业实现了机械化,农村通了电话。
结合所学可知,这是20世纪50年头“大跃进”时期创作的宣扬画,反映了人民对美妙生活的憧憬,C项正确;当时农村没有实现机械化,也没有电话,解除A项;“大跃进”时期破坏了生态环境,解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风俗画,不是文人画,解除D项。
故选C项。
答案:C2.(2024·广东广州高三二模)1951年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颁布,规定了职工在遇到生、老、病、死、伤、残等困难时,有获得各项保险待遇的权利。
为此,很多人喊出“农夫有土地,工人有劳保”的口号;有的职工还打算捐献自己的养老积蓄支援抗美援朝斗争。
这反映了( )A.劳保条例奠定全民医疗保障基础B.国民经济复原工作的完成C.民生关怀利于建构社会大众认同D.安排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解析:依据材料“农夫有土地,工人有劳保”体现了政府对农夫、工人的关怀,有的职工还打算捐献自己的养老积蓄支援抗美援朝斗争体现了民生关怀利于建构社会大众认同,C项正确;劳保条例与医疗保障没有关系,解除A项;1952年底国民经济复原工作完成,解除B 项;1956年底,安排经济体制初步建立,解除D项。
故选C项。
答案:C3.(2024·广东潮州高三二模)1952年,北京高校历史系在国家文物局和中国科学院考古探讨所的大力支持下,创立了国内第一个考古学专业,招收考古学专业本科生。
此后,其他一些高校也相继成立考古专业招收本科生。
这些学生毕业后补充到了各地各级文物考古机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考古人才的培育( )A.标记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化体系的完善B.适应了国家基本建设须要C.得益于“双百”方针的提出D.源于安排经济体制的建立解析:由题干材料内容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高校相继设立了考古专业且毕业生毕业后补充到了各级文物考古机构,考古学是人文学科的一部分,其设置体现了国家在有针对性的培育专业技术人才,这适应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国家基本建设的须要,B项正确;仅从高校考古专业的设置,是无法看出教化体系的完善且“标记”一词也无法得到历史史实支持,解除A项;“双百”方针是在1956年提出的,晚于材料中的时间,解除C项;安排经济体制于1956年底才正式形成,且高校考古专业的设置与安排体制也没有必定关联,解除D项。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测试题
综合测试题第Ⅰ卷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24.西周以前,丝织品主要被人们用作奉献给鬼神的礼物。
到了西周时期,丝织品更多地成为人们相互赠送的礼物,亦被用于贵族举行的各种仪式的道具上,甚至连屏风、垫席这样的物品也用丝织品。
这反映了()A.丝织品失去等级意义B.西周礼制开始遭破坏C.桑蚕文化起源于礼制D.丝织品与礼制的互动25.汉朝时期,政府对边疆请求“内附”的游牧民族采取容纳政策,让他们进入长城以内的指定地区居住,并让其上层人物继续统领部众。
这种政策()A.促进了不同民族间的交融B.改变迁入民族的生活方式C.实现了边疆地区永久和平D.使民族间的差异逐渐消失26.下图为唐代主要诗人分布图,据图可知()A.儒学复兴运动不断扩大B.历史传统影响文化发展C.南方地区经济发展缓慢D.文化重心北移趋势明显27.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极力驳斥“有公而无私”,指出“人道就是对人私利与欲望的满足,道德就存在于人们的物质利益之中”。
这一主张()A.彻底否定了宋明理学B.旨在批判君主专制统治C.适应了工商业的发展D.开启了思想启蒙的先河28.1893年9月,上谕正式废除禁止海外移民的传统法令,并颁发护照,禁止地方官敲诈归国华侨。
这一措施()A.有利于民族工业发展B.打破了“闭关锁国”政策C.为“百日维新”营造氛围D.打击了海外革命团体29.下列歌谣与地图所反映的时期相匹配的是()A.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
B.毛委员,工农兵,仗仗打来仗仗赢。
打起仗来到如今,红军才是真英雄。
C.小小兵,上战场,杀得鬼子叫爷娘。
小小兵,志气强,收复失地喜洋洋。
D.解放军,扛大炮,一夜打通陇海道。
陇海道,一扫光,打完八集打碾庄。
30.1948年8月7日召开的华北临时人民代表大会是中国民主革命历史上划时代的一次大会,大会的代表共542人,其中党员376人,非党人士166人。
“它是个临时性的,而且也是华北一个地区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检测卷(三)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2·南昌模拟)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在他的《中国大历史》中这样评价中国古代一位思想家的思想:“他的哲学以慈悲为怀,认为这种悲天悯人的心情出自人的天性。
”黄仁宇评价的是( )A.孔子“仁”的思想B.孟子的“性善说”C.墨子的“兼爱”思想D.陆九渊的“心学”2.(2012·河南高考模拟)《荀子·大略》有这样的记载:“天之生民,非为君也,以为民也,故古者列地建国,非以贵诸侯而已;列官职,差爵禄,非以尊大夫而已。
”表明荀子认为政权统治的合法性在于( )A.保民而王B.天下为公C.人民主权D.君权神授3.(2012·南昌模拟)梁启超在《李鸿章传》一书中提到“中国专制政治之发达,其大原力有二端:一由于教义之浸淫,二由于雄主之布划”。
对于“教义之浸淫”起关键作用的是( )A.董仲舒创立新儒学B.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隋炀帝创科举制D.明太祖行八股取士4.(2012·汕头三模)开元十年(722年),唐玄宗向天下颁布他写的《孝经注》,开元二十一年,玄宗又完成了《御注道德经》,开元二十二年又颁布了他注释的《金刚经》。
唐玄宗的这一做法( )A.推翻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B.是商品经济和市民阶层发展的体现C.有利于后世儒学的创新发展D.违背中国传统思想发展的主流趋势5.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A.修生养性,提高个人修养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C.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D.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6.(2012·惠州三调)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工商业繁荣的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等地。
与这一经济现象相关,产生了一股具有批判色彩的思潮。
其中,最能从本质上体现时代发展要求的是 ( )A.“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B.“经世致用”C.“工商皆本”D.“君主是天下之大害”7.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
……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
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明末清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
这里的“反动”是指( )A.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B.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C.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D.倡导“自由”“平等”思想8.(2012·汕尾一模)张岱年教授认为:“中国在明清时期就出现了早期启蒙思想,欧洲17、18世纪也产生了启蒙思想,但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而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关于二者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包含着对传统儒学的扬弃B.欧洲启蒙思想为早期的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C.二者都提出了对未来社会政治制度的建构D.二者都体现出对君主专制制度的批判9.(2012·金华调研)普罗泰格拉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主张“认识你自己”。
他们主张的共同点是( )A.倾向于相对主义B.忽视道德的追求C.强调人类的理性D.认为人生而平等10.(2012·潍坊模拟)彼得·盖伊在《启蒙运动》中认为:“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完全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刻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
”这说明当时的文艺巨匠( )A.否认超自然力量的决定作用B.采取宗教形式表现人文精神C.认可天主教文化的本质属性D.运用理性批判宗教思想体系11.(2012·广东冲刺模拟)哲学家罗素认为,“16世纪在文学艺术上是一个琳琅满目的时代,但在科学上则是一个不毛的时代!”他的观点主要依据是( )A.文艺复兴在科学成就上毫无建树B.文艺复兴的主要成就在文艺领域C.文艺复兴承认宗教神权思想存在D.文艺复兴没有崇尚思想的科学化12.(2012·江门调研)某著作写道:“把统治权看做只是一种‘代办权’,从而证明把人民的合法权利归还给拥有最高权力的人民这种革命是正当的。
”该著作是( ) A.《社会契约论》 B.《论法的精神》C.《理想国》D.《纯粹理性批判》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13.经世致用的思想为明清之际思想家所提出,对近现代思想解放起到重要作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所谓天子者,执天下之大权者也,其执大权奈何?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而权乃归之于天子。
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而天子之权乃益尊。
后世有不善治者出焉,尽天下一切之权而收之在上。
而万几之广,固非一人之所能操也。
——顾炎武《日知录》卷九《守令》炎武之学,大抵主于敛华就实。
凡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之属,莫不穷原究委,考正得失,撰《天下郡国利病书》百二十卷;别有《肇域志》一编,则考索之余,合图经而成者。
——《清史稿》卷四八·《儒林二·顾炎武》材料二清初之儒,皆讲“致用”,所谓“经世之务”是也。
(黄)宗羲以史学为根柢,故言之尤辩。
其最有影响于近代思想者,则《明夷待访录》也。
……此等论调,由今日观之,固甚普通甚肤浅,然在二百六七十年前,则真极大胆之创论也。
故顾炎武见之而叹,谓“三代之治可复”。
而后此梁启超、谭嗣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节钞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材料三夫利用厚生,崇实际而薄虚玄,本吾国初民之俗;而今日之社会制度,人心思想,悉自周、汉两代而来……名教之所昭垂,人心之所祈向,无一不与社会现实背道而驰。
倘不改弦而更张之,则国力将莫由昭苏,社会永无宁日。
——陈独秀《敬告青年》(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顾炎武的政治主张和治学理念并予以简要评价。
(8分)(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的“此等论调”指的是什么。
阐述“此等论调”与“民权共和之说”的关系。
(6分)(3)材料三中“改弦而更张”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思想解放的历史趋势。
(6分)14.(2012·长春模拟)人文主义是西方文化的核心,是近代西欧社会转型的文化支撑。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苏格拉底还说:“正义和其他一切德行都是智慧。
因为正义的事和一切道德的行为都是美好的,凡认识这些事的人决不会愿意选择别的事情;凡不认识这些事的人也绝不可能把它们付诸实践,即使他们试着去做,也是要失败的。
所以智慧的人总是做美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好的事,即使他们试着去做,也是要失败的。
既然正义的事和其他美好的事都是道德的行为,很显然,正义的事和其他一切道德的行为,就都是智慧。
”——色诺芬《回忆苏格拉底》材料二文艺复兴是一个巨人辈出的时代……归结到根本点,应该说文艺复兴对世界文明最伟大的贡献,还是它通过自己各方面的重大成就,昭示了一种个人主义的伦理观……只有解决了个人主义的合法性(或正当性)问题,一切阻碍个性自由发展的传统束缚……才有可能统统被冲破,以往一直受到严重抑制的个人创造潜能才有可能得到充分发挥,社会才有可能开启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进程。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材料三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
他提出“唯信称义”“平信徒皆为教士”……鼓吹俗权至上,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则鲜明地反映了他对民族自由含义的一种更深刻的理解。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材料四他们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国家对自然经济力量的自由发挥作用不得干涉……在宗教方面……伏尔泰说:“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就很可能会变得专横;如果只有两种宗教,人民就会互相割断对方的喉咙;但是,当有大量的宗教时,大家都能幸福地生活、和睦相处。
”……在政治方面……卢梭说,所有公民在建立一个政府的过程中,把他们的个人意志融合成一个共同意志,同意接受这共同意志的裁决作为最终的裁决……“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苏格拉底的基本观点。
该观点的提出是基于怎样的历史背景?(4分)(2)材料二中的“个人主义”指的是什么思想?据材料二,概括解决“个人主义的合法性问题”有何重要意义。
(4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马丁·路德的思想“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的表现,并据此分析宗教改革运动的意义。
(5分)(4)根据材料四,概括指出启蒙运动是如何进一步发展人文主义思想的。
(3分)(5)综合以上材料,用关键词概括指出西方人文主义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4分)答案解析1.【解析】选B。
提取材料中关键信息“慈悲为怀”“悲天悯人……出自人的天性”,可判断这是评价孟子的“性善说”。
2.【解析】选A。
材料的大意是:上天创造了人民,不是为了君主,而是为了人民,建国列官职、在敬百姓的基础上实行。
这就体现了荀子重视人民、“保民而王”的思想。
3.【解析】选B。
作者认为中国封建专制制度长期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有封建思想作为支撑,这种封建专制思想确立即是在汉代,故选B项。
4.【解析】选C。
材料中描述了唐朝时不断颁布对儒家经典的释文作品,唐玄宗这一做法有利于弘扬儒学,有利于后世儒学的创新发展。
5.【解析】选D。
本题解题关键是掌握理学思想的影响,宋明理学强调“存天理,灭人欲”,旨在规范人们的行为和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统治秩序,不仅仅在于提高个人修养,所以D项符合题意,其他三项的说法均是片面的。
6.【解析】选C。
本题考查明末清初活跃的儒家思想。
从材料可以看出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具有批判色彩的思潮的产生。
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工商业的地位日益重要,故当时人们宣传“工商皆本”,以此来反对重农抑商。
当时的时代发展要求是要顺应商品经济的发展,故正确答案为C。
7.【解析】选C。
本题考查明清思想活跃的局面。
从材料的时间信息明清之际可排除A、D两项,此时的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等人虽然对传统儒家思想进行了批判,但他们并未脱离传统儒家思想的核心“仁”,故选择C项。
8.【解析】选C。
本题主要是考查对中国明末清初进步思想与欧洲启蒙思想的理解。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没有摆脱儒学范畴,是对儒学的批判与继承,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但并没有对未来社会提出构想。
欧洲的启蒙思想批判专制,并提出了三权分立、社会契约等思想,对未来社会提出了构想,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舆论的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