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 79 邓中甲
邓中甲教授《方剂学》讲稿
方剂学成都中医药大学邓中甲教授主讲
目录
01、绪言、总论
02、发展简史
03、第二章方剂与治法、第一节治法概述
04、总论:方剂与治法(二)
05、吐法的适应症特点、和法定义
06、和法常用分类、消法定义
07、消法和下法在适应症方面的区别
08、方剂的配伍(一)
09、方剂的配伍(二)
10、方剂的基本结构(一)君臣佐使
11、方剂的基本结构(二)、方剂的组成、药味与药量的变化
12、剂型更换的变化
13、总论小结。各论、第一章:解表剂、第一节:辛温解表、麻黄汤
14、麻黄汤(二)、桂枝汤(一)
15、桂枝汤(二)、九味羌活汤(一)
16、九味羌活汤(二)、香苏散
17、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止嗽散
18、止嗽散(二)。第二节:辛凉解表、银翘散(一)
19、银翘散(二)、桑菊饮、麻杏石甘汤
20、麻杏石甘汤(二)、越婢汤、柴葛解饥汤。第三节:扶正解表、败毒散(一)
21、败毒散(二)、参苏饮、麻黄附子细辛汤(一)
22、麻黄附子细辛汤(二)寒下:大承气汤
23、各论第二章泻下剂、第一节:寒下法、大承气汤及附方
24、温下法、温脾汤、大黄附子汤。第三节:润下法、麻子仁丸、济川煎(一)
25、济川煎(二)、第四节:逐水、十枣汤。第五节:攻补兼施、黄龙汤
26、第三章:和解剂、第一节:和解少阳、小柴胡汤、大柴胡汤(一)
27、大柴胡汤(二)、蒿芩清胆汤。第二节:调和肝脾、四逆散(一)
28、四逆散(二)、逍遥散(一)
29、逍遥散(二)、痛泻要方(一)
30、痛泻要方(二)第三节调和肠胃、半夏泻心汤及附方第四章清热剂清气分热白虎汤
31、竹叶石膏汤。第二节:消营凉血、消営汤及附方、犀角地黄汤
邓中甲《中医方剂学》教学片(1—82全集)
邓中甲《中医⽅剂学》教学⽚(1—82全集)
《中医⽅剂学》01、绪⾔、总论 54:05
播放: 21,077
《中医⽅剂学》02、发展简史 54:20
播放: 9,519
《中医⽅剂学》03、第⼆章⽅剂... 52:50
播放: 9,061
《中医⽅剂学》04、医门⼋法:... 40:03
播放: 6,150
《中医⽅剂学》05、吐法的适应... 51:32
播放: 4,681
《中医⽅剂学》06、和法常⽤分... 51:43
播放: 4,625
《中医⽅剂学》07、消法和下法... 55:25
播放: 4,608
《中医⽅剂学》08、⽅剂的配伍... 56:46
播放: 5,611
《中医⽅剂学》09、⽅剂的配伍... 50:25
播放: 4,077
《中医⽅剂学》10、⽅剂的基本... 51:42
播放: 6,408
《中医⽅剂学》11、⽅剂的基本... 54:16
播放: 5,636
《中医⽅剂学》12、剂型更换的变化 44:09
播放: 3,185
《中医⽅剂学》13、总论⼩结。... 44:14播放: 6,673
《中医⽅剂学》14、⿇黄汤(⼆... 52:10播放: 7,907
《中医⽅剂学》15、桂枝汤(⼆... 42:12播放: 5,471
《中医⽅剂学》16、九味羌活汤... 45:59播放: 5,304
《中医⽅剂学》17、⼩青龙汤、... 47:12播放: 5,098
《中医⽅剂学》18、⽌嗽散(⼆... 52:21播放: 5,774
《中医⽅剂学》19、银翘散(⼆... 42:22播放: 4,277
《中医⽅剂学》20、⿇杏⽯⽢汤... 58:03播放: 5,151
邓中甲运用药对治疗肿瘤经验
邓中甲运用药对治疗肿瘤经验
邓中甲
邓中甲教授认为,以中药治疗疑难杂病时,应该重点运用中医辨证论治的思维,突出中药药对在中药方剂的重要作用;每一药对既可单独使用,也可与其他相药物配伍。肿瘤形成的病因病机复杂,气血痰瘀阻滞是根本因素,因此临床上辨证论治得当,用药精当,效果一定较好。邓中甲教授在肿瘤病临床上常用白芥子配浙贝、三棱配莪术、海蛤壳配瓦楞子、夏枯草配连翘、海藻配昆布等药对,主要就是针对造成肿瘤之气血痰瘀之阻滞进行配伍论治。
邓中甲教授是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方剂学学科学术带头人,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从事中医临床工作40余年,突出中医辨证论治的思维特点,探索治疗疑难杂病,应用药对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尤其对以传统中医辨证论治方法治疗肿瘤病具有独到见解。
治疗肿瘤的药对
1、白芥子配浙贝
白芥子辛、温,归肺经,具有温肺豁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之效,主要用于治疗寒痰喘咳,胸胁胀痛,痰滞经络,关节麻木、疼痛,痰湿流注,阴疽肿毒等。
《医学入门》:“利胸膈痰,止翻胃吐食,痰嗽上气,中风不语,面目色黄,安五脏,止夜多小便。又治扑损瘀血。”浙贝味苦,性寒,归肺、心经,具有清热化痰、降气止咳、散结消肿之功,主要用于治疗风热或痰热咳嗽;肺痈吐脓;瘰疬瘿瘤;疮痈肿毒。
《本草正义》:“象贝母蓄寒泄降,而能散结。”
《本经》:“主伤寒烦热、淋沥邪气。”
《别录》:“止烦、热、渴、出汗,皆泄降除热……即孳乳之乳,指产难也。贝母滑降,且能散结,故催生而治产难。
邓教授认为,癌毒一旦留结,阻碍经络气机运行,津液不能正常输布,郁而化热,热灼津液,煎熬为痰,痰无处不到,流窜到各处结
邓中甲,实脾散,治下半身水肿,阴水。阳水,上半身先肿,以上半身为主,阴水下半身为主
邓中甲,实脾散,治下半身水肿,阴水。阳水,上半身先肿,
以上半身为主,阴水下半身为主
邓中甲讲方剂学
实脾散一类方《济生方》
实脾散是常用方。临床使用频率较高。而且现在运用,历来报导病案这些也相当多。是张行之有效,疗效确凿的方。实脾散当然也有叫做实脾饮。
主证分析
脾肾阳虚,水湿内停的阴水。我们知道水肿中医辨证,分为阴水、阳水两类。这里强调它是治疗阴水证的一个常用方。阴水证就是阳气不足,这种寒湿引起的。阳气不足,水不化气,造成水湿内停,泛滥体表造成的水肿,从这一点来看,好像主症跟前面讲的真武汤很类似。但是它有区别。
1.实脾散的脾肾阳虚,它侧重是在脾,它强调脾,脾阳虚了,影响到肾阳也虚,脾肾阳虚,一般病程长都相互影响,但是它的主治范围有一定限定,它主要侧重脾阳虚为主的,以水肿为主,阴水。虽然说脾肾阳虚,阳不化水,水湿内停,能够泛滥体表水肿,如果水湿浸渍肠道也可以泄泻。所以我们主治证候分析表上也有泄泻,但是侧重点历来是认为治疗寒湿阴水的一张首选方,常用方。所以水肿为主。第一个实脾散主治证候,脾肾阳虚,脾阳虚为主。
2.主治范围不像真武汤那样宽,以水肿为主。从它主治证候表现来讲,阳虚失温以后手足不温,这不是类似于理中丸这些,提到中焦虚寒,脾主四肢。阳气不能温养四肢,就手足不温。这个和肾阳虚以后四肢厥逆,它有程度的不同。这个强调,还是中焦脾胃阳气不足为主。涉及到肾阳。
水阻气机,水湿停滞中焦,阻滞气机,胸腹胀满是这个方的一个证候特点。很重要的一个证候特点。实脾散治疗水肿,和真武汤治疗作为基础方治疗不同的,很大一方面,这个也反映出来,胸腹胀满,这是气机阻滞,水湿内停,阻滞气机。当然阳虚不化以后,比如口不
方剂学讲稿邓中甲
方剂学成都中医药大学邓中甲教授主讲
目录
01、绪言、总论
02、发展简史
03、第二章方剂与治法、第一节治法概述
04、总论:方剂与治法(二)
05、吐法的适应症特点、和法定义
06、和法常用分类、消法定义
07、消法和下法在适应症方面的区别
08、方剂的配伍(一)
09、方剂的配伍(二)
10、方剂的基本结构(一)君臣佐使
11、方剂的基本结构(二)、方剂的组成、药味与药量的变化
12、剂型更换的变化
13、总论小结。各论、第一章:解表剂、第一节:辛温解表、麻黄汤
14、麻黄汤(二)、桂枝汤(一)
15、桂枝汤(二)、九味羌活汤(一)
16、九味羌活汤(二)、香苏散
17、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止嗽散
18、止嗽散(二)。第二节:辛凉解表、银翘散(一)
19、银翘散(二)、桑菊饮、麻杏石甘汤
20、麻杏石甘汤(二)、越婢汤、柴葛解饥汤。第三节:扶正解表、败毒散(一)
21、败毒散(二)、参苏饮、麻黄附子细辛汤(一)
22、麻黄附子细辛汤(二)寒下:大承气汤
23、各论第二章泻下剂、第一节:寒下法、大承气汤及附方
24、温下法、温脾汤、大黄附子汤。第三节:润下法、麻子仁丸、济川煎(一)
25、济川煎(二)、第四节:逐水、十枣汤。第五节:攻补兼施、黄龙汤
26、第三章:和解剂、第一节:和解少阳、小柴胡汤、大柴胡汤(一)
27、大柴胡汤(二)、蒿芩清胆汤。第二节:调和肝脾、四逆散(一)
28、四逆散(二)、逍遥散(一)
29、逍遥散(二)、痛泻要方(一)
30、痛泻要方(二)第三节调和肠胃、半夏泻心汤及附方第四章清热剂清气分热白虎汤
31、竹叶石膏汤。第二节:消营凉血、消営汤及附方、犀角地黄汤
《方剂学讲稿》邓中甲
《方剂学讲稿》邓中甲
同学们我们现在开始上课。上一次我们讨论到猪苓汤,讨论到猪苓汤的主治证候的病机分析和方义分析,以及猪苓汤的配伍特点。下面我们把猪苓汤和五苓散从病机到配伍上进行一个比较,前面讲到了五苓散是属于外邪入里,循经传腑,这个腑是膀胱。所以外邪入里,循经传腑,影响了膀胱的气化,导致了关门开合不利,所以以小便不利为主症,同时它伴随有水逆证,所以蓄水证,加水逆证。蓄水证表现在由于水液不化不能布散,口干渴欲饮水,但是水入即吐。这个水逆呢,还有脐下动悸,造成头眩心悸,也可以咳嗽,所以五苓散证主要是病位在膀胱。五苓散证既有外邪入里,影响膀胱气化的一个层面,又有内因当中呢,脾的运化不足,阳不化气,有这个基础。所以用药,以利水渗湿的泽泻、猪苓、茯苓和健脾、温阳化气的白术、桂枝组合。就成为一个利水渗湿,温阳化气的、温阳健脾一张治疗蓄水证的名方。猪苓汤和五苓散,有很多共同地方,从《伤寒论》角度来看,猪苓汤它也是指外邪入里化热,传入下焦,引起水蓄下焦,水热互结,小便不利。然后由于热象明显,可以造成水气上逆,热扰心神,热伤阴液这些变化。所以它可以有心烦、失眠、咳嗽、呕吐这些相应的表现。从病机比较来看,虽然病位都涉及膀胱,但猪苓汤它涉及阳明胃,它实际水热互结,在里影响到膀胱、胃两个病位,所以涉及到胃,又加上热比五苓散证重,比较突出,所以伤阴明显。因此在治法上猪苓汤就是利水渗湿和养阴清热相结合,所以它的功效,就是利水清热养阴,那用药呢,同样用了泽泻、猪苓、茯苓三个药来利水渗湿,但是相应的配了滑石和阿胶,配滑石增强了全方的利水渗湿作用;配阿胶呢,考虑到阴伤,考虑到一定程度的伤阴。阿胶在这个方里的配伍,我们现代的研究发现,它有促进其它几味药的成分吸收的这个作用,当然古代不一定认识到这个,但实际当中的效果呢,恰恰从后来的我们现代的实验相吻合。猪苓汤这个方在使用当中,当然《伤寒论》也提出来了,阳明有热,如果汗出多,这个方不适宜使用。因为出汗多的话,又加上这个方利水力量很大,泽泻、猪苓、茯苓又加滑石,由于汗和
方剂学邓中甲讲稿整理表格
第一章解表剂(辛温解表、辛凉解表、扶正解表)
一、辛温解表
二、辛凉解表
三、扶正解表
第二章泻下剂(寒下、温下、润下、逐水、攻补兼施)一、寒下(适用病证:里热积滞实证)
二、温下(适用病证:里寒积滞实证)
三、润下(适用病证:肠燥津亏,大便秘结证)
四、逐水(适用病证:水饮雍盛于里之实证)
五、攻补兼施(适用病证:里实正虚的大便秘结证)
第三章和解剂(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一、和解少阳
二、调和肝脾
三、调和肠胃
第四章清热剂(清气分热、清营凉血、清热解毒、清脏腑热、清热祛暑、清虚热)一、清气分热(适用病证:热在气分证)
二、清营凉血(适用病证:邪热传营,或热入血分证)
三、清热解毒(适用病证:各类热毒证候)
四、清脏腑热(适用病证:邪热郁在某一个特定的脏腑所产生的热证)
五、清虚热
第五章祛暑剂
第六章温里剂(温中驱寒、回阳救逆、温经散寒)
一、温中驱寒(适用病证:中焦虚寒证)
二、回阳救逆
三、温经散寒
第七章补益剂(补气、补血、气血双补、补阴、补阳、阴阳并补)一、补气
二、补血
三、气血双补
四、补阴
五、补阳
六、阴阳双补
第八章固涩剂(固表止汗、敛肺止咳、涩肠固脱、涩精止遗、固崩止带)一、固表止汗
二、敛肺止咳
三、涩肠固脱
四、涩精止遗
五、固崩止带
第九章安神剂(重镇安神、补养安神)一、重镇安神
二、滋养安神
第十章开窍剂(凉开、温开)
一、凉开(适用病证:邪热内闭心包证)
二、温开(适用病证:中风、中寒、气郁、痰厥等属于寒邪痰浊内闭之证)
第十一章理气剂(行气、降气)
一、行气
二、降气
第十二章理血剂(活血祛瘀、止血)一、活血祛瘀
二、止血
邓中甲,温胆汤,很擅长于治疗失眠。心血不足,心阴不足,偏虚,用滋阴、养血、安神
邓中甲,温胆汤,很擅长于治疗失眠。心血不足,心阴不足,
偏虚,用滋阴、养血、安神
邓中甲方剂学
温胆汤
这个方很擅长于治疗失眠。我们说失眠证,它有个总体的心神不安,心神不安应该说有虚实两大类。一类呢,心血不足,心阴不足,偏虚。心血不足,心阴不足,心神得不到涵养,那就心神不安,水火不能既济,所以这方面的,就要用滋阴、养血、安神的方法。我们前面讲到的,比如天王补心丹、酸枣仁汤这一类的。还有一类失眠,心火偏亢,这种情志郁结化火,引起心火偏亢,然后导致心神不安,阳热偏亢。“阳气者,精则养神,燥则消亡。”相当于我们前面安神剂讲的,像硃砂安神丸一类的。用清心安神为主的方法。但是还有一类,心是属于,过去说清宁,君主之官,清宁之地,对外虚灵万应,所以最怕秽浊,在讲到开窍的时候,我曾经讲到过,安宫牛黄丸、紫雪丹、至宝丹,这凉开三宝里边,开窍、醒神,醒神力量最强的是至宝丹,因为它的祛痰力量最大,豁痰开窍的力量最大。清热解毒这类力量,不如安宫牛黄丸,熄风镇惊不如紫雪丹,但是它开窍力量强。所以有些乙脑、流脑,这个涉及到湿浊、痰浊,蒙蔽清窍,造成昏迷程度深,这样的小孩,用至宝丹这类效果比较好。
这个道理也是这样。如果痰热蒙蔽,或者热痰扰乱心神,那同样也可以造成心神不安,这类心神不安而且很顽固,症状很剧烈,顽固失眠。所以温胆汤证,主治证候当中很突出,有这个失眠。既不同于阴虚、血虚的失眠,又不同于单纯的气郁化火,情志郁结,情志不遂,化火扰乱心神,而且它兼挟痰浊,痰火扰心,或者痰热扰乱心神,所以它这个要安神和清化痰热相结合。那我们在用这个方治疗失眠,当然报导很多了。关键是掌握这类失眠的一个特点,才能正确使用这个方。
方剂学讲稿邓中甲
方剂学成都中医药大学邓中甲教授主讲
目录
01、绪言、总论
02、发展简史
03、第二章方剂与治法、第一节治法概述
04、总论:方剂与治法(二)
05、吐法的适应症特点、和法定义
06、和法常用分类、消法定义
07、消法和下法在适应症方面的区别
08、方剂的配伍(一)
09、方剂的配伍(二)
10、方剂的基本结构(一)君臣佐使
11、方剂的基本结构(二)、方剂的组成、药味与药量的变化
12、剂型更换的变化
13、总论小结。各论、第一章:解表剂、第一节:辛温解表、麻黄汤
14、麻黄汤(二)、桂枝汤(一)
15、桂枝汤(二)、九味羌活汤(一)
16、九味羌活汤(二)、香苏散
17、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止嗽散
18、止嗽散(二)。第二节:辛凉解表、银翘散(一)
19、银翘散(二)、桑菊饮、麻杏石甘汤
20、麻杏石甘汤(二)、越婢汤、柴葛解饥汤。第三节:扶正解表、败毒散(一)
21、败毒散(二)、参苏饮、麻黄附子细辛汤(一)
22、麻黄附子细辛汤(二)寒下:大承气汤
23、各论第二章泻下剂、第一节:寒下法、大承气汤及附方
24、温下法、温脾汤、大黄附子汤。第三节:润下法、麻子仁丸、济川煎(一)
25、济川煎(二)、第四节:逐水、十枣汤。第五节:攻补兼施、黄龙汤
26、第三章:和解剂、第一节:和解少阳、小柴胡汤、大柴胡汤(一)
27、大柴胡汤(二)、蒿芩清胆汤。第二节:调和肝脾、四逆散(一)
28、四逆散(二)、逍遥散(一)
29、逍遥散(二)、痛泻要方(一)
30、痛泻要方(二)第三节调和肠胃、半夏泻心汤及附方第四章清热剂清气分热白虎汤
31、竹叶石膏汤。第二节:消营凉血、消営汤及附方、犀角地黄汤
《中医方剂学》(全集)中医必读之邓中甲版
《中医方剂学》(全集)中医必读之邓中甲版
本专辑由成都中医药大学——邓中甲教授主讲,他是国家“二十一世纪中医四大基础课程”系列之《中医方剂学》教程的主编者,被列为精品课程,深受好评。方剂学是研究治法与方剂配伍规律及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是中医药学各类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方剂学在辨证审因,确定治法的基础上,按照组方原则,选择恰当的药物合理配伍,酌定合适的剂量、剂型、用法。本教程介绍了方剂学的基础知识,重点讲解了解表剂、泻下剂、和解剂、清热剂、祛暑剂、温里剂、补益剂、固涩剂、安神剂、开窍剂、理气剂、理血剂、治风剂、治燥剂、祛湿剂、祛痰剂、消食剂、驱虫剂、涌吐剂等150首基础方、代表方、常用方的组成、用法、主治、配伍意义以及加减运用。邓中甲教授简介:江苏省江阴市人。因高中时患双球后视神经炎致视神经萎缩,经北京中医研究院治愈,遂矢志岐黄。1970年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中医系,分配至四川省泸定县医院中医科工作。1978年入成都中医学院大专院校毕业生进修班学习,结业后,留校从事中医教学、临床和科研工作。曾任方剂教研室主任,基础医学院院长。1996年晋升教授,2000年任方剂学博士生导师。现为方剂学学科学术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兼任国家新药评审专家、四川省中医学会理事、中基专委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方剂分会副主任委员。这位可是中医界的名医,他的教程,绝对是非常经典。本教程送给正在学中医的朋友们。
《方剂学讲稿》邓中甲
《方剂学讲稿》邓中甲
好,同学们,我们开始上课。上节课我们讲到消食剂,消食剂的消食化滞,后来讨论到消食健脾的概述。
健脾丸
下面我们讲消食健脾的一张重点方,健脾丸。健脾丸是Ⅰ类方,重点方,是临床常用的方。健脾丸的主治证候病机是脾虚食积证,也就是说,从正气来讲,有脾虚的基础,食积是这种邪实的表现,这两者的一个比例上,是以脾虚为主,食积为次。这类病人往往是由于长期的、或者慢性病、或者反复饮食积滞,伤损脾胃之气,而造成了脾虚,脾虚以后,运化能力更差了,更容易食积,所以这类病人往往跟正常人比较,他稍微多吃一口,饮食就停滞了,并不见得吃很多。所以在治疗方面,健脾消食是主要治法,而且是以健脾为主。脾虚食积证这个证候表现,我们把它分为两个部分。脾虚实际上就是一组相当于四君子汤证的脾胃气虚证,我们这个表上,有的教材主治里边,用倦怠乏力、大便溏薄、脉虚弱作为代表。那平时面色萎白、面色萎黄,发语声低,四肢乏力,这种状况,应该说平素就存在,一旦有饮食不慎,就产生食积的表现。所以食积表现,食少难消,这类病人本身饮食就吃得较少,食少,稍微多一点就难于消化;那稍微吃多一点,饮食就积滞,积滞造成阻滞气机,脘腹痞闷;饮食积滞之后,就会郁而化热,苔腻是食积的表现,微黄是饮食化热的象征。所以从主治证候来讲,这两个方面,一个脾虚,一个食积,同时出现。
这个证候脾虚为主,所以我们在治法方面是消补兼施,补重于消,所以健脾是主要的,帮助脾胃运化是主要的,消食是次要的,这两者结合,以健脾为主的。
这个方从方义分析来看,我们这个表上按照教材以君臣佐使这样排列的。实际上方义分析,可以按照复方的角度来分析。我们先看看以复方的角度分析。人参、白术、茯苓和后面的甘草,就是个完整的四君子汤,就是一个健脾益气的基础方,治疗脾虚的基础方,这样来理解,不一定拆开,因为它是个复方了。人参、白术、茯苓、甘草,
[精品]方剂学79邓中甲
方剂学79 邓中甲
上节课我们讨论了苓甘五味姜辛汤,和三子养亲汤,这是温化寒痰类里边的方剂。现在我们讨论治风化痰。
半夏白朮天麻汤《医学心悟》
主治证候
风阳上扰证。
治风痰证的半夏白朮天麻汤。主治的证候是风阳上扰证。从风阳上扰证的形成机理来看,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1本身脾湿生痰,有痰湿的本质。这类的体质因素,根据《内经》上讲的,肥人多痰,一般体质都比较胖。《内经》上讲“肥人多痰,肥人气虚”,气虚反映在脾虚不能运化水湿,所以生痰。
2肝风内动,这个肝风内动的形成,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痰气上逆。痰气上逆引动肝风。所以我们有的叫它肝风挟痰,实际上痰为主。而是由这种痰气上逆引动的,痰气上逆,上扰清空,造成眩晕,这个眩晕,眩是眼睛看东西发黑,晕是天旋地转,现在我们说耳源性眩晕,像美尼尔氏综合征这类神经性眩晕,这类其中不少就属于这种,包含有风痰上扰这类的可能,当然这类病也要辨证。证型可以有多种。但风痰上扰证在其中,也占有不可忽视的比例。
除了眩晕,可以头痛。这种痰湿上逆,上干清阳,头部气血逆乱,可以导致头痛。这类的眩晕头痛,往往阵发性的,一发作,非常剧烈,眼睛发黑,天旋地转,站立不稳。平静下来呢,状若常人,什么感觉都没有。这和气血不足的眩晕,或者属于像气虚的头痛这类,在临床上不难区别。它带有一种阵发性,突然发作。平息以后状若常人这种特点。
兼证来讲,痰阻气机,既然脾虚生湿,有痰,痰最容易阻滞气机,造成胸膈痞闷,引起中焦气机升降失常可以恶心呕吐。从一般舌像脉像这些佐证来看,舌苔白腻
反应出是有痰湿,脉弦滑,弦反应有一定的肝风特点。滑主痰。
贵阳中医学院 邓中甲《方剂学》题库
贵阳中医学院《方剂学》
复习思考题
药学系方药教研室
一、A型题:从每道试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择1个最佳答案,将答案相应的英文字母代码填入题号后()中。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被后世誉为“方书之祖”的医学著作是()。
A.《五十二病方》 B.《黄帝内经》
C.《肘后备急方》 D.《伤寒杂病论》
E.《备急千金要方》
2.小青龙汤方中的君药是()。
A.干姜、细辛 B.麻黄、桂枝
C.半夏、五味子 D.麻黄、芍药
E.桂枝、细辛
3.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的方剂是()。
A.麻黄汤 B.桂枝汤
C.九味羌活汤 D.小青龙汤
E.止嗽散
4.治疗阳虚寒积证应选用下列哪一个方 ( )?
A.大黄牡丹汤 B.调胃承气汤
C.温脾汤 D.麻子仁丸
E.黄龙汤
5.四逆散中一升一降配伍的药物是()。
A.芍药配甘草 B.柴胡配甘草
C.枳实配芍药 D.柴胡配芍药
E.柴胡配枳实
6.半夏泻心汤主治何种痞证()?
A.胃气虚弱之痞证 B.痰食交阻之痞证
C.热结心下之痞证 D.水热互结之痞证
E.寒热互结之痞证
7.症见身大热,汗大出,口大渴,脉洪大有力者,治宜选用()。
A.黄连解毒汤 B.清营汤
C.竹叶石膏汤 D.白虎汤
E.白虎加人参汤
8.清胃散方中的君药是()。
A.石膏 B.栀子
C.夏枯草 D.知母
E.黄连
9.清暑益气汤组成中没有以下哪味药物()?
A.连翘 B.黄连
C.麦冬 D.西洋参
E.石斛.
10.当归补血汤中,当归与黄芪的用量比为()。
A.2∶1 B.4∶1
C.3∶1 D.1∶4
E.1∶5
11.补中益气汤中最能体现“益气升阳”的药物配伍是()。
邓中甲,汤剂不宜久煎;银翘散,沸三五沸,香气大出即取服,过煮则味厚而入中焦矣
邓中甲,汤剂不宜久煎;银翘散,沸三五沸,香气大出即取
服,过煮则味厚而入中焦矣
邓中甲讲方剂学
第四个不宜久煎,这个是煎服方法当中非常影响疗效的。因为药物功效发挥方向,它有多种因素在控制,中医通过配伍,要控制它药物功效的发挥方向。一个药是多种功效,我们学过的中药,《中药学》上的几乎大多数(有)多种功用,单功效的很少。多种功效你开在方子里,病人吃下去,你是什么样的一种措施在控制它的功效发挥方向呢?那应该说是煎服方法是个很重要(的)方面,所以这类解表剂,特别是辛凉解表,辛温也不适合久煎,特别是辛凉的,不适合久煎。一个药有多种功效,你比如说银花,银翘散,银花就有,从功效来讲,辛凉透表,轻清宣透是它的一个方面(的)功效,它(的)主要功效(是)苦寒清热解毒。它有辛散特点,同时有苦寒清热解毒(的)特点。在清热解毒药当中方药学它排在第一位,而且历来叫它是治疮家之圣药,这又是一个功效,它还有芳香避秽的特点。那你说你在这个方里需要它取辛凉透表,你写个银花,他就知道人家喊我来辛凉透表,没喊我来清热解毒。现在有些学生我问他这问题,他很奇怪,他好像我心里想什么他该去(做)什么就是了。我们多功效药很多,病人脾胃不好,开了个益气健脾方,这个病人一了解他还情绪不好,两胁不舒,我们那些包括硕士研究生,在临床他就给人家柴胡(也)写上了。我说你写柴胡干嘛?疏肝理气啊,这个方他作为一个次要兼症加减个柴胡不就行了?我问他柴胡多少功效,他背都背得挺清楚,发散表邪,升举清阳,疏肝理气,对吧?以行气了,我说你就那么一写他就知道去疏肝理气,它不去升举清阳,它不去发散表邪了。他听了很奇怪,我说你想两天再来。有的时候(和)炮制有关,有的(和)配伍环境有关,有的(和)用量特点有关,有的时候是(和)煎熬方法有关,有的时候是结合应用。这就是中药控制功效发挥多功效的,单味中药功用发挥的控制因素,控制方法手段。这个没学到,临床你学什么动手能力,你背死方子,那个药怎么听你指挥呢?这个随意性非常大。
方剂学-邓中甲讲稿全文汇总
各论第一章解表剂第一节辛温解表
外感风寒证病机发展主要方向
1卫阳被遏→营阴郁滞
2肺卫受邪→肺失宣降
3表寒郁闭→入里化热
中医经常把疾病分为两类─外感,内伤。外感病的一大类的治法和代表性方剂。所以这是一个大章,很重要的。解表剂分为三大类:第一类辛温解表,适合于外感风寒证为主的。第二类辛凉解表。第三类扶正解表。分别适合于针对外感风热、温病初起类的,以及体虚外感。
我们第一节讨论辛温解表。辛温解表针对外感风寒证。这种外感风寒证的基本表现,恶寒发热,恶寒偏重,这是共性的。可以有汗或无汗。根据表虚表实的情况不同。脉呢,浮脉,舌呢,舌苔一般薄白。没有设及到整体的气化,没有影响到整体性的气血变化,一般舌质舌苔不变的。这是外感风寒证的共性。
外感风寒证,它主要发展的一个方向,那也就是涉及到它一种兼证的出现方面,哪些方面。
风寒外感以后,由于受到寒邪,首先郁遏体表的阳气。典型的风寒多是这样。郁遏体表阳气,造成卫阳被郁遏。那寒性收引凝滞,导致营阴,营为血中之精气,营阴郁滞,那就经脉不通,不通则痛。所以第一个从病机发展来说,卫阳被遏,营阴郁滞之后,引起的疼痛这个方面,是外感风寒里常见的病机发展的一个可能性。
第二个外感风寒以后,外邪束表,肺卫首当其冲,造成肺气不能宣发,以致引起肺气失于宣降,导致以轻则咳嗽,重则气喘,为主要表现的这种风寒引起肺失宣降证。这是第二种可能的发展方向。
第三个,由于外邪要入里,入里过程邪正都能化热,形成外寒内热证。这又是一类,这常见的。
麻黄汤《伤寒论》
学习麻黄汤的典型性意义
麻黄汤这个方,很多方剂学教材也好,参考书也好,都放在第一个。为什么放在第一个?有很多方剂首先要了解,学这张方的目的是什么?说它是个基础方。同时,它有学习的另外一些特定意义。所以我们很多方有的要标出来,它学习的典型性意义。它出在《伤寒论》,学习麻黄汤典型性意义有两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剂学79 邓中甲
上节课我们讨论了苓甘五味姜辛汤,和三子养亲汤,这是温化寒痰类里边的方剂。现在我们讨论治风化痰。
半夏白朮天麻汤《医学心悟》
主治证候
风阳上扰证。
治风痰证的半夏白朮天麻汤。主治的证候是风阳上扰证。从风阳上扰证的形成机理来看,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1本身脾湿生痰,有痰湿的本质。这类的体质因素,根据《内经》上讲的,肥人多痰,一般体质都比较胖。《内经》上讲“肥人多痰,肥人气虚”,气虚反映在脾虚不能运化水湿,所以生痰。
2肝风内动,这个肝风内动的形成,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痰气上逆。痰气上逆引动肝风。所以我们有的叫它肝风挟痰,实际上痰为主。而是由这种痰气上逆引动的,痰气上逆,上扰清空,造成眩晕,这个眩晕,眩是眼睛看东西发黑,晕是天旋地转,现在我们说耳源性眩晕,像美尼尔氏综合征这类神经性眩晕,这类其中不少就属于这种,包含有风痰上扰这类的可能,当然这类病也要辨证。证型可以有多种。但风痰上扰证在其中,也占有不可忽视的比例。
除了眩晕,可以头痛。这种痰湿上逆,上干清阳,头部气血逆乱,可以导致头痛。这类的眩晕头痛,往往阵发性的,一发作,非常剧烈,眼睛发黑,天旋地转,站立不稳。平静下来呢,状若常人,什么感觉都没有。这和气血不足的眩晕,或者属于像气虚的头痛这类,在临床上不难区别。它带有一种阵发性,突然发作。平息以后状若常人这种特点。
兼证来讲,痰阻气机,既然脾虚生湿,有痰,痰最容易阻滞气机,造成胸膈痞闷,引起中焦气机升降失常可以恶心呕吐。从一般舌像脉像这些佐证来看,舌苔白腻
反应出是有痰湿,脉弦滑,弦反应有一定的肝风特点。滑主痰。
从刚才这个主治证候分析来看,风痰上扰证的核心问题,是痰气上逆,所以我们化痰和治风要相结合。
功用
化痰熄风,健脾祛湿。(其中化痰熄风是治标,健脾祛湿是治本)
方解
君半夏擅长燥湿化痰,和胃降逆(治痰)天麻擅长平熄肝风(治风)
臣白朮健脾燥湿茯苓健脾渗湿
佐橘红理气化湿,和半夏相配治气
使甘草 1. 补脾胃之气2. 调合全方的药性
燥湿化痰治疗痰湿是治本的,本身这个肝风挟痰,我前面讲了,是痰气上逆引动的肝风。所以解决谈的问题。前人(《本草纲目》)说天麻是治眩晕的要药,是治肝风的神药。但现在有些把天麻说得太神了。天麻是没有补性的。它擅长于,从现代医学的角度讲,有降血压作用。这实际上就是在中医的平肝熄风。针对肝阳上亢,肝阳化风,风阳上扰,平肝熄风这个作用。半夏、天麻两样联用,体现一个治痰,一个治风。针对了这种风痰上扰,起到化痰熄风作用。
臣药白朮、茯苓,白朮健脾燥湿,和茯苓的健脾渗湿,白朮、茯苓就构成健脾除湿的一种基本组合,配伍结构。这两味药是从张仲景时代以后,这一千八百多年,人们经常用来健脾除湿的基本结构。体现了治病求本。
橘红理气化湿,通过理气化湿有助于化痰。橘红半夏相配,实际上是治痰要治气,“治痰先治气,气顺痰自消”。
整个这个方从组成上来看,是在二陈汤这个基础方的基础上,加天麻、白朮构成的。半夏、茯苓、橘红、甘草,这就是一个二陈汤。前面我们在治痰剂的第一个方,所讨论的。加了天麻、白朮以后,就构成了这个方叫半夏白朮天麻汤。从治疗湿痰的基础方,转化为治疗风痰,风痰引起的眩晕,头痛的一张常用方。这是半夏白朮天麻汤的方义分析。
配伍特点
风痰并治,标本兼顾。
风痰并治体现在半夏、天麻并用。用半夏以及二陈汤来化痰,用天麻来熄风,体现了风痰并治。标本兼顾,它既有解除风痰的天麻和半夏,又有茯苓、白朮健脾祛湿。治疗生痰之源,所以叫标本兼顾。既祛邪,又扶正。但全方以化痰熄风的治标为主。有就是说,风痰引起眩晕、头痛,发作期当时使用的。健脾祛湿治本是做为辅助的,不是主要的。所以掌握配伍的特点,既要知道风痰并治,标本兼顾。标本兼顾还要知道这个方配伍是以哪个为主。
临床运用
辨证要点
眩晕、头痛,舌苔白腻,脉弦滑。
应该说主要用于眩晕、头痛,特别是用于眩晕,这是一个风痰引起眩晕,这张方是个首选,也是个名方。舌苔白腻,脉弦滑是佐证,这是用来反应它属于痰湿,痰较重。因为我们知道肝风内动引起有很多原因,我们前面治风剂,第二节平熄内风,基本上都是讲的肝风。不管是热极生风也好,肝阳化风也好,阴虚风动也好,都是各类的引起肝风内动的一个治法。我们这里所谈到的是由于风痰引起的,具体来说,是痰气上逆引起的动风。表现了它不是像前面的治风剂,里面所讲的像镇肝熄风汤,动风,中风。肝风内动引起中风。或者像天麻钩藤饮治疗肝风内动,风阳上扰的高血压眩晕头痛这一类。这都不同。这是风痰引起的眩晕、头痛。
和前面的主治有很大的差别。这又是反映了一个治疗眩晕、头痛的一个类型,一个常见类型。
所以我们讲到在临床使用当中,对于像现代医学所讲的美尼尔氏综合证,神经性眩晕。这类病,中医学有它的治疗上的长处。在现代医学治疗上想根治都比较困难。中医学从辨证的角度出发,上述这些病证,有一部分它是属于风痰上扰引起的。这个方疗效也比较好。
随证加减
∙眩晕较重,加僵蚕,胆南星。
∙头痛比较突出,加蔓荆子、白蒺藜。
∙反覆发作病程久,加川芎。
∙呕吐严重,加代赭石、旋覆花。
∙气虚,加党参,黄耆。
∙痰湿偏重,加泽泻、桂枝。
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可以反映得不同,比如眩晕比较重,这个方力量唯恐不足,可以加僵蚕,胆南星。大家知道僵蚕擅长于治风痰,胆南星是清热化痰的,眩晕重,痰郁而化热,可以加胆南星。在祛痰力量方面来说,治风痰,南星和僵蚕都比较强。所以加进去可以增强祛风痰力量。
如果头痛比较突出,这个方治头痛的力量,应该讲不如治血瘀,所以治头痛力量不足一点,要增加治头痛效果比较好的一些药物,比如蔓荆子是擅长于治疼痛,白蒺藜都是能祛风止痛的。如反覆发作病程久,经常反覆发作,中医有个理论叫“久病入络”。可以有风痰上逆,上扰清空,影响头部经络,进而导致瘀血产生,那这个方里加川芎更好。川芎是治头痛之要药,能够活血行气止痛。
呕吐严重的,因为从主治证候当中,它这个脾虚生湿,湿聚成痰在中焦为主,痰气上逆才引起风痰,所以中焦有痰湿重,引起脾胃气机升降失常,胃失和降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