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精品教学设计:第23课《过零丁洋》、《南安军》、《别云间》三首诗整合教学课堂实录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2018部编版)第六单元第23课《过零丁洋》教学设计(含点评及反思)
《过零丁洋》教学设计【学情文本定位】《过零丁洋》是教育部统编语文教科书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的最后一篇,本单元的阅读主题为“浩然正气”,阅读策略为诵读古诗文,感受人物的思想和情感。
学生经过两年多的古诗文学习,已经初步能够借助课下注释以及工具书进行诗歌文句的疏通,但对于诗句情感脉络的走向以及人物思想的深度理解还有待于提高,这也是诗歌深度鉴赏的关键。
《过零丁洋》一诗,是文天祥1278年被俘虏后的心灵直白,在感叹个人遭遇的同时,作者用艺术化的手法巧妙地勾勒了自己不屈战斗的一生,在国家命运风雨飘摇的背景下,作者用独特的意象把人格宣言变得具体而形象,所以在教学时通过抓住关键性的字词进行咀嚼、品味,进入作者内心独特的情感世界,进而走入作者的灵魂深处,与作者共情。
【设计理念】“蚁穴溃堤”语出《韩非子·喻老》:“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意思是:小小的蚂蚁窝,能够使堤岸溃决。
比喻小事不注意,就会出大乱子。
“蚁穴溃堤学习法”是在整体的阅读学习活动中紧扣关键字、词、句或语段进而理解全篇,达到重点把握,难点突破,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蚁穴溃堤法”的关键在于对“溃堤口”的把握,找准了“溃堤口”,就能引导学生的思维深入文字背后,并与作者的写作状态与情感产生共情与共鸣,从而获得最佳的阅读体验。
本设计在学生利用工具书和注释,自主预习本诗,疏通文意的基础上,以“叹”为学习内容切入,“叹”字的本义是因艰难困苦而发出抱怨的声音,围绕着”苦“我设计了两个活动内容:诗句中哪些内容体现了艰苦的主题?辨别四部丛刊本前四句的不同用词,说说你的研读结果。
引导学生立足文本,深入文字背后,结合背景资料,把握诗歌独特而复杂的情感。
在深入咂摸品读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领会“叹”字“口”的魅力,文天祥没有发出抱怨的声音,而是坚定地发出了人生的宣言,引导学生悟读结尾两句,由“叹”入“赞”,完成对文天祥人生宣言的理解与感悟。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23 诗词曲五首 过零丁洋
《过零丁洋》教学设计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根据注释整体把握诗歌内容和作者情感。
过程与方法1、朗诵、背诵古诗,体会诗歌的韵律美2、理解、赏析诗歌精炼概括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理解文天祥高尚的气节和慷慨激昂的爱国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从古到今,历史上出现了许多爱国者人士,他写了许多爱国诗篇。
今天,我们来学习南宋爱国诗人的《过零丁洋》。
二、作者介绍文天祥(1236——1283)南宋大臣、文学家。
字履善,一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1276年任右丞相,出使元军议和,被扣留。
后于镇江脱险,流亡至通州(今江苏南通),由海路南下,至福建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坚持抗元。
代表诗作有《正气歌》《过零丁洋》,遗著有《文山先生合集》三、写作背景1277年,文天祥等进兵江西,收复了几个县城,使抗元形势大为好转。
但是不久为元军所败,退入广东坚持抵抗。
1278年文天祥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被俘。
元将原将叫他写信招张世杰投降,他坚持拒绝。
书《过零丁洋》诗以明志。
四、字词积累(一)、生字寥(liǎo )落(luò )絮(xù )惶(huǎng )(二)、词语起一经丹心干戈汗青四周星遭逢寥落五、赏读课文:通过听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听读时,注意朗读节奏、轻重缓急以及诗中的情感。
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韵脚:双数诗行末尾押韵的字,押“ing”韵六、译诗释意: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自己由科举出身,指受到朝廷的选拔。
指兵力单薄四周年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形容局势如狂风中飘散的柳絮,无可挽回。
形容个人的身世如水中雨打的浮萍,时起时沉,漂泊无依。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过零丁洋-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过零丁洋-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应该能够了解小说《过零丁洋》的情节,理解主题,感知小说艺术表现手法,掌握小说的基本阅读策略。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小说深化思考,提升综合分析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提高阅读能力和审美素养。
3.情感目标:通过文学阅读,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操,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文学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小说情节、揭示主题、分析人物性格和描写手法。
2.教学难点:教师引导学生细致察言观色,学生通过阅读提炼文本信息,掌握小说的艺术魅力和思想深度。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以问题为导向,讨论下列问题:什么是小说?小说有哪些类型?如何阅读小说?2.引导学生回顾已经学习过的文学常识,让学生认识到小说作为文学体裁的重要性。
第二步:开课自测1.通过开课自测知道学生对小说《过零丁洋》的初步了解情况。
2.通过自测,了解并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和看法。
第三步:精读课文1.教师分段深入导读,逐步展示小说的情节和人物,让学生形成完整的故事情节脉络。
2.关注小说的语言、表现手法、人物性格描写等要点。
3.配合人物形象、细节描写、情感描述等,深度理解小说主题。
第四步:讲解重难点1.重点讲解故事情节、人物性格描写、情感描写并引导学生探讨其中蕴含的意义。
2.分析小说的叙事技巧和表现手法并帮助学生掌握小说的阅读策略。
第五步:拓展延伸1.细读文本,进行情感体验和思考。
2.提供相关参考材料,引导学生对小说进行比较、衔接和拓展。
第六步:归纳总结1.总结学习收获,输出个人感悟或正确性知识点。
2.指导学生运用所学在生活或学习上实现价值。
四、教学评价1.课堂教学评价:从学生的课堂表现、思维能力的讨论和解答,以及个人书写阅读笔记的评价等多方面进行考量。
2.课后作业:布置阅读小说并书写阅读笔记。
五、教学技巧1.教学理论:本课以新课标的“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来设计课堂活动。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23 过零丁洋教案(3)
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诵读诗歌。
2、把握诗歌内容。
3、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主题,体会诗人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1、反复朗诵诗歌,把握诗歌内容。
2、学习从不同角度赏析诗句。
3、品味诗中感情充沛的语言,领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文天祥高尚的民族气节和挚诚的爱国情怀。
2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基本养成了学习语文的习惯,对于诗歌的朗读和品析,也已经掌握了一些方法和技巧。
但两班学生参差不齐,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基础间形成鲜明的反差,大部分学生能认真预习复习、做好学习笔记。
3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诗歌内容,准确体会诗中情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难点:品味语言,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观看视频活动2【讲授】二、简介文天祥请学生读课下注释,了解作者。
活动3【活动】三、学习诗歌1、初读感知内容(1)指导学生结合导学案第1题朗诵诗歌。
(2)屏幕出示诵读示范,引导学生朗读诗歌。
2、再读理解诗意(1)检测导学案第2题(2)引导学生整体理解诗歌内容。
(3)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意理解尾联3、品读赏析诗句(1)检测导学案第3题(2)结合本节课所学从不同角度赏析诗歌(3)归纳诗歌赏析方法4、美读感受气节引导学生在理解诗意品读赏析的基础上再次诵读诗歌,感受文天祥慷慨悲壮的民族气节(1)学生读(2)教师范读活动4【练习】四、拓展练习1、列举像文天祥一样的历史人物。
2、近现代具有民族气节的人物展示活动5【作业】五、布置作业背诵默写这首诗。
2、课下搜集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思想感情相似的诗句,至少三句。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23 过零丁洋教案(2)
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反复朗读,穿插文天祥相关资料,整体把握诗歌内容和作者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艺术美和情感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慷慨激昂的爱国情感,宁死不屈的民族节气,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学情分析学生课前对本诗内容有了大致了解,但由于诗人所处动荡时代与现在和平和谐时代有较大距离,学生对于情感的把握有一定难度,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对古代诗歌的教学要求,结合授课学生实际情况,我认为教学此诗歌,首先应引导学生从整全上把握内容,领会诗歌的意境,其次通过研读、赏析,领悟诗作的精妙,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反复吟诵,只有朗读成诵,才能深刻理解作品的内涵。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的内容。
2、熟读并背诵诗作。
教学难点:1、对诗中警策语句的理解与鉴赏。
2、理解并鉴赏诗的精练概括的语言。
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一、新课导入1、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汉字更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今天老师向大家介绍一组字,你来猜一猜。
(出示甲骨文、篆文、金文、隶书、草书、行书、楷书的“义“字图片)2、看到这一个字,在我脑海中就浮现了一批有血有肉、大义凛然的英雄人物。
你能说一说历史上有名的大仁大义的英雄和他们的事迹吗?3、资料分享:苏武拒绝优待、宁死不降是义;关羽患难与共、福祸共之是义;岳飞精忠报国、戎马保国是义;梁启超百日维新、寻强国路是义;周恩来鞠躬尽瘁、为国尽职是义;4、今天我们也来认识一位大义凛然、忠肝义胆的英雄人物。
(以此导入《过零丁洋》)活动2【活动】二、读诗初感诗韵1、一读诗歌,读准字音2、二读诗歌,读出节奏3、三读诗歌,读出感情资料衔接:文天祥(1236—1283),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
二十岁考取了进士第一,头名状元。
元军南下时,文天祥代表宋朝与元人谈判,被扣留,后逃脱,一再起兵抗元,最终在五坡岭被俘,囚禁在船上,船过零丁洋,他写下这首诗。
第二年元军将领强迫文天祥招降海上坚持抵抗的南宋将领张世杰,文天祥便出示此诗明志。
初中语文_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南安军》《别云间》整合教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南安军》《别云间》整合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今天这节课学习《过零丁洋》《南安军》《别云间》这三首诗,大家说一下为什么把这三首诗放在一起学?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二、学习目标1.朗读、背诵诗歌。
2.借助注释,读懂诗歌。
3.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4.领会诗人的品格。
三、检查预习1.背诵。
2. 解释以下划线词语,结合注解借助工具书读懂诗歌。
(1)干戈寥落四周星()(2)留取丹心照汗青()(3)南安军()(4)今日又南冠()(5)已知泉路近()(6)毅魄归来日()3. 关注拓展阅读,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1)拓展资料中文天祥的相关经历侧重他的哪段经历?(2)那夏完淳的经历跟文天祥的一样吗?(3)他们两个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四、合作探究屏显:(一)品其言这三首诗都写到了什么内容?请找出来并作简要分析。
1.山河(1)三首诗共同写到了山河,他们诗中的山河又有什么不一样的呢?(2)文天祥的那两首提到山河是自相矛盾吗?(3)夏完淳的“山河泪”,如何理解?2.死亡(1)依次找出写到“死亡”的诗句,体会诗人面对死亡是一种什么心态呢?(2)如果他们可以选择活下去,但可能失去尊严或者其他更重要的东西,你觉得他们会选择吗?(3)你觉得他们会选择《鱼我所欲也》中的哪句话狠狠甩在敌人的脸上?(让学生背出来。
)(二)悟其情屏显:1.找出三首诗中的抒情句。
2.结合抒情句,归纳三首诗的思想感情。
格式:写(叙述)了,表达了感情。
屏显:《过零丁洋》:追忆抗元艰辛经历,表现忧国之痛和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南安军》:叙述自己被俘北行经过家乡的情景,抒发了宁愿饿死殉国,誓不投降的爱国之情。
《别云间》》回顾抗清经历,表达誓死不屈的决心以及对故乡的依恋,抒写了亡国之痛和壮志难酬的悲愤。
(三)读其人屏显1.结合阅读链接所提供的资料,再读诗歌,然后与同学交流你的看法:文天祥是一个的人。
夏完淳是一个的人。
【部编版】九年级下语文《过零丁洋》优质课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下语文《过零丁洋》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过零丁洋》是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的一篇古诗文。
这首诗是文天祥在南宋末年元朝入侵时所作,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个人忠诚于国家的决心。
诗歌以悲壮的情感,崇高的气节,展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
本诗语言凝练,情感深沉,对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需要深入分析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了大量古诗文,对古诗文的基本知识和阅读技巧有一定的掌握。
但对于《过零丁洋》这样的有深度的诗文,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文内容,领会诗人的情感。
同时,学生对于古代历史和文学背景的了解不足,也会影响对诗文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准确地背诵并默写《过零丁洋》;理解诗文的基本内容,领会诗人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法,深入理解诗文;学会欣赏古诗文,提高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念,培养忠诚于国家的品质;理解并尊重不同文化和历史。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背诵并默写《过零丁洋》;理解诗文的基本内容,领会诗人的情感。
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诗文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欣赏古诗文的文学价值。
五. 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帮助学生熟悉诗文,理解诗文的内容。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理解诗人的情感。
3.欣赏法:通过分析诗文的韵律、意象等,帮助学生欣赏古诗文的文学价值。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读诗文,理解诗文内容,准备相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资料。
2.学生准备:预习诗文,了解诗文的大意。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简单介绍文天祥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文的学习。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诗文,学生跟读,感受诗文的韵律和情感。
然后教师呈现诗文,学生自主阅读,理解诗文的大意。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诗文,注意语气、情感的把握。
过零丁洋-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过零丁洋-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过零丁洋》这首古诗的作者、创作背景和意境
2.掌握古典诗词欣赏的方法和技巧
3.通过诗歌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过零丁洋》的基本内容和韵律特点。
2.教学难点:通过欣赏古典诗词,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
1. 教学内容
1.《过零丁洋》的欣赏
2.《过零丁洋》的背景和作者介绍
2. 教学步骤
1.引入
–讲述一段故事,“一个渔夫在海上捕鱼,沉浸在和大海和谐相处的美感中,接着他被大雾包围,视野受限,心里产生惶恐不安的情感。
这个故事与下面的诗歌有什么关联呢?”
–让学生一起思考,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2.欣赏古诗《过零丁洋》
–凝练出《过零丁洋》的主旨、意象、对比、韵律等内容
–教师可以让学生诵读诗歌,体验其中的韵律
3.背景介绍
–引导学生从《过零丁洋》中所涉及的内容,推测出诗歌的创作背景和作者
–让学生根据自己推测的内容进行剪报或PPT制作,展示给全班同学
4.总结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并总结如何欣赏古典诗词
四、教师课堂小结
1.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让学生在欣赏古典诗词的基础上,去思考和理解诗歌所传达的思想和情感。
2.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五、课后作业
1.背诵《过零丁洋》
2.在家自行了解《过零丁洋》的作者和创作背景
3.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欣赏和解读。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部编版)第六单元第23课《过零丁洋》教学设计(含点评及反思)
《过零丁洋》教学设计【学情文本定位】《过零丁洋》是教育部统编语文教科书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的最后一篇,本单元的阅读主题为“浩然正气”,阅读策略为诵读古诗文,感受人物的思想和情感。
学生经过两年多的古诗文学习,已经初步能够借助课下注释以及工具书进行诗歌文句的疏通,但对于诗句情感脉络的走向以及人物思想的深度理解还有待于提高,这也是诗歌深度鉴赏的关键。
《过零丁洋》一诗,是文天祥1278年被俘虏后的心灵直白,在感叹个人遭遇的同时,作者用艺术化的手法巧妙地勾勒了自己不屈战斗的一生,在国家命运风雨飘摇的背景下,作者用独特的意象把人格宣言变得具体而形象,所以在教学时通过抓住关键性的字词进行咀嚼、品味,进入作者内心独特的情感世界,进而走入作者的灵魂深处,与作者共情。
【设计理念】“蚁穴溃堤”语出《韩非子·喻老》:“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意思是:小小的蚂蚁窝,能够使堤岸溃决。
比喻小事不注意,就会出大乱子。
“蚁穴溃堤学习法”是在整体的阅读学习活动中紧扣关键字、词、句或语段进而理解全篇,达到重点把握,难点突破,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蚁穴溃堤法”的关键在于对“溃堤口”的把握,找准了“溃堤口”,就能引导学生的思维深入文字背后,并与作者的写作状态与情感产生共情与共鸣,从而获得最佳的阅读体验。
本设计在学生利用工具书和注释,自主预习本诗,疏通文意的基础上,以“叹”为学习内容切入,“叹”字的本义是因艰难困苦而发出抱怨的声音,围绕着”苦“我设计了两个活动内容:诗句中哪些内容体现了艰苦的主题?辨别四部丛刊本前四句的不同用词,说说你的研读结果。
引导学生立足文本,深入文字背后,结合背景资料,把握诗歌独特而复杂的情感。
在深入咂摸品读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领会“叹”字“口”的魅力,文天祥没有发出抱怨的声音,而是坚定地发出了人生的宣言,引导学生悟读结尾两句,由“叹”入“赞”,完成对文天祥人生宣言的理解与感悟。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优质课 23 诗词曲五首- 过零丁洋 教案
《过零丁洋》教案一、教学目标1.朗读、背诵这首诗,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2.细读诗文、探究主旨、重视积。
3.感受、理解文天祥高尚的民族气节和热诚的爱国情怀。
二、重点难点1、结合“零丁”一词了解诗意及主旨。
2、结合诗句,悟主旨。
三、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对古诗歌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能够通过自己的品析,感悟诗文中所蕴含的情感,要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
对于诗歌的朗读也有一定的基础,只是平时缺少专门的训练,课堂上读的训练,还是应重视。
四、教学过程第一学时五、教学活动【讲授】过零丁洋导入新课:同学们,读书,让我们跨越空间,与古人为友。
结识古仁人,我敬佩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远大抱负;结识古仁人,我羡慕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逸情怀。
今天,让我们再结识一位朋友,文天祥,并走进他的传世杰作《过零丁洋》(这样导入既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又为后面学以致用做铺垫)预习导学:一)、作者介绍:文天祥,字,一字宋瑞,号,吉州吉水人,(朝代)大臣,文学家。
二十岁考中状元,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
祥兴元年(1278)冬,在广东潮阳兵败被俘。
元将劝他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拒绝。
次年被至大都(今北京市),囚禁四年,始终坚贞不屈,被元军杀害。
其作品有《指南录》、《正气歌》、《过零丁洋》、《文山先生全集》等。
二)、背景介绍:1278年,文天祥率兵与元军作战于广东潮阳一带,不幸在五坡岭被俘。
元军把文天祥囚于船上,元将劝他写信招降宋将张世杰,文天祥拒绝。
经过零丁洋时,他面对浩瀚沧海,感慨国家命运,于是写下这首诗以表明自己的心志。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作者及写作背景有个全面的认识,能让他们更好的理解诗文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为诗文的深入学习作铺垫)教学过程:(一)、读诗问题1:题目中“零丁”是什么意思呢?——地名零丁洋。
整体意思——文天祥路过零丁洋。
此时的文天祥为何会在零丁洋呢?作者此时被元军俘获,是作为俘虏押解路过零丁洋的。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别云间》《南安军》教学设计
别云间》《南安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诵全文并能理解诗歌的大意。
可以通过反复朗诵和小组讨论的方法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能够赏析这首诗歌,品味诗歌语言的妙处。
3.能够正确赏析古诗,领会文中的内涵,理解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诵全文并能理解诗歌的大意。
可以通过反复朗诵和小组讨论的方法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难点】能够正确赏析古诗,领会文中的内涵,理解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第一首:《南安军》一、朗读全诗并了解大意梅花岭上的南北路口,凄风苦雨把征衣湿透。
越过梅岭谁与我同路,回到家乡却身为俘囚。
山河将存在万古千秋,城郭却哲时落入敌手。
饿死家乡是我的愿望,梦里采薇在首阳山头。
注释:⑴梅花南北路:大庾岭上多植梅花,故名梅岭,南为广东南雄县,北为江西大庾县。
⑵采薇:商末孤竹君之子伯突、叔齐,当周武王伐纣时,二人扣马而谏,商亡,逃入首阳山,誓不食周粟,采薇而食,饿死。
二、赏析诗句1.一二两句略点行程中的地点和景色。
作者至南安军,正跨越了大庾岭(梅岭)的南北两路。
此处写梅花不是实景,而是因梅岭而说到梅花,借以和“风雨”对照,初步显示了行程中心情的沉重。
梅岭的梅花在风雨中摇曳,濡湿了押着兵败后就擒、往大都受审的文天祥的兵丁的征衣,此时,一阵冰袭上了他的心头。
2.颔联两句,上句是说行程的孤单,而用问话的语气写出,显得分外沉痛。
下句是说这次的北行,本来可以回到故乡庐陵,但身系拘囚,不能自由,虽经故乡而犹如不归。
这两句抒写了这次行程中的悲苦心情,而两“出”字和两“归”字的重复对照,更使得声情激荡起来。
3.颈联两句承首联抒写悲愤。
上句化用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名句。
而说“山河千古在”,意思是说,宋朝的山何是永远存在的,不会被元朝永远占领,言外之意是宋朝还会复兴,山河有重光之日。
下句是化用丁令威化鹤歌中“城郭犹是人民非”句意,是说“城郭之非”只是暂时的,也就是说,宋朝人民还要继续反杭,继续斗争,广大的城池不会被元朝永远占据。
九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精品教学设计:第23课《过零丁洋》、《南安军》、《别云间》三首诗整合教学课堂实录
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南安军》、《别云间》三首诗整合教学课堂实录设计意图:《过零丁洋》、《南安军》、《别云间》这三首诗都在部编教材九年级下册,同属爱国诗。
初三的诗歌教学肯定要紧扣考点的,近五年广州市中考的诗歌阅读都是第一题考词语解释,第二题考思想感情。
词语解释学生自己背就可以了,思想感情的归纳是我们训练的重点。
于是我把这节课设计成主题型文本的诗歌整合教学。
设计比较简单,属于家常课的设计,因为有校公开课的任务,顺便上了校公开课。
教学课堂实录:师:我们今天这节课学习《过零丁洋》、《南安军》、《别云间》这三首诗,大家说一下为什么把这三首诗放在一起学?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生:它们都是爱国诗。
师:是的,它们都是爱国诗,表达的都是爱国之情。
我们今天就来看看它们表达了怎样的爱国之情。
1师:学习这几首诗的主要任务是——屏显:【研学目标】1.朗读、背诵诗歌。
2.借助注释,读懂诗歌。
3.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4.领会诗人的品格。
一、定向自学,初读印象。
师:这里有些任务已经提前布置了,下面我们来检查一下我们的三个自读任务。
任务一的背诵其实是假期布置大家完成的,现在大家合上书本,齐背这三首诗。
《过零丁洋》开始——(生齐背)师:大家还是背得比较熟的。
现在我们来检查第二个任务字词解释,请一位同学上来展示自己的预习作业。
屏显:22.解释以下划线词语,结合注解借助工具书读懂诗歌。
(1)干戈寥落四周星()(2)留取丹心照汗青()(3)南安军()(4)今日又南冠()(5)已知泉路近()(6)毅魄归来日()(一生上来投影自己的预习作业,同学点评。
)师:同学写对了没有?生:“军”的解释错了,不应该是军营,军是指行政区划的一种,跟郡、府等同属路。
师:是的,你怎么知道的?生:注解有。
师:没错,标题的注解有。
我们看解释的时候也要关注标题的注释。
我就猜到有同学会因为这篇文章的题材误解为军队、军营,果然有同学中招了。
以后请记住,南安军相当于南安郡,这样就不会记错了。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3诗词曲五首过零丁洋教案
过零丁洋教学目标:1.借助注解反复朗读,整体把握诗歌内容和作者的情感。
2.通过品味语言,初步鉴赏诗歌的艺术美和情感美。
3.体会作者慷慨激昂的爱国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有一种让人爱得近乎心疼的文学精灵,它就是诗歌;有一种让无数文人学子如醉如痴的艺术神魔,它就是古代诗歌。
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南宋诗人文天祥的《过零丁洋》,用心聆听他的爱国心曲。
二、检查预习1.作者简介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江西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人,南宋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
抗元名臣,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以其崇高的民族气节被称为“状元中的状元”。
著有《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
2.写作背景《过零丁洋》是文天祥在1279年经过零丁洋时所作的诗作。
南宋末年,文天祥在潮州与元军作战被俘,途经零丁洋时,元军逼迫他写信招降坚守崖山的宋军,文天祥坚决拒绝,并写了这首诗作为回答。
这首诗为作者誓死明志而作,是一首大义凛然的正气歌,饱含着作者的爱国主义激情。
3.解题:经过零丁洋。
4.明确生字词的音、形。
干戈ɡē寥落liáo 飘絮xù惶恐huánɡ三、朗读诗歌,理解诗意1.老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注意字音、节奏,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2.自由放声朗读诗。
要求:读准字音,节奏。
3.学生朗读。
个别展示,注意正音;齐读。
4.借助课后注释及工具书,理解诗意。
有疑问的地方作下标记。
5.请一位同学简述诗意。
明确: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苦辛,如今起兵抗元战火频繁四年未尽。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胆战心惊,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汗青。
四、再读诗歌,感知内容1.这首七律诗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哪两件大事?2.颔联的上下句有何联系?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抒发了怎样的情感?3.颈联的“惶恐”“零丁”有双层含义,请谈谈有哪两层含义?4.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学生四人一组合作研讨,然后各组选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九下23.4 过零丁洋 教学设计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抒发了作者的爱国深情。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惶恐滩:在今江西万安县,为赣江十八滩之一。水流湍急,是最险的一滩,几渡者皆惊恐,故名“惶恐滩”。
过零丁洋(七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廖落(liào luò/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huáng)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韵脚:双数诗行末尾押韵的字,押“ing”韵
【逐句讲析】
辛苦遭逢起一经,于戈寥落四周星。
后世仁人志士常把这首诗用来激励自己为民族大业慷慨激昂,表达自己视死如归的献身精神。
7.中心:追忆抗元经历,表现忧国之痛和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了解作者,弄清写作背景
主动积极作答
重点字词补充
重点句子翻译
讨论交流
带疑阅读,感知文本内容
理清思路
师生互动,讨论交流,积极主动解决问题
简介作家作品
检查预习情况
5.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直抒胸臆,表明舍身取义、以死明志的决心,为国献身的自豪,充分体现了他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民族气节。
因此,尾联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6.概括分析本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现诗人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一语双关
4.颈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一语双关,巧妙借用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来抒写诗人的惶恐不安,孤苦伶仃,表达了诗人对危难国运的担忧和对自身处境的哀怨。
初中语文_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南安军》《别云间》整合教学教学课件设计
《过零丁洋》追忆抗元艰辛经历,表现忧国之痛 和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南安军》叙述自己被俘北行经过家乡的情景, 抒发了宁愿饿死殉国,誓不投降的爱国之情。
《别云间》回顾抗清经历,表达誓死不屈的 决心以及对故乡的依恋,抒写了亡国之痛和 壮志难酬的悲愤。
(三)读其人
)
• (3)南安军( 宋代一种地方行政区划名 )
• (4)今日又南冠( 俘虏
)
• (5)已知泉路近( 黄泉路,阴间 )
• (6)毅魄归来日( 英魂,灵魂 )
(一)品其言
• 请同学们朗读三首诗,看都写到了什 么共同内容?作简要分析。
(二)悟其情
• 结合抒情句,请大家按下列格式归纳三首诗的 思想感情。
• 写出这样诗歌的人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分别用几个词语概括。
• 格式: 文天祥(夏完淳)是一个————的人。
拓展延伸
• 以“文天祥(夏完淳),我想对你说” 为开头,写一段100字左右的话,以慰 藉他们的英魂。
布置作业
• 课下搜集整理我们学过的爱国诗篇, 写在读书笔记本上。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留取丹心照汗青
——《过零丁洋》《南安军》《别云间》
学习目标
• 1.朗读、背诵诗歌。 • 2.借助注释,读懂诗歌。 • 3.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 4.领会诗人的品格。
检查预习
• 解释以下划线词语,结合注解借助工具书 读懂诗歌。
• (1)干戈寥落四周星( 战争
)
• (2)留取丹心照汗青( 史册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23 过零丁洋教案(4)
1、反复朗读,轻松背诵。
2、品读鉴赏,体会感情。
3、掌握方法,学以致用。
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新课导入同学们,有一种让人爱得近乎心疼的文学精灵,它就是诗歌;有一种让无数文人学子如醉如痴的艺术神魔,它就是古代诗歌!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南宋诗人文天祥的《过零丁洋》,用心聆听他的爱国心曲!同学们,我们一起来齐读这首诗!(师生齐读全诗!)活动2【讲授】作者、作品、背景介绍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搜集了与作者、作品、背景相关的资料,接下来,是我们的预习成果展示,谁先亮出自己的风采?(学生介绍文天祥生平和作品风格)师:看来同学们在课下都做了认真的预习,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习惯。
老师也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资料,我们浏览一下。
(课件展示)《过零丁洋》作于1279年,即文天祥被元军所俘的第二年正月过零丁洋时!当时,元军统帅张弘范逼迫文天祥写信,招降宋朝正在海上坚持抵抗的将领张世杰,文天祥坚决拒绝,并写了这首诗作为回答。
这首诗为作者誓死明志而作,是一首大义凛然的正气歌,饱含着作者的爱国主义激情。
了解这些内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这首诗。
活动3【活动】译诗解说内容。
1、先看首联:“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哪位同学能逐字解释一下?2、小组合作翻译,用充满诗意的语言来解说首联的内容。
3、译诗解说内容的操作要点是什么呢?活动4【讲授】吟诵传情达意(一)首联1、首联写了哪两件事?2、首联中哪两个词语写出了这两件事给作者的感受?3、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呢?4、大家再读首联,应该怎样读?1、颔联用哪个意象来进行抒情?2、诗人为什么说山河破碎像柳絮呢?3、这两句以比喻的方式写国势和身世,生动形象,抒发了怎样的情感?4、用怎样的语气和语调才能读出这种情感呢?(三)颈联1、这里出现了两处地名,分别是什么?2、诗人在惶恐滩和零丁洋都经历了什么?3、说“惶恐”叹零丁里面的“惶恐”和“零丁”只指地名吗?那还指什么?4、请大家朗读,读出这种”悲愤”的情感。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23 过零丁洋教案(1)
1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结合注解理解诗歌意思。
2、反复朗诵诗歌,领略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深入理解诗歌的主题,并学会对名句进行赏析,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
2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诗歌中的名句及内涵,准确把握诗中情感,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难点: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3教学过程3.1 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教学过程同学们,如今我们的祖国,经济迅速发展,国家日益强盛,人民团结奋进。
可是在我们祖国几千年的历史上,有无数的先烈在为它捍卫奋斗,把自己的生命与情感奉献给我们的祖国,“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倾听伟大诗人文天祥的心声,一起来感受他的爱国豪情!活动2【讲授】简介作者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代表作《正气歌》、《过零丁洋》等。
活动3【活动】学生自由读诗,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一)指导学生朗读。
1、请同学分别朗读诗,大家评议(指导学生从节奏、咬字、重音等方面来评价)。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二)欣赏配乐朗诵,总体感受一下诗歌表达的情感。
(三)齐读古诗(要求:正确、流畅)活动4【活动】结合注解,正确理解诗句的意思。
(一)学生边看注解,边理解诗句的意思。
(二)补充注解,理解加点字词的意思。
干戈:古代兵器。
寥落:荒凉冷落。
四周星:四年。
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
汗青:史册。
古代在竹简上记事,制作竹简时,用火烘烤青竹片,水分冒出如汗水,所以称竹简为汗青。
(三)理解诗句意思后,齐读古诗。
想想这是一首表达什么情感的诗?活动5【活动】小组讨论赏析全诗1、此诗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两件大事?一是他21岁时,因科举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2、颔联两句有何联系?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国家动荡,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历经艰辛危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留取丹心照汗青
——《过零丁洋》、《南安军》、《别云间》三首诗整合教学课堂实录
设计意图:
《过零丁洋》、《南安军》、《别云间》这三首诗都在部编教材九年级下册,同属爱国诗。
初三的诗歌教学肯定要紧扣考点的,近五年广州市中考的诗歌阅读都是第一题考词语解释,第二题考思想感情。
词语解释学生自己背就可以了,思想感情的归纳是我们训练的重点。
于是我把这节课设计成主题型文本的诗歌整合教学。
设计比较简单,属于家常课的设计,因为有校公开课的任务,顺便上了校公开课。
教学课堂实录:
师:我们今天这节课学习《过零丁洋》、《南安军》、《别云间》这三首诗,大家说一下为什么把这三首诗放在一起学?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它们都是爱国诗。
师:是的,它们都是爱国诗,表达的都是爱国之情。
我们今天就来看看它们表达了怎样的爱国之情。
1
师:学习这几首诗的主要任务是——
屏显:
【研学目标】
1.朗读、背诵诗歌。
2.借助注释,读懂诗歌。
3.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4.领会诗人的品格。
一、定向自学,初读印象。
师:这里有些任务已经提前布置了,下面我们来检查一下我们的三个自读任务。
任务一的背诵其实是假期布置大家完成的,现在大家合上书本,齐背这三首诗。
《过零丁洋》开始——
(生齐背)
师:大家还是背得比较熟的。
现在我们来检查第二个任务字词解释,请一位同学上来展示自己的预习作业。
屏显:
2
2.解释以下划线词语,结合注解借助工具书读懂诗歌。
(1)干戈寥落四周星()
(2)留取丹心照汗青()
(3)南安军()
(4)今日又南冠()
(5)已知泉路近()
(6)毅魄归来日()
(一生上来投影自己的预习作业,同学点评。
)
师:同学写对了没有?
生:“军”的解释错了,不应该是军营,军是指行政区划的一种,跟郡、府等同属路。
师:是的,你怎么知道的?
生:注解有。
师:没错,标题的注解有。
我们看解释的时候也要关注标题的注释。
我就猜到有同学会因为这篇文章的题材误解为军队、军营,果然有同学中
招了。
以后请记住,南安军相当于南安郡,这样就不会记错了。
3
师:我们的第三个任务是关注拓展阅读,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大家都看了拓展阅读资料没有?
生:都看了。
师:那我来考考大家,快问快答。
拓展资料中文天祥的相关经历侧重他的哪段经历?
生:被俘。
生:绝食。
生:宁死不屈。
生:抗元。
师:是的,我们侧重介绍了他的抗元经历,失败被俘后宁死不屈。
那夏完淳的经历跟文天祥的一样吗?
生:一样。
生:差不多。
师:夏完淳一样是抗战失败被捕,宁死不屈,英勇牺牲。
他们两个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生:一个英年早逝,一个去世时年龄较大。
4
师:谁英年早逝?
生:夏完淳。
师:对。
夏完淳就义时只有十七岁,当时他已抗清几年?
生:三年。
三年羁旅客。
师:文天祥就义时多少岁?
生:47岁。
师:他被俘时已经抗元几年?
生:四年。
干戈寥落四周星。
师:看来大家确实关注了拓展材料。
我们再来看看大家会不会运用拓展材料。
二、合作探究
屏显:
文天祥的两首诗,哪首写在前面,哪首写在后面,理由是什么?
师:我们先看一下投影的同学的看法:《过零丁洋》在《南安军》的前面,因为《过零丁洋》是被俘的第二年写的,《南安军》是宋朝灭亡时
所写的。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