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换药 脂肪液化

合集下载

[临床医学]手术部位脂肪液化与感染防控策略

[临床医学]手术部位脂肪液化与感染防控策略

• 3、具有感染的症状或者体征:局部红、肿、热、痛和 触痛,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浅层组织。
• 下列情形不属于切口浅部组织感染:
• 1、针眼处脓点(仅限于缝线通过处的轻微炎症和少许 分泌物)。
• 2、外阴切开术或包皮环切术部位或肛门周围手术部位 感染。
• 3、感染的烧伤创面,及溶痂的Ⅱ、Ⅲ度烧伤创面。
• 二、切口深部组织感染
因分析:

利用高频电流在患者机体组织产生热效应,高频电切和电凝产生
的局部温度可达200—1000℃,高频电刀与皮下脂肪接触时间长、反
复大功率灼烧可造成皮下脂肪浅表性灼伤及部分脂肪细胞因热损伤发
生变性,同时脂肪组织内毛细血管因热凝固作用,而发生栓塞使本身
血运较差的脂肪组织,血供进一步障碍,术后脂肪组织发生无菌性坏
组织脓肿或者其他感染证据。
• • 同时累及切口浅部组织和深部组织的感染归为——深部组织感染
• 经切口引流所致器官/腔隙感染,无须再次手术归为——深部组织感染
• 三、器官/腔隙感染

无植入物者手术后30天以内、有植入物者手术后1年以内发生的
累及术中解剖部位(如器官或者腔隙)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3、手术操作轻柔精细;

4、严格止血避免切口渗血、血肿;

5、皮下脂肪缝线不宜过密,亦不可留有死腔;

6、肥胖皮下脂肪厚者不用美容缝合,术后可适量用
些白蛋白。

手术切口脂肪液化主要原因是脂肪坏死,防
止脂肪液化注意:

1、手术中尽量锐性切开脂肪,少使用电刀的电凝功能。

2、操作尽量轻柔,避免脂肪挫伤。
• SSI的病原学
• SSI常见的病原菌

脂肪液化处理

脂肪液化处理

换药和引流很重要,但要花费很长时间才能愈合,有时也不能完全愈合,常留有窦道,使伤口经久不愈合,我们的做法是:1、换药:根据伤口情况,每次换药都要清除坏死脂肪组织,清除标准最好是见到出血,再使用vitc加庆大霉素冲洗创面干净;2、促进肉芽组织生长,方法有:a、甲硝唑葡萄糖注射液湿覆创面,甲硝唑使创面无菌,葡萄糖可促进肉芽组织生长;b、红花酒精湿覆创面,可起到活血、化淤、去腐生肌功效;c、丹参注射液湿敷也有促进肉芽组织生长作用,最好是再创面干净时使用;经上述处理如有肉芽组织生长,可用碟型胶带拉紧创口或二期缝合创口。

1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诊断原则目前尚无统一标准,一般认为具有以下表现者应诊断为切口脂肪液化。

(1)多发生在术后5~7d,大部分病人除诉切口有较多渗液外,无其它自觉症状;部分病人于常规检查切口时发现敷料上有黄色渗液,按压切口皮下有较多渗液。

(2)切口愈合不良,皮下组织游离,渗液中可见飘浮的脂肪滴。

(3)切口无红肿及压痛,切口边缘及皮下组织无坏死征象。

(4)渗出液涂片镜检可见大量脂肪滴,连续3次培养无细菌生长。

2术后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的原因推测切口脂肪液化与体型肥胖,并与术中是否使用高频电刀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有一定的关系。

其发生机制可能是由于电刀所产生的高温造成皮下脂肪组织的浅表性烧伤及部分脂肪细胞因热损伤发生变性,同时脂肪组织内毛细血管由于热凝固作用而栓塞,使本身血运较差的肥厚脂肪组织血液供应进一步发生障碍,术后脂肪组织发生无菌性坏死,形成较多渗液,影响切口愈合。

另外,切口暴露时间较长,在机械作用如挤压、钳夹等刺激下很易发生氧化分解反应,引起无菌性炎症反应,使脂肪组织发生液化。

3切口脂肪液化的处理原则应根据切口愈合情况及渗液的多少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若渗液较少,切口仅部分愈合不良,只需剪去1~2根缝线,内置以盐水纱条引流,通过换药就可使切口顺利愈合,不要轻易敞开全部切口,以免延长切口愈合时间,增加病人住院时间,从而加重病人的经济负担。

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预防和治疗

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预防和治疗

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预防和治疗一、定义:在外科指手术后体内脂肪由原有的固态变成液态。

二、临床表现: 1、发生在术后5~7天,无其他自觉症状,敷料上有黄色渗液,(感染后有时呈红色或暗红色)按压切口皮下有较多渗液;2、切口无发红,切口边缘及皮下无坏死现象,无压痛;3、切口愈合不良,皮下组织液化,渗液中有漂浮的脂肪滴;4、镜检渗出中可见大量脂肪滴,培养无细菌生长。

三、原因: 1、以肥胖者多见,脂肪层未能分层缝合,或分层缝合不满意致脂肪组织对合不够紧密。

2、切口暴露时间较长,在机械作用如挤压、钳夹等刺激下易发生氧化分解反应,引起无菌性炎症反应,使脂肪组织发生液化。

3、术中使用高频电刀切割皮下组织,电刀所产生的高温造成皮下脂肪组织的浅表性烧伤及部分脂肪细胞因热损伤发生变性,同时脂肪组织内毛细血管由于热凝固作用而栓塞,使本身血运较差的肥厚脂肪组织血液供应进一步发生障碍,术后脂肪组织发生无菌性坏死,形成较多渗液,影响切口愈合。

4,是因为切口缝合有问题,留有死腔,导致积液,遗留死腔的主要部位在腹直肌前鞘与脂肪组织之间,这里的组织疏松,即使脂肪层缝合后对合良好,这个死腔仍存在,而且位置很深,往往到拆线时才发觉,积液范围往往分布于整个切口上下。

5、术中或术后消毒时酒精进入切口,也可导致脂肪液化。

6、其他因素:术中操作时脂肪层和鞘层过度分离,影响脂肪组织的血供,术中止血不彻底,渗血、血肿形成或大块组织结扎止血等均可能导致脂肪液化。

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预防和治疗一、定义:在外科指手术后体内脂肪由原有的固态变成液态。

二、临床表现: 1、发生在术后5~7天,无其他自觉症状,敷料上有黄色渗液,(感染后有时呈红色或暗红色)按压切口皮下有较多渗液;2、切口无发红,切口边缘及皮下无坏死现象,无压痛;3、切口愈合不良,皮下组织液化,渗液中有漂浮的脂肪滴;4、镜检渗出中可见大量脂肪滴,培养无细菌生长。

三、原因: 1、以肥胖者多见,脂肪层未能分层缝合,或分层缝合不满意致脂肪组织对合不够紧密。

脂肪液化

脂肪液化

细胞变性,大于60℃时,就可以引起组织坏死,而电刀产生局部 温度可高达200~1 000℃,大大增加了切口脂肪液化的可能。
其他因素
关闭切口时因错位缝合或留有死腔、打结过松或过紧, 高频电刀的使用使组织烧伤或凝固变性,同时高温致使脂肪组织 内毛细血管因热凝固作用而栓塞,是导致切口脂肪液化的主要因 可以导致脂肪组织问留有间隙,皮下组织血供障碍或 素。 造成脂肪组织切割伤,均易导致脂肪液化 术中操作时脂肪层和肌鞘层过度分离,影响脂肪组织 的血供;术中止血不彻底、渗血、血肿形成或大块组 织结扎止血等均可能导致脂肪液化
脂肪液化预防
1、加强手术前后处理,严格遵守无菌操 作。
2、加强营养提高抵抗力。 3、手术操作轻柔精细。 4、严格止血避免切口渗血,血肿。
5、皮下脂肪缝线不宜过密。
6、肥胖皮下脂肪厚者不用美容线缝合,术后可适量用些白蛋 白.
手术切口脂肪液化主要原因是脂肪坏死,防止脂 肪液化注意: 1、手术中尽量锐性切开脂肪.少使用电刀的电 凝功能。 2、 操作尽量轻柔,避免脂肪挫 伤。 3、 肥胖病人使用橡皮引流条置于脂肪层,2天后 拔除能减少脂肪液化 的。 4、 脂肪层不要缝合太密,避免血循环差
原因分析
手术操作
术中高频电刀 使用不当 术中切口保护 不力 缝合欠佳
手术切口,特别是大型手术,切口暴露时间较长,在机械作用如挤压、 无限度地、不正确地使用电刀,会加重组织损伤,导致切口并发 钳夹等刺激下很容易发生氧化分解反应,引起无菌性炎症,使脂肪组织 症的增加、增加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率及延迟伤口愈合率等 。 发生液化 。同时,术中常用的消毒药物如碘酒、酒精也可能引起切口脂 有学者认为,当局部温度大于 45~50℃时,就可以引起机体组织 肪液化

术后切口脂肪液化30例诊疗体会

术后切口脂肪液化30例诊疗体会
长度 的切 口缝线 ,清除 液体 及坏 死 脂肪组 织 ,除 去切 I皮下 Z l
线结,置盐水纱条 引流 ,视渗液多少,换药 l ~2次,,至创 d
口内 肉芽生长新 鲜 后 Ⅱ期 愈合 。所有 病 人均预 防使 用抗 生素
以防切 口感 染 。
脂 肪细 胞血 运差 ,抗损 伤能 力 差 ,修复 能 力差 。术 中对
于脂 肪的 反复 切割 、钳 夹 、积压 等使 脂肪 组 织发 生缺血 ,术
后脂肪组织发生无菌性坏死 ,产生较多渗液,影响切I愈合 Z l
【;() 。 2高频 电刀使 用不 当 ,其切 割 时产 生的 高温使脂 肪组 织
1 . 3治疗方法
首先应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 ,病人刚经历一
次手术,机体抵抗力和心理承受能力都较低,看到手术切I Z l 有渗出,心理压力很大,焦虑、恐惧,害怕刀 口裂开 ,害怕 与腹腔相通 ,怀疑手术做得不好。此时首先要做好病人心理 护理 ,安慰病人,消除病人的压力和恐惧。使病人消除思想 顾虑 ,配合治疗 。其次对脂肪液化范围小,皮下无明显空虚 的病人,换药时均轻轻挤压, 通过针眼或拆除 1 针皮肤缝 ~2
变性坏 死 。 同时使切 缘 细小 血管 及毛 细血 管 由于热凝 固 而栓
切 口裂开,影响病人术后的康复。 现将近 l 年来我院外科发 O
生术 后切 口脂 肪液化 病例 3 例 报告 如下 。 O 1 资 料与方 法
塞 ,从 而加 重切 缘脂 肪变性 坏死 ;() I暴 露 时间过长 ,不 3切 Z l 注意保 护切 I, Z 手术 过 度牵拉 可损 伤局 部组织 细胞造 成水 肿、 l 血 供不 良, 使脂 肪组织 发 生液化 ;4腹 壁各 层大块 组织钳 夹、 () 结 扎造成 无 菌性炎 症 。 22术 后切 I脂 肪 液化 的诊 治 目前 尚无统 一标 准 ,一般认 . Z l 为 具有 以下 临床 表现 应诊 断为切 I脂 肪液 化 :() 生在 Z l 1多发 术 后 5 d 或到切 I拆 线 时发 生切 I渗 液 ,按压切 I皮 下 ~7 , Z l Z l Z l 有较 多渗 液 ;() I愈合 不 良 ,皮 下组 织游 离 ,渗 液 中可 见 2切 Z l 漂浮 的脂 肪滴 ; 3切 口无 红肿及 压痛 , 口边 缘无坏 死征象 。 () 切 有 红肿 ,无 切 I疼痛 ,按 压 时切 I皮 下有较 多 渗液 ,或 有波 Z l Z l 动感 ;() 液涂片 可 见大 量脂肪 滴 ,细菌 培养 无菌 生长 。 4渗 2 切 I脂 肪液 化 的处 理原 则 . 3 Z l 应根 据 切 I愈合 情况 及渗 液 Z l

伤口脂肪液化不要怕

伤口脂肪液化不要怕
伤口脂肪液化不要怕
为什么很多做完手术之后的病人,他们的伤口即使是每天都在换药,但是伤口还是没有得到愈合,效果非常不明显。很多患者都会以为这是伤口发炎引起的,其实不是的,这是因为伤口脂肪液化导致的,那么伤口脂肪液化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今天就来了解了解。
一、什么是伤口脂肪液化?
脂肪液化是指切口部位的脂肪颗粒坏死,细胞中的脂肪滴在切口中积聚,形成淡黄色液体,导致切口愈合不良的现象。这种情况多发生于皮下脂肪层,尤其好发于肥胖人群。伤口脂肪液化就是患者在进行手术后体内的脂肪由原有的固态变成了液态。它也是影响手术伤口愈合不好的重要原因之一。至于脂肪液化都有哪些表现其实没有统一的标准,但是只要出现以下这几种情况,就有可能是脂肪液化。
8、渗液较少,创口放置3mm多孔皮管接皮球引流。渗液较多的创口放置多孔皮管接吸引治疗仪持续吸引,同时腹部创口加压包扎。皮管引流24小时少于5ml予以拔除。同时口服抗生素预防感染。如渗液较多,切口不愈合,应及时敞开切口,充分用湿盐水纱布换药。待新生肉芽组织生长后,进行二期缝合。
9、如切口液化,伴有糖尿病者,应同时治疗糖尿病,使血糖控制在一定水平,有利于切口的愈合。
第一种就是患者在进行手术之后的一个星期里,如果患者伤口出现比较多的渗液,但是没有其他症状;又或者一些患者的手术伤口那里采用的敷料上面出现大量的黄色液体,并且在按压伤口的时候,会有一些液体渗出来。
第二种就是患者在手术之后,伤口总是不能很好的愈合,愈合受到阻碍,渗液中可以看见一些漂浮的脂肪滴。
第三种是患者伤口处没有出现红肿的现象,而且在按压的时候没有明显的疼痛感,切口的边缘部位和皮下组织没有坏死症状。
3、患者在被采用电刀手术时,由于电刀所产生的很高的温度使得皮下脂肪组织烧伤及部分脂肪细胞因热损伤发生变性,同时脂肪组织内毛细血管由于凝固作用而栓塞,使本身血运较差的肥厚脂肪组织血液供应进一步发生障碍,术后脂肪组织发生无菌性坏死,形成较多渗液,影响切口愈合。

伤口脂肪液化操作方法

伤口脂肪液化操作方法

伤口脂肪液化操作方法
脂肪液化是指在处理皮肤表面的脂肪团块时,通过注射一种特殊的溶脂剂将脂肪变成液态,然后通过吸引器将液体脂肪抽出的过程。

以下是一般的脂肪液化操作方法:
1. 清洁:使用适当的消毒剂清洁伤口周围的皮肤,确保手术区域清洁。

2. 局部麻醉:使用局部麻醉剂麻醉手术区域,使患者不会感受到痛苦。

3. 准备溶脂剂:根据医生的建议和患者的情况,准备合适的溶脂剂。

常用的溶脂剂包括磷脂溶液和生理盐水混合物。

4. 注射溶脂剂:使用细针将溶脂剂注射到脂肪团块中。

注射量和注射部位根据患者的需求和医生的判断而定。

5. 液化脂肪:待溶脂剂渗透到脂肪团块中,开始起作用后,脂肪会逐渐变成液态。

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几分钟或更长时间,具体时间因脂肪团块的大小和患者的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6. 抽吸液体脂肪:使用吸引器和吸引管将液体脂肪抽出。

医生会根据需要使用适当的吸力和动作。

7. 清创和愈合:操作完成后,医生会仔细检查伤口,确保所有的脂肪已经被抽出,并进行清创处理。

最后,医生会在伤口上敷上敷料,让伤口愈合。

请注意,脂肪液化属于医疗操作,应由专业医生进行,并在合适的医疗机构进行。

操作前应咨询医生,了解手术细节、风险以及术后护理等问题。

脂肪液化 ppt

脂肪液化 ppt

-
28
治疗—糜蛋白酶
糜蛋白酶是从牛胰脏提取的生化制剂,为蛋白分 解酶,能迅速分解坏死组织使其变得稀薄,利于 引流排除,加速创面净化,从而有利肉芽组织形 成,因此常用于创伤或手术后创口愈合、抗炎及 防止局部水肿、积血等。
-
29
治疗—湿性疗法
湿性疗法是指使用各种湿性愈合敷料保持切口适度湿润,促进组织细 胞活性和生长,促进切口愈合的方法。 随着湿性愈合理论知识的普及,以藻酸盐敷料为代表的湿性敷料在临 床上的应用日益增多。
11
临床表现
-
12
临床表现
-
13
治疗
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
-
14
治疗原则
-
15
治疗—排液
-
16
治疗—负压封闭吸引(VSD)
负压封闭吸引 (Vacuum sealing drainage ,VSD)是将吸引 装置与特殊的伤口敷料连接 ,使伤口保持负压状态 ,能 彻底去除腔隙 、创面分泌物及坏死组织 ,对加速创面愈 合 ,减少全身并发症有积极作用 。
-
27
治疗—甲强龙局部注射
脂肪液化时切口没有裂开,治疗前需穿刺抽出皮下积液, 根据空腔大小注人适量的甲强龙,局部加压包扎。外层敷 料渗湿时,要及时更换,必要时还应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 感染。甲强龙作为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可减少内皮脂 质的氧化和蛋白质的降解,调整代谢紊乱和细胞外钙离子 水平,改善局部组织微循环状态。甲强龙还能通过抑制脂 质氧化而增强局部组织三磷酸腺苷酶活性,使创伤组织得 到快速修复 。但也有学者认为糖皮质激素可抑制炎症, 但又阻碍创口愈合,一次小剂量使用对哪种起主要作用, 尚缺乏研究。
机制
-
17
治疗—负压封闭吸引(VSD)

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防治

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防治

高温会 引起组 织碳 化 和气 化 , 加 重 了肥胖 患 者 术后 切 口脂 肪
液化 。
腔, 缝合腹 膜后以大量无 菌生理盐水冲洗切 口, 将 已经坏死 的脂
成 无 菌性 坏死 . 形 成 较 多 渗 出 液 马 红 丽 l 9 认 为 电 刀 工 作 时 的
3 . 2 . 2 规范手术操作
胡建国等_ 研究发现 , J 缝合切 口工作 年
限少于 l 0年是术后切 口出现感染等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 低 年资 医师缝合技术不如高 年资 医师。年轻 医生应规 范缝合技 术 , 加 强训练 , 提 高缝合 技能 。缝 合 时将 皮下 组织 全层缝 合 , 不 留死
合 时 留有 死 腔 均 可 造 成 脂 肪 组 织 缺 血 . 发生无菌性坏死 , 导 致 脂
随着高龄患者和肥胖患者 的增加 . 术后 发生脂肪液 化的病 例呈 上升趋势 , 腹部切 口脂肪液化是外科 常见 的并发症 , 发生率 达8 . 2 %… 。脂肪液化是外科伤 口愈合不 良常见原 因 , 严重者继
愈合 。 3 . 2 伤 口脂 肪 液化 预 防
2 . 1 肥胖
要原 因 ] 。宋通渠 等 回顾性分析腰椎后路 内固定手术 的 6 8 例肥 胖患者 , 发生脂肪液化 1 5 例, 发生率 高达 2 2 . 0 6 %。肥胖患
者术 后 易 发 生 脂 肪 液 化 , 脂 肪 组 织 内 毛 细 血 管 由 于 热 凝 固 而 栓

6・
TODAY NURS E, Muc h, 2 01 7, No . 3
切 口脂 肪 液化 的原 因及 防 治
徐 晓春
关键词 : 切 口脂肪 液化 ; 原 因; 预 防措 施 ; 综 述

外科手术后,伤口为什么会脂肪液化

外科手术后,伤口为什么会脂肪液化

外科手术后 ,伤口为什么会脂肪液化现代临床上,手术已经是必可不少的临床常见治疗方式,针对于一些脑部外伤疾病、肺部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等均有很好的疗效,且随着技术不断的提升,微创技术开始在临床上不断推广,它弥补了传统模式下的较大创伤性以及较高的出血量,减少了患者的痛苦,缩短了术后的恢复时间,深受广大患者的好评。

但是这些说法只是代表了手术的方式得到了更新,患者治疗期间痛苦的程度得到了改善,它并不意味着手术治疗的方式绝对的安全以及零风险,所以现在就让我来说一说,外科手术当中出现脂肪液化的那些事儿。

就手术治疗方式来讲,不管是微创手术还是传统的开腹手术都会给患者形成创口,这也是外科手术治疗必备的特点,那么说到形成的创口,我们就要说说创口术后的愈合情况,通常情况下,在手术的过程中,医生会在身体进行手术的切口,然后进行相关的处理,以保证治疗的效果,之后进行伤口的止血以及缝合,并在术后进行定期的药物更换以及伤口恢复情况的观察,很多患者的创口会慢慢愈合,而有很多患者的伤口出现了渗液的情况,那么这样的情况就需要警惕脂肪液化的可能性了。

一、什么是脂肪液化?很多患者在临床上都会出现疑问,例如:为什么我的伤口不愈合?为什么我的伤口没长好?为什么我的伤口流脓了?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就来说一说伤口不愈合、流脓以及没有长好的相关原因。

脂肪液化就是指切口部位的脂肪颗粒坏死,细胞中的脂滴在切口中积聚,形成淡黄色液体,导致切口愈合不良的现象。

通俗一点就是说,手术治疗期间,伤口缝合的特别好,切口整齐,缝合的漂亮,但是经过5-7天的术后恢复,伤口也没有愈合,同时还渗出较多的液体,不痛不痒,还会看见漂浮的脂肪滴,那么这种情况,就属于脂肪液化了,需要加强药物的换药次数,以改善该情况的发生程度。

这种情况多发生于皮下脂肪层,也多发生于肥胖的患者。

脂肪顾名思义就是人体当中的“肥肉”,且这些肥肉大部分都存在于人体的皮下组织,就是说越肥胖的人,皮下组织内部的脂肪越多,脂肪层越厚,而脂肪层较厚的人群则易出现外科手术后的伤口脂肪液化情况。

手术术后脂肪液化的处理

手术术后脂肪液化的处理

手术脂肪液化处理首先明确脂肪液化不是切口感染。

处理方法:每日检查切口,由切口两侧向中央挤压,观察有无渗液,如有淡黄色油性液体渗出,应注意有无红肿、压痛、硬结,结合体温、血象,并常规作渗出液细菌培养,排除切口感染后,每日挤压切口1~2次,每次尽量将液化脂肪挤净,然后于切口表面敷盖聚维酮碘( PVP -I)纱布,并予切口频谱仪照射30分钟,一日二次。

渗液较多或持续时间较长者,酌情口服或静脉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一般于术后8~9天先拆除未渗液处切口缝线,渗液处缝线于渗液完全停止2~3天后拆除。

预防方法:(1)作腹壁切口时尽量一次性切开皮下脂肪全层,避免反复多次切割脂肪层;(2)脂肪层止血时避免过度电凝;(3)手术时注意用盐水纱布保护脂肪层;(4)缝合脂肪层时应对合良好,避免错位。

(5)腹壁切口脂肪液化多发生于肥胖病人。

切口液化的预防高频电刀致切口愈合不良原因分析利用高频电流在患者机体组织产生热效应。

高频电切和电凝产生的局部温度可达200-1000℃,高频电刀与皮下脂肪接触时间长,反复、大功率灼烧可造成皮下脂肪浅表性灼伤及部分脂肪细胞因热损伤发生变性,同时脂肪组织内毛细血管因热凝固作用而发生栓塞使本身血运较差的脂肪组织血供进一步障碍,术后脂肪组织发生无菌性坏死,形成较多渗液,影响切口愈合,由于术后患者体质弱,切口液化进一步发展可继发切口感染及其他感染。

切口愈合不良的预防除精细操作,仔细止血,缝合时不留死腔外,可以认为以下处理措施有利于减少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

(1)严格控制使用电刀,需用电刀时,应将电刀的强度调到以恰好能切割组织为佳,切勿以高强度电流切割组织。

同时应尽量缩短电刀与脂肪组织接触的时间并避免反复切割组织,以免造成大量脂肪组织破坏,如同本文做法,在皮下组织层仅使用普通手术刀及结扎止血。

(2)关腹时,生理盐水冲洗切口及干纱布擦除游离失活的脂肪组织。

(3)尽量缩短切口暴露时间。

(4)术前30min使用抗生素。

脂肪液化原因分析

脂肪液化原因分析

什么是脂肪液化?肪液化目前尚无统一诊断标准:1、多发生在术后3〜7天,大部分病人诉切口有较多渗液,无其他自觉症状。

2、部分病人于常规检查切口时发现敷料上有黄色渗液,按压切口皮下有较多渗液。

3、切口愈合不良,皮下组织游离,渗液中可见漂浮的脂肪滴。

4、切口边缘无红、肿、热、痛及皮下组织坏死征象。

5、渗出液涂片镜检可见大量脂肪滴,连续3次培养无细菌生长。

发生脂肪液化的原因是什么?1、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的原因推测与体形肥胖、术中使用高频电刀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有一定关系。

其发生机制可能是由于电刀所产生的高温造成皮下脂肪组织的浅表性烧伤及部分脂肪细胞因热损伤发生变性,同时脂肪组织内毛细血管由于热凝固作用而栓塞,使本身血运较差的肥厚脂肪组织血液供应进一步发生障碍,术后脂肪组织发生无菌性坏死,形成较多渗液,影响切口愈合。

2、另外,切口暴露时间较长,缝合不当形成死腔,在机械作用如挤压、钳夹、渗液等刺激下,很易发生氧化分解反应,引起无菌性炎症反应,使脂肪组织发生液化。

3、脂肪液化与脂肪缝合过密,缝合脂肪时留有死腔,脂肪锐性损伤以及酒精接触脂肪有关系。

如何避免术后脂肪液化?1、加强手术前后处理,严格遵守无菌操作。

2、加强营养提高抵抗力。

3、手术操作轻柔精细。

4、严格止血避免切口渗血,血肿。

5、皮下脂肪缝线不宜过密。

6、肥胖皮下脂肪厚者不用美容线缝合,术后可适量用些白蛋白. 手术切口脂肪液化主要原因是脂肪坏死,防止脂肪液化注意:1、手术中尽量锐性切开脂肪.少使用电刀的电凝功能。

2、操作尽量轻柔,避免脂肪挫伤。

3、肥胖病人使用橡皮引流条置于脂肪层,2天后拔除能减少脂肪液化的发生率。

4、脂肪层不要缝合太密,避免血循环差脂肪坏死脂肪液化在手术中不能完全避免,一旦发生应该尽早引流,保持引流通畅一般1周左右可以痊愈.腹部手术脂肪液化处理首先明确脂肪液化不是切口感染。

处理方法:每日检查切口,由切口两侧向中央挤压,观察有无渗液,如有淡黄色油性液体渗出,应注意有无红肿、压痛、硬结,结合体温、血象,并常规作渗出液细菌培养,排除切口感染后,每日挤压切口1〜2次, 每次尽量将液化脂肪挤净,然后于切口表面敷盖聚维酮碘(PVP-I)纱布,并予切口频谱仪照射30分钟,一日二次。

外科手术后,伤口为什么会脂肪液化

外科手术后,伤口为什么会脂肪液化

外科手术后,伤口为什么会脂肪液化随着科技和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外科手术以及可以完美地将患者的切口处缝合,拆线后也不易留痕,这无疑让爱美人士们更能接受进行外科手术了。

虽然现代外科手术技巧越来越纯熟,但毕竟属于大型手术还是存在很多不良因素,比如据相关研究调查显示,大多数患者在进行外科手术后一周左右就会付出切口由渗液流出,皮肤虽然没有红肿现象也没有疼痛感但切口却会聚集流出很多漂浮的脂肪滴,这就是临床医学常说的伤口脂肪液化,那什么是伤口脂肪液化,该如何进行处理呢?1.脂肪液化是什么首先大家先要知道脂肪是什么,脂肪又被成为皮下脂肪,也就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说的肥肉。

大家买肉的时候都知道猪腿和猪蹄部位的猪肉蛋白质含量最高,人体结构和猪最相似所以也一样,人体内三分之二的脂肪都贮存在人体的皮下组织部位,所以为什么我们常说人越胖脂肪含量就越高,越来越多人将减肥称为减脂也是这个道理,换就换来说越胖的人其脂肪含量就越多越厚,所以肥胖人群进行外科手术后更容易出现脂肪液化情况[1]。

那么脂肪液化又是什么呢?脂肪液化是指患者脂肪组织由于多种因素影响发生了无菌坏死,意思就是并没有细菌感染其脂肪组织就坏死了,临床表现为伤口处有较多渗液流出影响伤口愈合。

1.为什么会出现脂肪液化引起脂肪液化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包括患者自身血液流通性较差所以容易出脂肪组织坏死液化情况。

这种情况最容易发生在患者的脂肪较厚位置尤其是腹部,由于很多外科手术都需要使用到高频率的电刀,而电刀自带的热量会对脂肪细胞造成伤害导致脂肪细胞坏死[2]。

患者进行外科手术时切口暴露在空气的时间较长,缝合时如果没有缝合严密就会出现死腔或脂肪层缝合过密也会持续造成脂肪细胞坏死,而医生在操作过程中因需要连续拉钩和钳夹就会对脂肪组织造成挤压,这些行为都会一定程度损坏脂肪细胞,使其出现坏死和液化情况。

另外糖尿病患者进行外科手术后发生脂肪液化的概率要高于其他患者,主要原因是糖尿病患者本身的免疫能力较普通人而言就更低,且其体内血糖含量较高,高血糖环境会导致体内组织水肿血液也会随之凝高[3]。

中药疗法结合外科换药治疗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临床观察

中药疗法结合外科换药治疗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临床观察
l3 观 察 内容 -
所 有观 察患 者在 手术后 2 3d 扎切 口的无 菌敷 料被 黄色 、 — 包
红 色 渗 பைடு நூலகம்液 渗 湿 ,挤 压 切 口可见 其 内含有 脂 肪 滴 和 液化 组 织 ,
异 常 ,导 致 直 肠 排 空 障 碍 , 与 国 内文 献 _报 道 一 致 。 按 组 6 I
观 察 对 象 为 我 院 外 科 、妇 产 科 和 急 救 中 心 19 9 9年 6
月一 2 0 0 9年 6月 实 施 的 各 类 腹 部 手 术 术 后 切 1 发 生 脂 肪 液 3
化 住 院 的 18例 患 者 。根 据 不 同治 疗 方 法 分 成 对 照 组 和 治 疗 8 组 。对 照 组 ( 组 )3例 ,其 中男 5 A 9 2例 .女 4 例 ;年 龄 1 ~ l 2
1 ~ 1d 3 4 ,平 均 (4 3 d 2  ̄ ) ;使 用 电 刀 4 9例 ,未 使 用 电 刀 4 4 例 。治 疗 组 ( B组 )5例 ,其 中男 4 9 9例 ,女 4 6例 :年 龄 1 2 8 岁 ,平 均 4 . ; 体 重 3 — 1 g l 3 6岁 9 17k ,平 均 7 .1k :病 程 73 g 8 2 ,平 均 (5 2 d  ̄ 5d 1 ̄ ) ;使 用 电 刀 5 3例 ,未 使 用 电 刀 4 2例 。 本 组 所 有病 例均 为第 一 次 无 菌 或 相 对 污 染 手 术 。 皮 下脂 肪厚
『1 L c 1 a v BE.W es r ie K.Co mmo a o e tl iod l:da n ss n n n rca ds re' ig oi a d s
t amet ]C r G sretrl e , 0 9 l )4 3 4 9 r t n[. ut at neo p 2 0 ,1f : l- l. e J o R 5 []R oS , oJ . raigpli f o i reso eeai : ng — 2 a S G Tet ev or s d r f fct n maae T n cl d o d o 与对 照组 比较 ,P O0 。 <. 5

黄连液换早期脂肪液化伤口38例

黄连液换早期脂肪液化伤口38例

黄连液换早期脂肪液化伤口38例【中图分类号】r26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10-0275-01由于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很多年轻妈妈选择手术结束分娩。

剖宫产手术的增加不可避免的带来手术并发症,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是剖宫产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传统的切口脂肪液化治疗常需行扩创、引流、换药、甚至ⅱ期缝合才能痊愈,不仅增加了痛苦,也增加了其费用。

笔者2007年9月~2010年9月采用由我院中医科配制的黄莲液换早期脂肪液化伤口3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38例患者剖宫产术后伤口均有脂肪液化,其中纵切口30例,横切口8例,年龄21~35岁,初次剖宫产35例,再次剖宫产3例。

所有产妇身体状况较好,无重度贫血及糖尿病等并发症。

所有病例选择均是在术后常规换药时发现切口有脂肪液化情况。

1.2诊断标准:目前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一般认为具有以下表现者诊断为切口脂肪液化。

(1)多发生在术后3~7天,大部分患者诉伤口有渗液,无其他自觉症状。

部分病人于常规检查切口时发现敷料上有淡红色或黄色渗液,按压切口皮下有渗液。

(2)切口愈合不良,皮下组织游离,渗液中可见漂浮的脂肪滴。

(3)切口无红肿及压痛,切口边缘及皮下组织无坏死征象。

(4)渗出液涂片镜检可见大量脂肪滴,连续3次培养无细菌生长。

1.3治疗方法:(1)黄连液的配制:取黄连100g,加水1000ml,煮沸后文火煎制10分钟左右,无菌纱布滤去药渣备用,取硼砂15g 放入配制好的黄连液中。

(2)换药方法:先用0.5%的碘伏溶液消毒伤口,再用中医科配制的黄连液纱块敷在切口上,敷之前应轻轻挤出伤口内脂肪液化液,尽量在切口周围挤压,此时皮下和皮肤还没有长牢,且忌用暴力挤压伤口周围皮肤达到排液目的。

尽可能沿切口周围挤净液化的脂肪,一定不要拨开切口或放引流条引流。

然后用蝶形胶布拉拢伤口两侧,蝶形胶布中间部分用酒精灯消毒以防感染,固定拉紧时上下、左右拉力要够大,横切口固定时较困难,固定后嘱患者多取坐位以利引流及渗出物的排出以利切口的对合。

外科换药-脂肪液化ppt课件

外科换药-脂肪液化ppt课件
; ➢ 视渗出物多少隔日或2~3d 换药1 次。 VitB1 与碳水化合物的代谢有密切关系, 对切口愈合和支持失血的耐受
都有影响。 VitB12有促进人体代谢和营养血管神经的功能; 两者可直接或间接的促进创口的愈合, 同时对局部有粘合作用, 切口愈
合快, 创可贴或无菌蝶形胶布拉合切口, 减少细菌入侵, 间接减少感染 机率。不需二期缝合, 住院时间短, 效果明显。
泌尿外科 学习心得交流
交流内容:
腰腹部伤口脂肪液化的防 治
定 义 临床表现
病理生理
病因(一)
病因(二 )
治疗(一)
治疗(二)
治疗(三)
治疗(四 ) 治疗(五)
定 义:
伤口裂开,局部淡血性渗出物及淡黄色水 样渗出液,无红、肿、热、痛等炎症表现 ,分泌发现敷料上有黄色渗液, 按压切口皮下有较多渗液
➢ 若渗液少,浅表液化, 部分愈合不良,只需剪去1~2 根缝线, 内置少许盐水纱条或呋喃西林纱条引流, 换药。此时不必 敞开全部切口,以免延长切口愈合时间
治疗(二)
外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
➢ bFGF 是人体内广泛存在的一种细胞生长因子; ➢ 生理作用非常广泛,能促进机体内多种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 换药次数:重症1次/日;2-3次后炎症消退,分泌物减少,创腔缩小隔日1次
;创面明显缩小,腔内仅见少许淡黄组织渗液,创底见新鲜肉芽组织,1次/2 ~3日
高糖
➢ 干燥脱水的作用,细菌失水后菌体蛋白即发生变性,致细菌停止生长而变死 亡;
➢ 同时还破坏菌体的原生质膜,吸收其水分使菌体内蛋白变性,代谢障碍致细 菌死亡。
➢ 切口愈合不良, 皮下组织游离, 渗液中可见漂浮的脂 肪滴
➢ 切口无红肿及压痛, 切口边缘及皮下组织无坏死现 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规消毒; 先用生理盐水,碘伏清创; 抽吸VitB1 500mg、VitB12适量, 视切口液化长度将适量VitB1、V itB12 多点注入切口各壁内, 一般注总量2~3ml,; 覆盖无菌纱布, 切口紧密对合, 无菌蝶形胶布或创可贴固定, 不需缝合; 视渗出物多少隔日或2~3d 换药1 次。 • VitB1 与碳水化合物的代谢有密切关系, 对切口愈合和支持失血的耐受 都有影响。 • VitB12有促进人体代谢和营养血管神经的功能; • 两者可直接或间接的促进创口的愈合, 同时对局部有粘合作用, 切口愈 合快, 创可贴或无菌蝶形胶布拉合切口, 减少细菌入侵, 间接减少感染 机率。不需二期缝合, 住院时间短, 效果明显。
治疗(一)
• 关键在于及早发现并及时引流出切口内液化 的脂肪
如渗液较多,深层液化, 大部分或全部愈合不良,及时敞开切 口,充分引流,盐水纱条或呋喃西林纱条湿敷,待肉芽组织新 鲜后及时行二期缝合或蝶形胶布牵拉固定 若渗液少,浅表液化, 部分愈合不良,只需剪去1~2 根缝线, 内臵少许盐水纱条或呋喃西林纱条引流, 换药。此时不必 敞开全部切口,以免延长切口愈合时间
病理生理:
目前无统一结论。 但在肥胖患者尤其是腹壁脂肪厚的切口中较多见 脂肪组织血液循环受破坏,脂肪组织在各种机械刺 激下易氧化分解,可能是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的主要 机制。
病因(一)
• • • • • 肥胖 糖尿病 贫血 术后营养不良 术后咳嗽:腹压增加,腹部张力大
病因(二)
局部高温作用: T>45℃~50℃:机体组织细胞变性; T>60℃:组织坏死; 电刀产生的局部温度200-1000℃。 局部组织缺血 手术时间延长,不注意保护切口,手术粗暴,过 度牵拉另外,切口暴露时间较长。在机械作用如 挤压、钳夹等刺激下组织易发生氧化分解反应, 引起无菌性炎症反应,使脂肪组织发生液化。
治疗(三)
• 高糖+胰岛素

0.5%碘伏消毒创面清创→拆除缝线→生理盐水冲洗创面→10%葡萄糖注射 液5ml+普通胰岛素1-2U的均匀混合液浸泡纱条日;2-3次后炎症消退,分泌物减少,创腔缩小隔日1次; 创面明显缩小,腔内仅见少许淡黄组织渗液,创底见新鲜肉芽组织,1次/2~ 3日
泌尿外科 学习心得交流
交流内容:
腰腹部伤口脂肪液化的防治


临床表现 病因(一) 病理生理 病因(二) 治疗(一) 治疗(二) 治疗(三) 治疗(四) 治疗(五)

义:
伤口裂开,局部淡血性渗出物及淡黄色水 样渗出液,无红、肿、热、痛等炎症表现, 分泌物培养无细菌生长。
临床表现:
部分患者于常规术后检查时发现敷料上有黄色渗液, 按压切口皮下有较多渗液 切口愈合不良, 皮下组织游离, 渗液中可见漂浮的脂 肪滴 切口无红肿及压痛, 切口边缘及皮下组织无坏死现 象。 多发生在术后3 ~7 d, 大部分患者诉切口有较多渗 液外, 无其他自觉症状 渗液涂片镜检可见大量脂肪滴 伤口渗液细菌培养无细菌生长
谢谢!
治疗(五)
• 庆大霉素+95%乙醇
不拆除缝线和撑开切口,用手挤压切口至无明显渗液,用碘酒、 75%酒精消毒切口 用7号注射针头向渗液处注入庆大霉素8万U,切口渗液长度大于 3cm或有多处渗液者则分点注入庆大霉素16万U,轻轻按压使药液 渗入周围组织, 再次挤出切口内渗液及残余药液 用浸透95%乙醇的纱布2层覆盖在腹部切口上,稍等片刻后盖上4层 消毒干纱布。 每天1次换药,若渗液多可多次换药;渗液停止2天后拆线 庆大霉素局部灌注以防治感染 用95%乙醇外敷使液化脂肪组织溶解于乙醇中,同时使液化脂肪水 分丢失,脂肪细胞固定凝固,液性分泌物减少、消失,从而使切口干 燥、愈合。
治疗(二)
• 外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
bFGF 是人体内广泛存在的一种细胞生长因子; 生理作用非常广泛,能促进机体内多种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对来源于中胚层和外胚层的细胞如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等具有促进修复和再生的作用; 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明显改善切口愈合质量, 加速创伤愈 合, 减少疤痕组织挛缩等功效.
• 高糖
干燥脱水的作用,细菌失水后菌体蛋白即发生变性,致细菌停止生长而变死 亡; 同时还破坏菌体的原生质膜,吸收其水分使菌体内蛋白变性,代谢障碍致细 菌死亡。
• 胰岛素
加速糖的酵解氧化,供给局部组织修复所需的能量; 促进脂肪、蛋白质的合成,抑制其分解,有利创面的愈合。
治疗(四)
• VitB1、VitB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