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药品)外科换药
外科换药
![外科换药](https://img.taocdn.com/s3/m/32e982bd5ef7ba0d4a733bc9.png)
(三)换药原则
2、选择最佳的换药环境 (1)能离床的患者一律在换药室换药,不能
离床者需在床边换药,换药应避开打扫病 室卫生、晨间和晚间护理、治疗、休息和 开饭时间。 (2)换药时要求室内空气清洁,光线充足, 温度适宜的环境。
污染伤口要进行及时清创,使其转变为清洁 或接近于清洁伤口,争取一期愈合。
• 3、感染伤口: 指伤口被细菌污染严重,伤口已发生细菌
感染,有较多的分泌物、脓液或坏死组织 。
感染伤口只能通过换药,达到二期愈合 。
1.一期愈合: 伤口经过缝合边缘对合良好,上皮迅速再生 连接。局部只有很少的瘢痕呈线形,功能 良好,一般是一周左右。
2.创周皮肤处理 去除敷料后,用75%酒精棉球在创口周围由内向 外消毒2次,注意勿使酒精流入伤口内。
3.创面处理
清理伤口是换药的主要步骤
创周皮肤处理完毕后,即用0.1%新洁而灭或等渗 盐水自内向外轻柔拭去创面分泌物,创面拭净后 ,应彻底清除伤口内线头、死骨、腐肉等异物。 最后用酒精消毒创周皮肤。
注:在拭去分泌物时切忌反复擦洗,以免损伤创 面肉芽及上皮组织,棉球不应太湿,否则不但不 易清除分泌物,反而使脓液外流污染皮肤。
(一)伤口分类
1、清洁伤口: 指未受细菌沾染的伤口,此伤口经过正
确处理,一般都能达到一期愈合。
2、污染伤口:指沾有细菌,但尚未发生感染的伤口 ,一般认为伤口8小时之内处理属于此类伤口。但 要看伤口污染程度,不能单纯强调处理时间。如 切割伤,头面部伤或伤后即开始注射抗生素,即 使伤后12小时仍可按污染伤口处理。
外科实验操作手册- 外科换药
![外科实验操作手册- 外科换药](https://img.taocdn.com/s3/m/97d38e2e27d3240c8447eff7.png)
xx人民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外科教研室外科实验操作手册第十章外科换药换药又称更换敷料,包括检查伤口、清洁伤口、处理伤口、更换敷料。
是预防和控制创面感染,促进伤口愈合的一项重要外科操作。
【换药器械及敷料】1、常用换药器械,换药前准备常规物品:必备:平镊二把、换药碗或弯盘两个(或一次性换药碗);视伤口情况准备:血管钳、剪子、探针、手术刀、持针器、缝线等。
2、换药常用敷料及药品:必备:敷料、消毒棉球(碘伏、酒精等)、胶布;视伤口情况准备:干棉球、凡士林油纱条、盐水(生理盐水、高渗盐水)、3%双氧水、引流条(管)、绷带、棉签、胸腹带、治疗单等。
【换药方法】换药前应事先了解伤口情况,以便按伤口情况准备应用的器械、敷料及药品等,避免浪费和临时忙乱。
换药者戴帽和口罩,洗手后准备换药物品。
一、一般伤口换药1、去除敷料(1)先用手取下伤口外层绷带及撕胶布取下敷料。
撕胶布取敷料的方法有两种:①撕胶布时应自伤口由外向里,可用手指轻轻推揉贴在皮肤上的胶布边沿,待翘起后用一只手轻压局部皮肤,另一只手牵拉翘起的胶布,紧贴皮面(即与皮肤表面平行)向相反的方向慢慢取下,切不可垂直地向上拉掉,以免产生疼痛或将表皮撕脱。
②还可用一只手指伸至敷料边缘与皮肤之间,轻柔地用手指向外推压皮肤,分离胶布与皮肤的粘合部分。
若遇胶布粘着毛发时,可剪去毛发或用汽油、乙醚、松节油等漫润后揭去。
(2)伤口内层敷料及引流物,应用无菌镊取下,揭起时应沿伤口长轴方向进行。
若内层敷料与创面干结成痂,则可将未干结成痂的敷料剪去,留下已干结成痂的敷料使其愈合;若创面内层敷料被脓液浸透,可用双氧水或生理盐水浸湿,待敷料与创面分离后再轻轻地顺创口长轴揭去。
【注意】在换药过程中两把换药镊要保持其中一把为无菌镊,一把为有菌镊,不可净污不分,随意乱用。
一手(左手)持无菌镊用于夹持无菌换药碗内的敷料及消毒棉球,交递到另一手持(右手)的有菌镊;有菌镊用于接触伤口及污物。
(3)取下的污秽敷料均放在有菌换药碗内,不得随意乱放、丢弃,以防污染环境或交叉感染。
外科伤口换药教案(最全版)
![外科伤口换药教案(最全版)](https://img.taocdn.com/s3/m/2dbbae2b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c4.png)
外科伤口换药教案(最全版)病毒性感染等需要特殊处理。
3)注意保持伤口周围的无菌环境,避免交叉感染。
4)操作过程中要注意自身卫生,避免自我污染。
3.换药步骤:1)准备换药所需物品,包括无菌手套、无菌巾、无菌敷料等。
2)进行手卫生和穿戴无菌手套。
3)用无菌巾清洁伤口周围皮肤,避免污染。
4)用无菌巾或无菌棉球清洁伤口,去除分泌物和异物。
5)若有引流管,需检查引流情况并清洁引流管口。
6)根据伤口情况选择合适的无菌敷料进行包扎,固定好患部。
7)清理操作区域,做好无菌物品的处理。
20分钟二)操作演示:1.换药前准备:准备好所需物品,穿戴好无菌手套。
2.清洁伤口周围皮肤:用无菌巾清洁伤口周围皮肤,避免污染。
3.清洁伤口:用无菌巾或无菌棉球清洁伤口,去除分泌物和异物。
4.包扎伤口:根据伤口情况选择合适的无菌敷料进行包扎,固定好患部。
5.清理操作区域:清理操作区域,做好无菌物品的处理。
20分钟三)讨论及总结:1.讨论切口感染的处理原则及引流方式的应用。
2.总结换药操作的要点及注意事项。
3.答疑解惑。
20分钟外科伤口换药教学计划目的与要求:1.严格掌握外科操作的无菌原则,掌握无菌切口的换药技术;2.熟悉判断切口感染的程度,以及切口感染不同情况的相应处理原则;3.了解各种引流方式的应用和换药方法。
参加人员:一年级规培医师准备工作:1.准备多媒体教材,包括换药操作步骤的PPT、操作视频和模拟人;2.带教老师需准备无菌物品和清洁用品,以及提前了解换药操作的要点和关键点。
教学内容:一、PPT教学:1.换药的目的和适应症;2.无菌原则和换药步骤。
二、操作演示:1.换药前的准备;2.用无菌巾清洁伤口周围皮肤;3.用无菌巾或无菌棉球清洁伤口;4.选择合适的无菌敷料进行包扎;5.清理操作区域。
三、讨论及总结:1.讨论切口感染的处理原则及引流方式的应用;2.总结换药操作的要点及注意事项;3.答疑解惑。
时间分配:总时间:60分钟PPT教学:20分钟操作演示:20分钟讨论及总结:20分钟改写后的文章更加清晰明了,删除了无关紧要的段落,同时对每段话进行了小幅度的改写,使得文章更加易于理解。
外科换药流程
![外科换药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4be7ec00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21.png)
外科换药流程
外科换药是指对患者进行手术后的伤口处理,以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和促进愈合。
正确的外科换药流程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外科换药的具体流程及注意事项。
首先,进行手部消毒。
在换药前,医护人员需要进行手部消毒,以保证操作的无菌环境。
消毒后,戴上手套,避免手部对伤口造成
二次污染。
接着,擦拭伤口周围。
用生理盐水或碘伏擦拭伤口周围的皮肤,保持伤口周围的清洁,避免细菌感染。
然后,小心取下原有敷料。
在取下原有敷料时,要小心轻柔,
避免对伤口造成额外的伤害。
如果敷料粘连在伤口上,可以用生理
盐水浸泡敷料,使其松动,然后轻轻取下。
接下来,清洁伤口。
用生理盐水或医用碘伏清洁伤口,去除伤
口表面的血块和分泌物,保持伤口的干净。
然后,进行消毒处理。
对伤口进行消毒处理,可以使用碘伏或
酒精棉球轻轻擦拭伤口周围的皮肤,避免细菌感染。
接着,进行换药。
根据医嘱,选择合适的敷料进行换药,将敷料覆盖在伤口上,保持伤口的干燥和清洁。
最后,固定敷料。
用胶布或绷带固定好敷料,避免敷料松动或脱落,保护伤口不受外界污染。
在整个外科换药流程中,医护人员需要注意保持清洁、避免交叉感染,确保操作的无菌环境。
同时,需要关注患者的情况,及时发现伤口的异常情况并及时处理。
总之,正确的外科换药流程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医护人员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伤口的清洁和愈合,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外科换药的操作方法
![外科换药的操作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840dac2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38.png)
外科换药的操作方法
外科换药是指对患者术后或伤口处的包扎进行更换和清洁处理。
以下是一般的外科换药操作方法:
1. 准备所需材料:换药需要的材料包括消毒液、无菌纱布、手套、镊子、剪刀、药膏、绷带等。
2. 洗手并佩戴无菌手套。
3. 患者应处于舒适的姿势,伤口周围区域应坚持干净和干燥状态。
4. 使用无菌镊子和剪刀小心地移除旧的绷带和包扎,避免对伤口造成不必要的摩擦或牵拉。
5. 用生理盐水、碘酒或其他消毒液轻轻清洁伤口,确保伤口周围的皮肤干净。
6. 擦干伤口及周围皮肤,确保干燥。
7. 根据需要,在伤口上涂抹药膏,并使用无菌纱布覆盖伤口。
8. 将换药后的伤口用无菌绷带固定,确保绷带结实但不要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9. 清理现场和消毒使用过的工具。
10. 换药完成后,请嘱患者休息,遵守医嘱。
操作过程中要注意维护良好的无菌环境,遵循感染控制措施,并在操作前后进行手卫生。
如果不确定操作方法或对外科换药过程中遇到困难,最好向医护人员寻求帮助和指导。
外科换药操作实验报告(3篇)
![外科换药操作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6e6b0d9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7e.png)
第1篇实验名称:外科换药操作实验实验日期:2023年X月X日实验地点:外科换药室实验目的:1. 掌握外科换药的基本操作步骤和技巧。
2. 了解不同类型伤口的换药方法。
3. 熟悉换药过程中无菌操作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实验材料:1. 伤口敷料(无菌纱布、无菌棉球、无菌生理盐水等)。
2. 换药器械(镊子、剪刀、消毒液等)。
3. 患者伤口。
实验方法:1. 准备工作:穿戴好防护用品,如口罩、帽子、隔离衣等,确保操作环境清洁、无菌。
2. 患者准备:将患者安置在舒适的体位,充分暴露伤口。
3. 伤口评估:观察伤口的形状、大小、深度、出血情况、感染程度等。
4. 无菌操作:使用无菌镊子取无菌敷料,避免触碰无菌物品。
5. 换药步骤:a. 清洁伤口:用无菌生理盐水棉球轻轻湿润伤口周围皮肤,去除污垢。
b. 撤除旧敷料:用无菌镊子轻轻将旧敷料从伤口边缘开始逐渐撤除,避免损伤伤口。
c. 观察伤口:仔细观察伤口情况,如有出血,用无菌棉球轻轻压迫止血。
d. 换新敷料:用无菌镊子取无菌纱布,覆盖伤口,确保覆盖面积适中。
e. 固定敷料:使用无菌胶带固定敷料,确保敷料不脱落,避免污染。
6. 结束工作:清洁双手,整理用物,记录换药情况。
实验结果:1. 操作过程中,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原则进行,未发生交叉感染。
2. 换药过程中,伤口出血得到有效控制,伤口状况得到改善。
3. 患者对换药操作表示满意,未出现不适。
实验讨论:1. 外科换药操作是一项重要的护理技能,掌握正确的操作步骤和技巧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2. 无菌操作是外科换药的关键环节,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可有效预防交叉感染。
3. 伤口评估对于选择合适的换药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应根据伤口类型、感染程度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换药方案。
4. 在换药过程中,应注意患者的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紧张情绪,提高患者配合度。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外科换药的基本操作步骤和技巧,了解了不同类型伤口的换药方法,熟悉了换药过程中无菌操作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简述外科换药术的操作方法
![简述外科换药术的操作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6a6f603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47.png)
简述外科换药术的操作方法
外科换药术是一种常见的手术过程,用于替换伤口上的敷料、药物等物质。
其主要操作方法如下:
1. 消毒:在手术前,需要先将手洗净,并使用消毒剂消毒手部和外科器具,以防止感染。
2. 解除敷料:将伤口上的旧敷料移除,可以用剪刀、手套或其他工具解除。
3. 清洁伤口:使用生理盐水或其他适当的药物清洗伤口,以去除污垢和细菌等物质。
4. 接受新药物:选择适当的药物进行完全覆盖,以保护伤口和促进治疗。
可以使用不同的敷料类型,如胶布、纱布等。
5. 固定新药物:在伤口周围使用适当的adhesive 或其他固定剂来保持新药物的稳定。
6. 整理外科器具:将使用过的器具进行集中消毒或丢弃处理,确保无菌操作。
总之,外科换药术需要进行仔细的操作,以最大程度地保护伤口和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外 科 换 药
![外 科 换 药](https://img.taocdn.com/s3/m/fe3e0749336c1eb91a375d5c.png)
奉化市中医院外科 王 鸿
定义:
• 又名更换敷料或上药,包括检查创面,清
除脓液、分泌物及坏死组织,放置或去除 引流物,清洁伤口及覆盖敷料等。是预防 和控制创面感染,消除妨碍伤口愈合的因 素,促进伤口愈合的一项重要外科操作。
换药的目的
• 1.检查观察:观察伤口,了解愈合情况。
2.改善创面:清洁创面,通畅引流。清除伤口异 物、坏死组织、分泌物,保持伤口引流通畅,防 止和减少细菌繁殖、毒性分解产物的吸收和分泌 物的刺激。促进组织生长:直接敷中、西药,使 炎症局限,促进肉芽组织及上皮生长,促进伤口 愈合。 3.包扎固定,保护伤口,防止伤口污染及附加损 伤。
• 消毒范围一般应达伤口周围5 cm。用
盐水棉球清洗创面,轻沾吸去分泌物 或脓液,由内向外,注意移除创口内 异物、线头、死骨及腐肉等。严格防 止将纱布、棉球遗留在伤口内。在换 药过程中,假如需用两把镊子(或钳 子)协同把沾有过多盐水或药液的棉 球拧干一些时,必须使相对干净侧 (左手)镊子位置向上,而使接触伤 口侧(右手)镊子位置在下,以免污 染。(医护配合) ?
必须的外用药。 5.按伤口及创面情况选择换药次数,过 于频繁的换药可损伤新生上皮和肉芽 组织。 6.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局部用药,要求药 物对组织无刺激性,对细菌敏感,并 可促进伤口愈合。 7.凡能离床的病人一律选择在换药室换 药,不能离床的患者在床边换药。
• 8.尊重患者隐私。换药前先通知患
者。创面位于隐私部位者,必须先 让无关人员离场或做好屏风遮掩。 男医师为女病人换药时需要有第三 者在场。 9.正确估计需要用的敷料量,避免 浪费。
换药的基本技术:
• 1.树立无菌观念; • 2.解除敷料的方法; • 3.换药物品的传递方法; • 4.创面及周围皮肤的消毒方法; • 5.包扎固定方法; • 6.污物敷料的处理;
外科经典换药术ppt课件
![外科经典换药术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3693a465901020206409c0b.png)
↓
解释换药目的
↓
帮助患者取得合适体位
↓
打开换药包,准备消毒用品
-
24
换药步骤:去除敷料
铺中单,去除敷料 :用手取下伤口外 层绷带及敷料。再用镊子取内层(揭起 时沿伤口长轴),在换药过程中始终保 持一把镊子处于相对无菌状态。
若内层敷料已与创面干结成痂,为使 敷料与创面分离,可用无菌盐水、过 氧化氢溶液浸湿,待敷料与创面分离 后再顺伤口长轴方向轻轻揭去纱布。 揭下的纱布、污物应放在弯盘中。
(1)换药者要戴口罩、帽子,洗净双手。 (2)设专一的换药室进行一般的伤口换药。 (3)污染或用过的敷料不能乱扔,特殊感染 1 的敷料要焚烧。 (4)先换清洁伤口,其次是污染伤口,后换 2 感染伤口,最后换需消毒隔离的伤口。
医生当天有手术时,术前不宜行感染伤 3 口的换药 !!
4
-
4
换药的原则
(5)凡属高度传染性伤口,如破伤风、炭 疽、气性坏疽、绿脓杆菌等感染的伤口, 应严格执行隔离制度,伤口换药有专人 负责处理,用过的器械要单独灭菌,换 下的敷料要马上焚烧,工作人员要刷洗 双手并浸泡消毒。
利用碘的氧化作用,其碘是络合碘。
碘伏干后,会形成一种类似油性的 薄膜。
优点 能够更好的固定细菌的蛋白, 对粘膜刺激性小,不需用乙醇脱碘,
而在皮脂腺丰富的地方更具 无腐蚀作用,且毒性低。应用于粘
穿透力。所以应用在头皮的 膜、皮肤、小儿的换药等,消毒效
创口周围。
果均优于碘酒,较少过敏反应,不
会发生皮肤烧伤。
-
9
换药步骤:(三)七步洗手
七步法洗手 (一定要规范)
-
10
换药步骤:(四)准备换药物 品
医生的准备(口罩,帽子) 换药用品的准备
外科护理换药常用药品
![外科护理换药常用药品](https://img.taocdn.com/s3/m/2f7f28dae2bd960591c6778f.png)
外科护理换药常用药品外科护理换药常用药品:1.盐水有增进肉芽组织营养及吸附刨面分泌物的作用,对肉芽组织无不良刺激。
等渗盐水棉球及纱布用于清洁创面,创面湿敷,充填脓腔;等渗盐水溶液用于冲洗创腔;3%~10%盐水具有较强脱水作用,用于肉芽水肿明显的创面。
2.3%双氧水与组织接触后分解释放出氧,具有杀菌作用。
用于冲洗外伤伤口、***或恶臭的伤口,尤其适用于厌氧菌感染的伤口。
3.0.02%高锰酸钾溶液分解释放氧缓慢,但作用持久,具有清洁,除臭,防腐和杀菌作用。
用于洗涤腐烂恶臭、感染的伤口,尤其适用于疑有厌氧菌感染、肛门和会阴部伤口。
临床上常采用1:5000溶液进行湿敷。
4.0.1%雷佛奴尔、0.02%呋喃西林溶液有抗菌和杀菌作用。
用于感染创面的清洗和湿敷。
5.攸琐(漂白粉、硼酸)溶液具有杀菌,防腐除臭,溶解坏死组织的作用。
用于脓液及腐死组织多、恶臭的伤口清洗和湿敷。
本制剂应密闭避光保存,不能久置,放置时间不宜超过一周。
大面积伤口不宜应用,以免吸收过多氯离子。
6.聚乙烯吡酮碘(PVP-I)为新型杀菌剂,对细菌、真菌、芽胞均有效。
0.05%~0.15%溶液用于粘膜、创面、脓腔冲洗;1%溶液用于敷盖无菌切口;1%~2%溶液用于湿敷感染创面,最适用于慢性下肢溃疡和癌性溃疡。
7.抗生素溶液常用有0.5%新霉素溶液、0.16%庆大霉素、0.5%金霉素、2%杆菌肽、2%~5%春雷霉素等溶液,用于等待二期缝合的污染伤口、较大创面(如烧伤)植皮前的创面湿敷,敷料应每日更换1次。
氯霉素滴丸直接植入感染创面,每日1次。
8.1%~2%苯氧乙醇溶液对绿脓杆菌具有杀菌作用,效果最好,采用创面连续湿敷。
9.0.01%~0.05%新洁尔灭和0.02%洗必太溶液田于伤口清洁,后者灌洗切口优于前者。
10.10%大蒜溶液具有杀菌和增强组织细胞吞噬的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效果较好。
11.2%~4%甲紫(龙胆紫)溶液具有杀菌及收敛作用。
用于表浅皮肤或粘膜溃疡的消毒,并促进结痴愈合。
外科换药
![外科换药](https://img.taocdn.com/s3/m/eecc98cdd5bbfd0a7956731d.png)
临床工作中常见的慢性伤口
压疮
下肢溃疡
便失禁引起的皮肤破溃
延迟愈合的手术伤口
糖尿病足溃疡
输液外渗造成局部坏死破溃
一、常规换药
目的: 1.观察和了解伤口情况,以便及时处 理异常情况; 2.清除分泌物及坏死组织 3.使伤口清洁,易于愈合; 4.保护伤口,包扎固定,减少痛苦。
换药的有关原则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的原则
大多数:碘酒+酒精,安尔碘,碘伏; 有创面(特别是新鲜肉芽):避免含高浓 度碘及酒精接触,可用新洁尔灭、呋喃西 林、稀释的碘伏; 新鲜创伤特别是不除外金属伤:最好加用 双氧水消毒创面; 相对清洁、但组织水肿、渗出较多:消毒 后可用高渗液浸泡或湿敷(如33%硫酸镁 或高渗糖);
特殊伤口的处理
5.拆线
拆线时间:头颈面部3-5天 胸腹部5-7天 骨科四肢10-12天 减张缝线10-14天 拆线方法 :见图示,防止遗留线头于皮下组织。
换药的相关知识
引流物的选择 根据手术时及手术后伤口情况而定, 常用的有片状、烟卷式和管状引流物。
换药的相关知识
蝶形胶布的应用
伤口两创缘距离较远或创口拆线后如发现愈合 不良、哆开,可用蝶形胶布牵拉。现在有专用免缝 胶带。
伤口用药的选择(二)
鱼肝油软膏:含鱼肝油10%,促进肉芽及 上皮生长 氧化锌软膏:含氧化锌10-15%,有弱收 敛作用,用于保护伤口周围皮肤; 10%~20%硝酸银溶液:烧灼肛裂、慢 性窦道和腐蚀过度生长的肉芽组织,用后 需用等渗盐水棉签擦拭。
换药用品的常用用途(一)
碘伏:络合碘,对油腻的创口或者皮脂腺发 达的部位无效或者效果不好; 酒精、碘酒:能够脱脂,能够更好的固定细 菌的蛋白,在皮脂腺丰富的地方更具穿透力; 生理盐水:冲注和湿化,祛除杂质和感染物; 胰岛素:糖尿病患者的不愈合创口; 高渗盐:对肿胀未愈的创口,局部脱水作用; 庆大霉素针:已经感染的创口,特别是杆菌;
外科换药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外科换药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f5807dfc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38.png)
3
少一遍扣3分
7.清洁创口:
①用生理盐水棉球清洁创面,吸去分泌物或脓液
2
未清洁扣2分
②应由内向外顺序进行清洁
2
顺序错误扣2分
③分必物多且创面较深时,用NS冲洗(口述)
2
未口述扣2分
8.根据不同伤口选择用药或适当安放引流物
2
选择不当扣2分
9.覆盖敷料固定:
①纱布放置:最里层的纱布光面应朝皮肤,最外层纱布毛面朝下
②告知病人或家属注意事项
2
未告知扣2分
③做好记录
2
未记录扣2分
总体评价
1.无菌观念
4
违反一次扣2分
2.操作熟练程度
4
酌情扣1〜3分
3.体现人文关怀
3
未体现扣3分
4.时间控制(10分钟)
4
每超时15秒扣1分
总分
100
考核老师:
考核时间:
2
放置错误扣2分
②纱布大小:应超出切口长轴边缘外3cm以上
2
长度不合适扣2分
③纱布厚度:覆盖纱布6〜8层
2
厚度不正确扣2分
④胶布固定:胶布粘贴的方向应与躯干长轴垂直,纱布两端胶布的粘贴应尽量靠近纱布边缘,长度和间距应适中美观
2
一处不符扣1分
10.操作后处理:
①安置病人,整理处置用物,规范洗手
2
一处不符扣1分
6.换药品一次备齐:根据伤口大小取适量无菌纱布、碘伏棉球,放于小弯盘内,一次备齐
2
一处不符扣0.5分
7.取物品无污染,不得跨越无菌区
2
有污染扣2分
操
作
过
程
1.核对:病人手腕带、床号、姓名,反问病人
外科基本操作--换药
![外科基本操作--换药](https://img.taocdn.com/s3/m/d36c4a63caaedd3383c4d3e9.png)
针眼脓肿: 2、针眼脓肿:
为缝线反应的进一步发展,针眼处有脓液, 为缝线反应的进一步发展,针眼处有脓液, 针眼周围暗红肿胀。对较小的脓肿, 针眼周围暗红肿胀。对较小的脓肿,可无 用无菌镊子弄破并用无菌棉球挤压出脓液, 用无菌镊子弄破并用无菌棉球挤压出脓液, 然后涂以碘酊和酒精即可; 然后涂以碘酊和酒精即可;脓肿较大或感 染较深者,应提前拆除此针缝线, 染较深者,应提前拆除此针缝线,注意缝 线剪断后应从患侧拉出。 线剪断后应从患侧拉出。
4、包扎固定
创面处理完毕后,覆盖无菌干纱布, 创面处理完毕后,覆盖无菌干纱布,胶布粘 贴固定。创面大、渗液多的创口, 贴固定。创面大、渗液多的创口,可加用棉 垫; 若胶布不易固定时须用绷带包扎。 若胶布不易固定时须用绷带包扎。根据伤口 情况也可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适合的新型敷料( 情况也可选用适合的新型敷料(如:无菌敷 覆盖于创面; 贴)覆盖于创面; 粘贴胶布方法: 粘贴胶布方法:胶布粘贴方向应与肢体或躯 体长轴垂直,不要粘成放射状; 体长轴垂直,不要粘成放射状; 胶布长度一般相当于敷料宽度的2—2.5倍。 胶布长度一般相当于敷料宽度的2 2
换药用品
换药器械: 换药器械: 持物钳、长镊; 1、持物钳、长镊; 换药碗或弯盘; 2、换药碗或弯盘; 短镊; 3、短镊; 血管钳、手术剪、探针等。 4、血管钳、手术剪、探针等。 各种敷料:纱布、棉垫、 各种敷料:纱布、棉垫、新型敷料等 常用药品及引流物
消毒用品
酒精: 1、酒精: 酒精又叫乙醇,是最常用的皮肤消毒剂,75%的酒 酒精又叫乙醇,是最常用的皮肤消毒剂,75%的酒 精用于灭菌消毒;表皮完整的伤口可以用酒精换药, 精用于灭菌消毒;表皮完整的伤口可以用酒精换药, 如果表皮破损就不能用酒精( 如果表皮破损就不能用酒精(或者粘膜消毒应忌用 酒精),一般选用碘伏。 ),一般选用碘伏 酒精),一般选用碘伏。 消毒原理:能够吸收细菌蛋白的水分, 消毒原理:能够吸收细菌蛋白的水分,使其脱水变 性凝固,从而达到杀灭细菌的目的。 性凝固,从而达到杀灭细菌的目的。 注意:如果使用高浓度酒精, 注意:如果使用高浓度酒精,对细菌蛋白脱水过于 迅速,使细菌表面蛋白质首先变性凝固, 迅速,使细菌表面蛋白质首先变性凝固,形成了一 层坚固的包膜,包裹的内层蛋白质仍有活性。 层坚固的包膜,包裹的内层蛋白质仍有活性。 2、碘酒 3、碘伏
外科无菌换药实验报告(3篇)
![外科无菌换药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5297ea1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bd6ee00.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熟悉并掌握外科无菌换药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步骤。
2. 了解不同伤口的换药方法及注意事项。
3. 培养无菌观念,提高无菌操作技能。
二、实验原理无菌换药是指在进行伤口换药时,采取一系列严格的措施,防止细菌等微生物进入伤口,避免感染的发生。
无菌换药操作包括洗手、戴无菌手套、消毒、换药等步骤。
三、实验材料1. 实验用物:无菌手套、无菌换药包、无菌棉球、无菌纱布、生理盐水、碘伏、酒精、剪刀、镊子等。
2. 实验对象:模拟伤口。
四、实验步骤1. 洗手:实验者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彻底清除手部污垢。
2. 戴无菌手套:将手套戴在手上,注意手套的内外面,避免污染。
3. 消毒:用碘伏消毒伤口周围皮肤,范围大于伤口边缘。
4. 换药:a. 取出无菌纱布,覆盖在伤口上。
b. 用剪刀剪去多余的纱布。
c. 用无菌棉球轻轻擦拭伤口,去除分泌物。
d. 根据伤口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敷药。
e. 用无菌纱布覆盖伤口,用胶布固定。
5. 清理用物:将使用过的物品放入医疗垃圾袋,并进行焚烧或高压灭菌处理。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无菌换药操作,模拟伤口得到了有效处理,伤口周围皮肤消毒彻底,敷药合适,伤口无明显感染迹象。
2. 实验分析:a. 无菌换药操作过程中,严格按照无菌原则进行,避免了细菌等微生物的污染。
b. 伤口周围皮肤消毒彻底,有利于伤口愈合。
c. 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敷药,有助于伤口恢复。
六、实验讨论1. 无菌换药是外科治疗的重要环节,对于预防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2. 无菌换药操作过程中,需严格遵守无菌原则,确保操作安全。
3. 伤口类型不同,换药方法有所差异,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换药方法。
七、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外科无菌换药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步骤,提高了无菌操作技能。
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我们将严格遵守无菌原则,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疗。
八、参考文献[1] 赵宇,李晓燕,李霞. 外科无菌换药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8,34(2):127-128.[2] 张丽华,王丽华,李娜. 外科无菌换药操作技能培训探讨[J]. 护理研究,2019,33(3):345-346.[3] 陈慧,陈丽华,陈艳. 外科无菌换药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J]. 护理研究,2017,31(2):295-296.第2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外科无菌换药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流程。
门诊外科换药心得
![门诊外科换药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b8b517f17c1cfad6195fa760.png)
门诊外科换药及十点心得体会陈世萍一、换药和拆线(一)、更换敷料1换药室的设备和管理制度①设备:换药台、换药车、诊疗床、药物敷料柜、照明设备、有盖方盘、弯盘、换药碗、贮槽、药膏的缸、污物桶、等,各种器械、药品、棉球、敷料、胶布、绷带、棉签及其它如水池、毛巾、洗手液等;②管理制度:换药室应由专人管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和无菌操作等管理制度,保证物品的供应。
2换药原则①严格无菌操作,两把镊子不能接触或混用。
动作轻柔,尽量减轻病人痛苦;②若几位病人需同时换药,应先安排好换药顺序,先换无菌伤口,再换污染伤口,最后换感染伤口,特异性感染伤口,用过的器械单独处,理物品应立即焚烧。
③换药次数应根据伤口情况而定。
一般缝合伤口术后2-4天换药1次,高温期1天次。
一般感染伤口1天1次,较大脓肿切排初期可1天2次。
3换药的操作(1)操作者及病人的准备工作:操作者洗手、戴冒子、口罩。
向病人做解释工作,以取得合作,病人摆好体位,暴露换药部位。
(2)揭除敷料用手沿切口长轴方向揭去外层敷料,污面向上放入空换药碗或弯盘内;内层敷料或引流物用等渗盐水浸湿后再用镊子轻轻揭除。
(3)观察、处理伤口:①一般缝合伤口:用乙醇型活力碘棉球自伤口边缘向外消毒伤口周围皮肤两次。
②切口继发感染如有缝线反应,针眼处有红肿,可用活力碘纱布湿敷,如已形成脓肿者应拆除缝线敞开引流。
③脓腔伤口:用活力碘棉球自外向内消毒伤口周围皮肤两次,再用生理盐水棉球清洗创面,脓腔深者可冲洗,坏死组织多时可用双氧水处理,然后再用生理盐水洗净创面,根据伤口的情况选用引流条,放置引流条时应注意:A记清数目;B从伤口底部开始;C满而不紧,引流条外端应露出伤口。
④肉芽组织创面的处理:A肉芽组织健康的用等渗盐水棉球擦除脓液后,再用等渗盐水和凡士林纱布复盖创面;B肉芽生长过度将肉芽组织剪平,局部压迫止血;C肉芽水肿,用3%-5%的高渗盐水湿敷。
(4)盖无菌干纱布纱布应完全盖住伤口,并留有适当的宽度,贴好胶布,关节活动处要用绷带固定。
外科换药操作规范
![外科换药操作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55d7e074b52acfc789ebc980.png)
外科换药一、目的1.清洁伤口换药:更换伤口敷料,保持伤口无菌。
2.污染伤口换药:去除伤口污染物,预防与控制伤口可能继发的感染。
3.感染伤口换药:清创、控制伤口感染,促进伤口愈合。
二、原则1.无菌操作原则。
2.彻底清除失活坏死组织。
3.保持、促进肉芽生长。
4.促进伤口愈合。
三、换药的流程(一)换药前准备1.环境准备:病情允许情况下均应在换药室换药,如需在病房换药者,30分钟前停止一切清扫工作。
2.换药者准备:衣帽整齐、戴口罩、帽子,按六步洗手法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3.病人准备:向患者解释、取得合作。
4.物品准备:尽可能使用换药车(上层放无菌物品,下层放换药后的污染物品)、快速手消毒液、换药包,根据伤口情况准备敷料及换药溶液等其它物品。
(二)操作步骤1.揭开敷料,暴露创面。
(1)手取外层敷料固定物,使用消毒镊子揭去内层敷料,揭取方向与伤口纵向一致。
(2)分泌物干结粘着敷料,可用盐水湿润后再揭下。
(3)污染的纱布、敷料应放入污物桶或弯盘,按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理。
2.观察伤口(1)观察伤口周围皮肤、肉芽组织生长及伤口情况。
(2)伤口创面出现感染分泌物或疑似感染分泌物时,应及时送检做微生物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
(3)采集分泌物标本时无菌盐水或70%酒精擦去表面渗出物,用拭子深入溃疡基底部或边缘部。
3.消毒伤口及周围正常皮肤(1)根据伤口、创面情况选择不同的敷料和换药的溶液进行相应处理。
(2)用手执镊法,左手持敷料镊夹取棉球,递至右手消毒镊子中,两把镊子不可碰撞,如要拧干棉球,敷料镊要高于消毒镊。
(3)消毒镊子棉球,顺伤口及缝线口轻轻的沾一下,清洁伤口由内向外回字型消毒,污染伤口应由外向内消毒,消毒范围超过覆盖的纱布。
(4)消毒后棉球臵于相对有菌的弯盘内或感染性废物桶中。
4.覆盖创面,包扎固定(1)一般覆盖面积超过伤口四周3~5cm。
(2)胶布固定方向:要顺皮纹方向垂直,一般三条,两边压边粘贴,中间一条。
外科换药操作流程
![外科换药操作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0c2cd88a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af.png)
外科换药操作流程
外科换药操作流程是非常重要的,它既关系到病人的健康,也关系到医生临床
治疗药物的效果。
以下是外科换药操作流程。
首先,在换药前,外科医生需要根据病人的病情情况,制定一个药物治疗方案,选择一种合适的护理医生使用的外科手术药物。
其次,在外科护理中,护士需要根据外科医生的安排,正确识别外科护理器械,并根据应用说明书和常用标准正确使用,保证手术药物使用有效。
此外,病人和护理人员也要注意,在外科护理中应该遵守医疗感染护理的有关
规定,认真操作,确保病人的安全。
最后,完成换药后要给病人进行观察,确保换药的质量,病情观察后,护士给
病人进行定时护理,以及个性化护理,确保外科护理的质量。
总之,在外科换药过程中,药物的选择、器械的正确使用、护理意识的认真以
及护理质量的确定,都关系到病人恢复健康的速度。
所以,医务人员要严格遵照外科换药操作流程,始终维护病人生命安全,保证诊疗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外科换药的宝贵经验首先我讲碘伏和酒精的应用的更适应的范围。
碘伏是络合碘,对油腻的创口或者皮脂腺发达的部位无效或者效果不好。
而酒精或者碘酒就能够脱脂,能够更好的固定细菌的蛋白,而在皮脂腺丰富的地方更具穿透力。
所以会应用在头皮的创口周围。
不过上述这两种因为有一定的刺激性。
所以开放创口不能应用。
生理盐水的应用主要是为了冲注和湿化,因为这可能是一个面积广泛的创口或者合并并不平整的创口,希望冲注能够去处一些杂质和感染物。
胰岛素主要应用于糖尿病患者的不愈合创口。
高渗盐的目的是创口局部肿胀未愈,而能够达到局部脱水作用,和有的讲蜂蜜的作用一样。
还有局部放庆大霉素针等主要是已经感染的创口。
谈不上是原则吧。
就像以前还有用新洁而灭一样。
可能对碘伏的效力不是很有信心的缘故。
紧要关头还是要应用碘酒、酒精的。
1、外科换药首先要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从开始取料时直到换药结束都应遵守。
2、什么时候该用酒精,什么时候该用凡士林纱条,这都是有学问的。
必须熟悉生理盐水,酒精,碘伏,黄纱条以及凡士林纱条的作用机制,这样在处理不同的伤口时就可以适当选择。
3、敷料的选择。
有些人喜欢用大量的敷料,以为这样就可以很好的保持无菌状态;也有些人只用少数几层,认为可以节约成本。
其实敷料多选少选都是不合适的。
敷料选择多少合适呢?这得从伤口的生长说起,在开始几天伤口的生长主要是肉芽组织的生长,它需要的是比较湿润的环境,所以开始几天敷料可以多用几层,保持创面的相对湿润。
而到了后期,伤口的生长主要是角质的生长,此时创面需要相对干燥的环境,所以敷料就应该在起到隔离作用的前提下尽可能薄。
为什么有些人后期总是不见创口角质层愈合,我想与上面这个有关系的。
要记住:我们进行外科换药的目的是:两个提供。
即:1、为创面提供一个相对无菌的环境,以免再次受到攻击。
2、为创面提供一个相对利于生长,愈合的环境,使其尽早愈合。
换药的目的主要是:1.观察伤口2.去除坏死组织3.清洁创面4.引流通畅5.促进组织生长。
3,对于感染严重的创面有时单纯冲洗要做到清洁创面比较难,可以采用“泡澡”的方法,虽然文献上报道有使感染扩散的可能,但我觉得多更换几次“洗澡水”感染扩散的可能几乎不可能。
研究表面潮湿的创面有利于组织生长,这就是我们平时喜欢使用生理盐水纱布覆盖创面的主要原因,同时生理盐水纱布还有通畅引流的作用,但由于潮湿的环境也是细菌生长的温床,细菌在6-8小时就会进入对数增殖期,故对于感染严重的创面,要作到勤换药(最好3-4次/日),很多人喜欢创面同时加用庆大霉素湿敷,头1-2次效果是非常好的,长期效果不佳,且易导致耐药菌产生。
凡士林纱布可以提供潮湿的环境有利于创面的肉芽生长,并可以减少组织液的渗出,早期的创面还可以止血,但对于感染严重的创面要慎用,因其易因为引流不畅,常加重感染。
高渗葡萄糖为一种脱水药,能增强血浆渗透压而产生脱水作用,对于感染性创口局部营养差、创口面积大、用其它药物换药后疗效差或无效者,下肢静脉曲张表面皮肤糜烂溃疡、创面愈合难者,浅Ⅱ度~深Ⅱ度小面积烧伤水肿明显、创面愈合缓慢者,及褥疮疗效较为显著。
高渗葡萄糖能均匀分布于创面,造成高渗环境,致细菌细胞脱水,细菌失去繁殖能力,菌体死亡,并能使机体局部细胞脱水,减轻创面及肉芽组织水肿,同时能形成保护膜,防止细胞继续侵入感染,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创面周围营养,促进创面愈合;此外,葡萄糖还具有生肌作用,可减少创面疼痛,利于创口愈合。
化脓创口的处理。
一般如果创口化脓有脓液流出或可触及波动感,就要及时敞开引流,千万不要抱着侥幸的心理,期待它会吸收,引流是最好的方法,敞开以后须尽量将创口里的坏死组织彻底清楚,如果一次性无法全部清处,可以在以后的换药时逐步清除。
然后填赛稀释的PVP-I纱条,充分引流,不宜填赛过紧影响血供且不利引流。
当然也可以用生理盐水纱条。
或者外敷抗生素,如青霉素,庆大等。
我们一期闭合创口用酒精和强力消毒碘开放创口用生理盐水和强力消毒碘高渗盐水用在创面水肿较重时用葡萄糖和胰岛素多用在创面营养不良生长较慢时用换药原则1无菌2保护创面3促进生长换药的时候可以适当刮除表面的水肿或欠新鲜的肉芽,再用糜蛋白酶湿敷,这样可以促进局部组织愈合感染伤口或者术后脂肪液化伤口,应及时间断拆线引流,用碘酒、酒精消毒伤口周围后,用手将伤口内脓汁尽量挤出,并用20ml注射器抽取庆大霉素(轻者)或万古霉素(重者)去掉针头直接钝性扎引流口直接冲洗并回抽冲洗液。
可不放纱布引流条,一般两三次就可去除感染、封口。
在脂肪丰富的地方易出现脂肪液化,我们的经验是广泛的敞开切口(脂肪液化的区域全部打开),培养+药敏,加强换药.若培养阳性就是感染喽.大家都知道这样的切口要换好长时间,我们为了缩短时间,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我们在初期消毒后在局部的皮下注射庆大霉素,@@@@@向切口中放置葡萄糖粉@@@@@.每天换药,待创口渗出少后油纱刺激肉芽生长.新鲜后二期缝合或蝴蝶胶布拉合即可.我们做了对照,明显缩短了时间.谈谈下肢脉管炎截肢术后,切口不愈合在换药方面的一点体会:一般这样的患者由于皮肤血运情况很差,虽然疼痛、坏死的肢体被截掉,但截肢后的切口仍是很难愈合,而且常易伴发感染!这样的切口换药是很重要的,首先换药时要密切观察切口情况,如果化脓,一定要马上剪开化脓处的缝线,去除坏死组织,敞开切口,通畅引流,一般放一个小引流条就可!另外,对化脓的切口换药时,不要嫌弃恶臭,一定要仔细擦掉切口处的脓苔,且不能因为患者的疼痛而不敢碰切口,脓苔除去后要有轻微的血丝渗出,这样才有助于切口早日愈合!开放性创口换药时最好不要让酒精渗入伤口,酒精对伤口的愈合不利(这是我实习时我那博士代教的观点)另碘2酒3是经典的骨科消毒方法,刚到骨科时我们领导要求我们新人门诊清创时必须严格遵守。
对污染性油性伤口,我们这用松节油洗去油渍对于陈旧性肉芽创面:此种肉芽组织再生能力差(颜色暗红,不新鲜,高低不平,有时呈陈旧性出血貌),周围组织不易愈合,以刮匙将表面肉芽组织刮除或剪除,使之出血,露出新鲜肉芽,外敷橡皮高(此为中医去腐生肌之说,西医则将以双氧水冲洗达到去腐的目的)如有脓液,应注意观察有无脓腔或窦道,注意患者体温变化。
对于绿脓杆菌感染的伤口:特点是脓液为淡绿色,有一种特殊的甜腥臭味,如果创面结痂,痂下积脓,有坏死组织的,要清除痂皮、脓液和坏死组织。
烧伤创面早期绿脓感染可削痂植皮。
也可用1%~2%苯氧乙醇湿敷,或用0.1%庆大霉素、1%磺胺嘧啶银、10%甲磺米隆等溶液湿敷。
创面如较小可用3%醋酸、10%水合氯醛等溶液湿敷。
1.酒精:褥疮防护(50%的)、皮肤及器械消毒(70%的)2.双氧水(3%):清洗创伤、溃疡、脓窦,松解坏死组织,去除粘附的敷料。
3.庆大霉素溶液(0.2-0.5%):局部冲洗,用于绿脓杆菌、葡萄球菌感染创面。
4.盐水(0.9%):创口的洗涤湿敷。
5.呋喃西林(0.02%)溶液:溃疡、脓性伤口等表面消毒。
6.氧化锌明胶:经久不愈的小腿溃疡。
7.红汞(2%):皮肤黏膜的消毒,乡下还在使用。
8.鱼肝油:局部涂敷,用于促进创面的上皮形成。
9.醋酸(0.5-2%):烫伤、烧伤感染的创面。
10.洗必太(0.05%):创面、伤口冲洗。
11.硫酸镁(50%)溶液:用于挫伤、蜂窝织炎、丹毒等的消炎消肿。
局部湿热敷。
12.硼酸软膏(5%):烧伤、擦伤、皮肤溃疡及褥疮。
13.创可贴:贴于小伤口。
对于骨髓炎有骨外露时的换药首先要勤,因为渗出很多,可以QD,且敷料要多,在换药过程中,应随时清除坏死组织(很重要!),髓腔内可以放置(油)纱条。
我的经验是先用盐水冲洗创面,再用0.1%碘伏冲洗,再用双氧水冲洗,最后用庆大纱布湿敷,敷料覆盖。
当创面肉芽新鲜,渗出较少时,行手术清除死骨、硬化骨,采用合适的肌皮瓣覆盖创面,外固定架外固定,待皮瓣成活后,再行骨延长。
不过,有时可能要多次手术才能达到治疗目的。
对于难愈性窦道如脑部手术后,心脏搭桥术后或慢性骨髓炎引起的窦道,通常早期用八二丹或九一丹+红油膏,提腐去脓,后期用生肌散+红油膏收口,效果很好,即使是绿脓杆菌或耐药金葡菌感染都能很好治愈。
再植手术或吻合血管的皮瓣手术最好能用与体温相近的呋喃西林溶液换药,用酒精换药可要挨骂了;手指换药纱布应避免环形包扎,局部最好用碎纱布填充。
关于油纱条使用1.用于脓肿切开后起到引流作用,同时对刚切开的脓肿有压迫止血作用.2它可以直接放在伤口上以利于肉芽生长.3它的更换周期视伤口情况而定,如伤口渗出较多应每日更换,渗出少可视情况定.4植皮区打包固定的应5---7天更换第一次,以后视情况定.5油纱条与伤口不沾从而保护生长不牢的皮片不被揭掉.总结:换药:延期处理的开放性创伤、软组织感染切开引流、手术切口感染等,由于局部组织病理反应,使创面出现渗液、化脓、坏死或组织缺损等,应予适当处理。
这种处理包括检查创面,清除脓液及坏死组织,放置或去除引流物更换敷料和包扎等,这一过程称为换药,也称为更换敷料或上药。
目的:1.观察伤口;2.去除坏死组织;3.清洁创面;4.引流通畅;5.促进组织生长;原则:1.无菌原则;2.清除失活坏死组织;3.保持、促进肉芽生长;4.促进伤口愈合;换药的基本技术:1.树立无菌观念;2.解除敷料的方法;3.换药物品的传递方法;4.创面及周围皮肤的消毒方法;5.包扎固定方法;6.污物敷料的处理;一、换药前准备1.充分了解伤口,创面的部位大小深浅,伤腔内填塞纱布的数量,引流物有无及是否拔除或更换,是否需要扩创或冲洗,是否需要拆线或缝合等。
对所需的敷料器械药品等先检查是否齐备,特殊用品应制备齐全,如配置伤面涂用的抗生素溶液,扩创所需的局部麻醉药刀片,深伤口所用的长血管钳探针,置换耻骨上膀胱造瘘的特殊引流管等。
对病人精神状态,全身状况及换药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情况,均应详细了解充分准备。
2.无菌准备:一般换药要求在晨间护理或换药室清洁工作后半小时进行,最好能在换药室换药。
戴好口罩帽子,把患者请到换药室,观察伤口情况(揭开纱布要顺着伤口方向揭,垂直揭开易使伤口再裂开),评估需要的器械,和敷料的数量,种类,然后去洗手后,准备换药的物品。
一般需要两个无菌弯盘,两把镊子,酒精棉球等,夹拿器械时,镊子一定要头朝下,不可以翘起来,夹顺序先夹镊子,放弯盘中间,夹纱布盖在上面,碘酒,酒精分放在弯盘两边,先夹碘酒棉球后夹酒精棉球(如果先夹酒精,残存镊子的酒精夹碘酒棉球就稀释了碘酒,影响消毒效果)。
3.操作:手取外辅料,再用镊子取内层,若粘住用盐水棉球湿润后揭开。
两把镊子,一把接触皮肤,一把接触辅料(两把始终不要碰触)。
消毒顺伤口及缝线口轻轻的沾一下,然后(清洁的伤口)由内向外回字型消,酒精两遍以上,范围要超过盖的纱布。